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八单元教案

2023-03-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下册八单元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一年级下册八单元教案

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第八单元

《识字8》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针对课文的特点,在初步理解谚语的意思,初步感受谚语的美;了解一些科学常识,引发学生主动地留心身边的科学,对科学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有主动积累谚语的愿望。 【学习目标】

1、认识“初、眉”等10个生字,会写“北、南”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和了解谚语的美。

3、有主动积累谚语的愿望,能在积累谚语的同时增长知识。 【课前准备】

1、学生用识字卡。

2、教师用识字卡。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谚语,它不仅告诉我们很多知识,而且方便我们的生活。和它交上朋友是很有意思的,现在我们就来学几个。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小声地讲课文,把课文中的生字勾画出来,再把生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互听。

3、学生说说自己的记字方法,教师注意总结推广学生中好的识字方法。

4、教师出示字卡,指名学生读、齐读、抢读。

做找字游戏:将本课的识字卡摆在桌上,教师发字音,请小朋友赶快找出来。 (也可以小组做这个游戏)最后,开火车读字。

5、再读课文,要求认准课文中的生字,读通课文。

三、写字教学

1、请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看看该怎样写才好看。

如,“北”字,谁来提醒小朋友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北的反义词是什么?(南)你会写吗?你觉得这个字的哪部分最容易写错

(注意里面不是“羊”)

3、学生描红,书写。

4、学生写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总结、表扬写得好和进步大的孩子。

四、自读课文

布置课下收集谚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1、自读生字。

2、教师指名、齐读。

二、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整体感知课文。

⑴ 教师范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有什么特点?(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整体感知谚语的特点,这些谚语读起来押韵,有节奏,像诗一样,很美)

⑵ 自己读一读,感受感受。

2、理解课文内容。

⑴ 多媒体课件演示夜空月相变化的过程:

课文中哪一句说的是这个情景?

(师解释农历、娥眉、团圆)

⑵ 第二句:结合观察课文插图,了解“北斗”,简介北斗星的指向。

⑶ 读第

三、四句,知道“蜻蜓低飞”“大雁北飞”“燕子南归”都与天气变化有联系。让学生通过读文,自悟上述现象各预示了哪些变化?

⑷ 学生自读领会“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⑸ 朗读全文。

3、积累。

⑴ 记背本课谚语。

⑵ 交流收集到的其他谚语,并说说谚语的意思。 【谚语】

十雾九晴。(这里的雾指的是辐射雾,即日落后由于地面辐射降温而形成的一种雾)

雨过天青。(天空纯蓝,往往出现在雨后,比较纯净而显青)

天上星星跳,风雨就来到。(因星光闪耀往往反映出大气不稳定)

东虹日头西虹雨 。(天气系统一般自西向东移动。虹在东面说明阴雨天气移过此地,该地天晴;反之,虹在西面预示坏天气移来。虹是“日照雨”的产物,即内紫外红光弧)

人黄有病,天黄有雨。(天黄一般是由于空气中水汽、尘埃较多,预示将要下雨)

朝霞暗红雨凄凄,晚霞青白行千里。(由于朝晚霞的色彩鲜艳程度与空气中水汽含量密切相关。空气中水汽多时,呈暗红;水汽少时,呈青白)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晕指的是由卷层云而形成的晕圈)

朝有破絮云,午后雷雨临。(意思是说,当早上出现有棉絮状的高积云时,往往预示着将有雷雨天气的降临)

课后练习:

把你收集到的其他谚语写下来。

————————————————————————

————————————————————————

————————————————————————

————————————————————————

教后反思:

30《棉花姑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课文采用童话的形式,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害虫的科学常识。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在教学中着重指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让学生了解各种有益的鸟类和益虫的不同作用,重体验,轻说教,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科学常识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1~4自然段,认识7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请、帮”。

2、通过情境创设、角色体验,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

3、初步培养孩子读懂一句话的能力。

4、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不同本领。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出示棉花图片)

1、读准音:重点指导学生读准轻声。

2、观字形:发现“姑娘”两字共同点。

二、初读,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圈圈生字朋友。

2、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 读新词:可恶 蚜虫 治病 盼望(随机点拨“蚜”、“盼”等生字的识记方法)

⑵ 长句停顿指导。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

⑶ 交流有关“蚜虫”的信息,学习新词“可恶”。

⑷ 有感情读第一自然段。

三、再读,练说主要内容

1、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划划故事中出现的小动物。

2、练说主要内容:

棉花姑娘请(

)、(

)和(

)帮她治病,最后(

)治好了她的病。

3、学习新词:

“啄木鸟”:正音,想想“啄”的这一点像什么?

“七星瓢虫”:知道为什么叫七星瓢虫吗?随机学词:斑点 。

四、学习第一组对话

1、指导朗读“请你帮我捉害虫吧!”。

指名读──齐读。(教师通过范读、评价、语言渲染等多种手段指导学生读好请求的语气。)

2、指导朗读燕子的话。

⑴ 自由读读这句话,想想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培养孩子读懂句子的能力)

⑵ 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在交流中落实“只会”等词的意思。)

⑶ 指导学生读好燕子的话。

⑷ 师生合作读对话。

五、学习第

二、三组对话

1、同桌合作自由练习。

2、 朗读反馈。

六、课中操

七、分角色朗读

八、多形式巩固生字

1、生字打牌比赛 。

2、猜字谜 。

3、完成连环画 :

第一幅图:完成练习“把生字宝宝送回家”。

第二──四幅:指导书写生字“请”“帮”。

第五──六幅:课后填空,下节课交流。

《棉花姑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姑、娘”等7个生字。会写“只、星”等6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

3、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瞧,今天,赵老师带来了什么?(棉花)仔细看,棉花什么样的?

2、你们知道,这雪白的棉花都能做些什么吗?

3、点击,出现题目。(齐读)

二、细读、感悟

1、第一自然段。

⑴ 棉花姑娘老远就听到了你们的声音,可是今天,他不能来了,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看课件)

⑵ 小朋友,棉花姑娘怎么了?(指说)

是呀,她心里多难受呀!你能试着读出她伤心、难过的样子吗?(自读)

⑶ 指读。

2、第二自然段。

⑴ 可怜的棉花姑娘被可恶的蚜虫咬得遍体鳞伤、疼痛难忍,这可怎么办?这时,一抬头,看,谁来了?(指说)棉花姑娘们,你们有什么话,有什么请求快点告诉燕子姐姐吧!(指说)

⑵ 你们在请求燕子姐姐,那一定能读好这句!(指读)

⑶ 听,燕子姐姐怎么说的?(听配音)

棉花姑娘们,燕子的话,你们听明白了吗?(指说)

燕子姐姐帮不上忙,感到很抱歉,你能读好他的话吗?(指读)

⑷ 现在,你愿意分角色读好他们的对话吗?(同桌练练)鼓励学生加上动作。

3、自学

三、四自然段。

⑴ 燕子姐姐不好意思地飞走了,棉花姑娘眼看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难受极了,他还会请谁来看病呢?

(下面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从 3、4自然段中任选你们最喜欢的一段,进行分角色朗读)

⑵ 小组自读3、4自然段,师参与学习。

⑶ 小组汇报,师生随时注意点评。

⑷ 现在,想把2、3、4段分角色演下来吗?(找几位)其他小朋友边看,边思考这项练习,会做哪道就做哪道。(指说)

4、第五自然段。

⑴ 小朋友,燕子、啄木鸟、青蛙都不能帮棉花姑娘捉身上的害虫,这可怎么办呀? 4

棉花姑娘身上的伤口更多了,疼得呜呜的哭起来,谁来救救她呀?只见,一群圆圆的小虫飞来了,看,是谁呀?(齐说)

⑵ 小朋友都认识他,棉花姑娘认识吗?(指说)谁还想惊奇得问问?

⑶ 你能做这可爱的小虫向棉花姑娘介绍一下自己吗?(指说)多了不起的小虫呀!能把蚜虫消灭得干干净净!你能读好他的话吗?(指读)

5、第六自然段。

⑴ 大家看,在七星瓢虫的医治下,这时的棉花姑娘怎么样了?(指说)

⑵ 谁愿意读读最后一段?(指读)你为什么这么高兴?(指说)

⑶ 是呀,棉花姑娘的病终于好了,正为他高兴呢!谁还为他高兴?(指读)

(配上点音乐,齐读)

⑷ 如果能高兴得背下来就好了。(指生试背)

三、通读全文,扩展练习

1、通读全文。

2、想想,生活中,你还知道谁会捉害虫? 板书: 30.棉花姑娘

笑了 害虫 ——— 益虫

飞虫 ——— 燕子

树虫 ———— 啄木鸟 田间害虫 ————青蛙

蚜虫 ———— 七星瓢虫 课后练习:

一.给下面各字组两个词。

星( )( ) 雪( ) ( )

请( )( ) 帮( ) ( )

就(

)( ) 只( ) ( ) 二.照样子写一写。

碧绿碧绿的叶子

碧绿碧绿的________ 雪白雪白的棉花

雪白雪白的________ 粉红粉红的桃花 粉红粉红的________ 通红通红的晚霞

通红通红的________ 教后反思:

31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索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地心引力”,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球、玩”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

3、能读懂课文的内容,对“地心引力”现象发生浓厚的兴趣,并大致了解这一科学常识;从而地身边的一些科学现明探求的欲望更强。 【教学重点】

识字、朗读课文。 【教学时时】

2课时。 【教学媒体】

生字卡片、录音机、教学媒体。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

3、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 【教学过程】

一、 导 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纸飞机吗?你在玩纸飞机的时候最希望的是什么?(学生各抒已见,预测学生理:最希望纸飞机能飞得更高更远„„)好,现在你们想玩一次吗?我们来比一比谁的纸飞机飞得高、飞得远。(学生放飞自己的纸飞机)。

不管我们的纸飞机能飞多高,多远,最后它们总是全掉下来。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们读懂课本上的故事。(板书课题),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二、 初读课文,读通句子,力争把课文读流利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句子读正确,标出自然段,教师巡视。

明确读的要求,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昨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录音范读。

低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很强,录音范读不但吸引学生,而且有利于让学生学会怎样读出有请求的语句。

3、模仿录音练读,同桌为一组互读要求读正确。

学生互相读,有助于朗读能力的提高。

4、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给大家读哪个自然段,教师指导。

5、感悟地球爷爷说的话:读了地球爷爷的放在,他们知道了什么?

(4个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再汇报)

三、识生字

1、在书上圈一圈,读一读。

2、“我是小老师”用卡片考一考同桌。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教师出示生字,学生认读,认小组比赛的形式读。(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读得全对的小组能得到5颗星)

比赛是学生特别喜欢的方式,而小组比赛更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 总结谈话

关于我们的一球爷爷还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呢!只要大家能多看多想,就会有很多新的发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所学的生字,用生字扩词。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读懂了课文,了解了地球爷爷的手。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练习朗读课文,学习写字。

二、复习和生字

1、卡片认读生字和词语。

(学生先独立认读,最后集击掌边认读所有的词两遍)

三、练习流利地朗读课文

1、自由练习。

2、分组分角色进行表演朗读,准备比赛。

⑴ 练习读好小猴子的话。(欢快2段,请求有礼貌4段,奇怪8段。)

⑵ 练习读好小兔子的话。(有礼貌6段,奇怪9段。)

⑶ 练习读好猴爸爸的话。(慈祥、和蔼)

⑷ 练习读好地球爷爷的话。(声音缓慢、粗壮有力)

3、表演情朗读比赛。(自编自演)

分角色朗读能使学习更好地感悟课文内容,进而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四、指导写字

1、读读要写的字组词。

2、说说字的结构。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重点指导跳、刚。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教师有针对性的范写,培养学生良好观察习惯,主动学习的意识。

五、拓展活动

如果地球爷爷没有“手”了,我们的世界会是什么样?

(自由想像说)

六、作 业

找找有关地球知识的书刊,读一读,并带到学校来和同学交换着读。

【板书】

地球爷爷的手

地心引力

课后练习: 一.我会填: 7

1.我能说出有关地球的“手”的事。

地球爷爷的手是 。 2.地球爷爷的手可以让成熟的桃子掉下来。

地球爷爷的手可以是让 。 二.照样子,写词语。 例:又大又红

又( )又( ) 又( )又( ) 又( )又( ) 教后反思:

32《兰兰过桥》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本篇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一种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知识,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认知得到发展。同时,通过一些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启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识字教学上采用先读书,再识字的倒置法。 【学习目标】

1、认识“梁、程”等12个生字。会写“兰、各”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两种桥及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识字、写字;难点是如何理解这些神奇的桥。 【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桥的知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识记生字。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借助图画或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赏兰兰过桥的片断,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兰兰过桥。

二、初读课文,引导思考

1、师:我想:好多同学都过过桥,而兰兰过的桥跟我们过的可不一样。究竟哪点不一样呢?我们读了课文就会知道。

2、学生小声读课文。要求:

⑴ 画出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⑵ 想一想,兰兰过了哪几座桥?

3、检查认读生字的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用指名读、集体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检查学习生字、生词的情况。

4、回答“兰兰过了哪几座桥?”(潜水桥和塑料桥)

三、师:好,让我们先来过一过潜水桥

1、清大家先找到写“潜水桥”的段落,认真地读一读。想想这座桥与我们平常过的桥有什么不同。

2、再读一读,让我们像兰兰那样过一过这座桥,体会体会走在这座桥上的感受。

四、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

师:谁能说说这座桥与我们平常过的桥有什么不同?(实际上是说“潜水桥”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归纳“潜水桥”的特点:

1、架在水面上。

2、用玻璃砖造的。

3、像一座长长的透明的房子。

师:说说你走过这座桥的感受好吗?

学生可以说课文中兰兰的感受(鱼在周围游,船在桥顶上驶来驶去),也可以说自己通过想象的感受。

五、师:这座特别的“潜水桥”我们已经走过了。现在,我们把这座桥的生字学会好吗

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兰 桥 座 特 结 实

1、说说你们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几个生字?

让学生交流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教师加以肯定。

2、这几个生字中哪个最不好写?

根据多数学生的意见教师进行书写指导。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的一部分

课堂订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识记生字。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走过了“潜水桥”。这节课我们走一走兰兰过的另一座桥,好不好?

二、学习“塑料桥”这一部分的内容

1、提示学习方法。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有了过“潜水桥”的经验。大家回忆回忆,“潜水桥”是怎么过的?

⑴ 找出这座桥的特点。(与平常的桥不一样的地方)

⑵ 说说我们走在这座桥上的感受。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⑴ 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出“塑料桥”的特点:

轻巧,便于携带,塑料做成,空气做填充材料。

⑵ 说说走在上面的感觉:

“又平又稳”。学生说出自己想象出来的感觉也可以。

4、走过了两座神奇的桥,你有什么想法?

让学生畅所欲言,激发他们创造的愿望,对他们合理的新想法要热情鼓励。如果有时间,可让学生把自己的设计画下来,再相互交流。

三、书写本课余下的生字

出示生字:顶 野 取 提 术

1、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几个生字?

让学生交流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教师加以肯定。

2、这几个生字中哪个最不好写?

根据多数学生的意见教师进行书写指导。

提示:“野”左边的“里”字,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

“取”左边的“耳”字,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余下的部分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用“顶、提、特、轻、奇”口头组词语。

六、完成课后练习第4题

比较句子,让学生说体会。(第二句比第一句具体、形象) 【板书设计】

32 兰兰过桥

“神奇”

1~4

5~9

潜水桥

塑料桥

(玻璃、透明) (轻巧、方便) 课后练习: 一.我能填。

一(

)大河

一(

)桥

一(

)房子

一(

)管子

一(

)雨衣

一(

)专家 一(

)蝌蚪

一(

)小鸟

一(

)果园 二.照样子,写句子。

例:兰兰下了车,一边采野花,一边往前走。

1.妈妈一边(

),一边(

)。

2.(

)一边(

),一边(

)。 教后反思:

33《火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启发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多方位去探究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观察、亲自动手,自主实践,勇于探究,解放学生的眼睛,使学生的个性与多种能力得到和谐发展。力求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法,变讲为导,自主质疑、以读代研,读中感悟,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学生情感的自我发展。 【教学目标】

1、认读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了解课文中几种火车的特点。

4、了解我国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大好形式,了解现代化科技成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结合对课文内容理解,了解火车的演变历程。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揭题。

谈话导入:谁见过火车?你见过什么样的火车,能给大家说一说吗?

2、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篇《火车的故事》,火车会有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

1、揭示读课文的要求。

2、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

3、听录音范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4、你喜欢哪个小节就多读一读?

5、想一想课文讲了火车的什么故事?

6、出示词语卡片抽读,齐读,开火车。

7、分小节读课文,你喜欢读哪段就站起来读给大家听。要读的流利。

三、联系插图,精读感悟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飞驰而过”是什么样?用手来笔划一下飞驰的样子。

2、出示挂图,观察这是什么车?

3、指导朗读。

4、学习第三小节,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哪种火车?

最早的火车什么样?最先进的火车什么样?

5、小组讨论,画出有关的词句。

6、指名汇报学习成果。

7、出示挂图、观察、有四种火车。

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火车、磁悬火车。

8、指导朗读,读出夸赞的语气。

9、各小组自由结合学习4、5、6、段,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选出代表汇报学习成果。

四、质疑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和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朗读课文,分段朗读,齐读。

2、出示生字卡,认读。

二、分析记忆字形

1、认读生字,巩固字音。

2、自行分析字形,识记生字,并想想识记方法。

3、交流自学情况。

哪些字和学过的字很像?进行比较。

名──各

友──发

4、哪些字是由学过的字换偏旁组成的?

如:动──运 新──亲

5、口头组词。

三、指导书写

1、“成”的笔顺 “晚”的笔顺。注意占格的位置。

2、学生先描红, 在书上临写。

3、再在本上练习写字。

4、练习组词扩词。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四、实践活动

你想象中的新型火车是什么样?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小组合作,设计一列未来的火车,画下来展示给大家看。

【板书设计】

33 火车的故事

蒸汽机车

内燃机车

磁悬浮火车 课后练习:

1.我会选字组词。

玩 光(

)

(

)里

(

)上 (

)字

(

)年

(

)笑 2.连一连。

小明成了

绿色环保型火车 机车带动

飞驰而过 一列火车

一节节车厢 磁悬浮火车是

一名火车司机

教后反思:

34《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低年级语文教学要紧紧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融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寓知识的传授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学习中,在此之上,培养学生思维,训练其语感,提高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故事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趣中学,学中用,用中悟”。《小蝌蚪找妈妈》一文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为了从知识、能力、情感三角度落实好本文的教学,我在设计中还充分考虑到教材的特点,儿童自身的特点,抓住“六”个字──“变”、“趣”、“演”、“引”、“板”、“读”,进行全文的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词,会用“快活地”造句;进行“感叹句”和“疑问句”句式的训练。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激发学习情绪。自学课文。结合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试读课文。理清层次、分段。范读课文。复习生字词。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朗读全文。简要复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激发学习情绪

这两天,小朋友们都在观察小蝌蚪,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青蛙。)可是小蝌蚪却不认识自己的妈妈,它们就去找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

(揭示课题,“蝌蚪”(kē dǒu))

二、自学课文

揭示自学要点:

1、小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的?

2、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

三、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

结合学生回答上面的两个问题,出示下列词语。

鲤鱼 让学生看插图,认识鲤鱼的模样。

guī

乌龟

提示学生注意“龟”的下半部是“”不是“电”,“L”一笔上面不出头。

dūn

可指名一学生做“蹲”的姿势;发音强调韵母是un;教学字形时,提示学生注意“蹲”的右上部“酋”里面的一短横不能丢。

让学生联词。(例:披上大衣、大地披上绿色的新装、披星戴月。)

碧绿

让学生组词造句。。(例:晚上,满天的星星像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shāng

衣裳

“裳”指导学生发轻声,后鼻音。

四、试读课文

可采取全班轮读的方式进行。(一人读一句,或一人读一节)

五、理清层次,分段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先启发学生找出主要段落,然后再给全篇课文分段。

(学生如有困难可先默读)

中间这两节是写小蝌蚪找妈妈,那么这一段前面一节(第一节)写的什么?这一段后两节写的是什么?这样,课文分成几段?

课文可分成三段:

1、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

2、小蝌蚪找妈妈。

3、小蝌蚪找到了妈妈。

六、范读课文

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前面看《小蝌蚪找妈妈》的插图。看好后听老师读课文。老师读到哪儿,小朋友的手就指到图上有关的地

(老师范读全文。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

七、复习生字词

用小卡片全班轮读。(一人识一个,联一个词)

快读。(要学生迅速读出字音)

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讲读课文

第一段:

1、出示第一幅插图。(一张画有水草的图,然后贴上一群小蝌蚪的剪纸。)

提问:你们看,池塘里有多少蝌蚪?(帮助学生理解“一群”。)

2、如果后面又来了几群,(在远处贴上数群小蝌蚪的剪纸),这叫多少蝌蚪呢?

(引导学生区别“一群”与“一群群”)

3、(引导学生观察)谁说说这些小蝌蚪是什么样儿的? (训练说一句话:小蝌蚪。)

4、现在我们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指名读第一小节)

5、指点:课文上说小蝌蚪快活地游来游去,告诉我们小蝌蚪很开心,自由自在的,小朋友想想,我们还可以说什么快活地做什么,谁能说一句?

(引导学生运用“快活地”一词,出示:“快活地”的句式)

6、齐读第一段。

第二段:

1、叙述:小蝌蚪在池塘里游来游去(边说边揭示长了后腿的小蝌蚪的剪纸,贴在的原来的水草图上),你们看,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原来的样子有什么变化?(引导观察进行比较)。 2、小蝌蚪游呀游呀,看见鲤鱼妈妈在教自己的孩子捉食(揭示鲤鱼妈妈的剪纸贴在水草图上,取下未长脚的小蝌蚪)。这时候,小蝌蚪会想起谁呢?(想起自己的妈妈。)哪个小朋友能说一句话,后面用上疑问号,把小蝌蚪想妈妈的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谁是我的妈妈呢?

我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呢?

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

„„

3、小蝌蚪想妈妈,就去向鲤鱼妈妈打听。小蝌蚪怎么问的?鲤鱼妈妈怎么回答的?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小朋友读鲤鱼妈妈的话,大家读叙述的话。

4、小蝌蚪照着鲤鱼妈妈的话去找自己的妈妈。小蝌蚪找呀找呀,你们看这时候的小蝌 14

蚪和前面的样子又有什么不同?

(揭示长了四条腿、拖着尾巴的小蝌蚪的剪纸,贴在水草图上,让学生比较。) 5、指点:小蝌蚪先长出的是后腿,后长出的是前腿。小蝌蚪正游着,他们看见了乌龟(取下先贴上的鲤鱼剪纸和才长后腿的小蝌蚪的剪纸,再贴上长了四条腿的小蝌蚪和乌龟的剪纸),小蝌蚪会怎么想的?

6、小蝌蚪是怎么对着乌龟喊妈妈的?乌龟又怎么说的?现在请女同学读小蝌蚪的话,男同学读乌龟的话,老师读叙述的话。

7、你们想,小蝌蚪怎么会把乌龟当着妈妈的?学生回答后加以指点:青蛙是四腿、阔嘴巴,但不等于四条腿阔嘴巴的就是青蛙。

8、现在,你们评一评,鲤鱼和乌龟的话谁说得全面?(引导学生做出判断)。

第三段:

1、小蝌蚪听了乌龟的话,又去找妈妈,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贴上脱掉尾巴的小青蛙的剪纸) 2、(取下原先长尾巴的小蝌蚪的剪纸)小蝌蚪这次怎么把青蛙认定是自己的妈妈的?

复习读:鲤鱼妈妈和乌龟的话。

3、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该多高兴啊!你们想,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能说一句话,后面用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你啊!

妈妈,原来你在这儿啊!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4、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大家都非常高兴,它们的话该怎么读呢?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朋友读妈妈的话。

5、青蛙的样子,课文上是怎么描写的?让学生比较。

课文上描写的:

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双大眼睛。

换一个说法:

荷叶上有一只大青蛙,背上颜色是绿的,肚皮上的颜色是白的,眼睛是凸出来的。

这两段话意思差不多,你们说,哪一段写得好?

(课文上写得好,觉得青蛙很美很可爱。)

齐读这一段话。

6、那么课文上是怎样把青蛙写得可爱的呢?我们看,写青蛙的动作,用了哪些词儿?

(板书:蹲

鼓 )

7、启发:这些表示青蛙动作的词,都用得很好。如果把“鼓着一对大眼睛”换成“瞪着一对大眼睛”,怎么样?

8、这是写青蛙的动作。你们再看,写青蛙身上颜色也是很讲究的。谁能把这些词儿找出来?

(板书:碧绿的 雪白的)

9、比较:

青蛙披着绿的衣裳,露着白的肚皮。

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 10、指导朗读。突出四个动词和这两个形容词。

11、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要把青蛙写得这么美呢?

12、讲述:因为青蛙是益虫。一只青蛙年能捉一万五千多条害虫,我们小朋友要好好保护青蛙。

13、现在小蝌蚪已经长成了青蛙,它们和妈妈一起捉虫了,同学们看看图,再自己读读课文。

(学生自学课文最后一节) 14、出示卡片:蹲

让学生认读,并区别其含义。

三、朗读全文

四、简要复述

小蝌蚪怎么找妈妈的,我们知道了,在找妈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谁能简单地说说?

学生默读,准备复述。 〔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青蛙长尾巴

两条后腿

披 碧绿的

两条前腿

露 雪白的

尾巴变短

尾巴不见了

课后练习: 1.我会连一连。

粉红的

池水

雪白的 嘴巴

碧绿的

荷花

大大的 肚皮 清清的

荷叶

宽宽的 眼睛

二.照样子,填一填。

冷——(

)

早——(

)

无——(

)旧——(

)

慢——(

)

甜——(

)

教后反思:

《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发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思维、大胆想象的能力。

2、区别同音字、形近字,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鼓励孩子的发明创新。

4、培养学生借图画看懂故事,并能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5、能根据情境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

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识字卡片;自己设计的桥(图或实物),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方法,区别形近字、同音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2、进行朗读训练。 〖教具准备〗

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1、自己大声地朗读韵文,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如:“千”和“口”合起来是“舌”;

“舌”和“甘”合起来是“甜”;

“土”和“里”合起来是“埋”;

„„

3、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汉字的部件在桌上摆一摆。

4、交流所摆生字:舌、甜、埋、棉、闪、闯、闷、拿、掰、跌。

5、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识记生字:甘、埋、闯、掰、跌。 〖日积月累〗

1、我会填。

⑴ (出示字卡)学生认读并说说每组字的异同点(音、形、义)。

⑵ 选择适当的字填在书上的(

)里。

⑶ 集体订正。

⑷ 扩展练习。

坐 座

圆 园

声 生

(

)位

公(

)

学(

)

请(

)

(

)形

(

)病

2、我会读。

⑴ ⑵ ⑶ ⑷ 自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写了什么?

小组合作学习,将短文读正确、读流利。 指名读,并说说这台机器有什么用处。 说说自己读了短文后的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充分展示对未来桥的设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条理、有序的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事先设计的桥的图画或实物。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教师事先设计的桥,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同时伴有介绍)

2、引出课题:未来的桥。

二、小组交流

1、分组展示自己设计的桥。

2、全班交流。(用实物投影展示)

3、评选自己认为满意的桥并说出自己这样选的理由。

三、拓展、延伸

小朋友们真聪明,设计的桥也各具特色,希望小朋友们能设计出具有特殊用途的桥。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已有的三幅图画,看懂故事的内容。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教具准备〗

放大的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指导观察图画

1、认真看图,了解图意。

2、说说图上给出的三幅图上画的各是什么地方?都有谁?它们在干什么?

3、请学生想想:空白的第三幅图缺的是什么?(缺了把球捞上来的方法)

二、讨论捞皮球的方法

1、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

2、小组讨论:谁的方法能把皮球捞上来?

3、学生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办法作为第三幅图的内容画下来。

三、编故事:将四幅图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小结:这一节课老师发现大多数小朋友观察认真仔细,并且爱动脑子。另外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知道:遇到困难,只要大家齐心协力 ,就一定能克服困难。 一.课后练习。

笑(

) (

)方 (

)好 (

)位 (

)体

学(

) 花(

) 请(

) 团(

)

二、把下面的词按一定顺序排成一句话,加上标点符号。

1.天天

上课

我们

教室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明

方方

好学生

爱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看图写几句话。(要求写明时间、地点、谁、在怎么想、怎么做)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教后反思:

第2篇: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1节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教学目标

1、体验使用符号、建立模型的思想。

2、能用物质粒子模型来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 重点难点分析 体验使用符号与建立模型的思想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教 学 预 设 调 控 对 策

【引入】回忆以前学习中,曾用用过的符号(略)。 【讨论】为什么要使用这些符号?用这些符号来表示实物? 【板书】

一、符号

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地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地混乱。

【引语】除了符号,我们还使用模型,请举例。

如地球仪、细胞模式图、眼球模型等。 【讨论】为什么要使用这些模型呢?

1、因为地球太大,难以认识,所以人们常用地球仪。

因为细胞太小,难以观察,所以人们画出了细胞模式图。

由于眼球构造太复杂,难以表达,人们制造了眼球模型。

2、读图:

液态水与气态水的状态模型 通过读图,可知:

一、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

二、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地球仪、PPT图片、细胞模型

3、建立模型的意义:

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4、模型的不同表示方法: 【练习】

【补充】元素符号的记忆和书写。 【马龙老师备课】

【引入】在我们已经学完的三册科学书里,我们接触了很多新的东西。例如:

运动学:v

t

s

电学:R

I

U

单位:m/s

s

m

单位:Ω

A

V 请同学用一个次来概括一下以上的内容,可见这些都是一些符号 【新授】

一、请同学说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符号

二、请同学门讨论为什么要使用这些符号?

讲解:例如时间,不同国家用不同的文字表示,为了减少这种语言文化带来的差异,我们就用T来表示时间,再如一些复杂的事物,如电路图中的元件,如果都要用实物表示,那么电路图会变的十分复杂,所以我们就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可见 符号的作用:

1、简单的表明事物

2、避免混乱

三、模型

1、请同学描述一下对地球的认识

2、请同学在地球仪上找到一些相应的位子,并描述一下。

3、同学们都知道,任何生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请同学说一下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画出细胞模式图

再请一位同学根据细胞模式图来分析一下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4、眼球的结构很复杂,所以我们通常用人们制造的眼球模型来认识其结构

5、请同学们填写书本第二页的填空

地球仪、细胞模式图、眼球模型就是用模型来表示一些我们通过肉眼直接很难观察很难认识清楚的对象时采用的方法,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符号也是一种模型。

四、请问同学水有几种状态?

水用符号表示为“H2O”也就是说它由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用模型表示水分子

从三态说明三种模型(略)

请同学在书上填空

通过模型,我们可以直观的区分出水的三态,从模型中我们也可以知道水在三态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是分子间的距离,需要强调一点,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张图,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对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 示意,如光合作用,我们将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的变化概括的写成一个简单的表达式就是一个模型,包括我们以后要学的化学方程式都是模型。 五,综述

通过学习同学们应该建立一种使用符号和模型的思想,它可以帮我们形象的认识事物的共同点,免去一些外因的科学研究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符号和模型就是中间的纽带,所以我们建立了模型和符号的概念对我们以后学习科学,研究科学是很有利的,同学们通过学习后经常去使用一些符号和模型,也可以去设计一些符号和模型,只要方便使用就可以。当然你设计的符号如果没有经过有关机构的认同,千万不要公开发表!包括你的作业和试卷。

第2节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物质也可由原子直接构成。

2、知道原子组成分子时结构和种类不同,物质的性质也不同。

3、认识分子微粒的大小、质量的数量级。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知道物质的不同构成:分子、原子和离子。

知道物质构成与性质的关系。 难点:认识微粒的数量级的大小。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用橡皮泥和牙签让学生制作分子模型 实验:称量米的质量 教 学 预 设 调控对策

【复习】你对分子的了解有多少?

--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间有间隙;

【引入】分子又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呢?

【分析】水电解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 水分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原子构成。 由这个实验还可以知道:

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割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就是化学变化。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还是原来的分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介绍】人类对原子的认识历程。(资料打印)

【读图】我们用模型来认识分子、原子,表示化学反应过程。 【结论】

一、物质--分子--原子

宏观--微观----物质组成的层次性 【了解】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微粒构成。

金属由原子构成;石墨由碳原子组成;

--说明哪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和固体非金属

二、不同种类的物质

【读图】【思考】不同物质的模型

(1)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2)同种原子构成不同物质时结构是不一样的。--金刚石中碳原子的排列成网状,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成层状,足球烯中碳原子的排列成球状。

重点讲解:金刚石和石墨在性质上的区别: 物理性质上:硬度、导电性、熔点、沸点等;

化学性质上:一样。【举例】科学家做过的实验:在密闭的容器中充满氧气,分别放入金刚石和石墨,结构都生成唯一的产物--二氧化碳。

三、粒子的大小与质量

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原子的体积很小,半径的数量级在10-10米。 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数量级在10-26千克。

2、不同质量的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认识】不同的分子和原子质量。

【学生活动】感受10-27千克质量大小。称量1克米,数出米的粒数。 【补充】

第3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

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2、了解同位素的结构特点,能说出1-2项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

3、知道物质也可由离子构成,认识离子微粒大小的数量级。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难点:对原子结构知识的初步了解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实验,课外资料

教 学 预 设 调控对策

【作业讲评】:摩擦起电的原因:物体中本来就存在正电荷和负电荷,通常情况下正负电荷的数量相等,物体是中性的。当两个物体摩擦时,电子从束缚较弱的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注意:摩擦起电都是带负电的电子转移,而不是带正电的正离子或质子等的转移。 【引入】

1、练习: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

2、复习:物质的构成、电流的形成 【新授】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

1、道尔顿--实心球原子结构 --发现原子

2、汤姆森--“汤姆森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嵌在中间。

--发现电子

3、卢瑟福--“卢瑟福模型”:电子绕原子核运行 【介绍】实验:α粒子轰击原子

4、波尔--“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

5、“电子云模型”--电子在核周围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多,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少,就象“云雾”一样笼罩在核的周围。

【小结】建立模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学习科学家提出问题、建立假设、修正模型的研究方法。

二、原子的结构:

1、原子:

原子核:

带正电 (不显电性)

核外电子:带负电

2、原子核大小与核外电子运动范围(原子大小)的比较。

三、揭开原子核的秘密

1、原子核是由更小的两种粒子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

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读表】思考:在原子中哪些数目总是相等的? (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3)原子内可以没有中子。

2、质子、中子核电子的质量比较

质子、中子的质量大小几乎相等。电子质量很小,在整个原子的质量中所占的比例极小,可忽略不计。所以说,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读图】一杯水的微观层次分析

3、一杯水--水分子--氧原子、氢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夸克

四、原子的“孪生兄弟”--同位素

1、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 如:氧元素就是所有氧原子的总称。

同种原子的原子核内核电荷数、质子数与中子数是一定的。 但有的原子其核内的中子数会发生变化。

【举例】氧的三种原子的原子核:核内都有8个质子,但中子数分别是8个、9个、10个。属于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

2、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

氧的同位素原子是氧元素的不同种原子。

【思考】氧的3种同位素其核外电子应各有几个?--8个。 如:氢有3种同位素原子:氕、氘、氚。 汞有7种同位素。

3、同位素元素在工业、农业、医疗、国防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化学分析、消除细菌、医学诊断等。 【阅读】利用碳-14同位素测定年代

五、带电的原子--离子 【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

实验现象:

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正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 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负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

所以,离子就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的组成元素不止一种)。 离子和分子、原子一样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学生实验】估计高锰酸钾离子的大小 说明:这是一个思想实验。

目的:让显示感受到离子的存在,利用简易可行的实验估计构成物质的粒子--离子大小的数量级。

基本操作技能:固体药品的取用;毫米刻度尺的使用;液体体积的测量;振荡。

主要科学方法:估计方法、观察实验方法、对比方法。

实验设计思路:已知经过多次按1/10稀释后,最后能看到的紫红色高锰酸钾溶液中,每100毫升大约存在1000个高锰酸钾离子。根据稀释的次数克推算出高锰酸钾晶体中含有的高锰酸钾离子数为N。溶解前,先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并估算出离子的大小,这是一种通过宏观现象推测微观世界的思想方法。

第4节

组成物质的元素

教学目标

1、知道自然界的物质由100多种元素组成,从组成物质元素角度出发理解物质初步分类思想。

2、知道组成人体、地球的主要元素。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难点:区别单质、化合物、混合物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教 学 预 设 调 控 对 策

【引入】讲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历史 【新授】

一、元素的种类

1、110多种,包括人造元素。

元素分类: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气体元素:在自然界含量极少,性质非常稳定)

2、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举例:氧气、金属铁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举例:二氧化碳、水等。 【注意】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及分类依据

【阅读】元素名称的由来:进一步来了解元素的分类

二、元素的分布

1、元素在地壳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地壳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元素组成。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硅。金属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铝,其次是铁。

2、在人体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其次是碳、氢; 【阅读】人体种元素的作用

【校本课程】营养与各元素的摄取;广告与生活

3、在海水中除了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以外,含量较高的是氯元素和钠元素(氧85.5%,氢10.7%,氯2.0%,钠、镁等1.5%),还有贵重的金属等--海洋是资源宝库,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课外探究】海水中氕、氘、氚的利用

4、生物所含的大量的有机化合物如血糖、植物纤维主要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5、人造元素通过核反应制得的,其中一部分人造元素核天然元素具有放射性。有利有弊:对人体有害;利用放射性可以治疗一些疾病。

第5节

表示元素的符号 日 期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元素符号(H、0、C、S、Si、Na、Fe、Cu、Cl、Ca、Ag、Al、I、K、P),会查阅元素符号。

2、通过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分布。

3、阅读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及应用的地形、典型历史事实,体会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和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认识常见元素符号

难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和简单运用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教 学 预 设 调 控 对 策

【复习】元素的种类、分布以及与物质、原子、分子间的关系 【新授】

一、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是国际上统一采用的符号,通常用该元素拉丁文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

当元素的第一个字母与其它元素重复时,克写上该元素名称的第二个字母以示区别。

2、元素符号一般表示: ⑴一种元素

⑵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 ⑶这种元素的原子的质量

【练习】“2N”等的意义;与“N2”的区别

二、元素周期表

【介绍】简单介绍元素周期表

7个周期(短周期、长周期、不完全周期); 16个族(7个主族、7个副族、0族、第8族); 112种元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元素); 【探究】寻找元素周期表中元素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1、提出问题:

2、建立假设:规律可能表现在元素的性质上; 规律可能表现在元素的种类上; 规律可能表现在元素的质量上; 规律可能表现在元素的质子数上; 规律可能表现在元素的中子数上; 规律可能表现在元素的发现史上;

3、设计方案:研究课本上的元素周期表

4、记录考察结构

5、验证假设

6、交流 【小结】

第6节

表示物质的符号

教学目标

1、会查元素的化合价,会运用化合价写出简单的化学式。

2、能解释化学式表示的意义,能根据化学式区分单质和化合价、金属和非金属。

3、能用;表示离子或带电原子团。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会查元素的化合价,会运用化合价写出简单的化学式。难点:会运用化合价写出简单的化学式。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教 学 预 设 调 控 对 策 【复习】

1、默写元素符号

2、说明符号的意义 【新授】

一、化学式

1、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称化学式

2、化学式的确定依据:由实验测定组成,如水的电解实验测定水的组成。不能凭空想象,一种物质只有一种化学式。

3、化学式的书写原则 ⑴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双原子分子: 稀有气体: 多原子分子:

固态非金属(结构复杂,习惯上用元素符号表示): 金属(同上): ⑵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按一定顺序写出组成化合物的所有元素符号,然后在每种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用数字写出化合物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一定顺序: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氧元素符号写在左边;氢元素与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氢元素写在左边;金属元素、氢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非金属元素写在右边。

直接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常用其离子的最简单整数比表示。 【例】 【练习】

4、化学式的读法:一般从右向左读做“某化某”;或者要指出一个分子里的个数。

5、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⑴表示某种物质(纯净物) ⑵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⑶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 ⑷表示物质分子的构成 ⑸表示分子的质量 【例】 【练习】 【补充】

1.化学式能代表某种质,如CO2这个化学式就代表二氧化碳。因为一种物质只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

2.化学式能表示物质组成。如H2O这个化学式能表示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化学式能表示物质中原子或离子个数比。如NaCl这个化学式表示在氯化钠中氯离子和钠离子的个数比为1∶1。

4.通过化学式可计算式量。如水的化学式是H2O,H2O的式量=1×2+16=18

5.通过化学式可计算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如二氧化硫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等于:32:16×2=1∶1

6.通过化学式可计算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二、离子的符号

【引入】当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成为离子时,怎样用符号来表示呢?

1、离子符号是在形成该离子的原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2、离子符号的意义:

3、常见的离子(包括原子团所带的电荷数)

三、化合价

1、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用化合价来表示。

2、常见化合价: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氢、氧元素的化合价规律; 常见原子团(根)的化合价。

3、原则:在化合物中所有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4、单质的化合价为零。

5、标价方式与离子表示方式。

6、应用: 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推出各元素的化合价; 根据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例】

第7节 元素符号表示的量

教学目标

1、会查阅相对原子质量表。

2、能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3、能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含量、所含元素质量比。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能解释化学式表示的意义;相对原子质量的了解及查阅;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原子质量和元素的质量比。 难点: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原子质量和元素的质量比。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PPT课件 教 学 预 设

【引入】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元素符号表示的量,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C”表示的意思

表示碳元素

C

表示一个碳原子

表示碳元素的质量

关于前面两层意思我们已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其中的第三层含义 【新授】

我们知道“C”这个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且由相关的表中可以查得

C:1.993×10-26千克

H: 1.674×10-27千克

O: 2.657×10-26千克

由此可见,原子的质量非常小,所以直接用它的真实质量会使计算复杂,且数据不容易记忆,所以我们取他们相对的值。在取这个相对的值之前我们必须先有一个标准。就像画地图时用的比例尺,我们就可以把一个国家按比例缩小画到一张纸上,现在我们的原子质量太小了,所以我们要让它按比例扩大,而且扩大后的数值要尽可能易记,实际上这就是建立原子质量模型。找出了原子质量的标准,我们就把其它原子的质量与之相比,把比值就定义为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下面就来规定这个标准

C-12(提问:12表示什么意思?表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是12,由于碳有两种同位素,即C-12,C-14,所以必须指明是哪种碳原子。) C-12

M=1.993×10-26千克

1/12C-12

M=1/2×1.993×10-26千克=1.661×10-27千克 先留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取1/12C-12作为标准?

找到了标准,我们就可以给出任意一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了

例如:O: 2.657×10-26千克/1.661×10-27千克

一、相对原子质量

以C-12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比值,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练习】查找各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阅读】张青莲教授与相对原子质量--激发爱国热情

二、相对分子质量

1、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例题】注意规范及计算方法。 H2SO

4、3CO

2、CUS04.5H2O等

2、化学式的意义:5点 (1)表示一种物质;

(2)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 (3)表示各种元素原子的个数比;

(4)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5)表示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讲解】及【练习】

三、元素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确定

1、组成物质的各种元素的质量比 【例题】H2O、NH4NO3 【练习】Fe2O

3、CO

2、H2SO

4、NH4HCO

3、

2、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例题】讲解例题。

提醒学生注意:①各元素的质量比跟原子个数比是不同的。例如NH4NO3中氮、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7∶1∶12,而它们的原子个数比是2∶4∶3。②计算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时, 【练习】

【补充】计算5t氧化铁中含铁多少吨。 [解]氧化铁的化学式是Fe2O3 氧化铁的式量是56×2+16×3=160

5t氧化铁中所含铁的质量是:5×70%=3.5(t) 答:5t氧化铁中含铁3.5t。

复习教案

1、同种原子里

电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量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数值=质子数+中子数 2.同一种元素的离子里

电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量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数值=质子数+中子数 3.同一种元素的原子、离子里

电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该微粒为阳离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该微粒为阴离子;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的正电荷数(元素正价数) 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阴离子的负电荷数(元素负价数) 质量关系:与原子、离子相同 4.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一个原子质量÷碳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 【例题讲解】

例1:一种四价元素硫化物的式量与此元素氯化物的式量之比为100∶202,确定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名称。

解:设此元素为M,则硫化物的化学式为MS2,氯化物化学式为MCl4,由已知条件知:MS2∶MCl4=100∶202

(M+64) ∶(M+142)=100∶202 (M+142)×100=(M+64)×202 M=12.47

答: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47,是碳元素。

例2: x和y两元素组成的A和B两化合物,A的分子组成为xy2,其中x的质量分数为44.1%,B分子中x的质量分数为34.5%,B的化学式为

[

B

]

A.x2y

B.xy3

C.xy

D.x3y 例3:一包氯化铵(NH4Cl)化肥中,混入了少量某种其它化肥,此包氯化铵化肥中的含氮量为27.5%,则入的化肥可能是

(

A

)A、CO(NH2)2

B、(NH4)2SO4

C、NH4HCO3

D、KNO3 例

4、 当氨肥硝酸铵[NH4NO3]和尿素[CO(NH2)2]所含氮元素质量相同时,它们的质量比是A、1∶1

B、8∶3

C、4∶3

D、2∶3

(

C ) 例

5、R、X两元素形成多种化合物在RX中R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9.7%,则下列化合物中R元素质量分数大于43%的是

(

)

(A)RX

2(B)R2X

3(C)R2X

(D)R2X5 【练习】

1、已知n个银原子的质量为mkg,a个碳原子(测定相对原子质量的一种碳原子)的质量为bkg,则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表示为

[ A

]

A.12am/bn

B.am/12bn

C.12bn/am

D.bn/12am

2、已知K2MnO4的式量为m,若钾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则锰的相对原子质量(表达式)为x=m-2a-4b。

3、某元素R的氧化物化学式为R2O3,若R与氧气化合时的质量比为9∶8,则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C

] A.9

B.13

C.27

D.56

4、某物质的化学式是RH4,其中含氢25%,则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5、由C2H6和C2H60组成的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第3篇: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课文 19.棉花姑娘

教学目标:

1、认识棉、娘等13个生字,会写“病、医”等7个字。认识一个偏旁。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

3、通过学习,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让学生树立保护益虫和益鸟的意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语气。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查阅有关益鸟和益鸟的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做好铺垫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她是谁呀?(出示图片)你们瞧,棉花姑娘长得多漂亮啊!谁来夸一夸她?是呀,棉花姑娘长得白白嫩嫩的,穿着绿裙子,多么美丽呀!让我们一起亲切地叫一叫她的名字吧! (板书题目:

19、棉花姑娘) 谁知道棉花可以干什么用?(棉衣、棉袜、棉球、被子、鞋子) 是啊,棉花不仅漂亮,而且用处还这么多。

二、激趣学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请看这两幅图,说说棉花姑娘的表情有什么变化? (出示棉花姑娘伤心的图片和开心的图片。) 2.是呀,第一幅图棉花姑娘愁眉苦脸的,很伤心。第二幅图棉花姑娘开心地笑了。棉花姑娘从伤心到开心,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到课文里去找找答案吧。

3.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词卡:治病、燕子、别人、树干、忽然、惊奇、七颗、瓢虫、碧绿、吐出、笑啦。

(1)学生认读。

(2)同桌你指我读合作学习生字“治、燕、别、干、然、奇、颗、瓢、碧、吐、啦”,自主发现最合适的识字方法。 4.自由读课文。

三、读通课文,识记生字

1.遇到不认识的字要请教他人,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不添字不落字,注意停顿„„)

2.刚才你们在读的时候有没有碰到什么困难? (1)第1自然段:本段有几句话?大家能读好吗?

第二句:认读词语“治病”,识记“治”。

齐读第1自然段。

(2)还有难读的句子吗?

“我们身上有七个斑点,就像七颗星星,大家都叫我们七星瓢虫。” (指名读,齐读) 3.课文中还有许多重点的句子,你们会读吗?

出示句子:(1)“请你帮我捉害虫吧!”

(2)“对不起,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指名读) 4.你们真了不起,难读的句子都会读了,重点的句子也会读了,把课文连起来读有问题吗?现在就读一读吧,老师相信这一次你们会读得更好! 5.指名按照自然段读课文。

四、多种方法,巩固生字 1.识记“燕”和“瓢”。

(1)今天我们要认识的生字中有两个字特别难,(燕、瓢)谁有好办法帮帮大家,说说怎样记住它们? (2)学生小组内分析。

2.生字娃娃看见大家都认识它们了,心里特别高兴,就想和大家一起来玩玩“词语跷跷板”的游戏:跷跷板,在这里,一边高来一边低„„

词语:棉花、姑娘、治病、燕子、别人、树干、忽然、惊奇、七颗、瓢虫、碧绿碧绿、吐出、笑啦。

五、仔细观察,认真写字

1.今天我们还要学会写七个生字:病、医、别、干、奇、星、七。 2.请同学们看看,注意每个字的占格位置。

3.下面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师范写、强调“病”的笔顺。 5.请同学们描一个,写一个。 6.展示学生作品,及时评价鼓励。

作业:朗读课文,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认读生字,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一读,并组词。 2.指名认读生词,选择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3.指名读全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二、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你们掌握得可真快,棉花姑娘看到这么能干的同学们可高兴了。大家看,(出示笑脸棉花图片。) 棉花姑娘笑得多开心啊!

2.可是,过了几天,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出示生病的棉花图片。)这时的棉花姑娘怎么了?棉花姑娘变成这样是谁弄的?(蚜虫)别看蚜虫又圆又小,其实蚜虫是许多农作物的敌人,它专吸植物的汁液。如果你就是可怜的棉花姑娘,现在许多蚜虫在吸你的汁液,你最想说什么?

3.你能用“生病、可恶、蚜虫、盼望、治病”这些词语来说一说吗?能用几个就用几个。

4.真了不起,你把棉花姑娘不幸的遭遇都说出来了。(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学生读课文)

三、以读为本,理解感悟 (一)问题入手,整体感知。

出示第一幅插图:多可怜的棉花姑娘啊!

大家联系自己生病的经历,想想棉花姑娘的身上长了许多的蚜虫,她的感觉会如何?有一个词最能体现棉花姑娘现在的心情,它是哪个词语?(盼望)谁能读出棉花姑娘此时的心情?(学生读) 最希望的是什么?最渴望的是什么?对,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她现在最希望看见的是谁呢?

1.指导读描写棉花姑娘心理的话。

2.在句意不变的情况下,你能把“盼望”换成另一个词语吗? 3.你们也有过最盼望的事吧,谁能用“盼望”说一句话呢? (二)图文结合,角色朗读。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5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棉花姑娘请了哪几位医生帮忙治病,最后又是谁帮她治好了病呢?

1.哪些医生来给棉花姑娘治病了?读一读课文第2~4自然段,指名回答。

语言训练:(引导学生用“棉花姑娘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给她治病”的句式练习说话。) 2.通过图片简介燕子、啄木鸟和青蛙及其对人类的贡献。 3.指导朗读棉花姑娘和燕子的对话。

4.小组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棉花姑娘和啄木鸟、青蛙的对话。 5.教师情景导读。

(指两名学生分别读棉花姑娘和燕子的话。) (指两名学生分别读棉花姑娘和啄木鸟的话。) (指两名学生分别读棉花姑娘和青蛙的话。) 燕子走了,啄木鸟走了,青蛙也走了。来了这么多医生,都治不好我的病,看来我的病是治不好了„„

6.指导朗读棉花姑娘和七星瓢虫的对话。 7.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课堂总结,合作表演

1.以小组为单位推选朗读好的同学,戴头饰进行角色表演。

2.小结: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益虫益鸟,它们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好好地爱护它们! 作业:小组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棉花姑娘和啄木鸟、青蛙的对话。

教学反思:

课文 20.咕咚

教学目的:

1. 认识咕、咚等12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字。

2.能借助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3.理解课文,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的道理。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上新课前,老师想出个问题考考大家:一个木桶中,装了满满的一桶水,假如你们把一块石子扔进水中,这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咚,咕咚。)(板书:咕咚)就是这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几种动物呢!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想)好,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咕咚》。 2.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什么事呢?下面请听录音。

二、听全篇课文的朗读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仔细听,认真想,故事中的“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哪几种动物? (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

三、认识生字

1、认真听老师范读课文,圈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自己拼读,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圈画生字:咕、咚、熟、掉、吓、鹿、逃、命、象、野、拦、 4.学生汇报后,教师指导难读、易错的字音。 (1)翘舌音:熟shú。

(2)后鼻音:咚dōnɡ、命mìnɡ、象xiànɡ、领lǐnɡ。 (3)整体认读音节:野yě。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生字。

四、方法识记,指导书写 1.出示: (1)跟。

①引导学生说一说如何记住这个字,利用字族识字的方法记忆。

②指导学生观察“跟”的特点,它的笔画较多,需要注意右边是“艮”。 ③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书空、描红,每字对比书写两个。 ④组词,说话。

(2)谜语:撇刀头下一扁口,一撇穿口往外走,弯钩里面两小撇,一撇一捺在外头。 ①出示谜底:象

②教师引言:“象”是个象形字,本课还有一个象形字“羊”,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象”字和“羊”字的演变过程。

③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范写,指出注意的地方:“象”中“口”里的撇是一笔写下来的,“羊”三个横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

④组词:盲人摸象、气象万千、亡羊补牢、羊肠小道。 3.师生评价,优秀作品展示。

五、借助汉语拼音,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3.指名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4.出示小黑板,思考回答问题。

全文共有____ 个自然段,____ 幅图,讲了____ 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

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 ____ 、____ 、 ____ 、____ 、____ 也跟着跑,只有____ 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儿弄清了真相的事。

六、指导看图,说清图意。

出示课文中的

一、

二、

三、四幅挂图,要求学生按照“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顺序,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图意参考:

1.兔子听到木瓜熟后掉进湖里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听到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

3.大象也跟着跑。野牛拦住了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4.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咕咚”是什么,大家都笑了。

七、小结过渡。

刚才,老师和大家听了录音,读了课文,看了插所讲的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这篇课文中,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它几种动物为什么也跟着就跑,野牛为什么拦住它们,故事的结果怎样?这些问题你们想知道吗?(想)老师下一堂课再和大家一起继续学习。

作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

2.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情,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阅读课文

一、二自然段。

1.(出示挂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

(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小兔为什么跑?(它认为咕咚可怕极了。)

3.它有没有仔细看一下?(没有)

4.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咕咚”一声,这声音太响了,胆子很小的兔子听到这个声音会怎么样?(害怕)

5.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吓了一跳、拔腿就跑、边跑边叫) (随机理解:拔腿就跑。)

6.它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

7.指导朗读:“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三、阅读课文

三、四自然段。

1.(出示挂图2)这幅图讲了什么?

(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起来了。)

2.小猴为什么也跟着跑?从哪儿看出来的?

(小猴听了兔子的叫声,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从小猴子边跑边叫:“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可以看出)

3.“咕咚”追它们来了,小猴子心里会怎样?(非常害怕)

4.指导朗读:“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注意语气、停顿、重音。句中第二个“不好了”和“快跑哇”音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5.小猴子那可怕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一下森林里可热闹了。听! (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

6.这一自然段中讲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怎么样?“大伙儿”指谁? (有狐狸、山羊、小鹿。它们也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大伙儿”指狐狸、山羊、小鹿)

7.它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

(它们认为“咕咚”是一种可怕的东西,要来吃它们了)

8.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其它的动物以为“咕咚”吃它们来了。它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9.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10.就这样,很平常的一声“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一种很怪的动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它们一个跟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也怎样了?(跟着跑起来)

四、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挂图3)这幅图讲了什么?

(野牛拦住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2.野牛为什么没有跑?它是怎样做的呢?

(野牛想搞清楚“咕咚”是什么。它拦住了大伙儿)

3.(出示“拦住”一词)你会做“拦”的动作吗?野牛是怎么拦的? (让学生通过演示理解)

4.野牛拦住了大象和大伙儿后是怎样问的?(指导学生用“先问 ____ ,再问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最后问____ 。”的句式回答。)

5.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五、阅读课文

六、七自然段。

1.(出示挂图4)这幅图讲了什么? (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大伙儿是怎样知道事情真相的呢?

(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比较朗读后思考:

(1)木瓜为什么会自己掉下来? (木瓜熟透了)

(2)木瓜掉进湖里为什么会发出很响的声音? (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撞击水面)

(3)“咕咚”究竟是什么? (“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

3.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它们都怎样呢? (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4.这里的“大伙儿”指谁?为什么都笑了? (“大伙儿”指:兔子、小猴、小鹿、狐狸、山羊、大象。它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动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5.这时候,它们会想些什么呢?(诱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瞎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六、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兔子听到“咕咚”的响声,没有弄明白,就边跑边叫“咕咚”非常可怕。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跟着图,同学们对《咕咚》这篇课文跑起来,

并且叫大家也快跑。狐狸、山羊、小鹿听到后,一边跑一边叫大家逃命。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野牛却不这样。他拦住大家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最后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事情真相。

2.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

(在这个故事中,我喜欢野牛,因为它遇到事情不慌张,能先问个为什么,不盲目地跟着别人跑。我不喜欢兔子、小猴子、山羊、狐狸、小鹿、大象,因为它们遇事不先问为什么,别人怎么说,也跟着别人怎么说;别人怎么做,也跟着别人怎样做。)

3.我们同学们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作业: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课文 21.小壁虎借尾巴

【教学目标】

1、会认“壁、墙”等12个生字。会写“捉、条”等7个字。

2、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4、进行德育渗透。

【教学重点】能够读准字音,掌握生字词。

【教学难点】认识动物尾巴的功能。

【教学方法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法、自读质疑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们见过小壁虎吗?(课件出示壁虎图)今天,给你们讲一个有关于壁虎的故事。有一天,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住了,他使竟劲一挣,尾巴挣断了,怎么办了?他到处借尾巴,他借到了吗?你们等会儿学完课文就知道了。板书课题:17、小壁虎借尾巴。

二、播放课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初读课文,学习新生字

1、请学生把书打开到109页,借助插图把课文试读一遍,并画出不认识的字。

(自由读)

2、检查:

a、小朋友们读得真不错。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一起读一读。你愿意读哪个词,就读哪个词。 (课件出示拼音的生词。)

壁虎 逃走 姐姐 一条蛇

蚊子 难过 小河 借尾巴

b、出示插图,学生练习说话,教师相机出示生字词。 c、引导学生识记字形,交流识字经验。 结合图片识记生字:壁、墙

熟字加一加识记:蚊(虫+蚊) 咬(口+交) 房(户+方) 赶(走+干)转(车+专)认识新的偏旁:户、车 (注意作为偏旁时最后一笔是“提”,和车字

书写笔顺最后一笔“竖”稍有变化。)

谜语识字:您 (心上有您,表示第二人称尊称) 熟字换一换识记:继—断 泼—拨 形近字识记:用—甩

d、生自由读,同桌互动,师采用开火车读、指名读等方式检查学生识记情况。

3、这些小老师可真棒!

(课件出示无拼音的词) 没有拼音的词你们会读吗? (小组开火车读)

4、其他小朋友想读吗?(师指齐读)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重点指导书写:“条、爬、草、房”。

2、回顾偏旁,观察生字结构,及其在田字格的位置,起笔、收笔位置在哪尤其要注意,认识新的偏旁“户字头”。

3、交流写字经验,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的偏旁:“户”叫“户字头”。 (1)条:注意上面是折文。下面是竖钩,不是竖。

(2)爬:半包围结构,爪要写得稍大,首撇短平,捺要伸展,巴要写得小些。 (3)草:草字头的横不宜太长,两个小竖要上开下收。 (4)房:户字头和户的占格不同,方的横要超过户。

4、教师范范写,学生描红。

5、展示、评价书写。

作业:朗读课文,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出示生字,复习生字。 小游戏:我指你认

2、说说: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向谁借——借到了没有。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朋友们生字读得真不错,老师相信你们课文一定能读得更好!现在大家先把课文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多少自然段?然后再读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2、学生自读。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请一名喜欢读1、2、3三个自然段的同学读1、2、3三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考虑问题: (课件出示3个问题)

⑴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

⑵小壁虎首先向谁借尾巴? (小鱼)

⑶借到了吗? (没有)

是不是小壁虎借尾巴时没有礼貌,所以小鱼不借给他? (不是)

那他借尾巴时是怎么说的?找出那句话来读一读,从哪里看出他有礼貌。

(出示第二自然段课件)

引导我们同学向别人借东西时一定要像小壁虎一样,一定要尊敬地称呼别人,还要用商量的语气。指导朗读小壁虎说的话,这么有礼貌,为什么小鱼不把尾巴借给他呢?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板书:鱼尾巴──拨水

2、课件出示4、5两自然段:

⑴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小组讨论解疑,在解疑中穿插朗读。 蝇子:专叮牛的苍蝇。

⑵指导朗读,表演读。

3、小壁虎借尾巴的结果是怎样? (课件出示)

指导朗读: 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

齐读第七自然段,讨论:

⑴知道什么? (小壁虎又长出一条新尾巴) (课件出示)

⑵小壁虎借尾巴的事告诉妈妈,为什么只用一句话带过,妈妈不是不知道借尾巴的经过妈妈不是不知道他借尾巴的经过吗? (渗透写文章要有祥有略)

⑶妈妈为什么说“傻孩子”:

因为他已经长出一条新尾巴了,心里还难过,还要借,所以妈妈疼爱地说“傻孩子”,从这里知道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因为他已经长出一条新尾巴了,心里还难过,还要借,所以妈妈疼爱地说“傻孩子”,从这里知道小壁虎的尾巴又长出来了。这是再生现象,人的头发、指甲都有这种现象。)

四、回悟课文

(课件出示)

小壁虎爬啊爬,爬到小河边。

小壁虎爬啊爬,爬到大树上。

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小壁虎爬了较长时间,尾巴不是断了就立即长出来)

五、课堂总结,课后延伸孩子们,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小壁虎借尾巴的艰难过程,知道小壁虎的尾巴具有自我保护的作用和再生的功能,从中了解到了礼貌待人的好品德。

六、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

2.回家把这个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21、小壁虎借尾巴

鱼尾巴──拨水

牛尾巴──赶蝇子

燕子尾巴──掌握方向

壁虎尾巴──自我保护

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1.在看图读词语的过程中,准确识记“卫、巾、擦、刷、皂、澡、梳、盆”等字。 2.在看图识字的过程中,发现生字部首与其意思的联系,初步树立归类识字的意识。 3.理解“高兴、生气、害怕、难过”的意思,会用它们说话、写话。 4.和大人一起朗读故事,明白主要描述的是什么内容,

5.感受中国语言的趣味和魅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识字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点: 能根据生活经验将词语分类,培养主动识字的意识。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进行说话和写话练习。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识字加油站

1.导言:同学们,看看我们的好朋友谁来了?(课件播放喜羊羊起床、穿衣,来到卫生间的动画。出示:喜羊羊早早起,来到卫生间要考考你。) 2.课件依次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相应的词语:卫生间、毛巾、牙刷、香皂、梳子、脸盆。

3.引导学生利用字卡,同桌之间自由交流识字:卫、巾、刷、皂、梳、盆。 (1)读准字音:刷shuā、皂 zào、梳shū。 “刷”和“梳”是翘舌音,“皂”是平舌音。 (2)认清结构:“卫”和“巾”是独体字,“刷”和“梳”是左右结构的字,“皂”和“盆”是上下结构的字。 (3)交流识字方法。

(4)同桌互相考一考:抢读生字,看谁读得准确。 4. 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生字。

5.导学:喜羊羊为大家鼓掌,大家真棒!听一听,他又说了什么:“毛巾、牙刷、香皂、梳子、脸盆这五种物品分别是干什么用的呢?”

6.引导学生说出五种物品的用处:毛巾——擦手、牙刷——刷牙、香皂——洗澡、梳子——梳头、脸盆——洗脸。

7.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生字:“擦”和“澡”。 8. 指导学生男女生读、小组读、齐读词语。

二、认真观察,我的发现

1.导言:由于同学们表现非常棒,现在喜羊羊带我们去动物王国逛一逛。一年一度的动物王国运动会的开幕仪式就要开始了,让我们随着喜羊羊一起看看都有哪些队伍参加。

2.课件播放第一支走来的队伍——小狗队,并相应出示生字猫、猴、狮。

(1)齐读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课件出示“反犬旁”。) (2)引导学生思考“反犬旁”的字大都和什么有关,然后指名汇报。 (3)导言:这支队伍想扩充,哪些动物还可以参加呢?(预设:狗、狼、猪、狐狸等。) 3.课件播放第二支走出来的队伍——小鸟队,并相应出示生字鸡、鸭、鸦。 (1)导言:观察生字,你又发现了什么?(出示“鸟字旁”。) (2)引导学生思考“鸟字旁”的字又和什么有关,再举几个例子。

4.课件播放第三支走出来的队伍——蜘蛛队,并出示词语蝴蝶、蜻蜓、蚂蚁。 (1)导言:最后一支队伍比较特殊,看看都有谁。(生齐读。)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一组字又有什么相同点。(出示“虫字旁”。) (3)“虫子旁”的字多数和虫子有关,学生举例子。 (螳螂、蟑螂等。)

三、情感体验,字词句运用

1.导言:虽然这三支队伍相差悬殊,但是,大家看在第一场“穿针引线”比赛中,在蜘蛛队长的领导下,他们取得了第一场胜利。

(1)同学们,观察他们的表情,你想到了哪个词语?(播放比赛场景并出示:高兴。) (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平时生活学习中令自己高兴的事,然后学生代表汇报。说的比较好的句子教师板书写在黑板上,全班同学齐读。 2.引导学生观察其他队伍是什么表情。 (出示:难过。) 指名回答难过的事情有哪些,师生共同评价。

3.出示狮子生气的面孔,引导学生体会什么是生气,看见过谁在什么情况下生气。 4.出示蝴蝶受惊的画面,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描述蝴蝶,了解体会什么是害怕,并说说在什么情况下害怕。

5.指导学生用这四个词语各写一句话,语句通顺、内容完整、书写工整。

6.小结:高兴、难过、生气、害怕这四个词语描述的是心情,是内心情感的一种表现。你还知道哪些情感表现呢?(愤怒、伤心、兴奋等。) 作业:与同学交流在生活中认识的词语,并试一试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复习第一课时所学内容。

二、诵读古诗,日积月累

1.导言:运动会各项比赛进行得热火朝天,这时喜羊羊发现了什么呢? 2.喜羊羊发现这次运动会要求运动员们读出古诗后,才能起跑。

3.教师播放古诗《画鸡》的多媒体课件,会读的同学可以跟着视频一起诵读。 4.学生自由练读古诗,要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5.同桌交流学习情况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 6.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老师的节奏和语调练习诵读。

7.想象交流:这首古诗是明朝诗人唐寅写的。请你一边朗诵古诗,一边看图,看看大公鸡的样子,想象公鸡打鸣叫醒千家万户的情景。

8.播放《画鸡》的公鸡插图,学生一边观察公鸡的样子,一边用自己的语言说诗意。 9.齐声诵读,背诵古诗。

三、共同阅读,感悟道理——和大人一起读

1.导言:同学们请看,天空中飞来了三只美丽的什么动物?(出示:三只白鹤)这三只白鹤想向我们讲述一个什么故事呢,就让我们和喜羊羊一起来听一听吧。 2.学生初步了解内容。教师出示字卡,指导学生学习发音易错的生字。 3.指导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哪只白鹤找到鱼了呢?另外两只白鹤为什么找不到鱼?通过这个小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5.讨论交流:如果今后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呢?

一年级的孩子虽有些小,但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交流和表达,教师应充分给予他们思考、表达与交流的空间。在交流中丰富语言,在交流中感悟内容,在交流中明白道理。

六、布置作业:回家和大人一起来朗读这个小故事,并把你学到的内容讲给大人听。

第4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一、单元内容:

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均是名家之作。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人文内涵深厚丰富,艺术表达各有特色。

二、复习目标

1. 了解课文的相关文学常识及课文的大致内容。 2. 重点语句分析感知 3. 相关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课文回顾复习 藤野先生

一、文学常识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首次使用“鲁迅”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先后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本文选自他唯一一部散文集《朝花夕拾》

二、课文回顾

1. 未识藤野——与藤野相识、相处、离别——怀念藤野 2. 中心:以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为中心选材

3. 线索 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暗线:爱国情

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憎恶,离开东京前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途径的日墓里的水户(爱国思乡,学医的主要动机)

仙台的职员对自己的优待(为下文写藤野先生做正面衬托。) 日本“爱国青年”寻衅(为藤野先生做反面衬托。) 写课堂上看电影(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4. 以事写人——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添改讲义——工作认真、一丝不苟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尊重科学

关心解剖实习——诚恳热情、热情无私

了解裹脚——认真求实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

5. 人物描写

外貌、动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生活俭朴、治学严谨

6. 情感:感激(无私的帮助、学术的影响);敬重(伟大);怀念(收集讲义、挂照片、写文章);愧疚

三、重点语句回顾

1.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具体生动地表现上野的樱花鲜艳而美丽的特点。

2. “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

形成一座富士山”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讽刺清国留学生盘辫子的丑态,表现作者对他们的厌恶、鄙夷、反感之情。

3.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讽刺清国留学生解散辫子的丑态,暗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厌恶之情。

4.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在全文起了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与“东京也无非是这样”相呼应。

5. 作者写1—3段的用意是什么?追述在东京的所见所感,交代去仙台的原因,为下文见到藤野先生埋下伏笔。同时,活画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揭露其腐朽灵魂,表达作者的憎恶之情与爱国之情。

6. 作者写清国留学生庸俗不堪的生活,主要抓住看樱花、盘辫子的细节来进行形褒实贬的描写,其描写角度,除视觉外,还从听觉角度进行,如“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

7. 这篇文章题为“藤野先生”,但用很多篇幅写清国留学生的生活,写了到仙台途中想到的事,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寻衅和看电影的事件,这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开东京前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写途径的日墓里的水户表现作者的忧国之情,这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写仙台的志愿对自己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做正面衬托。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是为藤野先生做反面衬托。写课堂上看电影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8.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厌恶失望——爱国(忧国忧民——痛苦根源) 9. “爱国青年”:运用反语手法,讽刺了狭隘的民族主义,与藤野先生形成对比 10. “正人君子”:运用反语手法,讽刺了走狗 11. “物以稀为贵“:自嘲——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12.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双重否定表强调,突出了中国人精神的麻木不仁,反映了作者的爱国(痛苦根源)

13. 如何表现爱国情?二3+对藤野先生的敬仰也主要是因为他能不怀民族偏见,真诚帮助中国学生;把怀念先生的深情化为实际行动,写些为“正人君子”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4. 我看到先生改讲义吃惊的原因是什么?藤野先生是医学教授,批改讲义上的专业知识是他的职责,而他还帮助订正文法上的错误,所以我“吃一惊”,这更能突出先生高度负责的精神

15.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能否删去?不能。一来它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来也表达我深深的自责之情。删去不能达到这种效果

16. 改讲义事件中,我对“过了一个星期,大约是星期六”的时间还记得这样清楚,原因是我尊重先生,被他的没有民族偏见的精神所感动,所以对藤野先生给我修改讲义的印象非常深刻

17. “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对作者后来弃医从文有什么影响?“匿名信事件”写弱国人民受歧视,作者希望祖国强大。“看电影事件”写中国老百姓愚昧麻木,不觉悟,这正式造成我们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这两件事促使作者弃医从文

18.“我的意见”指学医救国,变化的内容指弃医从文,变化的原因是指要救国,先要救治人们的精神,唤醒麻木的人们,而善于改变精神的,首推文艺。

19.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中国人”前面加上“所以”,后面用“当然”强调,表达了作者什么也的情感?这是议论的话。“中国是弱国”和“中国人是低能儿”之间并无关系,用“所以”表示因果关系说明这种逻辑的荒谬性。“当然”在平静语气中显示了作者的气愤和心痛。“也无怪他们疑惑”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被诬蔑的愤怒与国弱受欺的悲伤心痛

20. 结尾最能表现我对藤野先生怀念之情的词语有“总、时时、长长、永久、至今” 21. “良心发现”指爱国思想和与反动文人的斗争精神受到触动。

22. 对藤野先生进行高度评价的句子是: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23. 藤野先生的精神可用文中的六个字概括:为中国、为学术

24. 作者怀念藤野先生的具体行为:收藏讲义;悬挂照片;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我的母亲

一、文学常识

胡适,原名胡洪馸,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诗人、学者

二、课文整体回顾

1. 我对母亲的感情:怀念、敬爱、感激 2. 母亲其人——慈母、严父、恩师

三、课文内容分析回顾

1. 文章的过渡段是第四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 课文写了母亲三方面的事:对我的管教严而有方;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性子好,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有刚气

3. 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作者在前三段想表明,他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意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前三段既写了自己的惋惜,也为后文写母亲的教诲、母亲是我的恩师这一中心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4. “我听了羞愧的面红耳热,觉得太失了“先生”身份!”“我”羞愧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我觉得这样大失“先生”的身份

5. 在“组织戏剧班”一段中,用“居然”一词写出作者怎样的心态?“居然”写出儿童天性的不可泯灭,终于能够冲破层层束缚“活泼”一回的惊喜之情。

6. 第二段说“我一生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可后文又写到十一二岁时做戏的情景,这样写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前句中“可算是”并不表示绝对,是“可说是”的意思,而且“我”做戏通常也只是文角,所以不矛盾。

7. 为什么花大篇幅写家庭琐事:母亲以身作则的身教 8. 极大极深的影响——学习努力、守时;做人要仁且刚

9. “严父”和“慈母”是否矛盾?不矛盾。作为母亲,她首先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料我,父亲死后,她不得不也担任起父亲的指责教育我。这更能表现出母亲对我的爱与关怀。

10. 如何理解第七段中的“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以及深深怀念之情。

11. 第六段和第七段的关系:总分关系。第六段说母亲对我影响之大及教育态度,第二段举具体的事例

12. 母亲对我的态度是“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用一个词来说明母亲对我的管束:严厉。

13. 母亲责罚我却不让我哭出声音来,说明母亲有刚气的性格。 我的第一本书

一、 文学常识

牛汉,原名史成汉,我们曾经学过他的诗歌《华南虎》,他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

二、课文回顾

1. 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父亲是一个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的人。

2. “人不能忘本”的“本”在文中指什么?“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既指课本,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主要指后者。

3. “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对你有什么启发?说明乔元贞从此失学了,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我们对生活在苦难中的小伙伴们寄予深切的同情,从乔元贞的命运中思考着生活与人生。

4. 父亲弄清课本的原委后,没有批评我,只是深深地叹气,父亲的叹气包含什么含义?父亲是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深表同情

5. 谈谈你对“弄不成”这位教师的看法:“弄不成”的话虽有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当时乡间村邻有好淳厚的情义。而且他尽自己的努力为孩子们找课本,是个负责的老师

6. 从与狗玩乐的事件中可以看出“我”是个怎样的人:我是一个与狗建立了深厚感情的小孩子,是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小孩子,在当时学习条件多么恶劣、生活处境何等窘迫的情形下仍不忘寻求一份乐趣

7. 与狗玩乐的事件在全文所处的位置不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来编排,有什么作用:这一段是补叙,能突出作者念念不忘的情趣。

8. 读了“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来历后,你能从中感受到哪些感情?对童趣、自然之趣的怀念之情;朋友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生活的辛酸;父爱的温情

9. 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既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追忆。

10. “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列夫托尔斯泰

一、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茨威格,奥地利作家,犹太人,评论家,小说家,传记作家,他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之一。代表作《成功的秘诀》

托尔斯泰,俄国作家,出身名门贵族,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二、课文回顾 先抑后扬、夸张、比喻

1. 面部特征(1—5)

(1)须发—多毛(像摩西与天父)【最大特点】—— (2)脸部—粗劣、失调、崎岖、平庸、粗鄙(像田野村夫)}先抑后扬——比喻 (3)表情—忧郁、消沉、愚钝、压抑}

对比反衬、突出眼睛——

(4)长相—平平、普通大众脸(像俄国普通大众【与大众同呼吸共命运】—夸张 (5)形象—矮小敦实(像侏儒)【对比】

2. 眼睛(6—9) 表层(1)犀利 (2)富于感情、观察力、敏锐性(有一百只眼珠)

深层(3)才气、清醒、无情

(4)幸福又不幸

三、课文分析感知

1. 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突出他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后半部分着力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通过写他那犀利的目光,眼睛的威力,眼睛里蕴藏着丰富的感情来写对他的敏察,深刻,写他作为伟大作家的杰出才能,写他是时代的透视镜和多棱镜。

2. 作者着力描写托尔斯泰外貌的目的和作用:写托尔斯泰脸相平庸既是对他外貌作真实的刻画,也是为了说明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联系全文看,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眼睛的精美绝伦

3. 从文中找出能够一语道破前后两部分所描写对象之间内在联系的语句: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

4. 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大量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使人物形象鲜明,特征突出,喻意深刻,韵味无穷。例如描写他的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这些描写,不禁使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而且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

5.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托尔斯泰的眼睛具有人类面部最丰富的情感,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情感

6. 前文写他的外貌近乎丑陋,这对写眼睛有什么作用:先抑后扬,写胡子、眉毛、头发反衬富于洞察力的眼睛,能够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7.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从修辞和内容评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特征突出;作者不仅在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而且含蓄地揭示了他作为伟大的现实主意艺术节,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8. “在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比到陀斯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把陀斯妥耶夫斯基非凡的外表与托尔斯泰进行对比,从反面衬托出托尔斯泰面孔的“忧郁、消沉、愚钝、压抑”

9. 如何理解“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把托尔斯泰丑陋的面孔比喻成“悲凉之地”,“悲凉之地解冻”是指“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晚年托翁以高尚的灵魂、人格,才华,得到世人的崇敬。

10. 刻画托尔斯泰丑陋的面部特征,是为了反衬托翁高尚的精神世界,伟大的灵魂,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翁的崇敬、赞美之情。

再塑生命

一、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其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有14部作品。

二、课文内容回顾

1. “再塑生命”的含义是什么?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在本文,它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身上”;莎莉文老师上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莎莉文老师教我懂得什么是爱

2. “我”是一个怎样的女孩?“我”是一个好学、聪明、坚毅而情感丰富的女孩。她虽然是一位盲人,但她的心灵比常人敏感而丰富,她在心灵深处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

3. 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情:莎莉文老师是再塑海伦生命的人,通过作者饱蘸感情之笔,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感激、崇敬之情。

4. 举例说明老师对海伦的热爱,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艺术:文中讲到莎莉文与作者的初次接触,首先让作者感受到的是关爱,玩洋娃娃后,教拼写单词,并模仿着画画,可见老师教育的用心良苦。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莎莉文老师换一种方式教育我 5. “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这指什么眼光:我懂得了每样东西都有名称,而且似乎都有了生命

6. 莎莉文老师教育的特点:借助作者自身的体验使其了解并理解外界事物,其实是耐心的寻找时机,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开启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例如帮助作者区别“水”和“杯”的过程

7. 转变前:我整天处于黑暗寂静的世界之中,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

转变后:我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

第5篇: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1)

为方便教学,数学网小编整理了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学习,希望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接下来一起来学习下吧! 第八单元 总复习

第一课时 20以内退位减法

复习目的

1.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能正确迅速地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 2.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分析、综合概括等能力,发展他们初步的学习能力。

教具准备

1.水果式题、应用题的相关课件。

2.20以内退位减法的减法表挂图。

复习过程

一、复习算法。

课件演示水果式题; 提问:20以内的退位减法,你是怎样计算的? 让生畅所欲言后,师肯定他们答案,小结出方法:

1、想加算减:想9加2等于11,11减9等于2,8加

5第 1 页 等于13,13减5等于8. 2.用差1得9,差2得8的方法:

减数与被减数的个位数差l得9. 减数与被减数的个位数差2得8. 3.10—2=8 8+1=9 即:11—2=9 lO-5=5 5+3=8 即:15—3=8 师让他们选择最易于接受的方法,再演示水果式题的其它题目。

二、复习减法表。

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挂图.板书: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 师随意指一道式题,让生熟练回答。(可采用开火车、举红旗、爬山比赛、信鸽投信等多样形式活跃气氛)

三、复习加、减法应用题。

让生观察图形,尝试自己编题.根据生编题情况,师再出示课本第95页第6题:

1.蝴蝶和蜻蜒一共有24只,其中蝴蝶有8只,蜻蜒有多少只? (1)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想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用减法算?(因为要求蜻蜒有多少只.必须从一共有24只里去掉蝴蝶的只数,所以用减法.) (3)列式解答。

第 2 页 2.有蝴蝶8只,蜻蜒16只,蜻蜒比蝴蝶多几只? (1)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想用什么方法解答,为什么用减法算? 提问;这道题还可以怎样提问题?(蝴蝶比蜻蜒少几只?) 为什么也用减法计算? 3.你还能提怎样的问题呢? 根据学生编的加法应用题,分析列式解答,并强调为什么用加法来解答。

四、课堂练习。

1、口算题. 退位减法表里随机抽指. 2.口算

12-8 14-6 12-3 16-9 13-6 11-9 12-4 13-9 14-8 14-5 14-7 11-8 15-6 1l-7 12-7 16-8 13-5 1l-3 18-9 13-8

以上内容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由查字典数学网提供,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同学们的学习,如想了解更多数学知识,请继续关注查字典数学网。

第 3 页

第6篇: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八单元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

22.《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和孩子。学会用“别的小朋友__,可是司马光却___。”进行说话训练。

3.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动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勇敢聪明的孩子。

教学难点: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小黑板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古时候的小朋友,这个小朋友离我们现在已经有九百多年了。

2、师:有趣的是这个孩子姓司马,名字叫光,合起来姓名就叫——板书:司马光

3、学“司”。(这个同学真马虎,写“同”字丢掉了一小竖)

4、引读:“司马”是个复姓,“光”是名。(师)古时候有个孩子叫——

二、 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范读课文。

2、思考讨论:主要写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三、 看图回答,出示生字词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的?(出示:一口水缸)

3、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四、 教学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要求:看出示的词卡,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检查乍学情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析:字音是否主导准,句子是否读通。

五、指导写字

1、巩固字音。

2、你用哪些方法记住了这些生字?

3、指导书写。

4、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完成补充习题。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上一课,我们学习了课文,齐读课题——司马光。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你从故事里知道了一些什么?

2、师:小朋友真会读书,会思考,从课文里知道的可真不少,今天呀,老师希望小朋友继续开动你聪明的小脑筋,再来学好课文,好吗?

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1、师:(示多媒体)瞧,谁来了?(司马光)你知道司马光是什么时候的人呀?示:古时候,读几遍。你从图上哪里看出司马光是古时候的人?对呀,那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示: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指名读。(指导读好轻声)

2、看,(示多媒体)司马光和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你知道他们在玩什么游戏吗?他们在什么地方玩呀?是呀,小朋友们玩得真起劲呀!哪个小朋友能把这句话读好?出示: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指名,小组。

3、我们再看图,花园里有些什么景物呀?水缸在什么位置呀?(示多媒体)这口水缸怎么样?水多不多?怎么知道的?你能读好这句话吗?示: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1)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2)谁比他读得更好?(3)齐。

4、打开课本,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1、就在小朋友相互嬉戏的快乐时刻,有一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是什么事呀?看,(示多媒体)和文: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1)指名读。

(2)小朋友是怎么掉进大水缸里的?(点击:爬上 一不小心)指导读好这句话。

2、水缸这么大,比小朋友的人都高,小朋友掉进了这样的大水缸里,会怎么样呢?

3、这时的情况真是十分危急,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出示:千钧一发,领读。

4、突然发生了这样的意外,小朋友们可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这下子,小朋友们可乱套了。(示多媒体)看,小朋友们怎么样了?还有的小朋友没画出来,他们可能怎么样了?你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吗?

5、书上是怎么描写这时的小朋友惊慌害怕的样子的?你能在书上找到这句话吗?读给大家听听,看你找的对不对?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1)小朋友在这种情况下,心里害怕极了,吓得一点主意也没有,这句话中有一个字最能说明小朋友此时的心情,哪个字?(点:慌)你还从这句话中哪些词看出小朋友“慌”了?(点:哭 喊 跑 找)

(2)谁能读出小朋友此时的惊慌害怕的心情?指名,男,女,齐。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

1、此时,有一个小朋友的表现与大家完全不同,他是谁呀?(示多媒体)司马光有没有逃走?有没有害怕?师:他非常冷静,镇定,他是怎么做的?示: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指名读。司马光是怎么砸这口缸的?(点击:使劲)是什么意思?从图上哪里看出司马光很使劲?他为什么要这么使劲?(大石头 缸厚)谁把这句话读好?齐。

(1)谁愿意上来学学司马光砸缸的样子?

(2)一起读好这句话(可自己配动作)

2、此时,(示多媒体)及文: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师生接读,指导读好轻松的语气。

3、小朋友被救了,你的心情怎样?你能对司马光说句心里话吗,谁来夸夸司马光?示:司马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

光,你

!

4、师:司马光能在这种十分危急,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在短短的时间内想出这么一个好办法救小朋友,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这时的司马光,示:急中生智,领读。

5、小朋友,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还会想出什么办法救这个小朋友?看谁的办法比司马光更棒?

6、总结:司马光的办法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是最好最有效的,让我们再一起来夸夸司马光。

五、让我们一起来把课文美美地读一遍,让老师从你的读中感受到你已经对课文读懂了。

六、课文学完了,你从这个故事中读懂了什么道理?

七、 课外延伸:

司马光能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想出这么一个好办法来救小朋友,真了不起!下面,老师要考考小朋友是不是像司马光一样的聪明,机灵,好吗?听好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芳芳的爸爸出差不在家,就芳芳和妈妈两个人在家。吃完晚饭,芳芳在房间里做作业,妈妈一个人在卫生间洗澡,芳芳作业作完了,等了好一会儿,也不看见妈妈从卫生间走出来,芳芳很奇怪,心想:咦,如果是平时,妈妈早就应该从卫生间出来啦,今天怎么洗这么久还不出来?他喊了几声“妈妈”,可是没人应,她有点急了,又大喊了几声,还是没人应,芳芳慌了,踢开卫生间的门,一股热气直冲出来,只见妈妈躺在浴缸里一动不动。原来,妈妈已经因为缺氧而昏迷不醒了。这时,如果不赶紧抢救妈妈,就可能有生命危险,芳芳吓得嚎啕大哭,不知怎么办才好。这时,如果你是芳芳,会怎么做?

八、作业:回去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22、司马光

一个小朋友 掉

得救 司马光

不慌 砸

别的小朋友

慌 哭

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

23、鲁班和橹板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的意思。

3、通过朗读体会鲁班爱观察、勤思考、能创造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第四自然段。 教具准备:课件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以“猜”激趣,导入课题。

1.(出示鲁班人物像)猜猜看,他是谁?(板书:鲁班,生自读。)

师简介鲁班:今天我们要来认识这位老人,他叫鲁班,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一生发明了很多东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他的课文。生自读课题

2.把上面两个词读一读,比一比,看看你会发现什么?(与前一个字字音相同,字形不同。)

师介绍橹板:使船前进的工具,比桨长、大,安在船艄或船旁。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鲁班是一个人,橹板是船桨,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过渡:答案就在课文里,让我们一起读课文解决问题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学生标注自然段。

2.学生自由练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同桌合作,交流初读成果。

4.师出示词语,检查认读(出示课件)

老艄公 竹篙 吃力 满头大汗 默默地想 出身

嘎嘎叫 扑通 脚蹼 拨水 滑行 一根粗木棍 上半截 圆形 忽然 已经 (采用多种形式扫除字词障碍) 5.指名分节朗读课文,适时正音,并说说课文写的是什么?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板 力 等 已 往 身 前 忽 安 2.指导观察生字字形,一边书空一边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3.形近字比较:

“己”和“已”、“往”和“住”、“园”和“圆”,并组词。 4.师指导书写笔顺,边讲解边范写,生描红。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齐读题目,指生用一句话说说题目“鲁班”和“橹板”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用“发明”一词说清题目间的联系)

二、品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

1、自由读

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大声读,轻声读,可以边读边想象画面。

2、交流: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二)学习第二段

(出示插图) 你知道什么是默默地想吗?(通过看图引导学生理解默默地想就是不作声地想,从而体会鲁班观察得仔细,思考得专心) 指导学生读好“默默地想”。

过渡:鲁班正在动脑筋呢,这时——(播放鸭子的叫声)你们听,谁来了?(鸭子来了) (三)学习第三段

1、(出示图片)指导看图:你们瞧,鸭子嘎嘎叫着跳下水,它们在干什么呀?(它们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

2、你见过鸭子游泳吗?你能说说鸭子是怎样游的吗?(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脚蹼往身后拨水) 指名说说鸭子游水的样子。

3、表演促读:你想做做快活的鸭子吗?咱们一起来吧。

小鸭子们,你们刚才快乐吗?你能把你的心情读出来吗? (四)学习第四段

1、第一句

(1)看图:鲁班在干什么?(他在仔细地观察鸭子)课文哪里告诉我们鲁班看得很仔细?(出神地看着)你能把他出神的样子读出来吗? (2) 鲁班出神地看着,忽然他想到了什么呀?指导理解”眼睛一亮”。 (指名读)谁能读出鲁班忽然想到办法的样子?

(3)鲁班终于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他心里怎么样?(激动、高兴)你能通过朗读把鲁班的高兴表现出来吗? (指名读)

(4)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试试了,给我这个机会吗?(师生赛读)

2、第二句(出示橹板和脚蹼图) (1)四人小组交流:鲁班是怎么做橹板的?(学生边读课文边交流,师巡视指导,参考学生讨论。)(2)老师这里有个脚蹼的模型,谁愿意到前面向大家介绍介绍鲁班是怎样做橹板的?

3、(出示第三句)师引读:老艄公拿去安在船尾,一摇,嗬,不光省力,船也行得快多了。 (1)用橹板划船有什么特点?(省力、快)你是从哪里感受到这两个特点的?(“不光„„也„„”) (2)指名读,通过朗读体会老艄公的开心。 (3) 如果你是老艄公,你会说些什么呀? (五)总结课文,板书

1、为什么只有鲁班想到做橹板呢?(遇到问题细心观察,多动脑动手,只有这样才能有收获。)

2、现在你想对鲁班说什么呢?

三、课后作业

世界上像鲁班一样乐于观察,善于动脑,勤于动手的大发明家还有很多,请大家课后搜集一些创造发明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鲁班和橹板 看

竹篙

吃力

盯想

鸭子

蹼、 拨水

(有什么办法)

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

24、乌鸦喝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3个二类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新偏旁,能用“渐渐”说一句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懂得遇到问题时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逐步养成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的书写。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理解“到处”、“终于”、“渐渐”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做实验用的瓶子和小石子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乌鸦图片问:小朋友们,大家看这是什么?它漂亮吗?乌鸦虽然没有华丽的羽毛,但是它很聪明。 小朋友们想不想来了解了解乌鸦,来和它交个朋友呢? 2.板书课题:乌鸦喝水

二、初读课文、识写生字

1.学生轻声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生字并用笔画出来。

2.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同学们看生字宝宝来了,谁愿意和它们交个朋友来把它们介绍给大家?(指名认读生字)

3.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宝宝的?(小组讨论,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师生评议。如:“喝”“渴”看偏旁想意思。喝水要用口,口字旁的是“喝”;口渴需要水,“渴”字是三点水旁。)

4.谁能用这些字来组词?(生字组词,学生评议) 5.写字指导。

(1)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的笔顺规则有哪些?(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中间后两边等) (2)找一找、想一想,写哪几个字时是按先左后右的笔顺来写的?(法、找、许) (3)“法、找、许”这三个字都是什么结构的字?(左右结构)

提示:写“找”字时,不要丢掉最后一笔“点”。比较“找”与“我”的字形。 (4)“可、石、办”这三个字又应该怎样写呢?(小组讨论、汇报、教师示范)

三、书写练习

1.先观察田字格中的字,再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强调学生注意书写姿势──“三个一”) 2.播放轻音乐,营建轻松的学习氛围。

第 二 课 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认识的生字宝宝吗?(出示生字、生词卡片。指名认读) 2.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了解这只小乌鸦好不好?

二、阅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第一段)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

2.其它同学想一想,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小组讨论交流、说出各自的想法,小组汇报,师生评议。)

3.想一想小乌鸦“到处找水喝”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和神态?(思考、讨论) 4.用怎样的语调才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呢?(组内练读、汇报、师生评议。) 5.小组之间比一比,看看哪一组读得最好。(小组练习、组内评议) 6.多媒体出示图画:找到水但喝不着。

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乌鸦找到了水为什么不喝呀?它会怎么想?心情怎么样? 7.多媒体出示文字:它看见一个瓶子,里面有半瓶水,可是,瓶口小,乌鸦喝不着。怎么办呢?(引生读好这句话)

师范读,抓住“可是”一词读好语气的转变。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轻声朗读第二个自然段,数数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 2.多媒体出示句子: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终于想出办法来了。 谁来学学乌鸦是怎么想办法的?指名表演。

小乌鸦想了很长时间,也想了不少时间,好不容易才想到,所以书上用了“终于”一词。(引生朗读体会)

指名生练习用“终于”一词说句子。

3.小乌鸦想出了什么好办法,请你找到句子细细地读读,边读边想乌鸦是怎么做的? 师拿出半瓶水和小石子,问:谁来学做小乌鸦?(指名生做实验) 师:小朋友们看仔细了,水是怎样升高的?(慢慢)

师:这样慢慢地一点儿一点儿地升高,就叫“渐渐”。(生齐读) 多媒体出示填空:

秋天到了,树叶 。

春天来了,天气 。 指着做实验的小瓶子引读:

瓶子里的水 ,乌鸦就 。 抓住“渐渐”、“喝着水”指导朗读。

4.分小组表演乌鸦喝水的全过程,比一比哪个组表演的最好。(小组合作、汇报表演、师生评价,评选出表演得最好的一组给予奖励)

三、交流感受,指导背诵

1.同学们,你们认为这只小乌鸦怎么样?喜欢它哪一点?(小组交流、汇报、师生共评) 2.如果你是小乌鸦,你还会想到什么办法喝到水呢?

3.借助图画,指导背诵。先同桌互背互听,再自荐分段展示背课文,最后练习背全文。

板书设计:

乌鸦喝水

水不多 口又小 ──

喝不着

放石子

──

喝着

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

25、咏华山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新偏旁。 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图文对照理解古诗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

教具准备:华山风景图片,华山风景录像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揭题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宝莲灯中,沉香救母用斧头劈开了哪座山吗?(华山)师板书“华山”,指名读。纠正多音字“华”的读音(四声)。

很多年前,有一个七岁的小孩登上了华山,情不自禁的写下了一首赞美华山的诗,诗的题目就叫《咏华山》(板书“咏”)你能说说“咏”的意思是什么吗?(赞美)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质疑) 师:学贵有疑,读完课文,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自己找到答案。老师今天要带领大家到华山去看一看,想去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2)读通每句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词,把生字都注上音。(1)自己练读,看谁读得准、记得快。 (2)指名读,集体纠正读音。(3)擦掉音节,同桌练读,指读。

3、把词语放到课文中,再读课文。要求:难读的句子反复读,直到读通课文。读完以后标出自然段序号。

4、检查朗读。

分段指名读,及时纠正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三、写字教学。

1、寇准年纪这么小,就能写这么好的诗,和他平时认真学习是分不开的,这节课,让我们也来认真的学习写好生字,好不好?

2、出示生字,读准字音:华、间、与、齐、称、代、岁

3、重点教学“称”“岁” (1)偏旁名称。

“禾木”旁和“禾”字的区别:禾字做偏旁,捺要变成点。

“山字”头和“山”字的区别:山字在上面,要写扁一点。 (2)学生书空偏旁的笔顺。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

(3)指名生说说怎样记住这两个字? (4)观察,怎样在田字格里写美观?

称:左边瘦一点,右边胖一点。 岁:短撇对对正,长撇跑左边。

(5)老师范写,边写边读口诀。学生描红。

四、作业 认真写习字册。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咏华山》,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认识一些生字朋友,你能读好它吗? 出示生字:华、间、与、齐、称、代、岁

出示词语:古时候 艰难 远远近近 山腰 飘着 情不自禁 吟诵 称赞 宋代 寇准(多种形式检查认读)

3、读了课文,你知道是谁在咏华山吗?(引读第一小节)。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先生去登华山。华山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二、精读课文:

师:读了课文,小朋友们觉得华山怎么样?(高)

师:你觉得华山高,从课文中哪些句子能看出华山的“高”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段,画下有关的句子。

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教师一边巡视,一边指导。

学生汇报,教师抓住学生找出来的句子,进行重点点拨、理解:

1、“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抓住“艰难”,理解爬山的困难,把自己想象成先生和小孩,是如何气喘吁吁一步一步爬上华山的,进而指导朗读。

2、“啊!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站在这么高的山上,同学们此时最想干什么?

(学生自由叙说,表达自己的心情。)

师:你们知道老师现在最想干什么吗?我现在最想把华山画下来。(在黑板上板画简笔画“高山”)谁能帮老师画上远处的山?白云?太阳? 请同学们读一读文中的有关句子,讨论: 远处的山画在什么位置?(理解“脚下”) 白云画在哪里?(理解“山腰间”)

太阳应该怎么画?(太阳离山很近,进而体会山得高)

3、当年的小孩看到华山如此的高,情不自禁地吟诵了一首诗《咏华山》,让我们来一起吟诵这首古诗,体会一下华山的雄伟、壮丽。

齐读: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要求:给诗句配上动作读一读,背一背,借助动作理解“举头”、“回首”

4、把第二段连起来读一读背一背,回到整体,再次感受华山的“高”。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

5、师:这首诗吟诵得怎么样?听后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学生自由表达) 师:这个老先生的反应跟大家一样,(指名朗读第三段。)边读边配上动作

6、第四自然段:

师:这个小孩儿真不简单,谁来介绍一下他是谁? 一个“才”字你能体会出什么?(年纪小)指导朗读,读好“才”字。

三、总结全文。

1、师:这样的好诗竟然是一个刚7岁的寇准吟诵的,你知道他怎么吟诵出来的吗?小朋友们想向寇准学些什么?

师小结:寇准能吟诵出这样的好诗,全是他平时认真学习语文的结果,我们班小朋友也应向寇准那样从小学好语文,长大后用好语文。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师:小寇准写这首诗的时候,也只有7岁,这确实是首好诗,好就好在写出了华山的高大,壮美,用诗来赞美,这就叫咏,赞美华山就叫——齐读课题《咏华山》。

四、整体感知

刚才,我们一起去登华山,欣赏了华山的高与美,还学会了一首赞美华山的诗,收获真不小!最后,让我们跟小孩儿和先生再去华山看一看,再一次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配乐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五、课后作业

小朋友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几首老师喜欢的关于山的古诗,推荐给大家。看来大家对这些古诗很感兴趣。其实关于山的古诗还有许多,课后大家也可以找一找,读一读,背一背,我们下节课再举行赛诗会。 板书设计:

25、咏华山

爬山艰难 红日近

感叹 高

白云低

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

26、小松鼠找花生果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新偏旁。

3、了解花生果是长在地下的,激发学生认识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体会小动物的表情、语气,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抓住“绿油油”、“黄灿灿”、“自言自语”、“奇怪”这些重点词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难点:运用观察、表演、想象的方法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重点词句、插图、句式练习等)小松鼠和蚯蚓的头饰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

(1)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板书:花生果)

(2)样子像老鼠,爬在树枝上,生活像猴子,忙着摘松果。(板书:小松鼠)

2、 刚才小松鼠悄悄地告诉老师,它要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去森林里,和它一起去做一件有趣的事,你们愿意吗?(愿意)

师完善课题,用红笔板书“找”,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小松鼠上哪儿去找花生果?怎么找?快读读课文吧!

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简单说一说故事内容。

三、识字读文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把你不认识的字勾画出来。

2、大家一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请教一下,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

3、把小组里好的识字方法推荐给全班同学。

4、在小组里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指名读、比赛读。

四、看图读文

1、出示两幅插图,自己读读课文,想象哪几段说了第一幅图内容,哪几段说了第二幅图内容。

2、学生读课文并找出图的对应段落。

五、写字指导

1、小松鼠的花生果里还藏着几个字谜呢,你想猜吗?

2、学习生字,读准音。

3、每种结构,师各范写一个。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链接,巩固识字

1、开火车认读生字、生词。

2、齐读课题。

二、朗读激趣,感知课文

(一)表演中体会

1、(多媒体出示花生开花的画面)随机教学第一自然段。指名说说画面的景色。你喜欢这些小花吗?为什么?课文里是怎么说的?谁来美美地读一读。(突出绿油油、黄灿灿)指名读,齐读

2、这些花真美,我们看到了,小松鼠和蚯蚓也看到了,听他们在说什么呢?

3、小朋友,我们看着动画当一当配音演员把课文读一读好吗?

4、带上你做好的头饰,当一当小松鼠和蚯蚓,找你的学习伙伴合作读一读课文吧。(分角色读)

5、哪只小松鼠准备好了,可以上台表演呢?(请学生表演读。)

6、听了蚯蚓的话,小松鼠可真高兴,这时它可能想些什么呢?(启发学生想象花生成熟后的情景,树上长满了花生,小松鼠津津有味地吃花生)

7、老师引读:小松鼠很高兴,他想( )。

(二)合作学习,读中感悟

1、看着黄灿灿的花生花,听着蚯蚓的介绍,小松鼠多么想吃到好吃的花生。小松鼠越想越高兴,那它是怎么做的呢?结果又怎样呢?

(1)理解“每天”: ①小松鼠前天去哪儿了?干什么?看到了什么? ②昨天又去哪儿了?干什么?看到了什么? ③今天呢?

噢,这就是——“每天”(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2)小松鼠天天去看,看到花生过了吗?(没有)

(3)等了这么久都没有看见一个花生,这时候小松鼠会怎么样呢?让我们来看看小松鼠做了什么?理解“自言自语”

①师表演“自言自语”,创设情境:怎么搞的,笔去哪儿了?怎么找不到了?

②说说刚才老师在干什么呀?生用“自言自语”来描述,谁也用“自言自语”来说话。

③这时,小松鼠也说了一句话,找出来读读。(出示句子:奇怪,花生果被谁摘走啦?)

④怎样表现自言自语呢,谁再来试着读一读小松鼠的话。(读出奇怪的语气)

⑤指名读,其他学生评价。

⑥谁能再当当配音演员给动画配音?

(三)小组讨论,解决疑问

1、是谁摘走了小松鼠的花生啊?请大家当一当小侦探在小组里帮小松鼠想一想,希望大家说的时候要注意说出你的理由。

2、各小组说说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

3、花生究竟都到哪里去了?还是让小花生自己说说吧。(动画:花生自诉生长过程)

三、想象说话,表演激趣

1、原来花生果并没有丢,全在泥土里呢!真是虚惊一场! 小松鼠知道后会说些什么?它以后又会怎么做?全班交流。

2、故事有趣吧,你们有兴趣演一演这个故事吗?

四、拓展延伸,交流资料

1、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供我们吃的部分也长在泥土里?

(土豆、芋艿、红薯、藕„„)

2、课文里的故事虽然结束了,但是小朋友们只要你再动脑筋,还会有一个新的故事,你能以《花生找到了》为题目再编一个故事吗?试一试吧!把你编的故事讲给小组同学听。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

3、指名上前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五、作业

1、、下课后,你可以通过看书、问身边知道的人、上网等方法去找一找还有哪些植物的果实长在地里。

2、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

练 习 8

教学目标:

1、认识练习中所介绍的五种动物,并把它们送回家。

2、把理解词义和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联系起来,增长有关动物的知识。

3、学写铅笔字,复习各种笔画规则和写好左右结构的字的练习。

4、背诵成语、谚语,积累语言。

5、听故事,了解故事主要内容,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6、学表演,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双向互动的训练中,养成口语交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用字词句。

2、口语交际训练 难点:口语交际训练,听故事,分角色表演。 教具准备:成语卡片、创设情景用的道具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学用字词句:

(一)、认识小动物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听!有谁来到了我们教室?(播放动物声音:猫、狗、鸟、青蛙,说动物名)

师:你知道大自然中还有哪些小动物?(出示动物图)

师小结:大自然的动物真多,谁来和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打个招呼?(指名说出这些动物的名字)

师:(课件出示词语:松鼠、蜜蜂、马、北极熊、燕子(有拼音))咦?图片变成了汉字,你还认识他们吗?(指名大声读、齐读。)

师:孩子们你们读得真好,看老师这里有一堆小动物呢,你能从中找到他们吗?(指名上台操作:连线,反馈、齐读)

(二).帮动物找家

1、认识小动物的家

师:这五个小动物可真调皮,玩着玩着就找不着自己的家了,你认识他们的家吗?愿意送他们回家吗?

你认识谁的家?(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讲解) (1)马:给它的家取个名字?(出示:马棚、马厩,读) 简述马的生活

(2)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出示地图,了解地理位置)

你还知道北极的什么知识?(图片出示,介绍北极的其他动物和植物:海象、燕鸥、熊果草等)

(3)燕子:(出示:屋檐下)屋檐为他们挡风遮雨,燕子一家幸福地生活着! (4)蜜蜂:给他们的家取个名字。(出示:蜂窝、蜂巢) (5)松鼠:(出示:松树林)为什么是它的家?

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家》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音乐声中全班齐背)

2、练习说话

师:你会用这样的句式说话吗? 是 的家。(学生自由练说,教师巡视指导,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

指名说,师同时出示孩子们说的话。)

师:孩子们你们真棒!看我们合起来都成了一首小诗了。谁来把它们连起来读一读。 马厩是马儿的家, 蜂窝是蜜蜂的家, 屋檐下是燕子的家, 松树林是松鼠的家, 北极是北极熊的家。 3.送小动物回家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送小动物回家吧!(在书上把小动物和他的家用线连起来,一边做一边说:我把 送到 。(指名说一说)

(三)、送小动物回家

1、指导完成句式练习

师:我们知道了小动物的家了,你能这样说一说吗? 住在 。(自由说,齐说)

完成书上的练习:蜜蜂住在蜂窝里,马住在马厩里,燕子住在屋檐下,北极熊住在北极。 2.交流拓展

孩子们,我们书上向我们介绍了五种小动物的家,你还知道别的小动物家在哪儿吗?(同桌说,指名说)

完成句式: 住在 。

第 二 课 时

一、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出示:羽 颗 群

3、说说它们都是什么结构的字?笔顺规则是什么?

4、学生观察这三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5、师范写“羽”,生描红、仿写。

6、学生描红、仿写另外两个字。

二、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出示成语卡片)读准字音。

3、(出示挂图)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4、你觉得司马光是怎样的孩子?你能用这四个成语中的一个来形容他吗?

(1)小朋友掉进水缸后,其他小朋友都吓坏了,司马光却不害怕,这叫“临危不惧”。 (2)他当机立断,想出了砸缸救人的好办法,这叫“从容不迫”或“方寸不乱”。

5、指导背诵成语。

6、古人没有天气预报,他们靠什么是预测天气呢?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谚语。

7、交流自读体会。可以说说你知道一些什么?也可以提出问题。

8、老师解释“朝霞”“晚霞”“雷公”,讲解拟人句“雷公先唱歌”。

9、完整理解这两句谚语的意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

(前一则谚语是说出现朝霞,天就要下雨,不宜出门;而出现晚霞则表明近期内不会有雨,可以出远门。后一则谚语的意思是:如果先有很响的雷声,就不会有大雨。)

10、交流搜集到的关于气象方面的谚语。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小苹果树请医生)

一、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明确听的要求

师:早晨,果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一棵老苹果树和一棵小苹果树正高兴得唱着歌。突然,老苹果树弯下腰,痛苦地皱着眉——哎呀,老苹果树病了,怎么办呢?谁会给他治病呀?小朋友,你们知道吗? (啄木鸟医生)

师:小朋友们都知道了,可是有一棵小苹果树不知道呀,他要为老苹果树请医生,他是怎么做的呢?

师:我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喜欢听故事,谁来说说听故事的时候该注意什么呢? 出示:(1)耳朵认真听,了解故事的内容。

(2)眼睛认真看,注意人物的表情。

(3)脑子认真想,记住人物的对话。

1、指名读、齐读以上内容。

2、师做说明:“了解内容”意思是说故事的主要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记住人物的对话”就是要小朋友记住故事中的人物是怎样说的。

二、听故事,交流

1、下面请小朋友一边看动画一边听故事《小苹果树请医生》,看哪一位小朋友坐得正、看得认真、听得仔细。

2、故事听完了,看看谁来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1)指名说。谁有补充?

(2)出示:老苹果树生病了,小苹果树请来了 和 ,但是他们都不能治老婆婆的病,最后 飞来了,治好了老婆婆的病。

3、自己练习说一说,再指名说完整。

4、请小朋友回忆一下,他们分别是怎样说的?(老师扮演小苹果树与学生对话) 师:喜鹊叔叔,请您给老婆婆看看病吧,她的身体里有虫子了,肚子疼得很厉害? 生:对不起,对不起,我只会捉树叶上得虫子,不会捉树干里面得虫子,我不会动手术。 师:猫头鹰叔叔,请您给老婆婆看看病吧,她的身体里有虫子了。

生:对不起,对不起,我只会捉田鼠之类的,不会捉树干里面得虫子,我不会动手术。 师:这可怎么办呢?谁来救救老婆婆啊?谁来帮老婆婆捉树干里面的虫子啊? 生:我是啄木鸟,我是森林医生,我来帮她把虫子捉出来。 师:你明白了吗?小苹果树为什么没有请到喜鹊和猫头鹰? 生:因为喜鹊只会捉树叶上得虫子,不会捉树干里面得虫子。 生:因为猫头鹰只会捉田鼠之类的,不会捉树干里面得虫子。

三、 听说结合,口语训练

过渡:这是一个童话故事,那你们想不想把这个童话故事演一演呢?(想)别着急,让我们一起再把这个故事听一遍,边听边看图。

师:分别出示四张图,说一说故事,理清层次。 [图1 ]老苹果树和小苹果树在说什么?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

[图

2、图3]小苹果树碰上了谁,说了些什么? [图4 ]小苹果树最后碰上了谁,结果呢?

四、 体验角色,练习表演

1、师:小朋友想参加这个童话故事的表演吗?说说自己想演谁?怎样演好这个角色?配哪些动作?

2、学生交流

(1)老苹果树:指名学生说,并表演(表演完了学生评价,互相补充)

(2)小苹果树:要去问,问别人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忙着请医生的心情是怎样的?指名学生表演。(小苹果树请医生,要很着急。)学生评价。对这样的小苹果树,你还有什么样的建议吗?指名学生说(说话时声音一定要响亮)再来请一棵小苹果树来试一试?(指名学生表演)

3、教师小结:板书出书:说完整、有礼貌、演得像

4、下面,请小朋友们带好头饰,在组长得带领下,组成表演小组,演一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如果有人争着演一个角色的话,那该怎么办呢?(要互相谦让)学生分别扮演老苹果树、小苹果树、喜鹊、猫头鹰、啄木鸟五个角色,进行剧本讨论练习。

5 推荐小组表演,全班展示。

教学反思:

上一篇:2019乡镇党建工作思路下一篇:nbr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