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的急诊护理论文

2022-04-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急诊护理流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0人。对比两组干预效果。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急性脑梗死的急诊护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急性脑梗死的急诊护理论文 篇1:

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溶栓治疗中应用路径式护理的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路径式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我院收治接受急诊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截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为研究對象。按照数字表法均分2组,1组为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1例),1组为接受路径式护理的观察组(31例);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在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相比较高;在焦虑评分及出血、静脉血栓、感染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结论 路径式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急诊溶栓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可在改善患者治疗疗效及负性情绪的同时减少其并发症发生率,保证其预后质量。

【关键词】路径式护理;急性脑梗死;急诊溶栓治疗

目前,临床多主张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以溶栓治疗;但由于疾病影响,很多患者在溶栓治疗中心理状态较差,并因此抵抗治疗,进而导致疾病治疗疗效差,影响疾病康复;为此临床提出在溶栓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以路径式护理干预,以促进临床急性脑梗死患者疾病的康复与好转,保证患者生命安全[1]。本研究对路径式护理的应用价值进行观察与探讨。详情如下:

1. 基线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从我院收治接受急诊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截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均分2组,1组为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1例),1组为接受路径式护理的观察组(31例)。对照组男、女患人数比16:15;患者年龄最小值43、最大值79,中位年龄(64.75±2.64)岁。观察组男、女患人数比44、最大值78,中位年龄(64.62±2.50)岁。两组间对比无资料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本组患者以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一般护理。

1.2.2观察组

基于上述护理基础上给予本组患者以路径式护理干预,详情如下:

1.2.2.1构建路径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由院内急诊科、影像科及护理部等相关人员构成;对所有成员开展急性脑梗死相关知识培训,落实个体护理职责;制定护理路径表,并实施责任制。

1.2.2.2溶栓前护理:全面评估患者病况,辅助患者接受相关检查,明确患者是否存在溶栓治疗禁忌指征;若患者无溶栓治疗禁忌指征,则及时进行溶栓治疗,且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做好并发症(如休克、心律失常)预防,及时构建静脉通路,积极配合救治工作。

1.2.2.3溶栓后护理:待结束溶栓治疗且患者生命体征、病情稳定后,将患者转送入普通病房,随后依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生命指标,遵医嘱给予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维持其呼吸道通畅;密切关注患者心理状况,及时开展相关健康教育,以此缓解患者焦虑情绪;结合患者病况给予合理饮食指导与日常生活护理,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展开早期康复运动锻炼,并给予患者以肢体按摩、针灸以及理疗等辅助治疗,以促进其疾病的尽快康复。

1.2.2.4出院前护理:再次开展健康教育,将脑梗死病发危险因素、病症表现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内容详细告知患者和家属,指导患者保持良好心态与生活习惯,定期复诊。

1.3指标观察

分别于护理干预前后采用模糊数字法、焦虑自评量表评估两组生活质量及焦虑情绪;其中生活质量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焦虑评分越高,则提示患者焦虑情绪越严重。对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出血、静脉血栓、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统计与对比[2]。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录入spss18.0统软件中处理。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与焦虑评分

在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相比较高;在焦虑评分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见下表:

2.2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在出血、静脉血栓、感染并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见下表:

3. 讨论

作为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手段,溶栓治疗虽然可以很好的有效控制患者脑梗死病情发展,并改善其脑神经受损情况,大大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致残率。但治疗过程中,若想切实保证临床治疗效果,那么则必须要采取一定有效护理措施来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控制或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路径式护理主要是由相关部门人员组建路径护理小组,并根据患者实际病况制定路径护理表,随后由小组成员按照护理路径表实施护理干预。路径式护理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理念,且强调护理工作的针对性与全面性,其护理工作包含健康教育、运动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多方面;不仅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还可在缩短患者治疗时间的同时保证其临床疗效,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4]。

综上,路径式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急诊溶栓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可在改善患者治疗疗效及负性情绪的同时减少其并发症发生率,保证其预后质量。

参考文献:

[1]吴艳妮. 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溶栓治疗中应用路径式护理的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35):134-136.

[2]叶柳莺,汪桃芹,高国芳. 急性脑梗死急诊溶栓治疗的个性化护理[J]. 护理与康复,2021,20(10):57-59.

[3]王富琴,朱伟丽,袁明,马丽娜,徐敏. 基于循证的临床护理路径对急诊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J].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6):1057-1060.

[4]赵佳佳. 集束化护理在阿替普酶急诊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分析[J]. 黑龙江中医药,2021,50(1):346-347.

作者:何情情

急性脑梗死的急诊护理论文 篇2:

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摘 要】目的:探究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 2019 年 12 月至 2020 年 12 月收治的 6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急诊护理流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 30 人。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救治成功率(90.0%)和护理满意度(93.3%)均高于对照组的(70.0%)、(73.3%),(P<0.05);与对照组(23.3%)相比,实验组护患纠纷发生率(6.7%)较低(P<0.05);干预后,实验组不良情绪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用急诊护理流程可以获得更为理想的干预效果。

【关键词】急诊护理流程;急性脑梗死;护理效果

在神经内科疾病中,急性脑梗死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耳鸣、头痛、头晕等是主要的症状表现,可单个肢体或一侧发病,同时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语言障碍伴随发生,病情严重者会出现昏迷情况 [1]。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比较突然,通常会在安静休养或睡眠时发病,数小时内患者的病情会达到高峰,若不进行及时治疗将会导致患者死亡 [2]。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主要手段包括溶栓、血压调节、手术等,但是在治疗期间为保证救治效果,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因此,本文旨在探究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臨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9 年12 月至2020 年12 月收治的6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30 人。实验组男 17 例、女 13 例,平均年龄(68.64±10.12)岁;对照组男 19 例、女 11 例,平均年龄(69.17±9.51)岁。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常规护理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急诊护理流程:(1)将急诊护理流程小组组建起来,定期培训护理人员,通过分析脑梗死的特征,将护理流程制定出来,根据相关规定开展护理工作,同时还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的排班,确保每日都有足够的护理人员在岗。(2)构建起急诊护理流程。一方面,根据评估的顺序,急诊预检护理人员需要实施先抢救后挂号程序, 将绿色通道开通,便于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同时与神经内科医生密切联系,告知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卒中应急流程,护理人员需要协助医生将静脉通道建立起来,并将凝血功能等各项检查工作做好,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指标,与 CT 室及时联系,做好对患者的转运;此外,准确评估影像学检查结果,按照结果评估患者是否需要进行抗凝治疗等,评估患者的溶栓适应症,并严密监测其生命体征。

1.3 观察指标

(1)救治成功率;(2)护理满意度;(3)护患纠纷发生率;(4)运用SAS、SDS 评分评定不良情绪。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 SPSS22.0 统计学软件,用“( xs)”、[n(%)] 表示,“t”、“x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救治成功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2.2 护理满意度: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2.3 护患纠纷发生率:实验组护患纠纷发生例数为 2 例,对照组为 7 例, 实验组发生率 6.7%(2/30)低于对照组 23.3%(7/30),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4 SAS、SDS 评分:干预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起病急骤、发病突然、且病情进展比较快,若处理不及时, 将会明显增高致死和致残的风险,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与急性脑供血不足密切相关,发病 1 至 2 天或数小时内就可以达到高峰。同时,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也直接影响着脑梗死的发生。在发病之前可以控制大部分致病因素,且临床症状存在可逆性 [3]。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过程关系着预后效果,及时的临床治疗及护理在疾病恢复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部分患者会由于护送不及时而延误治疗时机, 急性脑梗死的救治效果与短时间临床救治的有效性具有密切的关系。

实施急诊护理流程能够使医护之间紧密协作,分工明确,在缩短救治流程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并且也有利于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 [4]。通过对急救失败案例进行分析,传统的急诊护理模式不能充分的做好准备工作, 接到急救信息后,急诊医护人员的出诊速度不及时,会将最佳的治疗时间延误。在出诊以后,医护人员也可能会由于转运过程中的不当护理而使患者的病情加重,护理操作不合理也容易引起疾病复发。本文通过探究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在救治成功率、护理满意度、护患纠纷发生率、不良情绪改善方面,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可能在于相比于常规性护理方法,急诊护理流程可以紧密的连接各个环节,各个流程都非常清楚,接到急救信息后, 医护人员可以迅速出诊,到现场后对患者实施吸氧、心电图检测等急救措施,同时在转运途中注意合理的摆放患者的肢体,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合理评估后,便于院方将提前做好急诊准备工作。职责的落实也为一种有效的督促手段,分工明确可以减少交接时间,避免出现互相推诿责任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周明丽. 溶栓流程优化护理在改善急诊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 [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40(10):1826-1828.

[2] 周忠艳. 溶栓流程优化护理模式对急诊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3):102-104.

[3] 张卫延 , 隆国丽 . 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分析 [J]. 糖尿病天地 ,2021,18(2):176.

[4] 杜晓谱 .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优化院前急诊护理的急救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J]. 黑龙江医学 ,2021,45(8):860-861.

作者:王玮琦

急性脑梗死的急诊护理论文 篇3:

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摘 要】目的:探讨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选自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急诊科,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诊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急救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7.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急救总时间及静脉釆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急救效果,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急性脑梗死;抢救时间;急救效果

急性脑梗死(AIS)是急诊科最为常见的疾病类型,一旦抢救不及时则可导致不可逆性损伤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有研究表明,在患者的黄金急救时间内实施有效救治时改善雨后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急诊科急救中优化急诊护理尽可能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尤为重要[2]。本研究以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全程优化急诊护理的应用效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选自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急诊科,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及MRI检查确诊,患者委托人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排除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疾病、颅脑肿瘤、意识障碍、精神认知障碍及临床资料不全者。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42岁~78岁,平均年龄(61.33±3.45)岁,就诊时间1h~5h,平均时间(2.76±0.54)h。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诊护理,包括开通绿色通道、准备急救物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辅助医生完成急救工作等。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具体为:(1)优化急诊抢救流程:成立急性脑梗死护理小组,小组成员明确分工,落实岗位职责,全面掌握急性脑梗死急救知识。(2)绿色通道优化:开放“先抢救,后挂号”的绿色通道,急诊护士在患者入院后迅速接诊,与抢救时做好急救交接,完成转交及相关护理记录。(3)溶栓治疗优化:对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应配置专门人员实施看护,意识清醒者应实时询问患者感受,严密监测血压变化。(4)急救后护理优化:术后嘱患者绝对卧床,保持室内安静、清洁,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对易出现并发症的患者需及时识别其风险因素并给予相应护理。

1.3 疗效评价标准[3]

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进行评价,痊愈:NIHSS评分减少≥90%,患者各功能恢复良好;显效:NIHSS评分减少50%~90%;有效:NIHSS评分减少18%~49%;无效:NIHSS评分减少18%以内;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急救效果

研究组患者急救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7.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2 抢救时间

研究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急救总时间及静脉釆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2。

3 讨论

AIS是因脑部供血突然中段而导致的脑组织坏死,主要因脑动脉粥样硬化或形成血栓所致,基于其危害性及时实施有效的抢救可为后续进一步治疗提供良好的基础。有研究表明,在AIS患者急救期間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急救效果[4]。以往常规的急诊护理多以配合医生工作为主,在细节上有所缺失,而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将时间观念贯穿于整个急救过程,通过优化各项急救护理措施及流程使其更具针对性、目的性及科学性,确保抢救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从而提高急救效果[5]。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急救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7.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急救总时间及静脉釆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综上所述,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急救效果,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晓莉.探讨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0):200-201.

[2] 蔡静纯.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观察方案[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0,25(4):405-407.

[3] 王辉.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20,39(5):148-150.

[4] 赵琳琳.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9):290-291.

[5] 徐艳霞.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4):182.

作者:徐金梅

上一篇:岱山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下一篇:郧西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