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语文教材培训

2022-05-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部编小学语文教材培训

新版“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分析与实践

新版“部编本”语文教材的革新,决定了教学计划的革新。教师开展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时,应当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对新版小学语文教材分析与实践进行探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版“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基本结构

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以“汉字家园”为主题制订教学内容。引入了《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口耳目》《日月水火》《对韵歌》等识字内容。通过识字,学生认识到识字与现实生活间的关联,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学习过程中,他们能掌握象形字的特征,运用归类法对汉字进行识别。

2.第二、三单元。这两个单元以“汉语拼音”为主题展开,共13课,每课主要可划分成五个部分:①拼音字母与配合拼音字母教学的情境图;②汉语拼音与配合汉语拼音的故事插图;③声、韵母配合拼读的教学内容;④常用音节的拼读、练习;⑤将词、句和儿歌、幼儿诗、绕口令等孩子喜欢的文学样式融入拼音练习,并增加了37个生字。

3.第四单元。这一单元主要围绕“感受大自然”展开,选编了《秋天》《小小的船》《江南》《四季》等课文。教学目的主要在于指导学生诵读儿童诗,发挥想象力,形成初步的情感体验,领会语言的魅力。让学生能运用汉语拼音识别汉字,掌握各种识字方法,发现汉字的美;了解汉字的笔画构成及常用偏旁部首,并能够按照笔画顺序书写汉字。

4.第五单元。这一单元主要围绕“学校生活”题材展开,选编了《画》《大小多少》《小书包》《日月明》《升国旗》等课文。目的在于:①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文的语言美、画面美;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③学会运用常见量词;④培养学生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⑤掌握有趣的识字方法。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更多识字、写字的方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5.第六单元。这一单元主要围绕“诗歌”“童话”展开,选编了《影子》《比尾巴》《青蛙写诗》《雨点儿》等课文。教学目的主要在于通过观察、朗读、表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感悟语言,理解课文的含义。运用学生喜爱的对话方式展开情节表演,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学生可以通过识字、写字以及学习阅读,快乐地了解各式各样的生活常识,开拓知识眼界。

6.第七单元。这一单元主要围绕“学生的成长”展开,教学目的主要是依托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深厚文化内涵和乐观向上情感因素的课文,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这一单元的教学,教师应当注重指导学生阅读,指导学生学会如何读正确,读流畅,读得有感情。

7.第八单元。这一单元主要围绕“幼儿诗”“寓言”“童话”展开,选编了《雪地里的小画家》《乌鸦喝水》《小蜗牛》三篇课文。教学目的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感知梦幻的童话世界。一方面可发挥无限的想象,感受童话的美好;另一方面可让学生受到真善美的陶冶,进一步促使学生认识并喜爱儿童文学。

另外,新版“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设置有“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口语交际重在培养学生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真正地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感受学习的价值与乐趣。语文园地设有“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等栏目,重在增加学生的识字量、提高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掌握书写规律、增加课外阅读量等。新版“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注重传统文化教育,大幅增加了古诗文和经典俗语、谚语等,这是教材改革的成功,更是民族文化自信的表现。

二、新版“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特征

新版“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彰显了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精神,教材内容表现出一系列显著特征。①综合性。教材依托不同方式表现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帮助刚步入小学的学生接受尽可能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一方面在汉语拼音、认知写字、口语运用等方面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素养等方面奠定良好基础。教学内容设置及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注重采用多元丰富的方式方法。如在汉语拼音教学过程中,合理引入短句、儿歌、绕口令等,同时推进拼音、识字、语言发展等相互间的有效结合,不仅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还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如口语交际中,听说读写、演唱、表演等各式各样的教学内容形式,彰显了语文能力的综合发展,及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流、联系。②科学性。汉语拼音、认知写字、口语运用等,均充分结合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规律。在认知写字过程中,所需认的字应当是较为常见的、现实生活中出现较为频繁的;所需写的字,应当是较为常用的、相对简单的。学生最先认的字,是与他们生活联系紧密的“天地人”。全册要求识字400个,均为生活中出现较为频繁的常用字。③趣味性。教材各个环节均彰显了主动学、玩中学的设计思路。在学生喜爱的情境中学习汉语拼音、识字,在各式各样的游戏中,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后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中,引入“我会说、我会画、我会读”等形式,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④适用性。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做到兼顾城乡、难度适中,为教师创造教学空间,为学生创造学习空间。

三、新版“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实践

当前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紧跟社会前进步伐,强化改革创新,加强对国内外成功教学经验的学习借鉴,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切实推进新版“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实践。其实践切入点如下。①结合实际,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例如,实践中引导学生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写字”的良好读写习惯,并开展严格反复的练习。②汉语拼音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拼音、音形的理解、掌握,可运用情境图、语境歌、故事强化学生的认识,也可运用卡片认读形式,培养学生见形知音的能力。③課文教学注重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识字教学在语言环境中推进音、形、义的有效相融,引入生活实际,促进学生识字。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图画,推进识字与认知事物的有效结合。④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创新教学方法。

总之,一年级学生年龄相对较小,他们刚刚步入小学校门,往往难以适应小学生活,为了开展好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关心学生的生活、成长,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充分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各种感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学习语文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小学语文教师务必要不断钻研,总结经验,提高对新版“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基本结构及特征的有效认识,推进新版“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科学实践,积极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简介:贵州省铜仁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语文教师。

作者:喻丛燕

第2篇:部编本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教学体会

摘 要:小学语文教育改革是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效办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改革要求也在不断细化和提升,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参与课程改革活动和学科建设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教材作為基础,促进学科教学模式优化。本研究以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为例,立足教材特点展开教学策略分析,希望教育观点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

引 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基于语文教育对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我们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要全面立足课改要求和教材特点,构建符合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有效课堂,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学实践活动质量。

1.立足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内容的教材特点分析

1.1体现儿童视角,保护儿童天性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课本中从单元主体和内容上来看,诗歌、小说明文、神话故事等课文选择都立足小学生视角,在趣味性和教育性上比较符合这一阶段的学生特点,像是单元小结中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立足小学生的语用能力养成和拓展学习需求,以儿童视角引导学生参与语文实践应用,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和语文素养提升。

1.2教材内容难度循序渐进

“部编教材”以书面语零基础为设计起点,平缓起步,稳步推进。步入四年级的语文学习之后,我们可以发现中年级的教材内容设置和低年级有明显区别,但是难度跨度并不是非常大,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特点。比如四年级教材在说明文内容选择上难度适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可以理解学习,为后续的说明文学习奠定了基础[1]。

1.3增强了互动性,防止课外阅读边缘化

在“部编教材”教材的互动性上做出了考量,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养成,同时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如四年级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等模块的设计,要求学生结合单元学习进行总结和知识迁移,在课外阅读上也融入了亲子阅读、全民阅读和自主阅读的思想,改变了传统教材设置上课外阅读边缘化的弊端。

2.教学建议

2.1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质量有显著影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中年级语文教学要求[2]。例如,在《秦兵马俑》的课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提前给学生步骤课前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优势,结合网络资源预习新课,课上检查学生的预习成果,包括生字词把握、课文历史背景链接等,然后学生对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课上提出,师生探讨,如笔者执教的时候就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秦朝统治残给人民带来很多苦难,但为什么课文说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力量与英雄气概’?”这样的提问是非常令我惊喜的,我要求学生首先组间探讨,之后提出小组观点,我再结合小组观点进行引导教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层次水平。

2.2立足儿童视角提升教学活动趣味性

儿童文学的主要创作对象儿童,其特点就是以儿童视角为主,我国小学语文教育逐渐将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纳入教材。儿童文学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要立足学生的兴趣特点,综合实现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教育价值[3]。笔者在指导教学实践的时候,在教学问题中融入趣味性元素,旨在激发学生好奇心和积极性,如,阅读教学《爬山虎的脚》,我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提问:“爬山虎的脚有什么作用呢?;你在生活中见过真的爬山虎吗?如果见过请你模仿一下。”学生的讨论热情一下子被激发起来,有的学生说出自己的经历,有的学生真的模仿起来,也有学生到教材中寻找答案。课堂教学氛围一下子活跃起来。

2.3完善口语训练,提升表达能力

立足教材设置特点,我们发现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是十分必要的。语文本身就做为语言学科,学生掌握语言表达能力是基本的学科教学需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实践指导中,要抓住文本教学和单元训练契机,强化语言交际能力养成。如《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的课时教学后,我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会,

提出一些具有引导性的话题,如“这封信对你来说有什么样的启示和帮助呢?你有过产生嫉妒心的时候吗?别人嫉妒过你吗?通过学习柯岩老师的回信你有什么想法?……”,让学生结合这些问题开展激烈讨论,同时作出价值观引导。

2.4利用微课资源构建高效课堂

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使教学资源获得了极大丰富,合理安排和利用微视频能够使小学语文课堂突破传统教学教学模式局限,在拓展教学上有了更大空间[4]。如《观潮》的教学过程中,我就结合微课形式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在了解观潮文化的同时,拓展学习课外知识,比如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地理原因,包括引力、地形以及季风影响等,这些微课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培养学生的课外拓展学习意识。我制作微课之后在班级学习平台上分享,学生结合视频内容链接课外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学科教学的综合效益的到了提升,符合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要求。

总 结:

综上,四年级学生处于中年级学习阶段,我们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要结合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兴趣特点,此外还要立足教材设置特点和内涵的教学要求,以自身的教学经验为依托,构建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科教学活动的完善发展和进一步的质量提升。基于现阶段小学四年级语文学科教学现状,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对教材的了解不完全,造成学科教学活动质量不足,这是我们当前需要积极关注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笔者在上文中做出了一些措施分析,希望观点可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赫娱.小学生语文在教学实践中回归图景激活言语实例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4,10(02):185-186,188-190.

[2]何忠孝,杨慧兰.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学刊,2014,22(06):102-103,105-106.

[3]濮坤.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4,20(10):105-106,108-109.

[4]尹红荣.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话语沟通策略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2):146-147,150-151.

作者:陈立国

第3篇:部编教材试用下小学语文作业管理初探

当前教育形势下,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求,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已经成为教学的新目标。部编教材的试用要求学生需要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作业设计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教学作业设计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高低。往常,小学语文作业出现了机械性累加的现象,学生在课下写的作业更多的是重复性的词语和句子。目前,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更注重学生的作业完成率,确保学生能够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与心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引导小学生形成科学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立德树人,全面提升小学生素质。

一、小学语文作业管理原则

1.趣味性

部编教材的试用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要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参与。作为教师,我们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在作业设计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小学生心理认知规律,结合小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更贴切的作业,转变传统单一的作业形式,缓解作业内容较为枯燥的问题,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及探究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间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与语文学习能力。

2.有效性

作业属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与拓展,功用性非常明确,小学生可借助作业温习课堂知识、巩固课堂知识并提升课堂效果,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与综合素质。以往,语文课堂教学以及作业都充斥着灌输性教学方式及题海战术,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徒增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过程中,既要突出作业的趣味性,又要强调作业的有效性,将语文课堂和语文作业视作同一整体的两个方面,以有效性原则为核心,巩固课堂教学重点与课堂教学难点,明确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方向以及具体内容,确保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与课后作业巩固下,构建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

3.主体性

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这也属于语文教学改革工作的核心理念。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在作业设计时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从学生的视角去设计作业的形式及内容,提高作业的合理性。将学生作为主体进行作业设计才能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做作业的过程中,并让学生通过作业去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二、小学语文作业管理策略

作业设计要合理,不同学段需要从学与教两方面思考作业的内涵,严格控制作业量,分层作业,科学有效设置作业内容,规范作业布置,合理作业评价。

1.作业形式应多样

我们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视频、动画以及音乐等,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加深学生的知识记忆,引导小学生有效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针对教学重点,教师可以选择变化题型设计作业,转变传统“填鸭式”的照抄照搬练习方式。还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手工制作与游戏类作业,让学生利用课堂所学,有效地用于生活实践。布置自主作业与观赏作业,鼓励学生能够根据个人喜好来选择作业,提升作业趣味性,优化作业类型。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过程中,笔者播放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这首歌曲,借助多媒体设备营造热烈的民族大团结的场面,引导学生根据少数民族图片猜民族,借助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回归课文,思考“大青树下的小学”到底什么样。接着,我又因势利导地布置了绘图作业,鼓励学生根据自己获得的信息绘制“大青树下的小学”,再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对比自己的学校和边疆小学,促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升作业训练的实效性。后来学生提交的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图画,是那么的可爱、新奇,充满想象。其中有一位学生,他拿着他的作业向我解释说:“老师,我希望边疆小学生的校园比我们的更美好,我画得是他们未来的校园。”多么可爱、善良、富有想象力的学生,我赶紧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后来我把他们的作品贴在班级进行展览。

在作业设计时,教师可多组织一些演讲、朗诵、辩论等活动,提前给学生布置作业任务,适当减少书面作业,增加一些开放、创新的作业形式。这能够激起学生完成作业的自觉性,也能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比如,在教学《将相和》这篇课文前,要求学生完成课前作业———角色扮演课文故事。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各小组围绕学习任务纷纷开展自主练习,有的小组制作了简单的道具,有的小组对故事内容进行了创新改编。这种形式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而且也对文中人物有更清晰的认识。

2.作业内容要高效

当今教育环境下,减负成为教学实践与作业布置的首要前提。据调查,超负荷的作业量对巩固课堂所学内容效果甚微,相反则让小学生滋生了为写作业而写作业的情绪,一点兴趣都没有。大部分小学生刚入学的时候能够工工整整地写字,可随着年级的升高,字不但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乃至潦草,这就是一个很客观又糟心的现象。为此,我们必须规范作业布置,对于机械性、重复性、惩罚性、随意性的低效作业是要摒弃的。例如:在设计基础型习题时,可以选择细化课文的拼音、词语、造句等;在设计拔高型习题时,可以进一步拓展习题内容,诸如近义词、反义词、摘抄重点语句和段落等等;在设计知识运用习题时,则可以更灵活一些,可以选择所学课文的姊妹篇,这样既巩固了课堂所学,又丰富了学生的阅历,同时会让学生很有成就感,可以用课堂所学解决问题,多棒啊!常言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样坚持下去,小学生的自信心也就有了。

3.作业设计要有层次性,符合因材施教原则

班上学生的性格、学习基础、学习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此,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切忌不可“一刀切”,而应遵循因材施教原则设计分层性语文作业。要做好分层作业的设计要求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与测试中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并努力挖掘课本内容进行研究,对不同层次学生明确相应的教学目标。要本着培养学生学习自信,促进其潜力发展的理念,精心设计每个层次性作业,确保每个层次的作业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以教学《秋天的雨》这篇课文为例,学生需要认读11个生字,掌握13个生字,而且要能夠背诵第2自然段,可以对课文的部分句子进行仿写。为达到上述教学目标,笔者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第一,C类作业,要求认读生字,能够用生字组词,流畅朗读课文。第二,B类作业,要求熟练背诵第2自然段,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秋天的雨的。第三,A类作业,要求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回忆等方法寻找与这篇课文内容相似的阅读文章,并对课文中的部分句式进行仿写。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选择合适的作业类型,待学生完成这类作业后笔者鼓励他们挑战更难一级的作业,实现自我的突破。

4.从学生生活出发设计语文实践性作业

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引导他们学以致用。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一些实践性与操作性较强的活动,如“小調查”“小实验”活动。这样让学生从课堂走进生活,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为他们创设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比如,在教学《我们家的男子汉》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一个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人,仿照课文的写作思路完成一段人物仿写,并在下一节课前在班上朗读自己的作业,让其他同学猜一猜自己所描写的人是谁。又如,在《汉字真有趣》这一部分教学中,当讲授了谐音与成语的内容后,笔者要求学生课后完成一个小调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调查收集学校与家附近采用谐音或妙用成语来取名的店铺。开展这样的作业活动,既生动有趣,又能让学生明白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间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拓宽视野。

5.作业可尝试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增加拓展性作业,拓宽学生的视野,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普及率显著提升,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搜集整合资料。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更加关注内容上的开放性,以实践作业为载体,营造更加开放的学习氛围,实现课堂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在作业批改过程中,教师则应该仔细阅读,在相应位置做好标记符号,引导学生发现作业中的错误,以提问方式鼓励小学生能够自主修改作业,教小学生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成立语文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合作学习、相互监督,优化作业练习效果。若是作业存在错误,小组成员可以先内部讨论并且提出改正意见,通过交叉批改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此外,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考虑到新颖性,适当改编作业或者自编作业,避免学生在网上直接找到答案,确保学生通过思考得到答案,优化作业练习效果。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不会叫的狗》过程中,我布置了一项开放性作业———让学生续写故事,以小组合作方式探究狗的结局。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阐述各自观点,选择最优的故事结尾,之后派遣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展示,师生共品。教师要赞扬创新性结尾,利用激励性语言给予学生鼓励,这样才能确保课堂效果的生成。

小学生的作业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反刍,需要在减轻课业压力的同时关注作业质量,尤其是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作业的评价情况,这几个方面协调好了才能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为此,我更赞成的是随堂作业的优化。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作业的管理不但需要遵循课程标准要求,而且需要将作业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守国家对学生作业的时间管理,科学有效地设计作业内容,规范作业布置,合理评价作业,实现学与教的有机融合。

作者:杨爱梅

第4篇:部编教材小学语文培训

一、

明确统编教材的不变与变化

一)

不变的

1、

编排方式科学合理。

2、

课程理念依旧。

1)

立德为魂——坚持“人文”与“语文”的有机统一。

2)

能力为重——强调阅读表达关键的能力培养。

3)

读书为要——课外阅读课程化。

4)

语用为本——突出语文课程的应用导向。

二)

变化的

1、

阅读进阶

1)

循序渐进,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2)

尝试不同文体作品的阅读,形成初步的文体意识。

3)

了解文章表达顺序,初步领会文章表达方法。

4)

从宽泛的感受体会文章中美的人、美的事、美的言到初步文学鉴赏。

5)

渐次掌握提问,有目的的阅读策略,发展阅读关键能力。

6)

便学利教,有情趣。

7)

强调实践,重视读写结合。

由上述内容可见,新旧教材相比较,变化极大,所以在运用统编教材教学时不能一课一课的研读,而是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去看,教学授课不用太费心思做花哨,要按提示,老老实实的教教材。

二、

统编教材的特点。

一)抓住“语文要素”。“要素”是指重要的元素,是微得不能再微的元素,是细节。“语文要素”中“语文”一词,不是指语文这一学科或事物,而是指语文这件事。“语文要素”应该理解为“语文学习要素”既包括语文知识,也包括语文能力,还包括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温如敏先生的语文要素思想:一必备的语文知识;二基本的语文能力;三适当的学习策略;四良好的学习习惯。部编教材从三年级形如,每个单元前的单元页中便明示了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

那么如何识别“语文要素”呢?

我们可以在单元页中看到左上、右下出示的句子。上面句子或抒情或名言或诗句,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即点明了本单元展示的文明、文化或传统等)。下面内容提出了训练项目,及与阅读有关的目标则为“语文要素”。

如:四年上第一单元单元页中右下内容为①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②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推荐的理由。“想象”、“感

受”、“推荐”指向了”语文要素“中的“策略”和“能力”。有必要一提的是,第二条中提到的“向同学推荐一个地方,写清推荐的理由。”

除明确指向学生要具备的要素之一“语文能力”外,还明示了本单元的习作内容,所以也将此条称之为“习作要求”。在设计教学时,一定要仔细研读,以便抓住教学重心。

另外,从三年级开始,每册书里都有两个特殊单元。在翻阅单元页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三、四、五、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右下“语文素养”部分会有一个笔状图标,这一单元页中“语文素养”的内容更多会指向习作要求,同时这一单元后会出现带点评的习作例文,则这一单元为“习作单元”。

教科书究竟为什么要设置这么一个独特的习作单元呢?

习作单元的出现是希冀成这一个“像作家一样阅读”的理想课程。比如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从阅读到习作都围绕“观察”这一概念,即如何培养我们学生发现美的眼睛,这难道不是培养我们学生未来作家的基本素养吗?

又如六年上第五单元的主题是“怎样围绕中心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强调的是立意。本单元的两个“语文要素”1、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2、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的事例,表达中心意思。这两个要素都侧重于“写作”,被确定为写作要求,所以整个单元的教学要围绕着“围绕中心选材”这一写作学习主题,以两篇精读课文为例,将阅读训练要素,转变为学习活动。

统编教材另一个特殊单元为“策略单元”。这一单元出现在三、四、五、六年级上册教靠前的单元。如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是“策略单元”,这一单元的三篇课文依次是《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这三篇课文从题目上看便知道无论是体裁还是内容都完全不搭,但实际上它们都指向一个目标“提高阅读速度”,这便是学习本单元的策略。这三种不同体裁的文章旨在让学生在不同文体中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所以第一篇课文前都有文前导言,为学生提供了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如《搭石》中介绍了“不要停下来,不回读”,《将相和》中提供了“连词成句的读”,《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是篇说明文,但重点不是突出说明方法,而是推荐学生“借助关键词语读”来提高阅读速度。

除此之个,包括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在内的,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阅读策略是“预测”,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策略是“提问”,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策略是“有目的的阅读”,这四个阅读策略的选择是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教材文本积极构建以阅读策略为导向的阅读教学,从“教课文”走向“教阅读”,从而一步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

讲求策略

什么是策略呢?

以前我们常说讲方法,方法是什么?方法是手段,它具有可操作性、可视性。而策略是内隐,是实现一个目标预先根据可能出现的问

题,制定若干方案,并根据形式的变化和发展重新组合制定出新方案或选择相应的方案实现最终目标。如夫妻吵架,女方惯用手段是哭、闹、上吊,经过无数实践最终得出要一哭二闹三上吊,那么哭、闹、上吊为获胜而使用的方法,而对三者的排序便是策略,三都顺序是不能颠倒的。而教材所编排的策略亦是如此,我们把四个年级教材“策略单元”单元页内容对比便会发现语文学习策略是在一步步循序渐进地教会学生阅读。

同时还要明确的是“策略单元”的出现最终目的是为学生应用作铺垫,语文的两大核心能力是“读”和“写”,二者密不可分,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读”和“写”的迁移,做到阅读与表达并重,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做到像作家

一样去观察,你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精彩;像作家一样去思考,你才能在平凡中见到深刻;像作家一样去表达,你才能把所思所想和更多人去交流,所以统编教材的单元文本组合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课外阅读“三位一体”,课堂中要倡导“1+x群文阅读”

的方法,将课外阅读课程化。

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作用是什么呢?

精读课文是:给例子,教方法。

略读课文是:用例子,练方法。

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交流平台”进行“教”与“学”,因为“交流平台”的作用是通过人物对话的内容提示我们每一课用什么

方法学,学些什么内容。同时不能忽视“阅读链接”,因为它的作用是对前面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迁移,既帮助理解课内又用于学到的方法的检测。有一则案例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狗学叫》,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学习生字和多音字,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将生字以词组形式分别以加拼音、去掉拼音方法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又将多音字放在句子里学习,虽是略读讲课文,也做到了重视“识字与写字”的教学。

第二环节:首先提问学生预测的方法,接下来从题目入手连续设计四个问题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的预测,期间穿插朗读教学和标点教学。

第三个环节:对故事的三种结局进行预测并与原文结局相比较,讨论交流自己的猜测与作者思路的异同。这一环节是在预测基础上引导学生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是根据课后练习题设计的,所以除“交流平台”外设计教学时“课后练习”也要充分考虑。

第四环节:教师对如何阅读地一个总结,并顺势出示了一篇课外阅读《死了一百万次的猫》,授课教师讲述故事的开头,讲到猫死了两次以后便戛然而止,要求学生猜测以后猫是怎么死的?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尝到的阅读策略——猜测、想象发挥到了极致,并引起了阅读原著的兴趣。这堂课到此也充分展现了“1+x群分阅读”的作用与优势,同时提升了孩子的表达能力。

低年级又该如何教学呢?

汉字的特点是“以言著象,以象尽意。”低年级的孩子仍以“识字与写字”教学为主,但要与阅读相结合,让本课生字在语境中反复呈现,最终达到语用的目的。

例如: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夜宿山寺》,本课要求认识的8个生字其中6个是本诗中的,在教学中应将生字放入语境当中学习识记。如“宿”字,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拆字想象,宝盖——房子,单人——人,百字先了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在“百”在古代是人用来躺着的席子,所以百——席子,这样通过识记生字进而理解了题目“夜宿山寺”是诗人李白到山里游玩到天黑,无法回家而找了一家寺庙借宿。既教会了孩子学习的方法也使他们在想象中获得了初步的情感体验。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1、预测类,提问类,提速类课文,不能提前预习。

2、老课文在新单元有新任务,要用新办法解决它。

3、类似《好的故事》这样的文章,要借助相关资料读。

4、古典名著要读起来、读进去、读出来,不要强调积累,不要因任务而影响孩子的阅读兴趣。

第5篇:部编本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金凤街道白岩小学 严龙

为了让我们一年级的教师能准确把握新修订版教材的精神实质、体系结构,我县于2017年7月20日举行了2017年"部编本"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培训活动。本次培训主要由毕节市教科所的蒋菊岚老师授课。

会上,县教育局胡慧主任传达了全县“三科”统编教材培训会精神,对全县各学校教科研工作提出要求及对本次培训会进行了详细地安排和部署,并对培训工作的组织、学习纪律等提出具体要求。

首先,收看了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在“三科”统编教材国家级培训会上的讲话视频。朱之文副部长对教育部组织编写三科教材的历史过程做了回顾,对三科教材统编的重要意义和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做了详尽的阐述,同时强调了统编三科教材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对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早上十点三十分,全县325名教师听取培训专家蒋菊岚《教与学——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解析》和《用好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策略》的专题培训讲座,整个培训过程中,蒋菊岚老师就"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背景、七个创新点以及用好“部编本”教材,增强“六个意识”进行详尽的解说。蒋菊岚老师先介绍了部编本教材的主要特点、教材概览、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三部分内容,重点介绍"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内容,并就各个板块提出详细、具体的教学建议甚至是教学的操作步骤,使老师们有路可循,少走弯路。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些朦胧的认识,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保护天性,幼小衔接

新教材根据儿童的特点,选取有趣的游戏来教学,保护孩子的天性,也培养孩子的各种习惯,如“和大人一起读”,就希望孩子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第一单元先识字,再学“a o e”,汉语拼音已经跑到了第二单元。这一变化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降低难度,识字放在拼音之前,主要想体现幼小衔接,很多孩子在上学之前都认识一些简单的字,识字的方式父母亲教的。第一单元的生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接触的频率很高,所以这样作为开学的教材,降低了难度,孩子见到自己懂得的字,学习的兴趣会更浓厚。同时,这次的教材对汉语拼音降低了难度,四线三格不作考试要求。

二、识字教学更具生活化

部编教材新增了传统蒙学内容。传统蒙学是中华传统文化一部分,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教育意义。识字教学的开篇《天地人》,以传统文化三字经的形式,出现儿童生活中已经学会的“天、地、人、你、我、他”。学生接触自己学过的生字,信心很足,很感兴趣。《金木水火土》也是一样,在朗朗上口的同时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口耳目》以孩子们最常用的看图识字的方法,借助熟悉的人体来认识生字,每位学生都会充满兴趣。《日月水火》以图文对照的方式学习8个象形字,从中渗透字理教学,通过感受象形文字的趣味性加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教学上突破了传统的借助拼音识字的模式,而是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童谣、故事等方式,激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识字的方式呈现多元化。

三、扩大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新教材最大的改变就是拓展阅读的量。整册教材的 8 个《语文园地》都有一篇《和大人一起读》,儿童歌谣和故事童话各四篇。“和大人一起读”可以是家长、老师、哥哥、姐姐等,主要用孩子和大人一起读书的学习方式,做好幼小衔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从而拓展阅读量。作为老师可以给孩子或家长列个阅读清单,可以做个亲子阅读卡,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完成。这个栏目的核心理念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家长陪伴孩子进行没有压力的阅读。”

四、重视交际习惯和交际意识的培养。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习惯和交际意识,考虑学生起点,着力改进学生日常交际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缺少交际意识、不考虑对象场合等不良交际习惯。教材中的几次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交际情境中实践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原则:相互尊重。这是开展口语交际活动的基点,是需要从一开始就着力培养的交际习惯。

这些是我对本教材的认识,它更注重学生学习的情景性和趣味性,更加关注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保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加大亲自共读的力度和作用;这同时对老师的要求也更高了。我会继续学习新教材,用好新教材,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教学水平。

第6篇:共青小学2018年部编小学 语文教材网络培训会总结

2018年3月21日, 我校全体语文教师参加了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网络培训会。虽然只有短短一天的时间,但培训所给予我们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聆听了林孝杰、张立霞等三位专家对教材的分析及具体的指导,自己才对一年级教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下面是我校参加此次培训会的总结:

1.在本次培训中,专家教师主要从识字教学、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培训指导,刚开始我校教师对教材的认识没有那么的精深,不过听了专家老师的详细分析,从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编排特点。并且要注意把握本组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这一点,让我们在潜意识中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拉近课本与学生的关系,首先要吃透教材,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使用教材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教学内容提示及一些教学中所要注意的问题。如:识字课。我们要了解它的编写形式、特点。1)、内容与专题紧密联系。2)形式多样,体现出要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3)采取韵文的形式编写,易于朗读。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我们要充分地发挥课文中的插图作用,借助图画猜识生字,读通句子。必要时,我们可以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把课文读通顺。老师绝对不能包办代替学生,而是加强引导学生注意发现的层次性,将发现的识字方法迁移到学习中,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和鼓励他们独立完成。不过要时时对生字进行复习和巩固。

2. 结合拼音认识汉字、学习词语和儿歌, 提倡学以致用,强调拼音的实用价值。教材倡导学用结合,在运用中学习。教材中安排了词语和儿歌,并且结合词语和儿歌的学习认识几个汉字。这些词语,都是由学生学过的音节组成的常用词语,每课的几个词语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使学生初步感知语言特点。所选的儿歌也都包含本课新学的音节。这些词语和儿歌,为学生巩固拼音、复习本课和前面学过的字母和音节提供了语境,体现了拼音学习的工具价值,同时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形成初步的语感。

3.牢固树立生活语文的理念,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如果我们用大量的作业把学生课余的时间塞得满满的,学生便丧失了自我发展的空间,窒息了学生的灵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4.重视交际习惯和交际意识的培养。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习惯和交际意识,考虑学生起点,着力改进学生日常交际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缺少交际意识、不考虑对象场合等不良交际习惯。教材中的几次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交际情境中实践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原则:相互尊重。这是开展口语交际活动的基点,是需要从一开始就着力培养的交际习惯。

总之,这次小学语文教材培训让我校语文教师受益匪浅,我校教师一定会认真阅读笔记,结合实际,把本学期语文教学开展得更好。

高新区共青小学 2018年3月21日

第7篇: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培训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使用的几点建议

部编本语文教材投入使用,就像一部作品面世,那么有哪些成功与不足,是好是坏,就交给读者去评判,就要看“读者接受反应”情况如何。教材到底编的怎么样,不是我们这些参与编写的人所能评定的,更不是我这个总主编说了算的,最终还得靠一线教学的总体效果来评判。

这套教材从2012年3月启动编写,到现在5年多了,还有几个年级尚待最后通过中央思想宣传工作小组的批准,时间实在拖得太长,编得也很辛苦。主要是上上下下都这套教材的期望值太高,中央和教育部直接关注和领导,不断下达各种要求和指示,社会各方面也纷纷提出批评建议,目光都聚焦这套教材,不容许出任何差错,教材编者的压力大,大量的精力都耗费在一些平衡和解释上。这大概也就是带官方色彩的“部编本”的命运。

不过,因为中央重视,教育部直接领导,这套教材的编写资源也是空前雄厚的。前后从全国调集五六十位专家、学者、作家、教研员、老师和编辑,组成编写组。人教社中语室和小语室在其中起到组织和编写的中坚作用。实际参与过这套教材咨询等工作的各个学科领域专家有上百人。教材还先后经过三十多轮评审,几百名特级教师的审读,以及多个省市几十所学校的试教。如果不是“部编本”,很难动员和运用这么庞大的编写资源。这也保证了这套教材政治上是符合要求的,基本质量也可以说是上乘的,起码是多数人能接受的公共知识产品。我在向中央汇报时说过,这也许不是最理想的教材,但显然已经超越现有各个版本同类教材的水平。我想这也大致符合实际,不必把这套教材的优点说的那么多、那么绝对,它可能只是相对的好一些,是站在既有的各种版本语文教材的肩膀上,提升了一些高度。所以“部编本”取代原来人教版,以及其他一些版本,不要忘记它们的功劳。我还想说的是,要重视“部编本”语文教材所体现的某些教学理念,以及改革语文教学现状的某些动向。要比较新教材和原来教材的不同,这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但我提醒大家更要关注这些“不同”、变化之中所体现的观念、意图和方法。当然,这些新的观念、意图与方法不一定就是对的,也不一定非得在教学中落实的,但总要去思考、鉴识和评判,甚至能引发某些问题意识,某些新的研究课题。那么这套新教材就会激发语文教学改革,帮助一线老师提升教学 质量。要尊重新教材,理解新教材,用好新教材,但也用不着把新教材看做是不容置疑的教学标准与蓝图。教材教材,编的再好,也只是用于教学的材料和文本,是应当服务于一线教学实践,满足教学需要的,也是可以质疑、改动和调整的。所以这次培训会上我和我的团队提出的意见有什么不妥的,大家完全可以批评更正,我们更期待通过千百万一线教学的实践,来检验这套新教材,不断充实和完善这套新教材。

以上是一个情况介绍,下来我说说这套教材的总体特色,或者从编者角度说,哪些方面是希望有所创新和突破的。

“部编本”的总体特色,可以从四方面去看。

1,“部编本”语文的立意和眼界是比较高的。重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指导思想明确,措施落实。价值观的体现注意整体规划,有机渗透,化为语文的“血肉”。这套教材处处都注意立德树人,却又避免做表面文章,努力做到润物无声,不那么“说教”。这是第一点。

2,十多年来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以人为本”“自主性学习”等理念,在教材编写中“沉淀”下来了。这些年一线教学所出现的某些通病,也努力通过教材的编写去纠偏。应当说新教材还是注意“接地气”的,希望有新理念,又不挂空,能实用好用。

3,注重学习和继承以往教材编写好的经验,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使教材编写更有科学性,符合语文教育规律。教材是“公共知识产品”,编写需要听取各方面意见,还会受到这样那样的制约,但还是要努力去创新,是“守正创新”,避免被媒体裹挟,随波逐流。

4、教材在课文选取、习题设计、教学活动安排、编写语言、插图和装帧设计等方面,都力图贴近当代中小学生的“语文生活”,体现时代性。以上四点,是从总的方面说的,是“部编本”语文教材的基本思路和新的面貌。接下来,要说一些比较具体的。我想分9个方面来说。

一、课文有哪些重要的变化?

大家比较关注选文,先说说“部编本”语文教材课文数量的变化。和原来人教版作比较,课文数量总的是减少了。

初中原来七上和七下都是30篇课文,现在每一册减为24篇。

数量减少,不等于教学总量减少,而是几个板块的内容方式在调整,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

增加了课外阅读、名著导读和写作的分量。大家使用新教材,要理解课文相对减少,但其他几个教学板块又有所加强的用意。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课文选篇,和原来人教版比较,有较大变化。

更加强调4个标准: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当然,还要适当兼顾时代性。这也是针对性的。课改之后流行的各种版本语文,都把人文性放在最重要位置,另外,很重视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多选“时文”。这不能说不好,但不能偏了,新教材回到“守正”的立场,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和适宜教学。大家会发现,很多经典课文这次又回来了,尚未沉淀的“时文”相对少了。

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古诗文132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初中古诗文选篇占所有选篇的51.7%,比原来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体裁更加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较大的比重。小学选了40篇,初中29篇。鲁迅的作品也选有《故乡》《阿长与山海经》等9篇。

这次“部编本”的编写,对某些课文同样也是做了改动的。凡是改动过的,都在注解中说明。对某些原作做少量必要的改动,并非显示编者“高明”,主要是为了适合教学的需要,另外,对原作某些显然不规范的词句(不是指文学性的表达),也会改动。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课文,为了认字的安排,改动是常有的。教材编写对原作的改动非常慎重,会反复斟酌,并不存在乱改的“习惯”。凡是原作者还健在的,都经过作者的同意,有的还会请作者自己动手来改。而经典作品一般是不作改动的。

社会上有很多对教材的批评,有些可能是不了解编写的情形。教材不只是美文的汇集,选文需要考量教学点的设置、学段的教学目标、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文学价值、人文价值等多个方面要求,要在众多维度中平衡、寻找到一篇比较合适的课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为何要采用双线单元结构体例?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结构是分单元织教学,若干板块的内容穿插安排在各个单元之中。

初中的结构是,每个单元都有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这是重头。另外,每学期有三次综合性学习,两个名著导读,还有两个课外古诗词诵读。 在教学实践中,大致可以按照教材的单元顺序进行,把若干板块的教学穿插安排。教学实践中可以大致依照几个板块的顺序进行,也可以做些灵活调整。初中的5个板块,都比其他流行的版本语文教材更清晰。条件较好的学校,完全可以多一些融合重组。

另外,综合性学习次数有所减少,中心更加突出。新教材的口语教学表面上比以往教材要少,实际上是分散了,在综合性学习中有安排,在阅读教学中也有所体现。比如有些习题就设计了课堂的讨论,也是口语表达的练习。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板块设置比以前清晰,但彼此融合,综合性也有所加强。老师们使用教材时,要在彼此融合方面多用心。几个板块的划分主要是方便,大致上有序可循,但教学实践中还应当根据各自的实际来适当组合,没有必要划分得那样界限分明。

再说说单元的设置,“部编本”语文教材这方面也有些新的想法。

“部编本”语文教材结构上明显的变化,是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按照“内容主题”(如“修身正己”“至爱亲情”“文明的印迹”“人生之舟”,等等)组织单元,课文大致都能体现相关的主题,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但又不像以前教材那样给予明确的单元主题命名;同时又有另一条线索,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

注意每个单元都有单元导语,对本单元主题略加提示,主要指出本单元的学习要点。

为何要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是因为现有各种版本语文教材,基本上都是主题单元结构。这是前些年实施课改,提倡人文性的结果。但主题单元结构有问题,只照顾到人文性,而可能忽略了语文教学的规律。选文也往往只顾一头,只考虑所选课文是否适合本单元主题,难于照顾到本单元应当学习那些知识、训练哪些能力。语文教学也就失去必要的梯度。这个问题是严重的,教学中大家都不满意。所以“部编本”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既适当保留人文主题,又不完全是人文主题来组织单元,有的则是文体组织单元,还有,就是适当淡化单元的主题,以便把必要的语文教学的要点、重点,按照一定顺序落实到各个单元中。老师们教学实践中可以按照新教材的单元顺序来安排教学,但不能拘泥于人文主题,要特别注意语文知识、能力的落实这条线。还要注意把单元中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等几方面结合起来。

初中的单元设计栏目没有小学那么多,但也各有各的功能。如七下第一单元,先是导语,4篇课文都有预习。课后有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自读课文设计最引人瞩目的是旁批,还有阅读提示。

三、新教材为何要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这套教材重新确定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落实那些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点、能力点。

在十多二十年前,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是比较清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点、知识点,也都比较成体系。但在教学中出现的普遍现象,是考什么,就学什么、训练什么,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实际上已被应试教育的题海战术和反复操练所绑架。实施新课程以来,特别是课标的出台,首先要去解决的就是题海战术和反复操练的问题,因此特别强调语法修辞和语文知识讲授不要体系化,要“随文学习”。而且课程改革几乎一边倒,就是强化人文性。教材受这种观念支配,也就都采用以人文性为中心的主题单元建构。和之前的教学比起来,最近几年的教学要活跃得多,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尊重。

但又出现另一趋向,就是语文的知识体系被弱化,甚至被拆解了,教材在知识体系的建构上,不敢理直气壮地讲语文知识,不敢放手设置基本能力的训练,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不突出,也不成系列。结果教学梯度被打乱,必要的语文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得不到落实。有时课上得满天飞,可就是没有把得住的“干货”。某一单元每一课到底要实现什么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在整个小学或者中学的语文课程中到底是什么位置,通过这一单元或者某一课,能让学生具体学会什么,大致达到什么程度,都不是很清楚。特别麻烦的是,现在各种教材都是课改之后编写的,大都是以人文主题来建构单元,考虑更多的是选文如何符合单元主题,而对语文课程内容目标如何实现,就难于处理。结果大多数教材都只是在思考练习题上做点平衡和补救。 “部编本”语文教材很重要的一点改进,就是让课程内容目标体现的线索清晰,各个学段、年级、单元的教学要点清晰。

这套新教材的编写一开始就注意这个问题,按照“课标”的学段目标要求来细化那些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训练,落实到各个单元。有些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则配合课文教学,以补白形式出现。努力做到“一课一得”。现在不是强调“语文核心素养”吗?“部编本”语文教材就已经在努力建构适合中小学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但这是“隐在”的,不是“显在”的,在教材的呈现和教学中并不刻意强调体系,防止过度的操练。但总是要让一线老师使用这套教材有“干货”可以把握,最好能做到一课一得。

“部编本”语文教材体现知识体系和能力点,主要靠5个“渠道”。

一是教师用书,会给大家排列一个表,每个学段、单元,甚至每一课要学习哪些基本的知识,进行哪些必要的训练,都一目了然。

第二,每个单元的导语,对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包括知识点或能力点,亦有提示。

第三,是每一课的思考题和拓展题,必定有一二道题是按照相关的知识点或者能力点来设计的。

第四,综合性学习、写作、名著选读等方面,全都有学习方法或者训练目标等提示,有的还比较具体。

第五,初中每个单元都有一两块“补白”,努力练习课文和教学实际,用比较浅易和生动的语言来介绍语法修辞等语文知识。

老师们使用部编本教材,要注意这5个“渠道”所体现的语文知识体系,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

备课要现有全局意识,不能备一课是一课,也不能临时抱佛脚,克隆现成的教案了事,一定要研究教材,梳理其“隐在”的知识体系,比较自然而又扎实地体现在自己的教学中。

目前学界在这个问题上仍然有争论,我们认为应当实事求是,稍有平衡,目标是加强科学性。老师们安排设计教案,虽然也可以随文学习,但还是要有整体的考虑和安排,有潜在的体系。中小学语文的知识教学不要过分追求体系化,不能满足于让学生去反复操练,但也要有教学的知识体系,要有训练,有干货。总之,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不要体系化,但要有体系。 这不是开倒车,不是回到以前(其实现在也有)那种完全围绕知识能力点展开的教学,而是在教材中让“语、修、逻、文”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更清晰,教师教学有章可循。“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结构是考虑要充分考虑到教学需要,各个单元重点突出,单元与单元之间衔接也注意由浅入深,不断积累提升,反复落实基本训练。

四、为何阅读教学要重视区分不同课型?

现在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几乎都分精读和略读两类课型。(有的小学二年级开始分为精读、略读和选读)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普遍的做法是精读作为重点多讲一点,略读就少讲一点,差别就是时间的多少。很多老师怕完成不了教学计划,几乎就不怎么分精读、略读,或者全都按照精读要求来安排。两种课型几乎没有什么区分。

其实精读和略读两种课型的区分,是有讲究的。精读课主要老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功能是什么?就是给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读书的兴味;而略读课呢,主要不是老师讲,而是让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中,自己去试验、体会,很多情况下,略读课就是自主性的泛读。两种课型不同,功能也有不同,配合进行,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

不分精读略读,这是一种课型混淆。还有另外一种课型的混淆,不管学什么文体,无论小说、散文、诗歌、童话、议论文、科技文,全都用差不多的程序和讲法,都要讲什么作者介绍、写作背景、段落大意、主题思想、生词修辞,等等。课型也是没有变化,没有节奏。老是那一套,学生能不腻味?这样的课怎么能激发读书的兴趣?课改这些年增加了许多课堂讨论,很热闹,但若课型混淆,教学效果还是不好。

现在这种以分析性的精讲记忆为主、课型又彼此混淆的教学方式,的确太死板,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兴趣和读书的兴趣,应当改一改。 “部编本”语文教材就有意识改变这种课型不分的状况,加大了精读和略读两种课型的区分度,初中教材干脆改“精读”为“教读”,“略读”为“自读”。教读课设计比较丰富,有单元导语,预习,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新教材格外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这就建构了 “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

分清教读课和自读课两种课型,教读课老师讲为主,自读课就让学生自主阅读。而且教读课也不要老是一套固定程式,应当根据课文内容、文体以及单元要求的教学目标,来设计不同的教案程序,突出每一课的特点和重点。还有,自读课要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新教材对不同文体课文的教学,也有不同的课型提示,这些提示或者在预习与导读中,在思考题中,或者在教师用书中,老师们可以参照实行。

“部编本”语文教材更加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以往语文教学比较偏重精读,扣得很死,虽然有用,但这是很不够的。比如默读、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读整本的书,等等,以往教材与教学都较少关注,结果是多数学生只会精读,只会考试,而阅读速度很慢,也不晓得运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法。部编教材在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上,是增加了一些分量的。希望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格外注意阅读方法问题,重视阅读速度的教学。

五、怎样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体制?

“部编本”语文教材在这方面想了许多办法。比如,小学一年级就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意在和学前教育衔接,一开始就引导读书兴趣。小学中高年级几乎每一单元都有课外阅读的延伸。初中则加强了“名著选读”,改变以往那种“赏析体”写法,注重“一书一法”,每次“名著选读”课,都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某一种读书的方法。激发兴趣,传授方法,是“名著选读”设置的改革方向。如浏览、快读、读整本书、读不同文体,等等,都各有方法引导。多数课后思考题或拓展题,也都有课外阅读的提示引导。这就把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制。 这可能是一个突破,让语文课更重视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包括课外阅读,努力做到课标所要求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语文课怎样才算成功?一定要延伸到课外阅读,让学生养成读书的生活方式。如果只是精读精讲,反复操练,没有激发阅读兴趣,也没有较多的阅读量和阅读面,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写作能力是不可能提升的。扩大阅读量,这是改革的方向。

激发和培养读书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老师们使用新教材,要研究如何把“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者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有这一条,语文素养的提升才不是空话。

六、为何阅读教学要提倡“1加X”?

现在语文课最大的弊病就是不读书,读书少。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光是教课文读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新教材虽然也往课外阅读拓展,阅读量还是不够。我主张加大课外阅读,鼓励“海量阅读”,让孩子“连滚带爬”地读,也主张读一些“闲书”,不能都是为了写作或考试而读书,那样不会有长久的读书兴趣。我的这些理念并没有完全体现在新教材中。

但教学中大家可以尝试。建议老师们采取“1加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目的就是要拓展阅读面,增大阅读量,改变语文课读书少甚至不怎么读书的状况。

“部编本”语文教材在这方面想了许多办法。比如,小学一年级就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意在和学前教育衔接,一开始就引导读书兴趣。注意,小学中高年级以及初中教材,几乎每一单元都有课外阅读的延伸。教材实际上是把“延伸”部分纳入体制,并尝试进行一些检测评价。不是可有可无部分。

有些老师反映说,“1加X”是好办法,但阅读材料怎么去找?现今很多流行的读本,都可以当作“1加X”的阅读材料。我特别要介绍一下由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组织编写,人教社最近出版的《语文素养读本》,选文的经典性、可读性都比较好,还注意配合新教材各个年级、学段的教学目标,从小学到高中24册,每学年2册,大家可以参考选用。

七、如何上好 “名著导读”课?

这个栏目的教学目标仍然是拓展阅读。新教材的“名著导读”一改以前那种介绍作家作品的“赏析体”写法,改为“一课一得”,以示范读书方法为主,每次重点学习一种读书方法。

老师们设计“快乐读书吧”和“名著导读”的教案,一定要注意“激发兴趣”和“拓展阅读”,只要能让这八个字有效果就好。

比如“名著导读”中《西游记》的阅读,老师可以根据教材的提示简要介绍一下这部名著的基本情况,主要是引导运用精读和跳读结合的方法。关于“跳读”,以前语文课是很少正面去讲的,这次专门作为一种读书方法让学生去尝试。没有跳读,像《西游记》这样大部头的名著孩子们是很难读完的。 关于“名著导读”每学期2部是必读的,另外还有往课外阅读延伸的三四部,属于自主选择阅读的。根据学生的普遍阅读能力,这个量可以灵活安排,处理成“2加2”,或者“2加4”。为了推进“名著导读”的落实,必须要和课堂教学有所关联,特别是某些综合性学习,完全可以利用“名著导读”资源,彼此结合进行。

八、如何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力图突破既有的模式,在突出综合能力的前提下,注重基本写作方法的引导。写作方法和技能训练的设计编排照顾到教学顺序,让老师能够落实,克服随意性。但也注意到避免应试式的反复操练。写作课的系列努力做到中心突出,简明扼要,有可操作性。初一两个学期一共12次写作课,每个单元1次。分别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学会记事,写人要抓住特点,思路要清晰,如何突出中心,发挥联想与想象,写出人物精神,学习抒情,抓住细节,怎样选材,文从字顺,语言简明。每次都突出一点,给予方法,又照顾全般。举例来看,“怎样选材”这一次作文,集中要解决的就是选材问题结合《阿长与山海经》学习,思考材料与中心的关系,以及怎么详略处理。然后出作文题,又是提示作文方法。

写作课很难教,写作教学内容编写也很难,几易其稿,也未能达到理想状态。但和以往教材比较,现在的编法是希望有一个系列,更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也比较有“抓手”,比较方便教学实施。到底怎么编写作教学?特别希望能吸收一线的意见。

九、如何克服语文课的“繁琐病”?

部编本新教材虽然在教学理念方法上努力做了一些改进,但这毕竟还是纸上功夫,还得靠老师们一线教学中去落实。现今语文课普遍存在的一个弊病,就是繁琐。备课繁琐,上课也繁琐。有些老师把注意力放在了设计组织各种其实无关紧要的活动上,语文课的活动,什么课前三分钟演讲,分组讨论,分角色表演,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反思、总结、拓展,还有苦心设计的多媒体,声光电并用,好像课堂很活跃,其实教学效果不见得好,一堂课下来,没有留下什么“干货”。

除了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繁琐”,还有另一种“繁琐”,就是所有课全都有一套几乎固定的程式去套解,备课陈陈相因。诸如背景介绍、字词解释、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表现手法,等等,通常都是把课文“大卸八块”,进行僵化的“满堂灌”,然后就是题海战术,反复操练,应对考试。这种陈陈相因、繁复琐碎的语文课实在是折磨人,把鲜活的语文弄得面目可憎,学生也就被败坏胃口,毫无兴趣。

我这里特别要多讲讲滥用多媒体现象,这也是一种流行的“繁琐病”,甚至是一种灾难。现在的语文课不断穿插使用多媒体,虽然很直观,可是把课文讲解与阅读切割得零碎了。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了各种画面、音响与文字,目迷五色,课堂好像活跃了,可是学生的阅读被挤压了,文字的感受与想象给干扰了,语文课非常看重的语感也被放逐了。这样的多媒体对语文学习并没有好处。过多依赖多媒体,还会制约老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很多老师得了“百度依赖症”,什么都依赖网上给结论,有结论没过程,思想容易碎片化、拼贴化。现在的老师很多不会板书了,甚至常常提笔忘字。不是要开设写字书法课吗?找个会写字能书法的老师变得如此之难。

我说多媒体的滥用已经给语文教学带来“灾难”,恐怕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种必须面对的事实。我建议老师们的语文课不用或少用多媒体,让语文课重新回到朴素本真的状态中来。少用多媒体,祛除繁琐病,这也是新教材使用应当给大家的建议。

最后说说新教材备课的问题。很多老师希望能有一个平台,帮助老师备课,提供教学资源,同时能通过平台来讨论新教材使用的一些问题。为了满足老师们的需要,这里推荐一个网站——叫“云集备课网”,是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学术支持的网站,大家可以进去看看。 以上说的是就“部编本”新教材的使用谈了9个问题,也提出一些教学的建议。“教无定法”,我的建议不是通用的,还得根据各自的“学情”来教。老师们也比我有经验。作为教材编写者,我希望“部编本”语文能在一线教学中得到检验,以后再不断完善。

最后,专门要再说说读书问题。这和教材的使用显然关系密切。

这几天网上又有我的一个关于读书的言论,题目叫《语文老师要当读书种子》。我愿意在这里念一下,作为这次讲座的结束。谁都知道,要教好语文,首先语文教师就要多读书。可是很多教师会说,如今工作繁重,生活压力大,没有时间读。这是事实,现在几乎所有人都很忙。但是否可以想办法挤时间读书?若真的想提升自己素质与业务能力,还是要“充电”,把读书看作“充电”,再忙也不能不读书,那么时间也就会有了。不能等待,别指望等到有一个很悠闲无压力的时段再来读书。时间如同海绵里的水,可以挤出来的,每天少看点微信、电视,用这部分时间来读书,积少成多,就会很可观。 工作和生活越繁忙,压力越大,越烦躁,就越要有自己的精神空间,读书就是建构精神空间的办法之一。如果读书成为习惯,成了一种良性的生活方式,可以增添情趣,提升素质,让生活更充实,更有幸福感,这也可以帮助你对抗压力、减少“职业性倦怠”。

当读书成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他的气质风范也会改变,这对教师来说很要紧。做教师,不一定要求知识非常广博高深,但气质风范必定是倾向博雅的,因为这会让教师在孩子们眼中成为值得崇尚的人,教师自己也有人生的成就感和充实感。在当今趋向物质化、功利化、粗鄙化的氛围中,提倡“博雅”是有现实意义的。而化育自己、导向博雅,很大程度上离不开读书。 其实现在很多教师也在读书,可惜往往拘泥于“职业性阅读”,是目标很实际、很功利的阅读。我们已经很少自由地个性化地阅读。不是说“职业性阅读”不重要,而是说光有这种阅读,很不够。过于功利性的或者娱乐化的阅读,可能还会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和教师所需要的“博雅”相悖。所以还是要恢复和增加自由阅读的空间。除了读实用的书、专业的书,应多读点历史、哲学、自然科学及其他领域的书,视野拓展了,口味才纯正,也才能慢慢找到自己的所长所爱,让自己重新进入自由的个性化阅读境地。

当前社会文化有粗鄙化的倾向,“文化快餐”的阅读,特别是微信等新媒体信息轰炸式阅读,已经占去我们本来就很少的阅读时间。读书还是要有毅力的。年轻的教师可能在大学期间就未能好好读书,那么现在可以自己来“回炉”,我看这比许多培训更管事。怎么“回炉”?订个三年或五年读书计划,把大学期间应当读却未能读的书重新读一遍。这时你已经有了工作经历,读起来的感觉和收获会不一样的。

希望语文老师中有更多的“读书种子”,那么语文课就会好得多。有一篇报道说,部编本语文是“专治少读书、不读书的”。我很赞赏这个说法。那么使用新教材,推进教学改革,我说了很多,最重要的是什么?我看就是回到原点,请老师带头多读书。

第8篇:部编教材一年级语文培训心得

2017年“三科教材”培训——小学语文

学习心得体会

第二小学 *** 2017年7月28—29日, 县教育局在五中礼堂举行了部编一年级语文新教材培训。我有幸参加了本次培训,虽然是在暑期7月,但是听了黎老师的培训报告,我收获较大,受益匪浅。不仅对我们的教育与新课程新理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和更深一层的理解,同时感受到这次课改不仅是教材的改变,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所改变,便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就有更大改革。

作为教育部审定的新教材首先就体现了核心价值观,其次是接地气,编写贴近当代学生生活。本次主要培训的一年级上册教材包括“入学教育、识字、汉语拼音、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六个部分。入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了解学习常规。教材的编写以最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内容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广泛适用性等特点。在本次培训中,黎老师主要从识字教学、汉语拼音教学、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培训指导,刚开始我对教材的认识不是那么的全面,不过听了黎老师的详细分析,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要想拉近课本与学生的关系,首先要吃透教材,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通过本次培训,我想,在今后的一年级语文新教材教学中,我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端正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正确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紧扣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切忌穿新鞋走老路。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要把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作为重点,严格训练,做到统一要求,规范练习,语文课上严格练,其它课上坚持练,家长协助配合练,检查评比促进练,持之以恒长期练。

三、在拼音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情境图、语境歌和学字母的关系,指导学生掌握汉语拼音字母的字形和读音,强化音节教学,致力于学生独立认读能力的培养。

四、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把握好理解的度,摒弃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做到“读”字当头,多读、精讲、重视朗读背诵的指导,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

五、重视范读、范写、范背,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并结合范读、范说进行听力训练,结合范写,进行观察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这次小学语文教材培训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一定会认真阅读笔记,反复观看培训老师的课件,结合实际,把教学开展得更好。

第9篇:2018部编一年级语文教材培训心得

今年有幸参加了本县举办的一年级语文部编教材培训,非常感谢领导能给我参加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培训的机会,这次培训对于一年级语文教学的我来说意义重大,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在这次培训会上聆听了几位老师和专家讲的<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在乔老师的带领主持下,给我们安排了精彩的培训活动。还有几位资深老师的精彩演讲。以及为什么要统一使用新版教材以及新版教材的优点,这一培训使我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教材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教材不仅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材的编写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版式多样,风格活泼,色彩明丽,能够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兴趣。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学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意图和特点,选用恰当的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下面是我对本次培训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是对新课标的理解: 我知道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或得基本语文素养。注重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该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又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

二、牢固树立生活语文的理念,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老子》中说得好,“有无相生”。如果我们用大量的作业把学生课余的时间塞得满满的,学生便丧失了自我发展的空间,窒息了学生的灵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有”反倒转化成了“无”。 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三、注重指导,增强实践,享受成功。 学习习惯的养成,仅有说教是不够的,应该紧扣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有关方面的指导。并在具体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反复操练,使学生体验到收获的愉悦,从而促进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课文或阅读书籍后引导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远比让学生懂得如何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来得更有效些。写读后感是非常好的习作方式。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理解了课文,更易于把读后感写好,这既是写作自信心的培养,同时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写好其他文章的读后感。结合教材学习内容,激发学生乐于使用工具书,查找相关的资料。教师可以引导孩子探究使用工具书的基本方法,指导孩子认真阅读工具书,使学生熟练掌握使用方法,能随时利用工具书,迅速获取所要查找的资料。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语文教材的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载体,而且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蕴藏着我们民族深厚的文化历史。 所以一年级语文教学时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游戏、表演等实际活动将情景图所提供的内容进一步动作化、情景化,使学生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实的教学活动情境中,增加实际体验,使学生愿学语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以上就是我学习一年级语文教材培训的体会和收获。

语文教材培训心得

祁城小学

2018.09

上一篇:五型机关整改措施下一篇:八年级历史上复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