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师德之美为感悟

2023-01-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以师德之美为感悟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感悟

摘要:2108年,教育部推出“新时代高教40条”,提出要进行课堂改革,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沉默单向的课堂,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碰撞思想、启迪智慧的互动课堂。笔者通过参加我校组织的加拿大温哥华暑期学习项目,以学生身份深入到西方教学课堂,通过观察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师的授课方式,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成绩的考核方法等教学环节并与国内授课的各个环节进行对比,深刻感悟到“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教学模式如何在课堂上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如何发挥引导作用,学生如何加强自我学习和管理。

关键词: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以学生为中心;高校教育;课堂教学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作为教学的三要素之一,其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传统教学理念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能够帮助学生增加学习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提升自我[2]。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简称UBC),始建于1908年,是加拿大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学,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学校位于温哥华市。重庆医科大学与UBC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笔者一行80余人于2019年7~8月在加拿大进行了为期四周的温哥华暑期学习项目(UBC Vancouver Summer Program,简称VSP)研修,1个月的时间里充分感受了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特色。

(一)研学背景

在加拿大UBC学习期间,按专业和个人意愿选择课程包,包括笔者在内的8人选择MEDG JULY,包含两门课程:健康的社会因素(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人口与公共卫生实践概述(Introduction to Population and Public Health Practice),分别由公共卫生学院Mohammad Karamouzian博士和Kate McLeod博士进行指导,每门课程每天3小时,连续4周。

(二)UBC“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特色

1.在教学信息化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与沟通交流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互联网 + 教育”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3]。UBC有一套非常完善的信息化教学系统(CANVAS系统),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均可在此系统中完成,每位学生拥有与自己邮箱关联的唯一账号,账号激活后,登录Canvas Student可查看每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发布的课程文件,学生通过CANVAS系统完成自主学习,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可以让学生利用相对自由的时间完成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比于UBC的“CANVAS”教学系统,我校先后开通的“网络教学平台”“THEOL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和“在线学堂”,也实现了线上与线下教学的融合,使教师能及时解决学生在课堂和课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知识构建的促进者,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探索者[4]。经过在UBC的课程学习,笔者最大的感受是:在这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手段渗透于每一堂课。①课上,老师会根据课前在CANVAS系统中布置的学习任务让大家提出在学习中遇到的不解与困惑,针对问题答疑解惑,或让同学们做小组讨论,老师点评。②课下,有关学生的学习资源(教学视频、学习动画、教材、教學PPT、小测试、参考资料等)全部由教师预先放在CANVAS系统上,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在线学习。课堂上教师成为教学的引导者,主要讲授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负责答疑解惑;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通过课堂实验或小组讨论,成长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主动求知、积极探索的学习者。

相比于UBC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我国传统高校“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式,导致学生课堂参与度低,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重成绩轻能力,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意识[5]。

3.在教学目标考核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现代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最显著的改变就是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在全面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改革同时,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6]。UBC建立多样化教学目标考核评价体系,用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多样化教学目标考核评价体系如下:

(1)“上课考勤”(占比10%):运用CANVAS系统,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一个包含1~3道题的限时小测试,测试的问题来源于上一节课布置的课后阅读材料。通过此方式即能考察学生们的出勤率,又能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后阅读材料的掌握程度。

(2)“课后作业”(占比 30%):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布置多篇课后作业,包括检测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程度的回答式作业,如健康的社会因素课程课后任课教师会布置6篇作业,但是只计算4篇的成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完成规定数目的作业;课程论文,每个学生必须完成。

(3)“试卷考试”(占比 30%):以选择题、简答题为主要形式的纸质版试卷考试,用于检验学生对整个课程主要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4)“小组汇报”(占比30%):“小组学习”是本科教学践行“学生中心”理念的新尝试[7],全部同学自由组合为2~4个成员的小组,在老师划定范围内学生自由选题,制作汇报幻灯或海报,小组成员组合汇报(每个成员必须汇报),由班级其它小组成员和老师共同进行评分,小组最终得分为每一成员该部分考核的具体分数,通过小组团队合作,增强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UBC的课程考核体系真正做到“重过程”——考核标准均匀分布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而我校大多课程“重结果”——期末考试成绩占了整个课程考核的70%。相比较而言,UBC的课程考核体系更为合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

4.在课外教学实践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建立课外实践基地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帮助学生对课内知识进行巩固、拓展和延伸。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可加强对自身专业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8]。UBC通过安排与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取知识。在课堂学习完“环境与人类健康关系”的相关知识后,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位于UBC校园内的“可持续性交互式研究中心”(the Centre for Interactive Research on Sustainability,简称CIRS)。这座5675平方米的研究中心是一个可收集阳光/雨水和废热的“活建筑”,地下设置了采暖和制冷交换系统,能将600兆瓦的多余电量还给校园,收集的雨水可满足研究中心建筑内所有的用水需求,使用的净水器是太阳能生态过滤系统,建筑的木质结构可减少约600吨碳的排放,这座研究中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可持续性设计的一个研究工具,为学生思考如何减少环境污染改善人类健康起到很好的启发作用。

UBC建立在校园内的课外实践基地真正做到了“课堂理论与课外实践”的结合。受此启发,我们也多次组织中医专业学生开展社区义诊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外教学实践,不仅能锻炼学生们的临床技能以及医患沟通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学以致用,增强专业自信。

(三)感悟

在温哥华暑期项目(VSP)学习的这1个月中,通过课堂学习、师生交流、课外教学实践活动,体会到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离不开“教”与“学”的互动,教师如何将“教”“学”很好的结合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基本准则[9]。此次海外研学让笔者受益匪浅,回国后在我院开展的教研活动中汇报了自己研修中的所感所悟,UBC“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引起了全院教师的积极讨论,与目前我院教师授课的各个环节对比,大家深刻感受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值得全院教师去学习,尤其是当下高效课堂学生出勤率的考核方式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参考文献:

[1]肖璇,“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在医科大学教学管理中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7,9.24(27):121-123.

[2]郭宏宝,刘海生.“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体系:理念探讨与模型论证[J].大学教育,2015,23(1):1-5.

[3]康湘萍,张学礼,龚张斌.“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的生物化学教学评价体系改革初探, 中医教育,2019,9.38(5):20-22.

[4]王凯,冯娟.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中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43-45.

[5]梁东武,黄崇杏,李深旺等.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188.

[6]郑凯迪,雷康福,毛孙忠,等.形成性评价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1):136-137.

[7]杨晋娟,杨超.“小组学习”模式在高校课堂应用效果的对比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72-173 .

[8]李 羚,牟樹瑞,尤柏淳,等.浅析大学生课外实践的重要性[J].读与写杂志,2018,15(8).43.

[9]王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比较研究——基于新西兰尼尔森·马尔堡理工学院的教学实践.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9,17(3):59-61.

第一作者简介:付利娟(1981年-),性别:女,籍贯:四川,学历:博士,职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药学。

通讯作者简介:苏咏梅(1972年-),性别:女,籍贯:内蒙古,学历:硕士,职称:讲师,研究方向:中医学。

基金项目: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校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编号:JY180313)。

作者:付利娟 刘莎 喻录容 苏咏梅

第2篇:以人生感悟为题目作文

最近发生了很多事情,我也一直在反思自己,我在想我应该过得快乐,不让爱我的人担心我。人生短短几十年,每一天都过得很快,时间总是在匆匆流逝,我没有太多的时间停留在烦恼和痛苦的事情上。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我应该让每一天都过的充实快乐。

很多事情不必计较得太多,很多事情不一定非要分出个谁对谁错,计较的越多心就越累;越是想论出个对错,越是让事情变得错综复杂。我过得开心,健康,平安,这才是最重要的。

关心真正的朋友,不要去记恨不在乎我的人。做好我自己分内得事情,多出去走走,看看身边美丽的风景,保持一颗轻松快乐的心,一张微笑的脸,人生才不会白白浪费。很多事情如果解决不了,那就试着放下,也许时间可以帮我消化它,顺其自然会更好。 很多人如果不懂我,那就试着去忽略它,因为懂我的人,即使我什么都不说也会懂我,不懂我的人就算我磨破嘴皮也是徒劳。很多东西不必刻意的去追求,是你的终究是你的,不是你的强求得来也是枉然,命中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强求只会让人身心疲惫。

过去的就只能成为过去,它可能会影响未来却不能控制未来。 我留不住青春,但我可以留住一颗年轻的心;我留不住要走的亲人,但我可以留住她爱我的点点滴滴;我留不住时间,但我可以留住每一刻快乐的回忆;我留不住不爱我的人,但我可以留住珍惜懂我的人。人不能永远停留在过去,过去不能代表一个人的一生,昨天是今天的过去,今天将成为明天的过去,那么我能做的就是把握好当下的每一份每一秒,让自己尽量少犯错,知道错了就努力的去避免错误再次发生。人最可怕的不是犯错,而是明知是错的还一错到底,有些人甚至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人无完人,每一个人都是在失败和错误中不断的摸索,变得聪明,变得成熟睿智的。没有谁生来就很聪明,没有谁可能一辈子都不犯错,只要不去刻意的伤害别人就好。

该经历躲不开,害怕犯错的人永远长不大。我们要有面对一切困难和挫折的准备,机遇总是会青睐有准备的人的。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大课堂,也许有老师的指导,也许有自修课,不管是哪种,老师只能作为引导者,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你永远别指望一辈子有人牵着你的手小心翼翼地走,所以必须学会坚强独立,乐观宽容,学着长大,学会理解人生中无奈和残酷的事情,懂得自我调节。因为我的人生没有人可以代替我活,所以我想活的精彩快乐就应该以一颗知足常乐,知错就改,珍惜时间,尊重别人,坦诚相待,认真做好自己,珍惜爱我关心我的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的态度去对待生活。

微笑吧!笑一笑,十年少,微笑吧,笑一笑,烦恼就随风飘走了。也许很多事情并没有我想的那么复杂,也许一切都可以变得简单快乐!等有一天回头看看,我会发现,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太阳依旧会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真的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过是跌倒了,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继续上路……

第3篇:以感悟语言文字为抓手

以感悟语言文字为抓手 促朗读能力之提高

——四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二单元教学设想

崇明县实验小学 蔡俊星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5篇课文,主要以校园生活为主题,讲了同学之间纯真的友谊。《留住今天的太阳》叙述的是一个看日落的孩子在外婆的提示下,终于通过实际行动找到了留住太阳的办法——珍惜时间。《特别的作业》叙述的是纯洁、善良、聪明、可爱的小莉对同学怀有真挚的友爱之情。《守信》叙述的是古人重承诺、讲信用的故事。《“病人”》叙述的是“我”原以为生病能自由、快活,想不到却是自讨苦吃的事。《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

课文的学习,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心想留住太阳的天真烂漫的孩子,具有善良的品质和对弱者的同情之心的好孩子,讲究诚信的好少年,天真、快乐、调皮的装病的孩子,还有渴望和平的孩子。对这些不同类型的孩子的想象感悟,让人不禁联想到自己的童年生活,联想到自己的童年伙伴,联想到自己的童年也是那么的有趣,也是那么的值得回忆,这正是写作题材的挖掘所在。

本单元的课文有的是故事,有的是诗歌,有的语言通俗易懂,有的内容有趣,有的课文情感丰富。本单元对不同类型课文的朗读训练,有利于朗读技能的提高。从这一点来说,正是落实本单元的重点训练目标——在上一单元的基础上,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单元教学建议

(一)关于单元重点训练目标。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目标是:在上一单元的基础上,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应是:以感悟语言文字为抓手,促进朗读能力的提高。即通过朗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水平和表达能力。具体可以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1.单元学习之前结合导语学习提出单元重点训练目标。

即在单元学习之前,先让学生整体阅读单元教材,再结合单元学习语,引导学生自己确定学习内容,明确阅读重点,激发阅读兴趣。在此基础上,提出单元重点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单元学习的重点,以利于有目的地进行自主学习。

2.在课文学习之时渗透朗读技能训练。

即在语言文字的理解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具体表现在:一是将读、想、说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读、想想、说说、读读;二是允许学生采用多种读法来表达情感,真正使朗读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3.在单元学习结束之时进行技能综合训练。

即在综合训练学习中,结合教材内容的整体回顾进行朗读技能的感悟性反思,对不同类型的文章的朗读技能进行训练,结合综合训练题目和单元评价进行拓展性总结。

(二)关于预习的布置与检查。

本册教材的一大特点是:让学生直接面对教材,引导他们自己确定学习内容,安排阅读要求,明确阅读重点。如从本册教材起,课文后不再列出统一的生字,学生要学哪些字,由学生自己决定。因此,对于课前预习的要求必须较以往更明确,要可落实,可检查,以提高预习的实际效果。

1.预习内容的布置。

(1)以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即在第一单元学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继续自学生字:自己划出不认识的字、查阅字典读准字音、以喜欢的方式方法学习自己确定的字。

(2)在自学中了解课文内容。

即在自学生字的基础上读通课文,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采取填空、叙述等可检查的形式布置预习作业。

(3)在自学中发现问题。

即在自学课文的过程中,利用学过的提问方法针对课题、主要内容、重点句子等进行提问,激发对课文内容的探究欲望,并在探究欲望激发的基础上寻找相关的拓展资料。

2.预习效果的检查。

(1)在布置作业时注意可测性,利于学生预习习惯的形成,增强预习的实际效果。 (2)在课文学习开始之时,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检查生字自学的效果,注意难读字的读音,交流对新的词语的理解。

(3)在集体分节读课文的时候,重视对难读字的读音有针对性的加以重视,达到纠正、强调的目的。

(4)在课文学习之中渗透对课前预习内容与效果的检测。

(三)关于语言文字训练。

1.在理解内容的过程中渗透理解新词、积累词语的训练。

2.在品析语言中理解课文中难以理解的句子,如说出自己的理解、感悟等。 3.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悟类说话练习。 4.在句子理解过程中进行朗读训练,通过自身的朗读表达自己的感悟。 5.在课文内容学习的基础上加强知识、内容、能力等拓展性练习。

(四)关于写作的学习与训练。 (1)课文内容的拓展。

即在课文内容的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说写双通道》相关内容进行拓展性练习,让孩子感悟童年生活的趣味,感悟学校生活的美好,由此引发出对自身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这是对写作题材的挖掘。

(2)写作方法的渗透。

本单元的教材,有的是通过一件事反映人物的一个品质,如《守信》;有的是通过一件事反映一个道理,如《留住今天的太阳》。而在一件事的叙述过程中,如何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反映童年的美好、有趣,这是对写作方法的新感悟。

(3)写作训练的拓展。

即在单元学习结束之时,通过对写作方法的回顾、挖掘童年生活的趣味,进行“少年朋友”或“成长的故事”的写作训练。因本单元的学习更多的是结合课题进行探究学习,在训练的同时,让学生题目自拟,可提高学生的命题能力的同时提高审题写作能力。

(五)关于综合学习回顾。

在单元学习结束之时,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复习整理,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1.课文内容的回顾激发对自身生活的新体验,激发自身表达的欲望。 2.不同类型文章的朗读技巧的练习,感悟蕴含的情感的同时逐步提升朗读表达能力。 3.在朗读中感悟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作用,在品词析句中感悟题目的作用、重点句子的魅力。

4.在学习感悟中拓展题材,在习作方法的感悟中进行写作练习的拓展。 5.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拓展名言积累。

三、教学设计建议

(一)《留住今天的太阳》 1.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是爱惜时间,主要叙述了一个爱看日落的孩子萌生了留住太阳的念头。最后在外婆的提示下,他终于通过实际行动找到了办法——珍惜时间。这虽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作者写来却是一个那么饶有情趣的故事。

文章语言并不深奥,但在人物语言的层层递进之中却回味无穷,值得认真阅读,细细品味。尤其是“我知道,尽管人不可能永远留住太阳,但人可以比太阳走得快一步,甚至两三步,这几步看起来微不足道,但作用却非常大。”这句话的意思耐人寻味,给人启示。

文章中有不少关于人物语言的描写,奶奶的和蔼可亲、“我”的天真烂漫,都在文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样富有情趣的文字,有利于朗读训练。

2.教学建议。

(1)思维切入点:外婆一共说过几句话?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为什么要这么说? (2)语言训练点:

A.在理解内容的过程中理解新词,如“伫立”、“山坳”、 “悲戚”等。积累词语“笑吟吟”,并仿照写词。

B.在句子理解过程中进行朗读训练,通过自身的朗读表达自己的感悟。如有的充满想象,有的蕴藏鼓励与希望,有的表现出急切与悲戚。

C.理解重点句子:如外婆的话看似平淡,实际富有深意,如设计“我理解了外婆的话,她的意思是说: ”的练习理解蕴含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我知道,尽管人不可能永远留住太阳,但人可以比太阳走得快一步,甚至两步、三步。这几步看起来微不足道,但作用却非常大。”可以更好地理解“我”留住今天的太阳的方法,句子的朗读效果会更好。

(3)内容拓展点:说说自己或者别人“留住今天的太阳”的故事;积累时间的格言。

(二)《特别的作业》 1.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同学之间纯真友爱的故事,通过一个独具个性化的故事描述了主人公的纯洁善良、聪明可爱。主人公小莉由于调皮同学的恶作剧而弄脏了新衣服,但她并不是心怀怨恨;当老师要求大家严厉抨击犯了过错的调皮同学时,她以她的善良和聪明,真心诚意地维护了同学的自尊心,使同学在感动之余反省自己的行为。小莉的真诚和善良不仅大大触动了调皮的马克同学,也使老师深受感动,适时调整了教育方法,受到全班同学的热烈欢迎。这个故事体现了新世纪少年的品格和素养,具有深刻的人文精神。

课文开头交代了马克是班里的调皮大王,闯下了大祸。接着写了闯祸后老师与同学的表现以及这件事的处理方法——老师请大家写下马克所有做过的捣蛋的事。接下去写了被马克恶作剧而弄脏新衣服的小莉,非但没有心怀怨恨,反而以她的善良和聪慧,维护了同学的自尊,使马克在感动之余反省自身的行为,也使老师深受感动,适时调整了教育方法。

课文的语言描写很有特色。尤其是描写小莉、老师、马克等人的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如描写小莉神态的句子“小莉哭得抽抽噎噎”、“小莉狠狠瞪了马克一眼”、“小莉抹了抹还挂着泪痕的脸”等,这对表现小莉的真诚与善良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

2.教学建议。

(1)思维切入点:老师布置了几次特别的作业?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布置这些作业的?老师布置这些特别作业的目的是什么?

(2)语言训练点:

A.在理解内容的过程中理解新词,学习用写近义词的方法积累“抽抽噎噎”、“特别”、 “顽皮”、“尖锐”、“猛烈”、“健壮”、“勇猛”等词语。

B.在句子理解过程中进行朗读训练,通过自身的朗读表达自己的感悟。如有的表现出惊慌,有的表现出惊愕,有的表现出真诚„„。

C.理解重点句子,设计说话练习,感受同学之间真诚快乐的友谊,并珍惜这份友谊。 如: 的马克;虽然马克是个 的孩子,但是,他也是一个 的孩子。 如:因为马克 ,所以, 。

因为马克 ,所以老师布置了一个特别的作业: 。 马克“惊”的是: ;“慌”的是: ;“怕”的是: 。

全班同学都 ,心想: ;老师 ,心想: ;马克 ,心想: 。 (3)内容拓展点:

课外收集有关友谊的名言和故事等;习作练习《少年朋友》(写出其一个闪光点)。

(三)《守信》 1.教材分析。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文叙述了古人范式和张勋重承诺、讲信用的故事。这只是众多诚信故事中的一个。

课文开始用一句话交代清楚本文的主要人物与他们之间的关系。然后举了一个具体的一件事(范式和张邵相约两年以后相见,范式讲究诚信,两年后如约来到张邵家,拜见了张邵的父母)。

本篇课文较简短,但意味深长,能给同学们非常有益的启示,可以让学生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课文语言非常简洁、明了,通过一件事说明了范式是个讲究诚信的好少年,可以作为一件事写人的作文写法渗透的例文。

2.教学建议。

(1)思维切入点:从课题质疑入手引入“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语言训练点:

A.在理解内容的过程中理解新词,如“郑重”、“感慨”、 “恐怕”、“美酒佳肴”、“风尘仆仆”等,注意“拜见”与相近词的区别。

B.在句子理解过程中进行朗读训练,特别是分角色朗读。通过自身的朗读表达自己的感悟。如有的似有怀疑,有的表现坚定,有的充满惊喜。

C.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渗透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读课文1-3节概述起因,学课文4-6节概述经过,学课文7-8节概述结果,用“起因——经过——结果”顺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D.理解重点句子,圈划表现人物“守信”的句子,点拨写作方法,渗透写作方法的感悟,感悟人物形象。

(3)内容拓展点: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诚信”呢?用一件事表现人物的一个方面的品质的写人方法,用通过人物(和旁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表现人物品质或特点的方法修改作文《少年朋友》。

(四)《病人》 1.教材分析。

本文作者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她创作的《男生贾里》、《女生贾梅》等作品深受青少年喜爱。文章用质朴的言词和风趣的语气,讲述了一个让人忍俊不禁的有趣故事,读来不由得使人发出会心的微笑。阅读这个故事,会感到轻松幽默,油然而生亲近的感觉。

课文首先交代了“我”装病的原因及我认为装病就可以享受特殊待遇。接着重点写了装病之“苦”(不能玩耍和看电视,不能和爸爸、弟弟、妹妹们去看电影和去游乐场玩;不能吃冷饮,只能喝白开水;必须接受医生的诊疗)。最后写了“我”只好向妈妈“坦白交代”,以及感慨到“原以为生病能自由、快活,想不到却是自讨苦吃”。

文章语言浅显,心理感受真实。如“我很贪心„„”、“总是羡慕„„”、“„„让人愁死”。 语言富有童趣,含义隽永。如“甚至不能大笑”、“朝„„张望”、“更糟的是”、“眼睁睁地看着”、“差点儿晕过去”、“赌咒发誓”等,可以让人在想象故事情景的同时感受天真的儿童情趣。

2.教学建议。

(1)思维切入点:为什么“病人”加引号?为什么装病?结果如何? (2)语言训练点:

A.在理解内容的过程中理解新词,如“羡慕”、“岂”、“居然”、“斩钉截铁”、“良药苦口”、“赌咒发誓”等,积累“寒冷”、“特殊”、“否认”、“虚弱”、“允许”、“隐瞒”等词语的反义词。

B.在句子理解过程中进行朗读训练。通过自身的朗读表达自己的感悟,感悟作者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的无奈、懊悔,感悟事情带给人的趣味。

C.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习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因为 所以作者假装生病。谁知道这样一来,作者就失去了 、 、 、 的机会。这让作者十分 。

D.在圈划妈妈关心我的句子和“我”心理活动的句子的交流、品析、朗读中,理解装病的苦与乐,感悟作者的真切情感。 (3)内容拓展点:准备“多彩童年”生活交流。

(五)《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1.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出了对和平的呼唤。

全诗抓住自然界人们熟知的景物——大海、沙漠、夜空、草地,将其原由的美好与宁静的景象与因战争遭破坏的景象加以对比,并发出痛心的疑问,并在前四节的结尾重复了这样的疑问,这是一种对战争的控诉,一种对战争的抗议。最后的希望和期盼是一张平稳的课桌、一间洁白的教室,这更让人揪心——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这是世界人民的心愿。

课文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憎恨战争、维护和平的情感。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教学建议。

(1)思维切入点:说说课文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从文中哪里看出? (2)语言训练点:

A.在理解内容的过程中理解新词,如“不速之客”、“频频”、“祈盼”等。

B.在句子理解过程中进行朗读训练,通过自身的朗读表达自己的感悟,有疑惑,有质问,有抗议,感受一种渴望和平的情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诗歌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C.圈划表现战争危害的词句,体会战争的危害,激发对战争的憎恨之情;想象大海的美丽、沙漠的美景、夜空的美丽、草地的欢乐,在课文文字的理解感悟中、在前后对比的朗读中产生憎恨战争、维护和平的情感。

(3)内容拓展点: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战争,认识战争的危害,并在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其危害。

说明:新教材的编写从58篇到48篇,再到40篇,教材的教法在变,内容在变,练习在变,要求也在变。以上仅仅是本人在以往实践中的一点粗浅体会。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都应根据班级实际,作新的调整,设计恰当的分层练习,以调整教学方案。

第4篇:以感悟大自然为话题中考作文

大自然是多么和谐!每一条河流,每一棵树,每一只嗡嗡鸣叫的昆虫,还有那丛林中的薄雾,蓝天上的白云,都在演奏着自己的乐曲。各种各样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美妙绝伦的大自然交响曲。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以感悟大自然为话题中考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以感悟大自然为话题中考作文1

我喜爱美丽的大自然,爱她的春夏秋冬,爱她的昼夜轮回,爱她的阴晴雨雪。放眼自然,巍峨的山岳、茂密的丛林、无际的大海,无不令人感叹她的鬼斧神工,无不令人折服于她深深的智慧。我们生活在大自然,应学会去感恩。

清晨,空气格外清新,令人精神抖擞。太阳将升未升,徘徊于天际。小草上沾满露珠,显得格外晶莹剔透。花朵争芳斗艳,有的红胜火、有的白如雪、有的粉似霞,为大地缀上了缤纷的色彩。小鸟们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相互诉说着昨夜的美梦。望着这清晨的美景,不禁令人感叹“一日之计在于晨”。感谢大自然赐予我的一抹清新。

黄昏,太阳收起耀人的光芒,洒下些许余晖,湖面映着夕阳的余晖,平静地像一面金光灿烂的镜子。天空被染成深红,红得仿佛要滴出血来,就像一朵硕大的红玫瑰在天空上怒放,尽情地喷芳吐艳,天空中时不时有鸟儿飞过,真可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感谢大自然赐予我的一抹绚烂。

夜晚,随着夕阳的沉落,暮色像张黑色的网,悄悄洒落,笼罩了大地,夜色如浓稠的墨砚,深沉得化不开。漆黑的苍穹布满了点点繁星,倦鸟归巢般依偎在那一轮明月旁。月光洒在小湖上,为小湖披上了一层银纱。湖边水声潺潺,仿佛在享受着月光的爱抚,令人疑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风吹树林沙沙作响,昆虫各自奏着自己独特的乐曲,水流声、风吹树叶声、虫声,构成了好一首“月光鸣奏曲”!感谢夜晚赐予我的一抹宁静。

“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我们人类不也正是如此吗?我们应感恩大自然,因为是她给予了我们生命,并供我们以生存。从现在做起,让我们为大自然多添一抹绿色,多去一份负担吧!

以感悟大自然为话题中考作文2

读大海,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读梅花,读出了它冰清玉洁的心灵。

梅令人幽,菊令人雅,松令人傲,柳令人柔,兰令人淡,大自然的所有的一切都令我感动。

我喜欢品读竹的高洁,因为它有伟岸的身躯,凛然的傲骨。它凛然的正气让我肃然起敬。“根扎大地,渴饮黄泉,未及出土便有节;枝横云梦,叶拍苍天,及凌云处尚虚心。”竹,是许多人精神的寄托,它那高洁的品质让我感动。东坡先生是嗜肉一族,但在肉与竹之间,他毅然选择了竹,他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见,竹的气节是多么的高洁。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走在竹林中,细细品读它,在这样的环境里,能不醉,能不痴吗?

竹是大自然创造的个性的生物,梅则是大自然创造的最富冰清玉洁气质的生物。

当万物凋零时,梅却绽放了。“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在寒冬开放,它的勇气让我感动。它也是最宽容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人们虽然践踏了它,但它仍不忘给人们带去阵阵芳香。它虽然已不再洁白,但它的心灵依然白净如昔,它的自强也令许多人感动过。“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它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勇气令我感动,令我赞叹不已。

大自然的伟大在于它创造的生灵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平淡的生活变得绚丽。低头的麦穗,浩瀚的大海,广阔的沙漠,墙缝的小草,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动。

低头的麦穗,它不是在欣赏自己的硕果累累,而是在想,它的籽粒是怎么饱满的。麦穗尚且懂得感恩,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感恩自然呢?

广袤的大海,他宽广的胸襟让我们学会了宽容,原谅他人,包容他人,就如“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宽容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的甘泉一滴,它让人化解矛盾,和平共处,这一点是大海教会了我。它让我感动。

一位女探险家,走出沙漠时,采访她,问她征服沙漠后有什么感想。女探险家不承认她征服了大自然,她感谢沙漠允许她通过。

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人们声称征服自然是多么的愚昧。我们应感谢它,它教会了人类许多的东西。

感恩世界,感恩自然!

以感悟大自然为话题中考作文3

一座座高山挺拔耸立,一条条河流川流不息。一根根大树拔地而起,一个个生命奇异诞生……所有的所有,都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那超于万物的想象之力,太过让人震撼,自然,是你给了我一切的一切。

西藏西南部的珠穆朗玛峰,新疆北部天山与青海交界处的昆仑山,都是你一手拔起,是你让我们人类有“站得高,看得远。”是你让我们人类能够触摸那天空的蓝云。

汹涌的长江,惊骇的黄河,唯美黑龙江,富裕的珠江……那是你身体的血脉,是你用你的血液,哺育着我们人类,哺育着所有生灵,我们要感谢您--大自然。

森林被誉为动植物的自然家园,也是你一手的神作。每天起床,打开窗户,深深呼一口气,那沁人心醉的氧气,为我新的一天提供活力。要是没有你的神作,那么世界将会覆灭,所有的生命将会化为虚无,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大自然的您。但是我们这些卑微的人类,却还未有珍惜你们的作品,砍伐森林,掠夺自然资源,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世界的感受,我也只能默默哀念,或许有一天他们回头发现,他们留下来的,不止是世界的毁灭,还有那传承千古的罪名。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正是为你而书写,解开的生物的来源,为人类的思想进一步的更新。但是被称为生物学的牛顿--达尔文,如果没有大自然你的庇护,想必他也没有可能写出关于你的秘密。人从无到有,襁褓中的胎儿,出生的孩儿,小孩子,少年,青年,成人,中年,老年,直到化为飞灰。这是你所有作品之中最让人震撼的一件,有了智慧的人。有智慧的生物便与无智慧的生物相差太多,是你给了我们最宝贵的智慧,感谢您--大自然。

所有的所有,都是你的一手打造,你那精美的手艺让我惊奇,我想世界的艺术家与您想必,也就只能自叹不如而已。我相信,你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谢谢您为我们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以感悟大自然为话题中考作文4

“叽叽叽——叽叽叽——”每当清早,第一缕晨光射向大地,窗外鸟儿欢快的歌声便会迫不及待地把我从睡梦中唤醒。

我揉揉惺忪的双眼,觉得今天小鸟们的话语分外动听。如今告别了骄阳似火的夏天,迎来凉爽的初秋,不知这啼叫是否预示着我今天的好心情。

吃过早饭,我便迈着轻快的步伐,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轻轻的,走进大自然,用心聆听自然。

我来到一座默默无闻的小山,“呼——呼”这里的空气是那么清新,微风轻轻地撩起我的头发,仿佛在欢迎我的到来。紧接着,“沙啦啦——沙啦啦”在风儿的安慰下,落花落叶们带着一丝遗憾地投入大地母亲的怀抱,它们飞舞着,轻快地跳跃着,围绕同伴们转一个优美的狐线,翩然落下。

当我漫步在田野间时,远处,伴随一阵淅淅沥沥的声音,秋雨悄无声息地来到了我的身边。全世界都仿佛蒙上了一层纱,雨滴们都为我们弹奏着一首首婉转动听的乐曲。我跟着它们的节奏也一齐哼起了歌儿,不知不觉,我的心也荡漾起来。

不一会儿,雨又如它来时一般悄悄地离开了,但树叶和房檐上的雨水还不停往下滴落着,发出异常清脆的声响,“叮——咚——叮——咚——”。

经过雨水的洗刷,一切都更加清晰了,身处其中,我如入仙境。

一阵余风吹过,满山的声音络绎不绝,此起彼伏地响起来:树叶摩擦声,雨珠滴落声,小溪流动声咦?这是什么声音?“啪啦,啪啦”,原来已夕阳西下,缕缕炊烟升起,那是农人们归来,在厨房中用锅与铲子演奏出来的奇妙音乐。看来,我该回家了。

希望有一天,你们能与我手挽手,一起走进大自然,用心聆听哪些魅力多姿的声音。

以感悟大自然为话题中考作文5

我始终相信,大自然有一种声音,它只有我才能倾听,其他人听不到。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也许有人认为我是疯子。真的,我总觉得有一种大自然的声音,所以我把题目取名叫大自然的声音。

每次走在不太热闹的马路上,我总觉得,路边的小鸟、小树、小鸭等一些动物都好向在对我阐述内心的独白。小鸟的眼睛里总充满着悲哀,因为它们的栖息地已经被侵占了不少,这它看到了生活的冷酷无情。它们的声音里好像在痛苦的呻吟,呻吟内心的独白,它内心的独白是对生活的呻吟。偶尔能听到它们的欢笑声。我想通过这次写作,呼吁人们对鸟栖息地的保护,以及对其他生物栖息地的保护。

看见小鸭,小鸭先生的心情也不是很高兴,它对我说,河水很脏,它不能洗澡了。以前的水清澈见底,还有小鱼儿吃呢!可现在的水又黑又臭,恶心死了。如果我是人类,我一定要呼吁全世界的人们好好保护这水源,不浪费一点点,可惜他们听不懂我的话,唉…

小树对我说,小朋友,全世界只有你能听得懂我说的话,你替我告诉他们,不要砍我,砍的时候会很痛的,再说了我还能为你们进化空气啊,你们不能恩将仇报啊。

小鸟、小树、小鸭们的话语你们明白吗?这一句句话语像一支支锋利的箭刺进我的心,让我想到了20年后的地球,如果我们还是这样不懂的爱护,它肯定是一个没有色泽的星球了,像枯叶一样了。为了不让地球像那样,我们从现在开始学习爱护吧,行动起来保护它!

以感悟大自然为话题中考作文

第5篇: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提高教师素质(小编推荐)

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提高教师素质

“碧水青山,最美南林”这是南京林业大学全体师生的共同心声。面临当前高等教育的新形势,学校如何提高办学水平是一个很大的难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促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良好的师德、师风,对于形成和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的健康、持续、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从事教书育人的首要条件,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新形势下教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良好的师德、师风决定着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决定着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内涵,是一所高校最具魅力的标志。师德师风建设,是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从各方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与时俱进的教师队伍是学校领导班子的共同期望。

一、充分认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正人必先正己,正己才能正人”已经成为学校领导班子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共识。学校结合《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和自身多年师德建设实践,积极研讨构建以“学”导师德、以“文”化师德、以“法”规师德的建设机制,引导全体教师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情操,大力培育重德养德、励德治学的良好风尚,以良好师德为教风、学风、院风建设注入正能量。

多年来,我校教师发扬优良传统,保持了较好的师德师风。广大教师忠诚于教育事业,辛勤耕耘,教书育人,默默奉献,为推动我校的事业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近几年办学规模快速扩张,教师数量急剧增加,师德师风建设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1.责任心不强,精力投入不足,得过且过。

一些教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缺乏敬业精神,更谈不上从内心深处关心和爱护学生。他们虽为教师,却不能为人师表,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声誉。

2.进取精神不强,钻研业务不够,低水平重复。

教师应把自己掌握的先进文化传递给学生,而有些教师缺乏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和新观点,上课的课件或是备课笔记多年都没有改动,这些影响到知识的更新,导致知识陈旧。

3.片面追求科研成果,忽视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

一些教师为了评职称,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申报课题、发表论文上,面对教学,只是采取应付方式,完全不考虑课堂的教学气氛、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学习自由散漫、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逐渐降低。

由此可见,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把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二、明确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目标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着力在以下三个方面实现突破。

1.立师德。德高为师。高尚的品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所有教师要志存高远,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先进的新思想和新观念。要爱岗敬业,忠诚于教育事业,尽职尽责;坚守高尚情操,具有奉献精神,不断探索,勇于进取,自觉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贡献聪明才智。

2.正师风。良好的风范,是教师的育人之本。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学校每年积极举办 “感动南林平凡人物”评选活动,寻找信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求真务实。能立足本职岗位,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精益求精地开展工作和学习,在平凡岗位上取得不平凡业绩的老师。通过这些故事、传递感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提升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为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营造良好环境、提供精神动力。

3.强师能。学高为师。过硬的能力,是师德师风的可靠支撑。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既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及时吸纳学科前沿知识与研究成果,又有广博的相关领域知识,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的结合力,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满足学生广泛的求知欲。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张智光教授为2015年新教师做了题为“精彩的大学教师之路——从教学启航”的专题报告,他说讲台不是教师个人的舞台,而是教育学生的平台。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要确立正确的教学目的与模式、提高自身的内在学术水平、提高自身的外在表达能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组织能力、提高自身的资源运用能力,五管齐下,方能避免走上“教书匠”的窠臼,才能成长为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事业的教学专家。

广大教师要把“立德、正风、强能”作为矢志不渝的人生追求,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为我校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三、建立和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和完善长效工作机制极为关键。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当前要在以下六项机制的建立健全上狠下功夫。

1.建立健全教育机制。各学院及部门常年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和考核工作。要把师德教育作为新教师培训的必修课程,不断创新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培训质量。要定期分析研究师德师风情况及存在突出问题,及时采取有效举措,将师德教育长期不懈的抓紧抓好。

2.建立健全活动机制。学校要定期开展师德论坛、征文、演讲、报告和表彰等活动,不断探索师德建设新机制和新方法,不断创新师德建设理论、制度和管理。要借助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的先进模范事迹。要通过“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等有效形式,将师德师风建设融入其中,促进师德活动常态化。开学初 学校组织教师集中观看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录像,了解了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学习了优秀共产党人的先进事迹,在此基础上学校组织了讨论,提交了电影观后感。

3.建立健全学生评价机制。学校每学期开展学生评教工作,将评教结果作为教师职务评聘、评奖、评优、任用的重要依据。实行学生评教,在师生中大力提倡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效率。有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引导教师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成绩。评教活动中学生的反馈意见,能促使教师重视个体差异,更加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交流。

4.建立健全督导机制。教学督导工作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于更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质量检查、加强教学过程的监控和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教学督导的重点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进行检查评价,督促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从而促进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管理效率,对教风、学风、校风建设进行检阅,为校领导和职能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

5.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在如今的教育形式下,教师的任务不只是“教学”,还需要进行科研。从2015年起学校建立了完善的教学和科研考核机制,避免出现两种极端的教师:纯粹的“教书匠”或是只知埋头搞科研,根本不会上课的教师。大学是为培养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而设置的。因此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应统一起来,教学必须建立在科研的基础上,科研要注意围绕教学展开,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高校教师的教学过程本身就包含有对科研工作的审视和总结,科技成果可以为教学增添新的内容和活力,教学中遇到的难点又可加深对科研的要求,教学与科研两者必须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6.建立健全教职工表大会制度。为了使校务公开、民主管理落到实处,我校坚持教代会制度,并逐步使之走向制度化、规范化。通过上下一致,齐心协力,学校教代会的质量和作用能取得质的突破,使得教职工都能想主人翁的事,说主人翁的话,尽主人翁的责。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参政议政的舞台。

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和永恒的主题,要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师资队伍管理与服务工作的首位,贯穿学校管理的全过程,建立健全自律与他律并重的长效机制,为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的保证。

第6篇:_以贵州教育精神为动力,学习师德的心得体会

以贵州教育精神为动力,让师德放光

学习贵州《师德、教育精神和教师誓词》的心得体会

坪东办洒金学校:王继宽

2012年我校组织学习,让我知道,努力做一名终身学习型教师,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所谓终身学习型教师,就是要坚持思考和学习,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储备知识,摸索教学方法,尤其要加强学习并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技

术和手段。要做终身学习的...这段时间我校组织了师德培训活动,在这段的学习过程中,作为一个从事二十二年教学工作的我,认识又加深了一层,对教育教学又有了一个新境界。

通过培训,反思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修养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道德观,不同职业有不同的道德内涵,从古到今但无论哪个时代,也无论何种职业,道德观念必有其共通的地方。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其道德内涵必然融汇于整个社会公德之中;而教师的特殊职业与地位,则决定着师德必然对整个社会公德产生极大影响。德高为师,身正是范,师德是一个教师的灵魂。能否成为一个好教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走”的精神,陶行知先生献身教育无怨无悔,关键在于有一种精神。

二、教师要尊重学生,重视学生天真的梦想

放弃任何框框和本本,尊重孩子,让他们尽情表露真性和梦想,然后

1教师进行观察分析,再是顺导性的教育,同时附上适当的强制和计划,这就是自然的教育。当孩子们尽情地流露他们的本性,真的,善的,美的,于是,我们让他们互融这种本性,这是一种巨大的能量,他能化解个别孩子的不良习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防御孩子们感染社会恶习。让学生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学生教育是起步,起步是最关键的。

三、教师要会宽容孩子

如果说,尊重、理解学生需要教师有较高的素养的话,宽容学生则需要勇气和更大的投入,这是针对学生认识的不稳定而言。允许学生的认识反复的过程,需要我们有更大的耐性。宽容,不是放纵,更不是溺爱,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宽容,是理解的继续,也是理解最真实。最具体的体现。宽容应该有多种形式,各种形式的确定必须根据“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则。

宽容,还应为学生排除不良因素的干扰,创造条件,指出实实在在的。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达到的努力目标,同时要因势利导,用爱心感染学生,尊重、理解、宽容有机地结合,提高与孩子交流的深度、广度和质量,也使老师的爱心放大了更多倍。在与学生一起相处的日子,多一份爱心,少一点虚荣;多一份理解、帮助,少一点指责。批评;多一份宽容。耐心,少一点责难、惩罚!这样会让教师的职业道路更加美好。

四、教师要学做会反思

应该说,反思对于激发教师的自我提高动机,调动教师积极的自我思考与实践,使其以主体身分投入其中,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行为和能力有本质性的提高来说,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作为骨干教师首先在教育实践中进行学习,并在实践的不断反思中二次学习。教师的自

我思考、审视、反省、判断、分析、概括、总结能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更灵活的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使教师的专业素质在反思中不断的,有效的提高和成长。

五、要做终身学习型教师

只有与时俱进,努力做一名终身学习型教师,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所谓终身学习型教师,就是要坚持思考和学习,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储备知识,摸索教学方法,尤其要加强学习并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要做终身学习的教师,只有具备栉风沐雨,探幽发微的求索精神,才会厚积薄发,得心应手,才会不负历史的重任。

作为新世纪的一名老师,不仅要上好一堂课,还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更应提高老师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这就是我从本次师德培训中得到的一点体会。

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主持下,我们全校教职员工集体学习了《教育精神和教师誓词》。诚然,教育是以人育人的事业,教师作为这一特殊的职业,直接负担着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历史重任。因此,学习贵州教育精神和贵州教师誓词,意义深远!

通过学习,使我知道了贵州教育精神:开放自信,乐于奉献;攻坚克难,勇于争先。人一之、我十之,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通过学习,使我们知道了贵州教师誓词: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庄严宣誓: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履行教师神圣职责。修身立德,为人师表;追求真理,崇尚科学;敬业爱生,教书育人;淡泊名利,严谨治学;传承文明,勇于创新;终身学习,不断进步。为全体学生美好未来,我愿奉献全部智慧和力量!《贵州教育精神》是我省教育系统认真贯

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贵州教育事业大发展、大跨越的重要精神支撑;《贵州教师誓词》是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职业信守,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举措。

通过学习,我将把《贵州教育精神》、《贵州教师誓词》等精神结合起来,不断把学习活动引向深入,推动学习活动扎实开展,同时,我要联系工作实际,明确目标,勤奋工作,努力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任务,为推动我省“十二五”教育事业大发展、大跨越作出应有的贡献。教师之间,彼此相互学习,学习对方热爱教育,孜孜以求的敬业精神;学习对方脚踏实地、攻坚克难的进取精神;学习他们开放自信,锐意创新的改革精神;学习他们爱生如子、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切实提升师德、师风素质,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师德水平,更快的成长为一名合格、优秀、出色的教师是当前教育迫切的一项任务。作为初等教育的教师,我一定会牢记职责,不辱使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我镇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认真学习,本人更加凝心聚力,坚持以贵州教育精神为动力,坚守教师职业道德,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对教育的主人翁精神,塑造高尚教师形象,做一名优秀人民教师。

2012年10月14日

第7篇:感悟语文之美

激活语文之美,感悟读之魅力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摘要:朗读,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教学实践内容,它既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追求的目标之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有了更新的要求。因此,针对目前朗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从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美;给学生必要的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理解美的能力;给学生创设优美的朗读情景,帮助学生体会美的意境;给学生朗读的空间,激发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欲望几个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较好地促进了朗读教学效益的提高。 关键词:朗读策略

感受语言

我们常说,欲望教学时一门艺术.其实,姑且抛开语文教学不谈,只说“语文”,就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语文,即语言文字。它的美,不仅体现在我们可以听到的如同音乐般的语音上,体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形状各异的书写符号---文字上,更体现在深藏于其中的美妙意境上。在语文课堂上,感受这种美的形式很多,但是,不可否认,在众多的形式中,朗读时一种重要的也是无可替代的形式。

一、朗读对“激活语文之美”的意义

(一)以读来激活语文之美,是语文学科性质决定的。

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朗读提出了明确要求。读,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实践内容,它既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学习追求的目标之一。

(二)语文之美,需要用读来“激活”。

语文的美,是灵动的,是富有活力的。古人早已有了“书读百遍”的圣训。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隐藏于印刷得整整齐齐的一个个方块字中的语文之美,如何才能被学生感知到?是靠老师的讲吗?语文是一种默会性的学科,许多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教师怎么去讲?靠描绘,靠音乐,靠电脑?这些工具可能会对学生有所帮助,但要想真正感受到语文之美,那些手段充其量也只能是辅助手段,而最根本的途径还是读,并且只有读,才是语文学科感受认知对象的根本方式。 (三)当前朗读教学现状堪忧。

我们可以看到,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值得研究、有待改进的问题。比如,用繁琐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朗读实践;单纯地重视朗读的数量和形式,忽视了朗读的质量和目的;强调读的共性,却忘记了读书时学生个性化的活动,应该有个性化的创造性的体验„„这些问题的存在,更使我们感受到学生语文课的学习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读的质量。

二、语文教学中以朗读“激活语文之美”的策略

关于朗读,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便是朗读的目标: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上看,读,本身既是培养目标之一,又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途径。与此同时,语文学科还是一方滋养人文精神的沃土,它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而朗读,便是在这片沃土上舞动不息的音符。它不仅是一种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甚至影响着学生“全人”的发展。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尽显朗读的魅力,展现语文教学之美呢? (一)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在读中感受语言美。

语言,本身就具备音乐美。且不说课本里精心挑选的一篇篇美文,且不说文人们遣词造句流传下来的诗词歌赋,单是平时我们随便说的词句,由于语音、语调的参差变化,也使语言显得那样多姿多彩,魅力无穷。在语文课上,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和语言直接交流,不用“言传”,不用“说教”,学生自然能感受到语言带来的美感。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要体味作品的语言美,要从朗读开始,朗读作为有声的语言艺术,能调动学生的审美情趣。《小池》《早发白帝城》,是小学语文课本中选用的诗篇。教学这样的课时,我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让他们尽情地朗读。古诗那特有的韵律,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认识也好,培植也罢,我想,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先感受。感受到了,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喜爱之情,而这种情感,是最真实的,是最持久的。学生找到了这种感觉,远胜于教师苦口婆心地去告诉学生“我们要这样,我们要那样„„”而感受的方法就是读。不管教师如何去灌输或启发,只要学生在感性上缺乏足够的认识,有关的知识和能力就不可能成为学生自身的血肉。这就决定了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获取和增强语感的过程。与其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听老师喋喋不休地讲解,不如把时间还给学生,学生在朗读中自然会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二)给学生必要的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理解美的能力。

语言,作为一种艺术表达样式,太具有很强的形象性。通过语言的描绘,我们往往可以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小学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需要在读中才能体会出来。因此语文教学中,单是强调朗读的时间和数量,还远远不够。其实,读书不单单是“口”的任务,它需要口、眼、耳、脑协同运动。

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韩愈也说过:“手披目视,口咏其言,心惟其义。”学生通过反复地读,再加上有效的引导,便可使文章在脑中形成的画面逐渐清晰,从而更客观、更准确、更深刻,学生也就更生动、更真实、更透彻地理解了语言文字,把握了文章的内容,体味了艺术形象的魅力。然而,现实中,很多学生往往只停留在“口到”上。他们把看到的内容用口读出来,却往往不解其意。这时,老师若能适当地进行启发、引导,便可使学生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内在美。

《夏夜荷花》是小学课本中的一篇优美的散文。课文后三段分别从“荷花从不孤傲”,“荷花毫无私心”和“荷花也不娇贵”三个方面来写荷花。这桑自然段用诗一般的语言把荷花的美好品质生动地表现出来。在教学中,我先请学生自己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我发现,学生开始只是就词说词,理解很浅显。我便巧妙的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点拨:“好一池荷花,要开就是满池满塘,给人一种壮观的美。你要怎样朗读,让听者也感受到这种壮观之美呢?”“课文里说荷花毫无私心,能不能结合你了解的资料说一说?”学生在结合资料畅谈了荷花的好处后,有的学生说:“荷花真了不起,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人类,献给了大自然。”也有的说:“荷花真是毫无私心,我现在懂得了课文里为什么这么说。我„„我真想高声赞美它!”“好呀,”我顺势引导,“那么,就请你带着你的感受来朗读这个自然段吧!”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逐渐透过文字体会到荷花不仅外表美丽,而且品格高尚,他们一次比一次读得好。可见,教师必要而精当的指导,就如同一把金钥匙,可以帮助学生在朗读实践中不断提高朗读理解水平,使他们能够读出“滋味”来。

(三)给学生自由朗读的空间,激发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欲望。 如果说怡情式的情感体验是感性阶段的话,那么,在感知美、理解美、体会美的基础上表达美、创造美,就是审美活动的理性升华,是语文的最高境界。朗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发现美、体味美,更使学生表达美的有力途径。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情感抒发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语文实践。它对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朗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活动,因此,它具有独创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理解、感受、表达方式不同,朗读出来的效果也就不尽相同。然而,只要是学生发自内心表现出来的,就都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感染力的。给予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尽显个性风采,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去读,用他们的心去读,他们将创造出更加绚烂多彩的世界。

学习《锡林郭勒大草原》一课,有一位学生将最后一段的歌词进行了续写,在朗读时更加绘声绘色,把他的“创作”也读了进去,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学习《荷花》一课,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自己就是池中的一朵荷花,蜻蜓飞来,告诉他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游过,告诉他昨夜做的好梦。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学生还想象小青蛙跳过来邀请他一起跳舞„„丰富的想象,大大丰富了课文的内容,学生驰骋在自由想象的空间。他们分成小组,将文中的优美段落采取各种形式进行朗读,有的还加上动作,有的把想象的内容也巧妙地加了进去„„叶圣陶先生说得好,美文就需要美读。给学生广阔的空间,让他们去发挥,去表现,去创造,他们将会创造许多奇迹。因为这不是别人强加给他们的,而是根植于他们内心深处的。此时的朗读便不再是“见字出声”,而是“内明于心,外达于人”了。在真切感受基础上的朗读,或如小溪流水,叮叮咚咚;或如激流奔泻,汹涌澎湃;或如置身桃园,鸟语花香。于人于己,谁能说这不是一种真正的享受呢?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若能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引领学生抓住“读”这一语文学习的主要方式,充分利用“读”的魅力,让学生活动语文带给他们的独特审美体验,就会事半功倍,取得很好的语文学习效果。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随着对阅读教学认识的提升,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地变化革新,我们的目标是让语文之美与读书之乐更加巧妙地融为一体,这也正是新课程所呼唤的语文教学。

上一篇:申请财务审计报告下一篇:养老院星级评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