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孤独症)的康复训练方法

2024-06-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自闭症(孤独症)的康复训练方法(精选9篇)

自闭症(孤独症)的康复训练方法 篇1

对于孤独症患儿来讲,只有早发现、早干预、进行行为矫治,才能帮他们缩短与正常社会的差距,让他们早日融入社会。孤独症没有特效药物治疗。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以改善孤独症的预后,因此孤独症治疗一般认为是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1、早发现,早治疗。治疗年龄越早,改善程度越明显;

2、促进家庭参与,让父母也成为治疗的合作者或参与者;

3、坚持以非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4、治疗方案应个体化、结构化和系统化;

5、治疗、训练的同时要注意患儿的躯体健康,预防其他疾病;

6、坚持训练,持之以恒。

自闭症康复训练的最佳时间为2-6岁,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能治疗,只能通过ABA训练方法来解决,从训练的第一天起就要坚持,如果有效果就不坚持训练,会退化到原始状态或加重病情,本套教材是家长学习训练的实用教程,启航星工作室祝孩子早日康复。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训练的含义

一种以分解目标、强化和辅助为原则,以回合式操作教学法作为具体操作法,以教师或儿童家长所组成的干预小组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干预训练的形式。强调将每一项要教的技能分成小的步骤,然后一步步地反复练习,使用提示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反应,并给与适当及时的奖励与惩罚。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教学的一些操作方法

孩子必须先学会每项技能的第一步,才可以开始学第二步。我们可以把技能分成很小的步骤,这叫“分解目标”。比如,要教孩子学习洗手就有好几个步骤:打开水龙头,搓手,擦肥皂,再搓手,关水,把手擦干„„。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使用“辅助”和“强化”来促使孩子正确反应,完成要求。ABA把每项技能分成很小的步骤练习,就是为了使孩子在学习中更容易得到成功,尽量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减少挫折感。

可以看出,ABA的分解式操作教学(DTT)与传统的经典的教学方法不一样。它是由指令、反应和结果三个环节构成的。经典的教学方法是给孩子提供(看或讲)很多的信息内容,孩子在教授过程中只需被动地“听”,无需明确地作出反应。ABA教法就不一样,只给孩子很少的“信息”(比如两张动物的卡片和一个指令:“把牛给我”),对孩子的要求十分明确,孩子对此也十分清楚。因此,应该说ABA不是那种被动、消极的学习方式,而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法。每次“操作”时孩子必须作出反应。这种方式很适于对孤独症儿童的训练,因为我们的孩子不可能象正常儿童那样,只需被动听老师上课就能学会新的技能。

为了促使孩子对指令作出(正确)的反应,必须使用辅助(这包括手把手练习、语言提示、手势和操作示范等提示)帮助。传统的教育过程往往不包括象ABA这样的提示形式。教一个非孤独症儿童时,他可能通过观察来学习,比如问他“今天是星期几”?他不会回答,或者回答不正确时,可以再询问另一个孩子。如果别的孩子回答正确,那么正常孩子下次也就可以回答出来了。但是我们的儿童就不一样了,所以必须给他们以提示,给他们多次的机会自己作出反应,再多次得到强化。通过反复的练习,可以逐渐减少对孩子的提示,一直到无需再给提示,他也能正确作出反应。

强化也是很重要的。ABA强调任何一种行为变化都和它自身的结果有关联。如果一个孩子叫了“妈妈”,妈妈马上高兴地对他笑、并拥抱他,孩子可能因此会更多地叫妈妈。妈妈对孩子的态度强化了孩子的行为。开始对孤独症孩子训练时,往往能够使用的只是初级强化物,它包括食物、饮料等,在使用初级强化方式(给以食物、饮料)时,也要使用表扬等,逐渐可以引导孩子接受次级强化手段,如表扬、赞赏,拥抱等。无论如何,都不能忽视强化的作用。教孩子较难的技能项目时,就要使用最好的强化物(孩子最想要的)。强化的目的是让孩子更愿意配合,更喜欢训练。你在使用赞赏时,除了说“很好”、“真棒”以外,也应该明确地表明你所强化、表扬的是什么行为。比如,在孩子进行对名词的理解的训练时,指令是“把火车给我”,孩子果真把火车拿给你了,结果(强化)可以这样说:“真好,把火车给了老师”(具体说明了什么样的动作反应“真好”)。

自闭症(孤独症)的康复训练方法 篇2

关键词:自闭症 研究进展 临床表现 音乐治疗

中图分类号:J6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6-0056-03

一、自闭症研究进展与临床表现

(一)研究进展

自闭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也叫孤独症。1943年,美国医生、心理学家李欧·凯纳(Leo Kanner)博士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最早把这一罕见的症状命名为自闭症,从此自闭症的相关研究和康复治疗开始引起世人的关注。上世纪50至60年代末,自闭症曾经一度被误认为是一种奇怪的心理疾病,它的病理被归纳为有情感冷漠的高智商父母对患儿养护不当所致,直到60年代初期,这种观念被一个新的科研成果否定,该成果证明了自闭症是婴儿初期的生理疾病。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英国佛尔斯丁博士和卢特博士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自闭症患者的家庭中存在一个明显的异常基因链,这个基因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发病率。上世纪 90年代初,辨别携带与孤独症相关联的基因物质染色体的研究工作开始进入临床科研阶段,现在,此基因研究已在世界范围内继续进行更具深度的研究。

(二)自闭症儿童患者临床表现

经过系统的研究,自闭症侯群被归类为自闭症、瑞特综合症、儿童期分裂障碍和不确定的弥散性发展障碍五种亚类型。1994年,另外一种阿斯伯格综合症(一种比较轻的自闭症类型)被正式归入《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

自闭症儿童患者通常存在获得正确的社会能力方面的困难,如语言沟通能力低下、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缺乏区分社会环境中有意义和无意义的听觉刺激能力及接受能力等。归纳其具体的临床表现如下:

1.发病初期,幼儿与家人及社会互动和语言表达能力不同于正常同龄儿童,表现出明显的迟缓或不正常,有一部分儿童直到3岁左右才会玩耍、嬉戏等娱乐活动。

2.不愿主动与人接触,非语言性的社会互动缺乏,特别体现在相互目光接触期间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焦虑、不安,缺乏与人非语言的沟通、交流行为。

3.语言沟通能力与质量异常显著,说话时有时会发不出声音,伴有较为有固定的模式或重复性特殊语言,缺乏同时间的即兴模仿能力。

4.表现怪异的行为举动,如不停地摇手、不停踢墙或家具、连续长时间玩同一个玩具、不断的转动自己的手或做一些其它的奇怪动作。

5.适应环境能力差,不习惯于改变的新环境,到了不同的环境就会引起患者的烦躁,甚至会出现乱喊乱叫,摔打物品等异常行为。

二、我国自闭症儿童现状

(一)自闭症儿童发病率

我国对于自闭症的研究源于1982年,南京的陶国泰教授首次提出了案例报告。对于我国儿童自闭症人数的估算,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标准,自闭症平均发生率占人口总量的千分之四,以此推算我国自闭症人的数量是世界上最多的,为523万人,即便按照千分之一的比率推算,也有130万人。但如果根据2014年10月,由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自闭症研究指导中心、五彩鹿儿童行为矫正中心和新华公益共同发布《中国自闭症儿童发展状况报告》,中国自闭症患者可能超过1000万,0-14岁患儿的数量可能超过200万 。

目前,我国尚未开展针对自闭症的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只有部分省市和地区进行过此类调查:北京2004年抽样调查结果为1.53%;2012年深圳报道18-24月龄婴幼儿自闭症患病率为2.76%;2013年广州开展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普通幼儿园自闭症患病率为1/133。2014年发布的《中国自闭症儿童发展状况报告》中,我国的自闭症患病率约为1%。

(二)自闭症儿童复训练现状

截至2013年7月,全国范围内承担各级残联自闭症儿童康复工作任务的实名制康复教育机构已达933个,据此推测目前全国机构数量已经过千。其中绝大部分康复机构为民办机构。这些大量的民办康复机构的建立有效地弥补了国家政府资源的不足,缓解了需求与供给的巨大矛盾。但一些自闭症康复机构管理不规范、专业性不强,亟待政府积极地扶持、引导和管理。这些康复机构无法满足自闭症青少年独立人格的发展,更无法满足这个年龄层面患者的社会属性方面的需求。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是一个艰难且漫长的过程,除了政府部门加大扶持力度以外,更需要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力所能及的为自闭症儿童提供有益的帮助。

为实际解决自闭症儿童家庭困难,在中央财政支持下,中国残联从2009年到2015年,共投入自闭症康复训练经费4.68亿元,组织实施贫困自闭症儿童康复项目,为近4万名3至6岁的贫困家庭自闭症儿童提供了康复训练补助。特别是2013年至2015年,中国残联实施了自闭症儿童康复试点项目,连续3年扶持了50个康复机构。近几年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残联机构,按照中国残联的要求,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主动帮助自闭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工作。其中,笔者从武汉市残联获悉,武汉市有4000多个自闭症患儿家庭,针对0-14岁自闭症患儿,市残联每年将给予1.6万至2万元的补助,这笔钱可以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完成4个月的康复训练。

当前我国一些针对自闭症儿童设立的特教康复机构,在治疗儿童自闭症时,主要应用行为分析法ABA正强化、机构化教育TEACCH、人际关系发展干预RDI、地板时光(Floor Time)等康复训练体系。这些康复训练方法有效促进了自闭症儿童的康复工作。个别康复机构在治疗中引入了音乐治疗、绘画治疗、舞动治疗和戏剧治疗等艺术治疗形式。

nlc202309081705

三、儿童自闭症康复中的音乐疗法应用

(一)音乐治疗在儿童自闭症康复中的应用原理

大量研究证实,人类与音乐的发展息息相关,包括音乐在内的艺术活动可以促进人体神经系统的发展(Jensen,2001)。Jensen(2001)认为音乐在促进人类发展中有以下特点:有利于促进人类生存;音乐有预期的发展阶段;音乐可以提升视觉空间能力、分析能力、数学能力与创造能力等认知系统;音乐使情绪系统受到正面影响,包括:内分泌、荷尔蒙、社交技巧、人际交往及文化与美感鉴赏;音乐可提升知觉能力动作能力,包括:听觉、前庭系统、感官敏锐度及时间感等;音乐可以强化压力反应系统;音乐可以激化记忆系统,包括:提升聆听、注意、凝神、回忆等。

基于音乐对人发展影响,音乐治疗在儿童自闭症干预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借助音乐这一干预媒介,来达到改善治疗环境,促进儿童心理及社会功能康复的目的。中国音乐治疗学科奠基人张鸿懿教授临床实践证实,90%以上的自闭症儿童,可以通过音乐治疗有效促进患儿的认知功能。音乐具有可以暂时越过认知过程而直接触及到情绪和性格障碍层面的作用,可以让自闭症儿童在自由的音乐打闹、喊叫、律动过程中,释放负面情绪。音乐治疗活动可以有效吸引患儿的专注力,从而培养患儿的学习、交流能力。在一对一的音乐治疗干预,可以有效借助音乐沟通改善患儿与陌生人交往的恐惧感。在团体音乐治疗中,患儿则可以从中体验到他人存在的集体意识,培养与其他成员建立起互动关系的能力。

(二)音乐治疗在儿童自闭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1.聆听音乐

选择聆听自闭症儿童喜爱的音乐、歌曲来降低患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躁动、分心行为,训练患儿的注意力与对环境刺激的警醒度。在聆听音乐或歌曲的同时,让患儿伴随着音乐的节奏用拍手或用手拍打身体的某些部位(比如拍双肩、双腿等),来表达情感。通过聆听来学着辨别音色、音高、强弱、音量来刺激患儿对声音的感受、理解与记忆。

2.朗读与背诵

通过朗读或背诵短句、诗歌、歌词等,来锻炼自闭症患儿的语言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特别是针对不同的朗读或背诵内容配以适当的音乐播放,让患儿配合音乐节奏、情绪训练,以便使其达到能准确表达语言和情感的目的。

3.舞蹈训练

在用舞蹈形式来对自闭症儿童开展的音乐治疗一般多见于团体治疗。可以用两种形式来进行,其中一种是,借助音乐让患儿自由发挥动作,尽兴舞蹈,这样可以让患儿在即兴舞蹈中释放紧张、焦虑、强迫、恐惧等不良情绪。另一种是由治疗师来教患儿来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让患儿在跟随学习跳舞中锻炼其精力集中、肢体协调及与他人的配合能力。

4.歌唱训练

歌唱患儿喜好的歌曲不仅能给患儿带来快乐,而且,通过歌唱发生训练,也可以帮助患儿学习呼吸控制、音量大小控制、音色控制及语言清晰控制,以此促进患儿的语言发展,并刺激使用声音的动机及次数,像是重复、模仿、回应等。通过对认知功能相对健全的自闭症儿童,还可以合唱歌曲教唱形式,来促进他们彼此间的的交流、沟通,提升他们的社会认知能力。

5.即興表演创作

在对自闭症儿童实施的即兴表演创作中包括了乐器即兴、歌曲即兴、聆听音乐后即兴绘画、即兴音乐剧等形式。即兴创作目的是使儿童在具有结构性音乐的安全模式中,自主、自由地借助音乐形式来表达用语言无法表达的情感、行为,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同时,还可以通过儿童即兴表演中投射出来的潜意识的心理矛盾冲突,来针对性的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康复治疗。

结语

通过对自闭症儿童进行音乐治疗康复实践活动,笔者发现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自闭症儿童在治疗师设计的音乐治疗活动中,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动作来展现自己的内心,释放自己的活力,用演唱、演奏、舞动等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来强化与他人之间的互动、交流。音乐治疗的逐步渗透,让自闭症儿童的感知能力、交流能力、身体协调能力、创造能力、思考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等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当今社会,自闭症儿童的康复问题不仅仅是患儿个人与其家庭的问题,已经成为国家、社会所关注的民生问题。随着国家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对自闭症儿童的关注,以及各类支持自闭症儿童康复的政策、计划的落实,必将有效推动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工作。在此大背景下,把音乐治疗引入到自闭症康复训练过程中,为患儿提供一项崭新的康复治疗手段,将会让更多自闭症患儿及家庭成员感受到音乐治疗中所体现出来的温馨的、安全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 Juliette Alvin,Music Therapy for the Autistic Child Second Edi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2]陈莞,儿童音乐治疗理论与应用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张勇,张鸿懿.我国当代音乐治疗: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人民音乐2014(5).

[4]中国自闭症儿童发展状况报告[R].北京: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自闭症研究指导中心(2014).

[5]陈美玉,音乐治疗理论|应用|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自闭症(孤独症)的康复训练方法 篇3

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是在郑州市金水区民政局注册,业务上接受残联领导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单位创立于2002年3月11日,正式成立于2002年9月16日;2007年被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河南省残疾人联合会、郑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确定为“十一五”孤独症31个定点康复机构之一,同年被河南省慈善总会授予“河南省慈善特殊教育开发研究基地”。中心历经6次搬迁,于2008年2月18日正式落户到郑州北环路中方园西区50、51号楼。于2009年9月在距中心以北十余公里的地方设立了康达温馨家园托管部及有氧自然训练部。通过完善训练机制,增加康复手段,目前中心训练场所面积达到近4000平方米。为了集中系统研究自然训练法,更加方便快捷的与全国同仁及特殊儿童家长沟通交流,充分利用北京丰富的社会资源和地域优势,研发教学课件和教具、推广训练效果,于2010年7月20日在北京成立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北京工作研究室。2010年11月16日将北京工作研究室更名为“北京康达能力训练中心”,使中心的发展迈上品牌之路。

中心现有教职工100余人,在校训练人数达150余人,在训陪护家长150余人,孩子来自河南各市和全国二十余个省市自治区,及美国、荷兰、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家。是目前郑州市乃至河南省最大的一所针对各类特殊儿童进行综合性康复教育和能力训练的基地。

二、康达的学校文化

康达的愿景目标:让每朵花儿都开放,让每只鸟儿都歌唱。

康达的使命:用我们的爱心和智慧,为各类特殊儿童及他们的父母带来希望!

康达的精神:勤奋、敬业、忠诚、主动。

康达的团队宣言:创造一个有凝聚力、有向心力、有创造力的大雁团队。

康达的发展目标:

1、训练和教育各类特殊儿童。

2、关心和培训他们的家长和亲人。

3、为相关机构培养师资。

4、通过中心承办的《中国孤独症网》、《中国言语-语言治疗网》、《99自闭症师资培训网》、《河南特殊教育网》、《中国孤独症论坛》、《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网》、《北京康达能力训练网》、《中国狗医生网》等网络平台与业界及家长进行交流。

5、研究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各类特殊孩子的综合康复之路。

6、树立康达品牌,推广康达模式,尝试康达方法,利用康达经验为特殊儿童回归主流争取社会援助。

三、康达内部机构设置

1、办公室

2、北京工作研究室

3、教研组

4、言语治疗基础部

5、言语治疗拓展部

6、言语治疗沟通部

7、言语治疗融合部

8、生活技能训练部

9、感统训练部(含听觉统合训练室)

10、家长培训部

11、师资培训部

12、宣传推广部

四、康达的教学训练形式

1、言语治疗基础部:每天五节课,每节课45分钟,老师对学生1:1强化训练2-3节。

2、言语治疗拓展部:每天五节课,每节课45分钟,老师对学生1:1个别化训练1-2节。

3、言语治疗沟通部:每天五节课,每节课45分钟,老师对学生1:1个别化训练1-2节,集体融合、游戏、动手课1-2节。

4、言语治疗融合部:老师对学生1:1个别化训练1-2节,集体融合、游戏、室外、社会交往课1-2节。

5、感统部:根据各部门孩子的需要,在感统老师的统一指导下,由家长陪同孩子参与模式训练、SINR爬行训练、多感官训练、球技训练、滑板训练等各种形式的感觉统合训练。根据孩子情况,每天1-3节,分区域分项目进行。

6、家长培训部:根据孩子情况,对家长进行分组、分项进行,家长陪同孩子一同参加,每天1-3节。

五、康达的教学训练方法:

训练方法:自然训练法、张氏口肌训练法、ABA训练、结构化训练、蒙氏训练、感统训练、听觉统合训练、音乐疗法、“狗医生”疗法、文化游戏介入训练、奥尔夫音乐训练、智力补救训练、学能提高训练、泛化性思维训练、语言开发训练、多感官训练、球技训练、琴技、EQ训练、技能训练、社会融合训练等。

六、入托形式:点托、日托等

七、康达的教学训练设施和场地:

1、教学使用面积4000余平方米。

2、专业训练室,集中了全国各种先进的训练器材,其中的听觉统合训练仪代表了全国的先进水平,而多感官、口肌训练等专业训练室更是根据孩子的个性化特点及要求进行专业设计制作,别具一格,效果显著。

3、现代化的网络平台,先进的音像设备、监控设备及制作技术为教学训练水平的提高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由康达投资主办的中国孤独症网、中国孤独症论坛、中国言语-语言治疗网、99自闭症师资培训网、河南特殊教育网等公益性网站,享誉海内外,为中国的特殊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八、康达教学训练采用的教材

1、语言基础训练教材

2、语言拓展训练教材

3、语言沟通训练教材

4、语言融合训练教材

5、生活技能训练教材

6、家长培训教材

7、语言训练电子宝典

8、感统训练教材

9、自然训练法培训教材

10、手工制作训练教材

11、数字系统化书写训练教材

12、三步同功系统化训练教材(说、动、图)

13、快速阅读训练教材

14、生活语言系统训练教材

15、静心泛化思维训练教材

16、异常行为矫治训练教材

17、视觉能力训练教材

18、听觉能力训练教材

19、学能学业综合训练教材

20、影像系列训练教材

21、手指操训练教材

22、左右脑开发训练教材

23、情景游戏训练教材

24、宝宝阅读教材

25、语言表达及逆向思维训练教材

九、康达招生的对象:

1、孤独症儿童(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

2、语言障碍儿童

3、多动症儿童

4、学习困难儿童

5、智力低下儿童(唐氏症儿童)

6、轻度脑瘫儿童 7、0-6岁正常儿童或超长儿

8、家长和机构老师

十、康达欢迎您

康达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教育之路,重在训练治疗,寻求康复与特殊教育的最佳契合点,不求数量求质量,不计名利计效果,以“诚信”为本,以“善爱”为准,让家长明白自己的责任,相信只要努力,孩子就有希望,和家长一同寻找开启孩子心灵的密码,给他们一个美好的未来!

十、联系方式:

1、专家热线:0371-63785916 ***

2、康达网上报名系统:http:///baoming/guest.asp

3、中国孤独症论坛:http:///

5、电子信箱:kd918@126.com kd166@126.com

6、师资培训网上报名:99自闭症师资培训网http:///

十一、中心位置

1、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北环路62号院中方园小区50号楼

2、乘车路线

小儿自闭症的训练方法 篇4

一位教练要站在隧道的出口处,另外一位要牵着孩童的手,温柔地将孩童带至隧道入口处。如果孩童拒绝进入隧道,先用手肘稍微轻推他,但是如果他真的不想进去,绝对不要强迫他进去。

第二:

一旦孩童进入隧道,『入口教练』要马上离开孩童的视线范围,不过要确保孩童知道他不能爬回入口,你或许可以将入口处稍微提高,以便明确向孩童表示,他已经『没有退路』了,必须向前爬才行;『出口教练』要在隧道出口处一下子出现,一下子消失,要让孩童在隧道爬行时,可以注意到他的出现和消失。

第三:

如果要增加点刺激感, 『出口教练』可以移至隧道的外部,并且轻轻前后摇动隧道,让孩童感觉像是在游乐场玩一样,要是你注意到这个举动会让孩童想在隧道里待久一点的话,你要马上停止,尽管这个游戏对孩童不会有伤害,但是教练可能会因此感到无聊。

第四

自闭症(孤独症)的康复训练方法 篇5

【点击 ↑妈咪知道↑ 查看更多育儿知识】文:徐桂凤美国爱荷华儿童医院工作于美国爱荷华儿童医院儿童发展与障碍中心,擅长儿童生长发育咨询及指导、儿童心理行为问题评估、咨询及治疗、家庭亲子关系咨询及指导。

一、书籍 中文(翻译)书籍以下书籍绝大部分都是我的孤独症儿童家长朋友们推荐的,他们努力寻找资源、自学实践、坚持不放弃,总是深深震撼和感动着我!

《解密孤独症》作者:杨晓玲、蔡逸周《孤独症儿童社会性教育指南》《孤独症儿童的社会融合》作者:甄岳来《蜗牛不放弃—中国孤独症群落生活故事》作者:张雁《孤独症儿童行为管理策略及行为治疗课程》作者:罗恩·里夫(Ron Leaf)《了解自闭症——精神分析取向的发现、理解与治疗》作者:(英)奥瓦兹(Anne Alvarez),(美)瑞德《雷克斯:我的自闭症盲儿和我们的音乐》作者雷克斯《中小学生自闭症-识别、评估和治疗》作者:(美)布罗克,(美)吉姆森,(美)汉森《孤独症谱系障碍:家长及专业人员指南》作者:洛娜·温(Lorna Wing)《自闭症儿童社交游戏训练-给父母及训练师的指南》作者:(美)英格索尔《孤独症儿童情绪调整与人际交往训练指南》作者:王梅(编辑)《天使的世界你不懂——英国妈妈这样帮助自闭症儿子长大》作者:谢娜·巴顿《我们为什么不说话》、《我心看世界》作者:葛兰汀(Temple Grandin)《一个自闭症天才的多彩幸福人生:星期三是蓝色的》作者:丹尼尔·塔米特《透视自闭症:本土家庭实证研究与海外经验》作者: 李敬《友如亨利》作者:努阿拉·加德纳《爸爸爱喜禾》作者:蔡春猪《与自闭症儿子同行系列》作者:【日】明石洋子 英文书籍(我自己看过觉得不错的):The Survival Guide for Kid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nd Their Parents)作者:ElizabethVerdick & Elizabeth ReeveTaking Autism to School 作者:Andreanna EdwardsAutism: The Ultimate Handbook to Parenting and Teaching an Autistic Child作者:Suzanne JensenNeuroTribes作者:Steve Silberman Ten Things Every Child with Autism Wishes You Know 作者: Ellen Notbohm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作者:Johnny L.MatsonPivotal Response Treatments for Autism 作者:Robert L.Koegel & Lynn Kern KoegelEarly Start Denver Model for Young Children with Autism作者:Sally J.Rogers Engaging Autism 作者:Stanley I.GreenspanThe RDI book作者:Steven GutsteinEvidence-Based Practices for Children, Youth, and Young Adul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作者:Connie Wong 等

二、电影 《雨人》(1988年)《一闪一闪亮晶晶》(2010年纪录片)《海洋天堂》(2010年中国电影)《玛丽和马克思》(2009年澳大利亞)《马拉松小子》(2005年韩国)《我的名字叫可汗》(2010年印度)《星星的孩子》(2012年中国)《遥远星球的孩子》(2011年台湾纪录片)《沧海赤子心》(1979年美国)《我和地球人相处的日子》(2012年台湾纪录片)《自闭历程》又名:《星星的孩子》(2010年美國)《筑巢人》(2013年台湾纪录片)《我的影子在奔跑》(2013年中国电影)《亚当》(2009美国)《模仿游戏》(2012年英国)《阿蒙正传》(2011年美国)《马修的自闭世界》(2013年荷兰)《我的星星儿》(2011年美国)《美丽心灵》(1998年美国)

三、网络学习资源

1、耶鲁大学孤独症公开课:http://open.163.com/special/opencourse/autism.html(强烈推荐!!)

2、美国爱荷华大学的特殊教育系华又佳教授运用网络课堂开设中文应用行为分析(ABA)课程,并面向家长开放,有条件的家长可以报名学习,并参加考试,获取资格:http:///(强烈推荐!!)Autism Society:http:///First Signs: http:///TSLAT: http:///resources/另外,其实上一篇文章里列举的训练方法在美国这边的视频网站youtube上都有教学示范视频,但是因为和国内的网络不相通,视频链接国内不能打开。如果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加我微信公众号,我可以下载后发给大家(注:因为涉及版权,这些发给大家的视频只用于家长试用和学习,不复制作为商业内容。)结言终于写到这个系列的最后一篇了,本打算写4篇,却发现越写越有感触,结果扩展到6篇,可是还是感觉写得太过蜻蜓点水,很多东西都没有写出来,比如被认为最有效的干预方法ABA,在实际操作中有太多的细则,也有很多家长在误用,可是真要摊开ABA来写,正/负惩罚、正/负强化、消退、功能评估、喜好评估、RIRD……,每个原则和方法都要独立一篇的长度,我目前的状态还是难以完成的。所以这个系列命名为“浅谈”,估计对孩子怀疑是孤独症或新近被诊断为孤独症的家长会更有参考价值。还有青春期孤独症儿童的性冲动所导致的不合适的性行为,比如公共场合手淫、对异性不恰当的碰触等……想写的东西还有很多,我想在这个“浅谈”系列以后,我还是会找时间为这个群体写一些“深谈”的内容。另外,我所认识的孩子被诊断为孤独症超过1年的很多家长们,他们的专业性完全不差于国内的专家教授。他们一边和正常孩子的父母一样工作养家养娃,一边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带着孩子做各种训练和治疗,有的会英语的家长甚至自己联系国外各种培训机构,学习治疗矫正方法,并取得资格证。对于这些家长们,我总是怀着深深的钦佩!我有一位朋友,她的女儿被诊断为孤独症,但是每每和她聊天的时候,我总是被她那充满阳光和轻幽默的语句感染,在了解她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我深深为之折服。在写这个系列的过程中,我也邀请她和大家聊聊。她爽然而应,然后她在工作、带娃以及网络学习ABA课程的繁忙作息中,熬夜写完了下文并给我发过来,分享给大家。一封孤独症儿童家长的信写在前面夜深人静。蒸上一小屉米粑,热上一小碗米粥,打开电脑,开始敲写。感谢凤姐的信任,让我对同在自闭症谱系圈子里或拼搏、或挣扎、或迷茫的家长朋友说说心里话。其实,这又何尝不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整天忙碌甚至有些混沌的自己得以沉静下来,好好回顾和梳理一番,再次整装待发呢?时光倒回……现在是2016年3月20日,再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我的大女儿即将迎来她5周岁的生日。回望从怀胎九月到今天这5年多的时间,真像是度过了50年之久。这5年来所了解和学习到的,比过去近30年学到的还要多,还要密集。倘若在5年前或者更早时,就未卜先知般预料到接下来的岁月是这样,年轻时的一切烦恼和喜悦,都会相形失色,无足轻重。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好像就是从那个自己给女儿下了判决的晚上才开始建立。不止一次问自己,如果在孕期就知道孩子的情况,是否还会决定生下她来?会犹疑,会彷徨,但答案必须是大写的YES。我想,这不是母亲的权利,而是义务。天赋人权,即便是母亲,也没有资格去剥夺一条生命,哪怕这条生命如此与众不同,或在世人眼中有着种种残缺。更何况,自闭症谱系障碍也许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无法在孕早期被诊断出。这是因为一些研究表明,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发生与母亲在围产期受到病毒感染很可能存在关联。我自己可能正是一个这样的案例。在怀着大女儿七个多月的时候,我感染了水痘病毒。成年人感染水痘,比孩童的情况会严重许多。犹记得当时整个喉咙都充满了疱疹而无法发声的痛苦,却不知那很可能是我与女儿一生不幸的标识。虽然自闭症的成因到现在仍然无解,但却不能让一个母亲以此为借口来逃避自己内心的自责和忏悔:倘若能在怀孕之前就系统学习孕期知识和注意事项,能在备孕之前就及早注射一些相关病毒的疫苗,降低孕期受到感染的风险,也许我的大女儿就会是个NT(正常发育的儿童)。诚然,对于已经诞下女儿的我来说,过多的埋怨自责于事无补。所以,上述那段话,纯粹是写给未孕的准妈妈们看的。对于我以及和我有着相似经历的谱系孩子的妈妈们,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将这份忏悔的力量,化作生活中帮助孩子的一切行动。杞人忧天?女儿是我们的第一胎。尽管对于新晋的爸爸妈妈来说,难免存在育儿经验的匮乏,但这并不能成为延误孩子诊断的理由。早在她一岁半时,我和丈夫就发现了一些端倪:目光游离,指令不从,语言匮乏、不粘父母。而同时我们在公园里看到的是,一岁出头的别人家孩子已经在咿咿呀呀对着父母嚷嚷,或者在父母指令下拿着苹果来和我的女儿分享了。然而我们的诊断完全可以更早一些。女儿四个月时在阳台,对着我们的照相机毫无镜头感,而只是一味望向天空的那个空洞眼神,其实已经暗示了一切。可是那时候我们对“自闭症”的极有限了解,如同现在圈外的许多人一样,认为是后天际遇所导致的一种心理上的障碍,丝毫不知道这是脑部发育的生理性异常。当端倪出现后,我们首先在网路上查询了很多资料,并且同时联系了省儿童医院的诊断。由于大女儿彼时的问题行为并不极端或明显,所以诊断的结果是“无明显孤独症倾向”。不过对于一向谨小慎微的我们而言,即使诊断改为“排除孤独症可能”,也不可能排除我们作为父母的那份警觉。尽管家里的长辈也总是宽慰我们“孩子大点就好了”,“她爷爷小时候也是很晚开始说话”等等,我们从来不曾放松警惕。我们的逻辑无懈可击:要证明我们杞人忧天,唯有孩子的语言和社交能力在短期内发展出来。否则这种杞人忧天不仅无可指责,反倒必不可少。何去何从?如同许多圈子里的父母一样,在一边抱着侥幸和不安,一边观察孩子动向的生活里,我们也陆续开始了下一步的安排:联系全国最好的自闭症诊断医院进行进一步诊断,报名参加全国最好的自闭症干预机构的家长培训班,在中国美国亚马逊上一次次买下自闭症相关的书籍进行学习,在微博上关注各路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和经验丰富的人士,同时在生活中抓住点滴瞬间对女儿进行引导和训练。然而,我们总觉得少了什么。是系统性!那个时候,我们已经了解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Mr.Lovaas(洛瓦斯先生)在1987年实施的鼓舞人心的实验:19名三到四岁的孩子,在接受了每周至少40个小时、持续至少两年的一对一训练后,有9个孩子进入到正常学校的一年级,并且智商达至同龄人的平均或以上。50%的康复概率点燃了我们的希望,可是我们怎么确保女儿接受到这样高强度的干预?我们居住在江西省一座名气颇大却在自闭症干预领域几乎一片空白的四线城市。这里没有一家自闭症的干预训练机构,即便是有,估计也不足以取信于我们。我们开始计划着夫妻一方辞职,带着女儿去大城市排期干预,另一方留在家乡,继续赚钱,并且照顾刚出生不久的小女儿。而长辈们十分反对这样做,夫妻分居,漂泊异乡,听上去已经十分萧瑟,而两个宝贝孩子各自缺乏父母一方的关爱,更是不妥。长辈们给出了B计划,让他们其中的一人或几人陪着大女儿去大城市干预,我们夫妻留在家乡。然而,这怎么可能呢?我们不可能因为大女儿在父母依恋上的无欲无求,就放手将她交托于长辈,毕竟长辈们除了衣食起居的照料,基本上对她的干预起不到重要的配合作用。重大决定也许是天无绝人之路。时光在荏苒中走到了2014年的春天。我在微博上得知美国爱荷华大学的特殊教育系博士华又佳教授欲在国内开设第一届中文应用行为分析(ABA)课程,并面向家长开放。一直以来,我和丈夫在干预女儿的问题上,都一致抱着十分审慎的态度。各种各样的疗法招数,无论披着多美的外衣,呈现多少可喜的“康复”个案,都很难令我们全盘信服和接纳。一些看上去对孩子身心无害的方法(诸如感统、听统、禁食)我们也尝试,但由于缺乏实证基础,并不成为我们干预女儿的主流方法,而只是适度的辅助。和许多家长一样,我们坚信ABA中的行为原理是所有干预流派之母。道理很简单,举个例子:无论哪种干预流派,孩子有了正确的行为,都得赞美和奖励吧?这便是众所周知的行为原理中的正增强/正强化。然而我们的顾虑是,尽管也看了许多ABA书籍资料,听了不少ABA讲座,却总觉得不够踏实。书本A里是这样写的,到了专家B那儿又被推翻,而前辈家长C又有着截然不同的解读和做法。在迷茫中,我没有多想,便给我的丈夫报名参加了爱荷华大学第一届的中文ABA课程。而他也一下子肩负起四个担子:父亲、上班族、爱荷华课程学员,以及所在城市的第一家自闭症康复训练机构的建设者。现在我也沿着丈夫的步履,走在循证的道路上,挑灯夜读着这门课程。我们感谢这门课程,它不仅仅帮助了我们和女儿,更成为我们创办训练机构的理论基石。倘若没有这样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操监督,我们没有底气去做这样的事情。从此,女儿有了一个合适的去处,能够接受到一定强度的ABA干预,而不至于放任成长。尽管机构的搭建是举我们一家之力,规模十分小,运营也比较艰难,成立至今未曾盈利,但是我们可以在一开始就照着原汁原味的ABA理论指导去实施干预,去培训老师,给本地和周边地区的自闭症谱系患儿家庭提供一定支持,同时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关注和支持,推动了当地社会对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认识,这件事的回报就远大于我们的付出。携手同行如果说,基于实证的干预方法是我们训练女儿的一盏明灯,那么,在这个圈子里,我们所见识过的那些拼搏努力的家长,听说过的许多“摘帽”(所谓摘帽,在我理解,并不是说孩子不再患有自闭症,而是其外在的核心表现已经不符合DSM-5中对自闭症谱系的衡量标准)的小朋友名字,都是我们前进路上的阵阵花香。但在这之外,仍然有令我揪心和愤怒的荒诞存在。一方面,各种打着康复旗号的声称自己可以治愈自闭症的疗法,也许蒙蔽不了信息相对透明的一线城市的家长们,但是在三四线城市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引诱着一批又一批家长,浪费着他们的精力财力,侵吞着可怜的孩子们的宝贵时光;另一方面,某些所谓亲子教育专家,闭门造车,公然否认自闭症的普遍性和科学数据的重要性,而把矛头指向父母教养孩子不周,使得一些潜在的自闭症谱系患儿被延误诊断、延误最佳干预期。对于这样的两类人群,本没有时间去抨击,但每每被我看到,总是抱着多一个谱系家长认清这些个嘴脸,就多一个孩子获救的期待,忍不住上前论战和鞭笞一番。人类终有一天会攻克自闭症难题,治愈并防止自闭症。对于此,我深信不疑。这一天的到来也许随着生物和基因技术的发展,并不会太久远。但却不是现在。我们现阶段能做的,必须是以基于实证的干预为主,来训练和教育我们的孩子。除此之外,一些最新消息和成果的接收和分享,必须是出自于可靠的信息来源,而不是某个圈内家长或者微信微博里的道听途说。在漫漫长夜里,我们需要抱团取暖,也需要偶尔香浓的心灵鸡汤,但我们更需要的是科学的方法,有效的技术和持之以恒的毅力与爱。是的,归根结底还是爱。因为爱,看着周围的同事不停地催着孩子学这学那,我已经早早做好了打算,接纳女儿一辈子不能自立的可能;因为爱,我学会去发掘她潜在的优势,在租回一台老旧的钢琴没多久后,竟意外发现了她具有音乐中的绝对音高音准天赋,央求老师慢点再慢点教她;因为爱,以前下了班就只会逛淘宝、听歌、追剧的我,现在下了班就是学习考试、做文献翻译、陪伴孩子。依然担心女儿会在公共场合爆发问题行为,也不希望听到任何人对她的非议,但在日复一日的岁月里,自己慢慢学着变得坦然和淡泊。于是,在内心深处,开始意识到,女儿是上苍派来救赎我的。(完)

欢迎个人分享转发,但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需转载请联系:info@easyhin.com微信号:momknows「妈咪知道」app三甲名医在线咨询中国最好的母婴移动健康平台

肩周炎自我康复训练的方法 篇6

第二个方法:对墙画圈疗法。患者面向墙壁,伸直手臂,对墙象征性地做画圆圈的动作。经常重复这个动作,对肩周炎的恢复将会有很大帮助。

第三个方法:手爬墙疗法。用患侧的手摸住前面的墙,从低到高,用食指和中指交替慢慢向上爬,爬到自己能够耐受的高度,每天这样训练若干次,就会天天有进步,越爬越高,对肩周炎的恢复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个方法:拉毛巾疗法。拿个长毛巾,两只手各拽一头,分别放在身后,一手在上,一手在下,跟搓澡似地拽它,刚开始可能活动受到一些限制,不要紧,慢慢来,动作可由小到大,每天坚持做几次,肩周炎的状况就会逐渐改善。别看这是一种很简单的办法,可比什么办法都好。

自闭症(孤独症)的康复训练方法 篇7

运动疗法,是指利用器械、徒手或患者自身力量,通过某些运动方式(主动或被动运动等),使患者获得全身或局部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恢复的训练方法。

康复医学所要解决的最常见问题是运动功能障碍,因此运动疗法已成为康复治疗的核心治疗手段,属于物理疗法(physical therapy,PT)两大组成部分之一(另一组成部分为物理因子疗法)。运动疗法主要采用“运动”这一机械性的物理因子对患者进行治疗,着重进行躯干、四肢的运动、感觉、平衡等功能的训练,包括:关节功能训练、肌力训练、有氧训练、平衡训练、易化训练、移乘训练、步行训练。

康复训练是一门复杂的学科,是以小儿生理学、神经精神学和心理学为基础,采用运动疗法和肢体功能训练来实现的手法治疗,它是在传统导引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脑瘫的治疗必须是全方位的整体考虑,按小儿运动功能发育程序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并通过治疗医师双手在患儿身上作适当的手法来达到功能恢复的目的。这种训练是按照小儿发育程序来进行的,即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蹲起、上下台阶等功能进行手法治疗,须按照由粗大到精细,从上到下,由近及远,从简单到复杂的训练原则来进行。在纠正脑瘫患儿所存在的异常姿势方面,要通过手法使运动疗法与手法矫正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康复训练。

在治疗前,应对患儿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估,除按康复常规评估外,还应按照儿童运动功能发育程序进行评估。这样既有对初期反射和自动反应的评估,又有以运动发育标志来划分阶段性评估。

剪刀步、足下垂,是小儿脑瘫常见的两个临床体征。造成这两个体征的原因是:

一、原始反射未消失,正常反射未建立;二,不正常用力引起;三,由挛缩引起。患儿在用力或运动时出现剪刀步、足下垂是由不正常用力所致,在训练中用手法一般能矫治。患儿在放松或运动状态下出现剪刀步、足下垂,而被动运动时这种症状就会消失,这是原始反射没有消失引起。在放松情况下仍有明显的剪刀步、足下垂,被动活动也不能缓解者,是由肌肉挛缩引起,可采取促通经络按摩法来矫正,一般需1~3周。

跟骨骨折康复训练方法 篇8

跟骨骨折康复训练方法:

跟骨骨折在跗骨骨折中最为常见,跟骨骨折多是由间接暴力或直接暴力所致,在球类运动中比较常见,在绿茵场上经常会出现跟骨骨折的现象,在治疗跟骨骨折的同时,要进行跟骨骨折的康复锻炼,尽可能恢复肢体的功能活动。

跟骨骨折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康复锻炼可行石膏外固定治疗,固定时间为6~8周,要逐渐加强足趾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消肿。

1.术后第一天跟骨骨折的康复锻炼可行足趾关节等张运动,下肢肌肉等张静力性收缩,每天3~4次每次15~30分钟。随时间延长,可适当增加运动量。

2.术后4~6周,可行踝关节被动跖曲、背伸运动,禁止内外翻运动。

3.术后8周跟骨骨折康复训练可逐渐负重训练。

4.术后8~12周跟骨骨折康复训练可行踝关节主动运动训练,术后12周跟骨骨折康复训练可行步态训练。踝关节僵硬者可行理疗,必要时手术可分解,亦可中药熏蒸。

5.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骨折均要按医生要求,定期复查。

自闭症(孤独症)的康复训练方法 篇9

一、自闭症儿童人数的激增

自闭症的概念于1943年由美国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专家莱奥.坎纳首次提出,自闭症也称孤独症,用于指称那些人际关系极为狭溢,环境互动极为受限的个体,即“从社会生活领域退缩进自我的空间”,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重复刻板行为、语言障碍、缺乏社会交往能力。自闭症是一种起病于3岁以前,对儿童的成长有着严重不良影响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目前是世界上发病率增长最快的严重的疾病之一。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最新研究数据显示,在美国每88个儿童就有一人患自闭症。中国公益研究院在2014年发布的《中国自闭症儿童现状分析报告》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约有450万儿童患有自闭症,每年还按(10%—17%)的比例在增长。

儿童自闭症发病率逐年上升的趋势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2007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关注日”,呼吁社会对自闭症患者的关注与尊重,并为其提供平等发展的环境与平台。

二、自闭症康复行业的现状

世界卫生组织(WHO)康复医疗专家委员会给康复的定义是: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各种方法,使病、伤、残者(包括先天性残)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能 尽最大可能地恢复和重建,使他们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和经济上的能力得到尽可能的恢复,使化们重新走上生活,重新走向工作,重新走向社会。

目前国内外对于自闭症儿童康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康复疗法、药物治疗、教育融合、机构管理等领域。药物治疗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效果甚微;有相关研究证明国内现有的主流康复疗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自闭症康复治疗在前期密集式训练的效果显著,但是后期部分患儿的行为反而会退化,对自闭症患儿的整体发展不利;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目前国内教育融合的支持性政策甚少,对于从事特殊教育人才也相当紧缺;关于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全国现在有33家孤独症康复的国家试点机构,一些医院和康复中心也配有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感统训练室、游戏室、治疗室以及其它康复性活动。康复中心85%是民办机构,而且场地基本是租赁的,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而自闭症儿童的康复的周期长,所需要的康复环境要相对稳定。但是目前国内的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的现状是所有的康复训练及活动都集中在室内环境中进行;室内环境并处于很零散和随意性的状态;康复活动与环境脱节;室内空间划分不合理,缺少人性化设计,并没有从自闭症儿童群体的主体性与特殊性出发;缺少的室外康复训练的场地和配套设施。

三、国内自闭症儿童康复行业研究现状

我国在自闭症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最初是1982年由陶国泰教授首先报道了4例自闭症,之后国内自闭症的病例日渐增多。国内现 阶段对于自闭症儿童特殊群体的康复性理论研究还处于早期的探索阶段。近年来很多硕士论文对自闭症儿童康复空间设计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如东北林业大学的王宇在《自闭症儿童康复花园设计策略研究》中在对自闭症儿童的特殊性质以及病症特点,对自闭症儿童的需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闭症的治疗与康复花园相结合的理论,对自闭症儿童的户外环境进行了研究,并结合青岛以琳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进行实践性探索;南京艺术学院的刘禹彤在硕士论文《游戏治疗与景观设计的结合——孤独症儿童康复性游戏场地设计》中从景观专业的角度出发将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治疗方法与室外环境进行探究,提出了可变的、模块化的康复性游戏场地的理论设计,也是目前为止将治疗环境与治疗方法统筹起来的探索性理论;西南交通大学张加秩、郭廷鸿对将自闭症儿童的医疗实验与康复性花园进行探索,提出了自闭症儿童的园艺疗法花园设计理论,并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分析推到出PDPE设计循环设计理论。

四、国内环境心理学研究现状

关于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我国在这方面的理论有华中科技大学的林玉莲和胡正凡共同编著的《环境心理学》教材,教材中详细分析讲解了环境心理学的理论相关知识,并将环境心理学和实例相结合做了分析,最后将环境心理学的理论应用到实例做了详细分析。还有徐磊清和杨公侠共同编著的《环境心理学:环境知觉和行为》。

我国现在阶段的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的空间设计大都以常规的设计方法来设计,设计中并没有完全考虑到自闭症儿童的生理以及心 理的特点,完全忽略了自闭症儿童这一群体的主体性与特殊性。这样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完全不顾及自闭症儿童的身体机能及认知的障碍,甚至无障碍设计也做得不够完善,对自闭症儿童关爱的不够,这样就会对自闭症儿童康复治疗效果产生消极的影响。环境心理学能够全方面考虑残障儿童的生理以及心理的变化,根据这一特殊群体的实际需求来设计出自闭症儿童的环境。因此,研究基于环境心理学对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的设计方法显得更为重要。环境心理学是指导设计的重要学科,研究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空间环境的设计方法对社会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在学术上也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上一篇:smt工作职责概述下一篇:你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周记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