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舒伯特《冬之旅》声乐套曲中钢琴伴奏的艺术特色

2022-05-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舒伯特被誉为19世纪浪漫主义乐派最伟大的音乐作曲家之一,在他所有的艺术作品中,钢琴伴奏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对钢琴伴奏的运用将艺术歌曲推向了一个新高潮。《冬之旅》是舒伯特生前最后一部较为完整的声乐套曲,整部套曲共包含24首乐曲,直至今天其瞬息万变的钢琴伴奏仍被世人所喜爱。本文将分析舒伯特与《冬之旅》之间的联系,并探析《冬之旅》声乐套曲中钢琴伴奏的艺术特色。通过多方面的解读,探析钢琴伴奏的美妙所在。

关键词:舒伯特;《冬之旅》;钢琴伴奏;艺术特色;

舒伯特被世人誉为“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英年早逝,但他在自己短短31年的生命里留下了许多美妙绝伦的音乐作品。他音乐作品当中所呈现的钢琴伴奏是最为独特的部分,声乐套曲《冬之旅》便是其代表作品。他将音乐作品中钢琴伴奏的运用推向了巅峰,从此钢琴伴奏作为艺术歌曲中的精彩部分得到了持久的发展。这个套曲是他生前最后一部十分完整的声乐套曲,将乐曲的旋律以及钢琴伴奏的艺术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舒伯特与声音套曲《冬之旅》

舒伯特在其一生中创造了无数优秀的音乐作品,其中包含了634首乐曲、8首交响乐以及大量的钢琴奏鸣曲。因为舒伯特的音乐作品被世人所喜爱,故将他称为“艺术音乐之父”。舒伯特出生于1797年,他的父亲只是维也纳郊区一所小学的校长。舒伯特从小就受到家人的影响,颇为喜爱音乐艺术。在他11岁那年,被皇家礼拜堂童声合唱队选中,开始了嗓音的相关训练,后来又被人引荐到著名作曲家萨里利那里去学习作曲。在学习作曲的期间正是舒伯特音乐素养飞速提升的重要阶段。

在舒伯特短短的31年生命当中,他并没有一份固定的工作,甚至当他因为音乐作品开始被世人熟知时,依旧过着拮据的生活。虽然音乐作品的发表可以为他带来财富,但由于稿酬有限,难以维持日常生计。1824年开始,舒伯特进入了人生低谷期,病痛和贫穷始终陪伴着他,哪怕他的音乐作品得到了贝多芬赏识,也难以让人民大众全然接受他的作品。直到1828年舒伯特难以忍受病痛折磨撒手人寰,在他去世之前终于第一次看到了自己作品的公开演出,后期他的作品被世人认可的时候,他早已在天堂开始了新的创作。

舒伯特的生命太过于短暂,导致他并没有经历资产阶级鼎盛发展时期,所以他写不出贝多芬经历大革命后所创作的高昂的曲调。舒伯特在创作《冬之旅》时,正是他最厌恶黑暗统治的阶段,同时对于周围人的生活状态感到疲倦。《冬之旅》被世人誉为是带有悲哀绝望色彩的声乐套曲的巅峰之作。《冬之旅》的创作形式属于印象派,故事的发展趋势并不明确,在创作的过程中,舒伯特更加注重描述情绪转变时的细节,在寒冷的冬天旅行的过程中,根据所遇到的不同的人和事物,进而产生不同的幻想,并将这些多变的情绪融入乐曲当中。

从1824年开始,舒伯特就病痛缠身,除了身体上的痛苦外,他还遭受到了爱情与友情的双重背叛,进而加重了他对生活的绝望。经济、事业、感情无一不摧残着他的内心,他将这时的心境融入他的创作当中,并创作出了《冬之旅》。当他签订完《冬之旅》第二部分的合约后,便悄然离世。还有人说舒伯特是因为《冬之旅》的创作耗尽了他体内所有的精力,进而加速了他的死亡。

《冬之旅》共包含了24首乐曲,他的原诗是由著名诗人缪勒创作的,描述了主人公在经历了心爱的女人离去后对身边事物的感悟。心爱的女人不忠,让主人公无比的疲惫,回忆起二人甜蜜的时光,经常梦见与心爱之人的海誓山盟,梦醒时却发现一切已成过眼云烟。暗嘲自己竟如此懦弱,偌大的世界没有容身之所,最后落得风烛残年的下场。

二、《冬之旅》声乐套曲中钢琴伴奏的艺术特色

(一)《冬之旅》声乐套曲中调式分析

直至今天,《冬之旅》乐谱在音乐领域拥有着多个版本,舒伯特在原乐谱当中的设计也由于高低音被翻译成很多版本,但在音乐领域当中较为统一的《冬之旅》当中,包含24首乐曲,其中16首小调占到全部乐曲的三分之二,还有8首是大调。小调包括《晚安》《风信旗》《冻泪》《凝结》《泪洪》《在河上》《回顾》《歇足》《孤独》《白发》《乌鸦》《暴风雨的早晨》《路标》《勇气》以及《老摇琴师》;大调包括《菩提树》《春梦》《邮车》《最后的希望》《在村庄里》《幻觉》《旅店》以及《喜欢的太阳》。(这些乐曲的名称都为后世翻译,可能存在误差。)

大调所呈现的音乐色彩通常较为明亮欢快,而小调的音乐色彩一般都比较暗淡忧郁,由此可见舒伯特在创造《冬之旅》时的心境并不乐观。在少有的大调当中,舒伯特采用大小调交替的方式来营造不同情绪之间的反差感。在《冬之旅》套曲中的《菩提树》前半部分采用的是E大调的演奏方法,从第25小节开始转变为e小调,又在37小节时换回了E大调。在《春梦》中以A大调开始整篇乐曲的演奏,到第15小节时变成e小调,后续由g小调、a小调以及d小调不停转换,从27小节开始使用D大调,随后又开始了不同大调之间的转换,其间夹杂着小调的音乐色彩,最后又回归到无望的大调上,表现出舒伯特内心情绪的不断变换。《冬之旅》这24篇乐曲当中的曲目都比较散乱,每首乐曲之间貌似没有任何关联,但在《舒伯特传》当中,舒伯特在1827年创作了十二首,出版后才开始创作剩余的十二首,舒伯特在创作时并没有遵照缪勒的诗歌顺序,这可能是《冬之旅》曲目之间联系不大的原因。

(二)《冬之旅》当中钢琴伴奏的具体分析

从古典主义时期开始,七和弦就被誉为十分不和谐的和弦,当乐曲中出现七和弦时,一定是作者想要表达某种痛苦的心理。舒伯特之所以在《冬之旅》当中运用了大量的七和弦,主要目的是用来描述主人公由于失去了心爱的女人导致内心焦灼以及痛苦的心理过程,而在演奏七和弦时重上加重,更是突出了主人公不和谐以及忧郁的心理状态。例如在《晚安》这篇曲目中,在第三小节的后半段着重演绎了七和弦,用极其不和谐的音乐效果突出整篇曲目痛苦的基调,随后又用音调的突然变弱来加强不和谐的表现效果,这种情绪的表达形式由此开始著名。

虽然变音和弦在《冬之旅》当中的应用较少,但依旧具有十分鲜明的特色,在《春梦》中的应用最为典型。《冬之旅》当中使用了不少持续音的钢琴特色,进而营造出了一种在主人公心目中难以掩饰的悲伤之情,接连出现的持续音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主人公沉甸甸的内心。例如在《老摇琴师》这篇曲目中,用左手进行伴奏声部的演奏,使用了五度持续和弦,这种五度持续和弦的加入,表现出老摇琴师十分年迈的老人形象,同时也展示出主人公麻木的内心,没有精力再去面对生命中的一切。舒伯特在《冬之旅》中也使用了一定的和弦转换,使用频率最高时一句一变调,这种手法也表明舒伯特在和声使用方面开创先河。虽然舒伯特许多朋友无法认同他在乐曲当中所使用的和声,但并没有影响舒伯特的创作热情。

在旋律当中进行重复变化在《冬之旅》当中出现的次数较少,但其是钢琴伴奏当中最容易上手的伴奏方式。这样进行伴奏的缺点就是在乐曲中没有合适的和声进行支撑,容易导致音乐的呈现效果过于单薄。在《风信旗》当中,从第7小节开始,钢琴的伴奏与演唱者的旋律开始重合,甚至在钢琴伴奏的时候过程中两只手的演奏节奏几乎一样,这样的重合较为单纯,放大了旋律本身的特点,充分展现了旋律本身的跌宕起伏。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种方式可以展现旋律的变化,也就是在曲目演奏的过程中主要用一只手演奏,另外一只手用来伴奏。在《乌鸦》当中的运用尤为突出,将乐曲的艺术特色展现得活灵活现。

《冬之旅》当中三连音的运用大大增加了乐曲的演奏难度,三连音可以用来模仿各种连续不断的声音,比如树叶摩擦发出的沙沙声,下雨连绵的滴答滴答声,同时还可以用来描述人物心中焦躁不安的情绪。比如在《菩提树》前半部分当中,演奏者的右手十分快速地去演奏三连音,利用琴键的连续跳动表现出菩提树的树叶摩擦声,也可以衬托出主人公在树下慢慢回忆起往昔,但又有一种失望的感觉,因此在弹奏这一部分时应当十分稳重。《凝结》就是运用三连音的典范,利用多种曲调的转换,将全曲连接成一个整体,整首曲目没有停歇,在主人公的回忆中凝结出心爱之人的形象,但又由于对她失望至极,爱也慢慢消失了。这种三连音的运用将作者对音乐的追求表达得淋漓尽致,创造出了生动具体的主人公形象。

《冬之旅》声乐套曲当中的钢琴伴奏极具艺术特色,将乐曲旋律与演唱者的演唱融为一体,为观众呈现出发人深省的音乐作品。

三、结语

舒伯特用其短短的31年,创造了无数经典的音乐作品,若不是英年早逝,必定可以为我们带来更多的优秀作品。《冬之旅》是舒伯特生前最后一部完整的音乐套曲,在其最黑暗的阶段,将内心的情绪转化成音乐,通过乐器演奏出来,像是在宣泄自身对世界的不满。其中的钢琴伴奏部分,是《冬之旅》音乐情景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将钢琴伴奏的发展推向了高潮,也为日后的钢琴伴奏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印筠悦.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特征——以《冬之旅》为例[J].艺术科技,2019,32(12):110-111.

[2] 罗玲芝.舒伯特《冬之旅》钢琴伴奏艺术研究[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01):54.

[3]韩君子.舒伯特《冬之旅》钢琴伴奏艺术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2.

[4]程亚慧.舒伯特《冬之旅》钢琴伴奏的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2.

[5] 张蕾.舒伯特艺术歌曲《冬之旅》钢琴伴奏之我见[J].音乐生活,2014(06):72-73.DOI:10.3969/j.issn.0512-7920.2014.06.036.

[6]李彦霖.从舒伯特《冬之旅》谈钢琴演奏技巧在艺术歌曲伴奏中的体现[J].天工,2019(08):135.

上一篇:掀背式轿车尾门铰链的车体安装结构设计下一篇: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