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动作文

2024-06-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非常感动作文(共14篇)

非常感动作文 篇1

感动,是父母一句句亲切的叮咛;感动,是朋友一次次患难中的援助;感动,是陌生人一声声紧张的问候。感动,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感动,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动,是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手触摸不到感动的形状,脑海想象不到感动的滋味。但是,我们能用心去感受,用笔去描绘,用眼睛去发现。也许仔细一瞧,身边的感动还真是数不胜数呢。

现在我们的心,是否已经被麻痹了?是因为生活上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情压着?还是因为学习任务过重,每天都来不及去感动?或许,我们是在逃避。小月月事件已经在警告着我们,那颗我们已经冷漠许久的心,到什么时候才能再跳动起来?人世间最珍贵的情感不就是感动么?一个举动、一次帮助、一声问候、一句叮咛、一种眼神都能是感动。感动就在身边,触手可及。

还记得小时候幼稚,玩吹泡泡,等泡泡吹得很大很大,飞上了天。在阳光的照耀下,泡泡变成了五颜六色,五彩斑斓的,我就想:泡泡里的世界是怎样的呢?如果我能进去那该有多么好啊!

如今,想法已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了,做什么事都要三思而后行,犯错了也不能再只是吐吐舌头。想到这,眼眶不禁有些泛红,原来幼稚的小时候,那么让人感动。

也许在你不经意间,感动就已静悄悄地来到,或许只是你没发现。

非常感动作文 篇2

学生才是作文的主体, 真正的真理就是这般简单朴实而又一语中的。

于是乎, 问题变得纯粹, 出路变得可寻。

我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调动作文的主体, 我们的学生。然而, 现实的问题, 让我看到了更多的阻碍横亘在眼前, 我们的学生对于作文, 主流的态度, 那就是一个字——怕!

如何找到问题的突破口?

还是托翁的这句话“如果学生在学校里没有学会自己来创造些什么, 那么他在生活中, 就永远只会模仿、仿效。”给了我解答。要想走出泥淖, 就得学着自己来创造些什么。套用一句歌词, 那就是“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接下来, 我潜心于研读各类教科研书籍, 开始了我的探寻之旅。很快, 我就找到了理论的支撑。

《语文课程标准》早就为我们指出了: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提高学习效率, 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特级教师王鹏伟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教师的创造性不仅体现在教学上, 更体现在课程建构上, 在课程标准的框架内——而不是在现成通用教材的框架内, 每一个老师都有理由, 也应该独立重构自己的课程, 表达自己的教学思考, 体现自己的教学主张。教师应该是一门课程的教师, 而不是一套教材的教师。

真是“梦里寻她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 我再一次的感受到了豁然开朗的喜悦, 课标的高屋建瓴, 前辈的经验之谈, 让我信心倍增, 一时间久违的灵感, 纷至沓来, 各种各样的新思路层出不穷。很快, 一个念头闪过, 能不能创造出一个平台, 来承载所有的新尝试、新探索、新思路呢?我觉得应该是可行的。这个平台应该区别于以往的作文教学常态, 以一种全新的姿态, 使参与其中的作文主体——我们的学生, 耳目一新, 眼前一亮。思考了很久之后, 我决定发挥自己爱做课件的个人兴趣和特长, 利用带文科班时组建“浅草”文学社, 创办《浅草》社刊的经验, 针对所带高一5、6两个班级的现实情况, 创立《五文六墨》刊物 (及其电子版) , 以此构建学生作文交流的新平台, 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并让它成为我的一爿作文教学非常态模式探究的试验田。至此, 在新课标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非常态模式探寻的道路上, 我终于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可谓“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第二,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实验阶段。

古人早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他们认为创作应该是情动于中, 而形于言, 情动辞发。也就是说, 好的作品是作者把内心的特有感受通过特有的语言表达出来。而我们的学生作文, 似乎很难真正做到这一点。针对这个问题, 我尝试着运用我国典范的古典诗词来铺设情境, 让学生体会作文根植于现实生活, 作文立足于语言本身, 作文关照心灵, 作文凸显人文和生活的真谛。

为什么偏偏要借助古典诗词呢?因为, 在我看来, 中国辉煌的古典诗歌给后世留下的是无比丰富的精神财富, 是华夏民族美育和文学教养挹之不竭的源泉, 在培养我们的审美感受, 塑造我们的文学趣味, 陶冶我们的生命情调等方面发挥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而且, 我认为支撑一种作文教学体系生命的除了科学性和系统性之外, 最关键的是可操作性。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 经典的古典诗词是相对而言最可能驾驭, 最具备可操作性的媒介。

于是, 我专门设计了唐诗素描这个新形式, 具体借助“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 这首描写战争的唐诗, 在结束了“和平的祈祷”专题教学之后, 要求我们的学生用自己的文字演绎这首诗。作为课堂教学的后续以及作文训练的一个新尝试, 这次的作文质量大大超过了我的预设。

学生在这次作文当中化身为千年前的征夫离妇, 用各具特色的行文方式, 文笔体裁, 将战争的残酷与血腥, 战争对人的戕害与毁灭刻画得淋漓尽致, 入木三分。有学生在文章之后还附上了这样的话:这次作文写得很过瘾。还有的学生一口气写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版本。这些微妙的变化, 都在向我传达着一个共同的声响, 那就是:学生怕的并不是作文, 而是怕作不出没有自身情感介入的作文。一旦, 我们开启了那一扇激情澎湃的大门, 便可以“胸藏万汇凭吞吐, 笔有千钧任歙驰”。

这次尝试, 让我尝到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甜头, 也让我体会到了, 学生对于将自己的文章化成铅字的渴望, 这种渴望恰恰是最为可贵的能量源泉。紧接着, 在进行“恰当选用叙述角度”作文教学设计时, 我又安排学生以爱人的身份, 给“春天”写一封情书, 并把这次活动命名为“我与春天有个约会”。和料想的一样, 学生乍一听这个作文题材, 立刻叽叽喳喳, 兴奋得要命, 一边大声嚷嚷着“老师, 啥叫情书, 不会写啊”, 一边摩拳擦掌, 两眼放光, 跃跃欲试。于是赶紧趁热打铁, 我马上给出了“情书”的官方定义:男女间表示爱情的信。 (《现代汉语词典》P1035) , 其实, 这个定义一出也就明确了本次作文的体裁, 是一封信;明确了对象, 必须以“春天”爱人的身份来写;明确了评分的准则, 也就是谁将这份“爱情”表达得浓烈, 深刻, 个性, 谁就是优胜者。学生们带着满腔的“欲说还‘羞’”写下一团团“欲盖弥彰”的火热, 把我这个“始作俑者”看的心花怒放。那一期的《五文六墨》异常的抢手, 学生们互相嘲笑着对方的肉麻雷人, 一同分享着专属于作文的快乐和幸福。

这快乐同样地感染了我, 让我感觉幸福。虽然, 在完成常规教学的基础上, 凭借一己之力, 再来编辑策划这样的一份刊物, 很多时候是会感到力不从心, 捉襟见肘的, 但是, 只要一想到借助《五文六墨》这个平台, 可以将我许多的设想, 许多的梦, 化成实实在在的文字, 真真切切的体验, 便又觉得充满了力量。在探索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非常态模式的道路上, 它让我感受到了“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惊喜。

第三,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须躬行”的深化阶段。

众所周知, 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几十个有着鲜明个性的生命聚集在一起进行生命体验的精神活动。师生用独特而鲜活的体验共同构成教学生命, 激发对身心健康和谐人格充盈状态的追求。每一个生命都在体验中成长。教学的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说, 也就是生命成长的意义。教学的进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分享人类精神财富的过程, 就是分享各自生活经验和价值观的过程。用陶行知先生的话说就是: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随着《五文六墨》深入探索, 我越来越感受到, 在学生们激情投入的同时, 作为教师的我, 是无法袖手旁观只单单充当一名看客的。于是, 我下定决心, 我也要“下一把水”。

叶圣陶先生曾精炼地谈到这个话题, 他解释说:“下水”是从游泳方面借过来的。教游泳当然要讲些游泳的道理, 但是教的人熟谙水性, 跳下水去有几阵给学的人看, 对学的人好处更多。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 要是老师经常动笔, 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 或者另外写些什么, 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 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 用比喻的说法, 就是“下水”。叶老提倡教师写下水文, 理由很简单:教人种田, 自己须会种田;教人做工, 自己须会做工。只讲干巴巴的道理, 欠缺深切的实践体验, 教学效果势必大打折扣。

作为通过亲自撰写范文指导学生写作的一种方法, 运用好下水文, 我认为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首先, 亲自作文可以真真切切地了解作文的重点和难点, 与学生一起分享其中的“闯关”心得, 比起一味的分析、批判学生作文的种种不是来, 更能得到学生的心理认同感;其次下水文具有示范比照的功能, 可以为学生自评互评提供参考和标准;再次, 通过下水文的互动评析, 可以拉近师生距离。而且教师亲历了作文的甘苦, 在讲评和批改的过程中, 就会多一份宽容, 少一份挑剔。多一份欣赏, 少一份苛责。而我们都知道鼓励和欣赏永远是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于是, 我确定了《五文六墨》刊物的一个专题, 将之命名为“叱咤考场”。在这里我首先精心选录了13篇学生的优秀考场作文, 在此之后, 又专门加上了我自己的一篇同题下水作文《彼岸花》。

(附2008学年高一语文期终考试的作文原题:

我们每个人不仅生活在社会群体中, 更生活在自然万物当中。你是否曾为路边的一株小草停下匆匆的脚步?你是否曾为枝头的一声鸟鸣投去喜悦的目光?你是否曾为脚下的一片落叶陷入深深的思考?

面对自然的种种, 你或许有过真切的感受, 或许有过独到的见解, 或许有过深刻的思考……请联系实际生活, 以“面对自然的思考”为话题, 自选角度, 子拟标题, 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作文。)

在这篇下水文中, 我预设了一个教学目标, 就是通过自己的范文, 指导我们的学生如何在考场作文中, 开挖利用好我们的课文, 如何借功发力, 为自己的文章增光添彩, 解决同学们普遍存在的选材困难的问题。以下摘录其中与此相关的一段:

于是, 在那些失神, 失落, 失意的日子当中, 灰暗的世界需要找寻到那一缕属于自我的明媚。譬如东坡的赤壁, 譬如朱自清的荷塘, 譬如史钱生的地坛。这江风明月, 荷香树影, 荒园颓墙, 此时此刻骤变作生命内省的力量之源, 以它们亘古不变的永恒向我们昭示着直面惨淡的真谛。

这一刻, 眼前的白色花朵, 便是属于我的赤壁、荷塘与地坛。那小而洁白的花朵, 倔强地缀于枝头, 犹如神迹一般吟咏着淡定, 印证着执著, 让我重拾“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的洒脱与旷达。

她, 便是那一朵度我于暗夜的彼岸花。

学生很快就发现了, 这段文字中包含了苏轼《赤壁赋》、朱自清《荷塘月色》以及史铁生《我与地坛》三则课文中的素材, 很多学生在课后的反馈中, 都提到了这样的下水范文形式让他们非常直观地了解了活学活用的方法和妙处, 效果非常好。在接下来的随笔包括考场作文当中, 很多的同学有意无意地就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 而逐步提升的作文分数, 让他们兴味盎然。

下水文, 让我深刻地体味到了“我写故我在”的真理, 为我在探索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非常态模式的道路上, 指明了“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是须躬行”的实践方向。

第四, “更待菊黄家酿熟, 共君一醉一陶然”的收获阶段。

随着非常态作文教学探索的不断深入, 在历经了十年的尝试和实践之后, 我终于在2011年等来了渴望已久的“榆柳成荫, 桃李芬芳”。由于《五文六墨》的广受好评, 我接到了主编校刊《理想号》以及校文学社团的指导任务, 以《五文六墨》班刊为依托, 相对顺利地编辑并推出了四期刊物 (季刊) , 同时带领和指导学生骨干参加各级各类征文比赛, 在“浙江省暨杭州市第七届中学校园文学社团pk大赛”、“西湖杯全国青少年征文大赛”、“第六届冰心作文奖”、“第六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中屡获佳绩。其中国家级金奖10人次, 银奖9人次, 铜奖11人次;一人入选杭州少年文学院院士, 3人入选杭州市作协青少年分会, 11人文章发表在各级各类征文大赛获奖作品集。

“更待菊黄家酿熟, 共君一醉一陶然”这就是我探索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非常态模式期待和渴望达成的最高境界。目前来看虽然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 但是我深知自己距离这个境界, 还有非常遥远的距离, 为此, 我将不余遗力地继续探索下去。

在我看来优质的语文作文教学应该是朴实、丰盈、灵动而洋溢着生命活力的。在这里悄然汇聚的是智慧, 萦绕弥散的是激情, 澎湃升华的是信念。而这样的作文教学, 更需要我们“不走寻常路”, 需要我们花更多的努力, 去捕捉属于学生内心的声音, 然后, 想法设法, 让这内心的声音放声歌唱。正如哲人苏格拉底说的那样:优秀的教学的本质在于那些组织得当的问题。同样的, 优秀的作文教学的本质, 我认为在于那些组织得当的情境。

情境是文思的起点, 没有情境引领的作文教学是一坛死水, 了无生趣;

情境是文思的抓手, 没有情境依托的作文教学是一盘散沙, 混乱无章;

情境是文思的归宿, 没有情境归依的作文教学只会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

我们要做的就是尽一切可能先为学生预设情境, 搭建平台, 然后, 让学生学习如何创设写作的情境。如此一来, 每个孩子才可能真正做到“情动于中, 而形于言, 情动辞发”。这种“授之以鱼”再“授之以渔”的引导,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启迪学生的悟性和灵性, 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拓宽他们的写作思路, 写出个性鲜活, 别具一格的作文, 甚至于创作出“人人身边有, 唯我笔下尊”的上乘之作。

总结这十年的摸索之路, 苦辣酸甜, 百味陈杂。“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探索阶段, 让我体会到创新的不易与坎坷;“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实验阶段, 让我懂得坚持的可贵与价值;“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须躬行”的深化阶段, 让我明白实践的意义与魅力;“更待菊黄家酿熟, 共君一醉一陶然”的收获阶段, 让我坚定笃行的信念与方向。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 在探索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非常态模式的道路上, 我只不过才迈出了第一步, “以刊促写”也仅仅只是现阶段, 通过实践优化后得出的一种非常态模式, 但是我深信, 只要我们不断地深入地探索挖掘下去, 这样的平台和模式一定还有很多, 很多。

探索非常态的作文教学模式, 我们应该可以, 甚至应当勇于打破一些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下的条条框框, 减少一些循规蹈矩。既然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探索和实践, 为什么不可以再开放一点, 再灵动一点, 再人文一点呢?

摘要:本文详细记录了笔者对新课标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非常态模式进行开发所经历的探索、实验、深化、收获四个阶段。针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面临的困境以及所教学生整体性“怕作文”的现状, 笔者进行了长期的深入思考, 锐意革新, 突破常规, 开发了以作文期刊 (及电子版) 为载体, 拓展作文教学新天地的非常态模式。在几年的实践中, “以刊促写”, 为学生创设全新的写作情境和交流平台, 极大地激发了教学主体的写作激情, 有效地提升了作文教学品质。

关键词:作文教学,非常态模式,探索,实验,深化,收获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开明出版社1995年9月版

[3]《给教师的建议》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杜殿坤编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形容非常感动的句子 篇3

18、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是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那么忘记了。

19、别再使用修饰音,唱最清澈的歌给我;别揣测该说什么,用透明的眼神看我;别后退逃避什么,把蜷缩的手指给我。

20、爱的越多痛的越多,爱的越深陷的越深。明知道痛却还是坚持的爱着。明知道自己属于黑暗却挣扎着接近阳光。明知道无法达到却还是固执的努力。明知道那耀眼的阳光洒不进这黑暗的角落,却仍然一个人蜷缩着,期盼着,等待着。

21、保留一份尊严给自己得不到就不要,没有依靠还有骄傲。敢于放弃一段感情,不但需要勇气更需要底气。动了真感情的人,往往最能容。错与对没有了绝对,只要爱的人不再伤悲;是与否都了无所谓,只要心中的她笑得最美。

22、心因包容而安心依赖,才离不开;情因疼惜而无可取代,才不离开。最幸福的人不是拿到了世上最好的东西,而是珍惜了手上已经拥有的人。爱与被爱不一定成正比,越是想握紧就越容易失去。感情的世界却是乘法,其中一项为零,其结果永远为零。

23、我讨厌这样想你的自己,不敢向你表达自己的思念,我想再也没有机会倾诉,离别的日子即将到来,不知不觉中,对你已难舍难分,我很害怕,日子一天天流逝,心中的思念便一分一分增加,我想我们的世界不合适,今天的所想所思,将会是今生最美好的回忆,我祝愿你找到一个爱护你的人,而我会在背后默默祝福你。

24、那些年,教你说话认字的那个人,牵着你的手走路的那个人,给你开生日派对的那个人,带你旅行认识世界的那个人。你长大了,那个人老了;你走快了,那个人走慢了;你出门了,那个人留在家里。给孝顺一个承诺,让思念因爱有回声。

25、妈妈是我最伟大的老师,一个充满慈爱和富于无畏精神的老师。如果说爱如花般甜美,那么我的母亲就是那朵甜美的爱之花。――史蒂维・旺德(美国著名盲人男歌手)

26、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马克思

27、没有人是傻瓜。只是有时候,我们选择装傻来感受那一点点叫做幸福的东西。不要对爱你的人太过刻薄,一辈子真正对你好的人也没有几个,多少人在一切都将失去时才幡然醒悟:爱的宽厚,不能过度消耗。每个人都有脾气,为你忍下所有的怒气,仅仅因为那个人比你更心疼你。

28、在这城市里,我相信一定会有那么一个人,想着同样的事情,怀着相似的频率,在某站寂寞的出口,安排好了与我相遇。

29、人生不止,寂寞不已。寂寞人生爱无休,寂寞是爱永远的主题。我和我的影子独处。它说它有悄悄话想跟我说。它说它很想念你,原来,我和我的影子,都在想你。

30、自我懂事以来,妈妈从没有和爸爸吵过一句嘴,没有红过一次脸。生活在这样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里,虽然没有漂亮的衣服,没有新颖的玩具,没有高级的住房,但是有这样一个可爱的妈妈,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真的,妈妈,谢谢您!

31、现实与梦想差距太大,人都喜欢新鲜的感觉,没在一起的时候,总想在一起,在现实生活中才发现没有想象的那么好,现实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浪漫,平平淡淡才是真,相爱的人是相互体贴关心和支持的。

32、对自己多一点耐心。你可以做到的,你可以睡着的,你可以忘记的,你可以忍住的,你可以健康的。不会有很多人懂你,学会自己懂自己。

33、伸手,拾捡一片爱的花瓣,储存一份爱的馨香,散落一地的诗意情怀,缠绕粉色裙摆边缘,每一朵花瓣都是一个故事,花开花落只在一瞬间,真的好想回到花落前夕,迷恋已久的香气,还没有相会就要别离,只留下一声轻轻的叹息。

34、烟花易冷,人事易分。一场流年的风,吹散了多少暖心的相遇。当我们走过了岁月最美的花期,循着昨日的墨香,曾经的点点滴滴,依然会在心里开出满园芳菲,丰盈岁月渐远的薄凉。一笺经年的水墨丹青,在云烟深处静好绽放,沉淀成美好的记忆,念起,无语也缱绻。

非常作文 篇4

太阳慢慢的下山了,我和爸爸手拉手,慢悠悠地走出了公园,乘车回家了。名师点评:小作者用轻松幽默的语言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快乐的图画,语言自然连贯,表达中心明确,是一片不错的作文!文章叙述了小作者和爸爸去公园钓鱼的快乐过程,文章无不洋溢着小作者的喜悦之情,这份喜悦也自然地感染的读者,读者一定都很喜欢和羡慕你有一个“粗心”的爸爸,相信小作者在写作的时候都是脸上露出着微笑。结尾处“慢悠悠”一词把父子俩怡然自得的状态瞬间勾勒了出来,非常妙!文章写出了真情实感,并不是“流水账”噢。老师鼓励你继续写出真感情的文章。第三段“我在旁边捂住嘴巴,偷偷的笑。”应改为“偷偷地笑”。(学乐中国特聘教师:聂强老师)-5-6 16:47:00

非常想念他作文 篇5

。大家都说他活泼机灵,聪明伶俐,你听了我的介绍,一定对他刮目相看的。

他个子不高,浓浓的眉毛下有一双黑宝石似的眼睛,眼睛下面有一个小鼻子,长着一张淘气的嘴巴,笑起来,还有酒窝呢!

他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因为他非常惹人疼。从刚生下来到一岁,我都在陪着他一起成长。记得有一次,我们在回老家小学生作文大全小心我打你的喔。”然后我就不理他,继续睡觉了,他就在拽我的衣服,我突然站了起来,大声喊:“不要搞啊。”他一边拽着我的衣服,一边温柔的说:姐姐,姐姐。”大家都笑了,我也笑了,他也笑了。

你别看他,有是非常温柔,其实他也会发脾气的。有一天,不知道谁惹他了,非常的倔,一直躺在地上,不肯起来我就跑过去对他说:来抱抱。”他一只手抓住我的衣服,一只手抓我的脸,疼死了。我就跑去问婶婶为什么会怎样。婶婶说:“他不肯喝稀饭,怎么哄他,他就是不理你,就躺在那了,我也拿他没办法了。”过了一会,我跑过去看看他,睡着了。睡着那样真可爱。

巧评作文带来的感动 篇6

继续批改, 又发现了一篇和小珂极为相似的文章, 是小健所写。大意都是写自己到好朋友家里玩, 看到一株茉莉花, 甚是喜爱, 忍不住在玩“捉迷藏”的时候, 偷偷摘了一朵装进衣袋, 事后非常后悔。

抄袭这是我反复强调绝不允许出现的行为。气愤的我, 当时恨不得马上把这两名学生叫来, 问个究竟, 再向全班树个违纪“典型”, 让同学们引以为戒!可静下心来一想, 动用权威, 一味斥责, 真能换来学生的内心觉醒吗?

第二天, 我有意安排小珂帮忙收作业本, 将她请到办公室, 坐下后我把小健的作文交给她, 请她阅后谈谈自己的看法。小珂花了一些时间, 把作文读完了, 神情紧张起来, 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安慰她说:“老师并不是要批评你, 可能是你和小健同时借鉴了一篇作文, 说明那篇作文感动了你们, 你们不约而同地向人家学习。老师倒想听听你是怎样认为的?如果这篇作文好, 又是好在哪儿呢?”小珂忐忑不安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我紧扣和她谈话中的“后悔”一词, 引导小珂反思因贪玩, 为赶作业, 抄了作文集上范文的事, 然后微笑着提醒她, 这件事不就是一篇好的作文素材吗?

瓜熟蒂落, 水到渠成。第二天, 小珂真的交了一篇作文给我。我征求小珂的意见, 是否可以把这篇作文作为范文进行讲评, 当然真实姓名老师会隐去, 小珂很乐意地答应了。

讲评时我先读了小健的作文, 并就这篇作文最精彩的心理描写部分进行点评。这时我听到下面有同学在窃窃私语, 说曾经读过这篇作文, 还有印象。我笑了笑说:“现在我再读一篇, 同学们听后有什么看法, 尽管发表。”

大家静静地听完后, 许多同学举起小手, 有话要说。班长这样点评:“作者敢于承认错误, 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细腻地描写了内心的感受, 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小组长小琼说她很佩服作者, 想知道是谁写的。其他同学也附和着。看看小珂有些得意的神情, 我对同学们说:“静等10秒钟, 孩子们, 如果作者愿意的话, 会自己站起来的, 如果不愿意, 我们也不能勉强。请先把掌声送给她吧。”掌声中, 小珂站了起来……

非常妈妈作文 篇7

“伊天添开门啊,开门啊!”“来了!”妈妈叫到,“怎么了?”“今天我们家有很多人来吃饭,我一个人来不及,伊妹,能不能帮姐姐一下?”“好的,我换一下衣服马上过来,馨月你下午一个人在家要乖啊,晚上妈妈回来给你烧红烧虾好不好?”“太好了,放心吧!”我一蹦三尺高,然后自信满满地说。“那好,我走了,再见!”“再见!”然后我回到自己的房间,玩手机去了……

差不多过了一个小时,我忽然听到一阵脚步声,完了,会不会是小偷?我吓得鸡皮疙瘩都起来了,连气也不敢出。这时,小鸟停在树枝上不再唱歌了,树叶也不作声了,我想:会不会它们也为我而感到紧张呢?就在这时,客厅里传来一阵声音,“馨月,妈妈回来了!”啊,原来是妈妈,可是,妈妈怎么会这么快呢?管他呢!只要妈妈在就好了!

非常老师作文 篇8

说起我们的老师,同学们个个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有许多“独门绝招”是名副其实的“非常”老师。今天就说说她的`一些“非常手段”吧!

注意细节

老师是语文老师,她平常最爱看书了,常常说出一大串道理来。比如“细节”吧!老师第一次向我们提起时,是这样说的:“细节,要注意细节!当然这细节有很多方面,其中‘收’凳子是最重要的,大家想想,如果我们不把凳子收到桌子下面,万一有一个同学从那儿跑过去,难道不会绊倒吗?”……

就因为这一说,很多同学渐渐养成了良好的作风,就连班上最调皮的何沛持也开始注重细节了。你说,老师的方法高明吗?

“特殊” 训练

有些老师因为想让学生懂事,在学生犯错误时,往往进行十分严厉的批评。自从老师接我们班以后,从没看到她在同学犯错时怒发冲冠,因为她有着不同的方法——训练,当然这训练不是在惩罚,而是普普通通训练罢了!要不跑操场几圈,要不跳楼梯几下,反正只要你知道错了,并改正,就不再说什么。所以班上人人都不敢犯错,犯了可就……

非常可乐 篇9

一位老兄因要搭船, 所以用最快的速度赶到码头。当他到达码头时, 见到船已经离开岸边了, 于是他立即以百米赛跑的速度跳上船, 整个动作一气呵成, 没有任何停顿。他的举动吓坏了全船的人, 船长很奇怪地说:“先生, 船还没靠岸呢!”

一无所知

老师问小明:“如果你有一元钱, 又向你爸爸要了两元, 那你现在一共有多少钱?”

小明回答:“一元。”

老师说:“你对算术真是一无所知。”

小明说:“你对我爸爸才是一无所知。”

仰卧起坐

一只老乌龟训练一群小乌龟肚皮朝下做俯卧撑, 其中一只小乌龟很轻松地做完了100个, 得意洋洋地吹嘘道:“这也太简单了。”

老乌龟看它骄傲的样子, 笑道:“有能耐, 肚皮朝上做几个仰卧起坐看看!”

当枪

一男子潜入当铺, 拿枪抵住老板胸口, 冷冷地说:“你该知道我来干什么!”

当铺老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下手枪, 轻蔑地说:“假枪, 值不了多少钱!”

风味小吃

顾客:“刮这么大的风, 也不关窗户?”

服务员:“你没看招牌吗?我们这儿是‘风味小吃店’!”

桑塔纳2000

一人到某汽车销售中心, 只见他掏出2000元往桌子上一拍:“给我来辆桑塔纳。”营业员大惊:“你的钱不够啊!”那人不解:“外面不是写着‘桑塔纳2000’吗?”营业员:“哦, 那你出门往右拐, 那家公司的奔驰才600……”

农夫赶驴

农夫赶驴进城, 遇到一个无赖。无赖问:“吃饭了没?”

农夫说:“吃了。”

无赖:“我问的是驴。”

农夫一听, 转身对驴扇了两个耳光:“混蛋, 城里有亲戚也不说一声。”

找游泳裤

蚂蚁走到池塘边见大象在里面洗澡, 对大象喊道:“你上来!”大象上来后蚂蚁又说:“没事了, 你下去吧。”大象怒道:“小样, 你是不是找死?要我上来干什么?”蚂蚁不服道:“我的游泳裤丢了, 我看是不是你偷的。”

壁虎与鳄鱼

一只壁虎在一施工工地上游荡, 这时正好有一条大鳄鱼爬了过来, 准备一口吃掉它。情急之下, 小壁虎上前一把抱住了鳄鱼的腿, 大声喊:“妈妈!”大鳄鱼一愣, 立刻老泪纵横:“儿啊, 别在外面打工了, 半个月就瘦成这样了, 咱回家吧!”

遮掩

《非常老师》梗概作文 篇10

《非常老师》梗概作文

这是一本讲述老师的书。她们都在一个普通的校园中,她们有的是偶像老师,有的.是新潮老师,有一位最有趣,她会天天失踪,所以这些老师很特别的。她们是非常美丽、非常会打扮的老师,当然,她们也非常会玩,而且上课很好听,让同学们听一遍就记住了,她们有一颗善良的心,是同学们的好朋友,她们可以让爱吵闹的同学变得安静,因为她们有“法宝”。她们有时候很神秘;有时候很漂亮;有时候会很和蔼;但有时候会像小孩子一样俏皮,同学们都很喜欢和她们在一起,这些老师使同学们听话,学习棒,是同学们的崇拜者。因为这些老师有很多非常之处,所以就叫非常老师。《非常老师》梗概作文250字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我的非常老师作文 篇11

时间倒退到我五岁那年。那天万里无云,奶奶骑车带着我从幼儿园回家,路边一棵小树连着一棵小树,太阳散发着暖暖的光辉。不一会,我们就到了家。闲着没事干的我找了一个小凳子坐下后,便观察着地上有什么动静。忽然,我发现了一个小黑点,正围着一粒掉在地上的面包屑不停地转悠,难道那是它的游戏场所?但是,我发现自己猜错了。

我瞪大双眼仔细观察,原来它想把这粒面包屑搬回自己的家,可是单凭它自己小小的身躯根本不够。于是,它便跑回了自己的老巢。我以为它这是要放弃了,就准备抱起板凳闪人。

就在我站起身准备离开的时候,眼前突然一亮,哇!我竟然发现了一大堆的黑点,于是马上跑到了它们前面,却看到它们正同心协力一起行动,居然把面包屑慢慢搬回了洞穴。那群小黑点已经回家很久了,我还站在原地发呆,直到奶奶喊我,我才回过神来,搬着板凳若有所思地回了屋。

大学语文非常道 篇12

1904年癸卯学制, 大学设预科, 预科开设中国文学课, 这是民国大一国文及共和国大学语文的前身。

1904年, 京师大学堂教授林传甲编成《中国文学史》, 自言“我中国文学为国民教育之根本, 昔京师大学堂, 未列文学于教科, 今公共科亦缺此课, 传甲于优级师范生分类后, 始讲历代文章源流, 实为公共科之补习课也”, 因此可视为第一种大一国文教材。

1929年, 教育部颁布《大学规程》, 规定国文课为大学院及独立学院各科一年级生的共同必修科目。

1932年8月7日, 胡适在北平暑期讲演会上做题为“中学国文教学法”的讲演, 提到“这次北大招考新生, 国文试验, 以最容易的国文常识测试, 而结果大多数学生不及格”。

同年, 浦江清在评述清华学生的国文程度时也说:“今日一般人国文程度太坏, 大学生几如中学生。”

叶圣陶说:“大学一年级普遍添设国文课程, 是民国27年度开始的, 到现在两年了。为什么要添设?据说因为大学新生国文程度差。”把大一国文的起始时间定在1938年, 未免太晚。

20世纪30、40年代, 有所谓“中学生国文程度低”的讨论。讨论的结果, 是蒋介石1941年9月给教育部手令说:“现在中学国文程度低落, 应令各中学校长切实注意, 并设法提高;以后凡大学招生, 如有国文不及格者, 不准录取为要。”

20世纪30年代末, 郭绍虞在《语文通论》中说:“大学一年级的国文, 在各大学中向成问题, 学生之需要不一致, 学校各方面之期望不一致, 即在国文学系各教员之主张也往往不一致, 顾此失彼, 难求两全。”

许渊冲说, 1938年来“联大”后, 居然在大一国文课堂上, 亲耳听到朱自清先生讲《古诗十九首》。这一年度的“大一国文”真是空前绝后的精彩, 中国文学系的教授, 每人授课两个星期。闻一多讲《诗经》, 陈梦家讲《论语》, 许骏斋讲《左传》, 刘文典讲《文选》, 唐兰讲《史通》, 罗庸讲《唐诗》, 浦江清讲《宋词》, 魏建功讲《狂人日记》。

汪曾祺说, “西南联大”曾有一本“京派”《大一国文》教材, “这是我走上文学道路的一本启蒙的书。这本书现在大概是很难找到了。如果找得到, 翻印一下, 也怪有意思的”。

姜亮夫在1942年说:大学国文的“目的是在训练学生能去自己读中国文化中所必读的书, 能写清顺的文章, 都是偏于工具技术的训练”。

朱自清在清华担任中文系主任时, 负责全校一年级国文课教学, 期终考试时, 他出的考题是“试比较《母亲》里的母亲和《淘金记》里的何寡妇”。他说, 我出这个题是有意的, 让学生比较这两个人:一个是为被剥削被压迫者的解放而英勇斗争的母亲, 另一个则是旧社会的寄生虫。

1943年8月, 国立编译馆出版了“部定大学用书”《大学国文选》, 时任教育部长的陈立夫作序说:“大学一年级之国文学程为共同必修科目, 所以养成学者理解载籍之能力, 与运用文字之技术, 以期渐进而阐扬固有之精粹者也。”

民国教育部“部定大学国文选”初选目录有三篇语体文 (即白话文) , 鲁迅两篇, 徐志摩一篇, 后因“生人不录”一条标准, 全部不用, 该教材乃为全体文言文。

1944年, “西南联大”编了一本《大一国文习作参考文选》, 里面有胡适、鲁迅、徐志摩、冰心、宗白华、朱光潜、梁宗岱等人的文章。

1943年, 魏建功在《大学一年级国文的问题》一文中说:现在的高中生, 无论文言和白话, 根本没有做成一篇文章!文言既没有写好, 白话也又写不好了!文言白话分不清楚, 两体都写不好了!如此, “教大学一年级国文的先生就是神仙也难于搭救这些国文病深入了膏肓的学生!我敢说现在大一学生国文程度不好是一个积久的赢弱症侯”。他甚至预见“大一国文问题是下一代乃至几代语文教育的整个问题”, 是“下一代乃至几代的严重问题”!

朱自清在《论大学国文选目》一文中说:“兴趣这东西不宜过分重视, 尤其在大学生, 教育还当注意整个人格的发展。兴趣是常会变动的, 训练应该循序渐进的训练下去, 有时候必需使学生勉强而行之。”

民国年间有一篇题为《大一国文堂上的写真》的文章, 说是课堂上同学们有的拿了各种小说在那里鸦雀无声地细看, 有的高声谈论军国大事, 有的我摸你一下, 你打我一下。教师进门后叹口长气说:当教员当到大学国文教员, 真叫倒霉……据说这是当时普遍情况, 连清华都是如此。

现在人们都津津乐道民国时期大师教大一国文的盛况, 其实大一国文教师也有不堪的时候。叶圣陶遇典故还要查辞典, 因此只能教大一国文, 轮不到教专业课。沈从文教大一国文, 刘文典以为他连跑警报的资格都没有。启功教中学国文不合格, 遂改教大一国文。闻一多一学期只讲一篇《天问》, 传为美谈, 某教师效颦, 大一国文只讲一篇韩愈的《进学解》, 余则全讲自己的文章, 被学生集体赶出课堂。

《1949——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一书中说, 清华大学各系检讨功课时, 不少人认为大一必修国文是可以废除的。将来中文系的人事问题颇困难。担任大一国文的多数是教员及助教, 不知如何安插他们?

1948年, 季羡林说他实在想不出为什么还要“必修”大一国文课, “大一国文的选本, 花样尽管怎样翻新, 内容尽管怎样不同;但材料同中学课本不会有多么大的差异, 反正不过是几篇文言, 加上几篇白话。实在用不着再让学生牺牲一年的时间来念也许已经念过几遍的文章。”“说是增进同学的国文程度吗?……倘若还有同学在十二年以内没有把国文念好, 这位同学几乎可以说是已经不可救药, 想在大学一年里补起来也绝不可能了。”

1949年“文管会”接管北平各大学后, 进行了一些课程改革的探索。清华大学组织了校制商讨委员会, 讨论学制及课程的改革问题。改革的结果, 清华大学机械系取消了“以前同学所认为不合理的和不需要的如大一国文、英文、测量、水力实验等课”。

唐文治是民国年间一个推崇国学近乎狂热的学者, 他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期间, 从大一到大三全部开设有“中国文学”课, 并亲自任教国文课, 还自编“国文”教材, 上呈教育部。

1951年, 上海交通大学突然把国文课停了, 只留下一个老师。公布这件事情之前, 没有跟大家商量, 系主任也不知道。钱谷融就写了一张大字报批评教务长, 其他人在上面签了名。这件事引起了上学校领导的不满, 钱谷融遂离开上海交通大学。

1952年, 徐复观进台中省立农学院讲学, 原先安排讲“国际组织与国际形势”, 后他主动要求改讲大一国文, 每次课前他都认真备课, 反复高声吟诵课本文章, 感觉和早年习得的桐城派文论“重温旧梦”。

吴小如说, 远在“文革”以前, 他就几次呼吁各理工大学应恢复大一国文课程, 而且至少是一学年六学分的必修基础课。由于人微言轻, 无人响应。

苏步青1978年4月发表任复旦大学校长宣言说:“如果允许复旦单独招生, 我的意思是每一堂先考语文, 考后就判卷子。不合格的, 以下课目就不考了。语文你都不行, 别的是学不通的。”

1978年秋天, 南京大学恢复了大学语文课程, 校长匡亚明对当时的语文教材不满意。徐中玉刚刚摘掉“右派”帽子, 匡亚明主动和他联系, 希望两校合作, 编写一本高水平的教材。

另一种说法, 1980年夏, 徐中玉在庐山参加“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年会期间, 不慎患病, 中途回沪在第六医院治疗。南京大学中文系侯镜昶教授特来医院看望, 说匡亚明校长有意发起恢复开设久已被无形取消的“大学语文”课程, 希望与华东师范大学一道来提出倡议。

1980年10月, 在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大学的联合倡议下, 于上海召开了有20所高校参加的大学语文教学讨论会, 会上对大学语文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 并制定了教学大纲, 拟定了教材篇目, 成立了教材编审委员会。

据全国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统计, 截至1986年11月, 全国已有四百多所各类高等院校开设了大学语文课。

当年倡导重开大学语文的三个人:匡亚明、苏步青、徐中玉。匡老和徐老的首倡之功得到充分宣传, 唯苏老事迹不彰。笔者电话问过苏老当年秘书王增藩, 亦无确切答复, 非常可惜。

1986年3月9日, 匡亚明、徐中玉、侯镜昶联名在《文汇报》上发表文章, 提出大学语文应该成为独立的学科。此事无人响应。

侯镜昶原是南京大学中文系大学语文教研室主任, 在开设“大学语文”课、筹划成立“全国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诸多事务中, 他都是匡老和徐中玉先生的得力助手。他后来调入浙江大学筹建中文系, 却于1986年一个人不幸因病猝死在宿舍中, 四五天之后才被人发现, 享年49岁, 令人不胜惋惜和悲痛。

应用写作课挤压大学语文课的现象在20世纪80年代末已露端倪, 匡亚明1990年写信给徐中玉说:“语文课当然包括‘应用写作’、‘文秘写作’等在内, 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而且是较小的一部分, 过分强调这部分, 一部分压到整体, 就会影响、削弱大学语文课更高更深远的意义。”

余光中1993年说:“我相信一个人的中文根抵, 必须深固于中学时代。若是等到大学才来补救, 就太晚了, 所以大一国文之类的课程不过虚设。”后来魏饴编《大学语文新编》, 请他作序, 他又改口说:“一个人的语文程度, 照理在中学时代就应该奠下基础, 如果错过机会, 至少升大学之后应加以补足。所以‘大学语文’一课非常重要, 如果再错过了, 一个人这一生恐怕就绝少有机会再回头认真学习自己的母语国文了。”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中, 常引用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征求意见稿) 中的话:“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 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 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 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然而谁也没有见过这个意见稿。

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名誉会长徐中玉常喜欢引用《红楼梦》中的两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人情世故胜于读书, 然大学语文终不能不读书。

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现任会长谭帆说:“《大学语文》课程必须专业化;《大学语文》教师必须学者化。”

钱理群对大学生泄露开设“大学语文”课的目的:“你们当中有一些人本来就应该学文学的, 因为家长强迫你们学理工科, 因此我要把你们骗到中文系来。”

杨振宁在北京大学演讲时说:“在美国所有的大学生都要上英国文学课, 我认为中国所有大学一年级的同学, 也都要开中文课。”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说:“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 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

任继愈说:“现在大学一年级不学语文, 博士生文理不通。我们大学一年级必须学国文, 不及格不能升班。祖国的语文, 为什么不学?李广田、沈从文都教过大一国文, 林庚在清华讲过大一国文。讲课闻一多讲, 改卷是林庚改, 就是当助教。”

台湾辅仁大学教授钟宗宪说:“其实, 整个 (大一) 国文教育环境, 反而因为一些乱象而正开始重新充满活力。”

台湾辅仁大学文学院院长王金凌说:“尽管大学国文在知识地图上的位置很重要, 却重要得像空气一样。人时时刻刻都在呼吸, 就不感觉到空气的存在。只有在快没空气时, 才会感觉到不能没有空气, 不能没有大学国文。”

台湾师范大学林安梧说:“若能配合‘大一国文’与‘大一英文’, 做一些交叉对译的工作, 让大一英文也上上《论语》、《庄子》的英译本, 让大一国文也上上《莎士比亚》、《湖滨散记》的中文译本, 这可能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是极有好处的。”

2009年情人节, 台湾国立联合大学举办有奖征文, 本是以大一生为主的, 后来大二大三大四都来参加。优等作品《寻》是这样写的:“伞翼留不住雨/落至掌心/雨季城市捉摸不定/妳矇矓/奔去/却是蜃楼般的幻影/街道是回忆的迷宫/无数穿梭/只为一次相遇。”

哈佛大学前任校长查尔斯·艾略特说:“我认为有教养的青年男女唯一应该具有的必备素养, 就是精确而优雅地使用本国的语言。”

薛涌称《风格的要素:全球英文写作圣经》是美国的大学语文教材。这是一本指导应用文写作的小册子。

2006年11月,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在湖南文理学院召开, 会议形成的“纪要”建议教育部把大学语文作为全体大学生公共必修课来开。2007年教育部高教司38号文件 (函) 转发了这个纪要。2007年5月10日《北京晨报》率先报道“教育部要求高校必修语文, 汉语不过关不能毕业”。5月11日, 教育部网站刊发声明:“因高校课程设置问题涉及高校办学自主权范畴, 教育部并未对高校大学语文课程开设做硬性规定, 该课程如何设置由学校自行决定。”

2006年, 在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上, 魏饴说:“我们上中国国家图书馆网站, 发现目前登记在馆的公开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就达1402种。”这就是这一数字的来历。

2010年1月25日人民网消息:近日, 上海同济、华东师大、华东理工、上海财大、上外和东华等六所高校举行自主招生测试, 考生人数逾万。六所高校中, 有四所要么是理科生不考语文, 要么是全部考生都不考语文。

2010年全国两会关于“重视母语教育, 提高汉语能力”提案, 提到要加强大学语文课, 教育部答复说:“因高校课程设置问题涉及高校办学自主权范畴, 为此, 教育行政部门不宜对大学语文课程开设作硬性规定, 该课程如何设置由学校自行决定。”

30年前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首届年会, 提出要创办会刊, 这在当时应该是容易的。然而后来就不见音讯, 据说办过几期《大学语文通讯》, 现在也难以得见。30年来全国大学语文教师翘首盼望, 今网上忽见山西《语文教学通讯》增发“大学刊”, 自称是全国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的“会刊”, 亦不知真假。

30年前首届大学语文年会即讨论课程性质问题, 其后历届都列入讨论议题, 至今未有定论。人可氏曰, 重开大学语文三十年, 成绩与缺点都在于同一件事:三十年还没有明确的课程定位, 这是最大的缺点;一门没有明确定位的课程, 能够坚持三十年, 这是最大的成绩——说明人心所向。

我的非常老师作文 篇13

那天天气晴朗,偶尔还有几声小鸟的歌唱和阵阵微风吹来,妈妈带着我和妹妹到街上去玩。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步行街,我拉着妹妹和妈妈进了一家冷饮店。

吃完冷饮和雪糕,我和妹妹就欢快地跑了出来。忽然,眼前的路面上出现了一个零食袋,但却并没有引起我的关注,心想:“一个零食袋,不捡也没什么大不了。”于是我便假装没看见一样走了过去。偏偏这时,天真无邪的妹妹看见了那个袋子,伸手就要去捡,妈妈却批评道:“别捡地上的东西,小心把手弄脏。”

妹妹却固执的很,一直嚷嚷着要去捡,妈妈无奈只好由她去了……只见妹妹摇摇晃晃地走向零食袋,小心翼翼捡起后踮起脚尖扔进了垃圾桶,这才心满意足地转身向我们走来。来到妈妈的身边,小脸红扑扑的妹妹天真地嘟哝着:“我们多捡一个垃圾,清扫垃圾的阿姨就能少捡一个。”我和妈妈这才恍然大悟,惭愧地看着妹妹明亮清澈的眼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虽然一个零食袋很小,很不起眼,但如果人人都能像妹妹那样,那将减少环卫工人多少的辛劳啊!

非常经典的材料作文选集作文 篇14

一、从审题的角度来说,应该是围绕着古村落,谈如何对待古村落。审题的关键一是“古村落”,一是“如何对待”。

二、如果由“古村落”引申开来,涉及其他各种类型的文化遗产(包括物质和非物质),应该都属于切合题意。即:古村落——古遗址、艺术品、历史文化名城(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表演艺术、手工艺技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物质和非物质)

三、“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要不要保护、怎么保护?要不要开发、怎么开发? 以下这些观点可供参考:

1、要保持本色、真实、原生态。

2、拒绝围观,拒绝被同化,拒绝成为标本。

3、反对过度商业化,反对过度开发。

4、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的价值。

5、要进行开发性保护

6、任其自然。

遥远的绝响

驴友的偶然发现却让自身又喜又忧,喜于繁华野草处仍残着清幽小村,忧于生怕被外人侵扰,变成一处被明码标价的“文化囚牢”。

江南水乡余韵悠长,丽江春色流连忘返。只生怕这静谧的古村成为了一种绝响;只生怕离我们如此相近的风景却成了一种时间上的遥远。

当余秋雨担心魏晋风流、士人精神已不复存在时,便将他们形容成一种在时空上离我们遥远的绝响。而我,在这个将一切历史遗留的古迹沦为“废墟”,将一切文化明码标价的时代,担心某些在时间和空间上并不遥远的古村却因人为的过度开发,侵扰和利益化下,渐渐的变成了遥远的绝响。

当对古村落的吟咏成为遥远的绝响时,是人心的离初衷的遥远,是保卫的赞歌成为了绝响。丽江春色使人心醉,凤凰古村民风淳朴,可这已成为过去,成为被人工翻新的“古街”,被“表演”的文化舞蹈,被价值化、同化的“记念品”。越是刻意的追逐古村落文化的蝴蝶,那么,蝴蝶便离你远去。没有深入了解文化背后的风土人情便一一用金钱利诱,民风变了;用人工翻新一一“做旧”,文化的韵味也变了。

追回遥远的绝响。当我们放弃刻意的追逐古村落文化的蝴蝶,蝴蝶便静静的停在我们的肩上。没有一处古村的韵味是上天所赋予的,它们积淀了文化的记忆,传承了淳朴的民风。然而,人们的过度开发却让这种在静谧中的吟咏成为了绝响。我们应尝试去发现、去保护、去歌颂每一处在我们周边被遗忘的古迹,追回失落的遗址。更重要的是了解背后的民风与人情。

保卫遥远的绝响。驴友的沉默是值得认可的,并非自私,而是保卫。一旦将位置公诸网络,游人一多,素质便参差不齐。或许,的确有文化的行家,但也必定有素质低劣的破坏者,也唯有沉默是最安全的眼下之策。然而,长远之计必定是提高自身素养,用心去体会,而不是用照相机简单的留念与粗暴的刻下“到此一游”的炫耀。他们就在我们的周边,静谧而安详的存在着,并不遥远。切勿因人心浮躁,金钱利诱使之成为遥远的绝响。

金谷残颜仍需护

桃花夭夭,烟柳飘飘,纵繁华随水而去,仍留素颜清秀,稀缺古村落的惊艳重现,引人唏嘘议论,于我而言,虽“金谷”繁华已逝,勿让其再默默无闻。保护古建筑,时不我待。

古村落重现而引起轩然大波,正是由于人们对古建筑文化的保护不慎。尽管王尔德曾赞:“美是唯一不受时间伤害的东西。”但无悉心保护,古时的高山流水,古时集工匠心血的金銮宝殿,古时凝智者智慧的典籍文化,只能在记忆中不受伤害,时光荏苒,终也渐渐模糊了它的残颜,开放性保护,使紫荆宫门庭若市,使苏州园林游人如织,使古村落生机盎然。

对古村落的保护,不是拍脑门的一时发热,不是拍胸脯的信誓旦旦,而是群众、政府、社会的实际性行动,是深入观念的古文化保护意识。曾记否,三峡大坝的蓄水淹没了白帝城;曾记否,断壁残垣的倒下,倒下的是多少文人墨客的思想迸发?后悔莫及须谨记,建立起社会的文化价值观,规法立法,方能于烟雨中隐见南朝四百八十寺。

保护,一项大工程,政府社会的门面不可少,可基石仍是由个体堆积而成。美国女孩朱丽娅希尔力护红杉树,竟居树上两年多而使太平洋公司放下砍刀,斯德哥尔摩学生组成人墙,终也能使市政铁路绕过“王国花园”。普通人也有大力量,古村落的保护,需要每个个体的文化价值意识,保护观念,而不是视之为历史遗留废墟而熟视无睹,更不是以之为稀而贵者而加以过度开发,刻意守护。

观当今社会,“到此一游”已成为别样题字,拉萨景区内悉心雕琢的小人像也被顺手牵羊,文化价值观像新鲜血液一样亟须注入民众体内,从小培养其对古建筑珍视与尊重,勿让金谷那繁华残颜也灰飞烟灭。

既然已不见绚烂在漠北的紫薇花,就不要荒芜了轮回的春夏。“美是无功利性的,不应把它作为有限需要和意图的工具而起占有欲而加以利用”,黑格尔警醒着我们,美的古建筑,美的文化,需要守护。

小村落求名还是求静?

古朴的小村落因几名驴友的照片而受到网友的追捧,是应该让小村落成为旅游景点,还是让它保持原有的古朴风貌?我想,在保持小村落原有的悠长古韵的同时,发展舍名求静的旅游业,使其与旅游业和谐地相适应,便是解决之道。

小村落原是艳不求名的陌上花,如今却成为人们争相寻找的旅游热点,这不禁让我想到原来鲜有人问津的东极岛,因电影《后会无期》成为旅游景点,是人们被岛上风光吸引也好,还是电影的影响也罢,都让东极岛就此成名。然而,在人们为得到一个新的旅游目的地庆贺之余,更需要思考,如何让小岛在人头攒动中保持其原有的宁静,是否其能在云烟过后,岛屿依旧?

若说人们对村落的开发是为了保持它的风貌,这种保护却在无形之中被戴上了功利的帽子。康德说:“美是无功利性的。”人们的开发,却让美不可避免地被功利所侵染,这使得美依存着某种功利而存在,这不仅没有保护美的价值,反而在掩盖美的价值,甚至成为地方管理部门的摇钱树。回想近年来多地旅游景点的宰客现象,淳朴的人民如此利欲熏心,怎能不让人痛心。

无论是怎样的小村,都有其自身的文化特征,当游客来袭之时,游客们身上的文化特点很可能对村落原有文化造成文化的侵略。想起雪山脚下的丽江古城,灯红酒绿的酒吧街竟成主流,游客们的喧闹打破了苍山洱海的静谧,苍茫圣洁的雪上染上了尘世的喧嚣,这种矛盾更是由人们对自然价值的曲解所导致的。

然而,我们并不能认为旅游开发就一无是处,旅游开发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衰落的继续,但适应小村落旅游方式是倡导人们自己寻找目的地,旅游远不是为了一张纪念照的一句“到此一游”,而应是一次心灵与自然的对话。拿着地图穿梭于熙熙攘攘的游人之中,怎能体会“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旅游业的开发,应少一点功利,多一点实质性的保护,更要配以文化的重视与坚守,这不仅是村民的责任,也是游客的责任。

愿终有一天,旅人的目的地不再是旅游景点,而是自然,在一片林或一座山之后,发现一片豁然开朗,古朴清幽的世外桃源。

古村落何去何从

河流之流不动,山垸之梦无醒,秋意早来,花香迟到。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古村落如同睡着一般,安详于尘世之外。

当古村落的美在不经意间流落人间,我何其庆幸那位驴友未曾透露她沉睡的地点。曾几何时,我们还能感受秦淮河畔的桨声灯影,回想朱自清先生的感叹——平伯是初泛,而我是重来了;曾几何时,我们还能品味江南园林檐角斜飞的一抹悠然;曾几何时,月牙泉的粼粼波光还闪耀着千年前的梦幻,莫高窟飞天的壁画还未曾斑驳„„太多太多的美好被草率地揭开面纱,呈现在众人面前,猝不及防惊醒时发现自己已满身伤痕,再不复从前。

作家纪伯伦曾写道:“美在向往她的人的心里,比在看到她的眼里,放出更绚丽的光彩。”人类的劣根性即在于此。而我所担心的,是沉睡多年的古村落再一次回到繁华的人间,会遭到愚昧之人的践踏,会受到商业烟火的侵蚀,正如沈从文先生的故乡凤凰古城。如今的凤凰,岂是先生笔下那个“野性且温存,质朴且斑斓”的湘西小城?傩送定然是回不去的了,因为翠翠守着的湘西已经不在了。

若没有完善的保护制度,我宁愿古村落永不苏醒。卢浮宫依旧伫立,翡冷翠的风华依旧如昔,漫步于剑桥之上,笔者仍敢断言:“红桥与翠藤可以为证,半部英国文学史,不过是这剑河的回声。”时间似乎格外宠幸这些古迹,似水流年漫漶而过,仿佛不过给她们增添一缕风情。也许有人认为西方名胜之所以能淌过千年时光至今熠熠生辉,全在于她们本身顽强的生命力。然而在我看来,这更在于当局的重视和维护,更在于每一位公民的日常呵护。而我们盼望的所谓文化自信力也就有这点滴生活催生而出。

如果有一天,当我们每个人有一颗慈悲之心,来欣赏古村落的宁静古韵,包容她不合时宜的破败与残缺,懂得残缺背后时光的底蕴;如果当局能做好充分的维护工作,我想,此时我们才有权利将沉睡的古村落唤醒。

惟有在众人的呵护中,经岁月雕琢的美才能再现往日荣光;惟有在向往她的人的眼里,古村落才能绽放更绚丽的美。此时,当河流之流已动,山垸之梦初醒,秋意自然晚来,花香岂会迟到?

给岁月留一片净土

华夏大地地广物博,几千年来悠远的历史长河中沉淀着昔日的盛世繁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好古之风更是从千年前便深植于我们的心中。于是从故宫到皇陵,从古寺到古村,无数的古代建筑被曝晒在众人的目光之中,打下了属于现代人的烙印。

为了使建筑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而肆无忌惮地将其推倒重建的人们,你们可知在那推土机下颤抖着的,不仅是独一无二的古迹,更是那几千年来沉睡于此的岁月。

古建筑并非是为了成为旅游景点而存在的,古村落中的村民们更非生来便为了成为游客合照的对象。在科技越来越普及的现代,我们更应该保护好那些还未受到污染的净土,而非打着发展旅游业的旗号肆意改造,玷污了那片纯洁的土地与同样纯洁的人们,材料中的驴友想必也是同样的想法。诚然,古村落的价值的确应让更多的人了解,但若这了解是以灰飞烟灭为代价的,倒不如让它就此沉寂,起码还能给几千年的岁月留下最后一片净土。

而有人却振振有词地说只有经得起时间打磨留下来的才有意义,殊不知无数的古迹躲过了天灾,却在人祸中轰然倒塌。试想,当年故都那无数精致绝美的建筑,是如何一点一点成为尘埃消失殆尽的?我们又怎么能指责它们经不起时间的打磨呢?这分明是人们没有保护好它们,徒留一声岁月的呜咽,如同一个时代的终结。

最大的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这样的悲剧我们看见的还少吗?想想三峡大坝下的白帝城,想想那满是断壁残垣的圆明园,过去的既成现实,我们无力更改,难道我们还要眼睁睁地看着悲剧重演,让历史的痕迹在地球上彻底消失吗?如今的我们为从前所发生的事感到悲哀,却不从前事吸取教训,恰恰验证了那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不要再热衷于寻找未开发过的古老村落了,你可知你的每一个脚印、每一次到来都会给村庄带来不可磨灭的伤害;你可知你的每一句惊叹、每一声欢笑都会使几千年来的宁静岁月烟消云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我们不应为满足私欲而使人类遗产遭到破坏,要知道,我们所剩的净土已经屈指可数了。

给岁月留一片净土,它会报之以歌。

(2)位置影响行为?or行为影响位置? 【立意解读】

这是材料作文,格式是材料+要求。材料从飞机及机场的现象入手,提出问题“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问题具有思辨性。

“行为”词典解释为“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的活动”,写作时,“行为”可以引申,可以具体化,如“勤奋苦读”是行为,“踏实苦干”是行为,“执着追求”是行为,“在困难面前毫不屈服”是行为;反之,“懈怠懒散”是行为,“萎靡不振”“自暴自弃”亦是行为。“位置” 词典解释为“(1)所在或所占的地方;(2)地位。”从材料中看,正因为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所以他们分别处于“头等舱”“公务舱”“经济舱”,由此,写作时,“位置”可以理解为人的社会地位、人的生命价值以及社会的评价等等。

就这道作文题的“立意”看,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行为影响了位置

意思是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影响、改变甚至决定他的位置、成就、社会评价等等。

二、位置影响了行为

意思是当一个人身处其位、身处其境时,会影响他做事的方式及行为,正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三、从辩证的角度考虑,位置与行为具有相互影响。

所选立意属于以上三种情况之一的都是切合题意的较佳立意;如果所写内容只涉及“行为”或“位置” 的一个方面,却没有涉及“行为”“位置”的关系的,属于基本合题;

环境与行为相辅相成

是什么造就了头等舱中的人与经济舱中的人的巨大差距?是环境影响了他们的行为,还是他们的行为影响了环境?在我们的一生当中,会遇到无数次环境与行为的“等价交换”。我想,也许就在这一次次的潜移默化的“交易”中,成就了每个不同的人生差异。环境是行为的天然土壤。环境,是外界从我们一出生起就赐予我们的一块土壤。我们所处的最初的环境,就是我们家里的父母。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就是因为当一个孩子的价值观、人生观开始的时候,父母的所作所为,将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巨大的影响。家庭环境,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影响巨大。在一个和睦快乐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他必然会懂得善待他人,分享快乐;而在一个父母整日争吵,甚至双方大打出手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他们从小内心就留下了一块伤疤,他们大多数是沉默寡言,懦弱胆小,更有甚者还会仇视社会,做出冷酷无情的事来。因此,很明显,环境对人的影响深远,就像肥沃的土壤能开出娇艳的花朵,而一片有毒的土地能开出的只是狼毒花一样。

行为是环境的后天养料。行为,取决于我们自身的想法。你想将来拥有什么样的环境,你就要为此付诸什么样的行动。想想看,每天大家都来到同一个班级,听同样的老师讲课,写同样的作业,那为什么分数会有高有低?现在,仅仅也就是分数的差距,那么10年后呢?20年后呢?差距会变成什么样?我不是强调学习能怎样,学习不仅仅能决定什么,到却能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别人能比你多一份努力与执着,意味着别人正在为他自己将来采取行动。如果将人生比作你修建房子,,我们现在做的点滴就是在为他添一块砖,加一片瓦。有的人偷工减料,有的人精心打造,那么等房子建好的那天,你是希望住简陋狭小的房子,还是住宽敞明亮的房子?所以,到了那时候,再有什么希望,都为时已晚矣。环境行为是成功的双翼。拥有一个理想的环境,帮助你形成良好的行为,从而赢得更美好的环境。正所谓,内外双修方能成大器。一个人一直很努力的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着,他的努力是成功的主动力,若是给予他更能施展才能的美好的外部环境,他定如虎添翼,加速冲向成功。可见,环境与行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没有人会平白无故的坐在头等舱里,他们现在的位置,来源于过去的汗水与艰辛。坐在头等舱里的人更不会是玩手机,因为当周围都在读书时,你是不是显得太愚昧无知、太无聊浅陋?这就是环境与行为,看似矛盾却十分合理的“等价交换”。人生不能重来,请慎重考虑你周围的两个朋友:“环境”和“行为”的和谐相处,让他们帮你成就你的美好的未来。

(4)莫泊桑

这则材料的中心含义是:

从莫泊桑的角度:①清者自清,坚守自我,如“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听从自己的心声”“面对他人的意见,要用于坚持自我”“坚持自己的个性,不被他人左右”等;②忍辱负重/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为事业理想甘受诟病等;+③只有调查研究才有发言权/只有深入实践体验生活,才能写出好的作品等。

上一篇:京东终止协议下一篇:适合发朋友圈的幽默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