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情况汇报

2022-06-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汇报与我们的生活、工作时密不可分的,关乎到个人的职业生涯和企业的竞争力。想必很多朋友在汇报写作中,遇到很多难题,应该如何正确开启汇报写作的姿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乡村振兴战略情况汇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乡村振兴战略情况汇报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情况及意愿研究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农村人才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号召下,产生了农业职业经理人这一农村新型经营管理人才。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农业职业经理人人才的培育,由于目前培训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仍有许多待完善之处。本文通过对全国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先行地区——四川省成都市的调研,了解农业职业经理人学员目前的培训情况,总结出其中突出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帮助提升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效能,为乡村产业储备更多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描述性统计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 研究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而高素质的人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对农村人才队伍的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7年,“农业职业经理人”概念首次进入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明确提出要“探索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通过中央政策号召,成都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工作,成立了负责培训工作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协会,遴选一批农村中的优秀人才参加集中培训,目前已经形成一定数量规模的农业职业经理人。而如何协调培训形式,如何精准对接培训,如何安排培训内容等还处在摸索阶段,尚无可以遵照执行的具体意见条例。本文通过调研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工作的受训者,从源头出发分析其需求,从而解决农业职业经理人人才队伍建设问题。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2018年2月4日,国务院公布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同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讲到,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农业职业经理人正是解决乡村振兴中人才匹配问题的有效办法,需要培养不仅具有生产经营还有管理技能的人才队伍,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1.2.2 现实意义

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关键时期,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被越来越多地引入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农业的各个部门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职业化农民。切实加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对于进一步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维护我国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成都市率先在全国开展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工作,在四川省农委的组织安排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拥有了一定规模的持证的或正在培训中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对他们的培训需求调查研究有利于提升培训效能,形成较为完善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模式,促进成都农业发展。

2 农业职业经理人概念界定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朱启臻等[1]阐述了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时提出新型职业农民首先是农民,相对传统农民而言,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还要求其行为对环境、社会和后人承担责任。对于新型职业农民而言,其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重视农业的产出和市场价值,注重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简而言之,新型职业农民就是以农业作为固定职业、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新一代农民,且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科学意识。

农业职业经理人作为近几年提出的概念,相较之前的新型职业农民,在具备新型职业农民基本素质的基础上,侧重于生产经营方面,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中的“领军人物”。董杰等[2]提出农业职业经理人是依托农业组织并代表农业组织,对农田进行精细化经营和管理,并分享最终利润,成为职业化的农业组织经营管理群体。严蓉等[3]提出农业职业经理人是指运营农业生产经营所需的资源和资本,专业从事规模化、集约化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者和领头人,属于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晏志谦等[4]提出农业职业经理人是指运营掌控农业生产经营所需的资源、资本,在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或业主谋求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从中获得佣金或红利的农业技能人才。他们不但熟悉农业,而且懂经营、善管理,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属于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中的“白领”。

综上,本文将农业职业经理人的概念界定为具备一定生产技能、懂经营、擅管理,长期受雇于农业组织并从中获取佣金和红利的现代农业管理人才。这要求其除了要具备一般新型职业农民的特点,还要具备经营管理等自身独有的特质,因此对其进行分析时可参考新型职业农民,但必须考虑其特殊性[5-6]。

3 调查地区与样本特征

3.1 调研地情况

四川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成都作为四川的省会城市,承担着高新农业技术与制度的研发与实践的任务。近年来,为了有效解决“谁来种田”“谁来带头”“谁来服务”等问题,成都市自2012年起就在全国率先开展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工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从环境、制度、政策等层面引导和扶持农业职业经理人,吸引了大批创业务农青年、返乡农民工等到农业一线。到目前为止,成都市已有15 000多位持证农业职业经理人。

成都市农业职业经理人协会自2014年正式成立后,推出了一系列指导帮助涉农协会加快发展的措施,加快完善成都市农业职业经理人的人才信息库,建好农业职业经理人服务站,将成都农业职业经理人实力做强和品牌做响。

成都市温江区、都江堰市等区市积极响应成都市的号召,开展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培养工作。各市纷纷建立农业职业经理人协会,对当地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乃至对农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3.2 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

3.2.1 数据来源

为了对成都市农业职业经理人协会的培训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本调研小组于2018年7月至2019年4月开展了以成都市农业职业经理人协会培训学员为对象的实地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在温江区、都江堰市参加培训的学员(包括在当地经营农地或产业和从外地赶来参加培训的学员)。此次调查研究采取調查员分发并回收问卷、学员填写问卷的形式搜集数据,总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50份,有效问卷214份,问卷回收率和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3.33%和71.33%。

3.2.2 样本描述

在被调查的214位学员中,男性占67.44%,女性占32.56%。从年龄分布来看,参训学员以41~50年龄段的中年人居多,占47.91%;而年龄在18~30岁的年轻人占11.16%;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仅占0.47%。从文化程度来看,学员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本科及以上的仅占8.84%,而初中及以下的占到了31.63%。从经营类别来看,占比最多的是农民合作社,占样本总数的23.72%;其次是小种植户,占22.33%;占比最少的是种养大户,仅占样本总数的10.70%。从农业经营类型来看,占比最多的是经济作物种植,占样本总数的60.93%;其次是休闲农业,占20.93%;占比最少的是粮食作物种植和水产养殖,均占10.70%(见表1)。可见成都地区,农业仍以经济作物的种植业为主,与此同时,休闲农业在成都地区也蓬勃发展。

4 农业职业经理人协会培训现状

4.1 培训情况概述

目前,成都市农业职业经理人协会所开设的培训主要分为新增培训、更新培训、基地培训和项目培训这四种类型。新增培训针对还未成为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学员,使其能够在新增培训中学到相关农业生产、经营与销售的方法,了解国家相关政策方针[7-8]。更新培训针对的是已经成为农业职业经纪人的学员,在新增培训考核通过后,培训者将取得经市农委和农林局年审合格后发放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合格证。农业职业经理人可进一步参加协会组织的更新培训,进一步学习,提升各方面知识技能。当达到一定的收入、经营规模后,可向成都市农委提交申请,通过评审得到中级或高级证书。基地培训主要是组织培训者到大户的种植基地观摩学习,由大户们分享各自创业历程并相互交流,为培训者解疑释惑。项目培训主要来源于协会争取各个地方政府部门定期开展培训课的组织权,开展农业双创、扶贫、产业发展、农业技术等方面的培训课程。

4.2 培训课程满意度

从现有培训课程的满意情况来看(见表2),参训学员对培训课程的组织安排、讲师态度的满意程度较高,在214份有效问卷中,其非常满意的占比分别为70.23%、71.63%。而对讲课水平、时间安排的满足程度相对较低,认为一般的占比分别为5.12%、4.65%。满意程度较高说明了农业职业经理人协会在培训课程的安排、培训师资,以及相应的配套服务等方面做得较好,能够基本满足参训学员培训、提升的需要。而不满意的部分主要反映了协会在讲课方式、时间安排上还不够合理,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培训学员或者培训单位的沟通。

4.3 对培训地点的看法

从图1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员都表示愿意接受本县内或成都市其他区县的培训,然而能接受到外市参加培训的学员较少,仅有7人。这体现出农业职业经理人因财力、精力有限等原因,对培训地点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4.4 对培训方式的看法

表3显示了不同性别、年龄和学历的人对培训方式的偏好。从总体上来看,被调查学员最偏好的是“生产现场教学”的模式,达67.64%,其次是“面对面授课”,占47.91%。对“单独个别辅导”和“网络远程教育”的偏好程度较低,这两项分别占7.44%和6.51%,远小于另外两项所占的比重。

从性别的角度来看,男女对培训方式的偏好差别不大,差距最大的是“远程网络教育”,男女之间相差5.51%。从年龄的角度看,随年龄递增“生产现场教学”的受欢迎程度递减。

从学历的角度看,中专及以下的人群更偏好“面对面教学”,而随着学历的增加,“生产现场教学”和“远程网络教学”的受欢迎程度有一定的上升,体现出高学历人群更偏好信息化、便捷化的培训方式。

4.5 学员参与培训的收获

学员参与协会培训的收获与培训内容和经营类别相关。从培训的收获来看(见表4),本次调查的参训学员主要认为在人脉资源、信息交流平台方面有收获,其中男性参训学员认为在人脉资源上的收获最大,占比70.42%,而女性参训学员主要认为在信息平台方面有较大的收获,占比66.67%。通过协会培训,参训学员在农业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对于政策的解读和理解方面也有一定的收获。进一步深入分析,不同经营类别的参培学员所获得的参培收获也不相同,其中小种植户、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认为在人脉资源方面的收获较多,而经营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生产公司的参训学员认为在信息交流平台方面的收获较多。经营农业公司的学员在信息化平台和人脉资源方面的收获较多。

该结果表明:一方面,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的经营主体,比如小种植户、家庭农场的主要劳动力以家庭成员为主,经营模式单一,对其他的农业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依赖程度较低。其注重通过人脉资源了解市场行情,帮助其扩大销售渠道和门路,占领市场先机,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另一方面,农村生产合作社的内部经营主体较多,合作社经营规模相对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内部的协作功能,获取和学习农业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渠道较多。加上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于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不断推出了利于农村生产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生产、经营的制度和相关政策,迫切需要农村生产合作社负责人提高相关农业专业技能,加强对农业政策的解读;而农业公司的规模较大,其内部有一套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和制度保障,对于农业产品市场销售的敏感程度较高,对国家和地方的惠农政策的掌握程度也较高。这导致农业公司对市场资源的需求程度较高,而协会的培训课程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5 存在的问题

综合调研数据,调研团队分析总结得出成都市农业职业经理人协会的培训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5.1 培训时间地点安排不合理

学员对协会培训的時间安排满意度相对较低,很多学员认为应当增加协会培训的次数和时长,培训地点也应尽量集中在成都市内,以便于集中参训,使协会培训的组织安排更有规律性和连续性。

5.2 实践教学不足

在调查中了解到,课程内容以理论学习为主,主要涉及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产品销售等相关的理论知识,对于生产实际的指导性和实用性不足。由于参训人员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因此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有一定困难,实践教学本应是促使其迅速理解现代农业经营理念和方式方法的重要途径,而由于资金的限制和组织的难度大,协会在设置课程时对这方面内容考虑较少,占培训学时的比例极少。访谈及问卷调查显示,产业实用技术仍是学员关注的重点之一,而在职业经理人培训课程设置中,实用技术实践类的课程偏少。

5.3 培训内容与方式不合理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发现,不同经营类别的参训学员对于培训内容的需求不同,而协会培训内容多为统一安排且较为单一,对参与培训主体的明确性不足,致使培训的针对性不强,欠缺针对不同参训学员需求的专业化培训,学员对讲课方式的满意度较低。

5.4 培训之后的跟踪反馈及评价缺失

通过对协会的调查了解到,在培训课程结束之后,协会欠缺对培训的评价、意见及建议的收集。成都市相关负责单位也未制定相关规则,要求培训机构主动收集学员的反馈意见,缺少培训对象对培训实施的评价环节。该环节的缺失,不利于培训组织者和实施者了解培训对象的需求,必然会导致供给与需求不平衡,从而降低培训效果。

6 对策建议

6.1 优化培训对象

通过调查发现参训学员情况差距很大,部分学员培养潜质不高。建议在选择培训对象时应有所取舍。按照“自愿+ 推荐+审查”原则,重点将村组干部、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领办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等作为重点培育对象。除此之外,要广泛吸纳返乡农民工、毕业大学生等非本地人群参加培训,以期将本地学员在传统生产上的优势与非本地学员在智慧农业、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优势有机结合,提高培训工作的资源利用效率,使不同来源的学员能够优势互补。

6.2 创新课程内容

根据调查发现,不同学员对于培训课程的需求各不相同,为了改善培训效果,必须坚持因材施教,采取模块化培训教学,重点涉及农业法规、生产技术、规模经营等课程;结合从业背景,增加特色农业、电子商务、品牌创建等模块。根据市场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内容,更加注重职业素养和经营管理能力提升,开展农业开发(基地管理、合同管理)、财务会计、营销策划、人资管理、领导素质等培训,及时传达惠农政策、相关法律法规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以及农业发展趋势等培训内容。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相结合,以各级各类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为实训教学基地,提高参与性和针对性。延伸培训工作链条,建立起由单纯技术培训服务提升到人员选择、培训管理、推荐使用的培养管理体系[9-10]。

6.3 改进培训方法

改进培训的硬件与软件,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培训效能;使培训更加灵活便捷。同时改进培训大班授课的形式,推行小班课、师徒制等更有针对性的培训形式,以满足学员多层次的培训需求。优化培训师资队伍,聘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知名专家和有突出业绩的农技推广人员组建培训团队,满足学员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性、制度化的教育培训需求。

6.4 加强培训的评价跟踪

据调查发现部分参训学员在培训后不能完全掌握所学内容,没有将所学内容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无法对促进收入的提高产生显著作用。为此,协会在培训过程中要加强反馈机制,培养参训学员的积極主动意识,实行分级评级、动态管理的方法。政府将所辖地区的农业职业经理人按照高、中、初三个等级进行评价,对已取得证书的农业职业经理人,每两年由市和区(市)县农业部门分别组织对其进行职业素养、业绩、诚信等情况的考核,考核合格和业绩突出的继续维持或提升农业职业经理人等级,考核不合格的降低农业职业经理人等级或取消农业职业经理人资格。通过评价机制有效地追踪评价培训效果,保证经过培训学员的能力有切实提高。

参考文献

[1] 朱启臻,胡方萌.新型职业农民生成环境的几个问题[J].中国农村经济,2016(10):61-69.

[2] 董杰,张社梅.农业职业经理人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基于崇州市的调查[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5, 40(2):24-27.

[3] 严蓉,杨洁.基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实践——以成都模式为例[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7,42(5):12-15.

[4] 晏志谦,姚利梅,王瑾瑜.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路径探索——以成都市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8(24):281-283.

[5] 金瑾.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机制改革——以四川现代农业职教集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8, 39(21):31-35.

[6] 韩文龙,谢璐.农业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形成机制与工资合约——基于崇州市农业“共营制”的现实观察[J].财经科学,2017 (6):58-69.

[7] 杨建宏,赵婵娟,熊泽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下农业职业经理人职业标准探索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2):196-198.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Z]. 2018-01-12.

[9] 成都市农委办公室.成都市农业职业经理人评价管理办法[Z].2015-09-17.

[10]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的意见[Z].2018-05-11.

收稿日期:2019-10-29

作者简介:阎鹏宇,男,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新型职业农民。

作者:阎鹏宇 翁宗源 周 嫄 曾雪婷 王雨林

第2篇:财政投入支持乡村振兴情况问卷分析研究

1 从农民角度进行问卷调查在本项课题研究中的意义

当前,我国社会中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较为突出,农业发展竞争力不高、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弱,城乡差距较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政策创新上想办法、求突破,必须遵循公共政策中的民主性原则,政策既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又要做到政策制定过程的各阶段都必须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参与。为此,本课题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农民及农业组织对于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情况及对政策诉求。

2 问卷调查的设计思路与发放及回收情况

2.1 问卷设计的基本思路

本次调研问卷的主体按性质划分为一般农户、种养大户、合作组织、农业企业和其他(个体户、工人、个体人员、学生、基层公务员、乡医、政策制定单位等)共五大类,考虑到充分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相关财政政策的实施度、执行度、回馈度,将调研不仅局限于调查对政策发行的直接受益者,还对相关基层工作人员、政策制定单位、关心农村发展的学生、乡医等从多个侧面以实施者和旁观者多视角来剖析问题现象,在保证样本的丰富性和可信度的同时,尽可能多的展露真实的乡村振兴现状。

问卷内容主要涉及两大部分,个体信息和需求者的相关认知。其中,个体信息包括农户性质、年龄、学历、政治面貌和收入状况等;相关认知包括农户对乡村战略的了解度,对既往政策的熟知度、相关政策的效果评价以及对未来政策的需求倾向性,基于上述观点选取贴近农户的相关具体政策,以通俗的表达来设计问卷,更易于充分了解农户的需求。

2.2 发放方式与区域特点

问卷发放采取实地走访和网络发放两种方式,其中,实地走访问卷的发放依调研地区,按平均每个地区约200份问卷进行发放,以保证样本在总体中的均匀分布,使样本更具有代表性、可信性;网络发放依靠基层公务员、基层干部、农业户籍学生等涉农相关人员的配合进行填写,以保证样本的可信度和广度。

本次调研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市部分县区,覆盖莒南县、费县、沂南县、兰陵县、平邑县、沂水县共31个乡镇(街道),考虑地域分布、经济状况差异等因素,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乡镇(街道)进行调研,充分保证样本的丰富性和代表性。

2.3 发放与回收份数情况

本次共发放430份实地问卷和400份网络问卷。在400份网络问卷中,根据年龄18岁以下、60岁以上,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提交问卷时间小于100秒三个条件取交集,排除25份不符合要求的网络问卷,回收有效网络问卷375份。430份实地问卷实际收回424份,剔除存在重大逻辑错误及遗漏关键信息等的非有效问卷,有效问卷共计421份。总有效问卷共802份,比例达到96.63%。

3 问卷的一般分析

3.1 对既往相关“三农政策”的满意度分析

3.1.1 对过去政策的认知及满意度。从全部调查对象来看,人们对过去的财政政策了解程度及满意整体上处于较高水平。在满意度方面,对于近年来政府支持农村发展的财政政策,持满意态度的占92.1%。更具体的,对过去几年的一些政策,如农业产业发展政策,农村脱贫等财政补贴优惠政策,有84.5%人认为自己比较了解或者有点了解,有73.1%的人了解两项及以上的具体补助政策。这说明人们对过去几年的农业政策了解和满意程度处于较高的水平,与直接调查宏观方面的满意度水平契合。

3.1.2 对现有政策的认知及态度。在现有政策方面,主要选取对目前国家大力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及其近期出台的政策了解及满意程度作为对目前现有政策满意程度的一个度量。通过数据来看,有82.9%的人对乡村振兴战略比较了解或者有点了解。在态度方面,有77.9%的人认为乡村振兴很重要。这表明在主观态度上,我市农业从业人员对目前乡村振兴各项政策的总体认可度较高。

在农业产业、农村生态、农村文化、农村人才、农业组织等方面,农业人员对其态度不一。首先在生态建设方面,主要围绕政府支持农村生态建设的政策如垃圾收集、厕所改造等方面的政策分析,其中95.2%的人持滿意态度。其次,在文化建设方面,84.7%的人表示对当地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但仍在文化设施建设、文体活动指导、政府相关投入等方面存在较严重的没有达到预期的情况。在人才建设方面,有75.1%的人认为,人才缺乏是乡村振兴的主要障碍之一,农村缺人才便成为了制约农业人员满意度提高的一个因素。最后,在组织建设方面,虽有90.5%的人对当地基层党组织或村委会表示满意,但仍有近10%的人持不满意态度。这10%的部分占据了组织工作的不满意部分里很大比重。

3.2 对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政策的需求分析

3.2.1 总体分析——农户对财政政策满意度分析。在不考虑样本个体差异性的前提下,从发展、人才、文化、生态政策和领导班子满意度五个方面进行考虑,考察农户对财政政策的需求。

(1)农户对发展政策满意度分析。从回收问卷总体来看,对当前政府近年来支持农村发展的财政政策持满意态度的共921位,占比达92%。具体如图1所示。

从涉农从业者结构上来看,一般农户持满意态度的有653位,占一般农户总数705位的92.62%。而种养大户、合作组织、农业企业持满意态度的也有100家,占其总数107家的93.46%。这说明,无论是规模化的涉农人员还是单兵作战人员,对当前政策满意度都很高,并不存在一方人数多而导致另一方“被满意”的现象。但仍有78位,即7%的调查对象认为当前政策存在不合理现象,乡村振兴财政政策仍需继续优化,以更好地适应农业现实状况。

(2)农户对人才政策满意度分析。人才是地区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于村镇人才缺失的原因,经调查发现,占调查总数79.33%,共495位村民认为,振兴乡村过程中人才缺乏,劳动力素质不高是人才不能发挥核心力量的主要原因。其中,在495位认为人才缺乏的村民中,东、中、西三地对于人才缺失的认知略有差异。其中,位于东部地区的有181位,占东部总数的91.41%;中部地区的有164位,占中部调查总数的80%;西部地区共150位,占西部总数的67.87%。上述数据表明,东部地区对人才的满意度最高,西部地区对人才的缺乏表现略微强烈的渴求,与各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有一定的影响关系。

在人才培训方面,有269位,占总调查人数的43.11%的人认为当前针对农村人才培训的财政扶持政策效果很好,有306位,即49.04%的人认为有点效果,综合而言,全市92.15%的样本对象对农村人才培训的财政扶持政策持肯定态度。

综合引进和培训角度,以上数据表明,我市涉农相关人员普遍认为人才缺乏是目前的现状,但在人才培养方面是值得肯定的。因此,要加强人才引进的财政政策支持。

(3)农户对文化政策满意度分析。在文化振兴方面,从收回的624份实地有效问卷中看,村民普遍认为应该加强对文化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提供一些可供村民文化展示的平台,例如乡村剧院大舞台,让村民们有地方去开展自己的文化活动。此外,应着重加强对文化骨干队伍的培训,让一些有兴趣但缺乏实力的村民踊跃参与,壮大业余文化队伍,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最后,还应适当加强政府财政投入,加强对文体活动的指导,从财力、技术层面对文化活动予以支持。当然,其中对文化的振兴还应结合当地村民的民风民俗,合理利用分配政府资金,比如在某些村子,村民有自发组织的民歌团,可将文化支出费用中利用效率低的资金抽出部分转向对民歌团的赞助,发展当地有自发组织的民歌小团体,既可促进当地的文化振兴,又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农户对生态环保政策满意度分析。从全部样本来看,对于政府支持农村生态建设的政策比如垃圾收集厕所改造等,有622位持满意态度,占比达到99.68%。这个比例说明几乎全部农户对于生态环保政策感到满意,而且不存在地区差异。然而,在关于农村生活环境是否有改善的问题上,有54.49%的人认为改善很大, 45.51%的人认为改善效果不大甚至没有改善。这表明,农户虽然对目前已有政策持有肯定态度,但政策整体对环境整体的正向影响仍没有达到理想状态,仍需加强对生态环保的财政政策支持。

(5)农户对干部工作满意度分析。在全市全部样本范围内,对基层党组织和村委会持满意态度的有616位,占全部样本的98.72%,这表明农户对基层党组织和村委会的工作还是认可的。

3.2.2 个体分析——基于个体差异性。

(1)不同类型农户对政策需求的对比分析。在回收的802份有效问卷中,将调查者按农户性质分为一般农户,种养大户、农业企业、合作组织,其他共三大类,个数占比约为3/5、1/5、1/5,其中,种、农、合占比较少且相差不大,归为一类。不同的人群对于近年生活改善的原因各有所见,具体情况如下图4所示。

总体来看,不管从属于哪种类型,约60%的人都认为生活改善依赖于党的政策,但对于一般农户来讲,31%的人认为家庭状况改善依赖于自己的家庭,远超于基层政府的促进作用;23%的非农人员也认为这种状况得益于自己的家庭多于基层政府的帮扶;但种养大户、农业企业、合作组织却持相反的观点,认为基层政府带来的改善多于自己家庭所带来的努力。

综上,大部分人青睐于党的政策带给大家的生活改善,相较于其他农户,一般农户更倾向于认为自己家庭为生活改善做出的贡献大。

(2)不同学历农户对政策了解度的对比分析。本文将调查者的学历分为初中及以下、高中与中专、大学及以上三大类,对其进行乡村振兴战略的了解度分析,观察政策的关心度是否与学历有关。具体如图5所示。

整体来看,农户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了解度集中在比较了解和有点了解,完全不了解的占少数人群。其中,对于初中及以下的农户来说,对战略的了解程度分布较为均勻,完全不了解的相较于其他人群高出近4个百分点;相比之下,中专及以上的人群明显比其他人群对政策的了解度偏高;高中学历的村民对政策有点了解的占多数,比其他人群高出20个百分点,且不存在完全不了解的现象。由此可见,农户的学历对政策了解程度存在一定的影响性,高学历的人对政策的敏感度和认知度较为强烈,但低学历的群体对政策的了解程度虽敏锐度不高但也未达到极端,仅仅是略微欠缺,今后,可着重加强对低学历政策建议的宣讲,使每个人都对政策有所了解。

4 结论

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从对过去几年的财政政策和近期出台的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来看,需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并对应做出调整。

4.1 政策宣传方式改进

考虑到村内农户的年龄稍有偏高且学历偏低,在政策宣传方式上应加以改进。可采用下乡村宣讲解读的方式开展,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之与当地农产品相结合,结合身边的事例对政策加以解读,使之了解国家对农民的关心,了解当前振兴乡村的战略,更好地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

4.2 人才引进力度不够

在人才建设方面,目前政策环境下存在引才效果不佳,财政支持不够的现状。为此,应加强在人才引进或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提供更加适合并有吸引力的引才政策,换位思考,从农业所需人才角度制定相应引才政策机制。另一方面,加大农业专门技术人员的培训,既要保证财政经费充足,又要保证投入形式和使用方式符合发展的实情和需要,不搞花架子、形式主义。

4.3 乡村文化设施落后

在文化建设方面,应着重改善文化设施建设、文体活动的指导、文化骨干的培训等方面的不足。在需要广场的村子里建设广场,在需要媒体设备的村子里提供媒体设备等。

作者:赵振慧

第3篇:国外乡村振兴经验及其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启示

摘要:推进乡村振兴是一个重大时代课题。战后韩国、日本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在推动乡村实践中既注重政府引导又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既注重保持传统又突出特色发展,既注重经济发展又保持文化传承,既注重把农民组织起来又倡导依法治村等。韩国、日本的乡村振兴经验对当前中国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一定启发。实施乡村振兴既要有实施理念的创新,又要坚持体制机制的创新,做到三个统筹,构建乡村振兴投入长效机制,坚持走乡村生态现代化建设之路,才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真正落地夯实基础。

关键词:国外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新村运动;造村运动

乡村振兴战略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尤其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进一步实现城乡协调融合发展的重要战略。当然,实现乡村振兴途径和方式的选择也是一个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觉选择和相互适应的过程,事实上这也是一个国家应对一系列内外部环境压力和挑战的结果。亚洲的韩国、日本在战后面对国内外一系列经济、政治、社会困境,在推动实现乡村振兴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并取得显著成效。梳理总结韩国、日本的乡村振兴经验和做法,对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无疑具有一定启发,值得我们去认真梳理和借鉴。

一、韩国新村运动对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

(一)新村运动的启动

二战后,韩国抓住机遇积极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运动并取得显著成绩。与工业化、城市化迅速发展相对,韩国农村农业发展显著滞后,导致工农业发展失衡问题越来越严重,特别是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来,城乡二元结构分化更加明显,给韩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严重的挑战。面对城乡发展的巨大鸿沟,韩国国家财力有限,无法满足解决城乡发展差距的巨大资金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韩国政府另辟蹊径,在政府的支持下把农民组织起来,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使其投身建设自己的家乡,着力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生产条件。

在这种背景下,韩国政府从1970年起开始正式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设与发展运动”,简称“新村运动”[1](p.358)。客观上来说,韩国新村运动与其他传统的农村发展模式在本质上没有大的差别。在起步阶段,韩国的新村运动高度重视包括思想启蒙、要件支援、教育研修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初期主要是以官方为主导,示范、吸引农民参与的形式,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改善生活的意识。在推进发展阶段,则逐步转变成以农民为主、以官方支援为辅的形式,重点改善生产条件,核心是增加农民的收入,积极支持农民开展新村建设。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和不懈努力,韩国从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发达的工业国,较好地解决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基本实现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同步增长。

(二)新村运动的主要内容与特色

新村运动坚持以促进农村区域综合开发为基础,以整体提升为目标,以政府投入支持和农民自治为新村运动的基本动力,以项目开发带动乡村发展,注重培育农民的“勤勉、自助、合作”精神,鼓励农民投入家乡建设活动。新村运动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第一,注重社会开发,注重农村基础设施与环境的开发建设与保护;第二,注重经济开发,增加农民收入;第三,注重精神启蒙项目,加强伦理教育。新村运动的实质就是通过开发建设新农村,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同时,使农民的精神世界也丰富起来,最终形成脱贫、改革与创造的精神,为农村的持续发展带来持续的动力,最终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韩国新村运动采取的主要举措有三个方面。

一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为切实推动新村运动,韩国政府从中央到地方、从上到下建立了一整套专门行政机构。在中央政府层面,设立了“中央新农村运动咨询与协调委员会”;在地方村鎮层面,设立了不同层次的新农村运动咨询与协调委员会,具体负责协调推动新村建设的各项事务。

二是注重村民自治。新村运动归根到底还是农民的事情,政府可以帮助,但不能越俎代庖,不能包办。为此,韩国政府积极倡导成立村民自治组织,如在乡村成立邻里会组织,针对妇女群体、青年群体等,相继成立了新农村妇女协会、新农村青年协会、新农村领袖协会等民间组织,这些民间组织的成员积极参与新村建设运动,发挥了政府组织不能发挥的作用。此外,政府大力支持村民自治,支持村庄建设,政府任命公共官员参与每个乡村社区建设,并积极组织村民通过村民大会的形式来参与村庄建设,如新村运动一些具体项目的选定与组织实施大都是经过村民大会的形式来完成的。

三是尊重保留村庄特色,实施分类发展。韩国政府基于农村地域发展的实际,采取分类激励和发展的有效策略,将全国的村落根据各自发展的实际区分为三种类型:基础村、自助村和自立村。针对不同类型的村庄,其发展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增强了发展项目的针对性。如基础村的重点,在于培育自助精神,持续改善生活环境;自助村的重点,在于通过改良土壤、疏通河道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镇结构的进一步改善,通过发展多种经营,实现农业收入稳步扩大提升;自立村的重点在于,注重对各类生产标准的制定,如农村住宅标准、农产品标准等,注重发展乡村工业、畜牧业和农副业等,开展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修建简易供水、通讯和沼气等生活福利设施[2],从而实现自立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总之,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韩国新村运动在实践进程中不断优化和完善,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第一,新村运动比较注重农村的整体发展,既关注到农村基础设施的发展,又涉及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第二,新村运动注重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其中,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单方面赋予。第三,新村运动注重运用综合的方法,不止于改善与提高农民的经济发展水平,而是综合运用国家政策,全方位支持农村发展。第四,典型的全国性运动,政府的强力支持是其取得成功的基础和保障。通过深入开展新村运动,韩国实现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同步增长,其经验也得到联合国有关组织的关注和肯定,对于亚洲乃至世界上其他国家也具有很强的现实启发意义。

二、 日本:造村运动与乡村振兴实践

(一)造村运动的启动

二战后日本非常重视城市建设,导致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1955年~1971年,工业和其他非农产业的就业人口迅速增加,达到1830多万人,累计总数达到4340多万人,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从61%提高到85%;同期农业劳动力则从 1600万人减少到760多万人[3](p.549)。这导致农业生产力大幅下降,农村面临新的危机,加上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给日本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促使日本人认真思考如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处理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的现实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在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开始启动造村运动,旨在通过“自下而上”的造村运动实现乡村的重新振兴。

日本的町、村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町、村一般由几个居民点或者若干自然村组成,当然在町、村的相应范围内,还存在不同形式的村民自治组织,如“集落”“自治会”或“町内会”等,“集落”是日本农村的居民点和自然村,通常有十几户或几十户人家。需要指出的是,日本的集落与町、村政府之间不存在领导关系(类似于我国村委会与乡镇政府的关系),其职责在于协助町、村行政,具体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农业政策,如日本的水稻种植计划等政策的落实,多是通过这一组织最终分配到各家各户。

值得关注的是,日本的农村基层居民自治组织非常发达,农村居民可以自由参加各种组织,基层居民的自治组织也具有相当的独立性。町、村议会成员和行政首长由农村居民直接选举产生,町、村长受町、村议会的监督,并有罢免权,町、村长可以否决町、村议会的議案,甚至解散议会。在具体运行实践中,当町、村议会以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对町、村长提出的不信任案时,如果不解散议会进行重新选举,那么町、村长就必须立即辞职。日本全国最大的农业和农民团体是农业协同组合,其成员众多,可以说囊括了全国的农民。农业协同组合组织一般分为三个层级:即全国、都道府县和市、町、村三个层级,具体来说,农业协同组合有的由町、村单独建立,有的是以几个町、村为基础共同建立,在特殊情况下,如个别基层农协如果规模过大,还可以设立支所。当然,除农业协同组合外,町、村内也存在自治会和町内会等组织,町内会、自治会也都是由居民自愿参加、组合而成,其规模大小不等。日本目前大约有近28万个町内会和自治会。

(二)造村运动的主要举措与成效

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日本造村运动,也被称作造町运动,其内容也由最初单纯的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扩展到景观与环境的改善、健康与福利事业等整个农村生活层面。日本为推动农村治理发展,采取的主要举措有如下几方面。

一是采取了现代化带动战略:以农业现代化带动农村的整体发展。二战特别是朝鲜战争后,日本经济短期内得到高速发展,工农、城乡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导致农业人口急剧减少。为了切实缩小工农和城乡之间的差距,日本政府从产业振兴的角度切入,明确了以促进农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发展的主线和重点,注重增加农民收入来进一步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从1961年起,日本政府先后颁布了《农业基本法》《农业现代化资金筹措法》等一系列涉农方面的法律法规,对《农地法》《农振法》等法律法规做了进一步修订完善,从政策、制度等方面保障支持农业、农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的规范发展。

二是实践中注重推动农村与农业的平衡发展。自1999年起,日本在原来《农业基本法》的基础上,又相继出台了《食品·农业·农村基本法》《山区振兴法》等配套法律,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计划。一方面,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山区农民粮食生产的财政补贴,为此设立了“农村建设专项费”,重点支持农村的个性化、亲环境型的发展;另一方面,日本政府根据新颁布的《景观法》,重点扶持农村、山村及渔村地区特色自然景观建设发展。此外,日本政府还通过农村地区居民、民间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鼓励、支持农村地区非农产业的发展,如从1979年开始,大分县推行“一村一品”运动,并取得较好成绩,从而有力推动了农业和农村并行发展,形成了自然与农业生产协调发展的田园景观。

三是注重城乡互动融合。日本政府鼓励在农村开展绿色观光事业,开展农村生活体验等活动,着力增强城乡国民间的双向互动交流,建立了城市与农村共存及双向交流长效机制[2](p.36),从而为实现城乡的联动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从总体看,战后日本通过采取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层面的举措,加大了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缩小了城乡差距,提高了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治理水平,农民的收入实现同步增长,农村的消费潜力得到激发,也促进了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农村通过重建和更新,在推动本地传统文化复兴的同时,也带动了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纵观日本造村运动的实践历程可以看出:乡村振兴是一个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是渐进的、长期的。从最初的消灭城乡差距开始,到全力推进农业生产环境整治,再到营造农村景观,着力提升农村生活水准,到高度关注生态环境整治,其间经历了循序渐进的发展。

三、国外乡村振兴的经验与启示

鉴于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政治制度以及传统历史文化不同,各国在农村基层组织与管理方面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当今世界各国在农村基层普遍存在着四种类型的组织:政权组织;政党组织;经济组织;民间社团组织。事实上,也正是由这些组织共同构成了农村基层组织管理系统。无疑,农村组织与管理体制的多元化,为我们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动力。

(一)注重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

在推进乡村振兴实践过程中,日本、韩国均高度重视发挥政府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主导作用。政府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政府倡导与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无论是韩国在农村掀起的“新村运动”,还是日本的“造村运动”,起初都是由政府倡导发动的。虽然政府的初衷不尽相同,但结果殊途同归,都改变了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调、城乡之间的差距急剧扩大的状况,实现了农村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最终促进了城乡的协调发展。

二是注重科学规划农村建设。如韩国的“新村运动”就十分重视规划,“新村运动”发展到今天,虽然已经历了多个阶段,但并不是漫无目标的发展,政府对每一个阶段都有明确的规划目标。纵观韩国“新村运动”的各类项目及其进程安排,都制定了详细科学的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这些都为新村运动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导。

三是注重体制机制建设。如韩国政府为了支持“新村运动”,特别重视体制机制保障,中央政府成立了特别委员会,在地方也均成立了相应机构,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组织领导体系,为新村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四是政府为农村发展提供财力保障和支持。应该说韩国在启动“新村运动”之初,采取很多措施筹集经费,全力支持新村建设,在运动之初,为支持农村房屋改造、道路铺设、桥梁修建等项目建设,就采取了无偿提供水泥和钢筋的方式。据统计,“仅在1971年至1978年的财政预算中,农村开发项目费用就增加了7.8倍,中央和地方财政投资合计增加82倍,1994年政府和民间投资额高达110,000亿韩元”[4]。再如日本,为增强本国农产品的竞争能力,专门设立“特定农产品加工资金”;农协金融作为日本农村金融的一支主力军,其主要业务就是面对分散的农户,对其发展给予融资支持。

(二)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

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尊重农民在推动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要注重保护农民的利益。实事求是地说,不论哪个国家开展农村改革或者农村建设,姑且不论其主观出发点是什么,但在客观上都增进了农民的权益,如日本在1961年通过的《农业基本法》,其目的就在于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韩国在1961年通过的农协法,也是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在推动乡村振兴实践中,必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没有农民的参与和主体地位的发挥,就难以真正推进乡村振兴,结果只会流于形式,最终也会无疾而终。韩国“新村运动”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启发。韩国在推进新村运动中,特别注意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注意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新村运动中所确定的建设项目,都是能够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项目(诸如村里的公共设施、住房等)。项目建成以后效果立竿见影,农民很快就能受益。同时韩国政府又特别注意塑造农民的自立、自助和勤勉精神,而不是包办,采取的策略是“扶上马”“送一程”,最终实现自主发展,从而为“新村运动”注入了持久的动力。

(三)注重依法治理

国外普遍比较重视依法治村。如日本在造村运动中,就针对土地利用、农业发展等方面的具体内容而制定相应法律,从而有力地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规范了乡村振兴。为了促进农协的发展,韩国于1961年颁布了《农业协同组合法》,以立法的形式着力推动农协发展。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中国应通过立法使乡村振兴获得稳定的制度性保障,通过法治手段推动乡村振兴的深入发展,使农村治理逐步从行政推动型向法治推进型过渡。

(四)注重文化传承,推动多元参与

韩国、日本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姑且不论其初衷是什么,又采取了何种步骤,在实践中,两国政府都认识到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实施乡村振兴并不囿于发展农村的经济,同时也发展农业,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实践中,两国政府在注重搞好农村物质文明的同时,特别注重对农民精神层面的培育,尤其是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如韩国在运动伊始就倡导培育农民的“勤勉、自助、合作”精神;再如日本三岛町提倡的“生活工艺运动”,旨在传承创造文化。

客观上说,单个农民的力量是非常弱小的,也不会得到人们的重视,只有组织起来,对外才能形成合力和压力,对内才能形成力量,从而有利于维护农民的整体利益。无论是在韩国,还是在日本,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都非常重视发挥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注意推进多元治理和参与,政府只管其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大量的事务交给多元治理主体来承担。韩国和日本的乡村振兴经验显示,农村民间组织特别是农民组织既是农民权益的坚定维护者,也是科技、工业、先进农业知识等在农村顺利推广的有力推动者。

借鉴这一经验,就要高度重视发挥农村民间组织特别是农民自组织的积极作用,积极引导其参与乡村振兴实践。在1961年,韩国就成立了农协组织,支持农民组织起来形成发展合力。据统计,到1994年全国农协的会员共200万人,基层单位农协1359个[4]。战后日本在造村运动中也形成了由三级农协组成的流通服务网络,而这一网络也实现了对整个日本农村的全覆盖,也正是这些农协组织利用联合的力量,为农民提供及时周到高效的服务,成为集农业、农村、农户三类组织三位一体的综合社区组织,向农民提供生产资料购买、信贷、技术经营指导,有效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据统计,日本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有80%以上是由农协为其销售的[4]。可见,农民自组织无论在韩国,还是在日本,在推动乡村振兴进程中都发挥了政府不能发挥的重要作用,为农民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

四、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策略与出路

(一)创新实施理念,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实现乡村振兴,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的主体之一,为此要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尤其要切实保障宪法赋予农民的个人自由和权利。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就要始终坚持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马克思明确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5](p.287)塞缪尔·亨廷顿指出:“如果农民默认和认同于现存的政治体系,那么它就为政治体系提供了稳定的基石。倘若农民积极地反对政治体系,它就会成为革命的推动者。”[6](p.286)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群众路线已经成为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新时期,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同样需要我们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做到无论是什么政策都要堅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政策一定要从基层来,再到基层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获得力量的源泉,这就需要我们牢固树立农民的主体地位意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归根到底要依靠亿万农民,要靠发挥农民的积极性,要放开农民手脚,要充分尊重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因此,“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7](p.141)。

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就要在推动乡村振兴实践中,尊重农民的选择,尊重农民的创造,就要改变过去那种单纯依靠行政权力自上而下的国家治理方式,改变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消极被动的状况。在推动农村发展中,做到依靠农民群众,使农民群众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从而进一步激发农村各类社会主体的社会活力,其中也包括农民自组织在内,切实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其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伟大實践中。

(二)坚持三个统筹,调动各方积极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的任务和要求,指出必须“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互动”[8]。党的十九大报告则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把这一战略作为全国全党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抓手。基于此,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尤其需要坚持推进三个统筹。

一是统筹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要进一步强化政府研判农村社会发展趋势、编制农村社会发展专项规划、制订农村社会政策法规和统筹乡村振兴方面的制度性设计、全局性事项管理等职能,切实发挥好党和政府在乡村振兴实施中的主导作用。统筹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就要进一步促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深入贯彻落实,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特别是要进一步制定落实细则,确保村民自治能够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与管理基层事务,保证农民群众能够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农村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从而为有效实施乡村振兴奠定广泛基础。

二是统筹单一管理向多元治理转变。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乡村振兴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其中,需要政府、市场、民间社会等多元治理主体的合作、协同、互动互补,才能形成合力,进而实现农村优质、高效、和谐、健康发展的目标。这就需要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民间社会组织,以政策来扶持和引导社会组织的发展,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将农村社会民间组织的发展纳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从制度建设、条件保障、业务提升等方面积极为民间社会组织发展、活动的开展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条件;进一步加快社会组织的分类发展、分类监管,稳步促进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并能够胜任政府转移的职能。

三是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第一,确立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理念和思路,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加大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努力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使农民实现有尊严的生活,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第二,要进一步畅通城乡各种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第三,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深入推进土地三权分置。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稳定和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稳步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三权分置”;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改变原来不同的征地标准,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切实保障农民在土地问题上的收益权[9](p.101)。

(三)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投入长效机制

实施乡村振兴,要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投入长效机制,更好地满足农民对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普遍要求。对此,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大中央对农村的一般转移支付,加大省、市、县各级对乡村振兴的投入力度,并形成逐年增长的稳定机制。乡村振兴投入重点用于健全农村服务体系,加强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并使其运转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均等化。第二,扩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面。以农村社区“一站式”社区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点建设为载体,推进农村社区服务尽快实现网格化、全覆盖。第三,进一步推动基层农村社会治理资源的整合提升,从政策导向、力量配置、经费装备等方面导向基层、支持基层,着力推动政法、信访、司法、民政等部门联合办公,着力增强服务基层的活力和实力。

当然,乡村振兴长效机制的建立需要以立法的形式固化下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这样才能为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一方面,要进一步落实依法治国在乡村中的具体实践,注重对乡规民约的完善提升,注重对村民自治运行制度的完善提升,注重对乡村传统文化的学习继承,着力构建乡村自治、法治和德治三位一体的现代化乡村治理新体系。另一方面,还必须“提高各农村基层治理主体,尤其是基层党组织、政府、村民及各类社会组织的法治意识和依法治理的能力。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更需要党的基层组织和干部切实加强自身法治建设,时时处处能遵纪守法、依法办事,摒除人情的干扰”[10]。

(四)推动乡村生态现代化建设

实施乡村振兴,实现生态宜居,就要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贯彻落实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农村生态现代化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科技创新,这是实现农村生态现代化的根本途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那么旧的机器、工具、器械等等就会被效率更高的、从功效来说更便宜的机器、工具和器械等等所代替。”[11](p.698)为此,就要大力发展生态科技,为农村生态经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推动中国农村生态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没有创新科技的支撑,实现绿色发展、实现农村生态现代化是不可想象的。

二是坚持政府主导、协调推进,这是实现农村生态现代化的关键。农村生态现代化受益的是整个国家的全体成员,是开放的、共享的。而农村生态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投资,农民本来收入较少,城乡二元结构差距较大,因此不能也不应该让农民承担过重的长期投资,这就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对农村生态现代化政策支持力度,构建实施积极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构筑农村生态现代化的制度保障。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多次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12]

三是落实群众参与战略,这是实现农村生态宜居的基础所在。农民是农村生态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农村生态现代化不仅仅是农村经济的生态现代化,还包括农村制度的生态现代化、农民消费的生态现代化、农民思想观念的生态现代化等诸多方面,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水平从根本上直接关系到农村生态环境的好坏。”[13]没有农民的参加,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只能是一种臆想和愿景,实现乡村振兴只能停留在口号上。

一言以蔽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乎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巩固,关乎“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关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实施乡村振兴既要有实施理念的创新、体制机制的创新,又要有实现方式与手段的创新,还要有实事求是敢于自我革命的勇气和科学周密的规划与设计,要讲究辩证法,要刚柔相济,要宽严适度,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好人、地、钱等问题,使乡村振兴落到实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助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农村改革路线图[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

[2]建设新农村的国际经验[J].中国报道,2006,(12).[3]金善明.现代日本经济论[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6.

[4]冯书泉.借鉴国际经验建设建设新农村[DB/OL].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40557/49139/ 49143/4393916.html,2006-05-23.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美]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李盛平,等.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7]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8]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

[9]邱春林.中国共产党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选择[J].理论学刊,2014,(11).

[10]邱春林.中国共产党与农村治理的中国特色[J].理论学刊,2017,(1).

[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2]习近平.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DB/OL].http://cpc.people.com.cn/n/2013/0524/c64094-21608764,html,2013-05-25.

[13]邱春林.战略视角下农村生态化建设的路径选择[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4,(3).

[责任编辑:杨 健]

Key words: Revitalization of Foreign Villages,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New Village Movement, Village Building Campaign

作者:邱春林

第4篇:街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汇报

今年来,嘉山街道结合实际深入贯彻落实我市市委、市政府文件精神,按照统一部署,齐心奋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工作的实施。现将我街道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以产业发展为重点,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一是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发展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按“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积极推进村域经济建设。二是大力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建设和平生物蘑菇基地二期项目,扩大蘑菇种植面积,增加蘑菇种类,加快建设杏鲍菇、平菇、香菇等各类蘑菇基地,大力推广蘑菇优质高产生产技术和采后商品化加工处理技术,畅通销售渠道。三是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发展嘉山街道柑橘种植项目,充分整合辖区各村居集体土地、荒山等1000亩,发展柑橘种植等集体经济。

(二)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一是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也是当前推进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嘉山街道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开展村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施“增绿补绿”,完成道路绿化5公里,铺设草坪面积36600余平方米,补植补造苗木15000余株。二是积极推行“绿色存折”制度。在各村村部或小区中心地带设立了废品回收站——即“绿色银行”,为每个农户配置“三桶一筐”,农民利用“三桶一筐”分类垃圾,然后上交“绿色银行”,在“绿色存折”上零存整取,兑换奖励。推动居民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三是开展生态示范户创建。按照“前花后果”模式,完成农户的生态示范户创建。实施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制定了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办法,定期开展卫生大扫除、卫生评比,推进垃圾分类回收,增强群众卫生创建的参与感。

(三)以文明和谐为保障,弘扬新时代新风尚。一是突出抓好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在辖区内积极发动党员利用“学习强国”app学习新思想新知识。二是开展移风易俗工作。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大力宣传移风易俗政策,树立移风易俗先进典型,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办事处指导各村居调整充实村居红白理事会,研究制定符合村居实际的《红白理事会章程》。开展集中治理婚丧事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行动。将婚丧嫁娶规定制度纳入村规民约,已经形成了事前报告和办理登记工作机制,辖区群众对移风易俗工作满意率达98%以上。三是开展各类文艺汇演活动。我街道辖区内所有的村居都建设有文化广场,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文体活动,如春节送春联、秧歌比赛、社区广场舞大赛、文化艺术节等文化活动。通过开展各种农民喜闻乐见的活动,极大丰富的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有力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四)以有效治理为基础,推进街道和谐发展。一是加强党组织阵地建设。提升改造4个村(社区)级组织活动场所。在各支部设立党群服务中心;提高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全年拨付村级组织、城市社区为民服务保障经费,确保各村“有场所议事、有钱干事”,严格按照标准发放村、社区干部工资,充分调动了各支部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街道严格按照换届选举要求,配齐配强村(居)支两委,积极宣传发动,吸引多类人才加入村集体班子,既有老党员、又有有本事、会干事、能带动村民致富的经济能人,也有带来新鲜血液的大中专生,极大提高了两委素质,打造解放思想、敢于担当乡村振兴干部队伍。三是建设平安和谐乡村。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雪亮工程”建设,实现了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重点部位有技防的防控网络。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全街道治安环境实现了进一步好转,在2018年全津市市民意调查中,嘉山街道综合排名第二名。

(五)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一是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劳务经济、鼓励扶持农民就地就近自主就业、支持农民返乡创业、坚持把就业创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以推动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二提高农民职业技术水平。春节期间,组织辖区居民参加“春风行动”招聘会并进行宣传。街道全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对辖区内的农民群体,结合市里人才就业中心进行农业培训50余人次。三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根据上级政策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了包括产业分红、就业帮扶、危房改造、医疗保障、教育扶贫、社会兜底等一整套全方位的帮扶举措,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嘉山街道仅剩5户17人未脱贫。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激活内生动力不足,在争取社会资金投入、盘活村集体资产方法不多、经验不足;就群众而言,受市场、资金、生产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新事物的接受等还是不够。

二是土地资源没有发挥出优势。嘉山街道地处工业开发区,土地块承包到农户手上难以集中,制约了经济作物的推广和规模化种植。

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我街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虽在增加,但总体规模篇小、产业链条短、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产业化进程需要加快。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开始思想教育,增强干部的自主学习性,提高为民办事的能力,增强群众的引导,培育村经济发展。

二是继续抓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一方面巩固现有项目发展,另一方面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把各村的特色产品推出去,形成经济效益。

三是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工作,大力扶持致富能手、返乡创业青年等开展创业活动,带领更多群众共同致富。

第5篇: 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情况汇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以来,我镇紧紧围绕

“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任务,努力推动我镇乡村振兴工作。

一、强化领导,成立组织,建立统一协调办事机构。镇成立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一名班子成员具体分管,镇农业、农经、水利、农机、财政等部门抽调工作人员联合办公。

二、着眼产业兴旺,努力建设经济强镇工作。今年以来,全镇新成立农村经营主体11家;农业招商引资项目2家,引进资金1.5亿元,流转土地2000亩以上,其中流转800亩建立冬桃种植基地;产业扶贫持续发力,产业带动1105户

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271万元;农技部门积极宣传农技知识,提升农民秋种积极性。

三、强化人才振兴战略,培育新型农民。加强新型农民、返乡农民的职业培训,努力培养照就一批致富带头人和高技能人才。今年返乡创业农民39人,到9月底全镇参加各类技能培训达63人次。

四、实施环境治理,营造生态环境。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今年以来已经完成改厕任务

900户;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积极推进河长制工作,建立一河一册档案,镇村河长巡河制度常态化,汲取河长制工作经验,建立林长制一林一册档案;与扶贫广场、文化活动中心高度融合,打照精品XX村。

五、着眼乡风文明,振兴农村文化。近年来,随着**等文化广场的建成,健康的文化娱乐生活在我镇蓬勃兴起,共有腰鼓队、锣鼓队4支,龙狮队1支,广场健身舞队10余支,群众业余生活极为丰富,篮球队、乒乓球队相继组成,锣鼓队、篮球队还参加县级组织的活动,都取得了很好的名次。移风易俗落到实处,深化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六、着眼基层组织建设,打照一批“三农”队伍。抓住今年村两委换届机遇,选优配强村支部书记,建好支部班子,积极输送年轻干部到市、县参加学习培训,充分发挥各村支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引导和指导作用,通过支部班子的以身作则、带头示范,营造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生动局面;结合乡风文明建设,制定村规民约;发挥基层组织堡垒作用,不断壮大村级经济,继去年我镇消灭村级集体经济空白村后,今年各村积极稳步发展,9月底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75万元;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8个村已经完成清产核资工作,建立台账,搭建集体资产管理平台,适时开展股权设置、成员身份界定工作。

第6篇: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情况汇报

XXX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XXX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积极思考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XX的发展,主动探索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机衔接,超前谋划,精准施策,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点带面,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力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一、加快产业培育,打造乡村振兴“主引擎”。一是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以扩大产业规模、提高比较效益、增加群众基础性收入为目标,以水定产业、以水定结构,全县小麦、啤酒大麦、马铃薯等优势主导产业种植面积达到43万亩以上,粮经饲比例由2019年的73:22:5优化调整为74:22:4。按照全县牛羊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抓好百万只肉羊培育和扩大肉牛规模养殖两项工程,累计建成万只肉羊养殖场(小区)6个、千头肉牛养殖场2个。全县肉羊存栏达到64.36万只、出栏19.75万只,牛存栏2.7万头、出栏0.57万头。二是做优做精特色产业。立足沿山冷凉和干旱特点,加快发展以食用菌、油料、优质牧草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建成食用菌生产基地8个、千亩戈壁农业示范基地2个,8个乡镇和XX马场完成牧草播种面积33万亩。紧紧围绕县域实际,突出“小而特、小而优”,大力发展肉羊、食用菌、菜籽油、黑小米、藜麦等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优质农产品,不断推进种植业结构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XX羊肉入选“甘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康源清真“焉支山”羊羔肉入选“甘味”农产品企业商标品牌,爱福农业“菇东东”食用菌、丹马油脂“丹马”菜籽油、祝福油脂“丹焉小院”菜籽油入选“甘味”农产品企业品牌目录。三是做活做实新型产业。坚持把农旅融合作为产业振兴的突破口,依托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策划推出XXX乡村旅游线路3条,今年上半年全县乡村旅游点接待县内外游客62.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亿元,有效带动了地方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持续扩大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应用范围和规模,组织电商运营中心和电商企业与各乡镇合作社、种养大户、贫困户对接合作,利用电商平台进行同城网销,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创新发展。

二、聚力生态宜居,树立乡村振兴“新标杆”。一是加快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建设。全力实施祁连西路(原G312县城过境段)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大力实施县城西出入口改造提升工程,重点实施XX镇XX、城北段路面拓宽及绿化美化和沿路村居风貌改造项目,目前各项工程正在有序推进。总投资11.2亿元,实施马营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XX河城区段河道治理工程(二期)等水利重点项目8项,G30高速XX西收费站至县城道路改建工程、X018清泉至民联公路XX段改建工程等交通道路项目5项,G312线绕城段、G30高速XX西出口等造林绿化项目15项,S590县城至XX集镇段造林绿化工程、北台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项目全面完工,祁连西路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等项目扎实推进,农田水利、交通运输、绿化美化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二是加快生态宜居村庄建设。紧盯从根本上解决相对贫困人口住房安全和农村“空心化”及“视觉贫困”等问题,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宜居村庄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政策”的要求和“一户一宅”标准,在各乡镇选择地理区位比较集中、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产业培育具有潜力、经济发展空间较大的乡镇政府所在地和中心村进行生态宜居村庄建设,并将相对贫困人口列入公租房入住计划。鼓励支持有劳动能力、返乡创业农村人员进城购房置业,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鼓励支持无劳动能力、经济收入来源相对较少的乡村人口就近搬迁至乡镇或生态宜居村庄居住,有效保障农村低收入人群住房安全。全县计划新建生态宜居村庄点7个,新建住房378户、公租房254户。目前,清泉镇永宁新村等生态宜居村庄建设项目已陆续开工建设。三是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建设,制定下发了《XXX2020年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方案》,创建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29个,新建卫生户厕4186座,完成计划任务的109.75%,争取年内超额建设卫生户厕890座。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实行四级包联制度,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14乱”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创建清洁村庄37个,累计清运农村生活垃圾3128.42吨、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1090.6多吨,清理积存垃圾2354.63吨,整治沟渠558.85公里,依法拆除烂房烂墙烂圈、废弃厂房棚舍518处,治理秸秆、柴草、农机具等生产生活资料堆放点2585处。积极开展废旧农膜“以旧换新”工作,发放新膜97.52吨,回收废旧农膜2926吨,全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2%以上。全面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上半年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4%。坚持“一户一宅、主附区分、拆改并举”的原则,聚焦农村危旧空置房、破旧圈舍、残垣断壁等“视觉危房”,全力推进农村危旧空置房拆除和腾退复垦工作,明确拆危复垦3000元、1万元补助标准和发放宅基地资格证、腾退复垦土地经营权证等政策性措施,切实解决“视觉贫困”问题。拆除危旧空置房屋3397户,复垦复绿1978户,切实解决了“视觉贫困”问题,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三、狠抓人才建设,培养乡村振兴“生力军”。一是加大“引才”力度。立足XX能人众多优势,突出“急需实用”原则和“高精尖缺”导向,深入实施“XX籍优秀人才回流”计划,更新完善XX籍在外优秀人才库,新增在外优秀人才94名,累计建成县级基层专家科研工作站18个、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名师名家工作室11个、人才培养开发基地8个,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回乡投资现代设施农业、特色文化旅游业、技能型劳务等产业。二是厚植“育才”沃土。认真落实《XXX县管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将县管拔尖人才工作补贴提高至5000元。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深入实施“本土人才培育”“劳动力技能培训”“旅游文化产业人才培育”“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开发”等工程,持续推进“10万农民工技能大培训”工作,突出抓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培训,今年以来共培训农村劳动力3500余人次,其中精准扶贫劳动力400余人次。三是拓宽“施才”渠道。组织开展“人才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主题实践活动,选派248名医疗骨干、科技(工业)特派员、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组建“天使服务团”“科技推广员”“专家服务团”三支人才队伍,深入村社、企业、田间地头等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政策宣传、人才培训等服务助力脱贫攻坚。积极组织“金钥匙”导师专家团深入农村学校送培送教,培训乡村教师20名,全面带动乡村教师提升专业能力。

四、提升乡风文明,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力”。一是聚焦文化民生。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力度,持续推进优秀文化挖掘、文化产业开发、文化能人培育、文艺精品创作等工作,完成8个乡镇和6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建成文化活动广场(乡村舞台)110处、农村电影固定放映点8个,文化广场(乡村舞台)、农家书屋、村村通和广播电视播出均实现全覆盖。组织开展第七届百姓春晚、民俗灯展、“文化进万家 非遗闹新春”文化暖心演出活动和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展演等文化活动20场次,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基本形成。广泛开展“三下乡”“快乐老乡”“红色文艺轻骑兵”等文化活动,去年以来先后举办各类文体活动150余场(次),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二是聚焦乡风文明。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创建行动”,建成主题广场、主题公园、主题示范街等示范点54个。充分发挥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文明家庭、五星文明户等各类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今年评选表彰“疫情防控”工作优秀志愿者45名、优秀志愿服务组织10个,脱贫光荣户40户、致富光荣户20户,五星文明户695户,五星文明标兵户125户,先后推荐6名先进典型参加“甘肃好人”评选,4名先进典型入选第六届张掖市道德模范候选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建成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11个村和6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扎实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先后在各村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脱贫攻坚理论政策宣讲活动114场次,进一步补齐群众“精神短板”。积极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八个一”示范工程,常态化开展道德讲堂活动,今年上半年举办道德讲堂总堂活动4场次,乡镇、机关道德讲堂50余场次,3000多名干部群众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三是聚焦传承保护。深入挖掘农村乡土文化特色,大力实施8个乡镇区域规划和111个村专项规划,搞好“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品牌”规划设计。加大传统文化的发掘和传承保护力度,充分彰显文化魅力,建成乡村民俗文化展览馆和陈列馆3个、XX非遗研发中心1个、名家工作室6个和省级非遗扶贫工坊4个,评选县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完成“非遗工坊”国家级非遗产品销售平台入驻工作,丹美“剪纸·烙画”非遗扶贫工坊入选全国非遗购物节“云探店”。剪纸、烙画、麦秆画等民间手工艺品走出国门,罐罐席等地方传统特色美食被复活传承。

五、强化组织建设,用好乡村振兴“主心骨”。一是在建强组织上下功夫。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组织开展先进支部“对标创优”、一般支部“对标提升”、后进支部“对标整顿”行动,通过常态学标抓规范、常态对标补短板、常态用标促提升、常态创标树典型,持续深化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打造标准化样板党支部44个,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11个,成立产业党支部16个,设置功能型党小组58个,建成党群共富示范基地32个,全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整体提升。二是在配强班子上下功夫。深入实施“能人进村班子”工程,扎实开展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和村干部能力素质提升行动,调整撤换村党组织书记19名,精准选派第一书记59名,公开选聘行政村专职党组织书记16名、大学生村文书29名。制定出台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办法和村(社区)“两委”成员任职资格联审制度,对村(社区)“两委”成员进行任职资格联审,共清理不符合任职资格人员8名,82%的村实现了书记主任“一肩挑”,对1187名村干部后备档案信息库进行了调整优化,对38名新调整村党组织书记建立了“一对一”帮扶台账。同时,制定出台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村班子和村干部绩效考核、新任村干部任前谈话、村干部坐班值班等制度,促进村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在打造队伍上下功夫。建立在家党员以党支部为单位集中、流入城区党员城乡党组织结对集中、流出县外党员依托网络“微支部”集中的“三集中”活动机制,确保农村党员无遗漏参加“固定活动日”。结合每月5日“党员固定活动日”,组织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引导2260余名党员干部和757名能人党员联系贫困群众2896户,帮办实事8900多件。扎实开展党员信教和涉黑涉恶问题专项整治,限期改正的6名信教参教农村党员全部完成教育转化,纳入党组织正常管理。111个村级党组织专题组织生活会全部召开完毕,组织6000多名农村党员签订了不信仰宗教、不参与涉黑涉恶活动承诺书。

六、完善治理体系,筑牢乡村振兴“大堡垒”。一是着力构建综合治理新格局。推行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中心、司法便民服务中心“三中心合一”,最大限度集约力量资源,实现一站式办理、一揽子服务,破解了资源整合难、指挥体系乱、社会服务散等社会治理难题。加快推进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全县8个乡镇政法委员全部配备到位,统一兼任综治(矛调)中心主任,117个村(社区)全部由党组织书记担任综治中心(矛调室)主任,进一步夯实了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全面推行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治安突出问题联治、服务管理联抓、基层平安联创的“1+N”联动响应机制,落实受理、分办、督办、回访“四级程序”,社会治理效能大幅提升。强化网格服务管理,制定出台《XXX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建设实施方案》,打造“全科网格”,通过群众“报”、网格员“采”、综治中心“统”、联动部门“办”的闭环式工作流程,实现小事一“格”处理,大事全“网”联动,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精准化水平。二是着力打造矛盾纠纷联动联调新机制。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XXX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中心运行机制的实施方案》,成立矛盾纠纷多元化化解工作领导小组,规范建设县信访局人民群众信访接待中心、县法院诉调对接中心“两个分中心”,组建XXX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统筹8个行业人民调解委员会,明晰8个乡镇、117个村(社区)职能,靠实30个参与协作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全力打造联合调处、多元化解的矛盾解决工作模式。配齐配强调解员,组建“金牌调解员”队伍,健全“行调、访调、诉调、检调、联调”对接工作机制,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大幅上升。2019年以来,全县群众信访总量同比下降6.8%、信访重访率同比下降了60%、集体访同比下降24.1%、越级上访同比下降43%。三是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新效能。在深入推进“三治”融合治理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推行“五治”融合治理新模式,全力构建具有XX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以政治强引领,积极探索“党建+市域治理”模式,明确村(社区)党组织负责人是基层治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以法治强保障,以开展“法律八进”为载体,积极运用新思维新媒体新技术开展法治宣传,不断完善“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等法律便民服务机制,全社会遵法守法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愈发浓厚。今年以来,全县各级法律服务中心(站)共接待法律咨询群众1280批3640人次,推动31件信访问题用法解决,及时把群众的“问题清单”变为“满意清单”。以自治强基础,以“百姓参政团、道德评判团、百事服务团”为基础,充分发挥治安户长、楼院长、平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作用,努力搭建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新平台。今年以来,“三团”监督执行重点工程230多项,评判不良现象370多个,帮困实事1100多件,真正实现了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以德治强教化,借助“道德大讲堂”“道德红黑榜”等平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村风民风进一步好转,群众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以智治强支撑,全面启动投资2200多万元的“雪亮工程”二期工程建设,“雪亮工程”一期建设联网应用以来,全县发案率显著下降,社会治安秩序明显好转,2018、2019年,全县刑事发案分别下降17.7%、26.6%,为乡村振兴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生态宜居村庄建设进展缓慢,存在乡镇、村社之间工作进展不平衡,对群众的宣传发动工作不深入。二是特色产业培育不明显。部分乡村特色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商品化程度不高,区域竞争优势和品牌优势尚未形成,缺少能够支撑长效增收的特色效益产业,农户生产的农产品销售渠道不够稳定。三是环境整治长效机制不健全。个别村社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仍存在应付检查、日常保洁工作不到位的问题;

村社干部作用发挥不够,部分群众环保意识差,存在整治、反弹、整治的恶性循环。

八、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紧盯项目建设抓进度。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责任和时间节点,加快建设进度、强化项目管理,倒排工期,统筹推进,量化时序进度,挂图作战,确保新建项目抓前期、续建项目抓进度,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进一步加大督促督导力度,认真做好项目统计分析和监测工作,采取经常检查与重点督查相结合办法,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推动项目高效落地,不断增强现代农业发展后劲。

二是建立长效机制抓提升。坚持把整改成效作为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攻坚质量的重中之重,对各类反馈整改完成的问题,适时开展“回头看”,重点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贫困户分红等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在完成整改任务的同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不断巩固整改成果,提升整改成效,确保所有问题不反弹、不回潮,经得起检查验收。

三是培育新型产业抓增收。积极组织人员到东部沿海城市进行考察和推介招商,针对东部地区特别是沿海城市企业用地、用工成本过高和招工难等问题,充分发挥我县劳动力充足、土地资源富余和政策洼地优势,吸引劳动密集型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到我县安家落业,培育经济增长点,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四是强化统筹协调抓落实。围绕乡村振兴重点任务,统筹推进产业培育、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全力补齐“三农”短板弱项,健全完善主要领导总体协调、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责任单位全力落实、专业技术人员包片抓点的包抓督导工作机制,切实强化日常调度、跟踪指导和督促检查,逐级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细落到位。

第7篇:2021年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进展情况汇报范文

今年以来,大家坚强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紧紧围绕“二十字”总想求,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整理改进城乡人居环境、加快农牧村“三变”改革等着重任务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推进农牧业转型、农牧村发展、农牧民增收,主想做了以下几次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精心谋划研究安排。始终坚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及时成立县委、县政府主想领导为组长的XX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协调推动领导小组,设立专门的办事机构,先后制定下发《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一号文件精神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脱贫攻坚三年实施方案》《全县农牧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在调整优化XXX次联村单位的基础上,着力强化“三农”工作队伍建设,选派XXX名年轻后备干部担任乡村振兴示范村、“三变”改革试点村、建档立卡贫困村及后进村第一书记(其中乡村振兴试点村X名),为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组织基础。

二是紧盯脱贫攻坚,全面贯彻“一户一策”。用“过筛子”的办法对XXX次村(社区)开展困难户摸排工作,完善贫困户基础信息,规范建档立卡村贫困退出的有关资料,围绕产业增收、基本医疗、安全住房、兜底保障等方面,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有潜在返贫风险的困难户全部制定了“一户一策”帮扶规划,并将“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规划与三年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乡村振兴着重工作和联村单位帮扶规划有机衔接,确保了帮扶措施有项目支撑、有资金保障、有专人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达到退出验收准绳。

三是注重计划引领,有效整合项目资金。在全面贯彻“五次倾斜”的基础上,将县财政结转结余资金50%用于扶贫,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15%增列专项扶贫预算,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高起点谋划、高准绳建设,全力破解水、电、路、房、网等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和农牧村环境不美的问题。统筹整合资金XXX万元,编制完成了XXX次村的《乡村振兴战略及千村美丽示范村建设计划》工作,确定了X次发展条件好、班子建设强、群众居住集中的村,启动了XXX项农牧村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项目、XX次富民产业培育项目、XX次省市县美丽乡村及万村整洁示范村项目,确定的XX次项目预计XX月底全部建成。将改进城乡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整理修复、“多城同创”、全域无垃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配齐配全城乡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设备,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网络,统筹推动城乡绿化美化亮化、老旧楼房风貌改造、背街小巷改造提高,推进全县生态环境和城乡人居环境实现了大变样。

四是坚强因地制宜,壮大发展特色产业。以绿色有机为主攻方向,加大细毛羊“两年三产”、黄牛冻配改良、牦牛复壮改良等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复壮改良牦牛XX万头,冻配改良黄牛XX头,细毛羊穿衣XXXX万只以上。大力发展肉苁蓉、文冠果等沙产业,种植梭梭XXXX余亩、肉苁蓉XXXX亩、文冠果XXX亩、锁阳XXX余亩、藜麦XXX亩,落实测土配方施肥XXX万亩。由县财政专列XXX万元资金,引领扶持和培育壮大一批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农牧业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社,积极谋划建设鹿文化产业园,加快“XXX”等系列生物保健产品的升级换代研发,精心组织开展“互联网+农牧业”和休闲农牧业开发等工作,推进绿色有机畜产品“进城”“上网”,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五是全面推动“三变”改革,着力激发发展活力。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6次村先行开展试点,以农牧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抓手,稳步推动清产核资、确权登记颁证、集体资产股权量化、资源评估等工作,加快构建以农民为主体、股权为纽带、产业为平台、企业(合作社)为龙头的发展模式。至目前,我县土地(草原)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三资”清产核资基本完成,制定出台《肃南县农牧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农牧业设施确权登记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开通了县级农牧村产权交易平台,为“三变”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各地结合现实积极探索“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三变+乡村旅游”等新途径,有效推进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农牧民群众稳定增收。

六是培育文明乡风,优化治理体系。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创建活动,加强宣传引导和示范引领,对XX名第三届XX“榜样的力量”典型模范和XX户第一届文明家庭进行了表彰奖励。全县XX次农牧村全部制定了村规民约,建立了红白理事会,并借助“善行义举榜”“孝道红黑榜”、好人墙等,褒扬好人好事、鞭笞丑行陋习,通过道德约束的力量,有力提高了农牧村的文明程度。

乡村振兴是一个战略上的转型和升级,内涵极为丰富,不仅包括经济、社会转型,还包括科技、教育和文化的复兴,广大群众的期待很大。就目前而言,我县存在的主想问题是:一是计划引领作用缺失。目前,除制定了XX次村的乡村建设计划外,涉及乡村振兴战略具体内容的农牧、民政、司法、爱卫、文明等有关行业部门和职责单位及各乡镇还没有完成相应的专项计划或方案制定,在引领乡村振兴试点工作中缺乏统一性,对指导农牧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不全面准确,缺乏前瞻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二是资源整合力度不够。乡村振兴战略涉及部门较多,各部门项目部署时序、渠道不同,很多项目缺乏有效的沟通衔接,使项目资金在规划使用过程中,不能有效整合发挥综合效益。三是思维认识存在偏差。部分部门单位、乡村干部及农牧民群众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缺乏全面准确的理解,既有急于求成的心理,也还有等、靠、想依赖思维不同程度存在的问题,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性、自觉性不强,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四是承接主体不强。全县涉农龙头企业不足,专业合作社规模小、层个低、带动作用发挥不强、农牧户与企业对接合作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比较突出。

下一步,大家将以此个会议为契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新安排新想求,仔细学习借鉴各地好做法好经验,完善县委负总责、乡村抓落实、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职责人、三级书记一起抓的领导职责制和工作机制,坚强工业农业一起抓、城市农村一起抓,进取对表、积极作为,把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上优先部署,想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的“四次优先”具体想求贯穿于思路确定、政策出台、职责落实、措施落地等方面,着力推进农牧业全面转型、农牧村全面发展、农牧民全面进步。

一是坚强计划引领高起点布局。结合各村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村民现实需想等,严格遵循乡村振兴战略试点村总体计划,充分挖掘整合当地的生态资源、人文资源、历史古迹、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真正体现次性特色。坚强分类推动,对于人口相对集中、布局较为合理的中心村,在壮大富民产业的同时,加快改水改厕改圈改灶步伐,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美丽宜居中心村;对于城郊村,按照城市准绳改造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对居住相对分散的行政村和随着人口转移迁出逐步萎缩的行政村,以环境修复治理为着重,全面打造农牧村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紧紧围绕市委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安排,先期启动实施农牧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项目,全面提高基础支撑和保障能力,着力打造民俗风情体验带、生态旅游观光带、服务产业融合带、避暑休闲度假带,以“四带”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

二是坚强因地制宜壮大特色产业。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因村施策加强各方协作,把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供给作为主攻方向,做大做强以高山细毛羊、牦牛、马鹿、小杂粮为主的特色产品体系,将“三品一标”农产品比重提升到50%以上。按照区域型和产业型两次类型,大力组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加大国家级和省级示范社培育力度,持续调优种养结构、调强加工能力、调大经营规模,着力延伸产业链、提高价值链、优化供应链,加快推进农业向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借助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集中培育XX次景区依托型、田园观光型、休闲度假型、康体养生型、红色教育型、传统村落型、民俗体验型的旅游示范村和专业村,打造XX家乡村精品民宿,发展XX户以上品牌农家乐。

三是坚强高准绳整理城乡人居环境。以垃圾污水处理、面源污染治理、改圈改厕、绿化保洁为着重,推进环境整理制度化、常规化、常态化。加快XX次集镇和XX次农牧村生活垃圾填埋场及XX次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扎实推动厕所革命,规划3年内新、改建厕所XX座(A级厕所XX座、其它厕所包括农牧户“早改水”厕所XX座),其中20XX年新、改建旅游厕所XX座,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和游客服务的软肋。坚强农村人居环境整理与美丽乡村建设相互统筹,结合“千村美丽、万村整洁”建设,每年建成一批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四美”乡村,力争20XX年实现全县美丽乡村全覆盖,省级示范村达到XX%。

四是坚强高质量推动乡村治理。着眼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培育涵养文明乡风,坚强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以提高组织力为着重,突出政治功能,严格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职责制,持续推进工作中心向基层转移、工作力量向基层下沉、政策资源向基层倾斜。广泛开展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等主想内容的八城同创活动,切实强化村民谨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等陈规陋习,不断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推动法治乡村建设,提高乡村德治水平,推进完善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新格局。

第8篇:关于XX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情况的汇报

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按照省、市、区的工作要求,我镇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务实发展,全力推进产业发展,大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保持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促进农村全面进步,不断推进我镇乡村振兴。现将我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1、扎实推进全域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一是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工作。根据X乡村振兴组纪﹝﹞号文件精神,完成了全域人居环境整治第二批5条创建乡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工程并且完成了第三批创建乡村共13条自然村的申报工作。第二批创建乡村已划拨350万元,已支出313.505531万元,资金支出率为89.57%。二是加快推进智慧乡村建设工作。完成了XX村、XX村、XX村、XX村、X村智慧乡村建设项目,XX村、XX村智慧乡村正在加紧建设,将在7月底完成。三是按照“三清理”、“三整治”、“三拆除”的要求,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重点整治农村垃圾、水体污染、畜禽污染、乱搭乱建、饮水安全、村场脏乱差等。2020年上半年,全镇农村共拆除了破旧房屋16间520平方米,清除垃圾400.2吨,清理村内水塘17口,清理村内沟渠17.64公里,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8吨。通过全面综合整治,村容整洁,各村面貌日新月异,村庄的人居环境得到较好的改善,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2、扎实开展脱贫攻坚战工作。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的脱贫目标,对照脱贫“八有”指标,扎实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我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达到了相对贫困户退出的“八有”指标,符合相对贫困户退出的标准。相对贫困村的贫困户发生率、农民收入、集体收入等10项指标均已达标,符合相对贫困村退出的标准。根据《XX省相对贫困人口相对贫困村退出机制实施方案》的要求,我镇相对贫困人口379户768人已全部退出;相对贫困村XX村已出列。我镇共收到省贫专项拨付资金1641.9万元,现已支出资金1526.236582万元,资金使用率达92.96%,主要是围绕村道及巷道硬底化、村场建设、文化室、环村路、墙面美化等创建项目全面推进示范村建设工作。

3、扎实推进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2020年上半年,我镇扎实推进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项目,拟投资300万元的大澳驿站和120万元XX村农耕展示馆项目的已完成设计,将办理招标前期手续;拟投资450万元的大澳环山休闲步道已完成挂网招标工作,正在施工;拟投资101万元的XX村文化建设项目正在进行施工建设;XX村、XX村、XX村和XX村智慧乡村建设项目正在施工;XX村、XX村、XX村、XX村、XX村、XX村、XX村7个环保项目正在施工,其中XX村、XX村、XX村三个已完成竣工验收。省示范片已动工建设的21个项目总预算12582万元,中标价9772万元,省1亿元专项资金已支付6034.96万元,资金使用率为60.35%。示范片建设中尤其重视解决村巷道硬底化、村村通自来水、村庄垃圾污水治理、改厕和居民外立面改造及贫困户的基本生产生活等民生问题。

4、扎实推进镇区人居环境整治。XX镇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并将巩固提升市、区两级文明村镇的创建成果,作为推动“生态美镇”建设的重要抓手,依托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改善镇域人文环境,在全区的乡村尤其是省级新农村示范片的村庄内,种植了一批绿植,打造了一批悠闲公园,切实改善了全镇生态文明环境,把XX建成了“有山有水,推窗见绿”的悠美风情浪漫小镇。

旅游强镇建设纵深推进。XX镇坚持错位发展,深入挖掘本土特色,充分利用XX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力打造生态旅游强镇。飞鹅岭公园上山路段土石方工程、旅游大道绿化带工程已经开展,25公里XX村至XX村绿道工程进入前期筹备阶段。荣获XX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称号。联合摄影协会、钓鱼协会,高投入开发了旅游产品,成功举办摄影比赛、泼水节、开渔节、旅游文化美食节和全国海钓锦标赛等丰富的节庆活动,“渔家风情、浪漫小镇”旅游品牌进一步打响。

推进民生实事,构建和谐XX。XX镇坚持民生优先,扎实推进民生实事,完善社会保障,促进和谐,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XX省教育强镇”创建成果继续加强巩固,教育整体水平与质量不断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就业帮扶政策全面实施,城乡医保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平安XX创建活动纵深推进,安全生产监管常抓不懈,应急管理不断强化,社会治安稳定向好,全镇全年实现零集体越级上访,信访总量呈下降趋势,社会政治大局稳定。公共服务不断改善,完成20个村公共服务站、办事大厅、“四室”、上墙制度和信息系统等基础建设,服务群众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镇区环境卫生、“六乱”进行全面整治,镇区和景点落实专人保洁,镇区环境卫生得到全面改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渔歌对唱”、“篮球比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持续开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基层治理全面提升,依法治镇工作有力推进,社会和谐稳定。

5、扎实推进连点连片乡村精品路线建设。我镇扎实推进

XX区连点连片乡村精品路线建设,已完成了南线精品线路XX镇总体规划设计和口洋镬耳村农耕展示馆的设计。

二、主要存在问题和不足

总体来说,我镇乡村振兴工作进展较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照中央、省、市、区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不小差距,不足和问题明显存在。一是部分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多数村集体经济薄弱或根本没有收入,资金投入上存在“等、靠、要”思想;三是农村人力资源短缺与专业人才匮乏并存,农民持续增收后劲不足等。

三、下步工作计划

1、加快全域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部村庄完成“三个三”整治,2020年底,争取95%以上村庄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5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2、加快推进农村生态宜居建设。我镇纳入农村人居建设的村庄共45条,已有建设的32条,余下13条村争取在区第三批人居建设创建成功,实现村庄建设全覆盖。

3、加快推进省示范片建设项目。2020年底前,完成大澳环山休闲步道、大澳驿站、XX村农耕展示馆、智慧乡村等省示范片建设项目。

第9篇:乡村振兴报告: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根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要求,现将市委组织部牵头负责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着力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党的建设促振兴

(一)着力推动村干部清理选配工作,夯实干部基础。

坚强把村干部清理选配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先后组织有关部门开展x个联审联查,共排查出曾受刑事处罚人员x人,在押刑事拘留人员x人,未发现“村霸”与涉黑涉恶人员进入村“两委”班子的情况。通过免职、引导辞职,x名村干部全部清理,根据“一人一档”原则建立了档案,并要求乡镇党委同步补齐配强。目前,x次村干部空缺岗位已经补齐x次,还有x次村委会成员岗位正在履行补选程序。还完善了村干部联审机制,今后坚决杜绝受过刑罚、涉黑涉恶、村霸等人员进入村干部队伍。同时,注意抓好发展党员工作,在农村实行了党员与群众推荐、支委会票决、自然屯公示的发展党员“两推一决一公示”办法,大力发展x岁左右年轻人农民党员,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建立了农村发展党员回避、预审与备案制度,解决“近亲繁殖”问题,为优化村干部队伍储备力量。

(二)着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夯实组织基础。

仔细贯彻落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提高三年行动规划,聚焦“四有”党支部建设,坚强对症下药,逐村制定整顿方案。市级领导、乡镇党政“一把手”、驻村工作组联合包保,推动转化升级。经过逐一考核验收,全市x次软弱涣散村已转化x次,占x%。聚焦带头人队伍不强的问题,在全市排查不胜任、不合格、不尽职村党组织书记x人,全部调整撤换,充实配强。结合村干部清理工作,积极推动村书记、主任“一人兼”。全市x次行政村,实现“一人兼”的x次,占x%。聚焦村党支部“两化”准绳不高的问题,在x村、x村打造x次党的建设工作示范点,组织各村学习,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聚焦党组织服务功能不强的问题,开展了“为民服务承诺”活动,每次村党支部至少承诺x件为民实事,年初以来,x次村共承诺x项,已兑现x项。聚焦党员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开展了“党员+”先锋行动,x名农村党员在产业发展、脱贫攻坚、代办服务、环境治理、平安稳定中向群众承诺践诺服务事项x项。

(三)着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物质基础。

召开了全市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暨推进“空壳村”摘帽工作会议,建立了领导小组,印发了工作方案,确定了“空壳村”全部摘帽的工作目标。通过新增地源收费、发展产业工程、盘活集体资产、开展合作经营等方式,拓宽村集体增收路径。目前,全市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x次,占x%;收入x万元以上的村x次,占x%。其中,通过村办企业取得经营性收入的村x次;盘活村固定资产取得租赁收入的村x次;开展新增地源收费的村x次,已收费x万元,增强了村“两委”办事能力。剩余x次“空壳村”将通过新增地源收费,年底前全部摘帽。

二、着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扶贫助振兴

(一)当好驻村工作队轮换工作,派强用好驻村工作队干部。

经今年x月新一轮工作队调整与驻村干部轮换,全市共新增x支驻村工作队,驻村工作队总数达到x支,派驻工作队员x名,其中x人兼任软弱涣散村第一书记。共计新选派帮扶职责人x名,并完成入户对接,全市x户贫困户均实现一对一结对帮扶。

(二)严格驻村工作队日常管理考核。

20xx年上半年,共计对x名出勤不达标的驻村干部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通报批评,通过市委组织部“xxxxx”微信公众号进行曝光。对x名出勤不达标且履职不力的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通报曝光,并责令派出单位免去其中x人站办所长职务。

(三)严格加强驻村工作经费管理。

共向x支驻村工作队拨付20xx工作补贴资金x万元,拨付上半年定点驻村扶贫干部生活补助x元,申请财政资金x元,为x名定点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与x名驻村工作队领队办理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为高效开展驻村扶贫工作创立有利条件。

(四)多方联动全面开展帮扶。

团市委组织xx次村年轻人农民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市妇联开展“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帮助xx镇x-x岁建档立卡贫困儿童办理免费入园,为贫困家庭解决现实困难;通过省妇女儿童基金会为x名贫困高中生共争取到x元“xx助学”救助金;在xx镇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组织各乡镇“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面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开展“爱心妈妈志愿陪伴”公益活动。开展“两癌”贫困母亲救助工作,为x名农村建档立卡“两癌”贫困母亲与x名低保“两癌”贫困母亲争取共计x万元“两癌”救助金。开展“爱心超市”物资筹集工作,征集价值x万余元的爱心物资。市委统战部开展“百企帮百村、助力精准扶贫”行动,着重企业和x次脱贫任务量大的村进行点对点结对子,整体上做到了全市x次有脱贫任务的村都有企业进行对接。在积极对接,充分互相掌握优势与需求的基础上,帮扶主体和贫困村共同商定帮扶措施,充分发挥“名誉村长”与“名誉副村长”的作用,在产业扶贫、技术扶贫、捐赠扶贫等方面达成帮扶目标,采取积极有效的推动措施,大力展开了帮扶推动工作。

三、着力开展乡村人才建设工作,以人才强振兴

(一)建立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深入实施“村村能人培训规划”,集中在农闲季节举办各类轮训班,主要在x岁以下“后备能人型”中选拔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年轻人农民,在“强村带动型”、“经营管理型”、“中介服务型”、“科技创新型”中选拔x岁以下综合素质好、能发挥示范指导作用的农村能人参与培训,20xx年村村能人培训x人个。

(二)持续推进农村创业创新。

为了更好地落实一个性创业补贴与扶贫创业奖励补贴等政策,针对*家农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农民创业主体与x家小额担保贷款的商户进行了电话回访,对符合条件的将落实补贴政策。推行“一窗通办”、“网上受办”的创业担保贷款经办模式,进一步优化经办流程,简化办事手续,截至x月初,发放创业担保贷款x笔x万元,其中为x名自主创业农民发放贷款x万元。

(三)集聚社会各界力量投身乡村振兴。

积极启动金秋助学希望项目圆梦行动,面向社会各界筹款。将“妇女之家”活动阵地进行了充分延伸,在全市创立了以“微创业”、“微联谊”、“微家风”、“微宣传”、“微公益”为主题的x次“妇女微家”示范点,指导与带动妇女提高创业致富能力。组建巾帼志愿服务队,开展了关爱帮扶、环境整理、移风易俗、素质提高等志愿服务活动,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目前全市巾帼志愿服务队在每次乡镇成立x次分队,已吸纳志愿者近x人。组织年轻人一代非公经济人士企业家赴农村调研,调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支援乡村经济建设的热情。年轻人非公经济人士xx响应国家号召,在xx乡xx村成立了xx市庆辉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申办成立了xx市杂粮协会,协会现有会员x家,有杂粮种植基地x余亩,带动了粮食种植大户种植红小豆等杂粮的热情,提升了农户粮食种植效益。xx市文化公司经理、年轻人非公经济人士xx响应市工商联号召,为xx市x次乡镇x次扶贫爱心超市,捐赠了x万余元爱心物资。深入开展“乡村教师进名校”等农村教师培训工程,共派出x人参与培训,着力提高乡村教师能力素质。

上一篇:财政票据管理工作总结下一篇:10种行为视为挂床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