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大计师德为本研修心得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大计师德为本研修心得(精选6篇)

教师大计师德为本研修心得 篇1

对学生的爱是神圣的,但绝不是空泛无力,爱似春风化雨,暖了学生的心,同时也暖了老师的心。爱发自于内心,象海一般宽一般深,象我们这个世界一样丰富多彩,充满成功。没有海一般的爱,怎么能从学生的一句问话中,一个动作中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呢,进而使学生发生变化。

教室上,我是良师,而在课下有的.孩子把我当成朋友,甚至把我当成偶象。我的话经常被孩子们写成语录,毕业的时候还会留给我作纪念。许多毕业的学生还时常跟我联系,每次过教师节他(她)们回来看我,提出的要求都是要进我的教室再听我讲一次课。这是对我的一种肯定,也是对我的付出的一种回报,我感动,我更欣慰。

对学生的爱是具体的,具体到一颦一笑,一言一行,让他们从这些行动中来感受你的爱;对学生的爱又是宏观的,设法了解他,然后设法去改变他成长的环境,让这个环境变成适合于他的学习氛围,那才能从根本上让孩子成功,让孩子懂爱,会爱。

我教过的一个学生,她学习不错,但是因为父母离婚,原来跟母亲改嫁住在一起,但是继父又不能容她,她只好跟姥姥住在一起,姥姥的脾气还有些暴躁,所以她的性格很是另类,不合群,没有要好的朋友,看问题很是极端。到初三我接了她班的历史课,最开始我没有注意到她,第一次月考她除了历史其他科都非常好,于是我开始注意她,并且单独找到进行分析。但是我明显感到她不是很买帐。后来我从教室领导老师那里知道了她家里复杂的情况,觉得这个孩子缺少的是爱,所以我就特别对她好,无论是从学习上还是生活上。我发现她的手冻了,我就问她怎么回事,她说她姥姥家供热不好,学习到十一二点钟,所以手就冻了。我就到商店给她买了魔术手套送给她,她当时抱着我就哭了,她说“家里人没有一个人能想到给她买一副这样的手套”。我让她感受到我对她的爱。我们成为了好朋友,她有问题会来找我解决,有心事会来找我谈谈,有喜悦会和我一起分享。在我的开导下,她和她妈妈的关系有了改善,对她父亲也有了谅解,还特意去地了她的父亲。她上了高中,教室到高三特别乱,所以高三后期她准备回家复习,姥姥和姥爷总是拌嘴,不能安心学习,所以找到我帮忙,在她妈妈的默许下,我在我住的宿舍隔壁帮她租了一间房,方便照顾她,一直到高考完。现在她上了大学,经常给我打电话,在她的QQ分组里,把我分到了“家人”里,这让我心里暖暖的。前几天和她在网上聊天,她说:“在我没法感受到亲情、没学会感受亲情的那几年,谢谢你陪在我身边,真的,谢谢。”做为一个科任老师能让学生感受到亲情,我感到非常欣慰,也有几分的自豪。那天谈话后,我写了一篇题为《给我的弟子们》的日志,在回忆中重温了我这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与他们共同成长是一个美妙的过程,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以师爱为本,没有爱的教育是空洞的教育,我将与时俱进,跟随学生的兴趣,适应时代的发展,树立优良的教育心态,认真主动的面对生活,面对工作。携梦启程,为爱坚守,是我不变的承诺。

最后用三个“共同”来自勉:

共同感受感受学习的过程;感受同行的情谊,感受生活的美好;

共同分享分享学习的快乐,分享友情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

教师大计师德为本研修心得 篇2

本书著者是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 “全国十佳师德标兵”,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老师。他以“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的育人观, 培养出一大批优秀拔尖人才, 被学生赞誉为“一块磁铁”、“胜似父亲”。本书不仅对师德的内涵“博览全球”、“谈古论今”, 还以深入浅出的理论和生动翔实的事例论述了当代师德建设的根本途径, 可谓是广大中国教师职业生涯的“导航灯”、专业发展的“搭手架”、进德修业之宝典。

一、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成分

林老师以“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教师大计, 师德为本”为本书的开篇之语, 指出师德在教育事业发展、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要性。在古今中外师德观比较、归纳的基础上, 林老师着眼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以心理学科为主要理论基础, 进一步论证分析, 指出师德是教师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 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成分。

书中写道:“师德的实质就是教育事业的‘业’字, 师德体现的正是对教育事业、教育岗位及其社会地位的道德规范、道德范畴和道德心理的表现。”所以, 我们平常论及教师的师德时, 常以教师对教育工作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等的具体表现为尺度。可以说, 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对教学的情怀、对专业的追求等, 是由其师德驱动的。所以,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成分, 教师的师德修养关系着国家教育体制的建立、教育质量的提高以及教育目标的达成, 关系着国家人力资源的质量。

二、基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师德观的传承与发扬

教师要承担传道、育人的职责, 则中国教师的师德内涵应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相融, 从而能够传递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与传统美德, 以培养高素质的“龙的传人”。本书剖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十大特色, 例举了我国历代名家的师德观, 在此基础上梳理归纳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师德观的主要表现有: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爱护学生, 无私无隐;循循善诱, 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发掘潜能;闻过则喜, 改过迁善;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教学相长, 师生互动;有教无类, 公私并举;等等。这些师德观, 体现了中华民族“仁、义、礼、智、信”的“五常”道德原则和“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的“八德”道德规范, 是当今中国教师应当传承的美德。

在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文明产生巨大影响的当下,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 正经历着社会转型, 这也对中国教师的师德提出新的要求。书中进一步指出, 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就要求教师的师德应以这“24字”来进一步规范和修炼,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师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本书以三章的内容论述了师德的重要性及其内涵发展之后, 以四章的内容, 通过具体生动的真实案例, 分别从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四个维度为大家娓娓道出师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书中指出, 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但其实质就是热爱教书育人的事业, 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本职岗位;热爱学校, 时刻关注学校, 以学校的发展为己任;具有献身于教育工作的职业理想;辛勤耕耘, 无私奉献。教师自身的爱岗敬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可以从敬业意识、乐业意识、职业规范意识和勤业意识四个方面来规范和提高。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把师德视为教师的灵魂或“师魂”, 则师爱就是“师魂之魂”。书中指出, 师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的爱, 一种严慈相济的爱, 一视同仁的爱。大爱无疆, 是师爱的特点。师爱以尊重学生为出发点, 以严慈相济为手段, 以一视同仁为原则, 以学生成长或成才为目的。学生一旦体会到师爱, 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从而促使教育实现其根本的树人功能。

教师的严谨治学, 谈的是师能。关于师能, 书中谈了以下几个观点:教育质量直接取决于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师的业务水平集中体现在创新上;创新的基础在于教师钻研业务;创新教育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养成质疑精神;教师的创新性或创造性来源于教育科学研究;教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师能的提升, 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结构, 尤其是本体性知识、文化知识、实践性知识与条件性知识的拓展与提高;需要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基本功, 精心备课, 高效艺术地上课;需要教师提高担任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等的教育能力;需要教师提高科研能力。

为人师表是立师风。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表达的就是为人师表的主题。书中从教师与社会的关系、教师与职业的关系、教师与集体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自我的关系这五个方面谈师风所应起的表率作用, 为师风建设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材料。

鉴于以往关于师德著作的主要读者对象定位于中小学教师, 本书专设一章的内容谈高校教师的师德, 指出高校教师师德的特殊性在于以崇尚学术为基础, 以培养杰出人才为标志, 以淡泊名利为行为准则, 以教育创新为前提。因此, 高校教师的师德修养应从做学术道德的实践者、做廉洁从教的执行者、做严慈相济的开拓者来规范和修炼。

教师大计 师德为本 篇3

一、一个人遇到好教师是人生的幸运

1.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在您的成长历程中都遇到了哪些好老师?这些老师在您的一生当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林教授:教师的事业,是教书育人。育人是为了使人们的心灵沐浴阳光,从而让人们在幸福中成长。这一切来自教师的师德精神。在我的职业生涯中,遇到过几位好教师,基于他们的言传身教,他们的榜样力量,形成了我现在的师德观。

第一位是小学阶段的班主任陈庭征老师,他教会了我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陈老师非常擅长与学生沟通,他经常找我谈心,鼓励我树立远大志向,为国家富强而好好学习,不要与身边的同学论短长。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目标,就无进步的信心和勇气。这些话,我当时不是全懂,但从感情上磨练意志、成才、为国家强盛而学习,正是从陈老师哪里撷取来的。

第二位是初中阶段的班主任张佛吼老师。他经常肯定我的点滴进步,并鼓励我积极靠近团组织,鼓励我写入团申请书,正是在张老师的关怀下,我顺利入了团。在张老师的眼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他相信自己的学生一定能进步,一定能成才。老师的期望和暗示,成为推动我前进的巨大力量。初中毕业时,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上海市著名的中学——上海中学。

第三位是高中阶段的孙钟道老师。我觉得,对学校的感情归根结底还是对老师的感情。上海中学不但有好校长,还有一大批好老师。我的班主任孙钟道老师就是其中一位,在我人生的路口,他对我一生的职业理想和选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决心要当一位像孙老师那样的老师,当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高考升学填报志愿时,23个志愿全部填写了“师范”,并且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心理学专业,从此为我自己的教育生涯拉开了序幕。

第四位是大学时期的朱智贤教授。在北师大期间,有好多优秀的老师对我影响颇深,其中一位就是我后来的导师,也是我终生难忘的心理学引路人——朱智贤教授。朱老是整个心理专业乃至教育专业备受尊重的教授之一。朱老爱国爱党,是一个理想信念高尚的人。朱老严慈相济,在大学阶段,他是唯一指导我毕业论文的老师,但也是唯一批评过我的老师,并且批评了三次,每次都十分严厉。朱老这种严谨治学的师德精神一直激励我、鞭策我。朱老一生不断追求“创新”,努力突破自我,完善自我。可以说,朱老最大的特点或学术思想的核心就是“创新”二字。正因为如此,他被称为“中国心理学星空不落的巨星”。正是老师们高尚师德的关怀和熏陶,逐渐被我继承,使我形成了自己的师德观,并在多年教学生涯中不断践行。

二、师业——爱岗敬业铸师魂

2.习总书记谈到好教师的第一个标准是“教师要有理想信念”,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呢?又该怎么做呢?

林教授:习总书记提到的好教师的四个方面其实是师德的主要内容。这就为教师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标准和方向。因为百年大计,教师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的一名学子,我始终秉承“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

理想信念在我看来即师业,一名好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因为教师的事业是教书育人,培养国家的栋梁。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岗位;二是热爱学校,时刻关注学校,要以学校的发展为己任;三是献身于教育工作的职业理想;四是辛勤耕耘,无私奉献。一个好的教师会把“教书育人”当做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学生都能通过教育的各种途径成为人才。教书育人是我国优良的教育传统,韩愈在其《师说》中强调的“传道、授业、解惑”,意指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当好教师,固然要教好书,但应该把育人,教学生做人放在首位,这是师德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教师只有切切实实担负起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职责,他们才能尽职尽责,积极奉献;他们才能学做经师,争当人师。

教师的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精神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通过大是大非问题的处理来体现,而往往是在小事上尽显风格,于细微处洞见精神。教师在具体细致、甚至琐碎繁杂的事务上的工作态度、工作方式,可以更全面、更深刻地反映其是否敬业,是否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

怎样才能做到爱岗敬业呢?一是教师要有敬业意识。朱子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代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教师的敬业,就是表现在“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体现了一个人民教师的最高信念,因为有这个信念就能完成教书育人的事业,就能够指导教师做好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要怀着敬业之心认真备课和批改作业,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创新性探索和研究,要安于本职工作,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坚守岗位,尽心竭力。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锲而不舍,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坚决抵制“在岗不爱岗”的心态。

第二,教师要有乐业意识。乐业,主要体现在对待本职工作的态度上,就是要以正确、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培养热爱自己所从事工作的自豪感、荣誉感。要求教师对教育工作充满热情,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人生的享受与精神乐趣。

第三,教师要有职业规范意识。职业规范意识的外延包括较广,其中教师的仪表仪容是教师职业规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个人素质修养的重要体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就已明确指出:教师应“衣着得体”。所以,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师职业规范要求自己,注重仪表仪容,随时随地都应向学生展现端庄的仪表,整洁大方的形象。

第四,教师要有勤业意识。勤业,是爱岗敬业的关键外化。首先要勤于学习。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要教书,先读书,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抓好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其他优秀教师的经验,丰富自己的教育思想,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其次要勤于思考。我们应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结合自身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况及时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找到不足和改进的办法,优化教学质量,有效促进自身发展。三是勤于发问。平时遇到问题要虚心向其他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和讨论,善于进行反思和归纳,实现自身业务水平的全面提升。四是勤于总结。作为爱岗敬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要求自己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

三、师风——为人师表重履践

3.习总书记谈到好教师的第二个标准是“教师要有道德情操”,那么道德情操到底包括哪些方面内容?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呢?

林教授:教师的道德情操,即师风,即教师如何为人师表。为人师表可以表现在教师与社会的关系、教师与职业的关系、教师与集体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自我的关系五个方面中所起的表率作用。

在教师与社会的关系中,教师要热爱祖国,教师的爱国之情,主要表现为深深地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满腔热情地教书育人,竭尽全力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要依法执教,避免损害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杜绝变相体罚与体罚,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内容,不散布与法律要求相悖的观点和言论。

在教师与职业的关系中,教师要忠诚于教育事业,要做到三个奉献,即奉献爱心、奉献知识、奉献生命。要廉洁从教,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业之便谋取私利。

在教师与集体的关系中,教师要团结协作,一方面,要相互帮助、通力合作;另一方面,要通过学习先进,共同提高。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严于解剖自己,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严格要求自己;同时还要为人宽容、诚恳,给别人充分的信任。

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中,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甘当人梯,培养超越自己的学生,追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至高境界。在教师与自我的关系中,要做到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学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和敬佩之情。教师要闻过则喜,改过迁善,这是处理师生关系、教学相长的道德基础。教师乐意向学生学习,教学相长,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师生之情也与日俱增。

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点出了为人师表的真谛,它不仅是本校师生的行为准则,而且是所有要成为“人师”者的师德规范。从本质上而言,师风可总结为十六个字:爱国守法、团结协作、终身学习、廉洁从教。

我将廉洁从教看得很重,视为师风或为人师表的关键。当今时代,廉洁从教显得特别重要,可以这样说,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些要么会决定老师自身的威信,要么会决定学生是否会长期和自己的老师保持密切联系,要么会决定教师能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表率。

四、师能——严谨治学守规范

4.习总书记谈到好教师的第三个标准是“教师要有扎实知识”,教师应当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呢?

林教授:教师的扎实知识就是师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能即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从教师的知识结构、课堂教学基本功、教育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四个方面恪守和践行严谨治学的精神,练好师能。这首先就要求教师有扎实的知识。知识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师的严谨治学首先表现在其有丰富的知识结构。教师的知识是其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教师的知识不仅指教师所具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及其掌握程度,而且反映了其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总结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情境知识和解题知识。从其功能出发,教师的知识可以分为本体性知识、文化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

知识是教师的外衣,缺乏知识的教师难以承担培养下一代的重任。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知识也在不断更新,作为传授知识的教师就需要保持严谨治学的精神,不断地学习和吸收新知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对所教的学科不但要通盘了解,还要掌握知识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而且对教材的所有细节都要吃透,不可一知半解。只有“知之深”,才能“得心应手”。如果一名教师的治学态度严谨,具有渊博的知识,那他就会像磁铁一样吸引大批的学生,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孔子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所以教师只有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除了扎实的知识外,教师师能突出表现在其教学行为上,教学行为是教师师能的外化形式,它既是一种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所以,教师应当具备课堂教学的基本功,主要表现在备课、讲课和处理教学的若干关系上。教师的教育能力十分复杂,表现的方面也很多,既表现为专门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担任班主任的能力,也表现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能力。教师的科研能力也是师能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小学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严谨治学的内在要求。

五、师爱——无私大爱最神圣

5.习总书记谈到好教师的第四个标准是“教师要有仁爱之心”,为什么教师一定要有仁爱之心呢?教师的仁爱之心表现在哪些方面?

林教授:教师要有仁爱之心,即师爱。我国历代教育家都从孔子的最高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的“仁”字出发,把关爱学生或师爱作为师德的首要因素。如果我们把师德视为教师的灵魂或“师魂”,我觉得师爱就可称为“师魂之魂”。关爱学生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循循善诱,教导学生等。关爱学生的形式可概括为两种:既表现在爱在细微中,又表现在爱在生死时,换句话说,师爱既表现在日常的教育场合,又表现在关键的生死关头。1994年,佐治亚大学的一位教授邀请我携夫人去美国讲学,条件是提供往返机票和一笔相当可观的课酬。我在表示感谢的同时,希望用这笔经费来资助我的博士生出国深造。那位美国教授临走时说了几句肺腑之言:“有孔子思想的中国老师,这样关爱学生,我深为感动,我回国后必须办成此事,若办不成,也对不起这样的中国老师。”所以,师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的爱,一种严慈相济的爱,一视同仁的爱。师爱是教育学生的情感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正是在这种师爱的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树人功能。

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定稿] 篇4

-------浅谈师德建设与绩效工资的关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

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是惠及广大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一件好事,也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工作中,我们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深刻领会到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教师的亲切关怀,把它转化为做好教育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激励自己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切实增强自己使命感和责任感,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积极进取,奋发有为,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有目共睹,绩效工资的实施,有力的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的面貌焕然一新、工作的热情空前高涨。绩效工资的落实让广大教师打心眼里高兴,然而绩效工资一定能调动教师积极性吗?

现今不少学校,推崇企业组织中用经济手段刺激员工的做法,企图通过单一金钱的刺激方法来激发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比如绩效考核,规定组织学生一次活动发多少钱,多上一节课发多少津贴。然而,我们看到无论是城里还是乡下,各学校的教学质量、办学水平仍然不可思议地存在着严重不平衡。

由于绩效工资占整个工资的比例等因素影响,绩效工资的实施,也许并不一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收获的季节里,常常出现“种下浪漫的龙种却收获失望的虱子”的现象,教育学告诉我们: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智力资源的开发者,是美好心灵的塑造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能用绩效工资来计算吗?只有具有高尚师德的老师才能用心灵塑造心灵,以人格造就人格、只有真爱才能滋润学生的心田,打动学生的心灵,把浓浓的爱化作绢绢细流,渗入学生的心田,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教育是“育人”,而非“制器”。“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教育和工厂的管理有着天壤之别,教育的问题并不全是“钱”的问题。

我们可以读读旧的一些赞美教师的文学作品:那里有教师的白发、皱纹、旧旧的中山装、煤油灯、瘦弱的身影、生病的身躯,但是里面绝对没有高工资,但

是就是这些人,他们挑起了当时中国文化教育的大梁。

500万元的巨额奖金是袁隆平、吴文俊等科学巨匠的绩效工资吗?不,他们的绩效是无价!

“两弹一星”之父邓稼先、钱学森等,他们大都是放弃国外的优厚的物质待遇回国,却到艰苦的沙漠中工作。他们是人民的功臣,更是人类精神财富的无价之宝!他们的贡献能用绩效来衡量吗?

由“奖金”到“工作”的思维模式无异于缘木求鱼,“皮之不存,毛将附焉”。在市场经济的今天,金钱做为一种对一个人工作能力、态度、成绩的一种承认,我们是不应该忽视。所以,我们教育系统的干部、教师都要树立正确的工作观、绩效观:绩效不是工作的目的、而是对工作的一种肯定;不是为奖金而工作,而是因为积极工作而得到了奖励。

在教师千呼万唤绩效工资兑现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显得极为重要。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无私奉献。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

我们必须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如奉献精神、师德教育等,我们教师既要考虑合理个人收入,但又不能斤斤计较,要讲职业道德、讲为人师表、讲奉献精神,比钻研精神、比教育态度、比工作实绩。

“教师大计-教育为本”体会 篇5

通过观看学习了林崇德老师《教师大计,师德为本》的教育讲座视频,让我深深的知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林崇德老师讲得很明白、内容很丰富,使我受益匪浅。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林崇德老师从师业、师爱、师能、为人师表等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师德的内涵。

第一、师业即爱岗敬业。这是师德的重要表现之一,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热爱自己的从教学校,严守工作纪律 以高涨的热情,投入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去,认真备课编写教案,生情并茂地上好每一节课,这是爱岗敬业的表现,是师德的高尚的表现,是做好教育事业的有理有力保证。

第二,师爱即关爱学生。“爱生如爱子”是师德的一个重要体现。他们在生活中平凡的举动,却是伟大的师德体现。从中我深深的懂得: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真正从生活和学习等各方面去关心他们,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深入到学生中去,关注他们的举动,观察他们的言行,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很好的为学生服务,这样就在他们中树立了威信,达到管理班级的目的。我们哪个老师不想让每个孩子好起来,我们教师辛勤劳动,满腔热情地把自己的所知所解与孩子们一起分享,用自己的心血精心哺育下一代,希望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热爱学生就意味着尊重学生,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抬起头来走路,要认真考虑自己对孩子的每一意见,每一做法,无论如何都不能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我觉得热爱学生还意味着热爱一切学生,尤其爱后进生,能容纳他们的天真,能容纳他们的错误,这种爱才是博大而深沉的!多表扬,多给他们戴一些高帽子,少批评,即使批评也尽量不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让爱的暖流也能流进在他们的心田。让他们也感到他们的生活也有阳光。热爱学生,这是师德的人性化要求。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我们的教学工作一定效果最佳。

第三,师能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其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责任心,不仅对学生,还要对国家,对社会负责。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清贫,选择了终身学习。因为我们要走在时代的前列,我们引领的是未来。

第四,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应堪当学生的楷模,堪当社会的楷模,这是践行师德要求的重要环节。

教师大计师德为本研修心得 篇6

情况汇报

为进深一步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为了让学校教师能深切领会温总理《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讲话的有关精神,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等工作的全新开展,10月15日下午,李子垭小学组织全体党员、中层干部、骨干教师,对讲话稿的精神进行学习和研讨。

老师们首先总体学习温总理对数学、语文、研究型学习、地理、音乐课等5门学科的点评,再分学科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找出温总理评课的核心价值和新颖观点。接着大家一起学习温总理对改革教育现状的“四点看法”和对教师提出的“三点要求”。

在学习之后,集体研讨“四点看法”和“三点要求”,强调把温总理的讲话精神和我校的教育教学现状、学校的教育发展现状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讨温总理讲话的实质,对温总理提出的推进教育改革、优化教学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师德修养等方面进行思考,从中选取了三个讨论话题进行讨论:

一是总理对教学的要求是“学思的联系、知行的统一”,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的角度,谈谈对我市实行的“自学互帮导学法”的理解。

二是结合总理对教师的要求“以身作则,行为世范”,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三是总理强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一切”,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结合我校“三学会”德育打造,谈如何加强对学生大爱的培养。

结合讨论内容归纳为:

一、总理对教学的要求是学思联系知行统一,我市实行的“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教学改革,既是教师的事情,更是学生的事情。“导”与“学”是相 辅相成,互动的。实施“自学互帮导学法”必须教育、引导学生转变“学”的观念,训练、帮助学生改进“学”的行为,让学生发现未来的自己,转变一个观念——学习终究是自己的事情,树立“学习终究是学生自己的事情,需要自我认识、自定目标、自选方法、自择伙伴、亲历过程、自我调控、自我评价”的现代学习观念。最终目的是把学习的责任转移到学生的身上,学习不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着,而是主动的建构者,这种建构是不能由别人代替。这种课堂教学改革加强了学师联系,达到了知行统一。

二、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具体参与者和执行者,是教育的中坚力量。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抓住了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

师德是育人成败的关键。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教师职业之魂。人们常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之所以难,就难在教师要做学生的榜样。学生时代是人生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可塑性大、模仿力强,极易受到他人和环境的影响。教师的立场观点、思想情感、人格力量、学识才智,既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又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这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语言、任何惩罚和奖励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加强师德建设是职业要求、使命要求、责任要求,只要能够使教师的道德修养、师德建设走在社会的前列,使育人者先受教育,就一定能够提高教书育人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师德修养必须义无反顾地按教学计划开全课,开好课,从同一个认识高度看待各学科,做到“副”课不副。认真对待每一门学科的教学工作,保证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其次,必须坚持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材内容为根本,不能舍此而他求,让铺天盖地的活动淹没了正常的教学工作。课本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现行教材均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科研部门精心设计、经过多年教育教学实践检验的,具有极强的科学性。它全面地考虑了对学生的 各种素质发展的要求。面向全体,关心后进生,关爱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和谐的发展。教师们一定不辜负温总理的期望,要在领会中实践,在实践中加深领会,争取在奉献爱心、忠诚事业、为人师表、树立高尚人格等方面作出新的表率。

三、我校打造“三学会”特色,实质就是关爱学生的成长,让学生学会感恩、做人、生活,学会爱。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今天的教育对象,就是未来的建设人才,就是未来事业的接班人。要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浇树浇根,育人育心”。

首先,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在管好学生的同时,要为学生着想,了解学生普遍关心、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满腔热情地做好服务工作。要把对学生的管理和服务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从管理学、心理学等角度,加强探索,把握规律,耐心细致地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其次,教师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一步改革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在教育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心灵和智慧,陶冶学生的性情,既要严格管理,又要悉心爱护。教师对学生亲而近之、教而导之、爱而护之,教师的爱应该是公平的爱,对不同智力、相貌、个性,以及不同家庭情况、社会背景、亲疏关系的学生,都要一视同仁,对弱势的和处于困难的学生,要给予特别的关爱,以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爱,让他们既学到知识,又学会做人。第三,要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以小爱促大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教师要教育学生:人在社会中生存,就必然要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国家承担一定的责任,不能只问国家和社会为自己做了什么,而要扪心自问为国家和社会做了些什么。

上一篇:法律成本下一篇:手脑速算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