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工作总结范

2022-10-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在这时光静走的岁月中,唯有工作留下的成绩,让我们感受到努力拼搏的意义。无论是什么行业的工作,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你可能曾面临众多的困难时刻,那就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吧,勉励自己,吸取经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十一月工作总结范》,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十一月工作总结范

云南省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

家庭教育在儿童健康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十五”期间,我省家庭教育工作按照《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云南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和《云南省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要求,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提高家长家庭教育水平为目标,不断拓宽家庭教育工作渠道,构建家庭教育工作指导体系,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参与,以家长学校为主要阵地,以社区为依托,以家庭教育理论研究为指导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进一步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和谐、融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十五”期末,我省经济基础较好的城市和地区,家长家庭教育知识知晓率达到88.3%,经济基础较差的地区,家长家庭教育知识知晓率达71.6%,实现了《云南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中期和《云南省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目标。但是,家庭教育工作存在着的整体发展不平衡,家庭教育观念的落后和工作经费、人员的缺乏等不足。为巩固“十五”家庭教育工作成果,开创家庭教育工作新局面,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根据《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和《云南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与总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部署,围绕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落实《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全国家庭教育“十一五”规划》和《云南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中提出的家庭教育相关目标,以满足儿童和家长需求为出发点,不断创新和发展我省家庭教育。

(二)总体目标

到2010年我省家庭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

1.继续扩大家庭教育和科学育儿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使广大家长的整体素质和教育子女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促进儿童获得科学的家庭教育。

2.进一步完善家庭教育工作长效机制,推动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3.加大推进现代家庭教育理论体系建设力度,提高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和指导者专业化水平。

4.提高家长学校办学质量,大力创办乡村、社区等各类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不断推进家庭教育知识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厂矿活动。

5.推进有关家庭教育法律法规的完善,使家庭教育工作走上科学化、社会化、法制化轨道,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二、具体目标

1.广泛宣传普及家庭教育和科学育儿知识。城镇家庭教育知识和科学育儿知识的知晓率达到95%以上;农村家长家庭教育知识和科学育儿知识的知晓率达到70%以上。

2.巩固和发展各级各类多元化、多类型、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家长学校,规范对家长学校的管理,提高办学质量。乡镇以上的中小学、幼儿园要建立家长学校。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广播、电视、网络等家长学校。

3.积极推进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经济基础较好的城市,建立社区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达到70%以上;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备条件的村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达到50%以上。

4.重视和加强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引导和帮助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增强家庭教育的责任意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5年内建立200所留守儿童、流动人口子女家长学校。

5.加强家庭教育调查研究,针对当前家庭教育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一批有分量的调研报告,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6.加强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确立家庭教育研究课题,促进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加强家庭教育研究机构及社团组织的建设和管理。各州市要建立家庭教育研究机构或社团组织;有条件的县也要建立家庭教育研究机构或社团组织。

7.加强家庭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者能力培训。5年内对200名县级以上家庭教育指导者进行培训。

8.推进家长学校学习教材建设,编写家长学校学习教材指导纲要,推广普及《云南省家庭教育教材》。

9.切实发挥先进示范的带动作用,推广家庭教育工作经验,5年内创建10个省级家庭教育工作示范县(市区),50所省级示范家庭教育指导中心,500所省级示范家长学校。

10.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州市、县(市区)要建立党委政府领导、妇联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家庭教育工作机构和领导机构,把家庭教育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三、工作内容和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各级妇联组织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家庭教育的牵头工作,文明办、民政、卫生、统计、人口计生委和关工委等部门要积极参与。

2.积极推动各级党委政府把家庭教育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工作的全局和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中的基础作用。

3.各州市要按照本计划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并实施本地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计划和评估办法,确保计划的贯彻落实。

(二)建立长效机制

1.各州市要建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家庭教育工作领导机构,明确责任分工,有专人负责家庭教育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家庭教育工作合力。

2.将家庭教育工作经费和事业发展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设立家庭教育工作专项基金,用于开展培训、组织研究、建设阵地、表彰先进等项工作。

3.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开发资金来源,为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三)深化理论研究

1.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根据《全国家庭教育“十一五”课题研究指南》,制定《云南省“十一五”家庭教育课题研究指南》,加强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的应用,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理论支持。设立一批研究课题,加大对重点课题的支持力度,及时开展课题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讨和评奖。

2.重视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办好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刊物、家庭教育指导报刊和栏目。办好云南家庭教育网,修订和推广《云南省家庭教育教材》。发挥云南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研究基地、家庭教育实验基地的作用。探索家庭教育实际应用的方法和途径。

3.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充分发挥省、州市、县(市区)家庭教育骨于的积极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专家和学者针对家庭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4.开展多渠道交流。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我省家庭教育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增进合作、研讨与交流,学习借鉴国内外家庭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方法,争取支持与援助。

(四)完善服务体系

1.巩固和发展各级各类家长学校。大力发展社区、乡镇家长学校,鼓励开办网上家长学校,倡导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办家长学校,形成多元化的家长学校办学模式,提高办学质量。各级各类学校应建立与学生家庭的有效沟通与联系,帮助学生家长普遍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2.大力发展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省和各州市要积极推进建立具有研究、培训、服务、监测和评估等多功能的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有条件的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要积极建立适合广大家长需求的指导中心(站)、咨询站等,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满足广大儿童和家长的需求。

3.探索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新模式。鼓励非政府组织和个人投资参与创办各种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机构,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家庭提供高质量、专业化、有成效的服务。

(五)加大宣传力度

1.深化“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以面向基层、服务家庭、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为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实践活动,精心打造双合格活动品牌,使之成为推进家庭教育工作、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的有效载体,使“为国教子、以德育人”观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普及,指导和帮助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学习家庭教育知识,营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教育义务,并以多种方式推进《家长教育行为规范》的实施。

3.加强宣传普及阵地建设。各级报纸、县级以上电台、电视台开办家庭教育和卫生保健知识栏目,增加家庭教育咨询热线,以多种形式扩大家庭教育指导的覆盖面。

(六)抓好队伍建设

1.加强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壮大家庭教育工作专家队伍、讲师团队伍、宣传工作队伍、专职工作队伍、社区志愿者队伍,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队伍,形成专兼职结合、指导能力强的家庭教育工作队伍。

2.加强家庭教育指导者培训。采用多种形式,层层组织好家庭教育骨干和指导者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指导水平。

(七)加强监督管理

1.加强执法和社会监督。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有关家庭教育的法律法规进行执法监督和社会监督,向立法机关提出意见建议,推进家庭教育法制建设。

2.完善考核和评估制度。建立和完善家庭教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规范对各级家长学校、各类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的管理,研究制定专、兼职从业人员考核管理办法。

3.建立宣传和推广监测机制。以省、州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为依托,形成覆盖全省的监测网络,并采取措施实施有效干预,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途径对家庭教育的误导。联合有关部门清理整顿以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为名的非法培训机构,规范整顿家庭教育报刊、图书市场和网络家长学校,促进家庭教育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八)关注特殊群体

1.重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大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行动,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积极向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及监护人宣传监护人的义务和责任,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不断提高留守流动儿童家长科学教养子女的技巧和能力。

2.关注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等弱势群体的家庭教育。大力开展家庭教育的宣传普及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切实提高特殊家庭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

四、监测评估

1.省妇联、省教育厅、省文明办、省民政厅、省卫生厅、省统计局、省人口计生委、省关工委联合制定本规划,并依据本规划制定《云南省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评估方案》。

2.成立云南省家庭教育工作评估领导小组,负责检查评估全省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的执行情况。各州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由各地的家庭教育工作机构或领导机构负责检查评估。

3.各州市根据《云南省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和《评估方案》要求,组织好中期和终期的自查评估。各地在自查评估的基础上,省家庭教育工作评估领导小组将对部分州市的家庭教育工作进行抽查评估,形成评估报告。

4.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发现典型,表彰先进。终期召开省家庭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研讨会及表彰会,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不断深化和创新发展。

◇责任编辑李配亮◇

第2篇:吉林省“十一五”节能总体思路和重点工作

吉林省是能源短缺的省份,一次能源资源量严重不足,因此节约能源是吉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当前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为推动全社会开展节能降耗,缓解能源对我省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全省“十一五”发展规划所制定的各项目标,“十一五”期间,抓好节能工作意义重大。

一、吉林省能源利用现状

(一)能源资源及能源消费特点

1.一次能源资源量与生产状况

吉林省是能源匮乏省份,一次能源短缺十分严重。现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为24亿吨,仅占全国的0.46%;石油储量为40亿吨,仅占全国的4.79%;天然气储量为135.6亿立方米,仅占全国的1.15%。

据统计,2005年全省能源生产量为2597万吨标准煤,其中原煤产量2715万吨,比2000年净增加915万吨,年均增长8.56%;原油产量551万吨,比2000年净增176万吨,年均增长9.59%;天然气产量5.4亿立方米,比2000年净增1.4亿立方米,年均增长12.5%;发电量433.4亿千瓦时,其中水电生产量78.3亿千瓦时。

2.能源消费现状与特点

“十五”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吉林省的能源消费增长迅速。全省能源消费总量从2000年的3529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005年的5899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10.8%,能源弹性系数达到0.77。能源消费有以下特点:

(1)能源生产远远满足不了能源消费,能源自给率低下。2005年全省能源生产总量为2597万吨标准煤,消费总量为5899万吨标准煤,能源自给率在44%左右。

(2)能源消费以煤为主,冬季采暖用煤比例增大,火力发电用煤增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2005年全省原煤消费量6458万吨,净调入量4501万吨,煤炭自给率为30%。全社会消费用煤比2000年增长83%,年均增长12.8%,其中冬季采暖用煤由2000年的493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1167万吨,年均增长18.8%;发电用煤由2000年的1497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2465万吨。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全省排放总量的90%左右,同时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

(3)优质能源比重上升,石油消费量逐年提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省优质能源消费量逐年增加。2005年全省石油、天然气、水电等优质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8.21%,其中石油消费量由2000年的702.63万吨提高到2005年的968.36万吨;天然气消费量由2000年的2.98亿立方米提高到2005年的6.18亿立方米;水电消费量由2000年的48.17亿千瓦时提高到2005年的75.07亿千瓦时。全省民用汽车拥有量由2000年的404172台增加到2005年的759500台,平均年增71000余台。

(4)工业用能居高不下,结构调整任务艰巨。我省属老工业基地,高耗能企业偏多。据统计,全省范围内年综合能耗在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有334户,而这些企业大多分布在冶金、石化、化工、电力、煤炭、建材、造纸、纺织、机械加工等高耗能行业。据统计,自2000年以来全省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用能始终保持在70%左右的水平,200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用能量为3800万吨标准煤,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64.4%,其中重点耗能行业(企业)如:采掘、石化、冶金、电力、化工、冶炼等能源消费量占工业总用能量的54.45%。我省工业用能比重明显偏高,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十分艰巨。

3.其他能源资源量与利用状况

(1)风能。吉林省风力资源丰富,风能蕴藏量为6920亿千瓦时/年,风能密度为60~70瓦/平方米。目前通榆风电场一、二期工程总装机规模3万千瓦已投入运行,2005年开工建设的风电场还有通榆风电40万千瓦特许权项目、洮南风电5万千瓦、洮北风电5万千瓦。到2006年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3万千瓦。

(2)油母页岩。吉林省是全国油母页岩最丰富的省份之一,预计总资源量为2992亿吨。其中位于松辽盆地的农安、长岭境内及桦甸盆地等14个矿区探明油母页岩储量174亿吨,占全国探明资源储量的55%。吉林省油母页岩的含油率多在6%左右,桦甸盆地油页岩含油率一般为8~16%,最高可达21%。开发油母页岩不只一处,还有汪清等县。

(3)农村能源。吉林省农村能源泛指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及薪柴和草资源。据统计,2005年全省农村能源可再生资源量为2423万吨标准煤。目前部分资源量除用于农户直接燃用、畜牧业粗饲料及还田外,还有相当部分资源被废弃。截止2005年吉林省境内有秸秆气化站17家(能维持全年正常运行的仅3家),处理集约化养殖场畜禽粪便沼气工程6处(所产沼气多用于炊事燃气,少数发电供养殖场用电)。

(二)能源利用状况

在国家的“能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指引下,随着《能源法》及地方相关条例的出台,吉林省加大了对工业企业的节能管理力度,同时也加快了节能技改步伐,特别是“十五”期间,全省加大了对重点耗能企业的监管力度,例如实行节能监测、节能检查与跟踪管理相结合的手段,全省节能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省份,受高耗能企业比例大,设备、工艺陈旧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全省能源利用水平整体偏低。

1.“十五”期间单位产值能耗有所降低。

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全省每万元GDP能耗由2000年的1.94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005年的1.65吨标准煤/万元,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00年的3.49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005年的3.25吨标准煤/万元。需要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由于2002年国家统一采用煤炭发热值为5000大卡,而我省煤炭发热值为4500大卡,因此单位GDP能耗和万元工业产值能耗计算值偏高;二是国家统计局采用的GDP能耗为全口径值,而我省GDP能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的统计均采用规模以上企业数据,因此计算值偏低。

2.高耗能行业产品能耗偏高。

据统计,2003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制造业平均万元工业产值能耗均高于国家平均值(见表1)。

3.能源效率低于国家平均水平。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3年全省平均能源利用率为2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低20~30个百分点。

(三)能源法规的制定及机构设置情况

1.法规制定情况

自“八五”以来,我省相继出台了《吉林省能源利用监测管理办法》、《吉林省节约能源条例》、《吉林省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增列‘节能篇’(章)实施办法》、《吉林省工业用水管理办法》和《吉林省工业锅炉经济运行监测规定》等一系列节能法规、办法等。这些能源法规的制定对促进用能单位的节能降耗发挥了很大作用。

2.节能机构设置情况

目前,全省有节能执法机构3家,节能监测机构8家。各级节能机构坚持“对政府服务、对企业服务”的原则,在为政府制定节能宏观决策,帮助企业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和全省节能降耗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是一支不可缺少的节能专业队伍。

(四)节能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能源政策法规不完善,节能执法力度小

虽然出台了《吉林省节约能源条例》、《吉林省能源利用监测管理办法》等法规,由于没有出台相应的细则,因而可操作性小。例如,《吉林省节能监察办法》、《吉林省节约用电管理办法》和《吉林省重点用能单位节约能源管理办法》等法规性文件没有出台,虽然对企业开展了节能监察和监测工作,但由于执法力度不够,对用能单位没有形成约束力,因而使一些整改措施没有落实到位。

2.节能机制不甚健全

节能政策支持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与现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性较差,因而国家和省明令禁止的高耗能工艺、设备、产品难以淘汰,节能先进技术难以大量采用和推广,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不易落实。

3.企业不重视能源管理工作的现象严重

在省有关部门对重点耗能企业进行资源节约检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用能企业对资源节约工作不重视,普遍存在不执行国家和省节能法规及相关规定、能源管理制度不规范、机构不健全、能源管理人员素质低等现象。

4.尚未制定工业企业能源消耗定额,企业产品能耗水平没有参照标准

目前,全省还没有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工业企业主要产品能耗定额指标,因而政府对企业考核没有科学依据,企业也没有能源消耗水平的参照标准,这也是导致企业“轻节能重生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5.企业能源计量器具安装率低、设备及工艺陈旧

据省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存在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或工艺;有相当多的企业能源计量器具安装率及受检率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6.节能专项资金短缺,节能机构能力建设薄弱

全省能源监察及监测部门能力建设资金严重不足,致使检测和监测设备仪器陈旧,缺少必备的交通工具,节能专业人员缺乏足够的培训资金,办公自动化能力较低等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全省节能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能源生产和消费预测

“十一五”期间吉林省将加大经济建设速度,同时本着“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持续发展”的原则,全省GDP预计年增长13%,据此,预计全省能源生产年均增长7%,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2%。到2010年全省能源生产预计达到3834万吨标准煤,能源消费预计达到7386万吨标准煤,届时全省能源自给率为51.9%(见表2)。

从上表数据不难看出:“十一五”期间吉林省能源生产远远达不到能源消费的需求,虽然经过调整,但能源自给率增长幅度微乎其微。仅靠开发本省的有限资源和大量引进外省能源不能保障能源安全,因此“节能优先、效率为本”才是能源发展的首要条件。

三、节能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任务

能源是战略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节能是缓解能源约束矛盾的现实选择,是解决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契机,以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技术进步、调整经济结构为根本,以提高终端利用效率为重点,以法制为保障,全面推进技术创新,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适时开发替代能源,强化宣传,加强管理,提高全社会的节约意识,逐步形成企业和社会自觉节约的机制,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以能源的有效利用和综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遵循原则

1.坚持把节能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

能源消耗高、浪费大的根本原因在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因此必须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和生态良性循环的协调统一。

2.坚持节能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相结合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淘汰落后技术和设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提高产业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开发和推广应用先进高效的能源节约和替代技术、综合利用技术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加强管理,减少损失、杜绝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

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法规标准,加强政策导向和信息引导,营造有利于节能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企业自觉节能的机制,推动全社会节能。

4.坚持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相结合

加强执法监督检查,辅以政策支持,从源头控制高耗能企业、高耗能建筑和低效设备(产品)的发展。在严格执法的前提下,通过政策激励和信息引导,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

5.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全面推进

对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要严格依法管理,明确目标措施,公布能耗状况,强化监督检查;明确工业、交通、建筑、商用和民用的节能重点,全面推进全社会节能工作的开展。节能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积极参与。

(三)节能目标和任务

1.宏观节能量指标

“十一五”期间按GDP年均增长13%、GDP能耗降低30%计算,到2010年万元GDP能耗由2005年的1.65吨标准煤下降到1.15吨标准煤,“十一五”期间GDP能耗年均降低6.89%,形成节能量为2300万吨标准煤的能力(见表3)。

2.主要产品(工作量)单位能耗指标

鉴于吉林省位处寒冷地区,每年的采暖时间长达170余天,另外,吉林省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多数企业技术设备陈旧,因此2010年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指标略高于国家平均水平。其中大中型企业力争达到本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或与国家水平持平(见表4)。

3.主要耗能设备能效指标

2010年新增主要耗能设备能源效率达到国家平均水平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汽车、电动机、家用电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见表5)。

4.宏观管理目标

2010年初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节能法规标准体系、政策支持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

四、节能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

(一)节能重点领域

1.重点工业

“十一五”期间,重点工业累计节能量力争达到1400万吨标准煤。

(1)电力工业。采用高效、洁净发电技术,改造在运火电机组,将装机容量为20万千瓦的机组作为重点发展,提高机组发电效率;新建电厂提倡上容量30万千瓦的机组,实施小机组退役,提高单机容量;发展热电联产;采用先进的输、变、配电技术和设备,逐步淘汰能耗高的老旧设备。如:采用新型变压器,新型输电线路,降低输、变、配电损耗;优化电源布局,适当发展以天然气、煤层气和其他工业废气为燃料的小型分散电源,适时发展核电,加强电力安全;减少电厂自用电。

(2)钢铁工业。加快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提高新建、改扩建工程的能耗准入标准。实现技术装备大型化、生产流程连续化、紧凑化、高效化,最大限度综合利用各种能源和资源。炼钢系统采用全连铸、溅渣护炉等技术;轧钢系统进一步实现连轧化,大力推进连铸坯一火成材和热装热送工艺,采用蓄热式燃烧技术;充分利用高炉煤气、焦炉煤气和转炉煤气等可燃气体和各类蒸汽,以自备电站为主要集成手段,推动钢铁企业节能降耗。

(3)有色金属工业。矿山重点采用大型、高效节能设备,提高采矿、选矿效率;电解铝生产采用大型预焙电解槽,限期淘汰自焙电解槽,逐步淘汰小预焙槽;铅熔炼生产采用氧气底吹炼铅新工艺及其它氧气直接炼铅技术,改造烧结鼓风炉工艺,淘汰土法炼铅;锌冶炼生产发展新型湿法工艺,淘汰土法炼锌。

(4)石油石化工业。油气开采应用采油系统优化配置技术,稠油热采配套节能技术,注水系统优化运行技术,油气密闭集输综合节能技术,放空天然气回收利用技术。石油炼制提高装置开工负荷和换热效率,优化操作,降低加工损失。乙烯生产优化原料结构,采用先进技术改造乙烯裂解炉,优化急冷系统操作,加强装置管理,降低非生产过程能耗。以洁净煤、天然气和高硫石油焦替代燃料油(轻油),推广应用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和石油焦气化燃烧技术,采用能量系统优化、重油乳化、高效燃烧器及吸收式热泵技术回收余热和地热。

(5)化学工业。大型合成氨装置采用先进节能工艺、新型催化剂和高效节能设备,提高转化效率,加强余热回收利用;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氨推广一段炉烟气余热回收技术,并改造蒸汽系统;以石油为原料的合成氨加快以洁净煤或天然气替代原料油改造;中小型合成氨采用节能设备和变压吸附回收技术,降低能源消耗。煤造气采用水煤浆或先进粉煤气化技术替代传统的固定床造气技术。烧碱生产逐步淘汰石墨阳极隔膜法烧碱,提高离子膜法烧碱比重。纯碱生产淘汰高耗能设备、采用设备大型化、自动化等措施。

(6)建材工业。水泥行业发展新型干法窑外分解技术,提高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比重,积极推广节能粉磨设备和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对现有大中型回转窑、磨机、烘干机进行节能改造,逐步淘汰机立窑、湿法窑、干法中空窑及其它落后的水泥生产工艺。玻璃行业发展先进的浮法工艺,淘汰落后的垂直引上和平拉工艺,推广炉窑全保温技术、富氧和全氧燃烧技术等。建筑陶瓷行业淘汰倒焰窑、推板窑、多孔窑等落后窑型,推广辊道窑技术,改善燃烧系统;卫生陶瓷生产改变燃料结构,采用洁净气体燃料无匣钵烧成工艺。积极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以及优质环保节能的绝热隔音材料、防水材料和密封材料,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比重。

(7)煤炭工业。逐步淘汰技术落后、效率低、浪费资源严重和污染环境的小煤矿,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实现高产高效。加快采煤方法改革,保护、节约和合理利用煤炭资源,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采用新型高效通风机、节能排水泵,对设备及系统进行节能改造,完善煤炭综合利用和加工体系,提高煤炭利用效率。

(8)机械工业。淘汰落后的高能耗机电产品,发展变频电机、稀土永磁电机等高效节能机电产品,促进风机、水泵等通用机电产品提高用能效率,提高节能型机电产品设计制造水平和加工能力。

2.交通运输

“十一五”期间,全省交通运输业累计节能量力争达到500万吨标准煤。在此期间,大力提倡绿色运输,适当加大小排量汽车的数量;加速淘汰高耗能的老旧汽车;加快发展柴油车、大吨位车和专业车;推广厢式货车,发展集装箱等专业运输车辆;改善道路质量;加快运输企业集约化进程,优化运输组织结构,提高运输效率;继续推广使用汽车燃料乙醇汽油,积极研发可替代燃料,减少一次能源的使用量。

3.建筑、商用和民用等

“十一五”期间,全省建筑、民用等领域累计节能量力争达到400万吨标准煤。

(1)建筑。“十一五”期间,新建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供热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推行居住及公共建筑集中采暖按热表计量收费,进一步落实节能建筑减收热费的相关政策。结合城市改建,开展既有居住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鼓励采用蓄冷、蓄热空调及冷热电联供技术,中央空调系统采用风机水泵变频调速技术,节能门窗、新型墙体材料等。加快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物的利用,将太阳能热水器的利用作为重点。

(2)家用及办公电器。推广高效节能电冰箱、空调器、电视机、洗衣机、电脑等家用及办公电器,降低待机能耗,实施能效标准和标识,规范节能产品市场。

(3)照明器具。推广稀土节能灯等高效荧光灯类产品、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及电子镇流器,减少普通白炽灯使用比例,逐步淘汰高压汞灯,实施照明产品能效标准,提高高效节能荧光灯使用比例。

(二)重点工程

1.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工程

目前,吉林省在用燃煤工业锅炉(窑炉)约1.5万台,实际运行效率约为60~65%。“十一五”期间通过实施以燃用优质煤、筛选块煤、固硫型煤和采用循环流化床、粉煤燃烧等先进技术改造或替代现有中小燃煤锅炉(窑炉),建立科学的管理和运行机制,燃煤工业锅炉效率提高5个百分点,燃煤窑炉效率提高2个百分点。可节约燃煤近100万吨。

2.区域热电联产工程

热电联产与热、电分产相比,热效率提高30%,集中供热比分散小锅炉供热效率高50%。“十一五”期间重点在以采暖热负荷为主,且热负荷比较集中的长春地区,建设高效环保热电联产机组,加快长春三热电厂、九台热电厂建设的前期工作;在工业热负荷为主的地区,因地制宜建设以热力为主的抽汽背压机组,加快浑江电厂、珲春电厂、二道江电厂的热电联产机组扩建;在全省范围内将现有分散式供热燃煤小锅炉改造为集中供热。到2010年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40%,新增供暖热电联产机组100万千瓦,可节能107万吨标准煤。

3.绿色交通运输、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

“十一五”期间,鼓励和推进小排量汽车、大吨位汽车、专用车和其他可替代燃油运输机械的生产;实施机动车燃油经济性标准及相配套政策和制度,采取各种措施节约石油;实施清洁汽车行动计划,在城市公交客车、出租车等推广燃气汽车;继续抓好燃料乙醇汽油的生产和使用。

加快发展替代能源研究项目的进度与推广:一是利用生物质生产其他醇类燃料的研究;二是提高乙醇汽油配比的研究及利用;三是推进煤炭液化工程实施进度;四是加快油母页岩的开发与利用进度。

到2010年在此领域形成年可节能200万吨标准煤的能力。

4.电机系统节能工程

目前,我国各类电动机的实际运行效率比国外低10~30个百分点。吉林省工业用电中电动机用电量约占70~80%以上。“十一五”期间重点推广高效节能电动机、稀土永磁电动机;在煤炭、电力、有色、石化等行业实施高效节能风机、水泵、压缩机系统优化改造,推广变频调速、自动化系统控制技术,使运行效率提高2个百分点。

5.能量系统优化工程

“十一五”期间在全省重点耗能行业开展能源审计工作,以此查找企业在用能中的薄弱环节,并对其进行能量系统优化,通过系统优化设计、技术改造和改善管理,实现能源系统效率达到同行业最高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十一五”期间重点在冶金、石化、化工、煤炭生产、机械加工等行业中的30户企业组织实施。

6.建筑节能工程

“十一五”期间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严格执行节能50%的标准,从2008年1月1日起,全省地级市率先执行节能65%设计标准。加快供热体制改革,加大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力度。加大既有宾馆、饭店的综合节能改造,逐步将热泵技术应用于大型宾馆、饭店的供热(冷)系统中,减少用电量。

7.绿色照明工程

“十一五”期间重点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体育场馆、民用建筑中推广高效节电照明系统、稀土三基色荧光灯。

8.可再生能源利用工程和示范项目

吉林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品种齐全、资源利用量丰富,“十一五”期间加大其开发利用。①到2010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83万千瓦;②新增150万千瓦小水电装机容量;③到2010年建立8座秸秆气化发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600千瓦,年发电总量1300万千瓦时。在此期间,还将建秸秆气化燃气站,供炊事燃气总量约5亿立方米。以上项目预计消耗玉米秸秆总量40万吨,折标准煤20万吨;④到2010年在全省范围内建立大中型沼气示范工程15个,届时,发电总装机容量约为350千瓦,年产燃气80万立方米,处理畜禽粪污15万吨,折标准煤20余万吨。

9.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与节能效果达标工程

根据省有关部门联合下发的《全省能源计量专项活动实施方案》,“十一五”期间通过努力使全省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能源计量工作全部达到《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导则》国家标准要求,使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检测率和能源计量数据准确率达到规定要求。同时建立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与节能效果评价体系,科学合理制定能耗定额,开展行业能耗评比,奖节罚超,促使企业综合能耗和产品单耗如期达到《规划》要求。

10.政府机构节能工程

“十一五”期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政府机构建筑物及采暖、空调、照明系统节能改造,按照建筑节能标准改造的政府机构建筑面积达到政府机构建筑总面积的20%;推广使用高效节能产品,将节能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实施公务车改革,适时调整公务用车配备标准,鼓励带头采购低油耗汽车;政府机关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和人均能耗在2004年基础上降低10%。

11.节能监察(监测)中心能力建设工程

“十一五”期间重点支持省节能监察中心综合能力建设,适当兼顾市(州)节能监察中心。通过配备交通车辆、更新监测设备、加强人员培训等措施,使其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将其建设成一支专业化的节能执法队伍,依法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节能监察(监测)。

五、保障措施

(一)坚持和实施节能优先的方针

从省情出发,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能源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和约束作用,节能对缓解能源约束矛盾、保障能源安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把节能作为能源发展战略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生产建设还是消费领域,都要把节能放在突出位置,长期坚持和实施节能优先的方针,推动全社会节能。

节能优先要体现在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投资管理以及财政、税收、金融和价格等政策中。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强化节能篇的论证和评估;要在推进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中体现节能优先;要在财政、税收、金融和价格政策中支持节能。

(二)制定和实施统一协调、促进节能的能源和环境政策

建立基于吉林省资源特点、统筹规划、协调一致的能源和环境政策。

1.提高发电和热电联产用煤比重。煤炭在大型燃煤发电机组上使用,同时配套安装烟气脱硫装置等,一方面能够大幅度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原煤消耗,另一方面集中解决二氧化硫等污染问题,做到高效、清洁利用煤炭,是最经济有效解决能源环境问题的办法。

2.石油应主要用于交通运输、化工原料和现阶段无法替代的用油领域。因地制宜,鼓励用洁净煤、天然气和石油焦来替代石油。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效率,抑制私人机动交通工具对城市交通资源的过度使用。

3.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应以改造后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总量控制为原则,对中小型燃煤锅炉,在有天然气资源的地区应鼓励使用天然气进行替代;在无天然气或天然气资源不足的地区,应鼓励优先使用优质洗选加工煤或其它优质能源,并采用先进的节能环保型锅炉,减少燃煤污染。

4.对生产和使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其他可替代能源的单位和项目给予鼓励。

(三)制定和实施促进结构调整的产业政策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是建立节能型工业、节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从体制、政策、机制、投入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快制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先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低能耗的信息产业,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鼓励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四)制定和实施强化节能的激励政策

对生产或使用《节能产品目录》所列节能产品实行鼓励政策;将节能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

政府对一些重大节能工程项目和重大节能技术开发、示范项目给予投资和资金补助或贷款贴息支持。

政府节能管理、政府机构节能改造等所需费用,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深化能源价格改革,逐步理顺不同能源品种的价格,形成有利于节能、提高能效的价格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峰谷、丰枯电价和可中断电价补偿制度,对国家淘汰和限制类项目及高耗能企业按国家产业政策实行差别电价,抑制高耗能行业盲目发展,引导用户合理用电,节约用电。

研究鼓励发展节能车型和加快淘汰高油耗车辆的财政税收政策,择机实施燃油税改革方案。取消一切不合理的限制低油耗、小排量、低排放汽车使用和运营的规定。研究鼓励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的生产和消费政策。

(五)加大依法实施节能管理的力度

加快建立和完善以《节约能源法》为核心,配套法规、标准相协调的节能法律法规体系,依法强化监督管理。

以政府令颁布《吉林省节能监察办法》;政府相关部门出台《吉林省工业节电管理办法》、《吉林省重点用能企业管理办法》、《吉林省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中合理利用资源评估办法》及《吉林省主要工业产品能源消耗定额》等。

建立和完善节能监督机制。组织对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石化、电力、煤炭等高耗能行业用能情况、节能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产品能效标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行业设计规范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列节能篇(章)的规定进行监督检查。依法淘汰落后的耗能过高的用能产品、设备。充分发挥建设、工商、质检等部门及节能监察(监测)机构的作用,从各环节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节能主管部门要定期公布耗能过高的用能产品、设备的目录,并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达不到强制性能效标准的耗能产品或建筑,不能出厂销售或不准开工建设,对生产、销售和使用国家淘汰的耗能过高的用能产品、设备的,要加大惩罚力度。

建立节能效益评价制度。按《吉林省节约能源条例》的规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年综合能耗超过2000吨标准煤的可研报告必须经有资质的机构进行节能效益评估,否则,项目不予建设。

(六)加快节能技术开发、示范和推广

组织对共性、关键和前沿节能技术的科研开发,实施重大节能示范工程,促进节能技术产业化。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节能技术,并消化吸收。组织先进、成熟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同时组织开展原材料、水等载能体的节约和替代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重点推广列入《节能设备(产品)目录》的终端用能设备(产品)。

建立节能共性技术和通用设备科研基地(平台)。鼓励依托科研单位和企业、个人,开发先进节能技术和高效节能设备。

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市场化运作,政府对高投入、高风险的项目给予经费支持。各级人民政府要采取积极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节能技术开发、示范和推广应用。

(七)推行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节能新机制

一是建立节能信息发布制度,利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及时发布国内外各类能耗信息、先进的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引导企业挖潜改造,提高能效。二是推行综合资源规划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将节约量作为资源纳入总体规划,引导资源合理配置。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终端用电效率、优化用电方式,节约电力。三是大力推动节能产品认证和能效标识管理制度的实施,运用市场机制,引导用户和消费者购买节能型产品。四是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克服节能新技术推广的市场障碍,促进节能产业化,为企业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五是建立节能投资担保机制,促进节能技术服务体系的发展。六是推行节能自愿协议,即耗能用户或行业协会与政府签订节能自愿协议。

(八)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

加强对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和监督。组织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的监督检查和主要耗能设备、工艺系统的检测;定期公布重点用能单位名单、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及与国内外同类企业先进水平的比较情况;做好对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人员的培训。

重点用能单位应设立能源管理岗位,聘用符合条件的能源管理人员,加强对本单位能源利用状况的监督检查,建立节能工作责任制,健全能源计量管理、能源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促进企业节能降耗上水平。

(九)强化节能宣传、教育和培训

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节能宣传,不断提高全民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将节能纳入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等部门和有关社会团体,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搞好节能宣传,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曝光那些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和现象,宣传节能的典型。节能要从小学生抓起,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中小学开展节能宣传和实践活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要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节能宣传、技术和典型交流,组织节能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组织开展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使节能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

(本文作者为吉林省发改委副主任、省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作者:贾广和

第3篇:广东教育科学 “十一五”规划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2010年),是广东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要服务于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又要适当超前于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在省教育厅、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全省的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试图对“十一五”规划中已立项的项目进行分析,对过去五年以来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的特点、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总结,并对今后一段时期全省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作一展望。

一、研究特点分析

“十一五”期间,我省共有1081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立项规模与数量较“十五”规划有较大增长。课题申报情况分布在基础教育研究426项,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232项,高等教育研究226项,思想政治与德育教育研究55项,教育技术学研究46项,体卫文化研究50项;申报单位分布在本科高职院校659项,中小学312项,省市教科研类单位110项。纵观这五年来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的实施情况,我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的研究特点主要呈现出如下几个方面:

(一)选题的规模扩大,研究的视野进一步拓展

从2006年-2010年的立项情况来看,各市县和学校的研究呈现出研究多向性发展的趋势,研究领域由微观向宏观发展,由过去只注重教育内部问题的研究向同时关注与教育密切相关的外部问题的研究发展,涵盖各级各类教育,大大拓展了研究者的学术视野(如表1-1)。基础教育领域方面,主要围绕基础教育改革中急需研究和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如教学教法、课程开发、家校合作、品德教育、中学教师发展、留守孩子的教育等。本科高职教育领域集中在学生创业能力研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农民工继续教育研究、建设和谐校园、产学研实现途径研究、实验教学研究等方面。此外,教育技术、农村教育、体卫教育、协同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也不同程度进入科研工作者的视野。

(二)研究内容不断创新,研究方法逐渐科学化

随着教育科研的不断发展,课题研究的领域越来越宽广,同时,研究的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教育管理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协同发展理论、教育经济学理论、教育社会学、教育行为组织学等这些新的理论的引入和运用,对提高我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理论水平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对课题的研究也不再局限在理论性研究上,众多的课题引入了比较性研究、构建模型研究、实验研究、应用性研究、互动式研究等方式,逐渐摆脱了纯理论性研究,延伸至实践性研究上,重视其研究的实效性与价值性,大大增强了科研成果的信度与效度。

(三)研究的方向越来越注重现实问题的应用性

五年来,我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一直致力于加强广东省教育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的研究,把珠江三角洲教育现代化问题、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问题、教育信息化与国际化问题、高校科技发展问题列入研究范围。重点研究教育结构问题,改善和完善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并且强调课题研究的实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这些课题,一方面加强对教育宏观决策有直接影响的实证性研究和对策性研究,增强教育科研为宏观决策服务的功能,重视把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可操作的方案,直接作用于教育改革与实践;另一方面则是重视开展对教育教学改革实际过程中的指导性研究,围绕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等方面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

二、取得的经验

(一)必须创新科研管理方式,提高科研信息服务水平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申报、评审工作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程。评审工作实现信息化大大减少了项目管理过程中资源浪费的现象,提升了工作的效率。近年来,我省建立广东省社科规划办网、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申报系统、广东省教育科研管理系统、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处数字科研服务平台,同时还链接广东省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广东省各地市教育局等单位以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等国家科研机构。各科研单位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申报人员可以从平台上获取项目申报信息,确定申报项目,上报项目申报书。这使得印刷、用纸等办公费用以及传递过程中的大量邮资、路费相应缩减,信息传递与交流的周期更加快捷。

(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实行分类指导,统筹管理

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面向地方高校、职业院校、中小学幼儿园和各地市教育科研机构。不同层次的学校与科研机构,不同学科的课题,以及课题承担人的学历背景、工作性质和自身的条件各有不同,因此,在进行课题管理时不能用相同的标准去衡量。在“十一五”规划中,各级各类学校以及教研单位非常重视科学研究,积极申报。如图2-1所示,其中中小学申报项目达312项,占总项目的28.86%;高职院校项目数达659项,占总项目数的60.96%;省以及各地级市教研单位110项,占总项目数的10.18%。在研究的内容中,高校以及教科研机构的课题重点在于推动学科建设、教学模式、教学实践问题方面的研究;而中小学、幼儿园则普遍围绕课堂教学、学生的行为习惯、家校合作教育等能解决当前实际问题的方面进行研究,一般具有探索性、普及性、应用性和经验性。因此,在评审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学科的课题实施分类指导,要考虑到课题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在课题评审、成果评价和项目指导上,要统筹管理,注意普通性与特殊性。

(三)必须以专业性为基础,建设素质精、业务强的科研队伍

建设科研能力较强,业务素质较高的一批科研队伍,是做好科学研究的重要保障。此外,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既是科研追求的最高目标,又是科研素质的最高境界。(李倡平.湖南教育科学规划实施五年回顾与反思[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5):58.)五年来,我省十分注重科研队伍的建设。项目管理专家库每年定期更新。目前,全省各级各类项目评审专家库里共有4092名专家登记在册,其中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有600多位专家,分布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等14个学科中。

三、需要在发展中不断解决的问题

(一)科研兴教、科研强校的战略意识仍然薄弱

当前,教育科学研究在学校的地位尚未确立,把科研作为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尚未达成共识。许多学校由于经费问题或科研队伍的问题而没有把科研摆在很好的位置。在边远地区或者地方性院校,课题立项很少,成果不多,既阻碍了学校教育科研本身的发展,也影响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深入推进,对教师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十分不利。据对“十一五”期间我省各高校承担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的情况分析,可明显看出各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高校方面,华南农业、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高校课题立项总数排在前列;职业院校方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立项数量稍多。一些高职院校的立项项目很少,有的还是空白,应该引起这些学校校长的重视。

(二)课题管理需进一步加强

课题的管理直接涉及到科研事业的发展,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当前,重立项、轻管理;重结果、轻过程;重评奖、轻转化的问题依然存在。譬如,一些课题申报人和单位只顾追求课题立项数量,忽视课题的质量,课题一旦立项就束之高阁,缺乏必要的跟踪管理和检查督促措施;课题不能按时开题,开题后也没做进一步的调查研究;中期检查敷衍了事,阶段性成果凑数侥幸过关,导致很多课题迟迟结不了项;结题时非常匆促,草草了事,严重影响了课题的质量和效益。另外,在解决课题成果的推广和转化上,各级单位还没有很好的重视,相关的渠道较为狭窄,这大大影响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同时也打击了项目主持人的积极性。这种成果转化边缘化的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克服。

(三)课题经费来源单一,科研资源短缺

广东正在建设教育强省,在教育方面,投入的资源也逐年增长,但教育科研经费还是相当紧张。“十五”和“十一五”规划十年期间,广东共投入200万专项经费用于支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这与我省教育的规模及发展的速度,特别是建设教育强省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截止2011年,我省高等教育专任教师85751人,高中阶段教育(包含中等职业教育、技工学校、普通高中)203383人,普通初中专任教师268008人,小学专任教师432451人,各级各类教师共计989593人。这样一支数量庞大的教师队伍,如果按人头分摊计算,2000-2010年期间,全省教师每人年均科研经费仅为2.02元。如果将这笔经费全部投入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的教育科研,149所高校每所占有年均科研经费仅为13422.8元。由于受经费限制,“十一五”期间,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科研单位所申报的均为自筹经费项目,严重制约了科研事业的发展。

(四)科研水平呈现出严重的地区不平衡

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尽管在组织申报过程中,在政策与经费支持上已向欠发达地区倾斜,但由于经费、科研水平、资源等各方面的因素,粤北、粤西地区的申报积极性或者项目的质量仍然不容乐观。经统计,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中,各地区的申报情况如下表3-1所示。

从表3-1中可以看出,珠三角地区对项目申报的积极性远远高于粤北、粤东、粤西地区。珠三角地区中广州、深圳、佛山(含顺德)、中山排在前列,其中广州的项目申报数占整个“十一五”规划项目的1/2,这与广州地区高校数量多,科研机构与研究资源相对集中的因素不无关系。粤北的韶关、粤西的茂名、湛江以及粤东的潮汕地区相对较好,这与当地拥有本科院校以及职业院校的因素有关。从表中也可以看出,如清远、河源、云浮、梅州、阳江等地的科研项目相对较少,与珠三角以及其他地区呈现出较大的不平衡性。

四、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深化对教育科学研究的认识,进一步明确教育科研的地位

教育科研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强大动力。广东要建设教育强省, 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打造南方教育高地的目标,实际上是要增强教育的竞争实力。这种实力应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增加教育投入,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其次更新教育观念,创新发展机制,提高师资水平,优化教育管理。前一种为硬实力,后一种为软实力,这两者互为前提、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李倡平.湖南教育科学规划实施五年回顾与反思[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院,2007(5):60.)

(二)加强学科队伍建设,提升科研业务素质

从目前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群体来看,高校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教师和各地市教研室专职教育科学研究人员是主要力量。从教育科学研究队伍结构看,研究人员地区分布、学历、职称层次参差不齐,学科带头人少。因经费问题,科研资源相对不平衡,省市各地区缺少组织培训、指导,导致学科队伍呈现出越来越大的差异性。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增加培训预算,积极引导,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教育理论培训,特别是项目书的写作与申报、项目的管理与结题等方面的培训,重视发现和培养年轻的教育科研优秀人才。其次,依照有关规章制度,运用中期检查手段,加强科研的过程管理,及时发现和总结好的科研成果,通过通报表扬、奖励性追加科研经费予以正面积极鼓励。同时对研究进展缓慢、阶段性成果低劣的课题及时加以中止和撤项,停拨或缓拨资助经费,从制度上防止科研劣品产生。

(三)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增加对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教学科研是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属于政府公益性科研项目。当前,广东省正致力创建教育强省,建设南方教育高地,在教师待遇、教学资源以及教育科研等方面已加大支持力度。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要正视教育科研在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大对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在保证正常的人头经费和事业经费的前提下,设立教育科研专项经费来支持和扶植教育科学研究。此外,应拓宽科研经费来源渠道,以政府投入为主,以课题所在单位给予相应配套支持、课题主持人向企业筹措为辅,努力为开展教育科研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规范教育科学课题的管理,为研究成果的转化提供平台

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覆盖了各级各类教育,涉及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政策研究、教育实践研究等领域,对广东省教育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增强为宏观决策服务、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服务的意识,省市各级单位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加强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首先,应加强与国家教育科学规划办的联系,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指导;其次,加强与广东各高校科研部门联系,有效利用高校科研资源;第三,密切联系课题承担者,跟踪服务,强化过程监督;最后,积极在广东科研信息网,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在网上公布立项课题和结项的研究成果,共享研究资源。通过以上措施,在现有基础上强管理、抓特色、出精品。

责任编辑 潘孟良

作者:莫玉音, 黄黎露

第4篇:工作总结——(范)

教职工见习(试用)期工作总结

姓名 张

潭 岗位 科 学 教 师

自去年 7 月初始,今年 7 月初终,历时一年,我光荣的成为教师队伍的一枚新人。因为热爱,所以用心。怀揣着崇高的职业理想,我开始用心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在学校紧张有序,忙而不乱的工作氛围下,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现就个人工作情况,予以小结。

本着一颗热爱之心,责任之感,认真投入教育教学工作。谈不上紧紧围绕什么教育方针,学习什么教育名家的奇思妙想,只是恪守“为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精神,浏览一些关乎教育培养的细节指导,关注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的一些典例。教育关乎人性,人性根植于社会,而社会的发展又依托于教育。所以在尊重人性与个体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由于刚走向新岗位,加之个人性格特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些方式方法并不合适,理论应用于时间还有一段路要走。

本学年我担任小学部的科学老师。小学的科学课程,涉及理化生地数各方面的知识,更多的是对自然世界的探究认识。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做为一名新晋科学教师,我对自己的课程定位是:培养兴趣,开拓思维,享受课堂。带领三年级的孩子们认识植物动物的生命周期,种植花草,饲养小动物,学会使用温度计,会读出温度。了解水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四年级的孩子们一起认识电和电路,学习知道不同动植物的繁殖方式,种子和花的结构,卵生和胎生的区别。学习知道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以及如何储存食物,根据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来检验食物。了解不同地质的岩石矿物的特质。在实验的基础上,带领五年级的孩子认识浮力,感受热,体会热传导,感受时间的流逝与不可逆转,学习机械摆的规律,在昼夜交替中学习人类认识宇宙的历史,感受地球的运动以及宇宙的运动。

集生物地理化学物理历史学科基础为一体,在影音图文加动手实验中开展科学课。根据知识特点灵活教学,孩子们学的快乐,老师教的开心。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的很多想法给了我很多惊喜,抛给孩子们的一些问题又让孩子们在课外增长了知识。从不要求每个人掌握所有的知识,但要求每个人自己认真独立的去思考,发现问题并尝试去解决。

没有给孩子们发导学案,一方面为了减轻学生的作业量,另一方面基于科学课

的特性。回归课本,参透课本,解决了课本上的问题实验,自然学到了知识。课前我也会留三五分钟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本,养成阅读并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学期末安排考试,实行平时成绩加笔试成绩的打分原则,实事求是的给每个人应得的评价。从一开始,让每个人意识到,所有的成果不是偶然,是你每天的点点滴滴积累的必然。在这个用口号横幅炒作教育要全面发展的时代,在迎来所有科目被一视同仁的崎岖路上,每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都在不遗余力的引导孩子们认真对待每一天,每一科,每个时刻。

在学校这个小社会里,对每位教师的要求不再仅仅是教学相长这一点,还有其他的工作与事务要在座的每位去完成。基于人类活动的社会性,各种规章制度应运而生,我们的工作让制度顺畅运行。工作既生活。我热爱自己的工作,珍惜这让我学习成长的机会。一学年到目前为止,未曾有过迟到早退和请假,能按要求及时完成各项教学教务常规工作。积极主动的去听各位前辈老师的课,学习总结,应用于自己的的课堂。此外,教导处交予综合组内的临时工作,也能积极参与,共同完成。工作不能说完成的多好,但都用心做了。没有做好的,希望以后有机会做的更好。这一年的教师工作,让我感受良多。在这一年里,我个人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不断学习,知识面大大拓宽。通过跟前辈们的学习,慢慢能掌控课堂,应对各种意外情况。临时工作的参与,让我的办公能力得到锻炼。这些成长也让我更加明白自己的不足,

在这个教育产业化,经济化的时代,选择做一名教师,我始终不忘记自己的职责——育人教书。相比教育教学工作,我想其他工作都应该排在后面,如果一位老师,连自己最核心主要的工作都搞不清楚,本末倒置,大抵是不能称之为教师了,我想,在学生心目中是一名好老师比在老板心中是一名好职员更让我有成就感,让我看到自己的价值。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聪明如你我,时间逝去,就再没有了这一刻。回顾这过去的一年,有欢笑有泪水,有温暖感动,有气急败坏。感谢陪我一同成长的孩子们,感谢及时给我纠正错误的领导,感谢秒接秒印支持我工作的娜姐,感谢教会我管理班级的正班,感谢所有帮助我关心我的友好同事,最后,感谢综合组待我如亲人的葫芦兄弟。

真的勇士,是即使看清了现实却依旧热爱生活的人。对自己:厚德积学,励志敦行;抱道不曲,拥书自雄。对工作: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持守正道,追求真理。秉承师大人的精神,做一名有情怀的教师。

第5篇:工作总结,(范)

安阳、濮阳、区域主管工作总结(

9 9 月 月 0 10 日—9 9 月 月 6 16 日)

一,本周工作内容

1 1 、配合巡检部一起调研了滑县瑞阳粮食,是受中信银行郑州农业路支行的要求,贷款主体是郑州瑞阳粮食,出质人是滑县瑞资 阳,质押物小麦,融资 0 1000 万,银行想做四方的合同,和银行客户经理沟通过,我司无四方协议的版本,跟进。

2 2 、配合巡检部调研了内黄星河油脂,贷款行是内黄支行,初步准备贷款 0 2000 万,质押物为花生油,因银行不确定放贷金额,还未上报,后期跟进。

3 3 、签订了安阳盈鑫冶金的合同,因企业质押物库存不足,质物清单未出,下周跟进。

二,问题及建议

三,

下周工作计划。

1 1 、跟进安阳博大纺织,安阳顺成煤焦 3 3 期,项目的合同签署情况。

2 2 、跟进安阳盈鑫、安阳盛丰、银行手续流程情况。

3 3 、跟进监管费的收取情况。

4 4 、做好各个监管点的日常辅导工作。

李光耀

1 2011 年 年 9 9 月 月 6 16 日

第6篇:个人总结 范

个人总结及自我评价

2011,在制造厂全体员工的努力下,顺利完成了本仪器生产任务。作为综合录井仪制造厂的一名员工,我主要从事仪器装配制造中计算机系统及相关技术工作,在领导支持与同事的帮助下,坚持“爱岗敬业,求实进取”的职业道德理念,本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完成了自已的本职工作。通过在工作中边干边学,基本具备了仪器装配调试维修所需的电气工程专业知识;通过工作实践及向同事请教学习,初步掌握了相关技能。仪器生产制造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计划、材料、装配、质检等多个方面,需要团队良好的沟通协作才能干好干快。我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已做到遵守劳动纪律,严格按操作安全规程施工操作,服从领导及班组长的安排,与同事密切配合协作,不懂的地方认真学习,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解决不了的则及时汇报。对制造工作来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全员质量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一部分。工作中,我要求自已要有质量意识,保证自已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质量达到合格标准,不合格的及时整改,消除质量问题隐患,同时做到合理安排时间,优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我也认真参加制造厂的定期安全教育学习,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不违章作业,同时互相监督和纠正不安全行为,作一名合格称职的员工。

第7篇:范书记总结讲话

在全系统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范宝明

(2011年3月日)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会上表彰了2010年度综合考核和单项工作突出的先进单位,签订了安全信访责任状,麻主任作了《继往开来,创先争优,全面推动供销合作事业实现新跨越》的报告,尚市长作了重要讲话。

麻主任的报告从资产开发和运营取得良好成果、“新网工程”建设积极推进、“两社一会”联动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联社进一步加快职能转变、外部形象明显改善五个方面全面总结和回顾了“十一五”期间的工作,使我们感到近年来供销社的工作凝聚了麻主任和全体干部职工的辛勤和汗水,成绩确实来之不易。同时,麻主任从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创优发展环境、切实加强联合与合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奋敬业的优良传统五个方面总结和归纳出了近年来工作得出的心得和体会,对我们今后的改革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报告还从确保完成便民店全覆盖任务、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加快社有企业改革发展、提速基层社振兴发展、在

- 1 -

为农服务中发挥作用五个方面安排部署了今年的工作。整个报告总结过去客观全面,得出的启示透彻深刻,部署工作重点突出,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和任务。

尚市长从肯定成绩,认真总结过去工作的经验和不足;认清形势,牢牢把握供销社面临的新机遇;扎实工作全面提升这农服务水平和能力三个方面作了重要的讲话。尚市长充分肯定了我们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同时,结合当前形势指出了我们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不足,对供销社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具体的要求。讲话分析形势高屋建瓴,提出要求明确具体,既鼓舞人心,振奋精神,更让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下面,我就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和当前工作讲两点意见。

一、关于会议精神的传达贯彻问题

会后,各级领导班子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握会议的精神实质。在安排本单位今年的工作时,结合实际,把尚市长的讲话和麻主任的工作报告精神贯彻到各自的工作部署中去。同时,要尽快把会议精神传达到干部职工中去。各单位要针对市社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和今年的各项经济指标,制定工作计划,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

二、关于当前的几项工作

1、切实做好春耕生产的化肥供应。当前正值春耕生产季节,

农资公司要加强货源组织,搞好化肥配送。各基层社要主动延长营业时间,开展预约售货,搞好便民服务。

2、切实做好食盐供应工作。针对当前的食盐形势,盐业公司要及时组织食盐调运,规范经销网点,做到不脱销、不断档、不涨价,同时,加强盐政执法,加大打击不法行为的力度。

3、切实做好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要落实安全责任,对春节供应的剩余烟花爆竹,要清理入库,保证安全。对经营场所和重点部位要明确责任,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确保安全。要认真负责地做好信访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同志们,2011年的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要振奋精神,转变作风,真抓实干,狠抓落实。让我们以新的思想观念、新的精神面貌、新的改革举措、新的工作作风、新的经营业绩,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完成好今年的目标任务。

第8篇:个人年度总结 范

个人总结及自我评价

2011年度,在制造厂全体员工的努力下,顺利完成了本年度仪器生产任务。作为综合录井仪制造厂的一名员工,我主要从事仪器装配制造中计算机系统及相关技术工作,在领导支持与同事的帮助下,坚持“爱岗敬业,求实进取”的职业道德理念,本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完成了自已的本职工作。通过在工作中边干边学,基本具备了仪器装配调试维修所需的电气工程专业知识;通过工作实践及向同事请教学习,初步掌握了相关技能。仪器生产制造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计划、材料、装配、质检等多个方面,需要团队良好的沟通协作才能干好干快。我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已做到遵守劳动纪律,严格按操作安全规程施工操作,服从领导及班组长的安排,与同事密切配合协作,不懂的地方认真学习,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解决不了的则及时汇报。对制造工作来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全员质量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一部分。工作中,我要求自已要有质量意识,保证自已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质量达到合格标准,不合格的及时整改,消除质量问题隐患,同时做到合理安排时间,优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我也认真参加制造厂的定期安全教育学习,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不违章作业,同时互相监督和纠正不安全行为,作一名合格称职的员工。

第9篇:2010范市村工作总结

范市村2010年度工作总结

2010年,对于我们范市村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里,先后更换了3个书记。但在古港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攻坚克难、扎实工作,通过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村民收入进一步增加,社会稳定,村里的各项事业得到全面推进。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巩固工业经济,科技兴农,努力做好经济工作

1、工业经济。村支两委主动及时为村上的4家企业调解矛盾纠纷,维护正常生产秩序,帮助企业引进新的生产设备,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巩固了村内现有工业企业。

2、农业发展。12月14日,我们组织村上百来个种养殖农户参加了为期四天的“阳光工程”培训班。在农技师精心实地指导下,使村民掌握了蔬菜种植、水稻培管及病虫害防治、水果栽培等各类种植业的技术知识,明显调动了村民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蔬菜合作社今年建了50个蔬菜大棚,完成了100亩油茶的低改,增产、增收、增效明显。三冬工作方面,对部分渠坝进行了清淤,整修了4口水塘,维修了西岸玔1000米。完成镇政府下达的冬种生产任务,种植油菜1500亩。认真落实农业安全作,无涉及“三农”恶性事件。

二、创先争优,抓好基层党务工作建设

一年来,村级党务工作加强了对全体党员的教育、监督和管理,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无违纪行为。

1、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创先争优活动是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立足本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经常性工作,我们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村党支部的一项最大的活动来积极响应,以实际行动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抓好队伍建设,发展和培养新鲜血液。在发展上坚持标准,严格把握发展质量,坚持做到“一测评、二公示”制度,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今年已为3名预备党员办理了转正手续,发展了4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村的党员队伍不断壮大。

三、抓民心工程,为民办实事,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1、今年,村里完成道路硬化2公里,全村绝大部分村民的出行问题都得到解决。完善了黄埠片大坪等3个村民小组的土地整理工作,积极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流转。

2、按政策要求对五保户做到了应保尽保,对特困户实施了低保救助,没有出现倒房伤亡人员事故,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了保护。

3、实行村民自治,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每季都按要求搞好村务公开、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增加了村级财务的透明度。

4、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人们生育观念认识不断提高。加强了对外地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定期做好农村妇女病的检查和防治。计划生育率提高了10%。

5、认真开展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多次组织村民清扫道路两旁、房前屋后的垃圾,新建垃圾池200个,购买垃圾桶150个,大大改善了村里的卫生状况,维护了村容村貌。

在抓好范市村的公共事业的同时我们还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了“文明家庭”“创建平安村”等评创活动,以点带面进行宣传,从而推动我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我村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摆上工作议程,根据上级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扎实有效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深入贯彻有关精神,着力推进平安家庭、平安村建设,认真开展“五清查一打击”整治活动,排查调处不稳定因素,完善防控体系,维护了本村的大局稳定。一年来,我村的社会治安稳定,有矛盾纠纷及时调处,有案件及时处理或上报,一年来无刑事案件,村民安居乐业。

五、突出重点,配合镇政府做好中心工作

1、积极配合镇上开展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按时保质的完成了人口普查的入户调查和汇总工作。

2、积极配合镇上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方协议的签订,做好农村养老保险手续的办理和费用的收缴工作。今年,我村新农合的参保率达到98%,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75%。

六、2011年工作目标和思路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领导和村民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明年的工作中,村支两委将进一步以追求发展的眼光,创新思路,改进工作作风,争取在各项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收获。

1、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把解决农民增收放上重要位置。调整好产业结构,扩大规模经营面积,大力发展牲猪养殖,蔬菜、油茶、水果种植产业,努力实现增产、增收。

2、积极创造条件,利用本村优势加快经济发展。我们要把发展村级经济放到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扶持和鼓励农户兴办家庭企业,使我村村级经济有一个较高增长速度。

3、规范村务管理、推进村民自治、推进村务公开是落实民主管理、村民自治的有效途径。下一步我们要在实践中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内容、形式和程序,提高依法治村的自觉性,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促使农民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

4、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识建设,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团结和带动群众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战斗堡垒。继续抓好村级班子建设,大力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继续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发展工作,强化党员管理考核,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将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对照新的工作目标任务,继续发扬克难求进的精神,脚踏实地,精心工作,以优异成绩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不负大家的期望。

范市村党支部 范市村村民委员会 2010年12月21日 附:

在上面的工作总结中也说到了,今年对范市村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先后更换了3个支部书记。先是梁书记因违反计划生育被撤职,后来由副镇长张孟兰兼任我们村的书记,因为她实在忙不过来,镇上又委任我担任支部书记一职。从范市村的村主任到支部书记,越来越感到责任重大,这一年来,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是带领全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种植业和林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是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土地整理、道路硬化、水塘维修、垃圾池新建等。

三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不断加强党建工作,在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意识的同时,也不断地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

四是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圆满完成了乡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保证了我村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健康、有序的发展。

本人在2010年的工作中,能够根据上级的要求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圆满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保证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全面发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保持踏实认真、谦虚谨慎的作风,继续发扬优点,不断完善自己,从而更好地为全村人民造福。

上一篇:公文交换平台下一篇: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