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挂职考察报告

2022-10-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很多人对于写报告感到头疼,不了解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该怎么写出格式正确、内容合理的报告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关于挂职考察报告》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1篇:关于挂职考察报告

吉林省农业学习考察团关于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

为了加强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对外交流合作,学习粮食主产区河南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方面的先进经验,研究探索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新途径。最近省政府组成了以隋忠诚副省长为团长,省农委李国强主任和省畜牧业局贾涛局长为副团长,部分市、县政府和农产品加工业主管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农产品加工业学习考察团,在参加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的同时,于9月5日~10日对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学习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基本经验

河南省处于中原腹地,土地面积广阔,是农业大省、产粮大省,农产品加工业以建设原料基地、农产品流通体系为基础,以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为核心,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截至2012年底,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4万家,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627家,实现营业收入突破1.4万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6.86%,利润总额1289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3.14%,税金总额638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2.24%。全省粮食和肉类加工能力分别达到3550万吨、638万吨,均居全国第1位;奶制品加工能力达到307.9万吨,居全国第7位;火腿肠、味精、面粉、方便面、挂面、米面速冻制品等产量均居全国第1位;肉类加工基地和速冻食品生产基地销售的产品,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和60%,农产品综合加工水平居全国第三位。河南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主要经验是:

(一)培育龙头企业。河南省内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400多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60家,省级635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2972家,超10亿元的173家,超50亿元的15家,超100亿元的5家。双汇集团年屠宰生猪能力达到1500万头,成为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华英集团年加工肉鸭能力达到8000万只,居世界第1位。全省有15家涉农企业在境内外上市,59家涉农企业被列入上市后备企业。

(二)建设原料基地。河南省为了有效解决农产品加工企业原料自给的问题,以各种形式建设了一大批原料生产基地,其中,种植基地面积达5千多万亩,养殖基地畜牧类存栏数6千多万头、禽类存栏7亿多只,初步建成了以优质专用小麦、玉米和水稻为主的粮食生产基地;以黄河滩区奶牛、豫南肉牛、豫西南豫东肉羊、京广铁路沿线生猪产业带以及豫北肉鸡、豫南水禽等为主的畜产品生产基地;豫东南、豫西、豫北的花生、芝麻基地,沿淮双低油菜基地,豫西及沿黄故道苹果基地,信阳、南阳桐柏茶叶基地,焦作、南阳中药材基地。

(三)培育知名品牌。河南省有21个农产品品牌被命名为“中国名牌”,33个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商标被国家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占全省“中国驰名商标”总数的2/3。双汇火腿肠、永达鸡肉、华英鸭、好想你枣品、莲花味精、十三香调味品、仲景牌六味地黄丸等一批品牌产品具有很高的市场知名度。“思念”速冻食品连续5年被评为“中国最具有价值品牌”,大用集团生产的鱼香肉丝、黑椒牛柳等26种调理制品成为航天员的太空食品,“白象精炖大骨面”2012年8月荣获第十六届世界食品科技大会“全球食品工业奖”,成为世界方便面行业唯一摘取该奖项的企业。

(四)对外交流合作。河南省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吸进了大批国际、国内500强企业进入河南省农产品加工行列。美国高盛、杜邦、日本丸红、韩国乐天等一批世界著名企业和华龙、蒙牛、雨润、汇源、康师傅等一大批省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来豫投资,落户河南,推动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战略重组和产业升级。河南省内的龙头企业也积极实施走出去、占市场、创业绩的战略,不但在其他省份建立了生产基地,还走出国门开拓新市场。目前,“思念”速冻食品进入沃尔玛全球采购系统,大用、永达集团生产的鸡肉已成为麦当劳、肯德基等餐饮企业的主要供应商。

(五)进出口贸易增长迅速。2012年河南省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25.3亿美元,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出口总量居中部6省前列。建成农产品出口示范区57个,总量居全国第2位。逐渐形成了干鲜蔬菜、活猪及鲜冻猪肉、果汁、调味品、食用菌等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品牌。全省出口农产品由原材料、半成品逐步向精深加工产品转变,全省已形成了三门峡苹果、南阳香菇、许昌蔬菜、驻马店周口调味品、鹤壁信阳禽肉、漯河猪肉等为代表的特色优势出口产品基地。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精深加工出口农产品已占年出口总额的50%以上。

(六)加强科技研发。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认定的国家级研发机构15个,省级研发机构70个,省级以上检测机构15个,院士工作站4个,博士后工作站13个,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教学、科研基地和项目实验室18个,并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科研机构、检验检测中心的给予一定资金补助,为农产品加工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七)调整产业结构。河南省政府按照“基地支持、龙头带动、流通服务、特色高效”的原则,选择一些基础条件好、比较优势强、发展潜力大的农产品加工区,通过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和集约化原料生产基地、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措施,着力打造一批“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农产品加工业集群。随着农产品加工业集群的建成,开始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农产品精深加工整体实力和加工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产业、产品结构日趋合理,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八)加大财政扶持。河南省政府从2008年起每年拿出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2012年增加到5亿元,用于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对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增生产线、新(扩)建畜禽养殖基地和原料种植基地、新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等给予贴息和补助。同时,政府鼓励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培育名牌产品,对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省政府给予奖励;对获得各种展会金奖或优质产品奖的企业予以表彰。

二、我们的主要收获和启示

近年来,吉林省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强化组织领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呈现出规模扩张、集群发展、效益提升的良好态势,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方式,目前已经成为与汽车、石化“三足鼎立”的支柱产业,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经济的快速高效发展。

截止到2012年底,吉林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602户,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7户,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47户,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为3545亿元,连续五年年均增幅在15%以上。农产品综合加工水平由全国第十二位越升到第八位。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农村第二产业已经成为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撑。但是我们在学习考察中感到,作为我省实现现代农业主要方式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还有很大潜力,河南省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我们发展中的有些问题值得认真研究和思考,我们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方式方法应逐步转变。

(一)注重培育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围绕优势特色农业资源集群集聚发展,形成了具有吉林特色的三大主导产业:一是粮食加工业。围绕玉米、大豆、水稻等精深加工,以大成集团、中粮生化、东福米业等企业为龙头,以加工带动粮食生产,以生产促加工。2012年底,粮食加工量达1560万吨,占粮食产量的46.7%,实现销售收入1370亿元,占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的38.6%。而河南省粮食加工量为3550万吨,占粮食产量的59%,实现销售收入8400亿元,占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的60%。我省应争取国家放开对农产品(粮食)加工量的限制,减少库存压力,提高以玉米为原料的食品加工量。二是畜产品加工业。围绕生猪、肉牛、禽类屠宰加工,以皓月、雨润、华正等企业为龙头,畜禽养殖、屠宰加工、储运销售衔接日益紧密,产业链条不断完善。目前畜禽加工量达236.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721亿元,而河南省畜禽加工量达638万吨,我省只是河南省畜禽加工量的37%。我们应认真研究畜禽精深加工政策,做大做强畜禽加工企业。三是特产品加工业。围绕中药材、参茸、林蛙、食用菌、山野菜等特产品精深加工,以敖东药业、修正药业、康美新开河等企业为龙头,已成为拉动东部山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学习考察中我们感到我省特产品资源十分丰富,有些是地理标识产品,发展潜力和空间十分广阔,我们应加强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力度,增强农业整体竞争实力。

(二)加快原料基地建设。我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等形式,龙头企业和基地之间已结成互为依存、互为补充的利益共同体,极大提高了农业组织化程度。据统计,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265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63.1%,户均来自产业化经营的收入达到1850元;同时,拉动了农村运输、餐饮等服务业发展,有力促进了农村和谐繁荣。但与河南省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他们的基地建设投入大,标准高,每个农产品加工企业均有自己的原料供应基地,既保证了加工原料供给,又保证了加工质量。原料基地是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第一车间,没有优质绿色的原料基地,就没有优质的农产品加工品,就没有市场竞争力。

(三)加强品牌建设。我省在加快推进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体的品牌体系建设中,应注重生态品牌、特色品牌和地理标识产品品牌的开发建设和保护,培育发展一大批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影响范围广的品牌。据统计,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仅是河南省的1/3,“三品一标”认证的产品达854个。吉林黄玉米、绿色大米、畜禽加工产品、山野菜、中药材和有机杂粮杂豆等,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品牌,大成、皓月、华正、敖东、修正和天景等企业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但是,我们在品牌整合培育上还有一定差距,品牌较多,知名的较少。河南省现有21个农产品品牌被命名为“中国名牌”,有33个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被国家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我们应加快品牌整合培育力度,全力提高我省农产品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四)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能够积极运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引进新工艺,增强发展动力,积蓄发展后劲。2012年全省各级龙头企业科研经费投入达9.01亿元,183家龙头企业建有专门研发机构,研发和技术人员7300余人,一些重大创新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大成集团利用发酵技术生产蛋氨酸、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生产植物化工醇等创新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科技成为企业快速成长的强力支撑。但是,从整体看,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我省70%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不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新产品产值率只有5.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新产品产值率只有7.3%,低于规模以上工业17个百分点。

(五)财政支持力度有待提高。河南省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设立农产品加工业专项资金对于拉动社会投资,增强农产品加工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解决就业增收问题十分有利。因此,我省应设立农产品加工业专项资金,主要是因为:我省设立的农业产业化资金主要扶持国家和省级494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而目前急需扶持的成长型农产品加工企业4602户得不到扶持,这些企业一旦得到扶持即可发展壮大为龙头企业,将成为富民强省的重要产业支撑。从先进省(市、区)发展情况看(辽宁农产品加工业专项资金达30亿元、山东农产品加工业专项资金达10亿多元、河南农产品加工业专项资金达5亿多元等),设立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对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快速高效发展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近几年一些省(市、区)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过我省(辽宁的发展速度是我省的2.8倍,山东的发展速度是我省的3.2倍,河南的发展速度是我省的2.6倍,而且农产品加工业经济总量均在我省的2.5倍以上)。因此设立农产品加工业专项资金对于转变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增收,实现富民强省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三、发展我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几点建议

通过学习考察,我们认为虽然我省与河南省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我们也有很多优势,只要我们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加大工作力度,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就一定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尽快出台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近几年,农产品加工业有了较快发展,在经济总量、企业规模、产业结构、原料基地、经济效益及科研水平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已经形成新的发展格局,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进一步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对于统筹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切实转变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整体竞争实力,全面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步伐。我们应借鉴河南等省(市)发展经验,省政府应尽快出台一个含金量高的、力度大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二)加快推进品牌整合力度。学习借鉴河南的发展经验,我省应加快农产品品牌培育建设。一是培育和创造品牌。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充分重视品牌的培育,加大品牌创新投入,不断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名牌产品。二是巩固和整合品牌。鼓励名牌产品和驰名、著名商标生产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联合等多种途径进行品牌整合,加快生产要素向名牌企业聚集,着力打造旗帜性品牌。省政府应加快推进大米品牌整合,启动实施吉林绿色、有机优质大米品牌整合战略,并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对长白山人参、通化葡萄酒、长白山林蛙油等品牌的整合工作,集中力量打造具有吉林特色的全国性和世界性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三是发展和提升品牌效应。通过品牌建设,把现有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鼓励和支持更多的知名企业、品牌产品走出省门、国门,争创中国名牌和世界名牌,对获得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省政府应给予重奖。

(三)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先进省(市、区)的发展经验证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必须加快建立以政府支持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多元参与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对接,组建农产品加工研发中心或技术创新机构,提高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形成技术研发、储备、转化梯次发展格局。培植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和管理先进企业,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加工程度深、产业链条长、增值水平高、出口能力强、符合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要求的产品和产业。

(省农委乡企局 供稿〕

第2篇: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考察报告》的通知

云教函〔2008〕356号

(2008年10月22日)

各州、市教育局:

近几年,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教育事业成就显著,在教育改革创新、建立现代教育体系等方面有许多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得到教育部以及全国各地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广泛认同。为了有效借鉴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促进我省基础教育加快改革发展步伐,加快构建云南现代基础教育体系,10月7日至13日,我厅组成由王建颖副厅长带队,部分州市政府分管领导、教育局负责人、基础教育部门负责人、一级完中校长等30人参加的基础教育考察团,赴内蒙古自治区进行考察。现将考察报告印发给你们,供你们学习、借鉴。

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内蒙古自治区

基础教育的考察报告

云南省赴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考察团

近几年,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教育事业成就显著,在教育改革创新、建立现代教育体系等方面有许多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得到教育部以及全国各地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广泛认同。为了有效借鉴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促进我省基础教育加快改革发展步伐,加快构建云南现代基础教育体系,10月7日至13日,省教育厅组成由王建颖副厅长带队的基础教育考察团赴内蒙古自治区考察,考察团由部分州市政府分管领导、教育局负责人、基础教育部门负责人、一级完中校长共30人组成。考察前,罗崇敏厅长作动员讲话,考察结束后听取了情况汇报并对考察结果应用提出要求,安排王建颖副厅长在全厅干部职工大会介绍内蒙发展基础教育的经验。

考察团先后考察了内蒙古自治区的12所中小学、1所职业高中、1所幼儿园、1所特殊教育学校,还考察了包头市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对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详细、深入的学习、考察。

一、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及基础教育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与蒙古、俄罗斯两国接壤,全区东西走向狭长,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全区总人口2378.5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493.15万人。全区有9市3盟,101个旗县市区(其中有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3个少数民族自治旗)。2007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018.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78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953元。

内蒙古资源丰富,素有“东林西铁、南粮北牧、遍地煤”之称,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能源基地和生态保障线。内蒙古四大支柱产业:农畜产品工业、能源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

内蒙古现有小学4177所,教学点1113个,初中1087所;小学在校生158.46万人,初中在校生94.14万人。幼儿园1554所,在园幼儿16.18万人(其中学前班11.5万人)。有特殊教育学校30所,弱智辅读校10所;适龄残疾儿童少年8903人,已入学7194人(其中特校就读的2803人,在普校随班就读4391人);有普通高中342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23所。2007年普通高中招生18.58万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12.54万人。内蒙古自治区每万人口普通高中在校学生356人,居全国第13位。

二、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重视程度较高

经济快速发展,教育蒸蒸日上。在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特色鲜明、规模、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教育体系。

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优先发展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在财政预算安排上优先保证教育经费。同时,还要求各盟市、旗县市区党委、政府切实履行对公共教育投入的责任,确保教育经费向农村牧区、困难学生和民族教育倾斜,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据了解,内蒙古自治区财政今年安排教育经费21.2亿元,比上年增加8.6亿元,增长67.9%,超过自治区教育经费法定增长的要求。自治区财政安排基础教育专款77032万元,比上年增长133%,重点用于义务教育保障经费;安排职业教育专款8750万元,比上年增长75%,重点用于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培训和奖助学金;安排高等教育专款32399万元,比上年增长487%,重点用于提高生均定额标准、高校贷款贴息、奖助学金、直属高校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在春季学期开学之前,自治区财政就将中央和自治区春季义务教育保障经费65607万元下拨,用于公用经费、教科书和贫困家庭学生生活费补助。

以“羊煤土气”创造经济发展神话的鄂尔多斯,其市政府所在地的东胜区2006年的综合经济实力也跨入全国县城经济百强的第25位,财政收入达到55亿元。东胜区明确提出,东胜不能是“经济的巨人,教育的矮子”,仅2007年、2008年东胜区就斥资20亿元用于教育,其中10亿元资金来自民营企业家。本着与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开发、同步建设的原则,学校建设严格按照国家一级一类标准,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建设,为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办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教育快速发展,基础教育优先。在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不动摇,在规划、投入、推进、评价中,确保基础教育在各类教育中优先发展。

基础教育发展,民族教育同步。内蒙古自治区始终把民族教育作为重点,促进民族教育与基础教育同步扩张数量、同步提高质量。根据民族学校的办学特点,积极探索并实行以寄宿制和助学金为主的公办学校的办学模式,成效显著。目前,全区蒙古语授课小学生每天补助生活费4元,初中生每天补助生活费5元,所需资金全部由自治区财政核拨。多数盟市还实行了对蒙古语授课高中生免学费、补助生活费、发放奖学金,如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从2007年起对农村户籍的高中阶段学生实行同一标准的“两免一补”政策,即每生每学年补助3000元(其中教科书补助500元、学杂费补助2000元、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500元)。对蒙古语授课幼儿园儿童实行生活费补助等优惠政策,确保了少数民族学生在标准化的民族学校里学好、住好、吃好,在德、智、体、美等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少数民族集中的农牧区幼儿教育主要靠政府办。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意见》提出的今后三大任务中就明确要求“每个苏木乡镇要办好1所标准化公办中心幼儿园,在继续办好公办幼儿园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民办幼儿园”。

(二)工作思路科学

自治区始终坚持“两基”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在确保义务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快速、科学发展。

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自治区结合当地实际,坚持科学规划、实事求是的原则,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如包头市基础教育发展的特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鄂尔多斯市积极推动民族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民族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乌兰察布市重点进行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梯度利用教育资源,不断提高办学效益。

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自治区把巩固提高义务教育、促进均衡发展为重中之重,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全面推进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依法实施义务教育,杜绝青少年文盲的产生,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有学习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到“十一五”末: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按时入学,辍学率控制在规定标准之内,初中三年保留率达到95%以上;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2%以下;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到55%以上;残疾儿童少年毛入学率达到85%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以上,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大体相当。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双语”教学工作有效推进,民族语言授课的基础教育普及程度和办学水平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目前自治区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走在西部省区前列。

坚定不移、攻坚克难。按照自治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意见》,做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提升义务教育的水平和质量。把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作为义务教育巩固提高和均衡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旗县市区人民政府按照科学规划、稳步推进的原则,将企业划归地方的学校、民办学校以及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等统筹考虑,合理调整布局,使学校形成一定规模。

依据自治区规定的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标准,制订计划,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到2015年使义务教育学校都能达到基本标准。旗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强农村牧区学校建设,加强企业划归地方学校建设,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使辖区内同类学校办学条件、经费投入、人员配备大致均衡。鼓励有条件的盟市制定高于自治区规定的办学标准,高水平、高质量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政策措施重实施,队伍建设有实招

内蒙古自治区为了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在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教育投入政策的基础上,明确规定:各级政府需将土地出让金的15%~20%用于教育;每出一吨煤需提取一元钱投入教育(原煤年产量近3亿吨)。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一是通过推行教职工聘用制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为新教师的补充腾出空间,主要形式有离岗休养、提前退休、分流转岗等。乌兰察布市通过允许办理提前退休、坐休手续,或转岗从事后勤服务等,几年来共腾出岗位3000多个,通过考试招聘新教师2600多人。

二是对新招聘的教师凡进必考,特别是中学教师,绝大部分学校都提出主要招聘对象是北师大、华东师大、陕西师大、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的毕业生。

三是推行选拔和认定骨干教师制度,除给予低职高聘,优先给予参加国内外研修,优先提供经费、资料和仪器设备等工作条件,优先解决生活上的困难等外,还通过考核,每人每月给予300~600元不等的补贴。

四是给予班主任、农村教师特殊补贴。自治区政府规定,班主任津贴除国家规定外,中学教师每月300元,小学(幼儿园)教师每月240元。同时抓班主任队伍建设,每年自治区列60万元专款,开展班主任培训工作。各级财政都拨出专款用于改善和提高教师待遇,如准格尔旗每年单列3000万元,用于提高全旗教师待遇。为鼓励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设立“农村教师工作专项补贴”每月给予200~300元不等的工作补贴。

(四)区域教育发展各有特点

包头市普通高中发展没有仅仅停留在迁移整合等简单的形式上,而是按照“一、二、三、四”的城镇集群发展模式即“一百亩土地、二百名教师、三千名学生、四万平方米建筑”的原则,将布局结构调整与形成合理的功能层次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城镇集群模式推动布局结构调整。对普通高中教育学校功能层次进行合理定位,在功能结构方面形成了三个层次,即面向全市招生的学校、面向本地区招生的学校和面向具有特殊需求群体招生的学校(主要是民办普通高中)。包头市在快速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的同时,始终坚持“三控、三不、三保障”原则(控制全市招生总量、控制学校办学规模、控制班容量;不办“校中校”、不建贵族学校、不搞奢华项目;保障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保障学校的健康快速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受教育需求)。

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把优先发展民族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战略,列入重要议事日程。1999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民族工作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战略地位。2005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的决定》,进一步提高了民族中小学教师待遇,实行专任教师工资浮动制度,按照专业技术职务给予每人每月100元至250元的补贴;民族中小学公用经费在自治区规定标准基础上再增加50%;市、旗区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设立民族教育专项补助金;提高民族中小学寄宿生助学金标准,小学每生每月80元、中学每生每月160元,达拉特旗每生每月150元,伊金霍洛旗小学每生每月120元,中学每生每月150元,超过规定标准;民族幼儿园少数民族幼儿每生每月补助20元,特别是伊金霍洛旗每生每月补助50元,准格尔旗每生每月40元;对考入高等院校的民族学生一次性奖励1000至2000元。为进一步提高民族教育发展水平,市、旗区财政从2007年起每年投入近1000万元,在自治区率先对蒙语授课高中阶段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免学费、住宿费,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有效保证了高中阶段民族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2001年以来,全市投入2800万元用于民族教育信息化建设,全市所有苏木乡镇中心校以上民族学校建成了地面卫星接收系统,所有民族中小学都配备了计算机,开设了信息技术课。旗政府所在地民族学校在全市中小学率先实现“班班通”,全市民族学校生机比达15∶1、师机比达3∶1。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部署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市委、市政府提出,到2012年,全市每个苏木办好1所标准化公办民族中心幼儿园;逐步将义务教育阶段蒙古族中小学校全部集中到旗人民政府所在地举办;全市民族中小学中,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0%以上;全面普及蒙语授课学前3年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民族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5%以上;基本实现12年免费民族教育。

乌兰察布市是一个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收水平低的欠发达地区,全市11个旗县市中,有6个国家或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县,“普九”水平低。市委、市政府不等不靠,借助国家实施义务教育工程和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工程的机遇,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按照危房改造、学校布局调整和“两基”达标及巩固提高三位一体,统筹规划,一次性奠定全市基础教育新格局的整体思路。本着“集中力量办大事,握紧拳头保重点”的原则,多方筹措资金2.9亿元用于中小学校舍建设。按照一次性规划,二年完工,分年还债的要求,用两年时间一次性完成50多万平方米的校舍建设。市委、市政府结合全市学校点多面广、布局分散、复式班多的实际,制定下发了《乌兰察布市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方案》,坚持大集中、大收缩的原则,在全市大范围内对学校布局进行了重新规划和审定,确定了“收缩农村牧区办学规模,扩大城镇中小学规模,形成小学以城镇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为主,村办小学和教学点为补充,初中以城镇初中为主,乡镇联办寄宿制初中为补充,高中全部集中在旗县所在地以上城镇”的布局调整思路。坚持把学校布局调整与校舍建设、危房改造和“两基”攻坚有机地结合;坚持把学校布局调整与减轻农村牧民负担结合;坚持布局调整和防流控辍相结合;坚持布局调整和后勤服务保障相结合。经过大规模的布局调整,全市小学由2003年的680所调整到269所,教学点由1523个调整到221个,初中由179所调整为61所。目前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中小学246所,占中小学校总数的76.9%,寄宿学生人数达到8.4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总数的37.4%,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创造了条件。

(五)办学特色鲜明

自治区鼓励各地及学校办学形成特色,教育评价强调在规范基础上,尊重特色。为提高质量,发展特色,自治区政府把重点放在扩大优质高中规模,开展创建示范性普通高中活动。目前,自治区已创建示范性普通高中40所,这些高中都有重点示范项目,从而引导全自治区普通高中提高教育质量,形成自己的特色。包头一中珍视深厚的文化积淀,坚持敦品励学、育人为本、面向未来、服务大众的办学方向,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培育特长的办学思想,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包头九中的第二课堂效果显著,硕果累累,以科技小发明最为突出,曾获国际银奖1枚、国家金奖4枚、自治区一等奖12人,社会知名度日益提高。呼和浩特十六中是“全国群体活动先进单位”,以实用英语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成绩尤为突出。

(六)学校精细化管理

为加强对学校的管理,自治区政府还重点开展了学校管理先进县的创建活动,制定了学校管理先进县的评估标准。自治区根据盟市初评合格后,组织评估组进行评估,达到标准后,给予学校管理先进县的称号并给予奖励。在自治区所辖的9市3盟,101个旗县中,已有9个旗县被自治区教育厅授予学校管理先进县称号。内蒙古各级政府的宏观管理,为学校的具体管理创造了良好条件,学校准确地把握时代对教育工作的全新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加强学校管理,从严要求,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和谐校园环境,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七)工作绩效显著

全面实现“两基”目标。全区适龄儿童少年基本做到全部入学,小学基本没有辍学现象,初中辍学率控制到1%以下,初中三年保留率为95.6%。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80.8%。近年来实施“金钥匙视障教育工程”,形成了以随班就读为主要形式的视障教育格局,推动了特殊教育的发展。自治区对扫盲工作十分重视,每年下达扫盲任务,下拨扫盲经费(每年200万元),免费提供扫盲教材,创建无文盲乡镇(苏木)。全区青壮年非文盲率下降到2.7%。2007年,在自治区60年大庆之前,顺利通过“两基”国检。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重点结合国家西部地区几项教育工程的实施,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中小学布局调整,城乡教育差距明显缩小。与2000年比较,小学校数减少5970所,教学点减少5186个,初中减少512所。“盟市办高中、旗县办初中、苏木乡镇办小学、村办幼儿园”的四级办学格局在全区已经基本形成。随着义务教育规模逐步扩大,自治区明确提出了标准化办班的要求,为标准化学校建设奠定了基础。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现了全覆盖。一是普及程度高,所到学校都按规定配备了相应的设施设备;二是设备配置档次高;三是管理制度健全,措施具体;四是建立了“三个平台”,即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支持平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师培训平台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科研平台。

三、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启示

考察结束后,考察团成员认真总结学习、交流吸收内蒙古发展基础教育的经验,大家一致认为这次考察学到了经验、看到了差距、提高了认识、增大了压力、增强了使命感。收获大、启示多,主要有:

(一)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必须以科学发展观和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观念的更新和思想的解放为先导,高位推动基础教育强势发展、优质发展、科学发展。

(二)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必须以体制创新、机制改革为动力,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改革,强化基础教育领域的教育教学和内部管理及运行机制改革,创新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对基础教育的管理机制,激活以政府办学为主、多元办学的投融资机制,开发优势资源教育费附加或教育补偿金的政策及其保障机制,全面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整合优化学校管理及评价资源的机制,规范基础教育学校办学行为的机制。

(三)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必须强化现代学校管理,以人本化为基本的价值取向,通过强化基础性、常规性管理要求的落实,系统性、全程性管理方式的运行,规范化、精细化、特色化管理的实施,促进区域及学校管理水平的全方位提升,促进基础教育内涵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四)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必须切实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以大爱的情怀,建设一支善于谋划、敢于创新、善于管理、勤于指导的教育行政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一支有主见、有思路、有个性的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一支品德高尚、情操高洁、境界高远的教师队伍。

(五)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必须进一步提高领导基础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增强领导的教育意识,开拓领导教育的科学思路,寻找领导教育的科学方法,使教育成为各级各部门领导挥之不去的情怀。

四、借鉴内蒙经验,加快改革发展

(一)科学谋划全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大计

全省基础教育正处在事业发展、改革深化的关键时期,需要与时俱进地谋划近期、中期、远期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重点和保障措施。近期重点是完成“两基”攻坚任务,通过国家“两基”评估验收;中期重点是全面巩固“两基”成果,分类指导、分类要求,加快“普九”向前、向后延伸年限;远期重点是全面实现高水平、高质量“两基”,学前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普及水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二)提高基础教育协调发展的保障水平

基础教育的持续、快速、均衡发展,需要健全的经费保障机制为支撑。提高基础教育协调发展的保障能力和水平,一是要依法保障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体现基础教育的公益性质;二是要进一步落实好支持、发展民办教育的各项政策措施,同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优质学校,满足社会及各族群众对教育的特殊需求;三是开发、出台房地产、水电、有色金属、旅游、“两烟”等优势资源及产业教育补偿费的相关政策,拓宽地方教育费附加渠道和品种;四是规范城市教育费附加的征收、管理和使用。

(三)推进基础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促进基础教育协调发展,必须把标准化建设作为最基本的手段。一是全力加快中小学危房改造步伐,为全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二是加快推进基础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现中小学办学条件相对均衡;三是提升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水平,坚持建管结合、管用并重的原则,搭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运用、教师培训、学科教学三个支撑平台,实现基础教育资源共享。

(四)创新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基础教育领域的各项改革,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主线。一是要健全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现分级办学、各负其责举办义务教育的办学格局;二是构建以县乡两级为主举办示范幼儿园、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办园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三是建立分级办学、以州县两级为主、强势企业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办学的基本格局;四是深化“三制”改革,广泛调动校长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基础教育学校办学活力;五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质量、效益等各个环节的评价制度改革,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现代教育评价体系。

(五)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效益

促进云南基础教育科学发展,必须把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一是要进一步加大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实现最大程度的集中办学,向“中学办在县城及以上,小学办在乡镇,幼儿园办在村”的目标迈进;二是进一步加大现有资源的整合力度,尽可能减少资源配置上的重复和浪费;三是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及相关工作的基础上,适时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四是全方位加强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三支队伍”建设,实现教育管理的科学化、校长办学的特色化和教师教育教学的专业化。

◇责任编辑王世赋◇

第3篇:关于赴湖北省机械行业协会学习考察湖北省机械工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摘要:本文就湖北省近两年的机械行业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作了深入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中亚、东欧主要国家在该行业的发展情况、市场容量、准入门槛以及技术壁垒等,提出加快我省初械工业向西”走出去”的政策建议。

1 我省机械工业发展情况

(1)生产经营整体保持平稳增长

2013年,全省机械行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3133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15.82亿元,居全国机械行业第八位,同比增长24.43%;实现利润总额588.89亿元,居全国第九位,同比增长19.37%;实现利税总额912.21亿元,居全国第九位,同比增长26.58%。根据一系列数据显示,我省机械行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作为机械行业龙头企业的东风汽车公司产销超过年初预期,超过历史最好水平,超过全国汽车平均水平。2013年,东风汽车公司销售汽车353.5万辆,继续稳居行业第二,同比增长14.8%,综合市场占有率16%。其中,在湖北产销汽车157.7万辆和160.1万辆,约占全省汽车产销量的95%以上,分别增长9.6%和12.1%。

(2)专用汽车发展情况

湖北作为我国三大传统汽车产业基地(上海、吉林、湖北)之一,在我国汽车工业特别是在商用车载货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随州市作为湖北省汽车工业总体布局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城市,已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专用汽车生产基地,2007年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专用汽车之都”,专用汽车发展前景广阔。同时,我省的专用汽车行业也存在产能过剩、核心技术缺失、行业标准不成熟等诸多问题。

(3)出口保持较快增长

2013年,全省机械设备出口44.08亿美元,同比增长7.8%,占机电出口总额的43.0%,占比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出口额净增长3.2亿美元:机械设备出口额占全省外贸出口总额的19.3%,占比同比下降了1.8个百分点,在全省主要出口商品中位居第一。

(4)企业向西发展的意愿

湖北机械行业企业向西发展的意愿并不十分强烈,主要原因是:一是我省机械行业出口主要以零部件为主,生产规模普遍不大,产品竞争力有限,向外扩展能力有限;二是缺乏对中亚、俄罗斯及东欧市场以及投资环境等情况的了解;三是目前我国新疆等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生产要素供给能力有限,劳务成本较高,将极大地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

(5)机械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省机械行业仍普遍存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能普遍过剩、利润率不高、成本控制乏力、技术创新不足、专业技术人才缺乏、资金紧张等问题。

在向西开拓海外市场方面,机械企业也普遍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首先,在开拓海外市场方面,业内企业的理念还是较为滞后。大部分出口企业没有明确的,或者说系统的出口规划。基本上都是以定单为指向的,哪里有定单,哪里就有市场,把市场当成实验场。出口以后,企业也缺乏对市场的跟踪调查,产品也很少会有适应性改进。其次,产品的同质化导致同行业间产生不同程度的恶性竞争,互相打价格战,导致利润空间下降。第三,营销体系还是不完善,经过我们调查,只有极少数企业在一些主要市场有一些销售中心,或者服务网点,95%以上的企业或者95%以上的网点是通过当地代理商的网络进行销售和提供售后服务,很难为当地消费者提供到位的服务,也不利于企业及时掌握当地市场的反馈信息。

面对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我省应抢抓国家大力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战略机遇期,积极开拓向西市场,提升我省机械产品在中亚、俄罗斯及东欧等国的市场占有率;加大境外投资力度,加强技术合作,转移过剩产能,实现机械行业的科学发展。

2.“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对我国机械行业的市场需求分析

(1)中亚

中亚各国的机电、汽车市场缺口很大,需求较旺盛。中亚国家的机电产品严重落后,需要更新换代。由于多数中亚国家机械制造、电子产品基本上是空白,价廉物美的机电产品在此供不应求。不过,对机械产品的品种,中亚5国有其各自的需求特点。在汽车品种方面,哈萨克斯坦对自卸车需求大,因为当地的基础建设多。吉尔吉斯斯坦主要对载货车和油罐车有需求。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对厢式货车的需求较多,它们将车辆做成标准的集装箱车辆,在中国和本国之间从事运输。另外,农用机械在中亚国家的需求量很大,现在他们农耕使用的农用汽车、联合收获机、割晒机等工具,很多都是严重老化超期使用,不但噪音大并且耗油量惊人,更重要的是很多配件已经采购不到了,机器一旦出问题就基本报废了。此外,与很多中国用户有一分钱花一分钱的习惯不同,中亚国家的用户更倾向于贷款,这也是金融危机后当地政府限制贷款导致用户购买力骤降、出口下跌的重要原因。

(3)俄罗斯

俄罗斯对汽车行业的需求不断上升,但其需求有以下几大特点:一是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以及获取银行贷款日益便捷,俄居民消费需求重心向高档化转移,形成了对高价位车的稳定需求。其次,俄罗斯对汽车的技术质量认证越来越严苛,比如商用车出口俄罗斯须达到55项质量标准认证。随着中国出口俄罗斯的汽车数量剧增,俄罗斯汽车质量认证中心对中国汽车的认证要求越来越高,获取认证将越来越困难,其费用也将会攀升。第三,由于俄罗斯独特的道路条件及严寒的气候特点,对汽车所使用的材料都有特殊要求。第四,俄罗斯人的体形普遍高大,对汽车的外观设计也有不同的要求。

(4)东欧诸国

中东欧国家自身有基础雄厚的汽车产业,中东欧市场在汽车认证和法规方面的门槛很高,中国车企产品在技术上难以达标,导致我国整车的出口国主要集中在北非和中东地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基本没有出口。目前,东欧消费者对机械产品的需求特点主要有:稳定的质量及良好的维修服务体系、比同质量本土产品更低廉的价格、时尚的外观等等。最近,山东的农业机械在东欧市场反应较好,这也从侧面告诉我们,农用机械在中东欧有一定市场。

3.对我省机械行业向西拓展的建议

推进我省机械类企业向西发展要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第一,将产品出口政策由贸易导向转向投资导向转变,鼓励企业将市场发展理念由单一产品出口转变为产品、技术、资本相结合;第二,引导企业从单纯进出口产品,向营销型企业转变,在出口产品的同时,配合好各项服务及品牌推广;第三,售后服务主题机构从依赖进口商营销网络,逐渐向自建服务体系转变。

1、探索西进发展的战略路径

建议相关部门制定机械行业整体西进发展的战略规划,对行业整体西进进行统一、有效的协调和规范指引。

2、引导企业做好向西市场的基础研究

重点引导企业了解向西市场产品的技术标准、制定核心市场的目标规划、进入步骤,将转移过剩产能与开拓向西市场相结合,做好出口产品结构、海外营销服务网络及售后服务等的提前布局。

3、加快公共服务的平台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加快出口基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4、加强省内冶金企业的交流合作,加强国外政府机构,行业组织,企业之间的沟通,促进信息的交流。

作者:李真真

第4篇:关于挂职考察报告

--精选公文范文-------------------------- 关于挂职考察报告

20年3月19日,我有幸被省委组织部选派到上海XX区康桥镇挂职学习三个月,任镇党委副书记。我所挂职的康桥镇位于XX区中南部,辖 个行政村、22个居委会,属城乡结合部,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是整个XX区、XX市的一个缩影。挂职期间,我积极给自己加任务、“压担子”,在了解康桥镇的基础上,将视野扩大到XX区乃至整个上海,耳闻目睹了大上海的发展成果,亲身感受了大上海的发展氛围,深受教育和启迪,心得无数,受益匪浅。

一、上海的政府转型之路

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现代化建设的前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上海经济结束了连续16年两位数增长,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心。面对复杂外部环境和自身结构调整的双重挑战,上海冷静思考、沉着应对,决心在调整中发展,在创新中转型。在今年召开的第----------------精选公文范文----------------

1 --精选公文范文-------------------------- 十次党代会上,XX市提出了未来五年,通过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推动上海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实现新跨越的总目标。围绕这一转型目标,XX市采取了许多重大的战略调整和措施,其中,针对性最强、让我印象最深、对我们借鉴价值最高的就是,上海聚焦全国能借鉴、自身能推广、浦东能突破的改革事项,经过两轮三年行动计划的滚动推进,成功实现了政府转型。切实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能,统一了发展思想、振奋了干部精神、激发了企业二次创业的热情、推动了项目建设、转变了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经济的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上海视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改革开放“王冠上的钻石”,全面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浦东为试点,建立了扁平高----------------精选公文范文----------------

2 --精选公文范文-------------------------- 效的大区域管理体制。一是构建了“小政府大社会”管理模式。按照大系统管理和大机构整合的原则,浦XX区委仅设工作部门7个,区政府仅设工作部门19个,以往政府中按行业、产品设置的专业性机构,如仪表局、化工局、机电局等全部被革除。它们原有的职能,属生产经营方面的被下放至企业;属综合管理方面的被保留在管委会的综合部门;属社会管理方面的被委托给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中介组织。同时,政府将部分公共管理及服务事务从政府部门剥离,改由向民间组织购买。向民间组织购买的服务主要集中于助老服务、慈善救助、社区青少年和外来人员服务等领域,已形成了“项目制”、“招标制”等多种运作形式,逐渐趋于成熟。政府与民间组织形成互惠关系,其结果是节约行政成本、造福广大群众。二是建立“7+1”开发区管理体制。“7”即上海综合保税区、临港产业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国际旅游度假----------------精选公文范文----------------

3 --精选公文范文-------------------------- 区和临港主城区七个管委会。“1”即三林世博地区。“7+1”体制上按照“充分授权、重心下移”和“区内事区内办”的原则,市、区两级赋予开发区管委会相应的事权和资源,进一步凸显开发区的主力军作用。三是创新新镇管理模式。为破解快速城市化带来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难题,调整XX区部分镇行政区划,撤销原川沙新镇、六灶镇和祝桥镇,设立新的川沙新镇和祝桥镇,为厅级建制。

2、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XX市以“两高一少”的目标,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取得扎实成效。一是精减审批事项。行政审批事项从最初的724项减少到242项;平均承诺审批时限压缩到个工作日;平均审批环节从个精简到个,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浦东一家研发生产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隔离膜的企业,该企业从项目备案至施工建设,只用了约69天,比原本所需的175个工作日大为缩短。二是创新审批机制。首创“告知承诺”审批机制、外----------------精选公文范文----------------

4 --精选公文范文-------------------------- 商投资企业并联审批机制、“一表制”审批机制,实行了企业设立联动登记改革。三是减少行政收费。共取消和停止征收25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前,正在积极争取通过取消、转为市场化经营、财政补贴等方式,再取消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从而进一步减轻企业和市民经济负担,使行政收费改革在全国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3、构建多层次全覆盖公共服务平台。为方便市民和企业办事,上海大力推进“一站式”服务。XX区于2010年,率先把原本散落在四五十个不同地方的办事部门,集合到了一幢大楼,成立XX区市民中心,相应地在各镇成立社区事务服务受理中心,各村成立居民服务站,形成了统一规范的三级服务体系。无论是企业注册、项目审批,还是结婚登记、办理卡证,在市民中心就可以全部办理,高效便捷。各级市民服务中心都有办理各项业务的指南,在网站上也可以查到,办理业务需要准备哪些手续,一目了然;----------------精选公文范文----------------

5 --精选公文范文-------------------------- 只要手续齐全,市民中心受理后,审核、审批、签字、盖章等一切程序全部由市民中心后台办理,办事人可随时通过网站查看办理结果,或者按规定时间领取结果即可;办事效率有专门的行政效能投诉中心负责。一旦事项办理超时,投诉中心的显示屏上就会提示 “违规”,监察部门会进行督办;在办结时限上一压再压,进一步减少环节,目前,只要符合程序要求,一家私营企业完成所有注册手续,只需要两小时。同时,不断完善XX区电子政务平台,网上审批功能应用逐步拓展,全区现有242项社会类行政审批事项中,有3项实现网上审批。2011年XX区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06207条,全文电子化率达%。共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2977件。全年编印《XX市XX区人民政府公报》6期共48000册,向社会免费发放。进一步优化“上海浦东”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专栏”的导航功能,方便查询、获取政府信息。市民足不出户就能办理相关事项、----------------精选公文范文----------------

6 --精选公文范文-------------------------- 获取相关信息。

4、政策引导产业发展方向。为了使上海在产业调整上“革故鼎新、凤凰涅槃”。XX市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引导全市产业实现“三化、三减少”。现代服务业高端化。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航运、贸易“四个中心”是中央赋予上海的国家战略,近年来,上海依托这一平台,大力发展金融、航运物流、现代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同时,围绕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设立了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并积极推动制造企业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转型;新兴产业高新化。上海明确提出推进九大重点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化,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施意见》,设立了100亿元的专项资金和30亿元的创投引导基金,用于鼓励和补贴高科技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创新区域带动作用,张江高新区被批准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XX区被批准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紫竹科学园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精选公文范文----------------

7 --精选公文范文-------------------------- 上海制定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每年新增土地指标50%以上都要用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要比2010年翻一番;传统产业精细化。上海在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努力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发展,提出2015年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的比重保持在65%左右。着力提高汽车、船舶、机械等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自主品牌价值。近两年,全市累计推进技改项目超过500 个,涉及投资超过1000亿元;减少对重化工业的依赖。建立“批项目、核能耗”制度,出台扩大差别电价等政策,以节能环保倒逼工业转型。近年来累计淘汰落后产能3600多个,减少产值超过1000亿元,节约标煤超过500万吨;减少对房地产业的依赖。上海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各项政策措施,积极推动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经济增长对房地产业的依赖度明显降低。近两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分别----------------精选公文范文----------------

8 --精选公文范文-------------------------- 同比下降%和%,占gdp比重从2005年 %下降到2011年%;减少对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依赖。上海通过政策引导和提高环保标准等措施,推动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外转移。鼓励电子代工企业将加工产能外迁,提高服务器、云计算等高端产品比重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能力。如广达集团2011年笔记本电脑产量下降2%,而高附加值服务器产量增长倍;2011年上海以代工为主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值仅增长%,规模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较2005年下降3个百分点。

5、着力破解发展的瓶颈问题。XX市政府着力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难题,为企业提供无障碍发展平台。一是破解土地问题。当前,土地是各省、市制约发展最大的问题,上海亦是如此。近年来,上海以浦东综改为机遇,积极探索盘活存量土地,通过推行园区经济、创新出让方式和运作机制、实行建设用地城乡统筹、推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等方式方法,促进了土地高效、合理、----------------精选公文范文----------------

9 --精选公文范文-------------------------- 集约利用,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必要土地保证。比如,康桥镇成立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对全镇 13个村居的土地和资产全部进行了流转,由该公司统一管理和租赁,既保证了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又保证了发展所需用地的方便。二是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针对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担保难、融资难”问题,上海通过安排落实“三个10亿元”的财政政策,推动更多的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走上科学发展的“快车道”。2011年,上海实施中小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贷款已突破100亿元。三是破解人才资源问题。发展之本、兴业之道,人才是头等大事。上海努力营造开放、宽松、公平的创新创业环境,让各类人才在这座城市拥有认同感、归属感。以康桥镇为例,本籍人口有6万人,外来务工人员就有18万人,为了帮助企业留住人才,解决企业职工的后顾之忧,外来务工人员与当地居民同样享受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建设康桥镇外来务工----------------精选公文范文----------------

10 --精选公文范文-------------------------- 人员公寓,着力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教育等生活问题;在引进人才方面,上海向来不拘一格,并且有大动作。今年年初,《XX市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正式发布,提出用5年时间,重点引进100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形成1000个左右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培养选拔1000名首席技师。鼓励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目前已有国内外著名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达50余家,提供人才派遣和人事代理等外包服务业务的上海人才网就是其中的一家。去年,上海一家公司原打算从海外引进一名建筑专家,可该专家发现落户上海需要办理的证照涉及十多项,差点想要放弃。后来该公司将这一系列的“麻烦事”发包给上海人才网,最后顺利引进了该专家。

以下文章能为您提供更多参考[考察报告]关于荆门市电子政务及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考察报告[考察报告]发改委建委对青岛武汉和南京政府投资项目实行代建制的考察报告[考察报告]县交通----------------精选公文范文----------------

11 --精选公文范文-------------------------- 建设考察报告[考察报告]区委常委赴甘肃省学习兰州新区新城建设工作的考察报告[考察报告]省常委赴澳大利亚新西兰考察报告[考察报告]市粮食局考察团赴重粮集团考察报告[考察报告]县赴德江龙里两县的学习考察报告[考察报告]关于德国波兰流域水资源管理考察报告

----------------精选公文范文----------------

第5篇:挂职学习考察报告

10月14日至28日,根据教育局领导安排,我们一行13人到成都考察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根据分组我被分配到成都市xx小学重点进行了考察学习。在考察期间,通过与校领导和教师广泛交流、深入课堂听课、参与活动、查阅资料等措施,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增长了见识,感受很深,收获颇多。尤其是xx小学以人为本、富于创新的办学经验,与时俱进、灵活高效的人事制度,设备先进、文化氛围浓厚的现代校园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借鉴。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小学的基本概况

成都市xx小学,因为和xx博物馆只有一墙之隔,所以得名。独有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成就了成都市xx小学清雅幽静的治学环境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教育理念、优良的传承积淀铸就xx小学鲜明的办学特色。走进xx小学,满园的绿色触动着每一个人的视觉神经,给人的感觉,这是一所流淌诗歌的学校,一所飘溢书香的学校,一所倡导活动的学校,一所崇尚锻炼的学校,一所重视习惯养成的学校,不愧是成都教育的一个优质品牌。从2004年起,蓝继红校长从市中心的一所小学调到xx小学担任校长。xx小学现在所辖两个校区,即浣花校区和翠微校区。浣花校区现有38个教学班,1900名学生,110名教师。在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方面,该校着重依托xx文化,打造诗歌校园;推行“执行校长”管理模式,为教师提供发展平台,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办学特色。2008年,为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xx教育的诗意文化熏陶,当地党委政府筹资建设了成都市xx小学新校区——翠微校区, 翠微校区与xx小学本部浣花校区实行一体化运作的管理模式:一校两区,两区一制,同一法人。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等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向保持一致。两校区教育教学资源高度融合,重大教育教学活动、工作安排同步进行。

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8月22日,xxx校长应邀参加国务院在中南海举行的基础教育座谈会,受到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亲切接见。之后,该校的办学经验陆续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报刊杂志进行系列报道,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可以说该校在四川、乃至全国是一所颇具影响力的学校。

二、xx小学的突出亮点

第一,xx小学是一所充分体现学校文化的品味学校。一个城市的魅力不在于有多少高楼大厦,而是在于它的历史文化底蕴。城市如此,学校亦如此。名校之名,名在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历史的积累,文化建设在师生中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2005年秋,xx小学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资源,特别是xx文化和杜甫文化,对学校文化建设重新进行了整体构建和全新打造。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该校以打造诗歌校园为基石,凸显学校文化建设,形成学校特有的价值观念,从而打造出学校自己的品牌。青羊区教育局一次性拨款400多万元投入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外部环境、教室、办公室、图书室、会议室、墙壁等进行了全新装饰。xx小学提出了“植养人文气韵,奠基诗化人生”的校园文化主题,确定的目标是诗歌教育,诗意教育。我认为,该校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学生要写多少诗,学校要出多少诗人,而是让孩子的心灵保持诗的灵性,洋溢诗的真善美。该校办学目标的确立,决定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学校发展的风格、方向,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写照。走进xx小学,仿佛走进一座诗意的殿堂,在纷扰的繁华中,凸显着清新淡雅。“诗意的方向,最好的自己”是该校的校训。从学校校园环境的布置至学生与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体现xx小学独有的诗意气质,如:“好雨轩诗社”体现了xx诗社育人润物细无声;“碧草书屋”比喻xx学子将像碧草一般学习、成长,展碧绿春色。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卫生间,每一面墙壁甚至楼梯,都传达着诗的语言,处处流淌着浓浓的诗意。总之,学校的一树一草都成景,一砖一瓦皆育人,xx小学到处都浅吟低唱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在这里,“诗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独具特色、极富知识,不仅彰显着校园文化的润物无声,而且蕴涵着对国学文化的不懈追求。

第二,xx小学是一所体现现代制度改革的典型学校。现代学校管理,除了经验化、人性化,更要有一个可操作、可观照、可创造的现代制度,用组织模式、管理体制的变革带动学校创造性地可持续发展。发端于成都xx小学的这一场管理制度的改革,正是基于这一大背景下的原始生成。2005年8月,xx小学开始实行了“阶梯式”现代学校管理模式改革。我认为,“执行校长”制度是该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最大亮点。

第一级阶梯:设立校级教师执行校长岗位,在全校范围内公推竞聘,任期一个月。该校长在“执政”期间有职务津贴、独立的办公室,拥有倾听、观察、建议、执行等权利和义务,代表教师参加学校行政会。每个校级执行校长还要有展现自己特色、富有学科特点的执政梦想,并主持召开圆自己梦想的行政会,部署具体的工作,并在同伴的协助下实现梦想。

第二级阶梯:设立年级执行校长岗位。建立年级执行校长管理机构,这个管理机构里有年级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及各个年级的优势岗位、特色岗位。建立名为“彩之舞”、“花之语”、“ 雨之灵”、“海之韵”、“风之旅”、“季之歌”的六个年级执行分校,设立年级教师执行校长岗位,并由年级教师执行校长“组阁”——建立年级执行分校校长管理机构。这个管理机构里有自己的教师校长和副校长,自己的教师教导主任。老师们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爱好,人人都在分校中兼任职务,参与分校的管理,每位教师都成为年级执行校长的管理助手之一。分校内每月将定期召开例会,总结本月的得失,根据学校的要求及时调整部署新的工作。学校还定时召开年级执行校长会议,搭建起各年级交流学习的平台,既同舟共济又友好竞争,使整个学校的工作重心突出,特色纷呈。

年级教师执行校长和校级教师执行校长应该是在同一时间段产生的。但是,这两者之间又有着很大的不同:年级教师执行校长要完成的是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常规管理的坚决执行。校级教师执行校长更多的是在圆教师执行校长们自身的一个梦。一个立足现实,一个关照理想。年级教师执行校长要建立一个分工明确、职责到位、相对稳定的年级执行校长管理机构。校级教师执行校长有相对固定的工作职责,但却没有一成不变的工作团队,团队的建立松散而灵活。年级教师执行校长有人权、财权、事权,每个学期末,学校将就年级工作情况进行“有奖考评”。校级教师执行校长,不考核、不检查,相当于校级管理的志愿者,要的是激情,看的是内心的收获。

五年来,40多位校级“执行校长”在“执政”期间策划组织了约70次校级活动,其水平与效果非过去的行政指派可比,不仅让40多位教师圆了自己的梦,更大大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与曝光率。

第三,xx小学是一所飘逸诗歌的书香学校。“植养人文气韵,奠基诗化人生”成为该校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选定的自我发展主题。自2001年起,xx小学便成立了由学生创建的“xx诗社”。“xx诗社”是孩子们自己的诗歌社团,现拥有1700多名学生,从社长、编辑、通讯员到成员全由学生组成,设编辑部、美工部、表演部、采访部和诗歌产品开发部。 “xx诗社”的办公室取名为“好雨轩”。门楣上方书着“柴门”二字。地上是用狂草书写的《春夜喜雨》。“xx诗社”成立以来,从一开始的每班推荐两名社员,发展到今天的一千七百多名社员,即整个学校就是一个诗社,每个班就是分社,且都有“社名”,如“采莲分社”、“濯锦分社”、“小蚂蚁分社”等。在xx小学校园里徜徉,一抬头一举足,处处是诗:教室墙上有诗,走廊里有诗,楼梯的梯级上有诗,连校园的梧桐树树干上都挂着诗牌。

xx小学的老师们在探索现代诗教之路上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三级诵读”模式。“三级诵读”即“校级诵读——班级诵读——个人诵读”。“校级诵读”是指利用全校隔周一次的朝会时间,由各班轮流,以诗文联唱、小品、吟诵、舞蹈等形式来演绎经典古诗文。“班级诵读”是指学校规定的每周

二、

三、四晨读时间的古诗文诵读。并且,每班每周有一节“经典赏析课”,属学校校本课程。学校还编写了不同年级的校本教材。而“个人诵读”则是将校内的“诗教”延伸到学生家庭。孩子将在学校里学到的诗歌回家读给父母听,与父母一起吟诗,品诗,甚至还教家里的保姆读诗。“三级诵读”激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各班开发了多姿多彩的“诗歌游戏”。

该校开发了“相伴经典、创编诗化”校本教材,每周1节,纳入校本课程统一管理。孩子们赏诗、吟诗、赛诗、唱诗、舞诗、演诗、写诗,自主地把诗歌活动开展得多姿多彩,师生先后开发出《我们的诗意课堂》、《经典赏析》等众多校本教材和200多本《xx诗社》个性诗集……xx小学的小学子们,在诗意校园中,放飞属于他们自己的诗意童年。

三、个人的感悟和体会

体会之一:文化传承使xx小学发展注入特色

成都市xx小学原来是一所城乡交界的学校,许多教师都不愿在此工作,因此学校成为当地的薄弱学校。当地教育主管部门青羊区教育局在“做优一般学校、做强名集团、做大教育产业”的总体工作思路下,确定用3--5年将xx小学打造为成都市九年义务教育示范校,成为继成都市实验小学、泡桐树小学之后的又一名校。先进的教育理念,优良的传承积淀铸就xx小学鲜明的办学特色。考察后反思,一所民族文化氛围浓郁的生态园林式绿色学校,一所独具特色和美丽的学校。这一切得益于学校领导对当地雄厚的教育资源的了解和挖掘,对当地文化和人文资源的深层次思考。

体会之二:自主创新给xx小学发展注入生机

xx小学蓝校长说过:生活即诗,诗一定来源于生活!教师是诗,学生是诗,教育亦是诗!我们所说的“诗”决不仅仅是平常人们理解的作为文学体裁的诗,而是一种融入社区资源、地域人文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成为其办学理念的广义的“诗文化”。该校在重新建设初期就把学校的文化、管理、发展定位全部科学规划,使学校在一开始就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并有条不紊组织实施。从学校的布局颜色到教师的办公设施;从景观设计到学校文化品牌;从制度建设到管理流程,全部有章可循,按章做事。而这一切体现了学校对中国传统文化应用的独具匠心,这本身也是一种自主创新,一种创举,一种无声的教育。

体会之三:人本管理给xx小学发展注入活力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我们所考察的xx小学,首先是学校都有一定的办学自主权,这样保证了师资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学校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陶冶教师的情操,净化其美好的心灵;也会给人以无形的力量,激发教师积极进取。学校还努力为广大教师去创造条件减轻压力,学校通力合作减少无用的、无效的工作,不做应付检查的事,扎扎实实地为教师解决点实际问题,让教师在一种宽松、自然、宁静的氛围中,体现工作的快乐。

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几点建议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内容复杂,下面仅就自己的浅薄认识,提两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是理清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关系。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学校,教育行政部门首先要简政、放权,建议我们的主管部门要把主要职能着重放在宏观调控和有效引导上,要抓大放小,而不应管得过细、统得过死。学校要根据制定的学校章程,建立自我管理和约束机制,能管的事情应由学校自己来管理,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实现专业评估。目前,各种名目繁多的评估检查让学校应接不暇,使学校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按照自己的办学目标和方向去行动。建议教育局研究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现代学校评价机制,让学校能够在规范的前提下自主发展。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四日

第6篇:挂职锻炼考察报告

永德县勐板乡白岩完小

张成龙

2011年3月26日

挂职调研报告

永德县勐板乡白岩完小 张成龙

挂职时间:

2011年3月21日——2011年3月25日

挂职地点:

永德县城关完小

尊敬的勐板乡教育办公室:

一、挂职体验

(一)学校基本情况

永德县城关完小始建于1963年,位于素有“芒果之乡”美誉的永德县城怀抱中。学校占地9334平方米,建筑面积6272平方米,现有26个教学班,1250名学生,77名教职工(其中:团员5人)。学校始终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中不断探索与创新,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 。 学校有着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优异的办学效益,先后荣获 “云南省一级示范小学”、 “云南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云南省优秀家长学校”等荣誉称号。

(二)学校管理与办学。

从学校行政管理层面看,城关完小的制度系统都非常的精细、规范,职责清晰,落实到位。学校管理科学规范,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把强化学校管理作为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依法治校,实施科学管理,努力提高管理水平,用科学规范的学校管理,促进义务教育可持续发展。强化专业指导,努力为教师发展减负增效。行政在专业领导方面是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学习型团队建设和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撑上,从而营造和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使校风、教风、学风深入人心。 该校教研组活动主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思路是:理论学习——营造氛围——在思考中尝试开展——总结反思、不断改进——形成特色——全面推开。在活动中领导班子充满活动,成员间互相尊重齐心协力,服务教师,管理团队有校强的执行力,管 理工作务实、创新、高效。

在强调“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理念的新形势下,学校审时度势,提出了符合实际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办学方向。秉承“德”文化精神,坚持走“以人为本、以德立校、质量强校、特色兴校”的路子,确立了“433462”工作思路:树立“四风”即“奉献、开拓、严谨、求实”的校风,“讲师德、讲学习、讲育人、讲教学、讲科研、讲创新”的教风,“乐学、勤奋、自主、求新”的学风,“诚实、勇敢、团结、自律”的队风;做到“三全”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三好”即“在校做个主动学习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在家做个勤俭自强孝敬长辈的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诚实守信道德规范的好公民”;实现“四园”即“文明的校园”、“学习的乐园”、“生活的花园”、“学生的家园”;达到“六优”即“优化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优化教师队伍”、“优化学生素质”、“优化管理手段”、“优化教育效果”;建好“两地”即“小学生德育研究基地”、“教师专业成长研究基地”。以“433462”工程建设为载体,全力打造依托师生共建、富有校本特色的“四园”学校。

(三)学校特色。

该校以校为本,打造三大办学特色。一是打造特色校园文化。通过在校园开展文化长廊宣传,图文并茂地将“五大文化”精髓实质生动再现,使广大师生形象地认识永德的文化。二是打造特 色大课间。把具有临沧浓郁地方特色的大型集体舞《月亮升起来》和学校自创的“阳光课间”艺体操作为大课间活动内容,供师生共同活动与品味。三是打造特色校本课堂。该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容量,编印了适合不同年级学生品读的校本教材——《品读经典,启悟成长》,并将其纳入教学计划,让学生通过品读经典,明白做人之道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二、学校下步工作打算

先进的办学理念必须与务实的办学策略相结合,在不同学校的不同发展时期应该确立不同的发展目标,我校与城关完小相比,差距确实很大,但如果把所学到的先进的管理模式与我校实际相结合,并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模式行之,我校是会得到健康发展的。为推动学校的发展,营建和谐健康的育人环境,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结合我校实际,现作下步工作打算。

(一)工作目标

1、管理制度健全,做到有章可循;

2、环境优美,校园平安、文明、和谐;

3、教学质量稳中有进,人民群众满意率高。

(二)实施内容

1、校园管理

营造育人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墙和班级黑板报作为校园文化园地,进一步加强建设,利用校园文化园地熏陶教育学生。班级篇二:挂职干部考察材料

挂职干部考察材料

根据镇党委分工,××同志协助镇长××同志抓农村工作和财政工作。三个月来,该同志认真实践“xxxx”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认真履行职责,扎实开展工作,始终保持了思想上的先进性,工作上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实效性,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该同志坚持把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积极参加镇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和“以讲促学”活动,坚持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并注重深入基层,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先后认真学习了邓小平理论、“xxxx”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有关论述,自己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工作预见性、系统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增强,使自身能够更加适应和担当起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二、真抓实干,创造性开展工作。挂职期间,该同志在尽快熟悉工作情况的基础上,坚持以改革的精神抓工作、促落实,以创新的思路抓重点、促全盘,分工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林业建设迈出新步伐。突出荒山造林这个重点,通过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加强管护、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措施,提高了全镇造林绿化水平。全镇新造林亩。二是“平安××”建设扎实推进。按照“关口前移,(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重心下移,强化基层基础工作”的要求,积极开展矛盾纠纷和信访隐患的排查调处,建立了排查、反馈、调处、回访“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保证了矛盾纠纷和信访隐患及时发现、超前化解,维护了社会稳定。三是财源建设富有成效。围绕构筑大财源体系,巩固壮大现有税源,培植后续税源,引进外来税源,健全社会综合治税网络,强化税收征管,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上半年,全镇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万元,同比增长,占计划的。此外,还参加了《征地安置补助费发放办法》、《农民养老补助费发放办法》的起草工作,建立起保障农民利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

三、严于律已,树立良好形象。挂职期间,该同志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原则,敢于负责,崇尚实干;坚持求真务实,狠抓落实,深入企业、村庄调研,在“一线”解决问题,以务实的态度和扎实的作风树立了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哈巴格希街道办事处挂职锻炼调研报告

——公用事业管理局张彩霞 根据新区党工委的安排,我于2010年3月15日至6月15日,被派往哈巴格西街道办事处为期三个月的挂职锻炼。挂职锻炼期间,得到办事处领导和同事们的大力关心、帮助和支持。我在挂职实践中虚心学习、刻苦锻炼、用心体验、开阔思路的原则,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服从办事处的安排,积极参与部门与村委实绩考核工作,较为系统的了解了办事处的主要工作、职能职责以及创新工作等方面内容,借鉴管理方面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在充分了解人和事的基础上,深刻体会办事处的发展思路和工作方法,理性分析了我们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学习了很多宝贵经验。可以说三个月的挂职受益匪浅,有了极大的收获,增长了见识、学到了经验、提高了素质、找到了差距、启迪了思维,增强了自我学习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现就挂职锻炼情况做以下报告,望领导及同事给予指正。

一、哈巴格西街道办事处基本情况

(一)机构设置

内设党政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文化站、土地管理中心、综合治理办公室、城乡建设办公室、城乡统筹办公室、财务办公室及实绩考核办公室十个部门。管辖5 个村56个社(格丁盖村10个社,乌兰什里村13个社,达尔汗壕9个社,寨子塔14个社,马王庙村10个社)。

(二)管理模式

街道办事处负责5各村的全面工作,各村两委班子对办事处负责,村两委班子由“大学生村官”和储备人才组成;各村设工作组,主要监督和指导村两委工作,工作组组长由办事处领导担任,成员由包社干部组成,包社干部是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

(三)主要工作

1、土地收储工作。为确保新区建设用地,力争完成11个社47平方公里的土地收储工作任务。

2、土地协管工作。为土地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为土地收储工作有效降低成本打下良好基础;做好新区重点项目落地服务工作。

3、城乡统筹工作

(1)为顺利完成农村人口转移工作,从干部中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宣讲团,开展以改变观念、提高农民素质、改变生活方式等为内容的“三送一提”宣讲活动;

(2)积极推进城乡统筹进程,针对待业农牧民开展引导性分类培训,提高就业能力,确保零就业家庭充分就业;围绕农民进城,办事处要求村两委牵头组建“劳务公司”,组建劳务队,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牧民收入。

4、基层党建工作。围绕农村人口转移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四建四推”活动,加快构建城乡统筹党建工作新格局。(四建活动是指:村企共建、村与村互建、存与部门联建、村与社区合建;四推活动是指:推进村级“两委”班子建设、推进村集体经济和活动阵地建设、推进党员教育管理、推进党风廉政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5、维稳工作。以大调解活动为平台,加大下访力度,深入村社调查民情,提高群众满意度,做好社会综合治理工作,为确保新区建设提供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6、民生工作。街道办事处始终把关心农民,服务农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2010年承诺为新区农民办十件实事。

二、挂职期间主要工作情况 3月22日参加办事处两级干部大会,会上对包村干部进行民主测评、干部双向选择和对干部笔试测试。我第一次参加干部双向选择岗位,在这一刻体现出每一个干部的日常工作能力和水平。这样既能激励能力强的干部工作激情也能督促稍差的干部更加努力工作;屈永祥书记会场出题,要求干部笔试,考验干部的写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每一份答卷,屈书记都亲自批阅打分并公布成绩, 这次测试中我只得了68分。感觉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缺乏工作经验和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此次笔试,让我更加体会到我要在锻炼期间和以后的工作过 程中要多学多问多思考,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3月25日参加街道办事处三级干部大会,会上冯世平副书记对2010年党建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屈永祥书记布署2010年主要工作,动员广大干部解放思想、凝心聚力。通过两次主要会议,使我对办事处的基本情况有个初步了解。

我在挂职期间被分配到实绩考核办公室,担任副主任职务,实绩考核办公室主任张锐让我参加对各部门各村的实绩考核工作和干部考核工作。给我提供广阔的锻炼平台。一是协助实绩考核办公室完善2010年实绩考核方案和干部考核方案。二是参加对各部门、各村主要工作的月考核4次,由我单独主持考核了两个部门,并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三是党政办公室、财务室、综治办每周的例会召开由我负责参加并提出意见。四是每天和实绩考核办同事下乡了解包社干部到位情况、村两委的工作进展情况、是否有抢栽抢种、违章建筑等情况。下乡主动和老百姓聊天,了解老百姓生活上是否有困难,特别是在下雨的天气里,我们要查危房情况,督查干部到位情况。五是参加计划生育专项检查工作,提出计划生育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加强管理的措施。六是协助路永亮撰写每周的督查专报,我还负责了督查专报的内容审核工作。七是屈永祥书记带我们四个挂职锻炼干部利用三天的时间下各村调研工作,让我们全面深入了解基层工作、各村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和目前存在的问

题。每到一个村屈书记都要先去农牧民家里了解生活情况,征求农牧民对街道办事处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农牧民的情况后再去“劳务公司”的工程现场查看工程进度,后听取村两委对“劳务公司”组建运行情况,“三送一提”宣讲活动开展情况以及目前工作存在哪些问题等工作汇报。屈书记对每一个村的重点工作都提了要求,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要求限期整改,同时要实绩考核办公室做好督查工作。听取汇报后屈书记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发言,阐述对各村工作的意见和好的建议。正是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流,使我对农村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是我懂得基层工作涉及的内容多,复杂,特别是在新区快速建设的环境中,要做好农村工作,压力非常大,难度也非常大。

三、挂职锻炼的感受

在短短的三个月里,我和办事处的领导同事们相处的非常融洽,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办事处的领导和同事们都给我莫大的帮助和支持。下面谈一谈我挂职期间的感受和收获:

(一)街道办事处的工作氛围紧张而融洽,工作节奏快,但是非常有序;加入团队的第一天就感觉到办事处同志们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

(二)办事处的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责任明确,领导会均匀的给每一个年轻人分配工作任务,让每一个人都有锻炼的平台和机会;年轻人在基层工作能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篇四:挂职锻炼调研报告 xxx xx 镇 挂 职 调

告 xx乡人民政府 xxx 二○一二年十月八日

挂职锻炼调研报告 xx乡政府乡长 xxxx 根据组织的安排,我于2012年2月到xx镇副书记,挂职以来,我始终按照镇党委、政府的要求,立足于在挂职实践中学习提高为目的,本着虚心学习、用心体验、开阔思路,增长见识,广交朋友,树立形象的原则,自觉服从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安排,广泛开展调研,主动沟通探讨,积极参与工作,先后走访了xx镇部分行政村。通过一听二看三交流的方式,较系统地了解xx镇在招商引资、农业设施、产业发展、集镇建设等方面的做法,现将本人工作开展调研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认真考察调研,掌握乡情民意。 xx镇是我挂职以前的第一个乡镇,对xx镇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了解甚少,工作起来不知道从何开展,因此为了挂职工作的顺利进行,我积极与乡党委书记、副书记交流与沟通,并积极走访各村,掌握乡情,了解民意,与村干部、党员进行深入交流,听取他们对基层组织建设、新农村建设的意见,与他们拉近距离,并对走访他们的情况和问题做详细记录。通过近两个月的调查,我对xx镇有了进一步的解。 xx镇,隶属于甘肃省渭源县。处于祁连山余脉、黄土高原、秦岭余脉的交汇处。212国道和316国道在此相交,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镇。全镇共辖有22个村,1个居委会,133个村民小组,9692户,全镇总人口42436人,其中农业人口39983人,流动人口 2276人,非农业人口2320人,其中镇区人口14300人,镇区常住人 口8250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40人。耕地总面积81313亩,人均占有耕地2.03亩。xx镇土壤肥沃,土层深厚,适宜洋芋、花卉和各种中药材的生长。其中洋芋拳头产品主要有渭薯1号、渭薯8号、陇薯3号及红皮等,因品种纯、品质好、抗逆性强,现已远销白银、临夏、兰州、张掖、武威和四川等10多个城市;中药材主要以当归、党参、红芪、黄芪为主,种植规模大,产品质量好,深受广州、深圳、香港客商的青睐;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亮点;境内的太白山,海拔3300m,山势高峻,风景奇丽,有“小华山”之称,是渭水源国家级森林公园景区之一,还有双石门等旅游景点。

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按照镇委“设中心城,发展功能镇,打造特色村”三位一体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分步建设,强化管理,搞活经营四位一体,加大集镇建设力度,使集镇建设更加合理、完善。2012年xx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根

据xx镇党委的统一安排部署,结合自己原工作单位的性质,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工作。首先全力配合抓好城镇建设工作上。①总投资1070万元的xx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完成1—4号路雨水、污水、给水管网的埋设和路基回填,园区供水工程已完成管道埋设和蓄水池主体;②总投资14000万元、占地60.4亩的xx镇人民广场建设项目完成征地,施工图设计等前期工作,广场及两侧商铺开发8月底开工建设;③投资874.92万元的xx镇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已完成地址勘探、施工图设计等工作,目前,已开挖平整场地;④总投资1468万元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已完成90户主体工程建设。其次是重点抓了农村经济建设。①加快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体系建设。积极组织田源泽、庆丰专业合作社、源顺公司、渭河源种业公司在半阴坡、杨庄、新城、本庙等村采用土地流转形式,建成了5078多亩马铃薯种薯科技示范区,在和平、干乍等村建成了5100亩马铃薯种薯高山隔离示范区;在哈地窝村建成500亩马铃薯新品种推广示范田;田源泽合作社在新城村建成了23000平方米的马铃薯原原种生产智能连栋温室1座(相当于150座日光温室的生产能力),年可生产马铃薯原原种7000万粒;由省农科院、渭河源种业公司在本庙村、杨庄村建成了810多亩马铃薯陇薯3号网棚品比试验田;渭河源种业公司投资3911万元进行改扩建,完成实验及办公楼内部装修,新建钢结构实验室1座、温室100座,改造温室36座。目前,全镇马铃薯种植面积 达4.6万亩。②大力发展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和精细化加工。积极建设中药材无公害、无污染种植基地,在大庄村建成了1100亩当归无公害种植基地,项目已通过市县扶贫办验收。在南沟村建成500黄芪标准化种植基地;在棉柳坪开展耕地育苗实验示范,面积15亩。目前,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 1.7万亩(其中:无公害种植1.2万亩,gap种植0.5万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25%。③全面促进设施畜牧业及蓄草产业加快发展。通过大力扶持引导,逐渐走出了一条以秸秆利用为依托、以设施畜牧业建设为突破、以能源沼气为辅助的循环草畜业发展的路子。建成了上集、杨庄、本庙等3个特色养殖小区,养殖鸡11000多只,羊300多只,猪421头;在上集、和平、本庙等村建成了南山放养虫草鸡点5个,养鸡21万只,累计出售18万只。建成了罗家磨、南沟、醋那等3个养殖示范村。④大力开展劳务培训输转及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工作。坚持开展培训和输出并举,大力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鼓励农民外地长期务工与当地灵活就业相结合,多渠道组织劳务输转。目前,完成劳务输出7028人次,完成劳务培训2502人次,技能培训1900多人次。投资73.5万元硬化太白山景区旅游道路2.5公路,对景区旅游道路环境卫生进行了3次集中整治,给游客一个舒适的环境。第三发挥自己管理上的优势,协助镇党委搞好项目储备申报工作。①是总投资4980.1万元的xx镇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已完成项目申报前期工作;②总投资1547.3万元的xx镇金广篇五:同志挂职期满考察材料

挂职期满考察材料

根据**市委组织部安排,张松华同志到我局挂职办公室副主任,现挂职期满,给予考察如下。 **同志主要负责 工作。两年来,该同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快速做好角色转换,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扎实开展财政工作,始终保持了思想上的先进性,工作上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实效性,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该同志坚持把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积极参加 财政培训,同时利用业余学习时间考取福建省委党校研究生,而且始终不放松税务专业知识的学习,一次通过全国注册税务师考试三门课程。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有关论述,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工作预见性、系统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增强,使其能够更加适应和担当起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二、真抓实干,创造性开展工作。挂职期间,该同志在很短时间内就进入了新的角色,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坚持以求实的精神抓工作、促落实,以创新的思路抓重点、促全盘。突出 重点,通过 三是

三、严于律已,树立良好形象。挂职期间,该同志能够严格 要求自己,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原则,敢于负责,崇尚实干;坚持求真务实,狠抓落实,深入企业,以务实的态度和扎实的作风树立了干部的良好形象。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由于挂职时间较短,到基层深入细致地了解掌握全镇情况不够。

第7篇:赴武汉挂职学习考察报告(正稿)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赴武汉挂职学习考察报告

2015年4月9日,县教育局组织中小学校长40余人,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挂职学习二十一天,三周内分别进行集中培训、武汉名校考察、挂职锻炼,我和其他三位校长挂职的学校是武汉市南湖中学。这次学习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我的思想再次得到了提升。走在清洁优美的武汉南湖中学校园里,观看着一条条遍布在各个角落的激励语和提示语,沐浴在一排排已故大师铜像的期盼眼神里,聆听着向校长能让所有人都震撼的评课,感触到的南湖师生积极向上,勇夺第一的精神风貌。这一幕幕的呈现都在一次次强烈的冲击着我的心灵深处,让我得到了很多值得铭记的感受和深刻的体会。

一、学校文化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无论参观考察的几所学校,还是挂职的南湖中学,学校文化成为体系,以前也到外地名校学习过,它们的校园文化总觉得不够系统,只能称上是校园文化,楼上墙上安装几条标语,墙壁上画几幅画或名人肖像,国内或世界著名大学介绍等。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学校制度和课程文化关联性不强,甚至根本就联系不到一块。通过南湖中学挂职,我对学校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学校文化应包括物质文化(能看得见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这几种文化相铺相承,办学理念要贯穿始终;学校文化应是学校全体师生形成一种规范准则、信念和价值观。

南湖中学是武昌区一所公办学校,学校现有4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00多人,教职158人,是武昌区公办初中高中示范学校,办学模式:自省教育; 办学理念:让自省成为一种人生态度,依据孔子的“每日三省吾身” ;办学愿景:纳圣贤职愤华,升自身之质地,把学校办成——学生强身健心增智,构建放飞梦想的乐园,教师尚美立德省思,享受职业生命的家园。

校训:对内以省,对外以恩,对人以和,对事以真。 校风:爱心入微,慧心善省,恒心求成。

教风:以学生为根本,用反思求成长,向细节要质量。 学风:立志好学,反思善学,互助乐学。

依据一训、三风、一理念,文化建设上,文化径用自省名人雕像,分别是爱因斯坦、孔子、陶行知、鲁迅、贝多芬,这几位名人都与自省教育有关。

文化壁(楼层文化):以校训为主线,及对内自省、对外以恩、对人以和、对事以真的四个关键词:自省、感恩、和悦、求真来理顺文化层次,一楼自省,价值:悦约——自省——奋进,借物言志的植物为竹,竹代表虚心,有节,虚心接受批评的建议,才能反省不足,不断进步。二楼感恩,价值链:报恩——施恩——感恩,代表植物为兰,兰心惹质,善付人意,体谅他人,这就具备感恩基础。三楼和悦,价值链:尊重——沟通——合作,有了尊重“和”才有基础,有了沟通“和”才有空间,有了人与人的合作,“和”才有发展。代表植物为菊,菊花传递一种淡泊、闲适的态度,“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且菊花清热解毒的功能,消除是人消躁,创造出和悦的境界。四楼求真,价值链:实干——求是——创新,首先要脚踏实地,实践出真知,然后操求事物背后真理把握规律,开拓创新,追求卓越。其代表植物为梅,寒梅傲雪,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喻示求真之路坎坷艰辛,每个楼层文化光用托物言志,然后进行琐事,再要求师生怎样做。

班级文化,从班级名片、学生作品展栏、图书角、卫生角、绿色植物五个面进行布置,每个班级都有班级名片、个性班名、班级目标,班级口号、班训、班主任寄语、自省名言、文明班级评比小红旗七个模块来制作,充分体现班级文化的独特性。

用自省德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修订南湖中学十省歌,印发学生《自省成长护照》供学生使用。通过自省周记、自省班会、自省体验活动、自省讲坛等活动促使学生形成感恩的价值观和悦的人生观,求真的世界观。

通过接职学习,我对学校文化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这些“文化”不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学校文化应是以学校为地理环境圈,由全体师生在学校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沉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及其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质设施等的一种整合和结晶,把此转化为学校的办学思格,是全校师生价值观的体现,凸显学校特色。

二、大力开发“自省文化”为特色的校本课程,社团活动开展得有生有色。

南湖中学现已开设30多门校本课程,利用周二,周三下午第三节开设社团活动,所有学生全部参与。已开设的课程有太极、茶艺、古琴,声乐,绘画,书法,机器人制作寻社团小组,各项活动不同层次的在国家、省、市获奖,并且通过社团活动学生兴趣得到培养,能力得到提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学生思维得到提升,使学生能够愉快地投入到文化课的学习中。教育的功能是服务,它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学生能在一所学校愉快地完成学业并升入高级学校,看重的是学校的课程,而不是看重某一位名师,就如同餐厅的功能是服务,服务对象是顾客,顾客看重的是餐厅的茶肴,而不会去过问厨师是准一样。南湖中学近几年来无一名学生流失,巩固率为100%,反思我们学校,学生大量流失,没能完成初中学业,这与我们的课程设置有很大关系,学生文化课学不进去,又没有发挥自己特长的课程,自然而然的就流失到了社会上。我们学校条件无法同武汉相比,政府也没有很大的支持力度,但在有限的条件内开发一些地方课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出多种社会所需的有用人才。

三、德育工作扎实开展

南湖中学德育管理理念是:用人文关怀动打动人——激发人的积极性,让人想做事,使人能做事,成就南湖名师;用制度规章理顺事——将繁杂的事头绪化,让事有人做,使事能高效,打造德育品牌;在这个理念下,始终把人放在核心位置,去考虑事,想老师所需的,思学生所要的,省自己所做的。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抓阵地:(人在阵地在,阵地在人在),抓实阵地(有计划、有布置),实抓阵地(有反馈、有总结)。

抓活动:(君子美德系列班会、社团活动),活动不求多,成系列,成品牌。

抓培训:(班主任例会、班主任总结会、经验交流会等),不仅仅是工作布置会,更也是培训会。用培训来引领班主任的成长、成熟、成名。

抓常规:(常规是班主任的分内事),用常规促班级建设的形成

2、抓好德育常规

坚持必须坚持的:一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布置工作、组织学习、引导反思)、文明班级评比、周一聚会讲话、君子美德班会。 完善应该完善的:常规班会、夕会落实、副班主任职责及考评、成长护照、自省周记……

创新需要创新的:社团活动、“空净物语”书吧管理。 3学生德育

用自省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通过“君子重修身、君子讲仁孝、君子善处世、君子求至理、君子忧社稷”主题教育收到良好效果。

四、推进课堂改革,打造高效课堂

南湖中学学校推行小组互助式学习 “一主三重四步”的模式,即以解决问题为主线;注重思维启发,注重同伴互助,注重情感体验;课堂分为四个步骤:互助解疑、展示研究、归纳应用、反馈拓展等,要有模式但不能模式化。

课堂教学要自觉化。教师教学要严格按照“一主三重四步”来实施,每天及时评分、及时记载、及时确认、及时公示,形成课堂学习的一种习惯。

教学研究要制度化。语、数、英、理、化等学科两周开展一次教学研究活动,政、史等学科每月开展一次教学研究活动,重点研究小组评分、小组互助、小组展示、小组质疑、教师调控等问题。 小组评比要常态化。每周学科要进行学科优秀小组的评选,班级要进行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的评选,年级组每月要进行大型表彰活动,学校及时把各班评选出来的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利用展板的形式在全校进行展示表彰。

五、高素质的校长,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

一个好校长就等于一所好学校,一个好教师比一所教学楼更重要,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有什么样的教师,就要什么样的学生,武汉市校长均具行竞聘上岗,教师竞争上岗,(学历大多是研究生),激活绩效工资,他们都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很高的理论素养和很强的业务能力,在他们中间很多是专家型校长,专业化教师,所以对如何发展一所学校,如何管理好一个班级,如何搞好学科教学都有独特见解,通过挂职学习,我对校长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校长应该是学校的精神领袖,应该是一面旗帜。首先应是办学思想的引领者。办学思想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根据学校实际和历史文化,确定正确的办学理念,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规划好学校的发展愿景,带领全校师生健康发展。

校长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包括校长的性格、气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情感等,校长高尚的人格魅力会产生强大的感召力量,能凝聚教职工向着共同的目标迈进;校长人格魅力具有巨大的鼓舞力量,能激发教师努力奋斗,更会产生巨大的凝聚力,使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认为首先校长要品德树人,“做是做事先做人,树人先树德”。作为校长要靠自身崇高品德赢得教职工的尊敬,以干净干事形象树立真正威望;其次才能服人,校长要有总揽全局、果断决策、知人善人、组织协调、开拓创升、善于沟通能力;校长还应该是教学的行家,能够为了广大教师上公开课,示范课,和知识讲座,做好教职工的老师。在此,校长要有宽容之心,谅人之短的胸怀,能听得不同的意见,不同声音,认真甄别,对学校进行民主管理;校长要情感容融人,在日常管理中建立好情感平台,将心比心对老师多一些情感投入,多一些理解尊重,经常与教师谈心,同教师们架设起一座相互理解的桥梁。总之,校长要用自己人格魅力的指合剂,使全校师生产生凝聚力,用人格魅力的助推剂,使教师们产生智慧和活力,用校长魅力的润滑剂产生神奇的力量,是学校智慧发展。

六、管理构想

1、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打造符合正村二中实际的学校文化努力构建学校新型的校园文化品味,让校园真正成为充满亲情的家园,生动活泼的乐园,探索求知的学园,墙壁开口花草说话的花园。

2、开发正村二中校本课程,开发切合实际的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切实把推进课堂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放在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减负增效,真正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教师感受教育的幸福。

4、精细学校管理,各项工作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有反馈,不留管理死角。用《学校周报》细化学校管理,每周一期《学校周报》,由各处室共同制作,各版块分层次实行实名点评,力求使每位教师的付出都得到更全面、更广泛的认可,通过日常工作激发教师的工作成就感与幸福感。

这二十多天的挂职,我全方位参与学校管理,感到不虚而行,收益匪浅。通过学习,观念新了,视野阔了,心里亮了,思路明了,我将按照自己对教育的理解,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来办学,坚持大开放、大发展的教育战略,实施实践创新。只要我们永不停歇,慎密思考,分步实施,我们的学校会越来越美,我们的教育会越来越有文化的气息。我坚信: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到达。

正村二中 郭连海

第8篇:新闻媒体赴云南挂职干部到云南丽江、迪庆、大理考察报告

5月15日至22日,在云南省委宣传部精心组织下,中央主要新闻媒体赴云南挂职干部一行五人赴丽江、迪庆、大理等滇西地区考察文化旅游事业和产业情况,与三个地区主要领导座谈、实地了解云南滇西民族文化风情、学习滇西文化体制改革实践经验,深入了解了云南省情,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对云南文化旅游产业改革实践的感性认识水平,为下一步挂职工作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具体收获如下:

一是充分了解了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最新步伐、文化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

云南大力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充分发挥云南作为“民族文化的金矿、音乐舞蹈的海洋、影视拍摄的天堂、文学艺术的富矿、美术摄影的殿堂”,目前云南文化体制改革已经走在全国前列,此次考察来到文化体制改革中央试点丽江市、省级试点大理州和迪庆州,实地了解了滇西区域文化产业圈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成就:丽江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01年的2.35亿元增加至2004年的4亿元,年均增幅达20%以上,实现利税从2001年的2900万元增至2004年的6000万元。大理州200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2.4亿元,2005年达18.8亿元。

丽江市从《纳西古乐》到《丽水金沙》、《千里走单骑》等为代表的民族文化精品响誉四方,极大地丰富了旅游业和城市建设的内涵,被称为“民族文化和旅游对接”的“丽江现象”和以“世界文化遗产带动旅游发展”的“丽江模式”。据初步统计,丽江市城镇实现的GDp已占全市总数的70%,旅游业的总产值已占丽江市国民生产总值的46.5%,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税收已占整个财政收入的46%,占居“半壁江山”,以古城品牌为核心的丽江已经成为全国主要的旅游和世界上令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二是滇西以旅游为载体、文化为内涵,走出了一条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共同繁荣文化旅游产业的成功发展之路。

独特的自然风光与原生态民族文化是滇西发展文化产业的特色优势,成功整合丰富的旅游资源与多样化的民族文化资源,丽江成功打响古城旅游与东巴文化、纳西古乐、摩梭风情品牌,从一个不知名的边陲小镇,成为拥有“欧洲人最喜爱的旅游城市”、“全球人居环境优秀城市”、“中国最美的地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诸名殊荣的城市,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2004年丽江提出打造“丽江文化旅游名市”的目标,创作和生产市场接受、老百姓喜爱的文化旅游精品,引进新机制打造的大型民族风情舞蹈旅游晚会《丽水金沙》被专家誉为中国的“百老汇”,3年来累计演出2000多场,总收入突破1亿元。

大理加强旅游线路和精品景点建设,不断挖掘自然山水风光、古南诏国文化底蕴和白族民族文化内涵,打造“大理好风光,世界共分享”、“大理:一生不能不到的地方”、“风花雪月”、“中国最佳魅力城市”等品牌,增强了大理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实现大理旅游从“看景点”向“品文化”转型,以文化力驱动旅游经济力,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和谐双赢。鹤庆新华村民族民间银铜工艺品已经发展成为富有文化内涵、艺术魅力和高附加值的文化旅游精品。由旅游企业投资2400多万元精心打造的大型梦幻舞剧《蝴蝶之梦》,不仅有较高的票房收入,而且还获得了中国第五届舞蹈荷花奖四项大奖,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2005年,大理接待国内旅游者666人次,接待海外旅游者17.4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49.1亿元,比上年增长13.6%,接待国内外旅客总量、旅游社会总收入位居全省第二。

三是滇西文化旅游产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创新为魂、内容为王、品牌至上”。

滇西文化旅游产业成功实践表明,创新的思想观念是改革发展的总开关,加大体制机制的创新力度,为改革发展趟出了一条全新的路子。培育文化旅游服务市场时坚持“内容为王、品牌至上”,通过创新机制打造内容丰富、品牌响亮的文化旅游产品,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成为文化旅游产业的丰富源泉,迪庆州围绕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香格里拉”这一旅游文化品牌大做文章,先后打造和培育了民俗舞蹈《香格里拉》、《香巴拉映象》、《走进香格里拉》,大大提高了香格里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迪庆州歌舞团与安徽池州歌舞团共同打造的《走进香格里拉》节目完全按市场运作,已在全国巡回商演208场,观众达25万人次。

自从迪庆中甸县改名香格里拉县以来,借助香格里拉这一世界知名品牌的拉动作用,全州全年旅游人数增长到200多万人次。迪庆香格里拉厚实的文化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国内外创业者投资,独克宗古城根据香格里拉茶马古道文化风格、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已经吸引英、美、德、法等十多国家及国内商人开了98家酒吧。同时,香格里拉作为摄影和影视拍摄的基地作用日益引人注目,先后在迪庆拍摄了《太阳再次升起》、《四季香格里拉》、《梅里雪山》等。新闻媒体赴云南挂职干部到云南丽江、迪庆、大理考察报告来自-,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9篇:2018年关于干部挂职现象调研报告

尽管没有进入当代研究者的视野,干部挂职却在中国走过了将近30多个春秋。作为干部人事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挂职对于干部的培养和锻炼,对于中国现实政治的运行,无疑具有深刻影响。

调查显示,到下级机关挂职即“下挂”最为盛行,并逐渐趋于制度化 调查发现,挂职通常有四种形式:一是到下级机关挂职,即“下挂”,最为典型的是通常所谓的基层锻炼;二是到上级机关乃至中央国家机关挂职,即“上挂”;三是到其他地区的机关挂职;四是到国有企事业单位挂职。然而,在现实政治生活中,许多地方政府往往突破常规,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挂职锻炼形式。如有的地方政府借助其他地区机关的牵线搭桥,组织公务员到当地民营企业挂职,学习其管理经验,进行招商引资;有的地方政府选派大量的年轻公务员到村级“两委”担任职务,进行锻炼。

由于区位环境和领导工作思路的差异,不同地区的挂职工作开展得并不均衡,甚至在一地的不同辖区,挂职也迥然不同。就挂职的类型来说,“下挂”最为盛行,并逐渐趋于制度化;到其他地区特别是发达地区挂职,近年来开始在河北、江西这种内地省份逐渐兴起,并且在未来若干年内呈扩大趋势;至于“上挂”,地方政府没太多发言权,主要取决于上级政府的安排。

从干部的意愿来看,他们更愿意去上级机关和发达地区挂职,而不是到贫穷落后的乡镇和村挂职,因为两者带来的诱惑实在差别太大。从挂职的内容来看,下派干部主要是进行资金和项目方面的帮扶;异地挂职(去发达地区)干部以招商引资为主,附带学习交流;而上派挂职人员基本上停留在学习提高上。从挂职的体会来看,下派挂职能真正锻炼干部,磨掉他们身上的官僚气息;异地挂职人员则获得了思想观念上的洗礼;而上挂人员开阔了眼界,锻炼了宏观思维方式。 调查表明,挂职已经成为影响干部升迁的一个重要因素

尽管到目前为止尚未出台专门的条例来规范挂职的运作,但各地都按照某种既定的操作方案安排不同挂职活动,而且各地已经根据实践发展出趋同的“准制度安排”。这种准程序化的政府实践方式,为比较不同地方的挂职活动提供了一个起码的依据,也是今后中央提供相关制度供给的基矗

各地在选派挂职干部时,不仅强调政治素质好和工作能力强,而且对年龄和学历都有硬性要求。如武安和吉林选派挂职干部时,规定年龄不得超过40岁;而株洲和九江则规定挂职人员必须在35周岁以下。至于学历,基本上清一色要求大专以上。此外,不同的挂职类型还附加一些特殊的标准,如到基层挂职往往强调热爱农村工作;到异地挂职则强调纪律观念和大局意识;到上级机关挂职往往是一些重要后备干部。

挂职人员的职务安排一般包括两种类型:一是虚职,如xx助理,农村工作指导员;二是实职,包括副县长、乡(镇)党委副书记、副乡(镇)长、副主任等党政副职和村党支部书记等少量正职。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下派挂职一般担任实职居多,而去异地挂职和“上挂”,绝大多数都是出任虚职。这种差别的出现主要跟接收单位的谈判能力有关,下级政府肯定要义务性地给“上面”派下来的人以实质性的锻炼;而上级政府和其他地区则可能出于种种顾虑而不敢让挂职人员担纲。各地对挂职人员的管理与考核也基本上大同小异,而挂职的评价则涉及挂职成效与提拔使用。除九江外,其他三地的各种挂职文件,都清一色地规定了“挂职期满后,表现优秀的人员,可优先提拔使用”。像吉林,还将挂职成效分为“优秀”与“特别优秀”两个层次:对于经考核为优秀的人员,可优先考虑职称、职级晋升;对于特别优秀而且具备提拔条件的,要予以提拔重用。尽管XX市委组织部的官员反复强调,挂职(哪怕表现很优秀)并不意味着提拔,它只是一种正常的干部锻炼途径。然而XX区的挂职实践,似乎刚好与此说法相反。据笔者观察,XX区的驻村挂职干部中,表现优秀的,基本上都被提拔了。

可见,不管是书面规定上还是实际政治实践中,挂职已经成为影响干部升迁的一个重要因素。唯一需要厘清的是,挂职在提拔条件里面占据多大权重,提拔依据的是组织部门的书面考核结论还是干部的实际挂职成效。

干部挂职实践中存在哪些问题

调查发现,挂职的运作并不尽如人意,而是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挂职这项准制度的出发点和现实效果之间存在较大“出入”,影响了该制度的绩效。 从挂职人员、派出单位、接收单位三方分别来看,首先挂职人员自身存在认识偏差。有些挂职人员把挂职锻炼看作一个过场,将自己视作当地的一个“短暂过客”,认为挂职期间只需应付

尽管没有进入当代研究者的视野,干部挂职却在中国走过了将近30多个春秋。作为干部人事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挂职对于干部的培养和锻炼,对于中国现实政治的运行,无疑具有深刻影响。

调查显示,到下级机关挂职即“下挂”最为盛行,并逐渐趋于制度化 调查发现,挂职通常有四种形式:一是到下级机关挂职,即“下挂”,最为典型的是通常所谓的基层锻炼;二是到上级机关乃至中央国家机关挂职,即“上挂”;三是到其他地区的机关挂职;四是到国有企事业单位挂职。然而,在现实政治生活中,许多地方政府往往突破常规,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挂职锻炼形式。如有的地方政府借助其他地区机关的牵线搭桥,组织公务员到当地民营企业挂职,学习其管理经验,进行招商引资;有的地方政府选派大量的年轻公务员到村级“两委”担任职务,进行锻炼。

由于区位环境和领导工作思路的差异,不同地区的挂职工作开展得并不均衡,甚至在一地的不同辖区,挂职也迥然不同。就挂职的类型来说,“下挂”最为盛行,并逐渐趋于制度化;到其他地区特别是发达地区挂职,近年来开始在河北、江西这种内地省份逐渐兴起,并且在未来若干年内呈扩大趋势;至于“上挂”,地方政府没太多发言权,主要取决于上级政府的安排。 从干部的意愿来看,他们更愿意去上级机关和发达地区挂职,而不是到贫穷落后的乡镇和村挂职,因为两者带来的诱惑实在差别太大。从挂职的内容来看,下派干部主要是进行资金和项目方面的帮扶;异地挂职(去发达地区)干部以招商引资为主,附带学习交流;而上派挂职人员基本上停留在学习提高上。从挂职的体会来看,下派挂职能真正锻炼干部,磨掉他们身上的官僚气息;异地挂职人员则获得了思想观念上的洗礼;而上挂人员开阔了眼界,锻炼了宏观思维方式。 调查表明,挂职已经成为影响干部升迁的一个重要因素

尽管到目前为止尚未出台专门的条例来规范挂职的运作,但各地都按照某种既定的操作方案安排不同挂职活动,而且各地已经根据实践发展出趋同的“准制度安排”。这种准程序化的政府实践方式,为比较不同地方的挂职活动提供了一个起码的依据,也是今后中央提供相关制度供给的基矗

各地在选派挂职干部时,不仅强调政治素质好和工作能力强,而且对年龄和学历都有硬性要求。如武安和吉林选派挂职干部时,规定年龄不得超过40岁;而株洲和九江则规定挂职人员必须在35周岁以下。至于学历,基本上清一色要求大专以上。此外,不同的挂职类型还附加一些特殊的标准,如到基层挂职往往强调热爱农村工作;到异地挂职则强调纪律观念和大局意识;到上级机关挂职往往是一些重要后备干部。

挂职人员的职务安排一般包括两种类型:一是虚职,如xx助理,农村工作指导员;二是实职,包括副县长、乡(镇)党委副书记、副乡(镇)长、副主任等党政副职和村党支部书记等少量正职。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下派挂职一般担任实职居多,而去异地挂职和“上挂”,绝大多数都是出任虚职。这种差别的出现主要跟接收单位的谈判能力有关,下级政府肯定要义务性地给“上面”派下来的人以实质性的锻炼;而上级政府和其他地区则可能出于种种顾虑而不敢让挂职人员担纲。各地对挂职人员的管理与考核也基本上大同小异,而挂职的评价则涉及挂职成效与提拔使用。除九江外,其他三地的各种挂职文件,都清一色地规定了“挂职期满后,表现优秀的人员,可优先提拔使用”。像吉林,还将挂职成效分为“优秀”与“特别优秀”两个层次:对于经考核为优秀的人员,可优先考虑职称、职级晋升;对于特别优秀而且具备提拔条件的,要予以提拔重用。尽管XX市委组织部的官员反复强调,挂职(哪怕表现很优秀)并不意味着提拔,它只是一种正常的干部锻炼途径。然而XX区的挂职实践,似乎刚好与此说法相反。据笔者观察,XX区的驻村挂职干部中,表现优秀的,基本上都被提拔了。

可见,不管是书面规定上还是实际政治实践中,挂职已经成为影响干部升迁的一个重要因素。唯一需要厘清的是,挂职在提拔条件里面占据多大权重,提拔依据的是组织部门的书面考核结论还是干部的实际挂职成效。

干部挂职实践中存在哪些问题

调查发现,挂职的运作并不尽如人意,而是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挂职这项准制度的出发点和现实效果之间存在较大“出入”,影响了该制度的绩效。

从挂职人员、派出单位、接收单位三方分别来看,首先挂职人员自身存在认识偏差。有些挂职人员把挂职锻炼看作一个过场,将自己视作当地的一个“短暂过客”,认为挂职期间只需应付

一下就可以。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们往往“身在曹营心在汉”,满足于敷衍被动地开展工作,而非主动承担相应的职责,创造性地开展工。 其次,挂职人员派出单位有不少“尴尬”。参加挂职锻炼的人员,一般是年轻的、有培养前途的公务员,将他们派出去挂职,对于派出单位来说在短期内无疑是一种损失,特别是那些人员较少、工作量大的单位。而且在此期间,派出单位还要负担挂职人员的工资奖金以及一定量的挂职补贴,有的地方甚至要求派出单位作为对口支持单位而对挂职地区(一般是乡镇和村)进行资金方面的支持。有的派出单位干脆形象地将这种做法称之为“为他人作嫁衣”。正因如此,有些派出单位要求挂职人员兼顾原来的工作,而不是按规定彻底与之脱钩。在访谈的同时,挂职人员接收单位颇有“顾虑”。一是职位安排上的顾虑。挂职时间一般不超过两年,出于对挂职人员不熟悉情况和短期行为的担心,接收单位一般不敢安排主管或分管某方面工作的实职,而只是安排一些辅助性的虚职,这样挂职人员很难得到实际的锻炼。二是费用方面的顾虑。尽管挂职人员的工资奖金由原单位承担,但接收单位要为挂职人员提供相应的办公场所和经费,如果是挂领导职务,还要配备秘书、司机和小车,这些费用累计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对于那些财政收入较少的贫困地区来说,这无疑是一项沉重的负担。三是后果方面的顾虑。如果挂职人员的工作确有成效,接收单位负担上述费用还是值得的;但如果挂职人员的工作毫无起色甚至出现负面效应,接收单位无疑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上一篇:医德医风管理制度下一篇:洗车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