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

2022-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七年级下册语文

关于七年级语文下册新教材特点的体会

摘 要:2016年秋季开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进行了新版修订推广,是贴合课程标准改革要求进行了创新实践。新教材与旧版本有很大的变化,因此也给了使用者全新的感觉。新教材通过自己的全新组织编订,让学生掌握了更多的拼音、识字、阅读、造句、口语交际表达等语文能力。本文结合笔者应用体会,探讨七年级语文下册新教材的特点。

关键词:七年级语文下册;新版教材;特点

多年来,各地都在积极使用不同出版社的语文教材,七年级语文教材常见出版社有人教版、苏教版、粤教版等。目前,全国范围应用最广泛的当属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语文教材。随着语文教材的广泛应用,人们往往可以总结出很多新教材的应用特点。新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于2016年秋季开始修订发行推广,刚开始使用就有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特点,笔者将以下册教材为研究对象,分享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新教材的整体印象受赞

七年级语文下册新教材,于2016年11月人教出版社修订出版,是经教育部统一组织完成编写的专业教科书,全书共收录了24篇课文、6组写作、3篇综合性学习、2篇名著导读和8首课外古诗词,主要用于完成七年级下学期的语文课程教学。可以看出,正是由专业大师、语言大家参与编著编审工作,才有了新的一版教科书问世。全书共163页,属16开本,较之旧教材在开本设置上明显不同,同时还对其中的字体进行了较为明显的调整。如将旧版教材课文题目由二号放大到小初号,正文字體由小二号放大至二号,田字格组字也由原来规格抬升了半号。因此,整体上让人感觉整洁大气。整书的装帧属精美层次,无论是整体布局、插画风格、页面留白、字体选择还是装帧设计,无一不是让人感觉到充满现代感,青春时尚。新教材大量使用童话类的图画,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童趣,降低原有教材的写实插画风格,并且原有的单线平涂也改为了新教材的无骨画法,立体感突出,更加生动直观,色彩更具饱和性,学生们在接到新书后,脸上的笑容和心中的喜悦是埋藏不住的。

二、新旧版本内容更换设置多面化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中,六大单元基本含有阅读与写作两大结构内容。阅读课文中有描写人物的、有描写风景的;有古代文体、有现代文体;有描写现实的,有描写科幻的,不得不承认,所有的单元文章都属于各领域典型代表。整体上看,整本书24篇文章仅保留了旧教材的9篇文章,在其他新增文章中,很多内容来自于旧版教材的其他年级段文章,如收录在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的文章1篇,收录在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的文章4篇。新教材加强了在古诗词的诵读学习理解方面的文章收录,不仅保留原有的4首诗歌,还同时增加了4首,让学生能够更多地感受到中外名家在诗歌创作上的灵感,也让大家体味到诗歌所散发的独特魅力。在名著导读部分,用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选段和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海底两万里》选段分别替换了旧版中的《童年》《昆虫记》两个作品。当然,无论是旧版还是新版,在名著导读部分所选择的著作,都是传世佳作,学生通过新的题材和内容,可以直接加强对阅读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如《骆驼祥子》就强调要通过圈点和标注来突出细节,《海底两万里》就强调通过快速阅读来提供语言的凝练度。

三、新版教材中的单元主题更有侧重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虽然突出体现了创新变革的思路,但是也注重通过加强语文学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将学生代入知识学习的殿堂。整个教材都在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多重关系,并按名人、祖国、凡人、美德、哲理、探险分别为六大单元设置了主题。不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各有侧重,一方面积极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地突出写作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

笔者通过对全书单元的备课和教学,对其中感受较深地就是单元内容中的教学目标设定。如第一单元通过讲述杰出人物,让学生感受和学习更多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与生活追求。同时通过对不同文章的通览了解,通过对关键句段的斟酌揣摩,从字里行间读出特殊人物的性格与思想。如在第二单元中主要讲述爱国主义情怀,通过悠悠黄河的歌颂、最后一课的哀号、土地誓言的宣读、木兰诗的吟唱,仿佛让更多人感受到了国家对人民生存的重要性。这一单元中,要求学生能够把握作品的背景与情感,在特定的抒情中完善自己的情感体会。在第三单元中学生们将重新提到爱心情感的话题,通过观察和体会生活中不同个体的感受遭遇来体会不一样的关系,要求学生们在普通生活中要善于发现美,学会体谅不同的群体,保持应有的精神面貌。第四单元主讲的中华美德,是学生进行道德修养培养与提升的重要单元,在不同篇幅的文章中,学生要能够从略读到精度再到快速阅读,不断分享自己在阅读中的感悟。第五单元重在培养学生利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来加强描写,学生如果能够在不同的细节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悟与情怀,必然能够将文章写得更加生动,语言的魅力也会跃然于纸上。第六单元带领着学生奔向未知世界,走向未来,走向更加全新的时代。通过探险与科幻文章,学生们也会提高自己的想象力,不断激发自己的探索实践能力。

四、结束语

七年级语文下册新教材,能够从自身单元内容的编排上去努力体现课程标准的改革要求,全面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可以在学生的阅读与写作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参考文献:

[1]张秋喜.“三大变化”之“三大应变”——人教版2016年语文七年级教材内容变化之我见[J].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旬刊,2016(10):64-65.

[2]何小燕.2016年秋季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结构的变化[J].考试与评价,2017(3):54-55.

[3]王本华.从八大关键词看“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J].课程教学研究,2017(5):122-123.

作者简介:

王仁聪(1979.08—),性别:女;籍贯:四川宜宾高县;最高学历:本科;职称:中学一级语文;研究方向:中学语文;单位:四川宜宾高县硕勋中学。

作者:王仁聪

第2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本课上承隋唐下启宋元,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代。课本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辽、北宋、夏的和战;金和南宋的对峙。本课内容从10世纪初契丹国建立到12世纪中叶宋金和议,大约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政权关系相对比较复杂的历史时期。同时也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时期。本节课可分两个阶段去把握,第一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第二个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

2.本课的新课标要求是: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 并立,正确认识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

3.教材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

4.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

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认识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是本课的难点。

二、學情分析

初一学生经过半年的历史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缺乏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唐朝统治瓦解后,分裂割据局面又一次出现。宋、辽时期政权并立,各民族之间有战有和,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政权并立和民族关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上册已经学习北朝时期,对民族关系已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本课奠定了基础。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

(1)直观教具演示法,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的展现历史人物、史实材料等,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突出教学重点;(2)阅读指导法,指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归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3)讲述法.对于一些不常见的史实,可由教师进行讲述,引导使学生把思路搞清;(4)分组讨论法,通过讨论正确的评价澶渊之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5)引导评价法.对于岳飞抗金和岳飞被害等内容,可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6)分析讲解法.对于本课的两个重点内容,需要教师分析讲解.

2、学法

(1)本课教学内容所含时段相对较长,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或历史过程也相应较多。可分两个阶段去把握,第一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第二个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2)本课涉及到的少数民族较多,需要通过地图从空间上强化学生对民族政权统治区域的掌握。另外,对重要的史实,可以指导学生列表归纳掌握。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一堂课成功与否,开头抓住学生的心,吊起学生的胃口很关键。所以我采用讲唐朝疆域图来进行课堂导入,实现大一统的繁盛的唐朝怎样被灭亡了呢?哪一年灭亡的?等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

(1)第一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

①关于契丹的兴起:多媒体显示“契丹人引马图”,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和分析契丹兴起和逐步强大的原因,多媒体显示契丹的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学生阅读教材后完善。

深入设问:契丹族兴起和逐渐强大的原因?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明白,接受汉族文化、重视农耕对于契丹族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意义。

②北宋的建立:历朝历代的政变事件屡见不鲜。“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便是由后周禁军最高统帅赵匡胤发起的一次成功的政变。赵匡胤兵不血刃登上帝位,不仅统一了大半个中国,而且治国有方。多媒体显示“赵匡胤”图,讲故事“黄袍加身”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掌握北宋的建立(时间、人物、首都)及意义(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教师点评:北宋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但随之而来的是几个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要认识到北宋政权并不是一个统一了全中国的王朝。

通过历史小故事“杯酒释兵权“让学生认识到北宋建立者赵匡胤的机智和谋略。

历史小故事的搜集整理及讲述,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语言表达能力、并延伸了课堂教学,将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紧密结合,突破难点,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③辽和北宋的关系。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澶州之战。教师提出问题 “为什么北宋在澶州打退了辽军,却要与辽讲和,并签订屈辱的澶渊之盟?”教师提供史实资料、澶渊之盟内容(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从辽宋的力量对比上去思考,结合“动脑筋――对澶渊之盟的评价”,组织学生辩论,将学生分正反两方。以此来突破教学难点。

教师总结: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④要让学生认识到,辽宋双方实力相对均衡,澶渊之盟是双方相互的产物。由此归纳出宋、辽“先战后和”的并立发展关系。

⑤多媒体显示《辽、北宋、西夏形势图》,指出西夏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相关情况,由学生总结出建国时间、民族、建立者、都城、宋夏和战。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关系,可以结合地图从空间上制作简易图示来掌握本课的政权对立及其之间的关系。图示如下:

通过此图能够帮助学生轻松、明了地掌握辽、北宋、西夏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形势,指出北宋并不是一个统一全国的王朝。

第二个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

⑥北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严重削弱了双方的力量,而这正好给北方的女真族一个发展机会。教师简单介绍女真族的生活习俗,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总结归纳出金建立的

时间、建立者、都城。利用《金、南宋对峙形势》图介绍金灭辽、再灭北宋及南宋建立的情况,并指导学生明确它们的地理位置及各自的都城。

⑦学生讲述岳飞的故事,由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性都较高。教师多媒体显示有关岳飞抗金和郾城大捷的图片,加深学生对岳飞的认识。

作者:阿同古力·木坦里甫

第3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教科书中可渗透“心本教育”的章节分析

摘 要 目前学校过多的注重知识教育,对学生进行终生生存发展所需要的品质和技能的培养相对较少,而生物学科在渗透“心本教育”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就以《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为例,根据“心本教育”思想,对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心本教育”思想的章节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心本教育 生命教育 生物学教学

1 引言

狭义的心本教育可以理解为对个体进行心理品质的教育,可以表示为:心本教育=心品教育。广义的心本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理念,包括教育的价值观、教育的目的观、教学观、人才观等。心本教育是对人性的教育,是以心理学科为辅助,注重对学生终生生存发展所需的心理品质与能力的培养。人的品质包括人的生活能力品质、道德品质、心理品质和文化品质等。下面就以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为例,就常见的社会现象,从生命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爱护环境这四个方面对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心本教育”思想的章节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内容涵盖心理调节、增加抗压能力、与人相处和适应社会。

2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教科书中可渗透“心本教育”的章节分析

2.1 生命教育,尊重父母

精神病学者麦宁格认为,心理健康是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之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状况。部分学生因为抗压能力低、不能适应环境、无法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等因素选择轻生。初中生物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涉及的内容见表1。

“人的生殖”一节涉及男女生殖系统、胚胎的形成以及生殖过程等内容,教师根据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教育学生尊重父母,同时珍惜生命。通过对“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两节的处理,让学生明白呼吸道的结构和作用,学习肺部的结构以及气体在肺部的交换机制。人体呼吸是靠精细的组织完成,极其脆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伤害,引导学生要懂得爱惜身体。“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内容涉及了人体心脏的基本结构以及它的运血机制。“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节主要介绍了人体对外部世界的感官器官——眼球。两节都与人体的结构有关,教师可以教育学生懂得爱惜自己,适当运动和合理用眼,懂得保护自己,珍惜身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两节涉及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调节机制,教师在讲解神经系统的调节机制时,可以加入残疾人或植物人的生活视频,也可以结合史铁生身体残疾却积极生活最终成为伟大作家的事例来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健康的身体。

2.2 道德教育

当今社会出现很多食品安全问题,如三鹿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社会道德出现滑坡,要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必须从学生做起。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可以用于道德教育课程见表2。“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一节涉及食品安全知识,教师可以在此节加强食品健康教育,课上播放与食品安全事故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收集资料并进行课堂展示。教师要指出食品安全事故是不法分子导致的,要求学生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输血与血型”处于第四章第四节,主要介绍了血型和血液含量。教师可以教育学生关爱他人的生命,倡导学生积极献血,从而让学生懂得关爱他人,提升学生的道德。

2.3 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

七年级生物下册涉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章节有“人的生殖”和“青春期”。初中是人生中的关键期,即青春期,这段时期中,人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但心理发展的速度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期。因此青春期的大多学生身心处于非平衡状态,容易引起心理发展上的种种矛盾。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家长和学校只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关注较为薄弱。生物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加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见表3。

2.4 环境教育

当今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城市环境恶劣,不少市民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爱护环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加入环境教育,涉及环境教育的内容见表4。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处于教材的最后章节,体现了人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人类人口增长很快,19世纪初的世界人口总数达到了10亿,到1930年增加到20亿,到2005年达到65亿,2011年已突破70亿。人类对环境的资源的索取增多,同时对环境的破坏加大。教师可以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加入人类破坏环境的事例,做成幻灯片流动放映,激发学生的感情,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保护环境。

3 建议

在当今教育特点的大背景下,学校、教师、家长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业成绩,对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关注较少,较少关注学生生存发展所需技能与品质的教育。教师在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的同时,应更多的加入心理品质的教育。

3.1 强调教师“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心本教育”与初中生物课程相结合强调了课堂教学“以人为本”“从心出发”的教学思想。教师要完成“心本教育”的渗透就必须要有“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强调自身的人文主义情怀,真正理解学生、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这从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教师的要求。

3.2 培养学生与人和谐相处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目标是培养社会化的人。狄德罗认同培根的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实验科学方法论,并指出“学习和研究知识必須要有正确的方法”。“心本教育”的思想就是培养社会化的人。对学生社会化的培养,教师可结合自身教育经验采取灵活的方式进行教学,培养与学生终生生存和发展相关的品质和能力。

3.3 培养学生抗压、心理调节能力

生物是门自然学科,但又与人文学科相融合。心理学知识的运用加强了生物学科在教育上的作用。生物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心本教育”与生物学科的结合,起到了培养学生抗压能力、心理调节能力的作用。

3.4 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只有有良好道德的人才能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心本教育强调对学生心理品质的教育,注重教育对社会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生物学科知识,加强学生对道德的规范,促进道德教育的内化。

参考文献:

[1] 吴发科.心本教育[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9.

[2] 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原理与操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352-356.

[4] 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学七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10.

[5] 郑长龙,梁慧梅.科学方法教育思想的由来及发展[J].化学教育,1998(6):46-48.

作者:蒋合涛 程敏 罗充 陈玲 付喻

第4篇:七年级下册语文词汇

第一单元:

1、 攒 拗 确凿 菜畦 桑葚 轻捷 蟋蟀 臃肿 脑髓

xiāngyíshūshúfāngzhângbïxuãchántuìrãnjìhǎnzhìgǒudîutìtǎngzǎnniùquâzáocàiqísāngrânqīngjiãxīshuàiyōngzhǒngnǎosuǐ

rãnshēngdǐngfâi

bānmïu

zhúshāi相宜 书塾 方正 博学 蝉蜕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斑蝥 竹筛

zhǒngzhàngdīngzhǔkǒngjù

lígēhuāpǔzhàlándǎnzǐzānhuā

mùjī

shùnxīyōu狗窦

倜傥

2、肿胀 叮嘱 恐惧 骊歌 花圃 栅栏 掸子 簪花

3、丑陋 讪笑 嫉妒 来势汹汹 迸出 沼泽 木屐

4、瞬息 幽寂 延绵 荒草萋萋 伫立尴尬

第二单元:

6、颠 澎湃 狂澜 屏障 哺育 九曲连环 体魄 磅bïdiānpēngpàikuánglánpíngzhàngbǔyùjiǔqǔliánhuántǐpîpángjìyánmiánhuāngcǎoqīqīzhùlìgāngàchǒulîushànxiàojídùláishìxiōngxiōngbângchūzhǎozã礴

7、郝叟 哽 喧闹 肃静 懊悔 磨损 祈祷 惨白 踱来踱去 钥shixītïuzìtiěchàyìwànlǐhǎosǒugěngxuānnàosùjìngàohuǐmïsǔnqídǎocǎnbáiduïláiduïqùyào

bīxiáqíqū

zǔyìhuíhuánqūzhãyìfùrúshìyìxiâ

lǚxínglǐdàzhāo匙 膝头 字帖 诧异

8、逼狭 崎岖 阻抑 回环曲折 亦复如是 一泻xiǎnjùncïngshāndiãlǐng

qíqùhãngshēngzhuïliúgǔngǔn万里 险峻 丛山叠岭 奇趣横生 浊流滚滚 旅行 李大钊

chìtîngháomíngbānlánlányǔguàidàngângǔ

mîqìtiánlǒngzhàměngwūhuì

9、炽痛 嗥鸣 斑斓 谰语 怪诞 亘古 默契 田垄 蚱蜢 污秽 第三单元:

11、宰割 筹划 彷徨 仰慕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当zhīwúkuìfēngmángbìlùjiāyùhùxiǎofùrújiēzhīmǎgãguǒshījūgōngjìncuìãrhîuyǐzǎigēchïuhuàpánghuángyǎngmù

kěgēkěqìxiǎnwãirãnzhīdāng

sǐ之无愧 锋芒毕露 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 马革裹尸 鞠躬尽瘁,死shuāiwēihârándiãqǐgāobiāoqiâãrbùshěwūwūqiïngniánlìjìnxīn而后已

12、衰微 赫然 迭起 高标 锲而不舍 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慷慨淋漓气冲斗牛校补漂白

13、重荷 愁苦 深遂 踌躇 巴望 锁闭 磐石 惹人záluànwúzhāngbújiàntiānrìmãnkǎnxuānxiāoxiàkē

bïxuãduōshíyīxuâqiánxīnguànzhùxīnhuìshãnníngjiǒnghūbùtïngyìfǎnjìwǎngkāngkǎilínlíqìchōngdǒuniúxiàobǔpiǎobáizhùmù

hãchïukǔshēnsuíchïuchúbāwàngsuǒbìpánshírěrãn注目 杂乱无章 不见天日 门槛 喧嚣 下颏

14、博学多识 一拍即合 寻欢作乐 忘乎所以 义愤填膺 简陋 白皙 滑稽

dànduïzhàoguīshěngxíngbâicuānduōfúshuǐ

jībànmîránrǒngzá

kuángwǔshǎn

yìfântiányīngjiǎnlîubáixīhuájīpāijíhãxúnhuānzuîlâwànghūsuǒyǐ第四单元:

16、惮 踱 棹 归省 行辈 撺掇 凫水

17、狂舞 闪shâhuǒliâfēijiànkàngfânhuìàn射 火烈 飞溅 亢奋 晦暗 羁绊 蓦然 冗杂 搏击 烧灼 奔突 翻飞 大彻大悟 旋风 瞳仁 恬静 戛然而止 磅礴

18、撇 蘸 幽暗 惬意 疏密 包罗 朱砂 口头禅 参差不齐 徘徊 闪烁

19、清扬 咿呀 静穆 端凝 颦蹙 惨然 嗔视 变幻多姿 本色当

piězhàn

bïjīshāozhuïbēntūfānfēidàchâdàwùxuànfēngtïngrãntiánjìngjiáránãrzhǐpángbïyōuànqiâyìshūmìbāoluïzhūshākǒutïucháncānchābùqípáihuáishǎnshuîqīngyángyīyājìngmùduānníngpíncùcǎnránchēnshìbiànhuànduōzīběnsâdāngxínglíhãbēihuāndīhuíwǎnzhuànchìzhàfēngyúnhúnshēnjiěshùgāoshìkuîbùjìntài行 离合悲欢 低回婉转 叱咤风云 浑身解数 高视阔步 尽态极妍 息息相通 褶裙 星宿

21拽无垠癫狂凛冽吞噬销蚀羸弱步履告罄遗孀坚持不懈

qiānxīnwànkǔfēngcānlùsùzhuàiwúyíndiānkuánglǐnliâtūnshìxiāoshílãiruîbùlǚgàoqìngyíshuāngjiānchíbùxiâ

yâbùchãngmiánjīnpílìjiãmânmânbùlâmáogǔsǒngránjíyánxīxīxiāngtōngzhěqúnxīngsù千辛万苦 风餐露宿 夜不成眠 筋疲力竭 闷闷不乐 毛骨悚然

yàowǔyángwēiyángyángdãyìyàngyàngbùlâshānshānláichíyōuxīnchōngchōngpíbâi耀武扬威 洋洋得意 怏怏不乐 姗姗来迟 忧心忡忡 疲惫bùkānwâisuōbùqiánlǔmǎngdàdǎnniànniànyǒucíqíwúnìngjuãzhúbáixuěáiái

yǔwúlúncìjīngdǎxìsuànyǔ不堪 畏缩不前 鲁莽大胆 念念有词 语无伦次 精打细算 与其......毋宁角逐 白雪皑皑

22、咯 噎 辐射 筛糠 遮蔽 幻影 疲juànxiãzîuqūqiàoqídàilíhuázhēndìjuǎntǔchïngláiyúnyúnzhîngshēngsǐdãqísuǒchïngzhìbiāngǔ

fúshâshāikāngzhēbìhuànyǐngpí倦 协奏 躯壳 脐带 犁铧 真谛 卷土重来 芸芸众生 死得

lǚjiàncuīwēiyǎngjīngxùruìqíxīnxiãlìtïuyūnyǎn

jiànshù其所 虫豸

23、砭骨 履践 崔巍 养精蓄锐 齐心协力 头晕眼huāyāosuānbâitîngyǒngwǎngzhíqiánbīnggǎotǐlìbújìzhìxīliáoràoyīnmáijiāngyùpîbujídàizīzībùjuàngāngyìbùqū花 腰酸背痛 勇往直前 冰镐 体力不济 窒息 缭绕

24、建树 阴霾 疆域 迫不及待 孜孜不倦 刚毅不屈 给予 锲而不舍

wūsâhïnglíngsǒngyǒngchàngránquánfúbēichǔchãngjiâwàng

yīchãnbù

jǐyǔqiâãrbùshě第六单元:

26、污涩 红绫 怂恿 怅然 蜷伏 悲楚 惩戒 妄xiàduànyǔjījiànchěngnãnghuǎnghūtiánnìxiánshújìntuìwãigǔ下断语

27、肌腱 逞能 恍惚 甜腻 娴熟 进退维谷 一尘不染 略胜一筹 秩序井然 对峙 悲怆 蹿跳 戛洛山 斑斓jiǎoquànyîuchōuchùgōuhâ

bùjīrǎnluâshângyīchïuzhìxùjǐngránduìzhìbēichuàngcuāntiàojiáluîshānbānlán

jījizhāzhāshípîtiānjīngyǐnǐzhàlánhãzhexiānxuâpáoxiào

chuāngyí

liâpiāohàn

28、铰 劝诱 抽搐 沟壑 不羁 叽叽喳喳 石破天惊 旖旎 栅栏

dǎnqiâ胆怯 呵斥 苍苍茫茫 趾爪 和着鲜血 咆哮 觑 鬣 剽悍 疆场 驯良 勇毅 窥伺 迎合 疮痍 枉然 阔绰 观瞻

bìyīnqiújìngguǎngyě

jīxíng

âgǔkāngkǎiyǐfùxiāngdãyìzhāngyǒu

kuīcì

yínghã

wǎngránkuîchuîguānzhānhēchìcāngcāngmángmángzhǐzhuǎjiāngchǎngxùnliángyǒngyìyánlì妍丽 庇荫 遒劲 犷野 畸形 颚骨 慷慨以赴 相得益彰 有过之无不及 guîzhīwúbùjí

第5篇:七年级语文下册试题

一、积累和运用(19分)

⒈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下面划横线4分)

①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cuán zǎn)成的小球。

②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duó duò)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③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shàn shān)笑,不仅在鸭群中如此,连在鸡群中

也是这样。

④做人要懂得的收敛(liǎn jiàn),不要以轻狂为荣

⒉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三天的时间里,把栏目标志、片头改过来又改回去,这在央视的历史上是决

无仅有的。

B.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

C.桑园的桑树结满紫红桑甚的时候,很多女孩就会想起它那深情紫衣。

D音乐界、教育界一些知名人士大声急呼:让好儿歌尽快走向我们的少年儿

童。.

⒊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春天的杭州是个美丽的季节。

B.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没有的奇迹。

C.上周,我校记者团走访和了解了一家化工厂的情况。

D.县政府严肃处理了水泥厂擅自提价问题。

⒋下面四句话中,有两句加点的词使用得不恰当,找出来并在括号里写出一个恰

当的词。(2分)

A、皱纹多了,头发白了,可儿时的快乐总是朦胧的留在记忆里。() ..B、优越的生活条件,有时能成为一些人前进的绊脚石。() ...C、祖父很高兴,脸上的皱纹也舒服了。() ..D、同学们派遣他当语文科代表,每天取送作业。() ..⒌春天来了,大地绿了,可是校园食堂前的草坪上却被无情地踩出了一条光秃秃

的“路”,请你在此树一块牌,并在上面写一句话,提醒大家保护绿色!(字数在20

字以内2分)

⒍品味语言,说说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现了什么?(2分)

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停

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⒎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惜时或劝学内容的名句,请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2分)

⒏某旅游景点有一则告示: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

别带走。 这则告示告诉游客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它写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

(3分)

二、阅读理解与表达: (25分)

(一)(13分)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

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 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 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①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

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 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

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②。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

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③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

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

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

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

歌吧!。”④

⒐划线句①中“监狱大门”指的是:,“钥匙”指的是:

全句的含义是:。(4分)

⒑划线句中②“恨不得”和“一下子”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的心情。(2分)

⒒小弗朗士为什么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 (2分)

⒓划线句③是细节描写,挂在铁杆上的字帖,烘托出的气氛。(2分)

⒔划线句④运用怎样的修辞 含义是:(3分)

(二)

结合批注,阅读下文,然后答题。(12分)

一棵大树

[美]谢尔·西弗斯汀著陈丹燕译

从前有一棵树,她很爱一个男孩。每天,男孩都会到树下来,把树的落叶拾起

来,做成一个树冠,装成森林之王。有时候,他爬上树去,抓住树枝荡秋千,或者

吃树上结的果子。有时,他们还在一块玩捉迷藏。要是他累了,就在树荫里休息,

所以,男孩也很爱这棵大树。

◆童年的男孩多快乐呀! 树感到很幸福。

日子一天天过去,男孩长大了。树常常变得孤独,因为男孩不来玩了。

◆幸福源于相亲相爱!

◆“孤独”一词可见树对男孩的思念。

有一天,男孩又来到树下。树说:“来呀,孩子,爬到我的树干上来,在树枝

上荡秋千,来吃果子,到我的树荫下来玩,来快活快活。”

“我长大了,不想再这么玩。”男孩说:“我要娱乐,要钱买东西,我需要钱。你能给我钱吗?”

“很抱歉,”树说,“我没钱。我只有树叶和果子,你采些果干去卖吧,卖到城

里去,就有钱了,这样你就会高兴的。”

男孩爬上去,采下果子来,把果子拿走了。 树感到很幸福。

◆幸福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后,男孩很久很久没有来。树又感到悲伤了。

终于有一天,那男孩又来到树下,他已经长大了。树高兴地颤抖起来,她说:“来啊,男孩,爬到我的树千上来荡秋千,来快活快活。”

◆由“颤抖”可见大树的激动!

“我忙得没空玩这个。”男孩说,“我要成家立业,我要间屋取暖。你能给我间屋吗?”

“我没有屋,”树说:“森林是我的屋。我想,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下来做间屋,这样你会满意的。”

于是,男孩砍下了树枝,背去造屋。树心里很高兴。

但男孩又有好久好久没有来了。有一天,他又回到了树下,树是那样的兴奋,连话都说不出来了,过了一会,她才轻轻地说:“来啊,男孩,来玩。”

“我又老又伤心,没心思玩。”男孩说:“我想要条船,远远地离开这儿。你给我条船好吗?”

◆看看,男孩每一次对大树开口说话,都离不开一个“________”字。

“把我的树干锯下来做船吧。”树说:“这样你就能离开这里,你就会高兴了。” 男孩就把树干砍下来背走,他真的做了条船,离开了这里。

树很欣慰,但心底里却是难过。

又过了好久,男孩重又回到了树下。树轻轻地说:“我真抱歉,孩子,我什么也没有剩下,什么也不能给你了。”

◆大树总是在说“抱辙”,可该抱歉的不应是大树啊!

她说:“我没有果子了。”

他说:“我的牙咬不动果子了。”

她说:“我没有树枝了,你没法荡秋千。”

他说:“我老了,荡不动秋千了。”

„„

树低语说:“我很抱歉。我很想再给你一些东西,但什么也没剩下。我只是个老树墩,我真抱歉。”

男孩说:“现在我不要很多,只需要一个安静地方坐一会儿,歇一会儿,我太累了。”

树说:“好吧,”说着,她尽力直起她的最后一截身体,“好吧,一个老树墩正好能坐下歇歇脚,来吧,孩子,坐下,坐下休息吧。”于是男孩坐在了树墩上。

◆大树的一片爱心在“尽力”二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⒕文中有两处写了“树感到很幸福”,其实这两个“幸福”的含义有所不同。老师为前一句加的批注是“幸福源于相亲相爱!”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为后一句加上恰当的旁批:

幸福源于____________!(限四字)(2分)

⒖长大后,男孩很少来看大树,就是在仅有的几次中,男孩每一次对大树开口说话,都离不开一个“___”字,横线出填上合适的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3分) ⒗划线句中加点词“尽力”可见。(2分) ⒘文中的大树真让人感动,也许她还会让你浮想联翩。请你用一句诗、一句歌词或一句格言,来表达你对她的赞美。(3分)

⒙请你为这篇文章补上一个富有深意的结尾:(2分)

又过了好久,男孩重又回到树下。

(三)孟母戒子(5分)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①,乃复进。其母知其言宣也②,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③,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言宣矣。

[注释]

①辍(chuò)然:突然终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如“辍学”、“辍笔”。②言宣(xuān):遗忘。③裂:割断。

⒚加横线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1分)

A、其母方织(正在)B、孟子辍然中止(„„的样子)C、其母引刀裂其织(拿来)D、以此戒之 (戒备) ⒛下面“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1分)

A、呼而问之B、自是之后C、或以钱币乞之 D、余闻之也久。

2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你如何评价“孟母戒子“这件事?(3分)

(四)(8分)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2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贤于材人远矣()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

23、翻译下面句子。(2分)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24、在作者看来。方仲永“卒之为众人”是因为(用选文语句回答,2分)

25、你认为人的天资和后天的教育培养是什么关系,哪方面更重要?(2分)

三、体验与作文:(任选一题)(40分)

①方仲永由幼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到后来完全成为一个平庸之人。这既令人惋惜,也发人深思。你对这事如何看待,谈谈你的理解。要求中心明确,层次清楚,语言简练,字数300左右。

②.初中生往往充满奇思妙想,试以《我好想》为题,写一篇文章,说出你的愿望。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有个知心朋友”“拥有自己的小天地”“快快成长”“美梦成真”等等,2、字数不少于600字。

第6篇:七年级下册语文试卷

班级

姓名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练习题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奇崛( )枯瘠( )柔媚( )犀利( )玛瑙( )束缚( ) ......丰腴( )隽妙( )隽逸( )憩息( )忧戚( )匾额( ) ......蹇劣( )皎洁( )冥顽( )叫嚣( )引吭( )局促( ) ......奢侈( )窥伺( )盛馔( )岑寂( )伫立( )剽悍( ) ......凝眸( )辟易( )轻飔( )粼粼( )縠纹( )北碚( ) ......猥鄙( )分娩( )煦煦( )蜿蜒( )( )翌日( ) .....

2、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忍 不禁 争 斗艳 积 积俐 融融 左顾右

手 脚 绎不绝 心勃勃 如 如痴 无可 喻 争妍斗 束手无 无 于事 优哉 哉 三眼一

3、把句子中画线部分换成一个合适的成语

①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不住笑 ②它们宾主间是如何的和睦快乐啊! ③它伸长了头向左右两边看。

④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荡荡的样子。 ⑤临近的鸡也很多,常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⑥这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有条理,合规矩,丝毫不苟。

⑦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离边暗中观察,等待机会。

4、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 )

在生命的旅程中,能拥有那来自四面八方的种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提醒,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也可以是( );可以是寥寥的片言只语,也可以是( );可以直对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是朝向( );可以是面对的激烈争辩,也可以只是( )。 A、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B、走了火的雷霆霹雳

C、悄无声息的一个暗示的眼神 D、不停的絮絮叨叨

5、状物记叙文的特点即以 和 为基本表达方式,描写时抓住事物的某些特征或 ,或 。

6、万物皆有灵性,美无处不在。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能抓住事物的某些特征,既绘形又传神,将下列事物与对应特征连线:

石榴

伶俐 燕子

团队精神 白鹅

热烈 鹤群

傲慢 语段阅读:

(一)

《海燕》选段

乌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积伶积俐,加上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劲俊轻快的翅膀,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一只小燕子。当春间二三月,轻飔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无因的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它们的黄绿的眼,红的白的黄白花,绿的草,绿的树叶,皆如赶赴市集者似的奔聚而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时,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伸俐可爱的小燕子,便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隽妙无比的春景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的生趣。小燕子带了它的双剪似的尾,在微风细雨中,或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之上,唧的一声,已由这里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之下了。再几只却隽逸地在粼粼如彀纹的湖面横掠着,小燕子的剪尾或翼尖,偶沾了水面一下,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憩息于纤细的电线上——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间,线上停着几个粗而有致的小黑点,那便是燕子。那是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还有一个个的快乐家庭,他们还特地为我们的小燕子备了一个两个小巢,放在厅梁的最高处,假如这家有了一个匾额,那匾后便是小燕子最好的安巢之所。第一年,小燕子来住了;第二年,我们的小燕子,就是去年的一对,它们还要来住。 ① 写燕子的形体:

② 写燕子的动作:

③写燕子的情趣:

④从哪里可以看出小燕子与故乡人家的亲密关系?(3分)

语段

(二)

《白鹅》选段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次吃一口水,然后再到某地方去吃一口泥及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滋味,它是依着它的胃口而选定的。这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水盆偶然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踏大步走上前去,饮水一口,再踏大步走到一定的地方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侯,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吃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上来,努力地吃它的饭。没有吃完,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吃水、吃草、吃泥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这回就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了。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鹅便昂着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侯。因为邻近的狗很多,一狗方去,一狗又来蹲着窥伺了。邻近的鸡也很多,也常蹑手蹑脚地来偷鹅的饭吃。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让鸡、狗偷饭吃。然而它所必需的盛馔泥和草,所在的地点远近无定。为了找这盛馔,它仍是要走远去的。因此鹅的吃饭,非有一人侍侯不可。真是架子十足的! ①“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文中所写的哪些地方常使我们发笑?

⑴ ⑵ ⑶

②说鹅吃饭“真是架子十足”的原因是 。

③找出文中描写白鹅吃饭时的比拟句,品味其形象性。

④课文语言风趣幽默,请举一两例。

⑤选文主要写鹅吃饭的情形,请概括其特点。

阅读

(三)

最初的鹰(咏物类记叙文)

至今仍很难忘却平生第一次见到鹰时,那种回肠荡气的感觉。在南方,天空基本上是为燕子、麻雀等温柔的鸟类所占据。偶尔于季节更替之际,能遇上迁徙的雁阵,多多少少流露几分阳刚之气。鹰是稀客。

发生在上学路上,我抬头看见一只鸟,漫不经心地滑翔。可能正是其神态,而产是相貌吸引了我——虽然它的相貌与别的鸟也有所区别,譬如周身的羽毛显得粗糙,硬朗,仿佛每一根都被气流鼓满,带有金属的光泽的质感,使我触目惊心的是它的翅膀,一动不动,似乎属于多余的装饰,这不妨碍它比任何鸟飞得更高、更轻松。我简直以为眼前是一只黑颜色的风筝,没有生命,平贴在天空的表面。它是借助什么飞翔起来的?通道仅仅是那股(

)吗?我怀疑着。

旁边不断有行人抬起头来,谁还轻轻咂了一下嘴:“那是鹰。”这一个字眼,此刻比什么都能打动我。我如痴如醉地仰望着它,头脑中一片空白,几乎以为在其周游的范围之外,不再有天空。是的,不再有天空,除了那对翅膀,除了那对翅膀所划出的看不见、却扣人心弦的弧线。鹰漫不经心,(

)一切的神态让我折服了,哪怕它一声不响,垂着眼睛走自己的路……我望着鹰,血一点点热起来。

附近郊区小学的上课铃响了,我连忙收回视线跑过去。第一节课是在空白中度过的,心仿佛依旧提在半空中。我下意识地在笔记本上画了一只只鸟,虽然画变了形,但我知道它是谁,一下课我就跑到操场上,看见的只是天空,那些云,显得多么虚弱。

至今很难解释那只鹰如何闯进我童年生活的,像一只青筋毕露的手,代表一种精神的力量,( )地把门推开,我觉得一股野性的风扑面而来,每当想起鹰这个字眼的时候。多年之后又在动物园里见过类似鹰的东西,我几乎认不出它来了。那就是鹰吗?作为鹰,必须以天空作为陪衬;而不是牢笼。我固执地保留着它的第一印象。我一生中见过的鹰将只有一只。 ①若将“傲视”“傲慢”“傲气”三词归位于文中括号内,依次填

②摘录一个写“我”见到最初的鹰时感受的句子。 ③摘录文中的一处点题句。 ④文中写了“迁徙的雁阵”有何作用?

⑤“我简直以为眼前是一只黑颜色的风筝,没有生命,平贴在天空的表面。”一句中“贴”字为什么用得好?

⑥“我一生中见过的鹰将只有一只”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7篇:七年级下册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阅读(58分)

一.文言文阅读(26分)

(一)默写(10分)

1.____________,早有蜻蜓立上头。 2.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为伊消得人憔悴。4.___________,千骑卷平冈。

5. _______________,浓睡不消残酒。

(二)阅读下文,完成6——8题(6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6. 解释加点字词。

1)蹄之:____________ 2)乃去:________________

7.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8.读了这篇短文,你获得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文,完成9——12题(10分)

蝜蝂者,喜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仰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之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注释】①蝜蝂:一种黑颜色的小虫。②踬仆:跌倒。

9.解释加点字词。

1)仰其首负之:_______________ 2)虽困剧不止也:_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

人或怜之,为之去其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你觉得文中的小虫蝜蝂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获得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32分)

(一)六个馒头

①高一那年,我们学校组织去千岛湖春游。

②新来的李老师一宣布这个令人兴奋的消息,教室里马上被大家的xuān闹声炸响。同学们纷纷问起一些关于春游要注意的事项和所交的费用等问题。最后,李老师问了一句:“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很长时间,没有人举手也没有人站起来,谁也没有注意到角落里来自山区的那个女孩子,(甲)她犹豫着举起手,手指颤抖着却没有张开来,嘴张了几张却没有声音。但她还是站了起来,用极低的声音问:“老师,我可以带馒头吗?”一阵其实并没有恶意的笑声刺激着女孩,她的脸通红通红的,低着头默默地坐下,眼泪沿着脸颊流了下来。李老师走过去,抚摸着她的头说:“你放心,可以带馒头的。”

③出发的前一天,女孩子拿着饭票在学校食堂买了六个馒头,然后低着头好像作贼似的跑回宿舍。宿舍里几个女同学正在收拾春游要带的零食,一边唧唧喳喳地议论着什么。女孩子直奔自己的床,迅速地用一个塑料袋把馒头装了进去,女同学的议论声似乎小了一些,女孩子的A眼圈红了。

④出发的那天下起了雨,女孩子没有带伞,只好和别的同学挤在一把伞下,为了不因为自己而使同学淋湿,女孩子不住地把伞往同学那边移,等到达目的地

千岛湖时,女孩子身上的背包也已湿漉漉的了。大家纷纷冲向饭馆吃饭去了,女孩子一个人呆在招待所里,从背包里取出馒头。可是,由于塑料袋破了一个洞,湿透背包的雨水将馒头泡透了,女孩子就这样一边流泪一边嚼着被雨水浸泡过的馒头。

⑤女孩子还没有吃完一个馒头,同学们就回来了。她没有料到她们会回来得这么快,来不及藏起湿透了的馒头,只好匆忙地往还没有干的背包里塞。班长突然说:“哎呀,我还没有吃饱呢,能给我吃一个馒头吗?”女孩子不好意思摇头也没有点头,班长已经打开她的背包啃起馒头来。其他几个同学也纷纷走过来拿起馒头一边嚼一边说,其实还是学校食堂做的馒头好吃。转眼,女孩带来的馒头都被同学们吃完了,女孩子看着空了的背包只有无声地落泪。

⑥第二天,到了吃早饭的时候,女孩子偷偷一个人走了出去。雨已经停了,女孩子的心却在落泪,本来可以不来的,干吗非要央求父亲借钱交春游费呢?女孩子一边后悔一边默默地落泪。班长找到女孩子,拉起她的手就走,说:“我们吃了你带来的馒头,你这几天的饭当然要我们解决呀!”女孩子喝着热腾腾的粥,吃着软软的馒头,B眼圈红红的。

⑦后来总有人以吃了女孩子的馒头为理由请她吃饭,使她不再嚼干涩难咽的馒头,使她可以和所有其他同学一样吃着炒菜和米饭。女孩子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她默默接受了同学们不着痕迹的馈赠,默默地享受着这份单纯却丰厚的友谊。

⑧回来之后,女孩子变了。(乙)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明媚的笑容,更加努力地学习,积极地去帮助别人。后来,这个女孩不仅是班里学习最好的一个,也是人缘最好的一个。

⑨因为女孩子知道,同学们给她的是金钱所不能买到的善良和真诚。她们的友谊就像春天里最明媚的那一缕阳光,照射在她以后的人生道路上。

13.按拼音写汉字。(2分)

教室里马上被大家的xuān闹声炸响。 xuān闹( )

14.文章为什么要以“六个馒头”为题目?(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③段A处和第⑥段B处加点词语分别表现了女孩子怎样的心情?请结合上下文分析。(4分)

A.眼圈红了:___________________ B.眼圈红红的: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⑤段中同学们说“其实还是学校食堂做的馒头好吃”这句话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7.从甲、乙两句可以看出女孩子的性格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8篇: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

1、山中杂诗

(南朝)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注释]

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②窥:从缝隙中看。

③檐:房檐。

[解说]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最有趣的是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

2、竹里馆

王维(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①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卷十三。这是《辋川集》20首中的第17首。竹里馆,辋川别墅的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⑴幽篁(huáng):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幽深的竹林。

⑵啸(xiào):长声呼啸。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⑶深林:指“幽篁”。

⑷相照:与“独坐”对应。

【译文】

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幽篁,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作品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前二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后二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诗中既无描写,又无抒情,全篇平平淡淡。但其妙处却是在于四句诗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一种境界:一个清幽绝俗的境界!月夜幽林之中空明澄静,坐于其间弹琴长啸,怡然自得,尘念皆空。

心灵澄静的诗人与清幽澄静的竹林明月幽然相会。在此物与心会、情与景和之际,「着手成春」。除此之外,全诗静中有动、寂中有声、明暗映衬,独得其妙!

3、峨眉山月歌

李白(唐)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词语注释

⑴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⑵影:月光。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⑶夜:今夜。发:出发。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⑷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下:顺流而下。渝州:今重庆一带。

作品译文

【译文一】

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你啊!

4、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逢入京使

岑参(唐)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6、滁州西涧

韦应物(唐)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7、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唐)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8、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唐)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 青山独归远。

9、约客

宋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春早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10、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文言文 一 伤仲永

作者

王安石(公元1021年),卒于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北宋。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谥号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被列宁称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抚州临川(今属江西省)人,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韩愈,苏轼,苏洵,苏辙(三苏) 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强调为文“以适用为本”。在北宋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长于说理与修辞,善用典,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亦有情韵深婉之作。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伤仲永》本文就选自《临川先生文集》。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诗作《元日》、《梅花》等最为著名。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耕田为业。仲永出生五年,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王安石)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文言文书下注释

一、伤仲永

1、尝:曾经。

2、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3、.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4、立就:立刻完成。

5、文:文采.理:道理。

6、稍稍:渐渐。

7、乞:求取。

8、利其然: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

9、环:四处,到处。

10、谒:拜访。

11、扳:通“攀”,牵,引,拉。这里有强要的意思。

12、称:相当。

13、受之天:“受之于天”的省略,意思是先天得到的。受:承受。

14、贤于材人:胜过有才能的人。贤:胜过、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

15、受于人:指后天所受的教育

二、《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

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书下注释:

1. 唧唧(jī jī):织布机的声音

2. 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3. 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梭(suō)子。

4. 惟:只。

5. 何所思:想什么。

忆:思念,惦记

6. 军帖(tiě):征兵的文书。

7. 可汗(kè hán)大点兵:皇上大规模的征兵。可汗: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8.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军书:征兵的名册。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9. 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10. 愿为市鞍(ān)马: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为,为此。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11. 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12. 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

13. 辞:离开,辞行。

14. 溅溅(jiān jiān):水流激射的声音。

15. 旦:早晨。

16. 但闻:只听见

17. 胡骑(jì):胡人的战马。 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18. 啾啾(jiū jiū):马叫的声音。

19. 天子:即前面所说的“可汗”。

20.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指战争。

21.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越过。

22. 朔(shuò)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tuò),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

23. 寒光照铁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

24. 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

25. 策勋十二转(zhuǎn):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

26. 赏赐百千强(qiáng):赏赐很多的财物。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

27. 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28. 不用:不愿意做。

29. 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30. 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31. 郭:外城。

32. 扶:扶持。 将:助词,不译。

33. 姊(zǐ):姐姐。

34 理:梳理。

35. 红妆(zhuā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36. 霍霍(huò huò):模拟磨刀的声音。

37. 著(zhuó):通假字 通“着”,穿。

38. 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39. 帖(tiē)花黄:帖”通假字 通“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40.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爬搔。迷离,眯着眼。

41.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42 傍(bàng)地走:贴着地面并排跑。

三、《夸父逐日》

原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

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口渴了,想要喝水,到黄河、渭水去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了,夸父又向北去喝大湖里的水。他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丢弃的手杖,顿时化为一片桃林。 林。

注释

⑴逐走:赛跑。逐:竞争。走:跑。

⑵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⑶欲得饮:想要喝水解渴。

⑷河、渭:即黄河,渭水。

⑸北饮大泽:大湖。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北: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北。

⑹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

⑺邓林:地名,现在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邓林即“桃林”。

⑻未至:没有赶到。

⑼渴:感到口渴。

⑽弃:丢弃。

⑾为:成为。

(12)逐日:追逐太阳。

词类活用

北饮大泽 北:名词活用做状语,向北

古今异义

①夸父与日逐走 走:古义:跑。今义:行

②饮于河,渭 河: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所有河流

四、《共工怒触不周山》 原文: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天帝,(共工在大战中惨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结果)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这里移动;地向东南方向下塌,所以江河流水和泥沙都向这里汇集。

五、孙权劝学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开始,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物,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辞。孙权说:“难道我想让你成为研究经书的博士吗?只是应当泛览一下,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又有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于是,吕蒙就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天下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与有志气的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对别人另眼看待,兄长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离别了。

朗读节奏

词语翻译

1、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 湖北鄂城)。229年称帝。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5、今:现在。

6、涂:同“途”。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7、辞:推辞。

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9、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1、博士:古代学官名

12、但:只,仅。

13、涉猎:粗略地阅读

14、见往事:了解历史。见,见解,见识;往事,指历史。

15、耳:而已,罢了。

16、乃:于是,就。

17、及:到了…的时候。

18、过:到;到达。

19、寻阳: 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20、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21、非复:不再是。

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3、孰若:谁比的上;谁像(我)。孰:谁,若:比的上。

24、就:从事。

25、遂:于是,就。

26、士别三日:读书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少”(与常见的“多”的解释不同)。

27、何:为什么。

28、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阳)人

29、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30、始:开始。

31、与:和。

32、论议:谈论,商议。

33、大:非常,十分。

34、惊:惊奇。

35、今:现在。

36、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

37、复:再。

38、即:就。

39、拜:拜见。

40、待:等待。

41、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吴下,指吴县,现在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42、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即另眼相看。 刮目:擦擦眼睛。

43、更:重新。

44、邪(yé):通“耶”,语气词。

45、乎:啊。表感叹语气。

46、以:用。

47、见事:认清事物。

48、岂:难道。

49、当:应当。

50、益:好处。

51 就:归于。

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

一词多义

当:

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

当涂掌事(动词:正)

见:

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古今异义词

辞、古义: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今义:美好的词语。

治、古义:研究(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今义:治理

及、古义:到了……的时候。(及鲁肃过寻阳)

今义:以及。

过、古义:到。(及鲁肃过寻阳)

今义:经过。

更、古义: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今义:更加。

但、古义:只。(但当涉猎)

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今义:学位名称。

往事、古义:历史(见往事耳)

今义:过去的事

大、古义:很(自以为大有所益)

今义: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

孤、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今义:独自,孤独

就、古义:靠近(蒙乃始就学)

今义:就

六、口技 原文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翻译

京城里有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正赶上(有人)大宴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设置(安

放)了八尺屏风,口技艺人坐在屏风里面,里面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所有宾客相聚而坐。一会儿,只听到屏风里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敢大声喧哗的人。

远远地听到幽深的巷子里有狗叫声,(接着)便(听见)有个妇女被惊醒,打呵欠,伸懒腰,她的丈夫说着梦话。不久,小孩子醒了,大声啼哭。丈夫也醒了,妇人拍着小孩子给他喂奶,小孩子含着乳头在啼哭,妇女嘴里轻声哼唱哄小孩入睡。另一个大孩子醒了,絮絮叨叨说个不停。在这个时候,妇女用手拍着小孩子的声音,嘴里哼唱哄小孩子的声音,小孩子含着乳头的啼哭的声音,大孩子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一时候一齐发出来,各种声音都摹仿得极像。全场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着脖子(听),偏着头(看),微微含笑,默默赞叹,认为(这口技艺人的表演)真是妙极了。

不多久,丈夫打鼾的声音响起来了,妇女拍孩子的声音渐渐停止了。隐隐约约听到有老鼠活动的声音,盆子、器皿倾斜翻倒的声音,妇女在睡梦中咳嗽的声音。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地把身子坐端正了。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失火啦”,丈夫起来大叫,妇人也起来大叫。两个小孩子一起哭起来。一会儿,成百上千的人大喊,成百上千个孩子大哭,成百上千条狗狂叫。其中夹杂着劈里啪啦的房屋倒塌声,火烧爆裂声,呼呼风声,成百上千种声音一起响起来;还夹杂着成百上千的求救声,(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夺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种没有。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每只手有一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即使这里所有人有一百张嘴,一张嘴里有一百个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任何)一个地方来。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发抖,差点儿想要抢先逃跑了。

忽然醒木一拍,所有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屏风一看里面,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书下注释

1、会:适逢,正赶上。

2、宴:举行宴会

3、厅事:大厅,客厅。

4、施:设置,安放。

5、屏障:指屏风、围帐一类用来隔断视线的东西。

6、抚尺:艺人表演用的道具,也叫“醒木”。

7、 团坐:相聚而坐。团,聚集、集合。

8、少顷:一会儿。

9、但闻:只听见。但,只。

10、满座寂然:全场静悄悄的。

11、坐:通“座”,座位上的人。

12、呓语:说梦话。

13、惊觉欠伸:惊醒后打哈欠,伸懒腰。欠伸:打哈欠,伸懒腰。

14、既而:不久,紧接着。

15、乳:喂奶。呜: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

16、絮絮:连续不断地说话

17、一时:同时。

18、众妙毕备:各种妙处都具备,意思是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毕:全、都。备:具备。

19、侧目:偏着头看,形容听得入神。

20、默叹:默默地赞叹。未几:不久。

21、齁(hōu):打鼾(hān),打呼噜。

22、作作索索:老鼠活动的声音。倾侧:翻倒倾斜。

23、意少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意:心情。少:稍微。舒:伸展、松弛。

24、中间(jiàn):其中夹杂着。

25、俄而:一会儿。

26、力拉崩倒:劈里啪啦,房屋倒塌。力拉:拟声词。

27、曳(ye)屋许许(hǔhǔ)声:(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曳:拉。许许:拟声词。

28、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应有尽有,形容声音之杂。

29、虽:即使。

30、不能指其一端: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形容口技模拟的各种声响同时发出,交织成一片,使人不能一一辨识。

31、名:说出。

32、奋袖出臂:扬起袖子,露出手臂 奋,扬起、举起。 出:露出。股:大腿。

33、战战:打哆嗦,打战。

34、几(jī):几乎。

35、群响毕绝:各种声音全都没有了。

七、《狼》蒲松龄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解释)

久之:过了好一会儿

毙:杀死

止:通"只"

以刀劈狼首:以,用

投以骨:以,用

(翻译)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担心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于是屠夫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过了一会儿,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多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进洞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狡猾,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仅仅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文学常识

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清代文学家。

书下注释

1)屠:宰杀牲畜。这里指屠户,宰杀牲畜卖肉的人。

2)缀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3)投以骨:同于“以骨投之”。

4)从:跟从。

5)并驱:一起追赶。

6)窘:困窘,处境危急。

7)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8)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9)积薪:堆柴。薪,柴。

10)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苫,盖上。蔽,遮蔽。

11)驰:放松,这里指卸下。

12)耽耽相向:瞪眼朝着屠夫。耽耽,注视的样子。

13)少时:一会儿。

14)径去:径直走开。

15)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16)久之:过了一会儿。

17)瞑:闭眼。

18)意暇甚:神情悠闲得很。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空闲。

19)暴:突然。

20)毙:杀死。

21)洞其中:在其中打洞。洞,这里作动词。

22)尻:屁股。

23)股:大腿。

24)假寐:原意是不脱衣帽坐着打盹,这里是假装睡觉的意思。假,假装。寐,睡觉。

25)盖:这里有“原来”的意思。

26)禽兽之变诈几何:禽兽的欺骗手段又有多少呢?变诈,作假,欺骗。几何,多少。

27)止增笑耳: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上一篇:民事诉讼程序下一篇:母婴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