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之旅

2024-10-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科学之旅(推荐14篇)

科学之旅 篇1

教师:上面的演示有趣吗?让我们亲自做几个有趣的小实验吧。

实验一:放大镜—透过放大镜看,物体总是变大吗?

矿泉水瓶中装水。把手指放到后面观察,手变粗了;用它看书上的字,字变大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拿放大镜看窗外的景物,又有什么现象?

实验二:兵乓球会掉下来吗?

现有一小漏斗,一个乒乓球,如果把乒乓球放在漏斗里,给它吹气,会怎么样呢? 实验三:钢笔能不到的原因

请同学们做个实验,撕一长纸条,平放在桌面上,然后把钢笔帽立在纸条的一端。你能不能把纸条从钢笔帽下抽出来,而钢笔帽不倒。

实验四:请站起来

请同学们端正地坐在自己的凳子上,上身挺直,不准将脚伸到椅子低下去,现在,不准把上身前倾,也不许改变两脚的位置,请同学们试试看站起身来。

实验五:有趣的故事

还有一有趣的事,据说,《序言:科学之旅1》

2.什么是物理学?科学探究的环节是什么?谈谈对初中物理的想法。

六、【板书设计】

序言科学之旅

一、物理课的课堂要求和作业完成要求,即常规教育。

二、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是一门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科学。

七:课后反思:

科学之旅 篇2

一、问题意识淡薄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1.不敢问

有些学生天性胆小,看到老师就紧张,听课都压力山大,哪还有胆质疑、提问;有的学生有自卑心理,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万一说错了多掉价,丢面子。

2.不会问

部分学生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理解和运用能力差,即使想提问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真是细狗咬大腿———没处下口,不知怎样问。

3.不想问

部分学生特别是成绩优异的学生所提问题较为新异、尖锐,若是经常得不到教师的明确答案,他们提问的积极性极易受到挫伤,也有部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不愿意动脑筋思考。

二、增强学生问题意识的措施

1.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提问

真正贯彻课改精神的课堂,应该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如果说理解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那么,尊重就是这一关系的核心。一位教育家在论述教育的功能时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老师尊重、爱护学生,学生才能发自内心地尊重老师、亲近老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课堂的轻松、愉快,才能克服畏惧、克服自卑、消除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的心理,进而大胆地思考,勇敢地提问。例如,在教学《太阳和影子》一课时,我设置了手影导入新课,当我做了一种手影时,一个平时爱捣蛋的学生大声嚷了一句:“这个我也会。”我没有批评他,反而很诚恳地邀请他上台表演,孩子表演得真不赖,我狠狠地表扬了他。没想到,这节课的效果出奇的好,学生勇敢地提出了很多问题。影子会变吗?影子有多厚?影子会离开我们自己走吗?影子会有颜色吗?等等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看起来很幼稚、很可笑,甚至与教学内容无关,离题万里,但教师也需要给予学生以肯定和鼓励,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使其以后敢于提问。

2.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疑可问

教育学家赞科夫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中进行的”“这种气氛会给教学带来好处,同时有助于完成教学任务”。科学探究问题许多来源于生活实际,但教材所呈现的内容有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及已有的知识背景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情,创设与教材相关、与学生身心发展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想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进而产生科学探究的冲动与愿望。例如,在教学《照镜子》一课时,我设置了这样的教学情境:一名学生打手电筒,一名学生拿着镜子将手电筒的光来回在教室晃动。学生油然而生一系列问题,为什么手电筒的光能“跑”到我们的教室里呢?还有什么能把手电筒的光引进教室里?书能反光吗?学生通过相互交流与探索,学到了课本之外的许多知识,最终解决了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课堂充满了灵动。

3.适时巧妙地激励学生,使学生乐于提问

《科学之旅》教学案例 篇3

状态怎么改?一切奥秘在课堂,本人就以鸡蛋为例,和大家一起领悟新课程理念。在第一节课《科学之旅》我就采用了趣味实验——“竖鸡蛋”引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鸡蛋匀称光滑的曲线是它难以竖立起来的原因,也是它的魅力所在。课前我模仿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引入新课,“谁能把鸡蛋竖起来吗?”不一会功夫,一个同学拿起一个鸡蛋轻轻往桌子上一敲, 鸡蛋壳破了, 鸡蛋竖起来了。我表杨了这位同学,并叫这位同学到讲台给同学们演示,台下“嘘!嘘!”一片。“本来没有什么希罕,”我说,“你为什么不这样做呢?”教室笑声一片,呵呵。简单的故事里面蕴含着开放性思维方式的重要意义。正如哥伦布所揭示的那样世界上很多事,往往不是你做不到,而是你没想到。如果你想到了,你就有可能做到。不点不破,一点即破。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实践,我提出了难题“能不能不改变鸡蛋的形状就把鸡蛋竖起来呢? ” 于是学生又开始探索着,可同学们一直无法竖起,于是我和同学们一起探究怎样竖鸡蛋。下图是同学们在光滑的课桌上竖起鸡蛋时的喜悦。

享受成功的喜悦

课后,很多学生說他们喜欢物理课,一个学生在课后记中写道“我痴痴的回忆着我亲自竖起的鸡蛋,笑得是那么满足,我想象几天后心中还会有那种喜悦,笑容也会经常绽放在我脸上的。”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我的课堂送给同学们最珍贵的礼物就是——体验。

2011年9月16日上午,常宁市2011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在常宁市东风广场举行启动仪式。同学们的“竖鸡蛋”科普体验活动成为活动的一个亮点,常宁市胡丘陵书记、周正雄市长和广大市民亲身体验了“竖鸡蛋”带来的乐趣。

常宁市胡丘陵书记和同学们在一起体验竖鸡蛋的快乐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教学中并不一定非要把整个实验设计得非常复杂、精细才有意义,才值得推广和学习。有时候简单一些,和生活联系更紧密一些的实验设计,更容易让人接受,也更能启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生活处处皆学问,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其中有很多地方值得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多为学生做一些这样的实验,就会逐渐培养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而且能够启发他们形成思考的好习惯,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科学发现。就像这个实验中的鸡蛋,是家庭中常见的东西,是可以就地取材的实验物品。如果我们能够经常在学校里鼓励学生去创造、发现,一个爱思考、勤动手的学生就会不断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更精彩的东西。

让我们坚持这样做吧!就一定能影响到学生的思维习惯,会为真正聪明、将来能够在科学界干一番事业的学生点亮起航明灯。

科学之旅拓展课总结 篇4

科学的学习和探究需要学生具备好奇心、耐心以及基本的技能,而当下的小孩子在好奇心方面并不缺乏,可以说是非常有好奇心;然而在耐心和基本方面学生则比较缺乏。基于这样的现实,我们开展了这样一堂依托好奇心从而培养耐心以及基本技能的课程。活动形式:

科学之旅拓展型课程以观看有趣生动的科学视频展开活动,在观后讨论中分享收获,感受成功的喜悦的形式展开活动。活动内容:

1.遨游太空,感受神奇

本阶段中我们通过视频,让同学们遨游太空,使他们犹如身临其境。这里学生从我们居住的地球开始探索之旅,更清晰的认识了地球,了解了地球和月球、太阳之间的关系,月球绕着地球运动,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地球自己在自转。接下来他们又依次拜访了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虽然旅行结束了,但是孩子们探索宇宙的脚步并没有停歇。2.深入海底,亲近海洋

太空之旅刚刚结束,我们又马不停蹄的深入海洋----生物的起源地。在这里我们认识了一系列的动植物,如珊瑚、海马、马蹄蟹、海鳗等;当然也见到了一些老朋友。在与科学家一起探索海洋的旅程中,学生们深切的感受到了海洋的神奇伟大,当然海洋也面临着人们掠夺、破坏,所以这里也迫切需要这些小科学家们“茁壮成长”,加入到保护海洋的团队中去。3.离开海洋,回到陆地

同学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海洋之旅转而去探索陆地上的一些不为人知的动物们。他们的脚步没有停歇,从最小的蚂蚁到庞大的大象,从温顺的羊驼到凶猛的豺狼。

科学闯关之旅作文800字 篇5

科学是人类积累的巨大宝库,今天,小记者们在鲨鱼公园进行了一次“科学闯关大挑战”,只有集满四个科学闯关贴纸才能兑换奖励。并且在玩中学,学中玩,收获了不少。

“记住,每个教师最多只能进去三位小朋友,下面,就开始你们的闯关吧!”老师带领我们参观完鲨鱼公园后郑重宣布。小记者们拿着闯关卡飞速跑向一个个教室。首先,我去玩了“空气大炮”,怎样用一个形似桶的大炮去灭掉那正在燃烧的蜡烛呢?原来,桶口是被死死封住的,底部有一个小小的洞,只要用小洞像枪一样瞄准火焰,然后使劲拍打大洞,蜡烛一下就灭了。真是太有趣了,据了解,这是运用了大气压的理论,使得一股强劲将蜡烛熄灭。

随后,我又做了一个叫“魔法变色水”的实验,在一杯小苏打水里面加上具有酸性性质的透明液体,这杯透明的小苏打水就奇迹般的.变成了粉色,再往粉色杯子里放干冰,只见一股雪白的迷雾从杯子里升腾出来,仿佛仙境云雾飘渺般的感觉,粉色的液体也随着变成白色,实验成功!由于小苏打水是碱性的,那杯透明液体是酸性的,两者产生了化学反应,最后就成了我所看到的美丽画面。

接着,我准备做一座小火山,先往锥形瓶里加入20毫升水,再倒入20毫升泡泡水、两勺柠檬酸和3勺小苏打,然后轻轻摇晃几下,白色的泡沫就慢慢地往上升,不一会儿,火山喷发了,泡沫喷到了外面,我不禁激动起来,又得到了一个贴纸。

现在,我已经有三个闯关贴纸了,只要再集一个就可以兑换奖励了,我兴奋地跑进了“牛顿教室”。在这里,我需要做一管如彩虹般美丽的液体,我先用滴管加入红色液体,再一滴一滴慢慢加入黄色液体、蓝色液体,很奇怪,这三种液体不但没有融合在一起,反而组成了一管“彩虹水”,为什么会这样呢?经解释,这三种液体因为密度不同,所以不会融在一起,密度大的在下面,密度小的在上面,最后就形成了这一管神奇的液体了……

奇妙的科学之旅作文400字 篇6

你见过五颜六色的火焰吗?你见过火箭发射吗?你体验过火山喷发的感觉吗?你尝试过抛出去的易拉罐会自己滚回来吗?还有,你了解我们心脏构造吗?星期天,我们跟着老师上了一堂有趣的科学课,经历了一次奇妙的科学之旅。

在一间宽敞的实验室里,老师带着我们完成了许多好玩的实验。只见老师点燃酒精灯,然后把一根钢丝伸进一杯液体里蘸了一下,然后放进火里,哇,火焰变成了紫色,好神奇呀!之后,老师又试了另外几种液体,火焰分别变成了橙色,黄色,绿色,蓝色……

接着,老师和我们一起做好一个个小火箭,然后在自己做的小火箭里加上苏打粉和水,再盖上盖子。过了一会儿,只听“砰”的一声,小火箭直冲天花板,“发射”了出去。太刺激了!可是没有发射器,它是怎么飞上天的.呢?原来苏打粉和水在一起会产生二氧化碳,盖上盖子后,气体在火箭里越积越多,容纳不下时,气体便顶开盖子让火箭飞了出去。大家兴奋极了,纷纷让老师把自己做的火箭发射出去。

我们还看到老师给我们解剖了猪的心脏,了解了心脏原来有心房和心室组成的……

科学之旅 篇7

本次活动邀请了来自新西兰、阿塞拜疆、贝宁、爱沙尼亚、冰岛、蒙古、南非等国的驻华大使馆大使夫人及来自阿根廷、加纳、坦桑尼亚联合、埃塞俄比亚、白俄罗斯等国大使馆驻华公使夫人参加了此次有意义的环保公益活动。

9月4日, 活动一行参观了伊春森林博物馆, 大使公使夫人及女摄影家们走进基层伊春妇联幼儿园、光明家具体验馆, 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伊春社会发展成果。晚间, 在越橘庄园酒堡举行的联欢活动, 各位领导、大使夫人及女摄影家们边品尝伊春红酒和山特产品, 边欣赏当地的特色文艺节目。活动其间, 中国女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全国妇联执委刘滨, 中国女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李红代表中国女摄影家协会向伊春市政府赠送了中央电视台原副总编、央视国际画院院长、中国网络电视台艺术台总顾问赵立凡的书法作品“美丽中国·绿色伊春”, 中国女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赓熙伟、副秘书长黄晓丽赠送了著名书法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刘建民的书法作品“友谊长存”, 中国著名女画家、北京华夏名流画院副院长曾迎春赠送了精心创作的国画作品“春暖花开”。

活动旨在引导全社会建立健康、文明、环保的绿色低碳生活理念, 加快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次日, 在伊春五营国家森林公园举行的建立“绿色天使基金友谊林”及“中国女摄影家创作基地”揭牌仪式, 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全国妇联原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黄晴宜女士与伊春市市委副书记刘君共同为“绿色天使基金友谊林”揭牌;中国女摄影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吕静波与伊春政协副主席刘静共同为“中国女摄影家创作基地”揭牌。中国妇女活动中心主任、全国妇联执委郭象向伊春市妇女赠送20万元健康保险和《弟子规》图书, 伊春市妇联主席孙玉玲代表伊春妇女儿童接受了捐赠, 伊春市市委副书记刘君致辞, 伊春市政府副市长程洪胜主持了开幕式。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黄晴宜女士致辞并宣布启动“绿色天使全家福造林计划”。活动还举行了“绿色伊春·绿色消费·绿色崛起”座谈会, “大使夫人伊春行”12国驻华使节夫人共同就绿色消费、绿色发展有关问题进行了座谈交流。

科学之旅 篇8

一、问题意识淡薄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1.不敢问

有些学生天性胆小,看到老师就紧张,听课都压力山大,哪还有胆质疑、提问;有的学生有自卑心理,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万一说错了多掉价,丢面子。

2.不会问

部分学生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理解和运用能力差,即使想提问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真是细狗咬大腿——没处下口,不知怎样问。

3.不想问

部分学生特别是成绩优异的学生所提问题较为新异、尖锐,若是经常得不到教师的明确答案,他们提问的积极性极易受到挫伤;也有部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不愿意动脑筋思考。

二、增强学生问题意识的措施

1.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提问

真正贯彻课改精神的课堂,应该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如果说理解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那么,尊重就是这一关系的核心。一位教育家在论述教育的功能时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老师尊重、爱护学生,学生才能发自内心地尊重老师、亲近老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课堂的轻松、愉快,才能克服畏惧、克服自卑、消除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的心理,进而大胆地思考,勇敢地提问。例如,在教学《太阳和影子》一课时,我设置了手影导入新课,当我做了一种手影时,一个平时爱捣蛋的学生大声嚷了一句:“这个我也会。”我没有批评他,反而很诚恳地邀请他上台表演,孩子表演得真不赖,我狠狠地表扬了他。没想到,这节课的效果出奇的好,学生勇敢地提出了很多问题。影子会变吗?影子有多厚?影子会离开我们自己走吗?影子会有颜色吗?等等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看起来很幼稚、很可笑,甚至与教学内容无关,离题万里,但教师也需要给予学生以肯定和鼓励,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使其以后敢于提问。

2.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疑可问

教育学家赞科夫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中进行的”“这种气氛会给教学带来好处,同时有助于完成教学任务”。科学探究问题许多来源于生活实际,但教材所呈现的内容有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及已有的知识背景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情,创设与教材相关、与学生身心发展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想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进而产生科学探究的冲动与愿望。例如,在教学《照镜子》一课时,我设置了这样的教学情境:一名学生打手电筒,一名学生拿着镜子将手电筒的光来回在教室晃动。学生油然而生一系列问题,为什么手电筒的光能“跑”到我们的教室里呢?还有什么能把手电筒的光引进教室里?书能反光吗?学生通过相互交流与探索,学到了课本之外的许多知识,最终解决了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课堂充满了灵动。

3.适时巧妙地激励学生,使学生乐于提问

教师要适时巧妙地激励学生,真心实意地表扬学生,鼓励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多角度、多层面地提出不同的问题。对于优秀学生提出的新异、尖锐的问题,教师在褒扬其思维品质的同时尽量给予科学的答复;对于顽皮的学生提出的怪异的问题,教师要慎重对待,尽力从中捕捉智慧的闪光点;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提出的幼稚、肤浅的问题,教师应给予肯定,可以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提出与之相关的更深的问题。例如,在教学《我们来抽丝》一课时,一学生突发奇想:“蚕丝能吃吗?”我首先表扬了他的大胆设想,然后告诉他蚕丝是由十八种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做食品还没听说过,但是从理论上来说是可行的。一颗敢想敢问的火种就这样悄悄种下。长此以往,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一定会由被动提问逐渐转向主动提问,并养成敢问、想问、乐问的习惯,科学课堂将真正成为学生的问题自主探究之旅。

科学之旅 篇9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能利用多种途径或媒体搜集关于月球的图片、录像和文字资料。能对所提供的信总资源按要求进行筛选。能够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2、科学知识

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知道环形山的形成。

了解宇航员是怎样在月球上开展科学探究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人类登月工程和探索火星工程的伟大。

意识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向未知领域探索的。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进步的。

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认识宇宙的帮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究月球环形山的形成原因。难点:体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盘子、细沙、大小不一的石子、手电筒等。学生:收集有关月球及人类探月资料。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太阳落山后,月亮就是天空中最亮的天体了。“今月照古人”,从古时候起,美丽的月亮就引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并幻想着能到月球上去,但是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人类的理想不能实现,所以人们就编造了不少神话故事,你能说出一两个来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

好,那么现在我们一起踏上这神秘的登月之旅吧!首先老师想让同学们欣赏一段录像。

2、播放一段月色溶溶的图片。

(二)初识月球,体会人类探索过程 播放微课视频,引导学生了解:

1、自古以来人类对月球的遐想和探索。

2、伽利略观察月球

(1)介绍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察到的月球。(2)简要介绍环形山、月海。

3、现代人类的登月工程。(课件播放登月之旅视频)

(三)模拟实验,交流发现。

1、同学们需要的材料,老师已经给你们准备了,请大家根据各组的假设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做一做这个模拟实验,提醒一下,刚才我们所讨论的注意点一定不能忘记哟,我们比一比,哪一组做得既快又好。

2、学生动手实验,师巡视指导。

3、交流:哪一小组先来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利用视频展示台上前根据实验记录表汇报)还有哪一组也想到前面来汇报?。

(请2-3组进行汇报,及时进行表扬评价。)

(四)日照实验,了解观察时间。

过渡:同学们刚才通过模拟实验知道了环形山的大小与陨石的大小和陨石下落的高度有关,还有些其他的因素,同学们可以课后继续研究。现在我们来看看在沙盘中形成的这些沙坑,怎样才会看得更加清晰呢?

1、如果我们能借助一些东西的话,你认为可借助什么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看出这些石子坑?

2、实验:请同学们利用手电筒的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照一照沙盘上的坑,观察影子的变化,看看什么角度看到的沙坑最明显,记录员要及时将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3、交流实验现象

师:好,同学们都做得很认真,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各组的发现。生:我们发现手电筒直射时沙坑和它周围的沙子都很亮,坑看上去不太明显,而斜射时,沙坑就会形成影子,明暗非常明显,沙坑也就看得很清楚。

4、我们都知道月球本身是不发光的,我们所见到的明亮的月光是太阳光照射到月球后反射到我们地球的。根据刚才的实验你觉得什么时候观察月球的环形山效果最好?

(我们要选择好时机,由于每月农历十五的时候阳光直射月球,月球上看不出什么影子;农历初

七、初八和22、23左右,阳光斜射,在明暗分界限处的环形山立体感强,所以这些天效果好)

(五)飞天登月,再识月球。

1、“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从古时候起,人们就一直渴望着了解月球,更多地认识月球,甚至幻想着能飞上月球。人类的登月梦想实现了吗?

2、下面就让我们跟随美国的“阿波罗号”飞船来一次登月之旅吧!(板书课题:登月之旅)

(课件播放“阿波罗号”登月视频)

3、亲历了月球之旅,相信大家对月球又有了更多的了解,人们登上月球后还有哪些发现?见书P44页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今天我们是随着美国的“阿波罗号”登上了月球,我们有没有希望搭乘中国自己的宇宙飞船登上月球呢?

2、(有!)看来我们的同学们一个个都充满了信心呀。虽然美国早在1969年就实现了载人登月,但近年来,我国的航天事业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课件播放“嫦娥一号升空视频)

10月14日,〈〈嫦娥一号〉〉绕月工程担当四大任务,载着中国祖祖辈辈的登月希望,向月亮飞去。〈〈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了,这标志着我们中国人在不远的将来登上月球,也标志我国的航天领域迈入了世界航天的先进之列。让我们重温一下那紧张,激动人心的一刻。

3、今天,我们的“嫦娥一号”探月工程仅仅是我国探索月球的起点,到我们能真正登上月球,甚至建立月球基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学们,让我们为了早日实现登月的梦想,共同努力吧。

4、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二十年后,在你们的努力下,我们终于可以乘自己的飞船进行月球旅行了,课后请问学们写一篇“登月旅行”导游解说词,准备参加全班月球导游解说竞赛。讨论交流。

(你的准备非常充分,相信你的月球之旅一定会很愉快。)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登月之旅

古代

遐想

1609年

望远镜环形山

如今

科学之旅 篇10

——记2008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李老师

2001年7月13日,那个不寻常的夜晚,当时我正在由南昌开往上海的火车上,大概晚上10点左右,倦意已经跃上头皮,却看见有些旅客神情十分紧张,难道列车上有什么特殊情况发生?10多分钟后,旅客们在列车上欢跳起来,车窗外鞭炮、礼花阵阵,广播里不断重复播放着国际奥运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宣布中国申办成功的宣读“北…京…!”,瞬间我的热血沸腾了,中国终于申办奥运成功啦!从那一刻起我就想怎么为百年奥运出力,尽自己的一份心意。

2003年,毕业后在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任教,我成为了一位推广、普及体育知识和养成体育习惯的体育教师,虽说大学期间参加过全省的大学生运动会,但亲临奥运仍是自己遥不可及的梦。

2007,奥运的脚步近了,我的奥运梦想是否能有所突破?我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兴奋,积极踊跃地参加了共青团江西省委、江西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的北京2008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报名选拔活动,自己能否与百年奥运零距离接触就看这一搏了。前期我多次积极地参加由团省委青年志愿者工作部组织的各种志愿者宣传性、参与性、互动性的活动,通过一次次的活动和亲身的爱心经历,我渐渐领悟了志愿服务的真谛和内涵,那就是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付出总是会有所收获,但成功背后的道路也总是布满艰辛的。初试阶段还算较顺利,但英语是我的软肋,好在我的其它方面得以弥补顺利进入省第一轮面试,第一轮、第二轮就这样磕磕碰碰进入了省里的谈话阶段了,在谈话中我又连中“两枪”,一是你的英语水平较差,在与国外运动员教练员交流时怎么办?这真是怕什么来什么,通过巧妙的回答,以及尽量选择合适的工作种类、后期努力学习的态度感动了评委老师。二是今年七、八月份你的时间能完全保证吗?两个月的时间确实很难完全保证,我回答说没问题。为了完成心愿,我只有自己提前把做好本职工作,并协调好各项工作的时间了。所幸的是得到了学校领导们的支持和帮助,最终得以进入80名奥运志愿者的名单,有机会与奥运零距离接触并服务于奥运。

2008年4月12日我光荣的被团省委选拔为江西代表团的领队,带领江西8名奥运会、残奥会赛会志愿者骨干在北京参加了团中央和奥组委组织的京外、境外志愿者骨干培训班,以及“好运北京”国际剑联世界锦标赛的志愿服务。在五天培训中,各类课程丰富、安排紧凑,从奥运知识、残奥知识到应急处理、医疗急救再到北京旅游和涉外礼仪等,各位老师用真实的事例和生动的讲述,无一不是给每位志愿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4月18日—20日,我们又全身心的投入到 “好运北京”2008国际剑联世界锦标赛中,在三天服务工作中,我们8名志愿者被平均的分配在观众服务的前院和后院,4人为早班,4人为晚班,我被分配

到前院的坐席服务组,在观众服务的不同班次不同服务岗位我们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为奥运期间的赛事观众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学之旅 篇11

空气

为0~6岁的孩子选择探索游戏,可以聚焦于物质的最基本属性。比如说通过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通过简单的小游戏或者小实验,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空气这种物质的基本特征和属性。

通过游戏获得关键经验

在和孩子玩这些游戏时,你可以帮助孩子获得一些关于空气的关键经验。例如关于空气的一些探索游戏,它可能涉及一些核心的科学经验。

1. 空气是存在的 关于这一点,很值得孩子探究。因为空气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恰恰就是这个属性,就可以有好几个游戏来玩。

2. 空气是无形的 关于空气,我们在日常生活里看不见摸不着,但是通过有意识地玩游戏,让孩子感觉到空气的存在,并且是以无形的状态存在于我们的生活里。用袋子收集空气,然后让孩子去摸一摸,那个袋子是鼓的;再让他用嘴巴吹一吹,袋子会变硬。对一个孩子来说,这个过程就是一个经验的深化。

3. 流动的空气还会推动物体 空气可以使移动的物体减速,这说明空气有阻力。一个正在撒气的气球可以快速地射向远方,这是空气的推动力。对照着这些关键经验帮助孩子通过不同的体验方式、调用不同的感官去玩这些游戏。

父母引导孩子思考的问话

父母的问题,能将孩子的思维引向科学的方向。科学需要证据,我们通过亲身的感受、体验找到了证据,然后证实空气原来真的有。在这个过程里,家长给孩子的一些提示的问话是开启孩子思维的钥匙:

1.你知道空气吗?

2.空气是什么呢?看得见吗?

3.看不见,摸得着吗?也摸不着,那我们周围真的有空气吗?

4.那我们一起来做一些游戏,去看看我们周围到底有没有空气吧?

关于火这个主题的探索游戏,会涉及一些化学的东西。对于三四岁的孩子可以做的关于这个主题的游戏,最基本的主线就是认识、感受和观察。

1火燃烧的时候会有热量,这时可以让孩子去靠近一点感觉一下有没有热度。

2观察火最基本的现象。熄灭的时候,会不会有烟?闻一闻是什么味道?烧过的火柴棍怎么就变黑了?

3通过对火的观察和感受从而认识火。和孩子讨论一下火跟我们生活的关系,这其实来自于我们的生活经验,火有有用的地方,但也可能造成危险。适当地给孩子讲一讲,包括安全意识。

跳动的火苗灭了,变成烟雾怪人;变幻的影子,飘忽的空气……不管是平常的还是奇异的现象,在宝宝眼里,都充满了无限的神奇趣味,都会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今天,就让我们的游戏调动孩子们所有的感官去感受、体验和认识围绕在我们身边的空气,从这些激动人心的、火热的游戏里找到无穷乐趣。

空气篇

和孩子一起感受暖气、冷气,感受空气的轻柔,感受空气的力量……然后去抓住空气,去想办法让空气发出声音,再与手帕一起跳空气舞。

1.在手心里

宝宝睡醒了躺着玩的时候,妈妈将宝宝的小手伸开,用嘴对着手心呼气、吹气,如果宝宝很开心和妈妈玩这个游戏,妈妈可以接着把宝宝的手翻过来,对着手背呼气、吹气。这样宝宝可以感受到你呼出的气体是暖暖的,是带着我们的体温的。

适合年龄:0~1岁

2.在玻璃上

大一些的孩子,在冬天来临的时候,还可以对着窗户哈气,孩子会发现透明的玻璃上蒙了一层白白的气体。

适合年龄:1岁以上

3.吹球比赛

和孩子一起蹲在桌子的两边,在桌子的中间画一条线并把乒乓球放在这条线上。游戏开始,妈妈和孩子同时从桌子的两边吹球,尽量让乒乓球滚到桌子的另一边。球先滚到对方那边的算是赢了。

适合年龄:1岁半以上

4.起起伏伏

爸爸坐在沙发上,缓缓地、平静地呼吸,让孩子贴在你胸部的右侧倾听你体内的呼吸声(因为左侧的心跳声会盖过呼吸声)。如果周围很安静的话,孩子能够清楚地听到肺部吸气与呼气的声音。这个游戏对孩子来说将是一次激动人心的体验。

适合年龄:1岁以上

5.袋子的呼吸

妈妈给孩子一个透明的食品袋,让孩子拿着塑料袋并把袋子的开口握紧成一个小口。然后让孩子深吸一口气对着袋子的小口吹,就好像是在给袋子打气。妈妈帮孩子把袋子拧紧,尽量不要让袋子里刚刚吹进去的气体一下子跑掉。让孩子观察一下,袋子鼓起来了,但里边却看不到任何东西,再和孩子一起挤压一下这个袋子,气体一下子就从袋子口跑出来了。

适合年龄:1岁以上

6.传声筒

妈妈找一张硬一点的纸,卷成筒状。然后将纸筒一头对着宝宝的耳朵,另一头对着自己的嘴。妈妈轻声对着纸筒说话,宝宝会听到妈妈的声间从纸筒里传出来,这个声音会和平时说话的声音有点不同。

适合年龄:2岁以上

7.吹画

准备一些水彩用的颜料用水稀释,再放一张比较大的白纸在桌子上。妈妈用毛笔蘸一滴水彩点在纸上,然后让孩子对着这滴有颜色的水滴用力吹气,这样水彩滴就会被吹着滑过画纸的时候,在纸上留下痕迹,看起来非常有趣。和孩子歇一会儿,还可以在纸上滴不同颜色的水滴来吹,这样一幅抽象画就出现了。

适合年龄:2岁以上

运动的空气

1.柔软的羽毛

妈妈找一根羽毛,和孩子一起把它抛向空中,然后观察,羽毛在空气中是怎样飘动、飞行并最终飘落在地上的。还可以和孩子比赛,看看谁能把羽毛扔得更远,或者还可以把羽毛放在伸开的手心里,托着手心里的羽毛向前跑一段路,一起看看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这样。

适合年龄: 1岁半以上

2.气球火箭

妈妈和孩子一起把气球吹起来,每人手里捏着一个吹好的气球,然后孩子发令说:“放!”妈妈和孩子同时松开手中的气球,这时就会看到气球到处乱窜。这会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再来一次,而且是一直盯着气球的轨迹。

适合年龄:1岁半以上

3.跳舞的丝巾

准备一条丝巾,和孩子一起把丝巾团起来向上抛,然后试着接住。还可以让丝巾展着把它向上抛,和孩子一起试着接。看看会有什么不同。也可以准备两条丝巾,一条妈妈拿着另一条给孩子拿着。再互相抛起试着接住对方的丝巾。

适合年龄:2岁以上

4.风从哪里来

妈妈找一张白纸,和孩子坐在桌子旁,一起叠一把纸扇。然后妈妈坐在孩子的后面,让孩子闭上眼睛,妈妈分别从孩子的正面、侧面或者是后面用这把小纸扇扇风,问孩子风从哪里来。如果孩子喜欢这个游戏,还可以互换角色来玩。

适合年龄:2岁以上

火篇

“这可不是你能玩的!”大人们常常会在孩子玩打火机或火柴时这样警告他们。可越是这样制止,越是激发了孩子们想去探个明白的好奇心。在这一篇,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来画画火、吹吹火……真正的认识火,这样一来,火对孩子的诱惑也会随之消失,妈妈反而不用再为这件事而担心了。

1.吹灭蜡烛

妈妈将一根蜡烛点燃,然后和孩子一起吹灭。看着一跳一跳的火苗,孩子当然想再来一次。妈妈借此机会告诉孩子,不要离火太近,火会发热。可以跟孩子一起将手放在火苗的旁边感受火的热量,再把它吹灭。

适合年龄:1岁以上

2.贴出来的“火”

准备一些红色和黄色的纸,和孩子一起将这些有颜色的纸撕成长条的,有尖端像火苗的形状,撕好一些后,再和孩子一起将这些“火苗”贴在一张大的白纸上。一边贴一边和孩子商量这些火苗最后要组成多么大的火的图案。

适合年龄:2岁半以上

3.画出来的“火”

准备一些水彩颜料,和孩子把观察到的火苗的颜色用画笔画在纸上,在等颜色还没有完全干透的时候,和孩子用棉签从颜色湿的地方开始涂抹,这样看上去就好像是跳动的火苗。如果是小宝宝玩,还可以用一种手指画的颜料,和宝宝一起用手指蘸着颜料在图上涂开。边涂边问问:“火是红的吗?还是蓝色的?”

适合年龄:2岁以上

4.烟雾妖怪

准备一根蜡烛和一个长的透明玻璃杯。先将蜡烛点燃,然后在熄灭蜡烛的同时将透明玻璃杯罩在刚刚熄灭的蜡烛上,和孩子一起观察,熄灭的蜡烛会有一股烟雾出来,被罩在玻璃杯里。那不断升起的烟雾像不像是一个妖怪出来了?

适合年龄:2岁以上

5.手怎么热了?

妈妈和孩子可以一起做,将两只手的手心伸开,然后双手手心贴在一起并迅速来回摩擦。问问孩子:“手心有没有觉得热?”摩擦得越快,手心就越暖和。为什么呢?

适合年龄:2岁半以上

6.印出来的“火”

妈妈准备一些棉花,再和孩子一起将这些棉花撕成火苗状,然后再用颜料将这些火苗状的棉花涂成孩子观察到的火的颜色。接下来,和孩子在准备好的一张白纸上,将这些带有颜色的棉花火苗印在上面,瞧,一簇簇的火苗就跃然纸上了。

适合年龄: 2岁半以上

推荐书籍

如果孩子做这些游戏做得兴趣更浓,妈妈还可以翻翻相关的书籍,如《小小魔法师·玩转空气》《小小魔法师·火的使用手册》等。

“艺术字”发现之旅 篇12

第一年, 初为人师的我对新课程理念还是一张白纸, 面对孩子们在微机室的吵闹, 我强硬地用广播功能控制了学生的电脑, 再提高嗓门一边“喊课”一边演示制作艺术字的方法。学生看到我做得这么有趣, 急得直敲打鼠标和键盘。为了不让他们发出噪音, 我只能把电脑的控制权再还给学生, 要求他们按照我的方法做。

第二年, 我懂得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但采用的方法是看书。学生的电脑不被教师控制, 他们不吵闹了, 而是认真钻研教材中的每一句话。但是, 学生对教材的感知能力有限, 大多数同学看书看得很吃力, 不能把书中的语言转化成自己的操作行为。有些同学虽然也是做出来了, 却不理解为什么这样做。

第三年, 针对学生的差异, 我用瑞博平台制作了一个网络课件, 并且创设了“学校为设计杂志封面招聘艺术字设计师”的情境。在明确任务后, 又给学生指明三条求助热线:瑞博平台的作品演示、教材、身边的同学或老师。那节课是一节公开课, 为了制作瑞博平台的课件, 我花了很多工夫, 但是学生从来没有使用过瑞博平台, 虽然教会他们使用的方法, 但在平台和w o r d之间切换还是有困难。

第四年, 我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制作艺术字和调整艺术字的方法, 再展示出更漂亮的阴影字和立体字, 让学生进行比较, 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尽管学生学得开心, 我还是担心学生只追求了技术上的高难度, 基础打得不牢。

第五年, 我改变了以往的方法, 在学生已经清楚怎样插入艺术字以后, 告诉学生:在艺术字工具栏中有很多有用的按钮, 请大家试一试每个按钮的作用。就这样, 学生像挖金子一样沉浸在“淘宝”的喜悦中。十分钟过后, 每个人都有了不同的发现。我切换到一个学生的电脑并将屏幕转播到其他学生机器, 她边做边说:我发现点了这个按钮, 可以这样旋转文字。我又切换到另外一个学生的电脑, 她也自信地回答:我发现用这个按钮, 可以把艺术字改变成不同的形状。学生很积极地展示着自己的发现, 其他同学也在座位上听得津津有味。这节课像是一次学术研讨会, 更像是一节艺术字发现之旅, 教室的气氛变得非常和谐……在掌握了艺术字的各种技能后, 我请全班同学设计一个漂亮的艺术字签名, 学生看到自己的名字也能变得那么漂亮, 眼睛里闪烁出自信的光芒。

五年教学, 五种方法。写下这五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后, 我感觉自己的这段旅程也像是艺术字发

/周艾琦

现之旅。从讲授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分层教学法、探究学习法到最后的尝试教学法, 我一直在不断的探索发现中。

回首五种教学方法:第一年的讲授法具有不可避免的缺陷, 小学年龄段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 因此不能长时间地被动接受。第二年仍旧利用了讲授法, 但学生经历了失败, 他们愿意倾听教师讲课了。第三年的分层教学法着重解决了学习差异性问题, 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第四年的探究学习法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却无法照顾到学生间的差异性, 使一些动手能力不强的学生基础打得不牢。第五年的尝试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对学生的知识建构比较有利。

科学之旅 篇13

1月31日早八点,所有同学背好行李,坐上了大巴,旅程正式开始。因为有不太熟悉的两位新成员,车上并没想象中的那么多欢歌笑语,气氛一直在预热中。直到20分钟后,出了成绩大家都忙着查成绩,打电话,当然,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于是,我们做出了一个小小的决定,本次旅程不提成绩,违者乱棍打死!有了这个小小的插曲,空气变得轻松起来。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到达了目的地——朱家林。呼吸了一口乡村的新鲜空气,车程的疲劳一扫而空,对本次活动的期待翻涌上来,步行几分钟,来到了我们的住处,院子里居然还有尚未消融消的积雪!屋子里生起温暖而又美丽的火炉,我们床凌架在桌子上,横铺了半个房间,床边未经加工的木头做成的栏杆,使之别有一番趣味。我们的小院子也十分美丽,还有厨房,卫生间,走廊上的两把藤椅,一切都显的刚刚好。

举行完开营仪式,我们品尝了地道美味的农家饭。吃饱喝足后,大家一致决定去爬山。

来到屋后一座荒山,大家兴致勃勃的朝前冲,不到五十米,大家不约而同的停下了脚步。这是怎样的一座山啊!荒草丛生,满是荆棘,杂乱的石头上铺了一层易滑的浮土,山体坡度超过20度!可也没有办法,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我比较笨拙,好几次差点摔倒了,下意识的抓旁边的草丛,忽然感到手指一阵刺痛,加快脚步在几块较平坦的大石头上坐下,手里扎进一根长长的刺,怎么也拔不出来,应该是抓到草丛后的荆棘上了,倒霉啊倒霉。已接近山顶的同学突然喊道:“我手机丢了!”一时间兵荒马乱,在艰难的爬山行动中,无疑是火上浇油,让人心烦。经过近二十分钟的战斗,手机奇迹般的在齐腰深的杂草中找到了。但大家兴致己尽,决定原路返回。早知“上山容易下山难”今天才有了切实体会,多亏男生们发挥绅士精神,帮助了女生,这才连滚带爬的下了山,收获了一裤子的刺和一身土。躺在山脚下,悠闲的看着夕阳,突然想起了《走一步,再走一步》里的那个小男孩,他也是这样一步步爬下悬崖的吧!

晚上女生八个人挤在大通铺上,愉快地玩了一会儿卡牌,便带着劳累进入了梦乡,那真是一种美妙的感受。

第二天早上,重头戏是缝沙包和采访村民。缝沙包时,又发现了自己的一个新技能原来我的针线活做得还不错嘛! 只不过一不小心把六个面的沙包做成了七个面的,还很神奇的对接上了。但那是个什么形状,要回来请教数学老师才好。拿着自己缝制的沙包,成就感满满的!

第二天下午,采访村民。我们选择了老屋茶馆的老奶奶,那是一个可爱和善的老人。用歌声表达了对我们的殷殷叮嘱,希望我们考上北大、清华,读硕士,博士;她还有一个理想: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质朴的话语下藏着思想的智慧。这就是朱家林的村民吧,就像朱子家训中所传达的一样,质朴、善良。

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几个女生留下包饺子,其他人去赶山集上摆摊。想着集市上喧闹的场面,反正饺子手艺也不算丢人,索性决定留下,准备了一顿美味的午餐。

返程的路上,大家录了视频做了总结。此行意义甚远,同时也是一段值得珍藏的回忆,希望我能将领悟的朱家林精神践行,做一个出色卓越的人。

作者:杨一禾

贵州遵义—红色之旅 篇14

2010年7月9日8时30分我们是医院第一批参加红色革命传统教育的一百二十多位同志分乘三辆金龙大巴从医院驻地出发,前往贵州遵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在大巴车上,导游小姐组织大家,唱红色革命歌曲、传红色革命箴言、讲解革命先烈们与敌人作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故事。一路上同志们兴致勃勃、欢声笑语、歌声燎亮,很快就到了参观学习的第一站:娄山关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娄山关隘口,城墙高大宽厚、山势险峻、密林丛丛,一字排开横跨在公路上,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是通往遵义城的必经之瓶颈。遵义,自古就是黔北重镇。中国工农红军为了进驻遵义,与国民党中央军和贵州军阀王家烈部队进行了多次的殊死的攻歼争夺战,很多红军战士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付出他们年轻的生命。最终娄山关被攻破,红军占领了关口,为挥师进军遵义扫平了道路。毛主席曾为此题诗一首“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赞扬红军战士们取得了娄山关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当日下午参观了息烽集中营。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统局设立的监狱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所秘密监狱,军统内部称之为“大学”,而重庆白公馆监狱和望龙门看守所则分称“中学”和“小学”。一千多名革命志士就在这所“大学”里经受着人间魔鬼的无情折磨。而“留学”则是“处死”囚犯的黑话。他们对犯人的称呼则更为“文明雅致”,叫“修养人”,给予的是“感训教育”,内容有参加印刷、雕刻、做鞋、阅读、办报、演戏等活动。

在狱中,以罗世文、车耀先、韩子栋等为首的中共党员,成立了中共狱中秘密支部,制定了适合于特殊环境里开展斗争的行动纳领:① 团结难友,要求改善待遇,以便在局势好转时争取出狱。② 争取阅读书报的权力。③ 同叛徒、变节分子、动摇分子作斗争。④尽量想与外界取得联系,让党了解狱中的情况,进行营救或里应外合举行暴动。多次以“合法斗争”形式抵御和挫败了集中营当局的“政治攻心”阴谋,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在押革命志士们的利益,一直是集中营内领导党员,团结难友共同对敌斗争的坚强堡垒。

息烽集中营先后关押了车耀先、罗世文、韩子栋、张爱萍等中共党员、爱国人士、进步青年共1220人。被关押的人员中还包括著名的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并作为一名特殊的“修养人”与妻子谢葆贞、儿子杨拯中一家三口被关押于“和斋”。他的秘书、中共地下党员宋绮云夫妇及儿子宋振中(外号“小萝卜头”),著名爱国将领黄显声将军,爱国民主人士、著名社会学家马寅初,波兰革命家米洛斯等。其中杀害和折磨致死600余人,释放140人,下落不明400人。1946年息烽集中营撤销时,仅有72人被转移到重庆军统所属渣滓洞和白公馆监狱关押。想着革命先烈们在狱中极其艰苦环境里的生活斗志、乐观向上的精神,告诫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他是革命先驱们流血牺牲换来的,“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第三天参观了遵义会议纪念馆。该馆占地面积400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457平方米、展览面积6083平方米。原址在遵义城琵琶桥东侧87号,是原贵州军阀师长柏辉章的公馆。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于长征途中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云、张闻天、秦邦宪、刘少奇、王稼祥、邓发、何克全,中央秘书长邓小平,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刘伯承、李富春、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林彪,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翻译伍修权参加。

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经验教训。首先由博古作关于反对敌人第五次“围剿”的总结报告。他的报告对这次反“围剿”战争失败缺乏应有的认识,并为其错误辩护。接着,周恩来代表军委作军事工作报告。他在报告中客观地总结分析了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以来的全面情况,批评了博古、李德在战略战术指导方面脱离中国革命战争实际情况的严重错误,并诚恳地作了自我批评。他认为红军正面临着比第五次反“围剿”战争时期更加严重的敌情,只有改变错误的军事领导,让善于运用运动战的毛泽东来指挥红军,红军才有希望,革命才能成功。周恩来的发言使与会同志看到了红军得救,而且一定会取得胜利的光明前景。张闻天在会上作了批判“左”倾军事路线的报告,批判了博古、李德在军事问题上的一系列严重错误。他的发言,对纠正错误的军事领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的长篇发言,着重批评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领导上所犯的一系列根本性的错误;并用反对敌人前四次“围剿”的事实,据理批驳了博古在总结报告中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辩护的错误观点。与会同志绝大多数明确表示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批评李德、博古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工农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遵义会议的重大决定,是在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作出的。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开始确立,标示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上一篇:平庸与快乐作文下一篇:岗位评价的方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