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参与式教学法

2024-05-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51.参与式教学法(精选9篇)

51.参与式教学法 篇1

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合作式的教学或协作式教学法,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参与式”教学与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多边互动”性。“多边”是指教学活动的主客体,包括学生、教师、学校及其管理部门。“互动”是指“教”与“学”双向互动,教学相长;学生之间的互动,学学相长;学校及其管理部门与教师之间互动,教学水平与管理水平提高。从而实现学生能力、素质和教学水平、管理水平提高的统一。②教师作用的“主导”性。主导性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导”为主,具体来说就是“导学、导思、导做”;导出方法,导出规律,也就是起“导游”、“咨询辅导员”作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再是“绝对权威”,不再搞“教师中心论”、“一言堂”、“满堂灌”,从而体现教师知识和能力的统一。③学生地位的“主体”性。主体性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以主动学习为主。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即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主动创新,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广泛参与教学活动,包括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等,从而体现共性化学习与个体特征培养的统一。④教学质量的高效性。由于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改变,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教学内容的科研含量更高了,理论联系实际更强了,从而体现知识传授与能力提高的统一。

其策略如下:

1.任课教师课前要精心搞好课堂教学设计,即学生本节课要讨论的知识点、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等,各程序都要合理安排,否则,缺少一个环节,就意味着这堂教学课的失败。

2.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要千方百计激励每个同学都要参与。这就要求各小组代表要把讨论的任务分给本组的每个同学,做到人人有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人人动脑筋,个个动口说,才能避免有人蒙混过堂的现象。

3.记录发言者由本组同学轮流担任。

4.教师要围绕课文重点难点以及考试出题的类型设计问题教学。因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参与式教学还是为应试教学服务的,偏离这个“宗旨”,学生分数上不去,成绩不好,考不上高一级学校,误人子弟。

5.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必须建立一种和谐的合作关系,只有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求知欲、创造力才能被激活,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勇于大胆创新。

6.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51.参与式教学法 篇2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电气自动化的专业每年招生有近200个学生, 其中专业课单片机的学习在控制领域显得尤为重要, 人才培养方案中单片机课程的学习是96个课时, 96课时包括48理论和48实践, 另外还安排了一个星期的综合实训。可见单片机的教学所占课时多, 重要性不言而喻。

led灯是整齐排列的, 被镶嵌到一块塑料板上, 可以显示汉字和图形, 用来介绍商品, 吸引顾客。点阵led显示屏作为一种现代电子媒体, 具有灵活的显示面积 (可分割、任意拼装) 、高亮度、长寿命、大容量、数字化、实时性的特点。点阵显示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思路要细致而又有趣, 才可让学生通过动手做来学习。这里我设计的是学习任务:点阵显示“王桂兰”三个字。

二、首先需要的设备

KST-51单片机开发板1块、STC89C52RC芯片一块、USB线缆一根、电脑一台。要说明的是KST-51单片机开发板1块、STC89C52RC芯片一块、USB线缆一根, 这些设备是我在金沙滩工作室买的, 关于单片机的教学, 必须要有配套的设备和配套的书, 并且所编的项目全都是非常典型实用的项目。我们做教师的, 为了更好地教学, 必须要寻找到好的资源或自己做设备开发与项目设定而编写教材。

三、学习安装软件

首先要声明的是一定要自己装软件, 安装的过程是需要调试的, 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你的电脑上安装上三个软件:一个软件是编写程序的Kei L-C51-9.02a, 一个软件是下载软件STC-ISP-v4.80。STC-ISP-v4.80是把程序下载到单片机, 单片机运行显示结果。注意安装下载软件时点右键以管理员身份运行一次, 再来安装。第三个软件是单片机驱动软件CH341SER的X64或X86, 装哪一个根据操作系统是32位还是16位来选择使用。还有一个字模提取软件V2.1。

四、项目:点阵显示“王桂兰”的电路介绍

点阵8×8=64个点, 或16×16=256个点, 16×16相当于4个8×8, 而64个点就是64个LED小灯, 再大也有规律可循, 万变不离其宗。比如要点亮左下角的小灯, LEDC7必须为高电平, DB0必须为低电平。而控制LEDC7的是U4 74HC138, 输入端口是ADDR0, AD-DR1, ADDR2, ADDR3, ENLED。

五、项目:点阵显示“王桂兰”的程序编写

打开Kei L-C51-9.02a界面, 找到工程Project菜单, 建立新工程, 文件名取:WGL, 保存, 这时会让你选择单片机型号, 选Intel公司的51内核的就可以了。这时注意界面左边的工程显示。接下来建立新文件, 文件名:.c, 保存, 接下来要把文件加到工程上去, 点开左边界面工程下的Add file to group……将文件加到工程内, 就可以正式编写代码了, 即编写C语言程序。

编写程序注意第一点:

六、字模提取

字模提取软件的应用说明如下:

打开字模提取软件, 点击新建图像, 选择高度与宽度, 在选择区域输入“王桂兰”三个字, 点击黑白反写, 点击取模方式C51, 然后把“0x FF, 0x FF, 0x83, 0x EF, 0x83, 0x EF, 0x83, 0x FF, 0x F F, 0x FF, 0x BB, 0x00, 0x B1, 0x12, 0x B2, 0x1A, 0x BB, 0x1B, 0x FF, 0x FF, 0x FF, 0x FF, 0x FF, 0x FF, 0x FF, 0x DB, 0x FF, 0x81, 0x FF, 0x81, 0x FF, 0x81, 0x FF, 0x FF, 0x FF, 0x FF, 0x FF, 0x FF, 0x FF, 0x FF”提取出来放到程序相应位置就可以了。

七、下载, 单片机运行, 显示结果

打开STC-ISP-v4.80界面, 打开程序文件, 找到相应的.hex文件, 选择COM口, 选择与下载无关, 其他不动, 然后开始下载, 下载时单片机开关关上, 下载完后打开开关, 就有显示了, 点阵上出来“王桂兰”三个字, 是移动的效果。

摘要:点阵led显示屏作为一种现代电子媒体, 具有灵活的显示面积 (可分割、任意拼装) 、高亮度、长寿命、大容量、数字化、实时性的特点。点阵显示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思路要细致而又有趣, 才能把单片机教学做得生动而又能让学生获得专业能力。

关键词:点阵,软件,单片机

参考文献

[1]宋雪松, 等.手把手教你学51单片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

51.参与式教学法 篇3

一、实践教学前的理论准备

CS-51单片机共有111条指令,其中,单字节指令49条,双字节指令45条,三字节指令17条。在111条指令中,有64条指令是单机器周期指令,45条指令是双机器周期指令,只有乘法和除法指令需4个机器周期。MCS-51单片机的指令系统按功能可划分为5类:数据传送类指令28条;算术运算类指令24条;逻辑操作类指令25条;位操作类指令17条;控制转移类指令17条。

实验前要掌握的知识为:

1.指令的格式

[标号]:操作码 [目的操作数],[源操作数];注释。必须牢牢记住上述指令的格式,掌握指令每一部分的作用。

2.寻址方式

在指令系统中,操作数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指定了参加运算的数或数所在的地址单元,而如何找到这个地址就称为寻址方式,所以,寻址方式的任务就是在地址范围内如何灵活、方便地找到所需要的地址。寻址方式越多,则计算机的功能越强,灵活性亦越大,能更有效地处理各种数据。寻址方式的学习应该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MCS-51单片机的寻址方式有立即寻址、直接寻址、寄存器寻址、寄存器直接寻址、变址寻址、相对寻址和位寻址7种方式,可以把立即寻址和直接寻址比较,寄存器寻址和寄存器间接寻址比较,变址寻址和相对寻址比较。例如寄存器寻址指令为“MOV A,R”, 寄存器间接寻址指令为“MOV A,@R0”,单独学习时指令的功能很容易混淆,但如果把两条指令放在一起比较,则很容易看出它们的区别,也就可以牢牢记住它们的功能了。

3.指令功能的学习

作为实验前的准备,我们必须在实验之前掌握指令系统五大类指令的功能。可以不用完全理解,但是要记住。指令共有111条,那是不是我们要一条一条去背呢?答案是否定的。学习指令的方法,必须采用分类归纳、举一反三的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以累加器A为目的操作数的指令共有4条:①MOV A,Rn,;② MOV A,data;③ MOV A,@Ri;④MOV A,#data。实际上我们只要掌握了 Rn、data、@Ri和#data这四种寻址方式的含义,记住4条指令实际上已变成记住一条指令这么简单了。

二、循序渐进地学习指令系统

MCS-51指令系统共有指令111条,5大类型,不同类型的指令难度是有所区别的。如果分为3级的话,一般来说,数据传送类型指令最为简单,算术运算类、逻辑操作类和位操作类指令难度居中,控制转移类指令最难。实验课应结合理论课进度,讲了哪一类指令,紧接着就进行实验。最好把理论课堂设在实验室,边讲解指令的功能,边指导学生动手做实验,验证指令的功能。较容易指令掌握后,再去学习较难的指令。切勿先难后易或难易混杂,或学生还没完全理解,就急于开始下面较难指令的学习,这样的后果只会使学生逐渐无法掌握指令的功能,最后使学生彻底丧失信心,这一点对当前中职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另一方面,授课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指令功能必须反复讲解。例如前面学习了数据传送指令,到后面学习逻辑运算指令时可能又忘记了。只有在不断反复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指令的理解不断强化,从而最后能熟练地掌握,这也是我们学习知识的一般规律。

三、实践教学在指令系统学习中的作用

1. 实践教学有助于理解抽象的单片机硬件结构

学习单片机的指令系统,必然会联系到单片机的硬件结构,而硬件结构都集成在一个芯片中,看不到,摸不着,这就是单片机难学的原因之一。实践教学符合现代教学论的直观性原则,运用这一原则能减少理解抽象概念的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巩固。例如传送指令 MOV A,@R0,假设R0=30H,片内RAM 30H单元的内容为80H,则该指令的功能为把片内RAM 30H单元的内容即80H送到累加器A中,指令的执行结果累加器A的内容为80H。在仿真机做实验时,指令会涉及到程序储存器、特殊功能寄存器、工作寄存器、片内RAM等硬件。在验证过程中,学生必须亲自检查上述个单元的内容,使原来抽象的单片机部件具体化,变成可以操作,可以检查的部件,这就从另外一个方面帮助我们对指令功能的理解。

2. 用实验方法验证复杂指令功能

理论上学习了指令的格式,功能后,中职学生大多数只是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上,对于指令特别是复杂指令理解很少。这样的学习结果很难长时间的保持。比如指令系统中较为复杂的判断进位标志状态转移指令 JC 06H,这条指令表示若进位C=0,则不跳转;若进位C=1,则以PC中的当前值为基地址,加上偏移量06H 后所得到的结果为该转移指令的目的地址。现假设该指令存放于2000H、2001H单元,且C=1,则开始取指令后,PC中的当前值为2002H,对C进行判断后,PC内容与偏移量06H相加,得到转移目的地址2008H。故执行完该指令后,PC中的值为2008H,程序将从2008H开始执行。该指令的执行过程如图 1所示。

中职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虽然课本上已经很详细地分析了该指令的执行过程,最后的执行结果,又有执行示意图加以说明,但理解起来仍有很大的难度。如果能在单片机的仿真机上执行这一条指令,再去检查程序转移到什么地方,把抽象的过程具体化,这对加深对这条指令的理解有重大的意义,这种实验的方法是其他方法难以比拟的。在笔者多年的教学实验中,通过这种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使中职生学生较牢固地掌握好MCS-51单片机的指令功能,为后面程序设计章节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压缩理论学习时间,增加实验时间,使学生有足够的实操时间操作仿真机执行指令,对指令的执行结果进行检查,这样就把抽象的指令执行过程具体化,从而为熟练掌握指令创造了条件。

参与式教学法探讨 篇4

罗勋列

2016年11月21日至22日我有幸在祯祥中学,参加了宣威市教育局组织的国培计划送教下乡的学习。活动主题为参与式教学。

一、参与式教学法概念

参与式教学是素质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践的新型范式。它是以学生的分组活动为主,通过学习者积极地参与、探讨,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将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中心舞台,把课堂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真正的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可以说,在这种教学范式下,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才能实现真正的“学习”,从而使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

生物课程标准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新课程全面推进的今天,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都积极采用了参与式教学方法,力求运用这种现代学习方式,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二、参与式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 第一、教师独特的教学理念

首先是以学生为主体:现代教育提倡自主学习,但不等于让学生放任自由,而是让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生物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的角色。

教学中,课堂上教师所创设的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变成灵活有趣师生互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同时也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

第二、教师善于创设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教师上课时能根据中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中学生好奇、好动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生物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比如:上《开花与结果》中,老师和学生们做解剖百合花的实验,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剖,把结构粘在白纸上,小组比较结果并当众展示。也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为教学服务。还有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组织适度开放的探究性活动,视频的播放启发学生拓宽思路,多方位、多角度地获取多样化的信息,积累丰富的探究经验,非常值得我学习。

第三、教师高效的教学设计,高强的课堂驾驭能力。

现在到处都在提学生的减负问题,而减负的根本在于提高课堂效率,所以要成就高效的课堂就必须要求教师对课堂进行精心的设计。教师对教学语言的运用、口语清晰流利,这样对学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助于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地道的语言也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地运用生物知识与生活联系,从而真正地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第四、精心准备素材,制作课件。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精致的课件,优美动听的歌曲,形象生动的动画等。展开形式多样的互动活动,实现了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了课堂的实效,真正的做到了当堂课程全部完成。

教师有过硬的教学功底,对教学工作的认真和对学生的热爱。没有这些发自心底的动力,很难将一堂课的层次打理得清晰,也很难对学生的反馈抓的这么准确及时,更难将一堂课上得那么自然而富有感染力。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并且发现学习的快乐。

三、教师承担的角色

1、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巡视课堂,解答学生对活动程序有关的问题,并帮助那些有偏离主题倾向的小组,使他们及时回归学习的主题。

2、做学生学习的激励者。鼓励各个活动小组的学生各抒己见,集思广益。积极探讨,共同合作,通过探究共同得出问题的结论。

3、做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者。调控课堂的活动节奏,及时督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4、做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在学生讨论最激烈、情绪最高涨的时候,关注学困生,关注弱势群体。鼓励那些不善言谈、不敢发言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学习活动。

5、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理掌握教学活动的进程,及时为学生的小组学习扫清障碍。对小组内合作探讨出的新结论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

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研究 篇5

摘要: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源于科学的教学方法。产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参与式教学法既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又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既注重理论积淀,又重视实际操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较好方法。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应用;实践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6.07.037

中图分类号:G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7―0137―03

一、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提出

21世纪后,新型人才培养战略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落后导致学生在就业市场、职业发展上遇到障碍的矛盾凸显出来,教育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顺应时代发展、社会需求的新的教学手段被教育工作者不断尝试,由此产生了一些在知识传递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层面的较为理想的教学方法。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社会学项目实施中使用的参与式项目创新管理模式因其良好的社会效益而引起广泛关注,一些教学改革的先行者将受助者参与项目策划、实施、管理、评价的方法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并取得的良好教学效果,参与式教学逐步开始在中小学乃至大学教学中推广开来。

二、参与式教学的内涵

“教学”一词由两个词素构成,即“教”与“学”。“教”体现在两个层面,“教师”与“教学”,“教”侧重教师的职责,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学”同样体现在两个层面,“学生”与“学习”,“学”作为与“教”并列的词素,意指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拥有与教师平等的民主地位,对教学设计、课堂安排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教学”一词从产生之日起就将“学”置于与“教”等高的地位,只是在过去的某些教学过程中我们忽视了“学”,单纯在完成“教”的环节。

参与式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的修正,是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将部分权力让渡学生,赋予学生参与课堂环节的权力,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充满活力的交往和互动中完成文化传承,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参与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传道授业,还要注意学生的感知、思维、注意力和脑力劳动的积极性。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能力基础、心理轨迹,让学生将丰富的生活感知与课堂内容碰撞促使他们表达自己的感悟,释放自己的激情,挖掘他们潜在的能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参与式教学将传统教师的课堂变成师生共享的课堂。在不断的成功与失败、肤浅与深入、残缺与完整中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享其他同学的经验,完成理论变成实践的演练,参与式教学法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正向的学习迁移。学生也可以根据他们对内容的理解适当要求教师改变教学程式、增设教学内容,在和谐的互动学习空间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不随意注意与随意注意有机结合,令学生最终实现发现学习、非指导性学习。

三、理论基础

(一)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把教学活动的中心从教师引向学生,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看做是教学的主体。倡导教学中“非指导性”的原则和方法。将课堂变成学生展现自己、发现自己、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的舞台,教师是帮助学生完成这一系列自我操作的鼓励者、支持者、资源提供者、情境创设者。人的学习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人的知识的吸取能力,对学生的人格尊重容易从主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将学习变成人生的乐趣,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充满自主性、积极性与主动性。课堂教学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学生主动学习、潜能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中完成自我角色期待。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否定将教师和书本置于教学核心位置的做法,转变传统教师中心主义为学生中心主义,将教师课堂控制转变为学生主导,由学生来主导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并负责开展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

(二)合作教学理论

合作教学的实践在国外形成侧重师生合作与侧重生生合作两派,两派合作教学理论的初衷均以在互动中增长知识和在互动中提高个体能力为理论基础。改变课堂上教师主导、师生对立教学格局为师生合作的教学模式,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尊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以平等的姿态对待学生有利于提升其自尊心、自信心。合作教学方法因其良好的教学效果与被广大师生接受的程度在我国各地中小学、大学课堂上已开始越来越多地使用。

(三)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以认知能力的形成为目的,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主张教学应该从过去重视教材知识结构和学习结果转变到重视认知结构、学习的内部认识加工过程、学习策略和思维策略的培养,倡导过程中心、结构中心、学生中心的教学心理思想。教师起到辅助、支持、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图式中新旧融为一体的作用。

知识的连结与关联性的建立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启发、设疑等方式打破定势思维,破坏知识结构的平衡,在不断的冲突与实践中建立新的图式,扩充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课堂互动中他人的经验分享、思维模式亦可丰富学生的主观经验,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能力的提高,学生的内部驱动性结合外部合适的土壤令他们的知行意结合,成为有知识有能力有情感的合格学生。

四、参与式教学的特征

(一)师生的互动

参与式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一个好的老师应该考虑的是怎样才能把现在学习和即将学习的东西变成学生乐于思考、分析和观察的对象。

从学习层面出发,在人的学习过程中经过精细加工的学习内容会在头脑中印象深刻,有利于大脑对教材的理解和信息的存储。从课堂管理层面出发,恰到好处地设疑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的注意的稳定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时常会出现注意分散现象,问题提出有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课堂回答是学生参与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互动,相互理解,有利于学生以增长知识,消化教材为目的的学习与教师教学计划的顺利高效完成。

(二)生生的互动

小组讨论是常用的参与式教学法,以5~7人为一单位,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分组讨论。组员的有限性逼迫每个成员必须参与讨论,同时为了在讨论中更好地展示自我,满足青少年的尊重需求,学生在每次讨论前都会深思熟虑思考讨论主题,准备发言内容,与同学的每次切磋、探讨都会加深自身对讨论主题的认知。同学之间因文化学习而产生的讨论让同学之间加强了互动,增加了相互了解,有利于同学友谊的增长。因英雄所见略同、惺惺相惜而结成的学习小团体更能打开学生的思路,拓展思维,促进学生向更高目标的学习迈进。

在掌握基本的理论之后,将理论内化于已有的知识结构,化为实际的操作技能是重要的一步。应用型专业都非常重视这个教学环节,而情景模拟是提升操作技能的练兵场。将同学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角色分配,学生将具体情境下应然行为在模拟场景中表现出来,由同学点评,老师总结,这是理论化为实践的关键一步。

(三)多方面兴趣能力的培养

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完成任务,同学的多方面能力得到锻炼。

合作能力:合作能力是现代社会个体立足社会的必备能力,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必须的素质。社会、工作是一个团队,需要有团队精神的人一起来完成一项工作,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学会宽容、理解、信任。在经历过与人相处失败而造成合作失败、学习失败、工作失败后学会人相处下的包容、接纳与自我的收敛,完成人从生物人向社会人的成功过渡。

语言表达能力:在社会互动中首先要言简意赅地把自己想要告知他人的内容表达清楚。这要求学生学会阐述问题的技巧,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阐述清楚,将所要表达内容进行分点分类阐述,条例清晰,逻辑合理。

思维能力:在合作中观察别人看问题的视角,思考问题的方式,自己的缺陷与不足,在经验累积中转化思维模式,扩大思维视角,由常规思维向发散思维发展。学会于众多观点中抽丝剥茧、推理演绎与概括总结。

五、注意事项

(一)教师角色定位

参与式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挑战,传统课堂上教师的权威地位发生转变,由课堂上知识的传授者、课堂严苛的管理者角色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角色,教师要适应角色转换,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便利条件。实行参与式教学方法不是教师的教学任务、教学责任、备课任务的减轻,而是对教师的全面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有相应的心理学知识,了解青少年的爱好兴趣。其次,要全面掌握学生的个性,实现因材施教。最后,教师要能有力管理课堂秩序。参与式教学虽然因将课堂部分交与学生而使教师在知识讲授方面的时间减少,但是教师在课堂筹备方面的压力增大,要花费更多精力在课堂安排上,并且做好多方面准备,以平衡好因权利下放而带来的管理上的困难。

(二)教学技巧

人的个性具有多元性,无论怎样努力,给予什么样的自主学习,总会有学生不够积极,甚至不参与。有同学会不参与小组讨论、不准备讨论资料,不进行小组总结发言,这样的小组学习不仅不能有效调整参与式教学的效果反而可能不如传统教学的效果明显。所以,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参与度,严格控制小组的人数,从外在环境逼迫小组必须按人员进行分工,每个同学必须按计划去完成作业任务。如若个体仍不活跃参与小组学习及课堂表现,教师要及时了解原因,采取措施推动其学习积极性。小组讨论如果应用不当极易产生课堂教学一盘散沙的现象,所以,教师在课堂设计上要较准确预计讨论需要时间,要时刻观察课堂,在关键时候进行课堂秩序干预。此外,要想提高讨论效果,还可以采取激励机制,如本次表现优秀的小组下次优先发言等,累计优秀次数给予奖励,如参加各种活动机会等,提高大家的参与度。

六、结论

参与式教学法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需求、掌握角度出发来进行课堂安排,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的每个环节。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内化知识、提高综合能力,获得个人的全面发展,体现我国教育“以人为本”的宗旨,是进行素质教育的良好实现路径。

思想家韩愈在《师说》中也强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文化的传播不能作为教师教学的唯一目的,身为人师在高等教育阶段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成就动机、意志力、创造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拥有,将是他们在社会立足的根本。这些能力的培养仅靠学生自身的不断摸索需要较长时间,教师应在课堂互动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完成我们的素质教育。经过不断地摸索前行,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将在参与式教学中获益。

参与式教学 篇6

传统的电子技术课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参与式教学模式创造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教学分享交流平台,形成了一种更加开放、民主的教学互动机制,有效地解决了电子技术教学中“教”与“学”的割裂,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素质提高相分离的状况,形成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为核心、以素质为目标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张永老师主讲的《中职参与式教学的理念与技术》,这应该是打开学生学生兴趣的一把金钥匙。中职的学生绝大多数不是智力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而主要是外界环境影响或者个人主观排斥造成的。因此,我们老师应该让他们先对所学课程不排斥,然后接受,最后主动。那么,要做到这些,就应该在我们的课程内容及形式中下功夫、多思考。

一、注重互动教学,提高学生兴趣

要想有效促进职校学生在学习电子技术知识上取得良好成效,就必须努力提升和放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电子技术课的教学中开展互动教学,就可以不断激发和放大学生学习兴趣。在电子技术课推进互动教学,就是改教师“一言堂”教学模式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双向互动教学模式,从而全方位、多层面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在电子技术课上推进互动教学时,教师应该认真设计每一个课堂问题,从而确保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激发学生提出更多具有创新价值的问题,这样就可以不断引导学生走近教材、深入教材。在电子技术课上推进互动教学模式,就必须深入开展课堂讨论。教师要适时根据教材,在课堂上适当地设计一些讨论题,然后,组织学生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推理,最终得出结论。通过课堂讨论可以真正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在教授“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这部分知识时,就将“Y—△启动控制线路”的分析设计成课堂讨论题,之后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并根据学生的具体看法,将全班分成三至四组,每个组推荐学生代表详细解释各组的讨论结果。最后,再由进行系统总结。实践证明:课堂讨论取得教学成效远远胜于教师独立讲解的传统教学方法。

二、注重实验教学,拓展学生思维 电子技术课实践性比较强,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所以,深入开展实验教学对学好这门课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通过实验教学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所学知识,又能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例如:有不少学生不能理解“伏安法测电阻中介绍的两种接法以及它们的适用范围”。就引导学生都带着问题去实验,向实验要答案,从实验寻求真相。结果证明带着问题做实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再如在讲授“电动机”这一章时,就针对该部分知识实用性很强的特点,在教学时不能只是单单通过口头讲解电动机的结构、转动原理等等,于是,在讲授时就拿出一个小型电动机模型,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让学生对电动机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在讲解电动机转动原理时,就及时将电动机的型号、电机的正反转控制等进行演示,通过上述实验性的教学模式,有效保证了学生更加轻松地接受了电动机的有关知识。在教学“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时,就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发了一些交流接触器、熔断器,并顺便为学生讲解一下交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交流接触器的线圈和触点的具体关系,从而使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了“继电交流接触器控制系统”。通过实验教学可以真正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进一步助推学生对电子技术课程的理解力和接受力。

三、注重多媒体教学,助推学生创新

由于电子的理论教学相对复杂和抽象,所以,采取“粉笔+黑板”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讲清讲透相关知识,往往会出现“教师讲起来费力,学生听起来更费力”的局面。所以,适当利用多媒体技术等现代的授课手段可以将抽象理论直观、形象、生动地显现在学生眼前。比如:在上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这一知识点时,就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了磁场慢慢旋转的动作,借助于比较形象的动态演示可以让学生更加便捷地领会其中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 组织学生利用电子仿真设计软件进行各种电路的设计和测量。上述教学手段的交替使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电子技术的设计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从而为中职学生在今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1.参与式教学法 篇7

在各院校的开设的单片机课程当中, 几乎都是采用51系列单片机进行教学。51系列单片机是一种8位单片机, 始祖是MCS-51单片机, 由INTEL公司发明。后来INTEL公司将核心技术授权其它公司, 生产出兼容的51系列单片机。现在国内教学比较常用的是美国ATMEL公司的AT89系列和深圳宏晶公司的STC89系列, 采用都是兼容的51指令。由于51单片机到现在还能到处见到它的踪影, 可见其生命力之长。掌握了51单片机的应用, 对于进一步的学习AVR系列和PIC系列单片机就更有帮助了。

多自由度机械手教学模型, 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工业自动控制的过程, 激发学习兴趣。教学用的多自由度机械手可分为气动类和电动类的。气动类需要压缩空气驱动汽缸作为动力;电动类可以由步进电机、直流电机等驱动。以上的机械手结构比较复杂, 制作起来费时费力。本设计采用航模中的舵机作为动力, 结合由51单片机组成的控制系统, 可以对机械手进行多自由度控制。不仅可以作为自动控制专业课程的教学演示, 还可以在单片机的教学中作为目标机, 供学生编程学习用, 应用效率高。

1 机械手硬件组成

1.1 舵机

本设计采用舵机作为驱动。舵机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舵盘、减速齿轮组、位置反馈比例电位器、直流电机、控制电路板等。控制电路板接受来自控制端口的控制信号, 控制电机转动, 电机带动一系列齿轮组, 减速后传动至输出轴。舵机的输出轴和位置反馈比例电位器是相连的, 输出轴转动的同时, 带动位置反馈比例电位器, 转换为一比例电压反馈到控制电路板, 然后控制电路板根据所在位置决定电机的转动方向和速度, 达到目标后停止。标准的舵机接线端子顺序为:控制端、电源正、电源负。控制端输入周期为20ms的脉宽调制信号, 脉宽范围为0.5ms~2.5ms, 相对应舵盘的位置为-90o~+90o, 呈线性变化。

1.2 多自由度机械手

机械手由底座、大臂、小臂、腕部和机械钳组成。其中底座采用1个舵机实现机械臂的左右转动;大臂由于负荷重, 采用2个舵机并联驱动;小臂和腕部分别采用1个舵机驱动, 实现上下转动;机械钳抓、放是利用将舵机的旋转运动转化成直线拉伸运动而实现的。机械手的制作材料采用亚克力有机玻璃板, 用数控雕刻机雕刻而成。部件的连接采用铜柱。转轴采用类似于螺栓的设计, 各部件能够绕轴自由转动, 转轴通过联杆与舵机的舵盘相联, 形成绕轴的扭转力。

2 控制系统组成

从上述舵机转角的控制方法可看出, 舵机的控制信号实质是一个PWM调制信号。目前采用单片机做舵机控制器的方案比较多, 考虑到本教学模型控制系统要简单易懂, 程序不要太复杂, 设计的起点定位于:在单片机入门学习后, 即可对控制系统进行编程。因此, 制定出以下控制系统:采用51系列单片机作为控制系统, 结合按键操作来控制舵机的转角与转向, 控制的实现由程序来完成。

2.1 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设计

控制单元采用STC89C51芯片, 该芯片的一个特点是支持串口在线编程 (ISP) , 不需要额外的编程器, 方便程序的修改、下载, 非常适合学生使用;晶振为12MHz, 使单片机的机器周期为1μs;由于舵机在运行过程中要从电源吸纳较大的电流, 若舵机与单片机控制器共用一个电源, 舵机会对单片机产生较大的干扰。因此, 舵机与单片机控制器采用两个电源供电, 舵机供电的电源最好采用输出功率较大的开关电源。该控制器利用MAX232芯片, 将PC机的RS232电平转换成单片机的TTL电平。单片机串口除作为编程口外, 还可以和上位机通讯, 利用上位机控制机械手。

2.2 控制系统的软件部分设计

由于舵机的控制信号为脉宽调制信号, 结合之前的分析, 采用汇编指令进行编程。编程中需要考虑的部分有:

1) 按键的去抖动问题

由于按键的结构为机械弹性开关, 在开关按下和释放操作时, 触点闭合和断开的瞬间会接触不稳定, 从而产生抖动。按键的抖动时间一般为5~10ms, 会引起CPU对一次键操作进行多次处理, 所以必须要进行消抖的处理。按键消抖处理可用硬件或软件的方法进行, 出于系统的简易性和成本的考虑, 这里采用软件消抖的方法。一般情况下, 只需对开关按下时作消抖处理即可满足要求。具体的做法就是在判断按键有没有闭合时加入一定的延时来避开抖动, 加入延时时间要比按键的抖动时间要长。在检测到按键按下时, 经过延时, 判断键号并转入相应的按键处理程序。

2) PWM脉宽调制波的形成

PWM脉宽调制波的周期为20ms, 占空比为2.5%~12.5%。由于51系列单片机没有专门的PWM输出端, 编程要比AVR等系列稍显复杂。PWM输出实现的方案有很多, 本设计采用T0和T1定时中断的方法实现。单片机的晶振为12MHz, 机器周期为1μs, T0和T1都工作于工作方式2 (8位自动) 。T0的初值设为#06, 计数250次, 即每过250μs响应一次中断。寄存器R6设定响应中断次数#080, 执行80次即为一个周期20ms;T1的初值设为#206, 计数50次, 寄存器R7装载初始值为#00, 每过50μs响应一次中断R7加1。执行10次即为脉宽0.5ms。通过改变R7的计数终值可以控制脉冲的宽度在0.5ms~2.5ms间变化, 步进为50μs, 舵机大约转过4.5°。

3 结束语

该教学模型是专门针对于高职、技术院校中相关的专业而进行的设计, 将机械、电子、软件编程进行了很好的结合。机械手采用舵机作为输出动力, 省却了采用直流电机驱动时所需的行程开关或编码轮, 结构简单。控制系统采用单片机设计, 准确、高效, 具备多种运动模式, 通过拓展还可以跟上位机通讯, 通过上位机控制运行。程序通俗易懂, 对机械手能进行很好的控制。作为单片机应用教学中的目标机, 能直观地进行动态演示, 提升了教学层次。在实际应用中, 给予教师和学生一个全新的教与学的方法, 对机械手从模糊的认识上升到感官认知,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对扎实掌握自动控制、电子技术、单片机应用, 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摘要:目前, 51系列单片机广泛应用于各院校的单片机教学当中, 而多自由度的机械手的教学应用也比较广泛。本文探讨了利用51系列单片机进行多自由度机械手教学模型的设计, 可作为自动控制等专业学生学习单片机应用和自动控制的教学模型。

关键词:51系列单片机,自由度,机械手,舵机,PWM按键消抖

参考文献

[1]张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

课堂参与式教学法应用问题研究 篇8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生心理;参与式教学

一、高中地理课堂参与式教学法的心理学基础

(一)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而地理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法情境的设计,要触及学生的知识“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真正把学生推至主体地位参与学习,正如一个问题情境的提出。情境设计中所提出的问题太简单,不能启迪思维,难以提出值得探索的问题,不会引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提出的问题太难,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就会使学生失去信心和对学习的兴趣,学生不会再要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比如在教授工业区位选择的时候,提出的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举例中,如果运用到的是身边的工厂实例,则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浅显易懂,并且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在家长的帮助下,参观家长或是其他家庭成员的工作地址,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生就会因为自身的参与和家庭的帮助而对该知识印象深刻,从而达到了牢记知识的理想效果。

(二)弗洛姆的“期望理论”

弗洛姆的期望理论认为,某一活动对于调动某一人的积极性,激发出人的内部潜力的强度,取决于达成目标后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的大小——效价与他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判断能导致该结果的概率——期望值。而怎样使激发力量达到最好值呢?据心理学的观点,人的需要可分为外在性需要和内在性需要。外在性需要当事者本身无法控制,受到外界环境支配。相反,内在性需要的满足则来自当事者学习本身。当事者可从学习活动本身,或从完成任务时所呈现的某些因素而得到满足。因此,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互配合的情况下,才能使主体参与更为主动。

二、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如何根据学生心理实施参与式教学

(一)从教材内容来看

(1)以自然地理学角度来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主要是从自然地理学的角度对教材进行编写。新课改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此,以自然地理的观点来看,很多知识的学习学生没法身临其境,如何激励学生,使其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法,改良启发式教学法,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就显得尤为关键。正如:在教内外力作用的时候,因为知识比较枯燥无味,故在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过程中可采用自然风光图片来抓住学生的视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即使学生无法身临其境,但是通过图片的观察也对接下来知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理解和兴趣,并且上课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通过参与到实验的过程中,来体会知识的生动性,那么这种参与式方法就算成功。

(2)以人文地理学角度来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主要是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来对教材进行编写,新课改要求学生从身边地理知识入手,培养地理观,故人文地理的部分,风光图片自然少,大多是大量的文字信息。因此,在对人文地理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需要运用具体的案例进行导入,而这些案例最好是当地的乡土案例,这样让学生明白其实学习地理不仅是书本中学习得到,地理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

(二)从教学内容来看

(1)教师如何应用。教师是参与式教学法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教师的引导和从旁协助,是学生能够自主学会知识的关键和助力。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来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到所要掌握的问题情境当中,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從而消化所学知识,再进行反馈。例如在学习晨昏线知识的时候,可以对学生进行问题的引导,引入到学习的情境中,让学生思考一天的昼夜变化情况,太阳的东升西落,通过观察身边的地理现象,引入到晨昏线的知识中去,让知识更为灵活、鲜明。

(2)学生如何应对。学生是参与式教学法的主体。学生通过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来灵活地掌握知识,并在消化知识的基础上能把知识以各种方式呈现给他人,让学生教授学生,站在同龄人的立场,更能理解同龄人的心理,从而真正理解知识的涵义。比如课堂中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学生模拟不同的角色,各抒己见,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合作精神,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合作性。新课改要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学习,而学生间的相互合作讨论就显得必不可少。高中学生处于自我矛盾的一个阶段,因此,教师的引导需要不断加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3)家庭和社区的配合与关注。家庭和社区虽是参与式教学法的配角,却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方面,他们为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供了支持,另一方面,家庭和社区的关注能让学生的学习更没有负担,给学生更多的自信,同时社区的宣传作用也能使参与式教学法受到更广泛的关注,有利于各方的发展。如在讲解到地貌知识的时候,家长可以在课余时间或周末带学生去野外实地考察,增加学生的感官印象,使知识更为生动形象。而社区则可以在不同的节假日,推出针对学生参与的主题活动,例如组织登山踏青的活动,组织观测流星雨等,让学生在各方的帮助下更能突显其主体地位,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和反馈。

三、参与式教学法对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发展,突显教育的整体性功能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且复杂的成长环境,这个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不知不觉但却极其深远。通过参与式教学法中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有真情实感的体验,使得教学活动也随之形成一个开放的系统。在这样的系统中获得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认知水平,体现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现新课改的要求。

(二)地理教学不但在理念且在教学行为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协助性

传统教学往往过分强调教师对教学的掌控和学生的被动,忽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随着主体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主体性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一方面,在思想上,重视学生对学习的认知;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评价的机会,将教学真正作为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惟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成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师的辅导下轻松愉悦地完成学习过程,才能真正体会学习的乐趣。

(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缩短师生、生生、家长和学生、社区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大都是以灌输式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学生具有“距离感”,不利于师生间的平等交流。就地理学科而言,学生往往认为概念知识枯燥无味,难理解只能死记硬背。实际上,如果把概念知识生活化,让学生们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或是亲身经历,那么这些概念就不再枯燥无味了,这就要靠师生、生生、家长和学生、社区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总之,教师应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从而设计不同的方案实施参与式教学,将课堂还给学生,完成学生教授学生的教学任务,而教师只是起到从旁辅助的作用,再得到家庭和社区的重视,那么,这样的地理教学就能顺利地进行下去,也能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新课改背景下依据学生的心理实施参与式教学,不仅是地理学科,而是每个学科都应该关注的重点。

参考文献:

参与式教学之 篇9

中英项目培训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参与式教学,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给教师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施展空间。但在实际的应用中却不尽如人意,对“参与”并没有理解其实质,只停留在表面的参与上。笔者就自己对参与式教学中“参与”的理解结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参与式教学的应用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设计中留有广阔的参与空间

教学设计通俗来讲即备课。传统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对上课的每一个环节细致入微地进行设计,要求环还紧扣,步步相连,甚至是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要提前设计好。如此导致教师被束手束脚,没有任何施展和扩展的空间,即使有也是少之又少;学生只能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即无兴趣可言,更无创新可谈。在参与式教学中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研究、熟悉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几个活动,教师只从宏观上进行设计,至于活动中的具体细节,全由教师在上课中根据学生的发挥情况随机应变,相机教学。这样给教师和学生留有充足的施展空间和参与空间。如我在教学《春雨的色彩》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仿写《春雨的色彩》,我只设计从春雨的其它颜色入手,要求学生根据本课格式仿写《春雨的色彩》,具体的活动情节并没有详细设计,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春雨的其它颜色入手来进行创作,因引导得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结果学生借题发挥,大胆想象,想出了春雨的脚步、春雨的语言、春雨的笑脸等新颖别致的内容,把课文的理解推向了更深层次。

二、教师主动参与学生的活动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而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引导者,更重要的是参与者,是活动中的一员。教师将教学活动设计成一个个活动,活动开始后,教师一边组织学生参与活动,一边投入、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跟学生一起讨论、朗读、游戏、实验。学生和老师心间没有了距离,学生兴趣更浓,积极性更高,发挥的更淋漓尽致。如我在教学《长征》一课中设计了一个朗读比赛,因朗读难度较大,节奏、轻重等都不好把握,选手们均信心不足,前几名选手朗读得不很到位,于是我主动“报名”参加这次朗读比赛,经“组委会”---全班同学同意后,我有意读的不好,参赛选手们一看老师都读的不怎么样,顿时信心百倍,经过我的指导,一个比一个读的有感情,朗诵完成后好多选手要求在给他们一次机会,再次登台朗诵,读的是声情并茂、抑扬顿挫,达到了“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升华”的境界。

三、学生全身心参与学习活动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台上演,学生在台下各行其事,好学生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听讲,后进生要么心不在焉、东张西望,要么无所事事、倒头大睡。发言时往往爱发言的畅所欲言,不喜欢发言的整节课一言不发。参与式教学以活动为载体(比赛、游戏、竞赛),学生的积极性较高,加之组内分工更加明确(汇报员、解说员、记录员、噪音抑制员等),记录员记录组内所有成员的发言,最后进行总结、概括,由解说员进行解说。每次活动之前重新分配组内成员的任务,组内成员人人有事可干,这样可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来,学生往往“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如我在五年级语文课前结合天气、环境、近期发生的事件为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的作文片段训练,因题目是随机产生,而且要求小组3分钟完成100字片段,这就需要小组成员通力合作,集大家之智慧完成任务,学生全员参与,忙的是不亦乐乎,完成的作文也是文笔优美,名言警句等应用较为普遍也恰如其分。小组完成后组织小组互相评议片段,可以从字词的对错、句段的表达、片段的结构安排多方面进行评议,最后评出“最佳评论员、最佳表现奖(小组)”。

四、教师参与教材的拓展

新课程强调教材只是教师教学的一个脚本、一个范例,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加以增、删、取、舍,甚至可以自行设计内容进行讲解。我们许多老师提起参与式教学,就认为是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其实不仅如此,更应包括教师参与教材的编写、拓展。如我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时,因是一篇环保主题的文章,我在简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进行拓展、升华,并结合学校实际安排了两节环境保护实践课:1《垃圾的分类与处理》,让学生调查、了解学校垃圾差生的原因及垃圾的种类及处理办法,亲自实践处理学校的垃圾。后又设计了一节《校园环境保护宣传》,通过学生画宣传画、设计宣传标语、写倡议书、制作环境保护手抄报等形式宣传环境保护的意义,增强环保意识。

五、学生参与教师的活动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学生是平等中的首席。而大多数教师仅是不打骂、体罚学生,课堂中走下讲台参与学生的活动,对学生说话和气等,做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真正落实“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蹲下身子去看学生,去要求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对待学生,必须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活动中来。传统教学中教师,“教”、“评”是教师的专利,学生不可越雷池一步,学生只有听的权利。在参与式教学的今天,我们应大肆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评”之中来。对于一些简单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后,由“小老师”来讲,教师只做适当的补充;对于学生朗读的好坏、发言的优劣、完成质量的高低尽可以由学生去评议,最后给予定论,教师只做辅助;学生的作业、作文可以由学生去评、阅,教师只做订正。当然这并不是教师放任不管,任由学生胡乱地去批阅;也不是教师偷奸耍滑,减轻负担。如我在教学五年级的作文时就采用了互动参与式评改方式。学生作文完成后,教师先进行阅读,选取优、中、劣典型作文各一篇,在作文课上问绕一个主题先进行讲评,给学生提供一个范例,使学生明白从什么地方去评、去改、去下评语。教师先组织学生自评、自改,然后同桌互评,旨在纠正作文中的错别字、不通顺的句子。然后,将作文打乱顺序随机发给各组评改,最后教师在进行阅读,对于中肯的修改、评语给予充分肯定,对于欠妥的修改、评语给予订正。俗话说“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一段时间后,学生作文水平大为提高。

上一篇:笑话爆笑短信下一篇:《凤栖梧》阅读原文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