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预防

2024-10-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细菌性痢疾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预防(精选7篇)

细菌性痢疾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预防 篇1

细菌性痢疾又称志贺氏菌病,由志贺氏菌属引起, 是发展中国家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尤其是儿童的生长发育。典型的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特征是起病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并有中度全身中毒症状。腹泻日10余次或更多,但量不多。重症患者伴有惊厥、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也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非典型的急性细菌性痢疾以婴儿多见。多无全身中毒症状,不发热或低热。腹痛较轻,腹泻1日3~5次。粪便呈水样或稀糊状,含少量粘液,但无脓血。左下腹可有压痛。食欲减退,并有恶心、呕吐。

细菌性痢疾的预防措施:深入开展卫生健康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细菌性痢疾通过粪-口途径,通过食物、水、粪便、污染的食品、玩具、用具而传播。注意水源卫生和饮食卫生。教育群众喝开水、不喝生水;在疫区用消毒过的水洗瓜果蔬菜和碗筷及漱口;饭前便后要洗手;食品做熟后再吃,慎用凉拌菜;剩饭菜要加热后吃;生熟分开;防止苍蝇叮爬食物;在疫区不要参加婚丧娶嫁等大型聚餐活动。应加强包括水源、饮食、环境卫生、消灭苍蝇、蟑螂及其孽生地在内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即做好三管一灭(管水、管粪、管饮食、消灭苍蝇),切实落实食品卫生管理措施,把好病从口入关。对重点行业人群应每年进行卫生知识或强化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坚持持证上岗,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也称为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结膜高度充血,常见结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脱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传染病。一般可在2~3周痊愈,属于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该病全年均可发病,多见于夏秋季,各年龄组人群均可发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易导致流行或暴发。

预防控制措施

该病没有特异性的预防措施。做好个人预防,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是关键。

(一)对病人进行规范治疗,防止眼部并发症发生,病人一般不需住院治疗。

(二)病人病后7~10天内,应尽量居家治疗休息,减少公共场所活动。

(三)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应擦拭消毒、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病人的洗漱用品要严格做到与其他家庭成员或同居室人员分开,不能混用,避免交叉污染。如接触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应充分清洁或消毒手部。

(四)发生疾病暴发或流行时,学校和托幼机构要强化晨检制度,工厂等集体机构要建立健康检视制度。一旦发现病人,应要求病人脱离学习、工作环境,居家治疗休息。

(五)医疗机构应加强预检分诊和消毒措施的落实。医务人员检治病人后,必须认真消毒双手,未对双手消毒前,不得再接触其他病人。诊疗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物品要擦拭消毒。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专辟诊室或诊台接诊病人,避免交叉感染。

(六)加强对游泳池、浴池、理发室、旅馆的卫生管理与监督。劝阻患者进入公共场所或参与社交活动。暴发流行期间,相关管理部门可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关闭游泳池、浴池等公共场所。

(七)平时要加强健康教育,普及手卫生和爱眼护眼知识,养成勤洗手、不共用毛巾脸盆等个人生活用品的卫生习惯。

细菌性痢疾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预防 篇2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搜集2014年5月-2015年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89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全部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眼部灼热感、畏光、眼球充血等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症状。对照组43例,男29例,女14例,年龄12~47岁,平均年龄(29.25±14.24)岁。实验组46例,男31例,女15例,年龄17~52岁,平均年龄(34.55±13.16)岁。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具体方法:治疗前对患者进行过敏检验,查看其是否对左氧氟沙星与氟喹诺酮有过敏反应,经检测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无过敏反应。用法用量:将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入结膜囊内,1~2滴/次,5次/d,7d为1个疗程[3]。

1.2.2 实验组患者使用加替沙星滴眼液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在患者入院以后对其眼球进行细菌培养,根据具体病情状况采用2%的硼酸溶液冲洗结膜囊;将加替沙星滴眼液滴入结膜囊内,1~2滴/次,治疗前2d,每天滴入8次,间隔时间为2h;从第3天起,每天滴入4次,间隔时间增加为4h,7d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再对患者眼球部位进行细菌培养[4];治疗期间使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与饮食规律,保持良好的心态;对患者的具体治疗情况进行及时详细地观察和记录,并将两组的治疗情况进行详细的对比。

1.3 效果评价标准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眼部畏光、充血及流泪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眼部没有分泌黏稠物质,治疗5d后,急性细菌性结膜炎得到基本痊愈,细菌培养结果呈现为阴性;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眼部畏光、充血及流泪等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减轻,眼部黏稠分泌物得到明显减少或消失,治疗7d后,细菌培养结果呈现为阴性;无效:患者治疗1 周后,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眼部畏光、充血以及流泪等临床症状没有得到减轻或者反而有加重的迹象,并且细菌培养结果呈现为阳性。 总有效率=(显效+ 有效)/总例数 ×100% 。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效果比较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43/4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72%(3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愈时间比较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治愈时间为(7.18±1.24)d,明显长于实验组的(4.25±2.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对照组43例患者中有6例在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95%(6/43),其中3例出现眼部瘙痒症状,2例出现眼部刺激症状,1例出现流泪不止症状。实验组46例患者中有2例在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2/46),其中1 例出现眼部刺激,1例出现眼部瘙痒。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不良反应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眼部疾病,以其较为强烈的传染性特点给人们的身心健康以及正常生活秩序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在患病期间,一般眼部临床症状极为明显,眼部灼热、流泪、充血及分泌浓稠物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一旦诊断出该病应该及时就医,及时地进行治疗,减轻急性细菌性结膜炎为自身带来的痛苦[4]。

本文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72%。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低于对照组的13.95%。

综上所述,加替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疗效优于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少[5],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分析加替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89例,以随机抽签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43例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实验组46例采用加替沙星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替沙星对于治疗急性细菌性结膜炎具有显著效果,且治疗时药性发挥较快,值得推广。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急性细菌性结膜炎,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郭琳,邵娟,孙乃学.加替沙星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结膜炎140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4,43(11):1539-1540.

[2]胡燕玲.加替沙星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中外医疗,2013,32(4):4-5.

[3]葛鹤立.加替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结膜炎58例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7):85-86.

[4]蔡涛.加替沙星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结膜炎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12,11(16):122.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护理 篇3

【关键词】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护理;健康教育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最常见的眼病之一,该病多数由肠道70型病毒引起,偶可由柯萨奇病毒A24型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播疾病,属于丙类传染病,该病具有潜伏期短(平均为1~2天),起病急[1],传播快,流行广,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多发于夏秋季节,7~9月为该病的高发期,其传播途径是通过接触传染,主要为患者-手-物品-手-健眼,患眼-水-健眼和医务人员的手、器械等接触感染。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眼刺激症状重,结膜高度充血,严重者可出现角膜溃疡。因此,有效的切断传播途径,积极治疗及控制传播源,保护易感人群是有效控制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扩散及传播的重要措施。

1 临床资料

2013年1月至7月我院眼科门诊确诊82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男48例,女34例,年龄4~54岁,多见于青少年和成年人,小儿少见,常为双眼,可先后发病,但严重程度不完全一致,大多患者4天症状减轻,病程1~2周,平均为8天,表现为眼红,眼痛,異物感,刺激症状,羞眼等,部分患者临床症状重,病程久,反复发作。

2 方法

2.1 局部用药 根据分泌物涂片或结膜刮片检查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及滴眼液。当结膜囊内分泌物多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水冲洗。抗病毒:用0.1%阿昔洛韦,0.5%利巴韦林等眼液滴眼。抗感染:用秦利必妥药水、膏或利福平眼药水滴眼。向患者示范滴眼药水、涂眼药膏的方法并说明注意事项。眼部用药时要注意:滴眼药水前洗净双手,用棉签轻轻擦拭分泌物,头偏向患侧,以免眼泪流向对侧,引起健眼感染。同时滴两种以上眼药水时两种眼药水的使用间隔时间为5~10min,先滴刺激性弱的,后滴刺激性强的眼液,减少眼部刺激。

2.2 全身用药 如局部用药效果差,病程长者,给予静脉滴注阿昔洛韦或病毒唑注射液等,也可以辅以清热解毒的中药治疗。

3 护理

3.1 心理疏导 由于患者及家属对此病缺乏认识,很多人不了解其传播途径,错误地认为目光接触也会传染。因此应采取不同的方法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介绍病情,使患者及家属对病情有所了解,消除患者及家属心理上的焦虑和恐惧,积极配合治疗。

3.2 结膜囊冲洗 冲洗前将患者的衣领领口解开,取仰卧位,头偏向冲洗侧,一人固定头部扶稳受水器,避免冲洗液流入耳内,另一人固定双上肢及胸,肩部,操作者将受水器贴侍洗眼一侧,用生理盐水冲洗,温度为32℃~37℃,使眼结膜充分暴露,距眼2~3cm。先冲洗眼周,再移置眼部,距离由近到远以增加水的冲力,注意避免直接冲洗角膜和挤压眼球,清洗完毕后用无菌棉签擦干眼周。一般冲洗按照先右后左,先病情轻后病情重的眼,先健眼后患眼[2]。

3.3 去除假膜 有假膜者要去除假膜,用0.1%地卡因滴眼 1~2滴进行表面麻醉,间隔时间5min,共滴2次,用无菌棉签从内呲到外呲剥离干净,而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滴上眼药水,再涂上眼膏,一般假膜3~5天基本消失。

3.4 用眼的卫生 不要用手和衣袖揉擦眼睛,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视疲劳。如有畏光、流泪可戴有色眼镜,避免打牌、下棋、用电脑等。

3.5 隔离护理 ①解释眼部隔离的重要性;②家里条件许可的话,最好自己住一间;③单眼发病者,睡觉时头偏向患侧,保护健眼免受感染;④眼部用药前后,必须彻底洗手;⑤生活用品专人专用;⑥家人不要接触患者的生活用品;⑦家人帮患者滴眼药水前后,必需洗手消毒。

4 指导

4.1 知识指导 介绍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发病特点与临床症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急性期应在家休息,避免与他人接触,防止传播。

4.2 饮食指导 患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可以进食清热饮食[3]。

4.3 家庭指导 此病无需住院,家庭是主要的治疗地方,与其接触的家庭成员多了几分“感染危险”,给患者配备专用的日常生活用品和餐具,并对其经常接触的物品进行消毒,勤洗手,不乱碰东西,勿揉眼和压迫眼球,防止交叉感染。房间保持清洁、整齐、安静、通风良好、光线柔和,避免光线直射、强光刺激,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

4.4 社会交往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发病期间避免到公共场所,如:游泳池、学校、电影院、美容理发院、商场等;避免与家人、朋友、同事握手;尽量不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尽量不去旅游,以避免传染,引起流行。

5 结果

本组无发生健眼、家庭成员、朋友之间的感染,无发生流行,8~11天痊愈。

6 结论

做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消毒隔离的护理指导和预防措施是防治红眼病的根本途径。健全传染病预警机制,医疗机构应加强预检分检和消毒隔离措施,对患者进行规范防治,医护人员要密切随访患者,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做到早期发现、及时隔离、彻底治疗。

参考文献

[1]王君君,赵锦铭.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临床表现及病毒学的检测 [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1999,(3).

[2]唐玉花.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护理、指导和健康教育 [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21).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4 篇4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常造成大范围爆发流行。多发于夏秋季,各年龄组人群均可感染发病。

传染源:患者眼部分泌物及泪液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患者眼部分泌物-手-健康人眼传播。患者的手、毛巾、手帕、脸盆、衣服、被褥上都会含有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健康人的眼睛,便把红眼病传播开来。

流行特点:传染性强,发病率高,传播快,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易在学校、工厂、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的地方爆发流行。临床表现:起病急,一般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发病,发病两周后传染性最强;患者出现异物感,眼痛,流泪,畏光,以及水样分泌物增多。主要体征:眼睑充血水肿,睑球结膜重度充血,多数患者有耳前淋巴结或颌下淋巴结的肿大、触痛。

诊断:夏秋季节一个学校、单位集中出现多起急性结膜炎患者,或医院门诊、骤然出现众多急性结膜炎患者,依据病史、接触史、流行病学史结合临床症状作出临床诊断。

治疗:临床上可用抗病毒眼液如0.5%病毒灵眼液,5%吗啉双胍眼液。预防控制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手的清洁,不要用手揉擦眼晴。毛巾、脸盆、手帕应当单独用,洗脸最好用流水。

细菌性痢疾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预防 篇5

第四期

2012年12月7日

同学们:今天北票市保健所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的工作》,希望全校师生要认真配合。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也就是红眼病,又叫暴发火眼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眼炎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可分为细菌性结膜炎和病毒性结膜炎两类。流行程度和危害性以病毒性结膜炎为重本病全年均可发生。

红眼病的症状:

红眼病多是双眼先后发病患病早期病人感到双眼发烫灼烧畏光眼红自觉眼睛磨痛紧接着眼皮红肿眼眵多怕光流泪早晨起床时眼皮常被分泌物粘住不易睁开有的病人结膜上出现小出血点或出血斑有粘液脓性分泌物有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灰白色假膜角膜边缘可有灰白色浸润点严重可伴有头痛发热疲劳耳前淋巴结肿大等症

红眼病的预防:

注意手的卫生:养成勤洗手勤剪指甲的习惯最好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日常生活不共用毛巾手帕常剪指甲不用脏手揉眼睛保持环境卫生:定期对学习生活环境内的公共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一旦发现红眼病人要立即就医并回家隔离治疗休息家中如有红眼病人脸盆和毛巾都应严格分开对被病人眼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应随时进行消毒特别是脸盆毛巾手帕等其它:游泳前后最好点一二滴抗生素眼药水可以有效预防红眼病在红眼病流行期间要尽量少去或不去游泳池浴室理发店旅馆等公共场所。

细菌性痢疾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预防 篇6

一、背景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眼病,为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由于该病起病急骤、眼刺激症状重,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一旦发生流行将会给人民生活、工作和社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为加强我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监测工作,提高防控能力,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监测方案。

二、监测目的

(一)掌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发病特点和流行特征。

(二)掌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病原谱变化特点。

(三)及时规范处置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

三、监测定义

(一)病例定义。1.急性结膜炎病例。

因环境中感染性(如细菌、病毒及衣原体等)因素所致突发结膜充血者。患者自觉眼痒、异物感、灼热感、眼分泌物增多,检查见眼睑红肿、结膜充血,结膜囊内有分泌物,分泌物呈脓性、黏液性或水样,部分出现结膜下出血,角膜点状浸润。2.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

病例定义参照《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217-2008)。(1)疑似病例。

同时具备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者即为疑似病例: 1)流行病学史。

本病易导致流行或暴发流行,以夏秋季常见,流行期间无季节性;患者多有明显的接触感染史,通过眼一手、物、水一眼的途径接触传染。2)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潜伏期短,起病急剧,自觉症状明显,双眼先后或同时患病;有剧烈的异物感、眼红、眼刺痛、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早期分泌物为水性,重者带淡红色,继而为黏液性。体征:眼睑红肿,睑、球结膜中、高度充血,多伴结膜下点、片状出血。早期角膜上皮点状剥脱,荧光素染色后裂隙灯检查可见角膜弥漫散在细小点状着染。(2)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的结膜细胞学检查见单个核细胞反应为主者即为临床诊断病例。(3)实验室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符合下列之一者即为实验室确诊病例: 1)结膜拭子涂擦或结膜刮取物培养分离出病毒,并应用微量中和实验鉴定为EV70或CA24v。2)结膜细胞涂片或细胞培养物涂片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查见EV70或CA24v抗原。3)双相血清学检奎,患者恢复期血清抗EV70或抗CA24v抗体比急性期血清抗体滴度升高≥4倍。

(二)聚集性和暴发疫情。1.聚集性疫情。

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工厂、医院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具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或急性结膜炎病例异常增多。2.暴发疫情。

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工厂、医院等集体单位发生20例及以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

四、监测内容与方法。

(一)病例监测。

各医疗机构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相关规定,对符合病例定义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进行报告。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未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于24小时之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二)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监测。1.疫情报告。

医疗机构、学校、企业等单位发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聚集性

或暴发疫情时,应在24小时内向辖区疾控机构报告。疾控机构在接到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报告后,及时调查核实并做好记录。经核实确认的暴发疫情,辖区疾控机构应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2.流行病学调查。根据疫情规模,可先按聚集性疫情的要求进行调查处置,如达到暴发疫情标准须按暴发疫情的要求开展调查处置。(1)聚集性疫情。

辖区疾控机构应按照《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聚集性疫情调查处置报表》(附件2-1)的要求,对疫情规模、病例发病情况及可能发生原因开展调查,在完成疫情初步调查后48小时内登陆“广东省急性传染病监测信息平台”填报相关内容,并在疫情进展过程中及时更新报表。(2)暴发疫情。暴发疫情发生后,辖区疾控机构要迅速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调查处理,控制疫情蔓延。对所有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例数在20例以下的,全部病例按照个案表(附件2-2)进行调查;若病例数在20例及以上,优先选取重点病例(首发病例/指示病例、重症病例、住院病例、发病教职工等)按照个案表进行调查,其余病例按照个案信息一览表(附件2-3)进行调查。

及时做好事件初次、进程与结案报告,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疫情概况、首发病例或指示病例的描述、流行特征、暴发原因、实验室检测结果、控制措施和效果评估等。3.采样检测。

每起暴发疫情至少采集10例病例(发病1-3天内)的结膜拭子涂擦或结膜刮取物标本,进行肠道病毒EV70和柯萨奇病毒A24v核酸检测。按照送检表要求(附件2-4)登记标本主要信息,随标本48小时内送至属地疾控中心,并逐级送至市级疾控中心进行检测,并将标本信息录入至“广东省急性传染病监测信息平台”。各市级疾控中心在每月前5个工作日内将所有的阳性和阴性标本送至省疾控中心进行分型和复核。

(三)哨点监测。1.监测点设置。

选取)开展监测工作。2.监测内容。(1)症状监测。

哨点医院统计每日眼科门诊(或五官科门诊)就诊人数、急性结膜炎就诊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就诊数(附件2-5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症状监测统计报表》),并于每周二通过“广东省急性传染病监测信息平台系统”上报上周监测数据。(2)病原学监测。

在哨点医院就诊病例中采集标本开展病原学监测,全年开展监测。

1)采样对象:发病早期(1-3天)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疑似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样本量不足时可采集急性结膜炎病人。2)标本类型及数量:哨点医院每周采集5份眼拭子,样本量不足时按实际病例数进行采集。3.标本采集与检测。(1)采集方法。

用灭菌棉拭子涂擦翻转的上、下睑结膜各一次以上,并拭取泪液立即投入装有病毒保存液的试管中。贴好标签,填写《送检表》(附件2-4),置低温(-20℃~-70℃)冻存。(2)检测。

市级疾控中心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标本进行检测。检测项目为肠道病毒EV70和柯萨奇病毒A24v。4.样品的上送。

哨点医院按照《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采样登记送检表》(附件2-4)要求登记标本信息,于每周三前随上周采集的标本上送至市级疾控中心检测,同时将标本信息录入至“广东省急性传染病监测信息平台”。

市级疾控中心在每月前5个工作日内将上月标本(包括所有的阳性和阴性标本),冷藏下按照生物安全要求送至省疾控中心进行分型和复核。

(四)应急监测。

全省各地级市根据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具体情况启动应急监测工作。在病例或疫情所涉及的县、区范围内设置监测哨点,开展症状及病原学等监测工作。

五、控制措施。

(一)集体单位要做好晨检和环境清洁消毒等工作。发生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或流行时,各地要认真落实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晨检制度,工厂、企业要实行工人健康巡查制度。一旦发现病例,应要求病人脱离学习、工作环境,居家治疗休息;对病人隔离期不得少于7天,以病人症状消失为解除隔离的主要判定条件。同时,要做好环境卫生清洁工作,特别要做好公共场所、公用物品、校车和生产用具等重点环节的消毒工作。

(二)加强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控制管理工作。

流行期间,各级医疗机构眼科应设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专门诊室或诊台,集中检治病人;医务人员诊治病人时要做好防护消毒工作,严防医源性传播;对重症或出现并发症的病人要及时会诊或转院治疗。

(三)加强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工作。

各级疾控机构要加强游泳池、理发店、浴室、医院、学校和商场等公共场所的卫生监测力度和技术指导工作,促进各类公共场所落实卫生清洁及消毒措施。暴发流行期间,相关管理部门可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关闭游泳池、浴池、公共游乐等场所,减少社交活动以避免扩大传播。

(四)广泛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工作。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预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健康教育工作,尤其要加强对重点人群(工厂、学校和幼托机构等集体单位)的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养成勤洗手、不揉眼、分巾和分盆等卫生习惯,有病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等。

六、职责与分工

(一)省卫生计生委。

负责制定、下发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监测方案以及协调、组织监测实施工作。

(二)省疾控中心。

负责全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监测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和管理;负责全省暴发疫情调查处置以及哨点监测工作的培训和技术指导;负责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反馈;负责毒株、标本复核、型别鉴定分析,及时反馈复核鉴定结果;选择具有流行病学意义的毒株开展分子分型、基因特征分析。

(三)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负责组织、协调辖区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监测工作。

(四)市级疾控中心。

负责辖区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监测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管理;负责暴发疫情调查处置以及哨点监测工作的培训和技术指导;负责暴发疫情以及哨点病原学监测标本核酸检测工作,按方案要求将标本上送省疾控中心;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反馈,及时报告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中心。

(五)县(区)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负责组织、协调辖区内协调各相关机构实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监测工作。

(六)县(区)级疾控中心。

负责辖区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监测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负责辖区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现场调查处置工作,标本运送以及相关信息录入与上报工作。

(七)医疗机构。

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按监测方案要求及时发现和报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协助疾控机构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2.哨点医院:按监测方案要求设置监测科室,明确监测工作日常管理科室,指定专人负责;负责培训监测人员,保证监测质量。负责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的基本个案信息登记、病例报告和就诊病例的标本采集和检测工作;协助完成流行病学调查;按时上送标本;对本单位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对病人进行隔离和医疗救治,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七、质量控制

(一)培训。

省、市、县(区)疾控中心定期组织培训,提高监测信息收 集、现场调查、数据分析、采样检验等能力。

(二)监测质量评估。

市级疾控中心对辖区内哨点医院进行业务指导,维护系统正常运转。省疾控中心按照本方案工作要求,对各级疾控机构、哨点医院的监测工作进行质量评估,并将结果反馈至各监测单位,同时报送当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省卫生计生委。

(三)督导。

市、县(区)级xzbm每年组织对本辖区监测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上报和反馈督导报告。省级xzbm部门对监测工作进行不定期督导和抽查。

附件:2-1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聚集性疫情调查处置报表

2-2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个案调查表

2-3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病例信息一览表

2-4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采样登记送检表

细菌性痢疾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预防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在就诊的急性细菌性结膜炎初诊患者85例, 男51例, 女34例, 单眼发病47例, 双眼发病38例, 年龄19~63岁。

1.2 方法与内容

采用问卷调查法, 自行设计问卷, 内容包括基本知识健康需求8个项目, 健康教育需求方式4个项目, 以患者初诊当天调查, 可自填或代填, 问卷有效回收率100%。

2 结果

2.1 85例急性细性结膜炎初诊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见表1、表2。

3 护理对策

3.1 心理护理

热情接诊患者, 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感受, 解释畏光、流泪、眼部疼痛和刺痒的原因、本病的治疗、护理、预后, 减轻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 积极配合治疗。

3.2 饮食指导

患者及家人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保持大便通畅。可以进食清热饮膳[2], 如藕豆煎:莲藕1个, 连节绿豆适量煎水喝, 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功效;菊苗粥:菊花苗30克, 粳米60克, 盐少许, 具有清肝泻火明目功效;苦瓜蒲公英汤:苦瓜30克, 蒲公英50克, 白糖适量煎水喝,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功效。

3.3 自我护理技能训练

自我护理强调使用护理程序, 首先评估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再针对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自我护理技能训练计划。自我护理中护士的责任是帮助而不是替代, 护士必须向患者进行护理知识教育, 从理论上加以阐述, 使患者懂得为什么这样做。从技术操作上进行操作示范, 使患者懂得如何去做[3], 直到患者掌握为止。自我护理技能训练内容包括眼部上药法 (点眼药涂眼膏) , 眼部保护法, 正确用药方法并及时反映用药后的感受, 眼部不适、疼痛的正确表达方式并与医务人员保持联络的方式, 眼部隔离法, 手部及家居用品的清洁消毒, 自我密切监测病情变化等。

3.4 社会交往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传染性强, 发病期间患者避免到公共场所, 如:游泳池、学校、电影院、美容理发店、商场、舞会等;避免与家人、朋友、同事握手;尽量不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尽量不去旅游, 以避免传染, 引起流行。

2.5 用眼卫生

不要用手和衣袖揉擦眼睛, 生活要有规律, 避免视疲劳。如有畏光、流泪可戴有色眼镜, 避免打牌、下棋、用电脑等。

4 讨论

虽然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 患者不需住院治疗, 通常在家里用药, 但其自觉症状明显:流泪、异物感、灼热感或刺痛等, 影响到患者的生活、学习、工作。严重的病例可并发眼睑皮肤的炎症、角膜炎[1]。本调查结果表明: 85%以上的急性细菌性结膜炎初诊患者需要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自我护理技能, 而且最好的教育方式是与医务人员面谈及示范。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活动, 促使人们自觉地接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将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提高生活质量[4]。通过健康教育, 患者掌握正确眼部用药法如何合理地调配饮食及药物床边隔离, 有效地控制病情, 防止其传播。

参考文献

[1]惠延年.眼科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66-67.

[2]郭瑞华.中医饮食调护.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94-95.

[3]李心天.医学心理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8:578-580.

上一篇:预备党员谈话提纲下一篇:小学防溺水安全演讲稿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