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期中试卷

2022-11-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七年级上册期中试卷

对数学教材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瑕疵的探索

【摘要】 我县初中数学使用的教材是新人教版(2012年版),对于老教材出现的一些错误,新教材作了很多修正,但笔者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新教材也存在着一些瑕疵:知识体系安排不合理、数学数据不合乎常识、知识表述不是很严密.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材;欠缺

我县初中数学已经全面采用新人教版(2012)初中数学教材.笔者对新、老教材进行了对比,发现新教材对老教材出现的错误有所修改,内容编排上也有所变动.笔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深深体会到新教材真的是做到了新《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的数学课程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为一名农村的一线初中数学教师,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初中数学教材是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媒介和载体.我们在教材面前不应该是被动地执行者,应该主动地去做一个研究者、开发者.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在执教七年级(上册)的教学过程中认真钻研教材,发现新教材中存在着一些小小的瑕疵,如知识体系安排不合理、数学数据不合乎常识、知识表述不是很严密等.这些瑕疵严重影响了这块“美玉”的价值,可能会给一线的数学教师带来了一些困惑. 下面笔者就结合这一学期使用新教材的感受对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2012年版)中存在的一些瑕疵与同行作一些探讨.

瑕疵一:知识体系安排不合理

七年级上册的新教材第11页,安排的是“1.2.4绝对值”,它写到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1)如果a > 0,那么|a| = a;

(2)如果a = 0,那么|a| = 0;

(3)如果a < 0,那么|a| = -a.

新教材的这个说法应该是正确的,但问题是,新教材在此之前并没有明确告之学生:“a > 0,意思就是‘a是正数’;a < 0,就是‘a是负数’了呢?”笔者特地仔细翻看了新教材的前10页,并没有找到.新教材既然在此之前并没有指出,一般学生又怎么会知道呢?我们再翻过一页,到第12、13页,发现新教材接下来才介绍有关有理数大小的规定同[2]:“(1)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以及有理数的有关性质和方法,包括如何运用绝对值的知识来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所以笔者认为新教材知识体系安排不够合理,使学生会在构建知识体系上产生先后顺序混乱的困惑,笔者建议编写这本新教材的专家对这一问题有所考虑.

瑕疵二:数学数据不合乎常识

我们先来看一下前一段时间在网上广为流传的一个帖子:

一道小学数学题目:“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165千米,已经行驶了12小时,离乙地还有380千米.问: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千米?”

这只是一道普通的数学题目,然而小学4年级“阿仔”给出的答案不是数字,而是一句话:“此车超速并疲劳驾驶,违反交通法规.”阿仔的妈妈cacahua将题和答案贴上了微博.

小孩是纯真无瑕的,有什么说什么,看到这样看似趣怪的答案,我们数学老师估计要生气,并暗自惊叹:“吓死宝宝了!”然而这个答案当时却获得了广州交警的肯定:完全正确.

很明显,这道题给出的数据违反常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新教材也出现了类似的错误.请看七年级上册的新教材第99页第6题同[2]:

两辆汽车从相距298 km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的速度比乙车速度的2倍还快20 km/h,半小时后两车相遇,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笔者在讲解这题时,已临近下课.笔者在学生的众目睽睽下开始解答,以乙车速度为未知数x的方程里,解出x = 192时,笔者当时下意识地叫道:“糟了,肯定是我做错了,不是方程列错了,就是方程解错了.”笔者的学生,有的暗自得意,等着看老师的笑话,大概心里这样想:“哈哈,老师出错了”;有的则表现出惊讶的表情:“老师怎么一下子就意识到自己出错了呢?”可能是这样想的.

笔者当时是这样给学生解释的——

“在生活中,你们谁见过这辆汽车的速度?世界上的所有上高速的汽车,哪有跑那么快的?慢车车速就达到192千米/时了,那另一辆快车的车速又是多少呢?”

学生很快算出是404千米/时.这时,学生也开始怀疑了.因为大家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中有规定:“高速公路应当标明车道的行驶速度,最高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120公里,最低车速不得低于每小时60公里.”所以笔者认定这道数学题目的答案数据是违反常识的,所幸的是教材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并做了相应的修改.

瑕疵三:知识表述不是很严密

2012年最新版数学新教材七年级(上)第79页里,先是通过三个问题列出了这样三个方程:

(1)4x = 24;

(2)1700 + 150x = 2450;

(3)0.52x - (1 - 0.52)x = 80.

再由这三个例子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同:上面各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而老教材七年级(上)中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比较一下新老教材,我们可以发现新版里新增了“等号两边都是整式”,笔者认为新教材的定义比老教材要好一些.在2012年最新版数学新教材七年级(下)第88页里对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4]却是这样的:“每个方程都含有两个未知数(和),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在同一套数学教材中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中有“等号两边都是整式”这一句话,而对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中却没有“等号两边都是整式”这一句话,笔者认为教材在知识的表述上不够严密,甚至有前后矛盾之嫌.还有教材中这样定义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笔者仍然认为不够严密.

为了更好地阐明笔者的观点,让我们先来看一下下面这个例子:

(1)4x + 3 = 5x - (x - 2).

这个式子是等式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它有等号,表示的是相等关系,因此是等式;

它是一元一次方程吗?按照教材的定义当然是,因为它是含有未知数x,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所以是一元一次方程.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它,这个等式(方程)实际上就是:

(2)4x + 3 = 4x + 2.

很明显,无论取何值,这个方程的左右两边的值都不可能相等,也就是说无论取何值,方程都是不成立的.当然,我们要给学生讲清楚,这里所指的“方程不成立”,是指方程左右两边的值不相等,方程还是方程.也就是说“方程不成立”与“某等式不是方程”意思是不一样的.同样,“方程成立”和“某等式是方程”意思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上面所举的这两个方程无解.但无解的方程也是方程,尽管仔细辨析,这个方程实际上是一个“矛盾等式”,是矛盾方程.如果我们拿新教材上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去对照的话,这两个方程完全符合该定义的,也就是说,按照新教材的说法,它就应该是一元一次方程.但是,所有的初中数学教师都应该知道的,方程可以分为恒等方程、矛盾方程和条件方程,而我们初中所学的方程一般都是条件方程,如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都是条件方程.所以这两个是矛盾方程,但确实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我们再来看一个恒等方程的例子:

(3)4x + 3 = 4x + 3.

这个例子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等于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对吧?所以,按照新教材中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就是一元一次方程.同样,所有的初中数学教师都应该知道的,这确实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它是个恒等式,是恒等方程.x取任何数,都能使该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这个方程的解有无数个.

对于条件方程,我们都知道在复数范围内,整式方程解的个数等于方程的次数.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应该这样定义:

形如ax + b = 0(a,b是常数,且a ≠ 0)的方程,叫做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x是未知数.

既然说到了这里,笔者顺便提一下:我们去年开始使用的人教版新教材,既然在介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包括移项、去括号、去分母、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一般步骤方法”在后,而“建构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在前,那就应该在教学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之后,按建构学问之构想,也应该及时的归纳概括一下.譬如可以作这样归纳:“在本书中,到现在为止,我们所解过的方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或者不含分母,或者分母中不含未知数,将它们经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变形后,都能化为最简形式ax = b(a、b是常数,且a ≠ 0).它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0.我们把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岂不是更好.

这是笔者在使用《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 上册)》(2012年版)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三点瑕疵. 当然,这只是笔者的个人观点,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请各位初中数学教育同仁和专家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 1月第1版.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 (七年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

[3]课程教材研究室、中学数学课程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七年级 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第3版.

[4]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 (七年级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版.

作者:郑晴怡

第2篇: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

亲爱的同学,如果把这份试卷比作一片蔚蓝的海,那么,现在我们启航。展开你智慧和自信的双翼,乘风破浪,你定能收获无限风光。温馨提示:本卷考试时间100分钟,共120分。其中包括必做题(100分)和选做题(20分)。

一.抄写题。(6分)

1.写好一手字是对语文基本能力的要求之一,把下面一句话抄写在格子里,要求写得工整、美观。(6分)

汉字书写能够成为艺术,主要是因为汉字的结构和造型便于书写者表达自己的审美认识、人生修养和思想感情。

二.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必做题2—7题,共28分;选做题8—10题,共10分)

2. “腹有诗书气自华”,考考你会默背多少诗文。(10分)

(1)子曰:“__________________”(《论语·为政》)

(2)子曰:“其恕乎!__,。” (《论语·卫灵公》)

(3)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6)树木丛生,百草丰茂。,________。(曹操《观沧海》)

(7)复习旧的知识,就会有新发现和新认识。《论语》中阐述这一道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拼音写汉字,请细心一点。(4分)

(1)草野在蟋蟀声中更(liáo kuò)__了。溪水因(kū hé)__见石更(qīng liè)了。

(2)我听见有人(chuò qì)________,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

(1)从我(指居里夫人)丈夫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匪浅。()

(2)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

(3)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5.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 知识、修养、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3分)()

A.增长提高丰富B.丰富提高增长

C.提高增长丰富D.增长丰富提高

6.当你漫步大街上,商店鳞次栉比,店名也各具特色。请列举一个你最欣赏的,并说说理由。(4分)

店名:理由:

7.新学期开始,班主任让同学们自荐和竞争各学科科代表的位置,你很想当初中某学科 (可写任意一科)科代表,但你这科的成绩并不是全班最好的,你怎么说才得体而又能取得同学的信任支持呢(表达不能超过40字,4分)

10.选做题:用一句话概括下面短文所要表达的中心。(3分)

一只鸟又飞走了(台湾)林清玄

儿子小时侯,每次吵闹,我拿起电话筒拨117给他听。117 报时台,会不断拨报时间,每10 秒一次。儿子的好奇心很强,有一次他听报时台,满脸疑惑地问我:“为什么电话里的鸟都飞来飞去,有时侯多几只鸟,有时候少几只鸟?”

我把电话拿来听,话筒里播着:“下面音响11点5分零秒……下面音响11点5分10秒……”

原来,儿子把“秒”听成了“鸟”,“11点5分零鸟”“11点5分10鸟”,这不是非常奇怪吗?

我正在思索的时候,儿子把话筒抢走,说:“爸,你听那么久,一只鸟又飞走了。”

我每当想起时间宝贵,就会想起这件往事,生命的每一秒都是一只宝贵的鸟,它不断地张开翅膀,飞去,仿佛天上的鹭鸶成行。最悲哀的是,每一只鸟都不属于我,每一只鸟都留不下来。

三.试试你的阅读水平。[必做题:

(一)

(二)

(三)共34分;选做题:

(四)10分]

(一)11分

①有个在沙漠中迷失方向的人,饥渴难忍,________(bín lín)死亡。这时他想,要是能有一壶水就好了。然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他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啊走啊,他终于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在这间久无人住、摇摇欲坠的屋前,他发现了一个吸水器。于是他用尽全力抽水,可是滴水全无,令人气恼至极。 他忽又发现旁边有一个水壶,壶口被木塞塞住,壶上有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抽到水。但是,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里面果然有一壶水。

②这壶救命的水给了他一个艰难的选择:按字条上所说的做,可如果倒进去之后吸水器不出水,那岂不是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不按字条上所说的做,把这壶水喝下去,就能保住自己的生命,可以后一旦遇到与自己相同情况的人,就会没有救命之水。怎么办?到底怎么办?思来想去,他终于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去做。当一壶饱含着希望、寄托着生命之水倒下去后,吸水器中果然涌出了泉水。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最后,他把水壶装满水,塞上壶塞,在字条上加了句出自内心、发自 (fèi fú)的话:“请相信我,字条上的话是真的!”

③只有给予,才有回报;慷慨无私地给予;即使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也不忘这样做,那样才能品尝到甘美的“泉水”。这就是“一壶水”的故事给我们的教益和启迪。

11.根据括号中的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12. 第③段中“那样才能品尝到甘美的„泉水‟”一句中的“那样”一词指________________,“甘美的泉水”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3. 文章开头加波浪线部分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14.“一壶水”的故事给我们的教益和启迪是深刻的,生活中有许多类似的话都能表达这种思想,试举出一例。(3分)

答:

(二)把“不能”埋葬起来(10分)

①唐娜是美国密歇根小学的资深教师,再过两年便要退休了。这时她志愿参加了一个旨在借着一些表达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对自己有信心,进而爱惜自己生命的活动。唐娜的工作是借着参与训练进而将这些理念实现。

②她教的第一堂课就是让学生填写自己认为“做不到”的事情。所有的学生都十分认真地填写。有的写道:“我无法将足球踢过第二条底线”,“我不会做三位数以上的除法”,“我没办法让麦克喜欢我”;有的写道:“我没法做十次的仰卧起坐”,“我发球无法超过前边的球网”,“我不能只吃一块饼干就停止”等。

③而此时,唐娜也正认真地写着诸如“我无法让约翰的母亲来参加母子会”,“我无法不用体罚好好管教亚伦”的句子。等大部分学生都填满了整张纸,甚至有人开始写下页时,唐娜告诉学生将纸对折交到前面来。学生依次到教师的桌子前,把纸张投入一个空的鞋盒内,把所有学生的纸张收齐之后,唐娜把自己的也投进去。她把盒子盖上,塞在腋下,带头走出教室,沿着走廊走,学生也跟着老师走了出去。

④走到一半,整个行列停了下来。唐娜进入守卫室,找寻铁铲、铁锹,带领大家到运动场最远的角落边,大家开始挖了起来。

⑤原来,他们打算埋葬“我不能”。整个挖掘过程历时十分钟,因为每个孩子都要轮流挖。直到洞有三尺深的时候,他们将盒子放好,用泥土把盒子完全埋葬。

⑥三十多个十几岁的小孩,围绕着这刚埋好的“墓地”,每个人“力不能胜”的事情,都深深地埋藏在了三尺的泥土下。

⑦此时唐娜开口了:“小朋友,现在手牵手,低头默哀。”学生牵手绕墓地围成了一个圆圈,低下头来等待。唐娜念出一段悼词:⑧“各位朋友,今天很荣幸能邀请各位来参加„我不能‟先生的葬礼。他在世的时候,参与我们的生命,甚至比任何人影响我们还深。他的名字,我们几乎天天挂在嘴边,出现在各种场合:如学校、市政府、议会甚至白宫。现在,希望„我不能‟先生能平静安息,并为他立下墓碑,刻上墓志铭。死者已矣,来者可追,希望您的兄弟姐妹„我可以‟„我愿意‟能继承您的事业。虽然他们不如您有名,有影响力,

但如果您地下有知,请帮助他们,让他们对世界更有影响力。但愿„我不能‟先生安息,也希望他的死能鼓励更多的人站起来,向前迈进。阿门!”

⑨然后她带领学生回到教室,大家一齐吃饼干、爆米花,庆祝自己解开了“我不能”的心结。唐娜用纸剪成墓碑形,上面写着“我不能”,中间加上“安息吧!”再把日期填上。唐娜把这个纸墓碑挂在她的教室里。以后每当有学生无意说出“我不能……,‟这句话的时候,唐娜只要指着这个象征死亡的标志,孩子们便会想起“我不能”已经死了,进而想出积极的 解决方法。

⑩后来,唐娜所带的这个班的31名学生在事业上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有的还成为政治、经济领域的领军人物。

15.联系上文,第⑥段中的“力不能胜”具体指什么(举2例) (2分)

16.唐娜让每个孩子都轮流挖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7.唐娜作为一名教师,也像学生一样认真填写好自己的“做不到”,她想用这种方式告诉学生什么有何作用(3分)

18.你愿意成为唐娜的学生吗?为什么?(3分)

(三)童趣(13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9.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项为之强() (2) 以丛草为林()

(3)驱之别院() (4) 方出神()

20.文中运用了很多成语,请选写出两个。(2分)

21.用现代汉语译写下面的文言句子。(4分)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2)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22.学了本文后,你得到了什么启发?(3分)

(四)选做题(10分)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

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

23.这篇短文后来形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2分)

24.“虎求百兽而食之”中的“求”应解释为()(2分)

A.要求 B.寻找 C.追求 D.哀求

25.把“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一句译写成现代汉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今天儿子敢吃我,这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B. 今天如果吃了我,就违背了天帝的命令。

C. 如果您今天吃了我,这就违背了天帝的命令。

D. 今天您儿子吃了我,这就违背了天帝的命令。

26. “长百兽”的解释、“长”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身体比百兽长。(长,音cháng) B.作百兽的首领。(长,音zhǎng)

C. 比百兽长得快。(长,音zhǎng) D.比百兽有长处。(长,音cháng)

答案

二. 2. (1)学而不思则罔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乱花渐欲迷人眼 (4)枯藤老树昏鸦

(5)潮平两岸阔 (6)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 (1)寥阔 枯涸 清冽 (2)啜泣

4. (1)得到很多益处。

(2)形容人瘦削。

(3)比喻姿态优美。

5. ( A )

6 7 8 略。

三.

(一)9. 濒临 肺腑

10. “那样”指:慷慨无私地给予;“甘美的泉水”象征“回报”

11.极力渲染一壶水的重要性,为下文的艰难选择作铺垫

12.意思对即可(参考答案:“付出就有回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种瓜和瓜,种豆得豆”等)

(二)13.指“我无法将足球踢过第二条底线”、“我无法不用体罚好好管教亚伦”等。

14.必须让每个人都直接参与才能切身感受“做不到”已被埋葬了。(或:必须让每个人都直接参与才能真正“解开„我不能‟的心结”)

15.告诉学生老师也有“做不到”的。或:老师也想埋葬自己的“做不到”。(2分)作用是老师的行动能消除学生的自卑感。(1分)

16. 愿意。因为唐娜老师能利用很有创意又带有幽默感的活动方式,给人积极的帮助。不愿意。因为太注重形式,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自卑感和其它心理疑惑。或形式上太假,含太多做戏的成份,达不到效果。(此题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17. (1)脖子 (2)树林 (3)赶 (4)正

18. 明察秋毫 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 夏蚊成雷

19. (1)夏天的蚊声如雷,内心想象成一群仙鹤在空中飞舞

(2)慢慢用一口烟喷出,使它们冲着烟雾飞舞鸣叫

20.言之有理即可,如要想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在平时生活中,就要学会仔细观察,还要展开丰富的想象等。

第3篇: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答案填入答题卡的表格中。)

1、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

)

A、长安

B、洛阳

C、涿郡

D、余杭

2、隋朝政权的基础是(

)

A、北齐

B、东魏

C、西魏

D、北周

3、和右图人物无关的史实是(

) A、 建立唐朝

B、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治国观点 C、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弊政

D、注意“戒奢从简”,节制享受欲望

4、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 A、契丹萧太后

B、慈禧太后

C、武则天

D、吕后

5、唐朝长安城内繁华的商业区叫做(

)

A、坊

B、市

C、瓦肆

D、勾栏

6、科举,就是由封建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下列事件中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的是(

) A、隋文帝时利用分科取士的办法选拔官吏

B、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C、武则天时开始进行武举考试

D、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7、“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首诗反映了(

)

A、唐太宗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许多贤才为他所用,一直到头发花白 B、贞观年间,进士科录取率极低,不少人从少年考到老年,仍未考中 C、唐太宗将诗词作为考试内容,许多考生为作诗熬白了头发 D、唐太宗设立武举考试,许多英雄为此奋斗终生

8、唐朝初年,下列名称中还未出现的是(

) A、回鹘

B、匈奴

C、吐蕃

D、突厥

9、唐太宗在今新疆地区设立的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机构是(

)

A、北庭都护府

B、西域都护府

C、安西都护府

D、新疆行省

10、今天的印度半岛在唐朝时被称为(

) A、波斯

B、大食

C、大秦

D、天竺

11、下列是对鉴真和玄奘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他们都是唐朝僧人

B、他们都在对外交往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C、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都是为了向所到国家传播佛学 D、他们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12、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诗圣”之手(

)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3、提倡诗歌要更多地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的诗人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安石

14、右图作品字体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它的作者是(

)

A、颜真卿

B、柳公权

C、王羲之

D、王献之

15、我们要加大对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力度,这是因为(

) A、里面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壁画和大量佛经、文书 B、里面有大量的碑刻书法 C、它的建筑具有独创风格

D、大部分洞窟是南北朝时期开凿的,年代久远

16、建立辽国的是(

)

A、元昊

B、完颜阿骨打

C、铁木真

D、耶律阿保机

17、北宋与南宋的关系类似于(

)

A、西周与东周

B、西汉与东汉

C、西晋与东晋

D、东魏与西魏

18、宋朝粮食产量居首位的是(

)

A、小麦

B、玉米

C、高粱

D、水稻

19、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 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明朝

20、宋代人们的衣食住行等习俗有较大变化,下列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人们服饰自由,各取所好

B、农村百姓住房较简陋,贵族官僚宅第则相当宏丽 C、食物已相当丰富,东京的夏季甚至有冷饮

D、由于缺马,人们出行多用牛车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答题卡 〈只交答题卡〉 一. 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辨析题(本大题有4小题,共18分。其中,第

21、22小题各3分,第

23、24小题各6分。请写出试题中错误的史实或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21、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了大运河。

错误:

理由:

22、南宋都城东京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

错误:

理由:

23、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的吐蕃人是维吾尔族的祖先。7世纪前期,他们的杰出赞普尺带珠丹统一青藏高原,开始了与唐朝的友好关系。

错误:

理由:

错误:

理由:

24、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洛阳桥,以及唐朝印制的、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活字印刷品——《金刚经》,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博大精深。

错误:

理由:

错误:

理由: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5、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下图文字说明:这是1974年泉州市后渚港出土的南宋中型远洋商船。该船长为34米,宽11米,深4米左右,载重量200吨以上。)

材料二: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

,加以管理。广州、

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外国商人是中国海船的常客。 材料三: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市舶:古代中国对中外互市商船的通称。亦指海外贸易。) 请回答:

(1)请在材料二的划线处填空。(2分)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当时外国商人成为中国海船常客的原因。(4分)〈答出2个要点〉

(3)材料一反映了宋朝造船业的发达,请利用材料

二、三,分析其中的原因.(4分)〈答出2个要点〉

26、阅读材料:“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 请回答:

(1)这首诗反映了宋朝什么节日的景象?这一节日在今天的名称是什么?(4分)

(2)宋朝至今仍然保留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请写出两个。2分)

(3)假如你是北宋中期四川的一位富商,在这一节日来临之际,要从成都购进500匹上等丝绸待售,你将选择使用下列哪一种货币进行支付?为什么?(4分)

你所选择的货币:A、铜钱

B、铁钱

C、交子 —— (

)(2分) 理由:

(2分)

四、综合题(本大题有2小题,第27小题12分,第28小题10分,共2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2分)

(2)根据材料指出,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分)

(3)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4分)

(4)下列4幅两宋与西夏、金并立的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请说明理由

A.

B.

C.

D.

错误: ______ < 填字母>(2分)

理由:

(2分)

28、在中央电视台“挑战主持人”的节目中,两位挑战者正在就“如何评价唐太宗李世民”展开对擂。

(1)请你给这两位挑战者提供两条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措施。(4分)

(2)两位挑战者正在辩论唐太宗的民族政策,请你为他们举出一例唐太宗时唐政府与西藏友好往来的例子。(2分)

(3)唐太宗统治时期,历史上称为“

”。(2分)

(4)主持人要求挑战者用一句话来评价唐太宗的统治,请你帮他们写出来。(2分)

历史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BDACB

DBACD

CACBA

DCDBA

二、辨析题

21、错误:隋炀帝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了大运河 理由: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

22、错误:南宋都城东京 理由:南宋的都城在临安

23、错误:维吾尔族

理由: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

错误:尺带珠丹

理由:统一青藏高原的吐蕃赞普是松赞干布

24、错误:洛阳桥

理由: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赵州桥

错误:活字印刷品

理由:唐朝《金刚经》是雕版印刷品(唐朝采用的是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到北宋才出现)

三、材料解析题

25、(1)市舶司、泉州(2分)

(2)中国海船船体大,装载多,结构坚固,抗风力强,能战胜惊涛骇浪;(2分)船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2分)

(3)海外贸易获利丰厚(2分)政府重视和鼓励海外贸易(2分)推动了造船业的发展

26、(1)元旦、春节

(2)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3)C;理由:因为交子便于携带(安全)

四、问答题

27、(1)契丹(2分)

(2)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2分)

(3)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是(2分)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2分) (4)C.(2分)

理由:南宋在辽灭亡后才建立,南宋和辽不可能同时并立。(2分)

28、(1)请你给这两位挑战者提供两条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措施。(4分)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合并州县;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完善科举制度。(只答其中两个即可,每个得2分) (2)文成公主入藏(2分) (3)贞观之治(2分)

(4)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2分)(答“贞观之治”只得1分)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shti/cuyi/77938.htm

第4篇: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试卷分析

2018—2019学第一学期七年级生物期中试卷分析

全校在上周星期二至星期三进行了期中考试,为了更好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特对本次的生物试卷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期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地成绩。

一、整体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生物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由两部分组成,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突出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验识图的能力。就试卷内容来看,题量比较适宜,难易程度适中,没有偏题、怪题,覆盖面比较广,知识点多且灵活。本次考试,其中七(1)班及格率为55.2%,平均分为61.2分,七(2)班及格率为64.6%,平均分为62.2分,七(3)班及格率为51.6%,平均分为55.9分,七(4)班及格率为42.4%,平均分为53.8分,七(5)班及格率为55.9%,平均分为55.3分,七(6)班及格率为54.1%,平均分为58分,七(7)班及格率为63.2%,平均分为63.3分,七(8)班及格率为52.4%,平均分为58.2分,七(9)班及格率为58.3%,平均分为60.2分,七(10)班及格率为57.9%,平均分为59.7分。虽然在七年级的其他学科中中处于中等位置,但从各班情况来看,成绩还是很差的。

二、学生答题情况:

1.选择题共20个,共占40分,学生错误较多的有:3小题、8小题、11小题、18小题、19小题,主要是生物与环境关系部分的内容,理解性较强,学生掌握情况不好。七年级的学生大部分还没有摆脱小学学习知识死记硬背的模式,不会自己去学习、分析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一)个别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

(二)学生对较活的题应变能力较差

(三)不会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

(四)不会对问题进行分析。

2.非选择题共60分,由六大题组成,第一道题为填空题(10分),这道题考查的是基本概念的理解,学生答得比较好;第二道题为判断题(10分),第三道题为识图作答题(12分),主要考查的是细胞的结构的内容,学生对该内容掌握不是很扎实,导致十分严重。第四道题为连线题(8分),都是容易题,其考察的是学生所掌握的几种动物间的关系和生物特征的几个个例,因此本题的得分也是比较高的。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基础不牢固的同学得分是比较低的,就是没有把知识点记牢固,没有吃透。第五道为分析说明题(10分),利用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本题考察的是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对图文资料的阅读、分析等综合能力,本题得分情况对较好的学生来说得分较高,对这样的类型题也很感兴趣;但是对于成绩相对更差的学生来说可不是那么好得分。第六道为简答题(10分),主要考察生物基本特征,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分。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次考试,我发现了学生的一些普遍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基础知识不牢固,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虽然,我们一再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学习生物学的各种能力都必须依赖于扎实的生物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力根本就无从谈起。

2.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表达不准确,叙述不清,字迹潦草,错别字较多,词不达意等,当然这和学生的年龄小有关,但我们老师必须在以后要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训练,不能认为这只是语文老师的事;

3.审题能力差,提取有效信息能力不强

4.学生对该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总觉得是副科,随便学学就行。

四、改进的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

1.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对重要的生物知识加强理解。

2.在教学中应对学生加强生物学专业术语的要求。

3.加强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多和学生谈谈心,多和班主任联系,慢慢改变学生对该学科的态度及重视程度。

5.落实学生对知识点的背记情况,争取当堂课的内容当堂记忆,下节新科之前进行抽查。

第5篇: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分析

2010—2011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分析

一、试卷特点

试卷试题设计新颖,试卷的知识覆盖面大,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达到了考查创新意识、应用意识、综合能力的目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试卷对数学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本卷试题设置了适量的开放性、时代性、综合性试题,加强与社会生活、学生经验的联系,增强问题的趣味性、真实性和情境性,重视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提出、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导向。试题特别重视体现三维目标的考察,是本次试卷的亮点。

二、成绩分析:

本次考试参考人数为72人,参考率为100%,总分3068分,平均分42.6分。及格人数为18人,及格率为25%,优秀人数1人,优秀率为1.39%。最高分82分,最低分11分。

三、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选择题1~30小题):第1-10题学生完成得很好,其余题除大部分学生答题较差,主要错因缺少分析问题的能力,审题不清。

第二大题(连线题):本题得分较好,除少数同学对个别历史事件和人物连线错误外,多数同学都能做对,10分中得分在8分以上。

第三大题(填空题)本题计10分,多数学生答得较好,得分在8分以上,个别失分是对基础知识识记不够。 第四大题(材料分析题)本题计13分,部分学生对材料所展示的历史事件不太清楚,理解分析能力较差,所以对提出的问题答得不够全面,个别同学甚至张冠李戴。

第五大题(简答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某一历史事件的理解及分析能力。学生不能客观、公正、全面的进行分析和评价,有些回答过于片面,有失公允,所以得分一般。

四、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是失分的主要原因。本次试题基础题所占比例大,容易题占60分左右,从答题情况看,材料题失分相对较多,主要原因是基础不扎实,对课本知识生疏,相当一部分后进生表现尤为突出。

2、审题不仔细是造成失分的又一主要原因。

3、平时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过死,灵活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尤其表现在对课本上的一些变式问题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死搬硬套,照猫画虎,因而得分率较低。

4、整体表现为缺乏良好的思考和解题的习惯。

5、平时检测密度力度不够,只注重了新课程的教学而忽略了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尤其对课本知识掌握不熟练,对规律探究性问题缺乏归纳和分析的能力。

6、转差工作不够细致,效率不高,往往事倍而功半,只注重了对学生的辅导而忽略了对学习效果的检测,方法不灵活,反而降低了学习效率。

第6篇: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中国从近代开始,遭到西方国家大规模的外来侵略。近代史的开端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辛亥革命

2、“国家危难,救国意坚,广东禁毒,虎门销烟”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A.张学良

B.李秀成

C.叶挺

D.林则徐

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闭关自守封建落后

B.虎门销烟使英国损失惨重 C.英国要进一步走私鸦片

D.英国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

5、《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5个通商口岸,其中福建省占了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下列不属于《海国图志》一书内容的是 A.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地理 B.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历史 C.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科技的发展状况 D.主张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

7、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京郊的一座废墟上,我们可以解渎到的历史是 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洋务运动的破产

D.《马关条约》的签订

8、“力排终难收新疆,忠心为国留史册”所称颂的英雄人物是

1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杨靖宇

9、中国近代,确定把香港岛和台湾割让给列强的不平等条约分别是 A.《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C.《北京条约》

《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10、与右图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日中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11、小明参加电视台“开心一刻”网上答题,他回答的题目是 “近代史上侵略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他应选择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俄国

12、1895年是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的屈辱年,这一年发生了

A.俄国割占台湾

B.英国割占台湾

C.法国侵入台湾

D.日本割占台湾

13、“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想一想,这是哪个派别的主张

A.顽固派

B.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1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洋务运动内容的是 A.创办新式学堂

B.派遣留学生

C.创建京师大学堂

D.创建近代海军

15、下列对洋务运动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使中国从此富强起来

B.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 C.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6、“公车上书”里提出要“变法”,这里的“变法”是要建立资产阶级

A.君主专制政体

B.君主立宪制度

c.民主共和政体

D.三权分立制度

2

17、“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八个字是少年瞿秋白对一事件历史功绩的概括。此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8、“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这副对联歌颂的是

A.毛泽东

B.康有为

C.邓小平

D.孙中山

19、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宏伟的水利工程之一,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最早提出开发三峡水利的设想,这主要体现了他的下列哪一思想

A.国共合作

B.民族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

20、古代有“投笔从戎”报效国家的班超,近代有中过状元后来走上实业救国道路的 A.张謇

B.孙中山

C.周学熙

D.荣宗敬

21、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这表明新文化运动核心内容是 A.反对尊孔和复古

B.提倡民主和科学 C.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学

D.宣传马克思主义

22、学校开展爱国主义电影观摩周活动,有以下四部反映中国近代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同学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

①《孙中山》

②《鸦片战争》

③《火烧圆明园》

④《甲午风云》 A.③④②①

B.④②①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①

23、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A.广州

B.台湾

C.香港岛

D.辽东半岛

24、下列各项内容,按相关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3

25、日本在《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中都得到的侵略权益是 A.割地

B.赔款

C.驻军

D.开埠通商

26、辛亥革命是在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是指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改变了中国命运 C.打倒了帝国主义

D.成立了中华民国

27、如果把“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是

A.走进近代社会

B.揭开殖民帷幕

C.开启民主进程

D.构建文化殿堂

28、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义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李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王平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赵洋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当时的现实?

A、张义

B、李辛

C、王平D、 赵洋

29、.清末民初,在国际上被视为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是

A.丝绸服饰

B.唐装

C.满族服装

D.中山装 30、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1910年,李某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

B.1909年,张某乘坐火车,行驶在中国人自己设计修筑的铁路上 C.1911年,王某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 D.1912年,赵某穿着中山装参加了一个重要宴会

二、材料解析题:(第31题8分,第32题18分,第33题14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认为:“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 4 战争果然就到来了。”

(1)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爆发的时间。(2分)

材料二:“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2) 材料二这副挽联悼念的民族英雄是谁? 他牺牲于哪一场战争中?(4分)

材料三:右图

(3)材料三深刻揭示了哪一个不平等条约后 的中国社会状况?(2分)

3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请回答:

(1)指出三则材料分别是哪三个条约的内容?各与什么战争有关?(12分)

(2)发动材料一所引起的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中最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条款是什 5 么?(4分)

(3)写出材料三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2分)

33、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放眼世界,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图片,回答问题:(14分)

(1)甲图的作者是谁?(1分)他在书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分)

(2)指出乙图和丙图反映的主要思想是什么?(2分)分别体现了哪两个派别的救国方案?(2分)

(3)以丁图为主要阵地发起了什么运动?(1分)代表人物有哪些?(3分)对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2分)

(4)概括指出以上图片所反映思想的共同点。(1分)从甲图到丁图可以看出救国救民的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

6

2012—2013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A D B D B B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B C A B C D C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D C B B D A C D A

31、(1)1840年;(2分);

(2)左宗棠(2分);黄海海战(2分); (3)《辛丑条约》(2分)。

32、(1)《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4分);《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4分);《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分)。

(2)打开中国市场;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3)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3、(1) 魏源(1分)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1分)

(2)乙图:维新变法思想或君主立宪;丙图:三民主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2分)

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2分)

(3)新文化运动(1分)陈独秀、鲁迅、胡适、李大钊(任意3个3分)

影响: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2分)

(4)共同点:向西方学习(1分)变化:学习技术—学习制度—学习思想文化(1分)

第7篇:七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试题覆盖期中考试的全部内容,考察内容比较全面,同时考察内容也比较注重基础试题。整份试卷的结构还算稳定,分值分配还算合理,试题内容覆盖面宽,考查的各个知识点分布适当,知识结构合理,难度偏难。试卷表面上看比较容易,偏向基础知识的考察,实际上学生在做题时,却发现有一定的难度。考试结果对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用知识能力等水平要求较高。

(1)试题的综合运算性增强。一道试题不只考查一两个知识点,而是前后章节揉在一起综合考查。要求考生必须上下融会贯通,全面分析,绝不能一叶障目,以偏代全,否则会劳而无效。与此同时,试题的解法也不单一,以考查考生的灵活运算能力。

(2)试题更注重对应用能力的考查。为了考查学生综合应用方面的能力,或者说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成绩分析

第一大题选择题得分情况不好,其中第

2、

7、

9、

12、

14、15小题失分较多。原因是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熟练,思考问题不全面,不能对知识融会贯通。

第二大题是填空题,得分非常低。共有五个小题,其中4个大部分同学都没有正确解答。原因主要是题目较难,学生的理解思考能力较低,不会解答。

第三大题解答题得分都不理想,计算题比较简单,,却比预料中的要差。特别是第23题,很多同学做错,没有掌握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第

26、27题是实际生活的应用题,学生由于不理解题意,没法求解。

三、学生问题分析

1、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的训练不到位。

(1)对学过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的理解、存储、提取、应用均存在明显的差距。不理解概念的实质,不理解知识形成发展过程,死记硬背,因而不能在一定的数学情境中正确运用概念,不能正确辨明数学关系,导致运算发生错误。

(2)运算技能偏低,训练不到位,由此造成的失分现象举足轻重。计算上产生的错误几乎遍及所有涉及到计算的问题。我们的考生的确存在一批运算上的‘低能儿’,运算能力差是造成他们数学成绩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表现是:算理不清,不能正确应用符号语言表明数学关系,计算技能低,不能按照一定的程序步骤进行运算,不善于通过观察题目的特点寻求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造成解题速度慢,在大量的“相对难度”的试题上浪费了时间 。

2、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理解、运用还有一定的差距。近年来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求有所加强,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运用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对于数形结合法、分类讨论等的理解运用还有一定的差距。

3、以思维为核心的一般能力有待于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数学能力总体尚处于较低水准,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阅读理解能力有待于提高。审不清题意,尤其不能正确理解关键词的意义。因而不能正确辨明数学关系,导致解题失误。

(2)对数据的处理能力较低,不善于分析处理数据。

(3)即便是优生对于建立在严格逻辑推理以及抽象的数学运算基础上的综合题的解题能力也处于较低水平。

四、改进措施

1、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解题基本方法的掌握,夯实基础。

从试卷来看,部分学生失分还是由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的不够牢固所造成的。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概念一定要落实到位,熟悉各种表述方式,正确使用数学符号;将基础知识打扎实。

2、继续围绕主干知识,突出重点。在复习中仍要进一步围绕主干知识进行专题复习,做到重点突出,对每一个问题都要讲清楚、讲全面、讲透彻,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练习的量,确保学生该得到的分数能够拿到手。

3、注重思想方法的渗透。对于重要的思想方法,例如数形结合法等,在平时学习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点滴积累,细心体会,理解其实质及应用;作业书写要规范化,不可随心所欲,该用什么符号就用什么符号,表述要清晰。

4、缩小后进面。对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需将知识内容一点点落实到位,让其每节课都有一点收获,耐心指导,千万不要甩掉他们。给优生一定的自由度,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这样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期高效。

七(4)班

马军山

2014年11月10日

上一篇:关于委托协议下一篇:企业计划工作管理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