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美的基本认识

2022-05-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对于美的基本认识

对于美的基本认识

对于美的基本认识—美从生活开始

网传082班

0808821069商冰涛

自古人们就开始研究美,对于美的定义已经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因为美感对于任何一个有意识的人来说都并不陌生,但对于美究竟是什么,却似乎总是无法找到一个确切的答案。课上听了才知道,原来美真的是一个难解之谜,关于美也产生了不少分歧。给美定义的想法似乎比审美过程更具有诱惑力,这就象人类可以见到上帝的愿望比信仰上帝更强烈,只是这种愿望因为一直无法实现而淡忘。而美却并不如此,因为我们都察觉到美的存在,却不像上帝那样若有若无、若隐若现,美的感受是如此地真切就像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

在谈我对于美的认识之前,可以先来看看哲人眼中美的: 我们先了解古希腊哲学对美的理解,柏拉图的美学与其哲学一样是基于理念论的,美的理念是美的具体事物,之所以美的惟一和根本原因。肯定和谐是美的基本特征,认为不仅艺术,一切合理的完善的和美的事物,都像音乐一样达到内部各种倾向、力量的和谐。还有一个希腊修辞学家郎吉弩斯提出了另一个美学范畴——崇高。《论崇高》“从生命一开始,大自然就向我们人类心灵里灌注进去一种不可克服的永恒的爱,即对于凡是真正伟大的,比我们自己更神圣的东西的爱。”认为艺术应具有崇高的风格,作者须有“伟大的心灵”,崇高不是别的,正是“伟大心灵的回声”。 笛卡尔在《第一哲学沉思录》中提出 “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命题,认为“美和愉快的都不过是我们的判断和对象之间的一种关系”。休谟认为对于美决定性东西还在于“人性本来的构造”、“习俗”或者“偶然的心情”,审美活动“用心情借来的色彩去渲染一切的自然事物”。卢梭在《论科学和艺术》中认为随着科学和艺术的兴起,人类失去了“那种天生的自由情操”,人类应该回归自然情感中。鲍姆嘉通提出应建立一门专门研究感性认识的学科,叫做“埃斯特惕卡”,认为美是“感性认识自身的完善”。黑格尔《美学》中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正是概念在它的客观存在里与它本身的这种协调一致才形成美的本质”。自然美是理念发展到自然阶段的产物,艺术美是理念发展到精神阶段的产物,艺术美高于自然美。艺术只有通过心灵理念才能变为真正真实的和显示的,才能具有自由和无限的形式。

不同于那些哲人,我从小就对美有着自己的认识。那时候认为美应该是和丑相对立的,觉得不美的就是丑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明白美是因人而异,因情而异,因景而异的。有些时候,即使表面看似不够美的人或事也会给人以美的震撼。

我认为美是从生活开始的。有人说过“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我觉得美也是如此,它是和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它充斥着我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世界。就像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中提出了“美是生活”的定义,坚持美以及艺术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强调现实美高于艺术美,反对纯艺术论。艺术再现生活现实,是生活的代替品。就连哲学家和艺术家们对于美所给的定义都不同,那么我们这些普通人对于美的理解更是多种多样了。从上述的简单罗列可以了解美的定义同样是两种倾向,即唯物的和唯心的。我认为美是意识的产物,美感是意识对于美的感受,而物质更多的只是审美的对象。由于不同意识的观察美存在着不同的角度,因此对于美的理解是不同的,而我觉得这种不同恰恰是美之所以为美的一个重要理由。 总觉得能让人身心愉悦,积极向上的也可以称之为美的。国庆期间去了黄陂的木兰天池,很清净的感觉,清新,美丽。一切摆在眼前,老师课本上讲的东西,现在终于可以见到并且伸手还可以触摸的到。不再是那些空洞苍白的文字,而是实实在在的景物。那里的山、水、瀑布都让人觉得向往,我想生活在那种环境里,人也会变得清爽许多吧。那里的一切我也想称之为美的,因为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舒服,好像可以忘记所有不愉快的事。我觉得美对于我们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定义,也并不在于发现它的本质,而在于我们对美的理解,在于美在某种意义上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所以我们只要怀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心,就一定可以发现和创造更多的美。

第2篇:从社会基本矛盾原理,谈谈对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从社会基本矛盾原理

谈对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

的认识

从社会基本矛盾原理

谈对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正式提出,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但此时是把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其他方面的改革笼统而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决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同时就着重指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并没有作为独立的任务提出来。1980年8月,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文中系统地论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党政领导体制改革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规划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蓝图。

经济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计划经济到“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第二阶段是由“为主、为辅”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第三阶段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的目标有三条:第一,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第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第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改革不适应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而政治体制改革则主要是改革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上层建筑,最终也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基本矛盾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只要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一天,改革就必然存在一天。那种否定改革开放的思想,从根本上违背了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是有害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因此,从基本矛盾层面看,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在思想理论上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坚持改革,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改革事业。

恩格斯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而不是僵死的、一成不变的。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说明,社会主义社会仍存在改革的要求,仍需要通过改革来推动社会发展。

这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决定改革的必然性。

并且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性质决定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在认识改革是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的基础上,还必须进一步认识改革的性质,它关系到改革的政治方向。从唯物史观层面上讲,改革的性质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决定的。

毛泽东指出:“同其他社会一样,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是矛盾的状态已同资本主义社会根本不同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是基本上适合生产力性质的。但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必须按照具体情况,克服这些不完善的方面,解决矛盾,推动生产力的发展。除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这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以外,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我们今后必须按照具体的情况,继续解决上述的各种矛盾。”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方面,这是基本的方面,必须坚持;而不相适应的方面,这是局部的方面,必须改革。即改革的对象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而是其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不完善的方面。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只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而且是它的非基本部分,改革中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对不适应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最终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进行改革。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改革要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而不是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基本矛盾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表现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大量的是人民内部矛盾。一般来说,人民内部矛盾是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属于非对抗性矛盾。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因此,它可以在社会主义制度范围内,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这种性质,从哲学上回答了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性质决定我国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对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改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完善。如果改革的措施否定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主体地位,否定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合理性,改革将演变成否定社会主义而走向失败。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将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推向前进。我们要加强马克思理论理论教育,自觉地全面地贯彻执行,以这些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积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第3篇:对美的认识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确,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有很多,阳光、草、鲜花、都有很多美好的情感,只是我们被现实的残酷和繁琐蒙敝,心灵不得舒展,视线不够长远,以致于对身边的美好熟视无睹。因此,生活需要我们有发现美的眼睛。我们都知道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生的追求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物质的追求,这是人的第一需要;第二个层次是功名利禄的追求,第三个追求是精神的追求,是对真、善、美的追求。一个人的追求层次越高,他的人生境界的越高。在校园生活的我们,大多数都早已不再为物质需求而劳累奔波,我们所要做的是在日常学习之余,多发现身边的美。如果能够做一个孜孜不倦的精神追求者,即使家庭并不富足,也会十分和谐、健康和幸福。善于发现美,就要时时净化自己浮躁的心灵,用自己的内心去体验美,了解美。

美是什么?美是一种存在,存在于自然中是碧蓝的湖水、翠绿的竹林、五彩的花朵、悠游的红鲤。存在于生活中就是一种心态。众所周知,日常生活的琐碎,日复一日的再现,千篇一律,难以改变。但是,当一个人心存坦荡,心存感激,心存对社会与生活的热望和责任,这时候,就会有美的感觉,就会有美的存在,就会使枯燥平淡的生活闪光,并在美丽中完善。 生活中的美也不仅仅限于生活中的花草树木,山水虫鱼这些自然之美,更多的美来自身边的亲人,同学,朋友,甚至是素不相识的过路人。我常常喜欢做这样一件事情,在寝室阳台上站着,什么也不干,就只默默地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我总能发现,有的行色匆匆,有的不紧不慢,有的嘻嘻哈哈,有的神色忧虑,他们就像一幕幕人生一样,折射出我自己的样子。这样的细细品味,我也觉得生活中的琐事总让我们的人生显得色彩斑斓,这未尝不是一种美。 生活在工大这样一所大学,有一道特殊的美丽风景线。我们总能在幽静的小径上,看着一对对情侣衬着昏黄的路灯,手牵着手,或者依靠着,缓缓的行走,那灯下的背影总是能打动我,有种想恋爱的冲动,人性爱情之美,无论我们怎样赞美这朵奇葩都不算过分。还有那退休的老教师,或者手牵着手、相互偎依地走着,或者在用颤抖的双手给对方喂食物吃,再轻轻地擦掉嘴角的饭粒,夕阳无限好,他们是这样的和谐,多么令人羡慕,在大学读书,这或许又是另一种美。总在那些林荫之地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也许他们没有那么

准确,也许他们还有点生涩,但是这并不妨碍那种读书声给我们带来的另一种美的体验,好像顿时感悟,我们不必为社会上肮脏的一面所蒙蔽视听,生活也是如此的闲暇。最让人心动的莫过于书中所蕴含的美了:有“春天春日春水流,春鸟落在春枝头”,看柳树“万条垂下绿丝绦”,赏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说数字“三人行必有吾师焉”,也会有“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秋日赏菊“吹落黄花遍地金”, 冬日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来”。一本书就能照出自然四季更替,就能折射生活的千姿百态。 许许多多,生活的美太多了,一片树叶,一朵小花,都能发现它的美,只要用心,生活中皆能显露美及喜悦来。也许,你再为生活繁杂之事烦恼,但过后,却也能体验与众不同的感觉。美的感觉存在于你的心中,有时无法用文字描述出来,很多美丽的思绪闪过脑海,无法捕捉。但只要我们能体会,又何必在乎那种难以名状的尴尬呢?美不是空谈,美是去经验、去生活、去感受、去欣赏。 欣赏美,是一件简单的事,但如果你对内在美丽的世界一无所知的话,你又如何看见外在世界的美丽?放掉偏见和固执,放掉功名利禄,放掉心中的杂质,你将会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美,因为美就藏在你的心中。找到心中的美,你将可以在每一个地方都找到美。生活的惊奇,不正是在于生活本身吗?

第4篇:浅谈对书法美的认识

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和象征,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文化魅力。书法在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根基里,蕴藏着不可侵犯的民族尊严、崇高强大的民族意识和自强不息的创造智慧。书法之美在德在情,书法的美在于表现书法家的气节,人格。让大学生领会理解汉字文化以及书法艺术的深广。可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塑造完美人格。

对审美追求而言,大学生已完全具备这方面的能力。那大学生书法还应“从楷书入门”吗?回答是可以从楷书入门,也可以从非楷书入门,如从篆书入门、从隶书入门、从行书入门等都可以。只要学习方法得当,能够坚持下去,都不是难题,加之其创新意识创新,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往往会创造出自己的风格,这对提高他们对书法的兴趣是大有益的。

经过一学期的书法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及网上一些资料的阅读我在三个方面自己总结了一下关于对书法之美的认识:

第一、书法欣赏是一种认识活动,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虽是点画、结体、章法等具象构成,但作为艺术品欣赏时,必须透过这些现象领略其力感、情感、气韵、风格......等所产生的蕴涵美,所以书法艺术又具有相当抽象的特点,这就更需要较长时期的静观默和反复的揣摩玩味。有时面对一幅作品,粗看似乎平淡无奇,细看才发现有惊人之妙,以致越想看,越看越爱看。

在欣赏书法艺术过程中,还要求对不同的书家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根据作者当时的情感状况和时代背景研究其异同,这样才能深入理解前人包书法作品所作的艺术特点的概括;才能作出自己恰如其分的评判和深入的理解作者理解作品;才能把自己的欣赏水平提到更高的阶段。

二、书法被誉为“有情的图画,无声的音乐”。书法欣赏也像美术、音乐欣赏一样,离不开联想和想象。欣赏者不要像认字一样把书法作品看成一些刻板抽象的符号,根据具体构造与意象结合,感受书法之美。

第三、书法欣赏要带有主观色彩,书法欣赏既然是一种艺术再创造,就必然带上再创造者的主观色彩。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人们对这种审美的主观性的生动说法。书法欣赏因人而异, 各有所爱:有的喜欢欧体的险劲美,有的喜欢颜体的浑朴美,有的喜欢柳体的挺美,有的喜欢赵体的遒丽美......。即使同一个人,随着年龄、文化素养、实践经验乃至情绪等变化,对同一件书法作品也会有不同的审美感受。这是书法欣赏中的正常现象。但这并不是说书法审美没有标准;可以任何艺术都是有一定的审美标准的。

书法作为民族文化的精萃,不仅仅要懂得欣赏,更要求学习和掌握它。在书法教育现状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大力开展书法教育,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培养书法专业人才的需要,更是普及推广、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做为跨世纪的接班人,我们大学生更应该注重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各方面的才能,构建自身。

书法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它以汉字为载体,涉及语言、文学、历史、美学等方面,又与音乐、美术相通。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当代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去继承这一传统,练好中国书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能从趣味性、知识性的角度来学习书法,让当代大学生增长很多知识,达到知识与技能共同提高的功效。另外,有重点地选择一些历代名家作品来品读和欣赏,可让学生们从中感受到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领略书法中蕴含道理与人生,从而激起学生们继承发扬民族传统的决心与信心,激发爱国热情。

书法对于培养人的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智能素质及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个性塑造及审美能力都有及其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书法是我国独特的传统艺术,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欣赏和喜爱。人们为什么会喜欢她呢?正是因为她能示人以美,触发人们对美的感受和联想,它是审美与实用的结合体。大学生多少不一对美应该在自己的心中有所定义吧。因为它是一种美德我们才去研究它、创造她。汉代的杨雄曾说过:“字为心画”,即书法是表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美的书法能通过形象而又抽象的线条使欣赏者获得美的享受,并能够陶冶人的人格和性情。练习书法实际上是习字者用眼睛感受美,用练习探求美,用心领悟美,用手创造美的过程。鲁迅先生说:“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还说:“我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所以说,学习书法是美育的有效手段。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容美丑是先天的,但字写得美却可以靠后天努力而获得,字是人的另一个仪表。而且,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许多人喜欢在家中挂一幅书画作品以增加点书香,这不仅是装饰,也体现个人的品味,同时更是一种美的享受。对于孩子们来说,把他们带到书法美的意境中去,让他们耳濡目染,深受熏陶,则必定会有全新的发现,久而久之,也就会有闪光的自我。这些在电脑中又如何能显现呢?

目前,中国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中的一部分生活自理能力差,性格比较孤僻。练习书法则是调节心理素质、规范行为的好办法,可以使学生进入相对静止状态。现在的学生不是不聪明,而是太马虎,不认真,不专心。而练字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必须心静气和,端正姿势,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就可养成严谨认真的好习惯。同时,大学阶段,是最缺少的韧劲与耐力,也恰好可通过一笔一画的书写练习来获得,纠正草草了事、粗枝大叶、马虎的毛病,从而养成锲而不舍、精力专注、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好习惯。事实证明,接受书法教育的学生能获得一种极强的协调和自控能力,为学习其他学科,培养其他技能打下一个良好基础。在了解了中国书法对大学生在提高综合素质、陶冶情操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之后,对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书法教育已经尤为重要。

随着书法学习实践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对美的感受力、感悟力、分辨力以及创造力就会越强,对书法的虬劲之美、刚健之美、丰满圆润之美等等的鉴赏能力也会发生质的飞跃。

最后我想呼吁大家,书法是艺术之美,更是中华之美。我们肩负的责任不仅仅是振兴中国的经济,更是振兴中国的文化。让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得以保存和发展,壮兴下去······

生命科学学院09102班15号

谢琳琳

第5篇:关于军人之美的认识与思考

杨雪

军人,是一个了不起的群体,是一个值得我们用心来讴歌和赞美的群体!展开漫长的历史画卷,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最不可缺少、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些为了阶级、民族利益而驰骋疆场、马革裹尸的军人。之所以军人最不可缺少、最引人注目,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军人是最美的人。

一、军人之美有哪些

(一)勇毅之美。

军人天生为打仗,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敢于亮剑;即使面对极度的危险,也要面不改色、一马当先。面对同胞遭受灾难,热血男儿,赴汤蹈火,勇往直前!他们站着,是一颗凌霜雪而不动的青松;即使倒下,也是一座山,一道岭!这种不可战胜的意志和力量,呈现给我们一种特殊的美,震撼人心的美——刚毅之美。

(二)忠诚之美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古往今来,忠诚与否隐于心,不察则“养痈长疽,自生祸殃”;忠诚与否显于行,不忠则“立身一败,万事瓦裂”。中国军人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对党绝对忠诚。当前,学习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正在逐步深入,各级党委都在做好坚定看齐追随、坚决维护核心工作,都在开展“维护核心、听从指挥”的主题教育活动,这正是我军忠诚之美的具体体现。

(三)阳刚之美。

当我们一看到军人那极富线条美和色彩美的着装,那充满英武之气的外在形象,那整齐有力的步伐,那浑厚嘹亮的口号,那声振林木的呐喊,就感到浑身充满了力量。经过系统而又严格训练的军人,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威风凛凛,英武之气逼人。这是人类力量的化身,是人类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集中体现者。

(四)奉献之美。

人民军队的奋斗史就是一部牺牲奉献史,军事职业是一种具有牺牲与奉献的特殊性质的职业。战争年代的军人流血牺牲,驰骋疆场。那时的军人美渗透于生与死的矛盾较量之中,赴汤蹈火时的义无反顾、去留决断时的视死如归,无不展现着军人的奉献之美。和平年代,虽然没有了战时流血牺牲的悲壮惨烈,但奉献献精神却无处不在,许许多多的英雄在自己的岗位上奉献着、耕耘着,充分展现了革命军人特有的高层次精神生活和美的情感,他们鞠躬尽瘁,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他们是中国军人一面不倒的旗帜,展现了中国军人牺牲奉献的独特风采。

(五)智慧之美。

军人要履行自己的使命,仅靠顽强坚毅的意志作风,仅靠忠诚的信念,是远远不够的。“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是有勇有谋,富于智慧的。智勇双全,是对军人的最好评价。历次战争的残酷考验,锻炼了军人的意志,也磨练了他们的智慧。严守纪律而又机动灵活,勇往直前而又善于变通,不怕牺牲而又能保全自身、消灭敌人,都是智慧的体现。四渡赤水,平型关大捷,无不是军人智慧之美的体现。

(六)服饰之美。

服饰之美是军人外在美的重要表现。当前,我军的服饰包括常服、迷彩等军服和臂章、姓名牌、胸标等配饰,具有简洁、明快、质朴的特点,军装给人一种威严、庄重的感觉,这也是其他服饰所不具备的特点,这也正是军服之美的所在。

二、自觉践行军人美

审美重在创造和丰富美,关键在于创造和丰富军人的内在美。作为军校青年学员,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能力,而审美创造能力的提高,又将进一步促进审美情趣的升华。革命军人创造的美,涉及艺术美、社会美、环境美、自身美等多方面的内容。而最经常的就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军人的自身美和军营美。

(一)塑造心灵美

心灵美,是一种高尚、纯洁的精神境界。德国著名诗人海涅这样说:“在一切的创造物中间,没有比人间的心灵美更美好的东西了。”就军校学员而言,心灵美具体的地表现出来就是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其中有灵魂是军人心灵美的核心。心灵美并不是一些华丽词藻的堆积,必须在实践中表现出来,成为一种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的富有生命力的形象。对我们来说,平时刻苦学习、模范守纪,战时临危不惧、牺牲奉献等,就是军人心灵美具体而富有生命力的感性形象。

(二)保持行为美

行为美是指军人的行为举止符合公认的社会规范而表现出的一种美,它是心灵的外在表现和自然流露。军人的行为美突出表现为端庄有礼、干练利落、严守纪律。

端庄有礼就是举止稳健潇洒,行为得体大方,使人感到有礼貌、有修养。条令上对军人举止的基本要求概括来讲就是“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正是如此,我们军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才给人一种美的感受。凡是到过天安门广场的人,无不为国旗护卫队的战士所吸引。无论严寒还是酷暑,他们都像一尊俊美的雕像一样屹立挺拔,充分表现了中国革命军人的威严。在许多公共场所,军人表现出来的彬彬有礼、先人后己、扶老携幼、助人为乐的行为,堪称社会的表率,传递了社会正能量,受到社会的广泛称赞,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强烈反响。

干练利落就是指军人行为的坚强有力、迅速准确、雷厉风行。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日常工作生活,都要求准确无误。大家在军校这种生活环境中不断磨练,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干练利落的作风。

纪律和各种规章制度,是任何一个社会群体达到完整、统

一、有序的可靠保证,对于军队来说则更是如此。纪律是军人的生命,它表现出军人对自己行为的克制和训练有素,体现出军人美的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说,严守纪律的美是一种力量的美、秩序的美。而我们要做到行为美,就要从最基本的队列动作开始,从学习和遵守各项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开始,反复实践,细心体会,真正掌握条令的要求和规定的动作要领,才能“习惯成自然”,使自己的行为体现出一种军人特有的美。

(三)讲究军容美

严整的军容体现出军人的作风和意志,具有阳刚之美。军队是高度集中统一的战斗组织,统一的着装、规范的动作和整齐的内务,对军人养成自觉纪律,培养战斗作风,适应战争需要等,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军容美不仅具有外在的审美价值,而且是军人内在美的具体体现。讲究军容美,一要着装整齐,要按整齐一致、便于操作、适合训练作战的原则统一着装,不披衣挽袖、敞胸露怀,不私改军装。二要容貌整洁,即要保持整洁、庄重、得体大方的发型和仪容。身着军装,更要注意仪表的整洁。作为一名军人,必须要注意自己的军,严格遵守条令中关于军人着装的规定,使军容美更好地在我们身上体现出来。

(四)养成语言美

“言为心声”,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是心灵之光。美的语言,给人以一种享受,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人的思想大部分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语言美,一是要言之有理。说话以理服人,不强词夺理。二要言之有礼。讲话要符合军人道德规范,言谈话语要文雅、谦逊、礼让、和蔼,不讲粗话脏话,更不能恶语伤人。三要言之有物。说话、讲演、发言都要言之有物,不讲言而无物的空话、哗众取宠的大话、敷衍了事的套话、言不达意的废话和油腔滑调的假话。

(五)创造军营美

军营美是军人整体美的体现,是要求全体官兵共同创造的工作、学习及生活娱乐的环境美。优美文明的军营环境,使人置身于其中,能受到美的熏陶,陶冶情操,催人奋进。对此,一是要以连为家,爱家建家,只有增强主人翁的意识,才能把连队当作自己的家,才能努力学习、安心工作,才能主动积极的为连队建设出谋划策;二是要内务整齐清洁,窗明几净,一尘不染,以此来展现军校生活的正规有序。三是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形成朝气蓬勃、融洽和谐、你追我赶、团结互助的良好风气,使我们整个军营呈现出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动人景象。

军人是威武之师的美,军人是文明之师的美,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我们代表的不是我们个人,而是中国人名解放军这个集体,因此,我们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注重军营之美的营造,要让军人之美成为军人最闪亮的名片。

第6篇:对于新党章的认识

学院:市政环境工程学院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姓名:肖晔学号:1102610207

本次党课,刘丽美老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了十七大新党章,这次修改是在1982年的中共十二大通过现行党章之后,中共在25年内对党章进行的第五次修改。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十六大的党章已经被公认为是相当完美的了,十七大在十六大的基础上对党章进行了部分修改和补充,修改后的党章在重大战略思想方面的最大新意,是增写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另外,党章还新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另两处重大修改,一处是党章增写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内容;另一处是把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表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此外,党章还新增“和谐”表述,并写入实现奋斗目标的布局和路径,旨在更好地解决改革开放的深层次问题。

新的党章,必定会产生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体现了党的与时俱进,同时也体现了党的先进性;新增“和谐”表述体现了共产党更加深层次的目标。但不管怎么说,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会变,新的修改,新的补充是为了党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上一篇:部编新八年级语文上册下一篇:安监局行政执法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