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阅读计划

2022-10-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光荏苒,一项工作总是在不知不觉间结束,我们又迎来新的任务与挑战,在开始新的任务前,我们要学会撰写计划,那么该如何拟定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校本阅读计划》,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1篇:校本阅读计划

在小学校本阅读中有效渗透群文阅读的策略探微

【摘要】小学阅读指导承担着启蒙阅读的主疆场作用,探索适宜的校本阅读形式和营造良好的校本阅读氛围是实现小学生有效阅读的必要措施,在深刻分析校本阅读存在的利弊之后有效地在校本阅读实施过程中渗透群文阅读理念,既能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通过联读群读的方式实现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还能达成从浅表性阅读向思维性阅读的过渡,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校本阅读 群文阅读 策略

【课题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群文阅读”联动“百读计划”创新阅读形式的实验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19]GHB1399。

语文教学的不断改革让阅读能力越来越被重视,一个不会阅读的学生,终将成为语文学科的被淘汰者。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小学阶段的阅读积累成为了重要阶段,小学生可塑性强的属性也决定不管是对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方法的形成还是阅读习惯的培养,都应该在该阶段大力实施。因此,绝大多数稍有规模的小学都应该自主开展校本阅读,并不断创新校本阅读的形式。而群文阅读,其独特的阅读特点和阅读方法已经成为普遍被小学生接受的一种新型阅读,也正在逐渐走进每一所学校。那么,如何在校本阅读中有效实施群文阅读教学,使之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就成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一、在校本阅读中渗透群文阅读的实际意义

可能是由于以往教学惯性的影响,不管是学校还是语文老师,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度不够,范围也相对的局限。虽然大多语文老师知道,阅读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没有体现出来,范围也仅限于课本。更不要说开发或者组织设计有特色的校本阅读以及群文阅读了。这就充分说明老师在教学中,还没有发现校本阅读、群文阅读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价值。事实证明,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校本阅读在本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以及学生终身阅读的意识进行,并结合本校教学特色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组织学生读好书、好读书,把阅读当成一种享受的同时,更当成一种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途径。如,开阔学生眼界、增长学生见识、打开学生思路、增强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写作时有事可写、有情可表、有话要说,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实现校本阅读中群文阅读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远大情怀和阅读学习的兴趣。

二、在校本阅读中渗透群文阅读时存在的问题

1.注重形式,群而不融,缺少关联性

不管群文阅读是在什么形式下进行,它的主要作用是要突破传统性、单一式的阅读方式,要让学生围绕多个或一个主题,就统一化的文本进行讨论,找到共同点、关联性,达到共识,从而互相促进认识。但事实是,在目前校本阅读中,笔者发现好多的所谓群文阅读只存在形式上,群而不融。比如,阅读文本上的群而不相同,阅读方式的上群而不相融。这样看似老师在校本阅读中热热闹闹地组织了群文阅读,但是由于内容不同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无法交流、讨论,使阅读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和收获。或者有些老师,纯粹误读了群文阅读,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毫不关联的内容,就以为进行了群文阅读,其实这种阅读就等于单纯、传统的阅读,不是说没有意义,没有收获,但是实现不了校本阅读与群文阅读相加要实现的综合性、复利性目的。

2.群文阅读的目标性不强,没有主题性

在校本阅读中之所以要渗透群文阅读,就是想用这种新型的阅读形式,打破学生对阅读的传统认识,开拓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形式,懂得如何更有效、快速地阅读,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但是调查中,笔者发现在很多群文阅读活动中存在一个影响阅读效果的问题,就是在校本阅读中渗透群文阅读时没有目标性、主题性。看似学生为了一个目标,进行认真地阅读,但是多个内容没有提出统一主题,学生的阅读各有各的线,各有各的注意重点,虽有同质化的阅读内容,却没有统一的议题,使群文阅读思想散乱,阅读的积极性不高。自然,相应的阅读效果也不会太理想。事实证明,在校本阅读中渗透群文阅读时,没有主题性和目标性,是影响阅读效率的关键。所以,作为语文老师,要想通过在校本阅读中渗透群文閱读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实现群文阅读提高学生欣赏能力、分析能力、思辨能力的目的,惟有树立目标、明确主题,才是实现群文阅读价值的主要途径。

3.在群文阅读中缺少指导性,阅读效率不高

无论是在语文任何环节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如果老师对学生只是传授知识,不进行过程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学生不但会出现不知所措的状态,更有可能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节奏。我们知道,小学生学习能力不足的原因,一是基础知识夯得不实;二就是学习方法不够灵活,所以影响到他们整体的学习质量和成绩。所以,无论是在传统的阅读中,还是新型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方法也很重要,学生没有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他们或许只会为了阅读而阅读,没有目标性,也不会主动为了某一个问题或者某一句金句进行思考。但是,在具体的群文阅读中,我发现很多老师都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只重内容、主题和形式,对于阅读过程的指导、方法上的指导非常不足,所以导致校本阅读中即使成功渗透群文阅读,阅读效率也不高。

三、在校本阅读中渗透群文阅读的有效策略

1.以激发阅读兴趣为出发点,择书而读,在校本阅读中贯穿群文阅读理念

任何形式的阅读,都应该是建立在充足的兴趣之上的,没有兴趣的阅读是呆板的、无效的。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更要先激发阅读的兴趣,所以,开展校本阅读,首先必须以点燃阅读兴趣为出发点。而群文阅读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对阅读内容的选择性特征,在校本阅读中打破传统的“一书共读”模式,贯穿群文阅读的择书理念,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喜好自由遴选读物,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进而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群文阅读强调阅读的文本材料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结合点,如果我们引导学生在校本阅读中去把自己喜爱的一类书或同一作者的书进行集体性阅读,再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方法上的指导,这样一来,孩子们有了自己的阅读主见,渐渐地喜欢上阅读,也就自然而然地提升了阅读的价值观。

2.以挖掘阅读深度为着力点,联书而读,用群文阅读唤醒校本阅读的效能

校本阅读最大的优势就是组织灵活,方法开放,参与面广,覆盖面积大,能有效地全方位推进整体阅读力的提升,而其最大的弊端也是形式太过统一,在反映单体阅读成果上不够突出,这样往往造成一种“吃大锅饭”或“一勺烩”的现象。导致出现的最终结果就是一部分能够自主建立阅读方法的学生逐渐会读、爱读,而一大部分缺乏自主阅读能力的学生跟着“打酱油”,慢慢失去了阅读的欲望和兴趣,校本阅读随之失去效用。而群文阅读则不然,它更加强调文本间的联系感,更加注重阅读进行中的思维过程,从议题的提出、文本的选择、群文的组建到阅读的发现都有更为严格的要求,它可以面向每一个阅读个体,根据阅读者的爱好实现联读,并通过“群阅”建构自己的阅读习惯和理念,很好地规避了阅读的粗糙性和肤浅性。因此,在挖掘阅读深度方面,有着比较深刻的意义和价值,它可以有效唤醒校本阅读的灵感,让校本阅读更具灵性,更加突现阅读的效能。

3.以创新阅读方法为落脚点,求同存异,用群文阅读促进校本阅读的发展

随着校本阅读的逐渐深入,我们会发现,它会经历一个瓶颈期,由于实施时间长、模式固定,参与组织的教师和学生都会在一个阶段产生一定的倦怠感,这个时候,如果不加以修正或者创新,它就会流于形式,甚至无疾而终。这个时候,群文阅读“单篇带多篇”、“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阅读指导模式就可以有效地进行填补和变通,在校本阅读的大框架下,有效地融入群文阅读,让学生通过发现自己喜欢的一本读物或一篇读物去自由寻找更多的和该读本(该文本)相关联的类似的文章去阅读,组书、组文来群读,求其同而存其异,进而实现校本阅读的加速推进,用形式的创新延长校本阅读的生命。同时,经过教师的引导提升阅读的数量和质量,让校本阅读前景更加广阔,为群文阅读滋生温床,两者互为犄角,相得益彰。

4.以培养阅读习惯为契合点,双剑合璧,用校本阅读催生群文阅读的信度

信度是反映可靠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最直观的标准,任何模式下的校本阅读,其最终要达成的目的都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终身读书奠定基调。校本阅读注重读书习惯的培养,对正确的方法、健康的姿势、良好的形式都有特色鲜明的要求,群文阅读更注重读书习惯的培养,它强调阅读思维的建立、综合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学生核心阅读素养的架构,可以说两者出发点一样,但侧重点却大相径庭。《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总目标是这样定义的:“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由此中足以看出,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甚于阅读方法的培养,只有好的习惯,才能催生好的结果。所以,找到校本阅读和群文阅读在培养阅读习惯上的契合点,让两者双璧同辉,更能有效提升阅读的信度和效度。

5.以奠基终身阅读为生长点,一以贯之,用群文阅读点燃校本阅读的内涵

一所学校的阅读教学质量,往往从一个侧面影射出学校的人文内涵和精神发展,校本阅读的有效实施为学生终身阅读观念的建立起着一衣带水的作用,因此,无论是什么形式的校本阅读,都必须强调“以人为本”的阅读理念。群文阅读自提出以来,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快速推开,其显著的优势之一就是它的人文性,它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宗旨,生长在全民阅读的基石之上,紧紧勾住立德树人这根弦,有着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校本阅读中不断渗透群文阅读的理念,并且有效地促使两者联动起来,以校本阅读为“根系”,以群文阅读为“叶瓣”,形成双向驱动模式,既能充分扩大阅讀的外延,又能在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促进校园文化内涵的积淀,凸显读书的品质。从而让阅读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唤醒其沉睡的潜能,激发其封存的天资,开启其关闭的心智,放飞其囚禁的情愫,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辨能力另辟蹊径。

结束语

总之,阅读教学之于小学生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承担启蒙阅读教学义务的小学阶段教学,必须具有时代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要充分认识开展校本阅读的必要性,并根据小学生的阅读实践不断创新阅读形式,构建“大阅读”观,这样,才能既永葆阅读的活力,让学生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又体现阅读的价值,让学生感觉阅读带来的精神升华,同时为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韩静芳.《小学生海量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9).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3]赖昌伟.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J].学园,2014(27):126.

[4]李荣冉,翟月.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课程设计策略——以于永正与窦桂梅《秋天的怀念》课程设计的比较为基点[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5).

[5]范娜.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上的群文阅读教学[A].百川利康(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2016年1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1).

[6]肖芳伟,张文滔,刘桂香.整合资源,重新建模之单元导读课——基于儿童视角的小学语文主题补充阅读教学模式例说[J].课外语文,2016(9).

作者:梁园园

第2篇:北京二中校本教研“原文阅读”的实践

北京市第二中学英语教研组在提升学生英文素养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近三年来,我们专注于“原文阅读”的校本开发和实施,阶段性成果《触摸真实的英语——通过英语原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英文素养》荣获北京市东城区2015年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本文以“原文阅读”的组织实施为内容,介绍北京二中在校本教研方面的具体做法。

北京二中校本教研的成绩主要依托于以下三方面的积累:1)传统有效的集体备课制度(组内每周备课,组间交流活动多);2)教学理论学习(专家指导,理论书籍学习,理论教学实践及总结);3)校本读本规划和实施(学校制度和保证,组内规划和准备,原文阅读的相关施教和总结)。我们首先明确了校本教研方面的目标:集中精力做好学生英文阅读能力培养。如何在有限的课时以及有限的学生可支配时间内比较好地实现目标呢?我们采取了分年级备课、提前设置好读本以及评测方案的手段,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反馈来调整阅读教学方式,并邀请外教参与选材和授课等方法,力图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够受益于“原文阅读”的实践。以下将按照时间线索简要介绍我校“原文阅读”校本教研方面的具体做法和内容。

调查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状况

2014年8月,高一学生入学时进行了全年级(319人)的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英语学习过程中阅读原著小说是否必要、学生接触过哪些英文阅读材料,以及阅读英文原著小说的困难是什么。该问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英语原文阅读的认识,以及其课内外英语阅读的现状,还有影响其阅读的因素。这次问卷的结果奠定了进一步研究的实践基础。

原文阅读实践进行了一个学期后,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各抽样一个班级进行了问卷反馈。学生对于原文阅读的选材、阅读方式、教师授课模式以及对自己阅读兴趣、素养等方面的变化给予评价。此次问卷的结果作为原文阅读教学方式改进的依据。

精选原文阅读材料,形成相应读本

根据学生调查问卷反馈的信息,北京二中外语教研组开始精心挑选符合学生兴趣和阅读水平的原著读物,并根据阅读目的设计形成相应的读本。由于三个年级施教侧重点不同,以下从各年级的具体操作方式描述:

高一年级:

高一起始阶段选择的原著材料有:Turtle in Paradise,Missing May,TheDiary of a Young Girl,Walk Two Moons,和四篇经典短篇故事。原著读物选自美国儿童文学奖纽伯瑞获奖作品,都是青少年水平读物。作为阅读的起始阶段,在高一进行原著阅读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的信心和习惯。因此,所选的读物既有课本话题的补充,也有人文情怀的体验。学校编制的配套读本《爱读》分两部分:四本原著中篇青少年读物的简洁版学案,包括背景简介、人物、重难点词汇库,还有引导学生关注情节发展和文化信息的设问等;以及十篇训练阅读策略的短文及配套训练题。第二阶段的《爱读》选材更加靠近课本话题的原文补充,并加入了外教编选的短篇内容。

高二年级:

基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原文材料的选择遵循以下选择文本的原则:

短篇小说: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技能,重点进行概括主要情节,理解关键细节,推测作者态度等以“技能”为主的相关活动。

中篇小说: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策略,重点要求学生能基本进行独立阅读,有选择、有效地使用参考资源,根据阅读目的和文段的不同,调整阅读速度和阅读方法等以实践“策略”为主的阅读目标。

长篇小说: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重点探讨文学主旨,人物刻画,创作手法等以“文学”为主的相关话题。

中短篇小说的阅读以本年级校本教材《悦读》为文本,实现阅读计划目标,内容编排上更加侧重阅读策略,目标是引导学生分阶段掌握文学作品的构成,学会如何鉴赏原著故事。按照七个文学鉴赏的角度(观点、背景、人物、情节、风格、基调、象征手法)节选原著内容编制成册。师生每完成一个单元的目标是较好地掌握对应的阅读策略目标。

高三年级:

由于是备考前的特殊阶段,高三教师抓紧前两个月的时间带领学生阅读了两本中长篇原著Walk Two Moons,TheGiver。选材以增加丰富的美国本土文化信息和激发学生对社会发展的关注为重点。由于和高一读同一本书,高三学生借用了《爱读》第一册完成阅读任务。

实施原文阅读教学,形成特定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

北京二中英语原文阅读的实施方式是结合课本教学同步进行。原则上以每月为一个周期,完成一本原版小说的阅读。学生阅读时间分为两种安排模式:一是集中一至两周的课堂时间统一阅读、并完成读本和相应的阅读任务;另一种是化整为零,每天课堂前10分钟,月底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

高一年级:

教师施教过程中重点把握好阅读节奏:读前带领学生了解故事背景、熟悉部分关键词汇,以减缓学生阅读的障碍;读中引导学生思考情节的发展;读后要求学生根据阅读体验回答读本设定的问题。

在原文阅读教学实践中,部分高一教师还尝试了“翻转课堂”模式:采取分阶段阅读的方式,将整个阅读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全书泛读、以深度分析为导向的分章节阅读、有重点地重读小说并准备输出、小组展示阐释对文本的理解。第四阶段为输出阶段,学生在课上以小组展示的形式,通过表演片段、配乐朗诵、小型座谈等不同任务,从不同侧面输出对于原文文本的理解,包括情节分析、人物分析、语言及描写等。教师以阅读活动组织者的身份,帮助学生建立小说阅读与分析的初步框架,为其今后的阅读打好基础。此教学模式全部以学生活动为主线,经过两个月实践形成独特的阅读教学方式。评价方式是每本小说阅读完成后进行阶段性的阅读测评,以开卷的方式进行笔试。该成绩(20分)计入学生学段考试成绩。

高二年级:

本年级在高一阶段时引入《典范英语》第9册,作为入门读物以适应学生初级的语言水平。《典范英语》阅读的评价采用多种方式,包括:常规选择题,以及通过戏剧表演的方式再现文本内容。

进入高二阶段后引入中长篇阅读,实施方式有三种形式:

1)每节课前10分默读。

2)集中两周时间,整节课阅读。课堂阅读之后,都跟进了或简短或深入的书面或口头反馈活动。例如概括主要情节,分析主旨,谈论人物形象等。

3)寒暑假持续阅读计划,布置学生自主选择,“读一本好书”、“看一部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写一篇读后感。

中长篇阅读的评价方式不要求学生纠结于文本的细枝末节,而是设计与文学主旨和文学形象相关的题目,通过侧重考查学生的文学素养,思维水平以及联系实际的能力,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技能,实践阅读策略,培养人文情怀,丰富文化视野。

高三年级:

教师在引导高三学生进行原文阅读训练过程中,着重把握以下原则:1)不增加学生作业负担,一起课堂阅读,一起交流2)以示范方式教会学生发出问题、关注语言;3)尊重学生的自发性提问,对好问题加以推荐引导,鼓励自问自答和同伴互相启发。

教学方式上以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为保证阅读质量,一本小说学生一起连续阅读一周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形成问题,在组内研讨,互助答问。最终教师按照每个小组的问题逻辑组织学生在班级内用英语汇报读后感。

评价方面以形成性评价方式进行。学生准备的问题和讲演稿作为阅读成果记录在学生的学业成长袋内。

持续阅读英语原著较好地满足了北京二中学生对于提升英语阅读素养的需求,体现在学生阅读动机增强、阅读能力提升、语感增强和英语国家文化的更多接纳等方面,对学生学业考试能力的提升有积极影响,且有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综合使用英语的能力。学有余力的学生甚至在规定的阅读量完成后主动阅读更多的原著。

从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来看,外语组教师全体参与原文材料阅读、读本编制、理论学习等,发掘了教师作为施教主体的潜力。这个校本教研过程不但促进了外语教师积极读书的氛围,还鼓励教师个性化施教。高一教师成功实施了“翻转课堂”授课模式和原文阅读的结合,高二教师在原文材料和阅读策略的规划设计方面非常突出,高三也有部分老师利用原文读物促进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阅读水平。参与教师积极撰写科研论文,目前相关成果多达10余篇。

向瑞方,北京市第二中学英语组教研组长,北京市骨干教师。

作者:向瑞方

第3篇:小学课外阅读校本化实施的有效方法

【摘 要】课外阅读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其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也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开拓学生视野的重要方式。但课外阅读素材内容丰富,开展过程形式多样,学生掌握效率参差不齐。实施课外阅读校本化,有助于提升小学阅读课外教学效果,解决课外阅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境。文章将从“领导重视,教师参与”“加强宣传,构建氛围”“师生共建,走进课堂”“特色活动,巩固成果”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课外阅读;校本化;小学生

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对,独立于课程体系之外,是学生获取阅读能力、增长知识的另一重要渠道。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自然不可轻视课外阅读的作用。课内阅读知识有限,课外阅读知识无限,也就说明了课外阅读教学潜力巨大。但课外阅读范围宽泛,开展形式多样化,导致其教学价值不稳定。为此,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结合学习目标、学生特征以及学校资源进行转化实施,以此提升课外阅读实施效果,而这一过程就是校本化实施过程。故此,文章将对课外阅读校本化方法进行深入探究。

一、领导重视,教师参与

在开展课外阅读校本化过程中,语文教师组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积极开展相应校本活动。在传统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学时长有限,语文教师组将更多的教研精力投入到课内教学当中,课外阅读并未受到重视,也缺乏专门的教研主题,并不有利于课外阅读校本化的开展。基于语文核心素养教学需求,课内阅读素材显然无法充分开拓学生眼界,强化学生自主阅读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将视野置于课内教学之外,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资源。在校本化教研过程中,由语文教师组组长担任课外阅读组织者,各个年级的教师共同参与其中,为课外阅读校本化教研“添柴加焰”。

例如,在教研过程中,语文教师组可以设置“中国传统文化渗透”课外阅读校本化主题,由组长主持相关教研活动的开展进程。首先,组长抛出问题:“小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渗透课外阅读选题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让教师对此进行积极发言,如“选择传统经典作品”“应该与小学生能力契合,不可过难”等。其次,组长让教师纷纷发言,列举并选择与注意事项相契合的经典书目,如《弟子规》《百家姓》等。最后,语文组共同商议课外阅读开展办法。

分析所举案例,课外阅读校本化教研过程中要明确主题方向,让教师积极参与其中才能够确保校本内容的方向,确保实施方案的全面效果,并与各个班级的语文教情相符合。

二、加强宣传,构建氛围

课外阅读校本化的实施,需要一定的阅读氛围,提升师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让其认可阅读校本化的实施。从课外阅读开展的主要地点来看,主要为小学与家。故此,构建氛围也应该从这两个方面来考虑,加强相关宣传,引导家长与教师合力助推课外阅读校本化实施过程。在构建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构建校园课外阅读氛围,扩充学校图书馆的藏书量,设立相应的课外活动栏目;第二,发布课外阅读攻略,并与家长取得联系,确保课外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第三,搭建信息平台,设立微信、QQ交流群以及公众号,更新校园课外阅读校本化开展进程,并为如何高效开展阅读提供指导,给学生提供相互交流阅读经验与课外阅读反馈渠道。

例如,首先,在開展“爱国主义学习周课外阅读”校本化过程中,学校结合专项主题专门采购绘本、革命书籍、革命伟人诗词等;其次,语文组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在家课外阅读攻略,并通过平台将其及时发放给家长,让家长根据指导建议帮助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最后,每个班级的语文教师与家长积极进行课外阅读交流,掌握各班学生课外阅读开展情况,适当给予指导,确保课外阅读校本化实施方案顺利开展。

分析所举案例,“爱国主义学习周课外阅读”校本化过程中不仅注重构建学校课外阅读氛围,并且与家长联动,拓展了课外阅读校本化教育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同时平台的构建也为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供了正确方向,使其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少走弯路,增长知识见解。

三、师生共建,走进课堂

传统课外阅读校本化过程中一般以教师为主,甚少从学生角度开展校本化,不利于校本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在开展校本化过程中应该积极考虑到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需求,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个环节当中。在课外阅读指导书目编写上,应该征求学生的意见,通过民主投票方式选择学生最喜爱的课外读物。同时,在课外阅读校本化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利用课外资源,使其助力于校内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也以此满足学生在学习部分篇章时“意犹未尽”的学习需求。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课内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课外活动主题,提升课外阅读校本化效果。

例如,在讲解“少年闰土”一课后,教师可以设置“走进鲁迅先生”课外活动阅读主题,让学生在校内图书馆查阅有关于“鲁迅”的书籍以及资料。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5人课外阅读小组,并为学生发放课外阅读指导单,让学生将阅读的书目名称、出版日期添加其上,并让各小组将最喜欢的篇章、段落页数记录下来。最后,教师组织课外阅读交流大会,让学生相互分享自己找到的课外阅读素材,并与其他学生分享其中的精彩段落。

分析所举案例,教师以课内阅读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并设置与之相关的课外活动主题,确保了两者的共通性,双向增加课内与课外阅读的价值。同时,教师给予了学生课外阅读收集资料的方法,为学生提供收集渠道,并通过共享评价方式,帮助学生交流成果,有效升华课外阅读价值。

四、特色活动,巩固成果

课外阅读校本化过程中,学生是实施者,因此巩固与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至关重要。在传统课外阅读校本化过程中,学校总是忽略课外阅读校本化开展的反馈,易导致阅读校本活动“虎头蛇尾”,学生在活动初期开展过程中尚能响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弱化,无法坚持个人阅读行为。因此开展特色课外阅读活动,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保持学生长效课外阅读动力、巩固课外阅读成果的重要手段。在开展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学校需要考虑到活动与活动之间的时间效应,既不可安排过密,也要契合学生课外阅读学习兴趣的周期。如果安排过密,则有可能导致学生课外阅读活动压力过大,甚至影响学生正常学习活动的开展。但反之,如果安排过于松散,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得不到周期性的监督,将会极大地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校可以一学期设计两次大型课外阅读活动,增加课外活动阅读开展的竞争性,并设置相应的奖品激励各班级与学生投入到课外阅读校本化过程中。各个班级则结合实际情况每周设置课外阅读活动课、阅读“沙龙”、诗朗诵等活动,保持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分享在课外阅读活动中的经验,并相互交流阅读书目,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课外书。同时,教师也可以与学生共同观看课外阅读视频,组织课外阅话剧表演,让课外阅读活动形式更加丰富。

分析所举案例,学校与班级分别举行不同层次、不同频率的课外阅读活动,活动中有竞争、有合作、有快乐、有学习,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过程中能够保持长效学习兴趣,也能够达到客观监督的目的,巩固学生课外阅读学习成果。

五、结语

“教学,有法,亦无法。”小学课外阅读校本化不仅要按照计划逐步开展,更要结合学校教学情况、学生信息反馈以及教师建立灵活调整课外阅读校本化内容。在课外阅读校本化过程中,应该注重教师构建、学生参与,让学生共同参与其中,积极营造课外阅读氛围。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让课外阅读服务于学校教学,从而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韦晓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思考[J].语文课内外,2019(35).

[2]刘兆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拓展的有效策略[J].语文课内外,2019(36).

[3]周海.关于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语文课内外,2019(36).

(责任编辑 王小飞)

作者:李中华

第4篇:语文阅读校本教材序言

读书能养气,乃为善读书

若是有人问我:“如有机会来个穿越,你会穿越到哪个朝代?”我将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他:宋代!为啥这样说呢?因为相较于其他朝代,宋代是一个最为重视读书人的时代,重视读书人,那么,读书也就是一种风尚,也就是一种区别于其他时期的“宋祖style”。忝为一个读书人,我是很羡慕宋代的读书人的,捧起宋词宋诗宋文,总觉得宋代的文人骨子里都有一种特别的文气在。比方说,屯田郎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就有朴实真切毫无矫揉造作之感;易安卿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自有柔肠百转一泣三叹的悲伤;放翁叟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亦有肝脑涂地为国进贤的悲壮„„纵使流连于软帷香闺的花间秾词,也使宋代文人的主流文气多了一件华丽的蝉衣。所以说,宋代人的读书,是能够像孟子说的那样,能养读书之气,乃为善读书。

然时日逝去已久,我无法再亲耳聆听宋仁宗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黍”的“三有劝读良言”,也无法再亲口附和汪洙“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读书豪情,更无法亲身感知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苦读狠劲儿,但是我可以发自肺腑由衷地感悟到宋朝诗人黄山谷“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这句话的内在含义,因为读书确实能够养文气,要不,苏轼怎么会有“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感叹呢?

我来东海已经三年有余。在市井酒肆之间,我发现了一个很是耐人寻味的现象:凡是毛笔字写得好、有一定文学底子、俨然有隐者之风的人,必是上了一定年纪的。而这些上了一定年纪的有古风之人,大多又与觉民有很深的渊源。随着了解的深入,我释然了:觉民的前世,便是走出了多位前贤的东海书院;觉民的前身,便是培养了一大批满怀报国热忱而努力读书的爱国志士的觉民小学和觉民中学;而觉民中小学得以成就诸多贤才的根本,即是“读书”之斯道。

历览觉民中小学发展的历史,古圣和今贤荟萃,求学与报国并存。回望七十余载前的当代,一批批英勇不屈的觉民学子,学成文武艺,挥洒报国情,毅然奔赴抗日前线;回顾多事之秋的现代,一代代临危不惧的觉民学子,满怀家国情,奋戈御外侮,决死抗击法鬼入侵;回溯国强势胜的康乾时代,一位位从东海走出去的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举人秀才,与能臣贤相共商定邦之善计,同谋治国之良策,举己身之全力,谋桑梓之福祉。由是观之,古圣今贤的求学报国,无不是通过勤奋读书来推动和实现的。

现而今,穷根究底、广泛涉猎的读书之风,在我们莘莘学子和古圣今贤之间,已然有了断层之虞,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是不乐于见的,也是心怀隐忧的。幸而学校早有先手,通过统筹安排,现在编印了一本语文阅读校本教材,分《爱国篇》、《爱校篇》、《自爱篇》和《爱家篇》四个部分,内有诗歌、散文、杂文、回忆录等多篇美文,不日就能付梓。我衷心希望同学们能够以这本校本教材为突破口,在饭后课余的零碎时间里,再次拾起书本,“多读书,读多书”,最后达到“读书多”的程度,也养出一股浩然的文气来。 斯人已远去,烈风长留存。觉民所以觉民者,在乎读书之斯道也;而读书之斯道,则诚为觉民!

愿有志者勉之!

甲午年乙亥月戊戌日于觉民

第5篇: 阅读与欣赏校本课程总结

本学期的《阅读与欣赏》活动课即将告一段落,根据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和活动开展情况,现进行总结。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阅读与欣赏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能力和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活动开展的时候,我们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思维和活动方向。结合本学期的工作,有三点体会:

一、以兴趣为基点,乐于知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按照活动计划,我们先利用开家长会进行大力宣传,让学生在外界环境的刺激和熏陶下,对读书的兴趣有所提高,在思想上也能充分的认识读书的重要性,为活动的开展铺好路。通过前期强势宣传和营造读书氛围,提高了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为深入落实课外阅读计划的各项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活动伊始,我们便向学生推荐了必读书目和选读数目,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让学生养成勤于读书,乐于读书的好习惯。

二、以品读为支柱,勤于阅读

授之以渔,指导阅读。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分析能力、比较能力仍比较薄弱,他们对书的好坏还不能很好把握,对好词好句还不能很好辨别,甚至疏于辨别。有些学生对文字类的经典不感兴趣,则对故事性的、富有童真童趣的内容十分喜爱。因此,向学生推荐了趣味性强的,符合本年级阅读的《爱的教育》,让孩子们快乐阅读。利用每周

二、四的早自习和课后自主阅读,也可以和家长一起阅读交流。四年级学生还未脱离“稚气”,对文学修养的提高又十分渴望。我们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提高理解能力,提升思想内涵。

三、以笔记为翅膀,阅有所得

笔记,是每一位阅读者的必备品。本次活动要求学生要做好摘录笔记的好习惯,并在小组中展示较为优秀的读书笔记。通过展示,同学们互取所需,学到了更多读书知识和方法,加深了爱书、用书的思想认识,同时又促进了同学良好读书习惯的自觉形成。此外,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写阅读心得,将自己阅读所得以文字形式表达出来,真正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悟。

在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中,我们也总结了一些比较可取的活动措施,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进而使他们的阅读能力有较大的进步。指导学生读书:比比谁读得多,争当小书迷。我们主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学会积累好词佳句、对于精彩的语句最好能背下来,对感受深的语句进行勾画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学会写读书笔记。在读书交流中进行“知识抢答”,丰富学生的体验,收获成功,感受快乐,学习与活动结合,让学生在“乐”中学。

本学期开展的《阅读与欣赏》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们在阅读能力上有切实的提高。但这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有部分孩子对阅读不感兴趣,写读书笔记不主动,课后没有很好地阅读。相信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的交流学习中,不断总结,他们会不断进步,活动也将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

第6篇:小学英语阅读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贺永东

一、课程背景:

“校本课程”的教育取向是立足与于人的发展本位,强调教育的“人性化”、“个性化”。它对于满足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个性潜能优势,对于满足学校的需要、学科的需要,创建学校特色和特色课程,最终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有着独特的意义和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英语教学者的关注。但同时,我们也意识到阅读过程是一个多种语言知识包括文字、词汇、句法和语义等知识的复杂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任何单一的语言知识都不能促成对阅读材料的真正理解。不论是top-down还是bottom-up,这两种阅读模式都提到了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根据本人大脑中已有的句法知识和语义知识对阅读材料进行预测,并在阅读过程中加以证实和修正的实践活动。于是,我们可以这么认为,阅读活动实际上是一种语言知识的实践和实现。成功的英语教学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首先,从数据上分析,新的上海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到初中毕业阅读量达到30万字以上,高中毕业的累计词汇量不少于60万字。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是不行的。而阅读正是一个巩固和扩大词汇量的好方法,它不仅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拓宽了学生的语言接触渠道。英语学习如果仅仅依赖于目前所使用的统一教材,实际上是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的,这就是说我们必须从他们的需求出发,补充大量的阅读素材。其次帮助学生掌握单词识别,句法分析和语境知识。最后补充一定量的背景知识和提供个人情感体验,使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期待心理和价值尺度,不同的语言思维模式,不同的语言修辞习惯带来信息差异减少到最小。我校学生英语学习基础较好,英语教师教学水准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高,需求量大,这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挑战。

二、课程目标:

l 总体目标:巩固和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速

度和理解的准确度,逐步形成他们的英语阅读习惯和能力。帮助学生善于、乐于了解异国文化,拓展实践空间,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 l 分级目标:

一年级:培养学生根据图片猜测新单词的能力。读懂由同一句式结构 组成的阅读材料。

二年级:* 培养学生通过教师表情,动作或中文注解掌握关键词的能 力,并能根据图片和关键词理解阅读内容大意。

三年级:* 培养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跳读,抓关键信息的能力。 * 培养学生根据阅读内容,用工具书查找关键词解释,并具

有较强的词义筛选能力。* 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再重新组织的句子中填入适当单词的能力。 * 培养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确认单词的正确意思,侧重同类词性单词的辨别能力考察。

四年级:* 培养学生根据阅读内容的上下文推测关键词意思,侧重不同词性单词的意义把握。 * 培养学生找中心句,选标题等概括大意的能力。

五年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以上阅读技巧的能力进行篇幅较长材料的 阅读和不同题材阅读内容的阅读尝试。

三、课程开发原则:

我校英语教师共同思考如何开发教材及培养阅读技巧。对材料本身不一定要做结构和词汇上的控制,关键在于预测这些方面的困难并提供适当的理解线索,并在设计理解练习时采取不同要求,根据不同阅读目的及阅读者的实际情况实行分级和变动。

1、学生兴趣和文化背景原则:

小学阶段学生形象思维占优、求知欲较强、好奇心重又爱表现,阅读材料以寓言、故事、童话为主要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尽可能在教学中采用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更乐于参与。

2、学生个体发展需要原则:

学生受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对学习内容有不同的需求,主教材只能满足基本要求,在我校,大部分学生出现“吃不饱”现象,我们的阅读课程为学生们铺设了另一个学习途径,开拓了更广阔的语言输入空间。

3、渗透性补充型原则:

利用“阅读”本身具有的广泛性挑选、改编或自编各类阅读材料作为大量补充,弥补主教材范围较窄、语言较单

一、英语使用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较匮乏等不足。

4、实用性原则:

阅读中出现的语言材料尊重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背景,即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以此拓展语言的实践空间,增强学生活用语言的能力。

5、选择性原则:

我校学生的阅读材料来源广泛,对学生而言有比较大的可选性。他们所面临的阅读材料多层次,多角度,能满足不同学习程度,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学习品位学生的要求。这也符合学生开展课外英语阅读的自主性特征。

四、课程设置:

我们将阅读课程分成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种。

课内阅读在不增加英语课时的情况下结合主教材《牛津英语》,主要选用《小学生英语读物》、自编教材和自选教材三种。这对我们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保证基础、提高效率。

自编教材是老师们根据英美文化或牛津教材中的内容,结合不同年段学生的认知结构自己编写或翻译的故事、儿歌、课本剧等。如为了让学生了解西方节日的有关知识,全校开展了英语主题活动“Easter”、“Halloween”等,三年级老师编写了语言较为简单的对话、五年级老师编写了篇幅较长、相对难度较大的课本剧,各个年级都有适合自己年龄的阅读材料。在复活节当天,我们还分别请食堂里的师傅们给每位学生煮了一个蛋,发给大家,进行绘彩蛋、找彩蛋等游戏;鬼节前开展了许多活动,最后进行了南瓜灯、面具、服装等展示。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既掌握了英语知识,又了解了异国文化,不亦乐乎。

自选教材主要是老师通过不同的渠道找来的配套阅读素材,可以从网上下载、可以去书店购买、可以从报纸上摘录,也有的是英语老师在国外进修时带回来的。总之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考虑语言的难易程度,内容是否符合儿童的年龄与兴趣,是否吸引学生。同时尽量与牛津英语的主题式教学相结合,注意形式与内容的搭配,逐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是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广泛阅读,除了看英语的报纸、杂志、书籍外、进行网上阅读以外,也可以看原版VCD和英语、听儿歌歌曲磁带。教师还可提供弹性阅读材料,如两周发三篇,周五下发,其中二篇为弹性作用,供学生选择性的阅读。 具体课时安排: 小学生英语读物:3-4课时(二周1课时) 自编教材:4-6课时(二周1课时) 课外阅读:(累计二周1小时)

五、研究成果: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

1)三至五年级阅读材料:根据《外研版》教材的知识体系、语言结构以及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我们选编了三至五年级的配套阅读材料,并还在不断调整中。

2)阅读教学的三种策略和三种教学模式:我们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不同教材的内容、所应采取的教学形式进行了探索,目前总结形成了阅读教学的三种策略和不同的教学模式。

3)学生阅读能力和学习英语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经过两年多广泛的英语阅读,我们的学生阅读能力和学习英语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l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与模式

在教学中,我们感到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1、 师生互动型策略

这种策略有助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共

同积极参与,关系融洽。它比较适合与低、中年级使用。它的特点是: 教师导入,学生感知 → 学生精读,教师讲解 → 巩固操练,内化语言 操作过程:

(1) 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绘生绘色地讲述故事、运用实物、播放录音、

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出阅读材料,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产生要阅读的兴趣。如在教学《A Big Turnip》时,老师先用图辅助动作讲述了拔萝卜的故事,由于这篇故事学生们都耳熟能详,而且有些语句在故事中反复出现,因此他们不但表现出很强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在模仿老师做动作。 (2)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学生的交流、老师的讲解下理解一些

单词、词组的含义与用法。还可以设计一些YesNo question 或简单的Choice。这一步要求学生反复阅读,仔细体会。

(3) 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进行表演、复述等凭借互动共振的效应,

促进语言材料的内化。如三年级牛津教材中有“My favourite things—-People I like”这样的主题。根据学生对周围的人物感兴趣的特点,我们选了两篇关于家庭成员和同学的小文章,让学生们阅读。虽然涉及了现在进行时和一般现在时,但由于贴近学生生活,是他们所熟悉的内容,爸爸正在干什么,妈妈在干什么,同学英语说得好不好等。因此学生容易理解,看起来也并不感吃力。接着老师就文章中的语法点、时态稍加点拨,学生很快掌握,在表演时学生能结合自己的实际,穿插一些阅读材料和牛津教材中的内容和句子结构。

2、主动参与型策略

它的基点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操作过程是: 自读理解 → 交流讨论 → 小结巩固

这种教学策略比较适合与中高年级,一般选择的阅读材料语言难

度不大,接近他们外研版教材中所学的内容,并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或者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 以上两种皆运用在课堂教学中,第三种则适用于课外阅读。

3、自主开放型策略

这也可以称之为弹性阅读,以课外读物为本,进行阅读教学。此方法一般在高年级使用。可以有两种安排:一是腾出课堂教学的 1/3时间用以自读,教师提供一些课外读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材料自由地阅读;二是鼓励学生课外广泛阅读。阅读的内容应该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兴趣爱好,是课堂所学的延伸。英语阅读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使学生逐渐获得独立阅读英语的能力。掌握了一些简单的阅读技巧后,学生还可以对即将要学的牛津教材做好预习工作。学习英语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要切实地提高英语水平,就要扎扎实实地从基础抓起。 l 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的模式:

阅读教学在高年级有多种教学模式,这里要介绍的是我们在教学

中采用比较多的一种,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可操作性。其基本的教学程序如下:总--分—总,也即是读---说---写的教学模式。其基本框架结构如下: Language Situation: passage

general ideal

words / phrases patterns

passage

specific idea

output

第一, 通读短文,对短文有一个初步总的印象。

第二,在通读文章之后,解决短文中新的单词,短语,为语言的输出作准备。

第三,解决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子之后,回到课文,作进一步的理解。对于整篇文章作进一步的理解。 第四, 阅读后让学生提笔续写或改写短文,作为语言的输出。 l 小学中年级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中年级英语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初步形成的两种教学模式:

模式一. 对于内容文字难度不大的文章,我们以听→说为主线,并以分→总的方式进行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教学流程图如下:

start words /phrases sentences

passage

general ideas specific ideas output Start是语言环境的创设,即阅读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通过Pre-reading Activity,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帮助其找到阅读定位。

Language inputs可有words、phrases或sentences。教师在一开始就进行语言点的输入,帮助学生解决阅读难点并掌握重要词汇。我们遵循的原则是“从机械性操练→到意义性操练”。机械性操练是从语言的表象出发,解决语言的认知。意义性操练是从学生理解掌握的内容出发,达到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Passage的教学,我们要求学生全文理解,再进行语言点的讲解。我们经常采用以下步骤: a. 听录音看范文,大体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内容。

b.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讲解文章,对文章内容有更详细的认识。 c.分组或分角色诵读文章。

Output阶段,我们做到让学生及时反馈对文章的理解掌握情况,帮助学生的语言组织和积累,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具体方法有: a. 完成课后练习,口头汇报。 b.复述并表演所学故事。

c.变换人称重编范文。

模式二. 对于内容难度较高的文章,我们以听/读→说为主线,即“总→分”的方式进行教学,更好使学生掌握听、说、读的技能。

教学流程图如下: Language situation start

words/phrases sentences

passage

general ideas specific ideas

out put 在模式二的教学中,对于某些相对应的教学步骤我们基本可参照模式一的方法进行。只是,由于有些阅读文章难度较高,我们就没有start阶段的教学,而是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让学生直接听或读,一开始就直接接触到文字。

初次阅读passage时,我们提醒学生划下范文中的生词、难词,并试着根据上下文推断词的意义,并让学生获得general ideas,。

我们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或原文内容组织语言回答教师的问题,来检验学生是否对文章有了大概的了解。 教师作为指导者可根据作品风格采用帮助学生理解的方法。对于范文中的生词或难词,在中年级我们主要通过创设真实机语境进行Paraphrasing,或采用Body Language,也可给出Definitions/ Relevant Examples and Models,有时也和学生共同使用工具书来解决文中的新词。 最后的Output, 即阅读反馈阶段,我们采用以下的方法让学生汇 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a. 变换人称使学生Retelling。

b. 让学生对文章进行Silent Movie(配音)或Role Play(表演),配音是最基本的朗读或背诵,表演是学生内化成自己语言后的输出。

c.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文章内容进行扩展或改编。

d. 给出另一篇相同形式和体裁的文章让学生自行完成,以巩固学生前面的阅读学习。碰到新词可借助于工具书。

每篇范文学生都在教师的指导和点播下完成学习。教师一般是在墙报的English Corner处公布正确答案,让学生自己检验阅读成果,这样其实也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当然,在以上两种教学模式的运作过程中,两种模式有时会交叉表现。但从总体上来讲:三年级用得较多的是第一种,四年级则以第二种为主! l 小学低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的模式

通过实践,我们对低年级英语阅读教学有了初步的定位:以听、说为主线,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能从总体上理解阅读内容;教学的流程主要采取“分—总”的方式,从听到说,循序渐进。课堂结构流程图如下: Language Situation: start

word/phrase sentences

passage general idea details

output

六、课程评价

英语阅读校本课程的评价主要途径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其一,教师通过抽查和测验相结合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进展。通常有口头测试,书面监测和活动参与三条条线。

口头测试:抽查学生对英语读物的模仿朗读情况,与口试成绩相结合。

书面监测: 每单元测验练习结合阅读材料上的词汇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活动参与:结合学校阅读大活动来检验学生的表现并给出评估。每学期末根据各年级的教学目标进行英语阅读竞赛,检验学生阅读技巧和速度的情况。对阅读能力以a,b,c,d等第记录。

其二,教师通过校本课程开发的适切性、合理性、科学性的原则和特征对于课程实践进行评价。

第7篇:校本课程计划

杨家中心小学 吴斯文

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除正常的常规教学以外,更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折纸艺术则契合了素质教育要求,活动中很容易创设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空间和情景,使学生在感受折纸艺术独特魅力的同时,艺术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开阔孩子的视野,发展孩子的思维,丰富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激发孩子们对折纸兴趣 。

一、学期目标

1、注重学生的经验积累,开展多种活动方式、方法,加强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

2、在学生的生活中寻找孩子关注的主题内容,开创学生的思维,使之成为新的主题内容。在折纸操作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

3、注意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加强学生对各种折叠方法和剪、画的使用,培养孩子参与折纸活动及表现具体内容的积极性和探索的欲望。

4、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有意识的去收集各种优秀作品,引导他们去观察、探索折纸作品中的操作技巧,鼓励他们去学习,同时培养孩子欣赏美的能力。让学生在做做玩玩中学会技能,在玩中观察、在情景中培养情感,活动中思维想象,达到主动的创造表现“故事情景想象作品”。

二、具体措施

1、 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刺激学生去感受美和表现美。创设折纸活动区,提供必要的材料,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活动。

2、 引起学生对创作的构想,使学生产生试一试的愿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除了学习基本的单张纸外,学习两张纸以上的折纸组合。

4、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折纸的教学外,在日常生活中如晨间活动、游戏时间为学生准备好纸和剪刀、彩笔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材料和工具,进行折纸练习。

最后,学生通过在学校学习折纸技能,回家后可用窗花、拉花装饰自己的房间,也可做礼品赠送他人,使学生自己的小天地充满艺术的气息,当他们欣赏自己作品的时候,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第8篇:校本研修计划

2013――2014年度第二学期

个人校本研修计划

姬春玲

新的学年又开始了,在本学年为使自己各方面的素质都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以符合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自己基本具有综合教育的能力和锐意创新的能力;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能够创造出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进一步拓宽自己的科学文化视野,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进一步提高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

现将自己在本学期个人研修作一计划:

1、认真学习《教育新课程》和各科新课程标准等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使自己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扎实的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广阔的知识背景,较高的业务水平,加快新课程发展建设的步伐,以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

2、基本形式:

(1)自主学习:自学,记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推荐的书目,认真读书学习、交流研讨。使读书成为我的自觉行动,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

(2)小组研讨:本学期我会积极参加我组我校定期举行的研讨交流会,在研讨中让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得到相对的提高。

(3)教学观摩:积极参加我校定期的听课、评课,进行教学研究,以解决自己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让我的教学更具特色。

3、课题研究。定期参加学校及小组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把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学校的共同财富。积极进行教学反思,查漏补缺,进行更好的教育教学工作。

总之,今年我将积极进行校本研修工作,尽量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让自己的教学更具有特色,以培养出更出色的学生,更加快我校的课改步伐。

第9篇:校本研修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师校本研修工作计划》要求为指导,以高效课堂构建这个中心工作,按照“走进课堂”的思路,改进教学管理行为,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学科教研组、备课组为载体,通过规范示范创建等系列活动,提高教师的历史教学整体素质。

二、研修主题

以“改变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为数学学科研修主题,以校本研修和“学习互动、校际合作、校校联动、师师和师生协作”为主平台,聚焦课堂,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

三、研修时间:2013年8月—2013年11月

四、研修形式:个人学习、教研组和备课组集体研讨。

五、具体措施

1 、认真听课评课,加强备课电子化。数学教师要加强做题。把握教材的准确来自于教师的多做题,获取信息。教师在解题时往往能启发自己对知识的广度、深度的拓广。利用观摩学习的机会,见贤思齐,学习提高。

2、积极参加培训,潜心学习研讨,认真参与小组活动,相互交流,共同进步。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教学中积极探讨请教,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利用好每次的学习机会。

4、积极探讨评价机制,建立合理的评价量规标准,循序渐进,促进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深入开展校本课题研究及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将培训心得渗透在具体的教学之中。充分利用团队优势,开展集体备课,集体研讨。互相学习提高教学实效。立足学校实际,解决当前教学过程中的难题,以研促教。

总之,结合远程培训,努力提高教师驾驭现代课堂的能力,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加强各学科间的联系,促进学科间的有效整合。

上一篇:乡镇意识形态整改报告下一篇:医院工作计划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