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之美(教学设计)

2024-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起点之美(教学设计)(精选8篇)

起点之美(教学设计) 篇1

钱 林 雪

学习目标:

1、提高对不同风格的语言的品味。

2、感悟不断“进取”才能体现人生价值的道理。

3、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重点:

通过品味语言来探讨怎样的人生起点是最美的人生起点。学习过程:

一、导入:

1、暑假里我们都观看过雅典奥运会,有哪些镜头让你印象比较深刻?(生答)当选手尤其是中国选手夺冠时的刹那是让你振奋激动的,让我们再次来感受奥运冠军最后夺冠的激动时刻(投影7幅图片):

欣赏完教师提问:很多人都羡慕这些选手在终点处的辉煌,但有人说“终点固然诱人,起点更弥足珍贵”,你认为这句话有道理吗,学生发表看法。教师顺势导入新课:著名当代作家刘心武则以独特的视角来看起点之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起点之美”。

2、作者简介:刘心武 四川成都人。当代作家。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后任中学教员15年。1976年后任北京出版社编辑,1979年起任中国作协理事。1987年赴美国访问并在13所大学讲学。

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作,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首奖。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此外出版有散文集、理论集、儿童文学等作品。刘心武对生活感受敏锐,善于作理性的宏观把握,写出了不少具有社会思考特点的小说,作风严谨,意蕴深厚。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圈出生字难词,思考:

作者是借什么事发挥联想进行议论的?

2、词语积累 抖擞(dŏų)(sŏu)

蕴藏(yùn)筋腱(jīn)(jiàn)

趸来(dŭn)

谛听(dì)

弥足珍贵(mí)探究起点之美之——

(一)运动会上运动员的起跑姿势

2、思考:结合课文第1自然段的语句和下列画面,说说作为“看客”的你“出”起跑线上的运动员的“美”在哪里?

提示:

1、外在美:

2、内在美:感受 人生舞台上的起点之美

六种生活起点为:

①一个想向文坛进军的青年写下第一行字;

②一个大学毕业生头一回进办公室; ③一个个体户发出了第一声吆喝; ④一位新任局长想同司机说第一句话; ⑤一个当红的大明星读刚送来的剧本;

⑥一个明天考试的中学生关了电视进入复习;这六种人生起点“美”吗?如果是,请找出

文中的一句话加以印证。(尽全力准备投入)文中哪些词语可以体现出“准备投入的精神”?(小组合作)

如:郑重

尽量大大方方

瓮声瓮气

从这些修饰语上体会到所列六种生活起点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对将来充满希望,在他们身上仿佛看到了积极进取的力量。也充分感受到了文艺性语言的特点:生动形象。

2、小组合作:你能否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按照课文的语言特点仿写人生多个起点。(将学生所写的比较好的进行展示)

3、进一步启发学生:(字幕)就你所写的起点设想一个最美的人生终点。在学生勾画人生最美的终点之际,教师发问,当现实与设想不一致时,可能会出现怎样的反面结局?(师:讲述文中第5段所列结局)学生发言可能出现的结

(三)寻找 新的起点

(字幕)

1、问:生活的道路不是平坦的,我们该如 何面对失败?(学生发言)进一步讨论,(字幕)“一时的终点上的失败,„„新的起跑线”如何理解?讨论明确失败不要气馁,要百折不挠,要大大振作精神去寻找新的起点继续前进。

师:从中我们可以联想到哪些故事?哪些人物的身上具有这种精神?

(威灵顿将军的故事)

2、(字幕)人生的起点各式各样,究竟怎样的起点才是最美的?

学生讨论后明确:“自觉地进入起点并调动起自己的未来,也便是人生中的一种优胜。”齐读末段。

教师明确,这是作者悟出的人生哲理,并由此结束全文,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四、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师生一起探寻了起点之美,不仅品味作家刘心武笔下优美的语言,而且懂得了:(字幕打出)“终点之美属于优胜者;起点之美,却属于我们每一个人。愿我们不管是在哪个起点上,都永远保持乐观振奋、开拓进取的精神吧”?

五、布置作业:

起点之美(教学设计) 篇2

文言的“历久不变”和“脱离口语”两个特点, 既为我们阅读古诗提供了方便, 同时也带来了困难。七年级的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 对于诗歌已不陌生, 但对文言文却一无所知。所以我视七年级的文言文教学为起点教学。当一开始接触到这些文言文时, 学生会看不懂, 也不知道要怎么学, 这样他们不自觉地用现代文的思维去理解, 结果却与实际意义大相径庭, 于是他们就会产生一种畏难感。他们会认为文言的时代已经距我们很远很远了, 后世学文言的人已经找不到那种语言环境了, 为什么在现代社会还要去学习古文?这对于信息化的社会有什么意义?由于社会各方面信息的影响及这一大堆的疑问得不到解决, 七年级的学生往往对阅读文言文有一系列心理障碍。在这个起点年级若我们的基础没有打好, 学生的心理障碍没有消除, 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是极不利的。所以, 我们在七年级文言文起点教学中要找到学生的弱点, 对此做分析, 采取方法, 才能让学生很好地吸收和积累我国的传统文化。

在七年级的教学中, 我发现大多数的学生都有以下的心理障碍, 这些心理因素导致了他们的文言文阅读出现“盲点”。

1. 认识不足, 走抵抗路。

一些崇尚实际的学生一开始就对文言文存有误解, 根本不知道学习文言文有什么作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学诗歌还有一定的用处, 但文言文又用不着, 认为是没有多大价值, 这样就对文言文的学习有一种抵抗心理。对这部分学生而言, 学习文言文无疑是浪费时间。

2. 学, 难于上青天。

一些学生一看到文言文就发怵, 先有了为难情绪。这类学生认为要学文言文, 但难学, 况且时代背景不同, 要理解也非常难。于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 但收效并不大。正因为难, 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满足感, 再加上七年级学生的耐心不足, 吃苦劲头不够, 这就会使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失去兴趣。

3.缺乏兴趣, 苦于约束。

一些学生语文基础较好, 理解能力较强, 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文言文的字词都是有一定的固定模式, 已是约定俗成的了。而恰好七年级的学生喜欢有趣的东西, 教师的一贯性教学缺乏趣味性, 这样就使其逐渐对文言文产生厌恶感。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教师的教学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多年来都按照一种教师“解词———串讲———翻译”的模式在教学, 尤其在七年级, 学生第一次接触, 很多教师怕学生不懂, 在课堂上唱独角戏, 而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对学生来说, 文言文的学习无疑是一种负担。根据“新课标”要求,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我总结出了以下三点:

1.导读为先, 引导预习。

长期以来, 语文课堂教学是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要方式, 尤其是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 教师更是担心学生读不懂, 通常采取“教读———解词———串讲———翻译”的教学方法, 也只是让学生记住一些条条框框, 因为它是固定不变的。在课堂上学生只是记就行了。这种“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让学生在应试上收到一点成效, 但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 这就成了一种强迫性学习。因而从七年级开始就普遍对文言文产生畏惧感, 这样就为八年级、九年级甚至高中的文言文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我们一定要在七年级的起点教学上改变教学方法, 以训练学生的能力为主。“初语”新课标明确了一点要求:“让学生多读, 通读, 诵读, 培养学生对文言词语、文言句式的敏锐的感受”, 根据这一点我采取了引导学生预习、阅读, 自己先初步明白文意的方法。七年级学生才刚刚接触文言文, 要在上课前的初步阅读明白文章大意是不容易的。这就要求在学生读课文之前, 教师要给予学生明确的提示。课前提示, 是为了达到两个目的:一是给学生自读文言文创设一定的条件;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示或给学生交代学习本课的目的要求, 或简介文章的背景及作者情况, 或要求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在给予提示之后, 还应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要求。也就是要求学生第一遍通读课文, 勾出生字、词, 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明白它的音、形、义;第二遍阅读, 疏通文章文意, 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 初步把握文章中心;第三遍阅读, 将自己在理解中的难句找出来, 准备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并解决, 再试着说明一下文章写作特点, 最后准备把课文用故事形式讲出来。坚持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 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字典随身带, 边看边查;开动脑筋, 边看边想;笔不离手, 边看边画;防止遗忘, 边看边批;为讲故事, 做好准备。这种导读方法, 训练了学生阅读思维、理解、表述等能力。

2.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过去对文言文的教学, 总把“讲读”错误地理解为以教师为主体的讲和读, 以“教”统治“学”, 代替“学”, 久而久之就会压抑学生的思维, 学生在课堂上就非常依赖教师。没有了活力的学习就不会有创造, 这样学生没有办法去适应难度更高的高中学习, 也不能达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及不能体现学习文言文的意义。我在教学中改变过去“串讲到底, 包办翻译”的做法, 先让学生把自学中梳理出来的问题一一提出来, 由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然后请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这种做法,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 立足课堂, 知识外延伸。

课堂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我们只把目光放在课堂教学上是不行的, 我们还要把课堂的知识带到课外, 做到内外的结合。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科学性、民主性、开放性, 在把握好教材, 把握好学生的前提下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这是语文教学的方向和着力点。因此, 课堂教学方法、形式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再说七年级学生对学习还是以兴趣为先, 他们喜欢的就会非常卖力地学。所以对文言文的学习和掌握的效果, 是视其对课文内容喜欢的程度而定的, 故事性强的, 学生学起来兴趣浓一些, 反之, 则弱一些。在设计教学形式时, 应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力为宗旨, 设计多变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使他们不仅能真正学懂课标要求的文言知识, 还能迁移所学知识, 阅读课外的文言文文段。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在形式上, 采用演出式、绘画式、讲述式、演唱式 (演唱诗歌) 、朗诵会、欣赏影碟等。这些形式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 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对一些故事性强的作品, 就可以下载一些动画视频材料让学生观看, 然后让学生对此故事做一些最直接的理解。比如《晏子使楚》的教学演出中, 课前让学生对服装、道具、剧本进行一些设计, 在即兴演出时, 等演到晏子到楚国城门时有学生就学几声狗叫来指明那是狗洞, 这样就为课堂教学增添了不少趣味。这些多变的课堂教学形式, 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而且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唱、表演、绘画的能力。学生学文言文不再感到苦恼, 反而感到克服困难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从而把学习文言文当作一种享受, 而不是强加给自己的任务, 一种负担。

七年级的学生若在课堂上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在课外的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体验到创造的欢乐, 那么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就增强了。

文言文教学, 与整个语文教学的要求是一致的。不管教师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教学, 终极目标应达到———教是为了不教。所以, 对于七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我们要引起重视, 在起点的时候就能让学生学会不断积累, 克服心理障碍, 这样才能达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 真正地让学生去领略我国的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 加强个人的修养, 做一个有内涵的人。

摘要:文言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新教材把古典文学作品的比重增加了, 内容的含量也增加了, 这就要求在文言文教学上应该拓宽路子, 让学生能在不断的学习中积累知识, 尤其是要做好文言文的起点教学。

把握学习起点,有效设计教学 篇3

[关键词]前测 学习起点 把握 实践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3-054

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设计与学法指导,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一、学习起点的内涵

学习起点是指学生在当前状态下已有的“四基起点”(包括知识起点、技能起点、经验起点和数学思想起点)与“情感态度起点”的总和。知识起点是指学生已有的知识网络,并具有不断更新、重组的功能。技能起点是指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经验起点是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基本活动经验,其主体指的是学生的思维经验。数学思想起点是指学生已有的对抽象、推理、模型等思想的感悟与应用。情感态度起点是指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所具备的心理状态,包括面对新的学习对象时产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等。学生的学习起点具体可用如下三维图来表示。

学生的发展是“立体式”的。其发展过程状态有历史状态、当前状态和发展状态。每种状态都与学生某一阶段学习的现象、归因、结论三个层面产生交点,即A、B、…、I共9个交点,27个维度。每个交点都应从学生的“四基起点”与“情感态度起点”进行分析和把握。

二、把握学习起点的价值

1.把握学习起点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

有效学习是指在一定的学习时空内,学生学习的效率高、效果佳。学生的学习具有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特点,同时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所表现出的思维方式、行为态度、领悟水平等也均不相同。因此,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可以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其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生长出新的认知点,从而使学习更高效。

2.把握学习起点是教师有效设计的前提

备课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然而在课堂设计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备教材”,即注重知识的逻辑结构,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学生的學习起点,就是要重点把握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和能力?哪些是学习中的断层和难点?哪些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或较弱)?如何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创设有效的活动以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由此可见,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为教师有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现实依据。

三、把握学习起点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个体。由于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在受到外界的刺激与作用下,其认知结构不断地重组、构建着,并按横向延拓、纵向螺旋上升的方式向更高层次发展,在过去、现在、将来都具有不同的表现。把握学习起点就要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努力使学生潜在的发展可能性在有效的刺激下成为现实。

2.针对性原则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其在某一阶段获得新的发展之前,在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起点。教师应针对学习内容把握学生的“四基起点”和“情感态度起点”。

3.科学性原则

在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时要做到科学、合理。具体如下:

方法科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所学内容,编拟恰当的前测题目,选择合理的前测方法。

数据真实——前测过程中,在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时,做到尊重事实,直面结果。

分析合理——依据前测获得的相关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从而得到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真实可靠的结论。

四、把握学习起点的步骤与方法

1.把握学习起点的步骤

第一步:编拟前测题目。根据学习内容和目标,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有针对性地从“四基起点”和“情感态度起点”两方面编拟前测题目。

第二步:确定前测方法。由前测题目和学生特点,确定前测方法。常用的前测方法有测试法、访谈法、操作法、观察法、作业痕迹分析法等。

第三步:实施前测。前测时,必须向学生说明前测意图,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并根据编拟的题目和确定的方法具体实施,以文字、表格、录音等方式记录过程和结果,以真实反映学生的当前状态。

第四步:汇总前测结果。根据原始记录,分类、整理、统计各项相关信息,为科学合理地分析学习起点奠定基础。

第五步:分析并确定学习起点。立足前测汇总的结果,分别从历史状态、当前状态、发展状态的现象、归因、结论对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全面的分析,以确定学习起点,从而为有效的“教”和“学”提供科学的依据。

2.把握学习起点的方法

测试法——前测题目以文字的形式呈现,以笔试的方式进行。测试时要引导学生认真对待、仔细审题、独立完成。

访谈法——根据前测题目,教师与学生逐题、逐个面对面地进行交谈。教师只倾听学生的表达,不作任何提示、引导和评价,可作适当的追问,并在事先设计的访谈记录表中及时做好记录,且进行同步录音。

操作法——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通过操作活动尝试解决问题。提供的操作材料要多元多样,以便学生自主选择。操作时,学生逐个在教师面前进行,教师仔细观察操作过程和结果,并认真记录。

观察法——在进行访谈和操作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表情和态度等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不作任何提示与评价。

作业痕迹分析法——对学生作业中的书写过程、书写格式、修改痕迹、独特的算法和典型错误等进行分析。重点关注独特的算法和典型错误,并对典型错误作归因分析,必要时进行访谈。

五、实践与思考

下面以“圆的面积”一課为例,谈谈对如何把握学习起点和根据学习起点确定教学对策的思考。

1.前测题目和方法

(1)检测经验和数学思想起点。请你说一说,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提供操作材料: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图,相应纸片、剪刀、笔)【采用访谈法、操作法、观察法】

(2)检测情感态度起点。学习圆的面积的计算,你有没有兴趣和信心?为什么?【采用访谈法】

(3)检测知识起点。圆的面积指的是什么?你会求圆的面积吗?如会则追问:“怎么知道的?”(提供操作材料:圆形纸片)【采用访谈法、操作法、观察法】

(4)检测技能和经验起点。怎样推导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推导中有什么困难?(提供操作材料:圆形纸片、剪刀)【采用访谈法、操作法、观察法】

2.实施前测(略)

3.汇总前测结果(略)

4.分析并确定学习起点

根据前测数据统计,对该班学生的学习起点分析如下。

(1)四基起点。

知识起点:对圆的面积的意义理解比较到位,100%的学生能用不同的方式正确描述。40%的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已经知道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

技能起点:有37.8%的学生能尝试用实物操作、画图等方法探究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但仅有11.1%的学生能正确描述推导的过程。

经验起点:绝大部分学生已积累了用割补、分割、倍拼等方法,将未知的平面图形转化为已知的平面图形,从而推导出未知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但学生缺乏用“化曲为直”的方法把曲线平面图形转化为直线平面图形的经验,虽有40%的学生知道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但仅有11.1%的学生能正确描述推导过程(这些学生已提前在培训班中学习过)。

数学思想起点:根据已有经验,有95%以上的学生已感悟到可以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推导面积计算公式,因此有37.8%的学生尝试用这一数学思想进行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由于缺乏极限的数学思想,学生在用“化曲为直”的方法进行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过程中,26.7%的学生尝试推导失败,62.2%的学生则无从下手。

(2)情感态度起点。

由于第一次探究曲线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97.8%的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这为成功学习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条件。

5.教学对策

(1)调动已有经验,尝试用转化思想进行推导。在回顾割补、倍拼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推导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当尝试失败后,讨论失败的原因在于圆是曲线平面图形,进而引导学生用割补的方法化曲为直进行推导。在推导时引发学生思考:“怎么割(沿直径、半径还是其他)?割成几份?怎么补?”学生经过操作发现,只有沿半径割,且要割成同样大小的图形才能转化为近似长方形。

(2)借助操作想象,尝试用极限思想化曲为直进行推导。为了使学生感悟到割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可引导学生经历以下三个层次的学习过程。

第一层次:操作比较,初步感受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长方形的长边就越直,这个图形越接近长方形。

第二层次:观察感知,等分的份数越多,长边就越直,这个图形越接近长方形。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把圆分别等分成32份、64份后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边的变化情况。

第三层次:想象推理,初步感悟极限思想。引导学生想象并思考:“要使长边变成直的线,应该分成多少等份?”

综上所述,只有尊重学生学习起点和认知规律的教学设计,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真正获得知识和技能,从而感悟数学基本思想。

零起点教学1 篇4

实施方案

鱼 河 峁 镇 中 心 小 学

2014年9月

小学数学“零起点”教学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和区教育局相关规定,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努力激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使他们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我校决定在低年级全面启动零起点教学,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二、实施背景

小学低年级是从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转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从游戏为主的学习转向规范的课堂学习的过渡阶段。课改以后,小学数学教材的知识点呈现出螺旋上升的特点。有一部分教师在低年级教学时,过早传授中高年级的相关知识点,或有意加快教学进度,人为拔高教学要求。这种不遵循教育规律和儿童认知规律的现象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更对他们健康成长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我们要根据国家课程标准要求,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切实做好小学低年级零起点教学工作。

三、总体要求

1、规范教学管理

低年级要坚持零起点教学,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规定目标进行教学,不得自行增加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要求、加快教学进度,努力建设好各种社团组织,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快乐参与,为小学低年级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2、控制作业布置

要从激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培养良好习惯出发,科学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题,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切忌机械性重复训练。要保证多数学生能在课内完成书面作业,其余学生也能在校内完成,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

3、重视习惯培养

教师教学方法得当,从生活中具体的情境出发,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

4、改革评价方式

教师要根据课程的目标内容,合理设计评价目标、内容与方式,对学生学业水平采用等级制和评语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学业成绩、学习表现、学习动力等评价结果采用“优、良、合格、差”等四级评价,并从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知识理解、学习能力等方面选择若干要素进行评语描述。

四、具体措施

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理论认识

一是抓好校领导培训,通过各种会议,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让学校领导更新观念、明确要求、落实任务。二是抓好全体教师培训,要充分利用政治学习、平时业务学习等时段,做好零起点教学相关要求的培训,做到培训全覆盖。三是抓好低年级数学学科教师培训,并认真细致地组织好有关专题培训。

2、强化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效益

(1)强化教研活动,加强教师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设计的研讨,活动方案的设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他们的生活经验,设计出丰富多样、有趣、有意义的活动内容,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有兴致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2)低年级数学教师全员参与课程实施,备课,认真上课,做到专课专用。

备课要求:要凸现“综合课程”的特点,在备课中要顾及学生的情绪、兴趣,注重活动的合理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区别于学科教学的备课内容,以活动、游戏、情景创设等形式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上课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应合理把握授课时间与学生活动时间的比例,应给予学生充分活动时间,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知道并逐步掌握基本的习惯要求和行为准则,使学生在行为、情感、兴趣等方面有所收获。切忌急于求成,简单灌输。

(3)开展低年级数学示范课教学活动,通过引领、模仿、实践等环节提升教学实效,并以参与式研讨为主要形式集中和分学科组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在体验互动中切实提高教师实施“零起点”教学的能力。(4)利用校园“网络教研载体”,强化教师的沟通与交流,研究教学中的经验与困惑,及时调整教学设计。

3、优化评价方式,引领学生发展

采用“课堂即时评价、亲子合作评价、学校综合评价”等方式,通过口头激励性表扬、“五角星”“小红旗”等物品评价、观察评价、星级评价、学习之星等多元评价,鼓励学生学习活动表现,并适宜指出学生做得不理想的地方,提出希望,优化学生的行为表现、学习兴趣和情感沟通,让学生快乐进步。

4、注重过程管理,改进实施效果

教务处加强施行过程中的监管,主要采取以下的形式: 听取汇报:一年级组定期介绍零起点教学的实施情况,提出成功之处,也可提出困惑集体交流解决。

查阅资料:低年级组准备相应资料,包括“零起点”、教学计划、教研活动、备课本、学生作业本、快乐社团活动方案等。访谈交流:组织部分教师和学生座谈,了解有关信息。

5、开展亲子培训,营造良好氛围

起点之美(教学设计) 篇5

三星小学:江肖

[摘要]:教学新知的起点在哪里,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是确保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1)关注准备阶段的教学起点。(2)关注自主探索阶段的教学起点。(3)关注内化巩固阶段的教学起点。(4)关注发展延伸阶段的教学起点。

[关键词]:教学起点有效教学

何谓教学起点?简单说,我们每一节课的教学从哪儿开始进人,在什么基础上生发,便是教学起点。

关注教学起点的意义

在一次观摩课上,一位执教四年级的老师为我们演绎了一节“四则运算”的课。当教师出示:一辆公共汽车上,原有学生56人,到站后下车14人,又上车20人,问现在有乘客几人?学生列式出现“56+(20-14)”,也在教师的意料之中,然而这位教师认为大部分学生不理解这种解法,一再反复强调此解法所表示的意义。又如在参加“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课中的一位教师在教学“圆环的面积”一课中,大圆的半径是9,小圆的半径是6,学生列式S=92—62后,计算中一部分学生是18—12,然而教师没有关注到这个问题。从以上两个案例中反映了教师对“教学起点”的认识和把握是忽视的。如果在还没有弄清教学起点以前,就把全部精力放在自己设计的教学思路上,在教学中自然很容易走偏,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能力培养也成了一句空话。而关注教学起点的意义就在于:

(一)关注教学起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作为老师,如果能成功地关注教学起点,就能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任务。因此数学课必须关注教学起点,引导学生轻松走入课堂,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关注教学起点,均衡学生的发展差异。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数学基础和能力水平。在教学设计时,教师一方面要考虑提供一个可以促进不同学生共同进步的机会,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的方案;另一方面,要提出不同的要求,提供多种可能,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让学生在适合于自己的要求和方式的学习中更好地获取知识。因此,教师要关注教学中各个层面的教学起点,均衡学生的发展差异。

(三)关注教学起点,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新知的起点在哪里,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是确保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起点低,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会找到问题的答案,导致思维的懒惰,不仅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而且不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点高,大多数学生尽了最大的努力,仍然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学生就会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中丧失前进的动力,同样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关注教学起点,从而合理地处理教材,调整课堂结构,有效地结合新旧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关注教学起点实施策略

一、关注准备阶段的教学起点

教学实践表明,教学切入方式的优劣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一个“好的切入方式”是支撑和激励学生学习的源泉,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切入点,是实现教学过中数学交流的起因,是学生实现创新的基础。同一个教学内容,认识程度、思考角度与经验背景不同,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切入方式,有的切入方式所反映的教学观念陈旧不可取,有的切入方式尽管体现了新课程论的基本理念,但不符合学生实际,也是不可行的。

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对于我们南方的孩子来说 “烙饼问题”接触的比较少,有些教师按照教材的呈现顺学进行教学,先解决“烙饼问题”,再解决“沏茶”问题,这样的切入方式不太符合学生的实际。对于小学生来说,例2的“沏茶问题”比例1的“烙饼问题”有更多的生活体验,交换两题的教学顺序顺应了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而且交换之后,两道例题情境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加工得更加符合生活逻辑:客人来了,先沏茶,聊久了再烙饼招待客人。这样就根据学生的现实起点和经验背景有效地切入教学内容。

二、关注自主探索阶段的教学起点

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对所探究问题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观察

操作方法上的障碍,出现阻塞或偏离探究方向的现象。教师通过信息反馈方式进行探底,了解学生的探究进程,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引导,为学生的继续探索提供可靠的方案,利于教师的“有的放矢”。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中,当学生完成一次剪拼后,本该进入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这一环节,但我发现相当大一部分学生还没有理解平行四边形如何转换成长方形。因此,我根据课堂上这一情况,改变了教学进程,组织了第二次剪,学生顺利达到了教学目标,还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极大的空间。

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让自己始终充当组织者和启发引导者,放手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出发,通过质疑、猜想、验证、观察、交流、归纳,亲自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体验成功或失败的情感。

三、关注内化巩固阶段的教学起点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桥梁,教学的成效与练习的成效有很大的关联。因此,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设计好练习,练习的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难易适中,有趣味性。

例如学完四则运算后,发现学生对递等式计算掌握地比较好,而对“由分步计算列综合算式”掌握得不够扎实,为了帮助学生更熟练地掌握这一技能,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1)56÷7=8,4×5=20,8+20=28。(2)40+30=70,70-58=12,29×2=58。(3)3×30=90,90+30=120,120÷40=3。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这方面的技能。在尝试或模仿练习后,教师利用反馈的情况,了解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后对新知识的理解的程度、思维动态和技能的状况,为教师设计后一层训练,引导学生扫除障碍实现知识建构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四、关注发展延伸阶段的教学起点

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一课中,当学生掌握了量角的方法后,我让学生量书本中三角形的各个角的度数,有一位学生量完后“叫”了起来:老师,它们加起来是180度,跟着一部分学生也附和道:我也发现了;我的也很接近180度。于是,我就问: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三个角加起来都是180度呢?接着,学生就

在自己的本子上画了任意的一个三角形进行探究。

在学生取得探索成功,并初步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后,此时将会产生新的思维冲突,通过教师的进一步试探,了解学生在新的起点上可能会引发何种新的思维趋向,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矛盾的冲突,提出尚待进一步去发现、探索的新问题。

关注教学起点,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必须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已有基础及生活经验,把握好本班学生的现实起点,找准每一节课中知识的生长点,切不可凭自己的感觉将教材的结构打乱,从而使得自己的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

(2)教师必须认真地钻研教材,把握住知识的内部联系,使自己对教材的处理不犯科学性的错误,不破坏知识的内部规律性与完整性。

(3)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认知规律。每一年领段的学生的思维水平、接受能力、情感体验等方面均不同,教师在对教材进行处理时,应把握好这个度,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循序渐进性。

参考文献:

[1]、李希贵.发生在课堂里的理念碰撞.[J].人民教育.2003(2)

[2]、孔企平等.数学新课程与数学学习.[J].高等教育.2003(10)

[3]、刘丽霞.情感教育对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影响.[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4

[4]、李世杰.数学教学要注意学生“初始能力”的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

2001,(07)

[5]、吕新!特级教师.把握起点 引导方向 教给方法——谈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

练.[J].四川教育,2000,(Z2)

[6]、陈汝耐,李新根.怎样把握教学的起点——《除法的初步认识》的多次教学

实践与思考 [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3,(11)

[7]、吴坚.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符号感.[J].湖北教育(教学版), 2004,(06)

学校零起点教学计划 篇6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新的机遇和挑战向我们走来,不如为接下来的教学做个教学计划吧。但是教学计划要写什么内容才能让人眼前一亮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校零起点教学计划(精选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校零起点教学计划1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共27人,其中女生13人,男生14人。本班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比较扎实,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两声部的合唱,但是对歌曲的声音统一、音准节奏的把握还存在一定问题。针对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现象,及时研究学生音乐学习心理,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增强音乐教育实效性。

二、教材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对音乐书上的二声部歌曲能基本唱出。这学期需要注重听音、创编练习。欣赏时重点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特点,通过各种乐器的音色、力度的表现来感受音乐的内容、情绪和情感的发展,达到感性欣赏和理性欣赏的统一。

三、教学目标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参与音乐活动。

(2)、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

(3)、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4)、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唱歌是学习一些适合小学生延演唱的中外优秀歌曲。注重学生用力度、速度的变化手段表现歌曲情感,能够独立、自信地唱歌。

2、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欣赏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中外优秀音乐作品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文化素养,丰富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3、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知识融入音乐实践中去学习。避免单纯而枯燥的讲授,要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

4、综合训练为本课本的重要特色之一,旨在通过某一种形式(如歌唱发声、节奏、律动、乐器演奏、音高听辨、节奏与旋律的排列和音乐创作等)的练习、达到多种技能训练或知识运用的要求,依照各课教学目的、既抓住训练重点,又要有所兼顾,充分发挥每一条练习中所包含的训练作用。

五、工作措施

(1)总结经验。认真备课,认真学习音乐教学大纲,全面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3)积极参加组里的教研活动,多听同行老师的课,吸取他们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教学能力。

(4)积极地使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密切联系学生,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经常征求学生对老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争取大面积的丰收。

(6)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学校零起点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教委制定的,《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及身心发展的特点,以人位本,由浅入深,从低向高,最大限度地补偿弱智学生的缺陷,挖掘其潜能,帮助他们生存于社会,适应社会生活,成为一名半自立于社会或自立于社会的人。

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12人,男生5人,女生7人。本学期插班2人。学生的年龄结构从7—21岁,智力残疾从重度、中度到轻度的均有。家长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要求较高,教学难度较大。有50%的学生的书写能力非常差,50%的学生的说话能力较差,本学期除了要加大识词量,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与书写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15篇课文,分成8个单元,所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紧,要求认读32个词语,16种笔画名称。书写要求能描基本笔画,语言训练要求只要求能跟读儿歌15首,跟读简短的句子。但这难满足家长的要求。

四、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丰富学生的识字量。

2.通过跟读儿歌,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以达到语音训练与语言文字训练的结合。

3.通过对基本笔画的描红,训练学生的书写能力。

五、教学要求

1.能准确认读32个词语。

2.能认读、描写16个基本笔画。

3.能跟读教材中的儿歌。

4.能按要求完成课后练习。

六、教学措施

1.注重培养听说能力,制定训练计划,逐步提高听说能力,采取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如:“儿歌”、“看图学词学句”等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注重识字学词教学,通过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建立识字本,识字卡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象形字、会意字、按事物归类识字来激发和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阶段向理性阶段发展,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

七、教学活动

1.分小组学习,在竞赛中激发学习热情。

2.运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改一改”的活动形式学习字词。

3.举行竞赛、展览活动调动学生写字兴趣。

4.与普通学校联谊、交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八、具体教学时间安排

2月份:第一单元,第二单元

3月份:第三单元,第四单元

4月份:第五单元,第六单元

5月份:第七单元,第八单元

6月份:复习、考试

学校零起点教学计划3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文科数学内容为北师大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系列2--2、选修系列4-1两册全部内容,根据情况决定是否上一点系列3的选讲内容。

二、教学指导

1、认真研究和学习新课程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明确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准确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难度,切实领会新大纲、新教材的意图,力求恰到好处的教学成效。

2、教学应注意突出新课程理念,要突出新课程的教学六环节,特别是情境创设、问题建构、学生活动,但反对盲目套用,要重视让学生体会、发现知识的发生过程,要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要提高数学探究能力、建模能力和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要求。

3、教学要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要面向全体学生,绝不能将新授课上成复习课,练习要以课本为主,适当补充难易适中的课外习题,保证学生经过自身努力能基本完成。要体会教材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编写意图,更要领会《标准》和《教学要求》的精神,准确把握好“度”,切忌将选修内容纳入必修课程。

4、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从而进一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实实在在地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上下功夫。

5、要尽可能在每学期结束按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既不要提前,也不要滞后。以便于全区统一调查测试。要准确理解广东高考改革以后的高考新导向和08年广东省高考方案,使教学确实具有实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6、系列3的课程可以按讲座形式开设,每本书开设一、两次即可,主要是布置任务以学生自学为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目的。另外,望能结合教学内容,安排适度的阅读、调研、实践等研究性学习活动。

7、月考单独出题。命题原则是面向全体学生,以课本例、习题为主,采用高考试卷模式,适当渗透高考要求,充分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8、试卷分值、试卷结构、考试时间待定。

9、培优补差按分部要求安排。在期末对培训内容进行一次质量检测。

三、教研活动

1、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和组内同课头老师进行探讨研究。

2、备一堂优质教案上交教务处。

3、争取做一个课题,具体内容与安排由科组合议。

4、对程度不好的学生进行加强督促,程度好的多鼓励,争取保持!

学校零起点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语文教学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迅速提高我校的语文成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此制定学校的语文教学计划。本计划以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教育工作的精神为指导,以贯彻落实新课改《语文课程标准》为契机,以提高教师素质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重点,紧紧抓住教学主渠道,深入研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强化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使减负工作落到实处;继续落实教学常规,优化教学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为目的,扎实工作,狠抓作文教学和写字教学,为我校语文教学成绩的全面提高而努力。同时结合全乡语文教师的教研实际,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和展示舞台,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及业务能力。

二、工作目标:

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计划,促进教师以新的教学理念调整教学内容,向课堂教学要质量,抓备课,抓教案,抓课堂的规范、质量,抓教学创新,结合我校的特点,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出发,探讨并研究高效课堂教学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最终目的,努力提高学校语文成绩。

三、工作内容

1、本学期要加强在效教学,有效作业的研究,加强听课和评课工作,进行跟踪听课,促进老师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2、继续加强业务学习,促进教师加强学习,进行课标与教材测试。

3、继续抓好作文教学,搞好同上一节作文课的活动。

4、继续加强大阅读,课内指导,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5、结合学科特点,建立能促进教师和学生个体发展的评价方案。

6、加强写字教育工作。教师要重视学生写字习惯养成教育,让写字教育真正成为我校的特色。

四、工作措施:

1、狠抓课堂教学。坚决反对教师逐段讲解的教学模式,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精讲点拨,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课堂气氛要活泼,使学生的思维活跃,避免死气沉沉。低年级语文教师一定要解决好识字、朗读、口语表达的问题,让学生真正识好字、写好字,把课文读好,多看书、多背书,增加语言积累,加强口语表达的训练,为中高年级的作文教学打好基础。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师一定要解决好阅读和写作,扎扎实实的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2、加大教材的钻研力度,要求所有的语文教师尽快熟悉小学阶段自己所教的各年级的语文教材及教学要求,做到心中有全局,脑中有整体,从而准确、全面的`指导自己的语文教学,预防出现教学的疏漏。

3、加大课外阅读量,增加课外阅读作业,让学生在课外博览群书,广泛摘录,按新教材的要求指导学生保值保量的完成任务,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4、促进语文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重点包括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而且必须是一桶活水。语文教师要把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放在首位,要用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风度、语文修养感化学生,让学生喜欢你,从而喜欢你所教的语文课。

5、加大日记写作力度。要求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日记的范围,教师要告诉学生可以写一天来自己的所见、所思、所闻、所感,也可以写读书笔记、名篇赏析、读后感、心灵感悟、内心独白等,总之,不要使学生产生惧怕感。(对于日记的批改,对四十人以下的学生,教师每月要批两次。互批二次)对于二年级学生,可以开始学写日记,尽量每周一次,不会的字用拼音代。

6、加大阅读教学力度。对讲读课文,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课文,切实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对略读课文,教师少讲或不讲,由本班教师根据考试时阅读题的模式,出一份相应的阅读训练题,以屏幕出示或打印,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师集体订正,以此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7、加大作文教学与批改力度。要求语文教师每学期精心备一节写作或讲评课,提前一周告知教导处,教导处组织相关老师听课,并做好听课和评课准备。同时,语文教师对每一单元的作文教学,要求学生的作文人人过关。学生的作文要求两周之内完成,学校教导处及教研组长每隔一月检查一次作文。对不按学校要求工作的教师,教研组长先与该老师进行意见交换,督促其马上完成。两天后教导处再检查。同时要扩大学生阅读量,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多读书,让学生广泛涉猎,增加语文写作素材。对作文的批改要做到面批或精批细改,不求数量求质量,努力使每一名学生的任何一篇作文都达到课标要求。

8、同上一节课活动专题化。根据我校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个难点的问题,本期要进行“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活动”。同一年级教师同上一节作文课的研究专题的活动。我们计划在9-11月期间上完,各位教师要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上出自己的作文风格,让大家取长补短。

9、注意朗读教学,希望每位教师在备课之时要备朗读。并注重学生的朗读能力。

10、结合学校实际改革评价方法。一、二年级测试分为三部分,朗读、写字与笔试,朗读为10分,写字10分,试卷为80分,朗读主要以教材为主。三——六年级语文测试分为两部分,写字10分,试卷90分。

11、切实提高我校写字教学水平。狠抓午写及写字课质量。教师要认真完成写字练习的任务,并树立人人都是写字教师,让学生养成写规范字的习惯。本学期除有期末写字测试外,还有写字竞赛。

学校零起点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和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围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为中心,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增强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开展集体备课,加强对新教材的培训、研究;深入课堂,及时调研,关注常态语文教学,适时反思和总结,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教研常规管理,进一步形成语文教学的研究氛围

1、每月两次的教研活动照常进行,将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点研究,比如怎样把握新教材,新教材的单元安排体系怎样与教学进度统一起来,怎样对学生进行汉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怎样利用现有资源运用现代化手段教学等。

2、开设组内教研课,通过年级内、语文组内、校内的互听互学,通过汇报课、示范课、研究课的观摩学习探讨,促进语文教研工作的开展。

3、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主要以本学科的课为主,认真填写好听课笔记,做好评课。

4、备课要适应新要求新形式,不但教学过程设计理念要新、教学手段和方法要新,而且教学目标要新,教后反思要不走过场。

(二)加强课题研究,注重学生素养

语文教学应当在教给语言知识的同时,着重于引导应用,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及时转变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旧教育,而到着眼于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颖教育。为此,我们要加强课题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任何学习都要注意课内外相联系,不断扩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即“生活-课堂-生活”。再者,学习本身就包括接受与发现两种最主要的形式,这就需要不断鼓励学生在亲身参与中独立发现。因此,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课堂语文学习,更要重视社会生活中的言语实践。同时,鼓励老师们能结合教学实际,积极撰写论文。

(三)继续开展课外活动及选修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1、认真开设各类语文选修课,如:影视欣赏、文学欣赏等。

2、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作文竞赛。

3、开展一次语文竞赛活动。

三、每月具体工作

九月份:

1、讨论教研组、备课组工作计划,拟定各年级的授课内容及进度。

2、做好新生入学考试及老生补考的各项准备工作。

十月份:

1、做好“命题作文”参赛选手的辅导工作。

2、开设组内研讨课。

十一月份:

1、做好期中考试的命题、批改工作。

2、协助做好校运会的宣传工作。

3、语文“注音和改错别字”竞赛的准备工作。

十二月份:

半学期工作小结。

一月份:

1、期末复习及命题工作。

2、期末结束工作。

学校零起点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的教学教研工作继续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县教育局提出的“创强,提质,改课堂”的思路作为工作指南,坚持以课堂改革为突破口,以提升教师群体专业化水平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突出一个中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抓住两个关键:学校教学管理水平提升和教师队伍素质提高;狠抓三个重点:教学常规的落实、质量监测及评价、课题研究的开展。创新教研方式,实现我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二、工作目标

1、创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3、以科研促教研,加强县级小课题研究,抓好校级小课题管理。

4、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抓手,积极参加县级以上活动,组织校级各类学科竞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三、工作重点与措施

(一)加强教学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1、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2、抓好制度建立和完善,优化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能。做到制度制订科学民主、措施有力,制度落实到位、执行严格,教学管理务实高效。

3、加大对课堂教学的巡查力度,及时总结反馈。

4、学校领导要深入到课堂,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并在听评课中引导教师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教学水平。业务领导每学期听课30节以上。

5、教导处平时注意教学常规资料的收集整理,不在检查前“搞突击”。

(二)抓好教学常规,规范教学行为。

认真贯彻落实《郁南县中小学教学常规》要求,加强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评价和反思等主要环节进行规范管理。

1、计划重落实。要认真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杜绝假、大、空。

2、教材重研读。引导教师认真研读教材,明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材中如何体现,准确把握编者意图,深挖教材、用好教材、合理开发教学资源。

3、备课重实效。备课要准确定位学生、定位教学目标、定位教学方法、定位学法指导。教学设计的撰写要着重在“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学”上下功夫。严格按照我校今学期推行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六环节”进行备课,主要备好教学目标、自学提纲、当堂训练的内容。各学科、各年级可以根据实际对“六环节”进行增减。建立“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取长补短、课后反思”的备课制度,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提高教学设计的整体水平;结合教师自身特长和本班学生实际,倡导教学设计个性化,促进教师教学特色的形成。备课时要备好课件,科组学习时主备教师要以说课的形式介绍课件的使用。各科组要注意课件资料的收集。

4、课堂重效益。各任课教师要努力遵循“先学后教,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原则,按照我校今学期推行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进行上课,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先学”,再进行“兵教兵”,教师后教的是学生在“兵教兵”后仍然不懂的内容,每节课要有5—10分钟进行当堂检测,检测的内容就是本节课所教的知识。在课堂上,教师要特别关注班上20%的后进生,要有耐性、多鼓励他们,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严格按程课表上课,不带通讯工具进课堂,上课不迟到,下课不拖堂,不得有讽刺、挖苦学生的语言,将学生赶出教室外罚站等侵犯学生权益的错误做法。

5、作业重规范。作业设置既要体现基础性,又要注重探究性、实践性。周六、周日、节假日要布置适量的作业。作业要精选精编,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并有批改日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经常有针对性地给每一位学生书写促进学生发展的指导性赏识性评语,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教师批改作业时,要做好摘记,以作讲评和辅导的依据。加大当面批改次数。

6、辅导重方法。加强尖子生培养及后进生的辅导工作,辅导课内课外相结合,个别辅导与集体辅导相结合,知识点辅导和心理辅导相结合。对在课堂没能做到“堂堂清”学生,充分利用晚自修的时间,做好辅导工作,做到“日日清”。

7、考核要及时。任课老师平时要及时组织单元过关考核工作,严密组织试卷命题,严格监考,认真阅卷,并做好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工作。月测、期末检测由教导处统一安排。

(三)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随着“学习型社会”概念的深入人心,教育工作者更应首当其冲,使“学习”成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教师要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通过学习,更新观念,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科学可行的教育教学行为。

1、鼓励教师参加高一级学历学习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同时通过参加继续教育、组织观看录像课、外出学习等形式,让教师开阔视野,接受最新课改信息,提高教学水平。

2、各教研组组织学习小组,制订切实可行、富有实效的学习计划、进行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的集中学习。每个教师要有学习笔记。

3、落实常规轮流试教、评课工作,让教师在平时的上课、听课、评课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要求教师每学期听评课20节以上。

4、搭建教师成长平台。

(1)骨干教师上好示范课,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

(2)学科教师积极参加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促进教师在活动中成长。今学期定于第8周举行数学科课堂教学竞赛活动。

(3)实施“青蓝工程”,教师互相结对,共同进步。

5、开展校际间教研活动,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合作。组织教师走出去观摩学习其他学校及教师的先进经验。利用好片区兼职教研员的引领示范作用,加强片区内学校的交流研讨。

6、充分发挥余玉涛教师工作室及唐翠苹教师工作室的作用,利用好教育网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组织骨干教师积极参加教研沙龙活动,不断创新教研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抓好教育科研,促教师专业成长。

1、制订《xx实验学校课题研究管理制度》,规范课题研究管理。

2、加强对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指导,提高课题研究质量和实效。

3、继续抓好市级课题《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研究及资料整理工作,申请结题,力争在20xx年11月成功结题。

4、继续抓好县级课题《“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在山区小学的推广应用》的研究及资料收集工作。

5、积极推广校级小课题研究,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鼓励每个科组根据本年级本学科突出的教学问题、难题,申请校级校小专题,每学期研究一个小问题,解决一个小问题。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语文学科

本学期仍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抓学习习惯为重点,把识字写字、口语交际、阅读、习作、四个方面的要求作为常规切实抓好。

(1)进一步加强写字教学。认真上好写字课,继续抓好“每天一练”的训练,教务处加强指导与检查,组织教师开展写字教学经验交流活动,使广大教师更加重视写字教学,提高写字教学效率。

(2)加强口语交际及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鼓励教师对现行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与校本资源有机结合、大胆实践。

(3)继续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加大各年级学生阅读量,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力争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每天一句”积累名人名言,在课前一分钟进行诵读;“每天课外阅读”要抓好读书笔记的记录,进一步规范读书笔记的格式,加强阅读指导。同时重视朗读教学,要在重体验、感悟的基础上提高整体朗读水平,各科组要通过组织朗读比赛等活动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4)进一步重视作文教学研究,引进新的作文教学理念,组织教师学习实践,摸索出一套具有特色的作文教法。

2、数学学科

(1)教师要充分运用好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加强这些方面能力的训练,教会学生学习。

(2)各年级要加强口算、计算、背诵、审题等各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指导,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各年级继续落实尖子生的奥林匹克数学教学,以兴趣班形式开展活动。

3、英语学科

(1)坚持每节课用英语组织教学,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教学采取丰富多彩的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溶知识性与娱乐性为一体。

(2)要重视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三至六年级要认真抓好英文书写,达到规范、整洁的要求。

(3)坚持每天早读前读英语15分钟,英语教师要培养好各班的科代表,落实带读任务,落班教师要积极配合。

4、音、体、美、品德、科学、电脑学科

(1)音乐、美术学科要探索课堂教育新模式,从兴趣着手,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满足学生对美的需要。

(2)体育学科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健康水平。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学习和贯彻落实。重视学校体育学科的教学质量,抓好二课二操二活动,抓好广播操的训练,举行广播操比赛;加强田径队、毽球队、乒乓球球队的训练,既面向全体又注重苗子的培养。力争在20xx年县运会比赛中创造好成绩。

(3)科学学科要发展学生观察、思维、实验操作能力。

(4)电脑学科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注重课堂实效,学生能熟练打字、绘画等操作,继续进行网页、小报设计等技能培训。

学校零起点教学计划7

一、指导思想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教育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科学管理,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家校联系,广开社会育人渠道,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养德才兼备的跨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要点:

1、定时间、定内容,对家长进行家长学校教学活动,向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宣传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精神。

2、宣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3、宣传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明确为国教子的责任和义务。

4、传授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指导家长科学教子的方法。

5、帮助家长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教育水平,加强法制教育,规范家长自身的教育行为,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6、形式多样性、开放式,提倡家长共同参与,发挥家长的主体作用,帮助家长克服“重养轻教、重智轻德、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的倾向。

7、充分发挥优秀家长的示范、辐射作用,积极培养家长的先进典型。

三、工作措施

1、落实“家长学校”的上课时间。

2、精心挑选“家长学校”的上课内容。

3、保证“家长学校”的学员的参与率。每次上课前一周以内,发出书面通知,并及时信息反馈,家长可提前请假或调休,保证出勤率,并加强签到和点名制度。为进一步推进家校联系,开家长会时,下发调查问卷,来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评价与建议。

4、采用多种形式,丰富“家长学校”的活动。

①、本学期初,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及工作的连续性,周密制定好教学计划,做到有序实施。

②、按计划认真实施。能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座谈,问卷等方式来加强调查研究,进行客观分析,并将改进措施落实到以后的工作中去。

③、开展咨询服务,对家长提出的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给予较好的解决或号召大家共同研讨,提高研究水平。

④、抓好理论学习,切实提高全体家长的家教理论水平。

学校零起点教学计划8

一、学习情景分析(知识、本事、学习习惯等)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五年的美术学习,他们对美术学科有必须的了解。具有必须的美术知识和经验,其抽象思维、知识的综合运用本事和动手制作本事也相对有所提高。但我校作为农村小学,学生多为留守儿童,美术教学又多为兼职教师承担,学生美术知识和技能掌握总体水平偏低。

二、教材分析

浙江人民美术版第11册教科书编者在编写时本着以促进美术素养的构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理念,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贴合六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资料设计课题,构成了新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本册共有17课,分为8个隐性单元,资料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大多随堂教学,分配在各课之中。

三、教学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团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运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制作。运用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学习中逐步体会美术的学习特征,激发和坚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本事和创新本事。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灵活的掌握对造型、色彩的运用,发展美术实践本事。

难点: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本事和造型表现本事,培养审美情操,提高审美本事,同时渗透德育教育。并且继续加强对学生创新本事和合作本事的培养。

五、教学措施

1、教师本人进取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多看、多读、多思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案例。在深入透彻地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具体情景灵活多样的实施教学。

2、在教学中,多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多经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注重教学评价,使评价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4、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学校零起点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提高我校家庭教育的水平,创造有利于培养二十一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家长教育素质,制定我校家长学校教学工计划。

二、教学目标:

以家长学校为载体,开展多种多样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切实提高家长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档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提高全社会关心下一代的思想觉悟,使家庭、社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沃土,达到优化学生全面素质的目的。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管理工作

学校要将家长学校教学纳入学校素质教育的考核评估之中,加强教师的责任感,促进教学工作的落实。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指导教学工作,加强对家长学校的领导,不断完善家长学员各种制度。

家长学校的教师,学期初要做好计划,制定工作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明确教学任务。

(二)、加强家长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我们要根据上级家长教育实施计划,选派优秀教师担任家长学校的教师,定期召开这些教师的会议,组织他们学习。首先使他们明确实施家长教育素质工程的意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了解家长教育素质工程的内容和要求。明确任务,组织他们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他们搞好总结,交流经验,并加强理论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使家长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三)、选择好家长学校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主要依据两个方面,一是上级规定的内容主要是:

(1)向家长传授小学生的生理学知识,以便让家长加强子女的卫生保健和指导子女体育锻炼;

(2)向家长传授小学生心理学知识,帮助家长了解学生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增强教育子女的针对性;

(3)向家长传授教育学知识,帮助家长了解教育子女的原则方法;

(4)向家长传授社会生活方面的知识,帮助家长了解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以便向子女传授,另一方面,根据家长要求确定的教学内容。可通过学校家长联系簿让学生家长提出想了解的知识或问题,教师通过汇总,有针对性地备课、上课,满足家长的实际需要。

在教学形式上,要力求灵活多样,教师讲,让学员也讲,展览、参观等。设立家庭教育咨询服务日、家长信箱等。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采用讲授式、座谈讨论式等。

(四)、教学形式

(1)上大课集中学习,让家长了解各种教育理论,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

(2)分班级学习,主要是以学生的班级为单位,同一班的学生家长在一起,讨论、座谈、交流等形式活动。

(3)校级家长座谈会,使我校学生家长能与不同班级、年级的家长相互交流。

(4)讲座、咨询活动。通过专家教授的讲座和咨询使家长获取更多新的、意义重大的教育方法。

(5)学校开放日活动专题问卷。

(6)积极宣传,使学校、家庭紧密联系等

(五)、开展多种活动,提高家长素质

起点之美(教学设计) 篇7

1了解学生———低起点教学的原点

美国著名教育 心理学家 奥苏伯尔 曾经说: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成一句话的话, 我将会说, 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学生是鲜活富有个性的生命, 是带着全部的丰富性进入课堂的.只有关注学生已有知识, 了解学生, 才能防止我们的教学脱离学生实际, 才能防止传授内容过深而使学生觉得茫然不懂, 或过浅而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

案例1画二次函数的图像.

教师一开始就直接请同学们在方格纸上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 几分钟后学生所画图像主要有以下4种 (如图1—图4) , 然后师生对所画的图像探索交流十几分钟, 其间教师对学生所画的图像不断给予否定, 最后学生失去继续画下去的信心, 教师最终展示课件……

分析与思考教师拟改变学生单一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亲生感受和经历“发现”数学的过程, 同时为了体现较为“前卫”的探究教学,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获取数学知识, 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来讲是有一定的激励效果, 但将学生的认知放回“零起点”, 一切从“零”开始, 加上教师一直否定学生的画法, 学生越来越感到一头雾水, 不知所措, 不要说基础较差的学生什么新知都发现不了, 就连优等生也不会有成功的体验.本案例是人教版《数学》 (九年级上册)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第1课时, 在学八年级下册时, 学生已经具有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图像的研究经验, 知道函数图像的一般画法, 但本案例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这些已有经验, 让学生对“二次函 数图像”画法的学习又回到了“零起点”.苏霍姆林斯基在讲“如何获取知识”时说:“在我看来, 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 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在本案例中, 如果结合学生已有经验, 先复习画函数图像的一般步骤, 再分析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以及自变量取不同值时函数值的特点等, 最后根据一般步骤画图, 各自画好后再交流.这样层层铺垫, 让学生通过努力“够得着桃子”, 学生学起来顺畅, 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大大增强, 必然有利于课堂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2 面向全体———低起点的梯度练习设计

农村初中生数学教学最大的困难就在于整体水平较低, 且参差不齐.因此, 教师不能想当然的认为, 只要例题教好了, 学生就应该会做习题了.其实, 很多学生由于思维习惯的差异, 往往在听的时候感觉听懂了, 但做的时候却无从下手或是错误连连.因此, 教学时设计的练习跨度不能大, 要有为中下游的学生特意准备的铺垫性题目, 为他们搭好梯子, 采取“扶一把”“送一程”的小步子策略, 让每一个学生享受成功.

案例2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教师讲完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后, 通过对比乘法公式中的平方差公式, 使学生认清多项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两个平方差公式的互逆关系, 然后讲解例题并板书示范, 接下来学生练习巩固, 练习题目如下:

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1) 3m2-12n2,

(2) -m2+ (m-4n) 2,

(3) (3m+2n) 2- (m-4n) 2,

(4) 9 (3m+2n) 2-4 (m-4n) 2.

学生解答的结果让教师大失所望.

分析与思考“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看似简单, 好像只需直接套用公式就行, 但学生初学时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往往会出现这样4个问题:1没有想到先提公因式容易出错;2符号容易出错;3搞不清公式中的a, b不仅可以代表一个数、一个字母而且还可以代表一个代数式, 容易出错;4分解不彻底容易出错.恰好这一组练习中的题目同时具备了所有的易错点, 例题到练习的跨度太大, 练习的起点显然太高, 于是学生全军覆没也就正常了.特别是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 这样一节课后, 什么收获都没有, 长期下去必然导致数学教学越来越被动, “差生”队伍越来越大, 最终还要责备:这班学生数学怎么这么差.

本案例中教师应将练习的起点降低, 缩小步伐, 在例题和练习之间再插入一组和平方差公式相互匹配的基础性题目, 让学生开始时有一个抓手, 对比平方差公式模仿例题进行训练, 达到掌握和初步应用平方差公式的目的, 再通过一些高层次的例习题, 形成一组有梯度的问题串, 提升能力.这样学生的思维很自然地步入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轨道中, 不仅学生学起来轻松、学习效果好, 而且能让每一类学生都有所收获, 不同的学生也能获得不同的发展, 体现了《课程改 革纲要》中“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基本出发点.

3层层深入———低起点实现“高收益”

很多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多年来数学学习的经历, 特别是对数学学习时的一种失败的经历, 在一些数学难题、综合题面前往往是望而却步、不战而降.一些老师有时也人为地放大这些题目的难度, 更使学生在这些题目面前产生畏惧感.如何使农村初中生在一些思维含量高的题上产生“高收益”?首先, 教师善于找到这些题的原型, 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形式呈现一道题,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化”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 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趋向深刻, 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用较低的问题起点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的、真正的参与思考、解决问题, 有利于学生主动的学习数学, 提高其数学素质.

案例3一个数学模型在复习中的教学设计的问题串.

问题情境人教版《数学》 (八年级下册) “阅读与思考”中提到美国第20任总统茄菲尔德根据3个直角三角形面积之和等于直角梯形的面积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 (如图5) .

建立模型如图6, 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 ∠ACB=90°, BC=AC, 点C在直线PQ上, 分别过A, B两点向直线PQ作垂线, 垂足分别为D, E, 你能得到哪些结论?

解决问题如图7, △ABC中, AG⊥BC于点G, 以A为直角顶点, 分别以AB, AC为直角边, 向△ABC外作等腰Rt△ABE和等腰Rt△ACF, 过点E, F作射线GA的垂线, 垂足分别为P, Q.试探究EP与FQ之间的数量关系, 并证明你的结论.

拓展延伸如图8, △ABC中, AG⊥BC于点G, 分别以AB, AC为一边向△ABC外作矩形ABME和矩形ACNF, 射线GA交EF于点H .若AB=kAE, AC=kAF, 试探究HE与HF之间的数 量关系, 并说明理由.

分析与思考本案例以美国第20任总统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为背景并从中提炼出基本数学模型, 然后通过几次变式而得.“问题情境”开始就几乎吸引了每一个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对下一步问题的解决充满了欲望;“建立模型”起点较低、题型开放、容易完成, 能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参与解决, 增强了学生的信心, 同时又为下一步解决问题架起了桥梁;“解决问题”充分利用“模型”而又比“模型”上升了层次, 很多学生还是能顺 利完成的;而有了“解决问题”作为铺垫, 学生的认知基础提高了、思维深刻了, “拓展延伸”虽然作为中考的“压轴题”之一, 也变得不那么难了.

总之, 普通农村初中学生数学教学的低起点既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情况, 又能改变学生的厌学数学状态,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升其思维品质、培养其探索精神, 还能减少数学教师的低效甚至是无效劳动, 最终实现“高的收益”.

参考文献

[1]杨九诠, 李铁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案例式解读·初中数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

[2]余旭红.初三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讲题的几点做法[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2, (12) .

整体感知:阅读教学的起点 篇8

一、整体感知要义

整体感知就是阅读主体对读物的内容从总体上作正确的感悟。孙荻芬先生说:“感知课文内容,是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直接的反映,简单的认识。”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明确指出:“整体感知(感受)课文是阅读理解的起点,也是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读物的一种近乎直觉的认识。”“阅读一开始就进行感知能力的训练,是要确认学生是阅读行为的主体。”③王荣生教授则认为:“整体感知的完整表述应该是:用整体感知的方式阅读适宜于整体感知的文本以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④据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整体感知的要义归纳为:

1.学生是阅读行为的发出者,是阅读的主体。整体感知必须以学生主动自觉的阅读为前提,“由心智不借外力而孜孜于可读物的符号上面,靠其努力的力量而升华到了解得较多的境界”。教师的作用在于调控目标,积极引导,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和兴趣。

2.整体感知课文基本上属于感知阶段,是对课文的“直接的反映”,“近乎直觉的认识”。直觉是“直接的了解或认知”,表现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对课文的把握方式仅仅是朦胧的、随意的,带有飘忽不定性和猜测性,所反映的是文章的表象和外部联系。

3.整体感知强调阅读的整体性。这里的“整体”有三层意思:一是指学生对课文有一个认知的整体;二是指阅读时要着眼于主体,对课文能“观其大略”;三是能够整合课文,把比较多的内容综合起来,对几种事物、几个部分、几个阶段具有一定的综合观照能力。

4.整体感知并不适合所有课文。这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能进行整体感知,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要因地制宜,视具体情况而定。其一,古代的韵文以及写景抒情的小品文,大致适用于“整体感知”。其二,现代的科技文、议论文,绝不适宜“整体感知”(把握),必须用西方意义上的“理性分析”的解读方式。其三,现代的文学作品、国外的文学作品,是否适用,应该取决于文本自身的特性(即文本隐含读者的预设),不能一概而论。其四,由于字词的生疏(即:文本在易读性测试中得分最低)、背景的隔膜,学生做不到通畅阅读的文本,或者在达不到通畅阅读的时段,不论是古是今、文学或文章,都不适宜(也不可能)“整体感知(把握)”。⑤

二、整体感知策略

在阅读教学中提出整体感知的要求,是对阅读规律的遵循。那么,我们可从哪些方面进行整体感知呢?

(一)重视诵读。

诵读即为有声之读,它是感知教材内容的一种手段,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是读者与文本的情感“交融”。诵读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直觉性,一般不需要理性思维作中介,就能敏锐地识别语言的内涵与情味、正误与优劣,就能清晰地看到作者的神思匠心及文章的要义。朱自清说:“吟诵,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能理智地了解,而且能亲切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就化为自己的东西。”不仅如此,对于文章的精美语言,也只有通过反复的诵读,才能真正感受其艺术魅力;对于各种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同样只有依靠抑扬顿挫、轻重疾徐的反复诵读,才能瓜熟蒂落,自然生成。因此,整体感知课文(尤其是文学作品),必须把诵读放在首要位置。

诵读的具体方法主要有:配乐朗读、集体朗读、个别朗读、两人对读、分小组读、表演朗读、多人交替读、速读、慢读、轻声读、高声读、竞赛读、接力读、模仿读、限时读、自选读等。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摇头晃脑、自我陶醉、身受感染,读之以情、读之以趣、读之以理、读之以思、读之以法,在读中领悟了语文学习的乐趣,还了学习语文的真正魅力,还了语文的本来面目。

(二)辨别文体。

古人云:“体不辨,则入于邪陋。”是说不知辨体就有盲目性,就会走弯路,影响整体阅读效率。鲁迅先生也曾经讲过:“分类有益于揣摩文章。”这就是说,体裁往往界定了文章的形式和内容,因此,从辨别文体入手,即根据其特点和规律明确某一体裁的基本结构模式,就可以迅速而准确地弄清文章的基本框架和内容要点,强化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能力。比如散文,这一体裁的基本特点是由景及情。要理解文中的“景”,就必须按照其文体特点依次抓住特征、观察点、角度、顺序;要把握作者的“情”,就要从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两个方面来完成。间接抒情离不开想象联想、渲染衬托,直接抒情则必须抓住文中的议论。由此可见,辨体既能根据不同体裁选用相应的阅读方法,又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要点,从而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三)拟制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窗口”,是作者或编者根据文章内容深思熟虑、反复斟酌推敲得来的。打开这扇窗户,就能窥见其中的奥妙,就能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组织学生为课文另拟一个有一定字数限制的、合适的标题,无疑是一把打开文章大门的钥匙,是提高学生整体感知能力、概括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既然是另拟标题,就不能和文章的原标题相仿,这就必须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选取不同于原题的角度,认真思考,反复推敲,才能拟定。这样,学生阅读课文的主动性就被调动出来了,有利于实现对课文的全面理解。

教学小说《甜甜的泥土》时,先让学生细读课文,然后叫学生重新拟制一个合乎文意的题目,结果学生很快就拟出了《一包奶糖》、《生日礼物》、《母爱》、《我的母亲》等标题。接着又加以追问:“甜甜的泥土”与我们拟制的标题到底孰优孰劣呢?这样,就自然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他们只有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才能揭示真谛:我们拟制的标题尽管直观明了,但缺乏诗意和韵味,更不能揭示文章的中心。而“甜甜的泥土”这一标题意蕴深刻,主题鲜明,既寄托着“过去的妈妈”(亲生母亲)对儿子王小亮的至爱之情,滋润了小亮伤痛的心田;也包含着学校老师、传达室老头、班级同学对小亮的爱心……这些人类的爱,让离异家庭的孩子获得了应有的爱和幸福,从而产生生活的渴望和动力。

(四)抓眼点睛。

就是从文本的文眼入手,引导学生从一点突破,不枝不蔓,持一点而握全局。陆机在《文赋》中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居要”的“片言”即“文眼”,是“警策”全文、“揭全文之旨”的点睛之笔,是牵制全文艺术构思的焦点。

抓文眼就是抓点,目的是以点带面。要抓文眼,需“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把自己安置在“情动而辞发”的“点”上,引导学生顺着文路揣摩,循着笔意思索。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一篇平中见奇、朴中见巧的散文精品,开篇就揭示主题,点出“文眼”:“……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接着专叙祖母的丧事和父亲的赋闲与亏空,寥寥几笔,就给“背影”敷上了暗淡、凄凉的灰冷色彩,从而暗抠“背影”。在此基础上,文章具体刻画了父亲对我的关心和厚爱,特别是父亲买桔子过铁道时映入我眼帘的那“肥胖,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把情感的抒发推向高潮。第三次是父亲离开之时,我眼望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催人泪下,对前文的描写起了较有力的补充作用。第四次是在文章结尾,我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现“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又回应篇首。“背影”作为“文眼”,在文中篇首、篇中和篇尾多次出现,前后呼应,不仅使文章显得结构严谨,在情感表达上造成一种回环之美,而且在内容上深化和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在这里,教师授课时就应该始终抓住文眼,顺理成章,举纲带目,入情披文,自然地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五)探寻思路。

思路是文章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维轨迹。一条长长的轨迹,需要通过对全文的整体感知才能把握。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他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又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就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要能理解文章的真谛,就要综观全局,抓住中心,切实把握作者的思路,并循着特定的思路找出课文中各部分之间(包括关键词句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这种联系,弄清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深入理解文章的核心。因此,在整体感知课文时,教师要组织学生挑选出最能体现文章结构的词语,穿成网络,连成提纲,理清思路,进而把握全文内容。

贾平凹先生的散文名篇《月迹》,围绕孩童寻月的情感变化谋篇布局,具有精巧的结构美。文章记叙了几个孩童中秋夜追寻月亮的过程,描绘了皎洁的月色和到处映现出月亮的景象,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想象,以及为共同拥有美好事物而“满足”的可贵心灵世界。因此,在阅读课文时,关键是点出能体现情感变化的词语和语段,把握行文的技巧,清晰的思路就呈现在我们面前:院中盼月——镜中看月——院中望月——杯中“饮月”——河中寻月——眼瞳见月——沙滩议月。这样,不仅使学生从整体上理解了课文内容,把握了文章的主题,而且又品味了贾氏散文精巧圆润的结构艺术。

(六)简明概括。

概括是把一个个部分综合成整体,对事物的概貌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活动,它是整体感知课文的根本。现代文阅读就是着重考查在整体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概括、综合并组织语言进行表达的综合能力。为之,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应从整体感知入手,加强概括能力的训练,从宏观上把握全文。事实也正是如此,由于阅读是分段逐步进行的,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和理解,最初自然是零散的、缺乏条理的,所以,阅读过程中必须要有归纳、整理的概括提炼。只有把最初分散的理解作适当的归纳提炼和正确的概括,才能对作品内容、作者意图和文章表现形式有较完整、全面的理解,实现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阅读童话《皇帝的新装》时,我们要能从整体上感知课文,把握故事情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一个字概括全文内容是一个好方法,因为要找到一个能够概括全文的字眼,就必须认真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内涵,把握全文的中心。事实也证明,学生对之很感兴趣,纷纷发表见解,提出了众多的、互不相同的能统摄全篇的“一个字”,如“蠢、笨、新、骗、变、伪、假”等,然后再让学生用“检验法”去掉那些不是概括全篇情节的字,最后用“比较法”筛选出那个既能概括全文情节,又能突出本文情节特点的“骗”字。通过这个活动,既训练了学生把握情节的概括能力,又自然而然地整体感知了课文。

实践证明,在阅读课文时,我们只有具有全方位的整体感知先导知识,才能有效地进行阅读、复习和应试,如果脱离了完整的意境,看不到作者的思路,尽管在字、词、句、段上狠下功夫,也只能是徒劳无益,发现不了作品的内在美。

————————

注释:

①④陈尚余:《“整体感知”三题》,《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年11期。

②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

③张桦、希尧:《阅读教学的理念:整体感知课文》,《内蒙古教育》2001年5期。

⑤王荣生:《语文课程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03页。

上一篇:动物检疫培训下一篇:自信迎接期末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