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全册教案

2023-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三化学全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初三化学全册教案

初中初三九年级人教版上册化学全册教案下载1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授教学媒体

多媒体、实验器材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了解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重要性过程

方法

通过具体的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体会学习化学的方法。情感 态度

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爱之情、探究之欲。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化学。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前在一张白纸上用无色酚酞写上“化学”两字,将纸张贴在黑板中央。

【引入】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走进一个新的学习领域——化学(让一位学生同时将碱液喷在纸上)

【投影展示】教材中猫插图、图1-9及图 l-10

【讲解】这些精美的图片都与化学密切相关,都是用化学方法制成的特殊材料产生的神奇效果。或许你对化学怀有许多疑问和好奇,我将与大家一起走进化学世界,消除你的疑问,领略化学魅力。

设置情境,感知化学的存在和重要:

【播放录像】 “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蓝天白云、高山流水、草地树木、汽车奔驰、高楼入云、基因解谜、克隆技术、纳米材料、三峡工程……

【总结】我们看到的多彩物质世界,都与化学有关,化学无处不在。

探讨化学研究对象及什么是化学:

【设问】那么化学到底研究什么,什么是化学呢?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 l.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什么是化学?

组织学生讨论所提问题。

【总结】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不仅研究已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提问】你能举出一些自然界原来不存在,而是科学家们后来根据需要研究创造出来的物质吗?

【总结介绍】塑料、许多药物、合成纤维…都是通过化学手段创造出的物质。

介绍纳米铜,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材料、玻璃纤维、尼龙绳的性质与用途(配图片)。

【提出问题】你能说说你对水有哪些了解吗?

【深化理解】同学们知道的只是水很表层的一些知识和用途,在化学中我们要从水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水会发生什么变化和变化规律来研究它。就像了解一个人,我们要了解他的本质,化学就是从最根本的组成结构研究物质,再到它的性质用途,目的是更好的利用物质服务人类。

了解化学发展史:

【设问】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史是短暂的吗? 【引导自学】引导学生阅读教材2—4页相关内容,了解化学发展史。

【总结】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化学发展史。

①萌芽阶段:古代(火、陶瓷、造纸…) ②近代化学的基础:原子论、分子学说的创立。

③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④现代,先进仪器和分析技术的应用,使化学研究深入到微观世界。

⑤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学与人类的关系: 【提问】通过我们以上的学习你认为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应怎样形容?能否举例说明?

【总结】从人类衣、食、住、行的角度,列举大量的事实,说明化学与人类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 【深入探究】

【设问】设想如果没有了化学,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彩图中的猫、小鸟、汽车等将怎样变化? 【结论】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用好化学,能造福人类,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提问】怎样学习化学?根据你的学习经验谈谈你将如何学习化学?

【指导】化学和物理、生物一样,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我们在学习过程重要注重实验,做到仔细观察、规范操作…。

【总结】化学学习方法:

1.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 2.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

课堂整理:

【提问】学完本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课堂反馈: 展示习题。

布置作业:查资料完成有关化学小论文 参考题目:

1、日常生活中的化学。

2、化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3、我感兴趣的化学前沿知识。

4、探索学好化学的方法。

学生将碱溶液喷向白纸,出现红色的“化学”两字。

学生欣赏图片

学生观看录像

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化学无处不在。

阅读教材1-2页相关内容

思考问题,讨论作答。

与老师一起总结。

学生活动

分小组讨论交流,举例。

观看、倾听,理解化学有研制新物质的任务和作用。感受制造出的新物质的巨大魅力。

畅所欲言,说出对水的了解。

通过教师以水为例进行的分析,进一步明确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的内容。

阅读教材、自学整理。

学生归纳化学发展史,并了解几位科学家。

回答:密不可分,并举例说明。

在教师引导下总结。

小组讨论,提交结论。

体会化学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

畅所欲言

倾听,理解。

总结,体会。

整理总结,积极发言。

完成练习。

课下完成。

创设趣味性化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在欣赏精美的图片中感知化学的魅力,激发强烈的求知欲。

深切感受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树 立良好的化学情感。

利用录像(或幻灯片)中丰富多彩、接近生活的画面,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阅读水平,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交流意识和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

加深学生对化学研究内容的认识

引导学生确立“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的学习意识。

让学生真正理解化学研究内容的内涵,树立学好化学、造福人类的远大理想。

通过自学了解化学发展史,既培养了自学能力,也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探讨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化学重要性的认识。

设计意图

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上,给予指导。

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

巩固知识,及时反馈。

板 书 设 计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什么是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

研究对象:物质(已存在物质、研究创造新物质)

2.化学的发展史

①萌芽阶段:古代(火、陶瓷、造纸…) ②近代化学的基础:原子论、分子学说的创立。

③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④现代,先进仪器和分析技术的应用,使化学研究深入到微观世界。

⑤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3.化学与人类的关系:人类离不开化学,化学无处不在。 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

4.怎样学化学

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

第2篇:九年级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总结整理归纳

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汇编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分类

1、单质:非惰性气体一般由两个原子组成:F2,O2,H2,Cl2

2、惰性气体:一般由一个原子组成:He,Ne,Ar,Kr,Xe

3、化合物:氢化物居多:H2S,HCl,H3P,HF,HBr,HI

二、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气体。

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四、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五、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

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二氧化碳和水)。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

(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六、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铁/钢:(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铁锈:(Fe2O3)

七、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1、氯化钠(NaCl):食盐

2、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4.5H2O):蓝矾,胆矾

10、甲烷(CH4):沼气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八、物质的除杂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4、CuO(C):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加入足量的铁粉

8、NaCl(Na2CO3):加入足量的盐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14、NaCl(KNO3):蒸发溶剂

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九、化学之最

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H2。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H2。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

7、PH=0时,酸性最强,碱性最弱。

PH=14时,碱性最强,酸性最弱。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N,K,P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尿素。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中国。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14、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1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十、有关不同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不同。

2、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4、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5、元素化合价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6、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十一:有毒的物质

1、有毒的固体:亚硝酸钠(NaNO2),乙酸铅等;

2、有毒的液体:汞,硫酸铜溶液,甲醇,含Ba2+的溶液(除BaSO4);

3、有毒的气体: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十二:实验室制法

1、实验室氧气:2KMnO4=====2K2MnO4+MnO2+O2↑

2KClO3=======2KCl+3O2↑

2H2O2=======2H2O+O2↑

2、实验室制氢气

Zn+H2SO4===ZnSO4+H2↑(常用);Fe+H2SO4===FeSO4+H2↑

Mg+H2SO4===MgSO4+H2↑;2Al+3H2SO4==Al2(SO4)3+3H2↑

Zn+2HCl===ZnCl2+H2↑;Fe+2HCl===FeCl2+H2↑

Mg+2HCl===MgCl2+H2↑;2Al+6HCl===2AlCl3+3H2↑

4、实验室制CO2:

CaCO3+2HCl==CaCl2+CO2↑+H2O

十三:工业制法

1、O2:分离液态空气

2、CO2: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CaO+CO2↑)

3、H2:天然气和水煤气

4、生石灰: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CaO+CO2↑)

5、熟石灰:CaO+H2O==Ca(OH)2

6、烧碱:Ca(OH)2+Na2CO3===CaCO3↓+2Na

OH

十四:初中常见化学反应归类

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

3、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点燃2Al2O3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

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O2点燃SO2

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点燃CO2

8、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点燃2CO

9、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C+CO2高温2CO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点燃2CO2

1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H2O=H2CO3

12、生石灰溶于水:CaO+H2O=Ca(OH)2

13、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5H2O=CuSO4•5H2O

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Cl2点燃2NaCl

分解反应

15、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

MnO2

2H2O+O2↑

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通电2H2↑+O2↑

18、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H2O+CO2↑

19、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高温CaO+CO2↑

置换反应

2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21、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Zn+H2SO4=ZnSO4+H2↑

22、镁和稀盐酸反应:Mg+2HCl=MgCl2+H2↑

23、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加热Cu+H2O

24、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高温2Cu+CO2↑

25、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点燃CO2+2H2O

26、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C高温H2+CO

27、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高温4Fe+3CO2↑

其他

28、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NaOH+CuSO4==Cu(OH)2↓+Na2SO4

29、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点燃CO2+2H2O

30、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点燃2CO2+3H2O

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加热Cu+CO2

3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2O3高温2Fe+3CO2

33、二氧化碳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Ca(OH)2+CO2=CaCO3↓+H2O

34、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除去二氧化碳):2NaOH+CO2====Na2CO3+H2O

35、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CaCO3+2HCl===CaCl2+H2O+CO2↑

36、碳酸钠与浓盐酸反应(泡沫灭火器的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十五:初中化学常考的几个反应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O2加热2CuO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点燃2Al2O3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O2点燃SO2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点燃CO2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点燃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点燃2CO2

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点燃CO2+2H2O

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点燃2CO2+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通电2H2↑+O2↑

14.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加热2CuO+H2O+CO2↑

15.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2KCl+3O2↑

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1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H2O+CO2↑

18.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加热Cu+H2O

20.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高温2Cu+CO2↑

21.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高温4Fe+3CO2↑

第3篇:最新人教版初三中考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

一、化学用语

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

非金属:

O氧

H氢

N氮

Cl氯

C碳

P磷

S硫

金属:

K钾

Ca钙

Na钠

Mg镁

Al铝

Zn锌

Fe铁

Cu铜

Hg汞

Ag银

Mn锰

Ba钡

原子团(根):氢氧根

硝酸根

碳酸根

硫酸根

铵根

OH-

NO3-

CO32-

SO4

2-

NH4+

2、(1)

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一价氯氢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三铝四硅五氮磷,单质零价要记清。

(2)

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3、必须熟记的常见物质的俗称、化学名称、化学式、用途

俗称

化学名称

化学式

用途

金刚石、石墨、木炭等

碳单质

C

金刚石做钻头、切割玻璃

石墨做铅笔芯、电极

干冰

二氧化碳固体

CO2

人工降雨,致冷剂

H2O

最常见溶剂

铁锈

氧化铁

Fe2O3

生石灰

氧化钙

CaO

食品干燥剂

熟石灰、消石灰(澄清石灰水)

氢氧化钙

Ca(OH)2

改良酸性土壤

石灰石、大理石(蛋壳、水垢等)

碳酸钙

CaCO3

建筑材料、工业制取CO2

火碱、烧碱、苛性钠

氢氧化钠

NaOH

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化工原料、清洁剂

盐酸

(氯化氢)

HCl

除铁锈、胃酸主要成分

纯碱、苏打

碳酸钠

Na2CO3

玻璃、造纸、纺织、洗涤

碳酸氢钠

小苏打

NaHCO3

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

天然气、沼气、瓦斯

甲烷

CH4

燃料

酒精

乙醇

C2H5OH

燃料、乙醇汽油

4、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

2KMnO4===K2MnO4+MnO2+O2↑

(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

2H2O2

===2H2O+O2↑

(3)

实验室制取氧气三:

2KClO3===2KCl+3O2↑

(4)实验室制法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5)实验室制取氢气:

Zn+H2SO4==ZnSO4+H2↑

Zn

+

2HCl

=

ZnCl2

+H2↑

(6)电解水制取氢气:

2H2O===2H2↑+O2↑

(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

(Fe与盐、酸反应都生成的是+2价亚铁离子)

(8)炼铁原理:

3CO+Fe2O3===2Fe+3CO2

(Fe2O3与酸反应生成的是+3价铁离子)

(9)熟灰水[Ca(OH)2

]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

(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

===CaO+CO2↑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5个一句顺序背诵)钾

(氢)

,铜

金。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

1、黑色固体:炭粉、铁粉、CuO、MnO2、Fe3O4

2、红色固体:Cu、Fe2O3

、红磷

▲硫磺:淡黄色

绿色:碱式碳酸铜(铜锈,俗称铜绿)

3、溶液的颜色: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如CuSO4溶液);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如FeCl2溶

液);含Fe3+的溶液呈

棕黄色(如FeCl3溶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4、(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

NH3(氨气)、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空气、稀有气体

四、一些物质的特性及用途:

可燃性的气体:H2、CO、CH4

都可做燃料,点燃前都要验纯,与空气混合点燃会爆炸。

还原性的物质:C、H2、CO

都可用来冶炼金属,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

助燃性物质:O2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或使燃着木条燃烧更旺。

有毒的气体:CO

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煤气中毒就是指CO中毒。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CO2

最轻气体:H2

也是唯一燃烧无污染的气体燃料

干冰(CO2固体):

用于人工降雨,致冷剂;CO2气体:用于灭火,做温室肥料,制汽水等

盐酸(HCl):

用于除铁锈,是胃酸的主要成份,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HCl气体)

石灰石(CaCO3):

建筑材料,制水泥、高温煅烧制CaO和CO2;

生石灰CaO:

易与水反应并放热,做食品干燥剂,可用来制取Ca(OH)2。

熟石灰Ca(OH)2:

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与Na2CO3反应制取NaOH

五、化学与社会相关常识

三大化石燃料:煤(固)、石油(液)、天然气(气)

六大营养物质:糖类(主要供能物质,如:米、面、蔗糖、葡萄糖等)、油脂(植物油、肥肉)、蛋白质(鱼、肉、蛋、奶、豆)、维生素(蔬菜、水果)、水、无机盐

缺乏某些元素导致的疾病:缺钙:骨质疏松症(老年人)、佝偻病(儿童);

缺铁:贫血

缺碘: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

缺维生素A:夜盲症;

缺维生素C:坏血病

合金(混合物):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区别是含碳量不同,钢含碳量低,黄铜是Cu-Zn合金

铁生锈:铁同时与空气(主要是O2)和水接触

铜生锈(铜绿):同时与空气、水和CO2接触。

防锈方法是: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和洁净,并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涂油漆、涂油、镀其它金属等)。

可燃物燃烧条件:⑴是可燃物;⑵与空气(或O2)接触

⑶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灭火的方法:⑴隔离可燃物,如建立隔离带、釜底抽薪;

⑵隔绝空气(或O2),如用湿布、灯帽、土盖灭火焰,

CO2灭火;⑶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如用水灭火。

环境污染名词:

酸雨:主要由SO2、NO2造成,酸雨危害是使河流、土壤酸化,建筑

物、金属被腐蚀。

臭氧层空洞:臭氧能吸收紫外线,由于臭氧被氟里昂等破坏而形成

温室效应:空气中CO2排放过多引起全球气温上升

白色污染:塑料随意丢弃,不易被降解而造成的污染。

六、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A+B→AB

多变一

例:C+

O2==

CO2

CaO+H2O===Ca(OH)2

分解反应:AB→A+B

一变多

例:2H2O===2H2↑+O2↑

H2CO3==CO2↑

+

H2O

置换反应:A+BC→AC+B

单换单

例:Fe+CuSO4==FeSO4+Cu

H2+CuO==Cu+

H2O

复分解反应:AB+CD→AD+CB

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

CaCO3+2HCl==CaCl2+H2O+CO2↑

七、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6、人体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汞。

12、地壳中、人体中、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元素。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元素。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八、气体的鉴别

(1)O2与其它任何一种气体:

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能复燃的是O2

(2)CO2与其它任何一种气体:用澄清石灰水鉴别,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

九、初中化学中的“三”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

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8、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9、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0、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11、物质的溶解可分为三类:大部分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少数溶解时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极少数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12、过滤操作中有“三靠”:(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过滤失败的三个原因:(1滤纸破损;(2)滤液高于滤纸边缘;(3)容器本身不干净。

13、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CO2不能算着空气污染物)

14、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15、取用药品“三不”原则:(1)不用手接触药品(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气味(3)不尝药品的味道。

16、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17、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原子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18、三大有机合成材料: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

19、溶液配制的三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20、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十、关于溶液的一些计算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1、公式:

溶质质量分数=

×

100%

S

100+S

在饱和溶液中:

溶质质量分数C%=

×

100%

2、有关溶液稀释(用水稀释的计算)原理:稀释前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不变

稀释前溶液的质量×稀释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稀释后溶液的质量×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十一、化肥(植物生成需求量最大的元素是氮、磷、钾)

(1)氮肥作用: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促苗)。缺氮:叶片发黄

常见的氮肥:尿素〔CO(NH2)2〕氨水(NH3.H2O)铵盐(NH4Cl)

(2)钾肥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杆粗硬,抗倒伏(壮秆)。

缺钾:叶尖发黄,易倒伏

常见的钾肥:硫酸钾(K2SO4)氯化钾(KCl)

(3)磷肥作用:促进植物根系发达,穗粒增多,饱满(催果)。缺磷:生长迟缓,产量降低,根系不发达

常见的磷肥:磷矿粉〔Ca3(PO4)2〕

(4)复合肥:含N、P、K中的两种或三种(KNO3、NH4H2PO4)

十二、酸碱盐溶解性的识记方法:

⑴K、Na、NH4、NO3盐全溶;

⑵盐酸盐:除AgCl不溶,其他全溶;

⑶硫酸盐:除BaSO4不溶,其他全溶;

⑷碳酸盐:除MgCO3微溶,其他不溶;

⑸碱类:K、Na、NH4、Ca、Ba溶,其他不溶。

十三、其它背诵知识点

1、蛋白质作用:促进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

2、糖类作用: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

3、油脂作用:是重要的供能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

4、维生素作用: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作用。

5、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含CO、CO2、H2CO3、碳酸盐)

6、无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含CO、CO2、H2CO3、碳酸盐)

7、天然高分子材料:棉花、羊毛、天然橡胶等。

8、三大合成材料:塑料(热固性和热塑性)、合成纤维(涤伦、锦伦、腈伦)、合成橡胶(轮胎)。

9、白色污染:塑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治理措施:①减少使用;②重复使用;③开发新型塑料;④回收利用。

10、常量元素(11种)

在人体中含量>0.01%

O>C>H>N>Ca>P>K>S>Na>Cl>Mg

微量元素

在人体中含量<0.01%

Fe、Zn、Se、I、F等

对人体有害的元素

Hg、Pb、Ag、Ba、Al等

11、pH的测定: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整数);测定时不能将PH试纸放入待测液,否则待测液会受到污染;也不能将PH试纸用水湿润,否则待测液被稀释,测出的值不准确。

1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13、浓硫酸的稀释: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如果将水倒进浓硫酸里,由于水的密度小,浮在硫酸的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不易散失,使水暴沸,带着酸液向四处飞溅,发生危险)

14、物质的分离: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

难溶物

蒸发溶剂:适合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当温度升高到较高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随着溶剂的减少,析出晶体的过程。

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适合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一般是指把温度比较高的饱和溶液将其温度降低析出晶体的过程。

15、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不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

16、硬水与软水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工业上通常用化学试剂出去钙、镁离子。

17、酸溶液肯定显酸性,但显酸性的不一定是酸溶液,某些盐溶液也可能显酸性,如硫酸氢钠、硫酸铵等溶液显酸性。同理,碱溶液肯定显碱性,但显碱性的不一定是碱溶液,某些盐溶液也可能显碱性,如碳酸钠、碳酸钾等溶液显碱性。另外常见的碱中有很多不溶于水,如氢氧化铜、氢氧化铁等,即使把它们加入到足量的水中,也不能电解出OH-,滴加指示剂时也不会变色。

18、常见沉淀:AgCl↓

BaSO4↓

Cu(OH)2↓

Fe(OH)3↓

Mg(OH)2↓

BaCO3↓

CaCO3↓;生成气体和水:H+与CO32-、HCO3-

;

NH4+与OH-

生成水:H+与OH-生成水。

19、向酸和盐的溶液加入碱,应理解为碱优先和酸反应,然后碱才和盐发生反应。同理,向碱和盐的溶液加入酸,应理解为酸优先和碱反应,然后酸才和盐发生反应。

20、对人体有害的物质:CO(易于血红蛋白结合)、甲醛(不能用来侵泡海产品)、黄曲霉毒素(霉变食物中含有,致癌物)、甲醇(工业酒精,禁止配制饮用酒)、亚硝酸钠(工业盐,有毒)

21、常见物质的化学式:CH4(最简单的有机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2H5OH(乙醇,俗名:酒精)、CH3COOH(俗名:醋酸)、C6H12O6(葡萄糖)、Ca(OH)2(中和酸性土壤)

第4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7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解释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料以及一些安全知识。利用燃烧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所以,在介绍了燃烧等知识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 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形和绘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注意通过活动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还适当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变化。 教学思路:

本单元每一课题内容呈现方式上几乎都主张实验、活动与探究等教学清静的创设和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学习时要联系实际,积极参与实验、讨论]调查等活动,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本单元设计了4个演示实验、4个探究活动、8处讨论及3处嗲查研究,涵盖了本单元的每一课题,这写轰动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对培养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实验技能、培养科学方法、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考分析:

本单元的知识和现代社会、生活联系密切。所站分值有不断增大的趋势,命题趋向有:(1)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研究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及防火措施,考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依据课本知识进行迁移,考查对某些防火、防爆安全措施的理解程度;(3)各种燃料的使用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等;其中合理开发与节约使用资源、新能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将是开放性试题及研究性学习题命题的热点,考查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填空题及简答题。由管本单元的试题,只要明确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灵活运用有关知识并结合运用获取的有效性,就能比较顺利地加以解决。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②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③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

②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作用;

③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②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

二、教学重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

三、教学难点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四、教学方法利用活动元教学原理,设计一些活动,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也屡见不鲜,那么物质燃烧到底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 学生活动联想生活中的有关燃烧现象并思考老师的提问(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活动与探究一:

1、分组实验

(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没蘸水的小棉花团,放到酒精灯的火焰上片刻。 (3)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的一支用烧杯罩住。

2、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 (2) (3)

3、交流与讨论

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物质燃烧与哪些因素有关?

4、活动小结

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板书: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定义:燃烧时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教师演示实验:

(1)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空气,观察现象。 讨论与交流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为什么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2)为什么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为什么在通入空气后却燃烧了? (4)综上所述,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板书:

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板书: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讨论与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有过灭火的经验吗?谈谈你在生活中采取的一些灭火措施。

分组实验:如图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提问:

(1)你如何熄灭蜡烛?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3)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如何处理?为什么?

(4)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 (5)如何解释“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两个成语?

4、观看幻灯片及Flash动画资料并思考面对火灾时如何进行灭火或逃生。 板书:

三、常见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教学拓展

课题2燃料和热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知道石油炼制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⑵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及注意环保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

2、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实验探究讨论归纳联系实际拓展视野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燃料的信息,观看网上有关天然气的新闻报道,回顾广州能源变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入新课。燃料与我们的生活及发展有密切的关系,那么生活中我们燃烧所用的燃料有哪些呢?

观看投影 思考问题 联系生活

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导入新课,使学生快速进入兴奋状态,为下面的科学猜想和探究做好准备。

联系生活引入课题 播放生活中的图片,设问:

1、家庭中炒菜、做饭、洗浴等使用什么燃料?

2、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使用什么燃料?

3、

4、炼钢厂、热点厂等常使用什么燃料? 引出化石燃料的概念。(配以多媒体播放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

边看边联系已有生活经验,思考: 柴、煤、煤气„ 汽油、柴油„ 煤

阅读教材,观看录象,回答问题。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使学生联系生活,关心生活从已有的经验入手,引出新知识,强调在学习中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知道燃料的种类、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和用途。

指导阅读

阅读课本132-133页,思考并归纳:煤、石油的成分或组成?

小组讨论交流,派代表回答;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归纳能力,自学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

创设情景知识拓展

1、煤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2、煤分解的产物有哪些?

3、煤分解这个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播放录象:煤的用途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象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1、混合物

2、焦碳、煤焦油、煤气

3、化学变化,因为反应前是碳,反应后生成新物质:焦碳、煤焦油、煤气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

1、石油可以直接用作燃料吗?为什么不把石油直接用作燃料?

2、石油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为什么?

3、石油是根据什么原理进行炼制的? 播放录象:石油的用途 介绍石油的用途。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象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1、不可以,因为这样会浪费资源,不经济,不科学,应该综合利用。

2、混合物,因为其中含有多种成分。

3、根据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来分离,是物理变化。 让学生说出石油炼制的各产品与其用途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

过渡

投影图片:海上采油和天然气在燃烧 引出天然气

让学生知道:天然气主要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是甲烷。

实验探究

实验7-4:

甲烷中含有那些元素? 步骤

现象

结论

结论:

学生通过观看演示实验填写书本上的表格

学生归纳:产物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说明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学会寻找物质间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

拓展

介绍沼气和沼气的运用 以及“可燃冰”

观看录象 听讲

分析估算加深理解

指导阅读表7-3 分析课本表7-3,估算出我国的化石燃料的使用年限,画出柱状图 设问:

使用化石燃料有什么优缺点?从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谈谈你对化石燃料名称中“化石”含义的理解。从中有什么收获

分析图表计算年限画图

煤、石油、天然气都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几亿年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所以被称为化石燃料,它们是不可再生的。

1、人类大量开采,将使化石燃料最终被耗尽。

2、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因此一定要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

过渡

(第二课时)

化石燃料被人们广泛使用.是因为它燃烧能产生大量的热量。那么,是不是只有通过燃料燃烧才能得到热量呢?

学生讨论,思考,回答。 (发光、发热)

实验探究

下面我们来做一组实验。

[实验7—4]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

ml盐酸,观察现象,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设问:这个试验说明什么问题。

观察实验现象,积极开动脑筋分析原因,总结结论。

化学反应中都伴随有能量的变化,有些化学反应中有热量放出,有的则从外界吸收热量..

使学生从一些简单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引起注意。寻找原因,总结结论。

拓宽视野

介绍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用途 (通过多媒体说明,解析)

初上述用途外,你们还知道互相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哪些用途?(比一比,看谁知道的多)

学生观看录象

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讨论交流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愿望。

介绍新知识

目前,人类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能量,大多来自于化石燃料,而化石燃料资源是有限的。那么,同学们认为怎样利用能源才可以使它的使用期限得以延长呢?你们有那些处理方法?

要使燃料燃烧通常考虑两点: 一是要有足够的空气;

二是要使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小结

通过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归纳:略

课堂练习

巩固练习

课后

1、

2、

3、

4、5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

1.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3.能调查或收集有关酸雨对生态环境和建筑物危害的资料及当地空气质量周(日)报或相关信息,能初步分析这一时段空气质量变化的原因。 4.形成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同重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同学们,你们家里做饭时用的是什么燃料? 我们烧水时为什么要开窗或开换气扇?

走在路上,一辆汽车从你身边经过你有什么感觉?

燃料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提供能量、带来方便的同时,却对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一、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复习引入] 1.三大化石燃料是什么?煤中含有哪些元素? 煤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呢?

[导课]我们来做个实验:

[组织小组实验](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 [组织讨论、观察] 原来,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易溶于水,当溶解在雨水中时,就形成了酸雨。我们看一组图片:这些都是煤的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组织观察] 2.请同学们再看一组图片: [组织讨论]

市区内几乎不使用煤作燃料,可我们的生活环境为什么也会如此恶劣?这是什么引起的? 目前,多数汽车都使用什么作为燃料? 汽油和柴油作为多数汽车的燃料,它们燃烧时产生的尾气中主要含有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大气污染物,严重危胁着我们的健康。 我们如何才能减少有害气对空气的污染呢? 正如同学们所说,解决空气污染的根本方法就是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二、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组织讨论]你所知道的清洁燃料有哪些? [讲解介绍] 1.乙醇(俗称酒精)

是由高梁、玉米和薯类经过发酵、蒸馏等过程得到的。 (多媒体出示乙醇的化学式和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组织讨论]:乙醇作为燃料有哪些优势?(放热量大,无污染,可再生) [组织讨论、归纳] 2.氢气

你对氢气作为一种清洁燃料的认识有哪些?

(氢气本身无毒、极易燃烧、放热量大、燃烧产物是水) [讲解介绍] 氢气虽然是最清洁的燃料,但上于氢气的制取成本主和贮存困难,作为燃料暂时还不能广泛使用。目前,对氢能源的开发已取得了很大进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氢气终将会成为主要能源之一。 [组织阅读] 其实,我国在许多年以前就已经开始努力寻找新的办法同时开发新的能源来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了。比如著名的“西气东输”。 [组织讨论] 3.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化学反应提供的能量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我国各地区及世界各国也都在利用和开发新的能源。你知道有哪些能源是可被人类利用的吗? (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水能、潮汐能等)

[出示能源图片]这些能源的利用,不但可以部分解决化石燃料面临耗尽的问题,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希望同学们将来长大了,能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开发和利用更理想更实用的清洁能源方面,为人类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作出自己的贡献。 [课堂小结]: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第5篇:初中初三九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下载2

23.1 图形的旋转(2)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及其它们的运用.

教学目标

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理解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理解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掌握以上三个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的运用.

先复习旋转及其旋转中心、旋转角和旋转的对应点概念,接着用操作几何、实验探究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

重难点、关键

1.重点: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2.难点与关键:运用操作实验几何得出图形的旋转的三条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老师口问,学生口答.

1.什么叫旋转?什么叫旋转中心?什么叫旋转角?

2.什么叫旋转的对应点?

3.请独立完成下面的题目.

如图,O是六个正三角形的公共顶点,正六边形ABCDEF能否看做是某条线段绕O点旋转若干次所形成的图形?

(老师点评)分析:能.看做是一条边(如线段AB)绕O点,按照同一方法连续旋转60°、120°、180°、240°、300°形成的.

二、探索新知

上面的解题过程中,能否得出什么结论,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A、B、C、D、E、F到O点的距离是否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BOC、∠COD、∠DOE、∠EOF、∠FOA是否相等?

3.旋转前、后的图形这里指三角形△OAB、△OBC、△OCD、△ODE、△OEF、△OFA全等吗?

老师点评:(1)距离相等,(2)夹角相等,(3)前后图形全等,那么这个是否有一般性?下面请看这个实验.

请看我手里拿着的硬纸板,我在硬纸板上挖下一个三角形的洞,•再挖一个点O作为旋转中心,把挖好的硬纸板放在黑板上,先在黑板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图案(△ABC),然后围绕旋转中心O转动硬纸板,•在黑板上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A′B′C′),移去硬纸板. (分组讨论)根据图回答下面问题(一组推荐一人上台说明)

1.线段OA与OA′,OB与OB′,OC与OC′有什么关系?

2.∠AOA′,∠BOB′,∠COC′有什么关系?

3.△ABC与△A′B′C′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老师点评:1.OA=OA′,OB=OB′,OC=OC′,也就是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相等.

2.∠AOA′=∠BOB′=∠COC′,我们把这三个相等的角,•即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称为旋转角.

3.△ABC和△A′B′C′形状相同和大小相等,即全等.

综合以上的实验操作和刚才作的(3),得出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例1.如图,△ABC绕C点旋转后,顶点A的对应点为点D,试确定顶点B•对应点的位置,以及旋转后的三角形. 分析:绕C点旋转,A点的对应点是D点,那么旋转角就是∠ACD,根据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即∠BCB′=ACD,•又由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即CB=CB′,就可确定B′的位置,如图所示.

解:(1)连结CD

(2)以CB为一边作∠BCE,使得∠BCE=∠ACD

(3)在射线CE上截取CB′=CB

则B′即为所求的B的对应点.

(4)连结DB′

则△DB′C就是△ABC绕C点旋转后的图形.

例2.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DE= ,△ABF是△ADE的旋转图形.

(1)旋转中心是哪一点?

(2)旋转了多少度?

(3)AF的长度是多少?

(4)如果连结EF,那么△AEF是怎样的三角形?

分析:由△ABF是△ADE的旋转图形,可直接得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要求AF•的长度,根据旋转前后的对应线段相等,只要求AE的长度,由勾股定理很容易得到.•△ABF与△ADE是完全重合的,所以它是直角三角形.

解:(1)旋转中心是A点.

(2)∵△ABF是由△ADE旋转而成的

∴B是D的对应点

∴∠DAB=90°就是旋转角

(3)∵AD=1,DE=

∴AE= =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且F是E的对应点

∴AF=

(4)∵∠EAF=90°(与旋转角相等)且AF=AE

∴△EA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三、巩固练习

教材P64 练习

1、2.

四、应用拓展

例3.如图,K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以AK为一边作正方形AKLM,使L、M•在AK的同旁,连接BK和DM,试用旋转的思想说明线段BK与DM的关系.

分析:要用旋转的思想说明就是要用旋转中心、旋转角、对应点的知识来说明.

解:∵四边形ABCD、四边形AKLM是正方形

∴AB=AD,AK=AM,且∠BAD=∠KAM为旋转角且为90°

∴△ADM是以A为旋转中心,∠BAD为旋转角由△ABK旋转而成的

∴BK=DM

五、归纳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本节课应掌握: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及其它们的应用.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66 复习巩固4 综合运用

5、6. 2.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ABC绕着A点旋转后得到△AB′C′,若∠BAC′=130°,∠BAC=80°,•则旋转角等于(

)

A.50°

B.210°

C.50°或210°

D.130° 2.在图形旋转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图形上的每一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B.图形上每一点移动的角度相同

C.图形上可能存在不动的点

D.图形上任意两点的连线与其对应两点的连线长度相等

3.如图,下面的四个图案中,既包含图形的旋转,又包含图形的轴对称的是(

)

二、填空题

1.在作旋转图形中,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距离________. 2.如图,△ABC和△ADE均是顶角为42°的等腰三角形,BC、DE分别是底边,图中的△ABD绕A旋转42°后得到的图形是________,它们之间的关系是______,•其中BD=_________.

3.如图,自正方形ABCD的顶点A引两条射线分别交BC、CD于E、F,•∠EAF=45°,在保持∠EAF=45°的前提下,当点E、F分别在边BC、CD上移动时,BE+•DF•与EF的关系是________.

三、综合提高题

1.如图,正方形ABCD的中心为O,M为边上任意一点,过OM随意连一条曲线,•将所画的曲线绕O点按同一方向连续旋转3次,每次旋转角度都是90°,这四个部分之间有何关系?

2.如图,以△ABC的三顶点为圆心,半径为1,作两两不相交的扇形,•则图中三个扇形面积之和是多少?

3.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O点,若点E在AC的延长线上,•AG•⊥EB,交EB的延长线于点G,AG的延长线交DB的延长线于点F,则△OAF与△OBE重合吗?如果重合给予证明,如果不重合请说明理由?

答案:

一、1.C 2.A 3.D

二、1.相等

2.△ACE 图形全等

CE 3.相等

三、1.这四个部分是全等图形 2.∵∠A+∠B+∠C=180°,

∴绕AB、AC的中点旋转180°,可以得到一个半圆,

∴面积之和= . 3.重合:证明:∵EG⊥AF

∴∠2+∠3=90°

∵∠3+∠1+90°=180°

∵∠1+∠3=90°

∴∠1=∠2

同理∠E=∠F,∵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BC

∴△ABF≌△BCE,∴BF=CE,∴OE=OF,∵OA=OB

∴△OBE绕O点旋转90°便可和△OAF重合.

23.1 图形的旋转(3)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或不同的旋转角,设计出不同的美丽的图案.

教学目标

理解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度,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掌握根据需要用旋转的知识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复习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着重强调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然后应用已学的知识作图,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重难点、关键

1.重点:用旋转的有关知识画图.

2.难点与关键:根据需要设计美丽图案.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学生活动)老师口问,学生口答.

(1)各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有何关系呢?

(2)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与旋转角有何关系?

(3)两个图形是旋转前后的图形,它们全等吗?

2.请同学独立完成下面的作图题.

第6篇:初三化学教案

化学教学案

课题名称:第一单元

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二节

化学之旅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内容。

2.初步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活动反思”的方法。3.体验化学科学探究的乐趣。 重点、难点:

.学会提出问题。

2.体验科学探究的几个环节及探究的乐趣。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同学们怎样才能学好化学呢?

一、从问题开始

[学生阅读]体验科学始于问题。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你对“化学之迷”的看法。

[交流共享]把你心中的化学问题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学生讨论]怎样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

①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②学会质疑,不轻信现成的结论;③善于变换角度看问题;④善于观察;⑤善于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教师讲解]金刚石、石墨、c60的有关知识拓展。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天地]以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探究为素材,体会探究活动的各个环节。

化学的探究活动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提出问题。 2.

猜想与假设。 3.

制定计划并实验。 4.

收集证据。 5.

结解释与结论。 6.

反思与评价。

[学生活动]请你提出一个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并进行探究活动。

[多识一点]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不仅要“三思而后行”,还要“行后而三思”。

[学生自学]化学探究实验报告的规范格式。 [学生活动]分析P16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1.

较高的蜡烛燃烧时间短; 2.

同一根蜡烛燃烧时间逐次减短。 [学生分析]上述结果如何解释?

让学生充分的讨论,教师走入学生中倾听讨论。

[课堂小结] 本节重点是知道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内容,体验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体验化学科学探究的乐趣。

[课后作业] 针对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提出自己的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设计出实验,并借助家中的器材进行实验。 [课后记] 教材内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能在轻松的气氛中使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浓。

上一篇:表扬员工主人翁精神下一篇:商场招商部工作流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