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红色学习心得体会

2023-05-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当对生活有所感悟时,应当记录下来心得体会,这可以让我们在回首岁月时,了解自己的心灵成长之路。那怎么写出言辞合适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韶山红色学习心得体会》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1篇:韶山红色学习心得体会

红色基地-韶山学习感想

探寻韶山红色文化重新坚定理想信念(修改后)

为了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共产党员都要接受红色基因教育”和“一定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指示精神,我单位面向全体党务干部开展了一次教育培训活动。作为本次培训活动的内容之一,我们全体培训人员参观了毛主席故居和毛主席纪念馆。

我们首先在毛主席广场参观了毛主席铜像。毛主席铜像被其身后的象征56个民族的56棵松柏簇拥着,庄严而肃穆;尽管参观的当天天气有些阴沉,还不时飘着小雨,但是这并不影响人们对表达对毛主席的崇敬、热爱的热情;只见铜像基座的前方放满了游客们敬献的鲜花,游客们纷纷在铜像前肃穆站立,敬仰着这位伟人。我们整齐地列队在铜像前,在两位武警军官的带领下,缓缓向铜像前靠近,当音乐响起时,毛主席的生平事迹在脑海中不断闪现:年少之时便立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伟大志向;为了革命,毛主席一家献出了6位亲人的宝贵生命;在成为国家主席之后仍然艰苦朴素,一件睡衣补了73个补丁仍然还在穿……点点滴滴,使得眼前的伟人形象越来越高大。

随后,我们参观了毛主席纪念馆和毛主席故居。通过参观,我了解到,毛泽东虽然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但他并非家境贫寒。在当时社会情况下,他本可以继承父业过上安稳的生活,然而他并没有因此坐享其成,而是要干出自己的一番事业。当他读到郑观应的《盛世危言》之后,立下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伟大志向。或许我们应该感激他的这个伟大的志向,否则哪有我们的今天?在感激的同时,我们是否想过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呢?或许有人会说:“时势造英雄。没有了战争,我永远也成就不了他那么伟大的业绩。”这里我想说的是,一个人并不是只有通过带领人们赢得战争才能成为民族英雄。在当今和平年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伟大的中国梦,为实现这个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并且做出贡献的,都是英雄。

此次参观,我们还系统地了解到了毛主席的一系列著作。毛泽东思想、著述是华夏文明最科学最辉煌的宝库,是振兴中华造福人民和谐世界的指南,时至今日,中国人民对他的深情怀念,是经过了时间的洗礼和岁月的沉淀的,无论他的思 想、功德、人格、才智、学识还是著作理论或对世界、中国、后人的影响,都是让世界为之震撼的伟大史诗。一个大国必须有自己的哲学、文化、价值观、安全、尊严、发展战略以及政治的感召力,毛泽东思想过去是中国革命的旗帜,

今后将永远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反霸权主义事业的旗帜, 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毛主席在文学方面的造诣,离不开他的博览群书,他老人家曾说过“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这种严格自律的精神让我羞愧,也是我们当代青年应该学习的。试想,毛主席在当年艰苦的条件下,既要主持国家大局,同时还能在百忙之中每天看书学习,我们有什么理由说自己忙而没有时间学习?

韶山之行虽然短暂, 但一路追寻着伟人的足迹,感受着这个孕育了伟人智慧和风采的地方,感怀着伟人的丰功伟绩和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牺牲,奋斗,奉献。主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博大胸怀和艰苦奋斗、严于律己的高尚情操,为祖国富强、人民幸福所做的巨大努力和牺牲,都将为热爱祖国的炎黄子孙所铭记。我们也必将学习发扬这种精神,努力工作,走好新时期的长征路!

第2篇:韶山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红色韶山之旅心得体会

韶山,一个神圣而光荣的字眼,令无数党员群众魂牵梦绕、真切向往,于我而言更不例外。不同寻常的5月,我院组织干警踏上了红色之旅,寻访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的摇篮、红色之都——湖南韶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感受积淀深厚的韶山精神。这是我第一次去韶山,一直以来,那里一直是我心目中的一块神秘而又令人心驰神往的土地。在那里,我们重温了峥嵘的历史,看到了众多的文物,听见了动人的故事,收获甚多。

一代伟人的铜像,高高耸立在韶山广场,栩栩生辉,它时时感染着我们,鞭策着我们……

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开启了20世纪新中国历史的伟大篇章,戒马倥偬 ,运筹帷幄,毛泽东以其卓越才能和盖世功勋在世界舞台上确立了世纪为人的崇高地位,他的崇高精神、伟大品格、科学思想、丰功伟绩,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永远鼓舞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个民族人民不断奋勇向上。

“韶山精神”,是韶山,是伟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字字珠玑的豪迈诗句,是对战争年代以韶山党支部为核心凝成的韶山精神的高度概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一精神又被赋予“坚定信念,团结奋斗,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时代内涵,孕育了一茬接一茬的英雄模范人物。在战争年代,韶山人牺牲了1598位

英雄儿女的宝贵生命,仅毛泽东一家,就牺牲了6位亲人——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杨开慧,还有毛楚雄、毛岸英,这些闪光的名字,与韶山精神一起永垂不朽。韶山共产党人以他们的壮怀激烈、视死如归,书写了一部风云激荡的战斗史、一曲荡气回肠的正气歌。

我们来到毛泽东铜像广场,步行走到毛泽东铜像前,鞠躬敬礼,我心里默默地重温入党誓词。这里每天都有无数的人向主席铜像敬献花圈、鞠躬,通过这种最传统的方式来祝福、纪念、缅怀……

毛泽东故居——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和战略学家学习和成长的地方。这是一套非常普通的两家合居的湖南民居,面临池塘,依托青山,几间青石泥墙和黑木灰瓦搭建的大房,里里外外收拾得非常干净。各间居室内均有木牌说明原为谁人所住,杂屋也都表明其用途,一应农具家什俱全。普通而陈旧的家具,感受着那个时代的朴实。在毛泽东同志的卧室里,桌上摆着一盏油灯,少年时代的毛泽东经常在这盏桐油灯下学习,他自小热爱劳动、关心别人、懂得关心天下,是他成为中国革命伟大领袖的品质基础。走上革命道路后,他毅然回到家乡,亲手创建了中共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的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在风雨如晦、哀鸿遍野的乡村,点燃了革命的圣火。这革命的火种,历经了80年风雨沧桑,依然经久不息,见证着往昔峥嵘岁月,也照亮了后辈前行的路程。

这次红色之旅,我们不仅欣赏到了韶山清幽、俊美的自然风光,更圆了自己的红色梦想。如今硝烟散去,只留下静静的墓园、葱郁的山林,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去回想艰苦年代的生死考验、血泪洗礼。没有这里的英烈就没有我们和平的生活,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现代化的建设。对我们来说,红色之旅不是一般意义的特色旅游,一座座历史遗址不仅有其独特的思想教育作用,而且它所代表的人文精神,它的文化色彩、历史风貌,以及自然风光,都会对我们产生永久的魅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通过这次韶山之行,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作为一名普通的岷山职工,生在和平年代,在党的红旗下成长,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应该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牢记党员的义务,将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

为此,我决心做到:(1)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通过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在工作上要有紧迫感,要学以致用,保持旺盛的斗志,应对方方面面的挑战。(2)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好本职工作,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以最高的热情,最高的效率,为岷山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张天鹏 2011年6月13日

第3篇:红色韶山之旅心得体会——杨旭

红色韶山之旅心得体会

韶山,一个神圣而光荣的字眼,令无数党员群众魂牵梦绕、真切向往,于我而言更不例外。在建党92周年来临之际,公司组织党员踏上了红色之旅,寻访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的摇篮、红色之都——湖南韶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这次的活动让我既感受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又领略了祖国的山川秀美、更是重温了一代伟人的豪情壮志、丰功伟绩,受益匪浅。

韶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的故乡,也是毛泽东青年时期生活、学习、劳动和从事早期革命活动的地方。在韶山,我们参观了毛泽东纪念馆、毛主席博物馆、毛主席铜像广场及毛主席故居与刘少奇故居。让我感受最深的是,7月5日上午烈日当空之际,我们来到了毛主席铜像广场,全体党员庄严地举起右手,再次重温入党誓词,坚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这一信念。

在毛泽东故居,我看到了一座普普通通的农舍。毛主席父母的卧室以及毛主席的卧室,历历在目。那些旧物,书桌、衣柜、石磨、水车,都曾留下过毛主席及其亲人的印迹。毛主席正是在这里长大并树立投身革命的信念。此行亲自感受、见证了毛主席生活、学习的环境,让们更系统、深刻地体会到革命时期的严峻背景和革命的艰难历程。思想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自己受到了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加深了对伟人毛泽东的无比敬仰。

随后我们离开韶山冲来到另一处革命胜地——刘少奇主席的家乡花明楼参观。他的故居离毛泽东故居仅37公里,位于湖南省宁乡县一个名叫炭子冲的小山村。故居前临池塘,后靠山林,房屋简单、朴素,尤如主席朴实无华、平易近人。1919年前后,21岁的刘少奇离开了家乡,投身革命,为党为人民耗尽心血,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在刘少奇博物馆里我们参观了少奇同志各个时期革命和战斗的照片和文物。

通过这次韶山之行,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生在和平年代,在党的红旗下成长,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应该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牢记党员的义务,将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作为一名新员工,我将付出最大努力,在未来的工作中,以十足的信心,加强学习,多与老同志进行交流,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做到既学理论、学政策,又学文秘、学法律,学习一切与公司有关的工作知识,更好地胜任工作,做一个合格直至优秀的员工,为公司健康良好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办公室

杨旭

第4篇:“红色之旅”韶山游感想

六月是一个红色的月份,抱着对伟人的崇高敬意,6月9日我跟随局党工委组织的旅游团到韶山参观旅游。

韶山位于湖南省中部,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故乡,全国著名革命纪念地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9日下午1点钟左右,旅游车终于踏入我们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韶山;在旅游车慢慢地开往韶山冲的路上,我此时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动。当地的导游向我们介绍公路两旁的景色,以及韶山冲的变化,述说毛泽东当年是怎样从这里走出韶山冲并走向革命道路的;听着导游的介绍,我们被那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红色底蕴深深吸引住了。

我们首先来到铜像广场。广场的入口处有一块天然巨石,上面刻着著名书法家沈鹏题写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8个字。通往铜像广场的大道两旁分别立着六块巨大的石头,每块巨石上都雕刻有一首毛主席的诗词,据说每块巨石各代表毛泽东同志在革命战争中逝去的六位亲人。进入广场的最里面,一尊高大的青铜制伟人毛泽东铜像屹立在广场的台阶上,广场周围苍松翠柏,绿树成荫。毛泽东铜像重3.7吨,高6米,花岗岩石基,座高4.1米,全身高10.1米,象征着10月1日国庆,更象征着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基座上是江泽民为纪念毛泽东100周年诞辰题写的“毛泽东同志”金光闪闪的五个大字。铜像中身着中山装的毛泽东主席,手握书卷,面带笑容,神采奕奕。我们在铜像前敬献了花篮,鞠躬敬礼,缅怀毛主席他老人家光辉一生的丰功伟绩。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毛泽东故居。这是一套普通的两家合居的湖南民居,前门有一个大池塘,背依青山,大家排队依次进入房内参观,可以说人人都是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渴望在此寻觅伟人的踪迹。离故居不远处有许多池塘,在里面种有许多莲藕,这时正是荷花盛开的时候,给韶山增添了不少美景。第二天早上我们还参观了刘少奇故居及纪念馆,中国革命的两位领袖,家乡竟然相距如此之近(坐车用时半个小时左右)。

韶山是一个风景独特的地方,这里的山山水水养育了一代伟人。此次韶山之行让我们对毛泽东的一生有了一定的了解,使我接受到了一次极为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革命先辈把他们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解放事业,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发扬。

计算机信息中心 宋杨 2011年6月30日

第5篇:韶山红色之旅的感想

8月11日,公司开展了新进大学生韶山“红色之旅”。韶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故乡,是毛泽东年青少年时代生活、学习、劳动和从事早期革命活动的地方。在韶山,我们参观了毛泽东铜像广场、滴水洞及毛泽东故居,同时也参观了花明楼--刘少奇故居,寻访革命先烈的奋斗足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重温峥嵘历史。

11日上午,我们来到了毛主席铜像广场,按照导游的要求排着整齐的队伍,面对着毛主席铜像三鞠躬,随后全体人员围绕毛主席铜像瞻仰一圈表缅怀之情,细看铜像发现毛主席两手卷握文稿、两眼炯炯有神地注视远方。导游讲解到毛主席铜像高6米,底座高4.1米,代表毛主席41年的革命生涯,整体高达10.1米,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随后,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滴水洞,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回湖南时居住过的地方。最后,参观了毛主席的故居。下午,我们参观了花明楼,这里有刘少奇纪念馆、刘少奇故居和为了纪念刘少奇主席建造的花明楼,他们详细记录了刘少奇主席学习、生活及从事革命生涯的全过程。

参观的整个过程中,我的脑海中总是浮现着中华民族的整个历史。现今的中国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民幸福的强大国家,曾经的中国是一个饱经沧桑,备受凌辱的国家,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痛苦中,是毛主席为我们点亮了革命的灯,带领我们走向胜利,迎接新世纪的曙光。

通过此次“红色之旅”,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使我对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新时期继续学习革命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什么是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幸福观、苦乐观有了新的认识,从而也更加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今后的努力方向。使我深受一次丰富而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使我真切感受到共和国江山来之不易,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将烈士前辈的精神传承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不懈地奋斗。

第6篇:湖南韶山红色革命之旅感想

2011年10月28日学校组织在校党员去湖南韶山革命老区学习。长久以来一直渴望有机会瞻仰革命先烈,学习先贤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精神而不可得。如今终于一睹先烈之风采的机会,心情倍感激动。当晚,我们一行从学校出发,星夜兼程,驰往我心中梦寐已久的先贤故居之所。

10月29日,我们的第一站是毛主席铜像广场。铜像广场寄托着韶山人民对伟人的思念,同时也寄托着全国人民对伟人的思念。铜像由中国美术馆馆长、雕塑艺术大师刘开渠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著名的肖像雕塑艺术家程允贤共同雕塑,南京晨光机械厂铸造,铜像重3.7吨,高6米,基座高4.1米,通高10.1米,暗寓共和国诞生日。褐红色大理石的基座上,题写的“毛主席同志”五个镀金大字,熠熠生辉,光彩夺目。毛主席身着中山装,手握文稿,面带微笑,目光炯炯,正视前方,巍然挺立,成功地再现了人民领袖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的伟人风采。站在铜像前,仿佛能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那激动人心的巨人之声,使人增添一种无穷的力量。

走过铜像广场,我们参观了毛主席纪念馆。还没有进去,参观的人就已经络绎不绝。走入纪念馆,一种庄重和神圣的感觉,让大家肃然起敬。纪念馆共有十二个展厅,其中八个展厅为《中国出了个毛主席》生平业绩展,四个展厅为专题陈列:《毛主席遗物展》、《毛主席一家六烈士》。我们参观了每一间陈列室,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毛主席所穿的衣物、鞋子,上面都打满了补丁,还舍不得丢掉,可想而知,当时的环境有多艰苦。但毛主席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带领着我们走向解放。还有毛主席的诗词和家书,让大家都受到一种文化的教育和洗礼……

走过铜像广场,我们来到了毛主席故居,毛泽东的故乡韶山冲,是一个狭长山谷,过去居住着600多户人家。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栋古朴的农舍叫“上屋场”, 1893年12月26日,太阳初升的那一刻,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就诞生在这里。早在1961年3月,国务院就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我国重要的革命纪念地之一。“韶山山水溢清气,故居钟灵毓伟人”。独特地政治优势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使故居成为世人瞻仰的革命圣地。

毛泽东同志故居。是一栋坐南朝北、土木结构的典型南方农舍,它门临绿水,背依青山,成凹字型结构,这里老百姓称为‘一担柴’。当年这里居住着两户人家,东边13间小青瓦房为毛泽东家。1921 年春,毛泽东在筹建共产党的过程中,回到韶山。当时他的父母已经去世。2月15日是毛泽东母亲的生日,那天晚上,他邀弟弟,弟妹及妹妹围炉烤火、拉家常。弟弟毛泽民一口气讲到这里这几年遭受到的灾难,毛泽东说,这些不只是我们一家发生的事,天下大多数人都这样,就叫国乱民不得安生,所以我们要舍小家为大家,出去做一些有利于大多数人的工作。在毛泽东谆谆教导下,全家人相继离开家乡走上革命道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又总是教育自己的亲人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到最危险的岗位上去战斗,一家先后有六位亲人英勇献身,毛泽东的家庭成为革命家庭。

接下来是横屋。这里通常是一家人用餐的地方,但在这里也发生过不同寻常的故事。1925年毛泽东回乡开展农民运动时,经常在这里召集一些父老乡亲,以下棋、打牌作掩护,召开各种小型会议,向农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1927年1月,毛泽东回湖南考察农民运动,再一次来到韶山。他在这里召集有经验的农民和农运骨干开调查会,了解韶山农运情况,并对农运作了重要指示,他所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重要著作,其中一部分资料就是在这儿收集的。这张桌子和这里的凳子是当时使用的原物。1月9日毛泽东离开韶山去湘乡考察,当时乡亲们送了一程又一程,并询问他何时再返乡。毛泽东眼望蓝天,沉思片刻,深情地对乡亲们说:“要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需要几十年时间,再搞30年革命,反动派不打倒,革命不成功,我毛润之就不回韶山”。果然,当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再返故乡时,离开这里已整整三十二年了!

接着进入毛泽东父母卧室。1893年12月26日,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就诞生在这里。这是毛泽东同志父母的遗照。毛泽东同志的父亲顺生生于1870年 10月,是一位非常勤劳节俭、精明能干的农民,青年时期因负债过多而外出当兵多年。回乡后,一边务农,一边做些猪、米等小生意攒积钱财。后来,他购置田地,扩建房屋,基本上实现了自己的夙愿。1920年他因患急性伤寒病去世,享年50岁。父亲的勤劳节俭和善于持家理财为早年毛泽东外出读书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毛泽东母亲生于1867年,她是一位勤劳善良、聪明贤惠的农家妇女。她性情温和,富有爱心,经常接济周围贫困的乡亲。父母亲劳动人民的优良品德对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影响很大。1959年毛泽东看到母亲这张照片时说:“我还是挺像我母亲的。”他凝视良久,然后又说:“要是现在就好了,要是现在就死不了。”

走进 毛泽东的卧室。墙上的照片是毛泽东和母亲及两个弟弟1919年春在长沙的合影。当时毛泽东同志在长沙工作,小弟毛泽覃在长沙读书。因母亲病重,大弟毛泽民送母亲去长沙治病,所以他们母子四人才有机会留下这唯一的一张合影,毛泽东的母亲就是这年10月去世的。这张珍贵的照片由于毛泽东外婆家的珍藏而幸存下来。

这里是毛泽东小时候学习的地方。当年,毛泽东晚上读书就是用的这盏小油灯。毛泽东天资聪颖,又酷爱读书,夏天的晚上蚊子多,他就在床边放一张条凳,凳上放一盏灯,人躲到蚊帐里面,将头伸到帐子外看书。冬天,他常常躺在被子里读书到深夜。甚至在他13岁至15岁停学在家劳动的时候,他也往往白天下在劳动,晚上读书读得很晚。有时为了不让父母为他担心,便用被子蒙上窗户,躲在房子里刻苦攻读。在看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后,毛泽东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怎么这些书里写的英雄都是些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而从来没有描写过拿锄头劳动的农民呢?他苦苦思索了两年,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这些写书的人都是为统治者服务的,他们是不会去写农民的,毛泽东很为农民不能上书而打抱不平。后来,他读到郑观应的《盛世危言》一书,这本书提出了一系列救国救民的主张,毛泽东极为赞同,并且燃起了复学的愿望。

毛泽东卧室上面是一个小阁楼。1925年毛泽东回来开展农民运动,在楼上开过秘密会议。在实际斗争中,毛泽东培养的积极分子毛新枚、李耿侯、钟志申、庞叔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6月,毛泽东在这楼上举行了入党宣誓仪式,建立了中共韶山支部,由毛神福轩担任第一任支部书记。这五位同志后来为革命英勇献身。

一路回望那些旧物,书桌、衣柜、石磨、水车,都曾留下过毛主席及其亲人的印迹,普通而陈旧的家具,感受着那个时代的朴实。屋前荷花塘绿水滢滢,微风过处,荡起缕缕涟漪。青山,绿水把这座普通农舍点缀得生意盎然。毛主席正是在这里长大并树立投身革命的信念。关于毛泽东的革命故事,在很早的时候就知道不少,并在思想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而此行亲自感受、见证了毛主席生活、学习的环境,让我们更系统、深刻地体会到革命时期的严峻背景和革命的艰难历程。思想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自己受到了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加深了对伟人毛泽东的无比敬仰。 之后我们来到刘少奇故居——花明楼,位于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镇,东距省会长沙50公里,南抵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30公里,北离宁乡县城30公里,处于“长沙至张家界”自然风光地段,是全国独一无二的伟人故里“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了大门,可能因为是上午,园内的人并不是很多,应该用园林来形容刘少奇故居才更合适,宽敞的台阶依山而建,整齐的松柏种植在台阶的两边和中央,拾级而上,是刘少奇的铜像广场,铜像形象高大,栩栩如生,在青松翠柏环抱中,更显庄严肃穆。

继续往里走,来到了刘少奇故居,老远就能看到由邓小平题写的“刘少奇同志故居”横匾,高高的悬挂有大门上,格外吸引。别看它现在安然地挂在正堂屋的大门上,却是故居风雨的见证。这是一栋土木结构的普通农家四合院,其结构自然,洁净朴素,显现了刘少奇当年的朴实无华。站在故居环顾四周,才发现这里前临碧水,背倚青山,左有参天古树,给人一种新生的灵感。难怪古人说,“背靠山,前望水,风水佳”。有水的地方,就有了灵性。

接着我们到了橘子洲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80多年前,青年毛主席的一首《沁园春·长沙》,让橘子洲名扬天下。橘子洲是浩荡湘江历经数千年冲积而成的水陆之洲。1914至1918年,青年毛主席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期间,经常与同学登临橘子洲评判时局、纵论国事。我想着毛主席也许曾在这颗树下,评判时局,也许也曾躺在那片草地上纵论国事。现在,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早已享受到舒适安逸的生活。但当我们坐在前人坐过的树下、躺在前人躺过的草地上,看历史不能像是天上飘过的云彩平淡地掠过。当年历史的风云一定是狂风大作,血雨腥风。

顺着导游手指的方向,远远望去,层叠起伏的岳麓山下,有毛主席曾就读的湖南第一师范,听导游介绍说毛主席经常游泳过来,畅游湘江。接着他转过身,又指着远处说,毛主席还经常游过去,到岳麓书院和有志之士一起读书玩耍。因为下过雨,雾气很重,朦胧中,我能体会遥远的画面。

橘子洲头,坐落着毛主席的半身胸像,长83米,宽41米,高32米的雕像,突显出伟人的博大胸怀和风华正茂的气概。毛主席面朝东南向,英俊的脸庞,宽阔的额头,刚毅的神情,微锁的眉头,深邃的目光,似在眺望东方,俯瞰大地,“心忧天下”;又似在策动南方“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湘江北去,北风拂面,主席头发飘扬飞逸,似乎迎接着北方吹来十月革命的风潮。我不得不承认,将文学、政治、历史、韬略融于一身并出神入化的毛主席,是令人敬佩的。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抒情言志,几多豪迈,让我们在气势的卷带中完全吞纳。“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掷地有声的拷问,这样的声音,似乎回荡在我们每个党员的心上。

通过这一整天的伟人故居参观学习,让我获益颇多,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了解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没有他们的奋斗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回想起走过的这一程。人的灵魂仿佛被伟人的思想洗涤过一样。从中,我拾得了激情,学会了珍惜与奋斗。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要进一步弘扬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传承和发扬伟人思想和精神,发扬光荣的革命优良传统,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立足本职工作岗位,开拓进取,为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上一篇:保险公司年终总结三篇下一篇:给予树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