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2024-09-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环保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环保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篇1

根据创建“绿色学校”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班环保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年我班将继续加强环境建设,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大力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环境保护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推动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班大部分学生环保意识较强,但个别学生有一些不良习惯,如:小零食袋乱扔,有些可回收的东西和不能回收的放在一起等。因此,有待学习这一方面的知识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行为。

二、具体工作措施:

(一)、调整并充实环境建设和环保教育活动小组,加强对环境建设与环境教育的领导和组织管理。

(二)、继续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突出环保的宣传与教育。

1、在校园公共场所增设分类环保垃圾箱,各班垃圾袋装化。

2、通过家长会,定期向家长宣传环境保护知识。

3、在校园所有的绿化区域竖立爱护花草树木的警示牌,警醒人们自学爱护花草树木。

(三)、全面而深入地开展全员性的环保知识的学习与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的环保意识,提高环保能力,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1、通过校园红领巾广播定期结合学生举办环保知识专题讲座。

2、向学生发放环保常识学习材料,以自学和组织集中学习等形式加强环保知识的学习。

3、对学生进行环保常识测试。

4、举办环保教育专题培训。

5、举行全校性的环保知识竞赛。

(四)、抓好学科教学的环保渗透,大力开展环保实践活动,1、各学科将环境教育的内容列入学科教学计划,要结合本科课程的实际进行环境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

2.少先队成立环保小队,在环保小队里组建“环保宣传队”“环保卫生队”“护绿队”“环保调研队”,并组织这些小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环保实践活动。

3、及时抓住有利时机开展全校性的环境教育活动。主要结合中国植树节(3月12日)、世界水日(3月22日)、世界地球日(4月22日)、世界无烟日(5月31日)、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世界粮食日(10月16日)和国际生物多样性日(12月29日)开展主题环保教育活动,积极向社会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唤醒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4、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与实践活动。(1)健全卫生制度,坚持每天三小扫,每周一大扫的卫生制度,建立卫生检查评比制,将卫生工作评比纳入学校“先进班集体”评比中。(2)根据德育处的要求,制定出奋斗目标和班级公约,大力提倡讲文明、讲礼貌的好风尚。彻底消除打架、骂人、追逐打闹、乱丢垃圾等不良行为,逐步形成我校的礼仪常规。

(3)学校在文化宣传栏中设立环保专栏,定期进行环保宣传。学校图书馆添置环保图书,并定期向学生开放。

环保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篇2

一、因地制宜开发节水环保教育校本课程的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注重体现地方课程资源的独特性和丰富性。龙游实验小学位于衢江和灵山江的交汇处,是全国绿色学校,重视学生的环保教育。环保教育是我校教育的一个特色。我们以环保小课题研究为切入点,作为我校节水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抓手。

我们针对不同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确定了我校校本课程《两江卫士》的内容框架:

在设计活动内容时,我们强调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体验与领悟,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强调动手操作和实践。

二、规范实施构建节水环保教育校本课程的模式

小学生“节水环保小课题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一般分四个阶段,即:确立主题;制订方案;实施方案;总结评价。

(一)确定活动主题,落实活动的趣味性

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总是以主题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展开实践和探究活动的,在一定程度上活动主题规定了活动的内容,也影响活动方案的制订。选择什么主题,直接决定了活动的实施者(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兴趣和投入程度,也直接影响了活动的实施效果。因此,选好活动的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成功的关键。活动主题的选择,坚持“近”“趣”“行”的原则。如家庭节水小窍门的研究的教学:上课伊始,我通过课件出示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片和家庭中浪费水的镜头图片,让学生针对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谈一谈自己的观后感。

甲生说:我原以为地球上的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可看了公益广告后我知道人们浪费水很严重,其中有一句话深深地震撼了我:别让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是人类的眼泪。

乙生说:我妈妈用洗衣机洗衣服图方便,第三次的漂洗水从来都不接起来利用的,现在我知道了这么干净的水白白流掉是很可惜的。

丙生说:我原来洗澡淋浴器的水也一直都是哗哗地开着的,现在我知道了这样也是比较浪费水的。

我趁热打铁,问学生:“你们看了这些画面后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想提呢?”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教师相机板书,从而引出主题:家庭要节约用水。围绕主题进行讨论,生成小课题:有的要了解家里一天和一个月的用水量;有的要观察家里还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有的要探究家里可怎样节约用水。全班汇报并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整理更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形成研究课题———《家庭节水小窍门的研究》这一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

(二)制订研究方案,落实活动的自主性

方案往往先由一至二名学生根据活动主题负责撰写,然后通过小组集体研究,再提交指导老师指导、修改确定。活动方案是为活动顺利完成而详细编制的施工蓝图,是开展活动和提高活动有效性的必要前提。活动方案的制订必须完善和可以操作。方案应包括活动主题、问题背景、活动目标、研究方法、所需资料、人员分工、时间安排、研究过程、成果形式等。

还是以《家庭节水小窍门的研究》为例:

如班里范文宇小组他们给自己小组取名为“蜘蛛侠小组”,以下是他们组制订的活动方案:

1.人员分工:组长:范文宇;材料管理员:蓝江博;摄影:韩逸夫;汇报员:徐智晨;记录员:涂璟晟、方宇轩;秩序管理员:叶唯一。

2.活动计划:

3.活动的目的:通过这次活动,让大家了解节水的必要性,增强人们关于节水的意识,并在生活中做出实际行动,保护水资源。

4.活动采用的方式:(1)问卷调查;(2)做节水对比试验;(3)通过书本和网络查阅资料。

5.设计的调查问卷

调查内容

(1)您家一个月一般用水( )吨。

(2)您家洗衣机洗衣服第3次漂洗的水是怎样处理的?( )

A.直接排掉B.接起来冲马桶。

(3)用热水器前那段冷水是怎样处理的?( )

A.直接排掉B.接起来利用

(4)你家的抽水马桶是否进行节水改制?( )

A.已经B.没有

(5)您家水龙头有滴漏时是否及时更换?( )

A.及时更换B.拖到流水大时再换

(6)洗衣机的漂洗水和淋浴前的冷水没利用的原因是( )

A.嫌麻烦B.水便宜不值几个钱

(7)您家家人洗澡的主要方式是( )

A.淋浴B.浴缸泡浴

学生的活动方案设计好了,活动起来才能有的放矢。学生活动方案的制订要有扶有放,扶是给学生样子参考让学生知道方案的格式,放是方案要由学生自己动脑设计,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作用。

(三)实施活动方案,落实活动实践性

活动方案的实施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环节,它充分体现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体性、实践性、活动性和开放性及生成性等主要特征。因此,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敢于实践、友好合作、特别要树立克服各种困难的信心。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指导和鼓励学生要随机应变,要敢于面对各种生成的问题。首先,要注意安全问题。特别是活动场所在教室外或在社区、工厂、农村的(如灵山江的水质进行检测和受污染成因的调查),在交通安全、被考察对象本身的危险度等方面要特别引起注意,可以给每一位学生发一份书面活动安全须知。其次,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设计者、实践者、体验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自主实践,主动探究。根据活动生成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活动方案,使实践活动更切实际、更加流畅。

下面是我校组织学生开展“灵山江水质及污染原因的调查实践”时,学生撰写的报告选摘:

我们乘车沿灵山江堤坝逆流而上观察,母亲河静静地躺在我们的身边,它不再是往日清澈见底的山泉,也没有了优美动听的歌喉,一座座白色甚至黑色的“小岛”飘浮在河面上,江水不时泛起黑色的恶浪,还散发出一阵阵令人作呕的臭气。我们拿出老师发给我们的PH试纸测水的酸碱度,试纸呈淡橙色,水的PH值在4~5之间。我们一路采访了许多人,了解了河水被污染的原因。

问:老爷爷,灵山江以前是怎样的呢?

答: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灵山江特别清澈,特别的甘甜。我们可以在河里捉到鲜活的鱼、虾,夏天大家都爱在这里游泳、洗衣。

问:这条河被污染有多少年了?

答:已经有很多年了。(老爷爷摇着头,一脸的无奈)

问:您知道这条河是怎么被污染的吗?

答:是人们把生活垃圾、工厂污水排入河中引起的。

学生通过自己的采访、观察、分析、实践等活动,受到的教育才会深刻,体验才会到位。所以实践是活动的核心,只有让他们亲自经历,他们的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四)活动的总结和评价,落实活动的生成性

总结与评价是活动的终结阶段,是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显性表现形式,它对于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能否有持续的兴趣至关重要,因此,要特别重视这一环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亲身经历,获得实际的发展性的体验,是不断生成的。综合实践活动最能吸引学生和最具魅力的,就在于其生成性。

如,我们开展了家庭节水小窍门研究活动后,让学生按下面的评价表进行自评、小组评、家长评和老师评。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有体验、有感悟、有收获。

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以激励为主。评价的目的在于获得教学信息的反馈,用以诊断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发展,帮助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评价反馈要及时。要充分肯定学生优点,对不足之处给予适当引导,通过评价促进学生能力提高。

语文校本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篇3

各校响应课程改革号召,积极进行校本课程的研发,但因为校本课程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无经验可谈,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师生对语文校本课程难免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一:把校本课程开发简单地看作是学校自编教材,这是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大误解。

误区二:部分师生认为校本课程课与高考无关,此课可上可不上,因此有些班级的校本课程课形同虚设。

误区三:部分教师把语文教材(人教版)和校本课程进行区别对待。

如何走出这些误区?笔者结合语文校本教程的开发和教学方式谈谈自己的一点建议。

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实行打破了“应试教育”只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忽视情感、态度、动作技能、社会交往等其他方面的发展的不良现象。校本课程的开发恰恰大多数集中于體验型、表现型、实践型和操作型的课程领域,强调课程要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尤其要帮助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这和素质教育的理念是一致的,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成为了素质教育的必然。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会从根本上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校本课程的研发。

其次,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和选择是多元化的,教师要树立课程资源意识。我们现在的高中学生都是“90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宽松的环境让各种知识遍地开花,也让他们对学习有了更多需求和不同的选择,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编辑语文校本教程时,要树立课程资源意识。凡适合语文课程的都可以成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努力挖掘、开发利用好校内的、当地的、当时的语文课程资源,把它们有计划、及时地引入到语文校本课程教学中,这样可以大大加强语文校本课程与时代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第三,应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改变单调枯燥的教学状况。语文校本课程教学并不仅仅是文本教学,应采取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实践、合作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在自然与社会的大课堂中学会观察思考、学会获取信息,学习恰当地表达,从而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语文校本课程经历了十多年的变化与发展,也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模式,归纳起来有两种,一是专题模式,二是活动模式。

专题模式的校本课程开发是采用横向拓宽的方式整合多方面资源,进行整体性、结构化的持续研发,从而形成可供选择的系列课程。如我们学校高一年级开发了《盛唐诗歌精神》的校本课程,以开展主题鉴赏活动让学生走进盛唐,走进杰出诗人与经典诗作,使学生深切感受到盛唐气象,领略到唐诗的精髓与真谛。

活动模式的校本课程是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构建具有特色的,形式活泼,新颖有趣的校本课程。让学生认识优秀的中华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可以创设多彩的有利于母语学习的校园环境。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合理地利用校园、教室、寝室等场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创设多彩的校园文化,将这些设施赋以生命的活力,将这样的环境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之一,以熏陶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篇4

彭西小学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越来越高,能够了解图画所体现的内容,体会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及五千年的文明礼仪,大部分同学能够有感情说出自己的想法和体会,还会配上自己喜欢的图画。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总目标:

1、通过阅读教师所选定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安全的重要性及祖国的文明礼仪。

2、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文明知礼、思维能力等。

4、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增进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

5、让学生掌握如何掌握安全常识,能积极主动地阅读,在阅读时,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

6、阅读完毕后能及时归纳、总结,能独立完成好阅读笔记,在家长的帮助下,掌握所学到的知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培养学生注意安全的意识,从小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2、能从课程中汲取有意义的知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3、培养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1、精心备课,并按照计划实施教学活动,排除随意性。

2、多开展一些目的明确,形式生动活泼,富于童趣的活动形式。

4、定期评选出“文明小博士”、“安全小卫士”等。

四、教学进度安排 每课为一课时

校本教学计划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篇5

霸州市开发区小学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相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一种课程,它是体现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培养目标上一致的前提下,以本学校为基地,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组织并开发实施的课程。由于校本课程是新生的事物,教师对此还不熟悉,为提高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学校组织教师学习课改文件,听取上级业务部门领导的讲座,并大量学习有关校本课程的理论,使教师在短时间内领会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课程设臵的指导思想,课程实施的要领及掌握校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二、教学内容

1、普及环保知识,树立环保意识

设臵《与绿色同行》这一校本课程,指导学生学习环保知识,了解掌握种植与管理的方法。全天候为学生开放学生阅览室,开展环境教育读书周活动,教育学生积极阅读、观看环境教育书籍和声光像资料,鼓励学生做摘抄,写心得。并经常在学生中开展环境知识学习体会的交流活动,使学生逐渐树立正确对待环境保护的积极态度和美好情感。

2、改造校园环境,营造环保氛围 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按环境教育目标,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精心改造校园环境,让每一个景点、每一块墙壁都能为环境教育发挥作用。一是扩大校园绿地,增加植物品种,使学校植物四季常青;二是利用闲散地建设“校本课程教学基地”,包括蔬菜种植基地和花卉种植基地;三是在校园醒目处张贴环保宣传标语;四是组织各班创建“绿色园地”,养植花草植物;五是让幼儿园的孩子们饲养各种小动物等。在全校形成“绿色环保”的浓厚氛围。

3、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参与意识

把环境教育纳入学校日常教育与管理中,以学校、班级、少先队为主体,举办“我与绿色同行”、“地球——我们共有的家”、“消除白色污染,建立手拉手地球村”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每学期开展“争光环保小卫士”、“争摘环保章”评选表彰活动。

4、带动家庭,创建绿色环保育人大环境

学生的道德发展离不开社会和家庭,而且也只有积极联系家庭和社会,才能获得更完整的道德经验。通过开家长会、致家长公开信、校讯通等方式倡导家庭开展勤俭节约、不使用一次性筷子、提篮购物、不吃野生动物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家长的环保意识,形成绿色文明的育人大环境。

5、亲手种植,学生得到劳动习惯的培养。植物种植、养护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但是要坚持是十分不易的,尤其是种植需要的周期长。此门课程的开发,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4、开发小记者基地。霸州市开发区小学是廊坊日报首家校园小记者基地,于2009年4月15日正式挂牌成立。社长张宝富同志亲自题词:“今日小记者,明天大作为。”首批小记者的选拔均来自我们开发区小学,共计30人。小记者的选拔并没有只注重学习成绩的优劣,而是注重把有一技之长的学生也吸收进来。我们的宗旨是:让孩子们更健康,更快乐,更全面地成长,给孩子提供一个新的成长平台。2010年暑假以后,经过层层选拔,有48名同学成为了第二届校园小记者。经过辅导培训,相信他们会有更大的作为

三、保障条件

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能够高效有序的进行,我校一是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由副校长、教务处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为成员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检查评估、考核评比工作。其中教学校长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任务和目标对课程等工作负责,教务处主任对所承包的各科组工作实行全面管理,教研组长对本学年组或学科组的教材开发的质量负责,进行课程开发的教师进行自我管理。这样,不同层次,不同岗位都有了明确的责任,从上到下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管理系统。二是从办公经费中拨出专项资金用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基地建设、研究经费及课程开发积极分子的表彰奖励。三是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各项所需的教学材料和设施,从而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组织我校的骨干教师担任教材整理编写工作,布臵教师收集有关故事和资料。教师编写好后交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审评并整理成册。校本课程分为必修课:《与绿色同行》,下设两门课程《环保知识我知道》和《种植与管理》。《环保知识我知道》主要对学生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环保教育:⑴当今世界环境污染情况、生态破坏情况;⑵与生态环保有关的纪念日、纪念活动情况;⑶为“生态环保”作出贡献的人与事⑷校园绿色生态的知晓情况。《种植与管理》主要内容是介绍蔬菜、花卉的种植管理技术。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思,培养遵守交通安全以及素质高的下一代。

二、目的要求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经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加大了安全的宣传力度,增强了九年级学生的安全观念,牢固树立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强化了学校内部治安秩序.

三、具体措施

(一)完善机构,保证工作。

1、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学校行政、工会、各班主任为成员的交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校长负总责,分管领导负责日常安全工作。聘请交警大队教导员为校外辅导员对全校师生进行道路安全法规知识和技能教育;成立了“学生安全礼貌督导队”,“学生交通安全礼貌督导队”等交通安全督导机构。

2、健全完善各种制度,异常是交通安全工作月汇报制度,意外交通事故伤亡报告制度等。

4、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原则,经常对各班级的安全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监督,发现隐患,及时教育整改,确保交通的安全。

(二)召开会议,部署工作。

把交通安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考核评估工作的主要资料。开展关于交通安全的专题讲座,组织教师学习有关交通安全文件精神,并结合其他工作,落实职责,部署安全教育。交通安全工作做到年度有计划、期中有小结、年终有总结,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效果明显。

(三)加强宣传,增强意识

1、学校开辟“交通安全”专栏校刊,使师生受到良好的启发教育。

2、利用每周星期一早上的升旗仪式,加强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3、以课堂为主阵地,每周开设一至两节的交通安全专题教育课,其它课程有机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四)营造氛围,开展活动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要求,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校交通安全工作》、《少年儿童平安回家》等法律法规的基本常识。

2、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开展交通安全活动。深入开展“平安回家我第一”、“我是礼貌班中道路交通最安全”、“今日我当交警”等活动。此活动规范了学生们的交通行为。

3、以“安全教育日”主题,悬挂、张贴有关交通安全标语。

4、聘请交警大队领导到我校做有关交通安全的知识讲座。

高中美术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案例 篇7

普通高中美术教学基于民间艺术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不仅可以填补美术课程资源中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空白, 而且有利于民间艺术的保护和发展。将民间艺术引进校园, 作为校本教材加以开发应用是一种具有突破性的实践。

地方民间艺术作为校本教材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特点, 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活跃美术课堂教学氛围。民间美术校本课程是用身边的艺术教学, 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知民间艺术之美, 从美的艺术中产生情感, 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之效果。民间美术的欣赏学习可以摆脱以往教学中空洞的内容和形式。传统美术欣赏课只能以印刷品的美术教材完成教学, 欣赏范围狭隘, 内容简单枯燥, 这显然不能达到艺术欣赏之目的。中华民族地大物博、地域广阔, 民间美术丰富多彩, 其中有取之不尽的艺术精华。民间艺术作品、民间艺人、民间艺术作坊、民间艺术制作工艺等是最具艺术价值的开放式博物馆。民间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极大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能使学生在学习和研究民间艺术的过程中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民间美术作品的欣赏涉及历史、人文、艺术等诸多问题, 这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无形地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民间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是在学生参与的前提下进行的, 学生在欣赏研究每一种美术作品之后, 都有一种创作的欲望, 让他们亲身实践创作自己的作品, 并汇报展示, 这样学生就可从自己的成功中获得鼓励, 激发学习艺术、创造艺术的积极性。民间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是对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创造美的艺术的抢救, 是对地方民间美术的普及和发展, 同时可以培养民间艺术的继承者和保护者。

笔者所在的庆阳市属于陇东革命老区, 这里的人民勤劳朴实, 民间美术种类繁多, 其中环县皮影、庆阳香包刺绣、剪纸、石刻、面塑等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方特色, 享誉全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遍布各县, 庆阳香包刺绣等民间艺术产品已经成为当地的一种产业, 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为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现以庆阳面塑艺术为教学案例:

庆阳面塑以陇东黄土高原生产的小麦面粉为主要制作原料。该原料的使用既经济又方便, 获取途径便捷, 易于学生大面积普及创作;面粉原料的制作工艺和方法步骤简单, 易于掌握;面塑作品的创作类似雕塑, 其造型手法灵活, 可大可小, 可简可繁, 易于成型;创作自由, 灵活度大, 可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 激发学生情趣,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面塑艺术作为校本课程可以在学校大面积实施, 教师在抓好美术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同时, 可以将面塑艺术教学向课外延伸, 组建班级、校级面塑美术研发兴趣小组, 定期开展活动。

教学案例一:面塑动物作品的创作。

步骤1:材料工具准备: (1) 指导学生用盐水将小麦面粉搅和, 加入适量的防腐剂, 柔软硬度以适宜定型为好, 然后根据需要将搅拌好的面团分成若干小面球。 (2) 小面球中分别加入品红、品黄、品蓝、白粉、锅烟黑等需要的各种颜色, 反复糅合至均匀为止, 最后揉成光滑的彩色面球备用。 (3) 准备好刮切用的小刀、竹针或牙签、小木棒、剪刀、梳子等工具。下面以面塑公鸡为例介绍制作过程。

步骤2:制胚:选用鸡蛋壳、易拉罐、小塑料盒等废旧物品, 通过烫眼、切剪、折扎、用细铁丝控固等手法制成公鸡骨架。

步骤3:创作: (1) 用白色面球覆盖骨架, 做出大公鸡的大致形状。 (2) 用红蓝等所需色彩的面球粘接大公鸡的头和尾。 (3) 塑造形象:采用揉、搓、压、粘、贴、提、拉、挖、捏、剪、挑、等方法处理公鸡头、尾、翅膀、腿等细节, 插上大头针连接主体。 (4) 精雕细琢, 整修完成。

教学案例二:面塑人物的创作和模型设计。

(1) 人物形象制作。师生之间可以共同讨论确定感兴趣的人物创作题材。面塑人物创作应给予学生自由的创作空间, 在寓教于乐中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卡通人物形象是学生最钟爱的, 班级典型同学形象的创作也是最佳选题, 鼓励学生考虑如何抓住人物形象的个性特点。 (2) 面塑家园、楼宇、汽车、飞机等模型设计是比较费时间的较大型创作。学生可以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件面塑作品, 这类作品的创作应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布置, 作品完成后可组织展评, 也可组织面塑模型创作比赛等。

教学案例三:项目研究。

将庆阳面塑艺术作为选题, 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任务之一供学生完成。 (1) 让学生利用节假日、课余时间深入乡村调研与庆阳面塑有关的历史故事、传说、事件、民俗习惯等。 (2) 组织学生探访当地著名的面塑艺人、工艺大师, 收集整理其艺术简历、研究其艺术形式和特点, 收集民间艺人的面塑作品和资料等。 (3) 依据调查结果撰写书面研究报告, 并在课堂上交流调研成果, 出版研究成果集册。 (4) 根据调研中对庆阳民间面塑艺术作品的内容、形式、创作方法、技巧等的认识, 进行面塑作品再创作。 (5) 举办收集到的民间艺人面塑作品及仿造作品展览。

普通高中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教学必须基于民间艺术。观察学习、研究创作、反思评价要有机结合起来, 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内外民间艺术作品收藏展, 学生民间艺术学习创作汇报展, 通过成果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成就感。要改革评价制度, 对学生民间艺术校本课程的学习情况, 如兴趣爱好、态度表现、学习成果等做出等级评价。要建立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同学共同参与的教育评价体系, 对学生的每一件优秀作品要做出肯定, 让学生从自己的成果中获得鼓励,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民间艺术是宝贵的财富, 是最直观、最鲜活生动的教学资源。民间美术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能使学生从当地民间美术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喜爱, 最终实现人文素养和创造性能力的提高。

摘要:民间艺术是宝贵的财富, 是最直观、最鲜活生动的教学资源。庆阳市的皮影、香包刺绣、剪纸、石刻、面塑等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方特色, 享誉全国, 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有力保障。民间美术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能使学生从当地民间艺术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喜爱, 最终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和创造性能力的提高。

试论语文校本课程教学方式 篇8

关键词:校本课程;相关误区;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1-0360-014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1.010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①指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切入点之一来实施素质教育,涉及到了課程结构的调整和改变。

一、校本课程的概念

校本课程,即学校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先系统评估学生的兴趣、需求,结合本地的课程资源,自主研发设计一系列相关的内容,编制出来的课程。校本课程具有地域性、实效性、实践性等特点,是普通课程的有效弥补和丰富补充。

我们响应课程改革号召,积极进行校本课程的研发,但因为校本课程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师生对校本课程难免会存在一些误解。

二、校本课程的误区

误解一:校本课程即学校的自编教材。这一误解没有看到:校本课程是一种结果,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办学理念。

误解二:部分师生认为校本课程课与高考无关,此课可上可不上,因此有些班级的校本课程课形同虚设,有的老师甚至占用校本课程课,而学生在上校本课程的时候也是心不在焉。

误解三:部分教师把语文教材(人教版)和校本课程进行区别对待。有的教师对于语文课本教学,无论是备课、上课、复习、考试等都认真对待,而对校本课程就很随意,不知道该怎样上,甚至不备课或照本宣科。

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为了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所以,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展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下面,笔者就语文校本教程的开发和教学方式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语文教师要有课程资源意识

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掘与当地有关的文化资源,将其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加强语文校本课程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教师要注重学生对知识多样性的渴求

教师在编写语文校本课程时,既要考虑到教学内容有时代性、文化性与哲理性,要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与文化品位;也要考虑教学不能占用学生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选文要“少而精”“广而博”,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

(三)教师应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语文校本课程教学不仅仅是文本教学,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开展诗歌朗诵会、诗歌接力赛、读书成果展示会、故事会、才艺大比拼等系列活动,创办“记者站”、班级期刊等,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实践、合作探究的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语文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

语文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以下着重探讨主题类和活动类校本课程开发模式。

(一)主题类校本课程

主题类校本课程开发可以采用横向拓宽的方式整合多方面资源,进行整体性、结构化的持续研发,从而形成可供选择的系列课程。比如,以诵读中华古典诗文为核心的“奠基性阅读”课程、以阅读教材相关读物为核心的“辐射式阅读”课程和以选修专题自主阅读为核心的“个性化阅读”课程,共同构建起网络化、交互式课程体系,极大满足了不同层面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要。

(二)活动类校本课程

学校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构建具有特色、形式活泼、新颖有趣的校本课程。如文学讲习班、课本剧表演、小记者采访、演讲赛、辩论会、新闻发布会、读书报告会、时文赏析会……让学生认识优秀的中华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为了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各年级教师可在教务处的安排下,有计划地组织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并选出优秀节目进行再指导,以便于在经典诗文教学展示课后进行汇报演出。又如,学校可以创设丰富多彩的有文学趣味的校园环境。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校园,教师应充分利用校园、教室等便于学生集中的场地,并赋予其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使我们的语文校本课程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样,语文课就不再局限于教育部统一编写的必考教材,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将兴趣与知识相结合,真正实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②的学习局面,素质教育也将不再流于浅表甚至空谈。试想,学生看到教室里张贴着自己的书法、绘画作品,看着自己精心布置班级的“图书角”“阅读栏”“我会读”“我真行”评比栏,看着“看谁写得棒”的习字栏,在每一个细节都能领悟到语文之美,能时时学习,处处感受,在充满真、善、美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长。

推进语文校本课程教育,我们要加强课程资源意识,寻求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多种渠道,发掘丰富多彩的各类实践活动,更要大力开发传统优势资源,开发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让语文教学有丰富的传统情怀。

四、结语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篇9

(一)确立一个中心:人文素养的培养

通过对校本课程的需要评估,我们决定以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定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二)建立一个基础:生活

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生活。从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重视师生的自我发展、自我体验,正视学生的个人知识。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选择,张扬学生知识中的个性化,使之共同成为时代精神的建构者。

(三)明确一个原则:开放(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

开放可以给师生更广阔的天地,校本课程内容上的开放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实质,形式上的开放可以促进内容更趋科学、完整。

二、校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1、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我校校本课程的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我们把它分为:尊重他人、认识自我、勤于反思、善于合作。

2、校本课程内容

我们根据以下几方面来确立学校本课程。

①学生发展的需求,尊重学生意愿,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②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

③学校的实际情况,包括学校办学特色目标,师资和设施条件等。

3、具体要求

(1)任课教师要有具体的教学计划,计划应详细列述学生主体、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手段、教改措施、成果展现方式。附有教学配当,配当中应列出每周的具体学习内容,教师参照教学配当进行授课,教导处根据教学配当内容予以不定期检测。

(2)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和自主提高,采用适合学会生特点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意识和参与热情科学合理应用激励评价,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

(3)任课教师应注意做好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和整理,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变化,注重授后反思,及时调整和弥补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任课教师注意选取恰当合理的展示和呈现方式,期末以成果回报的方式进行验收评定,成绩纳入教师终结性评价体系。

4、时间:每周五下午第二、第三节课

三、评价方法

1、对教师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重过程,建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系。根据教师积累的各种过程性资料以及成果展示,每学期分别评出优、良等级。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着眼素质、扎实基础、全面发展、办出特色”的学校办学宗旨和育人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等手段和途径,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积极有效地发展,并以此为契机,争创学校特色,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最终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成长。

二、开发目标

1、坚持自愿自主、灵活开放得原则,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目标多元内容宽泛,积极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社会。

4、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培养具有科研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教师团队。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

1、基础性课程:

《语言与交际》、《跳绳》、等。

2、丰富性课程:

《语文实践》、《数字与生活》、《数字日记》、《好词佳句》、《法在身边》、《探索自然》等。

3、发展性课程:

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兴趣小组活动:计算机基础应用、英语角、舞蹈、绘画、书法、版报、广播、写作等。

四、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将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以教师丰富的实践为基础,选择参考有关资料,诱导教师通过大量的创造性劳动,自编或选编校本课程教材。学校主要是审核、并适当资助教材的刊印整理,保证校本课程教材的科学、合理、有效。

五、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㈠ 建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㈡ 进行前期论证

1、结合现有资源,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征集教师的意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具体科目及内容。

2、就即将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征求学生及家长的意见,考察所开发的课程是否符合学生及家长的意愿与需要,如符合需要的,学校负责可行性论证;如不符合的,则取消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计划。

㈢ 师资培训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在职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特制订目前师资培训的计划与方法。

方式与途径:

1、培训——参加各级培训、观摩和讲座。

2、实践——开设示范课、开展专业研讨。

3、学习——学校提供相应书籍资料和网络平台,让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内容:

1、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理论指导。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与辅导。

㈣ 撰写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程目标,应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根据教师开发的主题或科目作相应安排。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㈤ 健全管理制度

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质量,学校将进一步拟定相应的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1、校本课程开发审议制度;

2、校本课程评价制度;

3、校本课程管理岗位责任制等。

㈥ 配套措施

1、教务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学校将聘请社会有关人员担任部分课程的教学,邀请教研部门领导到校指导工作。

3、校本课程与必修课程一样,计入教师工作量,工作实绩载入业务档案。

4、学校尽可能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5、完善管理网络和运作流程,确保我校校本课程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尽快形成特色。

六、校本课程的评价

1、教师评价

⑴ 教师执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⑵ 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⑶ 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⑷ 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案例,及时总结反思等。

⑸ 学校及时做好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监控和测评工作,参与听、评课的指导,随时调控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情况。

⑹ 学校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2、学生评价

校本课程对学生评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

一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一般”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二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展现,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竞赛、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予以表彰并收入成长记录袋,记入学生成长报告册及其它相关档案内。

环保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篇11

课后反思:本课题属于梳理探究性文化课,所以教师在本课中只是引导,以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梳理知识,最后在教师的点拨下,在自主讨论中探究文化内涵。由此看来,在教学中应该做到:

1.创设情景,并通过视频吸引学生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2.由学生自主发现现象,再直接由现象引出下面要探究的问题。

3.利用网络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使学生上课有很多的发言内容与机会。

4.通過姓氏对古代姓氏文化的探究,寻根问祖,培养学生身为炎黄子孙的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以及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我们通过追本溯源,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有很多姓氏的起源都来自于一些古姓,如嬴姓、姬姓、妫姓、子姓等,相传黄帝的25个儿子,为4母所生,分为12“姓”:姬、姞、酉、祁、己、腾、箴、荀、任、僖、儇、依。也就是说,黄帝的子孙衍生成12个胞族,散居到各地。这些胞族又滋生出一系列的“氏”。当时普遍存在的父系家长制氏族都称为氏。其首领为氏族的代表,也以氏来专称。如黄帝称轩辕氏,尧称陶唐氏等等。他们开枝散叶,分成不同的姓氏,所以说万姓是一家,同根同源。

最近,社会流传一股姓氏寻根的热潮,如何引导学生看待这样的现象?

(1)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原生态文化——由三皇五帝等中华祖先创造并传承下来的姓氏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国脉、文脉,形成了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追溯自己的根,中国人唯一可以凭借的线索就是自己的“姓氏”了。

(2)能释怀对自己姓氏的种种困惑,让人们与自己的先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从而使自己对自己的姓氏的历史来源、家族名人、迁徙分布等知识了如指掌,甚至知道应该到哪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根……通过姓氏文化寻根,使人们知道,自己的生命之所由来,知道自己肉体、心灵之血脉传承。

(3)姓氏寻根所寻觅的是中国人共同的民族文化之根,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增强民族凝聚力都具有积极意义。通过了解中华民族的姓氏文化,探讨姓氏寻根现象,我们更加能够借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认同感。

(4)举行寻根祭祖活动,发扬中华民族敬祖尊宗的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海内外同胞互动、联谊、团结,有利于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

(5)满腔热血洒故里,灼热的乡情,化作满腔的热血,为故乡的公益事业真诚相助,报效桑梓。它凝成一所又一所学校的教学楼,一座座治病救人的医疗机构,一条条四通八达的乡村大道,一处处供水输电的厂场。

因此,姓氏文化寻根,对于研究中国历史、海外华人寻根问祖、建设和谐社会、加强民族团结、完成国家统一大业,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而南安又是著名的侨乡,我校还是侨捐的名校,对于开发姓氏的寻根溯源更有着非凡的意义。

环保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篇12

关键词:高一英语,Integrated Learning,校本课程,课程开发,教学模式

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深化和高考改革力度的加大,2011年广东英语高考将首次实行听说考试和笔试分开,所有参加英语科目考试的考生都必须参加英语听说考试。高考英语听说考试占英语科成绩的10%,即15分,并将纳入高考总成绩。此外,听说考试的内容也将和往年的听力考试有所不同,题型是模仿朗读、角色扮演和故事复述。而笔试部分又比去年增加了一篇阅读理解,作文则保持两篇不变。我认为广东英语高考的改革是对《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课程目标的有效检验。《标准》提出: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的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中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1]要实现这个目标,光靠国家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是不够的。因此,《标准》也提出,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地选择课程提供保障。[1]在这样的教改背景下,从高一开始,开发适合地方学校的校本课程,就已经势在必行了。

一、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和原则

(一)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基本精神为指导,以满足学生需要、体现学校办学理念特色为目的,采取民主原则和开放手段,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教学活动方式开展的课程开发活动。校本课程开发所表达的是“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更重视学生学习的需要,尤其强调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要求。[2]因此,我认为,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既可以由学校和教师在国家制定的英语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也可以由学校和教师为主体,设计开发新的英语课程。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体现以下的基本理念:1.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和选择,使课程具有趣味性。2.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拥有自主权和发言权,即在教什么、怎样教和评估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发言权。3.要善于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如:活动册、故事书、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电影节目、教学实物、计算机软件等。

(二)英语校本课程开发遵循的原则

1. 趣味性原则

要让学生保持持续的学习动机,就要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使课程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因此,这就要求中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要以中学生的兴趣为基础,充分考虑他们的兴趣和需要,这是开发的出发点。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实践性原则

英语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很多学校却把它当成一门考试的科目。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就要让学生有机会用英语,具备基本的语言素养。为学生用英语做事创造一个真实的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在实践中体验,并在解决问题的各项实践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

3. 以校为本的原则

校本课程应根据学校的自身特点,紧密结合学校的资源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发最有效的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由于英语校本课程是国家制定的课程的有力补充,学校应该对课程的开发给予最大的支持和鼓励,给予教师充分的发展空间,由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提供机会。

二、高一英语Integrated Learning校本课程实施的步骤

我校是一所国家示范性高中,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育人,走现代化教育之路是我校的办学特点。这样,要开发具有我校特色的英语校本课程,就拥有了良好的条件。

本次高一校本课程的实施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两个实验班中开展,实验一学期;第二个阶段在全级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一般分为分析环境、制定课程计划、组织编写课程、实施课程和评价课程五个阶段。而按照这样的步骤,我们开展了高一英语Integrated Learning校本课程。

1.课程目标的确立

课程目标是课程开发的指导方针,是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的指南。而《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据此,我们确立了校本课程的目标:让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素养等方面都得到综合的提高。

2.课程内容

要实施校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必须确立一定的课程内容。教师经过多方的搜集与讨论,确定了一些可参考的教学材料。由于课程内容既要接近学生生活,话题具体,具有趣味性和真实性,有利于学生参与;又要有益于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我们决定把《走遍美国》的视频短剧作为一个主要的教材依据。因为这部美国系列短剧比较贴近中学生活,而且里面谈到的话题都是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另外,根据每个片段的话题,教师在网上或图书馆找到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学习短剧前有更多的语言输入。每篇阅读的选材都要精悍,生词不超过5个。课程教材的生成采取活页的形式发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在以后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节教材的内容。

3.课程的实施

从高一第一学期第一周开始,我们着手调查、制订实验教学方案和确定实验对象。最终确定Integrated Learning校本课程第一阶段在高一5、6班开设,教师是我们学校经验丰富的向老师。每周授课1课时,一个学期总共20课时。针对学生的基础和兴趣爱好,精选20个话题。例如A blind date、A piece of cake、Thanks giving day,等等。课程实施第一阶段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等一系列的评价方式,改进第一阶段存在的问题。然后对第一阶段实施的教材修改,添加新的内容,谨慎编写,力求开发出一套具有学校特色的英语校本教材,然后第二阶段在高一全年级实施。

4.课程的评价

为了具体了解Integrated Learning校本课程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效果,在课程第一阶段实施期间和课程结束后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评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对学生的学业评价。评价表是以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制定的,针对每个部分的得分,教师最终以等级的形式给学生打分;第二,对课程本身的评价。这个部分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我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且对实验班的教师进行访谈,内容包括学生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目标、学生的参与度等情况。在实验第一阶段结束前,实验班还举行了教学观摩课,邀请本校的英语教师和区教研员参加,并对该校本课程给与评价。

三、Integrated Learning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

该课堂教学分为四个大环节,即Fast Reading、Video Watching、Story Relay和Fast writing。这四个环节都围绕某一个话题展开并设置了相关的任务。下面以《走遍美国》的一个片段the Aerobic Class为例谈谈课堂教学模式。

1.Fast Reading。

学生要在5分钟内完成一篇大约350字的阅读材料。这篇材料作为一个背景材料的输入,可以是谈健身或者运动的,阅读的内容是和《走遍美国》the Aerobics Class主题相关的。针对阅读的内容,设计5个阅读理解题目,接着由学生在黑板上记下答案,并做解释。教师对错的题目进行简要的分析。

2.Video Watching。

学生先学习和视频相关的单词和表达法。例如:I knew it!The advanced aerobic class!You are in great shape!等,让学生对这些表达法有个快速的了解,接着观看两遍该视频的片段。视频的呈现是没有字幕的。第一遍看的时候先让学生熟悉剧情,而第二遍,学生必须根据画面的内容,做快速的记录,获取主要的信息。

3.Story Relay。

学生以4人1小组为单位就视频的剧情进行复述,每人轮流说一句,可以用视频里的原话或自己总结。学生在讨论的时候可以和同伴分享笔记,以便更好地熟悉故事的情节。接着教师以抽签的形式抽一个大组来进行故事接龙。故事的第一句由教师先说,接着被抽中的那组同学依次复述一句故事的情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要集中精神,否则就接不了前面同学的句子。而教师要尽量鼓励学生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建立学生口头表达的信心。

4.Fast Writing。

故事接龙结束后,每个学生在5分钟内写下完整的故事情节。需要确定的是这一环节不能讨论,目的是让各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写作特色。写完后,同桌之间互相朗读自己的作品。然后由教师以抽签的形式,抽一两位同学来展示自己的作品,而且要有感情地朗读。其他的同学可以对他们的写作给与点评。教师就写作中精彩和不足的地方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Integrated Learning校本课程的评价和讨论

(一)学生学业评价

Integrated Learning校本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主,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来评定学生。以下是这门课程的学业评定表:

说明:评价等价分为优秀(120分以上),优良(100—120分)和合格(80—100分)三个等级。

由上表可见,这门课程的成绩评定由两部分组成,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各占50%。通过这样的评价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潜能。

(二)对该课程的评价

1. 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经过第一阶段的课程实施,我对两个实验班都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学生的角度来了解课程实施的情况。以下为问卷调查的内容。

调查结果显示,89%的学生喜欢这门课程。在语言知识和技能方面,75%的学生认为听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而在口语和写作方面提高的也有超过55%的同学。在文化素养方面,有45%学生认为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加强了对英语国家的了解。在课堂参与度方面,有9%的同学经常参与,有54%的同学比较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或发言。不过还有35%的同学很少发言,有4%的同学甚至没有发言。在情感态度方面,67%的同学期待参与课堂活动,而还有33%的同学对参与课堂活动感到紧张。在学习策略方面,有49%的同学在参与活动的时候会使用英文,有30%的同学总是使用英文。学了这门课程后,有68%的同学课后会选择英文电影,有70%的同学选择学唱英文歌曲,看英文报的也有47%,但是写英语读后感的人就比较少,只占27%。

问卷调查的结果反映,这门课程能够比较成功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素养、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方面都有了相应的提高。但是,在课堂参与度方面,很少发言的同学占了一定的比例;在情感态度方面,感到紧张的同学也有三分之一。究其原因,既和课堂活动设置的形式有关,也和学生的个性本身有关。对于学习策略方面,高一的学生思维层次还喜欢停留在感兴趣的事物本身,如看电影和唱歌曲,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只有27%的人喜欢写读后感。

2.对实验班教师的访谈

我对实验班的教师向老师进行了采访,向老师对课程的实施谈了几点看法。

第一,实施校本课程是对现有教材的有效补充。课本的内容不能满足学生兴趣的提高,也不能满足语言运用的要求。而开展了Integrated Learning这门课程后,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学习英语很有趣、很实用,强烈要求继续上这门课。

第二,语言知识要转为技能,需要一个过程。学习Inte grated Learning这门课程不会一下子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如果高中三年都长期地实施这门课程,学生的语言技能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第三,实施校本课程,对教师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在这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平等对话者。教师不但要改变传统的“讲解”和“传授”的教学思路,而且要想办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教师还要不断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求提高教学实效的途径。这样,教师就逐步从经验型的教师转向研究型的教师了。

3. 对校本课程本身的评价

教师既是校本课程实施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我们让本校的教师和教育局的教研专家对课程进行了评价。对Integrated Learning的课堂教学,我们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可操作性三面展开了评价。详细见下表。

参与评价的老师认为,该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生通过一连串的课堂活动在不知不觉间就提升了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课程内容的设置充分考虑了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材经典,课堂环节紧凑,主题明确,教学框架清晰。最具特色的是教学可操作性很强。这样教师不仅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潜能,而且在教学中觉得得心应手,体会到教学的成就感。

五、结语

实施高一英语Integrate Learning校本课程已经完成了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初见成效。但是要全面开展第二阶段的教学,还要解决几个问题:第一,教师的教育观念需要更新。少数教师仍然担心校本课程的实施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有可能在实施的时候就做不到全程的投入,影响教学的成效。第二,班级人数多,很难保证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参与活动和发言的机会。第三,某些学生不愿意开口说英语,影响学习效果。第四,教材的整合和编写是一件苦差事。

为此,教师和学生提出了几条改进的建议:第一,学校全面支持教师实施校本课程,教师之间互相学习,提高教学素养,勇于创新。第二,课堂多进行小组教学,尽量多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小组可以是2人或4人小组。在课堂上教师还要耐心引导和鼓励学生尽量使用英语,让学生通过小组合活动,提高英语口语、团队意识和课堂参与度。第三,调动全体高一教师,分工合作,编写和整合校本教材。如背景知识,视频材料,阅读理解问题的设置和网络相关材料的搜集都可以分工进行。这样务求在尊重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加入新的元素,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上一篇:捐书活动策划案下一篇:权力的形式需要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