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精选9篇)
Unit 8 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
Section A(1a-2d)
一、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1)能掌握以下单词:post, office, post office, police, police station, hotel, restaurant, bank, hospital, street, pay, near, across, across from, front, in front of, behind, town, around 能掌握以下句型:
1.①
—Is there a hospital near here?
—Yes, there is.②
The pay phone is across from the library.③ The pay phone is between the post office and the library.2)能了解以下语法:
—— Where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及其答语。
——学会There is / are…。Is/are there..的句型及用法。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 通过运用简单的问路和引路的交际用语,学会相互合作,培养乐于助人的精神。
② 通过运用问路和引路的交际用语,帮助各个层次的同学树立自信心,敢于用英语进行交际.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①Where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
②there be 句型的肯定式、一般疑问句及其回答方式。③方位介词的用法。2.教学难点: 方位介词的用法。
三、教学过程 Ⅰ.Lead-in: T: Hello, everyone, please think about prepositions for position
S: in, on……
T: Good,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other prepositions for position and several nouns.Please look at the following new words.post, office, post office, police, police station, hotel, restaurant, bank, hospital, street, pay, near, across, across from, front, in front of, behind, town, around At first, ask a few students to try to read them, then the teacher corrects their pronunciations.Ⅱ.Presentation: 1.T: Hello, class, how to say about a general question and negative of “there be”
S: When it is a general question, “be” should be put in the first word of a sentence.When it is negative, it should add “not” behind “be”.T: T: Excellent, then please think about What a positive answer and a negative answer are? S: A positive answer is “Yes, there is “or “Yes, there are.” A negative answer is “No, there isn’t “, or “No, there aren’t.”
T: Good.Now please finish the following exercises: 1)There ______(be)a lot of books on the desk.2)There ______(be)a bank and two ________(library)on the street.3)______ ________(有)a post office near here? Ⅲ.Listening:
T: Now le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circle the places you hear in 1a.(听力指导:做好听力题的两个关键:一是听前看图片或者文字材料;二是听时抓住关键词。)Listen again: finish the following dialogues: Conversation 1: A: Is there a restaurant _______ on Bridge Street?
B: Yes, _________ ________.Conversation 2: A: _______ there a post office ________ here?
B: Um, Yes, there ______.___________ one on Long Street.Conversation 3: A: Is there a ______________ on Center Street?
B: No, __________ _______.IV.Listening: 1.Work on 2a;
T: Now, look at 2b, listen and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words in the box.The students check the answers.2.Check the answers: Ⅶ.Pair work
1.Ask the Ss to 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about the places in 1a on page 43.Ⅷ.Role-play
1.Ask Ss to look at the conversations in 2d.Then Ss read the conversations by themselves and try to find out difficulties and suspicious.2.T:
1.across from 意为“在„„对面”
e.g.The bank is across from our school.银行就在我们学校对面。
【拓展】 across 作介词,意为“从一边到另一边;横过”。e.g.Can you swim across the river?
你能游过这条河吗?
2.in front of 意为“在„„前面”(在某范
围之外)
e.g.There is a car in front of the house.在房子前一辆小汽车。
【辨析】in the front of “在„„前面”(在 某范围之内)e.g.There is a table in the front of the
classroom.在教室的前面有一张桌子。3.next to 意为“紧靠着;紧挨着;贴近”
e.g.The little boy is next to his mother.小男孩紧挨着他的母亲。
【辨析】next to与near的区别
从空间讲near 只表示“在„„附近”;而next to有“紧挨着”之意;next to比near靠的更近。
如:Peter sits next to Mike.彼特紧挨着迈克坐。
Peter sits near Tom.彼特坐在汤姆附近。4.How can I help you? 需要我帮忙吗?
表示向他人伸出援手,主动提出帮助的意思,此句还可说成:How can I help you?或How may I help you?
类似的句子还有: May I help you?
Do you need any help?
Is there anything I can help(you)with?
What can I do for you? Homework: 1.Write down the new words in this class.2.用今天所的学介词(near, next to, in front of, behind, between…and)来写五个句子,描述一下你生活中常见的单位的位置。
板书设计:
Section A(1a-2d)Sentences:
1.—Is there a hospital near here?
本单元以讨论允许和不允许做的事情而展开学习, 在不断深入讨论过程中又学习了表示同意和不同意的表达方法以及由情态动词should构成的被动语态。为了能够增强学生开口讲英语的自信心, 第一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创设与本课话题相关的情景, 如谈论青少年日常行为规范、校规、家规等。围绕着教学目标, 设计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任务, 让学生辩论一些学校规章制度。学生在使用所学目标语言进行辩论时, 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 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真实观点和想法, 同时学会关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规章制度, 对周围世界进行比较客观地认识和评价, 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 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Don’t eat in the classroom”中学过关于规章制度的讨论, 在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what should I do?”中学过情态动词should的用法。本单元谈论的是学生非常熟悉又和生活、学习紧密相关的话题——家规、校规及其他规章制度, 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 激起学习的兴趣。因此, 掌握“be (not) allowed to do/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do”难度不大。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由谈论各种规章制度, 发表自己的观点, 并陈述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各种家规、校规进行修改, 并为一些组织机构制定新的规章, 体现“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的新课程理念。
(二) 学生情况分析
笔者教学的对象是初三学生 (以中等生为主) , 他们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所以对英语学习的模仿力很强, 但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自信, 害怕表现, 但又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因此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尽量让这部分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有更多的说英语的机会,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还有一些学困生由于基础薄弱, 对完成某些任务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可采取小组奖励的办法, 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 鼓励小组中的优秀成员主动帮助困难生学习,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让他们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 语言知识目标
1. 掌握语言结构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do, 学会表达 agree 和 disagree。
2. 对目标语言的听力训练。
(二)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了解和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中学生日常行为准则、规范自己的言行, 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和优良品德; 正确看待“家规”“班规”“校规”等, 并能认真遵守;理解父母、教师的合理建议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一) 教学重点
1. 词汇:teenager, choose, pierce
2. 词组:too wild, too silly, too young, not seriousenough, not old enough, not calm enough, get earspierced
(二) 教学难点
结构:should be allowed to,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 步骤 1:导入 (5 分钟)
T: An exchange student comes to our classtoday. He wants to know some rules about ourschool.
通过投影展示以下活动名称, 学生以四人一组活动, 各自谈论在学校里能做哪些, 不能做哪些。
What rules do you have at our school?
We should sweep the floor every day.
We should not arrive school late.
We should not take mobile phones .
……
sweep the floor, clean the blackboard, fightw it hothers , arrive school late , take mobil ephones等等。
多媒体呈现表格, 小组讨论填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入新知。
( 二 ) 步骤 2:呈现 (25 分钟)
1.Introduce the new structure: allow sb. to dosth. / don’t allow sb. to do sth.
多媒体呈现 :
Teachers allow us to eat in the dinning hall.
Teachers don’t allow us to eat in the classroom.
2. 小组活动:
全班50人分成12组, 每组4人
游戏规则:
(1) 用纸片做成12个签, (其中有2个签画有小红旗) , 由组长抽签, 抽到带有小红旗的签的两个组进行比赛。
(2) 第一轮用am/is/are allowed to结构说句子, 比赛小组每人2次机会, 但是不能重复出现句子, 否则为失败。第二轮用am/is/are not allowed to结构说句子, 规则同第一轮。获胜小组会得到一面红旗并在全班中挥舞以示胜利。
(3) 在重新抽签 (不含已参加过的小组) , 规则同2.
参考短语:sweep the floor, fight with others, eat in the dinning hall, eat in class, take mobilephones等, 可以自己自由发挥。
设计意图:由熟悉的结构引入新的结构, 并采用小组活动使每个学生能够参与其中熟练短语和句子结构, 达到开口说的目的, 有助于学生理解下一环节, 从而使新授课的内容达到高潮。
3. 被动语态:
(1) 定义 : 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 .
(2) 构成 : 助动词be+ 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助动词有人称、时态和数的变化。
(3) 含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情态动词+ be +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
(4) 用法:当我们不知道谁是动作的执行者, 或者没有必要指出谁是动作的执行者, 或者只强调动作的承受者时, 要用被动语态。
4.复习过去分词的构成 :
(1) 规则变化
watch---watched practice---practiced
study---studied stop---stopped
(2) 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分词:
am/is /are---been have/has---had
write---written do---done go---gone
5. 教学1a
(1) 教师明确任务要求, 给出一定的指导。强调重点词汇:teenager, choose, pierce。
(2) 让—位学 生大声朗 读1a中的句子。 确定学生理解了每个句子之后,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agree or disagree。
(3) 在学生掌握了结构be allowed to的基础上, 进—步介绍带有主观态度的新结构: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告诉学生这—结构增加了情感态度, 表示应该被允许和不应该被允许。
(4) 学生完成1a之后, 让不同的学生发表意见:agree or disagree. Why?
6. 投影展示练习
我会做: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快速抢答做4个转换句子, 将allow sb.to do变成be allowed to do并用投影展示答案。
1.They should allow us to have part-time job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We should allow children to spend time with their frien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he teacher should allow Anna to finish thepictu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rents should allow children to choose theirown frien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We should be allowed to have part-time jobs.
2. Children should be allowed to spend timewith their friends.
3. Anna should be allowed to finish the picture.
4. Children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own friends.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la中的句子, 投影展示练习这个环节巩固了学生allow的用法。
7. 教学 Section A - lb, 2a, 2b
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Section A - 1b, 2a , 2b进行听力练习。
(1) 认识新词汇:teenager, earring, get their earpierced, do homework with friends
do part-time jobs, too wild / young / silly …, not serious / calm / old…enough
(2) 教师先帮助学生明确要求, 并且给出—定的指导。
(3) 让学生朗读其中的句子, 问题。
(4) 播放录音, 核对答案。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听录音能提高学生听的质量和信心。
8. 练习
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The telephone _____ (invent) by Bell in 1876.
The trees may _____ (plant) in spring.
Teenagers should not _____ (allow) to drive.
English _____ (speak) in Canada.
Math must _____ (study) well.
答案:
was invented , be planted , be allowed , is spoken, be studied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所学的被动语态。
(三) 步骤 3:巩固和拓展
1. 学生列出青少年应该被允许做的和不应该被允许做的事情, 列表之后进行 free talk。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重点结合Section A -1c和Section A - 2c的内容进行小组活动, 以便能更自然, 更正确地使用所学的语言。
通过投影展示语言结构和交际中要用到的词组:
结构:should be allowed to,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词组:too wild, too silly, too young, not serious enough, not old enough, not calm enough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实际情况的情境, 真实而富有趣味, 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巩固了本课的新知。
(四) 步骤 4. 小结
1. 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内容复习Grammar Focus.
2. 总结并回顾本节课所学到的重点知识。
(五) 步骤 5:作业
1. 用结构 be (not) allowed to do 列出课堂上介绍的—些事情;
2. 用 should, must, may 等情态动词各写出 5 个被动语态的句子。
(六) 步骤 6:板书设计
六、教学评价设计
(一) 评价内容
本节课通过展示练习, 巩固与拓展这两个环节, 如果全班80℅的学生能够按要求学习或完成句子, 那么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本课的教学难点即得到突破。这是评价本课是否成功的更重要的标准。
(二) 评价方法
小组活动汇报, 基本全体学生都能说出一个正确的句子即可符合标准;
Ⅴ. 26-30 DACDA 31-35 CBDCB
Ⅵ. 36-40 DACBE
Ⅶ. 41-45 CBABD
46. He runs with his father.
47. His brother.
48. No, he doesn’t.
49. At about 4:20 in the afternoon.
50. He sometimes plays on the computer.
Ⅷ. 51. walks 52. work 53. forty 54. night 55. quarter 56. funny
57. their 58. cleans 59. shower 60. teeth
Ⅸ. 61. from; to 62. exercises; to 63. get dressed
64. radio station 65. much time 66. Does; take 67. Does; her
68. When; clean 69. What time 70. What; do
Ⅹ. One possible version:
I’m Jack. I usually get up at seven o’clock in the morning. Then I eat my breakfast. I go to school at eight fifteen. I usually eat lunch at school at twelve o’clock. At half past three in the afternoon, I go home after school. Then I always play basketball with my friends for half an hour.
附加题
1. As soon as the man finish talking, Yu Gong said that his family…
as soon as意为“一……就……”,引导时间状语从句。例如:
Please call back as soon as you arrive home.
请你一到家,就给我回电。
I’ll write to you as soon as I get there.
我一到那儿就给你写信。
As soon as I went in, Katherine cried out with pleasure.
我一进门,Katherine 就高兴的叫起来。
【拓展】as soon as 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前后时态搭配:
(1) 主句为一般将来时,从句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例如:
He will come to my home as soon as he gets to Beijing.
他一到北京就来我家。
(2) 主句为一般过去时,从句也用一般过去时。例如:
He took out his English book as soon as he sat down.
他一坐下,就拿出他的英语书。
2. Finally, a god was so moved by Yu Gong that he sent two gods to take the mountains away.
so…that…引导结果状语从句,意为“如此……以至于……”,此句型中,so是副词,常用来修饰形容词或副词。常用句型为:主语+谓语+ so+ adj./adv. + that从句。例如:
Our teacher is so kind that all of us like him.
我们的老师是如此好心以至于我们都喜欢他。
He runs so fast that nobody in my class can catch up with him.
他跑得那么快,我们班没有人能追上他。
【拓展】“如此……以至于……”归纳:
(1) so + 形容词 + a/an + 单数名词 + that从句 = such + a/an + 形容词 + 单数名词+ that从句。例如:
It was so fine a day yesterday that we all went out for a picnic. = It was such a fine day yesterday that we all went out for a picnic.
昨天天气很好,我们都出去野餐了。
(2) such + 形容词 + 复数名词/不可数名词 + that从句。例如:
They are such good students that the teacher likes them.
他们都是很好的学生,老师喜欢他们。
It was such fine weather yesterday that we went swimming.
昨天天气很好,我们去游泳了。
(3)当that前的名词有表示数量多少的many, much, few, little等修饰时,只能用so,不能用such。例如:
There was so much noise outside that we couldn’t hear the teacher.
外面嘈杂声很大,以致我们不能听到老师的话。
He had so many falls that he was black and blue all over.
他跌了这么多的跤,以致全身青一块、紫一块的。
3. It doesn’t seem very possible to move a mountain.
seem此处作连系动词,意为“似乎;好像”,后跟形容词作表语。可以和seem to be相互转换。例如:
He seems very angry. = He seems to be very angry.
他好像非常生气。
【拓展】
(1) “主语 + seem + (to be) +表语”,表语多为名词或形容词,以说明主语的特征或状态。例如:
Tom seems (to be) a very clever boy. Tom
看上去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男孩。
Mr. Black seemed to be quite happy.
Black先生好像十分快乐。
(2) “主语 + seem + 不定式”,此句型中,seem与不定式一起构成复合谓语。例如:
Mrs. Green doesn’t seem to like the idea.
格林夫人似乎不太喜欢这个主意。
The children seemed to be eating something in the room.
孩子们好像正在房间里吃东西呢。
(3) “It seems + that从句”,其中it是形式主语,that引导主语从句。例如:
It seems that no one knows what has happened in the park.
似乎没有人知道在公园里发生了什么事。
It seems to me that Mr. Brown will not come again.
在我看来布朗先生不会再来了。
(4) “There + seem to be + 名词”,to be可省略,seem的单复数要由后面的名词决定。例如:
There doesn’t seem to be much hope of our beating that team.
看来我们战胜那个队没有多大希望。
There seems no need to wait longer. 看来没有再等的必要了。
4. ...what’s possible unless you try to make it happen.
unless是连词,引导条件状语从句,意为“除非……;如果不……;除了……”,常引导一个否定意义的真实条件句,有时也可引导非真实条件句。unless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中的谓语动词常用一般现在时代替一般将来时。主要用于下列情况:
(1) 主句为肯定句:
You will miss the bus unless you hurry up.
你要不快点就会错过班车。
You’ll fail in chemistry again unless you work harder.
如果你不再加把劲,你化学考试还会不及格。
(2) 主句为否定句:
One can’t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unless he studies hard.
不下苦功夫是学不好外语的。
I will not go unless I hear from him.
如果我不收到他的来信,我就不去。
【拓展】unless与if…not的辨析
5. Did you hear our stepmother planning to kill us?
hear sb. doing sth.表示“听到某人正在做某事(正在进行)”。例如:
I heard him singing when I walked past the shop.
一、教材分析:
第八单元围绕着“民间故事和神化传说”这一主题编排的,安排了《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是精读课文,《夸父追日》 为略读课文,还安排了一个《语文园地八》。《古诗两首》是根据流传很广的神话故事写成的,想象丰富。《西门豹》讲的是西门豹巧施妙计,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历史故事。《女娲补天》讲的是女娲为了拯救人类,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夸父追日》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
教师在教学时,要酌情给学生提示一点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知识,特别是对神话传说,要让学生明白,它们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过去人类不能科学解释世界和自然现象,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一组教材,除仍然围绕专题、注重整合外,还带有总结全册、盘点学习一组课文收获的任务。如《夸父追日》课文后面安排的小伙伴说“我想写一写读了这组课文的感受”,就提示学生,本组的学习,必须统览全组,融入感情,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一吐为快,才能更好地完成本组的学习任务。
二、教学目标:
1、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2、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5、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6、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7、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8、交流从故事中得到的收获。
9、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10、喜欢阅读课外神话传说故事,并能清楚地讲给别人听,主动交流听后的感想,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11、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写一篇习作畅想“我会变”。
12、积累成语、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2、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3、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
4、理解西门豹办法妙在哪里。
5、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6、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7、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
8、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写一篇习作畅想“我会变”。
四、教学课时安排:
前些天, 笔者听了的一节公开课, 授课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节课.一上课, 授课教师就很快使用自己设计的问题情境就进入了“7.1.1有序数对”之概念教学.我很诧异, 授课教师忽略了这新章节的第一节课的引言部分.那么, 新章节的引言该如何处理呢?
二、教学实践与反思
恰巧的是, 笔者前两天刚讲授过这节课, 在备课的时候, 纠结了许久.要么就是采用类似这位授课教师的处理方式, 很快用自己设计的问题情境就进入了“7.1.1有序数对”之概念教学;要么在“章头” (平面直角坐标系) 好好磨一磨, 重视这新章节的第一节课———引言的教学.经过自己反复备课, 上课之后, 反思如下.
一方面, 每一章的第一节课 (以下称“章头课”) 至关重要, 因为“章头课”的全局性很重要, 需要教师带领全班学生去感悟这新的一章要学习什么, 为什么要学这些;这一章的核心是什么,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具有帮助学生建构统领全章的作用.教师如何组织和引导?干脆就让大家翻开课本, 阅读课本第63页的这段文字.笔者认为, 这段文字和标题并不是摆设, 不是毫无意义的, 其具有重要的教育教学价值.笔者的做法是:带领全班学生授课一边阅读, 一边用问题提醒大家:这章叫什么? (平面直角坐标系) 通过问题“为什么要学习这章”“这章有什么重要性”激起全班学生的质疑与思考, 必要时还要领着大家一起朗读, 激起感悟.山东省高密市曙光中学任得宝老师所言:“文字平铺在纸上, 既无色彩又无动感, 可是经过老师的一读一点, 文字便从纸上立了起来, 学生便看到了生活的本来样子:花儿开了, 人物活了, 海中涌动着波涛, 风里鼓荡这清香.”
笔者认为, 这章头“平面直角坐标系”七个字, 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我们教师使用提示性问题启发学生.
例如, 问题1:这七字有没有哪些字熟悉的, 相应的概念是什么? (坐标, 这在学习数轴的时候就有这个概念.)
问题2:请大家回忆一下, “坐标”在哪个章节学习过?如何定义“坐标”? (在学习有理数的时候,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其坐标)
问题3:还学习了数轴的哪三要素? (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问题4:大家想想看, 为何又要在“坐标”后面加上一个“系”字呢?“坐标系”是什么意思呢?“系”, 可以理解成“体系”.要组成一个“坐标系”, 坐标的数量就不止一个了.到底是要几条数轴才构成这里的体系呢?在后面的学习我们就知道了.
问题5:再来看看这七个字中的“直角”二字, 我们在哪里学习了? (直角表示两条直线或线段相交的特殊情况, 90°的角称为直角) , 在这里到底要求什么构成直角?再思考:既然这里要学习直角的情况, 那是不是还有不是直角的情况呢?
问题6:最后看看这七个字中的“平面”二字是什么意思?既然这有学习“平面”, 那是不是还有非平面, 即立体空间的情况呢? (其实是有的, 三维的情况就是空间直角坐标系了, 还有更多维的情况)
我通过设计以上这些问题, 引导学生在这章的学习中渐渐清晰、明了起来, 引导学生发散性地思考, 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结语
引言课对于每一新的章节的学习是很重要的, 切忌直接翻过各章引言进入第一小节的学习.如何上好引言课?笔者总结如下.
1. 引“全”
对于每一章节的“全貌”在引言部分就有刻画.因此在引言课的教学就需要引导学生描绘一下全章的容貌, 感受一下要学习什么内容.
2. 引“法”
数学中的许多知识是相互关联的, 尤其是在学习方法方面更是有相互联系的.例如, 在人教版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引言教学中, 需要介绍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学习方法, 类比等式和方程的学习, 从定义、不等式的性质、解法和应用几个方面学习.本章最重要的是类比的学习方法, 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等式与方程的学习过程———定义, 等式性质, 解法和应用.为学生学习新的一章指引方向, 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效率.
3. 引“源”
第11课《邓稼先》
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其中优秀的部分,“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老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邓小平同志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与邓小平同志表达的心声是一致的。
2.在写邓稼先以前,文章的第一部分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3.课文的第三部分,作者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着重写闻一多“做了再说,做了不说”,是“卓越的学者”,下半部分着力写闻一多“说”了就“做”,是“大勇的革命烈士”。全文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闻一多先生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
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个句子是比拟的说法,是指寻找使我国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来振兴我们这个衰微的民族。自20年代末起,闻一多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试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这句话表现了他的爱国精神。
2.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人们常用“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来讽刺那些只说大话,不办实事、言行不一的人。因而“口的巨人”似乎只能是贬义了。但本文作者却把“说大话”和“办实事”统一起来,用“口的巨人”和“行动的高标”来称赞闻一多,称赞他那种既敢于高声说出真理,又肯于以身殉职的伟大精神。
3“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作用:使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具体再现,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可以具体感知。
4.“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和“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的事例说明了什么?说明了“闻一多先生‘做’了,自己也没有‘说’”。
第15课《孙权劝学》
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身教,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议论”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刘丽玉
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名人为主题。他们中有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单元要求: 1学习名人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2学习名人的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治学方法。
3揣摩、感悟和积累 课文的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单元重点课: 11 << 邓稼先>> 12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单元难点课: 15 <<孙权劝学>> 单元内容及课时(共计14课时)<<邓稼先>>
3课时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2课时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
2课时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2课时 15 <<孙权劝学>>
2课时 综合性学习:
我也追”星”
1课时 单元测试与讲评
2课时
单元总结
11、邓稼先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邓稼先及背景。
2、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掌握本文的生字新词。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理解文中两个古诗文 4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体会课文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累语言,增强语感。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速读,初步感知课文,然后抓住人物性格及所在环境来理解人物形象,再分析其写法特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较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教学重点】
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培养高效阅读能力,了解文章选材和结构上的特点。【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将人物放在一定的环境中描写的用意,理解课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及其表达作用。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比较的好处。【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导语
介绍“任人宰割”的中国实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的实况。那为改变中国屈辱史,使原子弹、氢弹成功爆炸,为此做出巨大贡献的就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邓稼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这位名人的足迹,去深入他的灵魂,去感悟他的精神„„
二、资料汇总、交流
【设计说明】教师要求学生把课前收集到的图片、文字资料进行公开展示交流。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完成字词的学习
2、学生自主交流阅读感受,并集体评议,教师归纳讨论意见。
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心情。
四、深层探究,理解课文
㈠思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理解文章六个部分之间的联系。
1、概括文章六个部分的大意,并想一想全文六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2、文章六个部分的小标题拟的怎么样?介绍自己最欣赏的一个小标题,并说说理由。这些小标题给你怎样的启示?
3、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文章第四部分为什么写“我”?
4、课文有没有详细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㈡悟读课文,对文章进行深层探究,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1、师生共同研读文章第三部分,教师设计相关题目指导学生精读课文。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请概述两人最本质的区别。⑵邓稼先能够说服两派不对吵对打,解围的原因是什么?请你站在邓稼先的角度,结合当时的情况,说一句劝说的话。
⑶“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这两句话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⑷钱三强选聘邓稼先,葛罗夫选聘奥本·海默,其实这样的“伯乐”还很多,你能举出几个吗?
明确:⑴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他们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性格和为人。奥本·海默锋芒毕露,而邓稼先却忠厚老实,从不骄人。
⑵因为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⑶这两句话流露出作者对老朋友的崇敬与赞扬之情。⑷如熊庆来选聘华罗庚,华罗庚选聘陈景润。
2、学生自选感兴趣的一部分品味研究,并提出一个最想得到解决的问题,请求同学或老师解答。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揣摩语言,发现美点,展示美点
1、揣摩精妙词语
【活动设计】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先把你认为比较精妙的词语用﹏﹏标出来,然后用“我觉得 用得好,它好在 ”的句式组织语言,准备精彩发言。
学生阅读课文,然后讨论发言。
2、揣摩精妙语句
【活动设计】请同学们用跳读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并用﹏﹏把你认为精妙的句子或段落标出来,然后用“我喜欢,因为 ”的句式组织语言,准备精彩发言。
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然后自由发言。
3、赏析文章的修辞、句式、描写方法、结构特征。
【活动设计】同学们在修辞手法、句式、描写方法、结构特征等方面也有自己的审美发现,请仿照上述句式,用形象的语言陈述出来。
学生发现文中的对比、排比等修辞方法和细节描写等,并争先发言。教师总结归纳出下列内容:
①本文在语言运用上颇具特色。排比的运用,节奏感鲜明,增强了语言气势;对比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长短句的结合,又使文气活跃,抒情味浓厚,感染力强。
②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运用“板块”并列的结构,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读来令人仰止。
二、体验反思,畅谈学习感受
【活动设计】请同学们谈谈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可以针对内容来谈,也可以针对形式来谈。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以“邓稼先给我的启示”为题写一篇作文(我的成长日记)
五、板书设计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作者。
2、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精致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语段的作用,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4、赏析文章的语言美,通过仿写练习,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质疑、互动合作、开展小组讨论、信息整理归纳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建全自己的人格,做一个正直的人。【教学重难点】
1、味文中重要语句,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实质。
2、解文章叙述中描写的运用及其作用。【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说话和做事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处理说和做的呢?请你说给大家听听。(学生自由发言)今天,让我们走进臧克家,看一看他是怎么处理说和做的。
二、资料读演,资源共享
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全班共同交流,互动互学,教师酌情提供相关资料。
1、关于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回国,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诗集有《红烛》《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激情。1943年后,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郭沫若称其
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2、臧克家
臧克家,现代诗人。1933年出版第一本诗集《烙印》。以后连续出版诗集。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抽查学生预习情况,督促学生积累词语。
2、学生自读课文,学习表情朗读。教师可做相应的朗读指导,如语调、语速、语势、语气的把握与表现。
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表演朗读,其余学生评议。
3、把握闻先生的主要事略,理清文章思路。看看文章叙述了哪几件事,然后以“闻一多先生的故事”为题进行口头演讲。
4、整体感悟,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细读课文,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整体把握大意。⑴这篇课文的思路是如何安排的?请谈谈你的认识。
⑵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有什么特点?前后期有何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不同一般人之处?
四、课堂小结
阅读文章,理清思路是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注意把握文章的结构特征,注意过渡段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意。
第二课时
一、学生合作研讨,深层探究
1、指名男同学朗读1︿﹀7段,思考以下问题
⑴作为学者的闻一多,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情很多,作者为什么单选写作《唐诗杂论》《楚词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又为什么把编写《唐诗杂论》作为重点加以介绍?请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⑵闻先生的治学态度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⑵这是一个自由发挥的问题,同学们谈“用心要专”“要有实干精神”“要严谨刻苦”“耐得住寂寞”“读书应有大目标”“为中华读书而崛起”等等皆可。
2、指名女同学朗读8︿﹀20段,思考以下问题
⑴第11节引用闻一多信中的话,这里可以看出闻先生有什么样的品格?这里
说到“讲话定要讲个痛快”,请想象闻先生讲的什么话?
⑵联系时代背景,你能说说为什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吗?
⑶文中有一段闻一多先生的形象描写,你能找出来吗?并理解其作用。
二、学生品读课文,赏析文章的语言美
1、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呢? 美,体现在 ”的句式说话。
三、质疑问难
学生每人提一个最想得到解答的问题,可以指名请教同学或向老师提问。
四、课外拓展
学习本文后,闻一多的说和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古人也认为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你能说出称赞“说”或“做”的词语吗?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言出必行 言必行,行必果等
五、课堂小结
闻一多既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又是大勇的民主战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我们要学习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学习他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精神。
六、布置作业:请你为自己写一句有关说和做的座右铭。
七、板书设计
课后小结
2、请选择你最欣赏的一句话,按照“我欣赏,因为他具有
13、音乐巨人贝多芬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了解音乐巨人贝多芬。
2、理解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3、体会课文中出色的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掌握作者高超的肖像描写技巧,学习作者通过肖像描写展现人物个性特征,通过语言描写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写作方法。
4、揣摩语言,理解贝多芬对待厄运的态度和感受 过程和方法目标:
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解决他们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真正做到“我思考,我释疑”,努力体现课堂教学学学堂化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乐观的人生态度,人人争做生活中的强者。【教学重难点】
1、学习肖像描写的技巧,理解贝多芬的精神世界。
2、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理解“心里的音乐”的深刻内涵。【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导语
“苦难是人生中最好的学校”“人的魅力往往和磨难成正比”“磨难能使人优秀”“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看来,对个人而言,经历一些磨难,的确不算是坏事,况且,磨难的来临与否并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今天,我们走近一位勇士、强者、一个真正的英雄贝多芬。
二、资料汇总(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学生轮流介绍自己收集到的贝多芬的有关资料,教师出示贝多芬画像。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1、同桌间相互合作完成字词的考察。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畅谈阅读课文的感受。
3、学生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筛选关键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提问:“客人”是这样访问贝多芬的?其间写了哪几件事?请简单介绍本文的思路。
四、研读课文,揣摩文中难句,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
【活动设计】学生思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感触最深的句子,用笔画出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研讨,理解句子含义,畅谈自己的感受,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巡视全班,酌情给予必要的指导点拨。
1、教师再次播放《命运交响曲》,学生复听,再次感受贝多芬的精神世界。
2、就“我心目中的贝多芬”这个话题,畅谈对贝多芬的认识、评价,更深切地感受贝多芬不屈的斗争精神。
3、请学生自由质疑问难,请同学解答,或请教老师。
学生针对文中贝多芬的慨叹:“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提出疑问:写贝多芬低沉的情绪,是否会削弱贝多芬的精神力量?
教师提示:这样写,更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性和感染力,使全文弥漫着一种悲壮的美,从而使笔下的人物形象更丰满,更能打动人心。
五、品读课文,赏析文中的肖像描写,学习文章高超的肖像描写技巧
我们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但仍对他“对面应不认识”,现实生活中的贝多芬会是什么样子呢?
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描写贝多芬相貌的段落,指名学生朗读。
2、学生精读6、7、8、9段,勾画出关于贝多芬外貌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
(贝多芬是一位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的艺术家)。
3、教师总结:从贝多芬的外貌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贝多芬其貌不扬、极不讲究,可作者在描绘时,以形传神,显示了人物独有的个性和精神气质。
描写人物外貌,要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的外貌特征重笔刻画,要做到以形传神,切忌脸谱化。
4、教师要求学生学习运用文中肖像描写的方法,用几句话描写自己最熟悉的一个同学的外貌
六、体验反思
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在座的学生,请他们用一句话谈一谈学习本文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七、课堂小结
八、布置作业
以“《音乐巨人贝多芬》给我的启示”为题,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400字。
九、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习本文如何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方法;积累文中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拓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寻名人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学习运用语言、行动、外貌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品味作者准确优美的语言,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的,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我们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时候,要表现出他们的不同之处,就必须抓住他们的特点。不少作家善于抓住人物的特点描写人物,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国作家莫泊桑刻画人物的一篇文章:《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二、作者作品简介
学生交流搜集的材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速读课文,弄清生字、新词的字音、词义。
2、学生速读课文,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自读,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组材的技巧。(1)请说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核心人物是谁?依次出场的是谁?出场的标志性词语是那些?(3)简要概括课文的内容。(4)本文在组材方面有什么特点?
三、研读探究,分析人物形象
1、下面请同学来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考虑这几位作家分别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作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2、熟读课文,屠格涅夫、都德和左拉的肖像、语言、行动和性格的特点,四、品味与赏析
品味语句,并用“我发现 用的好,好在 ”的句式说话。
五、课堂小结
课文精心组材的艺术、描写人物的技巧、准确生动的语言,给我们留下了鲜明的印象。这些伟大的作家们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也给我们留下了无价的艺术宝藏,是他们,撑起了人类文明的晴空,让我们诚挚的说一声:谢谢你们!
六、体验反思(布置作业)
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技巧,尝试描写语文老师。先个别发言,然后集体评议,看谁写的最有特色。
七、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15、《孙权劝学》
【教学重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教学方法】:可通过朗读来揣摩领会人物形象,让学生进行讨论来理解课文。
【教学时数】: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可他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课文学习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见往事:知道以为:认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1、全文几个人物?几次对话?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4.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5.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结友。)
6..概括情节:劝学~就学一议论~结友。
7.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测一笔带过。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五、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读)
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2.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难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3.吕蒙在孙权的再三劝说下,开始读书学习,并取得良好的读书效果。文中有两个成语突出表现了吕蒙进步之大,请大家找出。
生: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幻灯演示)
六、拓展延伸
师:古今中外,许多仁人志士都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谁能说一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吗?
七、课堂小结
八、背诵课文。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综合性学习:我也追星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了解和认识名人,对“追星”现象加以正确引导,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通过搜集整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开拓读书视野。
3、通过口语活动,培养合作探究精神,锻炼表达能力。
4、通过写作训练,培养自主创新意识,提高写作水平。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这首歌相信大家都知道,它是当红歌星周杰伦的“菊花台”。如果没说错的话,周杰伦是大部分同学的偶像。今天,我们的活动就与“追星”有关。二.说追星。
说到追星,其实每一个人心中都有崇拜的偶像,追星也是一种比较正常的审美体现。那么,请问你最崇拜的人物是谁呢?你为什么崇拜他(她)?你是如何追星的?
三.议追星。1.各抒己见 2.案例分析
兰州女孩杨丽娟不顾家长死活狂追刘德华,你如何看待? 3.一点建议
四、追明星
狭义的明星指的是娱乐明星、体坛明星,广义的明星应还指政界伟人、科学先锋、文学巨匠,亦指默默奉献的英雄人物,他可能鲜为人知,他可能声名显赫,只是我们没有把他定格在光荣榜里。现在我们不妨来看一组明星的照片,看你知道他多少。如:丰功伟绩、轶闻趣事、名言警句。
古人说:“见贤思齐焉。”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敬佩名人,崇拜英雄,我们会以此来激励自己不断前进的。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 合作学习也迅速成为一种为广大教师和学生广泛运用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主要指学生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和管理下围绕某个问题展开讨论和反馈。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合作意识, 相互启发, 取长补短, 提高课堂的效率, 优化课堂教学。理论上通过这样的学习, 学生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到巩固既加深,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合作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从而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活动中充分运用和展现自身能力, 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 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但是纵观合作学习得实际现状与效果, 普遍感觉合作学习开展具有一定的难度, 效果不太理想。许多合作学习成为形式主义的走过场, 根本看不到合作学习的精妙之处。所以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或策略非常必要。
合作学习包括五种策略:成绩分工法, 小组游戏竞赛法, 切块拼接法、共学式、小组调查法。这几种方法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变师生互助为小组互助, 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使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切块拼接学习法是合作学习的策略之一, 是由阿伦逊 (Aroson) 及其同事设计的, 后来又由合作学习的领军人物斯莱文进行了优化和完善。它是根据团体动力学的原理设计的, 目的在于改变传统教学中班级、小组只是静态地被动地学习, 使之为动态的、主动的学习, 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 利用学生的互助作用, 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把一项学习任务分割成几个部分或片段, 每个小组成员阅读他所分到的材料。然后, 不同小组中学习同一内容的学生组成“专家组”, 共同讨论他们所学习的那部分内容。随后, 学生们返回各自的小组, 轮流将自己所学的那部分内容教给他们的组员。为了探讨该方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笔者结合教材的特点采用班级授课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教学研究与实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日本》这节课的内容包括3部分:日本的自然环境、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东西方兼容的文化。这三部分内容是并列的, 适合使用切块拼接法进行合作学习。所以笔者在设计本节课时力求运用这种方法让学生充分交流与合作, 自主构建知识结构, 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运用切块拼接法设计的教学流程
1、课前准备
(1) 指导学生自主预习本节课内容。给学生指出几种了解日本的途径:课本内容、互联网 (如百度等网站进行搜索) 、学校图书馆等。教师同时应该要求学生在预习后把自己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带入课堂进行讨论。学生只有在课前对要学的内容有一定的前期了解及提问, 课堂的合作与讨论才能比较到位。
(2) 进一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了解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特点有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及学习效果的评价。了解学生的方法多种多样:如通过与学生本人交流、与班主任交流、参考学生的信息登记表等, 通过多方位的考察得到全方位的认识。
(3) 进行合理的分组。按照“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的原则分出5个小组, 每组9人, 每组选出组长, 作出明确分工。
2、课堂实践
(1) 激趣导入。以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日本几部知名动画片导入课堂, 一下子让学生活跃起来。提问:你对日本的了解有多少?日本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文化特征你又了解多少呢?
(2) 分发学习材料。这份学习材料是基于教学目标知、情、意三方面的要求和学生之前提交的预习问题精心编制的。学习内容分出三个部分:日本的自然环境、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东西方兼容的文化。每一个部分作为一个专题, 包括所涉教材范围及相关问题。问题的难度要贴合学生的能力, 同一块内容的多个问题按照从易到难的原则排列。三部分内容的问题要做到相互平衡, 保证组间的公平性。
(3) 任务分配。在每一组学生快速浏览了学习材料之后, 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自由选择一个研究论题, 承通过与组长协调相结合的方法确立自己的学习任务, 最后形成每三位学生负责一个部分的分工, 并且做好编号:日本的自然环境为1-3号,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4-6号, 东西方兼容的文化7-9号。担任同一研究论题的学生重新组成临时小组即专题小组 (每组15人) , 一起就坐, 围绕学习目标, 根据学习材料, 组织有效信息, 共同讨论相同的论题。考虑到专题小组的人数过多会影响到讨论的实效性, 具体操作时每个专题小组还可以进一步分割成几个小组。
(4) 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作为指导者巡视班级, 倾听学生的探讨, 在保证课堂良好秩序的同时为学生的讨论作出适当的指引。这种教师参与其中的方式可以让教师自身预先感知学生的探究能力及问题的分歧, 利与作出全面的课堂评价。
(5) 小组反馈交流。每个专题小组讨论完成之后, 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然后专题小组成员各自返回到所属小组, 按照问题顺序就他们讨论并已掌握的论题讲授给组内其他成员听。在组内的某一位同学在进行讲解时, 其他的同学应该认真听取报告, 做好记录, 如有疑问, 及时提出。讲解者有义务作出解答。组内的同学互为学生和老师, 他们互帮互助, 互教互学, 共同进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巡回于各小组之间,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维持好课堂纪律。
(6) 教师课堂总结指导。在学生的合作学习结束之后,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作出总结、指导、补充, 完善课堂内容。
(7) 组织课堂测验。组织课堂小测验, 每位学生的成绩代表个体的学习效果, 同组学生的总分又代表着整个小组的学习效果。组间的竞争因此形成, 这样可以敦促每一位学生为本小组的荣誉更加努力, 提高了每一小组的凝聚力, 培养了良好的组内合作意识和组间竞争意识。
三、课堂实践分析及反思
本堂课采用“切块拼接法”进行合作学习的组织, 课堂气氛活跃, 课堂进程流畅, 学生主动积极参与, 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中心, 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强调学生的“学”,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学生掌握思想、过程和方法, 理解科学的本质, 使学生终身受益。据此, 在本课的实践中, 教师角色的定位非常重要, 倡导新型师生关系, 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构建知识, 掌握学习的方法, 提高知识构建的有效性和长效性, 真正体现了“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的深层含义。
“切块拼接法”的使用可以让每一位学生当一回小老师, 让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的“舞台”, 注重了教学的“情意”功能, 既满足学生的表现欲,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提高遇到问题时的反应能力, 又改变了以往合作学习中只有一部分学生有机会表现自己的状况。用这个方法, 学生各自拿到特定的材料, 这使得他们每个人都是小组必不可少的中坚力量。使本来没有学习动机的学生乐与学习, 最终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许多对切块拼接法的研究都显示了此法对提高自尊心的效果。
其次笔者发现“切块拼接法”在合作学习中的使用可以实现“1+1≥2”的效果。个性不同、知识特点不同的几个学生聚在一起探讨相同的问题, 思维的火花相互碰撞, 相互学习, 相互纠正, 共同总结和创新, 最后得出的结论就不是每位学生结论的简单相加, 而是系统的、全面的、创新的成果。特别是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比如在《日本》这节课中谈论到“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的影响”时, 学生不光会联想到“抗风险能力差, 一旦他的能源供给国, 停止能源的输送, 他的生产很容易瘫痪”、“经济缺乏独立性, 在国际交往中将失去很多主动权”、“生产成本相对能源国要高”等这些不利影响, 还可以通过相互之间不经意的启发进一步发现其实还有诸如“促使注重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建立循环经济;节能技术领先世界”等有利影响。
当然, 在本次课堂实践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这也正是合作学习中运用“切块拼接法”应该注意的问题。由于受传统课堂“你听我讲”单向传输方式的影响, 很多学生已经“养成”了“只听不讲, 只记不思”的习惯, 所以突然进入到“既听又讲”的课堂中就显得茫然不知所措, 很难接受这种实际上更有效的学习方式。对于这一点, 我觉得有时间问题, 也有方法问题。除了要创造机会多加锻炼之外, 教师也要多喝学生交流, 了解他们的想法, 注意培养学生转变角色意识, 克服依赖心理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心理倾向, 打破权威束缚, 真正树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信心。其次, 在时间的过程中, 如何有效地分组也是需要不断实践和优化的。本节课中, 为了课堂的秩序性和操作性, 学生的分组过于平均, 没有完全尊重学生的意愿然他们真正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任务的选择, 多少会影响一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针对这个问题, 笔者认为应该从学习材料上入手, 在兼顾各组任务平衡的基础上把学习内容进一步分割和细化, 问题的提出也要更具吸引力, 避免学生的选题过于集中。
摘要:长期以来, 地理课堂中合作学习往往会流于形式, 效率得不到提高。笔者运用“切块拼接法”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日本》为例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加深了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高了中学地理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切块拼接法”,中学地理,《日本》
参考文献
[1]耿夫相.切块拼接法:一种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以《大气环境保护》一节的学习为例[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05, (06) .[1]耿夫相.切块拼接法:一种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以《大气环境保护》一节的学习为例[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05, (06) .
[2]余民强.初中地理合作学习策略[EB/ON].秭归教育网, 2006, (10) .[2]余民强.初中地理合作学习策略[EB/ON].秭归教育网, 2006, (10) .
[3]郭素清.用切块拼接法开展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M].首都师范大学, 2006.[3]郭素清.用切块拼接法开展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M].首都师范大学, 2006.
[4]王国章, 吴永玲.合作学习及其尝试[J].教育改革, 1995, (2) .[4]王国章, 吴永玲.合作学习及其尝试[J].教育改革, 1995, (2) .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教学工作总结12-03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10-31
《风雨》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09-17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单项选择测试题06-14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10-01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学反思07-17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教学设计09-26
人教七年级英语下册1、2单元句型总结06-03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中考提纲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