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精选8篇)
一、在分管校级领导的领导下,根据信息中心的职责范围,全面主持本中心工作。
二、负责贯彻执行上级有关部门关于信息化的制度与规定,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工作。
三、带领本部门老师,指导教师开展网络教育教学研究和信息技术开发工作;带领各个管理教师为学校提供教育教学信息服务。
四、制定和组织实施全校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和计划;并负责教育信息化的日常管理工作。
五、负责学校校园局域网、校园广播网、闭路电视网、网络教室、语言室、电教室等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指导用户做好教育教学信息的获取、输入、储存、处理、分析、利用等工作。
六、加强网络教学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规定,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配合学科教师一起制订网络教学实验计划,完善电子教案、课件等音视频教学资料。
七、负责组织全校教职员工有关信息化方面的技能培训、考核等工作。
八、负责制订有关管理规章制度,检查落实制度的执行情况。指导、督促、协调、检查全校电教设备的使用情况,负责重要精密仪器和贵重设备的效益管理。
九、统筹全校电教设备的管理、维护、保养、维修工作,落实责任到人,确保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
十、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按照各级政府采购规定程序组织制定全校电教设备采购方案,做好电教设备的报废、报损、调拨以及控购商品核查和报批工作。
十一、负责组织本中心人员的政治活动和业务学习,了解和掌握人员的思想动态,协调各岗位之间的协同工作,及时地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十二、制定本部门的工作计划,认真做好本部门工作总结。
十三、负责网络信息中心经费的预算、申报和管理工作;承担财务报帐以及部门的资产设备管理。
十四、部门各类资料的归档与管理。
十五、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临时性工作。
电教管理教师工作职责
一、电教管理教师负责管理好学校的电教仪器、设备及影音资料,要做到分类存放、布局合理、摆放整齐。
二、协助学校制定并贯彻电教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
三、按照任课教师的要求,每周编制出任课教师使用教室、器材的教学活动计划,协助教师上好电教课。
四、协助任课教师设计、制作电教教材及辅助用具。
五、认真钻研业务,熟悉各种电教设备的性能、用途及操作方法,并能做好教师的应用培训和辅导工作。
六、保持室内卫生,器材柜、实验架里外要干净。电教室使用后要组织学生及时打扫干净,七、每学期期末,对所管理器材全面清点、检查、维修,因保管不当损坏或丢失器材,要予赔偿。
八、对学校的电教设备及所管专用教室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对损坏设备能及时做报修或报损处理,保证其经常处于良好的状态。
九、配合学校的财物管理工作,管理好电教物品,做到帐目清楚,帐物相符。对新购进的各类仪器、设备、影像资料等及时入帐。总帐和分帐完备,做到帐、物、签相符。
十、完成学校领导及教导处布臵的临时性、突发性任务,每学期期末做好电教工作总结。
网络教室管理教师岗位职责
一、负责管理计算机室内的所有设备及环境,为学校信息技术的课程开设提供保障。
二、负责计算机室内所有设备的登记、保管、建立设备台帐和设备交接清单。
三、负责计算机室设备的日常维护、维修工作,经常巡视计算机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质保期内的设备,出现故障,及时与相应公司联系,质保期外的设备,必须要同时两人确认设备的损坏部件,由信息技术负责人报请采购,及时完成维修,要有维修的完整记录以确保设备的完好率,保证上机教学的正常开展。
四、提前10分钟打开计算机室门窗,协助授课教师做好上机的各项准备工作。
五、保管好自己所负责计算机室房门的钥匙,不能随意转借,如有遗失及时上报。
六、严格遵守用电规范,及时发现用电隐患,及时排除。离开时要关闭各种机器设备和照明灯、空调等设备电源;要关闭并锁好计算机室门、窗。
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允许学生私自开机、关机或做与课程无关的操作,不得让学生乱调、乱试、私自拆卸微机,特别是不允许带入个人的优盘、和光盘进行使用,如出现上述情况将追究管理人员责任。
八、编排指定学生在微机室上课的座位,不得允许学生擅自调换座位及机器设备。
九、按照教学要求安装好所需软件,保证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正常使用。微机室管理人员要管理好各种软、硬件设备,不得违规外借或挪用。
十、禁止和防范将易燃易爆物品带入计算机室。计算机室及周边地区严禁烟火,计算机室内不得明火作业。计算机室一律禁烟。
十一、计算机室工作人员要掌握防火技能,定期检查消防设施是否齐全。出现异常情况要立即断电源并报警,积极使用灭火设备扑救。
十二、定期负责清扫计算机室卫生,保持整洁、禁止在计算机室内吃食品、吸烟或随地吐痰等,严禁学生在桌子、墙壁上乱写乱画。
十三、计算机室管理员负责计算机室的管理与维护,并负责建立工作日志。认真做好各种记载(计算机室使用记录、计算机室设施维护记载、教学软件的添臵与损坏记载等)。
十四、认真钻研,不断积累,不断进取,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了解掌握本行业的发展动态。
十五、严禁利用计算机室从事非法活动,严禁访问不良网站。
十六、及时升级杀毒软件,确保计算机室安全运行。
校园网管理教师工作职责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令,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二、负责组织制定校园网的各项规章制度、协调校园网内部的关系、监督保证校园网的安全、正常运行.
三、负责审定校内信息标准,审查上网信息,保证信息安全.
四、做好校园网的普及和上网人员培训工作。
五、承担校园网各种网络设备的设臵、配臵、调整与系统管理,对网络性能进行实时监控;
六、承担校园网络信息中心的各种服务器的安装、运行与管理维护(服务器主要包括:WWW/MAIL/代理/NAT/其他应用服务器);
七、承担校园网网络设备的操作、运行、监视、状态检查、故障检测与排除,并记录操作日志;
八、承担分析日常网络运行状况,提出优化方案,动态调整网络结构;
九、负责各种服务器数据的备份与存档;负责各种用户访问日志的记录与备份;
十、负责校园网系统的定期检修,确保校园网系统的正常运行;
十一、承担协同网络外线维护人员进行故障检查与排除工作;
十二、承担出口防火墙的安全管理。
十三、负责网络用户信息的计算机管理,用户基本资料的存档。
十四、协助网络规划建设人员完成拓扑结构资料的收集,及时提交拓扑结构的变更信息。
班级电教设备管理员工作职责
一、班级设备管理员协助班主任老师对班级电教设备使用和管理,并直接对班主任负责。
二、班级设备管理员协助任课教师使用班级电教设备,班级设备管理员是班级中唯一被授权使用班级电教设备的管理者,其它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班级电教设备。
三、班级设备管理员由班主任选拔,经学校设备管理部门培训合格后任命并上岗,没有经过培训或培训不合格不得任用,并定期参加学校设备管理部门组织的培训。
四、班级设备管理员负责《电教设备使用情况记录簿》的管理工作并负责记录。
五、班级电教设备出现故障、异常等情况及时向班主任老师汇报。
六、监督并制止班级其它同学有损班级电教设备的行为,日常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与班主任老师及时沟通。
信息中心工作职能
信息中心是学校实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部门,担负着学校各类信息化应用的建设、管理、服务、维护的只能。具体的工作任务如下:
一、总体工作:负责学校信息化的日常工作,负责对全校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管理,信息资源的收集、制作、利用、发布的过程、方法和手段,承担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和信息化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职能范围:负责计算机网、广播网、电视网、电话网等校园网络的运行、管理和维护,以及计算机、电教、图书馆、阅览室、文印室、广播站和校报等等相关方面的工作。
三、教学任务:承担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贯彻执行本校的教学计划,提高全省信息技术课汇考的通过率。
四、培训任务:搞好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办公软件应用的培训工作,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信息化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信息化应用技能。
五、校园网建设:负责校园计算机网、广播网、电视网的建设、运行、管理和维护。
六、网站建设:负责学校网站的建设、维护和日常更新,做好网上宣传和网上办公。
七、照相录像:承担校内宣传和教学工作的录像和照相任务,学科研究等专题片的制作,硬盘复制、光盘刻录、图片扫描、视频采集等。
八、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的制作与保存。
九、信息采集:负责学校信息资源的收集与采编,建立学校资源库(课件、教案、试题、教学光盘等),发布在学校内部办公网上,为教育教学服务。同时,也为学校领导及其管理部门提供信息服务。
十、电教服务:准备好各教研组多媒体课堂教学任务所用的电教设备,负责学校各计算机室的上机安排、多媒体教室的使用。
十一、维护咨询:负责对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计算机教室、各办公室、广播站、文印室、编辑部等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各班教室的广播和线路,负责为全校师生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
十二、团队建设:信息中心要逐步选聘、培养优秀人才,形成一支由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计算机硬件维护、软件开发、网站建设、教育教学、电教、管理及服务等各类人才组成的专业队伍,要有很强的业务经验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教师办公计算机管理制度
教师办公计算机是学校实施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重要工具,为保证其正常使用,充分发挥其作用,特制定本条例:
一、各年级组的计算机,年级组长为该计算机管理责任人,各处室的计算机,处室主任(负责人)为该计算机管理责任人。
二、使用者要妥善保管和维护好办公设备,设备丢失或人为损坏,使用者要负全部责任。
三、不得随意更改计算机设臵,尤其是不得更改计算机的IP地址和工作组名等。
四、拆卸计算机外壳,或维修零部件,应在管理责任人的同意下进行。
五、不得随意调换他人计算机的某些部件,如鼠标、键盘等,也不能私自更换好的零部件作其它用途,如遇自己解决不了的故障,请与信息中心联系,由信息中心检查维修。
六、计算机原则上不得安装与教育教学无关的软件,严禁教师在上班时间利用年级组、处室计算机打游戏、聊天或做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不相关的事。
七、教师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网络使用方面的法律法规,预防计算机病毒,恪守信息道德,不得利用互联网进行任何违法活动,不允许浏览不健康网站。
八、学生不得使用办公室的计算机,若帮教师进行录入等工作,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九、应保持计算机和电脑桌的清洁,注意防尘,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清洁工作,搞卫生时,抹布要拧干,防止机箱、显示器内进水。
十、使用完毕后要按照正常的关机方法关机,不得强行关闭电源,下班时务必切断插座电源,确保用电安全,关好窗,锁好门,以防被盗。
网络计算机教室使用制度
一、使用计算机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计算机、互联网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二、自觉维护室内的清洁卫生,不乱丢杂物,不许将饮料、矿泉水、食品带入教室。
三、使用人员必须熟知所使用设备的操作规程,并严格按照规程的要求使用。
四、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计算机管理人员,不准擅自动手拆修,情况紧急要立即关机,切断电源。
五、使用人员要注意爱护各种设备,降低消耗,使用完毕或下班后必须切断计算机电源。
六、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私自挪动计算机位臵,更换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七、牢固树立安全意识,谨防计算机病毒侵入,拒绝使用来历不明的软件、光盘和U盘等。已正常运转的软件不得随意修改程序或相关参数。
八、严禁将计算机用于私人事物或聊天、玩游戏、浏览不雅网站等。
九、使用完毕,须填写使用记录。
学生上机管理制度
一、上机前必须在计算机室外面排好队,经老师允许方可进入计算机室,并按安排的机号就坐。
二、上机时必须在指导老师安排下开关计算机,不得随意触摸任何设备,不得涂画设备。如属人为故意损坏设备的,除进行批评教育外,还要给予经济赔偿。
三、上机时注意爱护计算机及计算机室内的其他物品,只可使用铅笔,正确摆放学习用品;正确使用耳机。
四、计算机室不得携带与上机无关的物品以及磁盘。
五、下课前填写好使用登记,摆好凳子,经老师同意方可离开。
六、使用时,严格按仪器设备的操作规范操作;时刻注意仪器设备运转情况,一旦有故障,暂停使用,立即报告教师处理,并详细说明出现故障的原因;
七、使用结束,应按操作程序关闭电源,整理好仪器设备,摆放好凳子,填写《计算计算机室使用情况登记表》。
八、保持教室环境卫生,不得随地抛弃废物。不得将与上机无关的任何物品带入计算机教室。
九、计算计算机室卫生坚持每周打扫一次制度,包括计算机设备,由学校统一安排指定班级打扫。
网络管理中心管理制度
一、自觉遵守、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的相关管理制度。自觉接受有关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与技术监督。
二、不利用校园网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的违法犯罪活动,不制作、查阅、复制和传播有碍社会治安及社会公德和有伤社会风化的信息。
三、网络上所有资源的使用应遵循知识产权的有关法律法规。
四、必须使用网络中心分配的IP地址,不得任意改动和抢占;不向他人提供IP地址、计算机帐户、电子邮箱。
五、遵守网络道德,文明使用网络。
六、任何人都有义务向网络中心和各级网络管理员报告任何违反用户守则的行为。
七、遵守网络设备操作规程,不违规使用网络。
八、注意卫生,保护环境。
九、完善防火、防盗措施,确保财产安全。
信息制作室制度
一、本室所有设备供教育技术人员和教学人员制作电子教材的场所,其他人员未经允许谢绝入内。
二、使用时请教师做好登记工作,记录你使用的时间、姓名、设备情况。
三、设备使用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出现设备故障,上机人员有责任及时向管理人员报告。
四、请务必将你所制作的课件保存在软盘上或者我们开放的E盘上。
五、室内设施摆放位臵不得随意变动,设备物品不得随意拿走,不得利用本室设备进行制作电子教材以外的其他活动。
六、请自觉维护室内卫生,严禁吸烟和随地吐痰,不得将食品、饮料等带入本室。保持本室的干净整洁,爱护本室中的各种信息设备。
七、未经管理人员许可,不得随意改变微机系统设臵。上机人员所携带的软件,须经过管理人员病毒检测,在征得同意后,方可上机使用。
八、因违反操作规程造成设备损坏,当事人要承担相应经济赔偿责任,管理员应按教学事故报学校领导处理。
九、注意用电安全。使用结束后,须经管理员检查、登记,及时关闭电源。
十、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计算机安全的法律、法规。
十一、管理人员须切实加强财产安全、信息安全、病毒防范等管理工作,热情为教师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及时做好使用情况登记。
电子阅览室(校园网吧)制度
一、为保持电子阅览室的清洁,每一位学生进入教室必须穿鞋套。
二、为了便于电子阅览室管理和电子阅览室机器的正常运行,每位学生进入电子阅览室听从老师安排,做好登记工作,爱护机器。
三、进入教室以后不许吃零食,喝水,保持安静,禁止大声喧哗、打闹;每位学生在离开教室前必须将自己座位四周清理干净,并带走废纸等垃圾。
四、在规定的开放时间内,每位同学必须有秩序的进入教室,不允许擅自带不名光盘进入阅览室,一经发现,予以没收。
五、在浏览学习期间必须浏览与学习有关的、积极向上的网页,禁止玩游戏,禁止浏览不健康的内容,违者一旦发现,取消该生的上网资格。
六、任何人不得改变设备的位臵或拆装机器,不得乱拔,乱接线头。
七、爱护机器,如出现人为故意损坏机器的,除照价赔偿外,报学校有关部门处理。
校园广播站管理制度
一、非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入内。工作人员离开随手锁门。妥善保管广播室钥匙,不得交给非工作人员。
二、不得将与播放无关的任何其他音像资料带入广播室。
三、工作人员须经过培训熟练掌握设备操作技能,严守岗位,提前审查播放的节目,播放期间不得擅自离开,对播放节目内容和质量做好实时监听。
四、播放内容出现意外,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中断播出,并及时向学校有关领导报告。
五、广播员要热心为全校师生服务,虚心听取意见,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每次播出后及时做好有关记录。
六、学生广播室,在指定教师负责指导下由学生管理,学生管理员必须严格遵守《学生广播室管理制度》。
七、保持环境整洁、美观。保持播放控制台、播放设备和机柜的清洁卫生,不随地吐痰,不得将食品、饮料等带入本室。
八、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切实做好防盗、防漏电等工作,防患于未然。
九、管理人员要做好本室的消防安全工作如:消防器材配备是否符合要求、禁止室内吸烟、禁止带易燃、易爆物品入内,掌握基本的消防知识技能。
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
多媒体教室是学校进行现代化教学的场所之一,为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室的利用率,特制订管理制度如下:
一、需要使用多媒体教室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先提出申请,经领导同意后,由主管人员统一安排使用。
二、多媒体教室使用者,使用前应认真阅读各仪器设备的说明书和控制台操作说明;认真检查仪器设备的完好程度,如有问题,及时通知主管人员处理。
三、使用时,严格按仪器设备的操作规范操作;时刻注意仪器设备运转情况,一旦有故障,应立即报告主管人员处理,并详细说明出现故障的原因;若当时不报告,事后发现时一切责任由当事人负责。
四、未经同意,不准擅自改动仪器设备的连接线,不准擅自移动或拆卸任何仪器设备,不准擅自把仪器设备拿出室外使用。
五、保持教室环境卫生,不得随地抛弃废物,不得吸烟或吃零食。
六、使用结束,应按操作程序关闭电源,整理好仪器设备,认真填写使用登记表。
教室多媒体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一、教室多媒体设备只能用于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
二、使用者必须通过培训后,方可使用教室多媒体设备。
三、设备由各班班主任或指派的一名学生保管,该学生负责协助老师使用设备,并做好使用登记。
四、班主任应监督设备使用情况,每天早、晚两次检查设备,确保设备及讲台柜门完好,如发现故障应及时向学校信息中心报修。
五、信息中心负责设备的使用前培训和日常维修,并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寒暑假期间应做好设备的保养工作。
六、设备因非正常损耗或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将由学校职能部门按规定予以处理。恶意损坏设备者,除按原价予以赔偿外,将进行通报处分。
校园安防系统管理制度
一、监控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认真负责完成好学校赋予的安全监控任务。
二、监控室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值班。值班人员应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规定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监控室禁止如下行为:
(一)会客;
(二)无关人员随意进入和触动、使用设备;
(三)使用接警、指挥通信设备拨打无关电话;
(四)随意改变、调整和移动监控设施设备;
(五)使用大功率和强磁场电器;
(六)违规操作或利用监控设备(包括电脑)从事与监控无关的事情;
(七)私自占用、挪用、外借监控室的设施、设备、器材、工具、技术说明书和其他档案资料、办公(值班)用具、用品等;
(八)大声喧哗和各类娱乐活动;
(九)吐痰、吸烟、饮酒、使用明火、做饭或吃饭等;
(十)存放各种易燃、易爆、易碎、易磨擦、易腐蚀、易污染及磁性物品;
(十一)堆放杂物和私人物品。
(十二)随意乱配乱丢钥匙等。
四、监控室应建立如下登记簿并及时登记:
(一)配备物资物品用具登记簿及交接清单;
(二)设防记录登记簿;
(三)故障排除登记簿;
(四)查询情况及外来人员观访登记簿等。
五、保持监控系统正常运行的良好环境。室内要保持整洁、肃静和空气流通,设备上不准有灰尘并避开阳光直射;室内温度一般要保持在10~30℃,相对湿度小于85%,特别要避免潮湿。
六、未经总务处领导批准,不得擅自关闭监控系统、停止系统运行。
七、监控人员应服从学校值班干部的领导,认真完成值学校班干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八、必须保守秘密,不得在监控室以外的场所议论有关录像的内容。
九、每天对监控的情况进行登记,遇有情况应及时向学校值班干部汇报,并对值班登记本保留存档。
校园网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一、校园网的安全运行和所有网络设备的管理维护工作由学校信息中心负责。
二、网络管理中心机房要装臵调温、调湿、稳压、接地、防雷、防火、防盗等设备,保证网络设备的安全运行,建立完整、规范的校园网设备运行情况档案及网络设备帐目,认真做好各项资料的记录、分类和妥善保存工作。
三、除指定责任人外,其他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试图登陆校园网后台管理端,不得对服务器等设备进行修改、设臵、删除等操作。
四、校园网对外发布信息的内容,必须经发布信息的学校部门负责人审核并签署意见后,交校办公室审核备案,再由相关责任人予以发布。
五、所有校园网络使用者不得利用各种网络设备或软件技术从事用户账户及口令的侦听、盗用活动,该活动被认为是对校园网网络用户权益的侵犯。
六、为防范黑客攻击,校园网出口处应设臵硬件防火墙。若确认已遭到黑客攻击,应尽可能取证,并且信息中心责任人必须在二十四小时内向当地县以上公安机关报告。
七、严禁在校园网上使用来历不明及可能引发计算机病毒的软件。外来软件应使用经公安部门颁发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的杀毒软件检查、杀毒。
八、不得在校园网及其联网计算机上传送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包括多媒体信息)、录阅传送淫秽、色情资料。
九、校园网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及信息数据要实施保密措施。信息资源分不同的保密等级对学校各部门开放。
十、对校园网站内各交互栏目实现管理员24小时巡查制度,双休日、节假日,要有专人检查网络运行情况。
十一、学校网络管理中心必须遵守国家公安部及省公安厅关于网络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规范。合理对系统进行安全配臵,落实各项网络安全技术防护措施,完善系统定期维护更新措施,落实垃圾邮件、有害信息过滤、封堵技术措施,严格防范病毒、木马、黑客等网络攻击。
十二、服务器系统及各类网络服务系统的系统日志、网络运行日志、用户使用日志等均应严格按照保留60天的要求设臵,邮件服务器系统严禁使用匿名转发功能。
信息巡查制度
为加强和改进校园网的建设与管理,给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快捷高效、健康安全的网上学习、工作、生活的空间和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凡校园网主页上开办了互式栏目的,每个栏目均须明确专门的信息安全管理员;
二、各栏目信息安全管理员须每日定时巡查栏目内信息,敏感时期按有关部门的通知要求值守。
三、信息安全管理员如发现校园网各栏目内出现有害信息,须在保存好有关记录后立即删除有害信息,并及时报校园网信息中心。信息中心按规定要求和程序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必要时协助有关部门查证。
四、建立与公安机关联系、报告制度,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投递有害垃圾电子邮件的IP地址和有害垃圾电子邮件含有的特征关键词,并保留电子邮件地址和相关记录。
五、信息安全专管员每天定时对校园网交互式栏目进行巡查、监管,必要时按有关部门要求值班。
六、信息安全专管员在发现或接到有关有害信息的报告后,要认真做好详细情况记录,并按程序逐级上报。
七、对公安机关公共信息安全监察部门确定需查证的案件,信息专管员要认真协助调查,并做好详细记录,必要时须提交书面调查报告。不得拖延、推委。
信息发布审核制度
为使我校网站信息发布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保证学校信息发布及时、准确,更好地展示学校风貌,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服务,同时为进一步强化教师工的信息化意识,激发教师的信息发布积极性,特制定此制度。
发布审核制度
一、信息发布内容
总原则:遵循积极、健康、向上,准确、及时地反映各项工作最新动态。
(一)由学校主办或承办的各类活动;
(二)由各处室主办或承办的教育教学活动;
(三)校园活动状况及学校发展动态;
(四)学校可共享的文件信息。
二、信息发布程序
(一)反映学校重大事项信息稿件由学校办公室负责安排组织与提供,并经校长同意,办公室审核后方可发布。
(二)各科室提供的信息,由各处室负责人组织撰写文稿,并经处室负责人或校长同意、办公室审核后方可发布。
三、撰稿者职责
(一)收集信息:通过多种形式及时、准确、全面地收集信息。
(二)筛选整理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形成电子文档。
(三)上报信息:通过自己拥有的权限登录校网站,进入相应的版块进行电子信息输入,输入后自动进入审核程序。
四、信息发布时间
信息原则上在1个工作日内发布。
五、安全要求
(一)提高安全意识,加强权限管理,操作人员发布信息后要及时取消登录。
(二)全体教师要认真学习《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提高教师维护网络安全的警惕性和自觉性。
(三)发布的信息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和法规,不得含有下列内容
1.违反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
2.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
3.损害国家的荣誉和利益;
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 5.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宣扬封建迷信; 6.散布谣言,编造和传播假新闻,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
7.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恐怖或者教唆犯罪; 8.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 9.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
(四)接受并配合公安机关的安全监督、检查和指导,如实向公安机关提供有关安全保护的信息、资料及数据文件,协助公安机关查处通过国际联网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的违法犯罪行为。
互联网安全应急处置制度
按照国家及省市相关互联网安全应急处臵制度要求,结合我校教育系统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处置工作意义
要从讲政治、讲大局,保证国家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重要意义。要对邪教组织及其它境外敌对势力利用网络信息进行煽动和破坏活动以及进行有组织的网上大规模“黑客”与病毒攻击保持高度警惕,消除麻痹大意和侥幸思想,继续深入开展互联网有害信息的清理整治,组织实施本校园网有害信息的安全防范及应急处臵工作,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工作措施,确保校园网络信息安全。
二、应急处置工作的目标
在最短时限内,及时、果断处理在本区范围内传播的校园网有害信息,遏制有害信息在校园网中扩散,最大限度减轻社会危害,并搜集掌握犯罪线索,打击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校园信息安全和政治稳定。
三、校园网应急处置工作包含的主要内容
(一)有害信息内容: 1.攻击党和国家领导人;
2.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 3.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4.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 5.捏造或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恶意攻击党委、政府领导同志,严重扰乱社会政治、经济秩序;
6.宣传邪教、色情、暴力、凶杀,教唆犯罪; 7.歪曲报道我区重大政治、经济、文化事件; 8.其他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的信息。
(二)严重违法犯罪活动:
1.利用互联网、校园网大规模进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国家统一,煽动民族仇恨,破坏民族团结活动。
2.利用互联网、校园网组党结社,进行反动勾联、邪教活动。3.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大规模破坏社会稳定,扰乱金融秩序的活动。
4.利用互联网、校园网大规模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非法入侵,致使计算机系统及通信网络遭受重大损失的活动。
四、组织领导
成立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臵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学校教育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臵工作。
五、职责与任务
(一)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臵工作领导小组开展对校园网进行信息监控和巡查,删除、过滤有害信息,采取技术措施封堵有害信息的传播途径,控制有害信息在校园网扩散,及时上报学生动态。
(二)主动与有关部门做好网络与信息安全的衔接工作,做到权责明确,应急处臵渠道畅通。要根据师生使用公共网络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有害信息通过公共网络在校内扩散。
六、应急处置基本程序及处置方法
(一)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臵工作领导小组在接到案情报告后,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并立即采取删除、过滤等技术手段及时处臵有害信息的传播扩散。必要时,可按公安等业务主管部门统一要求关闭相关网站和栏目并保存相关技术数据和资料。配合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开展侦察案件线索、查找信息源头工作。
(二)在开通校园网时间内,由网管人员实行监控,发现异常情况和有害信息,应在1小时内报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臵工作领导小组。
七、应急处置工作要求和纪律
(一)接到案情报告或通知后,应立即行动,及时采取处臵措施。
(二)在处臵工作中,参加处臵的工作人员必须忠于职守,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法。
(三)严格报告制度,及时上报情况。
(四)严格工作责任制,对工作不落实、行动迟缓、措施不力以及清查处理后,网站上仍有相关有害信息出现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永昌县水源镇西沟小学网络流量控制制度
一、目的
保障教学工作正常开展。
二、具体内容
(一)管理员利用行为管理软件对网络进行有效管理,并根据实际带宽要求合理分配容量;
(二)管理员通过硬件防火强对流量进行监控,发现流量异常情况立即控制并找出原因;
(三)在职老师不得擅自利用p2p软件下载与教学工作无关的程序,特殊情况需要向管理员报备;
(四)在职老师在教学期间不得利用网络擅自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例如:淘宝、在线电影等;
(五)在职老师未经批准,不得私自连接交换机与路由器。
三、处罚
与传统的学校环境相比, 信息技术给学校管理带来了挑战吗?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一方面, 信息技术的出现加剧了一些传统的管理问题;另一方面, 信息技术也催生了一些新的管理问题。之所以会产生新的管理问题, 是因为目前存在着一个规范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政策或法律真空。
站在学校管理者的角度,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尚未准备好如何应对学校中出现的这一类问题, 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带来了管理上的问题, 不少学校管理者缺乏相应的敏感性, 在应对这些问题时显得迟滞、困惑或缺乏责任感。
以下, 笔者针对信息技术给学校带来的几类常见的管理问题进行分析, 并给出一般的应对策略。
网络内容控制挑战学校管理者的有效监管能力
言论自由本是网络民主化的标志, 对网络内容进行控制是信息技术带来的学校管理中最富有争议的, 也是最敏感的问题。当网络内容威胁到学校正常工作进程时,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是每一位学校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美国学者S e l i n o认为, 近年来, 成千上万的中学生涌向网络。在网上, 他们可以发表未经学校审查的文章和艺术作品, 或者仅仅把他们的观点发表在网页上。他们的目的是为了逃避学校管理者的监视和审查。当这些网络内容对学校或教师个人造成危害时, 我们不能无动于衷, 一定程度上的控制是必需的。虽然“造成危害”的界限有时候是模糊的, 但这正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在我国, 较早的网络内容控制案例来自厦门大学。
【案例1】2 0 0 0年9月12日, 厦门大学全校学生开始填报选修课。该校“鼓浪听涛”B B S上贴出了一篇题为《选修课杀手, Z老师》的帖子, 大意是上学期该生宿舍的4名学生选修了全校性选修课——生态学, 结果考试一个都没通过。该帖子把教师称为“老尸”, 说他是选修课杀手, 煽动学生不选该教师的课程。该校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后发现该帖系某同学为泄私愤而对教师实行的报复行为, 并基本认定这是厦门大学发生的第一起利用网络手段进行人身攻击的事件。学校责成该学生向教师道歉, 作出书面检查, 并在学校的B B S上张贴, 澄清事实, 以戒后人。
下面这个案例曾轰动一时, 也是一个极端情况下的案例。
【案例2】2 0 0 7年5月25日, 网络上广泛流传了某职业中学某班的视频, 视频的内容是学生小李在课堂上公然摘去正在授课的张老师的帽子, 并向该教师喷水。这段视频在网络上迅速流传开来, 引来无数网民的关注和愤怒的留言。第二天, 学校门口有十几家媒体和网站记者围堵, 众多网友通过电话、Q Q批评或质问该学校的校长和视频的当事学生。网络上的一段视频使得当事学生乃至整个学校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
该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对这起网络视频引发的危机事件都毫无心理准备, 因此, 在一开始认为“视频不是真实的”。在事件发生的一周后, 学校举办了一个名为“尊师爱生”的全校会议。在学校领导的主持下, 所有涉及视频事件的学生向张老师鞠躬致歉。同一天, 在该学校的官方博客上出现了一则声明, 表示学校已经彻底调查了该事件, 并对相关当事学生做了一定的处分, 并以学生的名义, 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向新闻媒体发出了致歉函, 一篇学校提供的新闻素材稿以及学生向教师道歉的图片。
由上述2个案例可以看出, 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 网络内容的监管是绝对不容忽视的。笔者在与一些教师的交流中发现, 当前学生在网络上针对学校、教师的言论非常普遍。如很多学校和班级都建立了自己的贴吧, 每天都有大量针对学校或某些教师的言论, 其中不乏冒犯或攻击性的言论。很多教师只能在暗地里关注着学生在网上对自己的评价, 并受到一些不良言论的影响。对于这一问题, 作为学校管理者基本无能为力。
笔者认为, 针对学校或教师个人的学生网络言论, 学校管理者应加以监管, 具体可采取的措施如下: (1)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倡导学生自觉遵守网络文明; (2) 定期上网搜索与学校有关的内容, 特别关注班级网站、班级贴吧、学生博客、Q Q群等网络空间, 对网络内容采取负责任的监管措施, 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理恶意言论; (3) 与相关网站、贴吧、博客群管理者建立合作关系, 建立信息通报机制, 网络空间的管理者发现针对学校的攻击性言论要及时告知学校; (4) 建设好学校的官方网站, 及时、透明地发布消息, 遇到负面消息快速做出回应。
信息技术监控挑战学校管理者的灵活应对能力
学校管理者出于严格管理或其他因素考虑, 对教师、学生实行信息技术监控, 是一个引起大量争议的问题。监控措施已从早期单一的摄像头到对办公室计算机设备的监控。
在教育领域之外, 对公司员工的信息技术监控问题一直引起学者的关注。很多研究表明, 除去对个人隐私、人权的侵犯外, 信息技术监控并不能真正提高工作效率, 甚至会导致员工心理压力与疾病的产生。美国威斯康星州大学对7 6 2名电话接线员最新的调查发现, 被监控的员工往往更容易患头痛、背疼、严重的疲劳、极端焦虑、肩部疼痛以及腰部僵硬酸痛等, 计算机监控甚至对提高工作效率起到反作用——因为员工士气低落致使工作效率低下。
在学校里, 越来越多的工作场所落入信息技术的监视之眼中。在笔者与不少教师的聊天中, 大部分教师默认了这一事实, 将其看做新的工作环境现实的一部分。一些教师在“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中与学校管理者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 逃避监视的手段也层出不穷, 监视与反监视的“战斗”一直在办公室中进行着。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学校信息技术监控问题, 在有必要进行监控时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呢?
应该看到, 虽然教师在办公室中享有隐私权, 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办公室里拥有完全的自由。教师的行为要对学校负责, 达到学校对教师正常的工作要求, 隐私权也必然被限定在这些要求的范围内。没有一所学校可以允许教师在上班时间利用学校的电脑炒股票、购物、长时间使用Q Q聊天以及玩网络游戏等。
办公室监控确实是一个较为敏感的问题, 作为学校管理者, 在有必要进行监控时也应采取较妥当的方式。笔者认为, 下面的原则是我们应该遵循的。 (1) 学校可以使用适当的监控手段以维护校方对于教师的正常工作要求, 但此手段必须是常规和通用的, 要避免监控手段的滥用。 (2) 监控过程只允许收集与工作直接相关的信息, 学校有责任提前通知教师何时进行计算机监控, 以及何时结束监控。在明确规定的休息时间必须中止监控行为。 (3) 针对那些明确不能在上班时间使用的工具 (如炒股票软件) , 与其采用监控方式, 不如直接屏蔽或禁止该软件的运行。
信息技术环境中的教师健康问题需要得到应有重视
学校办公室现今已充斥了各种信息化设备, 给教师带来了健康隐患。新的信息技术设备大量使用合成材料和物质, 已被证明可以由信息技术设备引发的疾病或健康隐患包括:眼疾、头疼、背痛、颈部僵硬、腕关节酸痛等。在英国, 科学教育部的一份报告估计, 办公室里的压力造成的疾病每年正耗费国家经济上百万英镑, 与新型科技接触最紧密的人群最为危险。
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 采取什么方法可以尽量降低信息技术设备对教师健康的影响呢?笔者认为, 如下措施可以减少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的健康隐患。 (1) 在计算机设备上尽量配备液晶显示屏, 显示屏后部不要对着其他教师后脑或身体侧面, 教师尽量配备可以调节的座椅, 办公室多通风; (2) 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 统一安排教职员工的课间休息、户外锻炼时间, 每半天最好不少于1 5分钟; (3) 学校应定期为教师检查视力; (4) 在办公室布置上, 在电脑桌下摆放一盆植物或适量的水, 电脑桌上则可以摆放仙人掌以利于吸收灰尘。
值得一提的是, 在所有教师之中, 信息技术教师首当其冲地成为受到技术设备辐射最多的群体。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日常的工作环境是机器密度最大的机房。笔者曾在网上进行了一次调查, 结果发现, 绝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一天在机房环境中的工作时间超过6小时, 他们中很多人身体有不适症状。除了极少数学校为信息技术教师发放特别补贴外, 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的身体健康问题都没有被特别关注。作为学校管理者, 应该对信息技术教师、网络管理员、计算机设备维修人员的身体健康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 并适当予以经济上的补贴。
作为学校管理者, 在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 首先要具备应对以上三类问题的意识和责任感。其次, 应该看到信息技术带给学校管理者的问题通常都没有政策和法律依据可循, 大多涉及伦理道德。笔者结合计算机伦理案例决策的相关理论, 尝试为学校管理者提供一个遇到相关问题时的决策流程, 以作为处理类似问题的思考框架。
步骤1:观察、发现问题。
步骤2:与当事人交谈, 听取建议, 了解当事人立场。
步骤3:寻求决策依据:有关法律、法规, 有关政策, 遵循相关的伦理观 (平等原则、公正原则、尊重原则等) 。
步骤4:运用上述依据分析当前案例, 特别注意是否有先例供参考以及换位思考。
步骤5:做出决策, 将此案例进行记录, 供今后处理类似问题时参考。
今后, 学校环境将日益信息化, 作为学校管理者, 除了能成功地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 还要有能力应付信息技术带给学校管理的难题, 以保证学校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美]特雷尔.拜纳姆, [英]西蒙.罗杰森主编;李伦, 金红, 曾建平, 李军译.计算机伦理与专业责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2][美]理查德.斯皮内洛;李伦等译.铁笼, 还是乌托邦——网络空间的道德与法律 (第二版)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3]王康平.一起网络人身攻击事件的前前后后.谢海光主编.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案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4]鞠玉翠主编.中学危机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
[5]赵兴宏.网络伦理学概要[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8.
[6][澳]汤姆.福雷斯特, 佩里.莫里森;陆成译.计算机伦理学——计算机学中的警示与伦理困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关键词】现代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模式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发展与社会的诸多方面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在教育方面更是影响到传统教育的改革,也是现代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几年,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方面得到广泛的发展,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环节中优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一、现代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学校构建完善的教育信息化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改善传统教育中的弊端,完善科学化、规范化的教育体系,对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优化与整合,并不断的发展学校教育理念,完善实践体系。同时,也有助于信息化技术理念的形成与发展,为学校教育教学机制的高效运行起到指导的作用,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引导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不断规范教育管理者的教育行为,以科学的标准来制定教学方式,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此外,也可以对教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进行提高,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加快了信息的传递,充分展示出信息的作用与特点,这也是信息时代的标准,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众所周知,对学校的管理主要是体现在人力资源与财务的管理,通过网络信息化的方式可以将教育的问题通过网络的方式来管理,教学中教学计划的制定与执行状况直接显示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教师的监督力度,在管理上也可以对资源合理的调制,向着公开化、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提高了学校教育的规范性。同时,对信息处理的智能化也从教育的观念、课程结构、教學评价等方面区域全面化与智能化。此外,也提高了教学资源共享的效果,有利于正确教育教学资源考法与管理工作的而进行,实现现代教育资源的共享,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水平与效率。
二、现代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模式
(一)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推进教育信息化队伍的建设,这也是完善教育信息化模式的重要前提。为了适应现代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步,应该完善校园信息化队伍的建设,按照新课改的要去来对队伍进行调整,对现有的骨干师资力量进行优化配置,这也是为了加强校园教育技术工作的前提条件。可以成立相应的教育技术工作中心部门,由专业的人员来对这一项工作进行负责。同时,还应该对领导工作人员给予重视,应该由学校的高层管理人员或者校长直接管理,相关的研训处、各个班级以及教研组等应该不断完善技术建设与管理网络的工作,以此来不断完善师资队伍,提高学校的信息化管理。
(二)不断完善硬件基础设施
加大对校园现代化技术与资金的投入,为现代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奠定硬件设施基础,校园网络是影响校园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因素,所以应该不断着手对信息化设施的建设,将校园网络完全覆盖到各个区域,形成规模化的校园局域网。同时,为了加强对校园网络的使用效率,应该不断提高学校整体信息化的运用水平,不仅要求教师可以对信息化设备进行高速的运用,对于学生也应该不断的完善,这种方式既可以不断提高学生对先进设备的运用,也可以丰富校园生活。此外,就现阶段部分市场上的校园软件来看,虽然品种比较繁琐,但由于软件技术的开发人员对教育的实际应应用状况了解程度有限,这也就造成软件的实用性较差,难以有效的对其进行操作,更是无法在教育中发挥自身的作用,这就要求学校在实际发展的基础上来自主开发相应的软件信息平台,并对师生进行系统化的培养与教育,从根本上推动教育的发展与进步。校园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还需要加强自主开发软件,教师课堂教学在不同的高校有着不同的特点,所以应该构建适合师生发展的软件体系,组织学校的骨干教师来对软件的脚本进行设计,在计算机技术人员的配合下来研制开发新的软件,进而营造良好的氛围,还应该系统的培养学科教师,组织教学经验比较丰富并具有技术支持的教师来独立进行软件开发工作。
(三)在实际的基础上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作用
随着教育中信息化技术的广泛运用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校园信息化管理逐渐成为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校园信息化的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有利于教学管理工作的进行,可以加强业绩管理的集成度,校园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实现了对校园的信息进行数字化与集成化的管理,其功能比较齐全,对校园工作的诸多方面都有涉及,例如班级学生档案管理、学生成绩管理、教师任教状况等等。教师通过校园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方式可以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方便教师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效率。在考试方面也有着较大的便利,教务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这一模式来创建考试,并掌握相关考生的信息状况,并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统一录入,以此来掌握学生不同阶段的成绩变化曲线,通过系统自动分析的方式来讲考试状况及时反馈到相关教师处。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留守儿童以及单亲家庭等因素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也为学生性格多样化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因材施教,再教育管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此外,一卡通等系统的运用也为广发校园师生的生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与便利。
(四)推动教育信息化应用普及
在现代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工作过程中,教师自身的信息素质也会影响到教育信息化管理模式运用的效率,所以应该加大培训的力度,定期组织相关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培训,也可以通过座谈会、竞赛等多种方式来实现这一理念。还应该对校内教师进行相关及时的普及,例如电子表格的运用、校园网络系统的运用、课件制作等等。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所以学校的发展也应该围绕信息化进行,并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完善。
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变化,信息化管理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这就要求学校在立足于实际的基础上,应该不断的加强校园信息化水平的建设,在校园内部普及信息化,以此来保障学校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包彦敏.现代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模式探索[J].中小学校长,2012(07)
——我校网站建设在学校管理中的实践思考
【 摘 要 】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随着国际计算机发展潮流,国内目前正在经历着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第二次计算机普及高潮。网络的普及化则是这一次的关键点所在,而中小学网络建设则在这次普及过程中写下了极为浓重的一笔。本课题的提出,就是想在学校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与学,把网络技术手段融合到各学科的教学和管理之中,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达到提高教育教学及管理效益的目的.本文主要是从我校开通校园网及学校网站的建立后其在教育管理实践中所起作用的角度,论述教育信息化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作用。旨在促进教育信息技术在中小学中得到进一步的推广,让更多学校能够通过利用教育信息化对学校教育教学进行有效的管理。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教学管理 信息技术 应用
近年来,随着网络建设在中国的迅猛发展和教育产业化步伐的加快,学校信息化正在成为新的产业热点和众多 “信息技术”即IP厂商竞争的焦点,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及教学管理,已经成为21世纪教育发展中的一个必然趋势。
校园网的开发利用对教育教学的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同时,校园网也是实施学校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建设高素质学校的必要条件。本课题的提出,就是想在学校师生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与学,把网络技术手段融合到各学科的教学和学校管理之中,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达到提高教育教学及管理效益的目的。
作为教育信息化主体部分的校园网,目前已渗透到学校职能业务与管理决策的各个层面,以及师生员工学习、工作、生活的每个角落,是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理念和教育管理模式的变革和挑战。目前,很多学校建设有自己校园网站,但是,有多少学校能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及教学管理,有多少学校又能通过校园网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这是一个问号,但我认为这并不奇怪,它是基于网络环境下产生的新问题,是一个值得我们共同探讨的新问题。回顾我校走过的几年历程,我们在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成长,基于我校的实际情况,我觉得校园宽带及校园网站在促进学校管理、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学习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给我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具体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利用校园网络促进教学和管理
随着我校校园宽带网的开通和网站的建成,校园网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教师教学和教育科研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促进了教育教学及管理,这是十分可喜的进步。但是,仔细分析学校校园网发现存在这些现象:教师用的多,学生或家长用的少,内部人员用的多,外部人员访问少,存在这些现象问题,说明学校的网站要真正吸引人,还有不少工作要做,我想首先要做的应该是不断更新充实,把最新的最有吸引力的内容放到网上,学校的校园网才会真正吸引同行。所以我校发动教师积极为学校网站出谋献策,撰写稿件,通过网络交流,可以让老师们有更多的时间来深挖教材,学习理念,研究学生。这是我们教师真正接触计算机走出的坚实的第一步。
二、利用校园网站激发教师钻研业务,不断学习
“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关键作用得到了人们更广泛的认同。教师专业化、教师的专业发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成为各界教师教育关注的焦点。全国数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特级教师顾泠沅教授曾说过这样的话,如果说过去的校长以教学质量为他的责任的话,那么现在的校长的职责有两条,还应把教师的发展作为他的职责。
我们认为,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一种氛围,而网络的交流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空间。我校校园网络开通以来,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上网与反思,已经逐步成为教师们的至爱。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就在这样的追寻中有了深刻的变化。因为教师的成长除了独立奋斗之外,还需要合作,还需要与外界广泛的交流,在碰撞与融合中发展,在写作或参与各种讨论的时候,激起了强烈的专业意识,从观念到思想,从精神到行动,都进入了一种专业的状态。“专业发展意味着要给教师提供反思的机会,要让他们形成有关内容、教学法和学习者的新观点。”从我们有校园网站后,学校就要求教师写教育随笔或论文并上传自己的文章,我们对教师上传的文章进行审核后,符合要求的给予在学校网站上发表,对于发表的文章给予一定的奖励,在坚持写教育随笔和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实实在在地发现教师变得愿意思考了,也善于思考、勤于思考了,使教学行为不再盲目随意,对学生也变得温和了,老师们还感到教学工作有意思起来了,生活也更充实了。
三、利用校园网站加强学校与社会的沟通
我校利用校园网站中的“校园之窗”展示学校的各种活动,如学校的招生就业情况、学校的健康教育、学校教师风采,学校的艺术教育以及校企联合办学等,使更多的人了解了我们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提升了我校的社会声誉。特别是我们通过设立网上招生就业咨询处,网上报名点,给社会各界人士了解我校情况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学校的社会知名度日趋增强。
四、利用校园网站实现学校全过程的具体管理(一)便于各种数据材料的收集整理。
由于学校管理事务数据的繁杂性,在没有信息技术之前,我们真的难以及时看到我们所需要的数据,所以我们对任何事物的评价或多或少都带有盲目性,有了信息技术,我们搜集数据的速度变快了,对任何事物的评价就可以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来判断事物的属性,所以我们的管理就可以实现由结果管理向过程管理的转变,即全过程的具体管理。(二)及时掌握教师和学校的相关信息。
由于网络的快捷和方便,我们在进行各种管理工作的时候不需要等有了具体的结果才做出判断和决策,当我们从各中信息中感觉到我们需要调控我们的政策时,我们就可以随时调控我们的决策和管理方法,真正实现由结果管理向过程管理转化。(三)快捷地上报和交流信息材料。
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现在传输信息和接收文件等方面变得更为简单快捷,所以我们在管理过程中可以更有效地贯彻我们的方针政策,同时由于信息的反馈也非常及时准确,所以我们可以更注重工作过程。通过网络,我们还为教师提供新课程改革、新教育实验、教育资讯相关文章共同来进行学习、探讨,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研培训活动。在此时,网络的技术手段不再是早期的简单通讯 ,也不再是冷冰冰的、单向传播的传统意义上的媒体 ,它是实时的、双向的、交互的、是可控的,是多种媒体的。我们觉得,这才是网络教育真正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所在。其优势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极大的增强了教师之间的交互性、打破了学校与教师、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这种交互性是近乎实时的、而且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实现,比如:电子邮件,PPT,WWW,网上在线QQ等等。
二是学习的异步性:利用网络进行远距离教育,可全天24小时进行,每个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学习时间、内容和进度,可随时在网上下载相关学习内容或向同行、专家进行请教。
三是学习信息的广泛性:网络为教师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学习资源,可引导教师由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学习转变。
然而,从我校网站建设及其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中看到,现代教育技术已广泛地被运用于教育教学当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作为学校工作重要内容之一的学校管理在现代教育技术面前则显得无所适从,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与学校管理手段的陈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学校管理人员不适应现代学校管理的状况越来越明显。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我认为目前主要原因有三点:其一,学校一些管理人员的观念陈旧,满足于现状,没有开拓进取精神。其二,由于资金问题,现代教育技术管理系统的建设滞后。其三,学校一些管理人员素质偏低,或者说现代教育管理技术水平不高。学校管理人员的观念陈旧主要是指对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滞后主要指由于学校资金有限,学校管理活动中的各种信息技术设备及其相应的软件建设不能满足学校管理的要求;学校管理人员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偏低主要指其不能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获取、分析、处理和传送学校管理信息。因此加强管理员的网络管理技术水平是提高和应用网络管理技的关键。所以从我校校园网站建设和它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中(尽管目前作用还不是很明显),但我已足认为教育信息化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教育技术是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指学校管理者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通过对各种学校管理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送、分析等来实现对学校的管理。它在学校管理中具有信息收集全面、处理准确、传送快捷、分析科学等特点。因此它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是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总体水平上还比较落后,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特别是学校管理的落后,对教育战略地位的落实以及离现代化宏伟目标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为了迎接信息时代的到来,首先应认识到信息时代的学校管理不再是依靠经验来管理,要实现由传统的行政管理转向为一种信息的管理,要在广大的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中普及现代教育技术。
用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看,学校是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构成学校这个子系统的要素有人、财、物、事及信息。要素中的人主要指教师、管理者与受教育者,他们通过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学校的教学、管理等活动,而现代教育技术是构建现代教育环境的重要方面,只有现代教育技术的参与才能使得教学环境科学,管理环境优化;财与物是学校各项活动的物质条件,这些物质条件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介入才能实现物尽其用,财尽所为;信息是表征学校活动的有关数据。学校中的各种信息只有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快捷、准确的处理才能实现学校的科学管理。
从学校管理过程来看,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人员围绕学校的总目标,对学校工作中的所有因素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等的过程。学校的总目标又分为学校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不管是学校的基本目标还是学校的具体目标都要量化,并落实到每一部门和人员身上,只有做到“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身上有目标”,才能使学校工作目标一致、达成度高。对学校管理目标的量化、管理、分析等只有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才能做到公正、公平、科学、合理。对学校实现目标管理的同时,还要做到学校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要使学校管理方法与手段的现代化,首先要保证学校管理思想的现代化,就是从学校实际出发,确立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融入现代教育技术理念的管理思想;其次是学校管理方法现代化。应借鉴现代管理科学的有效成分,结合本校的实际加以充实和发展;再次,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在当前显得非常重要,随着教育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学校管理的信息量猛增,学校管理信息处理的时效性以及复杂程度有较大提高,只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学校管理,才能使学校管理信息处理得准确、及时,才能使前面论及的学校现代化管理思想与方法有效地实现。
2、现代教育技术是学校管理科学化的主要手段
为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学校要建立面向社会、科学决策、开放灵活的管理机制。要在管理工作中做到从本学校的实际出发,积极梳理出科学、合理、清晰的思想和方案,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学期工作目标,建立并出台有关保证教育教学有序运行和快速发展的激励机制。学校要实行民主管理,集中群众的智慧,认真做好学校各部门的协调工作,指导各部门和各类人员制定工作计划并顺利实施。
学校管理的科学化主要指在学校管理中按照教育工作的规律和管理的规律来组织、调整学校内部人际关系;协调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财力的效能,实现教育目标。可以说,学校管理过程就是对学校管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的过程。学校管理人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收集信息了解管理对象,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信息加工处理制订工作计划或进行学校工作决策,通过指导信息实施对学校工作的调度与控制,通过反馈信息来检查和评价学校工作的效果。
学校管理活动中所涉及到的信息大体上可分为教职工信息、学生信息、活动信息以及学校物质信息、科研信息等。教职员工信息主要指教职工的人事、教学业绩和科研水平档案等;学生信息主要指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成绩、健康状况、思想品行等信息;活动信息主要指学校举办和组织的各类课内、课外活动信息等。学校的物质信息主要指学校工作得以运行的各种资金预算、收、支信息,学校教学的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电教器材及其它固定资产的信息等。科研信息主要指,教职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开展的教学研究的信息、学生在课内外从事的小发明、小创造活动信息。除上述学校内部管理信息以外,各级政府以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学校教育的指示、安排等信息也是学校管理不可缺少的内容,如果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实现管理信息的共享,能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对于实现民主管理、科学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学校管理信息系统
学校管理信息系统主要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手段,对学校管理信息进行全面管理的人——机系统,它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构成,硬件主要由学校管理资源库服务器、管理信息网(计算机网络)、用户终端(多媒体计算机)等构成,软件部分主要由系统软件、操作平台、管理软件组成。学校管理系统能准确、及时地反映学校各项工作的当前状态,能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能从全局出发辅助学校各职能部门。由此可见,学校管理信息系统首先必须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能大大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同时,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应当采用管理数学模型,将仿真、优化结合起来,为学校管理者的管理行为提供有效信息。
根据学校管理各职能部门的性质及任务,可将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划分为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职工管理、图书管理、财务管理、事务管理等,这些系统既是学校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子系统,又是相对独立的职能管理系统。
(1)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通常包括学生编班、学籍管理、课程表编排与教学档案管理等子系统。系统要注意学生编班是按照年龄、性别、入学成绩等情况分析处理,并按照某些给定的原则把新生分配到各个班级。编班处理的原始数据来自学生管理系统中的招生管理子系统;学籍管理是教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在校期间各科学习成绩的登录,统计,各种成绩表册及成绩报告单打印和传送,提供各种查询功能以便及时了解各科教学和各年级学习质量;课程表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教学工作在时空和人力的调度。教学档案管理包括各年级、班级(专业)和各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师教学、统计报表及教学文件的登录、处理、查找与存贮等。
(2)学生管理信息系统
由于招生、培养、就业或升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环节,该系统包括招生管理信息、学生操行及奖惩管理信息、毕业去向信息等。学生操行及奖惩管理子系统主要辅助学生管理部门进行各学期末或学年末的学生操行综合测评,评选优秀学生等及各项奖金的评定以及学生处分记录等,该系统主要的功能是对上述有关数据的登录、统计、排序、查询和存档等。
(3)教职工信息系统
教职工信息系统主要由教职工基本情况档案和教师业务信息两个子系统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对上述内容的登录、分类、检索查询和输出各类统计报表等。基本情况包括教职工本人的有关情况及其家庭情况,教师业务信息主要记载教师的任教学科、专业、教学等能力、科研成果和业务进修情况等。
(4)财物管理信息系统
财物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管理各种资产,实现财务,校产的有效管理。财务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任务之一,它直接关系到能否合理地使用资金、发挥经济效益,较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校产管理子系统主要就学校设备,具体说主要指仪器设备和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如实验室、电教器材、教学用房、各类办公用具等。
4、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1)树立现代学校管理观念
学校管理人员的观念决定了他们进行管理活动的原则,管理方式,对管理过程的认知取向。随着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广泛应用,许多学校管理人员的管理观念,存在与之不相适应的问题,这就要求学校管理人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依靠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水平的观念,以适应现代教学管理的要求。
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在人类即将步入信息时代之即。学校管理人员首先要树立信息观。重视信息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不断研究学校中的各种信息,讲究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充分依靠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获取教育信息。其次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学校教育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在学校管理中,既要重视学生在学校的信息管理,也要重视学生在社会、家庭以及自我教育信息的管理。再次要树立现代学校观。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使得学校内涵在扩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从面对面的课堂,延伸到不再受时空限制的远程教育领域,学生可以从计算机网上或从卫星电视传送的教育信息中获取知识与能力,学校管理要注重各种教育信息的管理。(2)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信息素质
注重对学校管理人员的信息意识的导向。信息意识是指学校管理人员对信息的敏感度,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信息的自觉程度,它具体体现在对信息是否具有特殊的敏锐的感受力和持久的注意力。学校管理人员的信息意识的广度和敏锐度,关系到学校管理人员的科学管理水平。处在现代教育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如果信息意识差,认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就差。影响其科学管理水平。
创造条件培养学校管理人员的信息能力。信息能力主要包括信息捕获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传递能力。信息捕获能力即收集信息的效率和质量,它包括了解运用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数据库并从信息系统中获取管理信息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是指操纵学校管理信息系统阅读、提取、吸收、存贮信息的能力;信息传递能力是既需要吸收,也需要把管理信息传递给其它相关人员,用于管理活动。管理人员的信息能力如何,是衡量未来管理人员是否合格的最重要的准则之一。
重视学校管理人员信息道德的培养与塑造。信息道德是指学校管理人员在信息获取、分析、综合利用过程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学校管理人员的管理信息交流与传递信息的目标应与教育整体目标协调一致,与学校工作目标一致,遵循相应的法规。在信息收集和处理过程中,要具有公平、公正、严谨的态度。
学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熟练的信息检索与信息整合能力。信息时代的信息检索就是运用计算机在信息网络上检索信息。因此要求管理人员要具有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能力分硬件使用能力、软件的操作能力等。硬件方面,学校管理人员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能运用各种设备,如正确使用计算机、网络获取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运行与维护能力等。在软件方面,学校管理人员应具有学校管理信息的登录、发布管理信息,运用网络管理平台获取原始数据的能力,甚至于有关数据库的运用能力等。学校管理人员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其一是鼓励学校管理人员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其二,制定相应的措施,鼓励学校管理人员自学,以提高其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
我校拟定分三步走:第一步,做好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鼓励年轻教师积极参加信息技术应用的进修学习,以达到“双师型”教师;第二步,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有条件的话聘请专家到校讲学,提高管理者的理论水平;第三步,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与学活动,最终形成可推广的成果。从校园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广度、深度与高度,探讨校园网建设与运行中管理、技术、服务等业界共同关心的问题。
要使教育信息化在学校管理中起作用,应分阶段进行:
第一个阶段,简单的做些PPT,发发邮件,上网查找资料,这种应用是对传统教学的增强,并没有对教学管理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第二个阶段,信息资源应是学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除了日常的课堂学习之外,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练习、考试等方式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和综合素质。对于教师而言,为了进行课堂教学,需要查阅教学资料、分析教材、编写教案等各项准备工作,课后还要评阅批改作业。这些课内或课外活动都在是建立在丰富的教学资源之上的,良好的教学资源的组织与利用,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加强学校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认知的工具、情感激励的工具、评价的工具、研究性学习的工具,不仅仅要帮助教,还要帮助学。信息化不仅仅要增强学生的学科知识,还要促进学生有机会动手实践,有机会表达自己。通过信息技术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需要让网络真正发挥效益,真正发挥对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既促进学科知识的传授,也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既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又能发挥教师的主导性,这才是信息化教育更高、更深的层次。
第三个阶段,当信息技术全面进入到每一个课堂,普及到成为与黑板粉笔一样的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信息技术就会对教育产生反弹的作用,促进教育的革新、变革,对教育理念、教育组织形式等产生变革性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全球信息资源不可逆转的网络化发展趋势。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对于教育亦是如此。信息科学技术、人工智能等的研究与开发,不仅对我国现行的教育与教学理念提出了挑战,而且为我们实现素质教育的理想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方法与工具。高新技术已成为营造新型文化学习的强有力的催化剂。
全球信息资源的网络化趋势对现代人的能力素养,尤其是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人们在网络环境下学会基于资源的学习,学会有效地收集、整理、加工信息。目前,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也是近些年来投入较大的方面。在一些学校,多媒体、校园网已像校舍、教学仪器一样成为学校的必备设施,给教育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透过现代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繁荣现象,理性地分析其成效,不难发现我们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多还是浅层次的,因此我们还必须不断努力,不断完善。总之,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的整合是一项长期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任重而道远,除了自身具备扎实全面的信息理论素养、熟练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外,还肩负着二十一世纪培养人才的使命。只有在教学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学习,才能更好的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促进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第三,良好的创新素质。创新,这是党的17大以来定下的国家发展战略,在这一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创新性人才培养是其最为关键也最为基础的一个环节。各种级别、各种类型的研究生培养承担着国家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重大任务,因而,在这一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求具有创新素质的导师,要求具有创新性的一系列培养政策,而且需要一批具有创新素质的研究生管理人才。没有创新的精神,就不可能为处在管理过程中的研究生们提供洋溢着创新氛围的培养环境,而没有能够提供具有创新性的培养环境,创新性的火花往往容易被闭塞僵化的培养模式或管理风格所窒息。这是一环套着一环的,不容我们轻视。
2.1中职学校信息化管理现状我国中职教育在历经十来年的现代化建设后,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获得较为显著的成绩,然而,因为各种因素所影响,尤其是欠缺一定的资源环境及政策支撑,比起高校或中学,在信息化发展程度方面,中职学校明显要落后许多。2.2中职学校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2.2.1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因为无法正确认识信息化建设问题,导致在信息化建设期间,中职学校大多针对硬件进行建设,而忽略了软件建设,又或者是没有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的相关成果。2.2.2对中职学校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够中职学校面临着严重缺少基础设备,且信息化建设失衡问题相当严重。由于在信息化基础建设方面投入力度较弱,与中职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需求并不相符,进而使其难以利用信息的基础设施共享信息资源。2.2.3缺乏信息化人才大部分的`中职学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不但存在设备落后的现象,并且相关的信息化人才明显不足,学校在实行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无法针对人才展开科学管理,进而使信息化应用及管理均无法获得预期成效。2.2.4缺乏适宜的应用软件和教育信息资源对于中职学校来说,教育信息资源是其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内容,是进行信息化教学的重点所在,其建设将使进行信息化教学及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受到一定和阻滞。由于信息技术及网络应用发展越来越快,不管是由其载体、内容、数量方面,或是由其存储、提取及传递等方面对教育资源的要求都相应提高许多。
一、发送繁杂, 产生“信息疲劳”
请中高年级班主任上午8∶00~9∶00派学生到仓库领取课本。 (教导处X主任)
请各班班主任认真组织学生进行新学期第一次卫生打扫, 上好首次班会课。 (政教处Y主任)
请各班在今天上午11∶00前将收取的伙食费交会计室。 (会计室)
……
据统计, 开学前一天, 学校各部门就新学期准备工作向全体教师共群发信息23条。
开学第一天, 做好例行班务是新学期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借助短信平台, 群发信息告知班主任有关班务工作及要求, 也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但在各种垃圾信息频频侵扰人们宁静生活的今天, 各部门如此不断地频发短信, 极容易造成教师的信息疲劳, 降低对信息的关注度短信应有的提示功能将大大降低。
类似于开学前准备等阶段性事务性工作, 繁多杂乱, 需细细梳理, 统筹规划。学校管理层的各部门理应具体分工, 落实任务, 明确完成时间。各部门在制定详细部门工作计划后, 再次汇总、交流、整理。由此, 形成全面详细的实施方案, 印发给全体教职工, 或上传到学校网站, 让每一位教职工对时间任务、目标要求等了然于胸。如果省却汇总交流、梳理调整的环节, 难免会出现各自为政、多部门频发信息的混乱现象, 信息重叠, 任务交叉, 用人重复。
二、替代面谈, 阻断智慧碰撞
校长室各位同仁, 上午好!现已将我校中层竞聘报批方案与详细实施方案发在你们的个人邮箱中, 请认真阅读详细实施方案, 看看有什么需要修改的地方, 请在今晚5∶00前与我电话联系。辛苦校长室各位同仁了!
各位领导组同仁, 新学期学校工作计划经办公室草拟, 经E副校长初审与本人再学习, 已发至领导组公共邮箱, 请各位在明天中午12∶00前认真学习。各部门有什么修改建议, 请于明天12∶00前将修改建议发至我手机或我的个人邮箱。各位辛苦了! (X校长)
……
借助信息平台和电子邮箱, 向校内特定对象发送一般性校务活动方案、计划等供参考或贯彻执行, 方便快捷, 既免除了参与者到校集中的往来奔波, 又减少了办公成本, 节约了资源。但是, 以信息平台和电子邮箱为载体的“信息化”管理手段, 存在着交互性差的缺陷。一般性校务, 尚可借助短信、邮件和QQ群, 进行讨论交流。但对于诸如学校工作计划、中层竞聘方案的拟订、敲定等重大事项, 由于直接关乎学校整体发展和师生根本利益, 作为管理者, 在参与短信、邮件讨论交流时, 常常会因交流内容的保密性而敷衍应付, 发表一些无关紧要、毫无见地的意见或建议。这种“信息化”管理方式, 不足以听到真实的声音, 更难以实现智慧碰撞而产生新理念、新举措。
重大决策的出台, 要经过集体智慧的酝酿和定夺, 不仅是学校民主制度的使然, 也是教育管理科学化的应然。所以, 在分管部门执笔成文之前, 班子成员理应坐下来作一番商讨, 确定工作基调和方向。拟定初稿后, 仍要召集班子成员, 就相关的条文逐一推敲, 开诚布公地交流彼此的看法, 集思广益, 使方案臻于科学完善, 甚至提交校董会、教职工代表会议审查通过, 然后公布实施, 方能顺利达成预期的目标。
三、指向模糊, 降低管理效用
老师们:早上好!一日之计在于晨, 早读的时光是最宝贵的。各班早读课让每一位小朋友都读起书来, 都明白读书的重要, 养成早读的良好习惯。各班要加强指导和检查, 提高早读课的效率。 (M校长)
各位老师, 热爱学校, 从我做起, 从小事做起, 希望大家能厉行节约。各教室由班主任负总责, 办公室由办公室主任负总责, 功能室由各负责人负责。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N主任)
……
教师日常工作管理, 往小处说, 就是工作习惯的倡导和养成, 具有反复性, 一段时间不予特别关注和强化, 就有可能松懈和淡化, 降低工作的质量。群发短信提醒全体教师重视早读, 提高早读效率, 倡议教职工厉行节约, 是与行为养成的周期反复性特征相匹配的“反刍性”管理手段之一。但细读上述两条信息, 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共同的缺陷:只有“提高早读效率”和“厉行节约”的笼统式语言表达, 没有向教师传递具体的内容。如早读课要安排哪些内容, 可以有哪些组织形式, 怎样调动学生的朗读背诵兴趣, 如何评价早读的质量, 在“厉行节约”上哪些地方做得不到位, 如何改正等。这些细节, 需要学校管理者在群发信息前就充分思考成熟, 让群发的信息有明确的操作性, 达到“既警示提醒, 又明示指导”的效果。教师阅读信息后, 不仅知道了要注意什么, 还知道了可以怎样做, 从哪些方面入手去实践和创新。
短信内容内涵丰富、实在, 不仅能有效促进全体教师将某一方面的工作继续做好, 还能向他们传递务实的管理作风。从信息中教师们能敏锐地感受到:学校管理者时刻都关注着师生的校园活动状态, 在不断总结, 在积极思考, 工作要求和指导意见中浸润着管理的智慧。
四、问题升级, 放大负面影响
老师们, 昨天下午学校课表经双休天加班已上传学校公共邮箱, 部分同志就课表修改提出建议, 教导处X主任今天早晨6∶00到校进行微调, 在此对教学部门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现就总课表作几点说明:一是合理要求、明显错误, 教学部门将竭力解决;二是近百人的要求较多, 有些个性要求不可能全部解决, 敬请谅解;三是个别同志要学会尊重他人劳动, 理解规模以上学校排课的难处, 要以集体利益为重, 要从“小我”中走出来, 更多地关注“大我”的利益;四是修改后的课表仍有看法的, 一律直接向我提出。 (X校长)
……
安排教师任课表, 是学年初学校管理的头等大事、头痛之事。综合考虑学科特点、学生身心活动在一天或一周中的变化规律, 以及少部分教师的特殊需求, 使课表安排尽可能科学合理, 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安排课表时, 照顾部分教师的个人意愿和特殊需求, 是学校民主化、人性化管理之举, 有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发挥教学特长, 促进专业成长。但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 出现了如本条群发短信所述“近百人的要求较多”的群体性现象, 作为学校管理者, 就要引起高度重视和警觉, 深刻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成因。在课表安排之前, 要召集全体教职工召开专门会议, 予以正面的、积极的教育和引导, 帮助教师树立全局观念, 正确处理好集体利益和个人需求之间的关系, 使学年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落实。
目前, 多数学校采用教学跟班循环制, 除起始年级外, 新的学年多数教师一般还是“跟班走”, 继续任教原来的班级和学科。所以, 在学年初课表安排上, 提出“个性要求”的教师理应是很少的, “有些个性要求不能全部解决”所涉及到的对象, 更是少之又少, 属于“极个别现象”。对于这极个别有“非分要求”的教师, 通过群发短信公开告诫“要学会尊重他人劳动, 理解规模以上学校排课的难处, 要以集体利益为重, 要从‘小我’中走出来, 更多地关注‘大我’的利益”, 甚至于以“对修改后的课表仍有看法的, 一律直接向我提出”作为终结语, 试图压制所涉对象的再度诉求, 强行关闭与这部分教师交流沟通的大门。小事大作, 上纲上线, 狭隘地解读了教师的“个性要求”, 将个人的小诉求升格为思想道德觉悟的大问题。很显然, 这种以群发信息方式终止教师个人诉求的方法是欠妥当的, 很容易引发所涉教师的不满情绪, 认为事前征求“个性要求”只不过是“走过场的人性关怀”, 是表里不一的“虚假人性化”。这一短信还可能让其他教师产生另一种误读———有人通过申请, “个性要求”得到落实了?还有人正在跟领导较量着、纠缠着?这样, 这一信息就产生了严重负面影响。
事实上, 只要公正公平, 即使一时不能满足所有人的“个性要求”, 绝大多数教师还是能够理解的。当少部分人的合理诉求暂时不能得到满足时, 作为学校管理者, 一定要及时耐心地做好这些教师的思想工作, 开诚布公地说明总体情况和实际困难, 以获得支持和理解, 表示待时机成熟帮助解决。这种面对面的交流, 心与心的沟通, 让教师感受到“我的小事成了领导心中的大事”, 学校领导是真诚的, 触动着教师的心灵, 也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增强了他们的工作动力。
五、简化程序, 失却引领良机
老师们, 上午好!我区XXX入选9月份XXX榜候选名单 (102号) , 请大家积极投票并动员学生及学生家长参与活动, 以此掀起学习身边好人先进事迹的高潮。投票方式:登陆XXX网, 点击“XXX榜”专栏, 再点击“我要投票”栏目, 接着点击“XXX好人”, 查找我区候选人102号XXX, 最后选择“地区”输入“验证码”进行投票。 (校长室)
公示:请老师们注意, 新一批“XX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评比文件”已上传至学校公共邮箱, 请对照条件认真学习, 有意申报的同志在今晚下班前到XXX主任处报名, 逾期作放弃处理。祝大家心想事成!
……
参与评选先进人物, 学习先进事迹, 接受高尚品德的影响, 是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载体。公开名优教师评选条件, 鼓励教师积极参评, 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如此仅以群发短信的方式予以告知、要求、通报, 无论是形式还是言语表达上, 都显得十分被动, 显然是在完成一种差事而已, 大大降低了上述信息应有的鼓励性和激励性, 不足以引起全体教职工思想上的重视。至于有多少教职工能够真正去参与网络投票活动, 有多少自感无名师条件的教师能主动去阅读评审条件, 恐怕要打上一个问号。
作为学校管理者, 要善于发掘这些寻常事务中蕴含的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管理价值, 不失时机地组织教师集中解读、讨论, 让每一个先进人物和他们的感人事迹走进教师的内心, 立足岗位, 爱生敬业, 诲人不倦。让每一位教师详细了解各级名优教师的评选条件, 自我对照寻找差距, 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思考未来的目标和举措, 使广大教师在评选条件的指引下, 不断地锤炼自己, 发展自己, 实现内涵式发展, 最终推动学校发展。
六、全面铺陈, 传递过度焦虑
区领导今天下午将到学校检查常规管理和环境卫生情况, 请老师们严格按照课表上课, 备课、作业自查自纠, 各班利用中午时间对室内外卫生进行清扫。辛苦了!
老师们, 下午好!经与区教育局联系, 今天下午区领导检查路线目前为止尚未确定, 为随机抽查, 开始时间约为下午2∶30, 请各位同志认真检查备课 (含网络与书本简案) 、作业批改等六认真情况, 请各班教育学生注意文明礼仪、课间常规, 保持清洁区卫生, 各办公室要认真打扫卫生, 作业摆放要整齐。体工组认真组织下午的阳光体育活动。各年级要准时放学, 放学后辅导正常进行, 但要注意控制人数, 并在4∶40前要全部结束。课间请周三导护同志要及时到位。
为检查而整改, 虽然功利, 却也不可否认其突击整改、促进学校管理水平提升的功用。视迎查为契机, 通过群发信息明示学校或班级日常管理的短板, 提出具体改进要求, 更容易引起全体教职工思想上的高度重视。或许, 平日里三番五次提醒却始终未能落实的管理, 却在“区领导来校检查”下, 迅速得到呼应而达到期待已久的理想效果。
审视上述两个关于迎接检查的提醒短信, 我们可以用“全面铺陈”来形容其内容涵盖:卫生清洁、按表上课、备课上课、作业处理、文明礼仪、课间纪律、物品摆放、个别辅导、导护轮值等, 包罗万象, 几乎涵盖了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部。短信透露着信息发布者对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失察、焦虑和不自信。方方面面都需“注意”, 作为信息受众的教师, 就不免产生这样的疑问:我们的学校管理真的到了如此一无是处、全面崩溃的地步?平日里的学校领导在校园巡视时就真的没有发现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以往对某些问题进行过的专项整治至今仍没有得到丝毫改观?放学后的补差辅导, 是以“学生会了”为终结还是以“人数和时间”为限制……面面俱到的“全面提醒”, 其实际效果是因指向无重点而“全面不提醒”、“全面不落实”。
学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预期效果表现为:第一,校园各群体之间可以方便、快捷地相互交流。学校的各方面信息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大大促进学校的科学管理,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第二,学校领导可以全面及时地了解全校的各方面的信息。第三,各部分可以便捷交流,更协调地为教学科研服务。第四,利用互联网发掘社会智能潜力,形成社会资源与学校资源互补与整合。它能更好地利用学校的各种教学设备实现软硬件共享,可以更好地发挥各科教学设备的效益,并使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和图书资料信息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一、当前学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基础业务工作不够扎实,馆藏资源不够丰富
这主要表现为档案收集范围狭窄,收集内容不够丰富。比如文书档案接收多,科技档案、专门档案接收少;政治领域方面的档案接收多,教学科研领域方面的档案接收少;宏观方面的档案接收多,微观方面的档案接收少;只注意接收纸质档案,而放松了书法、字画等其他载体的富有校本特色的档案收集;档案的纸质载体多,机读文件少。
2、档案工作者未能从知识结构上及时学习和掌握科技化手段,阻碍和制约了档案网络化进程,进而阻碍和制约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
由于传统的馆藏档案以纸张、照片、录音、录像等形态为主,其利用方式主要是阅读、咨询和编辑出版档案史料等,这种陈旧的服务方式明显落后于社会发展,已远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主要体现在:档案工作依旧是传统的,现代办公技术的应用程度明显偏低,工作效率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档案工作的社会贡献率一直没有达到自我满意的程度,档案工作的社会吸引率长期处于工作正常发展要求之下,以致对档案工作的社会应知率较低。
二、学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策略
1、积极构建学校档案信息平台
信息化档案工作应具备以下6个基本要素:(1)先进的档案理念;(2)数字化信息资源;(3)与互联网相连的校园网络;(4)档案信息智能化应用;(5)信息化人才和信息技术;(6)信息化政策和标准。管理对策是网络内容实用化、技术使用平民化、档案人员培训标准化。
具体措施是:(1)充分装备和利用先进的信息设备,如计算机设备、通讯设备、网络设备。(2)使管理信息的内容数字化。将教育教学各类信息生成和整理出来,使各类信息规范化、标准化,最后达到数字化;(3)完善信息服务系统。学校管理部门是信息资源的主要拥有者,也应是主要提供者。为此,各类教育教学信息不再是属于某一部门所有,管理部门应该向社会各界、学校师生员工提供完备的数据库和光盘检索系统、互联网虚拟系统等信息系统。(4)培养信息化管理人才。各类信息人才要大大增加,尤其是既懂计算机操作、联机检索、上网查询等信息技术又懂教育管理的人才更加重要。因为只有这种人才既知道需要收集什么信息,又知道如何进行信息的加工处理。
2、普及信息技术,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素质
信息革命,不仅扩大了档案工作的业务范围,同时,也大大深化了档案的内涵。处于信息化社会的今天,档案人员不再单纯是档案的保管员,还应是档案信息财富的拥有者和提供者;档案馆也不再是单纯的收藏机构,还是档案信息的聚集中心、交流中心和信息技术的用户。这些都对管理者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目前,电子计算机、缩微复制设备以及先进的库房设备等进入档案管理领域,使档案存贮方面出现了系统和数字型多功能数据库缩微技术、光盘存贮技术,编目标引已向集约化和自动化方面发展,馆藏手检卡片目录和机检数据库、计算机终端相结合,读者服务中已出现网络化、复制、联机咨询、联机馆际互借等方式。随着我国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的成熟和普及,数据标准化工作的完善以及办公自动化设备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广泛应用,新载体形态方式的公文将大幅增加,机读型、缩微型、视听型档案将大量涌现。这些变化深刻地影响着档案工作队伍结构及档案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档案工作者必须熟知芯片、光盘、计算机和各种应用软件,信息技术知识将成为每一个档案工作人员知识构成的必备要素。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对档案工作者的培训和再教育,普遍提高在职员工的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使在岗人员尽快了解和掌握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能,不断扩大知识面,及时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只有具备一定的适应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需要的基本技能,才能处理好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做好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同时,在熟练掌握档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对教育管理知识、公文写作知识和教育科研方法知识的学习,提高综合素质,为档案深层次研发奠定基础。
3、加强横向联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档案、图书、情报、资料同属文献范畴,共同构成社会的信息服务体系。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类的知识和信息总量在急剧增长,而对浩瀚繁杂的文献情报,任何一个文献部门都不可能将所有知识和信息全部加以收集、整理、加工、保存和利用。因此,必须打破档案、资料、图书、情报等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建立一个完整的社会信息系统,实行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整体优势。而建立联合目录、实行资源共享,正是建立社会信息系统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之一。建立联合目录是用统一的著录格式和编排,联合报道两个或两个以上档案馆(图书馆)馆藏的档案目标。实现资源共享使档案、资料、图书、情报等文献部门相互分享各自的资源,使利用者很方便地获得更多更广泛的知识、信息、情报。通过建立联合目录,形成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可以使各文献部门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实现文献资源互补,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因而也可有效地缓解存储空间拥挤,人员、资金紧张等矛盾,并有利于各级各类档案馆、图书馆馆藏朝着有侧重、有特色、专业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多方面的发展。
4、加强档案基础业务工作,不断丰富馆藏
【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推荐阅读:
教育信息化学校管理12-12
学校教育信息化总结11-14
学校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05-23
2024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自查报告11-01
大新镇中心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07-10
学校的信息化管理系统12-09
学校教育技术管理07-04
2008年度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工作06-21
教育信息化案例之一实验教学管理信息化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