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之美

2024-07-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诗词之美(精选12篇)

诗词之美 篇1

曾记得,小时候的我,经常捧着你,在家里席地而坐,读着你那优美的词句。那时的我年少无知,并不懂什么叫做“缥缈孤鸿影”,什么叫做“春雨暗阳台”,甚至有些字我还不认识,只能笨拙地依靠自己的本能去理解,去猜测其中的深长意味。

你如兰的香气充斥了我的整个脑海,让我烦躁的内心平静下来。出乎意料的,那天晚上,竟真的有一朵兰花在我的梦里开放,花瓣随着风四散飞扬。

自那以后,我便深深地迷恋上了你。迷恋着你的美好,迷恋着你的动人,也迷恋着你的清新淡雅如兰香气。你在我的岁月里,静静地散发着芬芳。我感觉灵魂都已随你而去,穿梭在岁月的长河中,诗词那如兰的芬芳,沁人心脾。

随着我年龄的增长,你从“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天真无邪到“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的清丽高浑;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豪放乐观到“回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的无奈思归,都给我以无尽的遐想。兰泽气息从你的字里行间溢出,飘进了我的脑海中,融入了我的思想里。

“莫傜新唱,谁谓古今隔。”是啊,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品读过你的意味深长?有多少大梦初醒的人汲取你的如兰芬芳?你仿佛映衬在温润的月亮之上,随着月光的播洒,使人们的岁月暗露芬芳,使人生的迷雾渗透出缕缕光亮。

有人说:“书是诸子百家论思想,华夏文明四海扬,千古人物智慧囊。”而我要说:“词是烟波浩渺隐芬芳,人生之路散花香,回首凝望絮飞扬。”

古诗词,历经岁月的积淀,芬芳了我的流年。

诗词之美 篇2

一、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中学生深刻品味古诗词的动力源泉。 在中学古诗教学中, 要把激发兴趣当做重中之重, 贯穿于全过程, 课前要导趣, 利用多媒体展现景, 使音、情艺术化、趣味化、直观化, 以古诗导入新课, 调动学生的情感, 激发他们的兴趣。 如: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 可利用多媒体展现庐山海市蜃楼般的优美景色: 远处山峰在轻舞缥缈的云雾中忽隐忽现, 层层叠叠, 遥看瀑布飞流直下, 挂于前川;豁然开朗展现青草萋萋, 山腰显出一寺,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陶醉于庐山的景色之中, 再加上一段课前设计的旁白, 向学生娓娓讲述诗人的创作背景。 这样学生既把握了基调, 又领悟了诗意。

二、捕捉诗词意境, 体味诗人的真情流露

欣赏诗词中的名篇佳句, 可以捕捉到诗词美妙的意境, 感受到诗人、词人当时创作时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流露, 容易与读者形成情感共鸣, 使读者想象作者创作时的时代背景。 例如, 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名句: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种闲愁。 流露出女词人苦于战乱, 漂泊流离的哀怨、无奈、愁闷之情;再如刘永的《雨霖铃》中: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词中“寒蝉”、长亭烘托出浓重送别凄凉的意境, 体味到黯然神伤的感觉;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 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词中“无绪”、留念、泪眼、无语凝噎, 我们可以捕捉到一对恋人握手依依惜别之情, 让读者体味恋人们感情深挚, 出语凄苦, 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情。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这三句以景写情, 寓情于景。 一个“念”字领起, 说明下面所写的景象只是一种想象, 而不是眼前的实景。 但虚中见实, 由推想的情景中更能表现出一对离人此刻的思绪和心境。 重复“去”字, 表明行程很远, 也表明了词人是多愁善感的。

三、渗透学法指导, 帮助学生触类旁通

赏析古诗词时, 一要求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和生活的时代背景;二要掌握诗词的结构, 体味诗词的意境之美、韵律之美、 节奏之美。 三要找出诗词中起到画龙点睛的关键字词, 分析给整个诗词蕴藏多特的人文韵味;四要要求学生准确判断诗词修辞手法, 领悟作者情感的修辞手法有:拟人、比喻、夸张和诗词的对偶句等, 还可以结合诗句指出运用这些修辞手法的精妙之处在哪里? 例如, 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夸张手法, 再现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 也抒发了李白对瀑布的赞美惊叹之情。 还有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里的比喻修辞: 把突如其来的飘雪比喻成芬芳洁白思维梨花, 形神兼备, 联想奇妙, 给人不是寒气逼人的感觉, 而是充满欣喜与洋溢的春意之感, 特别“忽”字描写得恰到好处, 表现出塞外大自然变幻莫测的神奇, 流露出作者赏雪的惊喜和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最后要求学生富有情感地吟诵、背诵, 陶冶情操, 增加文学底蕴。

四、巧用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诗词教学中如果采用灵活多变、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 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就会使古诗教学效益倍增。

1.抓住古诗 “ 诗中有画” 的特点, 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通过作画, 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 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 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 例如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诗中通过“山”、“雨”、“秋’、“月”、“松”、“清泉”、“竹喧”、“莲动”、“渔舟”体会出“诗中有画”诗人把情感和自然景物和谐有序组成一个艺术整体, 使学生真正知道什么是诗情画意。

2.中学生是爱表现的, 应创设一个轻松、开放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发挥, 倾洒热情。 通过表演展示学习成果是再现古诗意境的好办法。 例如我教授唐代诗人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叫学生模仿贾岛月下敲门的动作, 并且指出作者为什么不用“推”字而用“敲”字, 因为推字体现不出那种意境和艺术效果。

3.音乐是一种崇高而深刻的艺术, 它有强烈的感人魅力, 好的音乐能使人精神振奋, 培养人进取向上的精神。 诗与歌本是一家, 古诗很多当时是用来吟唱的。 例如, 我上《诗经》一文, 用悠悠的慢节奏的轻音乐伴奏, 我开始情文并茂地吟唱: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然后我让学生模仿吟唱, 学生在快乐中体会到诗歌吟唱带来的快感、美感, 提高了诗词的学习兴趣,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 诗歌是美的化身, 美的结晶, 如果把握好诗歌美妙, 让学生融情参与诗歌欣赏, 就一定能滋养人性, 陶冶情操, 产生感悟之美,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诗词之美 篇3

以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例,新课导入时,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施播放著名朗诵艺术家康桥朗诵的白居易《琵琶行》音画视频供学生视听。如此,既能引导学生在康桥抑扬顿挫的吟诵中、在紧扣《琵琶行》诗歌内容而不断幻化的精美画面中,感知《琵琶行》的音韵美、节奏美、画面美、意境美、情感美等,从而产生妙不可言的艺术鉴赏审美体验,还能在“润物细无声”中激发学生产生随着音画视频中的节奏与韵味高声诵读《琵琶行》的强烈愿望,继之顺利走进流播千古、脍炙人口的《琵琶行》文本,跨越千年时空与远古诗人白居易和诗歌中的琵琶女艺术形象进行近距离的沟通与交流。再如,教学李煜的词《虞美人》时,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施播放邓丽君演唱李煜《虞美人》的音画视频供学生观赏,引导学生在聆听邓丽君的温婉吟唱与观赏音画视频中精美拟古画面的过程中,顺利走近李煜,走进《虞美人》文本,继之探究古典诗词《虞美人》中蕴含着的诸多美学意蕴,品味这首词的艺术魅力。

细读深品 古典诗词与所有文学作品一样,蕴含着丰富的美学特质,读者需要细读深品方可感知与体味。以教学李白的《蜀道难》为例:

1.一读求顺畅 引导学生一读《蜀道难》时,提醒学生利用文末注释将文本中未曾相识的“凫”、“猱”、“豗”、“砯”等生字正音,还要根据语境给“塞”、“参”等多音多义字正音释义。此外,这首诗运用古体诗的写作手法,一唱三叹反复吟咏,句式极富变化多姿,三言、 四言、五言、七言、九言、十二言等皆有之,不仅如此,换韵也极为频繁。因此,一读时,还要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其已有的古典诗词诵读经验,准确判断每一句诗句的停顿、抑扬、顿挫、缓急等。如此,才能顺利通读全诗。

2.二读明诗意 引导学生再读《蜀道难》时,要求学生在初读这首诗歌的基础上利用诗末注释及已有的古典诗词学习辅导资料,将诗歌翻译成现代汉语。学生不仅要了解体现在这首诗歌中的表层意思,还要了解隐含于这首诗歌中的“功业难成”之深层意蕴。对于点明诗歌主旨的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等,不仅要反复品读与深层探究,还要及时背诵默写。

3.三读探文脉 引导学生三读《蜀道难》时,让学生梳理出诗人写作全诗的抒情线索,理清这首诗歌的结构层次:叹蜀道之高峻而难行——叹蜀道之险凶而可畏——叹蜀川战祸之惨烈而告诫友人须“居安思危,防险戒逸”。

4.四读品手法 引导学生四读《蜀道难》时,鼓励学生尝试品析诗歌中采用复沓、夸张等修辞手法极言蜀道奇险高峻奇丽风光的写作手法,品鉴这首诗歌“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间”(沈德潜《唐诗别裁》)章法灵动、气象宏伟之艺术风格。

比较拓展 不同的作家所抒写的情感世界、所描绘的生活画面、所憧憬的美好未来等,呈现着风格迥异的内在特质。比如,曹操诗歌以慷慨苍凉悲壮见长,陶渊明诗歌以平淡醇厚质朴凝练见长,高适诗歌以雄浑质朴苍劲悲壮见长,柳宗元诗歌以明净简峭见长,李清照诗歌以婉约清丽幽怨见长,辛弃疾诗歌以明快激越豪放见长等。可谓各有各的气度,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情调,各有各的意境,各有各的抒情方式与表现手法,这就是古典诗词作家独特的创作“风格”。这种艺术风格是作家成熟的标志,表现在古典诗词作品的和谐统一的内容与形式中。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欣赏古典诗词的不同艺术风格,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视野,提高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水平。

比如,教学李白的《蜀道难》时,我们可以将王维的《山居秋暝》引入学生的比较阅读视野,引导学生对二者的艺术风格、表现手法等进行多视角的比较阅读鉴赏。虽然李白与王维都钟情于风景如画的大自然,其《蜀道难》与《山居秋暝》分别是二者山水诗的杰出代表,都以其璀灿夺目的光辉垂耀千古。但由于李白与王维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性格大不相同,所以《蜀道难》与《山居秋暝》的艺术风格也大相径庭。因此,教学李白的《蜀道难》时,引导学生将之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比较阅读,既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知《蜀道难》笔势纵横、雄浑飘逸的艺术特质,感受李白诗歌飘逸豪放的独特个性,又可以引导学生品味王维《山居秋暝》的清幽宁静、物态秀美,感受王维诗歌清幽恬淡的艺术风格。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精粹内涵的艺术载体,是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学生学业测试、升学考试等的重要考查内容。中国古典诗词对于培养学生的高品位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高尚审美情趣和美好民族情感等有着其他文学艺术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故此,教学时,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直接鉴赏古典诗词的意蕴美、通过细读深品逐层深入鉴赏古典诗词的内涵美、通过比较阅读鉴赏古典诗词的艺术风格等,迅速提高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水平与古典诗词鉴赏品位。

中华诗词之美 篇4

儒家讲的“志”,即“士当以天下为己任” 3.诗词是抒情写景的韵文。是

4.诗词常常连起来说,所以诗和词没有差别。否 作业2 1.《书经》(《尚书》)的英文翻译是?

Book of Documents 2.词这种文体产生的背景是 歌台舞榭(饮宴的场所)3.中国的文化发展的早,所以没有场面的史诗。

否 4.词这种文体的本意就是配乐的歌词。

是 作业3 1.《花间集》里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是描写

美女和爱情

2.“情动于中而行于言”出自下列哪本著作

《诗经毛诗序》 3.古文和儒家所说的“志”是指诗人内心的情志。

否 4.诗是显意识的。

是 作业4 1.市井俗曲的特定是

言辞低俗,错字百出。2.“小山重叠金明灭”中的“小山”实际是

图画 3.小词的发生,源于当时民间清乐曲调的流行。

4.词和诗经一样,都是配合音乐来歌唱,都是先有显意的歌词作品,在配上音乐演唱的。

否 作业5 1新帖绣罗襦中的“贴”是什么意思

贴绣

2.《长门赋》中描写的被抛弃的妇女是

陈阿娇

3.《诗经卫风硕人》中所歌咏的庄姜夫人,其中“姜”是她的父姓。

是 4.《花间集》的第一首词是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是 作业6 1.《花间集》大多数内容是什么?

美女跟爱情 2.小词不会写的是

游子

3.汉族由于文字和文化发展得早,因而没有口头传唱的长篇史诗。

是 4.“词”这种文体的本意是配乐的歌词。

是 作业7 1.“桃之夭夭”中的“夭夭”的意思是

少,好之貌

2.“情动于中而行于言”出自下列那本著作?

《诗经毛诗序》 3.词都是以男人站在女人的立场上看美女。

4.诗与词不同。诗言志,是用以书写诗人自己内心的感情和挚意。而词仅仅是配合乐曲所填写的歌词。

是 作业8 1.关于诗,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没有配乐 2.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词集是

《花间集》

3.汉族由于文字和文化发展得早,因而没有口头传唱的长篇史诗。

4.李商隐写爱情的诗里边所隐藏的是它对于政治的抱负和理想,以及政治上不得意的。

是 作业9 1.“词”所配合宴乐没吸收哪个?

雅乐 2.下面哪项不是南唐“冯李”中“冯”的名字?

冯令頵 3.“词”这种文体的本意是配乐的歌词。

是 4.诗是显意识的。

是 作业10 1.以下不是词的别称的是

2.双双金鹧鸪中的“鹧鸪”象征了什么

爱情

3.冯延巳词中“鲛绡掩泪思量遍”中的“鲛绡”传说为海底鲛人所织出来的绡。

是 4.冯延巳的出生时代,出生国家,出生家庭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

是 作业11 1.关于温庭筠说法不正确的是?

以词言志

2.关于韦庄的《菩萨蛮》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三人称

3.冯延巳表现的不是官能的感觉,不是感情的感受,而是一种感情的意境。

4.杜甫的诗“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和冯正中的词“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都可理解为一种伤春的情怀。

是 作业12 1.李后主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这种变化是

没有反省的 2.关于李璟的《摊破浣溪沙》说法不正确的是

上七下七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出自《离骚》

是 4.“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这首词的题目是《菩萨蛮》

否 作业13 1.“桃之夭夭”中的“夭夭”的意思是

少,好之貌 2.叶嘉莹的《向晚二首》写作背景是

申请回国

3.“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这一诗句出自李商隐《泊秦淮》。

否 4.《花间集》中的词都是没有什么价值的。

否 作业14 1.南唐“冯李”对花间词有了较大的发展,下列不属于“冯李”的是

李珣 2.以下哪项不是词牌《菩萨蛮》的别称

《南乡子》

3.张惠言评价温庭筠的《菩萨蛮》中的“照花”四句说有《离骚》初服之意。

是 4.《花间集》收录了晚唐至五代18词人的作品,着18位词人中绝大多数是男性。

否 作业15 1.下面哪项不是南唐“冯李”中“冯”的名字?

冯令頵

2.“蠕蠕食复息,蠢蠢眠又起”是王国维描写哪种动物的诗句?

蚕 3.王国维的文学评论受他哲学思想影响最明显的是《红楼梦评论》

是 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出自《离骚》

是 作业16 1.清末的“东文学社”是谁创立的?

罗振玉 2.叶嘉莹的《向晚二首》写作背景是

申请回国

3.王国维的文学评论受他哲学思想影响最明显的是《红楼梦评论》

是 4.王国维论词是接触了西方的文学哲学后,独自写出来的。

是 作业17 1.下面哪个不是本视频所说的“境界说”

观念清楚 2.关于王国维的词派归属,一下正确的是

以上都不是 3.王鹏运代表的是临桂词派。

4.《人间词话》开创了词学之先河。

否 作业18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词牌是

《菩萨蛮》 2.西方接受美学人为作者和读者之间连贯的一条线是

文本 3.词有境界而是没有。

4.王国维的文学评论是受了康德和叔本华的哲学思想的影响 作业19 1.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按照王国维的境界说属于以下哪种情况

造境 2西方接受美学人为作者和读者之间连贯的一条线是

文本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境界是什么已经讲得很清楚。

否 4 况惠风的词学融合了中西学说,大大超出了传统。否 作业20 1下列哪一项不是属于黄山谷的三绝

体验诗词曲之美散文 篇5

有人说,中国人的每一种心态,似乎都被唐诗宋词和元曲吟咏过了。这句话并不为过,我们品读任意一首诗词时,总会有一些词句会触动我们的内心……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期间创做的作品无不被称为佳作,体现出作者不同的心态,反映出不同的美感。唐诗题材非常广泛,有的是从侧面反映但是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是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巍巍大唐气象融入诗歌的字里行间,幻化出人间最迤逦的诗篇,或博大恢弘,或清丽流畅。

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故名“宋词”。与唐诗并称双绝,期每期生,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睿智如妙笔丹青,深沉如风生海作文上,壮阔似天马行空,豪放足以是懦夫立志,婉约足以使石人动情。

元曲是中国古代是个最后的辉煌,被称为元代最佳之文学,语言自然明确,反映生活图景生活鲜明生动。元曲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表现力,很大的自由度和很高的艺术性,完全可以与唐诗宋词媲美。曲中漫及人生感怀,世事悟道,塞北西风虽烈,也不乏江南小巷的绕指柔请,随口吟来,莫不令人销魂。

每次细细品味古典诗歌,总能品出不同的滋味。一卷在手,含英咀华,领略堂是宋词元曲的无穷艺术魅力,进而启迪心智,陶冶情操,提升个人文学素养和人生品位。徜徉经典,沉浸于诗词曲之美……

真正的中国古典音乐是经的起时间的磨练的。它没有过多的华丽,也不需要张扬,它只是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流淌,无论怎样的时过境迁,它依然以它傲人清雅的姿态面对世人。各种现代的音乐类型层出不穷,人们好像在花团锦簇的音乐世界中迷失了自我,渐渐淡忘了中国音乐的根,中国音乐的魂。大提琴家王健说过:“喜欢流行音乐是一时的事,喜欢古典音乐是一生一世的事。”我是非常赞同的。

中华诗词之美作业(十三) 篇6

(一)作业

单选题(60分)

1、“诗言志”出自哪本书?(20.00分)

 A.《春秋》B.《诗经》

 C.《书经》

 D.《易经》

2、《花间集》中的18位作者的性别是(20.00分)

 A.都是女子

 B.都是男子

 C.大部分女子D.大部分男子

3、“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哪位诗人所作(20.00分)

 A.李白

 B.杜甫

 C.白居易D.杜牧

判断题(40分)

1、《花间集》中的词都是没有什么价值的。(20.00分)

是 否

2、依据清人张惠言的观点,温庭筠的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暗示了男子才能品德的美好。(20.00分)

古诗词中的意象之美 篇7

一、诗歌中的“酒”之意象

老舍先生曾经说过:“文章为命酒为魂”, 这是对酒与文学之关系的精准阐释。文人的酒是一种寄托, 而饮酒更是他们对人生的一种品位。饮酒要饮出它的豪气, 不为怀才不遇而叹息, 不为功名利禄而惆怅, 更所谓“一杯酒品人生沉浮, 平常心造万千世界”。

曹操曾经在《短歌行》中写道:“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当中的“酒”意象让我们看到了一代英雄心怀天下远大抱负的“忧”和“愁”;苏轼《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中的“酒”意象让我们看到的是文人“风歌仗剑走天涯”的潇洒与悲悯;王翰《凉州词》中“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中的“酒”意象让我们读到的是边塞诗人的无奈悲怆、慷慨悲凉;而金圣叹《临江仙》中“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中的“酒”意象更是让我们品位了英雄的苍凉与豪迈。而将“酒”意象运用到极致的应该是李白, 这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在很多诗篇当中都运用酒作为他抒发情感的介质。余光中先生曾经这样评价李白:“酒放入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其余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而读李白的诗, 我们也会深切地体会到他的豪放与洒脱。他在《将进酒》中曾经这样写道:“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饮酒不是一杯两杯的细斟慢饮, 而是要饮就饮三百杯, 这是何等的气魄与胸怀。而在《月下独酌》一诗中, 李白又将人世间的愁通过酒来化解, 将目光更是投向了遥远的星际:“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而这又是何等的超脱于物外。

二、诗歌中的“月”之意象

在古诗词当中, “月亮”与“酒”一样, 同样是出现得最多的一种意象。月亮可谓是自然界中最浪漫、最美好的事物, “新月”象征了事物的萌芽, “月圆”象征了人世间的团圆与美好, 月光的皎洁又象征着事物、人格的高洁。在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中, 我们看到的是一轮人世间最雄浑苍茫的月。在这首诗中, “明月”与“雄关”作为最富边塞特征的景物, 极富启示性。万里青空的明月, 使人联想到皎洁月色耀辉下的大漠荒原;巍峨竦峙的雄关, 使人联想到起伏在崇山峻岭中的逶迤长城。明月和雄关推出一幅苍茫雄拔的关塞图, 把人带入绵远的历史境界。如果说这首诗中的“秦”“汉”为时间的经线, 那么“关”“月”就是空间的纬线, 而它们也共同交织成了雄浑浩瀚的境界, 壁立千仞, 使诗歌无比奇警遒劲。在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我们看到的则是一轮无比伤感的月。“春花秋月何时了”, 不过是对时间的感叹, 日子还是一样过, 春天花在开, 秋天的月亮会圆, 可是已经没有当年的雅兴要等伴着月明踏着马蹄回家。李煜亡国之后, 生活在被俘虏、被侮辱的境况里面, 这时的月圆在他的心目中, 已经没有了美好, 而是变成了令人悲哀的现象, 因此, 李煜笔下的月亮呈现出的就是无比伤感的意境。而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中, 一句“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一轮旷达的月。江月可谓是见证了英雄人物的功绩, 祭奠江月也可看成是苏轼对古人功绩的仰慕。面对坎坷的遭遇, 词人依然没有丧失信念, 依然渴望建功立业, 这正彰显了他积极进取的思想境界, 从中更能够深切体会到词人旷达乐观的情怀。因此, 有评论如此评价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当一个人可以跟历史里的人对话的时候, 他已经不是活在当下, 而是达到了常人无法达到的一种洒脱与旷达的境界。这首词可以说是苏轼豪迈雄健、慷慨奔放词风的集中体现, 反映了诗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是诗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和愤慨, 但却始终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

三、古诗词中的“秋”之意象

秋天是最美的季节, 金黄的秋天象征着收获、果实。但同时, 秋天又是由夏到冬的过渡, 树叶凋零, 给人一种凄凉、萧瑟、悲凉、孤独之感。因此, “秋”也常常作为一种意象被写入了诗词当中。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这里的“秋”让我们感悟到的是失意、孤独、漂泊无依。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里的“秋”却是词人内心凄清、迷茫的写照。了解历史跟文学的人都知道, 后期的李清照不仅面临了金兵入侵、流落南方的亡国之痛, 也失去了自己挚爱的丈夫, 境遇无比的孤独。因此, 李清照后期的词都有一种忧伤、失意的情调。尤以这首《声声慢》为代表, 读来如泣如诉, 声声如血泪一般。而这里的秋也就显得无比的悲凉。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首词中的“秋”, 更是让人感受到了在荒凉的秋天离别, 是何等的感伤与落寞。而一代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中以“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开篇, 给我们呈现了一幅气象阔大, 笔力遒劲的画面, 立意辽远, 使读者感受颇多。而我们也看到一位孤独英雄在抱负不能实现时候的哀伤与孤独。

总之, 中国的古诗词带给了我们读者太多太多美的享受, 而在意象的渲染下, 尤其打动人的内心, 震撼、感染着人的心灵。相信我们通过发掘意象之美, 也愈来愈感受到文学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历代名篇赏析集成》, 中国文联出版社, 1988年12月出版;

诗词对联中的数学之美 篇8

一、 精妙的数字诗

1. 邵雍《山村咏怀》

宋代的邵雍是数理大家,写过一首朗朗上口的数字诗《山村咏怀》,描写一路所见的景色.全诗共20个字,把10个数字全用上了.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林和靖 《咏雪》

明代的林和靖写了一首咏雪诗,全诗几乎都是用数字堆砌起来的,从一至十至千至万至无数,丝毫没有累赘之嫌,读之使人宛如置身于广袤天地大雪纷飞之中,但见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斗寒吐妍.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梅中都不见.

3.卓文君《怨郎诗》

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很重要的一位文学家,据说他在长安被封为中郎将的时候,曾经起了休妻的念头.一天,他派人送给妻子卓文君一封信,信中写道:“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十三个大字,聪明的卓文君瞧见在“万”字之后,少了一个“亿”字,即“无意”也.她强忍悲痛,回了一封“倒顺书”给司马相如,打消了司马相如休妻的念头.

一别之后,两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是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言千语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红胜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4.朱淑真《断肠词》

南宋女词人朱淑真在丈夫变心之后,毅然写下的《断肠词》.全词共十句话,句句悲切与愤懑交织,既抒发了自己的怨恨决绝之情,又对薄情寡义的丈夫进行了谴责.

将词中的每句话作为“拆字格”修辞谜面,谜底依次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下楼来,金钱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恨王孙,一直去了;詈怨家,言去难留.悔当初,吾错失口;有上交,却无下交;皂白何须有;分开不用刀;从今莫把仇人靠;千言相思一撇消.

二、奇妙的数谜诗

1.壶内原有多少酒

李白街上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试问酒壶中,原有多少酒?

题目的意思是:李白拿着本来还有酒的酒壶去买酒,每次遇到小店就使壶中的酒增加一倍;每次看到花,他就饮酒作诗,喝去一斗酒(斗:我国古代的一种酒器).这样遇到三次小店和花,最后就把壶中的酒全部喝光了,试问酒壶中原来有多少酒? (默认李白遇到店和花的顺序为: 店、花、店、花、店、花)

浅谈古典诗词之美 篇9

古典诗词具有宽广的想象视野和表达空间,其穿越性,是超出时空的。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这一点是不争的事实。古典诗词以音乐性质的美感,以韵律、语感、节奏为主流,营造一种朦胧的梦境,朦胧的山水情怀,朦胧的人生咏叹,她既可以是气势磅礴,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阔大胸怀,也可以是花前月下的浪漫的儿女情长。

古典诗词的音乐之美,在于她的押韵,古典诗词的主体,是使用中古音系统进行创作的,这个系统的标准叫“平水韵”,是因为一个平水县人编的字典而得名的。近体诗(即绝句和律诗)是只能押平声韵的。更重要的.是古典诗词,是押尾韵的,即:诗句的最后一个字押韵。

她是汉语诗歌的一个特色。古典诗词的押韵有它深厚的蕴涵和独特的魅力。

中华诗词之美作业(四十一) 篇10

(四)作业

单选题(60分)

1、王国维《蝶恋花》中“手把齐纨相决绝”典故出自下列哪位中国古代女性?(20.00分)

 A.卓文君

 B.班婕妤

 C.谢道韫D.蔡文姬

2、关于诗说法不正确的是是?(20.00分)

 A.诗言志

 B.读诵

 C.诗言情D.情动于中就形于言

3、关于兴说法不正确的是?(20.00分)

 A.从真正眼前的景物引起来的感发B.“怅望西溪水,潺湲就奈尔何”

 C.用物来比喻心

 D.“人间从到海,天上莫为河”

判断题(40分)

1、古汉语的四声和现代汉语的四声是完全一致的,(20.00分)

是 否

2、陶渊明的《饮酒》是采用了比的手法创作的。(20.00分)

引导学生多角度鉴赏古代诗词之美 篇11

关键词:多角度;鉴赏;古代诗词之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阅读古代诗词提出的阶段目标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古代诗词具有凝练的语言美、形象的图画美、浓郁的情感美、和谐的意境美、悦耳的音乐美。本文,笔者以教学陆游《游山西村》为例,略谈如何引导学生多角度鉴赏古代诗词之美。

一、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古代诗词的音乐美

古代诗词的音乐美体现在声调的平仄、停顿的节奏、音节的押韵上,学生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感受其音乐美。

1.《游山西村》的平仄如下(“|”表示“平”,“—”表示“仄”):

莫笑农家腊酒浑

| | - - | - -

丰年留客足鸡豚。

- - | | | - -

山重水复疑无路,

- - | | - -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 - - | - -

箫鼓追随春社近,

- | - - - | |

衣冠简朴古风存。

- - | | | - -

从今若许闲乘月,

- - | | - - |

拄杖无时夜叩门。

| | - - | | -

在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可启发学生运用汉语拼音的声调分析,品味诗歌中的平仄交替、相对的艺术特征。不过,教师不必对平仄讲得过深,只要让学生明白古代的平声相当于现代汉语拼音中的第一声和第二声,仄声相当于第三声和第四声足矣。另外,要让学生明白一个字的声调,古今存在着差异。

2.《游山西村》的诵读节奏如下: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学生诵读的停顿,有时可以根据字词的含义进行变化。如,“莫笑农家腊酒浑”中的“腊酒浑”和“箫鼓追随春社近”中的“春社近”以及“衣冠简朴古风存”中的“古风存”,可采用逻辑停顿来划分诵读的节奏。莫笑/农家/腊酒/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3.《游山西村》中的押韵的字有“浑”、“豚”、“村”、“存”、“门”。其韵母为“un”或与“un”相近。学生可以运用汉语拼音知识找出押韵的字,但很有可能忘掉第一句末尾的“浑”,错加一个“近”,在此,教师有必要提一下“律诗”押韵的格式: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偶句末尾的字一定要押韵,且要是平声字。

二、启发学生再造想象,体会古代诗词的图画美

古代诗词中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很注重形象的描绘,后人评价为“诗中有画”。这诗中之画,是作者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描绘的。要使今天的初中生,体会其中的图画美,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作者的文字描绘,发挥再造想象,将文字描绘的图画,变为自己所想象的图画。《游山西村》中陆游用文字描绘画面的诗句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陆游的文字描绘,运用美术知识和技能,构想并画出再造想象的简笔画。

三、在咀嚼揣摩中,领会古代诗词语言的凝练美

古代诗词很讲究炼字,体现在《游山西村》中的炼字就是“拄杖无时夜叩门”中的“叩”字,用得生动形象。为引导学生领会其中的妙处,可采用替换“推”、“敲”、“击”等字进行替换比较,分析其表达效果上的异同。不用“推”、“敲”,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字不是仄声字,不用“击”,主要是因为不是表达作者随意赴农家作客的悠闲,不能表达与民共乐的融洽关系。

古代诗词的语言美,还体现在作者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对语言进行装饰,展现文采。《游山西村》属于七律,七律诗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严格的对仗,不仅要求上下联词性相对,意义相关以外,还要求仄起平落,平仄相对,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上四个方面咀嚼揣摩,体会对仗的修辞效果,领会古代诗词凝练的语言美。

四、换位思考,体验古代诗词浓郁的情感美

诗词,是感情的艺术。古代诗词具有浓郁的情感。古代诗词在表达情感时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抒胸臆,二是含蓄抒发。《游山西村》的感情抒发就属于第二种表达方式,作者的情感隐藏在字里行间。要让学生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人生背景,融进作者所写的情境,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游山西村》写的就是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所感。纵观全诗,作者的行文思路是由实入虚,首联写丰年景象和村民的殷情好客,颔联描写自己在深山幽谷中顺着蜿蜒曲折的山路跋山涉水的情景,在疑惑困顿中,眼前突然出现一座红花绿柳的小山村,颈联写乡土习俗,描写了村民欢欢喜喜迎接一年一度的春社祭日的情景,以上都写实,只有尾联虚写想象未来,悠闲地随时在月夜之下游访农家朋友。

学生通过查阅作者的写作背景,利用工具书翻译诗句所写的内容后,不难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字面上写景,实际上写自己面对国家分裂、人民颠沛流离的残酷现实,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了希望,心情格外惊喜。颈联表达了作者在“国破山河在”的悲叹中,看到民间古风尚存之时,内心感到无比欣慰的思想感情。尾联表达了作者对山西村的村民的热爱之情。

五、分析景、情、理之间的内在联系,领悟古代诗词和谐的意境美

所谓意境,指的就是景、情、理之间的和谐统一。意境是诗歌创作的灵魂,是诗词的本质特征。《游山西村》中体现景、情、理和谐统一的意境美的诗句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句借“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之景,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困惑、希望、惊喜,情景相谐相融之余,还揭示了作者豁达的人生哲理,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诗词之美 篇12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 《鹊踏枝》的词牌始于()。0.0 分 A、汉 B、唐 C、宋 D、明清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B 3 下列哪项不属于“四书”?()0.0 分 A、《孟子》 B、《中庸》 C、《大学》 D、《礼记》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A 4 “诗言志”最早出自以下哪一本书?()0.0 分 A、《论语》 B、《诗经》

C、《易经》 D、《尚书》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C 5中国南北朝时期民间的音乐称为()。1.0 分 A、雅乐 B、清乐 C、宴乐 D、胡乐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6 《花间集》中共收录了()首词。0.0 分 A、100 B、300 C、500 D、600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B 7“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出自()。1.0 分 A、《人间词话》 B、《文赋》 C、《礼记》 D、《文选》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8《鹊踏枝》词牌名,又名()。0.0 分 A、《黄金缕》 B、《卷珠帘》 C、《一箩金》 D、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A 9王国维的文学评论受哲学家()的影响。0.0 分 A、黑格尔、康德 B、黑格尔、叔本华 C、叔本华、康德 D、黑格尔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B 10 按照王国维的境界说,“沧海明月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属于()的诗句。1.0 分 A、造境 B、写境 C、叠境 D、梦境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1“东文学社”由()主办。1.0 分 A、王国维 B、罗振玉 C、田岗佐代治 D、汪廉年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2以下不属于企业应对市场机会的三种策略的是()。0.0 分 A、及时利用 B、待机利用 C、果断放弃 D、分散消化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C 13“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这句话出自()。0.0 分 A、《人间词话》 B、《乐府指迷》 C、《典论·论文》 D、《文选》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A 14 下列人物中,所处时代最晚的是()。0.0 分 A、皋文 B、永叔 C、飞卿 D、子瞻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B 15叶先生2007年“口占绝句二首”,首章用了作品()的诗韵。1.0 分 A、《鹧鸪天》 B、《东下三旬苦于风土马上戏作》 C、《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D、《夜雨寄北》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6《咏柳絮词》“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出自()。1.0 分 A、《冷斋夜话》 B、《蕙风词话》 C、《红楼梦》 D、《文赋》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7 下列选项中,不在佛经“六根”之列的是()。0.0 分 A、眼耳 B、手口 C、身意 D、鼻舌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D 18词被称为“小词”的原因是()。0.0 分 A、不是言志的 B、不是载道的 C、可以歌唱的 D、A和B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A 19 西方诗学中总结出来的形象与情意之间的关系不包括()。1.0 分 A、明喻 B、转喻 C、起兴 D、象征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0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新帖绣罗襦”一句中的“襦”是指? 0.0 分 A、长裙 B、衬裙 C、围嘴 D、短袄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B 21 对偶形式的存在得益于中国文字的哪种特质?()0.0 分 A、意象多元 B、声音多元 C、内涵丰富 D、独体单音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B 22 怨妇诗的产生根源于()。0.0 分 A、丈夫外出 B、始乱终弃 C、封建压迫 D、性别文化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C 23《菩萨蛮》,词牌名,又名()。1.0 分 A、《浣溪沙》 B、《西江月》 C、《永遇乐》 D、《子夜歌》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4 下列选项中,不是浣溪沙牌调特点的是()。0.0 分 A、上下片三个七字句 B、共四十二个字 C、共六十三个字 D、分平仄两体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B 25 陶渊明《饮酒》中的“鸟”运用了()的写作手法。0.0 分 A、咏物 B、明喻 C、举隅 D、自比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B 26“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1.0 分 A、《论语》 B、《诗品》 C、《昭明文选》 D、《诗经》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7古代中国的三纲五常中,“三纲”不包括()。1.0 分 A、君为臣纲 B、兄为弟纲 C、父为子纲 D、夫为妻纲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8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节自李商隐的()。1.0 分 A、《赠荷花》 B、《登乐游原》 C、《夜雨寄北》 D、《暮秋独游曲江》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9 叶嘉莹先生生于(),24岁时离开祖国。1.0 分 A、1935年 B、1922年 C、1924年 D、1940年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0 “小山重叠金明灭”中的“小山”实际上是: 0.0 分 A、山屏 B、眉 C、枕头 D、发髻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B 31 《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的作者陈亮是()时人。1.0 分 A、北宋 B、南宋 C、五代十国 D、晚清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2 下列哪部作品是清代张惠言所写?()1.0 分 A、《花间词序》 B、《词选》 C、《人间词话》 D、《词摘》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3 以下哪项不属于王国维所说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所必须经过的三种境界?()1.0 分 A、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B、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C、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D、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4 “就词论词,发其深意”的作品是()。1.0 分 A、《跋吴思道小词》 B、《陈纬云红盐词序》 C、《词选序》 D、《花间集序》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张惠言所指与“小词”大概相近的是()。1.0 分 A、诗之比兴 B、乐府之音 C、变风之义 D、骚人之歌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6被称为“秦妇吟秀才”的文人是()。1.0 分 A、韦庄 B、温庭筠 C、王建 D、冯正中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37 “空中语耳”出自? 1.0 分 A、《冷斋夜话》 B、《东轩笔记》 C、《石林燕语》 D、《芦浦笔记》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38 在()发现以前,《花间集》被认为是最早的词集。1.0 分 A、敦煌曲子词 B、《云谣集》 C、隋唐词 D、清商曲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9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明清时期的代表是()。0.0 分 A、曲 B、词 C、小说 D、戏曲小说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C 40 李清照认为()写小词“如酌蠡水于大海”。1.0 分 A、李煜 B、柳永 C、李清照 D、苏东坡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1《长门赋》最早见于南朝文人编著的()。1.0 分 A、《文心雕龙》 B、《诗品》 C、《昭明文选》 D、《文赋》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2 在词中,贯串连接曲首、曲尾和句、逗之间唱腔中段处的器乐伴奏叫做()。1.0 分 A、间调 B、中奏 C、连曲 D、过门儿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3 下列哪项准确的表达了王国维对李璟词句“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的评价?()1.0 分 A、英雄末路 B、夕阳无限好 C、众芳芜秽,美人迟暮 D、相思伤别离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4 下列选项中,没有经历过亡国的词人是()。1.0 分 A、韦庄 B、温庭筠 C、李煜 D、陶渊明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45 “恐美人之迟暮”中屈原用美人指代: 1.0 分 A、外表飘亮的女子 B、内心美的女子 C、才德贤能的人 D、聪慧的女子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6 李清照写词致力于()。0.0 分 A、语句的整齐 B、词语的尖新 C、韵律的优美 D、语言的浮华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C 47曹丕写过的文学专论有()。1.0 分 A、《文心雕龙》 B、《文赋》 C、《典论·论文》 D、《文选》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8《离骚》诗句“众女嫉余之峨眉兮”中“峨眉”指()。0.0 分 A、眉毛 B、美女 C、美貌 D、才德美好的贤士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B 49 “红杏枝头春意闹”中体现境界的词语是()。1.0 分 A、红 B、春 C、意 D、闹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50下列说法中,不属于王国维的观点是()。1.0 分 A、词之为体,要眇宜修 B、能言诗之所不能言 C、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D、能尽言诗之所能言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二、判断题(题数:50,共 50.0 分)

1王国维认为词有了境界,词的格调自然会提高。()1.0 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2 前蜀是五代十国之一,由王建所建,建都成都。()1.0 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3“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是李义山的诗句。()1.0 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4 诗词是抒情写景的韵文。()1.0 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5 “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中的“一阙”指一首词,“阙”指一个乐章。1.0 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6 王国维对张惠言的词论是完全持批评态度的。()1.0 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7《静庵文集》中大部分是考证的。()1.0 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8文学作品中所造的意境,一定要合乎自然。()1.0 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9 北宋有人认为词的特点是“长短句于遣词中最为难工。意尽而情不尽,情尽而语不尽。” 0.0 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0 陶渊明生于平民家庭,功成名就之后不忘本分,毅然选择“躬耕”,过平淡安宁的生活。0.0 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1冯正中的词表现的是官能的感觉。()1.0 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2《诗经·十五国风》主要是当时民间的且大多是无名诗人的作品。()1.0 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3诗是体物写志。()1.0 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4“前因未了非求福”中“福”是入声字。()1.0 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5 张惠言和王国维对于小词的联想,都是通过词中的语码获得的。1.0 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6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具有婉约低回的词的美感特征。()1.0 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7 古代性别文化中,女子跟男子一样是要有名有姓的。1.0 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8 叶先生曾用柔蚕自喻,希望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把中国的诗词之美传递给年轻人。1.0 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9孔子讲诗注重来自诗歌中的丰富联想,而且联想与诗本意要完全相合。()1.0 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20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节”其实应该读成三声。1.0 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21 “似花还似非花”所隐含的意思是有才华还是没才华,有理想还是没有理想。1.0 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22《花间集》问世于西元九百四十年。()1.0 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23企业一定要及时利用所有市场机会。()0.0 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24 “美成词有前后若不相蒙者,正是顿挫之妙”是陈廷焯对周邦彦词的评价。1.0 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25 “萧瑟悲秋今古同”中的“萧瑟悲秋”套用的宋玉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1.0 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26王国维认为词可以表达出诗所不能表达出来的一种意念。()1.0 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27 《摊破浣溪沙》又名《四八浣溪沙》。1.0 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28 按照希腊的传统,希腊最早的诗指的是史诗。1.0 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29 晏殊的词《蝶恋花》第一句“槛菊愁烟兰泣露”运用了移情的方法。1.0 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30 诗词境界以宏大为高。1.0 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31诗是作者显意识的活动。()1.0 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32杭州西湖也有三个岛,分别是三潭印月,湖心岛,阮公墩。1.0 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33 孔子讲诗的传统是能让学生在诗里得到丰富的联想,而这种联想不必与诗的本意完全一致。1.0 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34 欧阳炯的《南乡子·二八花钿》中的“霞衣窄”的“窄”,在这里读“zè”,押入声韵。1.0 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35清朝各词派中常州词派的影响最大,时间最久。()1.0 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36 《鹊踏枝》词牌调的特点是双片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1.0 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37 “终日恹恹倦梳裹”和“懒起画峨眉”相比显得浅俗,缺少内蕴。1.0 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38王国维认为五代、北宋的词之所以独绝是因为当时的词中有一定境界。()1.0 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39 《菩萨蛮》开始是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1.0 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40 佛教中大多佛像底下所坐的底座都是莲花座。1.0 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41《诗经》中描述最美的女人“庄姜夫人”的“庄”是指她的父姓。()1.0 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42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1.0 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43 《鹊踏枝》和《蝶恋花》的平仄和乐调不同。()0.0 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44 南唐词跟花间派的词在风格上明显不同。1.0 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45 《尔雅》中称荷花的“华”为“菡萏”。1.0 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46词表现的是一种感情的本质。()1.0 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47词可以给读者带来丰富的想象。()1.0 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48《花间集》中没有收录南唐词。()1.0 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49 街,是汉时街名,在长安城南门内,为属国使节馆舍所在地。1.0 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50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这一诗句出自李商隐的《泊秦淮》。()1.0 分

上一篇:退休老师回学校领导讲话下一篇:精选《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