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改写为电视稿

2022-12-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新闻稿改写为电视稿

电视新闻频道应以受众为中心

【摘 要】新媒体的发展给传统的传媒格局带来了冲击,传统电视媒体如何改革以适应局势的变化?本文以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的改版为例,探析在新媒体冲击下电视新闻如何以受众中心,不断满足受众的需求。并对“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做出展望。

【关键词】新闻频道 《朝闻天下》 受众中心

“从1980年世界上第一个24小时播出的电视全新闻频道CNN开播到现在,基于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信息无处不在”。①2003年7月1日,央视新闻频道正式开播开创我国全新闻频道的发展先河。2009年,央视新闻频道进行开播后的第六次改革,大型早间新闻节目《朝闻天下》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观众面前。“全新改版的节目陆续被推出,央视新闻频道形成了早、中、晚、夜四个时段全方位新闻放送的格局。”②

本文以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的改版为例,探析在新媒体冲击下电视新闻节目如何以受众中心,不断满足受众的需求。

20世纪50年代,早间收看电视还没有在观众群形成习惯,美国四大电视网之一的NBC开始挖掘这块空白市场,力图争取和培养早间的电视观众。“1952年,它推出第一个早间电视新闻节目《今日》(Today),形式轻松活泼。相继地,1954年CBS也推出《早晨》(Morning),报道严肃新闻,形式较死板;1957年ABC推出《早安,美国》(Good Morning,America),成为新闻和娱乐相混合的典型”。③美国几大电视网对早间新闻的市场争夺战也就此拉开帷幕。

相较而言,中国的早间电视新闻则起步较慢,发展呈现曲线上升状态。1993年,央视创办大型早间电视杂志类新闻节目《东方时空》,早间新闻正式在我国登陆,之后省台到地方台都纷纷开办早间新闻栏目。此后的十年,早间新闻犹如新生儿,在不成熟的摸索中经历跌爬滚打,由于板块割裂、新闻不新、节奏拖沓、收视不佳,甚至一度面临退出市场的局面。2003年,央视整合资源推出新闻频道,早间新闻也成为其重点打造的对象。2006年,《朝闻天下》接替原先的早间新闻,从内容到形式实行改革,收视率显著提升;2009年,《朝闻天下》再度改革,注重国际化,提高服务性和娱乐性。

一、“开启全新一天,新闻服务生活”——第一次改版,定位于服务大众

2006年,《朝闻天下》改版,整合了原有的整点新闻播报,改变以往单纯的梳理新闻资讯的栏目定位,以“开启全新一天,新闻服务生活”为口号。

“全面而丰富的资讯,带您认知昨天、掌控今天;清新而明快的播报,带您愉悦接受、轻松理解,带给您阳光灿烂的早晨,这就是我们的追求。”④从这段宣传语不难看出,《朝闻天下》改版后在功能上更加注重服务性;风格上偏向轻松活泼;内容上资讯更加全面且生活化。这样的栏目定位更符合受众的口味,也让观众喜闻乐见。这种以受众的喜好和需求为出发点,迈出了新闻栏目更加亲民的第一步。

二、新人新貌新容——第二次改版,内容更符合受众需求

2009年7月27号,《朝闻天下》再次改版,用更加鲜明的表现元素让人耳目一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人:被网友票选为央视最美主持、年仅26岁的主播胡蝶加盟《朝闻天下》,她以亲切的播音风格和可人的笑容赢得观众的喜爱。

新貌:改革新闻包装方式,接轨国际风格。整个主播台的背景也从“环球地图”,变成了有流动感的3D地平线图。片头不仅换了更为时尚大气的片头曲,还使用了3D特效技术,使片头更为生动活泼。

新容:从新主播的加盟(亲切的播音方式)到标题字幕、演播室背景、片头特效和音响,使节目更加时尚更加国际化,达到了吸引观众收看的效果。

三、全程直播,以板块方式整合资讯,节奏明快,更符合收视习惯

从早晨6:00-9:00三个小时持续不断播出,信息量大,如果结构不合理,很可能让人产生杂乱感。《朝闻天下》采用板块划分的方式,将海量的资讯整合分类播出。《朝闻天下》将三个小时(2009年改版后加长30分钟后变为180分钟)节目划分为三大部分,每个整点算一个小节点。每一部分由“综合新闻”(焦点新闻、时事新闻、民生新闻)“天气预报”、“媒体广场”三个小板块构成。三个部分构成了节目的三个段落,这种方式使早间每一时段收看节目的观众都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多方位的、最新的新闻资讯,符合观众的收视习惯。

从内容上看,每部分的三个小版块呈线性整合。“综合新闻”当家;每半个小时一次天气方面的出行资讯,天气预报也一改以往死板的播报方式,采用和演播室主持人互动的方式进行直播,更加活泼新颖;“媒体广场”,则采用了流行的电视读报方式,主持人讲述并适当评论,用屏幕显示报纸或图片,整合各大平面媒体的一天最新资讯,将平面媒体的深度和广度与电视媒体的大众化、形象化结合起来,让观众在最早、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一天内最重要的信息。

除了整体上的板块结构方式,在小的细节设计上也体现出新意。采用滚动字幕的方式发布天气信息,并全程加挂标准时钟,滚动新闻信息重复播出,每天的重大新闻都会在整点播报,在强化视听的基础上,体现出节目的动态性。与此同时,为了和观众实现互动,主持人在节目中会穿插关系群众生活的热点互动话题,请观众参与讨论,并在节目的最后几分钟集中讨论,增加了节目的实用性和互动性,吸引和稳定观众群。

四、“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的新发展

从《朝闻天下》的两次改革,我们不难看出,早间新闻节目从定位、内容到形式,不再是单纯的新闻播报,而是从“受众”出发,强调早间节目自身的特色——生活化和服务性。节目以观众的喜好和需求为出发点,以观众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将生活“必需品”——新闻、服务信息、娱乐信息等打包整合输送给他们。而且在传播过程中,早间类新闻栏目也注意到了内容与形式的结合,用灵活的形式来突出内容,因为受众喜爱以简单、轻松的方式来接受信息。

以早新闻改革为代表的新闻频道改革,正在一步步实践着电视媒体的以受众中心的宗旨。2009年12月28日中国网络电视台正式开播,央视各大频道纷纷“上网”,电视平台和网络平台实现联动,从此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进入了另一个层次。新闻频道在中国网络电视台中以“新闻台”的面貌出现,这并不是简单的“复制”,CNTV新闻台既有央视新闻频道的传统节目,也融入了具有网络特色的专栏,网络新闻也在这里开辟了新天地。而网民更是可以在网络电视台中点播自己爱看的节目,由原来“被动”接收信息到“主动”的搜索信息,并发表评论。可以说,受众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竞争、相互融合最大的受益者。

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的融合只是第一步。“早在2000年,国家“十五”计划提出:抓紧发展和完善国家高速宽带传输网络,加快用户接入网建设,扩大利用互联网,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三网融合’概念首次在国家规划中得到确认”。⑤2010年,三网融合12个试点城市名单和试点方案正式公布,“三网融合”终于进入实质性阶段。届时,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将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三网融合”后,民众可用电视遥控器打电话,在手机上看电视剧,随需选择网络和终端,只要拉一条线、或无线接入即完成通信、电视、上网等。

三网融合不仅带来传播方式的全新改变,也将给电视新闻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相信以“新闻立台”为目标的央视在三网融合的新形势下必将会做出新的调整,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①陆晔,《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全新闻频道的理念与策略——兼议央视新闻频道改革》,《新闻记者》,2009(10)

②牛小游:《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的生存与发展——从新媒体冲击角度看央视新闻频道改革》,《大舞台》,2010(9)

③张艳秋,《美国早间电视新闻节目透视》,《现代传播》,2002(2)

④王思,《从〈朝闻天下〉看早新闻类节目的特征》,《理论界》,2009(4)

⑤于丽波,《三网融合与新媒体》,《科技创新导报》,2010(28)

(作者:安徽大学哲学系研究生、宣城市广播电视台)

责编:姚少宝

作者:洪功兵

第2篇:电视新闻采访稿范文

这是一篇《丁聪不老》作者:胡德桂 专业的人物采访稿

10月小阳春的和煦阳光,洒满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颇有“春暖”的感觉。当我们在枫林宾馆拜访著名漫画家丁聪时,更有“如沐春风”的体会。一见面丁老急忙让座,他的夫人沈大姐为我们沏上从杭州带来的龙井茶。话题自然是从丁老的健康谈起。

丁老1916年在上海出生,今年已是81岁的老翁,却依然拥有一头真实的黑发,面色红润。我问丁老:“您的养生之道是什么?以致80不老?”丁老乐呵呵地笑着说:“这个,真是有劳了我这位‘饲养员’!”说着用手指指夫人沈大姐。一句话说得大家哄堂大笑。

在家里,沈大姐是名副其实的“家长”,里里外外忙个不停。特别是画展期间,丁老因身体不适住院,沈大姐家里——画展——病房轮着转,硬是办到画展圆满结束。

我们像一家人似地聊着。我又问及丁老有何爱好,丁老朗声笑道:“既不养猫,也不喂鸟。”沈大姐插话说:“我也只种点草,容易伺候的。可他还要加上一个‘毒’字哩!”丁老接话介绍:沈同志栽的是仙人掌类植物,浑身有刺。他幽默地补充说:“凡属有刺的,当然都是‘毒草’嘛。”房间里的人似乎都心领神会,相视大笑。

从50年前我年轻时起,就知道丁聪已是著名漫画家。抗日战争时期,他的讽刺漫画影响深远。1945年,讽刺国民党政府官员贪污腐败的《五子登科》,以及不许老百姓说话的《“良民”塑像》,都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他曾长时间从事多种画报的编辑和舞台美术设计。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画报》社副总编辑。1957年以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而中断了他的创作,直到20多年后的1979年,才又重新创作讽刺漫画。其时,“小丁”早已是花甲老人,然而,他竟真正来了个“青春焕发”,不断有新作问世。1980年后,出版了《〈阿Q正传〉插画》、《丁聪漫画系列》、《古趣图》、《今趣图》等等,新近又推出了《绘图双百喻》。这本书系陈四益先生写文,丁聪作画,原是《读书》杂志每期都登的图文,为该书作《序》的有王蒙、严文井、王朝闻、方成4位。此书虽系以古文形式写成,却句句道着今事,难怪读者如潮。

当我拿出《中国当代漫画家辞典》请丁老签名时,丁老笑着说:“你别看这《辞典》上有我的名字,这只是挂个名哩。也别看我总是第一,因为我这个‘丁’字笔划最少嘛!”他一边说着,一边在书上题字。写完我一看,他还真写上了“挂名顾问丁聪”呢。大家都说丁老太谦虚了。 p接着,我们又谈到怎样才幽默、如何才能引人发笑。丁老笑嘻嘻地说:“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员作报告讲反腐败,人们觉得正常,不可笑;如果一个贪污受贿的人在台上大讲其反腐败,便产生了令人发笑的效果。但是,仅仅令人发笑是浅薄的,真正的幽默,是让人笑过之后要思考,想过之后要叹息,甚至要哭。幽默与讽刺,必须在笑声中藏着善意的机锋,去刺破恶,而且化解恶,这样才算是成功的。”

谈及丁老的笔名“小丁”,丁老的介绍是:小丁,简单好记、易写,国民党时期,不是成天抓壮丁吗?小丁,表示不是“壮丁”,是一个小男丁,亦即小人物之意。谈笑间,尽管丁老如一个小字辈一般欢快、活跃,我们还是尊称“丁老”,因为,怎么说也是面对一位80高龄的长者。

丁老绝无龙钟老态,更没有垂暮之年的情绪。他的创作是那么丰厚,当然是与他的生活积累和形象积累及至技巧磨炼有关,那种炉火纯青的境界,并不是谁都能达到的。

[本文由管理资料下载hp://dnh 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第3篇:新闻稿改写练习

原作:

现在,市民的素质在提高,乘坐公交车时,有序的上下车;给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让座等等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但公交车司机的素质却让人堪忧。

10月8日下午,一辆9路车和一辆红色大众私家车在五四西路口,转向的时候,两辆车不慎碰撞到一起,张女士作为当事人向记者反映:当时司机立马推车门下车和私家车司机理论去了,却把我

们关在了车里,大概过了七八分钟,,下一辆9路车来时,司机才回来开门,并让我们下车坐下一辆车,在下车的过程中因为有些乘客下的慢了,司机还爆粗口,谩骂乘客下车慢,而且在去乘坐下一辆9路车时,又掏了一次钱。张女士说:“他们的失误却让我们让我们来承担,不仅耽误了大家上班上学的时间,而且还让我们多掏了车费,很不公平。”

像这样因为司机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失误,但多让乘客掏车费的还不止一例,孙女士有一次在乘坐公交车时,车行到中途,突然停车,并让乘客都下车,另外去坐车,司机解释说:车没气了,要加天然气。还有的是因为车在半路坏了,而司机连解释都没有就让下车了。

而正在实习的张同学,向记者说了这样一个情况:在中午两点十分左右,24路公交车上人很多,大多是湟川二分校上学的学生,司机本应该在经过海湖路市场、海湖路、水校三站后到达湟川二分校,但实际上,司机却绕过了这三站直接去了湟川二分校。张同学说 :“我第一次坐24路,不了解情况,我本应该在水校下车,但司机根本“不去”经过这一站,直接去了湟川二分校,为了上班不迟到,我不得不打车去上班。”而对此司机给出的理由是:海湖路堵车了!张同学说:“说堵车了,我也认了,但有一次我坐车,经过海湖路时,明明没有堵车,但是看到24路车直直地去了湟川二分校,这分明是偷懒嘛!”

对此,记者也专门观察了一下24路公交车,发现一般只是在下午两点十分左右那趟车是不按正常线路走的。记者乘坐这趟24路公交车时,也确实如张同学说的那样,司机会让在海湖路下车的乘客提前下车,然后直奔湟川二分校。

有的公交车司机因为车上的乘客太多,在本应该停的站却不停,而那些该下车的乘客却下不了车,被迫在下一站下车。

还有的因为人少也有状况,十一期间,去旅游的李女士要去西宁西站坐火车,李女士反映:当时车上人挺少,大多都是在终点站火车西站下车,一路上,公交车速度飞快,李女士说:“拐弯时差点把我甩出去,司机是把公交车当飞机开呢。”

其实在乘坐公交车时,能遇到各种奇怪的事情,有一个乘客反映:“我下车时,不小心脚被卡在门缝里,最后还是车上的乘客帮我把脚拉出来的,司机根本没管这事儿。”

针对这些状况,大多乘客的感受就是:司机服务不到位,没有责任意识。

乘客在面对这些情况时大多选择了默默忍受。权利是自己的,作为乘客在必要时应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作为公交车的“掌权人”,司机是不是也应反省一下自己,多一些忍让,少一些急躁。应该提高自身素质,注意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应该以人为本、服务群众,道路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勿让公交车变成马路杀手。

修改稿:

9路、24路公交——市民心中几多忧

(本报讯)乘坐公交车出行,您遇到过撞车事故吗?您为司机的失误多掏过车费吗?甚至不到目的地就被要求下车或是到达目的地却不能下车呢?

10月8日下午,一辆9路车和一辆红色大众私家车在五四西路口,转向的时候,两辆车不慎碰撞到一起。

当事人张女士说:“当时司机立马推车门下车和私家车司机理论去了,却把我们关在了车里。大概过了七八分钟,下一辆9路车来时,司机才回来开门,并让我们下车坐下一辆车。在下车的过程中因为有些乘客下的慢了,司机还爆粗口,谩骂乘客下车慢,而且在去乘坐下一辆9路车时,又掏了一次钱”。

张女士还说:“他们的失误却让我们让我们来承担,不仅耽误了大家上班上学的时间,而且还让我们多掏了车费,很不公平。”

像这样因为司机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失误,但多让乘客掏车费的还不止一例。孙女士有一次在乘坐公交车时,车行到中途,突然停车,并让乘客都下车,另外去坐车,司机解释说:“车没气了,要加天然气”。还有的是因为车在半路坏了,而司机连解释都没有就让下车了。

而正在实习的张同学,反映了这样一个情况:在中午2:10左右,24路公交车上人很多,大多是湟川二分校上学的学生,司机本应该在经过海湖路市场、海湖路、水校三站后到达湟川二分校,但实际上,司机却绕过了这三站直接去了湟川二分校。张同学说 :“我第一次坐24路,不了解情况,我本应该在水校下车,但司机根本“不去”经过这一站,直接去了湟川二分校,为了上班不迟到,我不得不打车去上班。”

而对此司机给出的理由是:海湖路堵车了!张同学说:“说堵车了,我也认了,但有一次我坐车,经过海湖路时,明明没有堵车,但是看到24路车

第4篇:新闻稿件改写

新闻稿件改写。(将下面报纸新闻改写成250字以内的广播或电视口播新闻)

245家火灾隐患被封停

昨天上午,武汉汉正街华贸商城3号楼,因存在重大火灾隐患被消防部门强行关停。当日,市公安消防部门出动千余警力,开展最大规模消防执法行动,245家公众聚集场所被封停。

汉正街华贸商城3号楼是一幢商住楼,1至3层为市场,经营面积达8000余平方米,商户1000余户,4至8层为住宅楼,这幢楼市场部分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硚口公安,消防,城管,工商,汉正街管委会等部门,昨对该大楼市场部分进行了强制关停,执法人员围绕大楼四周砌起1.5米高的砖墙,将市场彻底分隔,整改工作预计8月10日完成。

昨日,68家存在相同火灾隐患的KTV,网吧,休闲屋等场所被洪山消防部门封停,至下午5时,245家存在火灾隐患的公众聚集场所被封停。

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听《新闻直通车》节目,我是主持人XXX,下面请听今天的主要内容: 昨日上午,市公安消防部门出动千余警力,开展最大规模消防执法行动将武汉汉正街华贸商城3号楼等245家火灾隐患场所封停。

据了解汉正街华贸商城3号楼是一幢商住楼,1至3层为市场,经营面积达8000余平方米,商户1000余户,4至8层为住宅楼。参加这次消防执法活动的市公安消防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幢大楼市场部分存在重大的火灾隐患,严重影响到了周围居民的安全,为彻底消除安全隐患,给居民营造更为良好的居住环境,市公安联合消防,城管,工商,汉正街管委会等部门该大楼市场部分进行了强制关停。记者看到,执法部门人员围绕大楼四周砌起了1.5米高的砖墙,将市场彻底分隔,居住在该商住楼4楼的肖女士告诉记者,这次的执法活动真是在为百姓谋福利,平日担惊受怕的问题终于彻底解决了,从此可以过上安稳的日子了。据悉,整改工作预计8月10日完成。

同样在洪山区,有68家存在火灾隐患的场所被区消防部门封停,至下午5时,共计245家存在火灾隐患的公众聚集场所被封停。

第5篇:

上一篇:环保诗歌活动下一篇:钢琴教师个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