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校本教研活动计划

2024-07-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特色校本教研活动计划

特色校本教研活动计划 篇1

——人民路小学校本教研工作介绍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欣喜地看到“校本教研”作为教育发展的助推器,加快了学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但我们也发现其中不乏注重形式上的轰轰烈烈,急功近利的现象。课程改革固然离不开形式的变革,但更关键的还是内容,或者说是实质的变革。所以校本教研要去其“浮华”,求其“真淳”。

我校的校本教研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请看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个场景:彭伏元校长把一块写有思考题的小黑板一挂,老师们立刻围上来,争相抄题。然后,有的凝神思考,有的写写画画,有的交头接耳。接下来的几天,在课间的办公室里、上下班路上,饭桌前,围绕那几道思考题,老师们讨论、争辩……直到周四的教研活动,彭校长先请老师解答,大家各抒己见;在老师们充分发言的基础上,他再来解答,独到的解题思路令人顿悟。接着,老师提问,他答辩……

这种练习式的校本教研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教师,也使我校形成了扎实、朴实的教研之风。近年来,我校根据多年的教育积淀,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秉承求真务实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校本教研呈现开放化、多元化,形成了一些经验与成果,现汇报如下: 一、五大工作措施:

(一)理出一种思路,实现校本教研定位的准确化

校本教研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定位。那么,究竟何为“校本”,“校本”的内涵应是什么,值得我们作些冷静的思考。

国内被普遍认可的关于“校本”的含义包括3个方面:即“在学校中”、“基于学校”和“为了学校”。基于此,我们认为校本是一种权力,它赋予我们开发校本课程、实施校本管理、开展校本教研、组织校本培训的权利;校本也是一种责任,一种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的责任。因此我们不能为校本而“校本”,最关键的还是要解决好“本”的问题,这个本是什么?我们认为应以人为本、以文化为本、以实践为本,是一种生命的关怀、一种文化的构建,一种实践的智慧。

校本应“以人为本”——一种生命的关怀 校本教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师生发展,所以,校本教研要关注人的发展,而不是学校的“形象工程”;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但时下的校本似乎成为骨干们的专利,研讨、沙龙、论坛„„由少数精英霸权话语,难以唤起“沉默的大多数”。校本活动作为教师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只有充满生命关怀,使教师人人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交流真意见、得到真启发,在表达中得到自我价值的提升、个性的张扬,研究就会成为一种快乐、一种创造,才有助于教师生命活力的激发、生命价值的彰显。

校本应“以文化为本”——一种文化的建构

学校之本其实是文化,只有追求高品质的学校文化,才能营造积极有效、富有生命活力的学校精神,这样的学校才是最具生命潜力和发展价值的学校。在校本教研成为时尚的今天,如果我们不用文化的观照来提升活动的品质,所谓校本活动只会是徒有其表、流于形式的平庸。只有将文化的特质和魅力注入校本活动,使校园形成浓郁的学术氛围、充溢浓浓的书香气息,平等的对话、激烈的争吵、昂扬的雄辩将成为校园里一道道美丽的文化风景。

校本应“以实践为本”——一种实践的智慧

教育具有实践本性,校本也就意味着以实践为本,并以此发展教师的实践智慧,提高教育实践水平。只有追寻实践智慧并使之成为教师的教育生活方式,才会实现校本真正意义上的价值。而目前的现状却是重理论轻实践:各类教研活动均以“课标”为指针,行动研究、实践价值遭到冷落。殊不知“课标”建立的基础是实践,只有充满智慧的实践解读,课程理念才会得到体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的自由发展才有保障。

因此,我们对校本教研的定位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特色,并整合校外资源,在充满生命关怀、充溢文化气息、洋溢实践智慧的教研中,实现校本教研由任务驱动状态内化为教师工作常态,并逐渐提升到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实现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学校整体可持续发展,并以此辐射、带动片区共同发展。

(二)完善两种建设,保障校本教研的持续化

校本教研是教研工作的理想境界,其终极目标是由对教师的职业要求转化为教师自己由内而外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改变的是教师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惯性思维模式,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制度建设和氛围的形成。

1、完善教研制度建设 校本教研是否行之有效的得以落实,重要的一条是要有规范的管理制度为其保驾护航。我们一是构建校本教研组织机构,成立校本教研领导小组,下设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采用分级管理,并制定了相关职责,另外还成立了校本教研专家视导组,聘请校内、校外的专家为视导组成员。二是建立“例会制”:教研组活动例会制(每周一次)、校本教研领导小组例会制(每学期一次);三是建立一套与校本教研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制定了《教育教学考核细则》《教学教研成果奖励细则》;四是建立计算教师工作量制、档案管理制。

2、完善教研组组风建设

管是为了不管,制度的建立是为了形成一种风气。人小教师是一支颇具战斗力的高素质群体,所以,我们把校本教研深深扎根在教研组活动中,业务领导重心下移,自上而下地从主角走向配角,着力创造校本教研生长条件:给予一定的自主权,确保校本教研的时间,保障每个教师的话语权,创造说真话的环境,努力营造“奋发向上、团结和谐有凝聚力、敢干敢创有战斗力”的良好教研组风。

(三)搭建三个平台,促进教师成长的专业化

1、学习的平台

面对新形式下的教育,唯有不断学习,丰厚自我文化底蕴,把学习与研究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自己的真知灼见,顺应时代的发展。

(1)专家引领

一是请江兴代、高光煌、宋传庆、张启树等知名专家来校做学术报告;二是组织观看窦桂梅、吴宗宪等名师的精品课录象;三是聘请省特级教师、市名师、学科教研员何成法、李东林、陈俊、叶孟林、江兴玲等作为我校校本教研视导专家组成员,定期到我校进行课堂视导、深度对话。

(2)自主学习

每位教师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学习目标,从各种媒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为鼓励教师学习,学校每年拨一笔专项资金,由专人负责,给教师订阅教育教学报刊杂志;另一方面规定教师每学期完成五个“一”:看一部教育理论书、写一本学习笔记、出一份试卷、写一篇经验总结或论文、写一本教学札记,并纳入教师工作量考核中;三是教师根据读书情况,提出热点、难点问题,学校举办读书沙龙。

(3)同伴互助

学校为促进教师共同成长,实施了三项工程:一是 “青蓝互辅工程”,即名师带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带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带青年教师;二是“城乡帮扶工程”:开展送教下乡、“一托三”课改开放日活动,派业务校长、教师支教,培养乡村骨干教师,尽可能地给来校上挂的教师学习培训的机会,如上挂的陈秀骏老师参加全国“发展与创新”比赛,获得了微型讲座二等奖。三是创建网上BBS教育论坛,提供便捷、高效的学术交流平台。

(4)吸吐式培训

为吸纳教育教学新信息,加强交流,开阔教师视野,学校分批、分学科组织了教师赴外地观摩学习,再撰写考察报告,分学科汇报。

2、活动平台

为给教师提供锻炼、展示、提高的机会,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如教师基本功大赛、青年教师数学竞赛、教坛新秀评比、教学沙龙、教师论坛、教师博客评比、优质课大赛、教学能手评比等。由于每次活动都求真务实、公平公正,教师们在精彩纷呈的活动中争先恐后,在实践中发展、互动中提升,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3、科研平台

我们以课题研究为重要切入点和突破点,以科研带动教研,使研究内容具有科学性、方向性和针对性。如在全国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课题研究中,我们主要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省级课题“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生评价实施方案”中在评价上突破,大大改进了评价方式;市级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主要探究如何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我校多年的传统是:领导少一分行政命令,多一分示范引领。所以领导始终作为教师的学习同伴、合作伙伴,和教师一起学习、一道参与活动,相互切磋、共同提高。民主宽松的环境使老师们敢想、敢说、敢干,个性鲜明;潜移默化的引领使老师们能想、能说、能干,形成了真淳浓郁的学术氛围。

(四)推行五种模式,促进课堂教学的精品化

学校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焦点问题:如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关系问题,规范制约与开放自主的均衡问题,预设与生成的协调处理问题等,探索先进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常态课堂教学向精品化发展。

1、立体化教学视导 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我们对教师进行了全方位的视导,不仅视导教师课堂教学,而且指导教师撰写教案、教学札记、教学案例与反思、评课等材料。据粗略统计,每,我校专家视导组成员中,听课最少的是90节,最多150余节。批阅、整理、修改教师教研材料达千余篇。

2、全员化公开教学

(1)人人献一课

学校自1999年就开展了“每人献一课”活动,即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要开设至少一节校级或组内公开课。

(2)典型公开课

在保证人人参与基础上再重点锻造,组织安排教师分别承担不同类型、不同环境、不同任务背景下的各学科公开课任务:如课题展示课、新课改开放日公开课、送教下乡课、各类课堂教学大奖赛、研讨课。

(3)合作研讨课 我们关注教师的差异,让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在互动合作中共同发展,开展了合作公开课活动:一课多构(一位教师预设两种或多种方案后试教,大家比较研讨)——一课同上(组内同上一堂课,博采众长)——一课共磨(和群体对话,共磨精品)

3、开放式听评课

课程整合观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身在此山中”才“不识庐山真面目”,不囿于学科的局限,才能从宏观上把握课程。同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科间相互借鉴,校际资源共享,可以为教学注入新鲜血液。

(1)跨学科听评课 校内,我们提倡跨学科听评课,每年,每位教师听课均达30节以上,并大多附有“点评”,另外,对校级公开课,我们还开了综合点评会,集中组织点评。

(2)跨学校听评课 我们不仅请区内城区学校、还有长风乡、皖河乡的农村薄弱学校,而且区外的高琪、石化三小的骨干教师都参与其中。

(3)跨学段听评课 我们根据毕业生普遍反映刚入中学后不适应的情况,考虑起中小学的衔接问题。在2005年的课改开放日上,请市外国语学校的教师来听课,他们普遍反映受益匪浅,连外籍教师都踊跃参与了点评。

4、全程式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专家型的必由之路。为使老师形成反思的习惯,提高反思的水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创新,我们采用专业指导、制度规定、榜样引领、成果展示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引导教师全程反思,课前带着问题和思考,课中注重反馈和调整,课后反思得失。一单元结束后,再进行一次集中反思,对这一单元的教学进行回顾,从中整理出一个典型案例,展开详尽的案例分析。自2003年我们推出吴彬彬老师的教学札记后,教师写反思已蔚然成风。2004年底,我们对教师的研究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编辑了三本书——《获奖论文集》、《优秀教案集》、《课改实践初探》,精选了教师近两年的获市级以上奖的论文 篇,区级以上公开课 篇,教学札记、案例与反思、家访札记 篇。这项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首肯,江兴代局长还欣然为三册书作了序,参加安徽省基教会的领导和专家们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接着,我校又率先开展了叙事研究,此项举措得到了《人民教育》的宣传推广。目前,教师已把反思当作工作常态,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并日益感到写得轻松,尤其是教师建立了个人博客后,博客反思更成为自觉行为。如余萍老师一个月内撰写的反思多达28 篇。

5.多元化教学研讨

为使课堂教学的研讨扎实有效,我们坚持四个原则:“人人参与、常态进行、就事论理、重在改进”,并且使形式多元化:有不分时间地点,不拘形式的“随机研讨”,有邀请专家、骨干教师把脉诊治的“会诊研讨”,有备课组提方案、教研组集中研究的分层研讨,还有对比研讨(对一课多构、一课同上、一课共磨的研讨)、网络研讨(我校每个办公室都配备了一台电脑,并上了宽带网,五十岁以上的教师都会用、乐用电脑)。

五、突出三个特色,促进学生发展的个性化

1、数奥特色

数学奥林匹克是我校的传统特色,我们秉承这一优良传统,自1978年至今,一直坚持做到五个“一”:每日一题(数学教师每天出一题数奥思考题,第二天课前三分中讲)、每周一训(每周进行一堂课的讲练)、每月一刊(每月由专人负责出一起“数学园地”,并计教师的工作量,学生做出后将答案投入“数学小博士”信箱中)、每期一评(每学期根据学生投递到信箱中的做题率和正确率评出“数学小博士”)、每年一赛(每年元旦前开展1—6年级“迎新春数学竞赛”)。

2、活动课程特色 为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我们在90年代就尝试着开设活动课程,根据教师的特长设置了面塑班、腰鼓班、科技班、美术班、舞蹈班、健美操班、器乐班等27个兴趣班,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报名,周四下午学生不带书包上学。经过多年的探索,各兴趣班已逐渐向正规课程转化,活动课程固定设在周一、周四下午第三节课,科技班还编写出了校本教材——《科普创新》,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中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3、传统文化特色

我校以《中华传统文化启蒙读本》为教材,开设校本课程,每周一上课,定期开展校本课程的研讨活动,同时以此为辐射,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多次举办经典文化诵读比赛、古诗词表演、经典文化知识问答、硬笔书法比赛、中国画画展、中国功夫比赛。二、四大工作成效:

(一)教育教学成效显著

卓有成效的校本教研使我校学生全面发展,涌现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好少年。如左斌同学分别被授予全国好少年、全国十佳少先队员提名奖、安徽省十佳少先队员等多项殊荣。张艳婷同学获安徽省“宋庆龄基金会”奖、姚丹丹同学获省“江淮好少年”称号、笪然、张梦雪同学获市优秀少先队员光荣称号。

在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中,我校学生成绩骄人:全国华罗庚数学金牌赛、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小学生数学报及安徽省数学竞赛中,我校学生成绩一直名列安庆市前茅。2005年的区数奥竞赛中,我校学生获奖率达到全区的一半以上,几乎包揽了满分奖和一等奖;在2004年的作文竞赛中获团体第一。

学生升入中学后,赢得了各中学的高度赞誉,普遍反映我校学生基础扎实、思维活跃、学习潜力大,每年的各初中新生摸底考试中,我校学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今年的七年级摸底考试又取得佳绩:

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广大家长的充分肯定,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在城市学校生源呈整体下降的趋势下,我校生源却逐年上升,班级数逐年增加,由2002年的24个教学班增加到现今的30个教学班。

(二)学校教师德艺双馨 由于举措有力,进一步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进入新世纪,教师中又产生了省特级教师1人、省优秀教师2人、省教坛新星2人、省“十五”发展创新工程先进个人1人、市教坛新星7人、市骨干教师2人、市十佳少先队辅导员1人、市师德标兵1人、市优秀教师3人、区学科带头人3人、区优秀教师8人、区师德标兵2人、区优秀班主任6人。2006年,胡静老师在全国课改研讨课中获一等奖,周静老师在市“教坛新青年”大赛中获特等奖,马俊老师在市“优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2006年11月,我校在迎江区首届“教师论坛”中获团体一等奖,2007年10月,又在迎江区“教师博客大赛”中夺得“十佳团队”称号。教师的数十篇教学论文被刊登在《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设计》《小学教学参考》等全国核心刊物上,近百篇论文获全国、省、市级奖;多篇论文、教学案例、教学札记被收编于市、区级教育部门编辑的教学丛书上。一支师德高尚、师艺精湛的教师群体正出现在人们面前。

(三)教育科研厚积薄发

教师的研究水平在校本教研中逐年提高,教育科研厚积薄发。在各项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校屡获佳级:2004年,在全国“注 提”实验中,我校的实验结题报告获得二等奖;在全国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课题研究中,我校教师获得评课一等奖、论坛一等奖、说课一等奖、微型讲座一等奖、课件制作一等奖,由于成绩显著,2005年,学校获“全国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课题标兵学校”。在省级课题“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生评价实施方案”,我校作为子课题组承担了开题和结题现场会的重要任务(此项课题研究成果获得全省一等奖)。

(四)特色教育成果凸显

我校特色教育声名远扬,不仅外省学校,更有日本、新加坡曾派考察团来我校参观学习。2007年8月,我校艺术团赴京参加全国青少年民乐大赛,一举夺得“月光奖”和“组织奖”两项大奖;田园同学设计的邮票《地球变年轻了》由国家邮政局发行。黄磊、许嫣然、张鸣媛同学表演的黄梅戏获省小梅花比赛银奖;在全国第四届青少年航模比赛中,凌子同学荣获东风带降火箭女子乙组第四名,创我省该项目的最好成绩。在安徽省“十运会”上,操峰同学获男子蛙泳全能比赛第二名,另在全国第二届少年儿童“科技之星”科普知识竞赛、省少儿游泳锦标赛、省少儿音乐舞蹈大赛、市校园歌手电视大奖赛、市学生电脑作品制作比赛、市少儿围棋比赛等活动中,我校学生均有上乘表现。

校本教研促进了教师、学生的发展,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近四年来,我校又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全国‘注·提’实验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少年科学院会员学校”、“全国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课题实验标兵学校”。并接受了全国课外文体示范区创建工作、省基础教育会议来访工作、省现代教育技术装备验收工作、省级课题结题现场会工作等各项大型活动的检查、验收,获得了一致好评。2006年,我校经市教育局审核批准,成功申报了省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这是对学校教育形象的大力升华与再次刷新。本,我校派业务校长到长风乡最薄弱的临江小学挂职一年,使该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同时,我校“一托三”帮扶了新建、高松、联兴三所农村学校,使这三所学校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三、三大发展目标:

一是培养一种精神:“奉献、求实、创新”的精神。奉献精神是我校教师的优良传统,也是教师应具的师德;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实;教育也是一种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

二是深化两项改革:深化教研模式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三是争取三个突破:(1)课堂教学的突破,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和教师个性风格的特色课堂;(2)课题研究的突破,由学校集体研究课题的模式发展为教师个人课题。(3)校本教材的开发,组织并鼓励个人开发更多的校本教材。

我们深知,人小的发展壮大,凝聚着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关爱,饱含着人小人艰苦奋斗的心智与汗水。校本教研没有可资借鉴的模板,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在向校本教研登攀的进程中,每一个脚印都是弥足珍贵的,我们将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汇聚生命全部的激情与智慧,继续秉承多年的教育积淀,不断总结,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努力使人小在教育的百花园中成为一枝历久弥新、绚丽多彩的奇葩!执笔:安庆市人民路小学 胡静

特色校本教研活动计划 篇2

我们依托综合实践途径, 进行环保教育, 打造特色校本课程。经过不断的实践与尝试, 笔者从以下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依托综合实践活动, 丰富校本课程环保教育的内容

我们平时教学除了在课堂上利用有形的教材向学生渗透环境教育, 还结合与环境有关的纪念日、当前的环境热点问题, 开展内容丰富的综合实践环保主题活动, 这样不但扩展了学习资源, 还能使校本课程环境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 开展“保护我们的肺”、“请你来戒烟”等主题活动, 同学们上街向市民们宣传吸烟的危害, 并把家长请到学校来, 签订了戒烟协议书, 在活动中同学们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和作用。每年的“6·5”世界环境日, 利用这个契机, 开展以“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保护地球, 从节约资源做起”、“热爱我们的城市, 从我做起”等主题活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 打破了学生唯课堂、唯书本的学习方式, 使他们在课外了解到了更多的环保知识, 也使校本课程教材内容更加丰富。

二、依托综合实践活动, 落实校本课程环保教育的目标

脱离生活的教育, 培养出来的人也将会缺乏生活的真实。事实上, 让教育生活化, 是20世纪开始, 教育近百年的发展主题, 一如杜威所强调的那样, “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只有在真实的生活当中接受教育, 强化意识, 才能自然而然的树立为社会服务的思想, 落实校本课程的育人目标。如《保护水资源》这一课, 老师通过课堂上简单介绍我国水资源分布情况和水污染情况后, 让学生课外从报刊或互联网收集有关水资源缺乏和污染的相关资料, 使学生认识到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 并当堂让学生起草了一份节水倡议书, 号召全校学生积极投入到节水的活动中来, 以此树立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这节课中, 我们可以看到学生探究的问题是事先预设的, 活动的开展也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的。虽然通过老师授课, 学生的环境意识得到了提高, 通过起草节水倡议书的活动, 激发了学生保护水资源的行动。但整个学习过程, 局限于课堂, 依赖网络资料下载, 活动缺少探究实践的内容, 学生活动缺乏自主性。

课堂和网络是无法代替现实生活的真实和鲜活, 只有让学生走出校门, 回归社会生活, 才能强化环保意识。只有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亲历探究水资源的实践过程, 在生活中了解水资源的污染情况、使用情况、浪费情况, 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到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 才能将环保意识内化为主动保护环境的行为, 树立对社会的责任感, 从而更有效地落实校本教材育人的目标。

为此, 在《保护水资源》一课结束后, 趁同学们参与保护水资源的热情高涨, 我因势利导, 引导学生提出自已还想要了解或是感兴趣的问题, 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他们想了解更多关于“水”的知识。最后, 我们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开展了“保护水资源”的主题活动,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了很多想要探究的问题。通过交流, 新的研究问题生成了, 再由学生自主选择, 确定了新的研究子课题, 有“水资源污染情况调查”、“水资源浪费现象调查”、“节水知识我知道”、“学校周边水质量调查”、“现代家庭居民用水情况”、“如何节约、保护水资源”。学生根据兴趣来选择自己想要研究的子课题, 成立了研究小组, 一起制定了小组探究方案, 并采用调查、访问、参观、网上查找、实地考察等多种实践方式,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小组探究活动, 跟水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在实践活动中, 学生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参观了宁波第一个水利工程———它山堰和宁波市污水处理厂。请水厂的技术人员讲解污水的来源、污水处理的办法, 参观了污水处理的流程, 了解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用水的状况。活动中, 学生边认真听取工作人员的介绍, 边记录拍摄, 参观回来后, 撰写出了一篇篇深刻的观后感:《节约水资源, 从身边做起》、《它山堰之旅》、《游它山堰》、《游污水处理厂》、《世界水日参观记》、《保护水资源》, 学生的文章中流露出了保护水资源的决心及对水资源缺乏的忧患意识。

学生还调查自己家中、社区居民、学校、公共场所浪费水的现象, 进行“现代社会家庭用水情况问卷调查”, 并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对学校附近的河流进行水质量的检测, 并向社区提出有效的建议。采访学校的总务老师, 了解学校近期的用水情况, 调查学校浪费水的现象并向学校提出解决方案。还借助媒体向全社会发出了“人人爱水、人人节水”的倡议。

学生的经验来自于生活, 从生活中寻找问题, 在生活中实践, 在生活中提高认识, 在生活中接受教育, 将环境教育生活化, 才能自然而然地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依托综合实践活动, 拓展校本课程环保教育的途径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就是探究、实验、调查、考察、服务、社会宣传、公益劳动、设计与制作、技术实践、劳动实践、总结与交流、展示与答辩、汇报与表演等, 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来开展校本课程环境教育, 丰富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途径, 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 将环境教育全面辐射到学生的完整的生活世界, 使学生在最大的空间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还要求教师放手给学生一些权利, 让学生自己选择课题;给学生一些机会, 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个问题, 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给学生一片天空, 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更有利学生思维的拓展。如教学《生活中的垃圾》一课, 学生就根据自己的兴趣来确定研究的主题, 以学生感兴趣的手工制作的形式, 开展“变废为宝”的环保主题活动。通过搜集生活中的废物品, 了解生活垃圾的的来源、垃圾的分类、垃圾的回收利用, 最后将废品通过特殊的方式, 进行制作, 变成一件件精美的环保小制作、美丽的环保服饰等。在整个活动过程中, 始终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 将学生置于处于主体地位, 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需要, 并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兴趣。

四、依托综合实践活动, 完善校本课程环保教育的评价体系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 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 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 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 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 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 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 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更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 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在具体操作中, “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

在活动开展评价过程中, 我们依靠自我批评、自我改进、自我激励, 采用“实践———评价———开发———实践———评价”的模式。环保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 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 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 不包揽学生的活动。在确定活动主题时, 也是将学生的兴趣、爱好置于核心地位,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学习志趣, 允许学生个体创造性的发挥的特殊的见解, 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真正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

特色校本教研活动计划 篇3

一、加强组织领导,走科学管理渠道。

为了能够使我校的校本教研顺利开展下去,我校成立了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形成了“校长——校务办公室——教研处——各年级教研科组——科任教师”的校本教研网络,并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各个环节的教育科研功能。以语文科为例,设语文科组长一名,负责全校的语文教研工作,直接对教务处负责;每个年级再设语文备课组长一名,负责各年级的语文教研教学工作,他们要组织好各个年级的语文备课、科本教研,直接对备课组长负责。这样分工合作,协同作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为校本教研铺平了道路。

二、更新教育理念,实现教研工作的重大转移。

1、由指导性教研转向互相探究性教研。以往教学以老师的教为主,自上而下,教研方式主要为“教练式”,而现在我们老师不再以检查者的身份出现,而是以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的身份深入教学第一线,以一种积极互助的方式平等交流,共同切磋,与课改同行,共同成长。通过交流切磋使老师明白:在新课程理念下,应该在老师角色、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评价方法等方面全方位彻底转变。拿初三级语文课科目来说,以前,老师各自为阵,各备各的课,有什么问题也从不互相探讨研究,老师的教学教法也很单一:纯“填鸭式”的教学。而现在不同了,现在要求集体备课,有问题共同研究探讨,有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这样就由单一封闭的个人研究模式,转向多维互助群体研究模式:一是我们语文科要求每个语文老师上完课后写教学后记,记及时案例,反思一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收到的成果、同学们的接受情况等,研究一下这一堂课,对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分析总结;二是我们还重视同伴互助。通过互相听课、互相评课,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让老师在尊重中教学,在虚心中接纳,在碰撞中领悟,在互补中共同成长,在互动合作中共同发展。

2、集思广益,拓宽校本教研范围。教研的内容不仅仅涉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关注教什么,怎样教,而更多涉及教研的对象、课程评价、学生与老师、教材的关系等。关注学什么,如何去学,研究当今学生的心理特征、情感特征、价值观、学习观等因素,从而为更好地促进教学服务。

3、由单一培养骨干老师,转向所有老师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我们都知道,一个学校的进步与发展,教学成果的获得,单靠一两个骨干老师是不行的,而一个学校要想进步要想生存下来,进入名校行列,必须让在校的每一个学生都受到良好教育,得到全面发展。所以,我校校本教研的另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在大量培养优秀骨干老师的前提下,让这些骨干老师再去带一批年轻的老师,从而达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目的。为此,我们定期组织年轻老师去听一些骨干老师的课,让他们学习名师的教学教法,并定期举行校本教研沙龙,请校内、校外的名师来我校介绍他们的成长历程,这样,老师从中学到的不仅仅是教学教法,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如何做人。

三、转变观念,树立行业服务意识。近几年来,我校之所以能在各个方面取得一系列教育教学成果,在不同领域屡获大奖,并受到市、镇两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赞誉,究其实质,还是我校上至领导、下至老师都树立了一个理念:那就是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在我们竹溪中学,学生就是顾客的理念已经深深扎根在每个老师的心中。学生送到了我校,就如同到了家里一般,学生的学习生活,为人处事,事事关心。学生犯了错误,我们老师不再象以前那样,或停课,或见家长。而现在不同了,学生有了问题,老师就是家长,并且以一个家长的身份去解决问题,又有什么问题解决不好呢?又有什么学生教育不好呢?正因为这一点,我们学校在学生家长的心目中,如同是圣地,老师就是他们的主心骨。我想这就是一种信任吧!这是用多少金钱也无法买到的信任啊!这也正是我们校本教研中,树立服务行业意识的精髓之所在。

四、多方努力,营造书香校园。在我校的校本教研中,还有一个重大的举措就是:积极响应省、市级主管部门的号召,多方努力,营造书香校园,全面提升办学品味。那么,到底什么是书香校园呢?我想就是通过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们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社会的形成。

我校在书香校园的建设中,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专门成立了一个专一化的团队,来对老师和学生进行阶梯性阅读研究指导。在我市连续举办两届读书节的影响下,我们学校也举行了师生共写随笔、师生每人推荐一本好书、朗诵中华诗词名篇、阅读竞赛、作文竞赛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大地鼓舞了全校师生的读书热情,校园里到处都能看见拿着书本读书的人,说着读书的话题。正是在这些活动的带动下,我校初二(8)班的卢含月同学,在第二届“东莞市读书节现场作文竞赛”中荣获一等奖;今年的中招考试再创辉煌:我校的中招成绩又一次名获前列,并荣获了市教学质量一等奖的优异成绩。我想这也应归功于我校校本教研中的营造书香校园的科学举措吧。

特色校本教研活动计划 篇4

一、强化意识,激活教科研工作兴奋点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始终把教研工作放在首位,校长亲自上阵抓教研,亲自参与搞教研。各部门分工明确,教科室具体负责教科研管理工作,教导处、教研组、课题组、骨干教师都参与课题研究。领导的重视,唤起了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激活了学校教研工作兴奋点。校本管理、校本研究从细小的问题、身边的问题着手,老师们消除了课题研究高深莫测的畏难情绪,95%以上的教师参与到了课题研究中来,既细化了课题研究又体现了教科研的实效性。

2、教研机构组织健全:学校设有教科室,由分管教学的张校长主持工作,制定了教科室工作制度、教科研管理制度、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工作职责;健全了校长直接领导教科室具体管理课题组负责落实的三级管理模式;完善了校长室联系教科室、教导处联系课题组、教研组凝聚教师群体参与的教研网络,形成了人人重视,全员科研的良好氛围。

3、激励机制落实到位:为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教科所完善了教科研奖励制度,每学期评比先进教研组、先进备课组和教科研先进个人。为了对在课题研究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鼓励,我校上学期还特别评选出了帅春荣等5名睿智教师。

二、创新思路,开创教科研工作新局面

1、以自主为前提,营造实效教研的氛围。

从上一学年开始,我们追求教研方法的实际性,教研主体的多元性,促进教师主动发展、和谐发展,让教研组活动规范化、制度化。我校把校本教研和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提出问题即研究,研究即工作,教研找问题的校本教研新思路。让老师们自主申报:制定研究课题申报表,发放到各教研组,老师们根据自己平时教学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自主提出研究专题;自由申请:制定研究课执教申报表,发放到每位教师手中,自由申请执教研究课。让同伴研究更加实际化,让教研内容体现科学性、基础性、思考性、应用性、实践性,真正让教研活起来,让教师动起来。

2、以活动为载体,丰富校本教研的内涵。

①教研活动实效化:根据老师们申报的研究专题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并重新设计教研活动记载表,有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个人困惑三个板块,由执教教师填写;教师评课记录表,有片段实录、片段赏析、教学建议三个板块,由教研组听课教师填写。然后组织教研组成员说课、议课。这样,改变了过去老师们碍于面子,不提、少提反面意见甚至是只参与不发言的虚假教研局面,老师们肯定什么、不同意什么,都能真正做到有无不言、言无不尽。在此基础上,由同年级的另一名教师再备课、再执教。这更有利于引起大家对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思考,促进大家对教学行为的改进。无论是执教教师,还是听课教师,都有更大的收获,真正起到民主研讨的作用。

②校本培训实效化:学校立足教材抓培训,围绕共性强培训,针对实际搞培训,利用每周一业务学习时间,以教研组为单位,加强对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理论学习与讨论研究,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促进教师专业提档。具体形式有:听专家讲座、观看光碟、学习理论专著等。平时,学校还经常选派教师外出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鼓励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简历个人教学博客,让他们在网上交流自己的教学心得,感悟别人的教育思想,学习他人的教育理念,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③集体备课实效化:每周二为我校集体备课时间。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活动,做到三有,即有中心发言人、有发言稿、有活动记录。做到集体备课前,全组教师认真钻研教材,领会编写意图,注意单元之间的横向联系。中心发言人提前备课,重在教材分析,学情预测,定准课时目标,优化教学过程,认真设置好集体备课主讲提要,完成个体教学设计。集体备课时,由中心发言人说教材,设计理念,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同组教师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和补充意见,最后由集体备课主讲人整理完成教学设计。集体备课后,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学设计,依据每个班级学习情况的不同,教学条件的差异,教学风格的特点,进行二度设计,形成自己的教案(简案),做到心中有学生,胸中有教材,创造性地用活教案。

3、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推动学校教育科研的发展。

我校是荆州市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协作体学校,我们根据课题研究工作方案,以课堂教学有效性研讨为研究核心,以深化课例研究为突破口,以在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低起点、高要求,确立了问题即课题,实践即研究,行动即成长的观念,集学习、实践、研究于一体,加强实效性,减少盲目性、随意性,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学校组织课题研究成员倾听荆州教科院专家讲座,了解前沿教改信息,知晓最新教育观念,学习最新教学方法,掌握先进评价手段。在实践中总结出了课题研究,驱动模式、骨干引领,示范模式、课例分析,反思模式、资源共享,网络模式等性质有效的校本教研模式。我们深知:只有根植于教学的研究,才是有效的研究。所以,在语文学科研究的基础上于上学期深化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学科渗透,数学、英语、品社、科学、综合等各学科都明确了自己的研究子课题,并围绕研究专题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大型专题研讨活动,23名教师执教了研讨课,全体教师参与到了备课、听课、议课活动中,大家在课题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中体验教科研的真谛,提高教科研的水平。学校还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参加教研协作区活动,加强校际研修,实现成果共享,突破教学瓶颈,达到成长提速。荆州教科院王佑军院长评价我校的课堂研究是:务实的研究,有效的研究。

4、以常规管理为抓手,规范课堂上质量

校本教研活动计划 篇5

2012年2月7日

校本教研语文教研组活动计划(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此计划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一、参加人员和组织建立

二、工作设想

三、工作宗旨

四、活动宗旨

五、活动内容

六、活动时间

一、参加人员和组织建立 教研组共有成员X人,其成员是: XXXXXXXXXXXXXXXXXX

二、工作设想

为了更好地搞好教学水平,教研活动能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促进每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本组人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刻苦钻研教材,掌握小学语数的知识结构,做到有的放矢。

2、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端正教学态度,认真备课,编写切实可行的教案。

3、布置作业要有一定的数量,对学生作业要做到精批细改,对差生作业面批面改,批改要及时。

4、经常开展谈心活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差生的思

想转变工作。

5、团结同学,爱校如家,互相学习,拼搏进取。

6、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积极发挥学科带头人的榜样作用。

7、经常开展各种形式有趣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工作要求

为保证教研工作的具体实施,每个成员必须自我要求如下:

1、端正教学态度,更新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的,不断掌 握新的教学理论,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发展。

2、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坚持正面教育,对学生多鼓励,少 批评,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深入了家学生,经常和学生谈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培 养学生的创新意思,指导学生的创新活动。

4、注意学生的思想动向,树立学习信心,掌握优秀生、差生 思想深处的活动。

四、活动宗旨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增长,增加各年级语 文教师互相之间的切磋机会,以便教师共商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办法。

五、活动内容

1、本学期检查教学计划一次,教学计划三次。

2、检查作业五次(包括普查和抽查)。

3、检查听课记录三次。

4、教学观摩课、公开课15次。

5、召开学科代表会一次。

6、征集教具制作一次,知识竞赛一次。

7、作文竞赛一次。

8、征集教学论文一次。

六、活动时间

星期四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作为业务学习时间;观摩教学时间根 据教学进度另行安排;教师听课时间各自安排。

具体时间及内容安排附表如下

校本教研计划工作计划 篇6

五、活动方式:1.·· 每周二校本教研一次,开设研讨课、组织教学研讨、进行教学反思与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1)、开设研讨课,重点培养骨干教师,带动全体教师进步。一人讲课,众人评论,不仅益于讲课教师查找自己的不足,也可以将好的观念与具体做法较为形象、具体的传达给其他教师,直接服务于教学。(2)、领导听课与评课要具有时效性和指导性。定期、不定期听课、听推门课(侧重于语文课),要及时指出讲课教师的优缺点,博采众长,允许争鸣,不搞一言堂。组织教师听课,要有交流反思、内化感悟,使课堂教学产生质的变化。(3)、进行些反思的经验交流,展示优秀反思,提高教师深入思考的能力。(4)、组织教师研讨活动。梳理问题采集表,把普遍性的问题拿出来(侧重于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研讨解决,形成一致观点,在教学实践中检验,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有效教学方法。

2、开展丰富的活动,展示教师,增强 品牌意识。(1)、人人一节最佳课活动。号召教师树立品牌意识,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勇于展示自己。(2)、展示备课本、业务本,促进教师业务学习的深度、广度。(3)、阅读教学成果展。(4)、作文教学成果展。

3、利用网络资源开拓眼界,组织上网培训,鼓励上传下载,与高端对话。

特色校本教研活动计划 篇7

苍南县是教育大县, 又是经济欠发达县, 教育基础差、底子薄, 且发展不平衡。在科学发展观和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理念的指引下, 我们提出教育要实现三大转变, 即由“规模”向“内涵”的转变, 由“建大楼”向“育大师”的转变, 由“教育大县”向“教育强县”的转变。要实现这个理想目标, 教育研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县的新课程改革已从试点阶段进入全面铺开、内涵发展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自上而下的, 其在教育价值、课程管理、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及评价等方面都带来了许多新理念, 致使我们的学校和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 这不仅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并继承优良的教研传统, 更需要我们更新观念, 重建现代校本教研制度。我县教育局作为全县教育教学的主管部门, 在校本教研推进过程中, 始终以顾伶沅教授提出的“从技术熟练走向文化生态, 从关注教材教法到全面关注教师和学生的行为, 从重在组织活动到重在培育研究状态, 从关注狭隘经验到关注理念更新和文化再造”为价值追求与理想情怀, 并在实践中突出以下定位。

一是校本教研要把手抓在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上。遵循问题优先原则, 瞄准方向, 牢牢抓住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教学实际问题, 进行专题研讨和反思, 总结、提升教学经验。

二是校本教研要把心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唤醒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识, 激活教师成长的内驱力, 培育五大意识 (终身学习意识、实践反思意识、教学案例意识、交流合作意识和专业成长意识) , 让教学逐步接近“研究状态”, 使教师能超越自我、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是校本教研要把脑花在健全制度发展教研文化上。通过对原有教研制度的改造重组、细处完善、拓展补充, 强化责任, 从经费、时间等方面提供切实有力的保障, 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 培育平等、合作、对话的教研文化, 将学校发展成学习型组织。

二、讲究策略活思路——校本教研的行政策略

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不仅需要高定位, 更需要科学的策略。我们的策略如下。

1. 行政推动与民间扶持相结合

行政推动能最大限度地集中人力、物力、财力, 并且力度大, 进展快;民间团体具有组织形式开放、教师主观能动性强、积极性高等优势。我们采取行政推动与民间扶持相结合的策略, 充分整合二者优势, 激发广大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内驱力和创造性。

行政推动方面主要是进行全局动员, 一是强化校长作为校本教研第一责任人的教研意识;二是经费支持, 县教育局每年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校本教研中的师资培训、参观考察、活动开展和评选奖励等支出;三是制度保障, 在完善以往教学管理、教研活动、教师学习培训等制度的基础上, 出台了《关于加强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校本教研示范校评估办法》等, 建立了各类学校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县教研员蹲点联系制度等;四是活动引领, 县教研室每学期都要组织各学科教学研讨、交流、观摩、评比等活动, 召开全县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会, 以活动为载体, 促进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

2. 分层引领与资源共享相结合

校本教研需要专业引领, 我们非常注重这一点。一是加大国家级教育理论专家和各科教学权威的引领力度。近年来, 我们邀请了全国著名教育教学专家五十多人次到我县讲学授课, 为教师传经送宝, 刷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二是充分挖掘本县省、市级名优教师资源, 构建各科专业发展共同体。三是积极搭建县级骨干教师、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平台。通过对这三个层次专业力量的整合, 有效发挥其在不同层次教研活动中的专业引领作用, 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另外, 我们大力建设苍南教科研网 (www.cnjky.net) 、苍南智客网 (www.cnpkm.com) 、虚拟教研室 (论坛) 等网站平台, 创办《苍南教研》、多媒体电子网刊等媒体, 加强学校及教师间的沟通与交流, 实现校本教研经验与资源的共享。

3. 全面开花与特色培育相结合

在校本教研整体推进过程中, 一方面, 我们在行政力量推助、各层次人员专业引领及示范校典型辐射下, 通过县级教研中心组的示范性教研和学区教研大组的联片式教研活动, 带动农村薄弱学校积极参与投入, 要求每所学校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长教研领导小组, 在抓好常态教研的基础上, 积极探索适合本校的校本教研运作方式, 促使校本教研在全县所有学校全面开花。

另一方面, 我们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思路, 注重特色培育。积极发现、总结培植本土经验, 改造、提升优秀传统经验, 努力使这些学校的校本教研形成特色与亮点, 并将这些典型经验通过网络、研讨会等途径进行全县推广, 促使校本教研滚动发展。

三、注重实效显特色——校本教研的行动成效

在三大行政策略的强力助推下, 我县校本教研从一开始的少数学校探索试验, 发展到全县所有学校普遍开展, 示范学校带动农村薄弱学校参与, 再到如今的特色化培育阶段, 有效推进了校本教研制度建设, 取得了显著成效, 呈现“氛围浓、载体新、典型多”的局面。

1. 氛围浓

我县校本教研活动从县级教研中心组的示范性教研到学区教研大组的联片式教研, 再到学校教研组的常态化教研;从城镇学校到农村薄弱学校;从现实到网络;从传统的听课、评课、讲座到课堂观察技术的运用、头脑风暴、教学沙龙等, 构建了“多平台、多层面、多形式”的立体校本教研活动体系, 从而有效整合县级教研中心组、学区教研大组和学校教研组的教学研究力量, 改变了过去一些形式呆板、实效性差的教研形式, 促使县教研室、学区及学校将日常教学工作、教学研究和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 形成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提高的良好态势, 浓厚了我县校本教研的氛围, 激发了广大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激情。

此外, 我们在全县大力推广朱永新教授倡导的“新教育实验”, 成立苍南实验区, 创建实验加盟校22所、挂牌校10所、品牌校3所, 推出一批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新教育活动载体, 引导师生聆听窗外声音、共写随笔, 建设书香校园, 构筑理想课堂, 营造教师的精神家园。与此同时, 我们联合县广播电视局、县文联连续开展了四届“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 全县师生诗歌创作激情高涨, 每年征集到教师、中小学生乃至幼儿园小朋友的诗歌作品10000多首, 《诗刊》杂志社为此专集刊出我县师生优秀诗歌作品。承办学校每年举办各具特色、诗意盎然的诗歌朗诵会。这些活动赋予了校本教研新的内涵和载体, 与校本教研互推共进, 把校本教研文化氛围推向了新的高潮。

2. 载体新

校本教研是对传统教研的继承与创新。我们努力在抓好常规教研的基础上做文章, 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的应用上寻找新的生长点,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造、提升和丰富传统教研, 使教研活动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我们充分利用已经建成的数据中心模式教育城域网基本覆盖全县中小学校的优势, 发挥网络的教育教学、研究指导、交流展示功能, 规划建设了苍南教科研网 (含虚拟教研室) 、苍南智客网、学科资源库等网站平台, 并为每位教研员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教师苍南教科研网 (含虚拟教研室) 分学科进行建设, 由各学科教研员负责, 并聘请一定数量具有较强学科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的教师作为兼职网管员和论坛版主协助管理。目前, 虚拟教研室 (论坛) 建设三个月来, 已有注册用户700多名, 帖子总数达2400多篇, 平均人流量2000多人次。苍南智客网则划分为课程改革、考试研究、学科教研、教育叙事等16个专题, 教师注册后即可加入相应的学科群组, 形成学科教研团队。智客网上活跃着3300多名教师, 发表了7万多篇文章, 平均日访问量4万多人次。这些教师已经习惯于将日常的教学感想、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 其他教师进行回复点评, 教师之间通过网络共享教学资源、商讨教学设计、畅谈教学感受, 形成了有效的学习共同体, 加强了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专业人员之间的及时交流与沟通, 使得教研活动不再受时空限制, 更加平等互动。我们的K12资源库、新课程教学资源网为这种教研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支撑。

苍南中学、灵溪一中、灵溪三中、龙港二高等基层学校也纷纷搭建本校的博客站点, 建设学校博客团队。苍南实验一小的绿苑博客还吸引了著名教育技术专家、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博客镜像站点的加盟。

另外, 我们策划创办了多媒体电子网刊, 如《苍南教育》《师人原创》《追梦新教育》等, 成立编辑部, 定期发布, 教师可在其上发表论文、课题报告、随笔、课堂实录、课件等, 发表作品享受县二等奖待遇, 从而进一步提升网络教研效益。

3. 典型多

我们十分重视学校校本教研个性化经验的总结与提炼, 通过“调研发现——明晰特点——扶持提升——特色培育——示范推广”的模式培育学校校本教研特色。在我们的努力及学校的积极探索下, 目前我县已建成3所省级校本教研示范校、5所市级示范校 (区) 、14所县级示范校, 数量居温州市其他县 (市、区) 前列。这些学校积极发挥“领头雁”作用,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教研活动, 如苍南中学“师徒结对、备课组合作、教研组围绕主题”多层次、多形式交叉的磨课活动;灵溪学区“专题学习——沙龙论坛——课例研讨——示范辐射”的片区教研;龙港学区的区域校际联盟;钱库学区的创新杯教学竞赛;灵溪一中基于课例的“两阶段五环节”校本教研;苍南实验一小由民间学术团体“青蓝工作室”自发组织的网络校本教研;藻溪小学“研、说、磨、归、写”五步式教研;钱库三小和龙港八小的集体备课;矾山一小的新课程学科论坛……在实现校本教研载体创新的同时, 校本教研的运作方式也得到了多样化发展。我们将这些典型经验通过苍南教育网、县校本教研研讨会、校际公开教学、学科教学研讨会等途径进行辐射、推广, 带动了更多农村薄弱学校校本教研的发展。

在校本教研发展过程中, 我们十分注重科研与教研的整合, 以科研课题为依托, 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 引领、拉动教研的发展, 同时也提升了科研成果的质量与水平。近三年来, 我县教育科研成果在省市各类教科研优秀成果评审中, 获奖数量和级别都位居全市首位, 跻身浙江省前列。去年, 我们还斥巨资设重奖开展首届教科研精品成果奖评选活动和推广工作, 共评出精品成果24项, 分别给予一、二、三等奖5000、3000、2000元的奖励, 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科研的激情。

四、直面问题求突破——校本教研的实践反思

1. 均衡化问题

我县学校之间发展极不平衡, 马站、矾山、桥墩等山区以及远离城镇的一些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还达不到基本要求, 薄弱学校量大面广, 教研活动两极分化严重, 城镇学校教研活动比较正常, 一些山区学校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教研活动纯属个体行为。如何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校本教研实施帮扶, 有效带动这些学校校本教研的发展, 提高农村学校校本教研质量, 是促进我县城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2. 全员化问题

面对教师职业倦怠日趋严重的今天, 学校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需要靠校长发动、教务主任督促、教研组长落实和教师主体参与。因此, 要采取有效策略和方法强化他们的校本教研意识, 培养和锤炼校本教研骨干队伍。校本教研的关键是要激发一线教师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研究的热情, 使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需求, 由“要我参加”转变为“我要参加”, 这也是我们校本教研始终努力追求的目标。

3. 信息化问题

特色校本 师生共赢 篇8

关键词:校本引领;社团观摩;交流研讨

为了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学习,促进课改成果的推广,调动一线教师从事研究校本课程的热情,引领推动全市音美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同时为了充分展示第八学校在音美校本课程开发的独特做法。满洲里市中小学近六十名音乐美术教师集聚光荣街学校,参加了由教研培训中心教研室组织的全市中小学音美学科校本课程引领、观摩、研讨活动。旨在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进一步推动全市音美学科校本课程建设的发展。

全市音美学科校本课程引领观摩研讨活动由校本引领课展示、社团活动观摩、交流研讨三部分组成。

光荣街学校美术教师李彦凤和音乐教师陈广杰分别展示了两节校本课《剪出快乐童年》《我的根在草原》。剪纸课以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与小学美术教育的整合为切入点,课堂上学生人手一份由学校自主开发的美术校本课教材,学生用学到的剪纸技法娴熟地剪着身边的一切美好事物,智慧在指尖上流淌,快乐的童年也在一张张剪纸作品上体现,此课拓宽了传统剪纸审美文化和表现内容,构建适合学生的剪纸活动体系,通过剪纸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音乐校本课上一首首悠扬的草原歌曲、一幅幅美丽的草原景象让我们仿佛置身在美丽的大草原上,呼吸着草原空气的清鲜,感受着草原幅员的辽阔和草原人民质朴的胸怀,通过学唱草原的歌曲、学跳民族舞蹈动作,体味着草原带给我们的无限乐趣。本课以草原歌曲为载体让孩子们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了解内蒙古大草原的作词、作曲家和演唱家,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彰显了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让生活在草原上的孩子们充分了解草原文化、喜爱草原文化、弘扬草原文化。两节校本课都能以学生主体性发展为主线,为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具有示范性、引领性和典型性。

观摩课后,由光荣街学校领导引领参观了学校音美校本社团活动,从中学部到小学部,每一处场地,每个活动室都吸引着大家。光荣街学校地处扎赉诺尔东部,地理条件偏远,学生人数不多,学校条件相对艰苦,就是在现有条件下学校却营造出不一样的校园文化。当我们走进中学美术校本活动室时看到屋顶悬挂了一条用尼龙绳编结起来的类似渔网的天幕半悬在教室上空,上面错落有致地悬挂着手绘气球和美术挂件,教室的四壁有多年积累下的各种形式的美术作品——手绘文化衫、书法篆刻、漫画创作,其中瓷砖上的书法引起了很多老师的兴趣。音乐教室的阶梯合唱台虽然不大,但也让学生感受到舞台上表现的乐趣。小学部独特的剪纸墙面装饰让人印象深刻,走廊里以剪纸为主题进行的墙面设计让校本课程的成果得以推广,同时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天地。活动室里的巨幅长卷剪纸和立体剪纸造型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剪纸艺术的魅力,展台上一沓沓格式统一,装订整齐的学生剪纸作业,令人赏心悦目。我们一一参观了剪纸、绘画、合唱、舞蹈等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社团虽然不多,但开展得扎实有效,学校能够结合实际科学地进行资源定位、学区定位,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校际间的交流研讨活动为各学校搭建起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大家兴致勃勃地来到小学部多媒体教室,光荣街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的专题片让我们看到了学校组织管理有序,从开发到实践一步一个脚印所付出的艰苦努力和取得的丰硕成果,教师代表李彦凤畅谈校本课程开发过程的苦与乐,她用朴实的语言阐释了这门课程凝结了几任美术教师的汗水和辛苦,从她的话语中听出了成功的喜悦、听出了一名教师享受专业化成长的幸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从教书匠到研究型教师转变的过程,同时都为学校能契合本校实际开发出这样符合学校学情的课程感到钦佩。会上,第五中学的音乐老师腾跃、三道街小学美术教师胡雪青也对本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上取得的成果做了经验介绍,让我们看到了满市音美教师队伍的无穷潜力,看到了校本课程迈进的希望。

教科所所长对满洲里市校本课程开发现状做了详尽而又深刻的整体分析和具体要求,音美教研员张颖对于活动做了全面的总结,并针对我市地处中俄蒙三国交界,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民族文化底蕴,就怎样挖掘和利用我们身边的民族民间资源开发出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并符合学校教学实际的音美校本课程提出了指导建议,介绍了台湾某学校校本课程《艺术安全帽》实施与呈现的全过程,让与会教师的视野得到了拓展、思维得到启发、视角得到转换。相信,在我们的携手努力下我市的校本课程之路会越发的坚实!

上一篇:地球日班会开场白下一篇:善良是一种修养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