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美的眼睛-主题班会

2024-07-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发现美的眼睛-主题班会(通用9篇)

发现美的眼睛-主题班会 篇1

一.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在中学阶段成长的经历,发现、分享身边的“美”,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2.从关注个人的成长发展到关注集体的发展,在班级建设中体验和收获交往、合作、管理的快乐,感知“我发现”与“集体发展”相互促进作用,尝试建立共同愿景,进一步强化积极的心理品质。

二、时间和地点

时间: 2013年3月18日

地点:高一(4)班教室

三、准备工作:编写班会内容程序,制作幻灯片,编排节目,安排主持人两名,发言者熟悉发言内容,布置黑板。

四、活动过程:

主持人:

(甲)2012年9月2日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给我们每个人留下了长久的回味,我们的身边处处存在“美”。

(乙)美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感受,去创造,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一定能涌现更多的“美”,同样能给我们每个人留下长久的回味。

(合)让我们携起手来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做一名“美”的学生。

(甲):美,使人举止文雅;

(乙)美,使人风度翩翩。

(甲)现在,我宣布:

(合)高一(4)班《发现美的眼睛》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播放音乐】

(甲)同学们的歌声很动听,正如歌曲中唱到的,春天就在我们身边。(乙)其实美就像春天一样,它也常驻我们身边。不信你听———

(诗歌朗诵——《美》——纪伯伦)(甲)美景,美德,在校园中“美”无处不在。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同学发言讨论生活中美的事物。

(结束语)

(甲):同学们,你给别人一个微笑,别人给你一个春天。你给别人一份温暖,别人给你快乐无限。

(乙)你给别人一份谦让,别人给你敬重万千。你给别人一份真诚,别人给你温馨的思念。

(合)人人都来争做“美”的使者。

(甲)现在,我宣布:

发现美的眼睛-主题班会 篇2

雕塑大师罗丹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术欣赏课应该是有新意、有突破、有品位的课。因而在课堂上, 我们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美的眼睛, 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现象一:

一位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粉笔点问幼儿园的小朋友画的是什么?小朋友们回答:猫头鹰的眼睛、香烟头、小星星、沙粒、扣子、巧克力豆……五十多种不同的答案。而高中生只有唯一的答案:粉笔点。

现象二:

美术欣赏课上, 课堂纪律似乎很好, 教师在讲台上尽职地讲解着, 从《蒙娜丽莎》到《海港日出》, 从凡高到莫奈, 每幅美术作品的分析都很到位, 他把他所有有关这些作品的知识教给学生。而让我们再来看下面的学生, 一个个都低着头, 没有一个看黑板的, 他们在做自己的作业。

针对上述现象, 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中学生怎么就只能想到是个“点”, 而想不到有趣的答案呢?为什么课堂如此死气沉沉, 我们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欲到哪去了呢?而作为一名美术教师, 如何转变教育观念, 适应时代的要求, 特别是在学生压力大、任务重的今天, 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他们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美”的知识呢?这已经是到了必须转变的关头了。我就以上的现象也来说一说我的看法:

1. 教师不能把课堂作为完全是自己的舞台, 而应该是师生互动交流的场所

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共同交往、共享经验的活动, 教学归根到底是一种交往行为, 是以交往为媒介、以交往作为必不可少的手段的。只有互动交流了, 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是“内化”了的, 增长的能力才是“货真价实”的, 养成的情感才是“真真切切”的。

2. 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增强美育意识

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美育不是一般的技术教育, 也不是一般的美术技能教育, 是一种修养人性、提高人生质量、深含文化底蕴的教育。因而, 美育是一种培养和塑造完美人生的教育。

因此, 美术欣赏课教学中, 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 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 体悟美术作品内在的精神含义, 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但这个任务并不是通过欣赏一定数量的美术作品就可以完成的, 而是要在长期的欣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的。因此, 在欣赏课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思考如何讲解作品 (灌输知识) , 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吸引学生来参与欣赏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

3. 不能把高中美术欣赏课上成纯粹的理论课

在现有的高中美术欣赏教材中, 包含了绘画、雕塑、建筑和工艺美术等四大类的作品介绍以及美术的有关知识和理论, 其内容浩如烟海, 时空跨越古今中外。诚然, 欣赏须有理论知识, 但是如果上课时大量使用美术专业术语或直接套用教材句章, 将学生本来以为生动有趣、轻松愉快的美术欣赏课, 上成深奥难懂的“学术研究课”, 会使学生感受不到艺术作品的美以及内涵。

4. 从作品中去感受作者的画品和人品,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

一撇一捺写个人, 一生一世学做人。我们可以从“学做人”着手引起学生的兴趣。艺道以人品为先, 名家大师的作品, 往往体现着作品其人的品格。所谓人如其画, 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开设艺术欣赏课, 不仅仅是欣赏名人的作品, 更主要的通过美术作品, 欣赏作者高尚的人格魅力, 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除此之外, 我们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手段能为美术欣赏课创设理想的视觉条件和环境, 能营造出美的氛围, 引起学生美的情绪反映, 激发学生欣赏作品的兴趣, 使学生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我们的学生生长在一个幸运的年代, 在他们面前, 无数艺术大师留下了广博的文化遗产;在他们脚下, 有着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创作空间, 要使学生对美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有自己的思维与风格, 而不是单纯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这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趣味和欣赏能力的基础, 能使之在广泛地接触自然社会美与艺术美中提高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 学习并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标准。所以说如何培养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则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叶澜, 郑金洲, 卜玉华.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擦亮发现美的眼睛 篇3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永恒的美学追求。运用审美媒介,在多媒体环境下上好语文课,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理念,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美学素养,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美育 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能删繁就简,把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充分调动学生多样感官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得信息,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学习内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篇讲读课文。文本的异域风情、作者的情感体验、编者的编写用意,都对教师提出较高要求。所以,教师必须根据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预设生成,找到兴趣点、共鸣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品词析句,披文入理,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我们要善于运用美学原理处理教材,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们在认识上产生飞跃,逐渐提高学生文化审美、鉴别和判断能力。笔者积极探索将信息技术融合于《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力争突破重点、分化难点,体现语文美学特效。

一、化文为画,品味语言美

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多媒体走进课堂,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打天下”的局限性,让课堂教学变得简洁有效,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语言简朴含蓄的凝炼美、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声情文情的和谐美,形成心、眼、耳相辅又相成的审美效应,训练了语感也积淀了美感的经验。如文中的“脊梁”一词,在制作好的PPT上,先正音——(ji,上声);再正形——生动演示“脊”字的笔画笔顺,指导学生进行规范、端正、整洁的书写;接着正义——列出“脊梁”的三个解释;最后请词入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再如:“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两个成语,乍一看没有什么不同之处,但配上几幅图片,细细观赏,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花儿一团团,一簇簇,数量多得很,这就是“花团锦簇”所要表达的意思;花儿有的红,有的白,有的紫……看来“姹紫嫣红”更侧重于对花的颜色描写。顺势而导: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花的词语?此举有助于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从而使学生精神受到感染,得到审美教育。

二、动态演示,活现形象美

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绘画等教学辅助手段展现动态的画面,将抽象、精炼的语言与具体可感的实物联系起来,凭借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多样感官,象与神游,进入再造想象的天地,将语言文字的描述还原,进行补充、丰富和创新,使学生感受课文中的形象美、画面美,获得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如:“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这个句子让我们看到:德国是一个爱花的民族,德国人爱花爱得真切,令人感到吃惊和震撼——不管走到哪一条街都会看到花的海洋,花的世界,闻到花的清香。这个环节中,笔者在PPT中滚动播放德国的花街美景,借助展示,带领学生神游德国,走进花街,并设计了这样一个引读练习(我们走过东街——我们走过西街——我们走过南街——我们走过北街——),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花街的美丽,浮于花海之中。轻轻点击鼠标,让学生沉浸其间,受到感染,体味美的景色,从而引发情感的共鸣。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是一般插图所无法企及的。

三、图文并茂,激发想象美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多媒体技术将声、像等各种教学信息交融在一起,让学生在对审美对象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借助于想象,入其境、悟其神、受其意,再现文中所描绘的艺术之象、作者之情。如:(情境:学生置身花街,配上轻柔的音乐)掩卷沉思:此时,假如你刚刚结束了一天辛勤的劳作,走在这花海般的街头,你会——此刻,假如你的考试成绩不理想,异常烦闷,看到这怒放的鲜花,你会——是呀,如此美丽的花街,任谁来到这里,都会忍不住停下脚步,观赏一番,赞叹一番,烦恼、忧愁皆抛一边,不好的心情都会烟消云散,豁然开朗。正是这样奇丽的景色,这样奇特的民族,营造出一种颇耐人寻味的境界,那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种花给别人看,别人种花给我看;我为别人着想——别人就为我着想;我为别人服务——别人就为我服务。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实践证明,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潜力,教师要善于挖掘和激发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美感经验,引导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联想力,为学生拓展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四、设境传情,体验哲理美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作品,讲述自己德国求学时的亲身经历,描绘了德国家家户户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情景,体验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并用凝炼的语言道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赞美情愫满溢于言表。

“作品即人品”。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和感情,是作者的主观认识、美学观点和对社会的评价。教师要把握作者不同的气质和个性,引导学生理解情与理、形与神、文与趣等关系,体会文章抒情而言志、借文以寓理,从而理解作者在不同情境下的人生,以及其对人生的态度、取向。笔者通过把这篇课文改写为一首小诗,运用多媒体课件,配上花街美景,加入背景音樂,让学生生动、愉快、自觉地记住课文的内容,使之由审美感受和审美情感化为审美自觉,提高审美意识。

总而言之,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小视的。我们要重视作品中的美育价值,利用有关的审美媒介进行设境传情。现代信息技术就像催化剂一样给语文课堂注入活力,引领孩子进入春意盎然的语文园林,令语文课堂丰富多彩、活力四射。我们要把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优化整合,让多媒体服务于语文教学,把知识传授不断从感性向理性深化升华,产生强烈的美感共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广博.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11

【2】王晓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

发现美的眼睛作文 篇4

上次六一,妹妹在我学校参加活动,我也跟着一起去玩。可谁知,无聊极了,我该干什么好呢?这个我相处了六年的校园,好像没什么好玩的东西。算了,回去吧,但就在我准备走时,我瞥了一眼紧贴校园边际的草地。

真漂亮!白色的花衬着绿色的草,高高的花杆举着美丽的小花,虽不是一“白”千里,却也赏心悦目。几株狗尾巴草也窜进来,看起来很和睦。平时,要是踢球不小心踢进了草地,来来往往,花草挠着腿总觉得麻烦。而现在,这幅景观再加上白色、淡蓝的蝴蝶,真是美丽呢!

我都有点陶醉了。蝴蝶飞累了,就停在小花上歇歇脚;花儿站累了,就随风倒下弯弯腰。还有一些很小的蝴蝶,翅膀透明又微带蓝色,若有若无,穿梭在花丛中,我见了,追起蝴蝶来。虽然没追到,但我很快乐!

生活中的美充斥着各个角落,它是一个个宝藏,钥匙就是你那发现美的眼睛。用一种欣赏美的眼光去看阳光和雨露,恬淡而愉悦;用一种欣赏美的眼光去看朝霞和夕阳,缤纷而绚丽;用一种欣赏美的眼光去看花草和树木,清新而爽快。放眼望去,生活中所有事物都有他们或它们自己的独特美,有小草艰难长出的顽强美,也有小孩让座老人的公德美,还有车辆礼让行人的规则美……

发现美的眼睛作文 篇5

曾记得妈妈说过,世界上最纯的就是小孩儿,因为他们的眼神里永远是那么的清澈,无论世界怎样变化,在他们眼中永远只有善没有恶。只有住在城堡里的白雪公主,在他们眼中的世界,永远只有梦幻般的王国。与他们相比,我们就缺乏一种发现美的眼睛,这让我们愧疚,自愧不如啊。

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在生活中,常常是一个人的性格决定对身边人和事的看法。 身边常常有一些你认为很糟糕甚至很丑陋的人和事。你该如何处理呢?你是一味的指责别人的缺点,还是容忍别人的缺点,甚至能从你认为很糟糕很丑陋的人和事中发现好的一面。这就是一种心态问题,我们应放宽自己的心胸,善于用美的眼睛去看待世界。那么你眼前的世界就会变得与众不同。

眼睛是我们心灵的窗户,它的存在意味着一个人的心灵体现,放下心灵的隔膜,你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你会更爱这个世界的,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是多么的美好……

发现美的眼睛-主题班会 篇6

写景,就是用语言文字把人们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地、生动的描绘出来,以此来烘托环境气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衬托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于小学生来说,写景作文是接触得比较多的。

一、抓住景物的特征,全面细致地观察

观察和感受景物还需要发动各种感觉器官。从不同感觉、有动有静地写景,让人读来身临其境。如:老舍先生笔下的大兴安岭的山势是“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绵延起伏,温柔可亲。他写林海,工于调色,在他的调色板上,绿色是那样变化无穷:宛如一位技艺精湛的丹青妙手,在他的“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特别是“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这一囊括比喻、拟人、反问三重修辞格的句式,简直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立体、绚丽的画卷,使人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美。他写花更具特色,你看:“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恰当的比拟,敏锐的观察,绘声绘色的描绘,美不胜收,妙不可言,怎不令人折服?

二、把握写景顺序,写出层次

1.按照时间顺序来观察和体验。一处景物,不同时间有不同的景象,为了把它们全面地介绍给读者,那就应按照时间顺序观察和体验;就能依次描述不同时间出现的不同的景象。比如写一棵树,我们可以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出它在各个季节是什么样子的。

2.按照空间顺序来观察和体验。一个景物总是由各部分组成的。各个部分又按照一定的关系联结在一起。景物和各部分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和位置。为了把一个景物完整地表现出来,可以按空间顺序来观察和体验。例如我们描写一座山峰,就可以写远处看它是什么样子,近处看它是什么样子,或者从上看是什么样子,从下看是什么样子等。

3.按照观览路线来观察和体验。按照观览的路线写,就是观览者走到哪里,就描写到哪里。随着观览者立足点的变化,一个个新的景物或景象不断出现,依次描写这些景物,就如作者带领读者一同参观游览一样。还应指出,这三种方法,在具体描写时还可以交互配合使用。

三、展开合理的想象

在对景物进行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张开想象的翅膀,根据所见所感展开合理的想象,再把景物状态、颜色、声音、气味描写出来,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一只黄鹂站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就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黄鹂的活泼可爱;再如:《桂林山水》中,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作者从桂林山的“奇”,想象出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使景物内容更加丰富,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在考试的时候,我们描写景物,要注意运用好以下的几种写作方法

1.认真观察,仔细描写

描写景物,第一要认真地观察。只有认真观察,才能具体描写,才能写出生动有趣的内容来。比如我们观察水的特点,可从水面的颜色,流动,浪潮,倒影,水中的船舶等等方面来进行。在观察的时候,要注意细致地观察水面的动态和静态的特点。请看下面的一段文字:

小溪是从山间泉水里流下来的,又清又亮,像一幅透明的绸子,抖动着铺向远方。它顺着山势自高向低,“叮咚叮咚”弹着琴弦,“哗啦哗啦”唱着歌儿,再绕过山坡向东流去。水中有许多小鱼、小虾,还有青蛙……

这里写小溪的流水的特点,有形状,有颜色,有声音,有静态,有动态,有景物,有情趣……如果小作者没有进行认真地观察,是不可能写出这么优美的文字的。这说明小作者认真地观察了溪水的形状、颜色,声音、静态、动态等等方面。

2.立体描写,色、形、音、势都有

所谓立体描写,就是抓住景物的形、色、态、势、音、味等方面的特点,全方位地进行生动具体地描写。你看,海潮来了:

午后一点钟左右,从远出传来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在滚动。顿时,人声鼎沸,熟悉江潮的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向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们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横惯江面,形成一道6米多高的城墙。那浪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开动,发出山蹦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一段关于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的描绘,有声——从远出传来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在滚动;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开动,发出山蹦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有形——那条白线很快地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形成一道6米多高的白色城墙;有色——白线,白色战马,白色城墙;有势——那浪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开动,发出山蹦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写景物,就应该这样,从各个角度来描写。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感觉到的等等各个方面都具体地描写出来。

3.静态动态相结合

抓住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特点,进行细腻传神的描写,才能写出景物的情趣,才能得高分。比如我们要描写一个小小的池塘,应该注意到景物的静态和动态。静态和动态相结合,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生趣。你看下面的小池塘的静态描写:

黄昏,我爱坐在塘边静观,火红的太阳落进水里了,平平稳稳地躺着,像个红脸娃,全身发着红光。四处散开着的绿水,像一张松软平滑的床,轻轻地托住了它。绿绿的塘水托着红红的太阳,婀娜多姿的垂柳依依向水,多美的一幅画啊!在这里,“绿绿的塘水托着红红的太阳,婀娜多姿的垂柳依依向水,多美的一幅画啊!”静得惹人喜爱。

小池塘的动态呢?更惹人喜爱:清晨,微风唤醒了沉睡的苇塘,芦苇发出沙沙的响声。举目向远处望去,芦苇随风起舞,好像绿绸子在摆动。各种鸟儿有的盘旋于芦苇上方,有的在芦苇丛中,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清脆、悦耳的布谷鸟鸣声,不断从芦苇塘深处传来;尖嘴的翠鸟在水中捉着小鱼;一只画眉鸟落在芦苇尖上兴奋地唱着;白色的海鸥从这里路过,给这芦苇塘又增添了生趣。

在这里,“芦苇随风起舞,好像绿绸子在摆动”,“ 各种鸟儿,有的盘旋于芦苇上方,有的在芦苇丛中,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清脆、悦耳的布谷鸟鸣声,不断从芦苇塘深处传来;”还有翠鸟捕鱼,画眉鸟唱歌,白色的海鸥从这里路过……这些动态的细腻描写,情趣无限;犹如一幅幅动态的电影画面……

4.条理清楚,写出变化

我们描写景物,都要注意时间的变化顺序,要注意通过描述时间的变化,来描写景物的变化。比如我们要写一篇小池塘的作文,就可以按一天中的清晨,中午,傍晚,夜晚的时间变化的顺序来描写。再如我们要描写海潮,就可以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的时间变化的顺序来描述;写雨,就可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变化来描述。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能给人一种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之感。

5.注意渗透情感

赞美的快乐主题班会课教案 篇7

邓用君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我们认识到适当的赞美会给集体和个人带来快乐.2.通过活动,使我们初步学会如何欣赏和赞美他人,并增强自信心,树立健康的交往观念,以进一步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一.导入

1.主持人 刘广元:朗诵《同一首歌》的歌词。

2..主持人:我们经常听到一句俗语:看自己是一朵花,说别人是豆腐渣。为什么是这样呢?

(生回答)

3..主持人:很有道理,我们一部分同学总认为自己才是优秀的,别人没有什么可欣赏、赞美的,从而产生自负心理,失去朋友。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值得他人欣赏的地方,我们每个人也应该欣赏赞美他人。

故事1:从前,有一个小男孩,十分喜欢玩弹弓,总是把玻璃打碎。幼儿园的阿姨说他是“捣蛋鬼”,可他的妈妈却告诉他:“宝贝,你射得真准!”并且给他买了靶子,让他练习。结果,小男孩刻苦练习,成了全国有名的射击冠军。

故事2:风儿说:“云呀,你真的好美丽!”于是云就在风中舒展着身躯,变幻出更多美丽的模样。鸟儿叫道:“大树,你真挺拔!”于是树就在鸟儿的叽喳声中,将身体挺向云端。鱼儿说:“河水,你好清澈!”于是河水就在鱼儿的伴随在唱起更欢快的歌。

主持人:是谁的魅力让云更美丽、让树更挺拔、让水更欢快?

主持人:对,这就是赞美的魅力,它使你自信而美丽,让我们一起来体验赞美的魅力吧!

(活动完后,主持人请大家自由发表看法,对赞美的感受,心情如何等等。)主持人:我们已体会到赞美带给我们的快乐,我想问问大家,是不是所有的赞美都会令我们高兴、开心呢?

主持人:我们来看看什么样的赞美令我们舒服、开心。

二.我体验我快乐

活动要求:

1.小组中一人站起,组内其他人来真诚地赞美他(她).每个人均被赞美一次.2.结束后谈谈赞美或被赞美的感受和心情.三.我表演,我评价

1.故事情景:教师节来临,学生甲、乙二人到老师家看望老师并送上一份贺卡,学生甲措辞得体,情真意切,而学生乙则措辞夸张,比喻不当。

2.主持人:谢谢他们的表演。大家在观看了表演之后,对俩同学的赞美之词有何感受?

3.主持人:作为老师听了他俩的话之后,又有怎样的感受呢?我们请担任老师角色的同学说说。

4.主持人小结:大家知道适当的赞美会让人舒服、开心,给人信心、勇气。不适当的赞美会令人不舒服,适得其反。我们要学会赞美他人,让赞美更有魅力。

三.同实践共收获

情景内容

1.晓博在回教室的路上,看见校道上有一汽水罐,他自然地拾起放进垃圾桶.2.在校运动会中晓荣以12秒94的成绩,拿下了初一年级100米冠军.3.小辉虽然成绩一般,但班级的事,他事事关心,今天他又主动为班级做清洁.4.肖雁期中考试进步很大,获得年级段金奖.活动要求:

1.分组选择情景内容.2.各组讨论赞美的话.3.各组代表说出自己小组赞美的话.4.评出最美的赞语.通过评选,大家一起总结赞美的话语怎么说才更能让被赞者收获快乐.四.我赞美我抒写

1.选择一位自己喜欢的同学或老师或父母,写一段赞美的话,自然真挚.2.元旦将至,精心自制小卡片,写上我们这段真诚的赞语,赠送给他们.五.结束语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

赞美是美德,它会使人宽慰,它会使人快乐,它会使人感觉到美的存在。赞美不是虚伪,不是恭维,是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欣赏与鼓励。它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也不需要复杂的表达。只要它发自你的肺腑,它就会打动人心,给别人带来莫大的惊喜,也让自已心情愉悦。让我们在生活中多欣赏、赞美他人,也让我们成为被他人赞美的人吧!

爱护我们的眼睛主题班会开场白 篇8

你们好,每年的6月份是全国爱眼月,我们要懂得要爱护眼睛,让护眼行动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今天有冠县微风公益志愿者协会和冠县精益眼镜店联合携手,在我们学校举行“第21个全国爱眼月”活动启动仪式。

参加活动有我们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近几年来我国学生近视发病率明显上升,据统计,其中小学生为40%,这说明绝大多数的近视眼是在青少年时期形成和发展的,而在这期间正是孩子用眼最多的时期,包括长时间地看书、过多地看电视、用电脑等。

为进一步普及小学生健康教育,引导采取切实有效的科学方法预防和治疗近视眼,在社会上广泛宣传防治近视眼的科学知识,冠县微风公益志愿者协会联合精益镜店开展了这次“爱眼、护眼、守护光明”为主题的爱心助学活动。冠县精益眼镜店将为我们小学生赠送预防近视宣传知识手册和免费验光一次;并为需要配镜、家庭贫困、品尝兼优的小学生免费赠送配镜卡一张。在这里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精益镜店的爱心活动表示衷心感谢!

同时我也号召同学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预防近视眼的发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书写习惯,养成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

首先请发言,

下面请代表发言,

请学生代表发言,并宣誓

培养审美的眼睛说课 篇9

穆棱市第一中学

王世奇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穆棱市第一中学的美术教师王世奇,很荣幸参加这次东北三省高中说课比赛,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加以阐述说明。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教材地位和作用: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本节课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一课的内容,学生是刚刚步入高中的孩子,没有接受过鉴赏课的教育,通过教学使得学生知道什么是美术,什么是鉴赏,鉴赏的作用和意义。本节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有着指导意义。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结合学生认知结构、心里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2、过程与方法:设置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师生共研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对美术现象的关注,在讨论中去深入感受生活中美术的作用与人类创造美的精神。使学生明确美术鉴赏的学习目的以及重要意义,从而树立学好美术鉴赏课程的兴趣与决心。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教法运用: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高一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本节课采用欣赏讨论式教学法。学生的参与度高,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热情,能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学法指导:

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多媒体图片素材,通过小组讨论,在体会和感悟中赏析、品评作品,学生经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

通过多媒体欣赏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请同学们从身边的实例入手如桌椅、建筑、服饰、工艺等美术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生活中的美术类别,分析不同类别的美术作品,欣赏天安门广场的同时也能够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体现德育目标。

二、课程新授:

当我们走进美术馆和艺术馆参观时面对玲琅满目、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哪些是好的作品,哪些是一般的作品?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面对一些名作我们会问为什么这么有名?实际上这些问题就涉及到了美术的鉴赏问题,因为提问正是鉴赏的开始,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才能最终完成对美术作品的鉴赏。

什么是美术鉴赏:所谓美术鉴赏就是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分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

美术作品的分类: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 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

美术鉴赏的意义:美术是社会存在的产物,美术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通过欣赏作品使得学生知道美术鉴赏不仅是对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审美的眼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未来人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哪些知识?你在将来的生活中会应用审美的眼睛看待事物吗?

(设计意图:因为是高中鉴赏开篇课,所以通过学生归纳小结系统整理所学知识,使之网络化,系统化,提升学生整体审美能力。)

四、作业布置

预习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了解作品《韩熙载夜宴图》。板书设计:

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1、美术鉴赏概念

2、美术作品分类

3、美术鉴赏意义

上一篇:民事再审答辩状下一篇:大桥局新员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