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新闻稿范文

2024-07-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政府新闻稿范文(精选8篇)

政府新闻稿范文 篇1

本台消息:

2月18号下午,县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县会议中心举行第二次全体代表会议并胜利闭幕。

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吉、在主席台前排就坐。 大会主席团成员在主席台就坐。

会议由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主持。

县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共有代表264名,出席会议的代表258名,符合法定人数。

大会表决通过了总监票、副总监票、监票人员名单,宣布了总计票、副总计票、计票人名单;

选举开始前,县人民政府县长候选人和与会代表见了面。

通过无记名投票,大会选举为县人民政府县长

现场音:【根据计票结果和大会选举办法规定,现在我宣布:当选为X县人民政府县长,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她表示祝贺!】

会议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关于X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通过了关于X县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x年计划的决议,通过了关于X县x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x年财政预算的决议,通过了关于X县人大会工作报告的决议,通过了关于X县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通过了关于X县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随后,新当选的县人民政府县长作了发言。

现场音【尊敬的各位代表:县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选举我担任X县人民政府县长,我对各位代表的信任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说,今后将于县政府班子成员一道,努力做一个人民满意的县长。一是把学习作为第一需要,为更好的服务X县人民打好素能基础。二是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围绕“争先晋位、富民强县”的工作目标,持续抓好四项重点,建设七个载体,让X县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三是把为民作为第一责任,努力使全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更加安康、更多的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四是把务实作为第一要求,把思路变成行动,把决策变成实效。五是把法治作为第一准则,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及社会舆论监督,力求政府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六是把廉洁作为第一形象,以勤政廉政的良好形象,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现场音【重任在肩,容不得半点松懈,使命神圣,激励我奋勇前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充满信心,有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有县人大、县政协的鼎力支持,有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和政府一班人一定会凝心聚力,扎实工作,永葆昂扬斗志,满怀发展激情,努力把X县建设的更加美好!】

完成各项议程后,县人大会主任致闭幕词

现场音【各位代表,X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大会主席团的领导下,经过与会代表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已经圆满完成大会各项议程,就要闭幕了。这次会议是在全县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和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认真审查批准了县人大会及“一府两院”等工作报告,依法选举产生了X县人民政府县长,实现了党的意图与人民意愿的高度统一,为今后加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指出,会议的胜利召开,对于进一步激励和动员全县人民积极投身于X县的科学、持续发展,建设和谐X县、幸福X县,必将产生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会议通过的各项决议充分肯定了x年我县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明确了

要求,代表们要把宣传贯彻好党的和本次人大会精神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代表优势和职能作用,把会议精神准确有效地传达下去,带头贯彻好、落实好,把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更好的凝聚起来,使大会形成的共识成为全县人民克难攻坚的精神动力,齐心协力把X县的各项工作推向前进。

现场音【各位代表,同志们,时代赋予我们重任,人民寄予我们厚望。让我们在中共X县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依靠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牢记使命,不负重托,恪尽职守,扎实工作,为加快实现X县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宣布大会闭幕。

现场音【现在我宣布:X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胜利闭幕!】

政府新闻稿范文 篇2

关键词:政府,新闻,传播

一、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的新重点

1、更加突出强调群众路线

2011年1月5日, 习近平同志与中央党校省部班学员座谈时强调指出, “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 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扎实做好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工作, 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同时, 李长春、刘云山同志也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树立群众观点, 站稳群众立场, 增进群众感情, 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从2011年8月开始, 新闻战线全面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新闻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从推进新闻宣传战线服务群众工作理念的提出, 再到把这一理念落实到具体的“走转改”活动当中去, 可以预见新闻宣传工作在今后将更加突出强调群众路线。

2、更加突出强调舆论维稳

在社会管理问题上升成为国家重大关切问题的背景之下,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既离不开实体层面的制度完善, 也离不开舆论软环境的精心营造。我们一定要把舆论维稳摆在非常突出的位置, 重视和加强社会舆论, 牢固树立只有透明才能最大程度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理念。尤其是我们社会当前处在一个转型时期, 社会利益格局、人们的生活方式、个人价值取向、社群关系等等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社会流动性增强, 重大突发事件接连不断, 各种信息的不对称, 人们的不安全感空前加剧, 因此, 无论是刚性的制度维稳, 还是软性的舆论维稳, 都不可偏废, 缺一不可。

3、更加突出强调改革创新

2011年1月4日, 李长春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对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强调了四个总要求, 改革创新就是其中之一。新形势下, 国与国之间对诸如规则、形象、观点、理念等等这些非物理资源的争夺日益成为国家之间博弈的新目标, 话语能力也逐渐成为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 如何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看得懂的形式来表达我们的观点和价值观, 这也迫切需要我们新闻宣传工作时刻谨记改革创新的精神。对于当前来说, 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 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 在文化的改革创新中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大力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跨越式进步与发展。

4、更加突出强调国际传播

在新的世界传播环境中, 国内与国际的界限已经十分模糊, 中国国内的地方事件, 经过新闻媒体多元、立体的报道就极有可能转化成为国际性话题。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面也越来越主动, 利益诉求也越来越多。但是, 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与综合国力还不相适应, 我国的国家形象塑造与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要求还不相适应。因而, 大力发展现代传播体系, 打造国际一流媒体, 以及进一步提高新闻信息的原创率、首发率和在海外的落地率, 这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我们宣传领域工作的重点, 也必将会成为国家资源投入的重点。

二、当前政府新闻传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群众路线体现不深

“政府新闻传播是政府实施公共管理、构建与公众良性关系的主要方式, 已经成为政府常态工作机制下不可或缺的内容。”但是在当前政府新闻传播的实际工作当中, 对群众路线体现得还不够。主要表现在对基层的关注还不够深入, 眼睛过多的往上面看而大众视野较为缺乏,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没有完全理解透彻, 一些不良的工作作风亟需转变。尤其是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 政府部门在认真听取、严肃对待群众意见做得还不够仔细深入, 在政府新闻发布上没有充分体现群众的知情权, 在正确引导舆论、回应社会关切、服务百姓生活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2、新闻策划水平不高

政府新闻策划是对政府传播活动的规划和设计, 是对政府新闻传播各个环节的精心设计, 对于提高政府新闻传播质量, 增强传播效果, 满足群众需要, 优化政府形象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民生大事有策划, 才能得到民众的支持, 才能赢得时间, 才能防范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当前, 党政部门普遍缺乏现代新闻策划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策划水平不高, 导致对重大政府新闻的传播难以做深、做透、做出影响力。

3、主题宣传创新不够

政府新闻传播要强调创新, 尤其是在同一政治主题、宣传主题下, 更需要强调创新。目前, 主题宣传的雷同化、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 缺少同一主旋律下的变奏曲, 创新乏力, 其实这也是长期以来我国新闻媒体宣传报道所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从主题宣传的内容到模式都千篇一律, 缺乏创新意识和改革意识, 导致政府传播偏离实际、偏离生活、偏离群众。如果中央一个新的主题和理念的推出, 如果不能深入民心、不能得到民众的响应和支持, 这不是宣传主题本身的问题, 而是相关部门对中央精神落实得不够、主题宣传创新不够。

4、接触新闻媒体不勤

政府新闻传播是政府的对外信息输出, 其主体是政府, 受众是政府组织以外的团体和个人, 本质是体现执政者的意图和立场, 目的是塑造主流意识形态, 引导社会舆论, 提升政府形象。政府如果没有与新闻媒体进行经常性的接触沟通, 政府新闻传播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应该说, 主动接触媒体是政府传播的应有之义, 但现在的情况是, 有些政府部门常常是有事才去主动接触媒体, 没事就不想去或者懒得去和媒体打交道, 新闻意识不强烈, 政府新闻与政府事务没有做到同步安排, 信息反馈系统没有建立健全。

三、新形势下做好政府新闻传播工作的几点建议

1、强化群众意识, 以受众需求的满足为导向

满足受众需求, 是政府新闻传播的出发点和归宿。从本质上讲, 政府新闻传播是以受众需求为第一导向的整合传播行为, 必须不断强化群众意识, 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站稳群众立场, 以受众需求满足作为第一导向, 这不仅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 也是贯彻落实当前中央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精神的必然。一方面要在需求的内容上要多做调查, 以此来了解并回应群众的关切和期待。另一方面, 在内容的表达上要坚持“三贴近”原则, 多用群众身边的事例, 多用群众生动的语言, 多用群众喜爱的形式, 把思想性、指导性、可读性紧密结合起来, 不断增强政府新闻传播的实际效果。同时, 不断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各种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 把我们所倡导的和群众所需要的紧密结合起来, 在政府新闻传播中体现正确导向, 在同广大群众的交流互动中形成社会共识, 在加强信息服务中开展思想教育。

2、强化策划意识, 提升政府新闻传播针对性

策划目的是为了综合运用新闻媒介资源, 得到最佳的宣传效果, 把握舆论主导权、主动权, 提升执政影响力。一要以执政的需求和主线为重点。在内容、人员、时间、工具、实施等方面作好系统的安排, 这就要求政府新闻策划必须具有前瞻性、创造性、系统性、动态性。二要善于将宣传以新闻形式表达。在宣传中要有强烈的新闻策划意识并善于把宣传做成新闻。三要以政府形象价值为核心。在策划中要始终考虑政府形象如何塑造, 把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体现其中, 以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四要从实际出发, 始终强调切实可行。要根据自身条件来处理问题, 充分考虑策划的可行性, 做好组织、技术、人力、物力的保障。

3、强化创新意识, 提升政府新闻传播生命力

一方面要在观念、体制机制、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等领域大胆进行创新, 积极推动公共选择与公共政策传播、政府形象与领导人形象塑造等方面创新。同时, 在政府竞争与政府营销、青年外宣与媒介素养提升等层面上的政府传播创新也要加以重点关注。另一方面, 通过不断改进政府新闻传播的领导方式、组织方式、工作方式和管理方式, 积极占领新兴媒体的舆论新阵地, 努力使互联网等新媒体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 积极构建统筹协调、责任明确、功能互补、覆盖广泛、富有效率的舆论引导格局, 使政府新闻传播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不断提升政府新闻传播的生命力。

4、强化沟通意识, 积极主动与新闻媒体合作

政府新闻传播不仅是应对信息社会、公民社会的被动选择, 而是行政权力向社会权利回归的必然趋势。一是要尊重媒体、理解媒体、善待媒体, 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 媒体工作实质上就是群众工作。二是要真实诚恳, 以事实说话。三是要完善信息管理渠道。只要是能够影响到公众的渠道, 都是传播政府信息的通道, 就应该尽可能的使用这些渠道来发布政府信息。四是要建立媒体档案。政府各职能部门, 要对本行业本领域相关的新闻媒体要熟悉, 以便在策划政府新闻时有针对性地选择媒体。五是要经常性地与新闻媒体进行沟通协作, 尤其是在发生重大突发事件之后, 更要加强沟通协作, 并在沟通中善于借助媒体来表达政府的执政意图。同时, 政府召开重要会议、组织大型活动、开展重大工作、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时, 应同步安排新闻发布事务。

参考文献

[1]盛若蔚:《习近平与中央党校省部班学员座谈时强调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水平》, 《人民日报》, 2011年1月6日。

论政府新闻发布前的策划准备 篇3

关键词:政府发布 舆情分析 口径准备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闻发布制度的日渐推广和完善,新闻发布前的策划越来越被重视。对于各级政府部门来说,要想达到预期的新闻发布目的,实现有效的信息影响力和到达率,关键是要能预先解决好两项工作:一是通过对国内外舆情收集分析,设置有针对性的新闻发布议题;二是及早确立新闻发布口径,确保政府信息准确规范、权威可信。

一、舆情分析,确保有效发布议题

一场政府新闻发布会要想举办得既符合民众需求,又富有时效和新意,对预前和事后的国内外舆情进行充分调研是必不可少的。

做好政府舆情分析有很多渠道,如跟踪国际舆情、阅读外刊外报、收听外台、阅览网民及微博留言、评论及反馈等。做好舆情分析主要取决于各政府新闻发布前后两个重要阶段:在新闻发布前,政府舆情分析主要侧重于获悉国际国内舆论对所在部门相关政策及其工作的看法,包括社会正面理解、网民负面评论、各方观点建议、典型事例等等,进而摸清舆论走向,把握发布重点;新闻发布会后,政府的舆情分析则侧重于及时收集民众反馈,跟踪、研究各方媒体及各层民众对新闻发布主题的了解情况、意见,分析舆论导向,进而厘清哪些愿望和诉求是民众最迫切、最集中的,哪些信息需要进一步澄清和说明,哪些政策有待强调,哪些观点被曲解等等,并据此及时调整和完善政府新闻发布的内容和侧重点。

对如何办好新闻发布会,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王国庆精辟概括为“舆情+民情”。尽管每次新闻发布的范围和主题会因政府部门级别的不同或是所辖领域和针对事件各有差异,但新闻发布的大多议题都会紧紧围绕重大事件、热点问题、突发公共事件以及老百姓关心的话题来组织实施。

因此,为了增强新闻发布议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些政府部门在做好舆情分析的同时,还会结合当前社会热点、民众疑点和政策难点,从媒体和公众的舆情需求出发“适度猜题”。曾任公安部新闻发言人的武和平针对公安部新闻发布会前的准备,特别提到了这一点:

“有时候我们会进行‘猜题’,有时候记者问的问题,我们很快就能解答,是因为我们发言人办公室这个团队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对媒体可能问到的问题预先就拉了一道菜单。往往是‘上去发布一小时,下边准备两三天’,每次发布会前都要准备相关的材料……发布会后发言人办公室会组织‘复盘’,掌握落地的情况。媒体是如何换成他们的语言报道的,这往往是我们最感兴趣的。由此也可以很好地总结我们自身的工作。然后,我们要把这些信息进行最后的综合编辑,以检验我们的发布效果。这也叫‘反弹琵琶’,通过对发布会的回顾反思来达到自我提高。”

由此看来,一场成功的新闻发布会,其发布议题通常是政策点、热点和新闻点的三位合一,因此,做好舆情分析,既要针对当前政府工作重点,确保各职能部门政策立场得到有效传达,也要能反映和体现社会公众疑点、难点,对社会尖锐、敏感问题作出反馈回应,更要结合近期媒体报道关注焦点,以便于选取合适视角将其报道传播出去。

有效的舆情收集除了要确保政府议题有针对性地对外发布送达,更要洞察、把握合理的新闻发布时机。比如,当有重要政策(尤其涉及民生利益)出台,此时,结合政策内容和民众关注的新闻发布、宣讲、解读和传播,不仅能加强社会沟通,扩大知晓,更有助于及时获取民众支持和理解;而当发生突发危机事件或出现不利于本部门的谣言时,如果政府能在第一时间设置舆论议题,及早发布权威信息,还原事实真相,不仅能解惑释疑,有效避免舆论被动,防止危机深化,更能化被动为主动,树立涉事政府的正面形象。相反,如果错失或是选错新闻发布时机,无论事先策划得如何周详,也难有影响力,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如2009年6月发生在湖北石首的骚乱事件,事件起因原本只是一名酒店厨师的亲友对其死因表示质疑,不满警方调查结果,但当传言四起,舆论矛头直指政府时,主要部门在事件发生前后的长达80个小时内,不仅没有站出来直面民众,做好沟通工作,消除公众质疑,反而强势要求家属立即火化尸体,最终导致数万群众起哄进而围堵道路,并引发大规模骚乱,最终酿成严重的社会危机。

二、统一口径,确保信息准确规范

由于媒体的报道角度不同和受众理解能力层次的不均衡,信息和事实很容易在发布和传播的过程中引发“误读”。尤其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如果此时来自政府部门的官方信息口径不一,不仅无法对外形成传播合力,还会引发公众更多的猜忌,带来更大的混乱和恐慌,政府也会因此成为媒体质疑的对象,从而使声誉受到影响,严重时甚至将导致政府危机。因此,权威、专业、统一的口径准备是政府新闻发布前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基础工作。

对于各级政府部门来说,每次的新闻发布都是有“直径范围”和发布权限的。政府的对外新闻发布者在实施信息发布时,既要随时把握政策底线和整体局面,做好舆论引导,也要讲求信息发布的分寸和艺术,不给政府添乱,一旦发布内容超过分管领域或突遇敏感话题,就要依据预案或上报分管领导及时审定,尽早确定口径。

从准备程序看,新闻发布前的口径确立通常包括:确定新闻发布目标和受众,突出针对性;确定新闻发布的中心议题和依据,防止跑题、漏题;确定职责范围,便于新闻发布者结合身份、辖属等进行信息有效发布。

针对新闻发布的口径准备,不少政府新闻发布部门自身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有的将新闻发布的口径准备单纯看作是明确允许说什么,不许说什么;有的则认为是照本宣科,是抹杀个性。在美国,各级官员、学者和媒体人士都强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一名合格的政府新闻发布者都是按准备口径发言,以口径引导发布,以口径统一发布,以口径做好发布。这不仅是美国政府新闻发布时的共识,也是媒体和新闻发言人之间遵守的一份默契。其口径准备分三步:搜集、整理媒体可能关注和提出的问题;了解收集口径;撰写、审定口径。

从我国历次新闻发布会的提问来看,媒体可能关注的问题通常会集中于两类:一是新问题,即针对新事件、新话题、新关注或是新角度的问题;二是“负面”和假设性问题。例如,关于“举办城市大型活动”的政府发布,它的“负面”问题就会关联到“举办活动的负面影响”,如:财政负担、债务转嫁、安全保障、交通疏导等等,在政府新闻发布前的策划会上,就可根据这些“负面点”预设出媒体不同层面问题,从而提炼出新闻发布可能会涉及到的“中心论点”。假设性问题则是围绕发布“议题”设定多种“假如”:“假如不举办大型活动,对城市的发展和民众生活会有影响吗?有怎样的影响?”等等。

当新闻发布主题确定后,围绕主题的口径确立往往是可以预先控制的,为此,新闻发布前与各相关部门紧扣议题的密切沟通至关重要。由于政府的政策措施大都由各部门草拟提出并贯彻落实,各部门分管领导或业务处室负责人往往掌握着最鲜活、生动的素材,如果在新闻发布前能邀请他们参与新闻发布准备会,围绕新闻发布主题,介绍相关政策制订出台的原因、背景、过程,以及敏感问题和要把握的政策底线等等,不仅有益于各新闻发布人员预先了解全局性政策、规章和工作举措,也能在较短时间内弥补新闻发布中因分管领域和专属范围局限造成的答非所问或说法不一。在美国,每次新闻发布会前,白宫、国务院及政府各部门配合都是极为默契的。美国国务院助理国务卿格林·戴维斯曾举例说:某一问题如同时涉及多个部门,相关各方一定会互相征求意见,未形成统一口径之前,问题涉及的各方不会表态。如果有部门就同一个问题表态,它代表的一定是美国政府的声音。

在口径准备过程中,有些重要问题通常要按程序送审,倘若遇到难以掌控的如突发事件或危机热点问题,则可以预先建立相对稳定的口径库,做好预案,再根据事件的发展及时给予适度的更新补充。

通过对各种舆情的收集分析,积极做好新闻发布前的口径准备,制订合理有效的对外新闻发布计划,不仅有助于增加政府工作透明度,树立科学的政府新闻观,使新闻发布的主题更契合百姓关心的话题,保障受众知情权,还有利于各级政府新闻发言人预先获知、掌握同发布新闻相关的知识和背景、政策法规及数字事例材料,进而实现新闻发布中的话题主导以及对危机事件的有效干预,营造更加主动轻松的舆论氛围。

征文新闻稿(范文模版) 篇4

为纪念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志愿者联合会于3月7日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一次以“雷锋精神与时代同行”的大型征文比赛,此次活动由志联新闻部主办,历时11天,共征集110余篇参赛作品,在校园内传播了雷锋精神,激励广大同学积极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的雷锋文化,值此建校40周年之际,以“廉洁文化进校园”为契机,在3月“雷锋月”里,汽院学子为新时代雷锋精神书写新的含义。

据悉,此次征文共分为2个阶段,分别为稿件征集与稿件评审阶段,11天共征集66篇电子稿,46篇纸质稿,在初评阶段,志联主席团携同院记者团相关评委从所有上交稿件中挑选出了28篇优秀作品,并于28日中午12点20

在1306教室对这28篇文章进行了最终评审,评审现场庄严而认真,在现场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兰帮均等10位评委经过细致、严谨的筛选,共有10篇优秀作品脱颖而出,T1193-2徐文霞、T1193-1曹晓蓉、T1033-6马溶、T1123-14张立洋、T1123-5 金吉祥、T1143-4 万雄才等同学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KT1153-8孙婷等同学获得优秀奖。获奖作品紧贴征文主题,多角度、多层次展现了对雷锋精神的理解,既有《以爱之名》、《雷锋精神与时代同行》、《青春路上和你相伴》、《像阳光一样永恒》一样大气磅礴的文章,也有像《一生做好一件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雷锋精神与时代同行》这样清晰隽永的文章,征文也与28日正式落下帷幕。

新时代赋予了雷锋精神新的含义,雷锋精神与时代的主题共同进步,汽院风雨40年,也有一批有一批如雷锋一样的无名英雄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时代呼吁雷锋精神,志愿者联合会举办的征文比赛,进一步宣传了雷锋精神,推动了廉洁

文化进校园的步伐,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了创建廉洁校园,寻找身边的“活雷锋”的氛围。

政府会议记录[范文模版] 篇5

一、会议纪要格式

会议纪要通常由标题、正文、主送、抄送单位构成。

标题有两种情况,一是会议名称加纪要;二是召开会议的机关加内容加纪要。

会议纪要正文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一)会议概况。主要包括会议时间、地点、名称、主持人,与会人员,基本议程。

(二)会议的精神和议定事项。常务会、办公会、日常工作例会的纪要,一般包括会议内容、议定事项,有的还可概述议定事项的意义。工作会议、专业会议和座谈会的纪要,往往还要写出经验、做法、今后工作的意见、措施和要求。

二、会议纪要字体

1、标题,三号字,黑体

2、内容标题,四号字,宋体

3、其他,小四号,宋体

三、落款

记录人:*** 主持人签字

„„

会议纪要范文举例如下:

xxx信访领导小组

会议纪要

200x年2月26日,县委常务副书记、县信访工作领导小组组长xxx主持召开了今年第二季度县信访领导小组会议,现纪要如下:

会议通报了平利县第一季度来访情况、集体访情况、案件查办情况以及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对第二季度信访动态进行了分析,排查了村务公开、退耕还林、企业改制、清退代课教师、交通治理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会议认为,一季度我县信访工作由于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采取了积极有效措施,加大了案件查办力度,一些多年缠访问题、一些影响投资环境问题、一些久拖未决的经济纠纷得到妥善解决,保证了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信访总量明显增大,集体访批次人数成倍增长,信访形势不容乐观。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少数单位不重视信访工作,不讲原则、不讲大局、遇事推诿扯皮上交矛盾,与部分干部工作作风漂涪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有直接关系。因此,各级各部门要端正认识,增强责任意识,改进工作方法,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会议强调,信访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会不断产生新的矛盾,引发新的信访。但只要我们努力工作,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主动化解矛盾,信访是可以减少的。会议指出,二季度信访工作要以化解矛盾、减少集体访、解决长期缠访为核心,以二季度信访总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为目标,认真履行职责,按“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原则,各自做好工作,确保一方平安。

会议要求:(会议纪要)

一要抓“热点”,维护群众利益。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实际上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难点。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是我们各级各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各

会议记录范文

百脑公司项目会议记录

时间:1998年9月1日

地点:公司会议室

出席人:公司各部门主任

主持人:马燕(公司副总经理)

记录:祁迎峰(办公室主任)

一、主持人讲话:今天主要讨论一下《中国办公室》软件是否投入开发以及如何开展前期工作的问题。

二、发言:

技术部朱总:类似的办公软件已经有不少,如微软公司的WORD、金山公司的WPS系列,以及众多的财务、税务、管理方面的软件。我认为首要的问题是确定选题方向,如果没有特点,千万不能动手。

资料部祁主任:应该看到的是,办公软件虽然很多,但从专业角度而言,大都不很规范。我指的是编辑方面的问题。如WORD中对于行政公文这一块就干脆忽略掉,而书信这一部份也大多是英文习惯,中国人使用起来很不方便。WPS是中国人开发的软件,在技术上很有特点,但中国运用文方面的编辑十分简陋,离专业水准很远。我认为我们定位在这一方面是很有市场的。

市场部唐主任:这是在众多航空母舰中间寻求突破,我认为有成功的希望,关键的问题就是必须小巧,并且速度极快。因为我们建造的不是航空母舰,这就必须考虑到兼容问题。

三、各部门都同意立项,初步的技术方案将在十天内完成,资料部预计需要三个月完成资料编辑工作,系统集成约需要二十天,该软件预定于元旦投放市场。

散会。

主持人:(签名)

记录人:(签名)

即可。如果某些重要的会议,出席对象来自不同单位,应设置签名簿,请出席者签署姓名、单位、职务等。

三、忠实记录会议上的发言和有关动态。会议发言的内容是记录的重点。其他会议动态,如发言中插话、笑声、掌声,临时中断以及别的重要的会场情况等,也应予以记录。

记录发言可分摘要与全文两种。多数会议只要记录发言要点,即把发言者讲了哪几个问题,每一个问题的基本观点与主要事实、结论,对别人发言的态度等,作摘要式的记录,不必“有闻必录”。某些特别重要的会议或特别重要人物的发言,需要记下全部内容。有录音机的,可先录音,会后再整理出全文;没有录音条件,应由速记人员担任记录;没有速记人员,可以多配几个记得快的人担任记录,以便会后互相校对补充。

四、记录会议的结果,如会议的决定、决议或表决等情况。

会议记录要求忠于事实,不能夹杂记录者的任何个人情感,更不允许有意增删发言内容。会议记录一般不宜公开发表,如需发表,应征得发言者的审阅同意。

(三)、会议记录的重点

会议记录应该突出的重点有:

(1)会议中心议题以及围绕中心议题展开的有关活动;

(2)会议讨论、争论的焦点及其各方的主要见解;

(3)权威人士或代表人物的言论;

(4)会议开始时的定调性言论和结束前的总结性言论;

(5)会议已议决的或议而未决的事项;

(6)对会议产生较大影响的其他言论或活动。

(四)、会议记录的写作技巧

一般说来,有四条:一快、二要、三省、四代。

一快,即记得快。字要写得小一些、轻一点,多写连笔字。要顺着肘、手的自然去势,斜一点写。

二要,即择要而记。就记录一次会议来说,要围绕会议议题、会议主持人和主要领导同志发言的中心思想,与会者的不同意见或有争议的问题、结论性意见、决定或决议等作记录,就记录一个人的发言来说,要记其发言要点、主要论据和结论,论证过程可以不记。就记一句话来说,要记这句话的中心词,修饰语一般可以不记。要注意上下句子的连贯性、可讯性,一篇好的记录应当独立成篇。

三省,即在记录中正确使用省略法。如使用简称、简化词语和统称。省略词语和句子中的附加成分,比如“但是”只记“但”,省略较长的成语、俗语、熟悉的词组,句子的后半部分,画一曲线代替,省略引文,记下起止句或起止词即可,会后查补。

四代,即用较为简便的写法代替复杂的写法。一可用姓代替全名,二可用笔画少易写的同音字代替笔画多难写的字;三可用一些数字和国际上通用的符号代替文字;四可用汉语拼音代替生词难字;五可用外语符号代替某些词汇,等等。但在整理和印发会议记录时,均应按规范要求办理。

(五)、会议记录与会议纪要的区别

会议纪要有别于会议记录。二者的主要区别是:第一,性质不同:会议记录是讨论发言的实录,属事务文书。会议纪要只记要点,是法定行政公文。第二,功能不同:会议记录一般不公开,无须传达或传阅,只作资料存档;会议纪要通常要在一定范围内传达或传阅,要求贯彻执行。

678对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

4、要充分利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真正的团结。

5、加强业务学习。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孙现蓬:岳局长自学维护集体领导。充分发挥了助手作用,对所分管工作兢兢业业,大胆创新,使原来的薄弱环节取得重大进展,望今后加强与乡镇联系,开创乡建工作新局面。

宋春亮:岳局长工作勤勤恳恳,不图名利,勇挑重担,积极探索工作思路,处处起到带头作用,望今后加强与基层联系。

李秀萍:岳局长的自我剖析问题准、根源清、认识深、措施实,望今后继续开拓进取,使乡建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孙殿杰:岳局长的发言准备充分,层次清楚、剖析深刻,望今后多加强与干部职工的沟通。郝兵:岳局长工作勤奋扎实,全身心投入,不讲条件,知难而进,望今后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使乡建工作取得新进展。

王兴忠:岳局长个人道德修养高,维护班子团结。望今后进一步深入基层进行现场指导。赵庆君:岳局长协调能力强,理论基础扎实,望今后在质监站多开展体育活动。岳安鑫:感谢大家的谆谆教导,让我清醒,促我奋进,谢谢。

郝兵:下面我汇报一下个人情况,存在问题:

1、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

2、宗旨意识存在模糊认识。

3、与形势的发展要求不太适应。原因分析:

1、党的理想信念、宗旨观念有所淡化。

2、理论学习和思想改造有所放松。

3、在想问题、办事情上存在一定的依赖思想。努力方向:

1、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增强宗旨意识。

2、树立刻苦学习的精神,努力改造主观和客观世界。

3、树立开拓创新的精神,永葆工作的蓬勃生机和活力。

4、树立无私奉献的精神,保持党员的良好形象。请大家批评指正。

孙现蓬:郝局长思路独特,时时为大局着想一,使工作做在前面。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充分发挥了助手作用,贡献巨大,望今后多给广大干部职工传授经验。

宋春亮:郝局长综合素质高,自我要求严,学习热情高,是全系统学习的榜样,望今后指导设计院提高设计水平。

李秀萍:郝局长理论基础扎实,工作思路超前,富有开拓创新精神业务精熟、服务热情,把关严格。望今后加强对规划处发展的指导。

孙殿杰:郝局长年轻有闯劲,脑子活,思路快,开拓创新意识强,望今后加强与基层干部职工联系。岳安鑫:郝局长在西市场地块开发中提前着手,为开发商提供第一手资料,受到领导赞赏,望今后多介绍经验。王兴忠:郝局长学习劲头足,接受新事物快,切实体现了与时俱进的要求,望今后多组织经验交流。赵庆君:郝局长思路缜密,作风严谨,为人稳重,是年轻人的楷模,望今后多参加体育活动。郝兵:感谢组织关怀和同志们的发言,对我帮助很大,我一定再接再厉,改正不足。争取更大进步。王兴忠:各位领导,我将个人情况汇报一下。存在问题:

1、思想上有模糊认识。

2、理论学习有待加强。

3、工作作风有待改进。原因分析:

1、放松了理论学习。

2、有依赖思想。

3、缺乏创新意识。努力方向:

1、强化党员意识,加强党性修养。

2、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和本领。

3、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良好形象。

4、加强廉洁自律建设。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孙现蓬:王书记注重党性修养,积极为集体出谋划策,认真履行纪检职能,为推动行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望今后加强与职工联系。

宋春亮:王书记个人品质优秀,为人民服务观念强,工作有新思路,新举措,处处起到带头作用,望今后加强领导艺术。

李秀萍:王书记工作严谨扎实,认真负责。自我要求严格、廉洁自律,富有开拓创新精神,望今后加强纪检监督。

孙殿杰:王书记的发言认识深刻,切合实际,措施具体,望今后多向他人吸取学习经验。郝兵:王书记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不畏困难,积极奉献,望今后多与其他部门交流。赵庆君:王书记牢记岗位职能严于律已,洁身自好,望今后勇于监督他人,不断警钟长鸣。王兴忠:谢谢同志们的关怀与帮助,我一定认真反思,努力提高。

赵庆君:存在问题:

1、政策理论水平不够高。

2、宗旨观念弱,群众意识不够强。

3、工作重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原因分析:

1、宗旨观念有所淡化。

2、放松理论学习和思想改造。

3、自满情绪、畏难情绪带来工作责任的弱化。整改措施:

1、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

2、树立刻苦学习的精神。努力改造主观、客观世界。

3、牢固树立为经济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

4、树立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精神,保持党员的良好形象。敬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孙现蓬:赵主任处处以大局为重,严把财务关,积极为党组献计献策,对建设局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望今后加强与干部职工交流。

宋春亮:赵主任政治过硬。业务熟练、廉洁自律、关心职工,望今后搞好传帮带工作。

李秀萍:赵主任理论基础扎实,工作严谨细致,个人修养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望今后改变一下服务态度。

孙殿杰:剖析深刻具体,整改措施切实可行,望今后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岳安鑫:赵主任廉洁自律,在金钱面前能保持共产党员本色,不为所动,望今后提高工作效率。郝兵:赵主任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多年来财务工作未出一点差错,望今后加强与普通职工的联系。王兴忠:赵主任立党为公、甘于奉献,在大是大非面前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望今后增强工作的魄力。赵庆君:谢谢组织关怀,今后我一定努力改正。

孙现蓬:同志们的发言非常好,说出了真心话,对每个同志都有很大的帮助。达到了这次民主生活会的预期目的,好,下面大家欢迎司县长做重要指示。

司明水:同志们,来参加建设局的民主生活会,对我也是一次教育。这次民主生活会开得很成功。近几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主要得益于建设局有一个团结务实、开拓创新、战斗力强的领导班子,有一支政治过硬、作风扎实的党员领导干部队伍,有一个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城市建设实际的工作思路,有一个符合高昂向上、敢为人先的精神状态。这次民主生活会各位同志们会前做了精心准备,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查摆得客观准确,分析原因深刻具体,整改措施可行性强。孙局长作为建设局第一负责人,起到了率先垂范的带头作用,保证了民主生活会的顺利开展。同志们之间的批评态度诚恳,推心置腹,对于明确不足,提高认识,增进团结、振奋精神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下一步要做好几件事:一要搞好个人党性分析材料和民主生活会记录的整理和报送。二要严肃认真地提出评议意见。三要通报评议情况。四要搞好“回头看”。认真组织一次群众满意度的民主测评。五要切实做到“两促进、两不误、双丰收”。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做到“四个针对”、“三个增强”:针对重点工作抓创新,针对弱项工作强措施,针对亮点工作抓典型,针对群众需求搞服务。使工作的能力有所增强,工作的活力有所增强,发展的潜力有所增强,确保实现“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目的。

孙现蓬:感谢司县长对建设局工作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指导,能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民主生活会。这次会议,不但使领导干部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同时也使与会同志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党风教育,特别是对一些工作上、思想上的问题,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明确了方

钟日胜讲座 新闻稿(范文) 篇6

讲堂共有六个环节:自我反省、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谈感悟、送吉祥,通过这六个环节让老师和孩子们感受到了道德的巨大力量。

在第一环节中,主持人通过播放不文明现象和展现社会崇德向善精神风貌两组对比图,让大家明白了:其实文明就在我们身边,躬身一试、举手之劳便可浇开文明之花。

第二环节中,同学们唱响了大家熟悉的《少年先锋队队歌》。借此歌曲鼓励在座的同学们,以红领巾的名义宣誓,做一个建设祖国的德育好少年。

接下来的第三个环节,是同学们最期待的环节,因为他们有很多问题和感受想问钟叔叔、想和钟叔叔分享。首先,主持人播放了钟日胜医生参加援非医疗队的故事短片,然后在大家的热切期盼中,钟医生来到了老师和孩子们中间,亲自分享了自己援非的一些经历,与大家互动。“钟叔叔,您好,请问您在参加援非行动的过程中有过放弃的念头吗?”“叔叔,请问是什么力量驱使着您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仍然写出了33万字的书籍《非洲小城的中国医生》?”“叔叔,我觉得您就是我心中的英雄!”“叔叔„„”孩子们的提问一个接着一个,似 乎再多的时间也不足以让大家表达对这位驰骋非洲的中国医生的敬佩!

最后的几个环节,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诵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医院的书记向我校赠送了道德书籍《非洲小城的中国医生》,并向每位在场的老师、同学送上了一本“道德存折”。希望这份小小的礼物能帮助大家记录下文明与道德的点滴心得,储存自己对道德的感悟,让它成为今后学习、生活中传递爱和快乐的工具。

如何完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 篇7

一、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内涵

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政府通过媒体和社会公众, 以发布、传播与公共利益相关的政务信息和重要新闻来实现政府和社会的沟通。它是一种相对稳定和规范的公共信息传播机制, 已经成为现代政府对社会进行服务和管理的必要方式。关于“新闻发言人制度”, 世界上没有公认的定义。有学者认为, 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新闻发言人及其职责 (职位) 的经常化、固定化和关涉信息公开化制度的法律化。综合中外学界所给定义, 也有学者认为, 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是由专门的官员或机构, 代表各级党组织、政府或重要部门、机构、团体, 利用记者招待会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厅, 以及接受记者采访等发布形式, 就某些特定的政府新闻信息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发布, 并就新闻记者提出的各类问题现场进行解答、解释和说明。新闻发言人代表政府的利益, 这些要素的固定化和制度化, 就构成了新闻发言人制度。

借鉴国外对新闻发言人的研究, 中国传媒大学郎劲松教授认为:所谓新闻发言人制度, 是指由授权的指定代言人, 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事件或时局问题, 代表政府、部门或个人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个别记者, 发布有关新闻或阐述政府、本部门的观点立场, 并回答提问的一种新闻发布机制。而云南大学新闻系郭建斌教授认为:所谓新闻发言人制度, 是指国家、政党、社会团体任命或指定的专职 (比较小的部门为兼职) 新闻发布人员。其职责是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问题, 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记者, 发布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 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其内容涉及政府的重大事项、重要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海内外关注的问题、重大突发事件、公共政策、公共服务、政府决策等所有与公众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 针对这些内容提供的一种接受公众和媒体公开咨询、质询和问责的制度安排。

二、政府新闻发言人现状

1. 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

1982年3月26日, 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的钱其琛在外交部主楼门厅外发表了三句话的简短声明, 就苏联勃列日涅夫的讲话进行了回应。虽然受邀参加发布会的中外记者有七八十人, 而且现场没有接受提问, 但是为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契机。1983年3月1日, 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齐怀远上任成为外交部第一位新闻发言人。1983年4月23日, 中国记协向中外记者介绍国务院各个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 正式宣布我国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

2. 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发展

2005年, 绝大多数部委、绝大多数省级政府都建立了省级发言人的制度。国务院近70个部门, 包括部委、直属的国家局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 共有80多位新闻发言人。全国31个省区市中, 除了山西、江西、陕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个省区还没有正式建立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以外, 27个省区市已建立此项制度。2006年全国31个省 (区、市) 人民政府都建立了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 共设立52位新闻发言人。国务院各有关部门新闻发言人名单及新闻发布工作机构电话不断公布并更新;各省 (区、市) 新闻发言人名单及新闻发布工作机构电话首次公布。从2007年1月份起, 国家发展改革委、劳动保障部、建设部、农业部、商务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知识产权局、气象局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9个国务院的部门推出由新闻发言人定时定点发布新闻的制度, 有的可能是一个月一次, 有的是一个季度一次。

三、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存在的问题

1. 新闻发言人素质欠缺

现阶段, 国家各部委、省市自治区等大多数都设立了新闻发言人, 出台了相应的信息发布制度。但是绝大多数政府新闻发言人一般由部门内人士担任, 而且往往是本部门中上层领导干部。这样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信息发布的权威性, 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新闻媒体出于其职业特性, 在新闻发布会上不可避免会提出一些比较尖锐的问题。如果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是很难做出准确而又得体的应答的, 会导致其在涉及到敏感问题时采取消极回避态度, 而不是积极应对。在处理与媒体的关系上, 政府依然处于明显的信息强势地位, 而媒体只能被动地接受。这从某种程度上是对公众利益的损害。

2. 权限监督问责机制缺位

随着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及逐步发展。人们越来越发现, 新闻发言人的角色定位和活动边界没有统一而明确地界定, 而对新闻发言人的监督和约束机制更是缺乏。由于多数新闻发言人由部门领导兼任, 他们除了新闻发言人之外, 还要承担其他政务活动, 而新闻发言工作仅仅是其多项工作之一, 这势必导致其在新闻发布时采取报喜不报忧、可说可不说的不说、可多说的少说、拣自己喜欢的说, 或者不负责任地说的做法。这些虽然只是个别的, 不是普遍现象, 但却没有相应的制度监督和约束机制。官员问责制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制度缺陷, 但问责制对新闻发言人的具体适用至今无例可循。

3. 法律法不健全

一是我国目前没有明确的关于新闻发言人的相关法律法规。关于新闻发言人的相关法律法规要包括对于对新闻发言人权利和义务的界定, 对新闻发言人“过失”和“无为”的程度界定, 如何保障新闻发言人的权利, 如何履行新闻发言人的义务, 这些我们目前没有详细的内容文本。

二是关于信息公开法和保密法的界定, 相对于国外“信息公开是规则, 而保密是例外”的情况, 我国现行信息方面的法律规定不对称, 对于信息公开的法律条文太过笼统, 而保密法的内容又过于繁冗, 导致政府可说的能说的内容很少。而且没有明确什么可说什么不可说, 导致很多政府人员形成了不说不错, 说了就可能错的思想, 使得很多必须公开的内容也变成了保密的内容。这违法了我们的知情权, 也对新闻发言人制度极度不利。

四、完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对策建议

1. 完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培训机制

一是突破“官本位”的选拔模式。首先, 应明确规定新闻发言人的职权范围。其次, 应该选拔一批优秀的媒体从业者进入政府机关工作, 作为新闻发言人的后备力量来培养。最后, 在现有的宣传部门的基础上还应当设立负责新闻发布的职能部门。

二是培养专业化人才。一是要有正确的立场、丰富的知识。新闻发言人发布的信息必须定位准确。尤其针对突发事件进行准确的定位, 新闻发言人就要有正确的政治立场、丰富的知识作为基础, 才能快速灵敏地面对媒体和公众。二是要有良好的合作精神。新闻发言人在某种意义上, 不是一个自然人, 而是一个制度人。突发时间发生时, 新闻发言人小组必须是由和该事件相关的部门单位的新闻发言人组成, 每个相关部门都要根据当前事态回答记者的问题, 这就要求新闻发言人之间要有很好的团队精神, 才能及时准确地发布突发事件的信息。

2. 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监督机制

引入问责机制, 根据权责一致的原则, 权力与责任共存, 拥有什么样的权力, 就承担相应的责任。政府内部或者是社会公众等对政府信息发布进行监督, 对于出现的问题, 通过有效的方式进行问责, 给予相应的处罚。对于新闻发言人的“有过”和“无为”进行问责。同时, 还要引入监督保障机制, 在法律上对媒体和公众对新闻发言人的监督进行有效保障, 要有明确的法律条款保障公民的监督权。当然, 无论是问责机制还是监督保障机制, 都必须是在信息公开法和保密法的基础上, 公民监督的是政府的恶性过错和无为, 而不是对政府工作的恶意捣乱和毁坏。

3.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

一是制定符合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专门条例, 明确细化新闻发言人的权利和义务, 明确新闻发布的内容和新闻发言人的职责。对新闻发言人的“有过”和“无为”需有详细的法律条文规定。对其过错程度制定相应的制度。明确保障新闻发言人的权利和保障新闻发言人利益。

二是要制定完善的政府信息公开法。综观我国有关新闻信息公开的法律, 其中没有保障新闻自由的条款, 也没有相关法律规定政府应该在何种情况下公开重大突发事件。通过完善相关条例, 明确新闻发言人什么可以说, 可以说到什么程度。还要完善相关的保密法, 根据我国的国情细化保密法相关法则, 科学地界定国家秘密的范围, 合理地规范“定密”的内容, 精心地设计解密的程序, 合理调整其公开程度。

摘要: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诞生不过短短的8年时间, 还是一个新生事物, 处于起步阶段, 虽然发展极为迅速, 但是仍有诸多问题亟待完善。通过对我国新闻发言人实施现状进行剖析, 梳理出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存在的问题。如在建立和完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上的支撑;新闻发言人垄断话语权, 信息公开不完全;中央与地方及政府各部门信息流通不畅;发言人素质参差不齐, 缺乏培训机制等。结合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发展现状, 对其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

关键词:政府,新闻发言人

参考文献

[1]汪兴明, 李希光.政府发言人巧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政府新闻稿范文 篇8

【关键词】新闻舆论监督;政府行政管理;作用;必要性

【作者单位】宗宇彤,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在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中,要将新闻舆论监督与其他监督(国法、党规、政纪等的监督)方式充分地融合,形成系统性的监督机制,督促各行政部门科学规范执法。对行政管理的监督,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积极地宣扬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性以及行政管理正确执法的必要性,约束行政管理人员的行为,减少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促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国家政策法令的正确执行依赖于有效的新闻舆论监督,且新闻舆论监督能够增强行政管理工作的透明度,能够有效地保证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

一、政府行政管理实行新闻舆论监督的必要性

1.新闻舆论监督具有社会行动力

众所周知,新闻舆论具有强大的渗透力,政府的某些行为一旦产生新闻舆论倾向,则会将人民群众的情感共鸣激发出来,从而形成一种不可估量的社会力量,对政府行政管理形成压力。这种舆论倾向下,新闻舆论的监督矛头会直接抨击政府不当的行政管理行为。当这种抨击力量不断壮大,形成一种难以抵制的行动倾向时,则会很自然地转变为社会行动。因此,任何有损政府形象、违法乱纪的人,任何政府不良行为,都脱离不了新闻舆论的监督,且这些“不良行为”均无法与强大的社会新闻舆论力量抗衡。

2.新闻舆论监督具有强大的空间传播性

政府行政管理的一举一动,都受到新闻舆论的监督。一旦有损政府形象的“不良行为”发生,在新闻舆论强大的传播力下,这些不良行为被全范围、多角度、宽领域地传播出去,大大地超出政府行政管理的覆盖范围,而且传播速度很快,在很短时间内就可能达到眾人皆知的效果。在此舆论传播态势下,政府行政管理工作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和挑战,同时,舆论监督也间接促进了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因此,政府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加强新闻舆论监督是十分必要的。

3.新闻舆论监督具有时间后移性

政府行为一旦产生新闻舆论价值,在传播的过程中,其影响力是具有持续性的,甚至当另外一件相关事情进入人们的舆论视线,人们也会立马联想到此事件。也就是时过境迁之后,产生的新闻事件在人们的脑海中依然有很深刻的印象,而且发生过的新闻事件可能对未知的事件产生联动效应,构成全新的新闻事件。因此,为了避免政府行政管理的不良行为产生长远影响,在行政管理的工作中,必须加强新闻舆论监督。

4.新闻舆论监督具有不可忽视的软强制力

虽然,新闻舆论不具备强制力,但是它就像一把隐形的刀,在强大的社会评价之下,对违法乱纪行为进行“有形+无形”的双重惩治。政府一旦在行政管理工作中被发现问题,在新闻舆论监督的社会压力下,政府就会信誉扫地,失去人心。因此,强化新闻舆论监督,才能有效地提升政府行政管理水平。

二、新闻舆论监督对政府行政管理的促进作用

1.促进政府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政府机关应该是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弘扬人民群众意志的民主化机构。在政府行政决策工作中,相关各级行政领导或者决策团队,应当充分地了解并掌握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充分地了解并掌握人民群众对行政管理工作的满意度,针对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地方,要积极修正。政府行政管理机构可以借助新闻舆论强大的社会传播力,将各项决策性信息传播给人民,并积极鼓励人民群众参政议政,为政府的行政管理出谋划策,防止决策的片面化、理想化,使决策更加民主,能真正代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现在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阶段,民主、科学的国家建设也需要新闻舆论的监督。在符合民主科学的发展基础之上,用新闻舆论监督推动国家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当前,行政决策失误往往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新闻舆论监督,未对人民群众的切身诉求以及行政建设的实际差距做科学化的衡量,导致行政决策脱离实际,过于理想化。部分行政管理人员对新闻舆论监督不重视,甚至藐视,造成决策失误,引发社会性质的新闻事件。因此,在政府的行政管理中,应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在了解群众,深入群众的基础上坚持走群众路线,将人民群众的意志转化为行政管理力量,从而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另外,部分行政单位设立了行政系统与新闻舆论相互反馈的机制,使得行政管理与舆论监督自成体系,在提高舆论监督效率的同时,督促行政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2.国家政策法令的正确执行依赖于有效的新闻舆论监督

有效的新闻舆论监督,能够为国家政策法令的传达以及正确实行提供舆论保证,避免政策法令传播带来的片面化。在信息获取渠道相同的基础上,若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出现差错,在很大程度上,则是工作人员的过错。因此,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可以起到约束作用,减少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有效的新闻舆论监督,不仅能够为国家政策法令的传播提供保障,也能及时地向人民群众传播行政管理信息,监督行政管理工作是否按照既定的决策、发展目标实施国家政策法令;监督行政费用的支出是否科学合理;监督行政管理人员是否严格地遵守工作制度;监督在国家政策法规的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乱纪行为等。

有效的新闻舆论监督能够确保行政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发展阶段,且社会新闻舆论监督的发展也处于积极探索阶段,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虽然,国法、党规和政纪对行政管理工作能够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但是作用毕竟是有限的,而新闻舆论监督因具备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广泛的传播范围等特性,能够更加有效地对行政管理人员形成约束力,规避违法乱纪行为,使得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能健康有序地进行。

nlc202309031014

3.新闻舆论监督能够增强行政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民主国家,人民群众享有参政议政权,对国家大事具有知情权,但是,目前,我国的政府行政管理工作还缺乏透明度,没有对广大的人民群众详细地展示决策内容,人民群众对国家大事的了解及掌握只是片面性的。而社会新闻舆论监督,则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呈现出来。人们通过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媒介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为政府行政管理工作充实了决策内容,也为行政管理决策指明了方向。同时,强化新闻舆论监督,能够为政府行政管理营造科学化的管理氛围。群众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关心行政管理建设,对行政管理提出建议。在行政管理决策符合人民群众利益需求时,群众就会给予政府行政管理很大的支持,使行政管理工作实现最大管理效益。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行政管理新闻事件进入人们的视线,尤其反腐行动的开展,淋漓尽致地将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性展现出来。这使得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更加透明,人民群众能够切身地感受到新闻舆论监督对政府行政管理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近年来,新闻事业在我国的发展欣欣向荣,新闻媒体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开展舆论监督以及百姓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渠道。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道路上,新闻舆论监督不仅能够有效地扩大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力,而且能够充分地发挥政府管理绩效的监督职能。但是,与此同时,媒体的过度跟风炒作现象也屡禁不止,假新闻已经成为社会之祸,因此,需要加大对新闻舆论的审核、监督。在这些“假新闻”问题的背后,我们需要对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采取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来解读,认识,充分地认识到,新闻舆论监督政府是正确的、必要的。但另一方面,若过分地强调新闻舆论监督,忽视政府部门自身特有的自律作用,也会使新闻舆论监督失去实质意义。因此,当下,不仅要加强媒体自身的监管能力,还要完善新闻监督立法,明确新闻监督的范围,使新闻监督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和合理化。

新闻舆论具有强大的社会行动力、空间传播性、影响力时间后移性以及不可忽视的软强制力,对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以及国家法规政令等的宣传与监督都具备很强的控制能力。新闻舆论监督就像一把隐形的刀,为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促进行政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1]余滢. 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价值及制度完善论析[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5):159-161.

[2]李智. 互联网时代中国新闻舆论监督的发展态势——基于传媒公共性的考察[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2(2):113-116.

[3]庞斌. 舆论监督的实践与启示——对内江市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思考[J]. 新聞界,2011(3):103-104.

[4]官盱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重视新闻舆论监督的经验与启示[J]. 求实,2011(12):28-30.

[5]蒋慰慧,郑涵. 中国新闻舆论监督制度变迁再思考[J].当代传播,2011(3):18-20.

[6]沈正赋. 观察采访在新闻报道中的价值与意义——基于我国新闻战线开展的“走转改”活动[J] . 新闻界,2012(20):34-38.

[7]王律. 关于新闻舆论监督与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关系的思考[J]. 法制与社会,2008(33):312-313.

[8]张学标,陈科.“科学发展观”语境下的舆论监督与媒体法制——第九、十届新世纪新闻舆论监督研讨会综述[J] . 当代传播,2011(2):27-29.

上一篇:伊川商业市场调研报告下一篇:基数与序数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