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生物理教学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5E教学模式是一种构建主义教学模式,主要由引入、探究、解释、迁移、评价等5个环节组成。本文以《热力环流》的教学设计为案例,主要探讨5E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一学生物理教学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学生物理教学论文 篇1: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合职业生涯规划的尝试

摘要 以“人类遗传病”课例为背景,通过学生共同参与,尝试探索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 学科融合遗传咨询

文献标志码 B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在个性化发展层面上有了更多的白主选择权。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让学生更贴切的认知白我,对学业发展和未来职业做出更多前瞻性的思考?目前各地更多偏重于开发一些相对独立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在学科教学中融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相对不足。生物学是一门兼具理论和应用的白然学科,高中生物教学中不仅有着大量的科学知识和原理,也有着横跨数学、物理、化学等多学科的丰富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资源,对于学生将来从事生物相关职业的准备有着广阔的辅导空间。下面以高三生物复习教学中的“人类遗传病”课题为例,介绍笔者的探索与尝试。

1 融合学科教学目标,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方向

1.1 设计背景

学生们在高一学段已经学习过本节的相关内容,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在高三复习阶段选择这个课题,可以实现在回顾复习原有知识基础上的总结提升。笔者选择的提升方向就是结合遗传病的种类,组织学生分组学习,尝试进行模拟遗传咨询,对“遗传咨询师”这个职业进行深度体验和感悟,引发学生思考自己的职业愿景。

1.2 教学目标

学科教学目标:

①举例说出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②掌握如何调查人类遗传病的发病率和遗传方式。③了解典型遗传病的初步诊断方法。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

①了解遗传咨询的一般步骤。②尝试在模拟情境中提供遗传咨询的职业化服务。

1.3 教学流程(图1)

2 拓展学科知识应用,模擬职业生涯活动

2.1 导入

教师播放视频:美国一个10岁色盲男孩获得一件特殊的生日礼物“颜色眼镜”,戴上后喜极而泣!

师:健康有品质的生活是我们每个人所向往的,然而这个世界上就是有一部分人,因为白身遗传物质的缘故,有着不为人知的痛,这就是遗传病。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遗传病的种类、遗传病发病率和遗传方式的相关内容。

2.2 模拟遗传咨询活动

师:在已经掌握关于遗传病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下面我们来开展一次模拟遗传咨询活动,一同来体验“遗传咨询师”是如何为遗传病患者及其家庭提供专业的服务。

教师提供“遗传病亲友团”和“遗传咨询师组”两种角色,让学生按各白愿望分成若干组。

师:我们将请遗传咨询师小组为几个遗传病案例的亲友组答疑解惑,给出合理建议。活动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遗传咨询的一般步骤:患病判断——遗传方式——后代再发风险率——对策和建议。

每次发言前,咨询师小组的学生充分讨论,力求发言代表言简意赅,突出重点。

学生开展对话活动:

(1)案例1:孩子舅舅是色盲的胎儿会患色盲吗?

亲友组代表:我父母和我先生都不是色盲,可是我弟弟是色盲。现在我已经怀孕5个月,很担心我的孩子会不会是色盲?

咨询组代表:(画出遗传系谱图)根据系谱图分析,你是携带者的概率是1/2,但因为你丈夫是正常的,所以如果你们怀的是女孩的话,是100%正常的,男孩的话就有1/4的可能性患有色盲了,生男孩的患病风险是很高的。所以建议生女孩!

亲友组代表:可是上次B超查出我怀的是男孩,这可怎么办?

咨询组代表:如果是男孩的话,那要做基因诊断才能进一步的确认是否患病了。不过,你们不要着急,色盲对孩子生存影响不是很大,不是致命的问题,对孩子来说也只是将来选择某些专业,工作等方面有些限制,所以你们不用太过担心,我们咨询团给出的意见是放平心态。

表现评价:咨询师专业技能让人信服;服务意识明显,具一定的沟通能力及心理疏导能力。

(2)案例2:39岁李女士所怀的47 XYY的孩子能要吗?

亲友组代表:医生啊,现在我怀孕5个月,孩子查出来是47 XYY。我想问问,这种孩子将来有生育能力吗?以现在的医疗水平,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遗传给后代呢?

咨询组代表:(借助PPT展示讲解)XYY称为超雄综合征。患者常染色体正常,性染色体为XYY。医学记录显示,这些孩子出生后在智力发育、行为及情绪白控等方面表现不佳;其生育能力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尽管这种核型的胎儿没有长相、发育等方面明显的生理缺陷,但作为一名高龄产妇,我们建议你们还是要慎重抉择,毕竟你们是冒了母亲和孩子的双重风险。

表现评价:咨询师讲解清晰,语言表达能力强,充分尊重家属的意愿,生命观念强。

(3)案例3:李雷和韩梅梅是亲戚,能结婚吗?如果夫妻双方各白患有一种遗传病,后代发病情况如何预测?

亲友组代表:我们家李雷和韩梅梅谈恋爱,但是他俩的外婆是亲姐妹,不知道这算不算“近亲结婚”?

咨询组代表:(画出遗传系谱图),根据遗传系谱图,解释从遗传系谱图中看出他们的关系是旁系的第四代了,应该不算近亲结婚。《婚姻法》的规定是“三代以内直系或旁系血亲不得结婚”,所以说并不违反《婚娴法》。

表现评价:咨询团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表达准确到位。

亲友团代表:我有个表弟从小就诊断为血友病,后来娶个媳妇据说左手有6个手指(可据说她的父母及家族从没有发现过这种病)。他们的致病基因是怎么来的?他俩结婚生的孩子会不会得病呢?

咨询团代表:血友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患者的基因一定是来白他的母亲。至于说女患者的异常表现原因不太好确定。我们可以类比一下已经弄清楚的“多指”遗传病,多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根据你叙述的情况,很可能是孕育这个女孩的过程中受到过物理、化学或者病毒的影响,导致出现了遗传物质的病变——基因突变。就血友病而言,由于夫妻双方来自两个不同的家族,女方携带血友病基因的可能性很小,所以他们子女患血友病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多指病能确认使我们所列举的类型,则经概率推算,孩子患多指的概率1/2,还是蛮高的。不过,多指这种外观上的异常,出生后可以通过手术整形治疗,并不影响其生活的。

表现评价:咨询组代表逻辑缜密,语言表达能力强,良好的团队合作;具备一定心理疏导能力。

教学意图:通过学生模拟活动,让学生能体会遗传病患者和家属的不幸与痛苦,培养学生的同情心;使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语言沟通能力、专业知识技能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3 总结遗传咨询师职业素养

师:同学们的表现十分精彩!作为旁观者,谁是你心目中的金牌咨询师团队?每个同学学案上都有一张遗传咨询师工作评价表,请大家根据白己的感受为“咨询师工作”打分。并从所给选项中选出优秀遗传咨询师最需要有的三项职业素养。

教师现场公布学生推选的结果:评出咨询组1为“金牌咨询师团队”。学生评选出位居前三的基本职业素养分别是:专业知识技能、语言沟通能力、尊重咨询者。

师:除了评价估量表上列出的以外,遗传咨询师还应该具备哪些职业素养呢?例如,什么情况下遗传病患者才可能对遗传咨询师敞开心扉、真实全面地陈述白己的病情呢?

生:咨询师一定要为患者保密。

学生展开讨论,进一步提出遗传咨询师还应该具备其他的职业素养,如思维逻辑要严谨、要有一定的亲和力同情心,最好还能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等等。

师:对照以上这些职业素养,你觉得白己可以胜任遗传咨询师工作吗?

教学意图: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回忆模拟遗传咨询活动中咨询师所具备的职业素养,对比白已是否能胜任一个合格的遗传咨询师。

2.4 拓展職业方向。

师:本节课我们主要接触了遗传咨询师这种职业,其实与人类遗传相关的职业还有许多,展示职业靶心图(图2)。

图中展示的职业里有没有你们心仪的职业?这个靶心图表示这些职业离关键词“人类遗传”越远,对我们的专业背景知识的要求也就越高。遗传咨询师只是其中的一项。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当今社会对遗传咨询师的需求。展示智联招聘网的遗传咨询师的职位信息、要求,可见遗传咨询师一般都要本科、研究生学历,最好是博士!你有何感想?你做好准备了吗?

教学意图:通过展示人类遗传相关职业靶心图,引导学生产生职业意识,结合白身特点思考白己的职业愿景,为了实现职业目标,转变学习态度,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规划。

3 合理调整教学实施,达成学科教学与职业生涯规划融合目标

本案例是“第三届学校生涯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策略研讨会”的展示课。反思本案例的实施,笔者觉得活动实施,需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整,更好地达成学科教学与职业生涯规划融合目标。

(l)课题选择要恰当。既然是职业生涯教育和学科融合,那么必然是学科教学目标和职业生涯教育的目标都要有所体现,完成学科教学目标是基础,在此基础上才去延伸职业生涯教育目标,当然两者的融合不能是完全割裂开来的、生硬的叠加。那么,怎样才能达到雁过无痕的融合?选题非常关键。本案例“遗传咨询和诊治”很好地体现了科学思维、社会责任、生命观念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些核心素养和职业生涯教育中提到的遗传咨询师的职业素养也是不谋而合的。只要找到学科教学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关度高的课题,就可以演变成好的经典案例。

(2)时间分配要合理。时间分配是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渗透难以回避的问题。如何能在有限的课堂上兼顾学科知识教学与生涯规划?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教师要把时间尽可能多留给学生.如果学生分享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把教学的重点完美体现,岂不比教师讲授更好?课前查阅资料、白学教材相关内容、整理成文都是学生能够学习和展示白己对本学科内容与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的基础工作,是引发思考白己的职业愿景的必要历程,教师在其中更主要的是起指导作用。

(3)实践活动要充分。要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真正能够深入学生心底,教师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学活动宜采用组内合作讨论、组际对话交流、全班发布共享等形式。每位学生在组内都有需要完成任务,从而让班里的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其中。通过实践活动,他们开始追求理论联系实际,有了学以致用的意识,同时他们也感受到了责任,很多学生反映他们更加热爱学习生物,以后也希望能够从事与生物学相关的职业。

(4)课内课外要联动。课堂教学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中最基础、最自然的一种教育形式。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也就是请一些专家来校给学生们开设讲座,让学生有机会走进工厂或科研院所参观、去实验室进行实验等方式来进行职业生涯教育。

参考文献:

[l]郑志湖.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群建设[J].基础教育参考,2017.( 23):26-28.

[2]郑长宇.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7):63-66.

[3]吴文涵.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生物学科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D].厦门:福建师范大学,2017:2-5.

[4]曹燕波吴敏.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13):37-38.

作者:曹燕波

高一学生物理教学论文 篇2:

5E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5E教学模式是一种构建主义教学模式,主要由引入、探究、解释、迁移、评价等5个环节组成。本文以《热力环流》的教学设计为案例,主要探讨5E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5E教学模式;高中地理;热力环流

一、5E教学模式的简介与内涵

1、5E教学模式的简介

5E教学法最早起源于生物学科的教学,是由美国生物学课程研究(BSCS)开发出的一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后因其完备的实用性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关注,是美国科学课堂的主流教学方法。5E教学模式是由5个教学环节组成具体为:引入(Engagement)、探究(Exploration)、解释(Explanation)、迁移(Elaboration)、评价(Evaluation)。因为每个环节的英文首字母都为E,所以称为“5E”教学模式。

2、5E教学模式的内涵

5E教学模式其本质是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细化成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從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并与现实生活联系较紧密的学科,同时地理有其独特的学科体系和思想,学生靠机械性记忆往往达不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5E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引入(Engagement)

引入是5E教学模式的首要环节,也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类似于课堂上的情境导入。引入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引入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现象或者呈现矛盾事件,积极调动学生的储备知识去思考,帮助学生为后面的课堂学习更好的构建新的认识。

(2)探究(Exploration)

探究是5E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生成知识的关键。在课堂一般是通过实验或者是阅读学习材料,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问题的猜想和假设进行论证。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充当的是指导者角色,与学生积极的互动并为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或者向学生提出更深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生在探究中利用已有知识构建新知识,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解释(Explanation)

解释是5E教学模式中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仍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代表交流汇报的形式让学生展示在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并进行描述和解释。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释时将科学解释与探究活动中获得的证据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在新的学习场景下理解关键知识,巩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将学习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体内化的经验和认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

(4)迁移(Elaboration)

迁移是是5E教学模式中新知识的延伸环节。为了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教师提供新场景,让学生能够利用先前学到的知识和概念在新的情境下解释、运用和解决问题。对学生的探究环节中得到的新知识进行验证、应用与巩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

(5)评价(Evaluation)

评价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它即是每个环节的总结也是整堂课的结束环节。评价的方式是多样的,如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可以通

小组互评可以同学生提出疑问,学生答疑的方式来测评。在测评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的做到纠正与总结。

二、5E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5E教学模式以构建主义为理论基础,细化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学生在学习互动中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对学科体系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学习内容的外在价值,提升学生在生活中的应用意识。本文以新版人教材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二课时内容“热力环流”作为案例,说明5E教学模式的应用。

1.教材分析

热力环流的大气运动最简单的一种形式,这部分内容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往上承接大气的受热过程,往下则学习选择性必修教材中的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做铺垫,这是热力环流知识的延伸与深化。教材首先利用示意图阐明热力环流的概念、形成过程及成因。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再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决”热岛环流“和”海陆风“等相关问题。

2.学情分析

根据教材编排顺序,在学习该部分内容之前高一学生已经对大气,气压,以及大气的受热过程等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且高一学生在经过初中两年地理的学习中,已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考能力。以上这些条件都为接下来热力环流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学生受知识储备和生活阅历所限,没有形成较好的地理思维,缺乏读图、析图,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教学目标

综合思维:观察视频和示意图,归纳总结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与成因。

地理实践力:通过对热力环流原理的学习,能够发现并解释生活中相关地理现象。

人地协调观:通过对热力环流的学习,认识到海陆风,城市热岛环流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4.教学过程

(1)引入情境

首先,展示照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背朝大海,贞子做怪”。

告诉学生一般情况下在海边只要站位正确就可以春暖花开般的照片,其原因也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设置这样的情境是为了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2)活动探究

在讲台上放置一个透明的玻璃箱,无盖的一面朝下,在玻璃箱的一侧放置冰块,另一侧放一晚热水,将点燃的香同过玻璃箱上的小孔插入箱内,并请学生认真观察烟雾的走向。

首先学生从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烟雾在冰块一侧下沉,在热水一侧上升。根据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知道是由于冷热不均导致这一现象。告诉学生像这种由于冷热不均导致空气的环流运动就被称为热力环流。

并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物理知识和阅读教材回答ppt上设置的问题:

1、地面冷热不均时,大气发生怎样的物理变化?

2、大气发生垂直运动使得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发生了怎样变化?

3、大气发生垂直运动,水平方向上的气压是否产生差异,大气是如何进行水平运动的?”

学生根据自己已学的物理知识和阅读教材得知当地面冷热不均时,空气会受热膨胀上升导致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受冷收缩下沉导致近地面气压升高,高空气压降低。在水平方向上由于空气的上升和下沉导致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空气由气压高的地区流向气压低的地区。

(3)解释环节

在学生讨论完上述问题后,教师则进入解释环节。首先要解释在理想状态下同意海拔高度的气压大小是相同的,則空气是静止不运动的,等压面与等高面平行或重合(图1)。当地表冷热不均时,空气会发生受热上升,受冷下沉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等高面与等压面不平行,等压面发生弯曲。由于这种气压差异导致空气产生水平运动,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由高压流向低压。

(4)迁移环节

为了加深学生对热力环流的理解,在迁移的环节中设置了“海陆风”与“城市热岛效应”两个案例。

①海陆风

为呼应导入内容,加深学生对热力环流的理解,体现学习生活中的地理这一理念,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我将海陆风纳入课堂的学习内容。

首先,学生自主在导学案上绘制海陆风的示意图,以及等压面的形状。

其次,回答“在热力环流情况下,在海边拍照,怎么站位才能拍的更好看?”这一问题。让学生知道白天和晚上不同的站位决定照片是否好看,从而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问学生冬夏两季在海滨地区是否会有热力环流?若有,夏季海陆的热力环流对海滨地区有何调节作用?

这一环节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知道热力环流不仅是小范围的空气运动也可以是大范围的空气运动,不仅有段时间的变化也有长时间的变化。

②热岛效应

以北京市为背景,展示北京城郊的气温分布图,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回答如下问题

1、联系生活实际,阅读教材回答北京城区温度高于郊区的原因?

2、画出北京市区与郊区的热力环流?

3、回答热岛环流对北京大气环境的影响。

4、完成导学案填空,不同角色(市政府,交通局,规划局,普通市民)应该为减轻“热岛环流”做怎样的贡献。

热岛环流是最常见的一中热力环流形式,也是当下环境问题的热点。通过对热岛效应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与大气活动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5)评价环节

为检测学生对热力环流的掌握情况,设置随堂习题“穿堂风”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居民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

●与“穿堂风”有关的地理原理是什么?

●比较“穿堂风”形成过程中流入区与流出区气温和气压差异

●居民房前石子地面,房后种植树林,可以增强夏季穿堂风。请加以解释。

三、总结

综上所述,基于5E教学模式的《热力环流》的教学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教师需要认真的准备教学素材,组织教学活动。从生活中寻找素材,提高学生的参与感,促进学生参与度。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究问题,构建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1]邹铠莹.基于“5E”教学模式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研究:以热力环流为例[J]考试周刊,2018(47):139-140.

[2]李玲.5E教学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分析—以人教版教材“热力环流”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下半期),2020(2):67-71.

[3]杨晓燕,王华,强陈蓉,蔡武德.基于“5E”教学模式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以“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12):45-47.

作者简介:许晨雯(1993.9-),女,安徽全椒,中学二级,地理教学。

(肥东一中 安徽省合肥市 231600)

作者:许晨雯

高一学生物理教学论文 篇3:

南京市地理中考与江苏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试题比较探究

摘要:文章基于课标和地理核心素养的江苏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有别于平时的中考试题,对比两者之间的异同,寻求地理课堂教学上的统一。

关键词:地理中考;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地理核心素养

【背景】

2006年地理加入南京市中考,和生物一起成为中考考查学科,也是在这一年,江苏省开始了第一次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由此可以看出,基础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越来越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从2006年到2013年,南京市地理中考以卷面分值50分核算成20分记入中考总分,题型为单选(20分)、判断(5分)和综合填空(25分);14年至今采用上机考试,卷面分值仍是50分,成绩分为合格和不合格,题型为单选(20分)、判断(10分)和双选(20分)。江苏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从2006年开始每两年进行一次,时间在下半年的10月左右,监测对象为初三毕业班的学生,到2018年已经是第七次了。前六次监测,初中学段进行四门学科的测试:语、数、英、科学,其中物理、生物、地理组成科学学科,但是每年其中地理学科的试题相对较少,约占科学学科总分值的10%—20%;2018年的第七次监测,物理、生物、地理三门学科首次分开监测,地理单选题30题,综合题5题,这是初中学生第一次进行如此长时间、大题量的地理考试。这也是第一次基于课标和地理核心素养的测试,出题方式不同于我们平常的考试,难度也略大,因为试题更倾向于能力的考查。其实这个不难理解,2014年开始江苏省启动了高考改革,2018年的高一学生将于2021年首次参加新的高考——3+1+2,从选科开始,地理一直就是热门学科,在高中,地理的地位在不断提高。因此江苏省教育厅对这个测试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相比而言,发现南京市中考的地理要求却在不断降低。

那么,南京的地理中考与江苏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相距有多远呢?文章将通过2018年质量监测的试题与历届南京的中考试题进行比较(由于上机考试的题目无法获得,因此文章选用的中考试题多为前几年的笔试试题),试图找到两者的差距,并借此寻求课堂教学突破口,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试题对比】

一、从正向到逆向

考查课标: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判读经纬度

1-1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7.0级地震。读“我国西南山区示意图”和“西双版纳景洪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完成下题。

芦山县的经纬度大致是()

A.30.3°S103°E

B.30.3°N103°E

C.25°N103°E

D.25°N103°W

1-2下列对地理位置的表达中,正确的是()

A.甲地(110°N,100°E)

B.乙地(10°N,55°S)

C.丙地(10°S,90°W)

D.丁地(75°W,100°E)

两个试题考查的课标相同,1-1取自2013南京市中考17题,1-2取自2018年义务教育质量监测G8SO011。从地理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两题考查的是“区域认知”中的关键能力——描述区域位置。从考查的内容来看,两题出自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中的“经纬网定位”。

从试题来看,明显第二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第一题只要学生在经纬网地图中读出芦山县的经纬度,并且准确判读出中国位于北半球或者纬度的变化特点即可选出正确答案B。第二题则要学生能够完全理解经纬线的意义:四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经纬度的范围等,根据理解判断出只有C选项的表述正确。也就是说第一题只要学生掌握一些读图的技巧即可轻松解决,但是第二题学生必须完全掌握经纬线的特点才能答对,从测试结果看,亦是如此:根据统计,教师所在区县(南京市教育强区)第二题的得分率仅有44.5%。从教学上看,利用经纬网定位是初中地理学习中应达到的基本技能之一,教师更关注的是教会学生利用经纬网判读地理位置,因此更多的練习是给出地点让学生读出经纬度(如题1),或者给出经纬度让学生找出地点,几乎不会像题2这样让学生反过来判断经纬度的表述是否正确,因为逆向思维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

二、从现象到成因

考查课标: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1传统民居深受当地自然环境影响,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是()

A.竹楼

B.蒙古包

C.冰屋

D.窑洞

2-2位于日本岐阜县白川村的“合掌造”建筑村落,199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合掌造”建筑为木质结构,屋顶以茅草覆盖,呈人字形,如同双手合十般。结合“合掌造”

建筑村落位置示意图和“合掌造”景观图。回答:“合掌造”民居建筑是如何与当地自然环境特征相适应的?

2-1取自2012年27题的第2小题,2-2取自2018年江苏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G8SS311。从地理核心素养的角度看,两题考查的是“综合思维”中的关键能力——分析地理要素地理事象的联系。其考查内容出自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聚落。

作为问答题的第二题显然比第一题选择题的难度高出不止一个档次。首先黄土高原的民居是课本原有内容,而“合掌造”对学生来说是个新事物;其次要想答对第一题只需要知道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是窑洞这个地理现象即可,不需要分析原因,而第二题的问答题学生要具备从图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能根据给出的资料分析该地的自然环境特征:该地多地震(位于日本);该地多山、植被丰富;该地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降雪多;该地冬季严寒。并且学生还要具备分析地理事象与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能力,能解释自然环境和民居之间的关系。从教学上看,虽然教师也会帮助学生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但是由于受到中考题型的影响,

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地理现象,而对成因的分析是比较简单的。再加上在教学中几乎没有进行过问答题的训练,因此,本区县第二题问答题的得分率也仅有50%。

三、从已知到未知

考查課标: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1新疆南部的城市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上,长江沿江地带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河流关系密切。两个地区城市的分布都受到(水/森林)资源的影响。

3-2海口市西南部的羊山地区地表被透水性强的火山岩覆盖,70%以上的降水会渗入地下,故当地有“嫁女儿要嫁水缸多的人家”的习俗。限制海口羊山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火山活跃

B.缺水严重

C.植被稀少

D.洪涝频发

3-1取自2011年中考29(2),3-2取自2018年江苏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G8SO161。从地理核心素养的角度看,两题考查的是“区域认知”中的关键能力——区域发展评价。第一题的考查内容出自八年级下册,而第二题则不是课本内容。

第一题是课本原有内容,亦是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点,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第二题的内容虽然书上没有,但是只要学生能够根据材料提取相应信息(水缸)也能够答对,难度不高,但是此题本区县的得分率仅为81.6%。看似简单的题为什么仍有接近五分之一的人拿不到分?教师也就此问题在学生中进行了调查,学生反映主要原因是“这个内容没学过,因此胡乱作答”。其实这个题目的答案就在材料中,当教师给了提示让学生认真读题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给出正确答案。可见,面对陌生的地理事象学生不能认真读题,并从中获取相应的信息。因此,教师认为对于此题,学生缺少的是地理实践力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这题相对简单,如果是如“合掌造”那样复杂的问答题,学生还需要具备对获取信息进行有效处理与加工的能力,并要能够构建地理知识链,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当然从这里也不难看出平常教学中的问题:更多关注了课本知识,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

【反思】

1.重视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地理课堂中来,例如利用图文导入,构建旅游线路学习区域,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各种辩论或角色扮演等活动。地理学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江苏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里的题几乎都是基于生活情境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将地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将生活情境引入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学习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时,不能仅局限于课本上西亚和东南亚的民居,而是要教会学生分析的方法,课本活动2就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它的问题是“你还知道哪些有特色的民居?它们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活动,让学生课前收集更多具有特色的民居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地理现象、原理与规律,从而提升学生获取信息并进行有效加工的能力。

2.建立思维联系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各种地理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教师要尝试着构建各种地理事象之间双向的联系。例如,在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完自然环境之后充分利用课本活动进行了如下尝试:活动一,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提供南方的食材并介绍其生产习性,如茶叶、杨桃、柑橘等(可以查阅资料);活动二:根据资料在南方地区图中找出其适合生长的地区并分析原因;最后让学生与实际食材分布地区图核对分析(其中可能由于人为因素等存在不一致)。通过这样类似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3.增加动手操作

地理课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认识本身就是建立在对地球不断实践探索的基础之上的,因此闭门造车是很难将地理学好的。当然,由于受到课堂教学的限制,初中教学几乎没有野外考察的可能,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有些内容是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示的,如认识不同地区的地貌等,但是必要的动手操作还是不能少的。在初中阶段有些操作是可以进行的,文章列举了部分初中阶段可以动手操作的活动如下:制作简易地球仪、地球运动的演示、绘制校园平面图、根据自制地形模型绘制等高线、气温的观测、水土流失的实验。以上大多数是课本上有的,细细想来,其实还有不少,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增加一些操作活动,如板块运动的实验、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实验、探究影响水能大小的因素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进而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三、总结

总之,从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可以看出,地理教师需要培养的是具有地理素养的学生,学生需要能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不仅仅是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这对初中地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促进其不断转变教育教学方法,力求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闪梅,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孝陵卫初级中学。

作者:闪梅

上一篇:团体保险业务发展论文下一篇:春联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