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体现与作用发挥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在漫漫的岁月长河中, 无数古人和圣贤在生产生活、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建功立业的过程中凝聚心血和智慧, 形成了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大学生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阶段, 思想认识和道德品质尚未成型, 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当前, 我国正处在各项事业和建设的关键阶段, 需要一大批信仰坚定、观点鲜明、理想崇高的精神文化使者,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否迎接新挑战、续写新辉煌, 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 需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有效融合, 方能造就思想价值上乘的时代新人[1]。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了五千年的历史变迁, 在传承和弘扬中不断前进、不断沉淀、不断结晶。时代在前进, 高校思政教育被时代赋予了新的使命和担当, 若能深刻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刻内涵, 取其精华并将其注入高校思政教育之中, 定能引导高校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塑造优秀的道德品格, 完成高校思政教育的使命担当, 为国家和人民培养一大批饱含精神食粮的新青年。

(一) 弘扬中华儿女家国天下的精神信仰, 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家是最小国, 国兴则家昌”, 这是对家国关系的最基本表述。家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心灵深处最温暖的港湾, 是每一名中国人向往的幸福家园, 可没有国家兴亡, 哪来百姓安乐。只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才是每一个家庭幸福生活的坚实依靠。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厚植家国情怀, 用动情感人的鲜活事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倡导把个人价值与国家价值、社会价值融为一体, 既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又能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家国天下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刻在骨子里的精神信仰, 无论是赵一曼同志的“未惜头颅新故国, 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慷慨赴义, 还是焦裕禄同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 唯独没有他自己”的为民情怀, 都是共产党人家国天下的精神写照。当代大学生思想尚不成熟, 容易受到外界的负面影响, 思想极易偏激, 政治信仰缺乏定力, 社会责任意识缺失, 如果能够用中华儿女家国天下的精神信仰引导和感化青年学生, 可有效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

(二)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儒家思想文化, 启迪高校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素养

现代社会中的一些案件无不在折射着一种现象——部分高校大学生心理扭曲、道德丧失。因此, 夯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极为重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等方面给予正面影响, 在他们的心灵中植入真、善、美的种子。文化的力量不可估量,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力弘扬中华传统儒家思想文化, 可以启迪大学生塑造优良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素养。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影响深远, 其精髓概括为“仁、义、礼、智、信”, 其中以“仁”为核心,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是传统文化仁义观点的典型浓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深挖细掘传统文化内涵, 采用传统文化中“循循善诱, 诲人不倦”的教育理念, 循序渐进, 用“润物细无声”的耐心将传统文化的强大内力浸入到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中, 让“真善美”的种子在青年学生心中生根发芽[3]。

(三)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德育文化, 助力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

新时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归根结底还是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来开展, 教育目标是培养一批德才兼备、思想过硬、文化自信的新型人才, 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全心全意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传统的德育文化包含了丰富的价值理念和教育方法,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如果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喻为一颗植根于大地的参天大树,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德育文化就是肥沃的土壤、充足的阳光、汲取的水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例如, 将“以和为美”的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概念中, 既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又避免了学生思想的偏激化;用“言必行, 行必果”的诚信观念倡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用“知行合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教育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要爱岗敬业[4]。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发挥

(一) 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丰富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沉淀着中华儿女最深层次的情感追求, 凝聚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文明。在当前的时代需求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使命艰巨、责任重大。青年一代思维活跃、眼见开阔, 他们希望思政教育教学轻松灵活、内容丰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种元素, 既能让刻板严肃的思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又能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以生机和活力。以“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为例, 干预高校大学生形成刚毅果敢、发奋图强的性格;以岳飞《满江红·写怀》中的“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教育学生珍惜时光、勤奋努力, 莫要辜负韶华, 独自悔恨;当前, 不少高校大学生对待亲情冷漠, 对待友情淡然, 若能用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必然会在青年学生心中激起尊老爱幼的波澜。

(二) 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载体, 掀起高校思政教育学习热潮

为了更加准确地掌握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 2017年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发布了《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报告显示,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新期待, 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调查结果显示, 95.8%的受访者表示“我为中华文化感到自豪”, 89.6%的受访者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青年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令人欣慰, 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寄托亟待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开展, 还可以在课堂外进行;高校思政教育不仅可以通过课本传授, 更应与时俱进拓宽传播载体。高校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时, 要依托当代大学生最敏感的现代化信息传播平台, 多方面、多渠道、多形式地进行。例如, 通过观看红色基因的电影视频, 既能增加思政教育的感染力, 又有效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微信公众号, 架起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沟通的平台, 互相影响、互相鼓励, 在高校形成竞相前进学习思政教育的态势[5]。

(三)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流实践活动, 保障高校思政教育成效显著

国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最终要达成的诉求是培养新一代的“钱学森”“焦裕禄”, 胸怀天下、心系百姓,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迈向新高度努力奋斗, 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高校不断深化推进教育改革的背景下,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流实践活动, 更能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 促显思政教育教学成效。例如, 利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 组织学生包粽子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重阳节走进敬老院, 体验中华民族敬老孝老的优秀传统美德;清明节亲赴烈士陵园, 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还可组织学生参观革命根据地和红色文化纪念馆, 用战争年代的烽火硝烟来衬托和平年代的来之不易, 让青年学生领悟“唯有国强、才会民安”的深刻道理, 树立拓宽知识、建设祖国的坚定决心。

三、结语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工程急需青年一代来挑大梁、担大任。思政教育犹如我党我国的“强心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那“强心药剂”, 注入学生的心灵中、思想中, 凝聚起强大的力量, 在新的时期勉励青年大学生“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6]。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对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有着引航启明的作用, 对大学生塑造优秀的人格品质有着深刻的影响意义。当前,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处在关键阶段, 青少年一代任重道远, 深刻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内涵, 并将之充分应用于高校思政教育中, 可有效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政教育,中华民族,社会主义

参考文献

[1] 王彤宇.浅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价值[J].中国校外教育, 2018 (7) :5-6.

[2] 刘基河, 程玉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 (12) :29-30.

[3] 李学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策略与路径探索[J].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19 (3) :110-114.

[4] 游柱然, 陈均土.论优秀传统德育文化的课程思政价值[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9 (2) :1-6.

[5] 杨志远.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9 (5) :70-71.

[6] 吕尚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与积极教育, 2018 (6) :88-90.

上一篇:房地产企业加强纳税筹划研究下一篇:浅谈高职院校社团活动中体验式德育教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