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力量对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的影响分析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目前,核心区力量训练已被国内外运动训练方面的专家学者所接受,也逐渐应用于我国的运动训练领域,但是对核心力量训练的应用研究,尤其是对核心力量训练在背越式跳高中的影响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分析核心力量对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的影响,对完善背越式跳高训练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背越式跳高起跳阶段的技术分析

1.1 背越式跳高起跳阶段的技术特征

起跳是背越式跳高的关键环节,主要将助跑的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速度,获得适宜的腾起角度,为过杆做好准备。起跳技术是背越式跳高的核心技术,由于起跳的发动是在弧线助跑中完成的,起跳技术也是弧线助跑的技术组成部分,而助跑与起跳衔接的好坏则直接关系到起跳的效果。背越式跳高起跳时髋轴与肩轴形成的反向扭转, 能够使屈髋肌群得到充分伸展,并为身体过杆创造了条件,在起跳前,一定要做好助跑,助跑的最后三步尤为重要,其步长为中、大、小,同时还要加快步频,延长倒数第二步的步长,减少最后一步的步长,快速完成起跳[1]。

1.2 核心力量在起跳阶段环节的作用机制

从解剖学角度分析,将人体各个可动环节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一个生物运动链,力作用在生物运动链上,人体各环节的相对的位置就会发生改变,即形成了运动状态的变化。躯干是生物运动链上的枢纽环节,在运动中,躯干的平衡稳定性对力量的传递以及技术动作的发挥起到决定性作用,而在背越式跳高运动中,核心力量能够为身体各运动环节的发力建立一个稳定的支点,有助于提高各运动环节彼此之间协调配合产生的瞬间爆发力,以及起跳腿和摆动腿蹬摆配合的摆动制动力量。在起跳阶段,力量的传递和转移都要作用于身体的总重心,而总重心就在核心区, 实际上是核心区在肩负着作用力的传递和转移, 核心区力量可以提高各运动环节的发力效果和力量传递核心区肌群力量直接影响到起跳的效果[2]。

2 核心力量对起跳阶段技术的影响

2.1 核心力量对起跳阶段着地缓冲技术的影响

缓冲动作是背越式跳高中起跳阶段动作的中间环节,是控制外界物体、减少冲力作用的动作,主要是为后面的起跳腿瞪伸动作做准备。从解剖学角度分析,人体在运动时脊椎所承载的负荷是平时的若干倍,背越式跳高起跳阶段的缓冲动作会压缩脊柱,从而起到缓冲震动的作用,这需要附着在脊柱周围小肌肉力量的支撑,如果这部分力量欠缺,反而会影响缓冲动作的完成,甚至损伤运动员的脊柱。研究表明,借助核心力量训练,可以强化脊椎周围深层小肌群的力量,保证运动员躯干的稳定,从而更好地完成缓冲技术[3]。

2.2 核心力量对起跳阶段起跳腿蹬伸技术的影响

背越式跳高要将助跑的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速度, 这一过程的蹬伸动作由于受到离心作用力的影响, 运动员要在身体不稳定的状态下完成着地缓冲后的蹬伸技术。从力学角度分析,在蹬伸阶段,臀大肌、腹直肌、股四头肌等起到维持身体稳定以及带动身体快速启动的作用,而且还能够协调上肢参与摆动,从而获得更大的腾起初速度和更为适宜的腾起角度, 为过杆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蹬伸阶段,运动员需要依靠膝关节和髋关节的肌群产生向心收缩来克服身体的惯性阻力,而通过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提高末端肌肉的发力和不同肌群之间的协作, 使运动员身体的各运动环节的力量能够有序参与运动, 增加蹬伸过程中的力量,从而获取更大的腾起初速度。

2.3 核心力量对起跳阶段摆动技术的影响

背越式跳高起跳阶段的摆动动作是上下肢相互配合、协调摆动的结果,摆动动作直接影响到起跳效果。从力学角度分析,摆动能够增加身体各部位肌肉的协调性,有助于维持身体平衡,摆动所产生的惯性力还可以反射性地加大地面对人体的支撑反作用力,提高各运动环节彼此之间协调配合产生的瞬间爆发力,以及起跳腿和摆动腿蹬摆配合的摆动制动力量,此外,摆动动作的突停,还能够促进摆动肢体动量矩向全身的转移,以此来增加起跳向上的速度。研究表明,核心肌肉影响摆动动作,核心肌群能够为四肢的发力建立支点, 通过核心力量训练来增强核心肌群的力量,则可以有效提高起跳阶段的摆动角速度,增大摆动动作的反作用力,从而获取背向横杆的的转动动量,更好地完成起跳[4]。

3 结论

综上所述, 核心力量对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发挥的影响较大,通过核心力量训练,有助于提高背越式跳高起跳阶段的着地缓冲技术、起跳腿蹬伸技术和摆动技术,能够更好地将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速度,获得适宜的腾起角度,从而为顺利的完成过杆创造有利条件。

摘要:随着核心区力量理论的不断发展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核心区力量训练也逐渐被国内外运动训练方面的专家学者所接受,并且在很多运动项目中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基于核心力量对背越式跳高技术的影响,本文主要对背越式跳高起跳阶段的技术特征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了核心力量对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的影响,以期对今后背越式跳高技术的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核心力量,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影响

上一篇:常压与承压热水锅炉供暖系统效果的对比分析下一篇:浅谈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