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孤独的段子(共14篇)
2. 只有当别人在你的视线中逐渐远去的时候,你自己才会慢慢地变得清晰可见。
3. 只有回到自身当中,一个人才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一个人就等于没有存在。
4. 生命的本质即是孤独,逃离孤独即是逃离自己的生命。人必须有勇气走进自己的孤独,唯有如此才能走出他的孤独。
5. 我们就像鱼,孤独就像海洋。所以,我们最好还是去适应孤独的水性。
6. 孤独是一把双刃剑,它使内在丰富的人更加丰富,使内在空虚的人更加空虚。
7. 即使单独一个人,也可以拥有自己的天堂;即使两个人在一起,也可以创造出一个地狱。
8. 单独不是一种封闭,而是一种敞开,全然的敞开,向整个存在敞开。
9. 在爱情中,你也许能感受到一种温柔,但是在单独中,你将会感受到一种柔和的氛围,那是一种比温柔更细腻的东西。这种柔和来自于整个存在,它就是整个存在的固有品质,一种永恒的东西。
10. 一个能够单独的人,才有能力去爱;一个自身被爱充满的人,才有能力过单独的生活。
11. 关系只会创造出更多的虚幻,而孤独却使人走向真实。
12. 在孤独中,一个人会去寻找他自己。在关系中,人们走向迷失。
13. 人必须变得真实,他才有能力享受单独;人必须变得真实,他才有勇气去面对死亡。
14. 只有回到自身当中,我们才能消除自己的重影。
15. 除非一个人能够在他的生命中发现单独的价值,否则人生纯粹是一种浪费。
16. 一个人只要有勇气进入孤独并持久地安于其中,那么他内在所有的疯狂都将慢慢地归于沉寂。
17. 一个可以独处的空间,是一个人有生之年最终的避难所。一个人最好不要等到死后才得到独处的机会。
18. 我们已经习惯了各种关系所带来的紧张、压抑和虚伪,当我们能够在单独中完全放松自己的时候,反而变得一片茫然。
19. 唯有单独能够使一个人变得真实。人感到孤独是因为他不真实,而整个存在却是那么真实,孤独感是什么?它是虚假在真实中所感到的窒息。
变形之下的身份危机
主人公格里高尔在一觉醒来变成甲虫之后, 他的反应十分耐人寻味, 即他并没有在自己为何变成甲虫这一事实的不合理性之处过多停留, 而是将自己身体的异常悉数归到那份令他“多么累人的差事”上面, 并接着开始发泄自己的不满, 表示自己“若不是为了我父母亲的缘故, 我早就辞职不干了”, 并且还计划着“只要等我积攒好了钱, 还清父母欠他的债, 我就一定把这件事给办了”[1]。这无疑是对自身境遇的反抗, 也引出了格里高尔在变形之前自身的定位, 即:家中唯一的经济支柱、公司里人形的劳动机器。
实际上, 从格里高尔的回忆中可以看出他对自己旅行推销员的身份是深恶痛绝的, 这份工作不仅给他带来大于他所能承受的疲劳, 还将他对于公司其余人的不满提升到了极致。这种来自各方面的使人透不过气的压力和违背他个人意愿的工作令格里高尔之前的生活很不愉悦。但是作为家中唯一的经济支柱, 这份工作所带来的收益是不可或缺的, “我还得操心父母和妹妹”。于是无形中格里高尔被赋予了一种光辉的使命感:工作是为了家人, 而自我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了满足家人的需要。但是他对于工作的厌烦与不满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 内心的反抗也从未停止———但是并未公开。他的存在价值和本能的反抗之间的矛盾, 是格里高尔身为一个被劳动“异化”的, 丧失了自我的人所无法解决的, 而“变形在格里高尔的内心矛盾中起着调和作用, 是他反抗的愿望与这一愿望立刻进行惩罚的渴望之间的中介”[2], 因此, 变形作为一种媒介, 扭转了格里高尔在家庭中的位置, 使得他由人转变为非人, 由被需要转变为需要。
格里高尔刚刚变成甲虫的当晚, 有这样一段反应:
“……他一边呆呆地凝视这一片黑暗, 一边在心里感到一种莫大的自豪, 因为他能够让他的父母和妹妹在一幢如此美好的寓所里过上这样一种生活。可是如果现在一切宁静、一切舒适、一切满足都要恐怖地宣告结束的话, 情况又会怎么样呢?为了使自己不耽于这样的遐想, 格里高尔宁可活动活动, 于是便在房间里爬来爬去。”[1] (p123)
从中可以看出, “爬来爬去”充分体现了格里高尔焦虑的心情。置身于自己创造的富足的生活环境中, 他预见到了自我价值缺失可能带来的后果, 并且为了家人接下来的生活感到无法自抑的担忧, 只能通过“活动活动”来缓解自己的无力感与失落感。这段话显而易见的告诉我们格里高尔接下来的命运, “情况又会怎么样呢?”不仅是他对自己家人今后生活的担忧, 也是作者对格里高尔自身境遇的危机的担忧。
事实上, 在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之后, 他才开始真正关注内心的需要, 对劳动的需要、美的需要被一一激发, 然而讽刺的是, 这些需要以他目前的身份却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实现的了。不仅如此, 家人对他的态度也日渐恶劣, 原因在于在他们眼中格里高尔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社会价值, 变成了一只彻头彻尾的甲虫, 只求索取却无法给予。格里高尔的身份危机是随着他与家人最后一次冲突爆发的, 作为一只有着人类心理的虫的不完全体态使他既无法在人类社会里得到立足之地, 又无法作为一只真正的虫生活。这种没有归属感的边缘性造成了他的痛苦, 作为一只非人非虫的局外人, “他认为自己必须离开这里”[1] (p152) 。于是格里高尔最终选择了死亡。
空间转换下的冲突呈现
《变形记》的叙事场景非常简单, 基本上是处于格里高尔的家庭内部范围内, 甚至故事的开始和结束都是在格里高尔的房间里发生的。小说虽然经过几次空间的转换, 但也无非是房间内外的转换。而格里高尔的房门将他和他的家人隔开, 使得门内和门外的空间各自独立互不干涉。门内的空间与其说是格里高尔自己的世界, 倒不如说是他人用来隔绝甲虫的笼子。至于门外的空间, 表面上是格里高尔家的房子, 实际上, 象征了以格里高尔的房门为界, 向另一方无限延伸的社会。这两个空间彼此是一种对立的关系, 使置身其中的格里高尔与他的家人也处于对峙的局面。
但是, 格里高尔并非彻底变成了甲虫。“变形”的荒谬性就在于, 他变成了甲虫的形态, 却仍然持有人类的心理。这种不和谐就决定了他的行为模式的类人化。而他在对于自己身份毫无正确认知的情况下所持有的愿望和作出的行动, 则是为了进一步融入人类社会所作的努力。但是, 他的存在根本不可能为社会所接受。因此, 每一次空间的转换, 就带来一次激烈的冲突, 而且愈演愈烈, 最终将格里高尔逼向死亡。
第一次冲突发生在格里高尔受到家人的恳求、秘书主任的催促与威胁下爬出房间时, 他试图证明自己在工作上的可行性和对公司的忠诚, 但是却被父亲粗暴地推入房间, 受伤并且昏厥;第二次冲突是妹妹试图将格里高尔房间中的家具全部搬走时, 他对自己怀有深厚感情的生存环境的捍卫行动吓坏了母亲, 遭到父亲无情的打击, 奄奄一息;第三次是听到妹妹优美的琴声之后, 怀着对美的追求与向往格里高尔爬出了房间, 却引起了极大的混乱, 促使全家人一致决定抛弃他, 这次的打击毁灭了他所有的希望, 令他伤心而死。
这三次冲突发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格里高尔与其家人沟通的无效性。格里高尔在变成甲虫之后没多久就失去了人类的语言, 他自认为很清楚的发音在家人耳中是“一种牲畜的声音”, 他满怀善意轻声呼唤“母亲, 母亲”, 但是母亲的反应却是“尖叫起来, 逃离开桌子, 扑进向他迎面奔来的父亲的怀里”[1] (p116-120) 。可以看出, 一开始, 甲虫的形态和牲畜的声音就令格里高尔被认定为脱离人类社会的存在, 大家对他的态度是畏惧并且憎恨的。并且大家认为, “既然他的话人家听不懂, 所以谁也不认为, 连妹妹也不认为, 他会听懂别人的话”[1] (p126) 。语言的单向障碍带来的是丛生的误解, 他的各种意图无法被家人知晓, 反而被误以为是牲畜的本能的一种破坏欲, 从而招致父亲的追打、妹妹的抗议以及全家人的抛弃。
这种冲突的具体化明确的表现出一个事实, 即格里高尔和他所代表的世界无法被现实世界所接受, 于是形成了一个封闭的世界。它与现实世界是格格不入的、对立的, 随时可能被压制与毁灭。于是格里高尔就被迫处于一个绝对孤独的存在范围内。如同由房门隔开的两个空间的对峙一般, 外部空间的切换带来的冲突导致了存在于众人意识中内部空间对峙的显影。而这种冲突所呈现的, 是现代人在社会上精神隔离的缩影, 是人与人交流中的可怕危机。同时, 更加凸显了格里高尔与人群处于精神隔绝状态时, 内心情感深化所带来的痛苦。
重叠的格里高尔与卡夫卡
格里高尔的生存困境实际上是卡夫卡自我代入的结果。卡夫卡内心的无归属感的源头在于他那个时期犹太人的时代位置, 这样的背景“相对卡夫卡来说, 更成为了他那复杂的作品和痛苦的个人生活的源泉。他唯一想做的就是写作。”[3]然而卡夫卡的写作依旧困难重重, 他的家庭带来的阻力、工作的压力、疾病的折磨、永远无法实现的婚姻使他一生都处在内心与外界的冲突与不平衡中, 从而导致他生命中充满了浓郁的孤独。
为了让自己的写作保持纯洁性, 卡夫卡特意选择了一份与写作毫无关系的工伤事故保险公司的工作, 然而这份工作却让他感到强烈的压力和孤独:“你在办公室如此努力的工作, 以至于你太劳累了, 从你的职业中完全得不到任何愉快。并且所有这些工作并不能使你获得人们对你的爱护和关心。它反而使你孤独, 使你成为一个完全陌生的人, 一个古怪的物体”[4]。而家庭带给他的痛苦更远甚于此。卡夫卡唯一需要的是工作之外的自由创作时间, 但是他的父亲却强迫他把时间放在家里的工厂上, 为此他在日记里写道:“在工厂里所作那点微不足道的事情将剥夺我自己使用下午几个小时的机会, 这无疑会彻底摧毁我的生存, 并且已经越来越限制我的生存了”[4]。甚至由于卡夫卡的不配合, 引来家人一致的责难。如果说工作与家庭带给卡夫卡的是外部的压力的话, 那无法实现的婚姻带给他的则是一种来源于自身的矛盾和煎熬。卡夫卡与菲利斯的爱情断断续续持续了五年, 他们互相热爱, 但是卡夫卡永远不与菲利斯结婚, 这不单是出于对婚姻的莫名恐惧, 更是深刻考虑到婚姻对于自己独立创作的影响, 因为他曾经从菲利斯对待《观察》的态度中发现, 她无法为他提供需要的支持他写作的力量, 而他要过的是“一种奇妙的, 一切为他的工作设想的生活”[5]。
正是因为这种矛盾的极度自我的生活, 导致了卡夫卡对于孤独的惧怕与热爱, 他在给布罗德的信中说:“极度的孤独使我恐惧, ……实际上, 孤独是我的唯一目的, 是对我的极大诱惑”[6]。刘小枫也曾这样描述卡夫卡与他人的关系:“卡夫卡一生都在拼命寻求与他人的充满真挚温情的联系, 建立一种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父子关系、男女关系、兄妹关系, 乃至于人神关系。但是, 恰恰是, 在寻找这种关系时, 人越发感到绝望。一切人与人之间正当关系的建立, 都是危险的”[7]。这段话从侧面说明了卡夫卡在对待自己孤独时候的摇摆不定, 而他把其中绝望的危险的成分赋予了格里高尔, 令他在彻底的、绝望的孤独中死去, 在这一层面, 卡夫卡与格里高尔是重叠的。二者在相同的立场上表现了一种异乎寻常的存在模式, 从而深层次地揭示了卡夫卡及他笔下人物的孤独感、无力感、恐惧感、目的无法达成的失落感以及这一切背后隐藏的一个个扭曲的灵魂的本质。也从侧面表现了卡夫卡独特的存在观, 即“每个人生活着他的生活 (或者死亡着他的死亡) ”[8]。
然而卡夫卡永远不是格里高尔, 他并没有因着自身的苦难而妥协, 而是以写作为支撑点来诠释自己对整个世界的理解。《变形记》正是卡夫卡以他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表现力再现出来的一个浓缩的平行世界。无论是异化抑或反讽, 存在于卡夫卡与格里高尔之间默契的矛盾冲突以一种奇异的方式重叠, 这自然是源于卡夫卡残酷彻底的自我剖析。卡夫卡内在的极端自我的、以病态的存在脱离现实的扭曲的精神状态, 与他作品中荒诞层面下严肃的真实、极具通彻的思想感悟互相缠绕融合, 形成了他独有的自我救赎式的社会图景重塑。所以, 卡夫卡作为一个现代主义作家, 他所揭露的不仅仅是人异化为非人的现实, 更是透过这种现实, 通过人物内心情感的宣泄和对主体意识的抒发暴露了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意识的严重缺失以及个体存在严重的不可调控性。正如布罗德说的那样:“他虽然想做一团火, 但他却是一块透视苦难的冰”。
摘要:卡夫卡的《变形记》以拟寓言的形式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类的生存困境, 塑造了一个虫形人心的边缘人格里高尔。本文从格里高尔的身份危机入手, 通过他与家人之间冲突的展开, 深入探究主人公处于身心隔离状态之下的绝望的孤独感。并联系作者自身经历, 细分其作品中孤独性的根源, 从而更进一步理解作品中蕴含的对于存在的独特感悟。
关键词:孤独,边缘,无归属感,精神隔离
参考文献
[1]卡夫卡.卡夫卡全集[M].叶廷芳编.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
[2]瓦尔特·H·索克尔.反抗与惩罚——析卡夫卡的《变形记》[A].叶廷芳.论卡夫卡[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3]尼古拉斯·默里.卡夫卡传[M].郑海娟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6.
[4]曾艳兵.为何变形?——卡夫卡《变形记》解析[J].名作欣赏, 2006 (7) .
[5]叶廷芳.现代艺术的探险者[M].广州:花城出版社, 1987.
[6]阎保平.变形记叙事结构解析[J].外国文学研究, 1992 (3) .
[7]刘小枫.拯救与逍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
我们团队做过一个社交App,名字叫“花开”,讲的是“慢交友”,就是要两个人种一株花,而且,一开始不能聊天!
这个软件一开始,要搞很久很久,花才会发芽,发芽了,才能看到对方的文字资料。之后还要搞很久很久,才能看对方的照片。总之每进一步,都要很久,很久,很久。也就是说,这个所谓的社交软件,除了每天面对模模糊糊的交互体验,莫名其妙的菜单,跳脱的画面之外,很长时间里,只能面对一片软件生成的土壤。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想喊“这个软件去死吧”?不要慌,因为它已经死了。
一年的时间里,这个软件的下载量加起来只有1000多。1000多是什么概念呢,这么说吧,但凡稍微有一点点玩头的软件,几个人朋友圈转一下也差不多是这个数量了。
后来,团队在濒临倒闭的最后时刻,做出了App“犀牛故事”。没想到一上架竟然火起来了,在苹果软件商店的榜单上一度窜到21名。那段时间,大家的手机上都开着榜单,刷着排名,一面欢呼雀跃,一面兴奋地幻想着未来。
就在這时,有人突然想起了“花开”。为了防止用户查看公司还做过什么产品,公司就赶紧偷偷摸摸地把拉低制作水准的“花开“从苹果软件商店下架了。
后来有一天,“花开”的服务器服务商来催费用。因为软件已经下架了,后端工程师陈king就准备把服务器关掉,在操作的时候,他顺便看了一眼数据。
这一看不要紧,天哪,那个软件还有6个用户!在登录的用户啊!
我们都惊讶极了,说,上去看看他们都在干吗吧?
老板问:“你们还有谁的手机里有客户端?我们公司的存档里已经没有客户端了。”
大家面面相窥……
这个软件已经下架了,再也不会迭代更新,也没有客服了,连开发人员自己手机上的客户端都已经卸载了,可以说,全宇宙都没有这个软件了!只有那6个人,还在玩。这6个人,孤孤单单地漂浮在数据的宇宙中,玩着一个已经消失的软件!
而我们什么都不能做了,连给他们发个推送、请个安都做不到了!
我们问工程师们,要玩多久他们才能聊上天?他们说不知道,因为还没有测试到那里……
也许他们还在种花、浇水、捉虫、松土、晒太阳……也可能他们已经说上话了,不知道那个时刻,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陈king毫不犹豫地给那台服务器续了费。
老板说,只要这六个人还在,就把服务器一直维护下去。因为负载太小,而且再也不会有新用户进来,他们会觉得很流畅很流畅的。老板还说,有朝一日如果我们发了财,就要把这六个人找到,花一百万一台把他们的手机买来,然后给他们磕头。
希望这同样耐心的六个人,永远都不要发现只有他们六个人了,希望他们成为朋友,希望他们结婚,希望100年后这个孤独旋转的星球上人丁兴旺,儿孙满堂。
2. 要生活得漂亮,需要付出极大忍耐,一不抱怨,二不解释,绝对是个人才。
3. 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4. 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得不到的收获。
5. 如果我们有着快乐的思想,我们就会快乐;如果我们有着凄惨的思想,我们就会凄惨。
6. 你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的人笑着;在生命的尽头,你笑着,而周围的人在哭着。
7. 生命像流水,这些不快的事总要过去,如果注定一辈子要这么过,再不开心也没有用。
8. 人只活在当下,只活在呼吸之间,只活在心意之间!怎样的心意就有怎样的感受!就有怎样的人生!
9. 人都有以第一印象定好坏的习惯,认为一个人好时,就会爱屋及乌;认为一个人不好时,就会全盘否认。
10. 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何苦呢?
11. 知识是勤奋的影子,汗珠是勤奋的镜子。
12. 天生我材必有用,谁都不会是一无是处。
13. 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
14. 当我们失去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曾经拥有。
15. 勇敢地面对现实,逃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16. 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
17. 人生在世,应该在芬芳别人的同时美丽自己。
18. 因害怕失败而不敢放手一搏,永远不会成功。
19. 人的一生就是体道,悟道,最后得道的过程。
2.我爱你,三个看似简单而含义颇丰的字,说出来身心愉悦。相爱的人没有吝啬的,皆尽所能大肆招摇。我们也是如此。我爱你,我爱你,成了我们每日必念的三字经。似乎只有这样不停地诉说,才能证明彼此的拥有,彼此心中的唯一,彼此爱之深切。
3.青山绿水,传达绵绵思意。珠穆朗玛峰上有多少颗沙粒就代表我有多么想你!尼亚加拉瀑布有多少激流就表示我的心有多汹涌澎湃的爱意。我愿与你携手共进!
4.我想要一份简单的爱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同享受每天清晨的阳光,微风,雨露,黄昏;这样的愿望,算不算贪心?我想爱情,就是相濡以沫的过一生。我想幸福,就是与你平平淡淡过一生。
5.有一种相遇,不是在路上,而是在心里;有一种感情,不是朝夕厮守,而是默默相伴;有一种语言,不必出声,却字字心声;有一种力量,没有施加任何推力,却在勇往直前。
6.暗恋最伟大的行为,是成全。你不爱我,但是我成全你。真正的暗恋,是一生的事业,不因他远离你而放弃。没有这种情操,不要轻言暗恋。
7.亲爱的,我总盼望着有那么一天,我们一起早早起床,共吃早餐,出门上班,下班回家,买菜做饭,共看电视,甜蜜入睡。这就是我的梦想。宝贝,我想你了。
8.亲爱的,对你的爱不会因距离而遥远,不会因时间而模糊。距离给了你我相互信任的基石,时间给你你我真爱永远的理由,宝贝,我的心一直为你而停留,今天我很想你。
9.清晨睁开双眼,第一个想到的是你,你的笑容在我的脑海绽放,夕阳西下,我想念的还是你,你的话语还在我的耳畔环绕,亲爱的,我只想对你说:我想你了。
成都很多骑电动车的人喜欢反穿衣服, 就是把扣子在后面扣上, 可以挡风。
一天, 有一人酒后骑电动车翻了, 一头栽在路旁。
警员赶到后……
警员甲:好严重的车祸。
警员乙:是啊, 脑袋都撞到后面去了。
警员甲:嗯, 还有呼吸, 我们帮他把头转回来吧。
警员乙:好, 一、二, 使劲, 转过来了。
警员甲:嗯, 没有呼吸了。
另请高明
一家珠宝店被盗, 当警察赶到现场时, 发现一个醉鬼躺在那里。为了弄清珠宝的去向, 警察找来了一桶冷水, 一边将醉鬼的头按入水中, 一边问:“你看到那些珠宝了吗?”
这个醉鬼睁开眼睛说:“对不起, 我实在找不到, 你们还是换别的潜水员吧。”
继续工作
在军校, 当上级领导到学员队来检查工作时, 在场的指挥员应立即向领导报告。
一日, 我们连队的学员正往车上装运大蒜, 系政委过来视察工作。连长忙将手中活放下, 跑到政委面前立正:“报告政委, 二队一连全体学员正在装蒜, 请指示。”
透过历史看现实,手机媒体已成为人们沟通的重要载体,而网络文化作为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两者结合的产物“手机网络”近年来在我国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一种文化现象。
转型时代的网络文化定位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极短的时间里,社会转型经历着从自给半自给的产品经济社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的转化;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化。这个转型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经济的转型,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是一个社会、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变迁过程。
面临着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变化,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激荡。一些对权力、金钱的膜拜,对个人本位的推崇,以及不同价值体系的伦理观念开始进入社会。这些不同的伦理道德、价值规范在现实中并存,使原有的价值规范体系受到冲击。市场经济进程必然造成人们思维观念发展的多元化,使社会更加宽容,同时也拥有更多不同的声音。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移动通信服务已经深入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手机已经从单纯的通信工具,演变成非常重要的信息载体。积极、健康、向上的优秀手机文化同样承载着时代的精神和人民的心声。因此,打造好手机新媒体这一文化阵地,着力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已经成为通信企业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也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新的历史命题。
时代呼唤红色网络文化
从手机诞生之日起,其多功能化、网络化、个性化以及交互性的诸多优势,使其具备了旺盛的生命力。如今的手机网络,特别是以中国移动3G(TD-SCDMA)为代表的移动通信网络,不仅具备通话、收发短信等基本功能,还可以用来听音乐、上网、玩游戏、看电视,移动购物等。如此强大的功能使手机注定要扮演时代的新角色——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即: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即时信息传播载体。因此,手机生活萌生的移动网络文化正逐步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形态和方式。
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是时代风尚的折射。《毛诗序》云:“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有什么样的时代,就有什么样的音乐。音乐如此,口耳相传、覆盖了辽沈千万手机用户的移动通信网络文化同样如此。
曾几何时,“黄色”或“灰色”的网络流毒污染了这片心灵沟通的天地。一时之间,造成了许多人对移动网络文化的曲解和负面印象。人心向善、渴望交流与倾诉是社会的长期需求,扭转颓靡、低俗、不负责任的手机网络风气,培植健康的道德情操,是每一个有良知的企业和社会大众的使命。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的传统教育中,早已将“真、善、美”的“红色”种子根植在每一代炎黄子孙的灵魂深处。历史镌刻的“中国红”与革命铸就的“革命红”相互融合,成就了中国特色的健康、向上、和谐的“红色文化”。
作为移动通信运营企业,中国移动辽宁公司长期以来着力营造“红色”网络文化,努力成为传递健康情感的恰当载体,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新风的一支生力军。弘扬和发展“红色”网络文化,是对“黄色”和“灰色”网络流毒的有力狙击,同时也是移动通信网络“心灵沟通”和谐本质的回归。
“红段子”呼唤你我共同参与
“红段子”是指所有内容健康向上、形式生动活泼、效果催人奋进的短信段子。中国移动辽宁公司的“红色”网络文化创新,是以“扬社会新风,发健康短信”为主题的“红段子”短信大赛为开端。活动结合时代特点,以短信为载体,从群众日常接触的小处入手,传播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主题,努力促进“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用优秀的、健康的、积极的短信内容,倡导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红段子”大赛从2008年“聚焦奥运”到“奉献汶川”主题,从2009年“科学发展”到“爱我中华”主题,得到了社会大众的积极响应和热烈好评,也成为了中国移动辽宁公司倡导“红色”网络文化的重要探索。2010年,中国移动辽宁公司将再携手省委宣传部门,将“红段子”活动推向深入。
现如今的“红段子”既有“幽默类”的,也有“祝福类”的;既有“时政型”的,也有“励志型”的。比如“细雨和风,润物无声。政通人和,百业俱兴。大道之行,选贤与能。生民既乐,天下大同。四海之内,皆是兄弟。幼有所长,老有所终。”歌颂了和谐社会;“党心、军心、民心、心心相印,融化罕见冰雪;人力、物力、财力、力力凝聚,铺就人间坦途;你情、我情、他情,情情汇集,创新异乡春节;鲜花、礼花、心花,花花簇拥,描绘锦绣前景。”传递了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时人们心中的温情,鼓舞了人们的斗志;再如“不发展受罪,乱发展受累,只有科学发展才能受惠。”畅言了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这些“红段子”作品内容丰满,既有情感真挚的亲情、友情、爱情题材,也有反映辽沈大地拼搏精神的励志题材,以及警示、公益、环保等题材。“红段子”将人间正气、真情、新风、美德,展现于方寸短信之中。这些“红段子”包含着创作者对真实情感的抒发,对生活独到的观察,对周边人物和事件的敏锐反应,语言表达大量汲取文学和民间的养分。因此,喜闻乐见的“红段子”也成为大家争相转发的对象。
“红段子”参与者上有退休老人,下有小学生,更有为数众多的企业白领、工人、农民和家庭妇女。正是得益于“草根创作”的活动模式,“红段子”点燃了全民造“段”的热情,为客户连通更多的亲情、友情、爱情,累出盛况。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学者、平民,每个参与的人都能在“红段子”中找到表达和共鸣。
同时,“红段子”在中国移动辽宁公司内部掀起了创“红”传“红”的新风潮。每天公司都会发送1-2条“红段子”短信给员工,员工也可以将自己创作的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短信内容传递给亲朋好友。一时间,创作或转发“红段子”成了员工工作之余的“休闲”方式,由内向外、内外互动,共同营造和传播健康短信文化。
2. 什么事情都可以拖一拖,没必要那么着急,事缓则圆。
3. 我走得很慢,但我从不后退!
4. 与跟生命有关的人耗着,少与生命无关的事耗。
5. 当世界给草籽重压时,它总会用自己的方法破土而出。
6. 人生的大道上默默地走,就必须要有一盏灯亮着为你引导方向!而这盏灯抑或只是一句话,一句鼓励,一个赞美,一次承认,一次认可,一次相识一次交流……
7.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8. 真正的强者,不是流泪的人,而是含泪奔跑的人。
9. 把艰辛的劳作看作是生命的必然,即使没有收获的希望也心平气和的继续。
2. 我死了,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的QQ。
3. 好奇怪,为什么你笑了我就笑了-这就是所谓的名为喜欢的连锁反应吗?
4. 没心没肺的笑过之后,却痛彻心肺的哭了。
5. 距的太远,离的太久,都不是距离,陌生的心才是最远的距离。
6. 一个人可以给你许多痛苦,但是没有一次是相同的。
7. 别以为说脏话的女生就不是好女生,再怎么也比那些满肚子心计的淑女好。
8. 你若知道未来如何走,那么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9.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我就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
10. 没人疼的小孩,唏嘘一下,自己疼自己好不好。
11. 不言不语,不闻不问,不联系,不代表不思念。
12. 是不是我不说起,你永远也不会提及那阵的荒凉。
13. 我们都不要用我爱你来欺骗自己好不好。
14. 心累到一定的程度,连生气和计较的力气都没有了。
15. 总有这样的一种人,我们称之为“井”——横竖都二。
16. 你承诺了一切,却什么都没给;我什么都没承诺,却给了你我的一切。
17. 本该玩的年龄,却怎么心事重重,本该放纵的青春,却怎么只能听天由命。
18. 距离永远是伤痛的盐,越远越痛,好不了了。
19. 始终有一个鲜明的名字刻在那颗伤痕斑驳的心上。
关键词:“红段子”,新媒体文化,舆论引导,“两会”
如今, 我们已经进入网络化、信息化时代, 因特网和手机媒体的发展和广泛应用, 给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带来深刻变革, 并改变着文化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在新技术承载下, “段子”这一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术语获得了新内涵, 演变成一种大众文化表现新形式。各种“段子”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广泛流传, 为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文化建设带来机遇, 也带来挑战。本文将结合2011年“两会”期间的“红段子”传播, 分析“红段子”的传播特色及其代表的新媒体文化之特质, 认为“红段子”在构建健康积极的主流文化, 进行舆论引导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一、新媒体环境下“红段子”兴起的背景
在相声、曲艺中, 一个“段子”通常指能表达完整意思的一节内容。相对于传统的段子, 近十年兴起于新媒体环境中的“红段子”内容短小精悍, 其表现形式不局限于文字, 还包括音乐、视频。其传播介质也从传统的纸质媒体或口口相传, 拓展到手机、电脑等现代终端。
现阶段, 庞大的手机用户群成为“段子”文化的主体。根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0年10月发布的数据, 中国手机用户已经达到8.3亿人。随着我国3G商用, 来自手机的流量以及用户量也快速增长, 目前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2.77亿人, 其中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整体网民比例提升至11.7%。手机上网将有利于没有接入条件或电脑的人使用互联网服务, 可以预见未来手机网民占全体网民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 从而进一步促进新媒体文化的繁荣。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新媒体文化的引导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曾几何时, “黄段子”、“黑段子”占据人们手机屏幕, 这些不良文化现象成为转型期中国社会心理异化、道德滑坡等现实表征的反映、放大。“黄段子”、“黑段子”所宣扬的不良价值观念滋生蔓延会对主流文化造成腐蚀, 其负面效应会严重冲击人们的精神世界。在此背景下, 政府、各级媒体和移动运营商大力推广“红段子”, 对价值观扭曲的“段子”祛邪扶正, 主动引导纠偏。新媒体环境下, 民众文化自觉自省的深化与提升, 也是“红段子”文化的蓬勃发展的驱动力。
二、从手机媒体传播特点看“红段子”的传播优势
随着移动技术的进步, 手机媒体经历了“传播工具———信息接入工具———娱乐方式———行为助理”四种角色演变, 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深。手机这种“第五媒介”凭借其不同于以往大众传媒的传播特点, 成为影响社会舆论、塑造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媒体文化的重要技术手段。相对于以往的传统媒体, 利用“红段子”进行舆论引导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 落点明确。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体无法精确量化的受众群体相比, 利用手机媒体能精准圈定受众群体。其明确的信息落点, 有利于将“红段子”的传播对象细分化, 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进行定向传播, 提高传播效度。
第二, 手机是“带着体温的媒体”, 能够实现随时随地的传播, 摆脱了传统媒体定期发行、播出的框架性制约。在一些重要活动, 如“两会”中, 将具有新闻价值的消息随时发布出去;而民众则可充分利用零碎的的闲暇时间, 即使地将自己的意见与媒体机构或者网友进行交流。
第三, 手机传播互动性强, 高度个性化。互动性强的增强, 使得手机用户的主动性增强, 提高了传播自由度。传播自由是个体自由的一种体现形式, 能带来改善民众的政治参与方式。
由此可见, 手机这种新兴通信技术凭借其传播特性成为一种新的赋权工具, 充分释放民众参与文化、政治行动的潜能。但我们在看到手机在人类发展尤其在大众文化中的促进作用时, 绝不可忽视“黄段子”、“黑段子”等道德滑坡、价值失当的内容对新媒体公共空间的腐蚀、破坏力量。在新媒体文化建设中, 要争取主动权, 利用手机媒体的传播优势, 发挥其在舆论引导的作用。“两会”“红段子”的流行, 便是营造健康向上新媒体文化的成功尝试。
三、“两会”“红段子”在建设新媒体文化中的积极作用
从2005年“红段子”这一名词首次提出到如今被人们所耳熟能详, 其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化解社会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期间, 各大媒体都针对手机用户开辟“两会”专栏。下文将以人民网、新华网两大门户网站的“红段子”传播为例, 分析“红段子”在建设新媒体文化中的积极作用。
第一, “红段子”是一种讲求引导艺术、以疏导为主的软引导。今年的“两会”“红段子”语言生动活泼, 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流行语与主流价值观的融合, 帮助人们把思想精力集中到健康良好的价值体系上来。
如, 人民网专栏“G族代表共话‘两会’”充分运用了“转‘两会’, 他们V5”、“G族看‘两会’, 不是浮云”、“我爱观察, 我也爱思辩;我要建言, 我还要献策;我关心时事新政, 我也关注民生焦点;我要述手机民意, 期待与代表无间交流;我就是手机民意代表, 我期待2011年全国‘两会’!”等网路流行语, 增加了亲和力。手机原创栏目《“两会”二人转》则摘录‘两会’代表一些脍炙人口的语录如梁晓声的“灰社会要比黑社会更可怕”, 俞敏洪“把汉语培训推广到全世界”, 鲍义志“热贡艺术可有力反击达赖”等供手机用户传播、评论。一条条透着智慧与幽默的“红段子”, 摆脱了呆板说教, 巧妙的引导方式更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也远比满足一时感官刺激的“黄段子”、“黑段子”亲切和有意义。
第二, “红段子”是塑造认同感, 增强凝聚力的“黏合剂”。新技术使传统社会的群体化、等级化结构演变为更松散的网络结构, 带来更大的灵活性, 也引发了网络公共空间碎片化的担忧。在网络互动中志趣相投、具某种同一性的个体, 会形成隔离的“商议小团体”。越来越多人更有可能陷于喋喋不休的自我表达而不愿意倾听, 形成各说各话的“巴别塔悖论”。所有这些都可能导致人与人之间共享意义消解, 认同感的逐步丧失。
“红段子”的广泛传播有利于解决这一困境。通过共同创作、交流“红段子”, 人们在参与中塑造了认同感, 增强了凝聚力。比如今年“两会”期间, 人民网专门针对手机用户开辟的““两会”G语总理专线”推出后3天内就收到手机网友留言突破10万条[1]。手机网络调查专栏《民生民调》中, 手机用户就社会保障、反腐倡廉、物价上涨等热点问题投票参与, 充分利用了手机媒体互动性强, 高度个性化的传播优势。
网民通过“红段子”表达共同关切, 将积极的价值观念同实践感知、领悟联系起来, 创造出积极的共享意义, 从而塑造了认同感, 增强凝聚力, 增强了公民意识。
第三, “红段子”的低门槛能有效覆盖“信息不足群体”, 缩小信息鸿沟, 促进公平正义。“信息不足人群”是介于“拥有信息”和“信息不通”两个群体之间的巨大群体, 包括外来务工者、失业者、老年市民及青少年等[2]。比起昂贵的电脑, 手机对信息不足人群而言是更为现实的获得、传递信息的手段。2011年“两会”“红段子”的信息发送者有农民工、农民、中学生、出粗车司机、下岗工人、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等。这部分人成为活跃参与者说明“红段子”这一表达渠道有效解放了他们之前被压抑的参与积极性。
利用“红段子”给予社会中低阶层话语权, 为他们开创了获取社会支持和信息, 表达自己意见的渠道, 有助于缩小不同群体间的信息鸿沟, 促进公平正义。
第四, “红段子”加强了政府与公众的互动, 成为民众参政议政的新平台。这几年来, “两会”期间各大网站都开通建言献策短信互动平台, 实现自上而下的“官方舆论场”与自下而上的“民间舆论场”的交融。2011年“两会”前夕温家宝总理与亿万网民的在线交流, 一个小时内来自手机用户的提问就达8万多条。温总理专门回答了手机用户发来的关于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反腐败等问题。开会期间, 一些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将自己的提案发到微博让网友评议, 体现了作为代表的责任感和民众对代表委员的监督, 极大调动了会内会外的积极性。
由此可见, 利用“红段子”来集纳民意、征询民智, 能够推动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增强政府亲和力;通过有策略有计划地引导网民对政策性、宏观性议题进行深入讨论, 能够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 推进了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四、从“红段子”看新媒体文化的特质
作为人类共享的符号和意义, 文化具有极强的渗透性、持久性, 新媒体文化也是如此。新媒体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网络低进入门槛、海量存储、多媒体表达手段使传统文化在网络的平台上大放异彩。但新媒体文化并非传统文化的简单平移, 也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新瓶装旧酒”的形式创新。基于上文对以“红段子”为代表的新媒体文化的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新媒体文化以下特质:
作为一种赋权工具, 新媒体技术使得新媒体文化在“谁生产”、“如何生产”这两个方面产生质变, 改变了传统文化、大众文化的生态。
第一, 在“谁生产”的问题上, 新媒体文化的生产者由门槛高、专业性强的大众媒介机构变成去中心化的个体。传统大众媒体的文化生产模式是辐射状的, 大众媒介处于中心, 控制着文化生产的核心资源, 用其机械化的复制手段将所加工的文化产品商品化, 发送给市场末端分散的个体。个体传播资源的匮乏压抑了受众的文化创作能力, 他们只能扮演被动接受者的角色。
而手机、网络等新媒体的拓扑结构, 使权力资源在网络上的分配更趋向于离散, 每个节点作为整体再生产的一部分, 都有各自的生存空间。广大手机、互联网用户既是新媒体文化的享受者, 又是其创造者。人们利用“红段子”, 随时随地将自己的所感所悟编发送出去, 将视频、音频段子放到网上与其他网民分享, 更加主动地参与文化运动, 由此产生了区别于专业性制作的新民间文化。
第二, 在“如何生产”的问题上, 依照法兰克福学派阿多诺的观点, 现代资本主义大众文化生产方式是市场化的, 为了交换和销售而生产, 是商品拜物教的结果[3]。以广大手机用户、网民为主要创作者的新媒体文化遵循的是另一种文化生产模式, 即非市场化的、合作性的生产模式。它较大程度上摆脱了市场化的影响。对符号、意义的多元视角解读能塑造更具有自省意识和批判精神的文化参与者, 使得新媒体文化更具开放性、参与性、可塑性, 从而更加透明。
在看到手机等新媒体促进大众文化发展的同时, 绝不可忽视“黄段子”、“黑段子”等道德滑坡、价值失当的内容对新媒体公共空间的腐蚀、破坏力量。更为甚者, 在突发公共事件中, 手机传播网络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有可能沦陷为滋生谣言的温床。因此, 在新媒体文化中, 我们要争取主动权, 防微杜渐、潜移默化。利用“红段子”等针对性强, 传播效度高的新形式, 融手机文化建设于日常生活, 巧妙发挥手机在进行舆论引导、建设先进社会主义文化的作用。
第三, 就新媒体文化的现实影响力而言, 网络的拓扑结构使新媒体文化具有更明显的去中心化、非市场化特质, 从而更加自由。文化自由与政治自由、个体自治息息相关。从政治理论的角度去理解新媒体文化及其生产, 能够发现新媒体文化能发挥较为强大的社会动员、协调力量。这股力量重新设定了民众在政治、文化行动中的地位。如今, 我国政府越来越注重新媒体文化的动员力量, 并逐步与公众形成良性互动机制。从“两会”“红段子”, 我们都可以看到公众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参政议政, 建言献策, 开辟公民参与公共治理的新进程。
五、结语
由上文的分析可见, “红段子”开辟了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合作, 发挥合力进行舆论引导的新思路。对于媒介机构来说, 媒介融合时代的舆论引导要注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合作, 发挥各种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探索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主流文化传播途径。“两会”“红段子”的兴起, 反映出我国新媒体文化正从早期的良莠并存、泥沙俱下逐步走向自省自觉, 承担起抚慰公民心灵、培育公民理性的重任。借力于先进技术手段, 新媒体文化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1]赵文婕, 刘丽丽.手机人民网推出专线“G语”总理[EB/OL].[2010-03-05].http://www.people.com.cn/GB/123231/11081465.html.[1]赵文婕, 刘丽丽.手机人民网推出专线“G语”总理[EB/OL].[2010-03-05].http://www.people.com.cn/GB/123231/11081465.html.
[2]邱林川.工人阶级的网络社会[M].麻省理工出版社, 2009:120.[2]邱林川.工人阶级的网络社会[M].麻省理工出版社, 2009:120.
又搭烟,又搭糖,搭来搭去还是黄。
父母跟,家人随,七嘴八舌直皱眉。
有说坏,有说好,说到头大才拉倒。
问家庭,问年龄,在家种地是不行。
心在烦,脸在笑,见到对方吓一跳。
挑高矮,捡肥瘦,好比菜场买猪肉。
看五官,看长相,反应慢了没商量。
头一点,嘴一笑,言行举止很重要。
嘴要甜,眼要快,只许说好不说坏。
见男的,就让烟,看见女的就抓糖。
说说话,聊聊天,出去玩玩花两千。
买衣服,买礼物,买这买那直迷糊。
要订金,下聘礼,真是高的没法比。
定完亲,还没完,还要再了解半年。
谈到明,说到黑,一句说错就要吹。
挑日子,选时间,定好结婚哪一天。
2. 韩国整容,泰国人妖,其实都比不过中国的美图秀秀。
3. 史上最吸引难男人的无非就是:豹纹短裙+红色丝袜+黑色长筒靴+钢管,而具备这些特征的只有悟空!
4. 地球熄灯一小时一点都不节约,熄灯一小时可以造出多少人来啊。
5. 我男朋友不吸烟,不喝酒,不打架,不存在。
6. 暑假作业我已经摊在阳台上了,台风你自己看着办吧。
7. 不要同一个傻瓜争辩否则别人会搞不清到底谁是傻瓜。
8. 月老,能别再用劣质的红线帮我牵线了吗,尼玛,隔三差五就断。
9. 小时候,我最喜欢玩捉迷藏,等别人藏好了,我就回家吃饭。
10. 瞧我这记性,又把你当人看了。
11. 年前把“过完年再说吧”当做口头禅的人,年后都换成了“再说吧,这才刚过完年呢”。
12. 在家的时候发烧还会坚持上网,上学的时候打个喷嚏都会觉得是癌症晚期。
13. 谁给我的QQ喂了止咳糖浆,我怎么感觉这个企鹅已经好久没咳嗽了。
14. 生活就是一种积累,你若储存的温暖越多,你的生活就会越阳光明媚,你若储存太多寒凉,你的生活就会阴云密布。
15. 把弯路走直是聪明的,因为找到了捷径;把直路走弯是豁达的,因为可以多看了几道风景。
16. 有时候一句微不足道的话可以让一个人感动半天。
17. 关于明天的事情,后天我们就都知道了。
18. 试着把光芒留给别人,不用太在意那些有的没的,你会更快乐。
19. 用你的笑容去改变这个世界,别让这个世界改变了你的笑容!
2.孤单不是与生俱来,而是由你爱上一个人的那一刻开始。
3.爱情还没有来到,我的日子是无忧无虑的;最痛苦的,也不过是从小学到研究生的测验和考试。当时觉得很大压力,后来回望,不过是多么的微小。
4.开始的时侯,我们就知道,总会有终结。
5.追求和渴望,才有快乐,也有沮丧和失望。经过了沮丧和失望,我们才学会珍惜。你曾经不被人所爱,你才会珍惜将来那个爱你的人。
6.你忘了吗?你对我说过的天长地久。你忘了吗?你拉着我的手走到路的尽头。你忘了吗?你曾爱到死去活来的我的小手。是的,你真的忘了,否则,你怎么能残忍的扭头就走?
7.你用你的心恋上我的床,却让我把思念寄往,你给我你的爱带上你的坏,却把我的痴心填埋,不愿为你神伤,只愿为你疯狂,求一度真爱为你我架起桥梁。
8.有人说,一个人不应该总是在一个地方犯错。然而,为了你,我却在同一个地方犯了无数错误。以前离开你,是错;离开你找了新人,是错;找了新人又给你短信,还是错!这一切错误,只缘我爱你太深!远方的你,希望你幸福永远,我也爱你永远!
9.与月对饮,便成三人!那时,唯有你,才能理解我的孤独,也只有你,才能让我觉出生命的乐趣!现在,我终于明白,我早已爱上了你,却已错过说给你知晓的机会。如今,你收到这条短信,一切都变化到天翻地覆,你我再无可能。此刻,唯有祝愿你幸福快乐!
2. 唯累过,方得闲;唯苦过,方知甜。趁着年轻,大胆地走出去,去迎接风霜雨雪的洗礼,练就一颗忍耐、豁达、睿智的心,幸福才会来。
3. 这世界上除了你自己,没谁可以真正帮到你,就算帮也是暂时的。
4. 花草的怒放,在风雨交加、烈日炙烤的大自然,鱼儿的翱游,在波涛汹涌、辽阔无垠的海洋,鸟儿的飞翔,在闪电雷鸣、浩瀚辽远的天空,人生的绽放,只能在风雨兼程、苦辣酸甜的漫长攀爬中,这是不可改变的定律。
5. 乐观一点,用力微笑吧!隐晦的日子总敌不过我们阳光的心态。简单的付出,用心情转变话语,用事迹带动思绪的蔓延,很多的知识走进了内心。慢慢的造就了自己,改变了今天,铸就了明天,就这样,简单的就这样,累积自己,改变话语,改变事迹,必须付出属于自己的心情磨练和思考。
6. 有些习惯,无论如何都改不了。人人都懂大道理,却难以控制小情绪。想的太多人生只会复杂,说的太多生命只会外流。我不该想太多、说太多。我该只做自己、充实自己、保持自己、心回自己、化解复杂、看淡人生、过好当下、认真生活,简单美好淡然充实的过完人的一生!
7. 当你意识到是你决定了自己的未来时,你就能更充分地体验人生。当你不要把自己的缺点、失败或胆怯归罪于他人,你就会为未来的圆满人生打下了基础。
8. 如果说成功是那阳光明媚的顶峰,到达成功的路途中就一定布满荆棘、陷阱。要到达成功的光明,就一定要忍住黑暗。在无尽的黑夜里,只有那些始终为自己鼓励的人才能迎来黎明的曙光。
9. 年轻人看到人生路上满是灿烂的鲜花,老年人看到人生途中的是凄美的斜阳。
10. 有些人在激烈竞争的汹涛骇浪中被卷走,从此一蹶不振;有些人却迎着风口、踏上浪尖,上了岸,他们成功了。因为他们多了一份坚持。风口浪尖对于他们来说不是绊脚石,而是垫高自己的基石。
11. 人生,就要闯出一条路来!为了事业,为了奋斗的人生,尽管失去许多,但有失必有得!而得到的往往会比失去的更重要,它是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12. 生活告诉我们,爱不在于朝夕相伴,而应能风雨同舟。失望只有两种可能:选错了人,或是怀有不该有的期待,走过的岁月没有回程,年轻时太忙,没有时间行走。老了身体不行,没有体力行走。这就是我们过的生活和所选择的生活之间的差异。人生中最永恒的幸福就是平凡,最长久的拥有就是珍惜。
13. 这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是跌倒最多的人;最勇敢的人,是每次跌倒都能站起来的人;最成功的人,是那些每次跌倒,不单能站起来,还能够坚持走下去的人。
14. 人生,因为你的成就不够多,所以别人才会看不起你。因为你的成就不够高,别人才会忽视你,因为你的道德不高,别人才会欺负你。因为你的情感不够完美,别人才会嘲笑你。人生,没有人是完美的。人生正是一个走向完美的过程。外界的评价与你所做的成就成正比。
15. 历史的车辄辗过,留下先辈的印记;时代的洪流向前,引领我们的未来!拼搏,拼搏,拼搏!我们将用不懈的坚持,用高昂的斗志,书写热血的青春!
16. 今天多一份拼搏、明天多几份欢笑。
17. 拥有的时候,多加珍惜,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平安就是福。且行且惜,且走且悟,人生之中唯有自强不息,勇敢向前,方可走出一条阳光大道。
18. 人生总是在不断地追求,谁能告诉我你的追求是什么?我们应该看清内心深处的真正所需。只要人们愿意去打开封闭的内心,然后去体会、去拥抱眼前的幸福,就会比别人活得更富足,更快乐。
19. 脚踏实地,心无旁骛,珍惜分分秒秒。紧跟老师,夯实基础。
【关于孤独的段子】推荐阅读:
孤独的反义词及近义词有哪些_孤独造句11-20
感受孤独的作文07-07
孤独的伤感网名09-18
孤独的滋味作文11-06
寂寞孤独的句子11-18
孤独的古诗名句12-08
阅读就是孤独的作文07-20
陶渊明的孤独09-20
那段孤独的日子作文12-11
一个人孤独的伤感签名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