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体针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大数据库从建库以来至2020年9月有关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文献,将文献导入Noteexpress软件查重,最后通读全文按照纳入标准选取文献,建立Excel表格录入篇名、作者、穴位,统计穴位出现频次以及穴位归属情况,运用数据挖掘中的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筛选出精简穴位组合。结果:纳入文献120篇,穴位处方120条,包括穴位42个,出现频次最高的穴位为外关、合谷,穴位归属手三阳经最多,关联规则分析核心穴对包括外关-手三里-合谷、外关-肩髃-曲池等,聚类分析显示存在有效聚类群。结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疗效确切,其他疗法联合体针效果更佳,体针选穴推荐以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尺泽-极泉为精简穴位组合,结合临床优选辅穴:肩部可选肩髎、臂臑、臑会;肘部可选曲泽、天井、少海;手部可选后溪、八邪。
关键词脑卒中;上肢肌张力增高;针刺;数据挖掘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1],具有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复发率均高的特点,常见后遗症为肌张力增高,表现为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严重扰乱了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2],大量临床试验证实针刺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痉挛状态,临床针刺手法多样,选穴标准不一,而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体针局部选穴时,有学者[3]认为病在阴经,故取手三阴经穴位治疗效果明显,近年来大量学者[4-8]经过临床研究得出针刺拮抗肌侧穴位即上肢取手三阳经穴,临床疗效更为显著,还有部分学者[9,10]根据上肢肌张力增高呈现的阳缓阴急状态,提出采用平衡针法,补阳泻阴也获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笔者试通过查阅文献分析总结出本病体针选穴特点,择出精简穴位,为临床治疗本病体针选穴提供一定的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文献来源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20年9月有关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相关文献。
1.2文献检索策略
以“针刺”“火针”“电针”“脑卒中”“中风”“上肢肌张力增高”“痉挛瘫”等为检索词,根据三大数据库特点分别设定检索式。
1.3文献纳入标准
(1)符合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
(2)针刺(普通针刺、电针、火针等)治疗时以局部选穴为主,疗效确切,可联合其他疗法;
(3)有具体穴位处方。
1.4文献排除标准
(1)其他疾病导致上肢肌张力增高;
(2)针刺未以局部选穴为主(例如:以头针、项针、腹针为主选穴);
(3)综述、个案总结、动物实验、评价类文献以及仅研究手痉挛的文献等;
(4)无具体穴位处方。
1.5文献筛选
将3大数据库检索出的文献导入Noteexpress软件查重,通过阅读题名、摘要及全文后,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
1.6文献资料提取
根据最终选取文献,建立Excel表格录入篇名、作者、穴位,进行汇总。
1.7统计学分析
(1)描述性分析:根据建立的Excel表格中的穴位信息,统计穴位出现频次频率以及穴位归属情况。
(2)关联规则分析:使用SPSSClementine12.0软件中Apriori算法,对穴位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计算主要穴位间的支持度和置信度。
(3)聚类分析:使用SPSS21.0软件,选择组间连接法、平方Euclidean距离,对主要穴位进行聚类分析,绘制冰柱图。
2结果
2.1文献检索结果
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文献120篇。
2.2数据挖掘结果
纳入穴位处方120条,穴位总计42个。
2.2.1穴位出现频次及频率将Excel表格中的穴位汇总分析,按照出现频次、频率(频次/120)%进行排名,出现10
次以上的穴位排名情况。见表1。
2.2.2
2.2.3穴位归属情况对120条穴位处方中包括的42个穴位的归属情况作总结,涉及手三阳经穴位26个,穴位使用总频次574次,手三阴经穴位13个,穴位使用总频次195次,经外奇穴3个,穴位使用总频次17次。具体情况见表2。
2.2.4关联规则分析使用SPSSClementine12.0软件中Apriori算法,对穴位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选取出现10次以上的18个穴位,设置最低条件支持度35%,最小规则置信度85%,最大前项数4,共获得10条关联规则。分析结果见表3。支持度即应验比例,例如手三里、合谷与外关同时出现概率为38.333%,置信度是条件概率,指手三里、合谷出现时,外关出现概率为95.652%。后将支持度调整为30%,置信度调整为100%,仅剩穴对合谷-后溪,将支持度调整为60%,置信度调整为80%,仅剩穴对外关-肩髃。
2.2.5
2.2.6聚类分析使用SPSS21.0软件,选择组间连接法、平方Euclidean距离,对出现10次以上的18个穴位聚类分析,绘制冰柱图,见图1。以群集数5分类,结果如下:外关-合谷;肩髃-曲池-手三里;极泉;尺泽-后溪-内关-大陵
-臂臑;阳池-天井-曲泽-臑会-肩髎-八邪-少海。
3讨论
中医称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为中风后上肢痉挛瘫,属“痉证”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失和,筋脉失养”,故临床多采用针刺治疗以“平衡阴阳,疏经通络”[11]。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机制是由于脑卒中发生后上运动神经元受损,从而减弱了对下运动神经元的抑制[12],导致肢体协调功能出现问题,致上肢呈现拘急、旋内的状态。
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并对入选穴位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显示,体针选穴特点以手三阳经居多,而又以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穴位应用最多,这与近年来大部分学者临床试验针刺拮抗肌侧穴位治疗本病疗效确切相符合。通过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得出以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尺泽-极泉为体针选穴的精简穴位组合,并对这一组穴位进行阐述。
中风后上肢呈阳缓阴急状态,治法多采用“补阳泻阴”,阳明经气盛血多,补阳首选阳明经穴位,激发经气,调和气血,濡养筋脉,缓解痉挛,手阳明经肩髃穴位于肩关节,主治中风手足不遂,臂无力,挛急,且与阳跷脉相交会,故疏经活络,通利关节作用显著,针刺此穴既可增强肌力又可降低肌张力;曲池穴位于肘上横纹中,《太平圣惠方》对其主治描述为:“偏风半身不遂,投物不得,挽弓不开,肘臂偏细”,郭新毅等[13]经临床试验得出以曲池、外关为主穴能有效缓解脑卒中患者上肢的痉挛;手三里穴为手阳明经脉气所发之处,《针灸资生经》记载位置:“在曲池下三寸,按之肉起兑肉之端”,针感很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记载主治:“手臂不仁,肘挛不伸”,邰先桃等[14]以手三里、外关为主穴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瘫的患者,疗效显著;手阳明经原穴合谷,《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记载主治:“手臂膊痛红肿,手臂挛不能握物”,在(手)大指歧骨之间,位于关口,属阳主表,宣通气血,舒筋利节之力甚强。少阳主枢,意指少阳之气犹如运动中的门轴一般,是阴、阳功能正常运转的枢纽,“以和为度,以平为期”是其主旨[15],手少阳三焦经络穴外关,穴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膨胀外行,外部气血物质无法入于穴内,故此穴具有联络气血的功能,《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记载:“治肘臂不得屈伸,手五指尽痛不能握物”,廖少钦[16]经临床试验得出针刺此穴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手太阴经合穴尺泽,“合主逆气而泄”,针刺此穴可调节经气,缓解痉挛。手少阴心经起始穴极泉,喻手少阴脉气由此如泉中之水急流而出,故醒神开窍,疏导经气之力极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记载主治:“极泉治四肢不收”。以上穴位均经大量学者[17-20]临床试验证实可有效降低患者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改善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
本次研究所选文献仅包括使用局部经穴和经外奇穴治疗的相关文献,经数据整理分析后得出以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尺泽-极泉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体针选穴的核心穴组,并推荐优选辅穴为肩髎、臂臑、臑会、曲泽、天井、少海、后溪、八邪。临床治疗本病方式多样,有些采用经筋排刺或针刺肌肉结点等虽没有具体穴名,亦取得显著疗效的临床试验,有待下一步研究总结。
参考文献:
[1]严杰,吴清明,付磊,等.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13(12):1739-1742.
[2]孙培养,吴立斌,李佩芳,等.通督调神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20,36(7):12-15.
[3]吕慧青,遇永琴,李秀珍.针刺三阴经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60例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4):54-55.
[4]姜桂美,贾超.针刺拮抗肌与主动肌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9):812-813.
[5]熊家轩,陈奕雄,吴思平.针刺拮抗肌群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09,15(19):151-152.
[6]张为民,郑鹏.拮抗肌侧取穴针刺结合现代康复训练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4):291-293,301.
[7]陈振宇,刘长宝.针刺拮抗肌与主动肌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临床比较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29(S2):8-9.
[8]梁伟财.拮抗肌侧取穴针刺结合现代康复训练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J].临床医学工程,2018,25(9):1185-1186.
[9]朱华林.平衡针刺法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22):2491-2493.
[10]廖方容,傅春文.调和阴阳针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4):250-252.
[11]胡彩虹,李小军,周彩莲,等.温针灸联合反射性抑制模式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8,50(9):202-205.
[12]廖明轩,黄国付.针刺夹脊穴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129-130,132.
[13]郭新毅,何晓阔.针刺曲池、外关穴治疗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的即时效应临床观察[J].名医,2019(2):89.
[14]邰先桃,黄学平,陈奇刚,等.电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影响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8,29(12):2948-2950.
[15]崔红生,毕伟博.论少阳主枢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9):3433-3438.
[16]廖少钦,江征,卓丽萍,等.针刺“曲池”“外关”穴位促进脑卒中手功能恢复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22):60-62.
[17]胡俊霞.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缓解脑卒中后肌痉挛状态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8):64-65.
[18]张婷,陈克军,李家蓉,等.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31):80-83.
[19]李萌,秦鹏.从阴引阳针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5,33(12):161-163.
[20]刘峻,周鸿飞,张威,等.毫火针针刺夹脊穴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5(3):430-435.
推荐阅读:
根据近义词06-02
根据性格选专业10-22
数据选择题10-10
根据学生期末成绩评语10-30
根据屠呦呦获奖的对联09-13
根据娱乐场所管理条例06-03
根据煤矿井下的特殊工作条件09-19
确定为积极分子的根据和意见06-15
如何根据高考分数线申请英国大学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