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感动作文

2022-12-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微感动作文

“微写作”与高中作文教学

【摘要】微写作随北京高考作文改革而备受瞩目。微写作有其自身的内涵、开展的可能性。对于高中作文的写作有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同时,指导学生“微写作”有独特的方式和指导策略。

【关键词】微写作;内涵;可能性;影响;教学策略

2014年的北京语文高考,将60分作文分为两题。第一题为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1.毕业前,语文老师请同学们把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写下来,与下一届同学分享。要求所写的体会具体、切实,易记忆。

2.今天早晨是家长送你来考场的吗?请对“家长送考”现象予以评论。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3.写一段抒情文字(可写诗歌),纪念自己的 18 岁。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随后,2014年浙江嘉兴也在语文中考中出现微写作考题。

阅读下面消息,写一则微评论。要求:观点鲜明,言之有理,不超过 150字(8 分)。

随着2010年微博的流行,微时代已悄然到来。在语文教学中,“微课”“微教案”也使语文教学呈现出“微”的新状态。北京的作文改革如同一阵春风,使“微写作”以崭新的姿态进入大众的视野,体现时代特色。

一、“微写作”的内涵

百度百科对“微写作”最早的定义是:“利用微博写作微型文学作品,叫做微写作。其文体包括‘微小说’‘微诗歌’‘微故事’‘微笑话’等。”认为“微写作”是微博的衍生物。而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对“微写作”有不同的定义。

郭素青提出:“微写作是阅读写作中的即时性写作,其篇幅小,耗时少,针对性强,操作简单,或一个词一个标点,或一句话,或三言两语,可以发议论,说心情,记思想,谈感受,不需要长篇大论,它可以由一个个小片段组成,这种写作在课堂上可以随时进行,类似于网络上的‘微博’。”

吴雪、汪莉分别从狭义和广义上定义了“微写作”:“从狭义上讲微写作,泛指内容短小精悍的一类文体,字数一般在200 字以内,包括发布在微博上的微小说、微故事、微剧本等网络文体,也指高考作文中的微作文。从广义上来说,微写作也泛指内容比较精短的文学作品,因此,又称微作文。”

根据以上三条定义,我们可以找到微写作的一个共同特点: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微写作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依托微博得到命名,与生活、社会、科技都有广阔的联系。相较于小作文,微作文更加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际应用,关注学生个性情感的抒发,与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联系更加紧密。

二、“微写作”式作文教学开展的可能性分析

(一)当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呈现多种弊端

1.学生没有兴趣写作、根本不会写作。

不管是在日常的教学中还是语文考试中,学生抓耳挠腮苦苦思索还是半天憋不出一个字,痛苦万分。面对周记也是一大堆怨言,不知该写些什么。面对陌生的话题脑海中空空如也,状态虚无且焦灼,自然无法对作文产生兴趣。再加上一学期的写作课时十分有限,写作讲评及指导更加少之又少。这样学生纵使有内容想写也无法使自己的作品尽如人意。

2.写作训练无趣,教学趋向功利。

语文课堂原本应是活泼有趣、生机盎然的,但在高考的压力下就变得压抑沉重。改作文、讲作文都是老师一个人的战斗。许多老师曾尝试让学生互改互评作文,但效果甚微。作文课没有交流变化,没有批评共鸣,自然是缺乏趣味的。语文教师的应试教学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淹没了学生的心声。作文表达的主题必定是“义正词严”且“深刻厚重”的,完全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的作文不伦不类。

(二)“微写作”的开展基础

1.学生基础。

在规定时间内根据要求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基本不成问题,但要完成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难度则较大,学生在先期心理上就已经产生恐惧。但微写作不同,在文章字数减少的情况下,学生写作情况会有大幅度的好转。实际上,学生更愿意写短小精悍的文章,这样作文会更符合本人的实际思维状况。

2.教师基础。

语文教师思维成熟、视野开阔、写作经验丰富,可以指导学生完成不少于800字的大作文,自然也可以指导学生完成“微写作”。抛开了鸿篇巨制,对于微写作,需要考虑的就是作品的质量。教师放手让学生自由写作,心中须有一杆秤明确好文章的标准,须制定相应合理的打分标准,在提供写作思路和指导写作技巧上给予学生帮助。

3.物质媒体基础。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积累的写作素材过少,就使得作文狭隘幼稚,千篇一律。因此,互联网中的海量信息就为学生展现了一个精彩纷呈、广阔无垠的大千世界。微博、微信等天然平台的出现为大众提供了一种真实快速、不受限制的写作途径。在140字以内这样一个微缩版的作文中仍有起承转合、来龙去脉、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如微博之中就有许多关于现代教育教育弊端的精彩语录,摘录如下:

“有人说,传统课堂就没有优点了吗?我说,现在是鸟枪换炮的时代了,就不要再谈弹弓的长处了。”

“所有的学生都是玫瑰园里的花朵,所谓差生只不过是开放的晚一点的玫瑰。迟开的玫瑰和早开的玫瑰同样美丽。”

“很多老师得了职业病——咽炎。得了咽炎还在课堂上无休止地讲、讲、讲,高效课堂专治咽炎!

三、微写作对高中作文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激发写作兴趣;还原写作性灵。

梁启超先生早在九十年前就说过:“我是教他作文,不是教他做贼。”在当前高中作文的现实中,教师视学生作文就如做贼,必须当堂布置,当堂完成,按部就班,僵硬呆板,毫无灵性。学生在高考指挥棒的重压之下,早就失去了自由创造自由抒写的能力,而“微写作”却能赋予传统高考作文以久失的性灵。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微写作篇幅短小精悍,基本在140字到200字之间,学生不似畏惧大作文那般畏惧微写作,且微写作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言之有物,不必看似洋洋洒洒实则胡编乱造。尤为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在微写作中表达自己的真实心声,抒写内心的真实情感。

2.提升写作技巧,治愈“失魄”之症。

当前的高中生作文,为了完成“不少于800字”这一硬性要求,只好写空话大话,洋洋洒洒、连篇累牍却难见中心,这就是“失魄”之症。其实,学生想要将某一事物描述清楚,将某一事件叙述完整,将某一观点论述清晰,或是将自己的某一情感表达到位,根本不需要长篇大论,完全可以在限定字数内达到目的。这就需要具备迅速呈现中心内容或意旨的能力。

“微写作”就需要言简意赅、直接呈现中心的写作技巧。如果长期对微写作进行有效训练,学生必然能掌握这样一种技能,逐渐治愈连篇累牍却颠来倒去难见中心的“失魄”之症。

(二)消极影响

网络上的信息泥沙俱下,微博也不能置身事外。微博的“微”未必是精悍,也有可能是零碎;微博的“博”也未必是广博,也可能是空泛。在这种状况下要求高中生利用微博进行微写作训练,会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即思维碎片化、语言表达低俗化幼稚化。对此,虽会担心忧虑,但不能因噎废食。

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周文骏老先生提出了“碎片阅读”与“小微写作”的概念。他说:“碎片和小微具有易操作、可掌握、广适应的特性……人的本性是美的,学习是美的,阅读和写作是美的,碎片和小微同样都是美的。”要想让微写作对学生的写作产生积极影响,就必须去零碎、去浅俗。不仅需要学生的自觉筛选,更需要教师的提醒和监督。

四、“微写作”式高中作文教学的策略

(一)“微写作”的训练方式

1.概念式。

概念式微写作就是给定一个词语,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运用各种手法写一句独一无二的话,要求有新意,可以是幽默、哲理或感人的话。

例如:用“成功”进行概念式微写作,写作时间十分钟。十分钟后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互评,一组推选一个代表作品进行宣读。如:

“成功就是数学九次不及格后的那一次及格。”

“我想和成功当朋友,可成功对我避之不及。”

“等待了三年的录取通知书终于到手了,我这时才知道什么叫成功。”

2.句段式。

句段式微写作就是在规定时间内根据要求写几句话,要求有逻辑有意义。进行训练的方式主要有仿写、改写等。对于句段式的写作,不仅要宣读,还要小组解释推选的理由,进行评价。

例如:给定一个意象:风,在规定的20分钟内完成句段式写作。20分钟后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互评,一组推选一个代表作品进行宣读,并说明推选的理由。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看法,此处会有不同的解读或疑问,大家各抒己见,教师进行总结,顺利结束此次写作训练。

3.片段式。

片段式微写作也即片段作文。片段作文取材广泛,不受时空限制。省略掉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或过渡段可以将时间和精力集中于相对独立的片段,便于快速高效成文,简单易行。片段式微写作的目的是希望学生经此训练后能够写出质量较高的语句,可以将若干这样精美的片段联结成文。要求是提取若干微写作的题目,通过一定的链接和过渡,在有效的思考构思之下,写一篇有思想的文章,不少于600字。

真正的大作文并不是三言两语,因此片段式写作训练的目的就是能够从只言片语过渡到大作文。既然微博可以有“长微博”文,那么通过微写作自然也可以将文章写长。正如南京师大附中的王栋生老师所说:“要善于想象,要有‘描写意识’和‘读者意识’,写议论文则要重视‘议论的过程’,而教师自身也要‘引导学生思考’,并且积极提高教师自己的表达能力。”

(二)指导学生进行“微写作”的策略思考

1.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充分利用课本资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2011年版)明确提出:“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等要求,因此对于微写作的训练应力图实现这些目标。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偏离目标的情况,如学生失去兴趣、训练效果不明显等。但只要及时修正,采取正确措施,鼓励与方法并重,相信困难可以克服。

现行的高中教材中有许多富有时代特色值得深入学习的作品,我们可以学习其写作手法,积累写作素材以引发写作灵感。阅读的作用不容小视,这既能拉近学生与书本的距离,也能缩短学生从看文章到写文章的距离。

2.因材施教,使写作成为乐事。

要求所有的学生都接受微写作的训练方式并不现实,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实施微写作策略之时万不可操之过急、急功近利,应设置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难度,允许质疑和讨论。教师要相信自己有能力使不同水平的学生接受微写作并从中获益。揠苗助长的行为只能欲速则不达,教师应当合理规划,精心设计,争取达到最高的目标,获得最佳的效果。

微写作意义不微,它既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常规的训练方式。实施微写作的教学策略需要处理好与整篇写作的关系,不能仅仅追求篇幅短小精炼的表达。同时也要注意规避网络中糟粕带来的负面影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微写作作为网络时代的宠儿,将为写作带来更多乐趣。相信随着微写作教学理论以及实践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微写作将得到大众更加清晰的认识,为写作教学的发展将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溢.“小微”可堪大用“小微”可创大美[J].语文教学通讯,2015(1).

[2]王雪.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3]石远剑.“微写作”式高中作文教学策略初探[D].广州:广州大学,2013.

[4]崔余辉.利用微写作激发中学生的写作兴趣[J].学园,2014(26).

[5]郭素青.“微写作”教学实践的探索[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3(2).

作者简介:屠蕊蕾,女,1993年生,江苏扬州人,扬州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编辑:龙贤东)

作者:屠蕊蕾

第2篇:让微写作助力作文教学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现代化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多种不同的写作方法,学生在多元化的写作方法下可明显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微写作作为众多写作方法中的一种,此种写作模式与人们快节奏的生活相适应。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采用微写作开展教学任务可将学生零碎的时间有效利用起来,对确保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有重要意义。

一、尊重学生个性

初中语文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借助微写作提升學生写作能力,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开展微写作可达到明显的教学效果。但是目前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没有立足学生的个性化要求,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下,抑制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不利于思维意识的发散。基于此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对问题提出不一样的见解。

例如,在学习了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立足本篇文章进行微写作,引导学生在对闻一多先生的形象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拓展自己想象的空间,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闻一多先生的人物形象。该过程中不难发现,有的学生从治学态度上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形象,着重探讨了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还有的学生从做人原则上对闻一多先生的形象进行分析,重点探讨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充分尊重他们,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勇敢表达出来,这对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和写作水平的提升非常有效。

再如,在学习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海伦·凯勒写的《我的老师》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微写作,将自己对本篇文章的理解表达出来。期间要善于引导学生回忆在自己的求学生涯中,自己对老师印象最深的事情,从中感受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并将自己想要对老师说的话借助微写作表达出来,有的学生就写了“如果说我是展翅飞翔的小鸟,那你就是鼓振我翼翅的风,如果说我是一片刚刚萌发的新叶,那您就是那深埋于大地的根”可见此种类型的微写作足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引导学生加强对细节的观察

写作离不开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细致性观察,引导学生在细节观察中进行微写作可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因为学生在观察细节的过程中,可提高自身处理细节的能力,对他们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力的提升都有帮助。作文教学中细节很大程度上代表学生的写作水平,若作文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微写作,忽视了对学生细节观察力的培养,将难以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具体表现为学生在作文写作中不能很好地对细节进行处理,直接影响了写作水平。基于此,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更多观察细节的机会,让学生在提高自身观察力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写作水平。

例如,在学习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朱自清写的《背影》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体会以

下关于细节描写的句子“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让学生结合作者对父亲动作和外貌的描写来进行微写作练习,从中提高自己在描写人物时的细节表达能力。

再如,在学习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老舍先生写的《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里面的写作手法,让学生结合文章中拟人、比喻等写作手法对自己印象最深的美景进行描述并开展微写作。学生在描述景色的过程中可培养了他们观察细节的能力,由此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在故事情节联想中扩写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故事的情节进行联想,可促使学生思维向着更广阔的方向发散。写作离不开学生的想象力,若学生在自身想象力被限制的情况下,将影响写作水平的提升。发散性的思维意识可促使学生对写作主题进行联想,能从多角度搜集写作素材,对丰富写作内容,提高学生自身写作能力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立足文章,对文章结构和内容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故事情节的联想能力。

举例来说,在学习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这篇文章时,皇帝“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是本篇文章的结尾,我们发现此种类型的结尾带有一定的开放性,基于此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对故事的结尾再进行想象扩充,在发散自身思维意识的前提下,为《皇帝的新装》画上一个完美的结局。有的学生是这样续写的:游行大典好不容易结束了,皇帝与他的内臣们都回到了皇宫。“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的叫喊声老在皇帝的耳朵边嗡嗡作响。皇帝有点沉不住气了,他把内臣们召进议事大殿。内臣们一个个面面相觑,尽无言语,站在大堂之下,提心吊胆。皇帝发问了:“诸位大臣认为今天的游行大典如何呀?”内臣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好极了,好极了!”谁敢说一个“不”字呢?“那么,我的新衣服漂亮吗?”“漂亮极了,华丽极了,精致极了,真是太美了,真是美极了,真是天下无双……”内臣们争先恐后地发表溢美之词。“你们有没有听到其他的说法吗?”皇帝试探地问。“没有听到,确实没有听到,绝对没有听到!”内臣们一个个振振有词,有的还拍着胸脯,表示以人头担保。“我怎么听到有一个小孩叫了声……”还没等皇帝说完,那位诚实的老大臣就抢先说:“那是一个傻孩子。”“对,对,对,那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傻孩子!”内臣们七嘴八舌地附和着。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趋前一步说:“皇上,你想呀,那孩子要是不傻,他能说这种傻话吗?他是一个愚蠢得不可救药的小傻瓜。”皇帝的疑云在内臣们的花言巧语中慢慢地消失了。

他又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假的了;既然百姓们讲的是假的,那么自己穿的新装就是真的了。想到这里,皇帝真的高兴起来了,开怀大笑,站起来说:“好,太好了,好极了,好得不得了。你们看我的新衣服好不好?”“好,太好了,好极了,好得不得了!”内臣们兴高采烈地呼喊着,心里却在窃笑,因为他们又度过了一个生死难关。学生在续写文章结尾的过程中,可提高他们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微写作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加强对微写作的研究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因此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微写作的机会,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发散思维意识,拓宽写作思路。

作者单位:甘肃省高台县第三中学(734300)

作者:吴悦铭

第3篇:微作文:微微开启习作门

近两年,部分地市高考、中考的语文卷中,出现了一个新的考查形式——微作文。“微”让我们想到的是“微博”“微信”“微评”“短信”等时下热门的词汇。当今,应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信息流动不断加快,短信、微信、微博等已经细雨般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这种用最少的字数、以最快的速度做到“我手写我心”,应是未来社会人的必备能力。

为顺应时代要求,笔者认为小学阶段也可以构建微作文训练课程。

在我们的构想中,微作文训练课程应具备这几个特征:

——篇幅“微”小,趣味性浓。微作文训练课程与微作文、小练笔有相同之处,都在内容、形式上体现“微”,不必是完整的“篇”,以短小的片断训练为主。这样学生就不必为审题、立意、构思而烦恼,在具体情境中学方法,用方法,学生也就易于动笔,乐于动笔。

——主题“微”细,目的性清。小练笔常常是在偶发事件后的及时练写,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写”,其写作具有不确定性、灵活性。微作文训练课程与其最大的不同是,作为一门课程,必须具有独立而明确的训练目标、训练内容以及训练的策略与方法,这些训练目标不是随意确定的,也不是单纯练写,而是注入了习作知识的教学与运用,因此目的性更清楚。同时,因为是微练写,每次训练的点往往比较单一,一课一个训练点,集中公关。

——构成“微”线,序列性明。从独立来看,每次训练一个点,所选的点往往体现年段训练目标。从整体来看,每次的训练点又相互交融,循序渐进,构成训练序列。

——情景“微”教,实践性强。与一般的习作教学知识的传授不同,微作文训练课程强调在具体的语用环境中学习、实践,在丰富的语言形式中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训练点,在具体的语言材料中进行微讲解,引导学生发现相关的习作知识,又在具体的练写中实践相关知识。

基于此,我们在研发微作文训练课程的过程中,重点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确定训练目标,有“的”练写

与一般即时性的小练笔相比,我们构建的微作文训练目的性更强,即每一次训练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有关习作知识点的学习与运用。因此,训练点的确定,是我们最先要思考的。

在确定训练点时,我们遵循五大原则:

微创原则。全幅作文的指导,关注点可能是方方面面,但微作文训练课程着力点是一个“微”字,一次训练着眼一个细微的方面,小切口,深切入。

系列原则。从单次训练来看,我们着眼小而少;从整体而言,我们趋向由微小取向系统的聚合,若干个训练点,既要“瞻前顾后”,又要“左顾右盼”,相互配合从而构成一个微型化写作课程的“联合体”,形成习作系列,构建学生习作所需要的知识树。

需要原则。所选的习作知识训练点,不是教师凭空想象,也不是照抄他人的习作知识讲解,而是立足学生习作学情,基于学生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而确定。

实用原则。微作文训练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写作学习的,因此,除立足学生习作学情确定训练点之外,还强调立足学生全幅习作需要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是全幅作文的前置性训练。

融入原则。微作文训练课程,不是对习作知识静止孤立、机械枯燥的讲解,而是依赖具体的情境,将相关的习作知识嵌入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又借具体的写作情境来实践运用。

那么具体怎样确定习作训练点呢?遵照“五大”原则,我们着重从五个方面来构想。

1.依学情确定点

训练点是否合宜,关键要看是否符合学生写作学情。所谓写作学情,具体指的是学生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困难以及需求。绝大多数学生的写作困难通常都是局部的梗阻而非全体的“坏死”。这是因为在母语学习背景下,学生能从阅读中,从生活中,从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获得有关写作知识,学生的写作过程不是零起步,不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而是一个从“不太好”到“较好”、从“不完善”到“相对完善”的过程。

因此,在确定训练点时,我们不是想当然地查阅相关资料,搜寻有关习作知识,也不是凭自己的主观想象来确定,而应立足学生的习作现状,分析学生习作学情。一方面,我们采取问卷调查,了解学生习作时感到困惑的地方;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习作样本,分析学生习作行为,找寻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我们可以将学生习作过程中的困惑、遇到的具体障碍,学生的习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需要改进的地方等一一罗列出来,并将其转化为需要训练的具体的点。这些训练点也许并未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来组织,但因其立足学生的实际,基于学生的习作学情,因此,学生在进行微作文训练的过程中,面对的是与他们的需要息息相关的训练点,也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

2.依教材选择点

构建微作文训练课程,不是对教材中的习作教学的推翻重来,另起炉灶,而是给教材中的习作“添油加醋”,在若干个细微的训练点的相互配合、支撑下,使学生获得运用习作知识的能力,最终使全幅作文顺利、高质量地完成。因此,在选择具体的训练点时,立足教材习作需要也尤为重要。

一是立足教材中全幅作文的基本要求,以“微”促“全”。尤其要立足学生初次训练的习作要求。如学生第一次创编童话故事,我们需要给予学生一些前置性帮助:赋予童话故事中的动植物以人的情感与言行;童话故事中的故事与生活中的故事要有关联,赋予童话故事以时代鲜活感;童话中小动物与其自身的特点相符合,符合人们的价值观……这些都与能为创编童话故事作铺垫。

二是立足教材中的阅读课文,以“读”导“写”。课文中经典语段,精妙的表达方式,常常被教师作为引导学生仿说、仿写的好例子,凭借例子,学生仿说、仿写,一方面有助于对教材内容的拓展与升华,品味表达之妙;另一方面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迁移表达方法,提高学生口头、书面表达的能力。

三是立足教材中的口语交际,以“说”促“写”。有些教材中的口语交际与习作内容息息相关,借助口语交际的话题、要求进行微作文训练,有利于分散化解习作教学的要求。有些口语交际与习作内容不相关联,利用好口语交际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微主题的训练,既有利于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又拓展习作内容。

3.依课标设计点

教材都是编写者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语文课程标准》涉及的内容比较宽泛,在具体的编写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比方说,在中年段中提出了“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的要求,但在具体的习作训练中,基本上没有涉及到此要求,我们就可以根据此设计:让歇后语为习作增色;学会正确运用网络语言和生活中的流行语言。

4.依生活增加点

《语文课程标准》中虽然提及了“根据需要,写常见的应用文”,但在习作中,一般教材中仅仅只是有写书信、建议书、倡议书的练习,而上述众多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在习作训练中属“鲜见产品”。为此让学生练就将来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的本领,我们将生活中常常运用到的应用文,如,通知、留言条、请假条、借条、贺信、寻物启事、失物招领、广告词、宣传标语、短信、祝酒词、导游词……一一纳入微作文训练课程中,根据其训练难度,学生可接受的程度,分散到不同年段中。

5.依类型分解点

对于教材中训练较多的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等,我们在依据学情需要、依据教材要求确定训练点外,还根据各种文体要求,将《语文课程标准》中笼统的要求进行分解。

如在写人的训练中,我们细化为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四大描写的训练,每一块内容又进一步细化。如人物的心理描写,分解为内心独白式描写,借助神态、动作写心理,借助景物写心理,梦幻式描写等。

这样依据各类型的习作进行分解,细化了训练的点,降低了习作难度,增加了习作训练兴趣度,建构了习作训练的梯度,最终实现习作训练的效度。

二、开发教材内容,有“趣”训练

训练目标的确定,让我们明晰“应该教什么”。但仅仅知晓“教什么”还不够,还需要我们明晰“用什么去教”。因此,开发写作教材内容,是构建微作文训练课程的主要环节。

怎样的习作教材内容才合宜?我们认为应该具有四个特征:

一是与训练目标吻合。

二是与具体学情符合。

三是与学生兴趣契合。

四是与写作本质切合。“写作是特定语境中的书面表达”,“写作活动是在特定语境中构造语篇”,可以说写作的本质具有情境性特征。这一特征要求写作者在写作中必须具备具体的语言情境。依据此,我们选择学生读与写的内容,也应具有情境性,在具有情境性的语段中学,在具体的交际语境中练写。

基于上述要求,我们在选择习作教材内容时,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凸显“儿童情趣”。游戏、活动、娱乐是儿童的最爱,选择有关学生游戏、活动的话题,学生不陌生,不担心没内容。有具体可写的内容,再运用习得的方法,学生会觉得简易可行。

——展现“社会生活”。从早到晚,学生会接触到不少人,感受到他们各自不同的心情,他们或高兴,或生气,或紧张,或担忧。从家里到学校,学生会有许许多多的见闻:桃花开了,西瓜上市了;雨中奔跑着的人们,小摊上被风吹翻的伞;街头大减价的吆喝,广播里演唱的一首新歌……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小见闻,一方面能巧妙唤醒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另一方面,还能给学生启示。

——体现“时代特征”。微作文训练的目标虽“微”,但内容的选取却不止于“微”。在开发习作教材内容时,我们提倡关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捕捉具有时代气息的话题。

——再现“地域特色”。作为区域地方课程,理应体现区域地方特色,因此,我们开发的习作教材内容就有体现我区的地方特色。以身边熟悉的民风民俗、以区域的特产风景为题材,有助于培植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呈现“自然风光”。处处留意,亮丽的风景看不够:春天,偷偷钻出地面的小草,悄悄绽放枝头的桃花;夏天,亭亭立在水中的荷花,静静停在荷尖的蜻蜓;秋天,悠悠飘荡蓝天的白云,默默散发馨香的桂花;冬天,纷纷飞舞天地间的瑞雪,竞放寒冬的腊梅;清早喷薄的晨雾,傍晚如血的残阳,晚上皎洁的月光……不同季节,不同天气,选择合适的自然风光让学生描写,学生便于观察,易于表达。

——表现“动物情怀”。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活泼的小白兔,奇妙的田螺,勤勤恳恳的老黄牛,忠于职守的小狗,会唱歌的黄鹂鸟……这些动物,都是人类的好朋友,有的甚至是孩子们的宠物,提起它们,孩子们一定会有说不完的话。

——凸现“想象世界”。想象无极限,小学生天性爱幻想,会想象,因此,听音乐编故事,看词语编童话,畅谈奇思妙想,描写科幻世界……这些习作教材内容,符合学生乐于想象的天性,学生乐于表达。

——创现“生活情境”。相对于记叙文、想象文,生活中的应用文的练习就会显得相对单调枯燥。对于这类文体的写作,创设生活情境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因此,应用文的练写一般应放置在一个具体的生活场景中,让学生置身其中,设身处地去处理。

所有这些内容,源于学生的生活经历,源于学生的生活环境,能唤醒学生的回忆,能让学生感受到,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生活中到处都有习作素材。这种以生活为原型的习作,让学生易于动笔。

三、搭好写作支架,有“效”实践

写作支架,通俗一点,即是教师设计的微作文教学思路、采取的策略。

搭建习作教学支架的理论依据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一是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这个发展区存在于学生已知与未知之间,需要着眼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为其发展搭建可依附、可攀援、可提升的“脚手架”,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学习任务。

为提供学生“可攀升”的支架,我们围绕着确定的训练目标以及选择的训练内容,精心设计微作文教学思路,将教学版块做了大致安排:

——趣味导入。对于话题的引入,我们强调不开门见山,单刀直入,避免直接揭示话题给学生带来厌烦感、恐惧感。我们强调不拘形式,但求活泼、新颖、轻松、有趣。导入的方式虽然不同,但都注重突出“趣”与“妙”。

——方法点拨。习作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认知过程,是知情意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这样复杂的学习任务,势必要设置必要的学习支架——分解学习任务,巧妙进行点拨。怎样分解需要学生了解的相关写作知识?怎样进行方法点拨?我们强调可以寓相关知识于具体的语境、生活经历中,变静止的“习作知识”讲解为具体语境中去发现;可以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以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当然,这“问题”应富有启发性,应直指训练的目标,不旁逸斜出;可以观照学生的习作现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习作经验进一步深化对相关知识的了解。

不管怎样的点拨,我们提倡微作文“微微教”,强调精练,宜篇幅短小,忌长篇大论;宜深入浅出,忌过于深奥;宜有可操作的方法,忌抽象空洞。

——片断引路。通过设置片断引路这一支架,化抽象的方法为具体语段,降低了练写的难度。在选择片断时,我们根据训练目标,精选或精写与学生生活经历、生活环境、个性习惯等息息相关的内容,使学生借助具体的语境,进一步了解相关的写作知识,活化相关知识。

——小试牛刀。了解相关的习作知识不是目标,运用相关的知识才是训练的目的。在设计相关学生练习的片断中,我们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避免学生为选材而伤脑筋。同时,强调所提供的材料应源于学生的生活,能唤醒学生相关生活经历,让学生易于动笔,也乐于表达。

——互动评议。这一环节,重在引导学生根据训练目的评议习作片断,在互评互议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对相关习作知识的了解与运用。

这样的版块,应该说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可攀援、可提升的“支架”,体现了“五性”:

一是趣味性。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所写的内容感兴趣;

二是针对性。不贪多求全,一课只训练一目标,所有的活动都指向这一目标;

三是情境性。教师要学生了解的相关写作知识,不是脱离具体情境的静态的“写作知识”,教学的过程也不是单纯的教师告诉、学生记忆、背诵,而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去习得、运用,将知识融入活动中;

四是互动性。在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习作知识时,教师注重思维引导,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师生互动、学生与提供的范例互动中认识相关的知识;

五是实践性。在微作文训练教学中,我们追求这样的效果——“掌握知识”不是目的,“运用知识”才是目的,“解释现象”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目的,学习写作知识,不是为了背诵相关的概念、技法,而是运用,运用必须是在一定的习作实践中进行。

(作者单位:武汉市新洲教研室)

责任编辑 刘玉琴

作者:朱幼菊

第4篇:【微作文】感动

感动是什么?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但,无论是谁,都无法对一个毫无感情的人说出感动究竟是什么。因为感动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而是用心品出来的。

一次,我在体育课上中暑了,感觉很不舒服,我的好朋友见到我难过的样子,焦急地问我怎们回事,等她知道情况后,连忙扶我到树荫下,拿来湿毛巾放在我的额头上,还不时地问我好些了没。听着她那阵阵温暖的问候语,我心中涌动着一股股暖流,顿时觉得好多了。

其实,感动无处不在:你忘带铅笔了,同学借给你新的自动笔,自己却用坏的,这就是感动;考试考砸了,听到好朋友的一句句鼓励的话语,这就是感动……

江苏南通南苑小学六年级:黄施瑜

第5篇:【微作文】感动

我们常会遇见一些感动人的画面。比如:一句问候、一杯水、一顿饭、捡垃圾老人的背影„„这些画面虽然都是在不经意间看到的,但是,大家是否想过,虽然只是一句简短的问候,一顿普通的饭菜,一杯淡淡的水。但是,这些细节中,却包含着你身边的人对你的关爱。你是否在那时感觉到有一股暖流涌进了你的心田?你是否觉得深受感动?你时常可以看到在垃圾箱旁捡垃圾的老人。虽然是素不相识,但是,你是否被他的行为深深感动?从而情不自禁的去施舍他,怜悯他,帮助他。没错,这就是感动。你身边的人对你的关心而感动你,捡垃圾老人的行为感动了你。其实,只要留意,感动的事还有很多很多。去年,我在电视节目《感动中国》上,看到一个这样的节目,这个节目把我深深的感动了!节目中这样说的:在山西师范大学,有一位女孩,这位女孩只有88斤重,而她却把重146斤的养母天天背上两三回。因为,她的养母患上了椎管狭窄症,这种病让人瘫在床上是永远起不来的,而且,行动也是极其困难的。所以,这位女孩就不得不背着她的养母来回上下床,还天天给养母喂饭,还要从学校和医院两地的跑。这位女孩的名字叫孟佩杰。她被《感动中国》评为“最美女孩”,当主持人采访她时,她说了一句这样的话:只要妈妈活着,我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当时,我被深深的感动了!泪水不禁夺眶而出。这个叫孟佩杰的女孩,她的行为不但感动了我,也让我明白:厄运并非都是坏事,有时会催人发奋图强。其实,我们的身边每天都上演着感动人心的戏剧,只要你认真观察,仔细探索就可以发现。感动无处不在,它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留意身边大大小小的感动吧!感动别人,也让别人感动,世界必将充满爱。

初一:陈靖

第6篇:【微作文】感动

感动就在我们的身旁,悄悄无声,当我们再回首,抬起头来再看却无法忘记,留下深深的痕迹,心里却荡漾着一丝已久幸福„„如果受到感动心里可能会流露出善良、同情之心,感动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但是值得我们去感动,去用心灵感动。

感动是在于帮助,比如雅安大地震,救援人员渴了,成功逃脱的市民们,立刻争先恐后的抢着给救援人员水喝,被感动的是谁?没错,就是救援人员,如果你觉得这不算感人的话那你可以去网上随便找一个感动的视频,你就知道了。

虽然我举了一个例子,但是这一种感动还有很多,因为我不想流眼泪所以只举了仅仅一个例子罢了。感动就是这样,随便一个地方,都可能会发生前所未有的感动,但是平凡的感动是可以获得两个常用字“谢谢”。

只要我们多帮助别人,就可以获得更多的感动,当然这些感动肯定会让社会更加完美,更加美丽的。

六年级:董子奥

第7篇:【微作文】感动

在生活中总会有一些让自己感动不已的事情,那是给心灵的营养品,能促使心灵成长的“钙片”。

我的同学汪晓慧,她是一个胖胖的、“脏脏”的女孩,身上每次都有一种特殊的臭味。她受尽了同学们的欺侮与歧视,却对班里的同学毫无恨意。有一次,她去买东西的时候被我班其他对她有意见的女孩冤枉她偷东西,还告到了老板娘那里。最后证明她是清白的,当老师批评那几个女生时,她竟然站出来为那几个女孩辩解,给老师说她们只是误会自己了,没有什么其他的。当时我的心头为之一振,心里有一股愧意流动,却说不出那是什么滋味„„

六年级:冯露

第8篇:【微作文】感动我心

“呼呼——”窗外的风猛烈地挂着,大雪纷飞。我走在上学的路上,看见了一幕令人为之动容的情景。

在我的前面,一位老奶奶正带着她的孙子上学,马上,她脱下厚厚的棉手套,从旁边捞起了一把雪,为孙子擦鞋。刺骨的疼仿佛针一般扎进她的手,可是她只是默默忍了下来,没有言语。

(后记:其实让我们感动的人和事很多,电视上,新闻上也经常报道。但是我认为,其实在我们身边,在那些并不引人注目的细节中,也有很多能感动我们的,这些事都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所谓的感动,是由心发出的,也许这些事不至于感动得令我们流泪,但是却曾触动到我们的心灵。感动是不分大小的,每种感动都应被我们尊重。因为在这感动的背后,一定有一位伟大的人,一定有一件伟大的事情。所以我选择了些生活中的小事,那些不引人注目却一直有人在坚持做的事情。)

五年级:candy丶丶

第9篇:【微作文】感动的花

一朵花

开在心灵长在心上若非及时浇灌就会枯萎花是泪水做的

在每一次流过泪后人生的道理会逐渐清晰教会人们爱心与坚持因为亲情爱情友情人生会渐渐丰富多彩

有太多太多值得感动的事情每时每刻都发生在你的周围等待你去发现

偶见的感人故事幸福的欢歌笑语感动是内心的触动感动是幸福的源泉感动是生活的真谛

学会感动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高三:刘诗

上一篇:创建文明机关工作总结下一篇: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