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精选学习方法(共11篇)
其实,老师在刚上高一时也经历了这么一段艰难的日子。现在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想从物理学习的角度出发,给新同学们讲一讲高中学习与初中的不同,让大家更清楚的认识一下高中物理知识,从而帮助大家顺利、迅速的走出过渡期。
首先,高中物理知识跟数学结合的更加紧密。几乎每一道物理问题都需要我们做大量的计算。我们所做的一切判断,选择,我们所得出的每一个结论都需要有计算数据的支持。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选择题,也可能需要一番计算才能得出结论。没有经过详细计算所做结论只是猜想。而猜想的正确与否,那就要看运气了。我们每个同学都绝不会想把自己的前途交给极不负责任的运气吧?所以,刚刚步入高中的同学们要树立的第一个观念就是:不怕计算麻烦,坚持用数据结果说话。
其次,高中的知识量比初中多了很多,新学的物理公式也会是初中的n倍。一道题目,如果用了不恰当的公式就会吃力不讨好。所以,如何选择运用最恰当的公式,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出题目,对每一位初学者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这就需要同学们熟悉公式,同时,更要清楚公式是怎么来的,是自己尝试去推导一下,把书上给出来的公式,变成是自己创造的。然后,就是要整理并记下每一个给你带来新的思维方式的题目,什么题目让你耳目一新,大呼“原来是这么作出来的啊”,就把它永远的记下!在自己的脑子里面积累一个“经典解题方法仓库”,这就是效的积累。积累的解题方法多了,也就把我们众多的公式学活了。
第三,我们需要建立一个观念:迅速的、无条件的接受新的知识,新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技巧。虽然我们初中的时候学过不少的物理知识,但是跟高中相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高中区别于初中的学习方法,需要我们逐步学习,要快速的接受。因为高中的知识综合性十分强,有时候只有学习了后面章节的内容后,站在一个更高的位置,才能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学过的知识!所以,迅速的接受,等到学完后续的知识,再回头看,就好像我们登上山峦的主峰,回望曾经令人望而却步的那些山峰,那真是“一览众山小”啊!
其实只要我们寻求好的方法,物理是不难学好的。有可能有的同学会说:“我初中物理学得很好,高中物理肯定没问题的。”这样想是不对的。可以说高中物理是各学科中成绩分化最严重的,很多同学如果在高中继续沿用初中物理的学习方法,那么成绩当然就会不理想。就是到现在还有很多同学在说:“我觉得花在学习物理上的时间并不比其他科少,可成绩却总赶不上其他科。”究竟原因在哪里呢?我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学习方法不恰当。
很多同学会问:“学习物理有没有捷径呢?”答案是否定的,学习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来不得半点含糊。虽然没有捷径可寻,但科学的学习方法的确是有的。
与初中物理相比,高中物理难度大,内容大,能力要求更高,灵活性更强。因此很多同学进入高中之后很不适应。这是由于从初中升入高中,教学内容有较大的变化,教学方法也不断更新,对学习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基本上形成了一个较高的层次,这有可能给我们带来暂时的不适应和学习上的困难。具体分析,有这样三个原因。一是从思维方法上,要求学生从形象思维进入抽象思维,完成认识能力的一大飞跃;二是从能力要求上,高中物理学习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变更和适应。
针对上述情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高中物理的学习。
一、认清高、初中物理的区别
1.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差异。
初中物理课程中大多数多知识点都是记忆性的,即使进行定量计算,也是相对比较简单的计算;高中物理问题,大部分不单是简单的计算,而且进行大量的,甚至相对比较复杂的定量计算。
2.知识呈现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差异。
初中物理基本上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大多数问题是以直观的实验为依据,使他们直接获得知识;而高中物理知识,多数以抽象思维为基础。问题不再是直观的结论,而需要以实验基础,加以理解、归纳,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3.初中物理的问题多是单一的因果逻辑关系;
高中物理的问题则是多因的复杂逻辑关系,并且是以假设、判断为主。解决问题时还要用递进归纳的推理逻辑手段。
4.
.初中物理问题的解决, 只要求运用简单的数学工具, 而高中物理则不然, 它要求我们同学必须具有很好的数学基础。
二、改掉高一新生学习物理的通病
高一的物理是物理学习的转折点。我在任教过程中,发现多数学生虽然学得很用功,但其学习成绩却很不尽如人意,多次考试的成绩不理想,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
1. 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不会读题和审题:审题不细致,不准确,不全面;不会通过分析找出题中的重要信息。 (2) 理解能力差:对概念根本没理解,只是凭着感觉答题。 (3) 综合实验能力差:尤其是实验设计能力太差。 (4) 数理结合意识差:不会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即使简单运算失误也很多。 (5) 表达能力差:文字表达题不会答。
2. 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做题时粗心大意; (2) 公式不会,字母的物理意义不明确,导致乱代数据; (3) 语言表达不清,没有逻辑性,解题目的不明确,书写太混乱,数据带不准,不写单位。
三、应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首先要改变观念。初中物理学得好,高中物理并不一定会学得好。所以学习物理应从心理上降低自己学习的起点,从头开始。其次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认真观察老师做的演示实验,条件允许的话自己动手做,通过各种途径感知事物,增强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能力,通过直观的实验验证,把难学的东西化为易学的东西,由不懂变懂,这样掌握的知识更牢靠,从而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我们都知道,课本中的这些实验大多都是用来验证规律的,但如果我们能仔细研究并认真做好这些实验,我们的收获就不仅止于验证规律,而且能知道规律应该怎样运用,它同时能使我们发现物理是有趣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能想学、才能爱学、才能学好。
兴趣是思维的动力,兴趣是学习动机,兴趣是学好物理的重要因素。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应该注意到物理与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技息息相关。有意识地将物理与实际生活联系,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使学生明确:原来物理与我们生活联系是这样的密切。这样可以大大地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最后在课堂上,提高听课的效率是关键。学习期间,听课效率的高低决定着成绩的优劣。关于听课的效率,我有这样几点看法。
1. 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学习的第一个环节是预习。预习环节,要带着问题去预习,从而适时分散问题的难点,突出问题的重点。
有的同学不注重预习,没有养成这个习惯,导致课上盲目地听课,根本跟不上老师的思路。高中物理课堂容量大,这样就要求我们在上课前进行预习。它可以帮助我们熟悉课上所要学习的知识,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还可以使我们明确课堂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去听课。另外,预习还能培养我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这里所说的课前预习,不是课前的几分钟要做的,而是自习课或其他时间要做的,上课前必须准备好的。预习要做到以下几点。
(1)读教材:要从头到尾阅读教材,画出重点,疑点、难点,形成物理知识的初步结构,这样才能在听课时有针对性地突出疑点、难点,抓住重点。
(2)看教材:课本插图是编者为了帮助学生认识了解某些物理现象,插图形象生动,具有趣味,学生通过看图,在愉快中习得知识。
(3)做实验:物理是以实验操为基础的科学,课前预习必须要结合教材内容预习好“实验”。
(4)想与议:教材每节后面有思考题,在看完书后可以尝试看能否解决,增强听讲的目的性,抓住重点。讨论的议题是学生预习中感觉模糊、疑难的问题,讨论有助于学生重读教材,深入思考,把握物理概念的含义、规律的内容及适用条件。
(5)记与背:将课文重要的概念定律、公式等多看几遍,加深理解,以便在此基础上加强记忆。
2.听课是学习的最关键环节。对此我有这样几个看法:
(1)主动听课。主动听课能使我们自觉地思考,主动跟上老师的思路,能基本接受讲解的内容和基础知识,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重难点进行分析。所以我们要加强主动意识,努力学习,努力成为学习的主人。总之,我们应该以主动的态度去听讲,积极地进行思考,努力参与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去。
(2)注意课堂要点。要听好课,我们要学会抓住课堂的要点,即重点和难点。很多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所以我们应该集中精力,抓住这有效的时间。所以我们应有意识地去注意老师讲课的重点内容,对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理清头绪,仔细听讲,我们应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总之,我们要做到“会听”,能“听出门道”。
(3)处理好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有的同学总是感到困惑,认真听课了,就忘了记笔记;而记了笔记,就又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了。因此,我们要分清主次:听课是主要的方面,记笔记是辅助的学习手段。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记笔记呢?我认为,记笔记不是将老师的板书全抄下来,而应该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记,不能将笔记变成课堂语录。
3. 认真做好课后复习。
复习不是将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就行了,而是积极主动地去做题。课后复习是消化理解和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及时有效地复习就是熟悉学习的内容,先熟悉才能谈得上深刻,每学完一节课,都要及时复习,每学完一章,就要系统复习,熟练掌握每个知识点。
4. 做好及时的总结。
总结不是简单地将知识罗列,而是理清知识结构。
5. 适当地选择课外参考书,它对加深物理定律的理解运用是很有意义的。
在参考书的选择上,不应当选择习题集,因为它只有一个简单的答案,没有思路分析,做对了答案也不知为什么做对了,做错了更是不知道为什么做错。因此,要选择有详解一类的书,选择有解题思路和具体解题步骤的参考书。
6. 精选习题,注重错因分析,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审题的过程非常重要,它是将一个具体的物理现象抽象成一个或几个物理模型的过程,为下一步解题做好充分的准备。高中物理习题比初中复杂得多,光靠读题就列式计算往往会出错。良好的审题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少犯错误,所以要求学生在读题时,一定要划出关键词来,特别是要画草图,凡是可以画都必须画,画草图时要标明题中已知的物理量。对于复杂的题,有几步就要画几幅草图。这样我们做起题来会感觉更容易些。
关键词:高一物理;学习方法;考试成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376-01
高一的学生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学习与生活。当我个面对这些学生时,应该怎样去把高中物理知识教授给他们,让他们从容面对新的挑战?
一、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
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这个台阶存在于物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上。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初中物理练习题,要求学生解说物理现象的多,计算题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结果。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象初中那么紧密。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
二、提高学生学习的物理兴趣
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决是兴趣”。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加强学生的解题规范化要求
物理规范化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思想、方法的规范化,解题过程的规范化,物理语言和书写规范化。对此高考也有明确的要求。如在要求计算题时:“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因此从高考的角度看高中物理的规范化要求应当从高一时就严格抓起。具体的来说应抓好以下几点:
1、力学中要求画完整的受力分析图。运动学中要有画运动图景的习惯,力学问题中必须画出完整的受力分析图。这是至关重要的。是正确解决力学问题的关健。有的同学认为问题很简单,画图不完整,或根本就不画受力图。正确的结果往往难以得出。即使一时能得出正确的答案,但这种不良的习惯慢慢就会养成。当遇到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就不知道如何下手了。我有时甚至会宣传一种观点:力学问题当你不理解习题,难以下手时,对物体受力分析,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效果,正所谓柳暗花明。
运动学中画运动图景辅助解题,有时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我想我们在教学中深有体会,我们自己不画运动图景有时解题都不太容易。
2、字母、符号的规范化书写。一些易混的字母从一开始就要求能正确书写。如u、v、μ、ρ、p,m与M等,认真书写,我在教学中就发现有不少同学m与M不分,那么表达式就变味了。受力分析图中,力较多时,如要求用大写的F加下标来表示弹力,用小写的f加下标来表示摩擦力,用F与F′来表示一对弹力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F正交分解时的两个分力Fx、Fy,初末速度V0、Vt等等。
3、必要的文字说明。“必要的文字说明”是对题目完整解答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文字表述,它能使解题思路表达得清楚明了,解答有根有据,流畅完美。比如,有的同学在力学问题中,常不指明研究对象,一上来就是一些表达式,让人很难搞清楚这个表达式到底是指向哪个物体的,有的则是没有根据,即没有原始表达式,一上来就是代入一组数据,让人也不清楚这些数据为什么这样用。同时有的同学的一些表达式中用到一些题设中没有的字母,如果不指明这些字母的意义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很显然这些都是不符合要求的。
4、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方程式是主要的得分依据,写出的方程式必须是能反映出所依据的物理规律的基本式,不能以变形式、结果式代替方程式。同时方程式应该全部用字母、符号来表示,不能字母、符号和数据混合,数据式同样不能代替方程式。演算过程要求比较简洁,不要求把大量的运算化简写到卷面上。
四、对探究式教学与学习的一点看法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探究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学习运用,通过这样一种基本形式和手段,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探究式教学的意识。
但我们也不应走极端:即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大都是探究式;物理实验也都是探究性实验;习题也都牵强附会地编成探究试题,无论上什么样的课都是探究式的
实际上学习物理就是要在短时期内把前人通过长期大量的积累、实验得出的正确结论迅速承接过来,抽出时间和精力进行新的创新与发展,而且,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不只是探究实验一种方式,介绍科学家的探究过程也是一种好的方法。
1.当物体的加速度保持大小不变时,物体就做匀变速运动。如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等。
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大小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竖直上抛运动。
2.加速度可由速度的变化和时间来计算,但决定加速度的因素是物体所受合力F和物体的质量M。
3.加速度与速度无必然联系,加速度很大时,速度可以很小;速度很大时,加速度也可以很小。例如:炮弹在发射的瞬间,速度为0,加速度非常大;以高速直线匀速行驶的赛车,速度很大,但是由于是匀速行驶,速度的变化量是零,因此它的加速度为零。
4.加速度为零时,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相对于同一参考系)。任何复杂的运动都可以看作是无数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运动的合成。
5.加速度因参考系(参照物)选取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取地面为参考系。
6.当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或合外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90°时,速率将增大,速度的方向将改变;
当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或合外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90°而小于或等于180°时,速率将减小,方向将改变;
当运动物体的速度和方向与加速度(或合外力)方向之间的夹角等于90°时,速率将不变,方向改变。
7.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就产生加速度,或者说力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原因。说明当物体做加速运动(如自由落体运动)时,加速度为正值;当物体做减速运动(如竖直上抛运动)时,加速度为负值。
8.加速度的大小比较只比较其绝对值。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负号仅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
向心加速度(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加速度)的计算公式:a=rω2=v2/r
说明:a就是向心加速度,
注:m/s2 或m·s-2(米每二次方秒)
加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方向由+、-号代表)
1、x—t图象(即位移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图象(速度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3)、纵坐标表示速度。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积表示位移。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两种打点即使器的异同点
2、纸带分析;
(1)、从纸带上可直接判断时间间隔,用刻度尺可以测量位移。
(2)、可计算出经过某点的瞬时速度
物理学是人类探讨大自然的一门重要学科,高中物理所讨论的内容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规律,所采用的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以,学好高中物理知识至关重要,而要学好高中物理必须从高一起开始,原因一是因为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有一个较大的台阶,只有跨过了这一台阶,才能有更大的发展;二是因为高一物理是基础中的基础,许多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要通过高一的学习初步形成。本文探讨是怎样克服障碍,让物理成为我们的强项。
首先要明确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的差异,之后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改进学习方法。初中物理定性结论多,定量计算少;纯理论多,联系实际少;机械记忆多,理解较少;死搬硬套多,灵活运用少;只要把公式背住,考试就能得高分。而高中物理则不然,它要求理解的成分更多,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较多,特别是高中物理中规律、定理公式等比较多,单纯地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因为我们必须首先理解清楚这些公式、结论的适用条件或范围,才能有效地进行运用。在初中,要求学生具备形象思维的能力,而在高中要求更多的则是抽象思维。有不少学生不理解这些,到了高中仍然靠单纯地死记硬背,当然不会取得理想的成绩。那么,如何学好高中物理呢?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进入高中以后,有不少同学问“怎样学习高中物理?学习物理有没有捷径呢?”答案是否定的,学习物理是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我们来不得半点虚假。虽然没有捷径,但科学的学习方法确是有的。那就是在学习过程中严格按照“预习→上课→复习→作业→质疑→小结”六个环节,另外对于每一章或一单元在学习完之后还应该“系统总结”。
1、预习
高中物理与初中有差异较大,无论是从知识要求的深度和广度,还是课堂的容量上,都需要我们在上课之前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因此,在每次上课前,花一定时间(时间长度没有限制)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预先浏览一下,熟悉课堂上所要学习的知识,明确课堂的重点,找出自己理解上的难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去听课;另外,也能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上课
上课是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学习的中心环节。上课时应该注意三个问题:
(1)主动听课
在教学活动中,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果学生能够根据老师讲课的程序积极主动地思考,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难点和重点进行推理性的思维和接受,以主动的态度去听课,积极地进行思考,努力参与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去,那么,学习效率一定会很高。
(2)注意课堂要点
要听好课,我们应善于抓课堂的要点,上课时,我们应有意识地去注意老师讲课的重点内容。有经验的老师,总是将主要精力放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进行到重要的地方,或放慢速度,重点强调;或板书纲目,仔细讲解等;对于难点,就需要我们在预习时做到心中有数,到时候注意专心听讲。总之,我们要做到“会听课”。
(3)做到听课和做笔记两不误
有的同学一上课就不停的记不停的写,结果一节课下来一点都没有听到,不知道这节课老师讲了些什么?那么,应该如何处理好听课和做笔记的关系呢?我认为,上课时,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听课上,而不是做笔记上,笔记中要记的内容应该是:课堂重点、课堂难点、课堂疑点、补充结论或例题等课本上没有的内容,并不是教师的所有板书内容。总之,我们应该有摘要、有重点地记。有的同学从来就不做笔记,这也不好,特别是对于高中物理学习是不利的。因为我们的记忆是有限的,老师讲的内容转瞬即逝,我们对知识的记忆随时间延长会逐渐遗忘,没有做笔记我们以后复习有些内容就找不到。
3、复习
有的同学只要老师一布置了作业就会马上去做,觉得完成了作业,就完成了学习任务,就掌握了知识,结果是一边做作业,一边翻课本、笔记,到头来知识没有掌握。如果能够静下心来将每课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回顾,在此基础上再去完成作业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识在学习最初的两三天内遗忘是最快的,也是最多的,所以,我们只有对知识进行及时的复习才能减少遗忘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4、作业
在复习的基础上,我们再做作业。做作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巩固课堂所学的内容;二是运用课上所学来知识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因此,做作业时,应该认真对待,独立完成,积极思考,注意总结。应该明确“做题的目的是提高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切忌“为了做题而做题”。
5、质疑
在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疑难问题和解题错误。及时解决学习中的疑难,分析错误的原因,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疑难问题,我们应该及时想办法(如请教同学、老师或查阅资料等)解决,对错题则应该注意分析错误原因,搞清究竟是概念混淆致错还是计算粗心致错,是套用公式致错还是题意理解不清致错等等。如果不注意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对错误也不及时纠正,其结果是问题越积越多,影响学习信心,甚致无法有效地进行下去。为此我要求每位同学都准备一个“疑难、错题记载本”,专门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和典型错误,这也可以为我们今后对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提供有效的依据。另外,我们还应该积极思考,逐步培养自己善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良好习惯。
6、小结
小结是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小结的常用方法是列提纲,将所学的知识要点以提纲的形式列出,使零散的知识形系统化、条理化,使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掌握起来更容易;其实,小结的过程,也是认识再提高的过程,经过认真小结的知识,既容易融会贯通,又便于理解和记忆。
以上六个环节是学习新课的基本进程,每一环都十分重要,缺少其中任何一环,都会对学习的进程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在学完每一章后,我们就应该对这一章的知识进行系统总结,把所学的物理概念、物理知识、物理规律理解清楚,切忌一知半解,模糊不清,要学会总结,提纲挈领,把“厚”书变“薄”,又要学会能举一反三,联系实际,将“薄”书变“厚”。这样,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常用的方法是画该章的知识结构图,它可以使我们对该章的知识有一系统、全面的了解,让我们从“宏观”的角度来重新认识该章,实现对知识掌握的“升华”。当然,为了拓展知识面,在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的同时,适当的看一些参考书、课外资料,以开阔我们的视野,这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要善于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学习物理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生产和生活物理现象的科学。它包括力现象、声音现象、热现象、电和磁现象、光现象、原子和原子核的运动变化等现象。学习物理的主要任务就要研究这些现象,了解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找出其中的规律,以便更好地为生产和生活服务。要学好物理,就要认真观察周围存在的各种物理现象。
观察首先要广泛,全面。物理学得比较好的同学,大多是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因而,这些同学往往兴趣广泛,视野开阔,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在学习物理时,思维活跃,思路开阔,比较容易掌握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从而建立起正确的物理情景,进行正确的分析。例如,在绪言课中,我们演示了光的色散现象,有的同学不单纯地观察到了五彩斑斓的色彩,而且注意观察了里面有几种颜色?以及这几种颜色的排列顺序。勤于观察,善于提出问题必将使自己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推动自己去看书,去研究,去探索。这样才能对物理真正产生兴趣。
观察要有针对性。同学们在广泛观察的基础上,应该重点观察与已学的知识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高一学习了摩擦力之后,就应重点观察接触物体接触面的情况(粗糙程度,有没有花纹等),有没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等,并与摩擦力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久而久之,大脑中必然存储了大量的物理现象以及与之有关的物理知识。
观察还必须目的明确。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看到的现象,不应只注意到它的新奇,应当找出这些现象所隐藏的物理原因、物理规律。例如:汽车启动或刹车时,车上的人向后或向前倾倒,或者,汽车转弯时,车上的人向弯外倾斜,看到这一现象就应当与惯性怜惜起来。只有这样,我们观察的目的才算达到。
我们千万不要对周围的一些现象不关心,不观察,不思考,这对学习物理是不利的。其实,物理学上许多定律的发现都是源于观察。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就是建立在仔细观察苹果落地这一现象的基础上的。过去一些同学进入高中以后往往觉得物理越学越难,这和他们长期不注意观察周围的生活现象,有着直接的关系。
(三)要勤于思考,注意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由于高中物理是一门规律性很强、逻辑性非常强,联系实际多,灵活性强,数学基础知识要求较高的一门学科,学好物理单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一定要勤于思考,增加理解,掌握其规律。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勤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勤于思考,首先要善于思考。善于思考最根本的方法是在具体的实际中加以培养和训练。每学过一个概念,要力图弄清:这个概念是怎么得来的?如何定义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和其他物理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每学过一个规律,要力图搞清:这个规律是如何得来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是什么?和其他规律之间有什么关系?……每做一道习题,要力图搞清:这题描述的是什么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如何?该用哪个规律去解题?……只要同学们能够改变“上课记笔记,复习背笔记,”的机械学习方法,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就一定会不断提高分析、判断、推理、归纳和想象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学习物理。
物理学习切忌张冠李戴,不注意规律的应用范围和条件,拿起题目就去“套公式、套类型”、“依葫芦画瓢”,结果往往要出错。做物理题目首先要弄清它的物理过程,建立起正确地物理情景,分析它满足的条件,从而正确的选用物理规律,不能把物理题简单当作数学题去解。
(四)要重视实验,,手脑并用,在实验的基础上掌握物理规律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都是从自然现象的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多做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概念,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要获得知识,仅靠书本上的知识不够的,还必须我们亲身实践,做到手脑并用。
中学物理中,有不少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对于演示实验,一定要创造条件开设,在老师演示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弄清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了解一些仪器的性能与使用,明确实验的步骤。对于学生实验一定要强调人人动手,不能做“观众”;做实验时,要遵守操作规程,依据步骤,认真实验,仔细纪录,通过正确的处理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课后适当布置一些教材上的小实验(如:“悬挂法”找重心)或课外小实验、课外小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上课或看书时,要求每个同学随时都有一本草稿本,一支笔,便于边听课或边看书,边在草稿纸上演算、分析,做到手脑并用。解题时要让同学养成边思考边画草图的习惯,提高利用图形、图象、框图进行分析的能力。
(五)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在实践的基础上学好物理
很多生产和生活现象都是物理现象,很多物理知识都来于生产生活,反过来又指导我们改进生产生活。因此,物理这一门自然科学,其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不应当作为一门纯理论来学习,如果作一门纯理论来学习与研究,那样自然就会觉得枯燥无味。如果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起来,更能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六)指导学生解题的正确方法及规范解题
做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学生复习、巩固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指导学生解题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运用正确解题的方法。例如:在指导学生解答问答题时,要求学生按三步进行:讲道理、摆事实、得结论。如游泳时用手和脚向后划水,人就能前进,这是为什么?答: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手和脚向后划水,手和脚给水一个向后的力,由牛顿第三定律水则给人一个向前的力,故人就能前进。通过训练,学生就能掌握这一类题目的一般解题方法;再如:在做力学题时要求学生必须画受力图等等。
同时,解物理题时要规范、全面,符合要求。计算题要写明必要的文字说明,写出原始公式,导出式,代入数据要有单位,最后得出结果。教师在上新课时,除把知识要点和概念讲清楚外,在讲解例题时注意解题的方法和书写格式,对学生的作业严格要求。通过归类讲解、认真分析、规范训练、严格要求,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养成规范解题的习惯。
一、正确引导, 消除心理障碍
很多学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 一用就错, 一放就忘。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不深刻, 掌握不全面。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 对所学的知识不能要求学生一次到位, 而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适当放慢速度, 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如在《牛顿第二定律》一章的教学中, 为使学生较好掌握定律中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及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 应先将有关概念作为预备知识总结归纳, 如力的概念、合力与分力的概念、加速度概念及牛顿第一定律等, 以扫除定律学习中的外围障碍, 再进行定律的实验和理论讨论。在安排学生练习时要注意题型和难度的控制。先练习水平面上的问题, 再逐渐深入到斜面问题;先分析物体受一个力的问题, 再逐渐深入到物体受两个、三个力的问题;先研究单个物体问题, 再逐渐深入分析连接体问题。
二、激发兴趣, 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做好物理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尽量多安排一些实验, 并注意提高实验效果。如在学习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有关时, 拿一段直铁丝, 同学们很容易回答出, 铁丝的重心在这段铁丝的正中间;再把这段铁丝弯成一个圆环, 用悬挂法测出圆环的重心在圆环的中心。通过这个实验使同学们很容易得出物体的重心位置与形状有关、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的结论。物理教学要联系实际, 联系生活。如在讲动量定理时, 可先提出人从高处跳下来时为什么要蹲下来, 而不是直立。通过分析可知, 两种情况下动量的变化量是一定的, 而缓慢蹲下来人与地面的作用时间长, 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小通过这个实例使同学们很容易得出, 在物体的动量变化一定的情况下, 作用时间越长, 作用力越小通过介绍物理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 培养学生的能力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培养能力首先要讲清讲透概念和规律。对每一个概念和规律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 弄清来龙去脉, 弄清规律的性质、单位、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如:静力学中的合成和分解、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动量和冲量、理想气体与真实气体等, 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其次, 要重视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的教学。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 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 建立物理模型, 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 分析总结得出现律, 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的建立都是如此。另外, 教学中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讲解习题时, 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上, 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 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 并逐步介绍中学物理中常用的类比法、等效法、对称法、估算法、假设法、设直法等解题方法。解题过程中, 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不能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 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 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如在学习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时, 有些学生认为合力一定大于分力。教学中可引入三角形法则, 使学生认识到矢量三角形中表示合力的也是三角形的一个边;根据三角形中的三边之间的关系可知, 合力大于或等于两分力之差, 小于或等于两分力之和, 其与三角形中三边边长之间的关系相似。
四、加强学法指导, 培养自学能力
1.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阅读物理课本不能一扫而过, 而应潜心研读, 挖掘提炼, 包括课本中的图像、插图、阅读材料、注释也不放过。更重要的是阅读教材时, 要边读边思考, 对重要内容要反复推敲, 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
2. 指导学生听课。
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听教师的讲解, 听同学的发言。要边听边想, 边听边忆。要注意听各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 听公式、定律的适用范围, 听解题的方法和思路。自己懂的要耐心听, 不懂的要仔细听, 还要动手做好笔记。
3. 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
关键词:正确引导;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高中物理是我们公认的比较难学的科目,特别对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说,高一物理的学习更难。初中的学习方法已不适用于高中,这就形成了高一学生学习物理的种种障碍。我们老师应如何帮助学生消除学习障碍呢?
一、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障碍
很多学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对所学的知识不能要求学生一次到位,而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放慢速度,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如在《牛顿第二定律》一章的教学中,为使学生较好掌握定律中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及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应先将有关概念作为预备知识总结归纳,如力的概念、合力与分力的概念、加速度概念及牛顿第一定律等,以扫除定律学习中的外围障碍,再进行定律的实验和理论讨论。在安排学生练习时要注意题型和难度的控制。先练习水平面上的问题,再逐渐深入到斜面问题;先分析物体受一个力的问题,再逐渐深入到物体受两个、三个力的问题;先研究单个物体问题,再逐渐深入分析连接体问题。
二、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做好物理实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尽量多安排一些实验,并注意提高实验效果。如在学习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有关时,拿一段直铁丝,同学们很容易回答出,铁丝的重心在这段铁丝的正中间;再把这段铁丝弯成一个圆环,用悬挂法测出圆环的重心在圆环的中心。同学们很容易得出物体的重心位置与形状有关、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的结论。
2.物理教学要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如在讲动量定理时,可先提出人从高处跳下来时为什么要蹲下来,而不是直立。通过分析可知,两种情况下动量的变化量是一定的,而缓慢蹲下来人与地面的作用时间长,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小,通过这个实例使同学们很容易得出,在物体的动量变化一定的情况下,作用时间越长,作用力越小。通过介绍物理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物理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就是根据牛顿运动定律人为地控制卫星的运动速度将卫星发射到预定的轨道。人们可通过卫星探测地下资源,进行军事侦察,传送无线电波。
通过介绍物理学家的事迹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毅力。在学习每一章后都安排讨论课,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澄清是非,从而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如在《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一章的讨论上,学生对波明显衍射的条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一部分学生认为,不论波长比障碍物的尺寸大还是小,只要二者相差越小,衍射现象就越明显。另一部分学生认为,波长比障碍物的尺寸大的情况下,二者之差越大,衍射越明显,波长比障碍的尺寸小的情况下,二者之差越小,衍射越明显。此时教师从中引导,我们把波长看作人,把障碍物看作墙,把衍射看作人翻墙,从而很容易断定后一部分学生对波衍射条件的理解是正确的。
除此之外,还通过阅读科普读物、编制理论联系实际的习题等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三、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能力
首先,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培养能力首先要讲清讲透概念和规律。对每一个概念和规律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来龙去脉,弄清规律的性质、单位、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如:静力学中的合成和分解、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动量和冲量、理想气体与真实气体等,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其次,要重视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的教学。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现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的建立都是如此。
概括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从同类的个别对象中发现它们的共同性,由特定的、较小范围的认识扩展到更普遍性的,较大范围的认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概括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高级形式的、科学的概括,这种概括的结果得到的往往是概念,这种概括称为概念概括;另一种是初级形式的、经验的概括,又叫相似特征的概括。
相似特征概括是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对不同事物进行比较,舍弃它们不相同的特征,而对它们共同的特征加以概括,这是知觉表象阶段的概括,结果往往是感性的,是初级的。要转化为高级形式的概括,必须要在经验概括的基础上,对各种事物和现象作深入的分析、综合,从中抽象出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舍弃非本质的属性。
归纳法
归纳方法是经典物理研究及其理论建构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要解决的主要任务是:第一由因导果或执果索因,理解事物和现象的因果联系,为认识物理规律作辅垫。第二透过现象抓本质,将一定的物理事实(现象、过程)归入某个范畴,并找到支配的规律性。完成这一归纳任务的方法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审慎地考察各种事例,并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及探究因果关系等一系列逻辑方法,推出一般性猜想或假说,然后再运用演绎对其进行修正和补充,直至最后得到物理学的普遍性结论。比较法返回
比较的方法,是物理学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思维方法,也是我们经常运用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实质,就是辩析物理现象、概念、规律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以把握其本质属性。
类比法
记录了之后就要看,“学而时习之”的道理就不提了。在这里只给同学们说一句,第二遍复习的时候,可以用另一种颜色的笔做标记。比如,这道题的某个知识点还是觉得比较模棱两可,就在旁边写上:这个考点下次还要重点再看。这种“错题记录”的方法,比起题海战术要强好多倍。
高一物理考试注意事项
1.计算大题绝对不能空着
即便你做不上来,也要写该部分对应课本中的基本物理公式。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带入题中的符号。比如说题目中电荷量是e,你在答题纸上写q往往就不会给分了。阅卷中我们老师们都严格遵守采点给分原则,也就是说,你写对了几个物理公式(与答案一样),即便没有计算,我们也给对应的分值。这是阅卷的规则,谁都不能改变。
2.重视画图
解题过程中要受力分析、研究运动轨迹的,一定要画图,养成画图的好习惯。图像画出来虽然有时候是没分的,借助于图像来分析题意很方便。另外,物理题的答案并不是标准的,有的时候你写的与答案不一样,老师们怎么理解呢?看图是一个捷径。答题纸上的内容是给老师看的(是你和阅卷老师的对话),不要给老师们的阅卷制造困难,图一定要画。
见到很多学生不画图,也没有个依据,就直接来个物理公式。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莫非是抄别人的?相信判你卷子的老师也是一样的。
3.物理试卷中几乎没有多选题四个选项都是对的
物理多选题,基本上是不会有四个选项全对的,除非是非常老旧的题(90年代的高考题)。如果你物理成绩很差,我建议你把多选题都当成单选来做,这样更有利于得分,特别是多选题的最后一道题。
4.不会的暂时跳过,合理分配考试时间
同学们在考场上要注意解题时间的分配,没有思路的题先跳过去。建议多选题的最后一道先跳过,实验题的最后一个空,解答题的最后一问更是要留到最后再做。原因不解释了,大家都知道,不过王尚老师想说的是,真正的在考场上认真去执行的同学还是少数。
5.看不懂题意的,联系课本考点
物理题联系实际的很多,这些应用问题很难理解,一个诀窍就是联系课本的考点。高中物理题万变不离其宗,考点还是源于课本。在考场上监考的时候老师就发现很多同学在那里天马行空般的思考,完全脱离了课本,这样怎么能做出来呢?
6.联系课堂上老师讲过的典型题
关键词:排除;心理障碍;跨越;高一物理
从初中到高中,是中学教学的一个重大的转折。对于学生来说,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初中要求简单的认识,而高中则要求有一定程度的逻辑思维的理解,要从形象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对于刚上高中的高一新生来说,面临着如何转变思维方式和应用学习方法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没能够很快地做到这种转变,仍然保留着初中的学习方法,于是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屡屡受挫,产生了心理恐惧感,甚至导致放弃的想法。所以有必要在高一开展方法指导和心理辅导,消除他们的学习障碍,使学生轻松跨越高一物理,迈入学习的新起点。
一、高一学生学习物理心理障碍分析
(一)畏难,心理压力较大
初中物理重在初步的定性研究,所研究的现象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而且多数是单一的、静态的,教学要求以识记为主;高中物理所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而抽象,多数要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教学要求重在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高一物理的运算又迅速地从单纯的算术、代数运算过度到函数、图像、向量、极值等运算。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概括、推理、想象等思维能力,应用数学能力以及与之对应的优化方法、学习习惯和思维质量,这对于刚上高中的只有形象思维或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尚处于经验型阶段的高一学生来说有较大的心理压力。
(二)刻板的学习方法,惰性心理
高中从理想模型代替直观现象客体入手,通过逻辑判断和抽象思维建立概念和规律,这种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必然使得学生要改进原来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新的要求。学习上产生困难,往往并非学生思维水平或智力的问题,而是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去学。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途径只限于课堂听讲,缺乏对自然科学的探索精神。课后只是为了做题而做题,死记公式,生搬硬套。少了求知的热情,成功的喜悦,只靠考试、升学的压力是无法产生浓厚兴趣和学习欲望的,反而会出现“惰性心理”,完全依赖老师课堂讲解,思维惰性大,思路狭隘,满足于固有的思维模式,受固有的方法框框约束,只能套用知识,不能灵活运用知识,只能模仿,不能创新,思维僵化。“满堂灌”教学法和“题海战术”是产生惰性心理的温床。
(三)思维负迁移,“晕轮”效应
思维定势的迁移分为正向迁移和负迁移。对新知识的学习起积极、促进作用的为正向迁移;起干扰、抑制作用的为负迁移。物理教学中思维定势负迁移的消极表现:
①在解决新问题时,盲目地照搬旧经验,不注意新旧问题间的差异。
②由于思维定势造成思维方式的僵化,不利于思维的发散,缺乏创造性。
③在建立概念和规律时,学生因未真正掌握其内涵和外延,便会造成“定势错觉”,而极易迁移到应用中去。不能区别相互之间有联系的物理概念,如质量与重量,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等。
④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时的稳定性和清晰性差,理解不透切,将一些本质不同,但表面上相近、相似、或相关的概念或规律混淆,产生晕轮效应,成为学习的障碍。如:(1)在对自由落体运动问题的认识上,学生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所受的重力决定的,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2)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问题的认识上,学生对鸡蛋碰石头这一物理现象,认为鸡蛋碎了是由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比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大;(3)分不清变化和变化率,如速度的变化和速度的变化率,等等。
(四)性别心理障碍
而落伍者中,有不少是女生。理科是女生弱项的舆论和事例常压得女生不敢放胆去学习物理,造成心理负担,使学习信心不足。例如,女生学好物理的信心明显低于男生,学习的劲头也不如男生,对自己不敢高要求,做题时,也不如男生灵活。在大部分人认为女生学习物理至少在某方面比男生困难的情况下,女生的心理压力实在不小。科学研究表明,男女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都存在差异。但这些差异主要不是表现在水平上而是特色上的不同。男生在抽象、理解思维方面较强;女生在形象、机械思维方面较强,在高中偏向逻辑推理的学习中,女生喜欢记忆的方法已不适用了,从而在成绩上出现退步现象,但特色的差异并不代表能力水平的高低,只是一开始的适应程度的不同,使有的女生心理上产生障碍,缺乏信心,畏缩不前。
二、排除学习心理障碍,轻松跨越高一物理
高中物理从注重物理现象的观察到注重分析物理现象、建立物理模型并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因而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才能学好。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对于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这种思维的较高层次的要求常会令他们无所适从。当高一学生在物理学习上遇到心理障碍,我们要想办法帮助他们尽早克服,使他们尽快适应过渡期,愉快投入高中的知识吸取中。
(一)鼓励学生,消除疑惑
在愉悦的心境中,才能较好地启动学生的内驱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发展学生自身各种智力因素。这就说明宽松、愉悦的活动环境,是减小学生心理压力的最有效的途径。而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又是排除学生心理障碍的关键。
例如,上第一节课序言时,我对学生说的第一句话是:“世上本无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世上本无蠢才,只是放错了地方的人才”。接着又列举了很多事迹和励志名言鼓励他们,特别是差生会感到深受鼓励,信心暴涨。然后帮助分析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的差异,消除他们的疑惑,培养他们的信心。一年后,学生反映第一节课使他们获益非浅。
(二)上课充满激情,培养学生兴趣
高中物理本来就比较难学,有趣生动的授课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我经常学习一些优秀主持人的幽默讲话风格,将它引入课堂中。比方讲到位移: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我引入诗: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做动作,把位移比喻成射箭,学生觉得很生动,一下子记住了。还有讲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我先引入 “两个人打架,一个被另一个砍伤了,其实从物理学角度来分析其实对两个人都是公平的”。学生一下子胃口被吊起来了,越听越有意思。
又如,讲到惯性定律时我引入一个笑话:儿子躺在沙发里看画报,母亲气喘吁吁地走进屋说:“我买了一车煤,现在煤车停在桥那边,拉不上来,你来帮妈推一下吧!”“咳,妈,你不懂科学,”儿子躺着不动,歪了歪头说:“按照牛顿的惯性定律,你只要把车子退后20米,然后猛冲上去,车子就能过桥了。”学生哄堂大笑的同时,再强调所讲内容,自然水到渠成……
在讲述枯燥内容时偶尔讲个笑话,满激情地授课会使学生更集中精力,这是我从老教师处学到且正在使用的法宝。
(三)表扬为主,放大亮点
每节课我都要叫人回答问题,而且答完后都表扬,“很好,非常好,very good!”是我惯用的词汇。人是感情动物,都希望得到表扬和赞美,学生更是如此,每次回答都得到肯定的表扬,将会使他很强的心理暗示:自己一定行!学起来就有劲了,把学生每一次的优点都放大,是对他最大的帮助。当然,对他的错误也要单独指出,使他改正。
(四)严格要求,勤做练习,总结提高
物理的学习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
1.记忆
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应熟记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即所谓我们常提起的最基础的知识。同学们往往忽视这些基本概念的记忆,认为学习物理不用死记硬背这些文字性的东西,但可以肯定地说,这对你对物理问题的理解,对你整个物理系统知识的形成都有内在的不良影响,说不准哪一次考试的哪一道题就因为你概念不准而失分。因此,学习语文需要熟记名言警句、学习数学必须记忆基本公式,学习物理也必须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这是学好物理科的最首要条件,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没有这一步,下面的学习就无从谈起。
2.做题
我对学生始终强调学物理不做题是死路一条,只有做题,才能将上课理解的知识点加以应用,得到提高。做一定数量的题是最起码的标准。
3.总结
物理知识是分章分节的,物理考纲能要求之内容也是一块一块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进行总结。这个过程对同学们能力要求较高,章节内容互相联系,不同章节之间可以互相类比,真正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连为一体,这样就逐渐从综合中找到知识的联系,同时也找到了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4.提高
有了前面知识的记忆和积累,再进行认真综合,就能在解题能力上有所提高。所谓提高能力,就是提高解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针对一题目,首先要看是什么问题——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还是原子物理,然后再明确研究对象,结合题目中所给条件,应用相关物理概念,规律,也可用一些物理一级,二级结论,才能顺利求得结果。可以想象,如果物理基本概念不明确,对题目中既给的条件或隐含的条件看不出来,或解题既用的公式不对或该用一、二级结论,而用了原始公式,都会使解题的速度和正确性受到影响,考试中得出高分就成了空话。提高首先是解决问题熟练,然后是解法灵活,而后在解题方法上有所创新。这里面包括对同一题的多解,能从多解中选中一种最简单的方法;还包括多题一解,一种方法去顺利解决多个类似的题目。真正做到灵巧运用,信手拈来的程度。
【高一物理精选学习方法】推荐阅读:
如何学好高一物理方法06-14
高一物理的学习方法及建议09-13
如何才能学好高一物理的方法07-03
高一物理公式课件06-15
高一物理重力教案07-08
高一物理全套教案07-16
高一物理备课计划09-21
高一物理教案教11-07
高一物理考试试卷分析05-28
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案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