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台数字电视论文

2022-04-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县级广播电视台不仅承担着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任务,而且是架起政府和百姓沟通的“桥梁”、反映社情民意的“纽带”。当前,多数县级广播电视台出现不同程度的人才流失,影响了广播电视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本文结合县级广播电视台的人才现状,分析了人才流失的原因,提出了防止人才流失的一些对策,希望能对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广播电视台数字电视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广播电视台数字电视论文 篇1: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媒介技术的进步将人们带入新媒体时代,媒体行业和媒体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传统的媒体形态,洛阳广播电视台既经受着巨大挑战,也面临着诸多机遇。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面临的变局,尤其是对其受众的影响和对其运营的冲击,以及这种状况下洛阳广播电视台应对变局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媒体时代;机遇;挑战

所谓新媒体时代,是与传统媒体时代相对而言的媒体时代。在传统媒体时代,报刊、广播、电视是其主要的媒体形态,而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的发展使新的媒体形态逐步形成和发展,新媒体以卫星、互联网、无线通信网为支撑,以数字电视机、电脑、手机为终端,为用户提供服务和信息。新媒体的发展必然导致传统媒体生存环境的变化,而如何以思维之变、管理之变、营销之变和融合之变来怀抱新媒体、迎接新时代,成为洛阳广播电视台应对变局、深化变革、转型发展的必选之路。

一、新媒体时代洛阳广播电视台面临的挑战

(一)年轻受众流向新媒体

新媒体对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冲击是巨大的和史无前例的,尤其是对于许多新受众即年轻受众来说,广播电视的吸引力越来越小,因而传统收听收视份额正遭受着分化。收视份额的分化直接造成收视率的降低,进而影响广告效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发布的《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5)》显示:2014年网络广告收入规模超过1500亿元,首次高于电视广告。业界和学界虽然都在理论层面上论证了新媒体不会取代传统媒体,但同时也警示传统媒体急需加快与新媒体融合的步伐,实现节目形态的创新。对于地市级电视台来说,融合的趋势中有危机也有转机。注重受众流向,减少广告萎缩带来的威胁,是洛阳广播电视台在生存发展中必须思考的。

(二)受众的触媒习惯发生变化

以新媒体为代表的新技术手段,传播便捷,给人们的娱乐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阅读、听音乐、看视频不再有时间、地点的限制,只要有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就可以瞬间实现,而这些优点恰恰是电视媒体的局限。因此,新媒体对传统收视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突出体现在受众的触媒习惯发生了变化。首先,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信息接收者越来越不习惯原来单一的阅读状态,阅读、沟通、工作往往会同时进行。其次,面对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受众不得不进行被动式的参与,而新媒体的发展使受众逐渐养成了互动式参与的习惯,原因在于新技术能够支撑受众的交流与互动,同时受众有进行交流沟通、表达自我的愿望。再次,新媒体的内容制作成本较低,加之互动体验和海量信息,可以为受众提供富有个性化的信息,这些信息因满足了受众的个人喜好而受到欢迎。此外,新媒体还注重提升受众的阅读体验,这是传统广播电视台难以轻易完成的。

(三)广播电视的运营出现障碍

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行和国有体制改革的深化,不少电视台开始了企业化转型,逐步融入到市场中经受优胜劣汰的考验。洛阳广播电视台的运营主要是靠广告收入来实现,相比之下,新媒体在吸引广告主上有自身优势,其投放广告的方式灵活多样,且往往有更为明确的目标受众,投入产出比也随之不断增加,因而新媒体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广告主投放广告,这无疑使得广播电视媒体的广告投放比不断下降。在激烈的竞争面前,洛阳广播电视台的主要创收来源遭受冲击,这势必会影响其发展的前景和全局。

(四)洛阳广播电视台的传播地位受到威胁

长期以来,广播电视媒体在传播地位上有着无与伦比的强势地位。然而,新媒体的崛起正改变着这一状况。数字电视使受众能够在家观看数百个电视频道,这些频道具有丰富性、专业性的特征。而且,音视频内容的传播途径正不断丰富和变化着,例如视频被越来越多的普通受众分享到社交媒介中,而一些专门的音频广播应用软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听众可以通过这些应用软件收听广播电台的直播。此外,受众也参与到了音视频的制作中,例如个人可以在社交媒体和视频网站上上传视频,录制脱口秀音频、诗歌朗诵音频、小说朗读音频等。由此可见,两条相互独立的音视频内容传播途径正逐步形成和成熟,广播电视媒体和新媒体都有着自身巨大的发展空间,而广播电视在传输途径上的垄断地位已被撼动。从洛阳广播电视台2010年、2012年所做的两次调查数据可知:具有650万人口的洛阳地区受众年龄结构上有明显不同,广播电视的受众主体为40岁以上的人群,而新媒体的受众主要为40岁以下的年轻人。

二、新媒体时代洛阳广播电视台的发展策略

(一)坚守主流价值,发挥引领作用

洛阳广播电视台以声音、图像为生产和传播内容,在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制播经验,而且在实践中不断获得了极强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虽然,广播电视正遭受着新媒体的挑战,然而其权威性和公信力没有受到太大威胁。事实上,新媒体与广播电视媒体是两种不同风格的传播渠道,新媒体的特点为“众声喧哗”,其全民参与性和文化价值多元性决定了它的“去权威化”特征。其信息的及时性、丰富性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但随之而来的是信息表达的随意化、个人化、情绪化甚至极端化,无疑,缺乏权威性和公信力是新媒体发展的命门所在。广播电视与之相反,首先消息来源具有权威性,信息采集渠道具备合法性;其次管理机构规整,审核机制完善,因而权威性和公信力较高,受众对其信任度也会比对新媒体高出很多。总之,广播电视媒体应充分发挥自身在专业性、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等方面的优势,坚持主流文化,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续担当媒介传播的引领者角色。为了做到这一点,洛阳广播电视台从多个方面采取了积极举措。

首先,真实性是权威性和公信力的源泉,唯有坚持实事求是,真切反映社会生活,方能在受众心中树立良好的媒体形象。广播电视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既与党和政府的各个部门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也与人民群众有着血肉关联,这为其获得真实而权威的信息提供了最佳条件。进行严谨的信息采集和发布是广播电视彰显其权威性和公信力的基础。其次,可信度是权威性和公信力的又一个重要源泉。一方面,可信度是建立在受众信任基础之上的,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另一方面,广播电视在信息的理性分析能力和思辨性表达能力上比较强,往往能够对新闻事件进行多重思考和全面把握。再次,广播电视的专业性和影响力是其权威性与公信力的重要保障。具有较强专业性和较大影响力的传统媒体给受众带来的不只是信息本身,它还有着引导舆论和价值取向的能力和职责,应积极引导舆论思潮,弘扬主流文化。

(二)坚持内容为王,增强核心竞争力

“内容为王”是媒体发展的硬道理,在任何时候都基本不变。内容和创意就是媒介产业的本质,洛阳广播电视台要想提高竞争力就应该在内容上进行革新和创新。内容也是广播电视的核心资源,吸引受众眼球和增加广告收入都是围绕对内容的开发和利用展开的,这也是包括新媒体在内的所有媒体所面临的现实。

事实上,洛阳广播电视台一直以来在内容方面居于主导位置,承担着本地区新闻报道、知识传播、舆论宣传、休闲娱乐等多个职能。新媒体崛起后不仅可以使用广播电视提供的原创内容,而且能对这些内容做二次加工,从而实现二次传播和销售。因此,洛阳广播电视台要想谋求自身发展,拥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应坚持“内容为王、渠道制胜、终端至上”的原则和策略,把输出升级版的内容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三)恪守用户至上,提高服务意识

面对新兴的竞争对手,如果广播电视未能实现自我更新,则必然会面临衰落的可能。在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从业者应坚持与时俱进,改进经营体制,完善工作方法,尤其要充分学习和利用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对广播电视的最大启迪在于坚持“用户导向”,注重“可分享”,因此,了解受众的需要、满足受众的需求对广播电视发展来说十分重要。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广播电视的主要频道是免费向受众开放的,因而广播电视从业者对于“用户至上”意识逐渐淡薄,无论是节目内容的策划还是采制,广大受众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他们的需要很少得到理睬。在新媒体时代,先进媒介技术能够为促进广播电视受众向“用户”转变提供技术支持。在新媒介技术的支持下,媒体市场的细分化程度越来越高,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用户信息的采集、整理和分析变得更加便捷。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每个用户的年龄、性别、教育背景、喜好、收听收视习惯等方面的数据会被快速搜集起来,洛阳广播电视台在努力尝试完成对节目内容的个性化加工后,以定制式服务来满足用户的需要。

三、洛阳广播电视台优化发展模式,积极寻求与新媒体融合

洛阳广播电视台正积极开拓新闻新平台,经营新渠道,实践多媒体大融合,打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转型。洛阳广播电视台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把正确导向贯穿到融合发展的各环节、全过程。加快台网融合步伐,建设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联动平台。

2013年,洛阳广播电视台深化内部改革,提出了“创建本台新媒体,打造广播、电视、网络‘三位一体’的全媒体平台,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发展目标。结合先进地区经验,经认真调查研究,洛阳广播电视台明确了新媒体建设总体思路:加快中网基础性升级改造,搭乘移动互联网快车,开发并强力推广手机客户端,利用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培育洛阳广播电视移动终端收视及应用平台,形成电视荧屏、电脑屏、手机屏“三屏互动”,实现洛阳广播电视台传统媒体从“收听收视”到“应用服务”的转型发展,2014年以来广电新媒体的建设和融合全面开展。

(一)开展中网技术升级改造项目,健全以视音频为特色的中网门户网站

中网门户网站在2013年进行项目改造,项目投资300多万元,对软硬件及页面等进行全新调整。该项目于2014年8月份完成立项、报批、招标等工作,2014年底前完成项目建设。该项目的完成使中网宣传、技术功能有了显著提升。

(二)建设手机客户端“无线洛阳”项目

手机APP成为舆论宣传的新阵地、新平台。在客户端建设时,先后到无锡、苏州等地广泛考察,结合洛阳广播电视台作为主流媒体的属性,与新华社河南分社合作,建设“无线洛阳”客户端。客户端由新华社设计、研发、建设,并负责技术保障和运行维护。建设费用80万元,每年的供稿费、运维费等近百万元。客户端建成后,不仅作为新闻宣传、广播电视收视第二平台,还将是城市管理、公共应急、政策发布、政府与百姓沟通的公众平台,市民生活休闲的便民平台(详阅《“无线洛阳”客户端建设方案》)。客户端于2015年4月举行新产品发布会并试运行。目前,洛阳广播电视台按照“市场化运营、专业团队建设”的客户端发展思路,与洛阳市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引入社会化运营团队。一方面加强新闻属性建设,以“打造广播、电视、网络全媒体新闻联动平台”为目标,让每一个用户感觉到“无线洛阳”是距离自己最近的媒体;另一方面,加强应用黏性建设,与公交、交通管理、旅游等部门的便民工程密切结合,搭建“公交实时查询”“路况、违章查询”等应用板块,形成广播电视收听收视新平台,城市管理、信息服务掌上应用新渠道。

(三)建设洛阳广播电视微信矩阵

洛阳广播电视台提出了新的微信运营思路:“以本台优势栏目为基础,建立相关微信平台,形成本台微信矩阵,扩大广电节目影响力,实现从观众听众到广播电视用户的转变。”目前,矩阵已建成并陆续投入使用,其中,交通广播、私家车广播微信号在不断壮大活跃粉丝队伍的基础上,正打造10万公众微信号。

(四)开发社区新媒体平台

目前,已与北京笑脸科技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共同开发“笑脸”社区互联网项目。该项目将传统媒体的公信力、新媒体强大的后台营造能力与“社区服务”三者相结合,将借力社区金融,联合银行,把银行服务融入社区,建立智能交互系统,帮助物业升级管理平台、收费等网络,让社区百姓喜欢“网上”生活;同时,加快洛阳广播电视台作为地方传媒的融合、转型步伐,实现广电媒体从单一宣传向“城市应用服务平台”的转型。

(五)加强人才引进战略

在人才引进上,洛阳广播电视台一边优化自身的用人制度,同时培养和引进既懂技术又懂新媒体制作的复合型人才。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媒体行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传统媒体,在严峻的生存环境下,洛阳广播电视台向哪里发展?新媒体时代如何与时俱进抓住机遇?这就要求洛阳广播电视台既要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资源,制作优质节目,也要积极与新媒体融合,顺应“互联网+”的大趋势并利用新媒体技术,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市场适应能力及核心竞争力,在思考、探索、寻找中实现突破。

(作者单位:洛阳广播电视台)

编校:董方晓

作者:朱欣英

广播电视台数字电视论文 篇2:

县级广播电视台人才流失管理的几点思考

摘 要:县级广播电视台不仅承担着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任务,而且是架起政府和百姓沟通的“桥梁”、反映社情民意的“纽带”。当前,多数县级广播电视台出现不同程度的人才流失,影响了广播电视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本文结合县级广播电视台的人才现状,分析了人才流失的原因,提出了防止人才流失的一些对策,希望能对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广播电视事业;人才流失;人才建设

在新形势下,我国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面临着难得机遇与严峻挑战,对人才队伍建设也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县级广播电视台人才流失日益严重,直接影响了广播电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县级广播电视部门要深刻认识到人才是事业兴旺发达的首要源泉,高度重视人才的挖掘与发展,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精神融入人才队伍建设之中,充分发挥人才在推进广播电视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作用。

1 县级广播电视台人才队伍的概况

1.1人才队伍情况

在内设机构上,县级广播电视台根据不同的任务分工,内设多个部门,各司其职地做好媒体日常管理和节目策划、采制、编播等工作。以某县广播电视台为例,下设办公室、总编室、新闻部、专题部、文艺部、广告部、技术部及播出部等9个部门。在人才编制上,县级广播电台人才大部分属于事业编制人员,少数员工是单位招聘的合同工、临时工,这些人才基本都已取得大学本科或专科学历,但专业人才相对缺乏,获得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等从业资格证的人员数量不多。

1.2人才经费情况

县级广播电视台经费来源主要包括财政部门拨款和广告经营收入两部分。在编在岗事业编制人才的工资与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等福利统一由县级财政部门拨付,工资待遇相对稳定;合同制员工、临时工的工资、福利则由单位自筹,从广告收入中支付,存在着一个单位、两种工资制度的情况。

1.3人才管理情况

由于县级广播电视台人才身份构成不同,导致人才管理存在多层次、多样化的状况。事业编制人员是由县级组织和人事部门统一管理,组织部门负责管理人员的调配、中层干部的选拔和任用,人事部门负责管理人员的工资套改、职称评聘等。合同工、临时工由县级广播电视台报组织部门批准后,实行聘用制和量化考核管理。

2 县级广播电视台人才流失问题的分析

2.1人才意识不浓厚

当前,县级广播电视台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普遍存在着不尊重、不善待、不合理配置人才的问题,有的领导随意处罚、开除单位职工,甚至不与之签订劳动合同。在这种环境下,人才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心理失去平衡,难于充分发挥人才效益,导致人才有合适的机会就坚决跳槽,造成优秀专业人才严重流失。

2.2招聘机制不健全

首先是事业编制人才招考缺乏实效。虽然部分县级广播电视台已进行整合重组,成为拥有独立法人性质的事业单位,但对事业编制人才选配依然没有自主招聘空间,只能上报岗位需求,由县级组织人事部门统一招考,容易造成招进来的人员缺乏实践经验,眼高手低,个性明显,不能胜任工作岗位要求,有时会导致出现“一只苍蝇坏了一锅汤”的现象。其次是合同制人才招聘缺乏公开。在合同制人才、临时工招聘上,有些领导感情用事,选人唯亲,往往把与自己有关联的人或有后台背景的人拉进单位,并给予较好的工作岗位与福利,不仅丧失了内部职工的积极性,也严重阻碍了外部优秀人才的引进。

2.3晋升渠道不通畅

县级广播电视台人才管理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没有制定中长远干部培养计划,不能形成干部梯次配置的良好局面,导致干部职工队伍冲劲不够、活力不足。以某县广播电视台为例,设有副科级领导职位2名,副台长、部门主任等中层管理岗位9名,这些职位七年来没有出现过由内部晋升,也没有进行轮岗调整,有的中层领导在同一岗位干了十多年,感觉晋升无望,容易产生惯性、惰性思维,出现“守摊干部”的现象,难于有效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

2.4激励机制不完善

首先,缺乏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有的虽然实行量化考评制度,工资待遇与工作业绩相挂钩,但由于部门不同,量化标准难于平衡,不能真正体现“多劳多得”,并且没有从德、能、勤、绩等方面,全面考核衡量人才。其次,缺乏合理的分配机制。人才工资待遇不够丰厚,很多高学历和专业技术强的人员不愿进入县级广播电视台。第三,缺乏有效的奖励激励机制。忽视对高级技术性、一线新闻记者和管理性人员的激励,忽视人才岗位培训工作,造成人才心理失落,才能难于充分发挥、有效施展,甚至是另谋高就,选择别的发展出路。

3 县级广播电视台加强人才建设和防止人才流失的对策

3.1严格把关,注重人才招聘

首先,要增强人才意识。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充分认识到人才资源是县级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首要源泉。其次,要把好人才招聘关口。在招录人才时,要坚持公开公正的原则,加强综合分析,注重考察人才的工作能力,着力招录业务能力强、文化素质高、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3.2健全机制,加强人才管理

首先,要健全用人机制。严格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合理有效的用人机制,与员工严格签订劳动合同。其次,要健全晋升机制。通畅公平竞争的渠道,让能者有舞台,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正常甚至越级晋升。第三,要健全激励机制。完善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工资分配、奖励激励、岗位培训等机制,提高工资和福利待遇,激发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3营造环境,防止人才流失

首先,要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加强与人才的沟通、交流,多鼓励少批评,多帮助少压制,及时了解人才的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工作上、生活上的实际困难,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其次,要营造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在细微处关爱人才,让他们感受“家”的温暖,真正做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不跳槽、不流失。

4 结语

如今,县级广播电视台的关键问题就是人才流失问题。只有解决人才流失的问题,才能确保县级广播电视台的生存与发展。希望以上对人才流失问题所做的思考,有助于今后广播电视事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宴行武.试论中西部地区县级电视台的困境与发展对策[J].新闻世界,2010.5

[2]吕冰峰.数字电视时代县级电视台的挑战及对策[J].试听纵横,2008.2

[3]严长远.对企业核心人才流失的理性认识[J].企业导报.2011年第1期

[4]张加春.县级电视台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及其突破[J].东南传播,2009.6

作者简介:

林秀丽,女,经济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作者:林秀丽

广播电视台数字电视论文 篇3:

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思考

新形势下,如何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把传统媒体打造成形态多样的新型主流媒体,是摆在各级传统主流媒体面前的重大课题。一年多来,周口广播电视台在巩固传统媒体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同时,大力实施新媒体战略,实行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对广播电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更新观念,推进融合

观念引领行动,认识推动实践。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以前好像一个大杂院,一家一户,各买各的菜,各做各的餐。现在要把每家每户的小灶改成大厨房,让大家汇集一堂,统一采购、分类加工、集中分发。首先要形成合力,需要在原有的体制、机制、流程、人员配备等方面整合资源、有破有立,不断提升,最终改变传媒业的整体面貌。

周口广播电视台首先组织干部员工学习有关媒体融合的精神,围绕“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打造新型全媒体”的主题展开讨论。聘请河南电视台高级编辑周建国、南阳网总编辑周首相、周口广播电视台台长王海山等专家讲授《互联网融媒体时代的电视新闻》《网站的发展理念及经营策略》《为什么要搞全媒体记者培训》《平台搭建了怎么去应用》《什么是全媒体记者?怎样培训?》……通过培训讨论,强化了广大干部职工融合发展的理念及信心,加强新媒体建设,推动台网融合,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就是你、你就是我的境界。央视总编辑罗明曾说,加强新媒体建设,推动台网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具体包括六方面内容:一是建设跨媒体的一体化采编播运营体系,二是打造影响力巨大的多媒体产品集群,三是构建先进统一的技术支撑体系,四是建立跨媒体的多屏传播平台,五是建立市场化的产品经营模式,六是建立稳定多元的投融资渠道。为了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周口广播电视台制订了2015年工作方案,方案指出:2015年是周口广播电视台媒体融合之年,也是管理提升年,2015年的工作思路是围绕一个中心(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搭建两个平台(全媒体宣传平台和经营平台),把握三个重点(坚持融合发展、强化互联网思维、实行一体化管理),推进四项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节目创新)。

二、建设平台,借船出海

一年多来,周口广播电视台按照周口市信息化和网络安全领导小组“稳舆情、树形象、聚合力、扩阵地”的总体思路建设广电融媒体集团,搭建了两个平台:一是融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手机移动客户端、微博、微信于一体的具有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全媒体宣传平台;二是融广告宣传、渠道经营、文化旅游、电子商务、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融媒体经营平台。组建培训具备全媒体采编和发布能力的骨干记者队伍“飞龙队”,参加全市重大报道、重点宣传。团队包括新闻中心全体编辑记者(包括电台、电视台)、民生报道、新媒体编辑记者、监督热线全体人员,用一星期时间培训团队,统一服装、统一标识、统一管理,要求做到一次采访、多种利用、多元传播。

按照周口市委总体规划,周口广电融媒体集团将形成“一平台三渠道”的发展模式,即“互联网+宣传”的新媒体传播渠道,“互联网+服务”的技术和内容服务渠道,“互联网+商务”的电子商务渠道。加强基层宣传思想工作,阵地是根本,人才是保障,改革是动力,整合是方向。积极探索“四个一”的信息化发展道路,即一村一公号(微信公众号)、一乡一平台(政务微信、政务微博和手机报“两微一报”新媒体平台)、一縣一中心(县区媒体融合发展中心)、一市一集团(周口市新媒体集团),维护市委信息化和网络安全领导权,争取基层话语权、阵地管理权和市场议价权。商水县固墙镇近期开展了以“两微一报”(名镇固墙政务微博、老家固墙政务微信、今日固墙手机报)为重点的“互联网+基层宣传”模式试点工作,经过反复总结完善,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正在全市16个“全国重点乡镇”中推广固墙经验,将通过3个月左右的运作和改进,完善党委主导、基层点题、媒体服务、院校参与、企业化运作的方式,通过“统一管理、统一运作、统一维护、统一考评”和“各自设计、各自发布”“四统两自”的模式,建成全市第一批乡镇“两微一报”新媒体平台。

三、建设中心,打造“厨房”

全方位打造全媒体新闻中心,下设新闻中心、外宣部、新媒体中心,涵盖广播、电视编辑部、采访部,整合广播、电视的新闻板块,纳入微博、微信和客户端,由新闻中心统筹管理运作,由“中央厨房”向多终端分发内容,在组织结构、资源配置、管理体制、采编流程和人才队伍上进行融合。采访部门同时承担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的采访发布任务,全媒体记者一专多能。记者、编辑、主持人跨界、换岗实现制度化、常态化;编辑部门整合多方资讯,综合各种传播方式,实现最优化的节目编排,探索“前端采集一体化、终端播出多样化”的现代传播流程。

2015年是周口广播电视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之年,为了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同时借周口“两会”召开的机会,展示广电新形象,展示媒体融合的成果,周口广播电视台精心策划,加强创新,以动态信息、专栏专题、解读评论、直播连线等宣传方式为构架,以广播电视、网站和手机客户端一体化的“融媒体”传播方式,全力打造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化的宣传格局,形成持续关注周口“两会”的强大合力,浓墨重彩地对周口“两会”进行报道。周口“两会”期间,周口广播电视台共播发新闻时长达7个多小时,相继通过新媒体发布周口“两会”新闻600多篇,及时编发图片1000多张,而且周口“两会”报道首次登上了河南电视台《晚间新闻》的头条,实现了新的突破,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四、媒体融合,形成合力

一年多来,在媒体融合新闻报道中,周口广播电视台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遵循新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以技术力提升传播力,以公信力、品牌力提升影响力,充分体现了“快”“全”“深”。

“快”就是广电“飞龙队”探索全媒体报道方式,利用广播、电视、新网、手机客户端、微信、微博等多种媒体资源优势,广播电视深度报道,网络客户端、微信、微博及时快捷播发。以全媒体报道意识和能力进行周口“两会”报道,第一时间把会议照片及一句话新闻在周口网上发布。《周口广电全媒体记者聚焦固墙》《商水固墙特色农业:积极创造条件 带领群众致富》等许多报道都是记者在新闻现场一线通过“爱周口”手机客户端发出的,实现了第一时间报道与受众见面。随后,又通过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进行了详细深度报道,实现了快与深、细与实的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各有受众,扩大了收听收视群体,宣传效果明显。

“全”就是利用广播、电视、新媒体(周口网、周口发布、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全力打造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化的宣传格局,形成持续关注的强大合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提速。如开设数字“两会”、两微观“两会”专题,通过扫描二维码、“爱周口”客户端获取新闻等;在广播电视传统报道用新媒体方式展示的同时,还将新媒体的内容搬回到传统媒体上来,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内容上的互相“反哺”,深度融合。周口“两会”期间,周口广播电视台在手机客户端上开设了《热点新闻》《代表委员风采》《两会花絮》《两会时评》等栏目,每天将最实时的信息通过手机进行宣传报道,让老百姓能够在第一时间关注周口“两会”,实现了手机看周口“两会”这一新形式。同时,周口网也设置了周口“两会”专题,每天下午准时向微信等多种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也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周口“两会”信息,让更多的群众通过新媒体了解周口“两会”,弥补了以往传统报道上互动性差和快捷性不够的缺点,真正架起了党委、政府和群众沟通交流的桥梁。

“深”就是采用消息、访谈、专题、花絮、评论、微博、微信等形式,以强化受众互动作为报道追求,开办《两微观两会》专栏,通过微博、微信等新闻客户端征集时政话题,实现线上线下充分互动,增加受众阅读体验;全方位、多视角地用可视化语言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等。以直播发端、快讯呈现新闻点、解读阐释热点、评论引领舆论为核心的全媒体传播流程。

2015年4月9日,周口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记者走进川汇区,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移动客户端、微博、微信“多位一体”的报道新模式,对川汇区进行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化的宣传报道。全媒体记者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好新闻讲故事、把故事讲精彩”,用镜头和笔触诠释所见、所感、所获,采写出接地气的优秀作品,为社会传递正能量。“走进川汇区”大型系列报道分“社区建设”“核心价值观在基层”“出彩川汇人”和“城市管理”四个板块。其中,“社区建设”主要报道社区党建、文化和服务,如《川汇区前王营社区:以服务促党建》《川汇区建东社区:文化长廊 便民服务站 服务百姓零距离》《川汇区文明社区:让服务成为社区品牌》《川汇区庆丰社区:网格化管理 组团式服务》等新闻用“关键词”作为标题,全面、形象地论述了“党建是阵地,文化是品牌,服务是灵魂”的概念,让人眼前一亮。同时,每篇新闻报道還通过以小切口呈现大主题,以小视角反映大变化,以小故事承载大内涵,报道川汇区以服务为中心,通过发动群众,来服务群众和服务社会,使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基本建成了较为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为社区居民带去了实惠与便捷,该系列报道不仅体现出“快、全、深”的特点,而且很接地气,一经推出,便得到了群众的交口称赞。

五、创新机制,激发活力

传统媒体事业体制与新媒体企业体制怎么才能贯通、融合?制定怎样的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政策,才能引进和留下需要的人才,推动传统媒体向新型主流媒体整体转型一体化发展呢?为解决这些问题,周口广播电视台通过把握坚持融合发展、强化互联网思维、实行一体化管理三个重点,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节目创新四项改革,营造创业氛围,激发活力。

第一,推进体制创新,组建了广电融媒体集团、盛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奥斯卡影视有限公司、全媒体中心、兴旺塔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无线数字电视有限公司,化广电为集团,化资产为资本,化员工为股东。

第二,推进机制创新,达到三个有利于: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有利于综合实力提升、有利于职工生活水平提高。按节目生产规律,简政放权,淡化“官本位”,让一线职工多干多忙多挣钱;规范管理,树立规矩意识,完善制度体制,奖惩兑现;优化组合,大稳定,小调整,打造团队。

第三,推进技术创新,成立了以台长为组长的新媒体技术专家组,负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技术融合规划,还广泛吸纳台内外内容和技术领域的权威专家作为顾问,从组织上保证了媒体融合的领导、规划、管理的一体化,增强融合发展的前瞻性、指导性、针对性。构建全新平台,为媒体融合提供技术支撑。充分整合广播、电视等媒体资源,建设和完善了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内容数据库,加强对各方面数据的收集整理,不断夯实融合发展的信息资源基础。周口广播电视台还将充分利用移动互联技术,不断完善周口网、手机客户端等平台建设,提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受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打造“智慧广电”。

第四,推进内容创新,充分把内容与服务结合起来,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节目,建立科学的节目考评体系,节目生产与节目效益并重,实现内容生产创新,加强广播电视节目与新媒体的互动,栏目活动化,实现信息的时效性和传播的有效性之间最佳结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影响力。

六、引进资源,共赢发展

媒体融合发展要增强借力发展的意识。周口广播电视台通过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别人成熟的技术、平台、渠道和手段借力推进,争取和利用各种资源,以改善广电业的生存空间,争取宝贵的发展机遇,实现共赢发展。

成立新媒体传播有限公司,把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整合组建了市重点网站周口网;与新华社客户端合作,建设“爱周口”以及“爱淮阳”等系列客户端。与“人民日报”客户端合作,建设“周口发布”政务客户端;与新浪网合作,建设“周口发布”百家政务微博发布厅;与腾讯网合作,建设“爱周口”百家政务微信发布群。成立周口市微电影协会,市微电影、微视频推广中心。和阿里巴巴、大象融媒体集团的电子商务战略合作协议正在深入实施中。

周口网排名一路上升,在市属网站中遥遥领先。客户端下载量半年突破10万次,微博、微信粉丝总量超百万。特别是“爱周口”客户端,融电视、电台和读报为一体,已经从根本上颠覆了受众定时定点收听收看新闻节目的习惯,一机在手,“一报两台”尽在掌握中,成为党政新闻主要信息传播渠道。同时,新媒体还各自发挥优势,开设缴费、查询等智慧城市服务栏目,举办“教你一招”“微讲堂”等技能培训,网络问政、市民热线等联系群众活动,使新媒体的亲和力、影响力和互动性、有效性进一步提高。

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人民网董事长马利在世界互联网大会“新媒体新生态”分论坛上对于互联网生态下媒体未来趋势的判断是:受众在哪里,主流就在哪里;年轻人在哪里,新媒体的未来就一定在哪里。媒体融合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周口广播电视台要抓住有利契机,依托核心资源构建全媒体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建立全媒体中心,在观念上把传统受众转变为用户,在“互联网+”领域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向着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努力奋进。

(作者单位:周口广播电视台)

编校:董方晓

作者:杜发光

上一篇:沈坝镇上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供给模式下网络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