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委托协议

2022-11-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关于委托协议

关于完善合资铁路委托管理的思考

在当前铁路大建设时期,以铁道部和省市地方政府为主合资建设铁路已成为主要模式。这一模式不仅使铁路建设能更好地融合地方经济发展大局,更为大规模铁路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保证。该模式在实践中基本实现了初衷,形成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但也产生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一、合资铁路和合资铁路委托运营管理

1、合资铁路指铁道部与其他部委、地方政府、企业或其他投资者合资建设和经营的铁路。合资铁路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初衷是调动地方和企业投资铁路的积极性,解决铁路建设资金短缺问题,加快铁路和地方经济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合资铁路对铁路路网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国铁,成为实现铁路路网发展的主要因素。它对于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铁路和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合资铁路委托运营管理是把合资铁路的运输资产经营与运输生产经营相分离,即合资铁路公司负责运输资产的专业化经营,运输生产业务委托给铁路局专业化经营,实行经营管理目标责任制。具体操作中一般在合资铁路建成后,由相关合资铁路公司和相关铁路局签订委托运输管理协议,确定委托运输管理的范围、内容、双方权责,规定收入、费用发生和结算方式,划分安全管理责任以及双方履责期间劳动用工、土地管理和知识产权等有关事项。

二、实行合资铁路委托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相当一部分合资铁路公司和铁路局在严格执行国家、铁道部有关铁路运输管理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本着平等自愿、互利共赢的原则,就有关委托运输管理事宜签订协议。之所以实行委托管理,主要出于以下因素:

1、是运输调度集中统一指挥的需要。出于行业特点,合资铁路只有纳入整个全国铁路网才能实现功能发挥最大化,只有将其纳入运输调度集中统一指挥才能防止运输混乱。

2、是铁路行业专业管理的需要。铁路运输各个工种都有其专业性的特点,对合资铁路实行委托运输管理可以充分发挥国铁在铁路运输专业管理方面的优势,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3、是实现铁路运输安全的需要。我国国铁经过多年实践,对于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通过实行委托管理可以使运输安全处于有序可控状态。

4、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运输资源,降低运营成本的需要。

5、是提高效率、效益的需要。实行委托管理可以充分利用铁路局人力资源,使合资铁路减少投入,精简机构,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三、当前合资铁路委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签订的委托管理协议存在不足

(1)协议形成机制有待优化。在协议制定过程中,一方面合资铁路的股东各方应充分参与,集中体现各方的共同意愿,消除在今后管理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矛盾和弊端。另一方面合资铁路公司和铁路局双方虽然法律地位平等,双方不存在行政隶属。但在现有铁路政企不分的管理体制下,合资铁路公司的法律主体地位往往无法充分体现,也使委托管理协议签订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

(2)协议的内容有待细化和明确。现有协议基本套用一个模板,内容大同小异,未能充分体现各家合资铁路公司的具体差异。总协议项下的具体项目协议条款还有待进一步具体细化和明确。

(3)协议的落实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实际履行中,部分协议条款未能得到完全履行。引起合资铁路公司及其地方股东的不满。

2、委托管理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规范

(1)思想认识有差距。在实际委托管理工作中,相当一部分受托站段没有工作积极性。现在国铁站段仍然实行的是收支两条线,受托站段认为:多管事了,但上级拨给的成本费用没有增加或增加的根本不够;对合资铁路公司的性质,对全委托管理的模式理解不尽相同;委托管理过程中存在只要权利不要义务,只要安全不要效益的情况,有的甚至抱着“有没有运量无所谓”、“没运量更安全”的态度。部分受托单位不能达到职工配置标准,不同程度存在专业性培训不足,相关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难以适应岗位要求。

(2)设备维护不及时。个别受托单位对合资铁路设备的维修保养未能按国铁的标准进行作业,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有的设备发生故障后,受托单位要么要求委托单位增加维修费用,要么拖延维修时间,甚至停止使用。

(3)沟通协调不顺畅。实行委托管理后,许多受托单位在向上级报告有关运输生产、经营指标完成情况的同时未及时向委托公司提供。受托单位与合资铁路公司之间在其他事务方面也有沟通协调不顺畅的问题。

3、经营职能被弱化

在全委托管理模式下,运输管理工作由各运输站段承担,但作为独立法人企业及市场经营主体的合资铁路公司,经营管理工作却成了另一张皮,无形中被弱化了。一方面受托站段在接受上级考核时,在安全和效益两者之间,受托站段更关心前者;另一方面,委托公司虽关心企业效益,却缺乏具体抓手,相关工作无从开展。从而导致合资铁路公司的经营工作受到冷落。部分合资铁路公司与委托以前相比,甚至出现效益下滑。而由于委托管理协议未能对合资铁路公司经营的各方面实现全覆盖,也导致其在土地、房产等方面资产收益受到影响。

四、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合资铁路委托管理的思考

1、完善委托管理协议。签订以前充分协商,相关各方达成共识。完善协议内容,细化、明确具体标准和协议条款。签订之后充分履行。

2、突出委托单位的法人主体地位。受托单位应定期提交运输收入数据,定期提交设备检查报告。完善管理制度,控制大修、更新改造的费用支出。使合资铁路公司及时掌握公司设备、资产状况,充分发挥监督职能。

3、进一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在委托管理中铁路局应加强对受托站段的考核检查,突出委托工作目标和任务,将合资铁路公司的运营任务目标纳入站段绩效考核范围中。进一步明确委托责任和目标,将合资公司收入指标纳入站段年度运输收入指标中,按照站段的月度(年度)任务进行考核,以激励受托单位切实完成运输收入。

在明确委托方和受托方的权责界限的基础上,按照权责对等原则对公司经营和安全结果进行客观评价和考核。铁路局应根据受托站段的实际投入列足成本费用,在对受托站段进行考核的时候,要充分征求合资铁路公司的意见及建议,提高受托站段对委托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利用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等手段,调动受托单位的工作积极性。

4、制定完善合资铁路公司各项管理办法。制定合资铁路设备运营安全管理监督管理办法,明确安全管理和监督职责。就房屋、土地等资产的管理,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落实资产管理责权。具体出借出租的审批程序、收益分配,规范土地房产等出借出租行为,防止资产和收益流失,确保合资铁路公司的资产收益完整。

(作者系上海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作者:刘进生

第2篇:关于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以转委托理论为基础,对独立审计委托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现行上市公司审计委托采用的是间接委托模式的观点,并对间接委托模式下的审计委托人和审计关系进行了阐述,剖析了现行审计制度的缺陷,提出了在讧券监管部门下设立专门的审计监督委员会作为审计代理委托人的审计委托重构方案。

关键词:审计委托模式 审计独立性 缺陷 重构

一、引言

近年来接连曝出一些公司财务舞弊的丑闻,国内如银广厦、黎明股份、蓝田股份等;国外如安然公司、世通公司(WorldCom)、美国在线(AOL)、郎讯、默克制药、环球通讯、施乐、意大利帕玛拉特等。这些财务舞弊案件的暴露表明治理会计造假刻不容缓。在当今公司治理完善及审计市场已成熟的美国,爆发了“安然”、“世界通讯”等重大财务舞弊案件,更发人深省。当人们把矛头对准注册会计师的时候,理论界是否可以思考注册会计师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这些财务舞弊案件是一些公司的偶然个体行为,还是现行上市公司审计委托制度存在重大缺陷,并已危及到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即现实中是否存在导致注册会计师不愿或不敢揭露经营者造似行为的制度性因素。理论界已注意到,在现行的审计委托模式下,注册会计师坚持原则,出具“不清洁”审计意见,可能面临被解聘的威胁。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均反映了这一现实,即“不清洁”审计意见与注册会计师的解聘是正相关的,只是在不同的审计市场、企业治理结构,以及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下呈现出不同的相关度,审计市场越不健全,这种相关性就越大。李东平等(2001)、曹玉俊(2000)、李树华(2000)等均表明了上述观点。从理论上讲注册会计师坚持原则,维护了委托人的利益,却可能被委托人解聘,这是现行审计理论无法解释的一个“悖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现行审计理论与审计实际的脱节。审计委托是审计关系形成的基础,要分析影响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导致审计合谋的真正原因,必须从现实出发构建新的审计委托理论,以新的视角对审计关系进行解读。

二、审计理论的突破:独立审计委托模式分类的研究

(一)转委托审计模式研究委托代理关系是指委托人发出委托请求,受托人接受委托后,在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委托事项变得越来越复杂,受托人接受委托后往往不能单独完成。于是在委托关系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新的委托关系,即转委托。转委托是指受托人接受委托后,将委托人托付的事项部分或全部托付给其他人来完成。如股东将资本委托给董事会经营,董事会又将具体经营权委托给经理层,经理层还要将经营事项往下委托。当委托事项发生转委托后,一个事项的完成就表现为一个环环相扣的委托代理链。在这代理链的始端是最初委托人,代理链的末端是最终代理人,在这二者之问的任何一个环节,对上是受托人,对下又是委托人。由于最初委托人与其他委托人在权利和义务上各不相同,为了将其区别,一般将最初委托人称为实际委托人或源委托人,其他委托人称为代理委托人。

(二)直接委托与间接委托审计模式研究人们把实际委任人与代理人之间只有一重代理关系的委托称为直接委托,而把实际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代理和转委托关系的委托称为间接委托。在直接委托中,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只有一重代理关系,代理关系相对简单,委托人的利益能否得到维护,关键在于代理人能否代表委托人利益,并严格按委托契约约定执行。在间接委托中由于在实际委托人与最终代理人之间存在复杂的代理和转委托关系,实际委托人的利益能否得到维护变得非常复杂,只有当各个环节的代理人均代表实际委托人的利益,并严格按照委托人的约定执行,实际委托人的利益才能得到保证,才能达到委托日的。在间接委托中,一定要明确代理人代表的是与之直接发生委托关系的委托人的利益,只有相互之间才有契约约定,而实际委托人与转委托后的代理人之间没有直接的契约约定,其利益和要求只能通过代理委托人向下一个代理人传达。

独立审计是一种受托审计,实质是在财产所有者(审计委托人)与注册会计师(或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因审计行为而形成的一种委托代理关系。独立审计发展到今天与其他事项一样也存在委托和转委托的情形,如果将转委托理论运用于审计理论分析,可以发现目前企业的审计委托,也存在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委托方式;另一种是间接委托方式。直接委托方式就是财产所有者将审计业务直接委托给注册会计师或会计师事务所。在这种委托中只存在一重代理关系。注册会计师代表财产所有者对经营者的受托经济责任进行监督,并将审计结果直接向财产所有者报告。因此,如果不顾及上市公司因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严重分离,股东已无法实质行使审计选聘权,其审计委托采用的是间接委托方式的现实,仍按照传统审计理论的直接委托和单一审计委托人的理论去分析现行的上市公司审计关系,必然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这也是传统审计理论无法解释“审计人弃用悖论”的原因。

三、不同委托模式下的审计关系分析

(一)直接委托模式下的审计关系传统审计理论以直接委托为基础,其审计关系一般由委托人、审计人和被审计人三方关系人组成。相互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首先,在财产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因受托经济责任而形成的经营代理关系;其次,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对经营者履行受托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审查,而在注册会计师和财产所有者之间形成的审计代理关系;最后,注册会计师与经营者之间因各自接受委托在相互之间形成的审计监督与被监督关系。于是以受托经济责任为基础,在财产所有者、受托经营者、审计执行者之间构成一个相互牵掣、相互制约、三角制衡的审计关系。如(图1)所示。

(二)间接委托模式下的审计关系当独立审计发展到间接委托阶段后,由于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严重分离,财产所有者(股东)不能直接选聘注册会计师代表其对经营管理者进行监督,只能将对注册会计师的选聘权委托给一个代理机构来执行。这时审计委托人分化为审计实际委托人和代理委托人,审计关系人也由财产所有者、注册会计师、经营管理者三方演变为财产所有者(股东)、审计代理委托人、注册会计师和经营管理者四方。审计监督是通过财产所有者先将对注册会计师的选聘权委托给审计代理委托人,再由审计代理委托人将审计监督权转委托给注册会计师来完成的。审计代理关系由直接委托模式下的一重代理关系变为了两重代理关系。注册会计师与审计代理委托人之间是直接的委托代理关系,而注册会计师与财产所有者之间只是转委托关系。这时,注册会计师对经营管理者的审计监督首先是代表审计代理委托人的利益,通过代理委托人的利益来体现财产所有者的利益。其审计关系可表示如(图2)所示。

(三)三角制衡委托模式下的审计关系在审计间接委托模式下,由于审计代理委托人的介入,打破了原来的三角制衡机制,审计关系呈现以下特点:

(1)财产所有者与注册会计师之间存在两种委托代理关系,增大了代理风险。财产所有者与审计代理委托人之间是一重代理委托关系,审计代理委托人与注册会计师之间又是一重委托代理关系。这时,注册会计师与财产所有者的利益关系更模糊,注册会计师

是通过代表审计代理委托人的利益来体现财产所有者的利益。财产所有者的利益要能得到维护,不但要求审计代理委托人充分代表财产所有者的利益,而且还要求审计代理委托人采取恰当的方式将财产所有者的利益要求传递给注册会计师。在利益要求的传递过程中,每一环节只会将共同的利益要求传递给下一环节。因此,由于代理环节的增多,在传递过程中必然有利益损失,可以肯定,注册会计师在审计间接委托模式下,不如在直接委托模式下更能代表财产所有者的利益。

(2)在审计合谋的问题上,被审计人(经营管理者)与审计代理委托人之间的利益相对的。在审计直接委托模式下,对审计合谋的问题,审计委托人与被审计人的利益是矛盾的,经营者造假必然损害财产所有者的利益。而在审计间接委托模式下,由于审计代理委托人与财产所有者之间的利益不完全一致,被审计人(经营管理者)损害财产所有者的利益并不一定会损害审计代理委托人的利益。如果被审计人(经营管理者)与审计代理委托人之间存在一定的共同利益,审计代理委托人的利益不但不会因经营管理者造假、与注册会计师合谋而受损失,反而还可能从经营管理者的审计合谋中受益,那么这时审计代理委托人不但不会揭露和阻止经营管理者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合谋,反而还可能与经营管理者勾结在一起,积极参与到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合谋中。

(3)被审计人(经营管理者)与注册会计师的合谋途径有多种选择。在审计直接委托模式下,被审计人要想审计合谋,只能通过贿赂审计人。而在审计间接委托模式下,其不但可以通过直接贿赂注册会计师达到审计合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审计代理委托人从选聘和审计付费等方面对注册会计师施加压力,逼迫注册会计师参与合谋。这时,不但被审计人对注册会计师的贿赂费用会降低,而且可能因为审计代理委托人的庇护,经营管理者造假被查出的概率会降低,从而使审计合谋的成本降低。同时注册会计师不参与审计合谋可能面临被解聘的危险,这部分损失可视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合谋的机会收益。因此,在审计间接委托模式下,即使其他条件都不变,审计合谋成功的概率必将大幅上升。

(4)审计独立的必备条件发生了变化。在审计直接委托模式下,由于审计委托人与经营者在审计合谋方面利益是矛盾的,要保证审计独立,关键在于审计人与经营者独立。在审计间接委托模式下,要保持审计独立,除了要求审计人(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人(经营者)独立外,还要求审计代理委托人与被审计人独立。如果审计代理委托人与被审计人不独立,那么审计独立性同样也会受到威胁。如果被审计人与审计代理委托人存在利益关系,那么审计代理委托人就可将这种利益关系传递给审计人,这时,即使审计人与被审计人形式上独立,但因存在审计代理委托人这个利益中介,实质上已形成了间接利益关系。审计间接委托模式的提出,对传统审计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解读现行审计关系,也可合理地解释“审计人被弃用悖论”的现象。如果审计制度存在缺陷,审计代理委托人与被审计人不独立时,注册会计师坚持原则,揭露被审计人的会计造假,虽然维护了审计实际委托人的利益,但可能触犯了审计代理委托人的利益。因此,审计代理委托人就可能利用对注册会计师选聘的权力,维护自身的利益,而解聘注册会计师。

四、上市公司现行审计委托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董事会能否代表实际委托人的利益受到质疑对于独立审计的实际委托人,一般认为应是财产所有者(或股东),其在现阶段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由于上市公司主要从资本市场筹资、融资,股权非常分散,股票流动性强,股东不确定,会计信息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社会公众。因此,独立审计的实际委托人应由以前的财产所有者(股东)扩展为社会公众。从主观上看,董事会作为企业的管理部门,代表的是该集团的利益,最多代表企业的利益,而审计的实际委托人是社会公众,其范围比董事会集团以及企业要广得多,董事会与社会公众的利益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一致的地方,当二者矛盾时,就难保证董事会不作出损害社会公众的事情来。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公司为了争取上市或增发、配股,不惜财务包装和会计造假的原因。从客观上讲,制度上也缺乏对董事会的激励监督机制,造成董事会缺乏代表社会公众利益的动力和压力。从董事会的提名和薪酬制度看,董事主要由股东特别是大股东提名,其薪金主要与企业的业绩相联,社会公众无法对其施加影响,当董事没履行职责,社会公众也不能对其进行罢免。

(二)董事会与审计代理人的关系密切,影响了审计的独立性在我国董事长代表董事会行使对注册会计师的选聘权,一些公司名义上是由股东大会负责注册会计师的选聘,实质上注册会计师的选聘仍是由董事会具体执行,股东大会只不过履行批准的程序。董事会与被审计人实质上是不独立的,董事会与经理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执行董事作为董事会成员又同时在公司管理部门兼职,在我国甚至存在董事长同时兼总经理现象。随着股份的不断分散,经理层势力和影响有进一步膨胀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董事会对注册会计师的选聘在很大程度上受经理层影响。董事会与经理层的这种密切关系,严重影响了审计的独立性。当董事长出任审计代理委托人时,被审计人与审计代理委托人实际合二为一了,审计关系被严重扭曲,审计的监督机制严重削弱,注册会计师的监督职能往往名存实亡。

(三)对注册会计师的选聘权与监督权分离地降低了监督效率现行制度对注册会计师的选聘权往往属于董事会或下属的审计委员会,而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督权却主要由注册会计师协会来行使。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主要是看注册会计师是否按审计业务约定书约定的时间完成审计报告,而对审计报告的质量包括审计工作程序是否合理,审计证据是否充分,审计意见是否恰当,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和努力程度,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等,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专业能力的限制,而无法监督。如果选聘机构无法对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和审计过程进行有效监督,注册会计师即使没有与被审计人合谋的动机,也可能因审计的投入过少或者在执业过程中的麻痹大意,而导致不能及时揭露被审计人本可以被揭露的错弊。

五、独立审计委托模式的重构

(一)传统独立审计委托模式随着股份公司的进一步的发展,所有者将越来越远离具体的生产经营。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不可能再回到简单生产方式下的直接监督,委托代理将广泛存在,而且这种代理还可能会呈现代理、转代理多级发展的趋势,一项交易或活动的最终执行往往要通过运行复杂的代理链来完成。就上市公司而言,期望尽快突破审计起步阶段(直接委托模式)。股东无法直接选聘注册会计师,审计委托采用间接委托模式,由代理机构代理审计委托是上市公司不可回避的现实。因此,针对现行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模式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暴露的制度缺陷,对制度如何进行改进和修复是目前的现实选择。在间接委托模式下,独立审计制度要高效运行,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注册会计师独立性问题;二是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督问题。其中注册会计师独立性问题是整个制度设计的核心和起点。众所周知,在间接委托模式下注册会计师要保持独立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注册会计师与

被审计人独立,另一个是独立审计代理委托人与被审计人独立。注册会计师如何与被审计人独立,经过独立审计几百年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已比较成熟,本文不再赘述。如何保持审计代理委托人与被审计人独立是间接委托模式下制度设计的关键,其核心就是在财产所有人无法直接委托审计的情况下,对注册会计师的选聘权应授予给哪个机构来履行最科学。通过前面分析可知,现行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模式中一个重要的制度缺陷,就是董事会实质上掌握着注册会计师的选聘权。在当今经理层势力日益膨胀,内部人控制现象比较严重的情况下,董事会的独立性不可避免要受影响。要根治注册会计师独立性问题,必须从这里人手。笔者认为,要保持审计代理委托人与被审计人独立,最好选择与被审计人没有任何经济利益和人员联系的外部机构作为独立审计的代理委托人,行使对注册会计师的选聘权。

(二)独立审计委托模式的重构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模式的构建思路:首先区别上市公司审计委托的鉴证和非鉴证业务,分别进行管理,对于非鉴证业务由公司自主委托,而对于年度会计报表审计等鉴证业务,作为法定审计由专门的机构统一委托。其次,对于上市公司法定审计业务的委托,主要从企业外部寻找审计代理委托人,可在证券监管部门,如美国SEC,我国证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机构下设立专门的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代表社会公众行使对注册会计师的选聘权和监督权。最后,审计业务委托的具体运作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公开招标进行。其重构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通过市场招标进行。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拥有注册会计师的选聘权后,并不是该审计委员会可以利用行政权力任意指定由某个会计师事务所承接某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的审计业务,而是将审计业务的委托采用市场公开招标的形式,由市场决定审计业务的最终归属。这样,不但可以防止审计委员会滥用职权,滋生腐败,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成本。这时,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参与竞标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资格进行审查,通过严格的市场准入门槛,保证参与竞标的事务所满足职业胜任能力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该审计委员会对通过招标形成的市场竞争结果予以确认,与中标的会计师事务所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2)建立相应的监督风险机制。综上分析,为了防止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存在“偷懒”行为,必须将对注册会计师工作的评价与其以后的业务承接相联系,特别是要完善对审计实施过程的监督机制。因此,对注册会计师的选聘和监督应由同一个部门掌握,以保证能全程监督及各项信息反馈渠道的畅通。但考虑到对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的监督在会计审计专业知识和胜任能力方面的特殊要求,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可以将对注册会计师评价和监督的具体工作委托给专门的注册会计师技术评估监督公司等民间组织来执行。具体来讲,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对注册会计师技术层面的监督;二是对注册会计师道德层面的监督。对注册会计师技术层面的监督由注册会计师技术评估监督公司负责。该组织为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民间中介组织,专门负责对注册会计师的技术评估。其职责主要是对注册会计师收集的审计证据、执行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发表的审计意见是否恰当等方面从技术角度作出评价,对于所评估的内容最好采取量化打分的方法。当发现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存在重大过失或舞弊嫌疑时,应向注册会计师道德监督委员会报告,由注册会计师道德监督委员会对其事实进行定性。

为了保证注册会计师技术评估监督公司对注册会计师监督的积极性,注册会计师技术评估监督公司应对其再审计风险承担责任。即当会计师事务所发生审计失败被投资者索赔时,注册会计师技术评估监督公司对其所审会计师事务所的索赔金额负连带赔偿责任。如果注册会计师技术评估监督公司揭露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存在的问题,就可以对该会计师事务所的赔偿免责。对注册会计师道德层面的监督由注册会计师道德监督委员会负责。该机构为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下设的社会公众组织,其职责为对注册会计师道德进行评判,特别是当注册会计师发生重大错弊时,对其事实的性质作出裁定。因此人员构成不但要有会计审计技术方面的专家,还包括来自企业、政府、法律等方面的代表和专家。当注册会计师评估监督公司发现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技术出现重大过失时,应首先向注册会计师道德监督委员会报告,由注册会计师道德监督委员会组织专门的调查。并对该事实的性质,即是注册会计师单纯的技术过失,还是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合谋造假作出裁定。然后根据性质作出相应的处罚,如果是性质恶劣的重大审计舞弊事件将交司法部门调查处理。

(3)切断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联系。理论界已普遍认识到现行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审计由客户直接向注册会计师付费方式的弊端,因为已严重影响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首先,由客户直接向注册会计师支付审计费用,容易使注册会计师产生被客户(被审计人)雇佣的感觉。注册会计师收取了客户(被审计人)的审计费用,当然应为其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当遇到一些原则问题时,注册会计师想坚持原则往往显得不够理直气壮。其次,由客户直接向注册会计师支付审计费用,在客户(被审计人)与注册会计师之间已形成一种实质上的经济利益关系。被审计人的财务状况可能影响到本期以及前期审计费用的支付,现实中被审计人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往往因为审计费用而形成债权债务关系,而这种债务能否收回,又会影响到注册会计师的经济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无法独立公正地发表审计意见,特别是当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可能影响被审计人的持续经营能力时,无论从实质还是形式上,都不可能认为注册会计师是独立的。最后,审计付费很多时候成了被审计人要挟注册会计师出具“清洁”审计意见的手段。当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人对一些问题的意见出现分歧时,被审计人往往用审计付费对注册会计师施压,而注册会计师不得不考虑审计费用的问题。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程序时,可能遇到先前制定审计计划时未考虑到的情况,需要追加时间和审计程序,审计费用可能超过审计业务约定书中约定的金额,要求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人协商解决。这时注册会计师不可能不考虑被审计人的观点和意见,而在一些问题上作出让步。因此,只有改革现行独立审计的付费方式,才能割断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人之间的经济联系,使注册会计师从实质和形式上真正独立。 上市公司新的委托审计模式与现行的审计委托模式相比,最大的优越性在于对审计代理委托人的选择更合理。在证券监管部门下设立专门的审计监督委员会作为审计代理委托人,以一个外部机构的身份对审计进行委托,改变了上市公司现行审计委托由企业内部机构委托的模式,彻底割断了审计代理委托人与被审计人之间的利益联系,增强了审计独立性,保证注册会计师真正在独立状态下,客观、公正地发表审计意见。审计监督委员会作为一个宏观的政府机构,既克服了现行独立审计委托模式下,董事会这一微观主体的身份作为审计代理委托人地位上的局限,更能代表社会公众和社会整体利益,行使对注册会计师的选聘和监督权。有利于发挥独立审计的监督职能,维护审计市场博弈中力量处于弱势的中小股东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上市公司新的委托审计模式在推行中必将遇到一些困难和阻力,审计委托模式的改革牵涉各方面的利益调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编辑 聂慧丽)

作者:张文斌

第3篇:基金经理激励:关于委托投资组合管理研究的评述

摘要:证券投资基金是委托投资组合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基金经理作为基金运作的核心人物,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基金业绩及投资人的利益,因此基金经理激励是基金委托组合管理制度的内在要求。本文综述了与基金经理激励相关的委托投资组合管理研究四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基金经理投资行为的解释、基金经理激励的线性激励契约特征的研究、对称与激励费用契约对经理人风险选择的影响研究以及相对业绩对基金经理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研究,并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应更加注重其投资行为的影响机理及相关基金管理机制的研究。

关键词:基金;经理人;激励;委托投资组合管理

文献标识码:A

大多数国家的金融财富不直接由投资者管理,而是通过金融中介进行,这就意味着在投资者(委托人)与投资组合经理人(代理人)之间存在代理关系。Lakonishok,Shleifer和Vishny认为投资者将一些资源给予专门的基金经理,基金经理从投资者手中获得基金,是因为投资者希望把自己拥有的资金投资于金融市场,但其本身却没有时间以及专业知识。正是以上因素,在投资组合管理中就会存在代理人,使得传统的组合选择理论不再真实有效,这就是委托投资组合管理(Delegated Portfolio Management)所表现出的特性。

委托投资组合管理是指经理人把投资者的资金投资于金融市场,然后在一段时间后根据投资产生的收益,投资者支付给经理人一定的报酬。证券投资基金是委托投资组合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委托投资组合管理实质是应用成熟的委托代理理论,分析经理人的组合选择问题,即分析如何激励经理人选择有利于投资者的投资组合问题。随着基金的迅速增长,学术界对委托投资组合管理也越来越关注,并已成为重要的课题。

从已有文献研究来看,围绕证券投资基金经理激励相关的委托投资组合管理的研究主要体现四个方面:基金经理投资行为的解释,基金经理激励的线性激励契约特征的研究,对称与激励费用契约对经理人风险选择的影响研究,以及相对业绩对基金经理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研究。因此,本文针对以上研究,对已有文献研究进行梳理,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

一、基金经理投资行为的解释

金融市场中信息对股票价格的反应程度一直以来都是学者所关心的问题,并由此建立了“有效性市场假设”(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即EMH)学说,成为各种投资理论的基石和重要前提。有效市场假设是Fama提出的,他认为市场是一个鞅或者公平博弈,市场是完全的,即信息不应被用于投资,其依据有以下三点:投资者是理性人,能理性地为证券估值;如果市场上存在非理性人,他们会进行随机交易,行为会互相抵消,不会造成价格的大规模波动;即使市场上有大量非理性人,他们所进行的交易也会具有一定的模式,市场上的大量套利投资者会抵消其对价格的影响。

实践中市场的不完全性体现为常态。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公开性、复杂性,甚至虚假性,以及投资者对市场价格的预期部分非理性、信息的传递不通畅等特点,投资者对信息反应的偏差,使得市场价格对信息的反应不是迅速和一致的,从而使市场价格在一定时期内沿一定的趋势运动。因此,不完善的市场使得股票的历史价格并不能完全反映市场上所有的公开信息,基金经理(经理人)总可以利用私人信息来获取超额收益。很多文献都涉及基金经理人投资行为,其特征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基金经理同时控制投资收益率及风险

经理人通过个人努力获取的私人信息来影响证券的预期收益率,同时还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投资风险,即经理人可以同时控制收益率以及风险,这是由证券投资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其过程如下:某经理人获得一个与风险资产的收益有关的信号s,花费努力e,负效用为c(e),为简单起见,我们假设变量e可取值1(努力了)或者O(没努力)。

假如代理人努力了,那么他就知道风险资产收益的条件概率分布,风险资产的条件收益y/s由以下线性形式决定:

其中v是一个环境变量,它与J以及e是不相关的,方差为a,u是y的非条件均值(也就是在没有观测到s时的期望值),公式(1)表明风险资产的收益依赖于经理人所观测到的信号,这是在他的控制之下的,同时还依赖于一个环境变量,这个不在他的控制之下。在此基础上,经理人选择一个由风险资产以及无风险资产构成的投资组合,其中风险资产的权重a,那么其投资组合的条件收益率为

公式(2)表明,经理人可以通过选择风险资产的权重a影响投资组合的风险。

结合以上公式的分析及相关学者的观点,本文将基金经理控制投资收益率及风险的情况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保证投资有效率,采取追随投资。为了保证投资有效率,长期投资者不会与大势抗衡。如果基金经理按照自己的信息和想法来操作,他们的不正常行为会损害他们的事业。若基金经理们担心别人评价其专业表现,他们就会选择“从众”。因为基金经理有模仿他人可以免受投资决策失败而招致声誉损失或降低报酬甚至失业的风险。所以在这种“法不责众”的机制下顺势而为形成能够共同承担责备的效应。也就是说,风险厌恶投资者为了防止自己的行为使业绩与其他经理人相差太多,常常忽视自己的个人信息,追随基准投资者行动,即以接近基准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为其最优投资组合能获得高报酬。第二种是基金经理自利性的风险调整。当基金绩效较好时,将会吸引大量资金流入,基金资产规模扩大,而按照资产规模一定百分比收取的管理费也会随之增加;反之,长期绩效不佳将导致基金面临赎回压力,管理费也随之减少。因此,当基金绩效较好时,基金经理往往会出于维持先前报酬水平的考虑,采取较为保守的投资方式;而当基金绩效落后于平均水平时,基金经理往往会为了扳回劣势而将大部分的资产配置于风险较高的证券,试图通过高风险高报酬迅速提高基金绩效。

(二)基金经理投资行为受信息的影响

Heinkel和Stoughton认为,花费成本去搜集并分析信息能够提高对未来市场收益预期的精确性,经理人有动力去搜集信息来提高投资收益率,但他们没有考虑到信息对风险的影响。Gervaris,Heaton和OdeanTM认为投资者对自己的判断能力过于自信,对自己的信息赋予的权重大于事实上的权重,即人类具有的表征直觉推理(iRepresentative Heuristic)特点。它表现为人们会通过数据的表面特征直觉推断其内在规律,从而产生的认知和判断上的偏差fBiases of Cognition andJudgment),而基金经理由于其较强的获得信息的能力,容易过于自信。Goldman和Slezak分析了信息

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以及经理人的私人信息对投资效率的影响。Ozerturk分析了在均衡状态下经理人的补偿合同是如何影响组合选择以及信息获取决策的。曾勇和唐小我等认为管理者的个人信息可以降低个别因素的不确定性,并且管理者的信息更新随信号精度的下降而减弱,信息价值随信号精度的下降而下降。刘俊认为优秀的基金经理不仅应具有良好的信息收集与分析处理能力,还应当了解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和决策失误对市场产生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投资策略。例如,市场中的投资主体可能会对市场中的信息反应迟缓,在利好消息造成某种证券价格上涨后,这种上涨的趋势就有可能持续一定的时间。买入价格开始上涨的证券和卖出价格开始下跌的证券的惯性策略就成为投资基金可以选择的投资策略。盛积良和马永开在基金经理获取信息存在成本的前提下,研究了基于相对绩效的线性报酬结构对经理人投资组合选择的影响及其激励作用,以超额收益率来衡量信息成本。

信息对基金经理的投资行为具有指导作用,有利于提高投资基金的业绩。基金经理善于获取和利用信息,依靠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的投资,从而为基金投资者和自身带来利益。但是正如有些学者们担心的信息在有可能带来效益的同时也存在着风险,这一方面体现在基金经理搜寻信息需要花费成本,信息成本与信息效益之间要有一个权衡利弊;另一方面基金经理对信息的判断能力,如果基金经理过度估计其获得的私人信号,导致价格偏离资产真实价值,这时过度自信损害了市场效率。但如果基金经理的信息对时间敏感,则在其交易后会迅速成为公共信息,带来短暂收益,这时就提高了市场效率。因此信息对基金经理投资行为的作用是双向的。

(三)基金经理投资行为往往与投资者利益最大化相冲突

基金经理投资行为与投资者利益冲突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就是道德风险行为,做出对投资者不利的行为,其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①基金交易过程中的道德风险,包括内幕交易和关联交易;②基金投资过程中的道德风险,主要有操纵基金净值和操纵市场;③投资决策过程中的道德风险,主要表现为基金经理的羊群效应。④信息披露中的道德风险,做出对基金经理有利而对投资者不利的公告。⑤其他类型的道德风险。这些道德风险行为不是一成不变的,基金经理会根据具体的市场条件和监管环境的变化不断做出适应性调整,旧的道德风险行为可能被淘汰,新的道德风险行为不断产生。

Cohen和Starks指出,如同所有的代理关系一样,不完全信息的存在导致投资者与基金经理之间同样存在利益冲突,投资者不可能无成本地观察到基金经理的所有投资行为,特别是无法观察到投资组合收益的分布。这将使基金经理选择一个有利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投资组合,而不是首先考虑投资者利益最大化。Berkowitz和Kotowitz,Bolton和Harris先后分析了基金经理与投资者存在的利益冲突导致基金经理出现的违背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包括:过多地承受风险、羊群效应和业绩粉饰。Mci-Chen lin,Huimin Chung和Cheng-Fee Lee则进一步研究了风险调整行为对投资者福利的影响。认为这种风险调整行为使基金经理人的利益偏离基金投资者的利益。为区分不同程度的输家和赢家,此文根据基金的业绩将基金分为四部分而不是传统意义的两部分——仅是“输家”和“赢家”。极度输家降低投资风险,一般赢家提高投资风险。然而不论哪一种风险选择都使得接下来的业绩变差,这就表明,基金经理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行为选择,但并没有相应提高投资者利益。

基金经理投资行为之所以与投资者利益最大化相冲突的原因在于两个行为主体的目标取向是不一样的。基金投资者投资基金、追求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基金经理作为理性的经济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具有风险和成本、他追求自己收入的最大化。这种利益偏差极易导致的结果是一方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损害他方的利益,或者干脆通过损害他方利益的行为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因此,基金经理往往是造成基金投资者利益偏差的矛盾点,制定合理的基金经理激励机制对改善投资者与基金经理之间的关系,促进基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金经理线性激励契约研究

Salanie认为有关委托代理的文献大多集中分析委托人如何引导代理人付出“恰当”数量努力的问题,而代理人控制产出风险的可能性被单调似然率假设排除了(Milgrom),这就保证了代理人努力行为的影响对于其他所有的影响来说,对结果的期望价值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委托投资组合中,经理人从投资者手中获得资金,是因为投资者希望把自己拥有的资金投资于金融市场,但是本身却没有时间或者专业知识,在这种状况下,经理人在他的顾客的利益基础上采用某个投资策略,虽然投资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定投资策略,但经理人通常被允许拥有一定的自由度来决定投资组合的构成。尤其经理人可以控制组合的风险,能够期望通过调整风险水平来最大化他的(显性的或隐性的)补偿,这将导致代理人控制风险的代理模型,很多文献的研究还没有涉及到这点。

同时考虑代理人努力以及风险选择的文献有Biais和Casamatta,他们研究了努力与风险选择的道德风险,然而Biais和Casamatta假设只存在三个可能结果以及仅仅两种风险水平。Palomino和Prat考虑了连续的风险选择,但是努力却是一个二元变量。Ou_Yang应用连续时间模型研究了基金经理人的风险承担问题,但是没有独立的漂移率控制。以上研究均没有对经理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提出精确的描述,其中经理人应该可以在一个非常大的可行空间中选择一个组合风险以及努力水平,并且都是内生连续变量,这方面Larsen应用数值方法来分析。Cadenillas同时考虑了努力与项目选择问题,前提是假定了委托人与代理人拥有同样信息。基金投资者与基金经理之间的关系是通过契约建立起来的,目前学术界对基金经理线性激励契约的研究可从基准和管理费用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基准组合对基金经理的激励作用

基金经理线性激励契约中,通常应增加基准比较部分,通过比较经理人的投资组合收益与基准组合的收益来推断经理人的绩效,使得投资者可以对经理人实行“基于基准的补偿”,而且通常认为这种补偿是合理的。从许多研究经理人补偿的文献来看,大多纯粹地讨论基准组合的选择问题,包括Bailey,Bailey和Tiemey,Gastineau等,以上研究均是假设基准调整补偿有效的条件下展开讨论,如Bailey研究了投资者如何为经理人设计基准投资者组合和报酬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对绩效的报酬结构,以激励经理人取得超出市场的业绩。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不多,最近的研究如武凯,盛积良和马永开在理论上研究了投资者对经理人最优合同的设计,但均是在假设基准

组合有效的前提下进行的。随后研究表明只要存在投资者对经理人风险估计不确定,就应该采取基于基准的报酬结构,并从理论上证明了基准组合在经理人激励中的性质和作用。

但有时基准组合不一定能给投资者带来更好的结果,Roll在经理人没有私人信息的条件下,发现经理人在基于基准补偿结构下对组合的选择不是均——方差有效的。Brennan假设经理人的补偿是基于指数相对业绩的,检验当市场中大部分投资是来自于受那些合同约束的经理人时,均衡水平是怎样的。Admati和pfleiderer在考虑到经理人拥有私人信息的条件下,经理人的最优组合选择与投资者的最优组合选择之间的冲突问题,以及最优基准的选择问题,认为基准组合调整补偿对业绩评价及激励管理者没有任何影响。具体地说,他们考察了应用基准组合是否会导致基金经理为投资者选择最优投资组合,基准组合是否有助于解决因投资者把投资决策权授予经理人而可能产生的各类合同问题。曾勇和唐小我等研究了基准组合在投资者与经理人之间的代理关系中的作用,表明基于基准的报酬结构虽能减少经理人错误信号所造成的损失,但不利于经理人充分利用有价值的信息来选择投资者偏好的投资组合。

以上文献大多对基准组合调整补偿的作用提出了强烈的质疑:基准组合调整补偿通常与最优风险分担不一致:基准组合调整补偿和为投资者获得最优投资组合的目标不一致,基准组合调整补偿减弱了用于驱使经理人付出努力的激励的效果,不但不能加强激励,实际上减弱了激励,基准组合调整补偿对甄别经理人的好坏没有作用,它不是一个评价经理人信息质量的充分统计量;当经理人风险容忍度不确定而对经理人的资产选择产生约束时,基准组合调整补偿对评价经理人的偏好没有作用。

(二)管理费对基金经理的激励作用

基金管理费的形式一般分为三种:收取固定的管理费、以费用为基础收取管理费和以净资产为基础收取管理费。第三种基金管理费形式是世界上最普遍的激励机制,基金经理根据管理的总资产的市场价值提取管理费作为他们的薪酬,投资组合的市场价值越大,所提取的管理费就越多。Starks证明如果基金的收益率可用CAPM模型来描述,基金投资组合的收益率参数,系数β不存在不确定性,那么在投资者和管理者之间就存在一个最优的线性报酬契约。Cohen和Starks的模型研究发现,按照基金净资产的一定比例提取加业绩报酬的基金管理费激励方式会使基金经理付出比投资者所期望的更大的努力水平,但他们会选择一个比投资者所期望的更大的风险水平。Guercio、Diane和Tkac认为:由于基金管理费是以基金净资产为基础计提的,因此基金经理倾向于扩大基金资产的规模,从而导致了基金的规模效应。

国内学者近年来针对当前我国的固定管理费率的线性激励契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朱晋和陈喆运用数学模型分析认为我国现行固定管理费率与基金经理的报酬机制是无效的,针对管理费率问题,他提出合理的管理费率设计的原则,即“激励——约束平衡”,设计了两种合理的管理费率:“超额收益分成制”与“累计分成制”,在这两种报酬提取机制下,基金经理人的报酬和基金的业绩密切相关。因此,基金经理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不断地努力工作,在自身获得良好的报酬的同时为基金投资者谋取尽可能大的利益。武凯研究了不同模式的基金管理费制度对具有“强代理人VS弱委托人”特征的现阶段中国基金公司的激励作用,证明了目前中国基金业实行的单一高费率固定管理费模式是一种低效率的制度安排,提出并建立了将固定管理费和浮动管理费结合的混合管理费收入制度的模型框架,指出兼顾基金受益人利益和基金公司运营成本的混合管理费模式,是基金管理费制度改革的方向。夏彬针对基金经理人的报酬机制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来考虑,从短期来看,认为当务之急是降低基金的固定管理费率,特别是随着基金管理规模的扩大,应建立一套基金管理费率规模递减的机制,只有当固定费率通过竞争机制逐步接近管理人的参与约束时,在考虑合理的激励性报酬,这样才能对基金管理人起到激励作用;从长远来看,应该实行浮动费率制度,费率制度不适宜由监管部门规定,主要应由市场决定。

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不同,操作难易不同,应该实行不同的报酬办法。龚红和付强引入二次效用函数并结合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分析基金管理费这一线性激励契约对基金经理的激励效应,认为这种线性激励契约导致基金经理付出的努力水平低于投资者所期望的努力水平,当基金经理的风险厌恶程度小于投资者的风险厌恶程度时,基金经理选择的风险水平要高于投资者所期望的风险水平。与上面观点相反,马天明则认为表面上看,固定费率与市场化的方向背道而驰。实际上,即使是在最为强调市场化的美国,共同基金行业的固定收费制度依然是一个相当明显的特征。从激励机制考察,基金管理人在基金管理活动中是全权受托方,如果其仅仅收取与业绩相关程度不大的固定管理费,能够在客观上抑制基金经理的过度投机行为,而基金经理的过度投机行为往往是基金持有人所难以监控的。另外,从中国市场的实践看,中国基金市场上的管理费确实也实行过一段时间的固定费率加业绩报酬的制度,但是这种制度提供的激励信号强烈地促使基金在相对忽视风险的条件下追求净值增长,因而此种做法才被废止。

通过以上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中国基金市场上,基金经理的管理费线性激励机制的激励效应并不理想,学者们普遍认为固定的管理费率是无效的。管理费激励方式是否有效取决于基金的资金流入量与基金业绩之间是否存在正向关系,基金的资金流出量与基金业绩之间是否存在负向关系,对管理费激励有效性的研究最终归结为对基金流业绩关系的研究。中国基金市场由于业绩与基金流量之间存在较小的正的系数,以及统计显著性不高等,管理费激励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并不突出。而且在管理费激励制度下,中国基金市场中的流业绩关系没有显著的特征,表明投资者对基金业绩排名不敏感,说明中国基金投资者的理性程度还不够,正处于从非理性到理性的过渡阶段。

三、对称费用与激励费用对基金经理

风险承担激励的比较研究

(一)最优补偿合同的诠释

投资者如何对基金经理进行补偿,采用何种费用结构安排在基金激励机制设计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激励契约或者补偿合同有三个主要目的:首先,它是一个风险分担函数,规定了投资者与经理人各自的风险分担水平;其次,它将影响经理人的投资组合选择,包括给经理人提供激励去付出努力、学习信号,从而更加了解风险资产的收益分布;第三,它可以发送参与合同的经理人的类型信号,通过经理人的参与与否,来判断经理人的素质高低。

因此,对投资者而言,最优补偿合同,f(x)就是如下决策问题的解:

其中x代表总收益,s代表经理人获取的信号,e

代表经理人的努力水平,c(e)代表努力成本,U代表效用,a代表经理人选择风险资产在投资组合中的权重,y代表风险资产的收益,下标p代表投资者,A代表经理人。

公式(3)表明补偿合同的选择必须最大化P的期望效用。公式(4)描述了收益的概率分布,与经理人获得的信息信号s而付出努力有关。公式(5)是激励相容约束,表明经理人选择努力水平e以及组合分配a(s)来最大化他的效用。公式(6)是经理人的参与约束,表明经理人的期望效用EUa必须至少要等于他的保留效用U。公式(7)是投资者的参与约束,其中x代表投资者直接投资所能获取的收益,在这里假设投资者能够象经理人一样投资于金融市场,但当考虑到交易成本时,投资者可能会因为面对高昂的交易成本而不能直接投资于金融市场。

一个最优的补偿合同,f(x)是指使公式(3)、(4)、(5)、(6)以及(7)满足的函数。在一些文献中有时也包括另一个约束f(x)>0,因为假定经理人不会接受一个负的报酬。

目前,有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补偿合同是否是对称的(与基准比较,惩罚消极的结果,而且以同样的方式奖励积极的结果)还是不对称的或者凸的(与基准比较,业绩越好,奖励越大,反之,则不进行惩罚)。在美国,共同基金被允许的费用结构列在了1970年修订的1940投资咨询法案中,规定基于业绩补偿合同只能是“支点”类型(对称合同),也就是说,合同中规定的费用围绕选择的基准(一般是指市场指数)必须是对称的,业绩低于指数时,费用下降,业绩高于指数时,费用增加。

(二)对称费用与激励费用激励作用的比较

费用结构的安排对投资者利益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影响基金投资收益。首先,费用结构会影响到基金经理对投资组合风险的选择,对于对称的费用结构,基金经理因为要承担过多风险带来损失的风险,因而在选择投资组合风险时可能会比较慎重,但对于非对称的激励费用结构,经理人只获得收益带来的好处,而无需承担风险带来的损失,这类似于期权投资,因此选择的投资组合的风险可能过大。其次,由于对称的费用结构需要经理人承担的风险较激励费用结构大,因此,经理人可能会更加努力工作,以搜到更多精确的信息来降低风险。最后,任何给定的费用结构,都规定了投资者与经理人之间特定的风险分担水平,也就是不同的收益分配。

在两种费用结构的优劣比较研究方面,学者们众说纷纭。有的学者认为对称费用在风险控制和激励效应上要胜过非对称的激励费用。Starks就认为在资产选择方面对称合同比非对称合同占优,因为对称合同更能诱使经理人选择投资者满意的资产组合。Grinblatt和Titman从不同的合同引导基金经理改变投资组合风险的角度,应用期权价格理论比较分析了几种基于业绩的费用合同,他们发现,为了减轻逆向风险激励(即经理人选择恰当的风险水平),合同必须对低于基准的业绩进行处罚,对差的业绩的处罚至少要跟对好的业绩的奖励差不多。Das和Sundaram建立了一个模型,在模型中有不同能力的基金经理,遵循特定的博弈顺序,并使用这个模型比较分析了“支点”费用结构和“激励”费用结构,他们发现,激励费用比支点费用导致更高的投资组合风险,但是,从投资者福利的角度来看,激励费用比支点费用要好。王明好和陈忠等发现随着基金管理费率不对称程度的增加,基金经理所选择的投资组合偏离基准组合的程度将增加。

但也有的学者认为非对称的激励费用的风险并不一定比对称费用大,而且更有利激励基金经理。Carpenter则认为期权型的合同不一定导致更大的风险。Edwin J,Elton,Martin J,Gruber和ChristopherR,Blake将采用激励费安排的基金和不采用激励费安排的积极管理的基金进行比较时,发现有激励费安排的基金比没有激励费安排的积极管理基金表现出更出色的股票选择能力。他们还发现,在他们所研究的样本中,当有激励费安排的基金收益超过没有激励费安排的基金时,50%以上的是因为比没有激励费安排的基金展现出更强的股票选择能力,其余40%多的是因为收取的费用较低,前者的费用率每月比后者低0,036%。Hugonnier和Kaniel[44]发现基金的费率和风险正相关,这是因为费率高的基金管理者持有更多的风险资产。Ross[451认为期权型的报酬结构可能使经理人选择的风险水平比自己交易资产时的风险还要低,因为期权型的合同内含有放大效应。

综上所述,这两种业绩报酬激励各有利弊,研究发现在上述两种业绩报酬激励下,作为代理人的基金经理的交易策略明显不同,并影响资产价格与波动率。对称型激励费用会使得风险厌恶的基金经理过度投资于基准组合中的股票,而对非基准组合的股票投资不足。基金经理的这一道德风险行为容易导致基准组合的股票价格和波动率超过与其相类似的,但没有被纳入基准组合的股票的价格。而非对称型激励费用则会激励基金经理选择与基准组合相关性较低的股票,以获取业绩突出时的高额奖金。这容易导致对非基准组合股票的过度投资,提高该类股票的价格和波动率,而降低其夏普比例(Cuoco和Kaniel)。总体而言,非对称业绩报酬对资产价格及其夏普比例的影响要比对称业绩报酬小,但对资产波动性的影响则比对称业绩报酬要大。

四、相对业绩评估对基金经理风险承担激励的研究

基金经理的报酬依赖于其所管理的基金资产的规模,因此,基金经理常常通过吸引净资金的流入来增加基金资产的规模从而增加他们的收入。Ippolito,Gruber,Sirri和Tufano等的实证研究均表明,近期的、相对于其他基金或某一基准指数的业绩对基金的净资金流入有重要的影响。在选择基金时,基金的业绩是投资者所考虑的最为重要的因素,投资者往往选择同一类型中那些业绩相对较高的基金,投资者的这种行为会影响到基金经理对风险选择的激励。Chiu探讨了基金绩效与资产成长关系时,认为存在隐含利益冲突,即绩效较佳的基金,往往能吸引大批的投资者,资产规模迅速成长,而长期绩效差的基金,则面临大量的赎回压力,因此,基金经理有动力去调整投资策略来提升基金业绩。Chevalier和Ellison也注意到基金经理补偿一般都是与管理基金的规模联系在一起的,这就意味着投资者的资金流动就是一种隐性激励机制,这种关系的存在会使得基金经理十分注意其相对业绩的高低,并通过调整投资组合风险来影响业绩。Massa,Goriaev,Niiman和Werker证明了业绩排名对基金流动性的影响比收益率更大。相对业绩评估对基金经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相对业绩评估对基金经理的激励作用

在基金经理激励机制研究方面。Brown,Harlow

和Stark在其论文中认为:把投资基金市场是视为一系列的“联赛”,在这些“联赛”中所有具有可比较的投资目标的基金相互之间进行竞争,基金经理赢得比赛后所得到的奖励取决于其管理的基金在所有基金中的相对业绩排序。他们指出,之所以能将基金业看作是一个多阶段、多次比赛的联赛,主要是由于很多的商业信息服务机构都对基金业绩进行排序,而且最重要的往往是年终的业绩排序。Capon,Fitzsimons和Prince指出,基金经理人可能会以当年竞争市场中其他经理人的绩效来修订其投资组合,以达到预期绩效报酬的最大化。在研究竞争条件下相对业绩报酬的有效性问题方面,Eichberger,Grant和King证明了在两只基金竞争的条件下,相对业绩报酬能够降低激励基金管理人的成本,比简单的线形报酬契约能更有效地激励基金管理人,认为现实情况是两只基金的投资者使用相当复杂和类型不确定的报酬契约,以此用较低的成本来激励基金的管理人去搜索信息并按照所获得的信号进行投资。David和Nadarajah也发现,当投资者难以确定到底投资于哪一只基金时,他们往往会选择那些在过去的业绩排序中取得更高名次的基金,他们同样指出投资的流入与流出对于基金经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基金管理费会按比例地相应变化。李俊青等人在较宽松的假设基础上,给出激励契约最优解的一阶条件,将模型推广到投资人为风险回避型的情况;并揭示在一定条件下,相对业绩报酬结构是对基金经理人的最优激励契约。高明华和曾诚的观点是采用相对绩效激励能够有效避免让代理人承担过多的风险。尤其是对于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而言,他的业绩必然受到整个大盘的影响,当大盘走低时,既然整个基金行业的业绩都会受到影响,那么他个人的业绩不佳很可能也归咎于此,那么对他的惩罚也会相应的减弱。

(二)相对业绩评估对投资组合风险选择的作用

Lakonishok,Shleifer,Thaler和Vishny认为,当基金绩效不错时,经理人会锁住其所得,操作只要不落后当前水平,相反,如果基金的绩效是落后平均水平的,经理人便会投资风险较高的股票,期望能够增加其获利,以提高排名。Brown,Harlow和Starks(1996)的研究发现,过去半年绩效表现相对较差的基金(称为输家)倾向于增加投资组合的风险,大于绩效相对较佳者,理由是过去绩效较佳的基金,往往会趋于保守,以免万一不幸投资错误,将先前领先地位完全抹去。相反地,短期绩效较差的基金,只有增加投资组合风险放手一搏,才有可能扭转逆势。Chevalier和Ellison(1997)证明了与基金规模联系起来的补偿结构会激励基金经理根据年末业绩的情况来改变风险,另外业绩与基金流量之间凸的关系也会造成类似的影响。AiavKhorana(2001)以1979,1991年393只基金为样本,证实以往表现不佳的基金经理调整后业绩有显著的改善,而表现较好的基金经理调整后业绩有所下降。在基金经理调整前基金的风险水平有战略性的变化,这表明在同行排名评比的压力下,排名靠后的基金经理为保住饭碗,‘有意增大基金的风险水平以追赶排名靠前者;在基金经理调整后基金持股的交易量有明显的下降,这可以用窗饰效应来解释。Johnson(2005)认为如果既有的投资者相对于好的业绩来说,对差的基金业绩不敏感(也就是说,投资者对好的业绩基金购买的份额会多于他们对差的业绩的基金卖出的份额),那么基金经理会有动力去增加投资组合的风险。换句话说,由于既有投资者对差业绩基金的反应不足而导致基金经理承担过多的风险。投资者的这种行为,在基金行业中造成了这样一种状况:为了吸引更多新的净资金流入从而获得更多的报酬,每个基金都把战胜对手视为一个重要的目标,在基金市场上相互展开竞争,其竞争方式就通过选择组合风险来影响未来收益。

针对我国基金市场的现实情况,国内学者进行了相对业绩对基金经理投资组合风险选择影响的研究,但却得到了不同结论。以王明好和陈忠等、吴航、丁振华为代表,他们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分析得出的观点认为基金过去的业绩排名并不一定会影响基金未来的风险选择,过去业绩表现较差的基金也不一定会倾向于增加基金投资组合的风险,甚至得出说业绩较好的基金经理人比业绩差的经理人更倾向于增加风险的结论。但是史晨昱和刘霞、孙静和高建伟、王茂斌和毕秋侠以及周永峰和严瑾孟等人也分别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研究,认为前期业绩较好的基金经理后期倾向于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而较差的会调高投资组合的风险水平,而且基金规模和成立时间长短对基金经理的风险选择影响显著,新基金和小规模基金的风险调整程度大于老基金和大规模基金。因此,根据以上的分析可看出相对业绩评估对基金经理是否存在激励作用以及对基金经理风险承担的影响,在中国基金市场中,到底相对业绩评估对基金经理是否存在激励作用以及对基金经理的风险承担有何影响,目前研究还没有定论。

五、研究展望

以上研究表明,关于基金激励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都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从整个基金激励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内容来分析,仍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尤其在国内在基金激励机制研究方面,从理论上和实证方面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进一步加强。本文认为在委托投资组合管理的研究中,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1)基金经理投资行为的影响机理分析。从客体角度来说,基金特征(包括基金规模、年龄、投资风格、持股集中度以及管理特性等)是否会对基金经理的投资行为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如何,国内外学者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理论、实证分析并没有一致结论。而从主体角度来说,已有的文献对基金经理的工作能力、性格、年龄等个体特征对其投资行为会产生如何的影响尚无系统的分析,也就是说,基金经理可以通过其投资行为,即努力选择以及风险选择来影响投资组合的收益,其中必有其内在影响机理,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2)基金经理激励机制的体系结构。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①随着证券投资基金的不断发展,基金种类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激励机制对不同类型基金的经理人的影响效果的差异性,事实上激励机制对于开放式基金的基金经理的影响比封闭式基金要大得多。②由于基金经理有能力同时选择努力水平以及风险水平,所以在基金线性激励契约的研究中,必须同时考虑经理人的努力以及风险变量,但已有文献研究所构建的模型,均没有同时考虑基金经理的努力选择和风险选择来研究基金线性激励契约,对基准组合的研究大多在直接假定基准组合有效的前提下来进行研究的,没有深入考察的基准组合对报酬结构设计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没有考虑到基金经理拥有的投资组合风险选择能力;③关于对称费用与激励费用的比较方面,在比较不同费用结构对基金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时,都是在假设经理人的报酬基于资产的情况下开展讨论,而对基于业绩的报酬结构对基金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缺乏研究,很多文献也很少考虑基金经理的风险规避度。而且,目前学者们对这两种激励方式的研究大都是基于利弊的比较,而对应采取什么样的激励强度(奖励或惩罚的幅度)才能使激励产生正面效应的研究较少。④在相对业绩对经理人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研究方面,虽然很多理论以及实证文献,但这些研究的结论也并不一致,如业绩排名激励对基金经理的风险选择有显著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到底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或者只影响跟踪误差?目前并无定论。

(3)基金经理激励机制与其它基金管理机制之间关系的研究。目前关于基金经理激励机制的研究大都是孤立的从激励机制本身进行研究,但由于基金管理机制是一个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完整体系,为了保证基金经理激励机制有效地发挥作用,还必须加强与激励机制相配套的制衡机制的研究。这包括:一方面要完善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的研究,除发挥基金经理内部监督的作用外,还应健全外部的监控制度,以纠正基金经理的机会主义行为。这需要研究确定最佳的监督比例、惩罚力度等,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目标。另一方面要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在研究基金经理激励机制的设计、选择同时,信息披露制度是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建立动态监管和信息披露制度,有利于有效揭示资本管理风险,提高投资者对基金监管的质量和效率。

作者:曹 兴 邬陈锋 彭 耿

第4篇:关于委托收款协议书

委托他人代表自己行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委托人在行使权力时需出具委托人的法律文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了关于委托收款协议书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委托方:_________ (简称“甲方”)

住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托方:__________(简称“乙方”)

住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双方按照诚实信用原则,依据《律师法》、《民法通则》和《合同法》及其它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经友好协商就甲方委托乙方收款事宜达成以下条款,共同遵照执行:

第一章 委托事项

第一条 甲方委托乙方的事项为:委托收款。

1.甲方委托乙方采取合法手段及措施,妥善解决_________拖欠甲方_________万元的债务问题,依法维护甲方的合法权益。

2.甲乙双方约定,乙方的代理方式为:□非风险代理;□风险代理;

第二条 甲方保证

1.其委托乙方的收款事项不得违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2.向乙方提供委托收款真实、全面的背景情况,以及有效的线索;

3.在本协议有效期内,未经乙方书面同意不得再委托第三方,否则视同乙方已履行本协议义务,甲方应按本协议规定向乙方支付履约费用及佣金;

4.在本协议有效期内,未经乙方书面同意不得和被调查人达成任何与本协议目的相悖的协议或者安排,否则视同乙方已履行本协议义务,甲方应按协议向已方支付履约费用及佣金;

5.未经乙方书面同意,不得向被调查人泄漏乙方身份及本协议内容;

6.积极配合乙方的工作,根据乙方的需要及时提供相关信息资料及支持帮助。

第三条 乙方保证

1.自本协议签订日起,在委托收款取得实质性进展时应及时向甲方通报;

2.对甲方委托的委托收款及在调查过程中知悉的甲方的商业秘密进行保密。

第三章 费用及支付

第四条 甲方按如下规定向乙方支付代理佣金:

1.非风险代理:甲方应于合同签订日向乙方支付前期费用_________元,代理佣金按债权金额的_________%支付。

2.风险代理:甲方应于收到债款后当日向乙方支付代理佣金,佣金按收回金额的_________%支付。

第四章 合同生效及解除

第五条?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第六条?如出现下列情况,乙方有权单方面解除本协议:

1.甲方违反其在第二章中的保证与承诺,使本协议无法或者难以继续履行;

2.甲方委托的委托收款难以确认。

第七条?如出现下列情形时,甲方有权单方面解除本协议:

乙方违反其在第三章中的保证与承诺,使本协议无法或者难以继续履行;

第五章 违约条款

第八条?如任一方(“违约方”)违反本协议规定的义务,违约方在收到另一方(“守约方”)要求纠正其违约行为的书面通知之日,应立即停止其违约行为,并在_____日内赔偿守约方因此受到的所有损失。如违约方继续进行违约行为或者不履行其义务,守约方除就其所有损失而获得违约方赔偿外,亦有权单方面终止本协议。

第九条 甲方违反其在本协议第二条中的保证与承诺,无权要求乙方退还佣金,并应承担乙方因此而遭受的损失。

第十条 乙方违反其在本协议第三条中的保证与承诺,乙方应向甲方退还佣金;并应承担甲方因此而遭受的损失。

第十一条 乙方因本协议第六条规定事由单方面解除本协议收取的前期费用不予退还。

第十二条 甲方若不能按规定时间向乙方支付佣金,每逾期一天应向乙方支付____‰的滞纳金。

第十三条 因不可抗力致本协议无法履行的,双方都不承担责任。

第六章 争议解决

第十四条 如果甲乙双方就本合同发生纠纷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有权向_________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

第七章 其它

第十五条 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第十六条 本协议附件为合同的有效组成部分,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十七条 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具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_________ 乙方(盖章): _________

甲方代表:_____________ 乙方代表:______________

签订时间:_____________

第5篇:委托协议书——关于留学

委托协议书

委托人:(简称甲方)受委托人:(简称乙方) 甲方自愿全权委托乙方为(申请人)办理赴日本自费留学手续(201年月届学生), 但国内外法律责任自负。在签订本协议前,甲方已充分了解了该项目的性质、费用细则、申请条件以及护照、签证申请方面等可能遇到的问题。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订立本协议如下:

一、 甲方负责向乙方提供申请所需的真实完整的材料,包括日语等级考试成绩及学历或高考成绩认

证;负责银行存款(约日币300万元)及 其存款证明书。公证费和签证费自负;若抽赴广州面签,甲方费用由甲方自负;国内交通费、赴日机票费和体检费(办健康证)自负;甲方在日本的医疗保险费和生活费自负。

二、乙方负责为甲方提供留学资讯;挑选日本语学校,负责面试考试费和入学申请费;代向日本教育部门和入国管理局申请相关手续;代缴壹学年学费;国内免费提供日语培训;协助整理申请材料;指导申请签证事宜;负责翻译费、国际邮递费以及银行的学费汇费、汇差;若抽赴广州面签,乙方带队费用由乙方自负;安排日本接机和住宿;免费协助找临时工一份。

三、甲方愿共付给乙方人民币元整。在签订本协议时,甲方应付给乙方信誉保证金人民币元整。甲方如有隐瞒真实情况(如:申请人及其直系亲属曾已申请赴日签证等)而致被拒签、或中途退出申请、或不按协议规定付款、或未能及时提供申请所需材料、或因自身原因而致留学申请无法进行,乙方则不退还信誉保证金,并立即停止代办甲方的留学申请,本协议自动终止。

四、甲方在获得日本“在留资格认定证明书”传真件时,立即交给乙方人民币元整;在获得日本签证时,付给乙方人民币元整。且以上所交的信誉保证金直接归乙方收取抵清。

五、若甲方获得日本在留资格认定证明书时放弃申请,甲方向乙方已交之款全部不退还甲方,归乙方收取,甲方再向乙方赔偿人民币元整;若甲方获得日本大使馆或领事馆留学签证后放弃前行或因自身原因无法赴日,甲方向乙方已交之款全部不退还甲方,归乙方收取,甲方再向乙方赔偿人民币元整。

六、乙方不保证甲方绝对可以获得日本签证(包括“在留资格认定证明书”或日本领事馆签证),若甲方被日本拒签,甲方护照被日本大使馆或领事馆盖上印章标记,乙方概不负责任。若甲方不能获得日本“在留资格认定证明书”或签证,乙方则保证在一个月之内退还向甲方所收之款和部分材料原件。

七、以上乙方向甲方所有收款均以乙方开具的收据为凭,请妥善保管收据;甲方须在申请人赴日本之前向乙方交清所有款项,申请人抵日本后,本协议自动终止。

九、本协议壹式贰份,甲乙双方各执壹份。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签订之后,表明委托人及其家属完全自愿委托乙方代办,并对所委托内容毫无异议,决不反悔。

十、若违反以上协议,违约方须负全部责任;若有未尽事宜,双方可协商解决或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甲方:乙方:

身份证号码:身份证号码:

年月日

第6篇:关于委托扣款结算协议书的补充协议

甲方:

乙方: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行建设支行

为维护甲乙双方合法权益,更好的为社区群众服务,特补充约定:东澜岸广场社区银行网点设立起,兴业银行武汉分行与东澜岸广场商管公司签订《商用房屋租赁合同》后,兴业银行东澜岸社区支行营业日起《代扣协议》方能生效,甲方同时展开相关宣传、推广的配合工作。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或者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乙方:

(公章)(公章)

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

(或授权代表人)(或授权代表人)

年月日

第7篇:委托协议 委托合同 委托协议 律师 风险代理 授权委托书

委 托 协 议

甲方:李先生(何女士之子特别授权代理人)

身份证号码:

乙方:孟小姐(某某律师事务所律师)

身份证号码:

执业(或资格)证号:

现甲、乙双方就何女士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之诉达成如下委托协议:

1、在受害人何女士的伤残等级维持一个九级、一个十级不变的情况下,甲方应获得的赔偿金和乙方应获得的报酬作如下特别约定:诉讼(含审理、执行程序)终结后甲方应获得赔偿责任方(含肇事司机刘奶奶及保险公司)赔付金额内的保底现金人民币玖万元(不含住院期间和出院后产生的住院费、检查费、医药费、治疗费等支付给医疗机构的全部费用以及鉴定、评估费用),超过保底金额玖万元人民币之外的部分(应从中剔除已支付给医疗机构的全部费用及鉴定、评估费用),双方五五分成,甲方不再支付其它律师服务费。若赔付总金额(剔除已支付给医疗机构的全部费用及鉴定、评估费用)低于玖万元人民币则按第2条支付同等金额代理费。

2、若受害人何女士伤残九级不成立,乙方仅收取甲方诉

讼代理费人民币伍仟元整。

3、诉讼终结后,付款方式为赔偿方(肇事司机刘奶奶及保险公司)直接支付给甲方,甲方再向乙方支付律师服务费。

4、因本案诉讼产生的费用(含

一、二审及再审),包括案件受理费、财产保全费、查档费、文印费、异地办案差旅费、伙食费、鉴定费等一切合理必要支出费用由乙方支付负担,甲方概不承担任何费用。

5、乙方的代理权限为一般代理。

6、诉讼期间,因甲方有合理怀疑且不满意乙方提供的法律服务,甲方可随时终止代理关系,因诉讼已发生的费用概由乙方承担,不得因此向甲方举张任何权利。

7、本协议共一页,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8、本协议内容不得添加、涂改,自双方签字(手印)之日起生效。

甲方签字(手印):乙方签字(手印):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二日

授 权 委 托 书

某某人民法院:

你院受理的何女士与刘奶奶、某某财保公司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一案,特委托李先生、孟小姐作为在我的诉讼代理人。兹将代理人的基本情况、代理权限说明如下:

委托人姓名:李先生

工作单位:某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住址:电话:

委托权限:特别授权(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松请求,进行和解、上诉)。

受托人姓名:孟小姐

工作单位:某某律师事务所

住址:电话:

委托权限:一般代理(代为调查取证、出庭、签收法律文书)。

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

受托人(签名):

2012年5月22日 注:

1、诉松代理人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提起反诉或者上诉必须有委托人的特别授权。特别授权必须注明具体权限。

2、诉松代理人的权限如果变更或者解除,当事人应当书面告知本院。

第8篇:委托贷款委托代理协议

《委托贷款委托代理协议》之修正及修改

1. 第一章 第一条第三行开始:…乙方同意遵守甲方制定的相关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及细则规定(该办法及相关细则规定应当在本协议签署同时一并书面告知乙方,并作为本协议的有效附件)…(下划线部分为增加或修改,下同)

2. 第一章 第八条第二行开始:…协议终止后,甲方将根据乙方的书面通知在个工作日内将相关资金划至乙方指定账户…需提前3个工作日通知甲方,甲方收到通知后应当在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在本协议有效期间…。

3. 第一章增加一条,第十四条(之后序号顺延)贷款借款合同》的约定决定是否继续向借款人发放贷款或要求提前收回贷款,一旦乙方作出该决定,甲方应当按照协议约定的方式予以配合。

4. 第二章 第十五条第二行开始:…将与借款人签订《委托贷款借款合同》…。

5. 第二章 第十六条第三行开始:…

6. 第二章 第十七条第一行开始:甲方有义务协助乙方追偿借款人未偿还的委托贷款本息及其他费用(包括但不限于甲方应当根据乙方的要求向借款人提起诉讼或采取其他合法手段催讨相关款项),甲方收回委托贷款本息及其他费用后,应当按照协议约定及时支付给乙方,但甲方不承担…。

7. 第三章 要求违约方按委托资金的%支付违约金。

8. 第三章 第二十条 第二行开始:…担。

9. 第三章 第二十一条 第二行开始:…如导致贷款本息未能全额收回的,甲方应当向乙方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10. 第四章 第二十三条 争议解决方式选择法院起诉 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

11. 第二十七条第一行开始:…细则规定均为本协议不可分割…。

《委托贷款借款合同》之修正及修改

1. 第二章 第九条第二行开始:…相应贷款。

2. 第二章 第十二条第一行开始:…款使用情况…乙方应及时向甲方及委托人提供符合法律规定并真实有效的财务会计报表…。

3. 第二章 第十三条第二行开始:……。

4. 第三章

5. 第四章 增加一条,第二十一条(之后序号顺延):如乙方违反本协议约定,除承担约定的违约责任外,还应当承担甲方以及委托人为实现债权所支出的其他所有费用(包括但不限于:诉讼费、保全费、执行费、差旅费、律师费)。

6. 第五章 第二十二条 争议解决方式选择法院起诉 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

《信用担保函》之修正及修改

1. 第一条 带责任担保…和该贷款项下所发生的利息、贵行以及委托人为实现债权所支出的所有费用。

2. 第二条 修改为:保证人保证为借款人在…带还款责任,并同意…借款人所欠借款本息(包括但不限于罚息、违约金及贵行和委托人实现债权所支出的全部费用)

3. 第四条 修改为:保证人在本保证书项下所承担的是一种连带的、连续担保和赔偿的保证…。

第9篇:委托代收款协议协议

委托代收项目款协议

****现代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2012年申请省农业厅设施蔬菜项目资金20000元,由于在一年的项目实施中****合作社购买所有物品的投资全部支付了现金,包括*****种苗培育有限公司提供的西红柿、黄瓜等苗款,而且是定金定购。近期由于县财政局实行国库集中直接支付,必须将资金拨付给原出售物品的单位,给雨田合作社带来了不便,因此*****现代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委托****种业经济合作社和****种苗培育有限公司代收项目补助款,其产生的税金等费用由***合作社承担。双方签订本协议,以明确责任。

签订日期:2013年元月4日

上一篇:积分不等式的证明下一篇:七年级上册期中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