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参与政策制定程序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城市交通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公众参与的程序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导致人们对交通的需求量持续上升。近年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由城市交通引发的问题逐步显现,城市交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会直接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城市交通资源配置和城市交通的长远发展。公众作为交通政策影响的群体,应该以适当的方式参与到交通政策的制定中来,表达公众利益,提升公共政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本文首先对国内外交通领域公众参与的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从社会契约论、公共选择理论、程序正义理论和博弈论四方面研究了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对德国、美国和英国的城市交通领域公众参与程序进行总结归纳,结合斯德哥尔摩拥堵收费与首尔市公交改革的公众参与进过程行案例分析,借鉴其中的成功经验。通过绘制与分析我国现行的决策程序,发现政府与公众之间缺少直接沟通的渠道。在对目前我国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分析后发现,我国公众参与缺少程序化的规定,并且参与程度不深、范围不广,公众的参与意识不强。本文提出针对我国城市交通政策制定与实施中的公众参与,提出分为:问题提出、问题诊断、提出解决方案、方案评价与决策、方案执行、方案后评价以及反馈7个阶段的程序建议。相应的公众参与层次由低至高分为告知、咨询、协商、交互和动员五种形式。本文结合2014年北京市实施公共交通票价改革案例,对现行的公众参与过程进行分析与评价,北京市公共交通票价改革是较为成功的案例,但方案后评价与反馈机制方面仍有欠缺。在此基础上给出对北京市拟实施的拥堵收费政策公众参与程序的设计及相关建议,拥堵收费政策应包含完整的公众参与程序,前期展开深入的社会调研,多渠道多方式征集公众意见,重视后评价环节,并健全反馈机制,提高公众对政策的支持和理解。本文在结论部分对改善我国城市交通政策制定中公众参与制度给出以下对策建议:建立政府与公众直接沟通的渠道,建立健全交通领域公众参与的法律制度,设计不同种类的公众参与程序规范,合理选择公众参与的方式,培养公众参与的意识与能力。

关键词:交通政策;公众参与;程序;拥堵收费

学科专业:产业经济学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问题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4 创新点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公众参与相关概念

2.1.1 公众参与

2.1.2 城市交通政策

2.2 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

2.2.1 社会契约论—政府的权力来源

2.2.2 公共选择理论—寻求公共政策的偏好

2.2.3 程序正义理论—保证程序的正义合理

2.2.4 博弈论—政府和公众的利益均衡

2.3 公众参与的文献综述

2.3.1 公众参与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2.3.2 交通领域中公众参与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国外交通领域公众参与程序与案例研究

3.1 国外交通领域公众参与程序

3.1.1 德国公众参与程序

3.1.2 美国公众参与程序

3.1.3 英国公众参与程序

3.2 国外交通领域公众参与案例研究

3.2.1 斯德哥尔摩拥堵收费政策公众参与案例

3.2.2 首尔公交改革公众参与案例

3.3 本章小结

4 我国公众参与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4.1 我国公众参与的现状

4.1.1 我国市政决策机构及程序

4.1.2 公众参与城市交通领域的法律规定

4.1.3 参与主体及参与阶段

4.1.4 参与内容

4.1.5 参与形式

4.2 我国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

4.2.1 公众参与缺乏程序化的规定

4.2.2 政府层面的问题

4.2.3 公众层面的问题

4.2.4 公众参与设计层面的问题

4.3 本章小结

5 城市交通政策决策过程中公众参与的流程与方式

5.1 城市交通政策决策流程设计

5.1.1 问题提出阶段

5.1.2 问题诊断阶段

5.1.3 提出解决方案阶段

5.1.4 方案评价与决策阶段

5.1.5 方案执行阶段

5.1.6 方案后评价阶段

5.1.7 公众参与反馈机制

5.2 城市交通政策公众参与方法的比较研究

5.2.1 告知的形式

5.2.2 咨询的形式

5.2.3 协商的形式

5.2.4 交互的形式

5.2.5 动员的形式

5.3 本章小结

6 北京市城市交通政策的公众参与案例研究

6.1 北京公共交通票价改革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6.1.1 北京公共交通票价改革的概况

6.1.2 北京公共交通票价改革公众参与的过程

6.1.3 北京公共交通票价改革公众参与的评价

6.2 北京市拥堵收费政策公众参与的分析与建议

6.2.1 北京市拥堵收费政策介绍

6.2.2 北京市拥堵收费政策公众参与的分析

6.2.3 北京市拥堵收费政策公众参与的建议与程序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上一篇:农村中学安全教育论文提纲下一篇:学习诊断个性化教学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