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报告(精选11篇)
我区自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宜居、宜业、宜游”工作目标,积极实施“富裕乡村、安居乡村、洁净乡村、文明乡村”四大行动计划,全区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荣获“浙江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称号,是全省经济发达县(市、区)中首批获此殊荣的县;多年被评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胜单位、“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优胜单位;漓渚镇棠棣村荣获全省首届“浙江最美村庄”的称号。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环境整治为抓手,以示范创建为载体,以强村富民为目标,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科学规划,构筑多层建设格局
1、注重总体布局。围绕致力打造“三宜”的建设目标,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绍兴县“和兴家园、越中乡村”美丽乡村总体规划》(20),确立了“一环、五片、七线”的美丽乡村空间布局。其中:“一环”为西南发展带(西南大通道—漓分线—印山路—解放南路延伸段)、东南发展带(绍甘线)等构成的环状发展带;“五片”为东部水乡风情体验片区(孙端、陶堰)、南部生态休闲片区(平水、稽东、王坛)、西南生态文化旅游片区(兰亭、福全、漓渚)、近郊山水文化旅游片区(柯岩、湖塘、夏履)、西北传统新貌观光片区(钱清、杨汛、安昌、齐贤、马鞍);“七线”为古越文化之旅、绿色乡野之旅、红色生态之旅、水乡风情之旅、花果墨香之旅、鉴湖溯源之旅、新型发展之旅等七条精品线路。
2、彰显区域特色。结合地域特色和产业布局,因地制宜提出了《精品区建设规划设计要求》,并专门委托厦门大学、绍兴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柯桥区规划设计院等单位,对柯岩、漓渚、稽东、王坛等4个精品区进行规划设计和评审论证,并安排专项资金落实相关建设项目。通过集中联片打造,已初具规模和形象,其中,花木之乡棠棣片区、江南水乡河塔片区等精品区,已接待多批全国各地的领导参观考察,并获得好评。目前,我区正在积极实施漓渚镇的最美镇街创建,规划设计方案已基本完成,为致力打造镇域美丽乡村示范区积累经验。
3、挖掘文化内涵。在美丽乡村示范(精品)村建设中,我们十分重视各村文化内涵的挖掘,从自然、人文、历史等方面着手,通过规划设计,全力打造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示范(精品)样板村,如以挖掘大禹文化为主题的夏履镇夏履桥精品村建设,以体现四季鲜果为主题的兰亭镇谢家坞村精品村建设等。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中,更加注重古建筑、古台门、文物古迹等的修缮保护,重点抢修一批、保护一批,使具有时代印记的历史文化得到传承。
(二)重拳出击,狠抓环境综合整治
1、重抓农村环境卫生。一是深入开展集中整治。年,我区历时四个多月的时间,在全区范围内掀起了“以清治脏、以理治乱、以建治差”为重点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累计投入数亿元,先后出动120万人次,清理积存垃圾65万余吨,治理河道50余公里,拆除违章58万余平米,新增村庄绿化(硬化)136万余平米,清理河道沉船1万余条,农村环境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受各级领导的肯定和老百姓的拥护。今年一月份,我区又启动了城乡环境集中整治提升月活动,城乡面貌得到进一步改观,为广大居民洁净过年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二是深入推进长效监管。自2012年起,我区启动了“洁净乡村(镇街)”竞赛活动,对农村环境卫生建立起月检查(镇街负责)、季抽考(区农办负责)的考核机制,并一直实施至今。起,我区创新举措,对农村主要道路、主要河道、各村(居)分别建立了路长、河长、村(居)长(分别由区领导担任)管理机制,以加快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精细化、常态化、长效化管理。,我区建立了城乡环境卫生月度抽考机制,由区领导带队,每月随时抽取1个镇街,并随机抽考2个村(居)、2条道路、2条河道及集镇,考核结果与镇街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挂钩,确保环境保洁工作常抓不懈。为实现城乡环境高标准下的常态化管理,我区除在重点区域组织开展城乡环境整治提升九大专项行动的同时,还进一步深化完善了城乡环境整治月度抽考机制,探索建立了“以奖促管”的考核,每月由区领导牵头,对各镇(街道、开发区)的集镇(工业区)及行政村居(社区)进行随机检查考核,抽查结果实行每月排位通报、与年度镇街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挂钩。并直接加、扣考核奖金。
2、重治农村生活污水。我区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的总体要求,通过统筹规划、全面发动、强化保障等举措,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各项工作。一是抓规划编制。委托中国水电股份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区域规划;按照“先‘十二大’河道沿线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再其他一般村”的治理时序,制定了《柯桥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按《计划》要求,到20,全区需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128个(其中全面治理村50个,扩面提升村78个),新增受益农户46553户;完成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村居133个,新增受益户48639户。二是抓任务落实。按照省、市下达的年度工作任务和三年行动计划,20,全区共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45个,铺设管网356.86公里,建成终端处理设施99个,治理农户14050户,圆满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今年,我区根据省市的要求,及时调整治理计划,并与各镇(街道、开发区)签订了工作责任状,共落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83个村,治理农户3.03万户。三是抓工程质量。为规范项目建设, 制定出台了《柯桥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管理试行办法》,确保污水接入、管网铺设、终端设施等关键环节前后衔接、环环紧扣,从制度上保障工作推进有章可循。为保障管道质量,在材料购置上,通过区招投标中心,确定了全区生活污水治理主要管材的预选供货商。为规范施工质量, 建立了区、镇、村三级监管机制,其中区成立治污项目督查组,对在建项目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督查考核;镇街落实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对辖区内治理工程实行动态性监管;各村居成立监督员队伍,全天候参与材料、设备进场和隐蔽工程建设等现场监管工作。
3、重建农村基础设施。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近年来,我们着重抓了三件民生实事。一是加快农村社区三大中心建设。即加快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室内农产品集散中心、农民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的建设,为农民办事、购物、休闲提供便利。全区已累计安排社区综合服务中心27个,室内农产品集散中心22个,农民文化体育活动中心16个。投入资金约8000万元,其中财政补助资金约万元。二是加快经济薄弱村四类公益性项目建设。即加快经济薄弱村路灯安装、道路硬化、村内停车场、自来水改造等建设,切实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三年来,全区已累计实施四类公益性建设项目83只,投入资金3586.91万元,安排财政补助资金2759.50万元。三是加快农村水冲式公厕建设。通过普及水冲式公厕,加快农村露天粪坑、小型集中公厕和旱坑的改造提升,近三年全区已累计投入资金2916.31万元,计划新建水冲式公厕965只,使农村环卫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20首批立项公厕253只,财政计划补助资金920万元。
(三)多轮驱动,开展四级联创活动。
1、提升区级创建。,我区通过大力度的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肯定,当年获得了省级美丽乡村先进县的称号。今年,我们将以全省美丽乡村现场会在我区召开的契机,进一步加大环境整治提升力度,努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板,为全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县(区)的创建提供有力保障。
2、丰富镇级创建。为认真落实美丽乡村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积极营造各镇街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我区开展了美丽乡村优胜镇(街道、开发区)的争创工作,并出台了考评办法,对综合考评领先的镇街由区委、区政府进行命名表彰。同时,积极引导各镇(街道、开发区)创建市级美丽乡村先进乡镇,目前,已有柯岩、湖塘、齐贤、夏履、漓渚、兰亭、王坛等7个镇街成功创建为市级美丽乡村先进乡镇。
3、加快村级创建。从2012年起,我们组织开展了以“六化一特”(即美化、洁化、序化、绿化、净化、细化和有特色)为主要内容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三年来,全区累计启动实施示范村建设57个,安排建设项目340只,计划投资22631万元,其中安排财政补助资金14130万元,为各镇街美丽乡村的加速推进树立了典型。从20起,我区启动实施了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重点是在示范村创建中,通过进一步挖掘内涵,打造节点,将其培育成为全区更具标杆作用的特色村,目前,全区已累计启动美丽乡村精品村11个。与此同时,我们还十分注重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修缮工作,目前,全区18个历史文化村落中,已有8个通过保护利用规划评审,有6个下达了修缮保护项目建设计划。稽东镇冢斜村已列入中国古村落和省重点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
4、开展家庭创建。庭院整洁户创建是美丽乡村建设中最基本的创建元素,也是一项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为此,由区农办会同区妇联在漓渚镇棠一村开展庭院整洁户星级创建试点,并通过召开现场推进会,在全区进行推广。按照评定标准,五星级庭院整洁户由区里命名挂牌,四星级庭院整洁户由镇街命名挂牌,三星级及以下庭院整洁户由村居命名挂牌。目前,全区已有星级庭院整洁户30612户,占全区总户数的17%,其中,五星级户,四星级8203户。
(四)创新举措,推进农村住房解困
1、积极实施三年解困计划。面对日益严峻的土地要素制约和农户建房需求,我区在坚持“一户一宅”、“拆旧建新”和不突破户型限额标准的前提下,创新思路并探索出了“8+X”的解困途径,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切实改善农村住房困难户的居住条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全区共累计解决落实住房困难户2813户,占总解困数的66.5%。
2、积极开展“空心村”改造。“空心村”改造不仅能改善居住环境,盘活土地存量,解决建房用地,还能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化解住户矛盾,维护农村稳定,是一项一举多得的实事工程。为此,我们通过试点探索、层层发动、出台政策、加强监督、优化服务等举措,至今全区共组织实施“空心村”改造点38个,改造面积498.85亩,涉及农户1219户。
3、积极推进宅基地置换。通过出台政策,积极推进“以房换房”、“以房换钱”、“以房换租”等形式的宅基地置换工作。一方面,切实加快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全区15个镇(街道、开发区)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规划已全部完成并通过联合会审,总用地面积62.7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0.26万平方米,计划建造6861套公寓房。至今,已有4个集中居住区完工,4个完成工程量的90%以上,为农民宅基地置换打下了扎实基础。另一方面,通过联审会议等形式,分期分批对置换农户进行调查审核,目前,全区累计完成置换农户2794户。
(五)强村富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持续推进村级经济发展。出政策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鼓励经济薄弱村异地集中购建物业。目前,全区累计有75个村购建物业,其中,异地建物业30个村,建筑面积5.44万平方米;购置物业45个村。同时,通过结对帮扶等举措,逐步消灭经常性收入在20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近三年来,已累计脱贫29个村。
2、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稳妥并鼓励引导土地连片、规模、长期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去年新增流转面积0.33万亩,累计流转土地10.72万亩,流转率达61.27%。按照平等协商、自愿申请,不改变土地性质、用途以及不损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三原则,在平水镇若耶村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改革试点,经村、镇、区三级公示后,双方签订了转让协议,转让林地面积56.75亩,村集体可获得转让费用95万元。
3、狠抓现代农民素质提升。围绕提升农民劳动技能、创业能力这一目标,大力开展以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的农民培训工作,着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致富、高素质”的现代新型农民,促使农民多业态创业发展,实现增收致富目标。2014年全区共培训农民9800人,其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4600人,农业专业技能培训2500人,转移就业技能培训1900人。
4、加大村股份合作制改革。为加快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步伐,去年,我区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意见》,专题召开了动员部署会,举办了业务培训班,加强了对各镇街的现场指导,并定期通报股份合作制改革进展情况,进一步规范改革程序,减少工作隐患。目前,全区已累计完成股改329个村,占应股改村(330个)的99.70%。共量化集体资产31.30亿元,持股村民达56.64万人,人均持股5526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意识不强,环境管理缺乏长效性。农村环境卫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也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工程。近几年来,虽然我们化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抓环境整治,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于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不强,因此,垃圾乱丢乱抛、杂物乱堆乱放等现象还随处可见,如不抓紧抓实,就会造成反弹。
2、投入不足,示范创建缺乏整体性。美丽乡村建设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保障。虽然区委区政府已加大了资金的投入,但镇村匹配的压力也较大,而这些投入一时又难以产生经济效益。因此,镇村对创建的积极性还不高,主动性在下降,造成镇与镇之间、村与村之间,甚至同一个村中自然村与自然村之间差距很大,发展不平衡。
3、管理不严,乡村建设缺乏保护性。前几年,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乡村建设中,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因此,山区的乱采乱伐,平原的无序开发,大拆大建,包括个人建房,造成生态环境被破坏,古老建筑遭损坏,使人民难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起乡愁。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提升理念。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改变现有的环境,更要改变我们的理念。要进一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改变过去那种粗放式的发展方式。要进一步牢固树立“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环境就是抓转型”的生态文明观,加大工作力度,千方百计解难题,集中力量抓推进,逐步形成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同时,要采取全方位多形式的宣传手段,提高镇村干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不断增强农民主体参与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2、进一步提升标准。一是提升建设标准。随着物质的不断丰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诉求也在不断改变。为此,美丽乡村建设也要与时俱进,真正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二是提升整体水平。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切实解决村与村之间、镇与镇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通过全力推进,真抓落实,不断提升我区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水平。三是提升特色亮点。在示范(精品)创建中,要通过充分挖掘村庄自然特色、人文历史、文化内涵等,进一步做出各自的特色、亮点,做到“一村一韵”、“一村一景”。
3、进一步突出重点。一是突出“整治提升”。积极实施拆违章、种树木、改立面、装路灯、打围墙、做小品、治污水、理管线、保整洁“九大专项行动”,组织开展环境整治月度抽查考核,以考促管,推进城乡环境高标准上常态化管理。二是突出“强村富民”。采用政策扶持、结对帮扶等措施,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促进经济薄弱村转化;加快农民转移培训,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深化“三资”管理改革,确保农村社会稳定。三是突出“民生实事”。当前,要切实解决农民的住房困难问题和农村的公共设施建设,使农民群众享受到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今天主要向大家汇报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工作开展情况,谈谈我对传统村落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解,同时介绍一下前不久召开的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内容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1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工作开展情况
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统村落的保护,习总书记在考察湖北农村时指出“建设美丽乡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要保护好古村落”,李克强总理前不久在批示中强调“要弘扬传统文化”,汪洋副总理在有关讲话中也提出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三部门联合启动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从2012年底到现在主要取得了以下工作成果:
第一,组织开展了全国传统村落摸底调查。这样的摸底调查在我国属首次,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把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列为调查对象,全国31个省份共上报了1.2万余个传统村落,这些村落形成年代久远,清代以前形成的村落占80%,元代以前形成的村落占24%,有两千多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以上的非物质遗产代表项目近三千项。
第二,建立了专家咨询指导工作制度。以冯骥才先生为组织委员,由各部门推荐的建筑、历史、文化、民俗、经济社会等各方面专家共同参与。
第三,建立了国家传统村落名录。截至目前,三部门共命名了两批1561个中国传统村落,同时要求地方建立各地传统村落名录。
第四,出台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指导意见。三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指导意见,明确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分期管理、不能拆除、规划先行、加强保护利用等要求。
2 传统村落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解
我认为,保护发展传统村落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近些年来在工作当中,委托开展了一些课题研究,从我个人的理解,认为城乡是有机共生的共同体,无论城镇化发展到什么地步,总会有人热爱农村,因为城市的生活也是离不开农村的,特别是粮食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人口大国,我国的城镇化不管将来发展到65%还是70%,总会有大量人口依然居住在农村。目前,我国除城乡人均收入差距较大,城乡人居环境的差距也是很大的,尤其是近几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居住在农村,生活在乡下的人,能够得到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这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主要任务。
我个人理解,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城镇化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是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其中的应有之意,也是我们国家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的重要内容。从各个国家发展的情况来看,农村建设一般遵循这样一个规律:首先是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阶段,然后进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阶段,最后到达田园风光建设阶段。发达国家在农村建设方面也走过弯路,法国在上世纪60年代,将农田灌溉渠搞成水泥抹面的混凝土灌溉渠,后来在田园风光建设阶段又把这些水泥渠砸掉,换成自然的、与周边环境一致的沟渠;日本也是在反省过去的农村建设,包括韩国近几年提出的乡村美化运动,都是在走过弯路后反思农村建设过程中怎样保持传统特色、保持传统田园风光。
我国目前还处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少数地方已经开始进入田园风光建设阶段,由于政府主导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容易走弯路,所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着眼未来,从现在开始注重保护农村的传统特色,保持田园风貌,同步开展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认为保护发展传统村落有利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
一是保护发展传统村落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传统村落是活的文化遗产,传承着我国几千年历史的农耕文明,是民族的财富,也是世界的财富。传统村落是不可再生的,在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比较严重。去年开展的传统村落摸底调查,各地上报了1.2万个传统村落,只占我国行政村总数的1.9%,还不到自然村总数的0.5%,可见我国传统村落保护的压力之大。之前,我们到法国考察,法国35万个行政体中有5万个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历史文化保护政策的支持,相比较而言,我国受到保护的传统村落数量还是比较少的,且支持力度也很小。在中国这样一个文明古国、文化大国,没有传统村落也就谈不到美丽中国,要建设美丽中国首先就要建设美丽乡村。
二是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有利于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把传统建筑、传统格局选址、村落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纳入到了保护范围。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些经验,如传统建筑的修复和合理利用、传统风貌的保持、村域田园风光的塑造等,这些工作经验完全可以推广应用到其他村落,而且会对其他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近期,我们也在支持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申请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其中就包括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希望将科技支撑项目取得的成果运用到工作当中,同时对其他传统村落的保护、传统建筑的修复改造和合理利用等,提供好的经验。
3 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情况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做出重要批示,明确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目标、原则和方法,明确了新形势下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原则,提出了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任务要求。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农业部、中农办、环保部、住建部四部门10月9日召开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和两位中央领导的重要批示,总结推广浙江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的经验,并且安排部署全国的改善人居环境工作。
在会议过程中,汪洋副总理总结了浙江的经验,这四条经验对于美丽乡村建设及其他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经验一,是遵循农村发展建设的规律,在千头万绪的农村工作中找准抓手,突出农村工作的特点,科学规划,有序推进,而不是以城市建设的思维和方式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一点非常重要,现在的新农村建设中出偏差,很多都是用搞城市建设的方式去搞新农村建设。经验二,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千篇一律和一刀切。这也是近来中央对各方面工作的要求。经验三,是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的意愿,紧紧依靠广大农民群众来建设自己的家园,不搞越俎代庖和强迫命令。经验四,是对认准的事情坚持不懈、抓住不放,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并通过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来保障。浙江的这四点经验也是大家下一步的工作,特别是农村的规划设计工作要遵循的主要原则。
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香格里拉镇亚丁村
4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加大村庄规划试点支持力度。二是推进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修订,加强村庄规划建设的指导,提高实用性,推进村庄人居环境的综合整治,包括农村危房改造、推动村内道路的硬化、改善村庄的基本生活条件、推进县域农村生活垃圾统筹治理和县域村镇生活污水的综合治理,继续开展美丽宜居小镇、美丽宜居村庄的示范工作。三是加强村庄建设和村庄整治的统计工作,开展村庄人居环境评价。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07工作要点安排,经主任会议研究,成立由***副主任为组长的调查组,于2007年8月中旬至9月初对我区重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组首先召开座谈会听取了26个区重点工程业主单位工程建设情况的汇报,然后实地查看了10个在建项目。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重点工程建设
基本情况
从调查情况来看,区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重视重点工程建设,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工程建设第一线,检查督促工程建设,研究落实重点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截止今年8月份,全区共完成投资5.81亿元,占计划的50.2%(续建工程完成工程量3.28亿元,完成计划的51.1%,新建工程完成工程量2.53亿元,完成计划的49.3%),前期项目工作基本展开。
二、存在问题
今年以来,虽然区政府和职能部门以及各业主单位在重点工程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与上年相比进度有所减慢,形势不容乐观。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区重点工程建设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一)建设资金到位率不高。2007年,全区重点工程共26项,总投资69.67亿元,投资11.55亿元,其中续建工程6.42亿元,新建工程5.13亿元,工程筹资渠道为自筹、省市区财政划拨、土地平衡等。26项重点工程中,有9项工程需以土地平衡来解决建设资金3.3亿元,其中:续建工程6项,需平衡资金1.75亿元;新建工程3项,需平衡资金1.55亿元。目前,这些土地尚处在报批准备挂牌出让阶段。现在,工程建设资金主要来源是区财政资金垫付和银行贷款。据调查了解,到目前为止,我区有8项重点工程已向银行贷款9.63亿元,每天需支付利息20余万元,一年累计支付利息达7000万元。这种依靠财政担保贷款搞建设,既增加了工程成本,又加重了财政负担;同时,一旦贷款受阻,必将影响工程建设进度。
(二)协调工作力度不大。如温州市西向排洪工程瓯海段已征用地块被村民占用,搭建违章棚至今尚未拆除,征用塘下村103亩土地早已到位的征地款征地户不领取,给二期征地带来负面影响,三产返回用地指标4.6亩被土地部门划拨给村里统筹安排,村民没有直接得到实惠;森马工业园项目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温州市瓯海金鹏鞋材厂用地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导致该项目土地丈量不能顺利进行;茶白公路工程与华中科大的土地征用与拆迁安置难以协调一致等,都导致相关工程建设工期拖延。
(三)征地拆迁政策处理不及时。近年来,征地拆迁任务重、难度大等问题使政策处理难度加大,已严重影响了重点工程建设。如温福、甬台温铁路瓯海段工程根据“三同步”政策,要求安置工程视同铁路主体工程同步建设,但至今二三产返回用地选址尚未落实,给征地户带来了一定思想负担,村民不愿征地,造成新一轮工程征地拆迁工作难以展开。又如南塘大道仙岩段工程在星光村已落实二产返回用地88亩,但被政府调换为竹溪村地段未办理农转用手续65亩和凤池村未征地23亩地块,这样,使村民对政府产生不信任,对征地存在抵触情绪,如果不及时落实好返回用地,今后又将成为历史遗留问题,这不仅拖延了工程的开工,而且影响到新一轮征地拆迁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只有保障征地户的切身利益,才能使重点工程建设有序推进。
(四)工程管理不到位。将今年6月份区人大常委会检查组对区开发区在建市政工程抽查情况与此次调查情况进行对照,虽然在管理上、台帐上、安全意识上有所加强和提高,但是一些业主单位仍对工程项目的监管到位率不高。尤其在全区工程项目建设量大面广的情况下,项目管理人员力量严重不足,因而对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日常管理难以到位,在工程质量、施工程序、施工安全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此外,由于个别业主单位领导的调整变动,工程建设管理工作衔接不及时,给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带来一定影响。如瞿溪河拓宽二期工程还在建设之中,而一期工程有一段河岸已坍塌,其拆迁安置房基础工程也存在明显的质量问题。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协调服务工作。要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班子,落实工作责任制,加强协调,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强化区重点办的职能,充实技术力量,发挥其监督、协调作用。各部门要加强协作,形成合力,提供服务,确保各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二)破解制约因素,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一要积极筹措建设资金,提高到位率。列入财政计划的,要及时根据工程进度予以拨付;属于利用土地平衡资金缺口的,要积极创造条件变现;属于省市重点工程项目的,要努力争取建设资金及时到位;要控制贷款额度,努力降低建设成本和政府财政担保风险。二要向上级政府和部门争取政策。着力解决土地指标紧缺问题,同等对待二三产返回用地和重点工程建设用地,予以同步落实。三要切实解决
好历史遗留问题。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集中力量,重点解决落实二三产返回用地、拆迁安置等问题,为工程征地、拆迁、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三)落实管理措施,确保工程质量。要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工程项目督促检查力度,促使各业主单位和施工单位真正负起责任,完成工作任务。要完善管理制度,加大对工程的管理,尤其是加强对现场建设跟踪管理力度,严
一、成立领导小组、制定细化方案。
“美丽洋溪·清洁乡村”活动启动后,乡里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乡“美丽办”,各村分别成立了领导小组并在各个屯成立了理事会,为“清洁乡村”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洋溪乡通过召开村干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并结合本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洋溪乡“美丽洋溪·清洁乡村”活动细化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和要求,有效的指导了全乡“清洁乡村”活动的开展。
二、广泛宣传,确保群众知晓率达100%。
1、在入洋溪乡境内制作一块“清洁乡村”大型宣传牌对活动进行宣传。
2、分别制作、印发4000“美丽洋溪清洁乡村”宣传画册及致广大居民的一封信,由包村工作组进村入户进行宣传。
3、通过开展“五月十三”、七一等活动,利用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进行宣传。
3、全乡范围内开展集中排查整治活动
明确各部门和各村的卫生责任区,由包村工作队组织指导,各村组干负责,发动群众,组织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重点是把村边囤积的旧垃圾堆进行处理,用泥土覆盖并种上树木,清理垃圾杂物、污水淤泥,整理乱堆放、乱贴乱挂、请铲车把洋溪街旧垃圾池处理干净。至活动开展以来,全乡共清理囤积垃圾86堆,清理乱堆乱挂1000余条。全乡环境卫生有了明显改善。
四、配备环卫设施、完善及基础设施建设
全乡54个自然屯全部按户配备了斗车共71辆、联户垃圾桶672个。321国道沿线配备了集中桶28个,配备了乡垃圾清运车及清运司机、装卸工各一名。乡垃圾清运车于6月份开始投入使用,清运线路为:波里上寨、下寨、归利桥、培吉新村、洋溪新街、旧寨屯,在乡垃圾填埋场没有建成的情况下拉到县垃圾填埋场填埋。完成了乡垃圾填埋场的征地工作,通过“一事一议”、后盾单位支助(共18万元),第一批垃圾焚烧炉(16个)基本建设完工。寨湾、信洞、波里上下寨、培吉、岑夜等9个屯的巷道硬化项目已完工,部分村屯巷道排水沟硬化项目正在施工中。
4、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1、全乡54个屯全部成立了清洁理事会,结合本屯实际制定了村规民约,确定清洁费德收取标准,共选配好保洁员67人,目前正常上岗35人,在财政没有下拨保洁员工资情况下,通过跟后盾单位联系,争取支持暂付保洁员工资。部分村屯已经开始收缴清洁费。
2、建立领导干部包村包屯机制,落实责任;建立干部包户联系卡100多户、党员示范户承诺卡10多户,确保“清洁乡村”工作落实到位。
五、加强督查,突出整改,不断推进工作的有效开展
自“清洁乡村”活动第一阶段工作开展以来,洋溪乡“美丽办”组织督查组对各屯“清洁乡村”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督查采取明察、暗访形式。督查内容包括环境卫生情况及长效机制建设情况。通过督查,对勇伟村下寨等12个屯进行了通报并限期整改,整改后复查。通过加强督查,有效推动了工作的开展,也取得了显着的成效。
六、存在的困难与不足。
1、各村屯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的村屯开展“清洁乡村”工作比较被动,效果不明显。
2、受意识落后、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村屯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现象普遍存在;卫生死角不清理或者清理不彻底;村寨排水沟大多没有硬化,清理保洁难度相当大。
3、部分村寨理事会作用发挥不出,村规民约落实不到位,筹资难。
4、交通不便的垃圾处理问题仍得不到有效解决。
洋溪乡人民政府
文明莲花焕新颜
——**村“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情况简介
**村位于**县城以东。全村共465户1512人,耕地面积800余亩,村域主导产业是农业的蔬菜、药材种植以及个人经营工商企业。近年来,我村围绕“人居环境抓整治、硬件设施抓投入,旅游产业抓基础”工作思路,通过绿化亮化、旅游开发、人饮安全等一系列工程,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群众素质明显提升,乡风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先后被评为“全国乡镇体育健身示范工程”、“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市敬老爱老模范村”、“平安村”“文明村”“社会治安模范村”,2016年被城固县申报为省级“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
基础设施重投入,美化环境提精神。先后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对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等群众文化活动阵地进行了提档升级,并新建了乡村大舞台。投资40余万元,对村民房屋外墙面进行了统一风格的粉饰,更换安全窗户防护栏。引进优良的“七彩莲花”新品种扩种百亩,新建占地面积30多亩的莲花生态养殖垂钓基地即将竣工,村道路“白改黑”、电路改造、庭院打造、村史馆的修建也将在年底之前全面完工。累计绿化面积5000多平方米,栽植各种苗木3万余株;投资40万元,新建村“网格化管理平台”,实现村内重点区域监控全覆盖;建成了村级生态湿地污水处理站一处。成立**村环卫队,落实保洁责任,随时对村内环境进行保洁,通过一系列措施,村域环境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攀提升。
文化熏陶重氛围,道德实践强素质。一是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墙面、广场、灯杆为阵地,制作一批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的宣传图展,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二是村党员远程教育平台有效运行,农家书屋各类书籍4000余册免费对外开放,群众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三是发挥道德讲堂作用。充分利用道德讲堂,提升群众道德素养,截止目前已开展道德讲堂活动5次。四是深化文明村创建。通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树立家村新风尚。
日常行为重管理,移风易俗扬正气。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和《卫生公约》,成立了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推举德高望重的村民为成员,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在全体村民中倡导“除陋习、树新风”,不断规范村民文明等行为,做到事事有人管、有人抓,从而实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通过“一约四会”的有效管理,群众“崇尚文明、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逐渐形成,婚丧大事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等歪风邪气得到了彻底扭转。2016年,在红白理事会的管理下,婚丧嫁娶压缩酒席数量、控制烟酒档次、规定礼金标准,全村12户过事群众平均压缩开支40%左右,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得到了实在利益。
近段,有幸到湖南、江西等地参观学习了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其中,有靠投资、靠项目砸出的美丽乡村,也有靠群众参与、村民高度自治的具有当地特色的美丽乡村,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整的来说,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一、文化贯彻始终。不管是浏阳的墙面宣传,还是江西的祠堂文化、红色文化,都有文化元素贯彻其中。各地充分挖掘当地名人、古建筑、有政治意义的地方,通过寻根、寻史、寻故事,使当地的美丽乡村建设更加丰满,更加有内涵,提高了村民的自我归属感,激发了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
二、建设与环境和谐统一。在学习考察当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整齐划一的街道,而是大家集思广益,根据当地的房屋、道路、田地、树木,进行的一些“奇思妙想”。譬如中洲屋场的瘦身栅栏、路旁轮胎上栽种的花草,东龙村的生态渠、石子路,大土楼村的竹制栅栏都很符合村情,都很有当地特色,并没有把美丽乡村建设成水泥钢筋铸成的统一模式的城镇。
三、卫生整治情况好。在参观的点中,卫生情况都很好。一是村民高度自觉。在参观的点中,卫生维护的方式不一,有的是清洁人员长期打扫,有的是村民进行“三包”,但是根据当地村委的介绍,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大家的环境意识普遍提高,主动自觉维护家园卫生。二是垃圾处理设施齐备。除了常见的垃圾桶,有的地方修建了漂亮的焚烧池,并专门修建了垃圾回收屋,对玻璃瓶、纸板、废旧电器等可回收垃圾进行回收,并通过奖励生活用品鼓励村民集中进行处理。三是修建了污水处理池。影响居民生活的不仅有垃圾,更有污水,特别是农村家庭养鸡、养鸭比较多的村落很有必要学习推广。
通过学习外地经验,我觉得可以抓好三项工作推进我县的美丽乡村建设。
一、抓好农村建房管理。受老思想影响,农村建房贪多、贪大的问题比较普遍,修围墙、多占面积挤占公共资源也是普遍问题,影响整个村(居)的外形外貌和出行方便。所以,我县的美丽乡村建设要首抓住房管理。一是制定建房规划。每村应预留地块进行房屋建设,同时预留公共地块,在确保建房集中的前提下,不过分拥挤,有一定的公共资源空间。如公路两旁修建房屋要距道路多远,前排和后排房屋应距多远。二是限制新建住房的申报。凡不符合宅基地申请的人员坚决禁止,同时,新申报的宅基地面积应该从严控制,按照人口数量限制宅基地面积。三是制定围墙修建标准。对村居比较集中,道路狭窄的村落不推荐修建围墙,如果修建围墙应该制定相应的标准。如应距道路多远,围墙应限多高。四是对废旧房屋进行集中拆除。对新申报另址修建房屋的应要求村民将老房屋拆除。同时,对长期闲置、年久失修的房屋应组织村民拆除,特别是对已经弃用、倒塌房屋的宅基地进行集中拆除。
二、抓好村民自治管理。每一个美丽乡村的建设离不开村集体、离不开维护管护,所以要抓好村民自治管理。一是抓好支村委干部的管理。一个村好不好,与村干部息息相关。所以,要在即将到来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挑选精兵强将,要加强村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二是抓好村集体创收。村集体不富裕、人民生活不富裕,村民意识也很难上去,所以,村集体要积极开展创收,把整个盘子做活、做大。一方面,以产业为支撑,加强土地流转,如发展水稻、花卉,成立合作社,招商引资等,扩大规模,产生集约效应。另一方面,可通过租赁等多种方式盘活公共资源,特别是合乡并村后原乡镇、村(居)办公地点、活动场所的利用问题。三是抓好协会、自治委员会管理。协会和自治委员会都有一定的带领作用,要积极发挥他们的作用,在对全村重要和公益事业上发挥作用。
三、抓好文化建设。目前,精神文明建设并没有与物质文明建设齐头并进,要想净民风、提民质,就要抓好文化建设。一是建好文化场地。每个村都至少应该有一个文化场地,供村民跳广场舞、放电影、搭戏台,为村名的文化生活提供条件。二是建好村村响工程。每村都要拉通广播,可以由乡镇统一管理,定时播放歌曲、与农民息息相关的农业知识、时事要闻等。三是每村明确一个文化主题。没有文化,就没有灵魂,每个村都应着力打造该村有代表性的精神和口号进行宣传,可以围绕当地名山、名人、名事进行挖掘。四是积极开展各类评选活动。美好的精神,需要传承,需要宣传。对农村涌现出的敬老、爱幼、公益达人,应该予以评选表彰。
本周,跟随镇团委组织的“美丽乡村试点建设”调研活动,我们来到了茅坪镇四溪村,参观了四溪村美丽乡村建设。该村依靠其独特的山水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成为茅坪镇美丽乡村建设的试点村,也是我镇积极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典范。尽管寒冬已至,茅坪镇泗溪生态风景区内游客依然络绎不绝,农家饭庄内依然人声鼎沸。通过实地调研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名刚进入基层工作的青年干部,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有了一些的自己的感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具体而言,可概括为如下20字方针: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结合本次参观调研活动,以下着重对产业振兴及组织振兴谈下自己的看法。
因地制宜,走差异化发展站略,实施产业振兴。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只有产业发展起来了,农民才有抓手,收入才会有提高。实施产业振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抓住主要矛盾,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首先,对于广大农村来说,必须始终以夯实农业生产能力为基础,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必须始终抓住一点的是,农村不能丢了农业,广大的耕地不能废弃。
其次,在结合本地实际的基础上,坚持系统性思维,找准定位,统筹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充分挖掘本地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考量。适宜发展农业的,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推进新型产业合作社的建立;适宜发展旅游业的,要在充分挖掘本地特色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找准特色品牌定位,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切勿千篇一律,千景一面。我镇的泗溪旅游生态风景区正是在充分挖掘本地特色山水资源的基础上,以天然氧吧为品牌点,着力打造广大城镇人民的后花园。在充分挖掘本地特色旅游资源,找准定位的基础上,四溪村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产业发展的轨道。
共建共治,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实施组织振兴。乡村振兴,组织振兴是关键。实施乡村振兴,最本质的目的是让广大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提升。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让广大人民参与到乡村振兴的治理过程中,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只有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才能充分调动广大村民的积极性,实现乡村治理有效。
首先,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乡村振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治理有效,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坚持村民自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共谋振兴大业,共商村规民约,调动村民自治积极性;坚持依法治理,牢记法律准绳,实施法律顾问进村,开展普法宣讲,贯彻法治精神;坚持以德治理,捍卫道德底线,开展家风族谱活动建设,弘扬优良传统。
其次,要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选举具有真才实干的村委书记,引进乡贤能人,引领乡村治理。要想做到治理有效,就必须充分利用能人效应,以其个人领导魄力、人格魅力及专业技能带动一方治理。如此,乡村治理各项政策才会真正落到实处,充分营造出团结一致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本次参观的四溪村村书记让人印象深刻,他的心中早已谋划出四溪村未来五年的发展景象,我想正是在这样一位领头雁的带领下,四溪村的乡村振兴之路才会走的如此坚实。
总之,乡村振兴是以进一步提升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为基础的全方位多角度的振兴。其中产业振兴是重点,治理振兴是关键。
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2021年以来,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以“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为重点,结合农村“三大革命”、农村“四好公路”建设的实施,多管齐下、综合施治,以“治脏、治乱、治污”为抓手,全面改善村容村貌、提升人居环境,不断提升乡村气质。今年年初制定了《xx镇2021年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2021年xx镇农村厕所改造及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xx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国务院大检查反馈问题排查及非卫生厕所改造问题排查整改工作方案》,并成立了xx镇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工作领导组。目前,全镇xx户非卫生厕所改造已全部完工。集镇污水处理厂xx公里二期污水管网工程已完成施工。按照市级中心村验收标准,2021年xx村xx市级中心村各项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2021年xx市级中心村目前正在进行中心村污水管网和综合整治工程建设,预计9月份完成全部建设任务。组织镇村两级志愿者服务队伍向广大村民发出1000余份倡议书,号召全体村民争做文明村民、共建美丽乡村。积极探索“党建+三治”工作模式,推动形成党员引领、党群联动,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开展“十星清洁户”、“美好家庭”、“美丽庭院”、“两香家庭”评选表彰活动,营造“人人参与、齐抓共建”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年初,根据我镇实际,制定了《xx镇2021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并成立了xx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组,积极开展2021年度市级中心村**建设工作,对公共区域乱堆乱放进行整治,对村民破败房屋进行拆除,整治村民组房前屋后外围环境、杂物乱堆,村民组池塘集中清淤,村民组非卫生厕所拆除等工作均已完成。公厕改建、排水沟砌筑、道路硬化、外墙涂料、树池砌筑、绿化及亮化工程等已全部完工。镇东村**、xx村**沟两个2021年度市级中心村规划编制、环境整治、卫生改厕以及前期主干道路建设均已全部完成,2021年9月底前,按照市级中心村验收标准全面完成2021年度xx村凤凰中心村、镇东村付家中心村2个市级中心村的绿化、亮化、道路硬化、排水、环境综合整治等建设,确保通过市、县两级考核验收。2021年度我镇**村王背中心村确定为市级中心村,6月底完成规划,12月底完成主体建设任务。
三、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文件要求,xx镇结合清洁工程对全镇8个村及集镇存在的环境卫生问题、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进行综合整治,坚持常抓不懈,综合施策,促进农村环境面貌提升,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四、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未达时序进度。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工作细化不够,少数自然村尤其是偏远自然村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环境卫生问题,未能按照时序进度实现整体推进。
(二)村民参与积极性、主动性有待提升。农民的主体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推动村民自觉投入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来。
(三)市级中心村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由于自然村面积较大,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多,镇村除了上级补助外,还需要进行大量的配套投入,资金压力较大。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提高政治站位,迅速行动落实。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小康、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高度,切实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照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加有力的措施,补齐工作短板,明确工作责任,抓好工作落实。
(二)坚持问题导向,明确工作重点。立足彻底改变面貌,打造生态宜居的农村环境。采取有力措施全面统筹推进村庄清洁,厕所革命,村庄美化、绿化、亮化等各项工作长效落实。采取灵活方式方法,广泛发挥乡贤人士和广大群众的力量,最大程度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充分发挥所有可以发挥的力量,用群众监督群众,用先进带动后进。
为了深入了解我乡美好乡村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进我乡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积极寻找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近期,乡党委政府组成美好乡村建设专题调研组,深入各村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现报告如下:
一、美好乡村建设的进展情况
自全乡美好乡村建设动员后,各村十分重视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都成立了相关机构、出台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了各个时期的工作目标和建设标准,为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打下了基础。但从对9个村的调研情况看,各村工作进展不
一、相差较大。除**村已全面完成规划设计,并整合部分资金,按设计要求全面开工建设外,其他8个村都没有完成规划设计,各项工作进展缓慢。
二、美好乡村建设现状
从对全乡9个村的调研情况来看,市级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村作为乡政府驻地村和交通干道沿线村立足于农业,以大棚草莓和花卉苗木种植为产业特色,以乡村规划为龙头,以示范带动提升为重点,以农村清洁工程为突破口,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加大投入和创新工作机制为保障,打造成为“优美、富裕、和谐、幸福”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乡村。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大力发展花卉苗木、大棚蔬菜、大棚草莓等特色产业,建成了**村东岗蔬菜基地和东下郢花卉苗木生产基地,成立了**村联合湖草莓专业合作社,带动了周边群众走上了经营高效农业之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资金30万元新修1500米长防渗渠;投入资金45万元硬化了1公里长6米宽的主干道;投入资金35万元硬化了1公里长3.5米宽的村内通道路;投入资金8.8万元对10户危房户进行了改造;投入资金118.8万元对198户农房进行了改造;投入资金40万元修建了2座集镇公厕;投入资金100万元新建了垃圾填埋场;投入资金1.1万元修建垃圾收集池10个;投入资金24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40盏;投入资金20万元对农户进行了四旁绿化1万棵;投入资金3000万元启动建设35000多平方米的中心文化广场;投入资金40万元改造小街小巷2000平方米;投入资金30万元新修了下水道800米;投入资金60万元对20000平方米的街道进行了立面整治;投入资金80多万元建成标准化**乡综合文化站,完成了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投入资金124.6万元,新建农贸市场2276平方米。其他8个村正在规划申报之中,并做了许多相应的准备工作,预计2016年我乡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全面完成。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问题。农民尚有较为严重的“等、靠、要”思想,多数农民没有把自己当作是美好农村建设的主体,只是“上面要干啥就干啥”。
二是土地调整问题。中心村庄规划用地,特别是偏远村民组异地搬迁建房用地,靠农民一家一户自行调整,无法解决。
三是资金投入问题。资金问题是我乡9个村美好乡村建设中的共性问题,也是根本问题。美好乡村建设,无论是基础建设、绿化种植,还是环境整治、长效管理等都要投入大量资金,由于各村经济基础和地理位置不同,在资金整合力度上各村也有所不同。示范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仅靠乡、村两级及农民自身筹集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村级除了上级补助的资金外,还需要大量投入,但有些群众投不起,有些群众投得起但不愿投入。
四是规划实施问题。在村庄布点规划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一些农民的切身利益,如村庄、田地等,部分农民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为美好农村建设带来一定阻力,影响了美好农村建设进程。
五是经验不足的问题。在美好乡村建设这项新兴工作面前,部分领导干部及群众显得很拘束,不知该如何着手,从何做起没有方向感,没有工作经验,专业知识方面也略显欠缺,存在着严重的“先天不足”的问题。
六是群众文明习惯的问题。看风水建房的习俗造成民宅参差不齐的遍布在村庄中;畜禽放养造成动物垃圾污染;不良卫生习惯造成生活垃圾污染,以上问题的解决都有待于群众文明习惯的养成。
四、几点建议
1、多方整合,解决美好乡村建设资金难
与危房改造相结合,解决困难户旧房改造资金短缺问题,实现白墙灰瓦;与水利项目相结合,加强河道整治力度,做到水秀;与文化阵地建设相结合,建设文化或体育广场,提高群众精神生活;与道路建设项目相结合,拓宽中新村庄主干道,推进道路“硬化”工程;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加大招商力度,吸引企业投资农家乐或休闲度假村项目,增添美好乡村的活力。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重点投入示范村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做到资金投放一处、建设成功一处、示范带动一片。
2、大力宣传,解决美好乡村建设群众支持难
成立美好乡村建设理事会,广泛宣传了美好乡村建设的意义和给农民带来的益处,并率领理事会成员和部分村民到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参观,转变群众观念,形成关心、支持、参与美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为美好乡村建设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抓文明创建,解决美好乡村建设卫生清洁保持难
文明创建工作是保持卫生清洁的有力抓手。美好乡村建设要与文明创建相结合,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规范垃圾清运及卫生保洁机制,严格控制农村养殖及生活污染,不达标排放的养殖户和家庭作坊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关、停”措施,改善了人居环境
4、结合实际,解决美好乡村品牌打造难
美好乡村建设要结合实际,确立主题,突出主线,凸显特色,打造品牌,充分发挥乡村良好的自然生态优势,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通过生态修复、改良和保护等措施,使乡村重现优美的自然景观。同时,要注重发掘各村不同的生态、人文等特色,培育个性之美,实现“一村一品”,每个村都能展现自己独特的韵味,而不是建设成千村一面。
5、调整产业结构,解决美好乡村建设推进可持续难
—区政协第四视察组关于我区新农合实施情况的视察报告
10月19日,**区政协第四委员界别联组(农工党、医卫、社会保障界别联组)全体委员在区政协副主席***的带领下,视察了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实施情况。视察组实地考察了“新农合”不同层次的定点
机构——歇马镇中心卫生院、天马村卫生室和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查看了用于新农合的医疗设施和环境条件,听取了区卫生局领导关于我区新农合发展情况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座谈讨论,为我区新农合建设建言献策。
委员们认为,我区新农合工作起步虽晚,但因为政府高度重视,服务管理规范,收到了较好的成效。区委、区政府把这项工作作为“民心工程”来抓,要求“一把手”负责,纳入对镇街的目标考核,建立了以镇街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制度,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并在区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挤出360万元用于新农合的启动;成立了区新农合管理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管理中心等机构,落实了专(兼)职工作人员。这些措施,为新农合的实施提供了组织、资金和制度保障。区卫生局与各定点医疗机构签订了《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对定点医疗机构的门诊费用、住院费用、药品费用、农民自负医疗费用等重要指标均作了严格的控制;区新农合管理中心强化监督力度,督促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我区新农合基金实行区级统筹、专户管理、封闭运行、专款专用、收支平衡、结余使用、利息滚存。将近一年的运行实践证明,我区的基金监管模式是成功的,基金运行做到了平稳、有效、安全。参合农民得到实惠。截止2007年9月底,农民的参合率达到了84.35%。目前共有78,963人次参合农民得到医疗费用补偿,使用新农合基金478.81万元。定点医疗机构的药品费用、次均住院费用、农民住院自负比例等主要指标均比新农合实施前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住院均次费用下降了600多元,门诊均次费用降10多元,农民有病不医的观念开始转变,保健意识增强。农民得利益,政府得民心,干群关系进一步和谐,在调查中,参合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达99%。医卫事业得到推动,乡村卫生室建设得到较大发展。
目前,新农合还存在一些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是补偿率太低。参合农民筹资294.789万,按照农民出1份,政府补4份的政策比例,新农合基金应该是1473.945万。自今年3月至9月底,使用新农合基金478.81万元,仅占新农合基金的32.48%。
二是农民互助意识不够强。一些农民以为自己交了10块钱,政府就要给他补40块钱,否则,就没得到实惠。一些年轻人认为自己不会生病,“参合”划不来。普遍性的互助意识与长远眼光的缺乏,影响了农民的“参合”积极性。
三是管理方面有待改善。新农合用药目录面太窄,质优价廉的用药目录太少。
四是自付比例较高。二级医院的住院起付线定为600元,太高了。
五是村卫生室条件较差。村卫生室的医卫条件虽然有所改善,但仍然不能适应新农合的发展需要,江东片区的村级医疗条件尤差。村级医卫人员的业务素质普遍偏低。
为了推进新农合的健康发展,建议:
一、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宣传,吸引更多农民“参合”
2008年是我区新农合从试点转向全面推行的第一年,也是我区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年。新农合是为广大农民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重要手段,关乎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是重要的民生工作,需要政府各级各部门予以高度重视。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深入细致的宣传。要向广大农民讲清新农合政策,让农民树立保障与互助意识,真正认识到这是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好事、实事。要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盘子”做大了,抵御风险的能力才更强
二、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给“参合”农民更多的实惠
一是要扩大门诊报帐比例,这既有利于促进农民有病积极治疗,也有利于防止过度治疗。二是扩大新农合用药目录,尤其是要将价格低廉的常用药物列入新农合用药目录,不能让高价药吞没了参合农民本来就不多的医疗费用;三是合理调整各级医院的门槛费,要在不同级别的医院之间拉出差距,形成梯度。我区只有乡村医院及以上两个档次,乡村医院门槛费100元可以不变,但二级医院不能定为600元,应该降低。四是提高高龄人员和无劳动能力者的报帐比例,给极端贫困者以社会救助。五是提高筹资比例,加强互助力度。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可以将农民筹资由10元提高15或者20元,同时政府配套部分也相应提高,从而较大幅度地提高基金的支付能力。
三、加强基金管理,提高基金的保障作用
新农合基金是参合农民的救命钱,一定要管理好。要定期检查,确保基金安全。同时,要把握新农合的运行规律,提高基金的医疗支付比例,有计划地使用补助金,更好地发
挥其保障作用,不能为了维持安全,“先紧后松”。
四、加强医疗卫生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一是加大投入。政府要加大农村医疗卫生投入,增加农村医疗卫生发展事业资金投入,鼓励社会捐赠,积极吸收社会资源参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政府在一个镇办好一所医院,一个村办好一个卫生室,为广大群众看病提供
更好的条件。二是深化改革。按照城乡卫生统筹发展目标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通过结构调整和功能改造,完善网络布局,加快推进城镇化地区内原有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型,向农村居民提供以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为主的综合性卫生服务。三是加强培训。要加强医卫工作者业务能力培训。要对镇村医卫工作者进行全科业务培训,要着重培养镇、村医卫人员诊断病情的能力,做到能医小病,不误大病。四是要加强对传统中医药的利用,以降低医疗成本。
乡村医生是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赤脚”医生发展而来,现已构成中国特色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为我国基层医疗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他们扎根于广大农村地区,在镇卫生院的统一业务指导下,贴近农民,服务农村,“零距离”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广大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为探索农村卫生服务新机制,切实解决农村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近期,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和委员分4各片区深入**等8个镇进行实地走访,调研了部分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组织专技人员进行了座谈讨论。
一、基本情况
**幅员面积396.20平方公里,辖16个街道,8个镇,xx9个社区,86个行政村;20xx年全区常住人口xx1.2万,户籍人口79.8万,其中农村户籍人口xx.3万。
全区现有镇卫生院8所,村卫生室44个,其中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35个,其中村卫生室面积达标(80平方以上)的有33个(有的村卫生室一体化但面积不达标,有的村卫生室面积达标但不是一体化村卫生室),其中村卫生室面积在100平方以上的有5个。乡村医生老年化程度较高,具有中专水平以上或具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xx4名村医中,30-40岁村医33人,41—50岁村医27人,51—60岁村医18人,61—70岁以上村医58人,70岁以上8人;执业助理医师24人,执业医师4人;具有中专学历101人,大专学历4人。目前,全区镇卫生院和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初步建立了基本药物制度,实现了农村地区基本药物全覆盖,落实了财政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的各项补助政策。
二、主要做法
(一)完善农村服务体系建设。一是明确职能定位,剥离并规范设置。**探索实现陈家桥医院、**关医院与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陈家桥镇改为街道)的成功剥离,并将原陈家桥、**关中心卫生院升级为二级综合医院,实现二级医院与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不同职能定位与功能互补。同时,对**镇改街道后仍保留有行政村的卫生室进行规范设置。二是深入调研,科学规划村卫生室。20xx年结合城镇化进程加快等现状,区卫生局多次与各街镇政府沟通,逐一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并反复对村卫生室、乡村医生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对《20xx—20xx年**村卫生室设置规划》进行完善。三是争取投入,推进标准化打造。区财政按照2000元/人/月(含养老保险)对村卫生室实施基药进行专项补助。20xx年起,区卫计委多渠道筹资对24个村卫生室进行标准化打造。为切实增强镇卫生院管理村卫生室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区卫计委依据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情况和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情况,为镇卫生院专项拨款村卫生室管理经费,仅20xx年拨款32.3万元。四是提高监管效率,完善信息化服务网络。**充分利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契机加强镇村一体化村卫生室监管,提高管理效率。目前全区35个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均配备电脑、打印机,并与镇卫生院使用相同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可对村卫生室物资、药品、财务等统一管理。20xx年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全部开通医保,村民可就近持卡就医看病。
(二)提升农村医疗服务能力。一是严格人员准入,择优聘用合格村医。组织全区具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及具有中等以上医学专业学历的xx4名乡村医生进行业务水平测试,并由各街镇政府牵头,会同村委会、镇卫生院对乡村医生进行政审和体检,宣讲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明确乡村医生工作职责等,并签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承诺书》,为镇村一体化村卫生室择优聘用乡村医生提供依据。二是举办有针对性的集中培训。为提高全区村卫生室服务水平,区卫生局每年组织全区乡村医生进行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并将乡村医生培训的出勤情况及培训考试成绩与村医每季度绩效考核和年度评先评优挂钩。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农村卫生政策解读、依法执业与医患纠纷防范、基本药物制度、卫生应急处理(含现场演练)、基层中医药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院感染控制、社区常见病的规范治疗与管理等。三是坚持例会制度,强化村医行业管理。各镇卫生院坚持村医每月工作例会制度,及时宣讲乡村医生相关政策文件,组织收看“最美乡村医生”典型事迹,并进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业务知识培训,逐步提高村医业务知识水平,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三)推进镇村一体化管理。一是完善管理办法。结合《**市村卫生室(所)管理办法(试行)》和《**市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试行)》,出台了《**村卫生室管理办法(试行)》《**镇村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财务管理办法(试行)》,为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逐步推进镇村一体化奠定政策基础。二是强化绩效考核。区财政以每人每月2000元标准(含养老保险)对村卫生室基本药物零差率进行定额补助,由镇卫生院按照《**村卫生室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试行)》,依据村医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绩效考核,全面落实乡村医生补偿政策。同时区卫生局将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日常管理情况纳入镇卫生院的绩效考核,切实增强了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三是购买社会保险。镇卫生院参照临时聘用人员标准为在岗一体化管理乡村医生购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非一体化管理乡村医生购买意外伤害险和合作医疗保险。四是加强卫生监督执法,规范村医依法执业。以部分村卫生室非法开展输液业务为突破口,出台相关文件明确村卫生室开展输液业务应具备的条件及申请审批流程;同时会同区卫生监督所、镇卫生院、当地政府对村医进行政策宣讲,进一步强化村医管理,规范农村医疗市场秩序。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待遇认同不高。由于现行政策对机构编制和财政支出限定比较严格,目前村医身份转换问题很难取得突破;加之,镇村一体化管理要求之下村医收入整体偏低,村医生存环境和执业状况不容乐观。一是入编较“难”。多数村医数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贡献不可磨灭,尽管他们中的`部分人凭借努力通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但由于当前卫生系统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均需按市区人社局社会公招形式办理,且对年龄和学历等都有一定条件限制,且面向社会公招,村医群体并无明显优势,晋升编制内只能“望洋兴叹”。二是收入偏“少”。在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前,村医依靠销售药品差价获取待遇。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并“零差率”销售后,虽然各级财政对村医补助力度不断加大,但较多村医反映实际收入下降,村医积极性受挫,思想出现波动,队伍开始流失,部分村医改行或外出务工,一定程度上影响基层群众就医需求。
(二)行医阵地不足。虽然《**市村卫生室(所)管理办法(试行)》第六条规定,村卫生室(所)原则上应当设置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面积不低于60平方米);有条件的地区也可单独修建或利用闲置的集体房屋设置(面积不低于80平方米),且由政府或集体提供的业务用房,不得收取房屋租金。但调研中发现操作层面存在三种情况:一是部分街镇政府在部分行政村虽有村卫生室建设规划,但一直未能提供业务用房;二是个别村委会对村卫生室作为村民方便治病最基层医疗机构的认识不到位,仍对提供业务用房收取房租;三是个别镇政府主体责任意识淡薄,在城镇化拆迁建设进程中不愿再设村卫生室,造成原有村医无地行医或不在原辖区执业。
(三)风险防范不力。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在农村地区渐次开展,村医这支老龄化队伍已越来越难堪重任,而退出机制缺失又妨碍了队伍新陈代谢和保持稳定。一是村医学历层次过低。以沙坪坝为例,具有中专水平以上或具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xx4名村医中,执业助理医师24人,执业医师4人;具有中专学历101人,大专学历仅4人。受医疗知识、医疗条件、临床经验等限制,不少村医“凭经验处方、据说明拿药”,大多只能处理感冒、擦伤等简单病痛。一旦遭遇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多年积累顷刻化为乌有。由于学历水平低和专业基础知识薄弱,抵御医疗风险能力差,难以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即使通过培训也难以胜任医保定点管理、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等现行工作规范考核要求,更不适应快速发展的卫生事业需要。二是村医年龄结构偏高。据统计,沙坪坝执业注册的村医中,60岁以上男40人,55岁以上女30人,最高年龄达78岁,继续超龄工作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加之老年村医离岗后无生活补贴,导致村卫生室人员退出机制不畅及频发信访、上访事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不和谐因素。三是进出机制尚未建立。由于村医养老保险尚未得到妥善解决,许多老村医苦等国家养老政策不愿“退休”,年轻医学大中专毕业生因村医身份尴尬、发展有限、收入微薄、退养无着又不愿进入村医行列,现阶段农村普遍存在“老村医不退岗,大学生不进村”情况。村医队伍梯队建设滞后,断层现象日趋突出,不利于农村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
四、对策建议
(一)扶持力度要“大”。一是建议政府、民政部门、党委组织部门在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用房中将村卫生室业务用房纳入村级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统筹规划建设,作为验收的刚性要求。二是区县政府要督促各镇政府(含镇改街)积极协调各村委会免费提供村卫生室业务用房,主动承担举办责任及稳控村医责任,切实把公益性基层医疗机构办好,让群众共享医改实惠。
(二)激励政策要“活”。一是拓宽晋升空间。人社部门在卫生系统事业单位招聘时,可按照市政府关于村卫生室管理办法的文件精神,将一定比例的名额用于定向招录在本区县内村卫生室(所)中执业的优秀执业(助理)医师;镇卫生院可把村卫生室作为基层人才储备培训基地,筛选优秀村医进入镇卫生院工作,建立激励导向机制,鼓励其“定下心、稳住根”,踏踏实实为村民提供满意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二是把好准入门槛。制定优惠政策,多措并举选聘村医。每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一定数量品学兼优、中专以上全日制医学院校毕业生补充村医队伍;由卫生行政部门从现有中专医学学历以上人员中选聘村医分配到村卫生室工作;对不具备资质的人员限定期限参加医学教育取得中专以上学历,未达到者逐步予以清退;加快村医队伍定期技能培训,全面提升乡村卫生服务能力。三是建立动态补偿调整机制。正符财政对村医补助要与经济发展、当地村干部实际待遇水平和行业最低工资水平相衔接,增加村医从业积极性。
【我区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报告】推荐阅读:
镇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简介05-24
全市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情况12-23
美丽乡村建设考察报告06-04
建设美丽乡村调查报告11-17
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01-08
加快我区城镇化建设的思考12-05
“美丽乡村”建设的战略途径11-07
深化我区国有企业改革的调研报告10-03
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性12-06
美丽乡村建设资料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