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银行标准信用卡

2022-06-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交通银行标准信用卡

交通运输信用标准化发展与地方实践探索

【摘要】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服务性和先导性行业,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重大现实意义。标准化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技术保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社会信用标准体系基本建立。作为社会信用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信用体系是一个多方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的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全国范围内以健全的标准化体系作为支撑,将进一步解决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之间信用信息多头采集、数据交换共享困难、信用结果表示不统一等矛盾,有利于形成规范、统一、协调的交通运输信用体系。

【关键词】交通运输,信用体系,标准体系,标准化

引言

推进全国交通强国建设第二批试点省建设,加快构建現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都要求进一步增强交通运输标准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创造性,真正构建起“一切为了转型、一切服务转型”的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格局。

1交通运输信用标准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交通运输部把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加强和创新行业治理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信用在行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以“信用交通省”创建为载体,加快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持续深入推进交通运输信用体系建设,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公路水路工程建设、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道路运输服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信用管理的规范性文件,这些政策文件为强化工程建设、运输服务等领域从业企业的信用意识,加强诚信建设,提高工程质量和运输服务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明确交通运输信用标准化需求提供了基础和依据。信用标准化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支撑,在国家标准层面,已经开展了一系列信用标准化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工作。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社会信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70)归口发布了48项信用相关国家标准,内容覆盖信用基础类、信用信息类、信息管理类、信用服务类等方面,同时还有一系列公共信用信息标准、面向重点领域和行业的信用标准正在研制,这为交通运输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标准化工作提供了基础性指导和参考。

2交通运输信用标准化发展途径

2.1支完善交通出行保障政策体系

(1)完善公众基本出行保障制度。推动城市公共交通、农村客运、渡运、邮政普遍服务等公共服务落地。完善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政策和制度体系,完善绿色出行服务体系。推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推动建立城市交通拥堵协同治理机制,打造高效通勤交通网络。健全完善“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体系,完善农村公路养护、农村客运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2)推进出行服务一体化便捷化。完善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机制,提升城乡出行服务均等化水平。完善旅客联程运输机制,建立健全跨区域、跨方式客运协同组织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城市群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机制,提高城市群、都市圈交通承载能力,推进出行服务快速化、便捷化、智能化。(3)完善交通运输新业态发展制度。依托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完善鼓励和规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分时租赁、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道路客运定制服务、智能快件箱寄递服务等交通运输新业态发展的制度机制。建立定制公交等需求响应型出行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自动驾驶等新技术应用相关制度。

2.2建立健全公路运输信息管理网络

在公路运输经济中,信息化管理已经得到了普及,甚至很多企业还对信息化管理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实际上,公路运输企业对信息管理网络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笔者认为,公路运输企业要内审自身状况,把市场环境和自身经营模式结合起来,提高信息化管理程度,尤其是对信息数据的传递,要让客户感受到企业信息反馈的速度在不断加快。面对货物运输的几个过程,健全信息网络,并保证其科学合理性。一般来说,检验企业运输信息管理网络是否合理,最常用的便是两个标准:一是单件货物运输成本是否下降,二是运输效率是否加快。目前,很多公路运输企业在进行全国运输时,不能对货物进行科学有效的分配,这方面是信息化管理发展的重要方向。多网协同、多企合作等,都是公路运输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要让行业合作大于行业竞争,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合作降低运输成本,实现共赢。对于公路运输企业来说,阿里旗下的菜鸟和京东旗下的京东快递都是值得学习考察的企业。因此,公路运输企业在建立信息化网络时,必须要考虑到其全面性和便捷性,制定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促进企业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前景

2.3完善交通运输市场规则

完善交通运输建设、养护、运输等市场准入、退出制度,完善负面清单,进一步规范和创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破除制约社会资本参与交通运输市场竞争的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价格形成机制,推动放开铁路等领域竞争性环节价格。进一步规范行业经营服务性收费,促进交通运输中介服务市场规范发展。推进交通运输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研究制定推动交通运输公共数据开放和数据资源有效流动的政策制度,推进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和行业治理基础数据库建设。

2.4提升交通运输行业标准化水平

以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为契机,交通运输行业进一步增强标准化意识、强化标准化管理、提升标准化水平。结合国家和质量提升行动有关要求,在标准化水平提升上发力,通过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注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的衔接,对接国家和行业战略发展需求,加快交通运输标准供给,支撑国家以及山西省重点建设任务实施。密切跟踪新业态标准建设需要,聚焦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强化标准化工作的前瞻性。

结束语

对交通运输行业而言,诚信是重要的软实力。建立健全交通运输信用体系,打造良好的市场信用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交通运输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使信用成为实现行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建设满意交通的有效载体,有利于深化交通运输一系列改革举措的实施,营造诚实守信的行业氛围,提升软实力,树立好形象,助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作为交通运输信用标准化的前期基础工作,开展交通运输信用标准体系建设,为交通运输行业信用标准的制修订和标准实施进行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指明信用标准化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信用标准化工作,将有力支撑和推动交通运输信用体系建设进程,提升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战权,刘韬,郭培宏.基于建设交通强国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思想与理念创新研究[J].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28(04):31-34.

[2]杨传堂,李小鹏.奋力开启建设交通强国的新征程[J].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28(04):48.

[3]吕广亮.论交通系统与经济系统发展的协同性[J].时代金融,2018(36):225-226.

[4]韩菡.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集团财务公司发展的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24):137+139.

[5]张国强.交通运输发展的中国道路[J].综合运输,2018,40(12):18-22.

(作者单位:河南工学院)

作者:郭翔峰

第2篇:审查起诉中信用卡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把握

[基本案情]2014年10月,犯罪嫌疑人甲在招商银行××支行申领到一张透支额度为5万元人民币(以下货币种类均为人民币)的信用卡。此后,甲经常使用该信用卡进行透支消费,在随后的几个月都能及时还款,但对于2015年2月所透支的款项4.9万元未能如期归还。因此,招商银行××支行的工作人员分别于2015年3月11日、2015年4月11日打电话给甲催收其前述所未归还的信用卡透支款息,而甲在电话中均允诺将尽快归还,然而并没有任何实际行动,此后发卡行的工作人员再拨打甲的电话均处于关机状态,通过其他途径也无法联系到甲。2015年7月10日,招商银行××支行向当地公安机关控告甲涉嫌信用卡诈骗罪,控告时称该行第二次向甲催收信用卡透支款息的时间为2015年3月11日,对于第一次的催收时间则表示记不清了。同日,公安机关经审查后认为,犯罪嫌疑人甲的行为属于“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活动,遂决定立案侦查。2015年7月13日,公安机关传唤犯罪嫌疑人甲到案并对其进行讯问。2016年7月25日,[1]本案经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并移送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审查起诉,但至今犯罪嫌疑人甲仍然没有归还涉案透支款息。

一、问题的提出

在审查起诉阶段,公诉部门的承办人提出疑问,排除对犯罪嫌疑人非法占有目的之审查判断,公安机关立案时犯罪嫌疑人甲所透支的款项虽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但时间并未超过3个月,所以本案属于立案错误,应当终止刑事诉讼程序,作出不起诉决定。但有人认为,虽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公安机关在立案时没有尽到严格审查义务,但也并非是立案错误;而且在现有证据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甲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前提下,犯罪嫌疑人从立案到现在均未退还涉案透支款息,并且距离发卡银行第二次催收的时间早已超过3个月,应该作出起诉决定追究犯罪嫌疑人甲的刑事责任。[2]

二、刑事立案标准的规范依据及其实质内涵

关于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既有刑事诉讼法(程序法)的抽象规定,又有刑法及刑事司法解释(实体法)的实在规定,它们综合在一起决定了何种情形应当入罪(何罪)处理、哪种行为又不值得追究,等等。因此,對于具体罪名的立案标准应当结合刑事诉讼法、刑法及相关刑事司法解释的规定,予以具体明确。

(一)程序法规范的立案条件

《刑事诉讼法》第107、110条规定了刑事立案的条件。前者要求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就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后者进一步强调对各种立案材料,要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立案;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不予立案。对此,有人觉得刑事诉讼法的上述规定似有矛盾之嫌:一方面说只要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就应当立案,另一方面又说只有那些具有犯罪事实并且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才应当立案。那么,刑事案件的立案条件到底是什么?

本文认为,《刑事诉讼法》第107、110条关于刑事立案条件的规定并无矛盾,刑事立案条件只有一个:有犯罪事实并且需要追究刑事责任。首先,从体系解释的角度,《刑事诉讼法》第107条的位置处于第111条之前,从规范内涵上来说具有统领、概括后者的作用,而后者则是对前者的具体和细化。其次,尽管第107、110条中都出现了“犯罪事实”的概念,但通过解释技巧可以认为,两者所说的含义并非完全一致,这也是法律内部同一语词含义相对化的表现。详言之,我们可以将第110条中的“犯罪事实”界定为最普通的含义,即行为人触犯了刑法规定的行为;而第107条中的“犯罪事实”,则是指行为人触犯了刑法的规定并且需要负刑事责任的行为。所以,综合第107、110条的法条意思,它们其实表达的是同一个规范内涵。最后,《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了公安机关不应追诉的6项情形,而且要求已经追究的应当终止诉讼程序,根据案件所处的刑事诉讼阶段,分别作撤销案件、不起诉、终止审理、宣告无罪等处理。既然刑事立案是追究刑事责任的起点,那么对于本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就不应当立案。所以,刑事立案的条件不但需要有犯罪事实,还必须满足“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要件。

(二)实体法要求的立案标准

《刑法》第196条是信用卡诈骗罪的罪刑规定,与本文所探讨的案例有关的是该条第1款第4项和第2款。本来,第196条第2款是对第1款第4项的补充规定,从语义上界定了“恶意透支”的内涵,但从办案实践出发,发卡行催收的次数和催收后的时间要求等细节还不够具体明确。所以,《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妨害信用卡管理解释》)第6条第1款明确规定,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属《刑法》第196条规定的“恶意透支”。

根据《妨害信用卡管理解释》第6条第3、4款和《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下称《追诉标准(二)》)第54条的规定,“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立案追诉标准是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行为,但恶意透支的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在公安机关立案前已偿还全部透支款息,情节显著轻微的,可以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3]

三、针对本案具体情况的评判及案件处理路径之选择

根据前述立案标准的规范梳理和内涵挖掘,结合本文所讨论的案例,大致可以对案例中所涉及到的立案情况进行规范意义上的评判。

第一,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讨论案例确实属于立案错误。因为立案追诉标准适用于刑事立案时,只要刑事立案时没有满足具体罪名的立案追诉标准就属于立案错误。而且,针对讨论案例所涉及的“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刑法及相关的刑事司法解释都给予了明确规定,关于数额、时间、次数的计算都是一目了然的,只要在刑事立案时严格对照规定的要求,就不易出错。然而,这种认识并非没有值得商榷之处。因为,其结论背后是属于案外人的全知视角或上帝之眼,没有充分考虑和尊重行为当时所处的具体情境和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且将数额、时间的归纳和计算理解为想当然的事,未免过于机械和片面。

第二,从刑事司法实践出发,讨论的案例并非立案错误。因为,刑事诉讼法对于立案阶段的证据要求和证明标准都比较低,只要公安机关认为有犯罪事实并且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即可。结合本案的具体案情来说,公安机关正是考虑到如下情形才予立案的:(1)根据控告人的控告,目前距离发卡行第二次向甲催收信用卡透支款息已经超过3个月,符合《追诉标准(二)》司法解释的规定;(2)犯罪嫌疑人甲涉案的数额为4.9万元,达到司法解释关于“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立案数额;(3)更为重要的是,根据在案其他证据能够初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非法占有之目的;(4)此外,犯罪嫌疑人在公安机关立案前并未偿还全部透支款息,也未表明有其他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情形。

尽管我们可以批评说,公安机关在时间点的计算上不够细致,没有尽到严格审查义务,[4]但这也仅仅是审查疏忽而不是明显错误的问题。对行为的具体判断应该以行为时的条件进行判断,而不是以事后的结果进行倒推,否则所有的撤销案件、绝对不起诉和无罪判决都应归属于“错案”的范畴,但这是明显不合实情,也是对刑事诉讼程序价值的否定。时下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中提倡和推行审判中心主义和庭审中心主义,要求侦查、批捕和起诉要向审判看齐,严格证据标准、规范司法行为,强化审判对起诉、批捕、侦查的引导作用。但这绝不是说侦查、批捕、起诉和审判要共享同一证据标准和证明责任,无论从刑事诉讼法本身关于立案条件、起诉标准和判决要求的规范考察,还是尊重公检法三机关的职能定位和角色扮演的宪制设计,抑或是基于刑事诉讼基本法理的思考,这都是不可能的。否则刑事诉讼程序根本没必要进行多重设置,具体案件的处理也不应在诉讼程序内进行线性流转,而应当讲求高标准、严要求,力求“一锤定音”。

第三,结合犯罪嫌疑人涉案情况和到案表现,检察机关应当依法起诉。虽然事实上,立案时距发卡行第二次向催收透支款息未满3个月(尚差3天),但当公安机关于2015年7月13日传唤犯罪嫌疑人甲到案的时候,距发卡行第二次真正催收透支款息已经刚好3个月,而且在这中间的3天里犯罪嫌疑人仍然没有归还信用卡透支款息。据此,犯罪嫌疑人甲的行为完全符合“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要素和立案追诉标准,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因而在审查起诉阶段,因为讨论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所涉嫌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检察机关理应遵照《刑事诉讼法》第172条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下称《高检规则》)第390条的规定,作出起诉决定。

第四,从诉讼经济原则的角度,办案机关亦应继续推进刑事诉讼程序,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即便在“严格主义”看来,讨论案例在立案阶段存在一定的错误,[5]可是在偵查阶段中也无必要甚至不能进行撤案处理。因为,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86条的规定,如果在侦查阶段要撤案处理,相当于把整个案件推到重来,需要重新立案、侦查,此前所调取的部分言词证据不能再行使用而需重新取证,这从根本上说极大浪费司法资源,也显然违背比例性原则。[6]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13条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87、188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在立案后还要侦查,收集、调取与犯罪嫌疑人罪刑相关的各种证据材料。倘若在侦查过程中,发现犯罪事实不是犯罪嫌疑人所为或者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公安机关就应该作撤案处理。[7]但本案的情况是,在侦查过程中犯罪嫌疑人确有犯罪事实而且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所以不能作撤案处理。[8]同理,在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后,检察机关在审查案件的时候会发现本案完全符合起诉的条件,应当起诉,别无选择。

此外,在刑事案件侦查过程中,涉及到具体时间、次数、数额等的计算和确定,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往往需要反复查证和确认,如果对立案标准的要求过于苛刻,在立案之初就要求证据材料达到“确实、充分”的程度,反而不利于及时抓捕犯罪嫌疑人、固定证据,从而影响打击犯罪的有效性。

四、案情变化对结论的影响

讨论案例中,公安机关在立案时由于受证据材料的误导和自身审查判断的疏忽,导致在时间计算上有所偏差,可谓立案瑕疵。但如果案情发生变化,假如公安机关在接受控告时根据控告人所提供的材料就已经明知当时距离发卡行第二次向持卡人催收信用卡透支款息不满3个月,仍然进行刑事立案的;或者虽然事实上犯罪嫌疑人经过发卡行两次催收仍然没有返还透支款息,但距离第二次催收的时候不满2个月(不同于本案的“只差几天”就满3个月),而公安机关由于审查疏忽予以立案,在侦查过程中犯罪嫌疑人仍然没有返还透支款息,且距离发卡行催收透支款息已满3个月的,[9]又该如何处理呢?

本文认为,前一种情形属于明显的立案错误,更是滥用职权的表现,而且有运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的嫌疑。但是对于后一种情形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1)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事实上立案时距离发卡行第二次催收透支款息的时候不满2个月,而此时距离发卡行第二次催收透支款息的时候也未满3个月的,应立即作撤案处理,如果采取过逮捕措施的要依照《国家赔偿法》第三章所规定的刑事赔偿程序进行赔偿;(2)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事实上立案时距离发卡行第二次催收透支款息的时候不满2个月,但此时距离发卡行第二次催收透支款息的时候已满3个月的,应当积极全面收集各种证据材料,特别是犯罪嫌疑人“非法占有的目的”证明,使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在侦查终结后移送审查起诉。

注释:

[1]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本案是2015年7月10日立案的,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时间是2016年7月25日,妥妥的超期。需要说明的是,本案立案后并未采取任何强制措施,犯罪嫌疑人一直处于未羁押状态,因而与法律规定的侦查羁押期限都没有关系。此外,侦查期限与侦查羁押期限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我国刑事诉讼法并未规定侦查期限,只是《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301条针对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案件,要求对未采取任何强制措施的,侦查部门应当在立案后两年内提出移送审查起诉、移送审查不起诉或者撤销案件的意见;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或者逮捕措施的,侦查部门应当在解除或者撤销强制措施后一年以内提出移送审查起诉、移送审查不起诉或者撤销案件的意见。

[2]在讨论过程中,有人将公安机关这种立案情形称作“预防性立案”。对此,本文认为这是极不严谨而且有误导之嫌,所谓的“预防性立案”本身具有预防的目的,说明在尚未达到立案条件时就已经立案,而且公安机关对此是明知的,但本文所讨论的案例则不属于这种情况。

[3]归根结底,此规定不过是《刑法》第13条但书的具体应用。

[4]所谓的“严格审查义务”也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其具体内涵还得结合刑事诉讼法、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予以明确,而对于办案人员来说又往往是自由裁量的范畴。

[5]但本文认为,讨论案例的情形顶多只能算作“瑕疵”,说是“错误”则有点言过其实。

[6]同时还会引发自首的认定等问题。至于重新立案侦查时,是否需要舍弃“前案”证据而针对“本案”重新取证的问题,值得讨论。本文认为,必须要重新取证的只限于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辩解部分,而其他证据只要满足证据审查的“三性”(即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最主要的还是合法性问题)要求即可。

[7]这也是刑事诉讼程序设计的意义所在,后来的程序要对前在程序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审查,最后“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不断夯实事实基础和强化证据效力,从而增进案件质量。

[8]《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83条规定了在侦查阶段应当撤案的6种情形,但讨论案例的情况时在侦查阶段已经表明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不能适用该条第1款第1项之情形。

[9]其实这种情况与本文讨论案例并无本质的区别,因此处理结果也是一致的。

作者:尹伟

第3篇:大学生就业信用标准体系建设问题探究

[摘要]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信用问题,使大学生求职难和用人单位招工难成为一对突出矛盾。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就业信用危机的几个突出问题,对就业信用的概念作出了界定,并着重阐述了建立并实施大学生就业信用体系的内容和实施开放式评估考核的方法。

[关键词]就业信用 信用标准 开放式评估

[

确保大学生稳定就业和安全就业,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当前,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失信行为的发生十分频繁,造成的影响非常深远,使得用人单位招聘与大学生求职之间成为一种零和博弈行为。因此,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重要一点就是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信用教育,确保高校就业工作的稳定和安全,进而促进我国各类人才培养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三大信用问题

(一)自我认知错误导致的求职信用危机

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自我认知清晰,才能实事求是地做出承诺,并有足够的能力来完成承诺,这是守信的基础条件。调查发现,部分毕业生求职时容易出现错误的自我认知,以致不能履约而发生失信行为。常见的主要表现有:

1.“骑驴找马”:就业中的投机行为

不少大学毕业生为了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求职时往往会先找个立足之地,然后寻求其他机会。课题组在人才市场的随机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6%的求职者选择“先就业后择业”,只有20%的人对找工作的要求是希望一步到位。这种就业行为造成企业人资关系的不稳定,一旦有新的就业机会,这些人就会立刻跳槽。这不但给企业造成人员流动过大的问题,使企业的发展受到影响,而且给求职者个人也会带来经验不连贯、学习不深人等不利影响。

2.眼高手低:夸大自我优势

一些重点大学的毕业生,自我优越感较强,在就业中好高骛远,期望在就业市场上无往而不胜。他们在求职时往往放大自我能力,加上企业缺乏必要的考查措施和手段,使他们一旦签约并走上工作岗位后,便会因为缺乏社会实践经验而导致工作业绩不突出,甚至处处碰壁,直接造成履约能力的下降。课题组在部分高校做了局部实验,让来自普通高校和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分别完成他们承诺可以完成的同一件工作。在工作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三次测试结果显示,普通高校学生的离职率高达90%,而职业院校的学生离职率仅为30%。对离职学生的回访显示,学生在求职时对工作强度、所需技能、现实环境等认知不足,普遍存在过分高估自我能力的现象。

3.好高骛远: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理想与现实之间出现差距,一方面是个人主观追求不切实际所造成,另一方面也源于学校教育的失败。有些毕业生对企业或将要就职的岗位缺乏调查,难以做到正确定位。一旦进入企业,发现并非自己想象的就业环境,就会出现求职意向和就业岗位实有条件之间的心理落差。被调查的企业反映,这部分求职者即便是在其岗也不谋其职,往往会出现消极怠工、择机跳槽等现象。这也是很多企业抱怨“人难招”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形同虚设。究其原因,一是缺乏就业指导课专业教师,就业指导课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二是不受学校重视。缺乏就业指导课专业教师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只要从企业或专业机构聘请一些有经验的专家即可。这可以让企业家和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和沟通,直接将经验传授给学生,是形式很好的就业指导课。

(二)企业人才价值取向扭曲导致的信用缺失

企业的本质是“利润最大化”,所谓“商人无利不起早”,是不争的事实。因而,企业在聘人过程中往往以其实用价值为取向,辞退员工的频率过高,单方面撕毁就业合同的事情也经常发生。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总结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人才攀比现象严重;二是求职者过多,挑选自由度较大;三是企业的短期行为。用人价值观决定着企业选才的标准,一些企业普遍认为那些短期项目或临时性项目使用新人成本较低,因此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往往会隐瞒真相,导致求职信息失真或根本不对称,为履约失败预埋隐患。

(三)毕业生缺乏信用意识导致失信行为

在当今社会,信用成本应该高于其他成本,且更不应该是“零成本”。但事实上,失信的成本往往为零,这就让很多高校毕业生和企业认为失信不会有任何实际损失。在他们认为需要的时候,失信就成了首选的策略。事实上,招工难和就业难有时不是因为缺乏工作岗位或人才过剩,而是由就业行为中信用成本过低、缺乏有效惩戒措施导致的。主要体现在:

1.信息不对称导致失信行为的普遍发生

就业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就业市场交易中,当一方无法观测和监督另一方的行为或无法获知另一方行动的完全信息,抑或观测和监督成本高昂时,交易双方掌握的信息就处于不对称状态。目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不通畅,一些用人单位招聘人员的信息如岗位、人数等,由于公布渠道不同而使毕业生不能及时获得,而用人单位因为招聘时间仓促,并不能了解求职者的真实工作能力,这便会造成招聘录用决策的失误,从而引发招聘风险,给企业带来损失。同时用人单位良莠不齐,有的为了吸引毕业生将单位情况进行虚假包装,许以丰厚的待遇,最终造成毕业生就业的心理落差,导致失信行为的发生。

2.缺乏对毕业生就业信用的评估与监管

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尚处于初始阶段。到2008年底,全国各地先后建立了多个以信用就业为服务模式的网络平台,一些高等院校也着手建立自己的信用系统。但从征信的角度来讲,缺乏统一和公正的评估方法及标准,评估内容极不完整,结构上有很大欠缺。尤其在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尚未涉及到个人就业信用领域,而大学生就业信用问题作为个人诚信档案中最基本和最广泛的信用行为之一,更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信用监管及失信惩戒机制。

二、建立和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信用标准体系

(一)就业信用的界定

信用是能够履行诺言而获取的信任。我们通常讲到的信用主要用于金融行业,是对个人或企业的偿债能力进行的社会评价,体现了一个人(自然人或法人)履行义务的能力和意识。这完全是根据经济指标实现对信用的定义。特别是在金融行业,更多地表现为单方非开放式的信用评估结果。由于它使用的是硬性的经济指标,往往具有一定的强制履行性质。而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信用考评是不完全建立在经济条件基础之上的,有时甚至是和经济条件完全没有关系的一种相互评价和约束。

就业信用具体指就业合作双方根据合作协议而实现的履行雇佣与被雇佣义务的能力和意识,是二者之间相互的评价,而这种评价是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实现对就业行为的核验,并以核验结果形成信用报告等级。因为就业行为是人们众多交际中最为频繁和广泛的交际行为之一,决定了就业信用具有

广泛性。诚信就业就是对招聘方和求职方实际的履约能力作出公正公平的评价,使双方相互信任并达成一种合作协议。

就业信用的核心在于合作信任。一方面,它指就业主体是否具有值得他人对其履行义务能力给予信任的因素,包括诚实、守信等良好品格,还包括资产状况、生产能力等物质因素。另一方面,它还指主体履行义务的能力和为他人所信任的程度,这来自社会及就业主体之间的相互评价。必须说明的是,只有根据履行诺言的能力而作出的承诺才是真实可靠的。所谓讲诚信,是一种要求人们按照实际能力作出承诺并兑现承诺的行为,而诚信度就是执行行为的表现能力,也即对其履行承诺能力的考量。建立就业信用标准体系的根本,就是力图在就业市场化的环境下,建立监督和管理就业信用履行状况的长效机制。

(二)就业信用标准体系的主要内容

1.就业信用标准体系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就业信用标准体系是用以对就业行为主体进行开放式信用评价和监督的体系模型。一般的信用评估方式是采用预先设计好的评估方案和评估条款,也就是通常的定性和定量指标,往往采用列举的方式对征信主体进行评估,这对被征信人带有某种强制性质。特别是被征信对象涉及面较广时,显得有失公正公平。本方案采用开放式评估体系,就是不拘泥于固定的指标,实行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相结合,既满足具有共性的信用评估要求,又能适应不同条件下的评估需求,体现了公正公平合理的原则。

同时,就业信用标准体系是一个统一的评价技术指标序列。综合考虑征信的技术指标和可管理性,我们将征信的内容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而静动之间的关系就构成了我们的征信评估模型。它通过对征信对象的实时评估和监督管理,可以勾勒出一个人就业行为的信用动态趋势,基本上能表明这个人就业行为的信用态势,是一个更为科学的模型。在这一征信指标体系中,“基本信息”相对比较容易采集和征信,而且是不能改变的信息;而在此之外的信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是征信评估的难点和重点,它反映的才是被征信人真实可靠的信息。就业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多种综合因素构成的双向选择的行为,就业行为的征信是构成对大学生就业信用评估的主要内容之一。

2.信用标准体系的主要目标和模型

本课题所建构的“大学生就业信用标准体系”CSES(The College Student Employment Service&Credit Standard Evaluation System),从评估模式和方法上突破了原有的封闭式考评模式,实现了开放式的考评,体现了公平合理与科学性并举的原则,基本实现了动态考核和管理,是较为公平合理的信用评估考核方式。这一体系具有三方面特点:

一是“基本信息”的约束性。强化基本信息的约束性,主要是从征信的基本内容考虑的,也是可以很容易被确认的是否违约行为的征信约束。它包括证件、资质弄虚作假而形成的故意失信行为。比如,有些大学毕业生为了在就业市场上给人一个突出的印象,就在毕业推荐表上下功夫,进行“虚假包装”。他们一旦走上工作岗位,便会暴露出能力与实际的不符,结果是害人害己。同样,一些企业为了宣传自己,也会进行肆意包装,毕业生进公司后,才发现完全不像宣传的那样。这就是基本信息的作假,可以通过征信工作得到纠正。

二是信用标准的可识别性。信用识别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说话人的口气和表情、信用评价时间、信用发布机构、征信过程的严密性、证件的真实性等,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导致信用评估的失败。市场上五花八门的信用评估机构大多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和认知,发布的信用报告各式各样。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这种压力导致他们在求职时产生过重的心理负担,尤其是在面试时心理更为紧张。还有许多毕业生在面试时为了不失去机会,对用人单位提出的一些问题往往不能如实回答,导致用人单位用人不当,影响工作效率。建立标准化的就业信用体系,就是要对信用识别系统进行规范和统一,在统一的标准体系下,建立统一的信用识别符号,保证就业信用报告的公平、公正和客观性。

三是信用监督管理的教育性。道德生长的条件和制度形成的路径是相辅相成的。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一直都是高校和社会比较重视的工作之一,它是伴随着就业分配制度改革而建立和完善起来的。中共中央国务院早在2005年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就明确指出,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信息服务系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建立就业信用标准体系,不仅要为就业征信工作服务,还要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服务,尤其要为学校的信用教育服务,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就业竞争能力。

3.就业信用体系的模型

大学生就业信用标准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大学生就业要遵守的信用标准,二是企业招聘员工要遵守的信用标准。大学生就业信用标准实际上是对就业双方的信用进行标准化的量化考核和评估,即求职信用标准和招聘信用标准。为此,我们采用百分制评估方法,根据各动态指标进行加权,目的是考核一个人的基本就业行为。参考表1模式进行评估:

根据参考模型,课题组设计了就业信用在线评估和监督管理系统“大眼睛征信平台”,由吉林省博华教育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在征信研究和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已应用于求职和招聘活动中。

作为一个可以评价个人就业行为的信用标准体系,必须从各方面进行权衡,以确保各方利益。从信息的采集内容上,要求做到具有透明性、独立性、客观性和通用性。只有具备这样的条件,才能体现公正、合理、先进与科学。在本模式中,我们采用了“六级分类法”和“四级权重赋值法”。它可以使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相互补充,充分考量就业行为的信用程度。所谓“六级分类法”,实际是指“行为频率”、“主体”、“行业”、“发展阶段”、“环境状况”、“主观意识”等六个级别;所谓“四级权重”赋值,指的是在“国家法律”、“行业规范”、“内部条例”和“公众道德”等四个层面,根据其在就业活动中的重要程度,分别赋予不同的分值。综合考量就业行为的信用程度,以累进制形成对就业信用的评价,最终以“排序法”和“百分位法”表达出就业信用等级,并根据信用动态考核周期,统计信用缺失状况,分析信用缺失趋势,提供给征信人参考。

大学生就业信用标准体系是一个综合型的应用系统,直接关系到信用报告的真实性和就业信用数据的可应用性。但基于征信的法律原则,有些内容不在征信范围,也不在考核范围之内。其中具体包括征信原则和相关法律规定不宜采用的信息,如身高、体重、体态、疾病史;身体肌肤形态的秘密;公民的个人活动;性生活;公民的通信、日记和其他私人文件;公民的社会关系、档案材料;公民的任何其他属于私人内容的个人数据;等等。这些都不作为征信体系采用的内容。

三、就业信用标准体系的应用和监管

征信的最终结果就是把就业信用信息提供给征信人查询使用,以遏制失信行为。但征信信息不是可以随意发布和查询的,而是要在一定原则的约束下有条件地使用。为此,从信息的采集到征信报告的应用,CSES体系都制定了严格的程序和监督管理办法,以加强对征信信息的管理。在整个征信过程中,需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从信息采集的内容到采集方法,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二是信息的加工过程,要体现公正公平原则和科学性;三是信息的发布管理要遵守法律约束,不能任意传播。

就业信用的征信需要公平公正的第三方信用评估机构来执行和实施。而第三方信用评估机构的公信力需要政府的监督和管理,应及时有效地对第三信用评估机构的资质和适用标准进行评估和核准,并建立第三方信用评估机构的准入制度,避免不具备资格的机构随意发布信用报告,造成市场的混乱和信用报告的混同而失去公信力。同时,政府机构的有效监管也可以杜绝一些信用机构非法搜集、发布个人信息带来的侵权事件的发生。

大学生就业信用标准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社会工程,不是一所学校或者一个机构可以独立完成和实施的,它需要更多学校、部门和用人单位的配合和协作。比如,可以实现校际联合,构建保障学生安全和稳定就业的联动机制,在企业用人信用方面实现信息共享;企业也可以建立类似的人才就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运用标准化评估体系的成果实现各类人才就业信用共享;政府部门也可以基于征信部门提供的基本信息,制订具体实施征信条例和监管规范,以指导用人单位和个人的招聘和就业行为。

(责任编辑:刘新才)

作者:刘黎莉 袁海军 陈振江

第4篇:交通银行信用卡申请标准

交行young卡

三十周岁以内,大专以上学历,额度以一万至两万左右(按个人学历、住房、汽车、收入)

填写表格并复印身份证

交通银行标准信用卡

1, 在任意银行有个人住房贷款即可

2, 在其他银行拥有信用卡并使用半年以上 填写表格并复印身份证再加信用卡复印件

第5篇:邮政银行信用卡审核标准

申请邮政银行分期业务须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信用卡持卡人,具体要求内容如下:

(1)个人卡、公务卡可申请分期付款业务;

(2)交易分期:个人卡主卡持卡人可申请主卡和其名下附属卡的交易转为分期付款,附属卡持卡人不能直接申请交易分期;

(3)账单分期:个人卡主卡持卡人可申请将已出账单中的部分余额转为分期付款,附属卡持卡人不能申请账单分期;

(4)商户分期:个人卡持卡人均可申请商户分期付款业务,包括主卡及附属卡。

申请时间:

(1)交易分期:申请时间为刷卡消费交易入账后至当期账单日(含)之前申请;

(2)账单分期:申请时间为账单日次日至到期还款日4天(含)之前申请;

(3)商户分期:在指定商户购买指定商品或服务时通过POS机具即可当场办理分期业务。

第6篇:中国银行信用卡审核标准

一、申请条件

凡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有合法稳定收入的中国公民和在中国境内有居留权等条件的外国人及港澳台同胞均可在本地申请中银信用卡。

二、需要提供的申请材料

1.身份证明文件:

接受 18-65周岁人士的主卡申请以及年满16周岁人士的附属卡申请。

如您是境内居民:需提供居民身份证或临时居民身份证复印件(正反两面,有效期内),或军官证复印件

如您是外籍人士:需提供( 1)有效护照(2)《外国人居留证》复印件 或 在有效护照签证页上贴附的“外国人居留许可”复印件 或《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复印件。

如您是港澳台人士:需提供《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港 澳同胞回乡证》或《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 复印件。

2.固定居住地址证明(可选择下列各项中的任一项)户口卡(簿)复印件

水、电、气最近三期缴费单

固定电话最近三期缴费单

单位开具的集体宿舍证明

房屋租赁合同(协议)

自有房产证明

小区物业管理费缴费单据

街道开具的住址证明

最近二期的信用卡月结单或最近三个月的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

能证明其有固定居住地址的其他证明材料

3.财力证明文件(可选择下列各项中的任一项)

政府机构、企业开具的最近三个月的正式工资单或收入证明(需加盖公司章或部门章)

银行代发工资的存折 /账单复印件(需显示最近三个月薪水入账信息)

最近三个月的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复印件

社会保险扣缴凭证复印件

自有房产证明复印件

银行定期、活期存款单 /存折复印件

基金、国债、企业债券购买凭证复印件(需显示购买人姓名、账号和账户余额)

会员卡类复印件,包括:高尔夫会籍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贵宾卡,国航知音白金卡、金卡、银卡会员卡,南航明珠卡金卡、银卡会员卡,东航万里行俱乐部金卡、银卡会员卡(需显示姓名和卡片有效期)等

第7篇:兴业银行信用卡收费标准

作者:金投网

兴业银行信用卡收费标准:

收费项目

普卡

金卡

年费

主卡 RMB100元/卡 RMB200元/卡

附卡 RMB50元/卡 RMB100元/卡

循环信用利率 日息万分之五,按月计收复利

超限费 消费超限金额的5%,最低RMB 20元或USD 3元

滞纳金 最低还款额未还部分的5%,最低RMB 20元或USD 3元

预借现金手续费 (含透支转账) 金额的2%,最低RMB 20元/笔或USD 2元/笔 同城异地)

溢缴款取现或转账手续费 金额的千分之五,最低收RMB 5元/笔或USD 1元/笔

挂失费(不含补卡) RMB 50元/卡 免费

纸质密码函重制费 普通:RMB 15元/封,加急:RMB 35元/封

补换卡费 普通:RMB 25元/卡,加急:RMB 45元/卡

加急制卡费(含邮递费) RMB 100元/卡

调阅签购单手续费 (副本) 国内

RMB 20元/笔

国外 USD 5元/笔

境外补发紧急 替代卡服务费

RMB 1450元/卡 免费

境外紧急取现 服务费及手续费 服务费: RMB 1450元/笔 免费

手续费:金额的2%,最低 RMB 20元/笔或 USD 2元/笔

国外交易汇兑手续费 交易金额的1.5%结付

(不分账单补制手续费 索取最近三个月的账单免费,其余补寄RMB 5元/次

互动短信服务费 每月RMB 3元/账户(按季收取)

第8篇:农业银行信用卡审核标准

一、申请条件

凡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有合法收入的个人可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向中国农业银行(以下称发卡银行)申领个人卡主卡。

主卡申领人还可为父母、兄弟姐妹、配偶或子女,且年满16周岁的亲属申领附属卡,附属卡有效期限与主卡相同。主卡持卡人有权要求注销或止付其附属卡,附属卡所有交易款项均计入主卡账户。

二、信用卡申请需要提供的资料

1、身份证明资料:居民身份证或者军官证复印件;如果您是港澳台同胞或外籍人士在大陆申请,还需要提供工作证明。

2、工作及收入证明资料:工资证明、社保复印件(缴纳半年以上)。

3、农业银行信用卡申请辅助资料:学历、职称、专业资格证书、自有房产证、自有汽车行驶证、现居住地最近三个

月的电话、水、电、煤气费的任一单据原件, 在农业银行开立的、金额超过10000元的定期存单的复印件等。

第9篇:招商银行信用卡综合评分标准

招商银行信用卡综合评分标准 1. 保障支持最高得分为15分 (1) 住房权利最高得分为8分 无房 0分 租房 2分

单位福利分房 4分 所有或购买 8分

(2)有无抵押最高得分为7分 有抵押 7分 无抵押 0分

2.经济支持最高得分为34分 (1)个人收入最高得分为26分 月收入6000元以上 26分 月收入3000~6000元 22分 月收入2000~3000元 18分 月收入1000~2000元 13分 月收入300~1000元 7分 (2)月偿债情况最高得分为8分 无债务偿还 8分 10~100元 6分 100~500元 4分 500元以上 2分

3.个人稳定情况最高得分为27分 (1)从业情况最高得分为16分 公务员 16分 事业单位 14分 国有企业 13分 股份制企业 10分 其他 4分 退休 16分 失业有社会救济 10分 失业无社会救济 8分

(2)在目前住址时间最高得分为7分 6年以上 7分 2~6年 5分 2年以下 2分

(3)婚姻状况最高得分为4分 未婚 2分 已婚无子女 3分 已婚有子女 4分

4.个人背景最高得分为24分 (1)户籍情况最高得分为5分 本地 5分 外地 2分

(2)文化程度最高得分为5分 初中及以下 1分 高中 2分 中专 4分 大学及以上 5分 (3)年龄最高得分为5分 女30岁以上 5分 男30岁以上 4.5分 女30岁以下 3分 男30岁以下 2.5分 (4)失信情况最高得分为9分 未调查 0分 无记录 0分 一次失信 0分 两次以上失信 -9分 无失信 9分 招行授信政策: 申请条件:

年龄、学历、行业属性、工龄、财力情况… 内外部信用记录的查核 信用额度的核予

后续的信用额度调整规范 核准权限

招行授信政策策略 从稳定性及付款意愿的角度切入

选定目标客群,导引行销资源投入目标客群的推广 参考相对应的付款能力

辅助目标客群的筛选,同时做为信用额度核予的标准 行销通路的导引

以SGM及DS为主,其它为辅

招行征信的主要职责

Fraud Detector - 防堵人头伪冒风险 Credit Policy Implement – 执行授信政策

Application Quality Control – 合理授信,预防呆账发生

招行审核流程 1查核个人信用报告 2查核身份信息 3查核社保缴纳情况 4查核我行存款情况

5查核114 网络信息 ······ 6审核检附文件 7查核系统信息 8审核申请人资格 9电话照会 10通知客户补件 11产出初审授信结果 12伪冒提报

13所有新申请及额度 调整案件 复核 14处理重审申请 15团办案件沟通 16高额新申 请案件复核 17额度调整复核 18违例核准 案件复核

招行授权主要职责

提供持卡人24小时信用卡交易授权服务

查核在线可疑交易并采取适当的管制措失,以降低伪冒风险 侦测在线可疑交易(夜间) Credit Cycle 中阶段维护及防堵

通过对授权交易之分析,以提供优质授信品质之建议 当前的主要两个风险点--公司

公司是指以非法牟取暴利为目的,未经发卡行授权非法进行办卡中介,以虚构信息、重要证明材料等手段,骗取发卡行授信发卡,并可能同时向客户提供或介绍POS的公司。 我行已从多个环节加强对公司进件的控管 建议监管机构加强对此类机构的控管机制

我行对已发现的此类情况采取了积极报告和配合调查等工作,如在青岛地区配合当地银监局对不法机构的查处

当前的主要两个风险点--公司团欠 公司用卡作为资金周转

集体伪冒申请 :指该公司团体申请时就伪冒了别人的身份资料或是提供了虚假的职业资料

公司统一办卡,却被公司一个人独用 由于公司不景气,公司成员集体倒帐 申请时所填公司本身为公司

商户异常消费:通过异常消费商户号反查相关刷卡人 公司团欠特点

几乎所有的入催户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将额度用光 。 大部分客户都有非常明显的整额高消费。 部分公司用卡案件中存在有在本公司刷卡情况 。 部分客户还款记录雷同。 部分客户取现频繁。

对银行卡业务监管方面的建议

加快征信面数据的扩展和规范程度,使它最大限度的为各行所用

尽快出台针对信用卡业务并符合其业务实际运行状况的呆帐核销政策,使各行在自负盈亏的前提下可以轻装上阵

加大对各类违法信用卡业务的公司的惩处和监管力度,使信用卡业务健康发展 统一信用卡业务监管指标体系,使各行可以在相同的基础上比较业务发展的状态 新银行卡办法可以尽早出台,信用卡中心可以尽快进入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的状态

【申请信用卡被拒原因说明】 A类:申请人基本资料原因 1 无法确认或非本人签名 2 申请表签名与证件不符 3 申请表签名与规定不符 4 申请表为签名且未补签名 5 信息不详且不提供 6 家庭不详且不提供 7 工资单位信息不详且不提供 8 联系人信息不详且不提供

9 申请表或申请资料无法认读且未补件 10 资料不足且未补件

11 申请人相关资料不足且未按时补齐资料 12 申请人年龄不符规定 13 非本地户籍且综合条件未达标 14 非本地户籍无住房且自购住房未达标 15 单位不符规定且岗位不符合规定 16 申请人无工作且无稳定收入来源 17 申请人属于限制申请行业的从业人员 18 申请人不符合军人之办卡标准 19 申请人为外籍人士

20 申请人身份证件类型不符规定 21 证件失效或有效期不符合规定 22 附属卡申请人不符合规定 23 停用

B类:申请人征信情况原因 1 申请人重复申请

2 申请人所填单位查无此人 3 申请人已从所填单位离职 4 申请人工作为兼职 5 申请人工作不稳定 6 申请人工作变动频繁 7 申请人收入不稳定

8 申请人为小企业主且单位成立时间短 9 申请人已经持有多张他行信用卡

10 申请人工作单位信息与征审不符且无合理解释 11 申请人社保不正常

12 社保记录与申请表不符且不能合理解释 13 申请人单位无法查证确认

14 申请人所在单位未注册或已注销或未年审 15 所在单位的负面信息

16 经征信判断,申请人综合条件差,风险不可控 17 申请人有不良记录

18 申请人在我行个人贷款缴款记录不良 19 申请人其他银行信用卡有不良还款记录 20 申请人在个人征信系统有不良记录 21 申请人单位在税务局有不良记录(私营企业主与法人) 22 申请人所在单位有逃避银行债务记录(私营业主与法人) 23 申请人征信存有疑义 24 停用 25 伪造身份证 26 伪造房产证 27 伪造行驶证 28 伪造其他证件

29 盗用他人身份证伪冒申请 30 黑中介进件

31 申请人有多次公共缴费欠款,且无合理解释 32 申请人联系不上

33 有效征信时间内联系不上(三天三次) 34 申请人提供的联系方式无效 35 申请人不配合资信调查

36 家人或联系人提供申请人的负面信息或建议不予办理 37 申请人有犯罪记录

C类:其他原因

1 联系人不知情或不愿做联系人 2 申请人异地户籍亲属联系不上 3 联系人不符要求

4 我行核批卡种与额度未达申请人要求,申请人拒绝接受 5 申请人工作地及居住地非我行网点城市,风险不可控 6 申请人健康原因

7 申请人不符合集体办卡,项目办卡或亲核亲访d.e核准条件 8 未核验原件或无核验人签名 9 进件渠道不明,无法认定信息真伪 10 销卡间隔不符发卡规定 11 停用

上一篇:09年村支部工作计划下一篇:购车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