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孤独的演讲稿

2023-01-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演讲稿是以明确的观点,逻辑合理的语言,表达出一些工作或学习的观点。在当今的生活与工作中,演讲稿成为了反馈个人成长的重要方式。该怎么编写出具有意义的演讲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关于孤独的演讲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关于孤独的演讲稿

关于“无原则的批判”的演讲

“无原则的批判”如果翻译成英文,西方人早就有另外的说法,即无政府主义,如科学哲学中的费耶阿本德就主张无政府主义。我们为什么不用无政府主义一词呢?因为,首先,无政府主义是一个政治概念,不适合于我们的学术研究或思想研究。无政府主义这个词如果在中文当中,也可以变成无原则主义。为什么?因为政府即管理、统治,一种管理和统治必须有国王、总统、主席,即必须有政府首脑。而政府首脑(pdnclpa”就是原则,在西文当中,无论英语、德语还是希腊语中,它都与原则相关。原则即开端、基础。其次,我们不用无政府主义还因为“主义”也不是好东西,所以我们也不使用这个词;而用无原则的批判。

一、批判

1、批判的日常语义

日常语义中,批判包含两个东西,一是评判、分辩、审查、区分,无论是批还是判在汉语词典中都有这一层共同含义。除此之外,批判还有一种糟糕的含义,即批判或批评是否定性的,而前面我们说的作为评判的批判是超出肯定、否定之外的。否定性的批判或批评,就是诸如“文化大革命”的大批判,以及我们过去说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等。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是指出自己和他人的缺点,我们在语言中讲的最多的就是这个东西。

但这里我们所使用的批判和批评,主要是基于评判。在这里可以追溯一下中国人所说的批判有什么意义。

2、中国思想中的批判

最典型的是庄子所说的“判天下之美,析万物之美”,庄子时期,批判还不是合成词,但“判”在先秦就已形成,且包含后来的批判一词的基本含义。

在佛学中,如华严宗、唯识宗、禅宗、天台宗等,每一教都有判教,对佛生前讲法的四十几年进行区分,每一个教都在评判释迦牟尼讲法的基础上,宣称自己所主张的经典是最好的,判教判到最后都是判到自己那里去了。

3、西方思想中的批判

西方有几个典型的人物。哲学从它开始的时候,就有批判的意义,但真正把批判作为哲学提出来的是康德,康德的代表作是三大批判,他的批判是划界,与否定性的批评没有任何关系。划界是划人类理性的界线,这有三个方面,首先人类能够认识什么,对立面是人不能认识什么,把界线划出来;其次人类能够意愿什么,再次人能够希望什么。康德的划界实际上就是为真善美划界,为知意情划界,康德有自己专门的表述方式,如关于认识的是知性,理性的领域是不能认识的,上帝不是认识的对象,而是信仰的对象,康德为认识和信仰划分了界线。他有一句名言:所谓的哲学家是人类理性的地理学家。地理学家为地貌确定边界,最典型的作品是地图。康德的批判是为理性或思想确定其边界。

我们看一下马克思。马克思也主张批判,但他的批判不是评判的批判,而是带有否定性、革命性的,他与以前的区别在于从理论批判转向现实批判,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规律揭示剩余价值的秘密,他的批判是要导致肯定无产阶级、否定资产阶级,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所以马克思的批判是现实批判,他这种现实批判是否定性和革命性的。

海德格尔并不认为自己的哲学是批判哲学,但海德格尔的思想对存在的理解具有广义的批判特色,即为存在划界。存在的划界最典型的就是存在不等于存在者,且为存在者在历史形态上确定自己的界线,海德格尔有一句名言:思想是存在的形态学。这句话包含了复杂的内容。

首先,思想被存在规定,用一个通俗的比喻,就像先有地质地貌才有地图一样,同理,先有存在的形态才有关于存在的形态学,所以思想是存在的形态学。这里首先肯定了存在规定思想。另一方面,思想的使命就是描述各种各样的存在形态。我们对世界进行分析时,此在显现的不同模态就是存在的形态的一种方式,我们进入历史阶段,就要考虑到存在的历史形态是什么,是作为上帝、理性还是作为自我。最后,还要进入语言的形态。海德格尔和马克思的现实批判之间具有差异,两者与康德之间又有差异。

对我们有启示的还有后现代的语言分析和语言解构。后现代一个根本问题就是语言分析,对语言问题有种种策略。

一个是英美哲学,特色是语言分析。语言分析要提供一个基本界线,即语言的有意义和无意义。通过语言分析可以揭示出我们的哲学、美学、伦理学中有很多问题是无意义的,人们辩论的很多问题在语言分析来看是虚拟的,不在于问题本身的答案是否正确,而在于问题本身没有答案。语言分析训练对于学习美学的同学来说是必要的,不要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进行纠缠,要区分出哪些问题是有意义的、哪些问题是无意义的。再一个是结构主义。结构主义很多是对社会、文化的分析,但是结构主义最早是从语言的结构开始的,找出语言结构的共时性、历时性。第三个是解构主义。解构主义是要解除一个结构,这个结构首先是语言的结构,有中心、构成要素、整体,在解构主义看来,都需要解构。解构主义还有建构的一面。但解构主义就其语词、行动方式、思想方式而言都表明它是破坏性的,所以我们讲批判时,并没有采用解构一词,但它对我们的思考无疑是有用的。

总结西方思想,康德主要是思想的批判,马克思和海德格尔是存在批判,后现代是语言批判,三者都成为我们思想的资源。所以无原则的思想来源于中西思想,并不是自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造,但我们要将古人所说的东西变成自己的。

4、对批判的思考

尽管我们提供了日常语言中,中西思想关于批判的各种理论,但我们还要进一步思考。仅仅接受别人说过的东西是没有意义的,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再思考。再思考可以借助西方语言给予我们的启示。批判的德语就是kritik,英语是critic,来源于crisis,即“危机”,危险的时候和危险的地方。汉语中的危机包含有危险和机遇两个方面,危险是否定性的,机遇是肯定性的。那么危险的时候和危险的地方又表明了什么?我们可以将危机一词变成另一个词,即临界点。如对人来说,最大的危机是要死的时候,他活着但要死了,这里有一个临界点。所谓的批判或批评就源于危机、临界点。所以批判最根本的就是要区分边界。所谓学习思考,就是要找出所思考的东西的边界。

边界又意味着什么?在边界这个地方,一个事情才能成为自身,同时与其它事情区分,如中俄边界、中日边界。但思想的边界不是先有一个既定的边界。没有区分就没有边界,边界是定出来的,这才显示出思想的重要性。有了边界我们才变得清晰,没有边界是混沌的。懂得边界的人是聪明的人、有智慧的人。因为只有知道人自身、思想自身等等边界,人才能不仅将人与动物、人与物区分开来,而且懂得人与自身的区分,从而成为一个自由的人,才能自由地参与世界游戏。

区分边界包含有几个步骤,首先是区分,其次是比较,再次是决定(即选择最好的)。

二、原则

原则即哲学中的开端、基础、原因。在中国和西方,原则有另外的名字,如中国的道,西方的上帝、理性。中西历史上的批判都是有原则的批判。

原则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从批判者出发,从一个我,也就是一个具有先见、成

见的主体出发;二是从被批判者出发,从物出发,包括作为被批判者的我。从我出发,原则就是我的立场,如过去所说的无产阶级立场或资产阶级立场等。从物出发,原则就是基础、原因。我们要描述一个物时,大多数时候就是要描述其原因,尤其是对于哲学来说就是要描述本体,如美的本体论、物的本体论等,但描述的时候忘记了物本身,去给物找一个本体,就像禅宗所说的头上安头、骑驴找驴。这是过去一般的思维套路,从我的立场出发去分析事情。没有我的立场、没有物的基础和依据,批判基本上是不成立的。

三、无原则

我们这里所坚持的是无原则。无原则首先就是无立场,要消灭立场。我们特别强调,不要总说“我以为”、“我认为”、“我的想法”、“我的意见”,一旦采用这种语言说话时,你谈论的根本不是哲学,哲学首先就是要消灭这个日常的、局限于公共意见和个人经验的我。“文革”时,我们的哲学是政治性的、意识形态性的,没有个体经验。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国出现个体言说的哲学,从我出发,谈个人感悟。这些都不是哲学,因为你的感觉与我无关,我们讨论的不是你这个我在某时某地的看法。这种个体言说有诱惑力,很多人希望在个体言说中找到与自己个体的生存境域和经验相关的东西。真正的个体言说是如尼采一样的,尼采的个体言说绝不是自己精神病的发作。 其次,无原则是无基础。我们探讨事情不是要头上安头,而是要把事情本身揭示出来。我们很多人讲美和艺术,要么为美和艺术找一个心灵的根源,要么找一个现实的根源,要么找一个物的根源,而美和艺术自身是如何显现出来的,我们并没有揭示出来。很多美学观都是讲美后面的东西,我们就是要去掉美后面的东西,谈美本身自己是如何显现出来的。

四、批判的三个维度

批判的问题本身有差异性,有的偏向语言,有的偏向思想,有的偏向现实;对有的问题的批判以去蔽为主,有的问题则以显示其自身为主。基于问题自身的差异性,批判包括三个维度,即语言批判、思想批判和现实批判。

(一)语言批判

语言批判即对语言进行划界。语言在哲学中最早以概念形态出现,概念辨析在传统哲学中非常重要,传统哲学依据概念构建体系,但现代、后现代哲学中概念不起作用。概念是理性哲学把握世界的方式、手段,用一个概念把握事情的差异性是传统形而上学的方法,现代哲学很少有核心概念,有多少事情就有多少差异。

从概念到语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对概念的把握变成了对语词的阐释(解释、揭示)。概念一般是明晰的,而语词是歧义的、多义的,需要对其进行辨析。对语词的辨析包括两个方面:1、语义分析,以及语法、语用的分析;2、对语词更多的是进行分类。康德的知情意是从人的心意功能进行分类的,乔姆斯基把康德的心意诸功能变成了语言现象。对语词的分类包括从语词形态上的分类和从内容上的分类。现代哲学注重的是句子本身表达了什么,看句子是陈述性的、意愿性的、还是情感性的,这就是从句子本身的形态来分类。从内容上分类,最典型的是海德格尔的技术语言、自然语言、诗意语言的分类。海德格尔找出了与技术语言不同的保持语言本性的自然语言,但自然语言在日常语言中已经被消灭掉了,丧失了自然本性,唯有在诗意语言中语言的本性才重能出现。

我们所说的语言是欲望的语言、工具的语言和智慧的语言。海德格尔不讲欲望的语言。将智慧的语言仅仅等同于诗意的语言也是很偏狭的。如荷马史诗来自缪斯的灵感,神话的真理早于诗意的语言。工具的语言也不等于海德格尔的技术语言,他的技术语言是技术化的语言。欲望、工具、真理三者的关系是游戏。Word与words是相区分的,这种区分是道与语词的区分。真理的语言即中文所说的“道”。但“道”不是道家不可言说的自然之道,因为自然之道是非语言性的。对中国传统智慧的创造性的转换就在于把非语言性的东西变成语言性的。

(二)思想批判

思想表现为已思考的,包括日常的和哲学的。思想批判不仅要对已思考的进行批判,还要找出我的思想和已思考的东西的界线。而已思考的无非是西方的思想和中国的思想,注意中西思想的边界。

1、西方的思想 西方的思想要注意其时代性。西方思想分为古希腊、中世纪、近代、现代、后现代五个时代,每一时代的思想都不相同。与中国的天人合一不同,西方的智慧是人神同在,所谓的英雄、圣人、自由的人都与神性相关。西方的神具有历史形态:古希腊的神是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但有众神之父;中世纪的神是上帝;近代的神是人性,即人内在的神性,也是人的理性;现代的神是世界之内的神;后现代的神在各种新型宗教中产生,然而诸神不再有众神之父。

2、中国的思想

中国传统社会只有朝代的变化,无所谓时代性。时代是时间的中断,而朝代是自身的轮回。虽然中国思想在其漫长的历史时期出现了众多的思想潮流,并具有复杂的演变,但其基本主干是儒释道三家。它们主宰了中国思想的历史,并影响了一些非主流的思想,如明清人本主义思潮无非是禅的变形。儒释道揭示了生活世界的三个方面:自然;社会、心灵。

中国后自然时代是反天人合一的时代,自然性终结之后,出现了各种可能的东西。

3、中西思想的边界

对于当代中国思想来说,思想批判不仅要对思想的一般形态进行划界,而且要对于思想的历史形态进行划界。所谓的思想的历史形态表现为已思考的,而且具体地表现为西方和中国思想的历史。柏拉图说过,思想就是要与似是而非做斗争。在此思想批判的任务就是:分辨西方思想的历史本身,同时分辨中国思想的历史本身,最后标明中西思想的边界。不要用西方的东西比附中国的东西。中西比较的边界是有前提的。比较不是两种以上的材料的排列,更不是随心所欲的比附,而是批判。首先要找到相关性;其次要有同一性;再次要有差异性,比较最根本的就是要揭示出差异性。这就是说,比较不仅要找到中西思想的同一性,而且要找到其差异性,亦即边界。边界之处正是当代思想的真正开端之处。在这样的意义上,当代的思想批判就是走在中西思想的边界上。

(三)现实批判

现实批判绝对不等于对一个事实的描述,而是在思想批判和语言批判基础上进行的,只有经过语言和思想批判,才能进入到现实批判。现实包括三个方面:虚无主义、技术主义、享乐主义。

1、虚无主义

虚无主义容易被误解,被视为一个否定意义的词,尤其是从道德方面讲的虚无主义者,如颓废主义者,吸毒者等。

哲学批判要摆脱道德偏见。进行哲学分析要注意三个东西,即存在判断、价值判断和情感判断。从事哲学分析一定要摆脱价值判断和情感判断。这里有一个经典性的例子:存在判断——这个女人是受苦的;价值判断——这个女人不应该受苦;情感判断——这个女人好苦啊。哲学中最根本的是存在判断,也即事实判断,价值判断和情感判断都不能掩盖它。价值和情感判断容易掩盖事实真相。如黛安娜王妃死时人们都

很悲恸,但就在同一时间,世界上有另一个伟大的女性逝世,那就是修女特蕾莎。特蕾莎比黛安娜更值得大家关注,因为她直接进入到世界的痛苦当中,直接进入到存在中,世界上很多人死在她的怀抱里。而面对黛安娜大家做的不是存在判断,而是价值判断,但价值判断与情感判断有其限度。她也可以感叹世界的糟糕,但并没有进入到存在当中。所以价值和情感会掩盖存在问题,并不能取代存在判断。我们学习哲学,首先要进入存在判断、事实判断中,改掉自己以情绪代哲学等毛病。

1)对虚无主义进行存在分析

关于虚无主义,我们不要觉得它恶心、令人烦恼,而是要对它进行存在分析。那么什么是虚无主义?虚无在中文的说法是虚空、没有等。西方的“虚无”一词来源于希腊文nihil,即英文的nothinso但关键问题是我们日常的虚无主义不仅是讲虚无,它还在虚无后面加上了一个词尾,即主义。主义是一个东西的极端化。现代思想家很多人不主张自己是某个主义,如海德格尔非常讨厌主义,我讲的是无原则的批判,也不是无原则的批判主义。胡适曾说过“少谈点主义,多谈点问题”,因为主义是极端化,从极端化的立场出发看问题就会掩盖事实。虚无主义主张自己是某种主义,它本身就已经不是存在判断,已经有问题。所以我们要对虚无主义进行存在判断时,会发现虚无主义自身是极端化的,是有偏见的。

在这里我们清楚地看到,虚无主义无非是讲世界或人生是虚无的、没有意义的。但光这样说远远不够,我们需要对虚无主义的形态进行具体分析。

2)西方历史上的虚无主义

西方社会当然也有觉得人生没意义、自杀、杀人等现象,但是从西方哲学上看,虚无主义从来没有成为思想的主题,不仅如此,虚无、否定、空虚等也都没有成为西方思想的主题。虚无和虚无主义在西方历史上只有否定性意义。它被否定掉了,直到尼采,虚无主义才被提出。尼采讲的虚无主义并不是说存在者不存在,而是讲存在者没有根据,没有意义。西方讲的存在者的最后根据是上帝,尼采说“上帝死了”就是否定了西方存在者的最后根据。上帝又是理性的代名词,所以上帝之死也就是理性之死。尼采对虚无主义有一种形象化的说法,即“沙漠的沙漠化”。什么是沙漠的沙漠化?先有绿洲,接着出现沙漠,所以沙漠是对现有的生命的否定与扼杀;然后,沙漠的沙漠化阻碍了一切未来的生命的到来。这就是沙漠的沙漠化——扼杀已有的生命,而且阻碍了将来生命的可能,真正的关键点在后一层含义。所以尼采说虚无主义最可怕,就像沙漠的沙漠化。

海德格尔所理解的虚无主义要从他的思想出发,海德格尔区分存在者和存在,虚无主义是对存在的遗忘。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讲海德格尔注重虚无、否定与中国的道家、禅宗有关,但是这只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说法。

3)中国历史上的虚无

中国儒家没有虚无主义情怀,儒家相信现实世界(天地君亲师)。那么道家和佛教的虚无是否是尼采、海德格尔所讲的虚无呢?

道家讲无中生有,无具有本源性的意义,无并不是否定性的,它就是道,具有创造世界的力量。道家的无、空、虚以及与此相关的境都不具备消极性,它是本源,这里正好不是没有意义,而是有意义,且是意义的源泉。所以不能把道家的无与尼采、海德格尔的虚无进行比附。

佛教讲遁入空门,但空不等同于无,也不等同于虚无。禅宗有句话讲“学佛非大丈夫不可为,非帝王将相所做之事”。大家看看释迦牟尼本人的经历,看看达摩、慧能,都说明这一点。这里我们对佛的基本思想简单说一下。我们只讲讲大乘佛学。大乘佛学有空宗、有宗。《心经》有一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不是什么虚实关系。空不等同于道家的无,但中国人最早理解大乘的空宗时,是用道家的玄学来理解的。真正的空宗的空,简单说来是“缘其有,自性空”,即万事万物都有原因,但就空的本性而言是没有原因的。比如一个杯子是由钢做的,钢由矿石而来,杯子就它自己本身而言是没有意义的,并没有自己真实的本性,无时无刻不在变动当中。所谓色空,色不光是女色,而是一切存在者,色空即一切存在者都是空的,没有自性、本性。色空要从两个方面来讲,一个是色即是空,一个是空即是色,空并不离开色,真正悟道的人不是追求色之外的另外一个空,那个空是顽空、恶空。禅宗三祖僧璨与慧可悟道之后到酒楼、妓院去玩,旁人好奇,悟道之人何以到这种地方来,僧璨回答“我自调心,关尔何事”。这说明不要追求色之外的空,色即是空与空即是色是相互阐释、相互规定的。很多同学对《红楼梦》感兴趣,“红楼梦”是什么意思?它的主题就是色空。当然红楼梦还有其他主题,如道家的、儒家的,我们讲的是与佛家相关的主题,这是《红楼梦》最根本的主题。红楼是梦,梦是空。这句话还要倒过来,即梦红楼。研究《红楼梦》要从色空与空色角度去看。所以空宗不等于道家的无,也不是虚无主义所说的虚无。有宗则是强调真如和佛性的,人的本性是清净的。慧能有一句名言“佛性本清净”(以敦煌本为依据,不是“本来无一物”。注意“本来无一物”是后来流传的各种版本对禅宗的误解,是把慧能的思想误解成空宗,然后又用道家的思想误解空宗,这里有双重误解),慧能讲的是自性清净。无论是空宗还是有宗,都不是尼采、海德格尔的虚无主义,也不是麦当娜、迈克尔·杰克逊的虚无主义。

回到西方意义上的虚无主义,无论是尼采还是海德格尔,最主要的是强调存在的没有根据性,即无家可归,与儒释道不能混在一起。

4)中国当代的虚无主义

中国当代的虚无主义,就是中国自身传统、精神的毁灭和崩溃。传统中国人的根据是天道自然、天人合一、天地君亲师,在我们的时代都毁灭了,这并不是说天真的塌了,而是说天不再作为我们世界的根据。中国传统是自然时代,我们这个时代是后自然主义时代,“后自然主义”是我给它起的名字。自然时代这种说法不是我的创造,中国人和西方人都说过。黑格尔对中国的历史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中国的精神是沉醉于自然的精神。这个自然的精神对西方而言,它与神启是相对的。中国只相信天地,不相信神,西方人相信神启。我们的时代既不相信天地,也不相信神启。中国现在不是西方的后现代,而是后自然时代。后现代是超过现代和前现代,中国现在既有前现代,也有现代、后现代,但最根本的特点是后自然。这才是中国现在的虚无主义。具体地说来就是传统的儒家文化丧失了根基,西方精神也不能作为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很多人在中国传播基督教,但自己并不相信基督教。中国现在有所谓文化基督徒,即违背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但采用其文化。但我们知道基督徒是在他的言说、行动、生存各个方面实践其基督教教义。所以文化基督徒的出现只能说明基督教在中国的虚无化。所以中国现代的虚无主义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传统精神的溃败,二是西方精神的表象化,三是革命精神的丧失。其实革命精神是非常好的,当年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是非常崇高的,可惜我们的时代英雄没有了,雷锋不见了,这是虚无主义的表现。

2、技术主义

技术主义不等同于技术,技术主义是技术的极端化或技术化。如技术主义的极端

化在我们的时代表现最清楚的就是技术化伪装为科学,如科学万能等。技术主义在我们时代的表现是技术不仅仅是要控制自然,而且要控制我们的身体,控制我们的语言,我们时代技术化最典型的标准就是信息化,对语言的控制,如手机、互联网、广播电视等。任何人离开这些东西就仿佛脱离了时代。

3、享乐主义

享乐主义在我们的时代最主要的是欲望失去了它的边界,失去边界最主要的是依赖于虚无主义,因为我们这个世界没有根基,上帝不存在,天地良心不存在,于是一切都可以做,这意味着不仅一切好的都可以做,一切坏的也都可以做,正如美国人所讲的“everything Soes”(一切都行)。

五、总结

关于无原则的批判,我们的基本结构是先讲批判,然后是原则,第三是无原则,第四是三种批判,即语言批判、思想批判和现实批判。我们所讲的不光是抽象的道理,而且也有运作的可能。

所谓的“批判”我们基本上采用了康德的说法,即区分边界。它不同于我们一般讲的批判的意义,因为一般讲的批判是否定的。所谓的批判也不同于分析。分析哲学的分析主要是逻辑分析,对句子的分析。批判即区分边界是描述一个事物的本性。批判也不同于解构。

原则主要从两个方面讲,一是从我出发的,即立场;二是从事情出发,即根据。与我的立场相关的还有观点和先见。立场是我所站立的地方,观点是我的视角,我所站立的地方决定了我的视角。观点是我所观察的切入点。先见是从我的立场出发,根据我的观点先所具有的见解,也就是理论,我所具有的理论,因为所谓“见”,也即看,就是理论的本义。

1、立场。立场包括自然思维和理论思维。自然思维不仅仅表现为与生俱来的,还表现为天地自然等。理论思维指中国传统思想和西方传统思想。海德格尔在他思想的第一阶段关于“人生在世”,批判的是日常思维;第二阶段批判的是理论思维,即西方传统的主体客体思维;第三阶段批判的是形而上学的当代思维、技术思维。

2、根据。如冯友兰的美国实证主义根据,朱光潜的唯物唯心根据等。美学始终没有脱离根据,为美寻找一个根据。这种根据思维遗忘了一点,即美自身是如何显现的。实践美学将一切与劳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审美现象最后都还原为劳动,那么与劳动并不相同的美和艺术到底是如何显现出来的?根据有几种,如中国的根据有自然、天道等,西方的根据有理性、上帝、自我、存在等,但追问根据都遗忘了事情本身是什么。追问根据的论证在逻辑上讲有演绎和归纳,两者论证的顺序和程序不同,但都遗忘了事情本身。如演绎论证:大前提——人是要死的;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结论——苏格拉底是要死的。在这样一个论证中,“苏格拉底自身是如何走向死亡的”被遗忘掉了。所以我们反对演绎和归纳论证,但是在揭示事情本身时,演绎和归纳可以作为工具而使用。

中国的诗性智慧(形象思维、像思维、比喻、性灵文字等)揭示出中国人的思维有两大特性,即自然性思维和历史性思维。中国人的思维中常常出现自然性的例子,如天地、万物等。中国人从自然中发现道理,如天尊地卑、男尊女卑。但天和地就自身而言无所谓尊卑,天尊地卑已经有立场在其中,天地如何与人建立联系并没有说清楚。所以黑格尔认为中国的精神是纯粹自然的关系。中国人还喜欢举一些历史性的例子,如寻找邻居会联系到孟母三迁的历史故事等等。

但是,西方人从现象学开始已经在反对那种纯粹的论证性思维,现象学的口号就是“走向事情本身”,这是我们思想和批判的起点。

(李万军整理)

作者:彭富春

第2篇:关于在高职语文演讲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的思考

【摘 要】在分析加强高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基础上,提出在高职语文演讲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的途径,即利用完成演讲稿件写作、传授学生语言技巧、讲解姿态语言等时机,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素质。

【关键词】高职语文 演讲教学 素质教育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高职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高职生往往具有过硬的技能,因此其在大学生就业率上,一直是位居前列的。但是,随着社会行业企业的发展,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逐渐改变,企业渴望拥有可持续发展的人员,以满足企业生产不断发展的需求。较高的综合素质是可持续发展人员的必备条件,而普遍来说,高职生的综合素质仍有待提高。那么,如何提高高职生的综合素质呢?笔者认为,在高职语文演讲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一、加强高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今天,可持续发展渗透到了各个领域中。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诞生比较晚但发展相对迅速,企业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经营目标的实现和市场地位的提高,又要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和能力提高,保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盛不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就是人的可持续发展。

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企业迫切需要综合素质高、具备可持续发展潜能的员工。在现今社会,高职生抱着靠一门技术吃饭的想法,越来越行不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产品的生产是在流水线上完成,一个员工常年只需反复地安装1~3个工件,工作很单调、枯燥、乏味,学生在学校里训练了一两年的而获得的“硬技能”无用武之地,而员工的细心、责任、忠诚、敬业等方面的素质却尤为重要。因此,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对企业的忠诚度、团队协作精神、与人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是企业关注的重点,也是高职生较缺乏的“软技能”。

然而,当前高职生素质现状并不利于他们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如下:首先,我国应试教育的特点使作为教育主体的广大学生素质教育是断层的。众所周知,我国学生和国外学生的最大区别是,我国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而实践和创新能力却较为缺乏,具体体现为:在各种级别和类型的考试中,我国学生的成绩远远高于国外的学生,而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时,我国的学生表现出来的却是思维不够活跃,想象力也有限。究其原因,升学压力造就应试教育,考试成绩成为学生升学的唯一指标,学校要升学率,家长希望孩子升入重点学校,学校和家长共同扮演了重分数轻素质角色。在这样机制下,受教育的主体学生就成了受害者,实践机会少,动手能力差;思想禁锢,只会机械地模仿而没有创新能力。其次,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是适应大工业生产而兴起和发展起来的,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企业一线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三年制,比本科院校整整少了一年的在校学习时间,因此很多高职院校把握的原则就是“够用”和“适用”,轻知识重技能成了高职教育的特点。特别是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高职院校会花更多的时间在学生的实习实训上,学生接受素质教育熏陶和训练的时间少之又少。最后,对于高职生来说,入学成绩是普通高校招生的最后一个层级,这些学生的基础较差,很多学生在对自己进行定位时就确认“职业”学习,从心理上和行为上都是轻基础课重专业课,而基础课上有很多提升学生素质的内容同时也被学生忽略掉了。按道理,大学阶段学生社团种类繁多,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多,学生可以充分提升自己在中小学阶段遗漏的各种素质能力,以便于将来踏入社会后能适应各种需要。高职教育的特点更促使学校和学生本人要加强素质的提升。

可见,当前高职院校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高技能型人才具有必要性与重要性。要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高技能型人才,从高职教育特殊的教育特点和教育主体出发,积极利用基础课渗透素质教育就成为一个有效途径。而语文课则是基础课的重要选择。

二、在高职语文演讲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的途径

高职语文课是针对高职院校开设的基本素质课程,通过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及人文情感基础,重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基础,从而提升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高职教育很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演讲是高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次成功的演讲,需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好的稿件、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富有感染力的姿态语言。因此,如果能够演讲成功,演讲者的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与人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应变能力和记忆能力等都会得到提高。高职院校可在语文演讲教学中渗透各种能力的教育,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利用完成演讲稿件写作时机,提高学生收集资料、分析判断、写作等能力。一篇好的演讲稿,一是主题正确、鲜明、深刻、新颖、集中;二是材料真实、典型、新颖,论点、论据具有逻辑性,既反映客观事实又具有普遍意义,并通过联系当代大学生生活,体现时代精神;三是结构完整合理、层次分明、构思巧妙,引人入胜。能做到以上三点,必须提高学生收集材料、分析判断和写作三方面能力。

首先,提高收集资料能力的办法,是围绕主题,查找相关资料。内容上,这些资料包括与主题相关的名人警句、经典案例、成语故事、政策法规、文学常识等。要求上,收集资料一要全面,避免片面和狭隘;二要客观,避免受主观意向、态度倾向性影响。收集途径上,要拓宽收集资料的途径,可以选择书籍、报刊、网络、电视等多种渠道,这样可以保证资料的深度和广度。当然,资料的收集更多地要靠平时的积累,这样需要用时方可信手拈来。其次,提高分析判断能力的基本方法,一是要目标明确,也就是一定要明确演讲时要表达的观点和主张,这是第一步,也是正确判断的关键;二是要有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对事物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选择出真实、典型、新颖的材料;三是要拓宽思路,多角度全方位地考虑,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材料,不会以偏概全。最后,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即围绕主题材料,反复推敲,多次磨炼,掌握好能表现演讲主题的方法。一是使用开门见山法,观点亮相,冲击听众的耳膜;二是在文章的关键处用一两句概括、精辟的话,将文章主题点出来;三是围绕主题写作,时时注意点题;四是采取委婉的方式或者间接的方式来表述,主题在情节和场面中间接地暗示出来。

(二)利用传授学生语言技巧时机,提升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演讲是以有声语言为主和态势语言为辅的艺术手段,针对社会的现实和未来,面对广大听众发表意见抒发情感,从而达到感召听众并使其行动的一种现实的信息交流活动。演讲者通过发表自己的意见,陈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从而影响听众、说服听众。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方式很多,无外乎读、背、练三法。读是指反复朗读,能很流畅地读稿件,能对稿件从很流畅的慢读到很流畅的快读,同时还要求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发音完整。当学生从因为演讲需要熟读稿件到自觉养成随时随地朗读诗歌、短文的习惯时,那么其口语能力就会有大的提升。背是指背诵,目的是为了培养记忆力和表达能力。能背下稿件,才能积累相应的知识,才能在需要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此外,还要强调“诵”,“诵”指“用有高低抑扬的腔调念”。背时不需要有感情,但在诵的时候就要能够准确地背出稿件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是要能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准确地表情达意,而不是从头到尾平平淡淡。练是走上演讲台之前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试演讲,或者叫做模拟演讲。刚开始可以在无人的环境下对着镜子练,然后可以叫上三五个人做听众,最后在人多的时候,最好有专业人士在场的情况下演讲。每个环节都要有几次演练,而且每次结束后都能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修正。

(三)利用讲解姿态语言的时机,提升学生与人交往能力。一个眼神注视、一次微笑、一个点头示意,人们就能体会出对方传达出来的情意,这种信息的表达方式有时胜过千言万语。美国学者米迪皮尔认为,即使是最保守的看法,在某一交往过程中,35%的社会信息是通过语言传递的,而剩下的65%的信息则是由非语言手段传递的。据研究,93%的沟通是通过非语言完成的,其中55%是通过姿态语言传递,38%是通过音调传递。姿态语言主要是通过眼睛、面部表情、手势和脚步等四个部位来传递。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传达的信息太多,与人交流时,透过眼睛,喜、怒、哀、乐、怨、恨、愁等情绪态度会一览无遗,所以眼睛注视对方是与人交流重要手段之一。面部表情与眼睛一样,轻轻蹙眉、微微一笑、撇撇嘴角等,都表达了一定的情绪。手势是相对于眼神和面部表情来说的,是度比较大、表达感情力度较强的一种动作。手掌张开,手臂斜向前方一挥,表达的是希望和憧憬;抬起双手,紧握拳头,然后稍稍往下用力,表达激励和决心;大拇指向上一指,表达出自信、鼓励。脚步上,如果是踱来踱去,表现出烦躁,无法决断;往前跨出一大步,表明决心和意志;缓步往前,则是心情舒缓,逐渐进入意境。

总之,演讲是一种高级的、完善的、具有美学价值的口语表达形式。成功地完成一次演讲,收集资料、分析判断、写作能力、口头表达和人际交往等综合能力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可充分运用高职语文演讲教学的机会,让学生达到不断自我完善的目的,为其顺利进入社会、成功就业打下必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白霞.高职院校心理素质教育刍议[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

[2]温才妃.高职学生就业企业首问综合素质[J].科学时报,2011(10)

[3]熊文华.大学语文[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梁美英(1968- ),女,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职教育、语文教育。

(责编 王 一)

作者:梁美英

第3篇:关于农村初中英语课前三分钟演讲教学的研究

【摘要】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丰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经常会出现教育指导方面的问题和不足,不利于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农村学生英语基础能力的发展会造成不利的影响。课前三分钟演讲可以通过上课之前的三分钟演讲形式来拓宽农村学生的英语学习视野,增强其口语表达能力、英语知识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教学意义,是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因此,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应该重视课前三分钟演讲教学法的应用,完善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教育形式与机制,为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提供帮助。

【关键词】农村初中英语;课前三分钟演讲;教学措施

【作者简介】陆祖娟,甘肃省榆中县小康营中学。

引言

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应注重应用课前三分钟演讲这一形式,完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课前三分钟演讲阶段自主学习英语知识,增强口语表达能力、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促使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开展,彰显课前三分钟演讲在英语教育中的作用优势。

一、 农村初中英语课前三分钟演讲的类型与内容的设计

1.合理设计课前三分钟演讲的类型。要想确保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工作中合理应用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教学方式,就应该明确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具体类型,在丰富演讲内容创新演讲形式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兴趣,从根本上增强教学的效果。主要的演讲形式有:单人演讲的形式,即一名学生进行演讲、朗诵英语诗词、讲英语故事,或者是简单利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双人演讲形式,即两个人为一个小组,二人以问答的形式进行演讲,主要涉及问候性、告别、购物过程、问路,双人演讲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多人演讲形式,即组织四人或是多人的小组设计情景会话,多名学生参与其中,主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相互合作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设计混合式的课前三分钟演讲,一名学生演讲,其他学生举手提出问题,或者是演讲的学生为其他学生提出问题,营造良好的语言交际氛围,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综合学习能力。

2. 合理设计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内容。在设计农村初中英语课前三分钟演讲内容的过程中,应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合理设计不同的演讲内容。初一阶段的农村学生英语基础能力、语言能力较低,可以设计具有命题性的演讲内容,提出详细的演讲材料和要求,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英语基础能力,使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英语知识。例如,要求学生在演讲的过程中介绍自己的朋友,为其提供介绍朋友的英语资料,然后学生按照自己朋友的特点、性格等整合演讲要用到的单词和语句,自主性进行演讲。在学生结束课前三分钟演讲之后,教师可以为其他学生提出问题“Who is this classmate's friend?”“What are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classmate's friend?”,通过问题检验其他学生听演讲的成果,以此确保课前三分钟演讲的过程中,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初二阶段的课前三分钟演讲,可以按照教学进度设计一些演讲话题,如“Study and work now and in the future”“Thoughts on friendship and career”“Memories of past life and study”等,为了将学生的演讲重点凸显出来,可以按照学生演讲的内容制作多媒体视频,这样不仅能在课前三分钟演讲阶段带领学生全面学习知识,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还能增强教育指导的有效性。设计初三阶段的课前三分钟演讲内容时,教师应提出较高的要求,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搜集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英语拓展学习能力、综合研究能力。

二、 农村初中英语课前三分钟演讲教学措施

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采用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教育形式,应筛选最佳教学策略和措施,提升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教学有效性。主要教学措施为:

1. 引导学生掌握演讲的技巧。多数农村初中生尚未形成英语演讲方面的观念,缺少口语基本技能,甚至会有英语单词发音不准确的现象,如果贸然要求学生到讲台上演讲,很容易导致其产生畏难情绪,自信心较低。因此,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引导学生掌握课前三分钟演讲技巧,为学生播放一些英语演讲视频,鼓励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总结演讲技巧,模仿性地进行演讲,循序渐进地训练演讲能力,在模仿的过程中参与到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中。

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英语演讲视频,要求学生自主研究不同演讲的语言特点、表情特点,掌握其中的演讲技巧。然后为学生设置课前三分钟的照稿演讲环节,设置简单的演讲稿“My hometown”“My good friend”“My future career dream”,照着演讲稿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训练一段时间之后,可以按照学生演讲技巧的掌握情况,鼓励其脱稿演讲,适当地增加难度,设置难度较高的演讲主题,如“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in our English study”“My experience in English learning”“Respect for the old and care for the young in my eyes”,以此来培养学生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技巧,提升自信心和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写作演讲稿的能力。教师在开展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课前三分钟演讲并非只强调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需重视学生写作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期间,应重点培养学生写作演讲稿的写作能力,充分发挥演讲教学法的英语素质培养作用。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演讲稿写作时,应指导学生按照演讲的主题合理选择素材,围绕某个主题做好演讲之前的准备,演讲主题内容与课程教学内容保持同步,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课前三分钟演讲能力,还能使其深入学习课程知識。

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Cartoons and Comics”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就可以为学生设置“卡通人物”的演讲话题,要求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明确演讲稿的题目,比如“My favorite cartoon character”“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cartoon characters”“Images of cartoon characters in cartoons”,然后在网络中搜集关于卡通人物的资料和内容,作为演讲稿写作的素材。在寻找素材之后,要求学生保证演讲稿的结构清晰,不可出现语法方面的错误,选择自己较为擅长的演讲话题,通过课前三分钟演讲增强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在学生写作演讲稿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开展指导工作,明确有无人称用词的错误、语法错误,综合性开展教学指导工作,使学生掌握演讲稿的写作方式和技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多样化的演讲方式。目前多数农村初中生对英语演讲有一定程度的畏惧心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利用多元化的演讲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增强其参与课前三分钟演讲的自信心,提升课堂活跃度。如果单纯按照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演讲素材,很容易导致学生感到演讲枯燥乏味,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校园生活中选择课前三分钟演讲的主题,利用演讲表达自身的观点,通过自由式演讲形式、小组式演讲形式等,调动学生参与课前三分钟演讲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升课前三分钟演讲的质量,更好地培养农村初中生的英语基础能力和综合能力。

如,采用自由式演讲形式,鼓励学生从家庭生活、社会环境、校园环境中选择一个话题进行演讲,也可以为学生提出演讲主题的建议,比如“Interesting things about my campus life”“My father is excellent”“My mother is very filial”等,要求学生自由选择演讲话题,然后在课前三分钟自主性演讲。与此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采用小组演讲的形式,以抽签的形式决定各小组的演讲顺序,精心谋划演讲话题,收集演讲资料,小组成员经讨论确定演讲观点、对话内容,然后教师按照学生所选择的演讲形式在其中设置知识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教育指导的效果。

4. 合理采用演讲评价的方式。课前三分钟演讲,不仅是教学的途径,也是学生展示自身能力的舞台。为了提升演讲质量,学生需要提前进行演讲话题的准备,收集更多的资料,组织演讲稿。这期间,学生需要接触很多英语知识和信息,能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将所接触的知识内化成为自身的思想,深入理解和学习知识点。同时在课前三分钟演讲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注意自身的英语发音、手势、仪态等,所以课前三分钟演讲具有综合性的英语学习和展示的特点。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从多个角度评价学生的课前三分钟演讲效果及不足之处,按照每位学生的演讲表现情况进行评分。也可以鼓励其他学生评价演讲的情况,这样不仅能够通过生生之间的评价明确学生演讲的不足,还能锻炼其他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课前三分钟演讲评价期间,教师应对一些演讲较为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课前三分钟演讲的积极性,还能在综合评价的过程中挖掘学生的英語学习潜能,营造良好的演讲环境氛围,明确不同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听力能力,然后制订针对性的教学指导计划,因材施教地开展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采用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形式,应重点设计演讲类型与内容,按照农村初中生的英语基础能力与兴趣特点,重点培养其演讲技巧、写作演讲稿的能力,利用多种演讲形式培养学生的演讲阅读能力、听力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需完善演讲评价的机制和方案,利用合理的评价方式明确学生的不足,采用针对性的手段进行教育指导。

参考文献:

[1]许惠英.“课前三分钟演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新课程,2020(41):57.

[2]周奇文.多模态视角下的初中英语演讲教学策略探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40):100-101.

[3]蔡苏玲.巧用课前演讲助力初中英语课堂“多姿多彩”[J].新课程,2020(36):172.

[4]刘璐.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整合TED演讲于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C].北达资源中学.北达资源中学“语文、英语教育论坛”论文集.2017:114-118.

[5]孙文娟.浅谈如何利用手机App软件助力初中英语教学[J].文渊(高中版),2019,5(1):117.

[6]钟雪丽.浅析初中英语的创新性教学研究 ——以英语词汇教学为例[J].新课程·中学,2018(2):188-191.

[7]陈芳.课前三分钟演讲 ——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创新[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7(29):15.

[8]刘爱荣.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能力[J].中外交流,2018(39):142.

作者:陆祖娟

第4篇:关于孤独的美文随笔

孤独是种病

我想告诉你

我生病了

病了好久

病的挺重

我想告诉你

生病的日子里总能见到你

也许是梦里

又或许在心里

我想告诉你

一个人的我学会了看韩剧

从开始的死死盯住字幕

到后来自言自语的偶吧偶吧

我想告诉你

从那以后我又吃起了泡面

留起了胡子

吐起了烟圈

我想告诉你

白雪皑皑的雪山上

住着的不只是雪之女王

与她相伴的还有孤独

我想告诉你

孤独是种病

病的久了

会见到你

我想告诉你

我很孤独

我病的很重

我想要见到你

东阳

20XX年8月8日星期五

第5篇:关于中秋节的作文:孤独的中秋节

摘要:赏完月之后,只好抱着弟弟的化身读读书,哈哈,我实在是太幸福了!饱读诗书之后,该休息了。抱着弟弟的化身,安寝。在罗嗦一句:“我好幸福呀!!”„„

中秋节那天爸爸可能不会回来了,真是悲哀。每年都是爸爸出钱买月饼的,妈妈却是个“吝啬鬼”,每次买完月饼都会找老爸报销+利息,一想到这儿,哎呀,我的中秋节肯定没有什么好过的!真是悲哀到了极点。这么好的一个节日,怎么能这样乱过下去!找找妈妈说说去,妈妈肯定不会给我买月饼的!妈妈也是个很没有情趣的人,比较爱念佛。家里似乎只有我一个人比较有情趣。这个中秋节肯定吃不上月饼了!一想到这儿我就悲哀了。这个中秋节这样过多么不高兴呀!我得想个法子!呵呵,有了!谁肯收留我呀?我要博饼呀!我要吃月饼呀!(没人!)郁闷,我不想这样过!嗯,有了!既然这个中秋节不能博饼了,那我就来唱歌+跳舞!放个蔡依林的歌曲,边唱边跳,唱个过瘾,跳个劲爆!哈哈!这样子我就很满足了,我这个人的要求是不高的!我除了爱跑步之外就是喜欢唱歌了,因为我认为我还挺有唱歌天赋的,不信你来听听!(我不敢呀!)

唱歌跳舞过瘾之后,就坐在阳台上赏月,再来一杯“美酒”,其实是白开水!再来块“月饼”,是想象的!可悲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估计我又会思念起我的小弟了。思念也得有个效果,我也要把弟弟带来一起赏月!我决定赏月那时,用弟弟生前用过的小毯子做成他身体的轮廓,然后抱一抱,啊!这真是一种享受!我想那个时候我一定会想:“我是世界上最最幸福的人!”也许你们会感受不到,但我却会深深地体会到。跟弟弟的化身聊聊天,这真是一种幸福啊!有可能有人会说我疯了吧,的确,我觉得我自己也有点疯了!不过不管人家怎么说,我还是很幸福的!

赏完月之后,只好抱着弟弟的化身读读书,哈哈,我实在是太幸福了!饱读诗书之后,该休息了。抱着弟弟的化身,安寝。在罗嗦一句:“我好幸福呀!!”

中秋节我只能这么过了,不过还是挺幸福的!

第6篇:读书路上的孤独演讲稿

书香伴我人生路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荣幸能够再次参加我校的主题演讲。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书香伴我人生路”。

曾有人这样形容读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 回首读书的日子,一路走来,我对书始终保持着一种绵绵不尽的情怀。 懵懂岁月,熠熠闪光。在天真烂漫的儿时,童话为我展现了一个奇妙的世界。我羡慕白雪公主的美丽与善良,渴望拥有东方阿拉丁的智慧,痛恨渔夫夫妇对金鱼的贪婪,钦佩身材奇小的大拇指的勇敢??真善美是我幼时天空中最闪亮的星星!

悠悠岁月,书墨飘香。在上学求知的日子里,书籍为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手捧一本好书,在文字中享受温暖的阳光,在阳光中领悟人生的真谛。在书中细品李白的潇洒,思索鲁迅的冷峻深邃,感受冰心的意切情长。《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我懂得:一个人只有在挫折中才能展示出惊人的毅力;一本《简·爱》让我感受到了善良、质朴和坚韧的品格;从《平凡的世界》中,我领悟到:人,无论处在什么位置,无论多么贫寒,无论多么艰难,只要有一颗火热的心,只要能热爱生活,生活对你就是公平的。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已是一名人民教师,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肩负着社会赋予的特殊使命。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心灵的塑造者,读书就显得更为重要。前苏联最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

基说过:“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素养正取决于此。” 回首八年的从教之路,20岁登上三尺讲台,面对工作中一件件困惑的事情,是我的老朋友――书籍,给了我解决问题的“良药”,让我看到柳暗花明的“又一村”!这些年,漫游在教育书籍中,《给教师的建议》为我解开了教学中的许多困惑,教会了我如何和孩子们相处,在课堂上如何调控,如何为孩子创造自由、健康成长的空间;《爱心与教育》让我看到了教育的鲜活,教育的诗意。“对待孩子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悉心呵护”,这充满爱意的句子让我理解了教育的真谛;《赢在校园》指导我如何打造教师的职业核心能力,从而实施成功的教育教学;《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部让亿万家长和老师感动的心灵作品,向我们再次诠释了什么是坚强、什么是爱和什么是教育的本质。

我要感谢书籍对我的滋养与磨练,是读书让我在工作和生活中收获着幸福,是读书给我带来了智慧和力量,是读书让我在成长的路上走得更精彩。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老师们,热爱读书吧!学海无涯,征途漫漫,让我们以书香为伴,铸就精彩、智慧的人生!篇二:行走在路上(读书演讲稿) 行走在路上

朱业平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这些年,我陆陆续续地看了好些书。教育教学方面的书,有《名师教学思想和经典课堂》系列、《教学艺术论》、《牵到河边的马》等等,从老一代的于永正、贾志敏到新生代的王崧舟、窦桂梅、孙双金等,这些名师的书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从中学到了很多。在这些大师中,最让我难忘的是诗意语文的倡导者王崧舟先生。

欣赏他的课,他的课,精致、和谐、大气、开放。在他的课堂上,你仿佛置身于一个满目繁花的世界,你会发现自己已经深深地迷醉,你不愿错过玫瑰,也不愿错过牡丹,一处一景,一步一叹,各有各的风姿,各有各的精彩。在这样的境界里,你惊喜不已,扼腕叫绝。你的眼睛不由自主地跟着他游走,你和学生一起,心甘情愿地哭了,笑了,愤怒了,又欣慰了。

欣赏他的语文观。他这样诠释语文:“謫仙笔落惊风雨,子美诗成泣鬼神”语文是精神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语文是感性的;“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语文是儿童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是民族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是生活的。 “诗意语文,我的朝圣之路!”当王菘舟执着地呐喊时,他告诉我们:“磨”课千遍也不厌倦。每节语文课的导入与结尾,他都要修改n次。他常常说:“放下、上升,再放下、再上升,每一次放下都是痛苦的,每一次上升都是快乐的。”正是这样的行动,王老师的生命才不断走向了圆满。

我原来认为自己也算得上是一个爱学习的人,至少是一个不讨厌学习的人。

没有成家以前,看书是我的最大爱好。为人妻为人母后,看书的时间相应就少了,不过一年也订阅了近十种的书刊,夜晚,柔和的灯光下,我会拿着一本故事书,和儿子一起看,指着书上的画面,一页页地念给他听。儿子学英语了,我也跟着学;听录音、查词典,忙得不亦乐乎,现在,每周一次的英语带班早读,我还能客串两下领读呢。儿子学绘画了,我就在旁边静静地看书。教学类的书,也多多少少看了一些。但静下心来细细思考,我觉得自己很是惭愧。很多时候,卑微的虚荣心和难以抑制的惰性让自己难以深入地学习和思考,还常常找借口自我原谅。相比较而言,看消遣类的书倒是花了很多时间,教育方面的书籍,我总是率性所至,囫囵吞枣,常常是没有看完便束之高阁。想想王老师,真是汗颜!

只要行动,就有收获!今天,当我们欣赏名师课堂上游刃有余、韵味无穷时,背后正是一路辛苦的奔跑与一份梦想的坚守!让我们在名师的引领下,怀揣希望的梦想,用读书来磨砺自己的底气,以一种淡然的心态,从容的行走方式,让我们的教学生命不断绽放“天道酬勤,宁静致远”的美丽风景???篇三:教育路上的追梦人(演讲稿) 教育路上的追梦人(演讲稿)

教育路上的追梦人(演讲稿)

梦想是什么?梦想是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动力。梦想,是一个人前进的方向。梦想,周而复始,梦想,锲而不舍。而说到这个梦想的话题,在我们xx的教育战线上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文教第二支部书记曾建清同志。

曾xx同志2002年初踏教坛,在xx中学勇挑重担,连续多年担任毕业班工作,之后响应省市号召远赴广西百色支教两年,回来后曾担任安定小学校长职务。2009年8月,他调任xx小学德育副校长,从正校长到副校长,他以“党要我去哪就去哪”的态度坦然接受。他正确把握角色定位,牢固树立绿叶意识,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岗位角色的转换,他工作求实、求细、求新,致力于打造师生自主成长平台,在副手的岗位上享受着教育的幸福与精彩。多年来,他坚持参加教育公益活动,如连续十次参加无偿献血,赴百色支教结束后仍做一个“不走”的支教队员,奔波忙碌于“两广”之间,为百色搭桥设立奖学基金和多个“一对一”助学项目,为西部旱灾学校争取价值10万元的30吨纯净水。他组建了xx镇教师志愿者服务队,并积极向社会提供各种志愿服务。

他的精神感动着身边每一个人。作为同事的我,每当走过他身边,心中总按捺不住地问:是什么样的深情,支撑这他在为期两年的支教征程里苦中作乐,点燃他那激情燃烧的支教岁月?是怎样的力量,让这个管理新手在一个个不同的岗位上勇于担当,走向成熟?是怎样的信念让他无时无刻都满腔热情,陶醉于那份教育的幸福?又是怎样的执着促使着他自立自强,勤勉自省,锤炼党性人性的脚步从不停歇?

没有梦想的国成不了大国,没有梦想的人成不了大家。2011年,姚明在退役发布会上感言:“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让我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诚然,我们每个人未必像姚明一样尽情绽放自己的梦想,但我们都可以努力地追逐和实现个人之梦。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的手上,让我们大声宣言: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中,心系群众,敬业爱岗,让我们无愧于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不辜负明天的梦想与追求!篇四:中学生演讲稿: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中学生演讲稿: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中学生演讲稿: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害怕孤独吗?”相信大家在心里给我的答案都不一样。如果说有人给我的回答是我害怕,那么我想问你们,你们愿意承认自己孤独吗?你们会不会觉得承认自己孤独就显得自己弱爆了?

一开始,孤独在我看来更多的是一堆同学在欢声笑语时,而我却孑然一身,是落寞,是所有人组队参加活动,你一言我一语,却不知外面还有个极想加入却又不知所措的我;是我发现原来找一个与我分享喜悦的人都变得很困难的感觉等等,也许我不愿承认,但内心深处我知道我确实会为了这些事而感到孤独。

后来网络上看到一个段子:it is loneliness that makes you different, not gregariousness. 正是孤独才让你变得出众,而不是合群。想想但凡那些才华横溢,有所作为的人,都是耐得住寂寞,会享受和利用孤独的人,他们选择在孤独的时候爆发和绽放,而那些害怕孤独的,最终免不了成为芸芸众生中的一位。可是我觉得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由害怕孤独到战胜孤独的先败后荣的蜕变。

还有。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刘同这个人,我记得他有一句话:习惯了在一个人的时光里,成为自己世界的建造者。我这样理解这句话,我们总会远离喧闹的人群,要面对着安静的自己,审视自己,学会在四周无人的时候被迫拔节地成长。我们不要害怕孤独,因为总有一天我们会享受孤独。相信那个时候的孤独更多是因为我们独一无二。

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习惯孤独,变得默默不语,变得为了合群而合群,变得你不是真正的你,变得你不是最初的你。所以我希望我们正视我们的孤独,享受着孤独,在自己一个人感到孤独的时候更能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内心,谢谢大家!篇五:人生路上的挫折 演讲稿

人生路上,总会遇到坎坷和曲折,我们该怎样去面对?爬上去也许需要几年,几十年,甚至是一辈子,放弃却只需要一瞬间。如果下一站依旧不是你要的答案,而是新的问题,你还会坚持下去吗?

每个人身后都背着属于自己的幸福,所以我们眼里总是看到别人的幸福,而自己的幸福只能去感受。不要给自己的懒惰找借口,真正的强者不是要压倒一切,而是不被一切压倒。生活总是给我们许多条路选择,却不会告诉我们前方的结果。

我们的行囊空间有限,要学会去舍弃一些东西。老想着自己不幸福,幸福也会嫌弃你。也许,有些事儿我们注定要错过。每天都完成一些简单的事,坚持下去就变成不简单了。据说把自己看的轻一点,才能飞起来。别总把自己的成功寄托在别人的帮助上,自个努力才是硬道理。

有些事在我们心中被永久的隐藏,并不等于被遗忘。唱一首老歌献给自己,“每一个真实的现在,都曾经是你幻想的未来”有些事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来,生活就是如此的平凡,你可以后悔、但不能改变。每天向梦想接近一点点。生活可以像游戏一样随时记录,却不能像游戏一样读取。时间像一张千疮百孔的网,正在漏掉我们所有的梦想。我不停的换着面具去演生活,哪一个才是真实的我呢?既然时间不会倒流,发生了的事也就无法再回到过去,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追着时间,一直向前。

人生的道路曲折漫长,在人的一生中充满着成功与失败、顺境与逆境、幸福与不幸等矛盾。而人生挫折则是一个人迈向成功的征途中所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基本课题。人生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因而人生所遇到的挫折也是多方面的。如政治上蒙冤、工作上失败、生活的穷困、爱情的失意、家庭的离散、身体的疾病伤残等等。在校大学生所经历的挫折除了常人所遇到的一般情景外,还表现在高考落榜或高考不中意、竞争失败、家境贫寒、初恋夭折等方面。

人们在社会中生存,就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人的活动与交互关系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复杂。这一变化在激发人们丰富多彩的动机和目标的同时,也增加了个体人生挫折的概率。对此我们不能消极地忍耐或回避,而应直面正视人生挫折,积极寻求克服和战胜挫折的有效途径,抚平伤痕,向人生的成功目标奋斗。

第7篇:2019年记者节演讲稿--不再孤独的喧嚣-范文汇编

2008年,世界一片喧嚣。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

那是风雪的声音,在新年的天空呼啸;那是火车的声音,在冰冻的铁轨上滑过;那是民工的声音,在拥挤的火车站焦虑;那是军人的声音,在滑坡的公路上抢险……

那是地震的声音,在午后的大地轰鸣;那是灾民的声音,在垮塌的房屋中哭泣;那是父母的声音,在教室的废墟上呼唤;那是总理的声音,在瓦砾的缝隙中穿行;那是志愿者的声音,在爱的心扉颤动……

那是奥运的声音,在古老的某响起;那是火炬的声音,在潮湿的风中燃烧;那是古缶的声音,在奢华的展演中开幕;那是加油的声音,在斑驳的赛场上呐喊;那是金牌的声音,在激动的泪光中闪耀……

那是华尔街的声音,在银行的倒闭中惊叫;那是股票的声音,在疯狂的下跌中嘶吼;那是房市的声音,在转折的路口彷徨;那是企业的声音,在狼狈不堪中喘息;那是失业者的声音,在寒冬的夜晚瑟缩……

在这所有的声音中,有一种声音至关重要,它无所不在,无微不至,无可替代,无处遁形,那就是媒体的声音。

它从记者的喉咙里发出,从编辑的指尖穿过,从印刷机的滚筒下碾过,从演播厅的灯光中烤过,从服务器的数据里挤过,历尽艰难来到你的面前,也许有些疲惫,也许有些变形,但是它仍然在回荡,它是声音的通道,也是声音的源头,它是声音中的声音,哭泣中的哭泣,欢笑中的欢笑,愤怒中的愤怒,赞美中的赞美。

你所听到的声音,多半来自媒体。你听到很黄很暴力,那是电视里的画面;你听到印花税涨涨跌跌,那是报纸上的油墨;你听到外媒歪曲事实,那是网络的比特;你听到奥巴马的演讲,那是收音机的音频。

媒体就是社会的声音。

声音就是世界的希望。

如果沉默是一堵墙,声音就是墙上的门窗;如果黑暗是一片海洋,声音就是岸边的灯塔;如果不义是天上的阴霾,声音就是挤破云层的一缕阳光;如果恐惧是深夜街头的寒冷,声音就是那一把火柴的亮光。

有存在就有声音。

有声音就有一切。

2008年,我们经历过最大的伤痛,但是并没有绝望,因为声音始终没有消失;2008年,我们正在经历最大的恐慌,但是仍在努力挣扎,因为还有声音在传来。

2008年,有人想要掩盖声音,但是声音越来越大;有人想要封口,但是封不住的口越来越多——

没有因为政府开了新闻发布会,周老虎就弄假成真;没有因为有人做了俯卧撑,官员就不承担渎职的责任;没有因为短信被定性为谣言,市民就不再去散步;没有因为企业公关和政府拖延,有毒奶粉就继续残害孩子;没有因为官商勾结瞒上欺下,伤亡数字就无人知晓;没有因为真假记者排队领取封口费,矿难就如同没有发生过一样…… 2008年最大的改变,就是声音越来越响亮;2008年最大的进步,就是声音越来越多元———

媒体的发声平台更多了:报纸的评论版多了,电视的评论员多了,网络的评论频道多了,个人博客多了,社会公共论坛多了。

大智大勇的记者更多了:年轻的记者依然眼疾手快,资深的记者更加矛利盾坚;市场化媒体不敢落后,官方通讯社也进步不小;传统媒体的记者不乏铁肩道义,网络博客的公民记者更见妙手文章。

发言的人更多了:记者在新闻现场奔走,评论员在新闻背后摇唇鼓舌,网民在论坛上振臂高呼,官员在网谈中积极回应,人大代表在两会上激烈争吵,知名的慈善家在呼唤爱心,普通的志愿者也在就事论事。

声音五彩缤纷,世界因此而美丽。

声音参差不齐,人们因此而幸福。

2008年,那些揭露黑暗的记者,不再孤立无援;那些力排众议的声音,不再独自承受。

世界从来不缺少声音,但是它曾经是那么单调;世界从来都很喧嚣,但是它曾经只有一种立场。

在媒体的声音中,没有喧嚣的孤独,只有孤独的喧嚣。

喧嚣应该多元,声音需要包容。

2008年,有一些声音让你听得刺耳,有一些声音让你觉得无聊,有一些声音让你感到愤怒,有一些声音让你认为不可理喻。

不要试图去消灭它们。包容,尊重,倾听,理解,思考,然后发出你自己的声音。

你的嗓门可以很响亮,但是不要掩盖了对方的声音;你的言辞可以很激烈,但是不要变成毫无意义的谩骂。

那些声音中的确有无数的垃圾,但是请让更多的声音来大浪淘沙;记者中的确有一些人出卖良知,但是请让更多的声音来明辨是非。

声音就是流水,可以涤荡尘埃;声音就是杀毒剂,可以消灭细菌。

请让我们把这个节日,献给所有的声音。

所有提供事实的人,哪怕只有一条线索;所有发表评论的人,哪怕只是只言片语———不管你是记者还是网友,不管你是官员还是民工,不管你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不管你是成人还是孩子,不管你在台前还是幕后,不管你用电脑还是用手语,只要你曾发出声音,就请你和我们分享这个节日。

这个节日属于你们!

你们就是声音!

你们就是世界!

第8篇:孤独,演讲稿

篇一:百年孤独的演讲稿 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目 录 1内容梗概

1. 1.1 家族第一代 2. 1.2 家族第二代 3. 1.3 家族第三代 4. 1.4 家族第四代 5. 1.5 家族第五代 6. 1.6 家族第六代 2人物介绍 3创作历程 4点评鉴赏

1. 4.1 写作特点 2. 4.2 舆论评价 1内容梗概 家族第一代

[1-2]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是西班牙人的后裔,住在远离海滨的《百年孤独》中描绘的场景

一个印第安人的村庄。他与乌尔苏拉新婚时,由于害怕像姨母与叔父结婚那样生出长尾巴的孩子,乌尔苏拉每夜都穿上特制的紧身衣,拒绝与丈夫同房。因此遭到邻居普鲁邓希奥·阿基拉尔的耻笑,于是一次比赛中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杀死了普鲁邓希奥·阿基拉尔。从此,死者的鬼魂经常出现在他眼前,鬼魂那痛苦而凄凉的眼神,使他日夜不得安宁。他们只好离开村子,外出寻找安身之所。经过了两年多的奔波,来到一片滩地上,由于受到梦的启示决定定居下来。后来又有许多人迁移至此,建立村镇,这就是马孔多。布恩迪亚家族在马孔多的历史由此开始。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是个极富创造性的人,他从吉卜赛人那里看到磁铁,便想用它来开采金子。看到放大镜可以聚焦太阳光,便试图研制出一种威力无比的武器。他从吉卜赛人那里得到航海用的观像仪和六分仪,通过实验认识到“地球是圆的,像橙子”。他不满于自己所过的落后的生活,他向妻子抱怨说:“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情,咱们旁边,就在河流对岸,已有许多各式各样神奇的机器,可咱们仍在这儿像蠢驴一样过日子。”因为马孔多隐没在宽广的沼泽地中,与世隔绝。他决心要开辟出一条道路,把马孔多与外界的伟大发明连接起来。他带一帮人披荆斩棘干了两个多星期,却以失败告终。他痛苦地说:“咱们再也去不了任何地方啦,咱们会在这儿活活地烂掉,享受不到科学的好处了。”后来他又沉迷于炼金术,整天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由于他的精神世界与马孔多狭隘、落后、保守的现实格格不入,他陷入孤独之中不能自拔,以至于精神失常,被家人绑在一棵大树上,几十年后才在那棵树上死去。乌尔苏拉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她活了至少115至122岁。

家族第二代

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二代有两男一女:老大何塞·阿尔卡蒂奥是在来马孔多的路上出生的,他在路上长大,像他父亲一样固执,但没有他父亲那样的想象力;他和一个叫庇拉尔·特尔内拉的女人私通,有了孩子,但在一次吉普赛人来马孔多表演时又与一名吉普赛女郎相爱,于是他选择了出走;后来他回来了,但是性情琢磨不定。最后不顾家人的反对,与丽贝卡结婚,但被赶出家门,最后在家中被枪杀,。 老二奥雷里亚诺生于马孔多,在娘肚里就会哭,睁着眼睛出世,从小就赋有预见事物的本领,少年时就像父亲一样沉默寡言,整天埋头在父亲的实验室里做小金鱼。长大后爱上马孔多里正千金蕾梅黛丝,在此之前,他与哥哥的情人生有一子,名叫奥雷里亚诺·何塞。他美丽的怀有双胞胎的妻子因被阿玛兰妲误杀死去。后来他参加了内战,当上上校。他一生遭遇过14次暗杀,73次埋伏和一次枪决,均幸免于难,当他认识到这场战争是毫无意义的时候,便于政府签订和约,停止战争,然后对准心窝开枪自杀,可他却奇迹般的活了下来。 与17个外地女子姘居,生下17个男孩。这些男孩以后不约而同回马孔多寻根,却被追杀,一星期后,只有老大活下来。奥雷里亚诺年老归家,每日炼金子作小金鱼,每天做两条,达到25条时便放到坩埚里熔化,重新再做。他像父亲一样过着与世隔绝、孤独的日子,一直到死。

老三是女儿阿玛兰妲,爱上了意大利钢琴技师皮埃特罗,在情敌丽贝卡放弃意大利人与何塞·阿尔卡蒂奥结婚后与意大利人交往,却又拒绝与意大利人结婚,意大利人为此自杀。由于悔恨,她故意烧伤一只手,终生用黑色绷带缠起来,决心永不嫁人。但她内心感到异常孤独、苦闷,甚至和刚刚成年的侄儿厮混,想用此作为“治疗病的临时药剂”。然而她始终无法摆脱内心的孤独,她把自己终日关在房中缝制殓衣,缝了拆,拆了缝,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家族第三代

第三代人只有何塞·阿尔卡蒂奥的儿子阿尔卡蒂奥和奥雷里亚诺的儿子奥雷里亚诺·何塞。前者不知生母为谁,竟狂热地爱上自己的生母,几乎酿成大错。但又因生母的引见,爱上了桑塔索菲亚·德拉·彼达,后来成为马孔多的从未有过的暴君,贪赃枉法,最后被保守派军队枪毙。后者过早成熟,热恋着自己的姑母阿玛兰妲,因无法得到满足而陷入孤独之中,于是参军。进入军队之后仍然无法排遣对姑母的恋情,便去找妓女寻求安慰,借以摆脱孤独,最终也死于乱军之中。 家族第四代

第四代即是阿尔卡蒂奥与人私通生下的一女两男。女儿美人儿蕾梅黛丝楚楚动人,散发着引人不安的气味,这种气味曾将几个男人置于死地。她全身不穿衣服,套着一个布袋,只是不想把时间浪费在穿衣服上。这个独特的姑娘世事洞明,超然于外,最后神奇地抓着一个雪白的床单乘风而去,永远消失在空中。

她的两个弟弟阿尔卡蒂奥第二和奥雷里亚诺第二是孪生子。阿尔卡蒂奥第二在美国人开办的香蕉公司里当监工,鼓动工人罢工,成为劳工领袖。后来,他带领三千多工人罢工,遭到军警的镇压,三千多人只他一人幸免。他目击政府用火车把工人们的尸体运往海边丢到大海,又通过电台宣布工人们暂时调到别处工作。阿尔卡蒂奥四处诉说他亲历的这场大屠杀揭露真相,反被认为神智不清。他无比恐惧失望,把自己关在房子里潜心研究吉卜赛人留下的羊皮手稿,一直到死他都呆在这个房间里。奥雷里亚诺第二没有正当的职业,终日纵情酒色,弃妻子费尔南达于不顾,在情妇佩特拉家中厮混。奇怪的是每当他与情妇同居时,他家的牲畜迅速地繁殖,给他带来了财富,一旦回到妻子身边,便家业破败。他与妻子生有二女一男,最后在病痛中与阿尔卡蒂奥同时死去,从生到死,人们一直没有认清他们兄弟俩儿谁是谁。 家族第五代

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五代是奥雷里亚诺第二的二女一男,长子何赛·阿尔卡蒂奥儿时便被送往罗马神学院去学习,母亲希望他日后能当主教,但他对此毫无兴趣,只是为了那假想中的遗产,才欺骗母亲说他在神学院学习。母亲死后,他回家靠变卖家业为生。后发现乌尔苏拉藏在地窖里的7000多个金币,从此过着更加放荡的生活,不久便被抢劫金币的歹徒杀死。 大女儿蕾纳塔·蕾梅黛丝(梅梅)爱上了香蕉公司汽车库的机修工马乌里肖·巴比伦,母亲禁止他们来往,他们只好暗中在浴室相会,母亲发现后禁止女儿外出,并请了保镖守在家里。 马乌里肖·巴比伦爬上梅家的屋顶,结果被保镖打中背部,终日卧病在床,后来死掉了。梅万念俱灰。她母亲认为家丑不外扬,将怀着身孕的她送往修道院。

小女儿阿玛兰妲·乌尔苏拉早年在布鲁塞尔上学,在那里与飞行员加斯通交往,交往后二人回到马孔多,见到一片凋敝,决心重整家园。她朝气蓬勃,充满活力,仅在三个月就使家园焕然一新。她的到来,使马孔多出现了一个最特别的人,她的情绪比这家族的人都好,她想把一切陈规陋习打入十八层地狱。她决定定居下来,拯救这个灾难深重的村镇。 家族第六代 布恩迪亚家的第六代是梅送回的私生子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他出生后一直在孤独中长大。他唯一的嗜好是躲在吉卜赛梅尔基亚德斯的房间里研究各种神秘的书籍和手稿。他甚至能与死去多年的老吉卜赛人对话,并受到指示学习梵文。他一直对周围的世界漠不关心,但对中世纪的学问却了如指掌。他和何赛·阿尔卡蒂奥拒绝收留奥雷里亚诺17个儿子中唯一幸存的老大,导致其被追杀的人用枪打死。他不知不觉地爱上了姨母阿玛兰妲·乌尔苏拉,并发生了乱伦关系,尽管他们受到了孤独与爱情的折磨,但他们认为他们毕竟是人世间唯一最幸福的人。后来阿玛兰妲·乌尔苏拉生下了一个男孩:“他是百年里诞生的布恩迪亚当中唯一由于爱情而受胎的婴儿”,然而,他身上竟长着一条猪尾巴。阿玛兰妲·乌尔苏拉也因产后大出血而死。

那个长猪尾巴的男孩就是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七代继承人。他刚出生就被一群蚂蚁吃掉。当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看到被蚂蚁吃的只剩下一小块皮的儿子时,他终于破译出了梅尔基亚德斯的手稿。手稿卷首的题辞是:“家族中的第一个人将被绑在树上,家族中的最后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原来,这手稿记载的正是布恩迪亚家族的历史。在他译完最后一章的瞬间,一场突如其来的飓风把整个儿马孔多镇从地球上刮走,从此这个村镇就永远地消失了[3]。 2人物介绍

“家族的第一个人被捆在树上,最后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梅尔基亚德斯 第一代(隔代的夫妻情人没办法挨在一起,请自行寻找)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

乌尔苏拉·伊瓜兰--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之妻 第二代(只接名,不接姓氏)

何塞·阿尔卡蒂奥--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之长子 奥雷里亚诺上校--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之次子

蕾梅黛丝·莫斯科特--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之妻 阿玛兰妲--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之小女儿

庇拉尔·特尔内拉--何塞·阿尔卡蒂奥,奥雷里亚诺上校之情妇 丽贝卡--何塞·阿尔卡蒂奥之妻 第三代

阿尔卡蒂奥--何塞·阿尔卡蒂奥之子

桑塔索菲亚·德拉·彼达--阿尔卡蒂奥之妻

奥雷里亚诺·何塞--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之子

十七个奥雷里亚诺(姓氏随母亲)--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之子 第四代 美人儿蕾梅黛丝--阿尔卡蒂奥之长女

何塞·阿尔卡蒂奥第二--阿尔卡蒂奥之次子 奥雷里亚诺第二--阿尔卡蒂奥小儿子

费尔南达.德尔.卡皮--奥雷里亚诺第二之妻 佩特拉·科特斯--奥雷里亚诺第二之情妇 第五代 何塞·阿尔卡蒂奥(神学院学生)--奥雷里亚诺第二之长子 梅梅(雷纳塔,原名亦为蕾梅黛丝)--奥雷里亚诺第二之次女 马乌里肖·巴比伦--梅梅的情人

阿玛兰妲·乌尔苏拉--奥雷里亚诺第二之小女儿篇二:中学生演讲稿: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中学生演讲稿: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中学生演讲稿: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害怕孤独吗?”相信大家在心里给我的答案都不一样。如果说有人给我的回答是我害怕,那么我想问你们,你们愿意承认自己孤独吗?你们会不会觉得承认自己孤独就显得自己弱爆了?

一开始,孤独在我看来更多的是一堆同学在欢声笑语时,而我却孑然一身,是落寞,是所有人组队参加活动,你一言我一语,却不知外面还有个极想加入却又不知所措的我;是我发现原来找一个与我分享喜悦的人都变得很困难的感觉等等,也许我不愿承认,但内心深处我知道我确实会为了这些事而感到孤独。

后来网络上看到一个段子:it is loneliness that makes you different, not gregariousness. 正是孤独才让你变得出众,而不是合群。想想但凡那些才华横溢,有所作为的人,都是耐得住寂寞,会享受和利用孤独的人,他们选择在孤独的时候爆发和绽放,而那些害怕孤独的,最终免不了成为芸芸众生中的一位。可是我觉得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由害怕孤独到战胜孤独的先败后荣的蜕变。

还有。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刘同这个人,我记得他有一句话:习惯了在一个人的时光里,成为自己世界的建造者。我这样理解这句话,我们总会远离喧闹的人群,要面对着安静的自己,审视自己,学会在四周无人的时候被迫拔节地成长。我们不要害怕孤独,因为总有一天我们会享受孤独。相信那个时候的孤独更多是因为我们独一无二。

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习惯孤独,变得默默不语,变得为了合群而合群,变得你不是真正的你,变得你不是最初的你。所以我希望我们正视我们的孤独,享受着孤独,在自己一个人感到孤独的时候更能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内心,谢谢大家!篇三:留守不再孤独(演讲稿) 留守不再孤独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留守不再孤独》。 还记得那天,爸爸满脸辛酸的跟我说:“孩子,我和你妈要去广州打工了,想挣点钱盖房子,你在家一定要照顾好弟弟和奶奶。”我一下子愣住了,我才多大啊,我都需要照顾,怎么去照顾弟弟和奶奶啊?但不管我怎么哭闹,爸爸、妈妈还是拧着行李去了广州,留下了我、弟弟和年迈的奶奶。一下子,我成了名符其实的“留守儿童”。

我不是孤儿,却有着孤儿一般的境遇!我也有父母,却享受不到跟父母在一起的快乐!当和我同龄的孩子都沐浴在父爱母爱中时,我却要用柔弱的肩膀挑起照顾家庭的重担。照顾弟弟有苦有累,这些我都能承受,可最让我害怕的还是早上去上学,因为家离学校实在太远了,要走两个多小时。尽管学校是8:50才上课,可是一到冬天我还是得天不亮就上路,想让奶奶送,可奶奶老了,她更看不清楚。于是我只得硬着头皮带着弟弟每天早晨胆颤心惊的走过那一段黑漆漆的小路。晴天还好,一旦遇到下雨天,我只得一手拿电筒,一手牵着弟弟,小心翼翼的在又窄又滑的小路上走着。每当走完那条漆黑、泥泞的小路,我总会长长的松一口气。而来到学校我们姐弟俩总是满身泥水、一副狼狈不堪的样子,就因为这样,我们常常被同学嘲笑。于是,我和弟弟更不敢早上走那条小路,经常等到天亮才开始走,于是迟到便经常伴随着我们姐弟俩。有好几次因为害怕,我和弟弟瞒着奶奶,躲在屋后,一个人悄悄的想:要是学校离我家近一点多好啊! 就在这学期开学,老师跟我说:“孩子,你家离学校这么远,爸爸妈妈又不在家,想不想住校啊,现在有机会了!”听了老师的话,我说:想啊!当然想啊!在老师和学校领导的关心帮助下,我和弟弟住进了学校的爱心家园,不用再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不用再每天走那段泥泞的小路,不用再一个人躲起来想念爸爸、妈妈,因为每天放学后都有老师给我们辅导功课,都有同学陪我们玩耍。

从我住进学校的那一天起,老师们常常和我谈学习、谈生活、谈志向,他们总是关注着我的每一次进步,一点一点的帮我找回了自信,更是让我知道了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的爱。

曾经,我为阻止父母的外出打工而哭闹过,曾经,我为不能时时得到父母的关爱而伤心过,曾经,我为学习的困难而彷徨过,曾经为一顿午饭而发愁过;甚至曾经我为自己是留守儿童而自卑过„„ 如今,我在学校的爱心家园里享受到了家一样的温暖,我不再孤单,不再寂寞,我有老师的关爱,有同学的帮助,我要大声地说:爱心家园是我家,留守不再孤独!

第9篇:读书路上不孤独演讲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 号选手,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有书相伴不孤单》。 有人说,生活在城市里的独生子女是孤单的,平日里,没有兄弟姐妹在一起嬉戏,没有牛羊鸡鸭在耳旁聒噪,整日对着钢筋水泥的森林满眼迷茫。可我,从小到大从没觉得孤独寂寞,因为,我有一群好伙伴如影随形,开阔我的视野,丰富我的生活,增长我的智慧,提高我的能力;读书,带给我无穷的乐趣,带给我攀登的勇气。

从记事起,我们家最多的就是书。您到我们家,视线所及之处,沙发上、床头上、桌子上、阳台上,包括卫生间里,到处都有随手可以翻阅的书。而我们家最常见的风景,就是爸爸捧一本书,妈妈捧一本书,而我,也不厌其烦地翻我的宝贝书。假日里,我常常驻足新华书店,徜徉在浩瀚的书海。就是陪妈妈上超市,我也是一进门就直奔书籍阅读区,妈妈买好东西,我依然欲罢不能。 妈妈说,她依然记得两岁的我一页页翻撕不破书的认真劲儿,三岁的我怀抱《恐龙百科》如获至宝、如数家珍,四岁的我缠着大人一起讲《昆虫记》。“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随着时光的流逝,一本本书成了我的好伙伴,我常常静静坐在书 桌旁,时而深思,时而幻想,时而快乐,时而忧伤 。就这样,书陪伴我度过了一年又一年,我在书香中从未孤单,快乐成长。小说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诗歌唤起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童话让我感受到美与丑、善与恶??在书中,我读李白的潇洒,读苏轼的豪放,思索鲁迅的冷峻深邃,感味冰心的意切情长。读书使我们逐步建立起和古今中外伟大作家之间的交流,依他们的指引,历史的大门为我们洞开,未来为我们展现理想的蓝图!

书是人生的向导,书是人类心灵的营养品,书是一座永恒的宝藏。生活里没有书籍,世界就一定黯淡无光,而一辈子有书籍相伴,我的人生一定不会孤单!篇二:读书演讲稿

书香伴我人生路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荣幸能够再次参加我校的主题演讲。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书香伴我人生路”。

曾有人这样形容读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 回首读书的日子,一路走来,我对书始终保持着一种绵绵不尽的情怀。 懵懂岁月,熠熠闪光。在天真烂漫的儿时,童话为我展现了一个奇妙的世界。我羡慕白雪公主的美丽与善良,渴望拥有东方阿拉丁的智慧,痛恨渔夫夫妇对金鱼的贪婪,钦佩身材奇小的大拇指的勇敢??真善美是我幼时天空中最闪亮的星星!

悠悠岁月,书墨飘香。在上学求知的日子里,书籍为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手捧一本好书,在文字中享受温暖的阳光,在阳光中领悟人生的真谛。在书中细品李白的潇洒,思索鲁迅的冷峻深邃,感受冰心的意切情长。《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我懂得:一个人只有在挫折中才能展示出惊人的毅力;一本《简·爱》让我感受到了善良、质朴和坚韧的品格;从《平凡的世界》中,我领悟到:人,无论处在什么位置,无论多么贫寒,无论多么艰难,只要有一颗火热的心,只要能热爱生活,生活对你就是公平的。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已是一名人民教师,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肩负着社会赋予的特殊使命。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心灵的塑造者,读书就显得更为重要。前苏联最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

基说过:“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素养正取决于此。”

我要感谢书籍对我的滋养与磨练,是读书让我在工作和生活中收获着幸福,是读书给我带来了智慧和力量,是读书让我在成长的路上走得更精彩。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老师们,热爱读书吧!学海无涯,征途漫漫,让我们以书香为伴,铸就精彩、智慧的人生!篇三:读书路上不孤独 中职资助论文

读书路上不孤独

书是人生的向导,书是人类心灵的营养品,书是一座永恒的宝藏。生活里没有书籍,世界就一定暗淡无光,而一辈子有书籍相伴,我的人生一定不会孤独!

最近因为各种原因使我的心情遭到重创,比如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技能比赛发挥失常、日常生活混乱...... 带着沉甸甸的心情,我又和以往情绪低落时一样,翻开书希望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我在书中看到一则故事是这样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个著名的演讲家。他十分推崇面对逆境坚持不懈的精神。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次演讲是在一所大学的结业典礼上,演讲的全过程大约持续了二十分钟,这之内,他只讲了两句话,而且是相同的: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坚持到底,永不放弃!这一场演讲是成功学演讲史上的经典之作。丘吉尔用他一生的成功经验告诉人们:成功根本没有什么秘诀可言,如果真是有的话,就是两个:第一个就是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第二个就是当你想放弃的时候,回过头来看看第一个秘诀: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读了这个故事我的心情有了很大的转变,我告诉自己:考试结果不理想,比赛发挥失常以及感觉生活节奏混乱肯定是我自己主观存在问题,我不应该因此一蹶不振,影响我接下来的心情,我应该像丘吉

尔先生所说的那样,坚持到底,永不放弃!我决定改善学习方法,加强技能,热爱生活。 每次遇到挫折,我都渴望在书中找到一个全新的自己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我知道,读书可以让我发现有很多名人也都曾和我一样遭遇挫折,我可以从他们的经验中找到面对挫折的希望,有他们陪伴,我并不害怕。每读一个他们的故事,我都感同身受,他们的故事不仅仅存在书中,更存在我的世界里。

感谢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并不孤独。

作者:裴钦

班级:14级1班 指导教师:安赛赛篇四:读书路上不孤单

读书路上不孤单

读书确实有很多的好处。读书能使人的生活充实起来。读书能使人远离世俗的喧器。然而有人会问,这样不会感到孤单吗?

其实不是,当我们遨游于书籍的海洋之中。书籍不正是我们最好的伴侣,知心的伙伴吗?

读书时,如果我们能够全身地投入书中,我们会感受到与平常不一样的感觉。 如果你长时间一个人相处,没有朋友。经常感到孤单,寂寞。建议你能够去读一些书。不必非要读那些国际名著,可以是一些易懂的文章小说等。

然而不是只读书与上网相比起来,是那么的无聊,那么得孤单。

他们并不能理解读书的意义和读书的用途。或许等到人们理解了读要读书就能感到充实,感到快乐。只有用心去读。用心感受书的内容。才能充分发挥书的用途。否则只会感到枯燥无味,不如不读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级”,如果我们能够合理利用书籍,会使我们的生活进入更高级的社会。

但有些人则认为读书无用。情愿把大量时间浪费在网络与手机上。也不愿去看一些书。在他们的眼中,书的好处,人们会发现,其实读书路上不孤单篇五:读书路上不孤单

读书路上不孤单

在成长的道路上,处处弥漫着书香,在书香的熏陶下我快乐的成长。 最开始接触书籍,是在我4岁时,那时的我还在读中班。老师把书发下来时,我便把它当宝贝似的,小心翼翼地放进书包。生怕被弄脏了、或弄坏了。要知道,我经常看见大哥哥、大姐姐拿着几本厚厚的书,我早就想有一本了。只不过老师发的书不一样,只有十七八页,没有哥哥姐姐的书那么厚。上面写着拼音,如a、o、q之类的。作文 小学一年级时,老师发的书厚得多,而且没那么多图案了,反而汉字多了一些。从那时起,爸爸开始给我买一些带图的故事书,我很高兴,用力地拼着每一个字,虽然有一些故事已经听得可以背下来了,但我能自己读了,感觉很兴奋。 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些故事书以不能满足于我。三年级时,我便往新华书店里跑,那时我特别喜欢那个地方,我经常从新华书店开门,看到中午,下午又来看,看到关门。我从《公主故事》看到《一千零一夜》;从《笑猫日记》看到《非常系列》;从《三国演义》看到《穷人》。总之,我把书店称之为“天堂”,这样的想法一直持续到小学毕业。 现在的我,八年级。我往往不想去书店了,我喜欢去买书,买来的一本书往往要一个月才读得完。我不像以前一下午就读完一本书。我现在专门准备了一个本子,来写读书笔记,我会把好词好句摘抄下来,把自己的感想写下来。 成长,有书伴我!此乐何极!读书路上我不孤单。

上一篇:春游亲子活动下一篇:中国诗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