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系教学工作计划

2022-05-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无论是在新的时间周期还是新的任务周期,工作计划都是必不可少的,那么该如何写好工作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建筑系教学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建筑系教学工作计划

建筑学科工作流程导入式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从企业用人角度,对建筑学科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工作流程导入式教学改革的思路,以及改革教学手段、转换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建议,阐述了培养“应用性复合型人才”是建筑学科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房屋建筑学;工作流程;教学改革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师郑峡 周成虎

第2篇:基于“卓越计划”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探索

摘要:为适应社会和国家发展需求,教育部2010年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旨在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卓越计划”的需求,探讨了目前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总结了我校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实施“卓越计划”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卓越计划”未来应着重解决的三个方面。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体系;“双师制”培养模式

引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1]。其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北京建筑大学被教育部列为第二批“卓越计划”实施高校,我校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也在2012年被确立为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作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的主干专业课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课程教学也面临新的挑战。本文针对“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需求,结合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特点,分析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总结了我校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实施“卓越计划”的教学实践,指出了“卓越计划”的发展方向。

1.目前建筑给水排水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为工业和民用建筑提供必须的生产条件和舒适、卫生、安全的生活环境的应用科学。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授课和教学实践环节,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并掌握建筑内部的给水、消防给水、排水、雨水、热水供应以及水景、游泳池给水排水、小区给水排水和建筑中水的基本理论、设计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居于从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设备安装、系统管理与维护等方面能力。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在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特点和“卓越计划”的要求,当前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如下:(1)课程体系与实践需求存在差距。目前传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体系主要包含课堂教学“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和实践环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毕业设计”。课程设置偏重于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实习实验环节和创新教育环节缺失或比重偏低,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普遍较弱。此外,尽管有些高校也设置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实习内容,但由于实习单位落实困难,实施效果也不如人意。(2)教材内容滞后于实践发展。近年来,以生态环保为核心,以绿色建筑、海绵城市建设为代表的科技发展需求,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教材内容无法有效覆盖上述内容。(3)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普遍不足。当前高校教师多为“从校门到校门”,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同时多数高校尽管鼓励青年教师开展工程实践,但配套制度缺失,导致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难于开展。

2.我校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实施“卓越计划”的教学实践

2.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完善教学体系

根据“卓越计划”的要求,在原有教学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理论教学环节,不断强化工程实践和创新实践教学环节,逐步形成了涵盖基础理论教学、基础实践教学、综合工程实践教学与应用创新实践教学为一体的新的教学体系。

(1)基础理论教学。根据我国城市化建设需求,在原有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增设建筑消防技术和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不断完善理论教学知识体系,使理论教学符合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需求。

(2)基础实践教学。在各教学环节中灵活穿插调研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同时设置认识实习、实验等教学环节,增加学生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感性认识,不断深化基础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我校是全国率先开设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试验的院校之一。目前,我校已设计并开出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基础实验主要包括“建筑排水管道水力工况实验”、“虹吸式雨水斗水力工况实验”、“卫生器具安装与管道连接实验”、“建筑排水管道噪声测定实验”等实验项目。

(3)综合工程实践教学。设置专业案例分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综合实习等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强化学生的综合工程实践能力。

(4)应用创新实践教学。采用研讨式教学方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同时设置课内外科技活动,鼓励学生在了解当前建筑给水排水专业领域面临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创新实践,自主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强化学生的专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2 积极实践,探索“双师制”人才培养模式

为弥补校内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不足,但理论优势明显的实际情况,与企业联合,建立“双师制”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与“建筑消防技术”的课堂教学中,均聘请设计院资深工程师承担1/3以上的课堂教学任务,使学生在全面掌握建筑给排水系统基本理论的同时,深化学习内容、增强工程意识;在毕业设计中,每名学生皆由校内教师与设计院外聘教师共同指导,一方面强化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另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实际设计流程、设计要求以及面临的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具有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建筑给排水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2.3 注重实际需求,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协调一致

充分利用我校在城市节水、雨水利用等方面的科技优势,使课程教学贴近实际,与首都城市建设发展需求协调一致。一方面通过调整教学大纲,在培养计划中落实建筑节水设计、可再生能源加热系统、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概念及设计要点等内容。另一方面,在课堂和实践教学中,通过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亦庄开发区、东方太阳城、国家大剧院等典型案例,分析与实地调研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科技发展,了解行业需求,使建筑给排水工程教学与社会发展协调一致。

3.结语

“卓越计划”是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战略[2]。我校基于“卓越计划”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实践探索表明,在完善教学体系的同时,探索建立“双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为了确保“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未来应着重解决好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探索建立企业深度参与教学环节的长效机制,激发企业的长期参与积极性;

(2)在强化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同时,探索建立优秀本科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3)长期以来形成的被动式教学模式,使得研讨式教学的开展面临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北京建筑大学)

资助项目:北京建筑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参考文献:

[1]郑树彬,朱文良,方宇等.“卓越计划”下的城轨车辆专业工程教育课程体系创新设计,大学教育,2013,No.1.

[2]温华兵,杨兴林. 面向企业的船舶轮机工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价值工程,2015,No.11.

作者:许萍 冯萃敏 黄忠臣 韩芳 吴俊奇

第3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革建筑专业教学工作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现代教育的手段方式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在建筑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运用多媒体进行高效的理论教学,运用虚拟现实模拟技术,重现建筑场景,实施实践教学。通过网络技术的运用,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建筑行业动态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能够更方便的获取信息,更好的理解建筑知识。本文就现代建筑学的教育技术做出简单的探讨。

课题名称: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网络助学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 课题编号(20172064)

【关键词】多媒体;建筑专业;现代教育技术

一、传统建筑专业教学现状与问题

首先,最突出的问题就在于教学技术的落后。在实际课堂的教学之中,建筑专业的课程往往枯燥乏味,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然而,教师对此没有进行教学技术与方式方面的创新,采用过去老旧的教学技术,从而导致教学质量差,教学效率低,学生无法提升在建筑专业方面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素质。这就使得学生在毕业之后无法满足社会上相关建筑企业对学生专业技术上的要求,从而就出现了一种“白上学”的情况。这是学校以及教师对于学生教学不负责任的体现,同时也是我国当前传统教育行业以及老旧教育技术存在的重大问题。

其次,传统的建筑课程教学课程设计不合理,存在着和实际生活中建筑设计之间的偏差。建筑充斥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古至今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建筑[1]。建筑其实是一门实际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建筑和普通的理论性的学科不同,建筑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是非常强的。在传统的教学中,建筑很难到达实际的操作运用,大多都是理论上的教学。但是,建筑的最终运用全都是在实际操作中的,这样来看,传统的建筑教学就很难给学生们在实际中进行练习操作的机会,就会使得学生掌握的实际知识技能并不能满足现实建筑作业中的要求[2]。与此同时,由于过去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就会出现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从而也会导致传统建筑学教育中出现很多问题。

二、让现代教育技术走进建筑专业课堂教学

建筑学一直是操作性十分强的学科,在现代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情况下,我们应当让现代教育技术能和建筑学相结合起来,充分的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1、强化建筑专业教学中计算机技术的运用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和计算机的发展十分的迅速,计算机的运用已经融入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同时,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对于建筑专业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改善都有着重大意义。计算机网络的运用可以有效的缓解建筑专业教师短缺的现状,而且在网络平台中,还可以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现象,任何学生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学习,教师也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授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有效缓解优秀建筑教师的不足现象,有效的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计算机网络的运用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建筑学中的很多问题和总结的经验也可以很方便的传输给学生们,计算机技术对于建筑学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可以使用虚拟现实仿真技术

虚拟仿真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出现的产物,它能够将现实中很多情况真实的反应到电子计算机中,在现代很多的行业中都发挥着十分广泛的作用,就例如模拟汽车驾驶的模拟可以方便驾校的学员进行学习一样,建筑设计的模拟也极大的改变了传统建筑行业的教学模式。

将虚拟现实仿真技术融入到建筑教学中,可以将建筑过程中,建筑的实际材质,环境影响,材料比例的影响都充分的表现出来。仿真技术还可以进行实操教学,弥补了传统建筑学实际操作不足的问题[3]。运用3D的建模技术,可以将建筑物内外部构造都能体现在计算机上,可以增加建筑学在学习过程中的可操作性,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体会,增强他们对建筑学的理解。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们对于生活中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学的教学方面,传统的建筑学教学过程太过老套,多数是在理论的教学上,而缺乏实际操作方面的教学,就会出现很多实际的问题无法解决,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革新很好的解决了传统建筑学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更为广泛的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在建筑教学中的适用范围,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邱战洪.地方高校上术工程专业混凝上结构的教学实践[J].台州学院学报,2007( 6) .

[2] 李敏杰.张塑.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1(5):82-84.

[3]黄昌都.职业教育建筑专业数学课堂教学改革[J].科教文匯.2012.11

作者:杨会东

第4篇:13-14期建筑系期初教学工作检查计划

建筑系13-14上学期期初教学检查工作计划

一、自查

(1)12-13下学期教学档案清理。各位教师对上学期的教学档案开展清理,包括试卷、教学记录等相关档案,重点检查实践教学档案,对于遗漏及未达标的档案及时完善。

(2)各位教师及时填写教学进度表,在第二周周三之前交教研室,有教研室统一交教科办。

(3)教学任务与课表(含实验、实习、实训、实践课)。各位教师结合培养计划检查教学任务和课表的安排是否正确合理,若有问题需及时反馈。

二、建筑系检查阶段

1、9月2日,学工办、教科办及院系相关负责人共同检查第一天本系教学情况;

2、9月4日,和学工办及其教学副院长一起检查本系教师教学档案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9月11日,检查本系教师教学进度表完成情况。

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建筑系2013.8.30

第5篇:建筑工程系2018年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2018年,是我院“抓质量,迎评估”的关键年,建工系的教学工作将紧紧围绕学院党政工作总体部署和要求,根据学院党委提出的“十三五”发展战略目标,按照高职院校建设和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2018年教学诊断与改革及首届毕业生质量评估工作,进一步加强教学内涵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强化教师创新意识,加大科研和信息化工作力度,积极拓展社会服务,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全面提高。

二、工作目标

(一)深化改革,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

1、科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我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构建“理实一体,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体系。科学合理的增加实践课程比例,把实践教学课时做足做实。

2、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增加校企合作项目,探索校企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模式。争取完成3个以上集学生实习、实训与就业一体的校外基地建设,完成1个以上的校企共建实验室项目。

3、加强课程建设。深化、发展已取得的改革和建设成果,狠抓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的质量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的结构模式,使其适应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改革方面继续进行试点,争取取得新突破;加强实验教学建设,全面提升实验课的教学水平和质量;积极申报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课题,继续保持我院课程改革和建设稳步前进。本学年计划完成《建筑工程技术》、《工程测量》两门院级精品课。

4、 积极开展实践技能竞赛,着力培育工匠精神

推行“双证书”制度,学生在拿到毕业证书的同时,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高校英语应用能力、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方可毕业。继续支持举办、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改,着力提升师生职业技能。联合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加强师生专业实践技能培养。

(1)积极组织16级高职学生参加建筑类全省、全国技能大赛,加强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争取缩短我院与其他高职院校之间的差距,加快我院办学实力跨越式发展。

(2)继续举办工程测量、建筑CAD、工程制图、工程算量、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等校内学科竞赛活动,着力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

(3)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服务社会功能。与建筑业联合会合作完成特种工、建筑工人、建筑“八大员”培训考证工作以及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争取15级学生毕业前都能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二)大力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不断提高专业教学团队水平

1、通过“内培外引、专兼结合、激励约束、稳定优化”等措施,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完成招聘任务;在引进人才的同时,注重营造稳定人才、鼓励教师成长的适宜环境,注重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和机制留人。

2、扶持符合条件的专业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

3、各个专业根据项目建设、课程体系改革要求与系部实际情况,适时安排教师外出进行调研、交流、培训。

4、打造专业教学团队,创造条件培养院级教学名师、新秀、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等。

5、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1) 计划派1-3名青年老师深入企业一线进行交流、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2) 聘请企业、行业生产一线中具有行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实训指导教师。

6、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以“优质高效课堂”创建活动为载体,指定教学经验丰富、工作态度端正的中、高级职称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实施“传帮带”培养模式。推行集体备课、观摩教学和试讲、听评课制度,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本学年计划组织每个教研室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组织观摩课次数不少于2次。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双师型教师、教学名师、师德标兵、青年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评选活动,加强队伍梯队建设。

(三)规范教学管理,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1、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根据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修订本系教学管理实施细则,并做好制度的宣传、学习和执行监督工作,确保各项教学管理规定的执行到位。

2、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根据学院相关规定,完善系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各干教师、督导组长以及实验中心主任和实验室负责人的选拔建设工作。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培训工作,举办相关集中培训2次以上,组织外出考察活动2次以上。

3、认真做好2015届毕业生毕业设计工作。合理制定2015届毕业生毕业设计工作方案,严格过程管理,确保毕业设计质量不断提升。

4、本学年教学督导工作思路:以深化教风、学风建设为目标,以打造优质高效课堂为重点,强化过程性教学监督,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服务。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1)教师教案撰写专项检查。督促我本系教师认真备课、撰写教案,把好课堂教学第一关。

(2)教师授课效果专项督导。 深入课堂听课,听课的重点对象是中青年教师。坚持适量交叉听课,以利于全面地了解教学情况。要求每位督导员听课不少于15课时,其它教师不少于8课时;要求听课人员写好听课记录,对于评语要及时、认真书写,书写做到实事求是,同时要留意教师和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情况。

(3)制定日常教学巡查方案,在巡查的过程中重点查看学生的出勤及听课情况,并认真填写《日常教学巡查表》,对于学生缺席较多的和听课不认真等情况及时与任课教师或者相关辅导员取得沟通,查明情况,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4)积极召开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开展教师评学、学生评教、领导评教和教师互评活动。各项活动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以上。

(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1、基地建设。争取与周边知名企业签订3个以上校外实习基地协议,建设1个以上校企共建实验室,开展1-2项科研交流;利用学校学生、教师、科研等资源为地方企业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进一步要求企业在实习、就业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措施,争取在人才培养、校企共赢等工作上做足、做好。

2、校内实验室建设。一是做好实验室规划和搬迁工作;二是在设备安装调试、维护及布置阶段,协调各方资源,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实验设备安装调试、维护、实验室水电布置等工作。三是积极开展培训工作,遴选相关教师认真学习实验设备的操作方法,确保安装完毕以后能够及时使用,为教学服务。四是科学制定路桥实验室建设方案,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尽快完成路桥实验室的建设工作。

(五)继续深化教风学风建设,加强素质教育 通过思想教育、典型示范、高效课堂、生涯规划、教师评学、学生评教等措施营造优良教风学风,继续开展教风学风建设的考核和检查工作,推动教风学风建设工作的扎实开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最终目标。

(六)加强科研项目建设,推进系部科研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1.加强科研项目建设,积极申报省、院相关项目,力争在精品课程、专业教学团队、重点建设专业、青年骨干教师等项目上有所突破。至少申报2-3个院级科研项目。

2.系部专业教师公开发表论文不少于1篇(新进教师写教学心得或体会)。开学后收集已发表论文,公布论文发表情况,督促教师完成科研任务。

3.加大教学科研力度。教研室成立课程教学改革研讨小组,每个小组要确定一到两个课程改革研究项目,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研讨。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系部组织领导。系部成立重点(或中心)工作领导小组和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系主任担任组长,教研室主任以及相关骨干教师为成员。领导小组指导工作既要统筹兼顾,又要分工负责。

(二)进一步发挥教研室的主观能动作用。教研室主任重点组织本专业教师完成专业申报和支撑材料准备工作,参与、组织学院开展的中心工作(如技能竞赛),研究项目建设与课程改革工作,组织本专业的科研课题研究工作,组织教师、学生参加相关的竞赛工作等。

(三)严格按制度进行管理与评价。以完善后的《建筑工程系教师工作任务书制度》等教学管理制度为依据,对教学工作进行督促与讲评。

建筑工程系

2018年3月

第6篇: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三年。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建筑装饰综合职业能力,具备建筑装饰专业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具有建筑装饰设计、建筑装饰施工与管理、建筑装饰监理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和适应的岗位群 〈一〉职业岗位群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建筑装饰工程生产第一线,在建筑装饰设计、施工、管理等部门从事建筑装饰设计、咨询、施工、管理和监理等工作。经过实践锻炼后,适应的职业岗位为: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经理、建筑装饰工程建造师助理、建筑装饰设计助理。 〈二〉人才培养规格 1.知识结构

(1)具备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思想道德及法律、外语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计算机基础与辅助设计、绘画、建筑装饰制图、构成等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基础理论知识。

(3)掌握建筑装饰设计理论知识。

(4)掌握建筑装饰材料、构造、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知识。 (5)掌握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知识。 (6)了解建筑装饰工程法规方面的知识。 2.能力结构

(1)具有能从事建筑装饰施工的定位、放线、抄平等测量工作的基本技能。

(2)具有较强的手绘及计算机绘制装饰工程效果图、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图和会审装饰工程施工图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建筑装饰工程项目技术指导与安全质量检测的能力。 (4)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和装饰设计能力,能独立完成装饰工程设计。

(5)具有较强的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程概预算的能力,能够合理制定施工方案、编制施工进度、计算材料计划等。

(6)能够科学地组织装饰工程的施工,具备较强管理水平。 (7)具有一定的建筑装饰工程招标、投标、签订合同的能力。

(8)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运用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计算机要通过国家一级等级考试。 (9)具有借助工具书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要通过国家公共英语三级考试。 (10)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应用写作和社会交往能力。

(11)获得本专业至少一个岗位的岗位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3.素质结构

(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公共道德,勤奋学习,艰苦奋斗,勇于进取。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4)具有较强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能力分解表 详见附表。

四、教学内容

本专业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具体安排如下: 〈一〉学时分配及比例

1.理论及分散实践教学75周,集中实践教学28周,第6学期全部安排实践教学。

2.教学总时数314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630学时,实践教学1514学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比为0.52 : 0.48。

3.每周总学时数不超过32学时。 〈二〉课程设置及要求 必修课:

1.法律基础:对学生进行有关法律基础知识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基本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不仅做到自觉守法、依法办事,而且还能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法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2.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概论:完整地、准确地、简明地向学生传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立场、主要观点和科学方法,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方针政策,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把他们培育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化对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加深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各大理论成果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4.体育:学习并掌握田径、球类、体操等各项运动和体育卫生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会科学地锻炼身体,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不断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具有一定体育文化素养与较高的运动欣赏水平。

5.英语:通过听、说、读、写、译等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法和一定的词汇量,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并达到国家公共英语三级标准要求,为阅读、翻译外文资料和自学打下基础。

6.高等数学:主要学习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熟练的基本运算能力、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兴趣和能力。 7.大学语文:主要学习现代汉语与语法,了解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通过听、说、读、写的强化训练,提高文学修养以及学生的语言表达、阅读分析和应用写作能力。

8.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及Windows操作系统、Word软件、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能够对文档、电子表格等进行排版,并能够对计算机进行日常维护等。

9.建筑装饰制图:了解建筑装饰制图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作图方法,能正确运用国家制图标准和绘图工具绘制建筑装饰施工图,具有识读建筑装饰施工图的能力。

10.素描:了解素描的基础知识,掌握素描写生的立体感、空间感、质感及深入刻画能力和对整体的把握能力,以培养学生的美术水平。

11.建筑工程测量:了解建筑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校正方法、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具有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方面的基本测量技能。 12.造型设计基础:了解形态的特性和构成规律,掌握色彩的表现方法和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通过对制作材料、形态、空间造型诸元素的把握,培养学生在造型设计上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13.建筑装饰构造:掌握一般民用建筑构造、建筑装饰构造的基本原理和构造作法,能够熟练进行建筑装饰构造设计和绘制建筑装饰构造施工图。

14.建筑装饰表现技法:熟悉表现图的构成要素、分类技法、材质、陈设的表现,能够运用马克笔、水彩、水粉等工具绘制一般建筑画,具有对表现图的明暗、色调、材质的分析与表现能力。

15.建筑装饰材料:了解国内外建筑装饰材料的发展趋势,掌握常用建筑装饰材料的生产、基本性能、技术标准、质量检验方法及特点,能够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装饰材料。

16.建筑装饰设计原理:掌握建筑装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熟悉和掌握室内空间的色彩、绿化、家具、陈设、照明等设计与处理方法,能够进行装饰空间分析与设计。

17.计算机辅助设计:掌握AutoCAD、Photoshop和3D MAX等建筑装饰设计软件的基础知识,能够熟练运用AutoCAD、Photoshop和3D MAX等设计软件,绘制建筑装饰施工图、效果图。

18.室内环境与设备:了解建筑声、光、热学及水暖、通风与空调的基本知识。掌握室内环境与设备布置、安装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能够识读相关的施工图。

19.建筑装饰施工技术:掌握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的基本知识、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控制及施工质量验收方法,掌握小型施工机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20.建筑装饰工程预算:掌握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图概、预算的编制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工程量和材料用量,准确使用国家和地区建筑装饰工程预算定额。

21.建筑装饰施工组织与管理:了解建筑装饰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一般知识,掌握建筑装饰施工的工艺流程、建筑装饰施工组织的原则和方法,能够正确选择施工方案,编制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选修课:

除本计划规定的必修课之外,还设置一定数量的选修课,增加某些专业知识的内容,拓宽知识面。选修课又分限选课和任选课。限选课程有:

22.建筑装饰工程监理:了解工程监理的含义、作用,掌握工程监理的组织、内容、方法和要求。

23.环境艺术设计:掌握环境设计的概念、设计原理和方式、环境设计的表现方法,熟知对自然环境进行再设计、园林环境设计、城市环境规划设计、建筑与外部环境设计和室内环境设计的方法。

24.建筑装饰工程招投标:掌握建设项目招标与施工项目投标的方式、程序及有关文件的编制要求,具有签订施工合同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任选课程有:

25.绘画基础: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基本绘画表达方法,并注重对技法上的掌握,能够利用一些绘画技法表达和完善自己的建筑装饰设计和创意。

26.中外美术鉴赏: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了解必要的美术技法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式感受能力和艺术素养,增强学生的鉴赏与分析艺术作品的能力。

27.思想道德修养与就业指导:主要学习就业心理准备、就业途径与就业信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强竞争能力;掌握自荐信的书写方法,具有一定的面试与应聘技巧,提高自身全面素质,增强学生自主择业、立业、就业和创业的自觉性。

28.心理健康教育:依据心理学、教育学和团体动力学的有关原理,帮助学生探索自身在生理发育、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和解决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使学生获得对生命现象的感悟,能释放自身发展中遇到的困惑与烦恼,能解决生活、学习和人际关系上产生的各种实际问题。 〈三〉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分为分散实践教学(包括实验、现场教学、大型作业和实作)和集中实践教学(包括教学实习、专题实训、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与答辩等)。 分散实践教学:

1、实验:实验是开发智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本计划规定建筑装饰材料开设实验课,并将其成绩列入成绩册。

2.现场教学:在部分课程中安排现场教学,为学生提供接触和了解现场的机会,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3.实作和课程设计:学生运用所学该门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和训练,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各项专业技能。 集中实践教学:

1.测量实习(2周)

通过实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经纬仪、水准仪、平板仪的使用、检验、校正的方法,能够进行建筑施工定位放线、抄平和验线,以及培养小面积大比例尺地形测绘的应用技能。 2.工种实习(3周)

通过对抹灰工、木工、油工、装饰美工等装饰专业基本工种的实作训练,使学生熟悉本专业各工种的操作工艺和常用施工机具的一般知识,掌握操作技能。 3.专题实训(5周)

利用专用周进行课程设计及实训,其目的是进一步掌握各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完成建筑装饰设计人员与施工管理人员基本业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动手实践能力。专题实训内容为建筑装饰设计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装饰工程预算、建筑装饰施工组织与管理。

4.毕业设计(8周,包括毕业答辩)

通过毕业设计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建筑装饰设计的原则、方法,提高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以建筑装饰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包括效果图)、单位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为主要内容。学生应根据设计课题的要求,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独立完成各项设计任务。 5.综合实习(10周)

要求学生以设计员、施工员身份参加建筑工程的装饰设计和施工。通过实习,了解各种装饰工具、施工机械设备的性能及使用方法,能正确使用各种装饰机械及工具。掌握建筑装饰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建筑装饰操作规程和施工验收规范。熟悉施工现场施工管理的基本环节,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在建筑装饰设计、施工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从事建筑装饰设计、施工与管理的能力。

五、综合教育

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部教育,都应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施行全面、全过程系统优化教育,以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除完成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课程外,还需要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一)军训(2周)

包括入学教育,主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专业教育、军事理论教育和基本军事训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遵守学校纪律,巩固专业思想。学习有关军事知识和解放军三大条令,学习人民军队的各种优良传统和作风,培养学生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和献身精神。考核合格计2学分。

(二)劳动教育(3周)

共安排公益劳动3周,通过劳动,树立热爱劳动的观点,每次劳动都要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计1学分。

(三)毕业教育(1周)

教育毕业生识整体,顾大局,服从组织安排,决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四)日常教育 学生在校期间,应有计划地安排国内外形势、党的方针政策、法制、道德(包括职业道德)、理想、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等教育,每周1-2学时(不纳入总学时,可分散或集中使用)。

(五)第二课堂活动 学校有关部门、学生会和学生各社团应针对学生的不同爱好,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其内容可涉及社会、伦理道德、政治、经济与法律、文学与艺术、音乐与美学、体育和科学技术等方面,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使学生的智力、能力和特长得到充分地发展。

(六)开展勤工俭学、社会调查、技术服务等活动。

六、成绩考核

成绩考核是使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检查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进行成绩考核时应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测试。每学期各门课程和实习均需进行考试或考查。选修课也应进行考查,考查成绩与必修课成绩效用相同。

七、毕业考核方法

本专业毕业考核方式为毕业设计。毕业标准为必须修满规定的学分(规定学分为不少于160学分),并获得由劳动部门或有关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本专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八、本计划的编制说明 1.计划编制依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等一系列教学指导文件。

(2)高等职业教育《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育标准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大纲。 (3)学院《关于制(修)订2008级高职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4)广泛的市场调查,包括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的信息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知识、技能、能力的要求以及对学校办学的建议和意见。 2.学分的计算方法

(1)理论教学按周课时计算,并适当考虑本门课程在本专业的重要性。

(2)国防教育与军训、公益劳动、集中性实践教学(如教学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综合实训等)按每周1学分计。

3.本计划是指导性教学计划,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完整性。

4.为保证培养目标,要注意实施性教学计划的相对稳定,并随时总结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使教学计划日趋完善。

九、教学进程表 见附表。 附表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能力分解表 编制人: 系主任: 培养目标

岗位

应具备的能力

支撑课程

支撑实训项目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建筑装饰综合职业能力,具备建筑装饰专业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具有建筑装饰设计、建筑装饰施工与管理、建筑装饰监理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建筑装饰设计

1.绘制和识读施工图的能力; 2.设计表达能力;

3.建筑装饰材料选用能力; 4.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

素描;建筑装饰表现技法;建筑装饰材料;建筑装饰构造;建筑装饰设计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

建筑装饰构造实作;建筑装饰设计原理实训;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毕业设计;综合实习。

施工与管理

1.绘制和识读施工图的能力; 2.建筑施工测量的能力;

3.建筑装饰材料检验、选用及保管能力;

4.编制和实施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能力; 5.参与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的能力;

6.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质量分析和预防、处理工程质量事故的能力。

建筑装饰构造;建筑装饰材料;建筑工程测量;建筑装饰施工技术;建筑装饰施工组织与管理。

建筑装饰构造实作;建筑装饰施工组织与管理实训;建筑工程测量实习;工种实习;毕业设计;综合实习。

预算员

1.识读施工图的能力;

2.编制建筑装饰工程预算、结算的能力; 3.进行建筑装饰工程工料分析的能力; 4.掌握建筑装饰工程招投标程序方法。

建筑装饰材料;建筑装饰施工技术;建筑装饰工程预算;建筑装饰工程招投标。

建筑装饰工程预算实训;毕业设计;综合实习。

工程监理

1.识读施工图的能力;

2.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质量的检验与评定能力; 3.建筑装饰材料检验、选用能力;

4.编制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与监督的能力; 5.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的能力。

建筑装饰构造;建筑装饰材料;建筑装饰施工技术;建筑装饰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装饰工程监理。

建筑装饰构造实作;建筑装饰材料实验;建筑装饰施工组织与管理实训;综合实习。

第7篇: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教学计划及课程教学大纲

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教学计划及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理论类必修课】

专业理论基础课系列 建筑概论

建筑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旅游专业低年级教学 (36学时)

1、教学目的

了解建筑学的基本知识和一般原理,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初步的理论基础。

2、教学内容

什么是建筑(4学时) 1 房屋、建筑物、建筑 2 著名建筑师论建筑 3 建筑与空间 4 人与建筑

5 建筑的基本属性

建筑的物质性(8学时) 1 概述

2 建筑的物质构成

3 人对建筑的物质性需求 4 人对建筑的精神性需求 建筑的社会性(8学时) 1 建筑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2 建筑的历史性和时代性 3 建筑的文化艺术性

建筑的艺术性(14学时) 1 建筑与艺术文化概述 2 绘画艺术的修养 3 雕刻艺术的修养

4 其他艺术的修养 (最后2学时为考察)

建筑设计初步

一、 教学要求

掌握建筑学专业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基本技能和一般方法, 为专业主干课的学习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二、 教学内容

(一) 建筑制图工具的介绍及其使用方法

(二) 建筑的使用功能与建筑平、立、剖面形成及其 表达方法

(三) 建筑的模型表达与模型的制作

(四) 色彩的基本知识与建筑色彩

(五) 建筑渲染工具介绍及其使用方法,裱纸技法介绍

(六) 建筑的测绘,测量的方法和步骤,绘图的步骤

(七) 建筑的配景与建筑图

(八) 工程字体与建筑图

(九) 建筑方案文本制作,图面构图安排,封面设计。

三、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 《徒手画训练教程》 自编教材(正在编)

2、 《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一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建筑初步〉 清华大学田学哲编

建筑设计原理(1-2)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旅游专业 (1学时/周)

一、 教学目的

学习和掌握建筑形态构成的一般原理,以及建筑设计原理的 基本知识。

二、 教学内容

(一) 形态与设计 1、 建筑形态设计基础 (1) 概述 (2) 形态构成

(3) 基本操作和形态力 (4) 形态的组织 (5) 空间形态 2、 建筑空间认识 (1) 空间的特性 (2) 空间的关系 (3) 空间的限定 (4) 建筑空间的组织 3、 建筑形态的基本要素 (1) 形态:比例和尺度 (2) 形态的技术要素 (3) 形态的环境要素

(4) 场地的概念与环境的处理

(二) 功能与设计 1、 建筑概述

(1) 建筑的分类与分等 (2) 建筑的功能 (3) 建筑的物质构成 (4) 建筑的内部环境 (5) 建筑的外部环境 2、 建筑设计

(1) 建筑设计的内容 (2) 建筑设计的过程 (3) 建筑设计的外在条件 (4) 建筑设计的内在依据 3、 建筑的平面设计

(1) 主体的平面设计 (2) 辅体的平面设计 (3) 交通枢纽的平面设计 (4) 平面的组合设计 4、 建筑的剖面设计 (1) 结构形式的确定 (2) 层数的确定 (3) 竖向尺寸的确定 (4) 剖面的组合 (5) 结点的构造处理

(三) 造型设计

1、 建筑单位空间的塑造 (1) 建筑空间的构思与创意 (2) 建筑空间的分隔与联系 (3) 建筑造型的艺术特征 (4) 建筑构图的基本原理 (5) 建筑造型与立面设计

(6) 建筑装饰对空间塑造的作用 2、 建筑群体空间的塑造 (1) 建筑的群体组合 (2) 建筑的外部空间设计 (3) 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 3、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

三、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建筑形态设计基础,同济大学建筑系编,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

2、建筑构成,南舜薰等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设计基础,(日)山口正城等著,中国工业美术协会 4、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建筑城规学院各专业低年级教学 (共27学时)

一、 教学目的

了解中国建筑的源流与变迁,把握历代建筑类型与风格变化及其背景的一般常识。

二、 教学内容

(一) 绪论

1、 中国建筑体系概说 2、 学习的内容与要求 3、 学习的重点与方法

(二) 古代建筑 1、 基本特征 (1) 历史分期 (2) 空间布置 (3) 类型与结构

(4) 装饰艺术 2、 都城与宫殿 (1) 都城制度 (2) 宫殿形制

(3) 都城与宫殿的关系 3、 坛庙与陵寝 (1) 祭祀建筑 (2) 坛庙形制 (3) 陵寝形制 4、 住居与园林

(1) 住居地域类型与特征 (2) 园林所属类型与特征 (3) 住居与园林的关系 5、 宗教建筑 (1) 佛教建筑 (2) 伊斯兰教建筑 (3) 道教建筑

(三) 近现代建筑

三、 习题

1、 典型历史建筑抄绘 2、 建筑历史小论文

四、 学时分配(总学时:27学时)

(一)绪论

1学时

(二)古代建筑

1、基本特征

7学时 2、都城与宫殿

3学时 3、坛庙与陵寝

3学时 4、住居与园林

5学时 5、宗教建筑

5学时

(三)近现代建筑

3学时

五、 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 全国建筑学专业统编教材〈中国建筑史〉 2、 〈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主编,建筑工业出版社

外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建筑城规学院各专业低年级教学 (共27学时)

一、 教学目的:

(一) 了解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古代建筑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把握 各个时期社会文化背景、建筑技术、建筑类型、建筑风格的形成与演变的主要特征;初步了解古代印度及东南亚、古代美洲以及中古伊斯兰建筑。

(二) 了解以欧洲及美国为中心的现代建筑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把握现代建筑的技术、类型、尤其是各个风格与流派的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特征。

二、 教学内容

(一) 外国古代建筑历史 1、 绪论

世界建筑历史发展体系概述 学习目的、内容与方法 2、 原始社会的建筑

3、 古代奴隶制国家的建筑 古代埃及的建筑 古代西亚洲的建筑 古代爱琴海地区的建筑 古代希腊的建筑 古代罗马的建筑

4、 中古封建时期的建筑 拜占庭与中古俄罗斯建筑

西欧早期基督教、罗马风与哥特建筑 西欧文艺复兴、巴洛克与古典主义建筑 5、 其他

中古伊斯兰建筑

古代印度及东南亚建筑 古代美洲的建筑

(二)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1、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下半叶欧美的建筑 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 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

19世纪的新材料、新技术与新类型

2、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探求现代建筑的运动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欧洲新艺术运动

奥地利、荷兰与瑞典的探索 钢精混凝土在法国的推广与运用 德意志制造联盟

3、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现代派建筑 社会历史背景与建筑活动概况 一次大战后初期的建筑流派

表现主义、未来主义、风格派、构成主义、装饰艺术派 现代派建筑的四位大师 格罗皮乌斯与包豪斯 勒-柯布西耶 赖特与有机建筑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建筑活动与建筑思潮 社会历史背景与建筑活动概况 二次大战后的主要建筑思潮 "理性主义"的充实与提高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典雅主义"的倾向

新粗野主义

讲求人情化与地方性的倾向 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 高技派

5、 其实年代以来的主要建筑流派与思潮 后现代主义建筑 欧洲新理性主义 解构主义建筑 新乡土派建筑 "新现代"建筑

高度技术与当代建筑

三、 作业

各时期典型历史建筑抄绘

四、 学时分配(总学时:27学时) 古代部分:

1、绪论 (1学时)

2、原始社会的建筑 (6学时)

3、古代奴隶制国家的建筑 (5学时)

4、中古封建国家的建筑 (1学时)

5、其他

近现代部分:

1、十八世纪下半叶至十九世纪下半叶欧美的建筑 (2学时) 2、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初探求现代建筑的运动(2学时) 3、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现代派建筑 (3学时)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建筑活动与建筑思潮(4学时) 5、七十年代以来的主要建筑流派与思潮 (3学时) 课外作业:各时期典型历史建筑抄绘

五、 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 教材:

《外国建筑史(19世纪以前)》,高校统编教材,陈志华编著(建筑工业出版社) 《外国建筑史图说(古代-18世纪)》,罗小未、蔡婉瑛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高校统编教材。(建筑工业出版社) 2、 参考书:

《A History of Architecture》S.B.Fletcher 《An Outline of European Architecture》N.Pevsner 《History of Modern Architecture》L.Benevolo

建筑设计原理(3-6)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建筑学专业教学

一、 教学目的

深入掌握建筑空间设计和建筑黄鲸设计的各种原理和方法,并能灵活运用于建筑 设计课程学习中

二、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空间论

(一) 空间限定

1、 空间限定的要素

(1) 用水平要素限定的空间 基石 基石抬起 基石下沉 顶面 (2) 用垂直要素限定的空间

垂直的线要素 空间中的柱 独立垂直面 L形面 平行面 U形面 围合面 (3) 空间限定的形式

围 设立 覆盖 凸起 凹进 架起 肌理变化

2、 空间限定度

(1) 限定要素的部位与限定度 (2) 建筑空间的特点

(二) 空间具形

1、 功能对于空间大小和容量的规定性

2、 功能对于空间形状方面的规定性

3、 功能对于空间质的规定

(三) 空间组合

1、 形式及空间的组合

2、 空间的关系 (1) 空间内的空间 (2) 穿插式空间 (3) 邻接式空间

(4) 以公共空间连接的空间

3、 空间组合 (1) 集中式组合 (2) 线式组合 (3) 辐射式组合 (4) 组团式组合 (5) 网格式组合

(四) 空间与结构

1、 梁板结构体系

2、 框架结构体系

3、 大跨度结构体系

4、 悬挑结构体系

三、 参考书目 《"空间原理"述要》,冯纪忠,同济大学学报(1978年第二期) 《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美]弗郎西斯 K-D-欣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二部分:环境论

(一) 环境和生态

1、 人的身心与环境 (1) 人类与环境 (2) 人体与环境

(3) 环境与人的心理行为 (4) 环境和人的关系

(5) 居住环境的评价和意义 (6) 人和都市的居环境

2、 人类文明的生态学实质

(1) 文明社会的资源开发与利用--流 (2) 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布局--网 (3) 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与调节--序

3、 生态控制论原理 (1) 胜汰原理 (2) 拓适原理 (3) 生克原理 (4) 反馈原理 (5) 乘补原理 (6) 扩颈原理 (7) 循环原理

(8) 多样性及主导原理 (9) 生态设计原理 (10) 机巧原理

(二) 环境的认知

1、 对环境的认知和感觉 (1) 视觉空间 (2) 听觉空间 (3) 嗅觉的作用 (4) 其他感觉的作用

2、 认知环境的空间属性 (1) 对广度、高度的认知 (2) 对距离的认知 (3) 对空间的印象

3、 认知环境和个人空间

(三) 室内环境及其调节

1、 室内环境的形成

2、 湿度与温度

3、 通风与换气

4、 音质与色彩

5、 采光与照明

6、 室内环境与气氛的创造

(四) 都市的环境

1、 人类与环境

2、 人类-都市-环境

3、 理解都市环境的关键词

4、 都市环境与适用、坚固、美观

5、 绿化与环境

6、 都市的安全 参考书目

《环境心理学》 相马一郎等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现代生态学透视》马世骏编 科学出版社 《建筑环境设备学》纪谷文树等 彰国社 《环境设计的思想》三轮正弘 彰国社

《都市计画》 都市计画教育研究会编 彰国社 《室内环境的计划与设计》 小原二郎等 彰国社

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建筑学专业(36学时)

一、 教学目的

了解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一般原理,学习和掌握室内设计各个环节的理论和方法。

二、 教学内容

(一) 室内设计的含意

1、 室内设计的含意

2、 室内设计逐渐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专门化的过程

3、 中国室内设计的发展概况

4、 国外室内设计的发展概况

5、 现代室内设计的一些概念

(二) 室内设计的依据和要求

1、 室内设计依据的要素

2、 室内设计的特征和要求

(三) 室内设计的内容、方法和步骤

1、 社内设计的内容与有关科学技术的因素有密切关系

2、 室内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四) 室内空间的组织和界面处理

1、 室内空间的组织和界面处理

2、 功能分析、功能分区和空间的感受

3、 工程技术对室内空间的影响

4、 空间界面的分析和设计

5、 各类界面的视觉感受

(五) 室内色彩

1、 色彩的基本概念和色彩的三要素

2、 色彩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3、 室内色彩设计

(六) 材料质感及其运用

1、 不同类型装饰材料的质感和运用原则

2、 不同类型装饰材料的结构特征

(七) 自然采光、人工照明和室内光影效果

1、 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的基本概念与要求

2、 室内日光采光方式和人工照明方法

3、 光影和室内环境气氛

(八) 家俱、陈设和装饰品和室内织物

1、 家俱的类型以及他们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2、 室内陈设、装饰品和室内织物

(九) 室内绿化和庭院设计

1、 室内植物的选择、布置和感受

2、 室内植物的分类、景观特征和视觉感受

(十) 人类工效学和室内设计

1、 人类工效学的发展、意义和研究方法

2、 人类工效学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十一) 环境心理学和室内设计

1、 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和意义

2、 环境的认识和感知

3、 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十二) 室内设计中的微观环境

1、 微观环境的意义及其与室内设计的关系

2、 热、声和气流对室内物理环境的影响

三、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一)《室内设计基本原理讲座》,统计大学建筑系自编教材

(二)《室内设计》,四川人民出版社

城市规划原理

适用于建筑学专业(共36学时)

一、 教学内容

(一) 总体规划

1、 城市和城市规划

城市的本质;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城市化进程;城市规划的含义;城市 规划的阶段划分;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任务;规划的基本原则;城市规 划学科的发展。

2、 城市的性质与规模(2学时)

城市性质确定的依据;城市性质的分析与论证;城市人中的调查与分析; 城市人口规模预测的常用方法;城市用地的构成;城市用地规模的估算。

3、 城市用地评定(2学时)

城市自然环境条件的调查与分析,城市用地的评定;城市用地条件的综 合评价及选择。

4、 城市工业用地的规划布置(2学时)

城市工业用地的要求,城市工业布置的基本原则,工业区规划。

5、 城市对外交通及仓库用地的规划布置(2学时)

铁路、水运、机场、公路在城市中的规划布置,仓库用地在城市中的布 置。

6、 城市生活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2学时)

生活居住用地的构成,生活居住用地的布置,公共活动的组织和公共建 筑物的布置。

7、 城市总体布局(2学时)

城市形态、城市结构、空间布局。

8、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2学时)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道路分类、城市道路网的基本形式、城 市道路横断面、交叉口处理。

9、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及主要工程规划(2学时)

城市园林绿地分类,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布置,城市给水、排水、供电 系统在城市中布置的基本要求。

(二) 详细规划(以居住区规划为例)

1、 居住区在城市中的地位;

2、 规划的阶段与工作方法;(3学时) (1) 规划阶段的划分;

(2) 规划工作的思维方法与图示; (3) 居住行为与规划内容。

3、 居住区的构成(2学时) (1) 用地构成; (2) 工程分类; (3) 行政管理;

4、 居住区的组织(3学时) (1) 简史 (2) 街坊 (3) 邻里单位 (4) 居住小区 (5) 综合区 (6) 综合体 (7) 发展的趋向

5、 住宅群规划(2学时) (1) 住宅群的构成;

(2) 居住水平与标准拟订;

(3) 住宅的分类,住宅的面积构成与关系; (4) 住宅的户室比;

(5) 住宅群规划的一般原则(2学时)

a、 通风;b、朝向;c、使用空间;d、日照;e、地形;f、安全要求; g、管线埋设;h、空间组织;I、分期建设;j、主要的技术指标; k、分期建设要求。

(6)常见几种布置形式的优缺点。

6、 公共建筑物规划(2学时) (1) 常见的几种公建分类;

(2) 公共建筑物定额指标的制定因素; (3) 公共建筑物布置的一般原则;

a、 服务范围;b使用的时空安置;c、兼顾公建合理规模与使用的方便; d、公建分布与交通组织;e、分期建设与多功能建筑的设计。 (4) 常见的几种公建布置方式

a、 线的布置;b、点的布置;c、面的布置;d、步行街的布置。 第二次幻灯课

7、 居住区道路的规划 (1) 道路的功能分类;

(2) 道路的一般技术要求;

a、红线;b、建筑线;c、建筑后退;d、道路的端面组成;e、道路的平 曲线、竖曲线、侧石半径与中心线;f、排水与竖向设计。

(3) 道路定线规划要求

a、用地划分;b、交通要求;c、景观的组织。 (4) 常见的几种道路布置方式

8、 几个居住区规划的评价 第三次幻灯课

二、 学时分配

(一)总体规划 18学时

(二)详细规划 14学分

(三)三次幻灯课利用辅导课时间

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教材 《城市规划原理》 同济大学等合编 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出版 1981年

(二)参考书

1、《小城市总体规划》 同济大学城规教研室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出版

2、《城市规划汇刊》 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园林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建筑学专业(共36学时)

一、 教学内容

(一) 绪论

(二) 园林的功能与作用

(三) 中国园林概述

1、 中国园林在世界的地位

2、 皇家园林

3、 寺庙园林

4、 风景点

5、 祠园

6、 私家园林

(四) 外国园林概况与特征

1、日本园林

2、西方园林

3、文艺复兴后的意大利园林、法国园林、英国园林。

(五) 景素

1、自然景素

2、人文景素

(六) 组景

1、名词释义

2、视觉和园林心理活动规律

3、景观空间构成

(七) 构图

1、园林结构层次

2、构思立意、意境设计

3、规划布局

4、构园内容

(八) 建筑外部环境设计及实例简介

二、 参观与作业

(一) 参观城市园林绿地实例(如上海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

(二) 参观调查报告每人一份。

(三) 建筑外部空间景观设计。

三、 教学参考书

(一)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同济大学等编

(二)建筑外部空间设计 卢原义信(日本)

(三)中国园林建筑 冯钟平

(四)园治 计成(明代)

建筑理论与历史--外国建筑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建筑学专业高年级教学 (54学时)

一、 教学目的

在低年级已经掌握外国建筑通史的基础上,对外国建筑历史作更多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外国建筑各个历史时期之间的纵向关系,并且了解各个国家与地区建筑之间的横向影响。教学中"以史带论",通过建筑历史让同学了解一些建筑理论的重要命题。

二、 教学内容

(一) 古典时期(6学时)

1、 欧洲古典文化与古典建筑:古希腊与古罗马

2、 古埃及建筑与欧洲古典建筑的相互影响

3、 古西亚洲建筑与欧洲古典建筑的相互影响

4、 欧洲古典建筑的基本法则:古典柱式等

5、 欧洲古典建筑理论:《建筑十书》

(二) 中世纪(9学时)

1、 基督教文化的产生与早期基督教建筑

2、 拜占廷建筑:西亚洲传统的影响

3、 中古伊斯兰文化与建筑

4、 中古印度建筑

5、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6、 罗马风建筑与哥特建筑: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及其它国家

(三) 文艺复兴时期(9学时)

1、 文艺复兴早期建筑与文艺复兴思想

2、 文艺复兴盛期建筑与文艺复兴艺术

3、 文艺复兴晚期与手法主义

4、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理论

5、 巴洛克建筑与艺术:意大利、德国、西班牙、法国及其它国家

6、 法国古典主义及其对欧洲的影响

(四) 18-19世纪(6学时)

1、 启蒙运动与古典复兴

2、 浪漫主义

3、 学院派建筑与艺术:新古典主义与折中主义

4、 工业革命与新技术及其对建筑与艺术的影响

(五) 19世纪末-20世纪初(9学时)

1、 艺术与手工艺运动

2、 新艺术运动

3、 维也纳学派与分离派

4、 荷兰与北欧

5、 美国:芝加哥学派与赖特

6、 混凝土及其它新的建筑技术

7、 德意志制造联盟

(六) 现代运动时期(6学时)

1、 现代派艺术及对建筑的影响

2、 装饰艺术派及其它

3、 勒-柯布西埃

4、 德国:青年风格派、表现主义、包豪斯

5、 荷兰:风格派

6、 俄国:构成派

7、 意大利:未来艺术

8、 北欧:阿尔托

9、 CIAM

10、 赖特及美国的现代建筑

(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9学时)

1、40-5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的传播与转变

2、50-70年代:对建筑形式的追求 各种新建筑流派

战后西方文化与建筑多元化

3、70-80年代:美国的后现代主义建筑与欧洲的新理性主义建筑高技派 新乡土主义

4、80-90年代:解构主义 新现代

5、后现代时期的思想、文化及其对建筑的影响

三、 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一)S.B.Fletcher:《A History of Architecture》,20th ED

(二)陈志华:《外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三)罗小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理论与历史--中国建筑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建筑专业高年级教学 (共54学时)

一、 教学目的

熟悉古代建筑文化的基本内容;了解中外建筑的古今关系和中国当代建筑的 发展趋势,培养"通古今之变"的建筑史观;掌握历史建筑保护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二、 教学内容

(一)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27学时)

1、 古代的建筑文化圈(1.5学时)

2、 古代的建筑类型(1.5学时)

3、 古代的建筑制度(3学时)

4、 古代的建筑风俗(6学时)

5、 古代的营造法(6学时)

6、 古代的造园术(6学时)

7、 古代的建筑文献(3学时)

(二) 中国建筑与世界建筑(12学时)

1、 中外古代建筑关系(3学时)

2、 近现代的中西建筑关系(6学时)

3、 中国当代建筑发展走向(3学时)

(三) 中国历史建筑保护(15学时)

1、 历史建筑的甄别与分类(3学时)

2、 历史建筑的保护原则(3学时)

3、 历史建筑的保护方法(6学时)

4、 历史地段的建筑设计策略(3学时)

三、 作业

1、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小论文

2、 历史建筑保护小论文

3、 表意的建筑小品设计

四、 教学参考书

1、《华夏意匠》,李允铄著,香港原版,建筑工业出版社再版

2、《中国建筑史》,全国统编教材,建筑工业出版社

3、《中国建筑志》,常青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4、《上海百年建筑史》,伍江著,同济大学出版社

5、《历史文化城镇保护》,路秉杰译,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评论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建筑专业(36学时)

一、 学校大纲

(一) 讲课(22学时)

1、 概说

2、 建筑评论的标准

3、 建筑评论的模式

4、 建筑评论的写作方法

5、 评论者自身的介入程度

6、 建筑评定实例

(二) 建筑考察(6学时)

1、 选择当代西方建筑一例进行文献考察

2、 选择上海建筑一例进行实地考察

3、 对自己或同学的作业一例进行考察

(三) 课堂讨论(6学时)

对上述三个考察分别在课堂进行师生共同讨论。

二、 作业

(1) 在三次建筑考察后各写出一篇评论文章,分别从一个角度、一个层次 ,用一种方法和模式进行评论。

(2) 学期结束前写出一篇综合性建筑评论文章,对象可以来自前几次作业 和讨论,亦可另选。分数作为考察成绩。

三、 参考书

(1)"建筑评论",罗小未、张晨,载《建筑学报》1989年第8期。 (2)《西方文艺批评的五种模式》,魏伯-司各特著,蓝仁哲译,重庆出版社

,1983年。 (3)《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同济大学等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8。

建筑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68学时)

一、 教学内容

(一) 绪言

"建筑学"专业英语概述及其学习目的任务

(二) 精读课文 《塔》

《合作农场设计》

《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的博物馆》 《奈尔维》 《包豪斯》 《工厂的构成》 《形》

《平顶体系》

《计算机在建筑中的应用》 《建筑体系发展简史》

(三) 阅读基本技巧

1、 根据短语阅读英语

2、 英语段落阅读

3、 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

4、 怎样增加词汇量

(四) 翻译基本技巧

1、 翻译的作用、标准和过程

2、 词义选择

3、 词义引申

4、 词量增减

5、 词类转换

6、 句子成分转换

7、 被动语态的译法

8、 分词和不定式作定语的译法

9、 定语从句的译法

10、 长句的分析与译法

二、 阅读和翻译练习

(一) 泛读文章 《伦敦一瞥》

《东京向地下发展》 《苏州园林景色》 《太阳能住宅》 《有效使用土地》

《坚决主张由我们自己的建筑师从事设计》

《大城市改建》

《设计基本技能和术语》 《住宅设计》1 《住宅设计》2 《研究模型》 《室内带水庭院》 《家庭生活室》 《计算中心》 《医院建筑》 《剧院设计》1 《剧院设计》2 《纪念碑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复》 〈现代建筑〉 〈后现代现状〉

〈"办公用房建筑设计"竞赛〉

(二)结合精读课文内容、课内、外翻译练习共15次左右。

三、 学时分配

总学时

68 阅读讲课

34-38 阅读练习 16-18 翻译练习考察 10-12 课内学时与课外学时的比例 1:1.5-2.0 附:教学大纲说明

(一) 课程的地位和任务

"建筑学"专业英语是建筑系、城市规划系各专业学完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二年级普通英语课程后的专业基础英语阅读必修课,为考察项目。 总学时68学时,以两学期为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建筑内外部空间环境、建筑技术、计算机在建筑中应用以及规划,园林等方面掌握一定量的基本词汇,具有阅读理解英语专著的能力;掌握英语翻译的基本方法,提高英语翻译的速度。

(二) 课程要求

1、 全学年总阅读量为20-26万字母

2、 掌握建筑学专业常用词汇2560-3500条

3、 英译汉的翻译速度(不查阅字典)为1500字母/小时-2000字母小时;英语阅读速度为150字母/分钟-100字母/分钟。

(三)精读课文和泛读文章为适应建筑教学和建筑业的发展而随时有变动;并可根据各专业的需要,增加泛读文章中的某仪部分内容。

美术(素描)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工业设计专业 (297学时)

1、 教学目的

(1) 学习并掌握素描写生造型观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法则。

(2) 培养学生具有为专业所需要的造型艺术的敏锐的视觉观察力(科学的观察方法、 观察内容及较强的造型理解力、判断力)严谨的造型表现力(正确的写生步骤、

写生方法及结合专业要求的表现技巧)。

(3)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造型记忆力和创造性的徒手表现力。 (4) 为色彩写生教学打好必要基础。

(5) 开扩艺术视野、加强艺术素养、提高艺术修养。

2、 教学要求

(1) 本大纲为建筑、城规、风景园林、工业造型等专业“素描”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具有一定的规范性。

(2) 教师应根据任课班级的专业、学生的美术基础及教学的实际进展等不同情况, 制定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3) 在符合本大纲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教学中允许、鼓励不同流派手法的发展。

(4) 写生对象的选择、写生作业的布置,不仅应考虑该作业所包含的造型基本功的训练价值,

还应充分考虑该作业所包含的审美价值。

(5) 素描学科具有严密的理论体系,教学中应充分注意理论展开的系统、 完整与训练实践的准确结合。素描学科又具有严密的方法体系和很强的实践性。观察力、表现力等能力的培养,不仅贯穿素描教学的全过程同时也是素描教学的归宿。素描也是一种艺术样式、素描教学的教学内容应有机的渗透着一定的艺术形式法则、美术史论基本知识、美术作品鉴赏等内容。

(6) 教学方法应注意运用启发式。要注意因材施教。

3、 教学内容 (1) 绪论

1、 素描发展简史;

2、 素描在造型艺术中的地位、作用;

3、 素描在建筑、城规、园林、工业造型等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4、 素描课“教”与“学”的特点及要求;

5、 素描教学计划简介。

(2) 几何模型单体及组合的轮廓写生

1、 几何模型单体写生的取景与构图;

2、 透视学的基本概念及基本规律;

3、 物体的形与轮廓。轮廓的比例,

4、 透视关系的观察与把握;

5、 物体轮廓写生的步骤与方法。 (3) 几何模型单体及组合的明暗写生

1、 明暗写生造型观的基本概念;

2、 明暗写生的观察方法及观察内容;

3、 明暗写生的步骤;

4、 明暗写生的方法。“面”的分析与把握:“交界线”的分析与把握:“色调”的分析与把握; “空间关系”的分析与表现;

5、 素描绘制技巧。

(4) 花饰、浮雕、柱头、头部五官石膏模型明暗写生

1、 本阶段教学首先包括前阶段教学的诸项讲授内容。同时又是这些内容在较复杂写生对象上的进一步深入;

2、 素描表现的深入与整体性。 (5) 静物写生

1、 本阶段教学首先包括前阶段教学的诸项讲授内容。同时又是这些内容在色调更丰富的实

物写生中的进一步深入;

2、 静物布置的构图分析;

3、 静物写生的取景与构图;

4、 “质感”分析与表现;

5、 色调变化的规律与表现;

6、 静物写物的表现技巧。 (6) 石膏头像、胸像写生

1、 本阶段教学为前阶段教学内容的全面深入;

2、 头部能剖及结构分析;

3、 素描观察方法之深入;

4、 素描表现的深入与整体性。 (7) 室内环境写生

1、 室内环境写生的取景与构图;

2、 室内环境的比例、透视、关系之把握与空间关系之表现;

3、 室内环境写生对光色调的处理;

4、 写生的步骤与技巧。 (8) 建筑局部写生

1、 建筑局部写生之取景与构图;

2、 建筑局部的比例、透视关系之把握与光线、形体之表现;

3、 建筑局部写生之步骤与技巧。 (9) 树木写生

1、 树木的形体结构分析;

2、 树木的写生步骤与表现技巧;

3、 常见树木的造型特征之分析与表现;

4、 以树木为主体的风景写生之取景与构图;

5、 以树木这主体的风景写生之整体表现技巧。 (10) 建筑风景写生

1、 建筑风景写生的取景;

2、 建筑风景写生的构图;

3、 建筑物的比例、透视、明暗、形体、空间关系之表现;

4、 建筑风景写生中的各种造型方法与不同工具材料的表现技巧;

6、 不同类型建筑物及其环境之综合表现。

4、 学时分配

本课程总计297学时,其中144学时安排在每学年的短学期中。下面是供参考的学时数。 内容 学时数 (1) 绪论 3 (2) 几何模型单体及组合的轮廓写生 18 (3) 几何模型单体及组合的明暗写生 18 (4) 花饰浮雕、柱头、头部五官石膏模型明暗写生 27 (5) 静物写生 42 (6) 石膏头像、胸部写生 21 (7) 室内环境写生 9 (8) 建筑局部写生 6 (9) 树木写生 9

(10) 建筑风景写生 144

美术色彩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建筑学、城规规划和工业设计专业 (246学时)

1、 教学目的

(1)学习并掌握色彩写生造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法则;

(2)培养学生具有为专业所需要的、造型艺术的色彩观察力(科学的观察方法、观察内容及色彩感受力、判断力);

严谨的色彩造型表现力(正确的写生过程、写生方法及结合专业要求的严谨的水彩画、水粉画表现技巧):

一定的色彩审美鉴赏力;

(3)开扩艺术视野、加强艺术素养、提高艺术境界。

2、 教学要求

(1)本大纲为建筑、城规、风景园林、工业造型等专业“色彩”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具有一定的规范性。

(2)教师应根据任课班级的专业、学生的美术基础及教学的实际进展等不同情况,制定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水彩(写生)、 或水粉(写生)的教学计划。

(3)在符合本大纲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教学中允许、鼓励不同流派手法的发展。 (4)写生对象的选择、写生作业的布置,不仅应考虑该作业所包含的造型基本功的训练价值,还应充分考虑该作业所包含的审美价值。

(5)本课以写生色彩学的讲授和基本训练为主。教学中应注意理论展开的系统、完整及与训练实践的准确结合。

色彩写生作为基础训练,具有一定的方法体系和很强的实践性,观察力、表现力等能力的培养,不仅贯穿色彩写生教学的全过程,同时也是色彩写生教学的归宿。色彩写生教学的教学内容应有机地渗透一定的艺术形式法则、色彩设计法则、美术史论基本知识、美术作品鉴赏等内容。 (6)教学方法应注意运用启发式,要注意因材施教,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应尽量多地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借鉴——股金中外的佳作、名作、教师的作品、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可适当安排临摹,应当组织学生参观一些美术展览。

3、 教学内容 (1)绪论

1、写生色彩概述;

2、“色彩”与专业(建筑、城规、园林、工业造型)的关系;

3、“色彩”课教学计划简介。 (2)单体静物单色写生

1、色彩写生的工具、材料及其性能;

2、写生方法、步骤;

3、绘图技巧。

(3)单体静物色彩写生——原色系列构成——间色系列构成——复(4) 色系列构成

1、单色静物作业的构图分析;

2、“色彩关系”的观察、分析与表现;

3、色调分析;

4、写生步骤与绘图技巧。

(5)简单组合静物色彩写生——以各种质感类型的物体组成各种类型的色调。

1、简单组合静物作业的构图分析;

2、色彩关系的观察、分析与表现;

3、色调的把握;

4、质感的分析与表现;

5、写生步骤与绘图技巧。 (6)简直室内部色彩写生

1、建筑室内局部写生之取景与构图;

2、室内光之色彩关系的观察、分析与表现;

3、色调的感受与把握;

4、透视关系、空间关系、质感特征之表现;

5、写生步骤与绘制技巧。 (7)建筑风景局部色彩写生

1、建筑风景局部写生之取景与构图;

2、外光色彩关系的观察、分析与表现;

3、树木、天空、地面、水面、建筑物之表现;

4、写生步骤与绘制技巧。

(8)建筑风景简单构图色彩写生

1、建筑风景简单构图色彩写生之取景与构图;

2、外光色彩关系的观察、分析与表现;

3、色调的感受与把握;

4、空间关系之认识与表现;

5、写生步骤与绘制技巧。 (9)建筑风景色彩写生

1、建筑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

2、外光色彩关系的观察、分析与表现;

3、气候、季节、时间、光照角度等对色调的影响及表现;

4、空间关系之认识与表现;

5、表现技巧之深入学习;

6、风景画佳作鉴赏。

4、学时分配

本课总计246学时,其中144学时安排在没学年的短学期中,下面是供参考的学时数。 内容 学时数 (1) 绪论 3 (2) 单体静物单色写生 6 (3) 单体景物色彩写生 18 (4) 简单组合静物色彩写生 57 (5) 建筑室内局部色彩写生 6 (6) 建筑风景局部色彩写生 12 (7) 建筑风景简单构图色彩写生 60 (8) 建筑风景色彩写生 84

画法几何(投影、阴影与透视)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建筑、城市规划和工业设计专业 (60学时)

1、 教学内容

绪论: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教学内容、学习方法及教学要求等。 (1) 投影

1、正投影原理,

2、投影特性;体的三面投影的形成,

3、投影规律及作图方法;轴测投影作图规律及方法,

4、由空间到投影、再由投影到空间,

5、全面建立正投影图的读、识、绘的能力。

6、简单几何体的投影、棱柱、棱锥体的三面投影特性分析,

7、了解其三面投影中特殊位置线面和一般位置先面的投影规律、图示方法等。 基本几何体表面取线取点,

8、以及一般位置线、面实形、线面相交等作图方法。

9、平面体的组合投影:相交、叠加和相减,

10、壁饰、屋面交线及多面体的投影图示和展开,

11、轴测作图法等。

12、面及曲面体面三面投影、组合、相交、切

13、割后的图示及轴测作图原理与方法。

14、建筑细部及螺旋楼梯及其双曲面的投影规律及图示方法等。 (2) 阴影

正投影图及轴测图上加绘阴影的原理与方法

1、官衔的选择,

2、阴与影的基本作图方法分析,

3、熟悉与掌握阴、阳面、阴线的分析。特殊位置点线的作影规律,

4、基本几何体的落影及相互间的落影,

5、并以轴测投影方法相对照,

6、先讲轴测阴影的原理与方法。

7、门、窗洞口、墙面饰物、出挑雨棚奥图阳台、勒脚檐部的落影,

8、台阶以及细部灯饰的落影,

9、并与轴测作影方法相对照。

10、园柱、园锥、球体、环面体的阴与影的求解方法及相互间的落影,

11、影积聚的反求法,

12、影反射法,

13、锥、体、球络线法。

14、曲面壁饰檐部及典型柱式的自影、落影分析及简化作图方法等。

15、室内灯光下的家具阴与影的分析及作图方法等。 (3) 透视

透视作图原理、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网格透视、透视阴影、水中倒影、镜面发射、斜透视等。

1、透视投影的基本概念,

2、基本作图。了解点线透视作图规律,

3、建筑师作图步骤和方法,

4、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作图举例。

5、试点选择、视高确定、辅助作图方法,

6、水平、垂直墙面划分、量点、分量点、据点、分据点等辅助作图方法介绍、透视图的放大与缩小,不用灭点作图法。

8、网格法作透视的原理与方法的应用举例,

9、鸟瞰透视等。

10、室内透视及实例分析、斜透视方法简述。

11、透视阴影水中倒影与镜像虚像等。

2、 习题与实验

(1) 投影习题内容:

原理题和综合复习题相结合,对复式多面体则采取提供展开图制作模型后再画投影。

1、习题1,

2、 2,

3、 3,

4、 4,

5、 主要环绕读识图知识,

6、 找点、补线、找面、补投影以及有立体图三面投影等,

7、 并配合有复

8、 习题

一、

二、三。

9、习题,

5,

11、 6,

12、 7,

13、 8主要训练画轴测图的基本方法:部第三投影画 正、斜轴测图,

14、 并配合有复

15、 习题

四、

五、六,

16、 以加 深巩固读、试图画轴测草图的能力。

17、习题9,

18、 10,

19、 11,20、 12,

21、 13主要训练平

面体的屋面交线、切

22、 割、两立体相交及房屋立体的轴测图等,

23、 并配合有房屋立体相交、立体图的复

24、 习题

七、八(复

25、 习题 把主要通过展开图制作模型画多面体的三面投影。)

26、习题

14、

15、

16、17主要环绕平、曲面体,

27、 双曲面的相交画出 相贯线及轴测图,

28、 以及题平面等双曲面体的投影。

29、习题20、

21、22主要联系轴测阴影的方法(这部分内容亦可安排在正 投影阴影部分前面执教与练习)。 (2) 阴影习题内容:

1、习题

1、

2、3点、线、面的作影练习;(包括因曲线及因平面)

2、习题

4、

5、6平面体、门、窗洞房屋立体、台阶檐廊的阴影练习;并配 合有复

3、 习题

一、

二、三。

4、习题

7、

8、9,

5、 基本几何体(曲面体)的自影及落影特征练习。

6、习题

10、

11、12建筑曲面体壁饰的阴影,

7、 典型柱式的阴影。

3、教材与参考书

1、自编讲义与习题集

2、同济结构系制图教研室编教材:《画法几何》、《阴影透视》

4、学时分配

总学时60,分配建议

(1)投影部分20学时,课内外1:1.5, 每周答疑一次,共分5点讲授, 按提纲每点各4学时。

(6)阴影部分20学时,课内外1:1.5, 每周答疑一次,(讲授分5个内 容,(每个内容各4学时左右)。

建筑表现

适用于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旅游专业

1、教学目的

通过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建筑表现理解力、为建筑设计创作打下扎实基础。建筑表现能力具体为

1、快捷地徒手绘出建筑设计方案的能力;

2、准确地用工具绘出建筑的平、光、剖面图的能力;

3、用多种方法画出建筑室内外的效果图的能力。

2、 教学内容 (1)建筑表现(

1、工具线条练习

2、徒手画

(1)线条线形练习

(2)线条线形表现树木, (3)花卉草地练习

(4)任务、交通工具、小品练习 (5)建筑室内 (6)建筑临摹, (7)从照片到建筑画 (8)建筑写生 (9)综合练习

3、教学过程与重点:

(1)临摹——临画——照片变画——写生——综合表现 (2)徒手画以线条白描为主,

(3)综合练习时再尝试多种表现形式

(2)建筑表现(B)学时共7时/18周=126学时

1、建筑抄绘a用密斯-凡德罗的德国馆平立剖面图抄绘完成后,

2、按图制作模型。(3周)

3、建筑抄绘b选用同

4、济工会俱乐部,

5、抄绘中增加室内平面(3周)布置和庭院环境布置。

6、调色练习 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和体系,

7、用水分绘制色相环和色立体剖面(2周)

8、渲染练习 了解和基本掌握用水彩、水墨、彩色铅笔渲染技巧。(2周)

9、建筑立面渲染 选用贝聿铭的美术观东馆立面,

10、用单色渲染。(2周)

11、建筑测绘a 选用文远楼门厅或南北楼梯形教室。(3周)

12、建筑测绘b 对上海老建筑细部的写生与测绘(2周)

3、 时(A)

一年级第一学期,2学时/周*18周=36学时 建筑表现(B 一年级第二学期,7学时/周*18周=126学号

4、 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建筑初步》,清华大学,田学哲编,建筑工业出版社

2、《建筑绘画基本知识》,天津大学建筑系编,建筑工业出版社

3、《建筑写生画》,Robert S. Oliver 著刘小鸣等译,北京市建筑设计院编

建筑设计(1-2)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旅游专业 (7学时/周)

一、 教学目的

与建筑设计原理课相配合,培养学生运用形态构成理论进行建筑空间设计和环境设计的基本功;学习和掌握小型建筑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侧重于构思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经过几轮课程设计的强化训练,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全过程建筑设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二、 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 建筑形态设计与环境设计基础。要求:完成从无量度的概论性空间到有量度的实质性空间的训练过程,建立建筑环境设计的基本概念。

1、 立体构成(2周):运用线、面、块材制作一个实体空间。

2、 空间限定(2周):运用限定的七种方法进行空间设计。

3、 建筑室内布置(2周):学习室内空间的利用与分隔,基本家具的尺度和比例;学习模型制作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4、 室内环境布置(2周):学习室外主题环境的空间设计及建筑小品、绿化布置等。

5、 上海建筑采风(2周):通过对上海典型老建筑的调查实录,建立实体建筑的空间、比例尺度和地方特色概念。

6、 小型建筑设计(8周):建议题目:大学生活动室、公园茶室、休闲性空间。

(二) 独立式小住宅设计(八周)

目的:学习建筑设计创作构思能力;学习功能形式,空间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要求:掌握独立式住宅建筑设计的一般规律,熟悉不同类型特征居住空间的功能组织以及人体基本尺度和空间的活动需求的关系。

(三) 汽车旅馆、公路汽车服务站(十周)

目的:学习小型公共建筑设计的创作构思能力,进一步学习建筑各部分功能和空间的组织方法。

要求:熟悉各种车辆尺寸、回转半径、停车泊位要求,掌握公共建筑中交通联系部分的功能组织。

建筑设计(3-6)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建筑学专业 (7学时/周)

一、 教学目的

(一) 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

本课程是为建筑学专业

三、四年级教学而设,使学生在建筑设计基础课学习完成后继续拓展深化,通过设计原理的系统讲授,帮助学生牢固地、系统地掌握设计方法,特别是根据当代科技知识发展变化特点,及时更新、充实相关领域的知识。

(二) 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

提高学生独立的获取和运用有关知识的能力;观察、分析、想象的能力;综合、评价的能力以及设计成果表达能力等等。以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全面发展。

(三) 促进学生确立正确的创作指导思想和工作方式

培养学生辩证的,多元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与创作思想,促进未来建筑师与整个社会之间具

有积极意义的配合。

(四) 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建筑师职业意识

注重建筑设计的工程性,社会性和实践性,使学生能在学习中了解完整的工程设计过程;了解各种工程技术问题,了解国家有关建筑法规,规范,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

二、 教学原则

(一) 整体性原则

本课程与建筑设计原理课应视为一个整体,二者共同实现所应达到的教学目的与要求,在教学内容上应相互补充,教学时间上应尽量同步。

(二) 相关性原则

本课程的贯彻与实施需与其他相关工程学及人文学的教学相配合,并应经常保持各学科间教学信息的互通。

(三) 系统性原则

课程设计的选题、授课,以解决各种基本建筑设计问题为前提,每次作业借助类型建筑设计,均有不同的教学侧重点,使学生逐步系统的掌握设计知识,以提高设计能力为教学的根本目标。

(四) 兼容性原则

建筑基本类型使现代建筑创作中调整、修正、适应与发展的出发点。课程设计的选题虽不是直接从类型建筑出发,但已兼顾类型上的普遍性。

(五) 长短结合原则

每学期的课程设计安排三个题目,有长题、短题和快题组合而成。

三、 各阶段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 第一阶段:深入设计阶段(三年级第二学期)(功能型主题)

1、 第一题:有综合功能要求的城市公共建筑设计 (1) 建议题目: a. 大中型公共建筑设计 b.集合型商业中心设计

(2) 教学目的:a.学习正确处理建筑与城市关系的方法 b.培养调查研究,评议方案的能力 c.掌握商业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 教学关键点:a.人流组织 b.室内外空间形态 c.建筑形象与功能效益 (4) 教学时数:64学时

2、 第二题:用建筑表达特定的思想内容与意蕴 (1) 建议题目:a.纪念性广场 b.纪念地、馆、碑设计

(2) 教学目的:a.掌握纪念性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b.了解快题设计的特点

(3) 教学关键点:建筑的思想性 (4) 教学时数:8学时

3、 第三题: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

(1) 建议题目:俱乐部建筑设计(由出题单位确定) (2) 教育目的:a.了解和掌握建筑设计竞赛的方法 b.培养综合性构思能力

(3) 教学关键点:a.设计的独创性与合理性

b.创造性地表达设计意图 (4) 教学时数:72学时

(二) 第二阶段:深入设计阶段:(四年级 第一学期)(技术型主题)

1、 第一题:居住小区规划 (1) 建议题目:(由规划系作教学安排)。

(2) 教学目的:a.掌握建筑小区规划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b.了解建筑群体组合与人的生活行为关系 (3) 教学关键点:a.规划结构 b.建筑环境质量

(4) 教学时数:40学时

2、 第二题:居住建筑设计

(1) 建议题目:城市多层住宅设计

(2) 教学目的;a.掌握居住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b.了解大量性民用建筑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3) 教学关键点: a.建筑的经济性 b.建筑的时代特征与地方特征 (4) 教学时数:32学时

3、 第三题:法规与规范制约下的建筑设计 (1) 建议题目:无障碍设计更改

(2) 教学目的:a.提高学习与应用规范的能力 b.掌握无障碍设计的基本方法

(3) 教学关键点:a.合理运用规范 b.高层建筑防火

c.高层建筑结构造型及交通处理 d.建筑形态与城市景观 (4) 教学时数:8学时

4、 第四题:高层建筑设计部分

(三) 第三阶段: 工程实践阶段(四年级 第二学期) 国内甲级设计员 实习20周

(四) 第四阶段: 综合设计阶段

1、 第一题:观演类建筑设计 (1) 建议题目:a.影剧院设计 b.体育馆设计

(2) 教学目的:a.战歌哦观演类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b.学习综合处理各类特殊的建筑技术问题 (3) 教学关键点:a.大跨度结构选型 b.设计中的视线、灯光、声响、疏散问题 (4) 教学时数:4学时

2、 第二题:城市设计

(1) 建议题目:a.新城区开发城市设计 b.旧城改建

c.城市历史文化地段的保护与开发

(2) 教学目的:a.战歌哦城市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b.了解城市公共空间与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

c.学习实地调研,协作设计的工作方法 (3) 教学关键点:a.城市整体意识 b.设计目标的确定与相应的设计结果 (4) 教学时数:64学时

3、 第三题:建筑快题设计强化训练

(1) 建议题目:二个中小型公共建筑设计题 (2) 教学目的:a.熟练掌握快题设计方法 b.提高快题设计能力

(3) 教学关键点:快速、全面、正确把握设计 (4) 教学时数:16学时

四、 教学参考书目

[1]建筑空间组合论 彭一刚著 [2]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鲍家声等著 [3]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天津大学编 [4]人体尺度与室内空间 黄锦编译 [5]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6]城市建筑设计 陕西省建筑设计院 [7]城市设计 [美]E.D培根等著 [8]城市风貌设计 [日]池泽宽著

[9]城市硬质景观设计 [英]Michacl Grage M.Vangeberg 著 [10]外部空间设计 [日]卢原义信著 [11]环境心理学 [日]相马一郎 [12]城市街道绿化设计 刘少宗 [13]剧场建筑设计 刘宏庆等 [14]剧场建筑设计原理 刘振亚等

[15]建筑与文脉--新老建筑的配合 [美]布化特、C.布罗林著 [16]纪念性建筑设计 谭垣、昌典雅、朱谋隆 [17]旅馆设计规划与经营 [英]弗雷德 肯森著 [18]高层建筑设计 吴景祥编

[19]体育建筑设计 北京市建筑设计院 [20]建筑设计资料集 (第二版)1-9册

室内设计课程教学计划

适用于建筑学专业室内设计专门化方向(8学时)

一、 教学目的

通过若干课程作业系列的安排使学生能够运用室内设计原理,进行综合的室内环境设计,初步掌握室内设计全过程的工程知识和操作方法。

二、 教学内容

1、 目的与要求

(一) 第一阶段

(1) 进行室内设计入门学习,要求掌握人体尺度与加剧尺度的关系。 (2) 学习室内空间、界面、家具、陈设、光影等设计要素的组合关系。 (3) 初步掌握室内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4) 学习色彩的应用、室内环境表现的基本技法、室内设计图纸的会址和 一些基本装修构造知识。

2、 课程设计 (9周) (1) 客房室内设计 (2) 时装店内设计 (3) 独立舞厅室内设计

3、 设计院实习(9-10周)

4、 相关理论课 (1) 室内环境表现 (2) 建筑装修构造

(二) 第二阶段教学

1、 目的与要求

(1) 进一步掌握功能较为复杂,规模较大的公共建筑室内设计能力。 (2) 综合了解设备、结构等各工种与室内设计的关系。 (3) -继续提高室内环境表现的能力。

(4) 进一步加强对室内设计方法等的总结,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能力。

2、 快题设计(9周) (1) 行为心理 (2) 材料细部 (3) 名家风范

3、 课程设计

(1) 娱乐类建筑室内设计 (2) 金融类建筑室内设计 (3) 商业类建筑室内设计

4、 相关理论课 (1) 家具陈设 (2) 建筑装饰艺术 (3) 人类工效学 (4) 园林与绿化

(5) 商业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

(三) 第三阶段教学

1、 目的与要求

(1) 在综合运用已学的课程知识及实践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调查研究、 查阅文献、收集并运用资料的能力。

(2) 培养综合分析制定设计方案,进一步处理好建筑与环境、功能、技术、 设备及空间艺术造型之间关系的能力。 (3) 培养深入细部设计的能力

(4) 培养更好地掌握图纸、文字表达的能力。 (5) 培养独立工作和协同工作的能力 (6) 培养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2、 毕业设计(18周)

(1) 尽可能面向社会、面向生产实际,利用实际的工程设计项目,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增强学生对国家建设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2) 提倡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严谨科学的作风,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努力贯彻国家的有

关方针、政策与法规。

三、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一)《室内设计基本原理讲座》,同济大学建筑系自编教材

(二)《室内设计》,四川人民出版社

(三)《家具与陈设》,庄荣等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四)《建筑设计资料集》第3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城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建筑学专业(64学时)

一、 教学目的

通过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巩固和加深居住区规划原理的学习,加强建筑群体观念,培养综合考虑问题的能力,并初步掌握小区规划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二、 教学内容

提供二十公顷的用地,选择适宜的主宰类型,分析小区内外交通,确定小区公共建筑内容,并设计小区中心的平面和室外场地布置,对市政公用设施及建筑小品均予设置。

三、 教学要求

(一) 完成1/5000结构分析图;

(二) 1/1000小区详细规划设计图

(三) 1/500小区中心或建筑族群的鸟瞰或透视

(四) 计算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机小区用地平衡表

四、 学时

8周*8学时/周=64学时

五、 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同城市规划原理

第8篇:建筑与艺术学院2007年本科教学工作总

建筑与艺术学院2007年本科教学工作总结及2008年工作要点

建筑与艺术学院2007年本科教学工作总

—— 建筑与艺术学院

一、2007年本科教学工作总结

2007年建筑与艺术学院紧紧围绕本科教学工作这个中心环节,抓教学质量,做好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风建设,以建筑学专业评估工作带动学院本科教学工作。

1、专业建设

学院高度重视学科和专业建设工作,在学院的“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强调了以建筑学专业建设带动学院整体学科发展,强调艺术系以艺术设计专业建设带动其他专业的发展。在学校和教务处的支持下,2007年10月建筑学专业申报的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第三批示范性专业成功获得批准;10月建筑学专业又开展了2007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的申报工作。

2、课程建设

2007年学院以精品课程建设为目标,强调学院优势学科的发展,努力加强优势学科的课程建设。

(1)建筑学专业的建筑设计系列课程成为学院重点建设的课程,力争通过二年的建设,成为学校和省级精品课程。

(2) 2007年设计系列课程教学成果显著,在由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07全国建筑学专业大学生设计作业展评”中,选送的10份作业,9份获奖,名列全国第一,再一次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

(3)城市规划专业首次参加由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城市规划专业社会调查报告”竞赛中,获一等奖1个(全国仅有3个一等奖)。

- 58建筑与艺术学院2007年本科教学工作总结及2008年工作要点

5、学风建设

学院一贯重视学风建设工作,2007年又加大了管理力度,学院组织建筑系、艺术系、学生工作办公室和任课教师齐抓共管,强调以提高上课出勤率为手段,保证课堂秩序;强调任课教师是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加强对设计类、指导类课程的管理,加强对期中和期末环节的管理,加大对考试纪律宣传教育工作,以建立良好的考风考纪。

6、建筑学专业准备评估工作

为迎接2008年5月的建筑学专业复评工作,学院确定了以优秀评估通过为目标,进行评估准备和自评工作。

2007年5月完成了《大连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中期自检报告》,聘请建设部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主任委员秦佑国教授、副主任委员曹亮功总建筑师来我校,进行建筑学专业教育质量中期督察,学校副校长邹积岩与教务处长朱泓参加了汇报与座谈。督察小组在听取了学院的自2004年评估以来的工作汇报,视察了学院的教学设施与教学情况,并与学院教师代表就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问题进行了座谈后,形成了对大连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教育质量的督察意见。2007年7月学院向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评估委员会提交了“大连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申请报告”,现已收到受理评估申请的答复。2007年10月学院开始撰写《大连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教育自评报告》,目前自评报告和附录部分已基本撰写整理完毕,将于2008年1月15日前向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评估委员会提交。2007年结合建筑学专业评估工作,学院本着“以评促建”的原则,认真反思了办学思想、目标与特色,系统地梳理了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认真自查了各个教学环节,总结了自身的办学特色与优势,以及尚存的薄弱环节和今后的改进措施。

7、教学管理工作

院系对教学管理工作给与了高度重视,有针对性地对学期前、学期中、学期末和日常的教学工作进行管理。已圆满完成2007年本科教学、毕业设计、实习等环节的教学工作。

- 60建筑与艺术学院2007年本科教学工作总结及2008年工作要点

几年学院一直在加强师资的引进工作,但在高水平、高学历、高职称的师资引进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目前正加大引进力度。

2、部分专业年轻教师多,教学经验相对不足,缺乏对专业培养计划的整体把握,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目前,学院计划以建筑学专业评估为契机,加强专业建设,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强学院内教师的教学交流和传帮带,给近几年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指派教学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扎实的老教师做为指导教师进行传帮带。

3、学院建筑物理实验室、模型实验室建设尚需加强

建筑物理实验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建筑面积太小,空间无法满足建筑物理实验的要求,这也是2004年建筑学专业评估专家提出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尚未解决;其次是部分实验设备更新与增加。模型实验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小型模型加工设备,缺少工业设计专业模型加工设备,现有设备套数偏少,建筑面积明显不足。2008年希望学校进一步增加实验室建设投入,全面建设建筑物理专业实验室和模型室,为建筑学专业评估的优秀通过奠定坚实的基础。

4、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双语课程建设有待于加强,优秀教学成果尚需进一步培养

2008年学院要以建筑学专业通过优秀评估为目标,加强学院强势专业的带动和辐射功能,重点选拔、培育、扶持优秀课程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积极组织申报各级各类教学成果奖。

三、2008年工作要点

1、重点做好建筑学专业的评估自查、评估准备与迎接5月的评估组来校视察工作,争取一次获得优秀通过。

2、加强实验室建设工作,积极进行实验室建设论证和申请立项工作,重点是加强建筑物理实验室、模型实验室建设。

3、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做好学校教改基金申请的组织动员工作,院系要有计划地重点申报关于建筑学科与艺术学科的教学平台建设

- 6263 -

第9篇:建筑工程系教学管理工作自评自查总结

为了提升我系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水平,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现将按照《达州职业技术学院中期教学检查制度》规定和《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各系、部教学管理考评办法》(以下简称“考评办法”)的考核要求,就我系本学期以来在教学管理工作方面的情况进行汇报:

一、组织教师学习教学管理检查的内容、时间和检查方式

1、认真学习教学管理检查的内容的依据

依据一:学习考评办法中的内容检查要求,认真领会学院“考评办法”指标内涵。系主任王彦同志带领班子成员,组织学习“考评办法”,反复研究,学习、领会,对“考评办法”中的工作目标、工作原则、考核组织、工作职责、考评指标、实施程序以及执行时间进行认真学习、领会。特别是对“考评指标”中: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28条评分依据、60条考评给分条目,进行反复学习,研究。做到对“考评办法”能准确把握内涵,能认真执行精神,能在去年取得的成绩基础上,总结经验、查找问题,能达到自查、自评工作不走过场,能让教学管理工作上新台阶,能够做出实效。

依据二:学习四个教学管理方面新出台的文件。(教案审查制度、听课制度和评课制度、作业批改与检查制度、中期教学检查制度)

通过组织学习,让全体教工明确检查的内容和要求。

2、通报学院组织进行教学中期检查的具体时间:第八周至第九周。

3、检查方式:不提前通知听课、自查、写出自查报告。

4、学习制度的方式:自学、集中学习。

二、组建专门负责教学管理工作自评小组机构

1、确定成立了教学管理工作自评小组总负责人:王彦,具体负责人:刘新强。

2、组建了教学管理工作自查自评小组。

教学管理工作自查自评小组成员涵盖了系管理干部、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教授和骨干教师、教务秘书等。

3、指定了教学管理工作中形成的材料分析、整理和归档工作由教务秘书苟倩负责。

三、召开全系教职工大会

学习《达州职业技术学院中期教学检查制度》明白检查的主要内容,明白检查主要遵循的依据;学习“考评办法”原文,针对“考评办法”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28条评分依据和60条给分条目的要求,制定一系列建筑工程系教学管理工作规章制度和10余张统计表格。

1、建筑工程系教师承担教学工作任务制度。

完成“考评办法”中的指标内涵,制定了《建筑工程系教师承担教学工作任务承诺书》,在承诺书要求,凡对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必须完成本门课程教学文件:教案、课程标准、教学计划进程表、课程

2 教学计划、实验实习课程表、PPT课件等。

2、制定了《建筑工程系课堂常规教学检查指标评分标准》。 为了完成“考评办法”中的指标内涵,全面提升教师教学基本素质要求,制定了《建筑工程系教学检查指标评分标准》和《建筑工程系教学检查情况记录表》。

在《建筑工程系教学检查指标评分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组织教学环节必须体现出来。同时对劳动纪律中“迟到、早退”作出了明确的界定:以铃声响完未到上课教室门口为迟到,以铃声未响,就发出下课命令并离开上课教室为早退。检查有无教材、教案、教学计划进程表、学生用书与教师用书是否一致(出版社是否相同,版本是否相同)、检查授课使用语言;讲课音量,检查着装要求,严禁穿吊带裙、露脐装、露乳沟等暴露衣服上讲台。严禁男性教师穿背心、拖鞋上讲台。对板书、睡觉学生、迟到、早退学生教师怎么管理作了要求。对使用多媒体也进行了要求,对教案熟练程度也进行了规定。

3、制定了建筑工程系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作为教学管理的规范。同时,还编写了建筑工程系教研室工作手册、教研室主任工作职责、各个教学管理岗位职责(系主任、副主任、副书记、办公室主任、教务员、实验员)、建筑工程系顶岗实习手册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组织全体系教师认真学习《建筑工程系教学检查指标评分标准》和《建筑工程系教学检查情况记录表》中规定的所有检查指标内涵,通过对制度的制定,和对制度的认真学习理解,明确要求全系教职工,

3 明确职责,明确制度要求、明确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系教学管理工作出现了明显的效果。也促进和加强了教育、教学、教研和教改的力度。

四、畅通信息渠道和加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在畅通信息渠道方面,我们建立了建筑工程系全体教职工参与的建筑教研QQ群平台,,全系教职工参与的飞信平台以及在本系上课的各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和QQ号码等方便教职工能随时沟通的各种交流平台。为了了解学生情况,建立了全系各班班长和学习委员的电话、QQ号码、飞信等网络平台,学生在教学方面的要求、意见和建议随时可以直接与系主任、分管教学主任、教务员面对面随时沟通,还建立了各班班长和学习委员与系教务员的QQ邮箱留言服务,通过建立健全的QQ群联系、电话联系、飞信联系、QQ邮箱留言服务等多种联系方式、多渠道网络系统的沟通方式,得以与学生和教师获得大量的及时的无障碍沟通的教学管理方面的信息。

同时,加强检查,随时检查,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获得信息,通过半学期的检查,特别是刚开始进行检查时,发现的问题还是较多,到了3月底左右,基本上都能按照教学质量检控指标和教学常规检查指标要求,规范教学活动的行为(形式方面和质量内涵方面)。

(一)学期初存在的教学方面问题

1、仍然有个别年轻教师上课缺乏组织教学程序(表达开始上课的信号、考勤等);对学生迟到不管不问、不理不睬,缺乏对学生的课堂纪律管理。

2、仍然有个别教师对按新要求进行教学文件准备不很完整;

3、少数教师不会板书或板书不十分规范;

4、极个别年轻教师上课声音较小;

5、极少数教师对上课睡觉学生不闻不问;

6、极个别教师对教材内容不熟悉,讲课变成照本宣读;

7、极个别教师眼神关注学生不够;

8、在PPT课件制作上,还要进一步下功夫;

9、项目任务型备课理念未深入理解,大多数仍然停留在传统备课、上课的教学模式中。对学习和落实贯彻执行职业教育教学新理念意识还比较淡薄;

10、仍然存在课堂教学活动以教师讲课为主体,未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活动。

(二)整改措施

1、对1-8项目问题,每位教师,对照自己,认真对待、认真反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对第

8、

9、10项问题,结合专业建设标准和课程建设标准的建设工作,重点对各专业课程进行整改。加大专业标准建设和课程建设力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认真推行项目任务教学方式。

五、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示范专业建设的标准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对我系未来三年提出明确的建设规划即“2133312”师资队伍建设工程。

1、通过国内外进修、企业锻炼等措施每个专业培养1名具有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能力的专业带头人。

2、每个专业聘请1名具有企业单位科研专业技术骨干,有行业背景和一定影响的高级技术职称者为专业带头人。

3、每个专业培养1名教授,培养3名院级教学名师,培养3名骨干教师,培养3名双师素质教师,每个专业至少聘请1名具有专业教学、科研、经验的,有行业背景和一定影响的政、行、校、企的负责人或或项目经理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学院的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及教学工作。每个专业通过公招引进2名本科以上学历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不断改善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教学水平得,形成一支业务水平高、结构合理以及特色鲜明、稳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最终达到以下目标:专职的专业教师总数不少于30人,其中教授2人,院级教学名师6人,骨干教师6名,双师素质教师6人,聘请不少于2名行业技术专家,作为本专业的兼职教师。

六、 教学管理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和存档

1、科学制定档案分类方案

以学院档案分类标准作依据,制定分类方案。 一级类目:教学类:JX 二级类目:教学管理类:JX1 三级类目:五个一级指标即评估要素按序号进行编号形成三级类目:

6 工作思路:JX11;教学运行:JX12;师资队伍建设:JX13;教学研究与改革:JX14;教学管理成效:JX15

2、组卷

按三级类目进行组卷,形成五卷。

3、卷内文件目录按29个评分依据拟定题目

4、卷内文件目录按档案管理标准设置

在整个活动推行中,得到了全系老师、学生、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配合,特别是系主任,亲自过问,进度、需要人员支持方面提供全力帮助等,在此对本次活动关心支持和帮助的领导、老师和各个专业班级的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结不对之处,请学院领导批评指正。 谢谢。

上一篇:八年级历史上复习计划下一篇:人力资源总监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