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说课

2024-10-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说课(精选14篇)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说课 篇1

授课人: 授课时间: 参加人员: 目的要求:

(一)详细讲解:上感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二)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原则、诊断与鉴别诊断(三)一般介绍:本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 教学重点: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治疗原则及临床表现。教学难点:

急性上、下呼吸道感染的鉴别诊断。教学方法:

(一)利用多媒体幻灯进行讲授。(二)结合典型病例行启发式讲授。授课内容:

一、概述:定义、常见的病原体及发病情况。

二、流行病学:简要介绍发病季节性、病毒传播途径及病毒特点。

三、病因和发病机制:扼要介绍上感主要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多为继发

四、病理

五、临床表现:

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不同类型:

(一)普通感冒:俗称伤风,以鼻咽部卡他为主要表现。(二)病毒性咽炎和喉炎:临床特征咽部发痒与灼热感。(三)疱疹性咽峡炎:明显咽痛,发热。(四)咽结膜炎:发热、咽痛、流泪等。(五)细菌性咽扁桃体炎:扁桃体肿大、发热。

六、实验室检查:血象医学.全在线及病理学检查特点。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根据病史、流行情况、症状与体征;

九、预防:增强体质、劳逸适度、生活规律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微生物、物理、化学因素及过敏反应。

二、临床表现:早期上感症状及症状、体征特点(咳嗽咳痰特点)。

三、实验室检查:血象与胸片特征。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病史、呼吸道症状、体征结合胸片血象检查; 鉴别诊断:有呼吸道症状的其它疾病。

五、治疗:抗菌药物治疗与对症治疗。

六、预防:增强体质、减少环境污染、净化环境等。思考题: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说课 篇2

1 治疗原则

上感的治疗原则以充分休息、解表、清热、预防并发症为主, 并应注意一般护理及支持治疗。

1.1 药物疗法

可分为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对因治疗中病毒感染多采用中药治疗, 如双黄连、抗病毒口服液等, 必要时可加用干扰素、丙种球蛋白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药物。除非合并有细菌感染, 一般无须使用抗生素治疗, 以免引起菌群失调而引发更严重的感染。对症治疗包括高热时的物理降温及各种降温药物的使用、惊厥时镇静药物的应用等。他们对于病原菌并无直接作用, 但是对于缓解症状, 防止高热、惊厥对患儿的影响, 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1.2 局部治疗

可用0.5%的新霉素麻黄素液滴鼻, 婴儿忌用油剂滴鼻, 咽痛者可含服咽喉片等。

2 常见护理诊断

①舒适的改变:与咽痛、鼻塞等有关;②体温过高:与上呼吸道炎症有关;③潜在并发症:抽搐与高热有关。

3 护理措施

3.1 病情观察

发热是多种疾病均可表现出来的一个症状, 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病情, 才能准确找到病因。如有的患儿虽然高热, 但精神状态良好, 玩耍如常, 这类患儿病情较轻, 可不急于退热;但有的患儿前额、腋窝等处灼热, 但手足冰凉;有的患儿高热时伴有寒战;有的体温只接近39℃, 便出现四肢抽搐, 应考虑高热惊厥之先兆, 特别是有惊厥史的患儿则应考虑退热。6个月~1岁患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发育不全, 易发生高热惊厥。此外应注意患儿的意识状态、发热的伴随症状、发热的时间与规律、小便的次数与量、皮肤有无细小的出血点与皮疹, 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治疗的依据。

3.2 提高患儿的舒适度

①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完成。保证患儿有足够的休息时间;②及时清除鼻腔及咽喉部分泌物, 保证呼吸道通畅。要注意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提高病室温度, 使其维持在60%左右, 可改善血液循环, 对减轻呼吸道症状有明显效果;③鼻塞的护理:鼻塞严重时应先清除鼻腔分泌物后用0.5%麻黄素液滴鼻, 2~3次/次, 1~2滴/次, 对因鼻塞而妨碍吸吮的婴儿, 宜在哺乳前15 min滴鼻, 使鼻腔通畅, 保证吸吮;④咽部护理:注意观察咽部充血、水肿、化脓情况,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咽部不适时可给予润喉含片或雾化吸入。

3.3 高热的护理

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体温38.5℃以上时应对症治疗, 采用正确、合理的降温措施, 如头部冷湿敷、枕冰袋, 在颈部、腋下及腹股沟处放置冰袋, 或用乙醇擦浴, 冷盐水灌肠。也可以用25%安乃近溶液滴鼻或口服退热剂。注意保证患儿摄入充足的水分。及时更换汗湿衣服, 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

3.5 保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

鼓励患儿多喝水, 给予易消化高营养饮食, 宜少食多餐并经常变换食物种类, 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

3.6 健康教育

指导家长掌握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知识, 懂得相应的应对技巧;在集体儿童机构中, 应早期隔离患儿, 如有流行趋势, 可用食醋蒸法将居室消毒;对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注意加强体育锻炼, 多进行户外活动;穿衣要适当, 以逐渐适应气温的变化, 避免过热或过冷;另外要积极防治各种慢性病, 如佝偻病、营养不良及贫血。

4 降温的疗效观察

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处理后, 应在30 min后复测体温, 降温要适度, 一般肛温降至38.5℃, 腋温降至38℃时可逐渐撤除物理降温, 不要使体温降低得过快, 也不要使降温措施断断续续, 体温忽高忽低。若体温逐渐下降, 说明降温效果好, 同时应注意观察有无体温骤降、大量出汗、体弱无力等现象。如有以上虚脱表现应及时给予保温, 饮热开水, 严重者给予静脉输液。此外, 随时注意观察患儿有无新的症状或体征出现, 如神志改变、皮疹、呕吐、腹泻、淋巴结肿大等, 如有上述任一症状, 应立即与医生联系, 及时采取有效的诊疗、护理措施。

5 讨论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处理得当, 会很快好转。若不及时处理, 可致高热惊厥及脑部损害, 有时可并发中耳炎、咽后壁脓肿、急性肾小球肾炎等。因此, 对小儿呼吸道感染致高热的护理尤为重要, 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梅国建.儿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37-38.

[2]吴瑞萍, 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1132.

[3]张彩云.幼儿高热采用不同物理降温效果比较.护理研究, 2003, 17 (3) :280.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体会 篇3

【关键词】 上呼吸道感染;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31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69-02

1 临床资料

2008年——2012年全院共收治上感120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45例、儿童40例,年龄在2岁-70之间。

2 护理措施

21 发热头痛 高热达39℃以上时可头部冷敷,适当使用复方阿司匹林或去痛片1片,每日三次,必要时肌肉注射解热镇痛剂。年老体弱者用退烧药应避免剂量过大,以免引起体温骤降,出汗过多,导致失水虚脱。

22 咽喉肿痛 可用西瓜霜、碘候片、六神丸等含服,也可用淡盐水漱口。

23 抗菌药物 由于本病多为病毒引起,故不宜滥用抗生素。由病菌感染引起者,尤其是幼儿或老年患者,可给予抗菌药物,磺胺类药或青霉素等。对以往有风湿热、肾炎病史的患者,不论是否确定为细菌感染,均宜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中医中药也有较好的疗效。

3 讨 论

经以上护理措施,我院120位上感患者,只有2例患儿家属要求转院,其余118例经治疗痊愈出院,由此我认为上感患者的护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31 一般护理 症状较轻、体弱及小儿患者应适当休息,注意保暖、多饮开水、清淡饮食。多数患者经一般处理可自行痊愈。

32 重症护理

321 物理降温 ①密切注意体温变化,体温超过38℃时给予护理降温,如头部冷敷、腋下及腰股沟处置冰袋、温水或乙醇擦拭,冷盐水灌肠等。②遵医嘱给予退热剂。如:小儿退热栓等。③保证患者摄入充足的水分,给予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清淡饮食。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及时更换汗湿衣服并适度保暖,避免因受凉而使针状加重或反复。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

322 觀察病情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警惕小儿高热惊厥的生。如患儿病情加重、体温持续不降,应考虑并发症的可能,需及时报告医师并及时处理。如病程中出现皮疹,应区别是否为某种传染病的早期症状(例如麻疹等),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323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维持室温在18-22℃、湿度在50%-60%,及时清除鼻腔及咽喉部分泌物(特别是婴幼儿)。保持呼吸的通畅,对因鼻塞因妨碍吸允的婴幼儿,应在哺乳前10-15分钟清除鼻腔阻塞物,保持鼻腔畅通保证吸允。同时注意观察咽部水肿等情况,咽部不适时给予润喉片或行雾化吸入。

4 健康教育

41 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多进行户外运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42 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避免去人多或拥挤的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病毒感染者应注意呼吸道隔离。

43 气候变化时添加、减衣服,避免过热或过冷,积极预防各种慢性病,注意多饮水、保暖、注意戒烟。

44 食醋熏蒸法 每立方米空间用食醋5-10ml,以1-2倍水稀释后加热,再次熏蒸1-2小时,每日或隔日熏蒸1次,可用于空气消毒、预防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怎么治 篇4

单纯病毒感染无需使用抗菌药物,有白细胞计数升高、咽部脓苔、咳黄痰等细菌感染证据时,可酌情使用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极少需要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而且滥用抗病毒药物可造成流感病毒耐药现象。因此如无发热,免疫功能正常,发病超过两天的患者一般无需应用。免疫缺陷患者可早期常规使用。广谱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和奥司他韦对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缩短病程。

2、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成药

可治疗流感的外用类中成药柴胡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普通感冒、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病症。紫雪散具有清热解毒、镇痉开窍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普通感冒、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病症。安宫牛黄丸具有清热解毒、豁痰开窍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有发热、咳嗽气促、神智昏蒙等症状的流感。

3、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偏方

下呼吸道感染饮食方法 篇5

(一)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1、流质,尤其是果汁;

2、新鲜水果和蔬菜;

3、多油鱼、蛋和其他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二)下呼吸道感染食疗方

1、板栗烧猪肉(民间方)

配方:板栗250克,瘦猪肉500克,盐,姜,豆豉各少许。

用法:将板栗去皮,猪肉切块,加盐等调料,加水适量红烧,熟烂即可。

2、苡米百合汤(中医验方)

配方:苡米200克,百合50克。

用法:将两味放入锅中,加水5碗,煎熬成3碗,分三次服,一日吃完。

3、鱼腥草蛋(中医验方)

配方:鱼腥草1把,鸡蛋数个。

用法:炖荷包蛋食数天可愈。

4、鳗鱼油饮(民间方)

配方:鳗鱼油适量,盐少许。

用法:在清蒸出来的鳗鱼油中放点盐,每次一小杯,口服两次。

5、荠菜姜汤(民间方)

配方:鲜荠菜100克,鲜姜10克,盐少许。

用法:将荠菜洗净切碎,生姜切片,加清水4碗,煮至两碗,用食盐调味,每日两次服用。

6、奶汤锅子鱼(民间方)

配方:活鲤鱼一尾,火腿数片,玉兰数片,香菇数片,葱,姜,料酒,盐,醋,奶汤(鸡,鸭,肘子和骨头炖的汤)适量。

用法:将鲤鱼去鳞开膛,除去内脏,洗净切成瓦块状,与葱,姜一起放入油炒久颠翻几下,加料酒,盐等调料,然后加入奶汤,再加适量的火腿片,玉兰片,香菇片,炖约3分钟盛入火锅内食用。

呼吸道感染吃什么水果好 篇6

一、常喝白开水:冬天气候干燥,人体极易缺水,常喝白开水,不但能保证机体的需要,还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废物之功效。

二、常喝枣姜汤:用大枣10枚、生姜5片煎茶,每晚服用一次,能起到增强人体抗寒能力,减少感冒及其他疾病的作用。

三、坚持冷水洗脸:可增强人体耐寒、抗病能力,起到预防伤风、感冒之目的。

四、床头常放柑桔或薄荷油:柑桔性温,散发出来的强烈气味可祛除病毒。床头摆柑桔,可预防上呼吸道疾病;睡前吃几瓣桔子,能化痰止咳。用薄荷油一小瓶,置于枕头边,用漏气的瓶塞盖好,让薄荷气体慢慢散发,也有治头痛、鼻塞之功效。

五、夜卧桑菊枕:冬桑叶和秋菊可清目醒脑治感冒。用其作枕芯,使人头脑清新,入睡适意,也能防治感冒。

以上就是呼吸道感染的护理了,呼吸道感染期间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就比如:辣椒、啤酒、咖啡等。零食当然也不能吃,还有饮料。最好就是清淡的饮食是最合适宜的,也能帮助早点恢复。呼吸道感染在预后并不会有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说课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1年3月~2013年6月诊治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继发急性中耳炎患者74例, 其中男41例, 女33例, 年龄1~12岁, 平均 (5.7±2.1) 岁;所有患儿均经常规耳镜检查, 根据相应诊断标准确诊, 且在48 h内均有眩晕、耳闷胀感、耳痛及耳鸣等症状;将有耳聋家族史、耳毒性药物史、外伤及肿瘤者排除。将74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36例, 观察组38例, 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展开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全身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 以青霉素为首选药物, 当患儿为支原体属所致感染时, 可将青霉素换为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儿呋麻滴鼻液滴鼻治疗, 3~4次/d, 1~3滴/次, 两组均连续治疗1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对两组患者镫骨肌反应与鼓室压进行测量, 并对治疗前、治疗1周后患者体温、耳部症状发生情况与患者住院时间进行记录, 展开为期3个月随访, 对患者听力障碍遗留情况进行分析。

1.4 判定标准

鼓室压图改善标准:有效:鼓室压图曲线移向正压方向40 d B。无效:未达到有效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展开统计学分析, 用 (±s) 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对组间数据展开t检验, 组内数据展开χ2检验, 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鼓室压图对比

治疗1周后, 观察组38例患者中有37例鼓室压有效降低, 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36例患者中有26例鼓室压有效降低, 有效率为72.22%。观察组鼓室压降低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体温、耳部症状及住院时间对比

治疗前对照组患儿体温 (38.9±0.7) ℃, 观察组 (38.8±0.6) ℃, 二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1周后, 观察组患儿体温为 (37.0±0.8) ℃, 对照组为 (37.9±1.2) ℃, 观察组患儿体温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对照组住院时间为 (7.8±1.5) d, 耳部症状发生率为27.78% (10/36) ,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 (4.6±1.2) d, 耳部症状发生率为10.53% (4/38) , 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耳部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2.3 听力障碍遗留情况对比

经3个月随访, 对照组中2例 (5.56%) 患儿存在听力障碍遗留情况, 观察组患儿均无听力障碍遗留, 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在任何季节发病, 且男女发病率间无明显差异, 儿童因中耳腔发育尚不完善, 因此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几率更大[3]。急性中耳炎是上呼吸道感染常见并发症, 主要致病物为细菌与病毒, 对患儿听力有严重影响。不足4岁的儿童正处于语言发育关键时期, 若患儿存在听力下降问题, 将会导致患儿语言功能及认知能力发育受到严重阻碍, 因此对上呼吸道感染继发急性中耳炎患儿尽早展开有效治疗意义重大。

相关研究发现, 病毒与细菌感染是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继发急性中耳炎的重要致病因素, 尤其是流感嗜血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最为常见。临床治疗中常需应用抗菌药物展开抗感染治疗, 以实现清除感染源的治疗目的。在诸多抗菌药物中, 大环内酯类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有较强耐药性, 喹诺酮药物可对患儿软骨发育过程造成影响, 因此不可轻易用于该疾病治疗中。本院在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继发急性中耳炎患儿行抗感染治疗时, 以青霉素为首要选择, 当患儿为支原体属感染时方给予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 治疗效果确切。在观察组治疗中, 本院在给予患儿抗菌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呋麻滴鼻液滴鼻治疗, 治疗效果有明显提升, 患儿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鼓室压降低有效率显著提高, 同时患儿耳部症状发生率也明显降低。这是因为滴鼻剂在应用后, 可促使患儿鼻腔中分泌物大量减少, 缓解鼻腔充血, 促使咽鼓管肿胀与充血症状减轻, 促使已阻塞咽鼓管再次开放, 最大限度恢复咽鼓管功能, 使患儿中耳内与外界保持同样气压, 从而促进急性中耳炎的康复。

综上所述, 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继发急性中耳炎治疗中, 在青霉素抗炎治疗基础上加用呋麻滴鼻液滴鼻治疗, 可促使患儿体温及鼓室压有效降低, 降低患儿耳部症状发生率, 大幅缩短病程,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黄燕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9) :29-30.

[2]钱丹.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60例的临床分析.中国临床研究, 2013, 5 (12) :31-3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说课 篇8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3-89-01

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发病率高,可引起全身各脏器损害,病情较为严重,容易反复发作,病程较长,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1]。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许多抗菌谱广的新品种不断进入临床,抗菌药物在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应用较为广泛,相应的也就出现了不合理用药的问题,且这种不合理用药现象给患儿、家庭和社会带来的不良后果等问题也日趋严重。为避免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现对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360例资料完整的急性上呼吸道患儿用药处方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60例均为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该组患儿具有完整的病历记录,所有病例均符合2006年第10届全国小儿呼吸病学术会议制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3个月内无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史,既往无心脏病史,无严重的肝、肾疾病及肌肉疾病,无中毒性脑病,不伴有其他感染性疾病如肝炎、肾炎或肠炎等及电解质紊乱。其中男192例,女168例;年龄6个月~5歲,平均(3.2±0.2)岁。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360例患儿病历处方中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内容包括抗菌药物品种、用量及用药时间、给药途径、联合用药、实验室检查等。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的用药情况

该组患儿中有252例患儿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0.0%,其中一联用药116例,占32.2%;二联用药109例,占30.3%;三联用药19例,占5.3%;四联用药有8例,占3.2%;无四联以上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情况。

2.2 抗菌药物的应用种类

用药频度排序列前3位的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阿奇霉素、青霉素G。见表1。

2.3 抗菌药物选择的依据

对体温>38℃的286例患儿,抗菌药物使用241例,占84.3%。体温正常的74例患儿,抗菌药物使用11例,占14.9%。

白细胞正常值范围是(4.0~10.0)×109/L,白细胞升高的患儿157例患儿,抗菌药物使用157例,占100%。白细胞正常的203例患儿,抗菌药物使用95例,占46.8%。有并发症(如中耳炎、淋巴结炎)的50例患者均使用抗菌药物,占100%。

2.4 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及疗效评价

该组患儿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共209例,占82.9%;静脉给药联合口服用药35例,占13.9%;口服用药8例,占3.2%;无口服、静脉联合用药及肌内注射给药病例。252例患儿经治疗后治愈143例,占56.8%;好转79例,占31.3%;无效30例,占11.9%;无死亡病例。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有无指征用药、给药途径不当、用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等。

3 讨论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常见症状有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发热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占90.0%以上,主要有鼻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及柯萨奇病毒等,抗生素非但无效,还可引起菌群失调,有利于病菌繁殖[2]。由于其病程较长,病情较重,且儿童处在成长阶段,该病极容易影响儿童的健康发育。初期治疗以休息、对症及抗病毒为主,但病情加重,容易诱发各种感染,这时可选用抗菌药物治疗[3]。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抗生素用量最多、最不规范的疾病之一,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70.0%,明显高于卫生部规定的50%使用率的标准,这是不合理的。用药频度排序列前3位的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阿奇霉素和青霉素G,大环内脂类抗菌药物具有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好、血药浓度高的优点,对支原体、衣原体、细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疾病有较显著的临床疗效。结果还显示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二联、三联、四联的现象,这也是不合理的,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通常为轻、中度感染,很少出现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的现象。因此,一般没有联合用药的指征[4]。且该组患儿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主要是静脉给药,既浪费了资源,又增加了患儿的痛苦,违背了儿科药物治疗原则[5]。综上所述,笔者所在医院存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不合理用药现象,建议医院出台相关的文件,加强医院对抗菌药物的管理,着手遏制抗菌药物的滥用。

[参考文献]

[l] 盂黎辉,董宅坤.儿科门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9,6(1):24-26.

[2] 李霞.我院儿科门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9):150-151.

[3] 邱芝青,谢丽明,谢华金.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抗生素应用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7):4-5.

[4] 赵亚琳.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抗生素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4):121.

[5] 王春富,董得时,高森.门诊呼吸内科抗菌药物用药分析[J].中外医疗,2009,9:117-118.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说课 篇9

传统中医理论来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根本原因在小儿年幼体虚、正气不足、表虚不固,属体虚易感风邪者,当邪气(外界病毒、细菌)入侵时,小儿体内的正气不足以抵御外界邪气,便使抗病能力降低,因此出现一系列反复发作的感染病症。玉屏风颗粒的益气、固表作用正是针对这样的状况起效的,正气恢复,邪气难以入侵,疾病得到控制,同时也表现为小儿的多汗症状缓解。

现代西医理论据儿科专家最新的观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与细菌病毒感染尽管有关联,但导致反复发作的根本内因其实是小儿的免疫功能紊乱,专家在研究中发现,儿童从出生后6个月左右直至小学阶段,不同时期身体的免疫紊乱类型会发生不断的变化,因此准确纠正儿童紊乱的免疫功能是治愈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最佳手段。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科普小知识 篇10

一、什么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由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体从呼吸道感染侵入,传播而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

流行性感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2019-CoV)、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热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等,都属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二、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临床症状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一般起病急,常伴有发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还可伴有咽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和(或)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两季,有传播迅速、流行性强的特点。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

空气传播: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在呼气、喷嚏或咳嗽时,病原体经口鼻排出,易感者吸入后可引起感染。

接触传播:易感者直接或间接接触携带病原体的分泌物、血液、体液或排泄物时,有可能造成感染。

四、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易感人群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对人群普遍易感,免疫力低下、职业暴露等是这类疾病的高危因素,重点关注的易感人群有:

5岁以下的儿童,特别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

孕妇;

65岁以的老年人;

慢性疾病患者,特别是患有呼吸

或者慢性心脏疾病的人;

医疗机构、农贸市场等特殊场所从业人员。

五、个人如何防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一)远离传染源

通过正规渠道,关注有关传染病的疫情报道,避免前往正在发生疫情的地区。

尽量避免接触家禽和野生动,不屠宰或食用病、死禽畜或野生动物。烹调时彻底煮熟肉类和蛋类。

尽量避免到人群聚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要时外出可以佩戴口罩。

避免近距离接触任何有感冒或流感样症状的人。

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

(二)注意卫生

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胳膊肘弯处捂住口鼻。不要随地吐痰。

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后、护理患者后、用餐前后、便前便后、接触动物或处理动物粪便后,必须使用肥皂和流水洗手。

(三)开窗通风

注意环境卫生和室内通风,如周围有呼吸道症状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开窗时要避免穿堂风,注意保暖。

(四)增强免疫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增加机体免疫力。

(五)及时就医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说课 篇11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74-0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病,其病情较轻,有自限性,但仍有少数患者于病情好转后发生急性肾病、风湿病等严重的并发症,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治疗投入,所以应积极的防治。在此就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西医治疗进行一次分析:

1对症治疗

1.1发热。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不宜急于退热。但体温过高对人体影响较大,故对体温38.5℃以上者,要进行处理。

西药方面,常用解热镇痛药如百服宁、布洛芬混悬液等,可使患者迅速降温。西药治疗效果明显。

中医多选用静脉用的柴胡、炎琥宁等中药提取物,经研究治疗外感高热的有效率均达95%以上,如郭氏[1]用穿琥宁注射液治疗外感高热病110例,王氏[2]用柴胡注射液治疗外感高热60例。但是宋氏,罗氏等[3]对穿琥宁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研究文献的科研设计质量进行了系统评价,认为此项研究并不科学。所以中成药制剂治疗发热可能有一定的疗效,但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来看并不科学、真实。

除了以上静脉药物退热,目前尚有研究用中药灌肠退热,罗氏[4]莪退热液灌肠治疗外感高热40例,取得良好疗效。罗氏等提出将灌肠液改变成栓剂直肠给药,方便使用,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中医针灸治疗发热也有一定的疗效,如赵氏[5]针灸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发热42例,罗氏等[6]研究应用薄氏腹针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36例,均提示有效,但由于针灸疗法的固有的缺点,所以不能在临床广泛推广。

1.2咳嗽。一种防御性反射功能,有利于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清除体外,感冒初期不宜滥用止咳药。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是由病毒感染后造成气道上皮受损,黏膜下感觉神经末梢暴露,刺激血管的活性物质、组胺等炎症递质产生和释放,从而导致支气管痉挛、气道高反应。西医治疗上止咳可予第一代抗组胺药治疗。对咳嗽明显者选用兼有祛痰、化痰作用的止咳药,如止嗽平、咳必清等。中枢性镇咳药,如可待因、右美沙芬等须慎用。感冒后咳嗽迁延1个月以上者,联合口服抗过敏药酮替芬和中药汤剂效果显著。蔡贞香[7]提出常规治疗结合穴位注射定喘穴后照射电磁波一体化治疗,比单用常规治疗疗效更显著,能有效改善咳嗽变异性哮喘儿起到炎症和高反应。

1.3咽痛不适,主要是由于粘膜壁血管扩张刺激管壁引起的,咽痒是由于缓激肽的作用导致。西医治疗上可用赛庚啶等局部治疗。中医主要是应用中药制成的一些喉含片,疗效更好。以鼻部症状为主的选用含收缩微血管、减轻黏膜充血渗出的伪麻黄碱成分的复方制剂,如泰诺酚麻美敏,美敏伪麻口服液,中药上的应用研究较少。

2抗病毒治疗

2.1西药。过往西医临床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是使用利巴韦林(病毒唑),也曾被用于研究证明有一定的疗效,但目前临床较少应用,多在基层医院使用。

2.2中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许多解热中草药板蓝根、金银花、黄芩等在体外和体内均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金银花能抑制柯萨奇病毒及埃可病毒,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传统的复方中药配伍适当,可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但人们往往只注重疗效的研究,又加之以经验型为多,而证效以及量效关系方面的研究较少,故可重复性较差,临床推广受到限制。将其制成中成药,口服有银黄颗粒、银翘解毒合剂、板蓝根颗粒等,静脉用有双黄连、炎琥宁、清开灵等。不仅有抗病毒的作用,还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减轻患者发热、咽痛等不适感。

3抗生素应用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大多是病毒感染所致,一般不需要应用抗生素。只有在以下情况应考虑使用抗生素:明确细菌感染且病情严重在进行细菌学检查后;既往有风湿热病史者,风湿性心脏病,肾炎及正在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者,年老体弱者预防性用药。抗生素首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过敏或病情延长,可选用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阿奇霉素。

4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注意适当补充营养,摄取高质量蛋白质,补充新鲜蔬菜、水果,适当补充微量元素,增强体质。可用细胞、体液免疫调节剂如转移因子、胸腺肽,但一般应用于免疫力低下人群。服用中药,或中成药黄芪口服液、玉屏风口服液等,适用于普通人群,可广泛推广。

5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积极有效的治疗对于减轻症状、缩短病程、预防并发病有重要的意义。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在临床中、西医结合诊断与治疗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5.1对于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方面治疗的研究较广而且有一定的疗效,一般的病毒性感染可以按照“能中不西,先中后西”的治疗原则,充分发挥中医药的治疗优势。

5.2中医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应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这样在治疗上更能收到好疗效。

5.3各级医院应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中医和西医结合治疗比单一常规治疗疗效更显著。

5.4预防胜于病后治疗。需要多锻炼,增加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及对气候寒温变化的适应能力,避免劳累、受凉等诱发因素。

参考文献

[1]郭会军,张运克.穿琥宁注射液治疗外感高热病的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1999,(10):456

[2]王兰珠.柴胡注射液治疗外感高热.山东中医杂志.1999,(6):282

[3]宋苹,罗翌,等.琥宁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研究文献的质量评价.中国中医急症.2005,14(7):677-678

[4]罗翌,周红.柴莪退热液灌肠治疗外感高热40例临床观察.中国中医急症.2000.9(1):12

[5]赵利冰.针灸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发热42例.四川中医.2002.20(11):79-79

[6]羅翌,范彩霞,李际强.薄氏腹针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观察[M].第一届薄氏腹针国际腹针会议论文集.广州.2005,8:66-70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说课 篇1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9年01月至2010年12月门诊处方。入选标准:患者年龄大于60岁, 且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门诊处方作为调查分析的资料。共计有5269份处方, 其中男3251例, 女2018例, 平均年龄 (68.1±7.3) 岁。平均用药天数 (6.5±2.0) d。

1.2 调查内容

收集每张处方项目内容, 包括临床诊断、药品名称、剂型、临床用法、用药疗程、用药途径等。

1.3 研究指标

依据药典临床用药须知, 确定各药的每日用药的剂量 (Daily drug dose, DDD) [2]。根据WHO建议分析方法, 用DDD即药物达到所要治疗目的的平均日剂量来测量药物的剂量, 并计算用药频数, 统计各药物用药频度 (DDDs, DDDs=总用药量/该药的DDD值) , DDDs越大, 该药用药倾向越大。以药物利用指数 (drug utilization index, DUI) 作为评价临床医师用药的合理性指标, 其中DUI=DDDs/用药总天数, DUI<1为合理, 反之为不合理[3]。

1.4 统计学方法

记录老年患者的基本情况 (如:性别、年龄) 和基本用药情况 (如:药品通用名及药品品种) , 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药物使用情况

2.1.1 用药品种

在5269份处方中, 使用药品品种达28种 (主要成分相同而不同剂型设为1个品种) , 其中抗菌药物14种 (占50.0%) , 抗病毒药4种 (14.3%) , 非甾体类抗炎药6种 (占21.4%) , 抗组胺药2种 (7.1%) , 抗支气管痉挛药物2种 (7.1%) 。

对所用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显示前5种药物炎琥宁、喜炎平、头孢曲松、克林霉素、更昔洛韦的使用率分别为62.16%、57.86%、36.89%、42.18%、69.32% (见表1) 。

2.1.2 药品的联合情况

在5269份处方中, 单独应用抗菌药的有1023份 (19.4%) , 单独应用抗病毒药物的有523份 (9.9%) , 抗菌药与抗病毒药物联用的有3723份 (70.7%) 。仅用一种抗生素的有2598份 (49.3%) , 两种抗生素联用的有1978份 (37.5%) , 三种及以上的有693份 (13.2%) 。

2.2 评价指标

对所用药物的临床应用评价指标情况进行了分析, 对于DUI排名前8位的药物临床用药总量、用药天数、DDD、DDDs及DUI值排序, 可见表1。

3分析

3.1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老年患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常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溶血性链球菌以及军团菌等, 且多为继发于呼吸道病毒感染。在本调查中反映, 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率为90.1%, 其中大多数是抗菌药物与抗病毒药物的联合应用, 达到为70.7%。

3.2 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

老年患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大多数由病毒引起, 常见病毒种类有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等。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早期予以抗病毒治疗, 疗效显著。常见的抗病毒药物有利巴韦林、更昔洛韦以及某些中成药方, 如喜炎平、板兰根、炎琥宁等。本调查研究显示老年患者的抗病毒药物使用率为80.6%, 因而抗病毒用药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原则。由于目前没有针对病毒的特异性药物, 故抗病毒中成药越来越受到临床的应用。由于其成分复杂, 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如:变态反应、过敏性休克等, 研究发现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血药浓度关系密切, 故在使用前应询问用药史, 使用中应注意监测。

4总结

通过本次调查分析, 发现老年患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存在无指征使用抗菌药、选用药物不合理或抗菌药物联用不合理等问题。因而必须对临床医生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培训, 提高对病原学分类认识, 树立合理用药的理念。

参考文献

[1]吴菊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第二届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展研讨会.福州:中华医学会, 2005;65-68.

[2]诸骏仁, 桑国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459-603.

诺如病毒感染急性胃肠炎知识 篇13

问题1:什么是诺如病毒?

答:诺如病毒是急性肠胃炎最常见的病原体,以前也叫诺瓦克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有40多种的不同病毒株,主要分为5个不同基因组(GⅠ-GⅤ),其中GⅠ、GⅡ和GⅣ 3个基因组主要感染人类,而GⅢ和GⅤ分别感染牛和鼠。1995年以来,全球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大部分(>85%)都由GⅡ.4引起。GⅡ.4以每隔2-3年为周期出现新变异株并且可能引起世界范围内的诺如病毒暴发流行。

问题2:感染诺如病毒主要症状是什么?

答:诺如病毒感染后24-48小时出现症状,通常持续1-2天,主要症状是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此外,部分人还有头痛、轻度发热、寒颤和肌肉疼痛等症状。

问题3:诺如病毒性胃肠炎如何诊断?

答:当出现胃肠炎暴发时,可以采用酶标法或核酸测序方法通过检测感染者粪便标本中的诺如病毒诊断。

问题4:诺如病毒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答:传播途径可分为三种: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感染,食源性传染和水源性传染。其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传染主要可以通过粪口途径、吸入或摄入混有病毒颗粒的气溶胶、间接暴露于污染物或接触其表面,是大部分诺如病毒暴发流行的主要传播途径。其次,食源性传染是指以受污染的食物为病毒载体,从而导致人群感染。水源性传播是以水为病毒载体,若水源被污染,容易造成暴发流行。

问题5:诺如病毒感染急性胃肠炎来源主要是什么?

答:人类是诺如病毒胃肠炎唯一的传染源,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

问题6:诺如病毒感染急性胃肠炎在人群、季节和地区上有无特殊性?

答:目前的文献资料显示:人群对诺如病毒普遍易感,其中5岁以下的儿童和老人发病率较高,食品加工人员感染后易于导致暴发;感染在冬春季节高发;暴发地点以餐馆、宴会、敬老院、幼儿园和学校等集体单位为主。

问题7:为什么食品加工人员感染后易导致诺如病毒感染暴发? 答:食品加工人员感染诺如病毒后,在制作食品过程中,所携带的病毒可以通过直接接触途径污染食物,其他人食用污染食物后可能导致发病,从而引起暴发。

问题8:诺如病毒感染急性胃肠炎如何治疗?

答:主要治疗方法是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无需用抗菌素。

问题9:患者治疗痊愈后,有无后遗症?

答:该病为自限性疾病,2-3天可痊愈,无后遗症。但小孩、老人和免疫力低下者可能导致严重脱水。

问题10:目前有无疫苗预防该病毒感染?

答:由于该病毒基因多样且高度变异,每隔数年就会出现新变异株,所以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可预防。

问题11:感染诺如病毒后,还会再次感染吗?

答:可能会再次感染。因为诺如病毒有不同的基因组,感染某类型病毒不能预防其他类型的感染。自然感染后缺乏交叉保护,这也是很难开发诺如病毒疫苗的主要原因。

问题12:诺如病毒为什么易于通过食源性途径传播?

答:诺如病毒的感染剂量很低,人体摄入不到100个病毒就能致病,尽管病毒在人体外很难繁殖,但是一旦存在食品或水中,就能引起疾病。

诺如病毒感染者的粪便和呕吐物中可以检出诺如病毒,他们通过被污染的手、呕吐物的细小飞沫或粪便等对食物造成污染,健康人食用了被污染的食品都可能造成感染。

问题13:如果感染了诺如病毒,应该怎么办?

答:如果感染了诺如病毒,应尽快就医,并喝大量的水以补充因呕吐和腹泻而流失的水分,防止脱水的发生。如重度脱水须住院输液治疗。

在发病至痊愈期间,应注重个人卫生,经常洗手,不要为他人准备和加工食物,或者照料他人。

及时对呕吐物或粪便进行清理,对有可能受污染的物体表面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问题14:公众应该采取什么有效措施?

答:公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预防:

(1)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和处理加工食物前需认真洗手;(2)注意饮食卫生,所有食物(特别是贝壳类海产)均应彻底煮熟才食用;

(3)有呕吐或腹泻征状的人士,切勿上班或上学,并应及时就医;

(4)患者不应加工处理食物或作陪护,避免污染食物或传染别人;

(5)应及时清理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彻底消毒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并做好个人的防护,彻底洗手。

问题15:公众可以从哪些途径去了解诺如病毒感染的相关信息呢?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说课 篇1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4年9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热患儿300例,其中男150例,女150例,年龄3~7岁,平均4.6±0.7岁,病程2~4天,平均3.0±0.4天。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放血疗法治疗,穴选耳尖(将耳轮转向耳屏对折时,耳廓上尖端处)、少商(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按摩右耳尖部使其充血,常规75%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左手拇、食指夹捏固定耳廓上端,右手持三棱针,对准耳尖穴迅速点刺,针尖刺入1~3mm深,以双手拇、食指轻挤针眼四周,使之出血如豆大,以棉球吸去,如此反复放血8~10滴;然后按摩同侧少商穴使其充血,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在右侧少商穴点刺约0.25cm深,并挤出5~8滴血。对照组则给予服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每次5mL。试验期间均不得使用其他相关药物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近期退热有效率,即治疗后2小时的退热效果及随访24小时的发热复发情况,其中治疗后2小时退热效果的评价标准如下:2小时后体温完全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减轻为显效;2小时体温下降温差大于1℃为有效;高热与患儿自觉症状均无改善为无效。治疗后24小时体温升高大于1℃以上则为复发。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有序分类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idit值()表示,采用Ridit分析,由DPS 7.0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2.1 退热效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2 复发情况

随访24小时,治疗组复发42例,复发率为28.0%;对照组复发69例,复发率为46.0%。两组复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显著_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放血疗法通过数千年的医疗实践,为临床医家所习用,具有操作简单、疗效可靠、经济安全、患儿及家属易于接受、副作用小等优点,特别对于某些急病重症更有抢救及时、收效迅速、无副作用的特点。耳穴与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均通过经脉相关联,黄丽春归纳耳尖穴的功用为“三抗一升”——抗过敏、抗炎症、抗风湿、提升机体免疫功能[3],运用耳尖放血疗法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供血、供氧,提高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以疏通经脉、调气理血、促邪外出;配合三棱针点刺少商穴有助于治疗高热、惊厥、呼吸急促。在儿科临床应用中,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患儿,无论是风寒或风热引起的发热症状,针刺放血后均有助于打开毛孔,促使邪热外泄或减少血中邪热,使体内阴阳平衡而退热。所谓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阳从左升,阴从右降,故耳尖、少商均选取右侧。在发汗时,应避免冷风或夏季风扇直吹,以免加重病情;汗出热退后,应尽快擦干皮肤并更换衣服。本研究结果表明,耳尖、少商放血治疗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其效果优于单纯服用西药治疗,对胃肠道和神经系统的副作用也大大减少。但本试验样本量较小、观察时间短,远期效果尚未测量,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曾世荣.活幼心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9-30.

[2]万璐.耳尖放血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34例[J].陕西中医,2012,33(9):1179-1180.

上一篇:五年级语文下册《人物描写一组》的教学案例及反思下一篇:建筑安全生产大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