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24-07-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共8篇)

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篇1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工农发展差距和区域发展差距,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方向之一。

1、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解决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也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战略举措。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十分丰富,包含了六个方面的重点:1.是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2.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建设;3.是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建立健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4.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5.致力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6.致力于加强农村基层工作,建立和健全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努力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篇2

一、实施振兴战略以来辽宁省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

1.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实施振兴战略以来, 辽宁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生产总值分别在2007年、2011年连跨两个万亿元台阶, 2014年达到28626.6亿元。2003-2014年, 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9%, 高于全国1.9个百分点。经济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 辽宁省人均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13000元增加到2014年的65201元, 年均增长11.5%, 高于全国2.1个百分点;按人民币对美元年均汇率折算为10614美元, 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财政实力不断壮大, 辽宁省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2002年的399.7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3192.8亿元, 年均增长18.9%。

2.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转型升级取得阶段性成效。实施振兴战略以来, 辽宁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但由于辽宁产业格局形成的历史特殊性, 特别是辽宁进入工业化加速期, 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服务业比重提升的空间, 呈现出典型的工业化进入后期阶段的特征。2002年, 辽宁省产业结构为10.8︰47.8︰41.4;2010 年变化为8.8︰54.1︰37.1;2014 年调整为8.0︰50.2︰41.8三次产业增加值按照《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2012年) 》测算, 下同) 。工业经济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 装备制造业、石化工业、冶金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4年的25.8% 、26.7% 、18% 和7.6% 调整为2014 年的32% 、17.9%、15.9%和19.5%。

3.经济发展动力逐步转换, 三大需求不断深挖潜力。实施振兴战略以来, 辽宁省积极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逐步向依靠消费、投资协调拉动转变。辽宁省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2年的37.1%上升为2010年的71.7%, 2014 年回落到38.3%;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2年的53%下降到2010年的39.6%, 2014年提高到47.4%。从三大需求发展情况看, 2003-2014年, 辽宁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7.3%,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14.8%, 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3.9%。

4.经济发展方式有所转变, 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实施振兴战略以来, 辽宁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加快绿色发展, 为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地支撑。2003-2014年, 辽宁省研究与试验发展 (R&D) 经费支出年均增长17.4%, 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2%提高到1.5%;从事科技活动人员年均增长4.9%;专利申请授权数年均增长12.9%。辽宁省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显著改善, 节能减排也取得明显成效。2014年, 辽宁省能源生产中, 原煤所占比重分别比2002 年和2010 年下降了1.6 个百分点和11.9 个百分点, 能源消费中, 煤炭所占比重分别下降了15.7个百分点和5.8个百分点。2014 年, 辽宁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8%, 已提前实现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的“十二五”控制目标。

5.全面小康建设稳步推进, 民生持续改善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施振兴战略以来, 辽宁省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 民生状况明显改善。全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2年的6525 元增加到2014 年的29082 元, 年均增长12.9%, 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2751元增加到11191元, 年均增长12.7%。全省城镇化率由2002 年的55%提高为2014 年的67.05%;城镇化率高于全国12.3个百分点, 列全国第五位。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不断扩大,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2003年以来, 辽宁省城镇新增就业 (再就业) 1325.4万人。

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全面进步。教育助学体系不断完善, 2014年辽宁省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6%。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快, 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 并成功举办了“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每万人拥有床位数由2002年的42张增加到2014年的60张。体育事业不断进步, 成功承办了第十二届全运会, 全民健身运动和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二、当前辽宁省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发展质量看, GDP含金量有待提高。GDP含金量是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的比值, 客观反映了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和居民真实的富裕水平。2014年, 辽宁省GDP含金量为0.35, 低于0.43的全国平均水平, 居全国第25位。

2.从产业结构看, 层次较低、高度化不够。从总体看, 辽宁省产业结构正处于深入调整期。工业总体处于产业链的低端, 传统产业优势不显,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 新的增长点还处于培育阶段。产业结构的“服务化”进程滞后, 2005年以来, 辽宁省服务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并且结构高度化不足, 处于产业链下游的传统服务行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较高。

3.从经济增长动力看, 投资效益不高, 新消费热点亟待培育, 对外贸易依存度较低。目前, 辽宁省正处于新的需求动力格局的重塑期。投资亟待由规模型向效益型投资转变, 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由2010年的0.2降为2014年的0.06。传统消费热点商品增长普遍放缓, 新兴消费热点还处于培育阶段, 农村消费市场开发不足。对外贸易依存度由2010年的29.6%下降到2014年的24.5%, 低于全国17个百分点。

4.从创新驱动看, 科技和人才问题相对突出。2014年, 辽宁省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不足2%, 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仅为1.1%, 远低于发达省市。专业性、实用型人才短缺。根据2015年二季度辽宁省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 大约三个岗位虚位以待一个高级技师或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5.从全面建设小康进程看, 达标任务艰巨。2020 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两个“翻一番”的要求还有一定难度。按可比价计算, 2014 年辽宁省生产总值是2010 年的1.4 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2010年的1.4倍和1.5倍。同时, 117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工作任务艰巨。

综上所述, 实施振兴战略以来, 辽宁省积极应对异常严峻和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就, 但一些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矛盾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并在经济步入新常态下集中显现。如今, 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走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口, 要落实好“四个着力”的要求, 坚持“四个驱动”, 加快培育“六个新的增长点”, 努力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结构转型升级、民生持续改善, 争取全面建成较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摘要:实施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 辽宁积极应对异常严峻和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来之不易的成就, 为新一轮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奠定了物质和经济基础。但一些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矛盾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并在经济步入新常态下集中显现。

泰国加快实施“泰国加四”战略 篇3

泰国的投资贸易环境

从投资环境吸引力的角度看,泰国的竞争优势有六个方面:社会总体较稳定,对华友好;经济增长前景良好;市场潜力较大;地理位置优越,位处东南亚地理中心;工资成本低于发达国家;政策透明度较高,贸易自由化程度较高。Grand Thornton调查报告表明,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新兴市场投资排名中,泰国与马来西亚并列第8位。

泰国的基础设施条件较好。泰国全国公路运输网络共16万公里,包括高速公路网以及连接各地区、各府的公路系统;建有37个大小机场,其中国际机场有8个,曼谷是本地区的航空枢纽,每年客流量1700万人次,每周有74个航空公司的1722个航班到达曼谷;全国共有47个国有私营码头,包括21个国际码头,26个海运码头。

泰国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

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BOI)向外国投资者提供两种形式的优惠政策:一是税务上的优惠权益,主要包括免缴或减免法人所得税及红利税、免缴或减免机器进口税、减免必需的原材料进口税、免缴出口产品所需要的原材料进口税等;二是非税务上的优惠权益,主要包括允许引进专家技术人员、允许获得土地所有权、允许汇出外汇等以及其它保障和保护措施。

非税务优惠适用于所有获BOI批准的项目,税务优惠则根据项目所在地和所属行业等不同情况享受相应的优惠。享受鼓励投资的行业主要有七大类,分别是: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矿业、陶瓷及基础金属工业,轻工业,金属产品、机械设备和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与电器国内工业,化工产品、造纸及塑胶,服务业及公用事业。每个大类下还细分为许多小类,BOI的有关公告对一些重点鼓励投资的行业都规定了特别的优惠条件,其中,农产品加工业、人才及科技发展业、公共事业、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属于特别重视的项目。一般来说,位于受到特别鼓励投资区域的项目、生产出口型的项目或者属于泰国政府鼓励支持产业范畴内的项目可以获得更大程度的优惠。

此外,为鼓励外商投资,BOI放宽了对外商持股比例的限制,对于工业企业投资,无论工厂设在何处,允许外商持大部分或全部股份,如有适当理由,BOI可规定外商在某些受鼓励行业持股比例的限额。

实施“泰国加四”战略

2012年,东盟新四国即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亦称CLMV国家)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从2005年的7%提高至13%,给泰国吸引外商投资的努力带来巨大压力。为此,开泰研究中心编制了东盟新四国经济存在指数(CLMV-EPI)以反映外商在该集团的经济存在。其最新读数显示,中国在东盟新四国的经济存在最明显,泰国和日本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

因此,地理上被东盟新四国环绕的泰国为巩固自身优势,正在加快“泰国加四”战略,以泰国为贸易、制造业和市场网络中心与东盟新四国建立紧密连接。此举将有助于泰国通过其在东盟新四国的优势来提高泰国在东盟的地位,同时为泰国企业创造机会,即调整维持国内市场和依靠国内制造的观念,转向开拓国外市场和在国外建立生产基地。此外,此举也有利于泰国发挥其地理优势,吸引外资流入泰国,把泰国打造为连接印度支那地区生产和市场的区域运营中心,并进一步成为连接东盟与中国市场的桥梁。

泰国塑料医疗器材业有广阔前景

泰国医疗器材生产厂家使用的是中低层次的科学技术。塑料材质的产品主要包括医用手套、塑料管筒、医用器械、药物包装品等。随着人口增长和人口老化比例的升高,泰国塑料医疗器材的需求持续不断地扩大。

泰国塑料医疗器材工业背后有成熟的塑料工业作靠山,对内有仍具发展潜力的公共卫生市场,对外则有潜力无穷的国外客户市场。随着泰国旅游业的发展和素质不断提高的医疗保健乃至美容设施、技术,以及发展成区域医疗保健中心的策略,泰国医疗保健业还将吸引更多外国客人。当然,尽快完善相关产业的配套基础设施,提升包括从业者素质在内的软设施,都是急需尽快进行的。但可以确定,未来泰国塑料医疗器材业有着广阔的前景。

首先,泰国医疗机构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声名,医疗技术、设备均为国际承认。泰国现有28家医院获得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标准认证,JCI标准是全世界公认的医疗服务标准,代表了医院服务和医院管理的最高水平。泰国获得认证医院总数在东盟各国中占首位,也反映了泰国医疗机构的质量标准。

其次,泰国医疗系统从业人员素质较高,同样为国际所认可,而医疗费用又低于同水平的新加坡等国家,也因此而吸引了外国病患来泰就医。

再次,泰国老年人日渐增多,对医疗保健业的要求随之增长。联合国预计至2015年东盟各国老年人口将增至10%,达到6000万人。泰国可以借此机会大力开拓AEC市场。

泰国钢铁工业依赖外国资源

泰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异于其他国家,最初先发展下游产业,即生产钢筋、钢管等成品的加工厂;随后才出现中游产业,即使用电炉生产的中小型炼钢厂,包括使用炼钢炉的钢筋厂和热轧卷厂家;后期则多投资设立钢铁成品厂,生产镀锡钢板、镀铝锌钢板等。因此,泰国钢铁工业局限于对废钢的回收再生产,致使工厂虽多,但产业链不齐全,所以高度依赖进口原料、半成品和成品。

泰国钢铁工业对外国资源依赖程度过大,不仅是几乎全部原材料来自进口,还包括技术和机械设备;且产业链不齐全,大量半成品和成品也需进口。此外,钢铁工业无法有效发挥全部产能,生产制度不合理,导致生产成本过高;劳动力匮乏,部份基础设施无法有效支持生产;投资钢铁工业所需资金较高,扩大工业生产难度较大;更重要的是政府有关部门尚未制定明确的发展计划。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读 篇4

农村是个大舞台,村支部书记在农村大有作为、大可作为。希望大家始终把责任担子压在肩上,把群众冷暖记在心上,把精力奉献在农村热土上,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各位支部书记,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农村党员干部培训会,这次会议是县委、县政府决定举办的一次重要培训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集中学习培训,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推进科学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能力,增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为推动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参加培训的同志们表示热烈欢迎!

通过这些年的经验积累,我认为当村干部是一件苦差事,工作重、薪水少、责任大。有人说,易领千军、难领一村。但是,在座的同志都不嫌这个差苦事,不怕难、不怕累,不为名、不为利,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在村干部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多年,有的甚至几十年,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当前,我们国家在大方面的各项改革正处于攻坚时期,“三农”问题依然严峻,农村基层各种矛盾凸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广大村干部工作艰苦,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难当。这个“难”字我们都深有体会,但虽然难我们也要知难而进,努力当好村党支部书记。今天我所说的这个题目是练好“公廉”基本功,带领本村干部群众奔康致富,这个题目仅仅十几个字而已,却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何为公?何为廉?公平正义就能辨明是非,明是非才能知道能干什么,该干什么;清正廉洁就会树立威信,威信立起才让让自己去干什么,干好什么,在公与廉相交合中才能达到最后的“带领本村干部群众奔康致富”这个目的,可以说公廉是我们能够奔康致富的基础,而奔康致富是我们唯一的目标,这其中有党委政府对我们的要求,也有农民兄弟对我们的期待,这也是我们自己的追求,既然当了村党支部书记,咱就当好,“人过留声,雁过留名”。那么,如何当好一名合格的村支部书记呢?凭着在农村这么多年的工作经历和工作体会,我想,如果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村支部书记,就要努力做到“树好家威,管好家人,创造家业”这三件事,树家威用以立己,管家人用以严他,创家业用以致富,这三件事做好了,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我们就是一位合格的村支部书记了。

一、以公立信,树好家威

有人说,中国共产党有两个书记非常重要:一个在上头,那是中央总书记;一个在下头,那就是咱们村支部书记。总书记“顶天”,咱们村支书“立地”。由此可见,村支部书记的地位非常重要,是十分光荣、责任很大的岗位,是大有作为的岗位。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村支部书记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中,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员看的是支部”,“农村要发展,关键在支部,主要看支书”。这都说明领头人至关重要。因此,大家必须把自己的位子找准,把职责弄清。要想成为一名好的支书,公廉二字是万万不可丢的,为政之要在于廉洁,廉洁之本在于自律。公生明、廉生威,支书就要树家威。我们能当上村支部书记靠什么?我们要当好支部书记靠什么?最主要的就是两个字“威信”。“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人的威信靠上级封不出来,靠权势压不出来、靠别人吹不出来,靠小聪明骗不出来。“公生明,廉生威”,村支书要树立自己的威信,就要先从自身做起,打铁还需自身硬,其一要公正处事。对农村工作而言,为什么以前我们向群众催粮纳税,干部威信一直较高,而现在给群众发钱发粮,群众反而上访告状呢?原因就在于群众“不患贫”,“患不均”。所以大家在工作中,一定要公平对人,公正处事。如果我们在落实惠民政策时,没有“一碗水端平”,群众的眼睛就“揉不进沙子”,丧失了公正,也就丧失了民心,也就丧失了威信。当好村支部书记,尤其是当一名受老百姓拥护爱戴的村支部书记必须要有一颗公心。具体讲就是要做到公平、公道、公开。一要公平。有一句古话说得好,“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意思是指老百姓不会因为我的能力强而服从我,但会因为我的公平而服从我。譬如称秤,秤砣往秤头扒多了,秤杆子会打脑壳,秤砣往秤尾扒多了,秤砣会打脚。作为一名村支部书记,不管是在党员中,还是在群众中,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必须做到一视同仁,要象称秤一样公平。我们在发放粮补资金的时候,很多农民最关注的往往不是数量的多少,而是关注这一碗水是不是端得平。二要公道。所谓公道,就是在开展工作时,要依法依规、依照村规民约来办事,切忌是非不分,厚此薄彼,亲疏有别。我们在处理协调矛盾的时候,如果处理不公,不但不能化解矛盾,还很有可能使矛盾激化。村支书一般都是土生土长的本村人,都是乡里乡亲,在处理事情时,难免出现“床脚下打斧头——碍上碍下”的情况。所以作为一个村支部书记,要努力提高自己分析判断是非的能力,提高自己抵御人情、宗派、利益干扰的能力,力求做到行事公道,主持公道,伸张正义。三要公开。现在出现的一些农民信访,相当一部分集中在村务公开方面。有些村虽然作了大量工作,办了不少实事,各项工作程序也很到位,但由于公开不及时,或公开不到位,群众意见很大,上访不断,最后经过调查,也没有发现村干部有什么违法违纪问题。我认为,这不能怪群众无事生非,当群众对村级事务无法了解或了解不全面时,有这样那样的猜测也是正常的。可以说,公开是干部最好的“保护伞”,村班子要在公开上做好文章,及时公开、全面公开各项村务,不搞暗箱操作,使群众信得过自己。比如,我们县的某些街道、某些村居在三务公开方面做的还是可以说说的,在街道层面,专门成立了一套班子,加强对村务公开工作的领导。在村级层面也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按照管用、实用原则,把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又容易滋生腐败的村财管理、土地征用及补偿款发放、新型合作医疗补助、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以及扶贫、救灾、重大基建项目情况、宅基地审批情况、重大村务活动情况、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等作为公开的重要内容,同时公开上级有关政策规定、工作实绩评比、为群众办实事等内容,并规范了村务公开的形式、时间和基本程序,部分村居在便于群众观看到的地方设立了村务公开栏,设立了意见箱和举报电话。每年年中、年终要求村“两委会”全体成员对分管工作和自身建设等情况进行述职述廉,以及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执行情况进行汇报,接受群众监督。民主评议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干部是否合格的标准,考核结果与村干部使用和工资标准直接挂钩,激励约束了村干部,有力地推动了村务公开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其二要清白做人。尽管村这一级没有机会掌控大笔资金,村帐也是由乡镇代管,但由于配套和监管机制不完善,也会存在违规操作的空间。作为支部书记,我们一定要经得起权、钱、物的考验,不该吃的不能吃,不该拿的不能拿,不该占的不能占。俗话说:“公生明,廉生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要时刻牢记陈毅同志说过的“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警言,切实把握好“三条准线”,即党纪党规警戒线、原则政策生命线、法律法规高压线。不要沾集体便宜,不要取群众财物,不要收他人礼物。全国文明单位深圳市南岭村,集体资产10个亿,各类企业遍布全村,轻松实惠的岗位非常多,但村支书张伟基的妻子却在村清洁队扫地,而且一扫就是22年,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清廉心境和人格魅力。在农村,群众最怨的是大吃大喝的“馋”干部,最烦的是无所作为的“懒”干部,最恨的是见钱就捞的“贪”干部。我们县也有个别村支部书记因经济问题,受到严肃处理,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大家一定要引以为戒。否则,就会因小失大,威风扫地,颜面扫地。其三要带头示范。“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现在农村修路、通水、改电、计生、维稳等工作,归根结底都要靠真抓实干,支部书记要始终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勤廉从政,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群众,为群众树好榜样。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读二

前 言

2018年是中国极不平凡之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村小康就没有全国小康,农村依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为解决农村短板问题,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15年以一号文件聚焦农村、农业和农民,既凸显出“三农”问题在中国“重中之重”的地位,又足以表明中央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重大决心。中央已发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动员令。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简而言之就是三个字:强、富、美,即:农业必须强、农民必须富、农村必须美。为此,我们必须正视客观存在的问题,要在发展城乡一体化中,尽快消除城乡二元制结构和贫富分化,化解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目前,要着重解决“三农”工作中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土地流转、城镇发展战略等重要民生问题,抓重点、破难点,取得成效,为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一、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战略决策,给农民吃了颗“定心丸”,让亿万农民更放心加大对土地的投入。

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初,承包期比较短,难以调动承包人增加投入、合理开发土地的积极性,导致对土地进行掠夺式经营等短期行为发生,与国家实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积极意义相背。1984年,国家出台要求土地承包期限一般应当延长至15年以上的政策。1993年国家在第一轮土地承包即将到期时,就提前明确规定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30年不变,即:1998到期后未作调整直接延长30年,1999年至2028年是土地的二轮承包期限。

实行土地承包政策最核心的问题是将土地使用权通过承包权形式交由农民支配并从中收取土地收益。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政策决定着人心向背和政局稳定。共产党“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让广大农民跟着共产党完成了打下红色江山的第一次革命;1978年被喻为第二次革命的改革,也正是从农村发轫让农民获得土地使用权。40年来,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功不可没。但我们也要看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飞速发展,现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局限性也已显露出来。其突出表现在四方面。一是第二轮土地承包出于维护农业和农村社会稳定等因素考虑,土地承包权不作人地变化调整继续再延长30年,导致新增人口没有土地沦为失地农民、去世人口依旧保留土地导致无人经营闲置荒废或随意转包他人粗放经营。二是土地承包多为农户分散经营,使我国农产品高成本、高投入、低质量。三是农业品投入产出周期长、效益低,亿万农民选择了进城打工,农村出现了土地抛荒撂荒、种地不养地、生态退化等现象。四是在大量征地行为中,农民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农民的耕地、宅基地、住宅不能体现其市场价值,土地这个要素长期无法按照市场规律实现优化配置,已经成为中国农村发展滞后的总病根。

解决的问题对策是:国家及政府部门必须依法办事,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出发,维护好农民拥有土地承包权的合法权益。如《土地管理法》规定,在土地承包经营期限内,对个别承包经营者之间承包的土地进行适当调整的,必须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同时,要针对土地承包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或调整法规和政策,发展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保护农民种植粮食和养殖的积极性。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流转工作

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则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可以通过转包、转让、入股、合作、租赁、互换等方式出让经营权,鼓励农民将承包地向专业大户、合作社等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

(一)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经历及意义

第一,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有六种:一是转包形式,二是转让形式,三是互换形式,四是出租形式,五是土地入股,六是反租倒包。

第二,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历经从禁止到解禁到规范化三个阶段。明令禁止阶段是,1982年《宪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解禁阶段是,1988年对宪法进行修改,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奠定了土地使用权合法流转的宪法地位。规范化阶段是,2003年《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规定“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标志着中国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制度正式确立。

第三,推行农村土地流转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土地流转是保障农民系列权益的重要手段,农民土地可以按其意愿进行抵押、出让、出租、转让、流转,农民的权益才得到保障。流转有利于形成农业规模效益,加快农村土地规模集约化进程,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二)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我国土地流转规模已经从2007 年的 6400 万亩增加到2016年的4.71亿亩,流转面积占比已达到了35.1%。农村土地流转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一是不同地区之间,农村土地流转的比例存在差异,表现为东高西低的特点。二是农村土地流转形式在地区之间呈现较大差异,表现为市场化和多元化特点。

第二,土地流转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一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定指标、下任务,以至变相强迫命令,损害农民利益,恶化干群关系。二是工商资本下乡与农民争地现象突出。有些工商企业打着农业产业化旗号,下乡圈地逐利,以取得将来土地增值,同时套取国家对农业有诸多优惠和补偿的政策。农户个体或协作社因资金实力无法与工商资本竞争,只能选择被迫妥协,放弃对土地的耕作权,由此影响耕地维护,损害农民利益,损伤国家利益。三是流转后农地“非粮化”“非农化”现象严重,造成耕地流失、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四是土地流转程序不标准。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尚未建立,土地流转中不标准现象仍相当普遍。

第三,对策。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有利于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们要在各种制度创新中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流转工作。

首先,必须树立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地位。其次,要检讨和防范工商资本下乡与民争利带来的严重后果。其三,要坚决纠正流转后农地“非粮化”“非农化”现象,要规定流转后土地原来是种植粮食的不能改变其用途。中国共有约2亿农户种植20亿亩耕地,其中大约2/3用于种植粮食。中国要用占世界8%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0%的中国人口,形势极其严峻。无粮必乱,这数千年的治国经验必须坚持。其四,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中,要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要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行为,鼓励创新土地流转形式;要合理确定土地经营规模,扶持粮食规模化生产,加强土地流转用途管制;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家庭经营的基础作用,探索新的集体经营方式,鼓励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加强对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的监管和风险防范;要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培育多元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村农业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

三、深入思考城镇发展战略

城镇发展是我国从农业弱国走向现代化强国的必经之路,城镇发展战略则指对城镇发展功能与地位、发展目标与原则、发展重点与路径以及制度和政策等保障措施进行指导和统筹安排的战略,其多年来一直成为我国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然而,全国迄今为止没有一个整体的城镇发展战略,现实迫切需要对城镇发展战略进行深入思考和抉择。

(一)城镇发展战略对我国由富变强具有特殊意义

十九大提出我国已经进入由富变强的新时代,这将是城镇发展的重大转型期和机遇期。综观国际上发达国家及我国经济强省的经验可以发现,城镇发展对国家从弱小走向强大有着不容置疑的作用,尤其是对破解我国长期执行城乡二元政策所造成的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城乡全体居民共同致富,更具特殊意义。

(二)我国城镇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从宏观看,城镇发展中有四大不可回避的严峻问题,即:巨大的人口和就业压力、紧缺的资源环境、转型的经济和城镇化、正在进行的新农村建设,这四项中的任何一项解决不好,均有一着不慎全盘皆输的可能。

从微观看,则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1.缺乏整体的科学合理规划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各级政府鲜有制定所属行政辖区的城镇总体规划,既无长远规划、功能布置规划,又无近期规划、详细规划,基本上是由居民随心所欲建设,没有规划部门、土地部门的定点,也没有对建设规划方案进行严格审批,几乎每个城镇少见整体之美和协调,难以实现中央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二是城镇建设规划单打一,各自为战,没有纳入大中城市群体系中,使各个城镇之间、城镇与大中城市之间的发展脱节,阻碍了城镇与周边大中城市的互动和发展,城镇集散功能无法得到发挥;三是建设风格雷同化,要么是千人一面的传统火柴盒型,要么是模仿照搬其他城市,毫无特色可言;四是有些地方一味追求西方化,忽略了实用性。

2.城镇建设资金缺乏且来源单一,过分依赖政府

我国乡镇政府并非一级独立财政预决算单位,所得税全部缴县财政统一调拨,乡镇级政府所得费用仅够日常公务开支,城镇建设资金只能依靠预算外收入来弥补,此项来源主要是土地拍卖所得和收取居民高额的城镇建设配套费用,由此抬高了农民成为城镇居民和投资商进入城镇的门槛,减弱了招商引资优势,由此导致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条件和通讯设施不健全、不完善,严重影响了城镇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

3.城镇发展普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有效的产业互动

国家免征农业税后,一些农业县基本上没有种植以外的其他工商业等支柱产业,导致城镇中心功能难以发挥,没有职能分工,没有特色产业,没有培育经济增长点,没有安置就业能力,城镇发展缓慢。

4.城镇的发展规模过小,无法发挥城镇集聚功能

据国内外经验,一个城镇区域人口宜在5万人左右,而我国目前城镇人口平均在3000人左右,且有的农业人口与非农业几乎各占半数。由此造成城镇基础设施人均成本过高,难以健全其他配套基础设施,制约了城镇的正常发展。

(三)对策

宏观上,必须要把城镇发展战略纳入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总体布局中,其重要目标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乡村城镇化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核心问题仍是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而有效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则是城镇发展战略中亟待解决的重头戏。为此,必须从巨大的人口和就业压力、紧缺的资源环境、转型的经济和城镇化、正在进行的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入手,引导城镇发展与周边大中城市总体发展的规划互相协调和统一,避免重视局部利益而忽视整体利益。

微观上,主要抓如下四方面的问题。

1.各省市县乡镇四级政府要科学合理制定本行政辖区的城镇发展总体规划

首先,要坚持规划先行原则,规划要从大局、从长远出发,要有至少一百年不落后的观念,制定规划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突出先导性、基础性和综合性。其次,城镇建设规划要纳入大中城市群体系中,使各城镇之间、城镇与大中城市之间的发展互相促进和推动,实现资源共享,使各自优势和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再次,城镇建设要因地制宜,内容要全面,重点要突出,既要实现整体优化发展,又要发挥地方优势和特色,增强竞争力,实现局部跨越式发展。最后,城镇建设要坚持实用性与特色性结合原则,要尊重山水环境和原有街区肌理,控制建设高度、密度和体量,要突出民俗风情和民族特色,避免千镇一面。

2.必须要解决好资金来源这一颈瓶问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调研报告 篇5

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写入党章,把农业农村工作摆在更加重要地位,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航向。就XX来看,我县近年来围绕建设山区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县和全面脱贫奔小康目标,在新农村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作了有益探索,取得明显成效,但与X县、先进地区以及乡村振兴的要求相比,差距甚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近日,县委农村工作领导组召集成员单位,分X组展开调研,各个调研组分别采取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等方式就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对全县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进行了梳理和汇总,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现状

近年来,特别是脱贫攻坚进入决胜期以来,我县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县委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支农惠农政策扶持力度,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实现了健康稳定发展。201X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为X万亩,总产量X万公斤,完成任务的X%;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X亿元,完成任务的X%;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元,同比增长X%。

(一)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方面。

1.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我县把农村基础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持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差距逐步缩小。农村公路201X年续建工程X个,共X公里,201X年实施项目X个,共X公里,截止201X年底XX县X个建制村比预期提前一年完成全部通硬化路,并全部通客车。201X年实施水利重点工程X项,解决了X万人饮水安全等问题。实施土地整治项目X个,新增耕地X亩。全县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建起了乡村及城镇化寄宿制学校X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教育公平一盘棋的深度融合,推进了城乡学校布局一体化。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共投入资金X余万元建起了X个集建身、休闲、娱乐、学习培训于一体的高标准、多功能的乡镇综合文化站。2017年对村级办公场所、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闲置办公用房进行了整合,X%行政村的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实有面积达到X平米以上。全县新、改建农村卫生室X个,聘用乡村医生X人,基本药物实施“零差价”制度,由乡村医生向乡镇卫生院做基本药物采购计划,卫生院统一采购、统一配送,零差价销售给村民。

2.就业服务行动扎实有效。一是201X年组织“春风行动”等专场招聘会X场,达成就业意向人数X余人;

二是公开招聘公益性岗位X人,见习岗位X人;

三是通过人力资源公司和劳务派遣公司,招聘政府购买性岗位X人,辅警X人,各企业招聘大学生X人。同时,大力做好创业扶持工作,为X人办理创业担保贷款X万元,建成X个创业孵化基地,入驻企业X户,带动就业人数X人。将农村贫困劳动力纳入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和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输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X人,带动X人脱贫。

3.资源要素向农村合理流动。从200X年开始,我县鼓励和支持各路人才和工商资本“上山下乡”,创造性利用空壳村旧村旧址“四荒”资源发展了生态庄园,生态庄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经历了从自发开发到规范发展,从粗放经营到精细管理,从比较低级到相对高级的嬗变过程。基本形成了休闲度假、科技示范、产业开拓、家庭种养、综合开发五大类型。截止201X年底,全县已发展各类生态庄园X处,其中X个魅力庄园、X个精品庄园、X个规模庄园,累计投资X亿元。

(二)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方面。

1.土地确权基本完成。自201X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全县确权发包方X个,去年共完成X个村X个发包方权属调查任务,调查农户X户、面积X亩,签订合同X份。截止目前,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已基本完成。在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的基础上,XX县积极放活土地经营权。一方面是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201X年正式更名为“XX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各乡镇成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所”。201X年,投资X余万元建成了县、乡、村统一联网、三级联动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信息化平台。201X年,县农经办积极完善提升县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服务功能,加快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向乡村延伸,完成乡镇交易所规范化建设全覆盖。另一方面是完善交易制度,规范交易行为。截至目前,在农民自觉、自愿的基础上,累计流转X万亩,其中承包地面积约X万亩,有效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效益。

2.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201X年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工程,我县于201X年X月底完成调研工作,对全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赴外省考察学习先进经验,X月底确定将X村作为试点村开展改革相关工作。截至目前,已制定了《XX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并对X村集体资产进行核实。

3.全面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机制。探索“身股”作法,全县组建水利、林业、国土三类工队X支,吸纳贫困劳动力X人,累计下放各类工程投资额X万元。同时,通过“直接扶持”和“间接带动”(即带资入企)两种方式,去年累计投放扶贫小额贷款X亿元,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X户。

(三)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方面。

1.现代农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以提质增效为重点,大力发展五大特色产业。核桃产业,201X年新栽植X万亩,提质增效X万亩,主产区种植总面积达X万亩,产量达X万公斤,产值X亿元。设施蔬菜产业,集中打造示范片区X亩,总面积达到X万亩,总产量X万公斤,产值X亿元。杂粮产业,打造千亩杂粮示范区X个、百亩杂粮示范片X个,新发展富硒功能为主的杂粮X万亩,总面积达X万亩,总产量X万公斤,产值X万元。中药材产业,鼓励大户集中连片种植,新发展以连翘、板蓝根为主的中药材X万亩,总面积达X万亩,产量X万公斤,产值X万元。畜牧产业,重点实施牛羊家庭养殖、猪鸡养殖、畜禽工厂化养殖、粮改饲、良种普及五大工程,新增养殖总量X头(只),畜牧饲养量达X万头(只),完成牧业收入X万元。全县农业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农村一二三产加速融合发展。近年来,我县农村经纪人、庄园主、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工商企业等在三产融合思路的指引下,结合实际调结构促转型升级,变单一产业为复合产业,变单一效益为多重效益,走出了充满活力的新天地。全县依托农业企业、生态庄园、煤炭等企业转型发展新上了一大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全县具有一定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X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X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X家),其中X%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县生态庄园发展到X家,其中规模最大的X大魅力庄园X%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如麻田顺康、鲜淼酒庄等发展“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吃、住、玩、土、特、奇、鲜”休闲农庄服务链,开发农民电商专业合作社,发展“互联网+”模式,借助“电商”平台推广农产品,引导农民、农业从“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的“新农人”、“新业态”等等。

3.新型经营主体逐步壮大。为实现农业规模效益,XX县积极鼓励发展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实践证明,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截止201X年X月底,全县共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共计X个,正常经营X个。其中按产业划分:种植业X个,蔬菜产业X个,林业X个,畜牧业X个,其他X个,年产值超过X亿元。自201X年开始发展以来,截止目前全县共认定家庭农场X个,共流转土地X亩,有效实现了家庭农业规模化发展。201X年至201X年,XX县职业中学、X学校、县农技推广中心和X镇农技站、X公司、X合作社、县动物疫病防治中心等培训机构先后组织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X人,其中:生产经营型X人,专业技能型1820人。

4.农村电商迅速发展。201X年X月XX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后,我县大力实施电商本土化战略,截止目前已建成X个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创办了XX电子商务创业园,建成村级服务店X个,占全县行政村的比例X%,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商服务站体系。培育X等电商扶贫示范网店X家,培育农村电商带头人X人,发展电商和微商X户,带动了劳动就业X余人,核桃、茶叶、杂粮、手工艺品等X余种特色产品实现网上销售,201X年农特产品网上销售额完成X万元,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X万元。

(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方面。

1.改善生态环境。201X年荒山造林绿化X万亩,河道堤防治理Xkm,X个村庄实施了整村绿化工程,境内公路宜绿化里程绿化率达X%,两侧宜林荒山绿化率达X%以上。全县农村环境更加优美,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2.改善生活条件。创建省级宜居示范村X个、市级宜居示范村X个,并在全面完成省市“四大工程”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全面铺开第X轮园林村建设、污水处理、集体经济破零、创建“一村一品一主体”新路径等“八普及一创建”工程,累计投资X亿元。全县建成垃圾填埋场X座,其中无害化垃圾填埋场X座,简易垃圾填埋场X座,覆盖了全部的村庄,建成了户分类,村收集、乡填埋、县监督的垃圾集中处理系统。同时,对全县所有乡村开展环境整治和“五洁净、六要六有”专项行动,围绕拆违、治乱、提质、达标四方面,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脏乱差”现象。

3.改善生产条件。全年实施林业重点工程X项,新造林X万亩;实施水利重点工程X项,解决了X万人饮水安全等问题;实施土地整治项目X个,新增耕地X亩;实施玉米丰产方机收秸杆还田X亩;全县农机总动力达X万千瓦,机械化综合水平达X%。

4.改善环保条件。我县农村生活污水防治工作起步于201X年,目前已完成X共X个村的生活污水防治工程,共涉及受益人口X人,资金投入X万元。我县累计改造卫生厕所X座,无害化卫生厕所X座,卫生厕所普及率为X%,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X%。

(五)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方面。

近年来,XX县不断加强和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狠抓环境整治、注重民风建设,实现了精神文明和脱贫攻坚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好态势。

1.实施文明培育工程。组织开展了学习“X精神”活动,组织全县X个乡镇X多个行政村两委主干深入X村;精心组织“红色XX·道德讲堂”活动,全县X个乡镇,X多个农村建成道德讲堂并举办近百场宣讲活动,累计有X万多农民群众通过这个平台,感悟了人性的温暖和向上的力量;组织各类志愿者深入开展了“幸福夕阳关爱行动”、困难留守儿童助学行动、健康扶贫“五个一”活动等志愿服务,机关单位广泛参与,以城带乡,城乡共建,极大地促进了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将移风易俗与“我们的节日”、“三下乡”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在全县各举办X余场“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拒绝邪教”科普宣传活动,通过规范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春节送春联、送吊挂,移风易俗节目展演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破除封建迷信、树立文明新风。201X年,XX县县城被授予“全国文明县城”称号。201X,X镇X村被授予“全国文明村”。201X年,XX县桐峪镇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近年来,先后有X个村镇被授予省、市级文明村镇称号。

2.将文化元素注入农村建设。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以文化为魂,将剪纸、武术、民歌小花戏等传统文化图文并茂地融入到村镇建设中,连续多年在基层村镇举办XX民歌小花戏比赛、象棋比赛、广场舞比赛、农民篮球赛、武术比赛等文体赛事,除了对基础设施、环境整治进行提档升级以外,着力突出公共服务和文化建设,X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总面积达X多平米,村级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有序推进,“村村通”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极大地丰富了千家万户的精神文化生活。

(六)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开创新局面方面。

始终把“X大攻坚工程、X项专项行动”作为脱贫攻坚主导性举措来抓,大力发展核桃、杂粮、规模健康养殖、设施蔬菜、中药材、光伏、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力争让X万贫困人口依靠特色产业增收脱贫;扎实推进红土垴、东沟二期、东长义、易居苑小区X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可安置X户,X人;实施依托参与造林绿化快速脱贫、退耕还林政策定向脱贫、生态公益林管护帮扶脱贫“三个一批”工程,全县X名贫困人口依靠林业建设脱贫;构建了“以国家免、奖、助、贷、补为主,企业、社会团体、爱心人士资助为辅”的多位一体救助体系,培训贫困劳动力X人,输出贫困劳动力X人;织密补牢低保政策、医疗救助、特困供养等“民生保障网”,力争做到不漏一户一人,实现应保尽保。201X年又有X万人可脱贫,X个贫困村退出,脱贫攻坚实现了再战再胜。预计到201X年底,全县实现整体脱贫。

(七)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方面。

1.“三基建设”全面夯实。重点实施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程、村级活动场所改造工程、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等农村党建九大工程,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夯实“三农”工作的基础,坚持“三点发力”,推动全面过硬。一是提升组织力。培育X个基层党组织示范点,整顿X个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并大力实施集体经济破零工程,通过资源开发、股份经营等模式,X个村实现集体经济破零。二是提升凝聚力。高度重视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充实X名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选派X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圆满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选出村党组织班子成员X人,村委班子成员X人,同步培养后备干部X人。三是提升保障力。乡村运转经费、党建经费足额拨付,乡镇干部岗位补贴、村两委主干基本报酬按标准兑现。与此同时,先后实施两轮危旧狭小活动场所改造工程,新建村级活动场所X个、修缮X个,社区场所全部达标,其中X平米以上达X个。

2.平安建设得到强化。近年来,我县不断完善农村防控体系,治安防控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建改建了X个社区(农村)警务室。每日三次安排社区民警和派出所巡逻队按时、按规定进行定点和不定点巡逻,进一步加强社区(农村)的巡逻防控力度;通过网格系统共排查矛盾隐患X余件,就地化解X余件,其余全部导入调解渠道进行了化解;县信访服务中心在受理信访案件后,对一般问题当场咨询化解,对情况复杂适宜调解的信访件分类导入调解渠道处理,近年来,X%的信访案件均通过调解渠道化解。全县各类案件和事故明显下降、不安定因素逐年减少、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升的社会效果,有力地推动了平安乡村建设。

3.县委对农村工作领导进一步加强。近年来,特别是精准脱贫以来,我县把农村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县委工作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工作力度,每年召开一次农村工作会议,出台有关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逐年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投入,制定规划,落实措施,明确责任,严格考核,推动农村工作快速发展。

4.三农干部素质不断提高。一是实施“三农”干部培训工程,增强他们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感和本领能力。二是实施“两个带头人”队伍建设工程(乡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乡村致富带头人队伍),扩大视野选准选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三是实施“三农”干部安心工程,关心他们的真实工作生活状态,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困难,实现感情留人;完善“三农”干部激励机制,畅通“三农”干部的晋升渠道,实现事业留人;加大对乡村运转经费、“三农”干部报酬待遇、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实现待遇留人。同时在精神激励上重视和丰富对三农干部的荣誉鼓励,使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基层干部脱颖而出,培养造就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县在乡村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未根本解决,城乡差距仍然较大,给乡村振兴带来很大困难。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作为贫困山区,我县农村基础建设成本很高,困难重重。由于历史欠帐,以及发展不均衡,农村道路、供排水、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条件依然与城镇比、与X地区比有较大差距,与乡村振兴要求相比也有很大差距。

2.农业产业不大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从设施蔬菜产业看,XX县冬季较寒冷,地下环境比较复杂,菜农掌握技术不普及,应对灾害气候能力不强,生产水平不高,易受市场冲击。从杂粮产业看,近年受连年春季寒潮和市场下滑影响,出现“谷贵无米、谷贱伤农”现象,农民种植积极性下挫。

3.农民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工作推行难。由于我县多数农村经济实力有限、农民素质不高,很多群众对乡村振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认为乡村振兴是政府的事,是上级的要求,等靠要思想严重,对一些惠及自身的项目存在政府投入就干,不投入就无法运作,从而出现上头热、下头凉的现象,缺乏积极主动地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人翁意识,导致乡村振兴的部分工作推行难。

4.农村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生活污水、农药化肥、生活垃圾和粪便等已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使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全县除X个村外剩余村庄均未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村民将生活废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沟渠、河道、池塘等水体中,废水中有机物质直接溶解在水体之中造成水体中氮、硫、磷的含量较高,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易产生硫化氢、硫醇等具有恶臭气味的物质,特别是在夏季极易形成黑臭水体,破坏水体的生态环境,危害人居生存环境。同时,部分村民环保意识薄弱,对生活污水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成本高、资本回报周期长,甚至无经济回报,民间资本很少介入,财政补助资金只能弥补部分成本,经常出现投入不足、配套资金不到位现象。

5.三产融合程度不深。一是农业产业规模不大,与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链条短,附加值不高。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发育迟缓,对产业融合的带动能力不强,有带动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太少,一些新型经营主体有名无实,还有一些新型主体成长慢、创新能力较差,不具备开发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产业的能力。二是三产融合利益联结机制有待创新。虽然出现了农民电商专业合作社、订单式农业、流转承包农业等,真正将农民利益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所占比例并不高。三是农民技能素质相对低,农村产业融合型人才缺乏,抑制了先进技术要素的融合渗透。农户对乡村旅游、农村电商认识等新业态认识不够,抑制了三产融合发展进程。

6.农村新型经营组织发展质量不高、后劲不足。一是管理不规范。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即便有也不严格执行,尤其是财务制度。成员账户不健全、不规范。农村合作社严格按合作社章程正常开展经营活动的不到30%。

有些合作社虽然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运行正常,但内部运行不规范,合作社的章程、制度流于形式,形同虚设。二是发展资金短缺,后劲不足。农民合作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自身的经济基础弱,积累少,经济实力差,合作社贷款融资难,严重制约了部分合作社的发展。

7.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离乡村振兴建设目标还有不少差距。通过这次调研发现,农村整体创建水平不太高、活动不深入、载体不丰富、机制不健全、方法较单一,群众文明素养、文明习惯有待提高。一些村民的不良生活习惯与现代文明要求形成鲜明的反差,教育引导农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整体素质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少特色和创新。

8.农业服务技术力量不足。农业技术人才短缺和技术服务力量不足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技术服务不到位已制约着我县农业产业的发展,农业部门技术力量严重不足,近年来承担工作逐年加大,但人员减少和专业技术人员匮乏问题始终未能解决。

三、对于乡村振兴的几点建议

1.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一是实施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核桃、设施蔬菜、中药材、杂粮、畜牧五大主导产业提档升级,完善XX湖万亩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九龙岗核桃产业文化基地、凤凰山核桃综合开发示范基地三大基地,建设X亩X镇设施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园和X万亩龙泉中药材基地,努力创建全省功能农业示范县,探索以发展富硒农产品为主攻方向的XX特色功能农业发展新路径,结合杂粮基地、核桃园区建设,分别发展X万亩功能农业示范基地,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把特色产业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二是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社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能享受到现代农业种养加贸等产业链条的各个层次的收益,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三是设计和安排更多更好的强农惠农政策,给予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补贴资金,特别是对贫困地区给予更多的支持,帮助农民发展现代农业。

2.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业农村短板。以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为抓手,持续推进“八普及一创建”工作,完善农村联网公路、农民饮水安全、农村电气化、农房及庭院绿化美化等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县域内农村文化、教育、卫生、托老、通讯等公共服务发展,同时按照“五洁净”、“六要六有”的标准开展村容村貌、户容户貌大改观活动,在农村形成“环境整洁优美、基础设施配套、管理制度健全、社会秩序井然、精神面貌良好、人居环境改善”的良好局面,让农村不仅留住农村人,还要留住城里人来玩、来住、来发展产业。

3.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文化旅游,把XX红色绿色资源变成脱贫的资产。以我县获批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为载体,在整体规划、项目布局等方面予以倾斜,加大对XX旅游基础设施支持和投入力度,立足打通制约旅游发展“最后一公里”,在旅游道路、旅游厕所、停车场、景区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快速提升我县旅游综合承载力,为全域旅游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建成集红色旅游、生态休闲、特色文化、康养度假、产业互融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发展区。

4.突出项目带动,推进农业产业三产融合发展。一是主抓项目建设。把农业招商引资引进项目作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之策,围绕农业种植、养殖、加工和流通项目,精心编制、包装项目,充分挖掘我县农业资源、产业基础、生态环境等优势,突出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精深加工农业等领域,重点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市场份额多,对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的项目。二是积极培育农业主体。进一步激发本地能人、种养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投入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通过帮助解决信贷、技术、信息、土地等方面难题,努力培育一批带动农业产业发展的经纪人。三是以核桃、杂粮等重点产业、重点企业为抓手,加快现有农业企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培育壮大一麻袋、田农宝等电子商务企业,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带动农产品销售,推动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和全县农民脱贫奔小康。

5.加大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力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化、生态化,推广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优化农村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巩固农村环境整治成果,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对X国道沿线采煤区及x线铁矿区破坏山体生态环境地区进行修复治理,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完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建立乡村环境治理长效机制。

6.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加快建设农村小康社会。集中力量攻坚深度贫困,加快落实政策举措和帮扶机制,确保年底全县x个贫困村、x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掉贫困县“帽子”;突出产业脱贫“治本”功能,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增收的重中之重,坚持市场导向、效益优先,因地制宜加快特色农业、光伏产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等产业项目发展,进一步压实“五有”全覆盖,确保产业真正精准到村到户到人;全面推进健康扶贫和兜底扶贫,严格落实“三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三救助(个人缴费救助、大病关怀救助、特困人口特殊帮扶)”医保政策,筑起因病致贫返贫的牢固防线,切实解决因病致贫返贫这一特殊群体的特殊困难,构建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资助体系,对低保、五保、残疾等特困群体应助尽助,为脱贫攻坚再战再胜提供坚强保障;全力以赴抓好易地搬迁,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要求,在加快推进集中安置小区建设的同时,发展后续产业、盘活土地资源、减免项目税费、保障搬迁户权益,统筹解决好“人、钱、地、房、树、村、稳”七方面问题。同时,同步启动奔小康工程,坚持将脱贫攻坚与决战小康同步谋划、系统推进,确保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7.营造良好的科技人才发展环境,为乡村振兴提供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一是用优惠政策、优厚待遇吸引和留住专业技术人员,改善基层农业科技人才的工作环境、待遇;二是建立良好的选人用人机制,招考一批大学生到县、乡镇农技岗位任职;三是选派省市优秀技术骨干到县、乡挂职,为本地的农业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四是鼓励引导年轻人回乡就业和走出去的企业家回乡立业,在政策范围内给予补贴优惠、产业支持,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8.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要以户为抓手、以村委基础、以乡镇为龙头,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不断丰富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文明村镇的创建载体,着力发挥好各类创建典型的排头兵作用,努力掀起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新高潮。引深XX“道德模范”、“XX好人”评选表彰活动,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巡回宣讲和善行义举榜建设活动,进一步健全好人评选、礼遇道德模范、帮扶困难道德模范机制,在乡村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

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篇6

xx县位于xx东部、xx州西南部,地处xx流域核心区,与xx、xx、xx山水相连,幅员xx平方公里,辖xx个乡镇(街道)、xx个行政村、xx个社区,总人口xx万,享有“xx之乡、xx之乡、xx艺术之乡、xx之乡、xx文化艺术之乡、xx之乡”等6张全国名片,先后荣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等殊荣,连续两年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连续四年获评“脱贫攻坚先进县”,四度荣膺“西部百强县”。2020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创建“xx省县域先进县、乡村振兴示范区、xx旅游名县”三大目标,补短强基,托底压舱,聚力赋能,示范引领,聚力xx县“7+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1】,见名词解释,荣获xx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县,乡村振兴纵深推进,“三农”发展磅礴转型。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三农”各项工作,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启新局面。

一、以健全体制为前提,稳步增强乡村振兴发展能级。

一是深入调研早谋划。因地制宜研究谋划三农工作重点,出台《xx县创建xx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工作方案》等文件,高质量完成xx县乡村振兴“1+6”规划【2】、高水平编制xx县农业产业功能区规划、高起点完成“7+3”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形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二是科学决策早部署。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研究制定《xx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xx县创建乡村振兴先进县、先进乡镇、示

范村实施方案》、《xx县“乡村振兴开局年”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对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乡村治理、基层组织建设等作出全面部署,明确思路目标、提出了推进措施。三是明确责任早落实。印发《xx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评激励办法》,把乡村振兴先进县创建工作纳入目标绩效管理落实党政一把手抓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制度,落实领导干部包村制度,落实农办专职副主任,创新成立xx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办公室并配置正式人员,形成全县齐抓共管乡村振兴的格局。

二、以固基促稳为基础,持续筑牢乡村振兴发展底盘。

一是稳定粮食播面。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示范工程,全县实现种植粮食作物181.9万亩、种植油菜27.9万亩,扩种粮食作物4.9万亩、油菜2万亩、花生3万亩,荣获省政府粮食生产“丰收杯”奖。二是扩大生猪供应。新发展畜禽标准化养殖场18个、德康家庭生猪养殖农场85户,建成生猪养殖场695个(其中:年出栏500头及以上的规模养猪场185个)。前三季度累计出栏55.1万头(完成全省目标任务的66.4%,位居全市第一)。三是强化要素保障。保障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本明确了乡村振兴投入27.83亿元,占全县公共财政支出中55%以上,有序扩大用于支持乡村振兴的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发行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建设债券6000万元,确保亩均财政投入不低于3000元,全款拨付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6939.25万元,完成20204.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安排不少于8%新增用地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

项目用地,新编县乡及国土空间规划均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

三、以产业兴旺为核心,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一是突出特色兴产业。发展优质粮油、柑桔柠檬、黄花、花椒、辣椒、水产、竹林等“7+3”特色农业产业150万亩,实施321111品牌培育工程,持续挖掘“渠字号”内涵,打造“賨前味”品牌,认证“三品一标”认证52个,培育中国驰名商标 1个,省著名商标  2  个,地理标志商标1个,省名牌农产产品 4 个,实现一产业总产值120亿元,实现增加值70.28亿元,形成中国黄花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等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代表项目,2020年承办“xx农产品主产区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座谈会”。二是内育外引共发力。充分发挥“院县战略合作”作用,与省农科院、xx农业大学、西南大学、重庆柑研所等签订了“院企科技服务合作协议”,推广新品种18个、新技术7项、新模式4个,推广面积6.5万余亩。引进华西希望、中顺洁柔、帮豪种业等500强企业3家以上,培育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4家,建成现代养殖小区72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97家、家庭农场976家、种养大户1130户,构建“公司(专合社)+基地+农户”“专合社+土地租金”等经营模式,通过鼓励种植企业、大户和农户“抱团”发展,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三是因地制宜建园区。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先后建立1.5万亩“有庆-中滩”粮油、10万亩李馥青花椒等现代农业园区,打造出现代农业高产基地样板,让山山沟沟披上了“绿被子”,实现了经济生态效益双丰收。

2020年在“有庆-中滩”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成功承办xx州市“农业多贡献暨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现场会”,获得与会领导一致好评。四是夯实基础强保障。建成“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高标准农田52.4万亩,新建95座产地初加工设施,提升13个农产品冷链物流产地集配中心,冷链物流静态库容达10500吨,推动华西德康200亿生猪全产业链暨川东北区域总部、温氏1000万只肉鸡养殖屠宰深加工项目建设,“农产品加工实现总产值达300亿元,全县农产品初加工率达到57.5%,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

四、以生态宜居为重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一是基础设施明显提质。统筹农村教育、医疗、交通、社保、住房等基础民生事业建设,基本建成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完成2020年新(改、扩)建农村公路175公里,建设58个标准化卫生院,完成8个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污染防治规划,完成易地扶贫搬迁房屋建设395户、危房改造1135户;在安北乡高桥村、涌兴镇群益村等乡村安装使用节能灯具和新能源照明320盏,“六网”健全乡镇(街道)37个,“六网”健全村达到261个、占全县行政村的98.1%。二是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印发《xx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行动实施方案》《“美丽xx县·宜居乡村”推进方案》等系列文件,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扎实开展“脏”“臭”“乱”“差”治理工作,配备垃圾收集转运车60

辆,建有标准的垃圾处理设施和场地37处,修建村级垃圾收集池等设备568个,配有保洁员950人,建立乡镇正常运行污水处理厂28个,推行循环种养模式,实现畜牧粪污综合利用率83.39%,落实农业生产“一控两减三基本”要求,做好农用地分类管控,农药、化肥施用量保持零增长。三是庭院卫生明显好转。坚持党建引领,妇联带动,村社发动,群众互动模式,以美丽家园“亲清我家”为打造契机,成立266支巾帼志愿者队伍扎实开展“五美庭院”评选活动,发挥女党员、女村民代表的作用,持续打造“庭院美、居室美、厨厕美、绿化美、家风美”的农家庭院,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62960户,整村推进50个村无害化改造厕所6370户,建改农村公共厕所27座,2020年全县50%以上村社区达到“五美庭院”标准,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行政村污水处理达到50%以上,自然村生活垃圾90%以上得到有效治理,实现人人美、家家美、时时美、夜夜美。

五、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

一是提领思想认识,创新创造培亮点。通过开展“政策大宣讲”、“法纪大宣传”、“典型大培育”“风气大培育”“感恩大教育”等宣传活动,深入挖掘凡人善举,弘扬真善美,引导农民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四好村、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中滩镇、中滩镇寨坪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李渡镇狮牌社区、天星镇长青村等5个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镇。xx县涌兴镇、xx县中滩镇天山村等村镇候选全国文明村镇、xx县蜀东汽车驾驶培训学校有限公司成功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二是建立规则制度,夯实制度保和谐。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xx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方案》,以培育践行“诚实守信、孝老爱亲、俭朴节约、勤奋务实、和睦共处”的良好品行和“自强进取、忠诚正直、爱岗敬业”的高尚情操为着力点,把“立规矩、扬作风、传祖训”作为规定动作,采取“一事一条,一条一事”形式,修改完善522次村规民约,265个行政村建立村规民约执行委员会制度,营造出“夫妻和睦、尊老爱幼、邻里互助、勤俭持家”的良好社会氛围,完成屏西乡元通村杜家四合院、李馥镇凉风村杨家院子等6处传统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工作。三是强化结对帮扶,凝聚合力树正气。通过“城乡结对、文明共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扎实开展文化下乡、科技下乡、法律下乡“三下乡”活动、“科技之春”等集中宣传活动30次、“群众讲坛”活动50余场次,开展法纪教育1200余场次,结合“法治宣传进乡村”“一村一法律顾问”“村级后备力量选育”等工作,放映农村电影500余场,发放文明礼仪知识、惠民支农技术等各类宣传资料20000余份,科技书籍10000余册,科普挂图2000余份,培育村级后备力量1042名,推动“一村一法律顾问”全覆盖,持续增强村民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快推进城乡文明一体化进程。

六、以治理有效为突破,推动乡村和谐发展。

一是坚持联动协作,统筹谋划增合力。按照“统筹联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配合”的原则,构建基层治理委员会—职能单位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组织体系,构建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村民

委员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的村级组织体系“1+2+2”联动治理体系,37个乡镇(街道)配备111人专职从事乡村振兴工作,266个行政村党支部书记任村庄乡村振兴指导员、规划员、辅导员,着力形成上下贯通、左右配合、整体联动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二是坚持对标对表,畅通治理拓路径。印发《xx县城乡基层治理2020重点项目清单的通知》以“基层治理模范县”【3】创建三年行动为抓手,以“1234N”党群服务矩阵体系构建工程【4】为载体,推进实施“院坝问事135”基层协商议事行动【5】、“三雁工程”【6】、亲民工作法等,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实现245个村书记主任“一肩挑”,发挥其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固化基层治理的城市、农村“双十条”等工作标准体系【7】,推动乡村治理动作落实落细落到位。三是坚持抓点带动,引领示范建样板。按照“抓两头、促中间”工作思路,持续深化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工作,坚持“三管齐下”,一手抓软弱涣散整顿提升,一手抓先进评定激励,一手抓试点示范创建,分行业分领域培育5A级党组织2个以上、4A级党组织4个以上,3A级党组织34个以上,着力形成对标看齐、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氛围。

七、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提高乡村民生保障水平。

一是加快“内涵提标”,农村改革持续稳定。推进农村土地、宅基地“三权分置”等土地制度改革,完成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改革工作,完成对37个乡镇(街道办)、415个村(社区)、3606个村民小组、31万农户、第二次土地全国调查耕地面积159.096万亩的任务改错、资料归档、完成省级数据汇交等农业改革工作,确保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颁证率

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篇7

一、东部盟市工业发展情况

(一)工业速度和效益同步快速增长

这些年,自治区采取建设项目、扶持资金向东部盟市倾斜,促进东部盟市工业开发区扩容增效;积极推动水煤组合,建设能源化工基地;推动北京市对口帮扶赤峰市、鄂尔多斯市对口帮扶兴安盟,合作共建工业园区等一系列措施,积极推动煤电铝、煤电化一体化发展,加快有色金属资源整合和延伸升级步伐,促进农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 大力发展新型煤化工、机械装备制造和医药工业,在工业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经济效益同步快速增长。2012年, 东部盟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9.8%,高于西部盟市4.2个百分点,高于全区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东部五盟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均排在全区前5位。其中兴安盟增长25.1%、居第1位,呼伦贝尔市增长23%、居第2位, 赤峰市增长20.1%、居第3位,通辽市增长19.2%、居第4位,锡林郭勒盟增长19%、居第5位。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414.3亿元,同比增长17.5%, 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5.8个百分点,拉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长6个百分点。

(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

东部盟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大了化工、有色金属、生物医药、风机制造等项目建设力度,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2012年,东部盟市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417.22亿元,占全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38%,同比增长22.33%。新建10亿元以上项目已有通辽创源金属公司高强高韧铝合金材料、赤峰温氏集团“养殖 - 加工”一体化、呼伦贝尔阜丰集团60万吨复合肥料循环经济等13个项目开工。

(三)优势特色产业改造升级力度 加大

按照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东部盟市在抓好能源重化工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谋划和开工建设了一大批延伸加工制造项目,钢铁及有色金属工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机械装备制造业基础初步形成,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新建项目建成投产和一批重点企业较大规模技术改造完成,有色金属企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装备水平有了明显扩大和提升。新建电解铝项目均采用400KA及以上预焙阳极电解槽工艺,能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新建和改扩建铜冶炼项目采用富氧底吹炉、奥斯麦特炉等工艺装备,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锌冶炼采用湿法炼锌工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目前,东部盟市已形成有色金属冶炼能力182万吨,深加工比大幅提升。

在机械装备制造领域,赤峰市锅炉、变压器、农业机械和呼伦贝尔市的牧业机械在自治区同行业中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通辽市矿山设备、小农机具制造业取得较大发展,涌现出盛国通元风机制造、韦尔自动化矿山制造等一批具有较强产品研发制造能力、技术相对领先的装备制造企业;兴安盟压铸生产工艺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乌兰浩特兴安岭拖拉机公司研发的新产品节水系列“自走式多功能喷灌机”在全国同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一批电力设备、化工机械、专用汽车等项目又相继落户呼伦贝尔市,为呼伦贝尔市发展机械装备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东部地区粮食和肉类产量均占全区的四分之三,建设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具有独特优势,乳、肉、玉米、马铃薯、饲料草、特种林产品、果蔬加工等逐步成为东部盟市发展的优势产业。通过引进一批国内外先进大型企业和加 快培育发展本地龙头企业,农畜产品加工逐步向精深加工、终端产品转变。涌现出通辽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阜丰扎兰屯公司、科尔沁牛业、乌珠 穆沁羊业、山东金锣、博天糖业宝龙山分公司和赤峰分公司等骨干农畜产品加工企业。

(四)承接产业转移成效明显

东部盟市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承接产业转移、建设非资源型产业集群的指导意见,每年都派出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工作组,深入到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东三省等地区,着力在新能源、化工、有色金属深加工、农畜产品加工、机械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等领域加大引资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2012年,东部盟市承接投资亿元以上非资源型产业转移项目220个,协议投资1421.47亿元,已落地项目95个,计划投资292.07亿元。

近年来内蒙古东部盟市工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但从当前运行情况看突出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工业下行压力较大。2013年一季度,全区工业延续了上年第四季度以来的运行态势,在全国较为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下,虽然实现了平稳开局,但运行艰难,东部盟市困难更为突出。一季度,东部五盟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增长11.1%,低于全区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二是工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从发展支柱上看, 截至去年底,全区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的大型骨干企业一共有46户,其中东部盟市只有5户,都是刚过百亿门槛。从发展载体上看,在全区64个国家和自治区级工业开发区、园区中,东部盟市27个,数量少,单体规模(产值) 较小,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产业集聚能力有待提高。从发展后劲上看, 今年全区计划实施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404项,本年计划完成投资3613亿元,其中东部五盟市133项,本年计划完成投资1208亿元;项目数占全区的32.9%,投资额占全区的33.4%。大项目储备不足将对东部盟市未来一个时期工业增长产生影响。三是工业节能任务较重。近年来东部盟市新上了一批有色金 属、煤化工等耗能较大项目。过去这些盟市以农牧业为主导,能耗基数较低。随着这些项目陆续达产,工业耗能将较快增长。

二、下一步推进东部盟市新 型工业化的主要思路

(一)认真落实“8337”发展思路, 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按照建设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方向,以及构建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产业发展新格局的总体要求,对东部盟市工业和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进行中期评估,结合实施《内蒙古东部盟市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在发展思路、主要目标、发展路径、产业布局等方面适当进行调整。全面落实自治区政府已经出台和即将出台的支持新能源、新材料、机械装备制造、 云计算应用、有色金属延伸加工等特色产业发展政策,推动东部盟市积极培育以风电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以煤气化、煤液化、褐煤提质为重点的新型煤化工产业,以风力发电设备、农牧业机械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铝铜铅锌等有色金属和贵金属延伸加工业,以及以肉、乳、粮、油为重点的农畜产品加工业。

(二)继续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培 育工作,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围绕产业多元、产业延伸和产业升级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及早谋划工业后续项目,特别是谋划好大项目,不断增强后续项目对工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在着力引进一批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的同时,力争在有色金属延伸加工、装备制造机械加工、风电设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等领域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实现较大突破。

(三)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和中小企 业发展,培育县域经济载体和支撑

继续把特色园区建设、中小企业集群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功能,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更多中小企业入驻园区,努力把工业园区打造成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基地和产业集聚发展平台。全面落实自治区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像抓大企业、大项目那样抓中小企业培育和建设,着力在破解融资难题、优化发展环境、健全服务体系、培育发展主体上下功夫,推动中小企业成长和发展,做大做强县域经济规模。

(四)进一步优化有色金属工业布 局,促进资源向大企业集中、项目向基 地和园区集中

按照规模开采、集中冶炼、分类加工、集约经营的要求,规划建设赤峰、通辽、锡林郭勒、呼伦贝尔有色金属冶炼和延伸加工园区。合理整合有色金属资源,促进资源集中配置,以冶炼和深加工优势企业为核心,以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及延伸加工为重点,以中间产品再生产、上下游产品衔接和尾矿、废石、废渣综合利用为纽带,重构产业链,促进采选、冶炼和延伸加工业互动联合发展。切实加大资源勘查力度,增加有色金属资源储量,保障有色金属工业持续发展。

(五)加强与周边地区合作,提高 东部盟市优势产业发展活力

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篇8

一、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一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近年来,盐城新兴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规模偏小,对工业增长支撑带动能力不强。要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开展新产业3年倍增、5年双倍增工程,重点围绕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海洋产业以及航空装备,每年推进一批龙头引领型重大项目。大力度推进千万千瓦风电、千兆瓦光伏为重点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加快海上风电场建设进程,打造“海上三峡”。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建设省环保产业基地、省大气污染防治产业创新基地,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环保科技城。坚持轻量化主攻方向,推动新能源乘用车加快发展,尽快实现20万辆以上产销规模,建设国内一流的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基地。积极实施新产业标杆引领发展行动,培育一批示范企业,建设一批特色基地,创树一批产业标杆,引领新产业经济快速发展,加快形成工业经济新的支柱和重要增长极。力争到2020年,新兴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达40%。

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传统产业并不代表落后产业,关键是要提升发展层次。要实施传统产业高端发展行动。以高端高效、清洁循环为方向,调整完善传统产业高端发展规划,每年重点推进30项高端拓展类重大项目、500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和100项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项目,改变传统的增长依赖,大幅压减产业低端环节,加快向产业链高端攀升。

三是提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适应互联网经济发展潮流和制造业服务化最新趋势,重点支持大数据、网络经济、工业设计、现代物流、制造业服务化和新型服务业发展,全力推进城南大数据产业园、东方1号创意产业园、电商快递产业园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和重大项目建设。瞄准部分新兴领域和重点环节,加快发展“互联网+”新业态,打造网络经济发展示范区。以节能环保成套装备、重大新能源装备、智能照明系统为突破口,实施制造业服务化试点示范,引领和撬动生产型制造加快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抢占工业转型发展制高点。

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

一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业为方向、市场为导向、人才为支撑的创新体系,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加快建设国家高新区、智慧科技城、大学科技园和各类创新创业孵化器。发挥创新创业引导基金作用,培育10家创新型领军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企业双创双自工程,建立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机制,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创建自主研发机构、创报自主知识产权,力争通过5年努力,推动规模企业市级研发机构全覆盖,其中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占比提升至10%。深化与全国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和科技型企业合作,建设产业公共研发创新平台,加快实现新产业、新业态和传统优势支柱产业的全覆盖,其中“4+3”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部达到省级以上水平。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积极承担省级以上重大研发任务,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二是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现代企业一定是信息化武装起来的,要靠智能设计、智能制造、智能营销、智能管理。要高度重视智能制造,实施智能制造推进计划,开展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生产线示范应用,加快建设100个智能车间、智能工厂,争创智能装备制造示范城市试点。扎实推进新产品开发“185”计划,实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十百千”工程,重点抓好智能网络型产品开发、离散型传统产业产品向中高附加值产品升级,促进企业从加工零部件向生产组件、模块件、成套件提升,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工业经济销售收入的比重要每年提升1个百分点。启动实施“四新”技改示范工程,通过支持企业实施“机器换人”,促进“机器换人工”、“自动换机械”、“成套换单台”、“智能换数字”,实现企业提质增效。积极推动工业企业商务转型,鼓励企业开展软件硬件一体化、设计+制造+服务、“交钥匙工程”等商务模式创新,提升电子商务应用水平,重点是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网络销售全覆盖,力争今年中小企业上网销售面提高到30%以上,大中型企业提高到60%以上。

三是大力汇聚创新创业人才。扎实推进“515人才引进三年行动计划”,每年引进5万名大学生、1万名专门人才和500名领军人才。启动实施盐城产业人才育鹰计划,培养引进集聚1万名信息网络产业高端人才、1万名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高端人才、1万名节能环保及智能装备产业高端人才,10万名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技能产业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强招才引智载体建设,加快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高水平管理人才、高技能实用人才,重点引进国内外研发团队和科技领军人才,努力以人才高地支撑产业高地建设。

三、坚持集聚集约发展,优化工业经济布局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加快修订完善全市工业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重点推进“两城两区”新产业高地建设,支持城南新区、市开发区加快发展大数据、云计算、软件及信息服务、物联网、电子商务以及互联网经济,形成智慧全产业链条,打造智慧发展综合体和网络经济发展高地。大力实施绿色产业培育工程,重点发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智能装备等四大绿色产业群,加快形成绿色产业“引领全市、领跑全省、闻名全国”的新格局。

二是强化开发园区带动。全力推动市开发区、盐城高新区等18个重点园区错位竞争、特色发展,进一步明晰产业定位和主攻方向。注重加强对县域工业发展的分类指导,支持东台、大丰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切实抓好化工产业及园区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打造“绿色园区”、“高端园区”、“安全园区”。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形势,支持各省级开发区、新区规划建设科技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支持各地依托现有产业园,围绕电子商务、智能终端、航空航天、汽车零部件等领域,进一步延伸壮大特色产业链条,提升特色竞争优势。

三是强化节约集约用地用能。抓紧出台工业园区绿色发展和企业亩产效益评价体系,严格执行工业用地投资强度标准,鼓励企业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土地容积率。要抓内部挖潜,重点加大闲置土地、低效用地的处置和盘活力度,把腾出来、挤出来、争取来的土地资源更多地向产业大项目倾斜。

四、壮大工业主体力量,夯实工业强市基石

一是突出抓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要深入实施大企业(集团)培育计划,建立大企业(集团)发展绿色通道,鼓励企业实施重大技改,加快重组步伐。全市龙头骨干企业要顺势而为,主动转型,围绕市场做创新,围绕市场做产品,围绕市场抓资本。支持悦达、德龙等优势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增强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快形成以千亿元级企业为龙头、50亿元级企业为主体、10亿元级企业为基础的大企业群。

二是精心扶持中小企业成长。要认真落实税收优惠、工商登记改革等政策措施,扎实做好创业贷、科技贷、成长贷各项措施的细化落实,建立健全中小企业金融顾问制度,有效帮助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行业小巨人”。

三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要引导各种所有制企业创新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积极推进“企改股”、“股上市”工作,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断释放企业发展活力。大力推进品牌强市战略,组织实施质量强企行动,全面推进企业信用管理“千企贯标、百企示范”工程,鼓励支持更多企业进入世界级、国家级品牌行列。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

上一篇:提升浏览网页速度的方法网络技巧下一篇:破除陋习,塑造文明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