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期中数学题

2024-06-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二年级上册期中数学题(精选10篇)

二年级上册期中数学题 篇1

21+50= 70-11= 78-17= 31+32=

26+40= 6×5= 4×4= 25+25=

95-20= 36+40= 83-83= 4×2=

75-40= 90-80= 50+37= 43+42=

27-11= 37-3= 8+17= 55+45=

58+2= 46-14= 3×3= 45+15=

90-29= 65+9= 43+37= 1×1=

30+27= 7+36= 8+12= 10+22=

37-26= 72-7= 5+43= 38+22=

24-24= 4×3= 2×2= 60+35=

33-7= 49+11= 3×2= 6×2=

98+2= 12-7= 49+51= 38+12=

93-80= 96-8= 67+7= 27+35=

5×4= 4×6= 4+2= 40-2=

3×3+2= 4×5-1= 6×6-7= 4×3+4=

二、竖式计算。

90-27= 38+49= 50-11=

16+28+39= 62-27-16= 53-30+14=

三、把下列乘法口诀填写完整。

一四()二()得六 三五()

()五一十 三()得九 四四()

()四得八 五()二十五 五六()

四、在○里填上“+、—或╳”。

3○3=9 1○1=1 6○3=3 4○0=0

2○3=5 4○6=24 5○3=15 1○2=2

五、我会列式计算。

1、6个2相加是多少?

2、4乘6的`积再减8的差是多少?

3、46比28多多少?

4、比17多34的数是多少?

六、解决问题:

1、男生有22人,女生有21人。有16人参加接力赛。有多少人没参加接力赛?

2、3个组共收集了94个汽水瓶,一组收集了34人,二组收集了29人,三组收集了多少个?

3、我今年8岁,爸爸今年35岁,爸爸50岁时你多大?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题】相关文章:

1.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调研试题

2.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3.初一上册期中数学试题

4.级数学上册数学的期中检测试题

5.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

6.政治上册期中试题

7.初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检测试题

二年级上册期中数学题 篇2

在苏教版的小学数学新教材中,每一册都编排了一些思考题,这些思考题一般都在练习或者复习之后,看似不起眼,很多的教师也对此很不重视,往往会在课堂中的最后几分钟里,很快的把自己的想法和正确的答案告诉学生。其实,这样的处理方式违背了教材设计的初衷,也没有好好利用课本上的有效资源,很大程度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解答数学思考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给抹杀了。那如何发挥思考题的作用,如何让思考题成为数学教学中的一块沃土?下面以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一道思考题为例,说说笔者对思考题教学的理解。

【案例过程】

1.师:瞧,图图带给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果树园,这里有两盆“神奇的三叶花”。

师:读一读每片叶子上的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1:2×2=4,1×3=3。

生2:二二得四,一三得三,三三得九,二四得八……

2.图图又带来了一盆“神奇的三叶花”,但这里弄丢了一个数,你会填吗?

师:15是怎么得来的?有不同想法吗?

师评价: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三盆花,你能说说它们神奇在哪里吗?

生1:我发现了乘法口诀,二二得四,一三得三,三三得九……

生2:左边中间叶子上的数比右边小1。

生3:从上往下,每次都加1。

师总结:是啊,我们从中找到了乘法口诀;我们还发现左边那棵花左右两片叶子上的数是相同的;我们还发现了中间两片叶子上的关系。

3.师:……看,这里也有两盆“神奇的三叶花”,但这里少了一些数,你能帮图图完成吗?

生上台贴,并说明5×5得到25,根据口诀四六二十四得到4。

【案例反思】

以上是教学思考题时简单的实录,希望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希望学生在一步步的指导和理解中让每个学生在整个思考题中有所收获。但教学之后仍发现教学中还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反思。

一、如何定位思考题的教学目标

本次教学的思考题就是在表内乘法和除法单元的复习题中,是学生对表内乘法和除法的综合运用,我们的目标定位应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每个学生能发现乘法口诀,并能运用这一规律进行填空;二是大部分学生能找出左边那棵花左右两片叶子上的数是相同的,右边那棵花上左右两片叶子分别与左边那边相差1这一规律;三是少部分人能发现两棵花中间叶子上的数相差1这一规律,同时能创造这这样存在这样规律的花。

二、如何实施教学目标

刚才我们给本节课定位了三个目标,一个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个是面向大部分学生的,一个是面向少部分学生的。针对这样的目标设计,我把教学分成了三个层次。我先出示了两盆花,希望学生在两盆四棵花上找到本节课最基本的规律,教学中发现这一目标学生能够达到,每个人都能找到乘法口诀,并能进行准确的表述。这一层次的教学学生在前,老师在后,老师只要对学生的发现进行评价和总结即可。第二层次是出示第三盆花,其中缺少了一个数,希望用两种方法填出缺少的数,既是对第一层次全体学生发现乘法口诀规律的运用,也是对第二层次大部分学生发现中间叶子上的数相差1的规律。这一层次教学中如果孩子有问题,不能很快发现规律,教师可以主动引导,观察中间叶子上的数,并对学生发现的规律进行准确的总结,学生对描述规律的语言可能不够完整,老师应及时进行完整总结。第三层次的教学是面向班级的少部分学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优等生,思考题中我们应给优等生更大的空间,第三层次中我就出示了一个一个数都没有的花,希望学生通过前面发现的规律进行总结,上课时我指定把花贴在下一个,限定了学生的思维,应该更开放一些,给优等生更大的空间,可以从具体的数到抽象的图形。这三个层次的目标在教学中也是穿插起来的,我们可以让优等生在第一二层次发挥带领者的作用,带领班级其他学生发现规律和表达规律。

三、如何评价学生的学

评价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判断学生学的情况的一个重要依据,教学中我不仅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进行相应的评价和总结,还对学生的学的情况进行了评价,全班分成了3个大组,我采用的是加“三叶草”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小组竞争的。低年级学生课堂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通过及时对学生的学进行评价不仅让被评价的学生得到关注,还能让全部同学关注别人的回答,对培养学生的倾听很有帮助。我们面对的不同的个体,如果能做到让不同的个体在这节课都有收获,那这节课对学生来说就是有意义的。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中自测题 篇3

1. 现在钟面上的时间是( ),秒针走一圈后的时间是( )。

2.

铅笔长( )厘米( )毫米。

3.在( )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两块橡皮厚2( ) 妈妈体重54( )。

小军的身高12( ) 王伟每天写作业大约用50( )

长江长约6300( ) 小平跑60米用了9( )

4.在里填上“﹥”、“﹤”或“=”。

50秒1分 70秒7分

9分540秒 3时300分

7厘米70毫米 4毫米20厘米

6吨70千克 9000米9千米

5.两个加数的和是830,其中一个加数是357,另一个加数是( )。

6.小云和小兰约定上午8:40在杏花公园门口集合,但小兰迟到了12分钟,小兰是( )到的。

7.90毫米=( )厘米 200毫米=( )分米

5000米=( )千米 4吨=( )千克

3000千克=( )吨 7分米=( )厘米

2分=( )秒 8时=( )分

( )分=300秒 540分=( )时

8.每台机器500千克,8台这样的机器重( )吨。

二、我是小法官(5分)

1.小明做一次深呼吸用了大约1小时。 ( ) 2.比308少169的数是239。 ( ) 3.一张银行卡的厚度约是1厘米。 ( ) 4.60毫米和6厘米一样厚。 ( ) 5.一个两位数加一个三位数,和一定是三位数。 ( ) 三、我会选(5分)

1.动车每小时可行驶( )。

A.200米 B.200千米 C.200分米

2.妈妈做中午饭用了30( )。

A.分 B.时 C.秒

3.小红的体重约24( )。

A.克 B.吨 C.千克

4.不是给287-160=127验算的算式是( )。

A.287-127 B.287+127 C.160+127

5.历史文化名城寿县的博物馆上午9:00开门,小玲8:40已经到了博物馆门口,她还要等( )。

A.20分 B.30分 C.10分

四、计算题(22分)

1.直接写出得数。

1米-6分米=( )分米 2900米-900米=( )千米

350千克+1650千克=( )吨 3千米+8000米=( )千米

36+54= 80-29= 240-180=

360+240= 200-150= 210+180=

2.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482-256= ※358+587=

369+274= ※800-236=

五、操作题(16分)

1.画一条比5厘米少1厘米5毫米的线段。

2.根据作息时间,在下面的钟面上画出时针和分针,再计算从上一个钟面到下一个钟面所经过的时间并填在( )里。

六、解决问题(22分)

1.微微超市营业时间是上午8:00到晚上9:00。这个超市一天的营业时间是几小时?

2.

电饭煲288元 微波炉599元 电磁炉308元

估算一下,妈妈买这三种商品需要带多少钱?

3.胜利小学原有学生760人,今年毕业了145人,招收了138个新生。现在胜利小学有学生多少人?

4.超市运来5吨大米,第一周卖出1200千克,第二周卖出800千克。还剩下多少千克?合多少吨?

5.28人出去划船,小船每条票价28元,可以坐4人;大船每条36元,可以坐6人。

(1)如果每条船都坐满,有几种租船方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分析 篇4

本次考试的试卷量足,难度适中,最后一道题是一两道提高题,有一定的难度,其他题目都不难。

我对本次期中考试学生的试卷进行了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掌握得都不错,无论是口算题,还是乘法口诀都能轻松的应付,学生对计算方法熟练应用,计算技能也已经基本形成。体现在 “口算”的得分率较高。但是存在几处明显的薄弱环节,引起我们的思考,主要体现如下:

一、学生审题不认真。

第二大题“填空”中出现了这样两个问题,其中有一道题是:根据口诀写出两道除法算式。很多同学把写成了乘法算式;另外一道题错的比较多的题是:写出4道商是6的算式。这道题很多学生都没有参透商是6就意味着结果是6的除法算式,都写成了乘法算式,原因都在于学生没有认真的审题,不理解题意。

第五大题“画一画”,第一小题的错误较少,第二题问题也不大,但是在有不少学生还是没有养成用直尺画线段的习惯,导致画的平行四边形看起来比较难看。

第六大题“解决问题”出现了不少问题,第一道题,孩子们都没有注意到题目中的陷阱,五节车厢中,前四个车厢里每个车厢里有3人,最后一节车厢有4人,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人?学生都没有注意最后一节车厢的人数是不同的,直接都用3×5=15来做,其实,细心的同学应该能发现,这题该用乘加来做,应该这样3×4+4=16,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对于两步计算题,极少数学生对于题意的理解不够透彻,分析不到位,导致出错。

三、今后的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的读题意识

课堂学习的方法和习惯,直接影响学生的作业方式和结果。因此,要提高学生对题意的理解,首先要帮助学生找准“题目要我做什么”,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其次要进一步帮助学生自问“我该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培养良好的寻求策略的意识,同时对自己相关的知识进行搜检;最后还要引导挑选“哪种方法好”,培养方法最优化的意识。

2.注重良好的数学情感、态度的培养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检测题 篇5

1.直接写出得数。(16分)

5×6= 24÷4= 40+30= 30÷5=

18÷3= 4×2= 15÷5= 36-6=

20-4= 18+9= 6×4= 9÷3=

5×2+9= 3×4-5= 5×5+3= 6×5-6=

2.竖式计算。(8分)

85-29-38= 64+8+17=

45+38-24= 62-39+25=

二、填空。(33分)

1.两个乘数都是5,积是();被除数是16,除数是4,商是()。

2.2个6相加的和是(),2和5相加的和是()。

3.由4条边围成的图形是()边形,六边形是由()条边围成的。

4.

(1)每盒放()个面包,可以放()盒,一共有()个。

□×□=□

(2)12个面包,平均放在()个盒里,每盒放()个。

□÷□=□

(3)()个面包,每盒放()个,可以放()盒。

□÷□=□

5.看图写出两道算式,并写出口诀。

□□=□

□□=□

口诀:

6.在○里填上“>”、“<”或“=”。

16÷4○3×420+5○20÷547-38○3×3

29+4○6×612÷4○6÷26×1○6÷3

7.写出2道除数是5的除法算式。

8.4×□<16,□里最大填();3×□>15,□里最小填()。

9.第一行7根小棒,第二行13根小棒,第一行添上()根小棒就和第二行同样多;从第二行拿()根摆到第一行,两行小棒同样多。

10.20个苹果,最少拿掉()个正好可以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

三、快乐填空(32分,每空0、5分)

1.36角=()元()角8角9分=()分6元=()角

2.在里填上“<”、“>”或“=”。

3+3+3+33×45×55+58×44×93×77×3

3.在里填上“+”、“-”或“×”

266=2053=1540=103084=32

4.把口诀补充完整,并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四()二十八五()四十()九二十七

―――――――――――――――――――――――

―――――――――――――――――――――――

()六十八三()十二()九四十五

――――――――――――――――――――――――

―――――――――――――――――――――――

5.1张可以换()张或者()张。

6.4张+2张+1张=()元

7.3×6读作(),表示()个()相加,也可以表示()个()相加,写成乘法是()或( )

8.计算5×6和6×5时,用的口诀是()。

9.人民币的.单位有()、()、()。2张5角是()元,4张5元是()元,3张20元是()元。

10.在生活中,常见的平移现象有(),旋转现象有()。

11.一只猫有()条腿,()只猫有32条腿。

12.横着看,每行()个,共有()行,一共有()个

竖着看,每列()个,共有()列,一共有()个

13.找规律填数

①2、4、6、()、()②4、8、12、()、()

③45、40、35、()、()、()

三、对号入座。(将相应的序号填入括号里.5分)

1.8个3和3个8相比较,结果是()。

A、8个3大B、一样大C、3个8大

2.4和()相乘得4.

A、0B、2 C、1

3.32>()×6,括号中最大填()。

A、5B、4 C、6

4.与4×6得数相等的算式是( )

A、4×5 B、3×8 C、6+4

5.在算式3×6+6=□×6中,□里填几。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篇6

一、试卷分析

1,内容覆盖面广,对每一部分内容均有涉及,有利于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突出了重点。

2,题型多样,考察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试卷共分五个大题:分为填空、选择、计算、操作、解决问题等。试题灵活。

3、试卷中难度较大,有的题要通过2到3步思考才能算出来,考察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二、成绩分析:

平均分是69.7分。85分以上4人,80-84分的5人,70-80分的10人,60-70分的5人,不及格7人。即优秀率为13%,及格率为77.4%。总体来说成绩很不理想。

三、试卷特点及典型错例分析

1、试卷题型:

一、填空题(29分);

二、选择题(18分);

三、计算(27分);

四、画一画(4分);

五、解决问题(22分)。

2、典型错例:(1)第一填空题

1米()63厘米+35厘米。这个题目看起来简单,其实暗藏玄机。其一考到100以内的加减法,有部分学生审题不认真,导致算错变成100,有部分学生掌握进位加法得出100,却没能将单位进行转化。所以这题的考察需要有严谨的数学思维。这题的失败从侧面反映出学生的思维还不够严谨。(2)第二选择题。

不用口诀“三五十五”计算的算式是()

A.3×5 B.5×3

C.5+5+5 D.3+3+3 这个题目错在读不懂题意。题目要求我们选出“不用”的算式,而很多小朋友一看到有答案就恨开心,选A项的很多。这题的失败从侧面反映出学生的读题能力不强。平时需要多加强训练,先读题思考再下笔。

(3)第三题用竖式计算90-64= 有些学生对退位减法没有掌握牢固。0减4不够减怎么办?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错在用4减0=4.(4)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不少学生没有画出端点,暴露出老师教学时强调不够。(5)第六解决实际问题。

同学们分成5组做游戏,其中3个组都是4人,另一组6人,做游戏的一共有多少人?

这个题一方面题目本身有毛病,前面说分成5组,后面只告诉我们4组人数,造成有的学生去改题。也有的学生不认真读题,“3个组都是4人”理解为3个组是4人。故4+6=10(人)这题的失败从侧面反映出,学生没有养成认真读题、审题的好习惯。

四、今后提高质量的措施。

1.加大题型的训练,多加强学生语言口头能力的培养和书写能力的训练。个别学生的字迹较潦草,书写不认真,要培养小朋友认真书写的习惯。

2.学生的听读能力和审题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有些题目学生会做,但是没有听懂意思,有些学生对试卷的题目要求不明确,不理解题目意思。在以后的练习中我们会加强学生对题意理解的训练以及题型的多样性练习。

3.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加减法计算还要进一步加强训练,必须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保证百分之百的的正确率。

4.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还很不够,在以后的练习当中我们会多让学生自己探索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能够把一个知识点运用到各种题型当中去的能力。

5、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把字写工整、清晰,做题时认真细致、静下心来做题目,学会理解题意,学会检查。

6、重视考后反思,师生共同分析试题。

教师和学生要通过考后的试卷分析,教师反思教学存在的问题,学生反思自己在知识、方法和发挥上存在的不足,以便查漏补缺提高教和学的有效性、针对性。

7、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乐于交流,学会倾听的好习惯。

二年级上册期中数学题 篇7

一、开门见山, 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学习——

生:《识字8》。

师:一起在来读一遍。 (生读)

二、学习神话, 正音解字

1. 读带拼音的神话词语

(教师出示“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女娲补天”)

师:会读的小朋友举手。大家都准备好了, 那我们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你们读得真棒!我发现同学们嫦娥奔月的“奔”字读得非常标准。当我们朝着一个目标奋勇前进时, “奔”就要读成bèn。我们再来读读。

2. 找四字词语共同点

师:高老师请大家再读读这些词语, 你发现这些词语有没有共同点?

生:都是四个字的;前面两个字都是一个人。

师:都是一个人的名字, 对不对?你来带我们读读前面两个字好不好? (学生读, 教师出示“嫦娥”二字的卡片) 我们开列小火车好不好?

……

师:你观察一下这两个字有没有共同点。

生:都是女字旁的。

师:是啊, 嫦娥是住在月宫中的一位仙女, 所以我们看到这两个字都是女字旁。这个“娥”字, 女字旁加上“我”就是嫦娥的“娥”, 你能不能给它换个偏旁, 把它变成另外一个字?

生:把女字旁换成“饣”, 就是很饿的“饿”;把女字旁换成“鸟”, 就是天鹅的“鹅”;把女字旁换成口字旁, 就是“哦”……

师:你们认识很多很多的字, 真不错。高老师也找了一些, 看看和你想的一不一样。换成单人旁是什么字?

生:俄。

师:你真厉害, 没学过的字你都认识。下面我想让你们再观察一下, 这些字还有什么共同点?

生:第三个字是动词。

师:高老师想问一问, 如果我想要强调这个动作, 应该怎么读?你来示范一下。

生:把动词读得重一点。后羿“射”日。

师:她把动词读得特别重, 就能强调这个动作了。我们男女生分开来读一读。

3. 讨论最佩服的神话人物

师:老师想问问在这些神话人物当中, 你最佩服的是谁?

生:精卫。

师:嗯, 她的坚持不懈让你很敬佩。你们了解精卫吗?高老师这里有个小故事, 看完了我们就知道为什么这么多同学都佩服她。

师:精卫是用什么东西来填海的?

生:石头和树枝。

师:“填”字的偏旁是——

生:土字旁;树枝是长在泥土里的, 石子是在地上的。

师:这是我们汉字的一个特点, 偏旁和汉字是紧密联系的。你还佩服谁?

生:我最佩服后羿。他一口气射掉了九个太阳, 是那个时代的大英雄。

(教师展示后羿射日的图片)

师:是啊, 后羿拉开弓箭, 威猛地一射, 九个太阳都被他射下来了, 救人民大众于危难之中, 真是个大英雄!你们看看这个“射”字, 想不想做做动作?

(生做射日的动作)

师:射日的动作和“射”字有没有关系? (展示“射”字的演变过程) 这个“身”字最早是弓箭, “寸”字最早是手。你还佩服谁?

生:我佩服女娲。

师:你佩服女娲, 你带大家读读这个词好不好?生:女娲补天。

生:我佩服嫦娥。

师:嫦娥之所以要奔上月球, 是为了保护仙丹。她也非常善良。现在高老师把字的一部分拼音去掉了, 你还会读吗?

师:左边和右边大组来比一比, 一组读四个词语, 比比哪个组读得好。 (生读词语)

三、学习科技, 渗透情感

师:非常棒, 我听出来了, 你们很佩服这些神话里的人物。高老师也想来读读。嫦娥奔月是神话故事, 女娲补天也是神话故事, 谁来这样读一读?

生:嫦娥奔月是神话故事, 女娲补天也是神话故事。

师:读得真好, 你们能不能用这样的句式说说别的神话故事?

(出示:……是……, ……也是……)

生:后羿射日是神话故事, 精卫填海也是神话故事。

师:真不错。同学们, 把好几个同样的词用同样的句式来说, 就可以让你的话变得更加简洁。刚才我们了解了很多神话中的人物, 他们都寄托了人们很多的愿望。神话中的人物大多能上天下海, 很厉害, 但我们现代的科学家更厉害, 他们让很多神话中的事都变成了现实。想不想来看一看? (播放“运载火箭”上天的视频)

师:我刚才听到有小朋友一边看一边叫“哇”, 为什么“哇”?

生:因为很壮观。

师:刚才飞上天的是什么?

生:火箭。

师:它还有更专业的名字是什么?

生:运载火箭。 (开火车读)

(教师出示“载”字卡片, 学生轮读)

师:小朋友自己看这个字, 它有一个兄弟“栽”和它长得很像。你有没有好办法帮我们区分一下?

生:一个下面是“车”字, 一个下面是“木”字。

师:有没有小朋友可以帮忙补充一下?

生:“载”是指用车子运的, 所以下面是“车”, “栽”是指种那些花花草草, 所以下面是“木”。

师:他教给我们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很多字的意思和它的部件是息息相关的。大家说说“箭”字, 我们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生:上面是个竹字头, 下面是个“前”字。

师:她用了加一加的办法。那“箭”为什么是竹字头? (教师展示箭的图片) 箭是什么做的?

生:竹子做的。

师:所以“箭”是竹字头。小朋友们, 你们知道刚才运载火箭运上天空的是什么?

生:是“神舟九号”。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送上去的是人造卫星。

师:你很厉害, 送上天空的就是——一起叫叫它的名字。

生:人造卫星。

师:送上去的人造卫星是探索月球的, 我们叫它——

生:探月卫星。

师:你还知道哪些卫星?检测气象的叫什么卫星?

生:气象卫星。

师:打电话时候用到的叫什么卫星?打电话用的是通讯卫星。想不想看看它们的样子?叫叫它们的名字。 (教师展示图片) 它们都是——

生:人造卫星。

师:你能不能用“××是人造卫星, ××也是人造卫星”这个句式造句?

生:探月卫星是人造卫星, 气象卫星也是人造卫星。

生:气象卫星是人造卫星, 通讯卫星也是人造卫星。

师:很好, 和你们的同桌说一说。刚才我们送上天空的是人造卫星, 现在科学家还能把宇航员送上天。你知道把宇航员送上的天是什么?

生:火箭。

师:不是, 而是——宇宙飞船。一起来叫叫它的名字。

生:宇宙飞船。

师:站起来叫一叫。

生:宇宙飞船。

师:再叫一叫。

生:宇宙飞船。

(教师展示“宇宙”卡片, 学生读)

师:观察一下这两个字, 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都是宝盖头;都是上下结构的;都是上宽下窄;都是形声字……

师:我们中国是全世界第三个能把宇航员送上天的国家, 让我们自豪地再来读一读。 (生读)

四、学习写字, 分层练习

师: (展示生字) 今天我们要写的是这四个字, 我们一起来读读。 (生读:卫、运、宇、宙)

师: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

生:“卫”字最难写。

师:虽然它笔画少, 但笔画越少越难写。哪里写好了, 就能写好这个字?

生:横折勾。

师:“宇宙”这两个字都是上宽下窄, 宝盖头要写得大一点。结构上哪里不一样?

生:“宇”高一点, “宙”矮一点;“运”最难写。

师:高老师也觉得“运”字最难写。要把它写好, 先要找好“云”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生:在田字格的右上部分。 (跟随教师在黑板上示范, 书空)

师:首先我们在右上格写“云”字。“云”写好了我们写走字底, 走字底的点和“云”的第一横差不多高。横折折撇写的时候和写三一样, 最后的捺像一条小蚯蚓平平的, 头是向上抬的, 脖子是向下的, 最后的小尾巴是向上的。想不想写一个啊?请你在书上, 把这个“运”字描一遍、写一遍。

(学生在书上练写一个。教师说写字姿势的注意事项)

师:“运”字写完的小朋友, 可以把刚才黑板上的这四个字都描一描、写一写。 (展示同学的练习) 谁来评价一下, 说说“运”字写得怎么样?

生:他“运”字写得很好, 捺有曲折变化。

师:还有哪个字写得好?

生:“卫”字, 他写得横平竖直。

师:好, 拿出刚才高老师给你们的小礼物, 把你觉得能写得更好的字再写几遍。我发现有些小朋友写的时候是对照书上的田字格一笔一画写的, 非常好。第一题写完的, 可以写第二题。

结束语: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四个神话传说, 也学习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有兴趣的话你可以再了解几个神话故事或者先进的科学技术, 我们下节课再交流。

【教学赏析】

这是杭州市天长小学语文组开展的识字教学研讨活动, 远道而来的广东佛山语文骨干考察团和上海名师名校长培训团计200多人观摩了本次活动。

这是一次高质量的校本教研展示。高丹老师执教的《识字8》, 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识字。巧妙的课堂设计、精辟的讲解、循循善诱的引导, 轻松地引领学生走进神话, 感受科技。笔者由此感悟到了识字教学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识字课就是识字课

识字课, 要依据汉字音形义统一的特点组织教学, 遵循汉字科学的识字教学。高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意义辨析、多种方法识记, 将识字教学法综合运用, 并演绎得非常精彩。特别是课中有约10分钟的写字练习, 这在当前要加强写字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二重境界:识字课不是识字课

识字能力是语文的特殊能力, 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诸多能力, 高老师为我们展示了识字教学过程中多种能力的结合, 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综合性, 使得识字课不仅仅是识字课。

1.在识字教学中进行朗读训练

一是趣味朗读, 多种形式朗读, 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情趣, 爱上朗读;二是读出对我国航天事业巨大成就的自豪, 读出情感;三是读出词性、词义、词情, 读出语文的知识性。这样的朗读, 是理解性朗读, 是积累性朗读, 是运用性朗读。

2.在识字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我最佩服谁”是一个话题, “我最佩服谁”是一种思辨, “我最佩服谁”需要有感而发, 学生在“我最佩服谁”的交流中自然地进行了口语交际练习。“……是……, ……也是……”模仿口头造句, 既是句式练习, 又是用词造句练习, 更是本课新词的反复运用, 说有意义的话, 说规范话, 说书面语。

3.在识字教学中培养阅读能力

高老师的阅读课文, 是默读与朗读;高老师的课件, 有多种屏幕阅读, 有神话故事阅读, 有汉字演变阅读, 有新闻阅读, 有图画阅读……在阅读中识字, 识字是有意义的;在阅读中理解字义, 识字是鲜活的、情境化的、富有生活理趣的。

第三重境界:识字课还是识字课

在识字课中要扎扎实实地进行音形义的教学, 要与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但识字课不仅仅是识字课。识字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特殊能力, 还要培养学生的一般能力, 那就是观察、思维、想象能力, 这是一种跨学科意识, 是一种大语文观。但在培养能力的同时, 识字课又还是识字课, 只是这里的识字是培养学生主动识字, 在识字活动中变得越来越聪明, 这是识字教学的最高境界。

1.在识字过程中不断引导观察和发现

高老师问:“仔细观察《识字8》的词语, 你发现了什么特点?”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纷纷发言:“四字词语”“四字成语”“都是神话故事”“前两个字都是神话人物”“第三个字是动作”……观察, 是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观察, 是一种研究方法;观察, 是一种主动学习。观察中发现, 更是一种观察品质。学生发现了词的音节、词性及主谓宾结构等, 识字中的观察与发现, 比识字更重要。

2.在识字过程中不断引导思维和想象

高老师让学生发现两组词语的特点, 一组是古代神话, 一组是现代科技,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概括和分类”的练习。这“概括和分类”对人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思维能力, 高老师又让学生用上四个神话故事词语进行“……是……, ……也是……”模仿口头造句, 这又是语言与思维结合的成功范例。高老师的课, 无论是引导孩子想象古代神话的幻境, 还是引导交流现代科技的壮观, 都是指向未来的理想教育, 在识字活动中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

二年级上册期中数学题 篇8

1.口算。(10分)

15米+5米= 17厘米-7厘米=

15厘米+6厘米= 18米-6米=

35厘米+7厘米= 50厘米+50厘米=

25米+5米= 22米+4米=

59厘米-9厘米= 1米-3厘米=

2.列竖式计算。(6分)

45+7= 25+6= 24-5=

3. 在○里填上“<”“>”或“=”。(6分)

4米5米 28厘米82厘米

100厘米1米 6米90厘米

8厘米8米 2米40厘米

二、填空。(22分)

1.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作单位。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作单位。(4分)

2.过两点最多能画( )条线段。(2分)

3.( )米和( )厘米一样长。(4分)

4.看一看,填一填。(4分)

回形针长( )厘米 铅笔长( )厘米。

5.量一量,填一填。(4分)

长( )厘米 长( )厘米

6.数一数,下面共有几条线段?(4分)

( )条

三、判一判。(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住保ǎ阜郑?

1.一张单人床长2米。 ( )

2.一枝自动水笔的长是16厘米。( )

3.小红爸爸的身高有170米。( )

4.长1米的木棒要比长100厘米的铁丝短一些。( )

四、选一选。(8分)

1.下图中,线段是( )。

① ② ③

2.要知道操场跑道有多长,应该用( )来量。

①三角尺 ②米尺 ③卷尺

3.冰箱大约高( )。

①75厘米 ②75米 ③175厘米

4.一棵树的高度大约是3( )。

①厘米 ②米 ③分米

五、画一画。(12分)

1.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5厘米长的线段。

3.画一条比7厘米短4厘米的线段。

4.在距离 2厘米处画一个□,5厘米处画一个○。

六、解决问题。(28分)

1.小明高90厘米,爸爸比小明高80厘米。爸爸高多少厘米?(5分)

2.一条绳子长40米,用去了10米,还剩多少米?(5分)

3.一支铅笔原长19厘米,现在变成14厘米,用去了多少厘米?(6分)

4.一条绳子长2米,3条绳子连接在一起,一共长多少米?(6分)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题 篇9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

……………………………………装……………………………订………………………………线………………………………………………………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检测

成绩

一、口算。

20÷5=

6×4=

6÷1=

6×5=

2×6=

4×5=

3×4=

24-6=

4÷4=

16÷4=

35-20=

18÷6=

27+8=

40+52=

15÷3=

30÷5=

4×3+1=

4×4-4=

6×2-9=

18÷3+3=

二、填空:

1、看图写出四道算式。

○○○○○

□○□=□

□○□=□

○○○○○

○○○○○

□○□=□

□○□=□

2、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

|

|

|

|

|

|

|

10根|,每2根1份,分成了()份。算式是:□○□=□

②△△△△△△△△△△△△

12个△,每3个一组,分成了()组。

算式:

□○□=□

3、在()里填上“米”或“厘米”。

大树高10()

一枝铅笔长18()

跳绳长2()

4、在○里填上“>”“<”或“=”。

6÷6○6

5×5○24

1米○100厘米

20÷4○4

9-3○3×2

4米○4厘米

8÷1○24÷6

3×4

○3+4

20米○25厘米

5、找规律填数。

三、按要求在下面图中画一条线。

分成两个三角形

分成一个三角形

分成一个三角形

和一个四边形

和一个四边形

四、找朋友。

4×3

5+5

24÷6

20-5

5×2

4×6

4×1

20÷5

6×4

6×2

5×3

6÷2

12-4

2×4

18÷6

4÷1

五、列式计算。

1、6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

□○□=□

2、除数是5,被除数是最小的两位数,商是多少?

□○□=□3、16里面有几个4?

□○□=□

4、把36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

□○□=□

六、解决问题。

1、奶奶家种了5盆花,每盆开了3朵,一共开了多少朵?

□○□=□()

2、20个小朋友做操,平均排成4队,每队站多少人?

□○□=□()

3、一瓶饮料3元,明明有20元钱,他想买6瓶,够吗?

□○□=□()

不够

4、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小红和她的3个同学,每人可分几个?

□○□=□()

5、蛋糕

冰激凌

鸡大腿

汉堡包

5元

6元

4元

7元

(1)如果买4块蛋糕,要多少元钱?

□○□=□()

(2)小芳想买一个冰激凌和一个汉堡包,共要多少元钱?

二年级上册期中数学题 篇10

这次“国培”学习使我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了新课标理念,为新教育全面贯彻实施奠定了基础。听了各位名师的讲解,使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灵魂得到了洗礼,思想和理念得到了更新。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树立了更坚强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尽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 加强合作学习,注重情景教学。

新课改倡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懂得合作。对于学生,伙伴之间通过倾听、分享、交流、互助与反思,使每个人都可以从同伴那里获得信息和启示,进而丰富个体的情感和认识,促进学生顺利地自我构建知识和创造知识。但要注意合作学习的误区,合作学习不能简单的停留在表面,而要看实质性的东西。新课程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合作学习得让学生明确主题,抓紧讨论,得出结论,而不是乱发言,没有结果。二.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亲近数学

只有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是有意义的数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应该是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的联系,认识数学的价值,增进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激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

三.情境教学在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已显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课堂教学中积极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使课堂成为生活性、趣味性、活动性的课堂,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去发现、去创造,真正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用这样学生熟悉的列子引入新课,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改变教学评价,注重评价实效

改变以往的单一的教学评价,采用多形式、多渠道的评价方法,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让家长、学生、教师共同参与评价。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有效地增进他们的自我评价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同时强调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和合作能力为主权依据,坚持主人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注重评价的实际效果,以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四、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除了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还注重对学生课前预习能力和家里学习作业能力的培养。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引导他们怎样进行课前预习,把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一起探讨,提高学习效率。并通过各种形式常与家长联系,及时交换信息,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使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有了一定的提高。

五、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不断反思提高

我以后要结合学校的研究课题,平时多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严格执行互听互评课制度,在上课、听课、评课活动中,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结合实际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内在力量,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学生本身对学习发生浓厚的兴趣时,才能使整个认识活动兴奋起来,促使他们去追求知识,探索科学奥秘,增强学习情绪和克服困难的意志,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早已指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说,对于学识,懂得它的人赶不上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又赶不上醉心于它,以它为乐的人。教育家蔡元培也主张:“我们的教书,并不是象注入水瓶一样,注满就算完事,最主要的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味(如果引起学生的兴味了),做教员的竟不讲也可以。”从当前教学状况来看,学生在学习上花时多,负担重,质量却不高。究其原因,无不与学习兴趣有关。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凡具有强烈兴趣的学科,学业成绩明显地好,并且学得活,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从而取得优秀的学业成绩。兴趣能使个体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起来,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十分重视兴趣对智力的作用,他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由此可见,兴趣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应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下面是我从教二十多年,针对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方法进行的一些探究。

一、培养学生数学兴趣,首先解决教师素质问题,加强“师德”修养,大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第一、尊重学生是“师德”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先决条件。学习兴趣总是和情感密切联系的。一些“师德”修养稍低的教师过多的使用强制性的外部手段,甚至动辄训斥,讽刺挖苦,体罚和变相体罚,只能扼杀学生的兴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能使学生充满希望,发挥出潜在的力量,并为自己期望做到的事情而努力奋斗,不断增添能力和力量,在各方面取得进步和成绩。严师出高徒,要对学生从思想上、学习上严格要求,但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以爱为基础的严格要求,才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上不断进步。创造融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学生成绩下降或练习发生错误时,不是简单地指责,而是关心、帮助他们。有了融洽的学习氛围,学生学习情绪就会高涨,学习兴趣就愈来愈浓厚。所以说“师德”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必备的道德,同时也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先决条件。

第二、加强学习,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重要因素。布鲁纳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乃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兴趣。”教材内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刺激源,丰富的教材内容不断给予学生新的、前所未有的信息,使学生为新知识所吸引。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推动人们去打开知识的宝库,鼓励人们去攀登科学高峰,这便是最有效的兴趣。数学家陈景润指出,他的中学老师沈元先生给学生介绍哥德巴赫猜想时,用形象的语言这样启示学生:“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同学们听得惊讶而又着迷,人人跃跃欲试,在陈景润心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播下了理想的种子,立志要去夺取举世瞩目的明珠,这与以后陈老的成功是不能不说有巨大推动作用的。教师的丰富多彩的语言,娴熟生动的讲解,具体形象的比喻,绘声绘色的描述,新鲜有趣的事例等等都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知识的不断更新,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教科研活动,苦练“内功”,及时“充电”,使自身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以便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数学兴趣。

二、培养学生数学兴趣,解决学生素质问题,注重数学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直接兴趣是由事物或活动本身引起的兴趣,这是有意义的事物在情绪上引人入胜引起的。学生对数学的直接兴趣来源于数学本身的魅力,即数学问题的新颖性、趣味性、实用性以及解决方法的多样性。间接兴趣是指对从事活动所追求的目的或结果感兴趣。在复杂的教学活动中,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都是不可缺少的。经常有学生抱怨数学太枯燥,它没有文科知识的好记、好理解,也没有理、化、生等学科的实验的趣味性,这说明他们未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同时也说明,要感受数学的魅力须消除对数学的枯燥感,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一、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培养学生数学兴趣

认真贯彻因材施教是广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必须的一环,在教学上不搞一刀切,面向全体分层施教,分层指导。先把学生分成A、B、C三层面:A层是学习兴趣浓,求知欲望高,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B层是智力因素好,非智力因素差,缺乏学习精神,学习成绩不稳定的学生;C层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对较差,学习较吃力的学生。通过因材施教,分层指导,让A层学生“吃得饱”,B层学生“吃得好”,C层学生“吃得了”。这样做使A、B、C三类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很大提高。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每堂课,每个提问,每道题的点滴成功中不断积累,最终凝聚成较充沛的“能量”,促其扬起前进的风帆,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养成数学兴趣。

第二、悬念引申,激发数学兴趣

强烈的好奇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原因,它可紧紧抓住人的注意力,使其在迫不及待的情绪中积极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内涵。一节课的良好开端,不仅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还有制造悬念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伊始就被引发起来。悬念的设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例如在讲解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时,教师拿出一张仅有0.1mm厚的白纸,问同学们,这张约只有0.1mm厚,把它反复对折27次后,估计一下厚度会有多高呢?下面的同学有估计有课本厚,有估计有墙厚,只有一个学生说的比较厚,说大约有教室的高那么厚,结果引来了同学们的笑声,讨论热烈。但当教师说出它的厚度将大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时,全班同学都惊呆了,一张纸反复对折,能有珠峰的高那么厚吗?想让老师论证。在同学的密切注意下,教师写出:纸对折一次厚度为0.1×2=0.2mm,对折两次厚度为0.1×22=0.4mm,……当对折27次时,其厚度为y=0.1×227=134217728mm=13421.7728m,大于珠峰高度8848m。学生们都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下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悬念把他们引入了诱人的知识境界。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好奇心由潜伏状态,诱发为活动状态,投入到良好的学习情境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惊讶感情——是寻求知识的强大源泉。”悬念的作用在于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臵悬念时,要富有启发性、趣味性、惊奇性,还要注意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性。

第三、设臵矛盾,诱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论指出:“在学生已形成的概念,他们对某些问题的生活经验和对该问题的更科学、更精确的解释之间树立矛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手段。”学生运用自己智慧克服的困难越多、越大,兴趣就越高。

在讲解例题,布置作业时,有意识地设置“陷阱”,能有效地引起同学对某些易忽视的概念、公式和条件的重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判断正误的能力。带着疑惑,学生急于想知道为什么,然后教师再讲解分式方程的解法和应注意的问题。这样设置矛盾,引起学生的数学兴趣,其效果是不言而寓的。为了解决类似这样的矛盾,学生必须认真地听老师讲解,随之而来的是,使他们在实践中辨别真伪,认真思索,努力解决矛盾,达到对知识的深化和巩固,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浓厚的数学兴趣,越学越爱学,越学越有趣。

第四、一题多解,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老师还应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深入理解和钻研教材,引导学生探索多种解题方法,开拓视野,把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如讲了乘法公式后,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用多种方法求出(a+b)2(a-b)2的值。

解法一:(a+b)2(a-b)2

=(a2+2ab+b2)(a2-2ab+b2)(完全平方公式)

=a4-2a3b+a2b2+2a3b-4a2b2+2ab3+a2b2-2ab3+b4(多项式的乘法)=a4-2a2b2+b4(合并同类项)很明显,这种方法比较繁琐且易出错,属于一般的解法,用此方法解答的学生对知识只是一般的了解,不够灵活。

解法二:(a+b)2(a-b)2

=(a2+2ab+b2)(a2-2ab+b2)(完全平方公式)=[(a2+b2)+2ab][(a2+b2)-2ab](转换平方差公式)=(a2+b2)2-4a2b2(平方差公式)=a4+2a2b2+b4-4a2b2(完全平方公式)=a4-2a2b2+b4(合并同类项)

这种方法较前者简便些,考虑到用乘法公式(特别是转换为平方差公式)来解,能省去繁琐的运算步骤,但要求学生对各种公式熟练地掌握。

解法三:(a+b)2(a-b)2

=[(a+b)(a-b)]2(结合幂的运算性质转换)=(a2-b2)2(平方差公式)=a4-2a2b2+b4(完全平方公式)

比较三种解法,此种方法最简捷,先转化为积的乘方,再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要深入理解,熟练掌握并且思维敏捷。

经过比较,大家公认最后一种方法最佳,然而最佳方法的掌握要求同学们对乘法公式不但要熟练掌握,更要进行系统化的思维活动,运用智慧进行概括方能做到“灵活运用”。灵活运用使同学们在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中看到了知识的力量,尝到了甜头,也对数学更加感兴趣了。

第五、一题多变,深化学生的数学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创设最佳思维情境,造成学生的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课堂要注意“思”与“变”。一道好的数学题,教师要充分发挥其效应,采用多变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一道数学题可变换条件、结论等近似或相反的许多题目,以沟通各方面的知识,把学生引入胜境,开拓知识视野,做到解一题知一类,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这种拓宽问题,深化知识的教学常常能推出新的规律,使知识得以推广,并在推演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学习兴趣。

第六、探索技巧,激发数学兴趣

好的解题方法不仅能事半功倍,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巧解题目成功的喜悦,必然激励学生进一步攻克新的数学难题,于是学生在“探索——产生兴趣——探索技巧”的良性循环中更加喜欢数学了。

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不少同学做了几步就无法做了,一道题:计算:

因为分母是越来越复杂,根本不能很快算出,而有的同学却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这样这道

看似非常复杂的问

,…… 题变得明朗起来了。做出的同学非常自豪,做不出的同学既佩服又羡慕。

类似这样的小、巧、活的解法,易引起大部分学生的兴趣,其实,我们对解题技巧的积累不正是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吗?

第七、数学实验,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动手实验能直接刺激大脑积极思维,它不单使人加深理解和活学活用所学的知识,还能让人通过亲身实践,真正感受到发现的快乐。这早已在理、化、生等科目中得到印证。数学本身是最枯燥无味的,但我们如果能紧扣课本适时地增加一些数学小实验,效果是无法表达的,这与新课程改革也是相吻合的。

如在讲授新课标初一数学(鲁教版)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时让学生动手做好每一个数学小实验,相信教过此章的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那就是学生动手做实验,效果太好了。又如讲授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教师让学生每四人准备一副扑克,让同学玩24点游戏,就是从一幅扑克牌(去掉大王、小王)中任意抽取4张,根据牌面上的数字进行混合运算(运算时,可用加、减、乘、除、乘方、相反数、绝对值、括号等,每张牌只能用一次),使得运算结果为24或-24,其中红色扑克牌代表负数,黑色扑克牌代表正数,J、Q、K分别代表11、12、13。由于大部分学生都玩过牌并且也都非常爱玩,因此,教师一说,学生踊跃参加,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而在这玩牌实验中,学生却不知不觉地喜欢上了数学,大大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八、介绍成就,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数学理论的每一次进步都闪耀着数学前辈的智慧光芒。象祖冲之与圆周率,杨辉三角,《周髀算经》与勾股定理,《九章算术》与正负数、方程等;笛卡尔与直角坐标系,高斯分组等;现代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等人的成就等。在教学中适时向同学们介绍这些数学大师的业绩和轶事,无疑会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事业感、成就感有良好的作用。

第九,学以致用,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兴趣发生的基础是需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又通过学习它去解决生活、生产中实际遇到的问题。这就使得学习数学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需要,当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时,这种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快乐,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人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的一切,还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的愿望。”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尽量联系实际,如城市的电话号码由六位增至七位、八位可净增多少个电话号码?电信、移动、联通、铁通、网通的话费套餐到底哪一个对自己的家庭或父母更合适?银行的减息、加息对我们的收入有何影响,仅仅是利息上的影响吗?人民币的升值与贬值又会带给我们什么呢?短期看,长远看呢?国家税收政策的一系列变化对我们的生活又有何影响?等等,以上这些问题有的已在新课标课本中出现了,有的还未出现,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补充,帮助同学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把数学知识学以致用,学生倍感亲切,切实感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且也是一个合格的国民所必须的知识,也更增添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渴望,从而养成一种强烈的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的方法绝不仅仅是笔者所述的几种方法。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沐浴着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的方法也会在不断更新、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

上一篇:DNS系列一:DNS查询原理下一篇:实习生培训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