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度工作会议讲话

2022-11-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上半年度工作会议讲话

在2001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年度会议,是在我们即将迈人21世纪的重要时刻召开的。过去的一年,是教育战线全面实现“九五”计划奋斗目标的一年,是深人贯彻第三次全教会精神的一年,也是完成《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的一年。一年来,我们认真落实年初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间题重要谈话的精神;素质教育继续向纵深推进;顺利实现了“两基”预定的奋斗目标;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继续发展;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迈出了决定性步伐;加大了对西部教育的支持力度;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新的进展;教育战线继续保持稳定;各项改革全面深化,事业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教育战线形势喜人。

前不久,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全面规划了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把教育和人才问题摆在突出的战略地位,对我们做好“十五”和2001年的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次会议的任务,就是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回顾和总结“九五”以来教育事业的成就和经验,分析和认识新世纪初叶教育面临的形势,明确“十五”期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2001年的主要任务,努力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

一、“九五”期间教育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为新世纪教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九五”期间,我们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抓住机遇、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其主要标志是:

(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落实。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批转了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地位,制定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教育战线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新气象,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全党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教育投人继续增加。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自1998年起,连续五年中央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大部分省市也比照中央的做法提高了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1999年,全国教育总经费达3349亿元,是1995年的1.8倍,其中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为2287亿元,是1995年的1.6倍。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走出了低谷,持续4年保持增长,由1995年的2.41%提高到1999年的2.97%。

——教师待遇与住房条件得到较大改善。1999年,全国教职工年平均工资达8474元,比1995年提高56%-在国务院领导同志关心下,加快了教职工住房建设步伐,到1999年底,共完成教职工住房建设投资908亿元,全国城镇中小学和普通高校教职工家庭人均居住面积达10.3平方米,比1995年提高2.28平方米。为解决高校青年教师的住房困难,从1997年至1999年,投资37.8亿元用于中央部委高校筒子楼改建。2000年开始,中小学教师工资实行财政统一发放,教师工资拖欠问题将从制度上得以根本解决。

——教育法制建设成绩显著。“九五”期间,国家又先后颁布了《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此前颁布的《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学位条例》等构成了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教育逐步走上了依法治教的轨道。

(二)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教育事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如期实现“两基”奋斗目标。在各级党政、教育部门的努力下,2000年“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85%,青壮年人口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全国通过“两基”达标验收的省市达11个。国家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央和地方共投人专款116亿元,集中投向852个贫困县,取得丰硕成果。

——高中阶段教育规模继续扩大。1999年普通高中在校生数1049万余人,比1995年的713万人增长了47.19%;1999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1442万余人,比1995年的1230万人增长了17.28%。高中阶段毛人学率由1995年的33.6%上升到1999年的41.5%。

——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九五”期间,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数从1995年184万人(本科92.6万)增加到2000年的376万人(本科146万),增长一倍以上(本科生增长58%);研究生招生人数从1995年的5万余人增加到2000年的12万余人,增长了近140%广播电视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得到迅速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95年7.2%上升到2000年的11%左右。

——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进一步扩大。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我国公民出国留学人数达23700余人,另外有来自164个国家和地区的44000余名留学生在我国高校学习。截至1999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34万人,已有11万人学成归国,在各条战线发挥了积极的骨干作用。目前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有近400个。

(三)教育改革全面深化,充满生机活力的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高教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迈出决定性步伐。按照“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方针,连续三年三大步调整中央部委院校的管理体制,涉及31個省、市、自治区,60多个国务院部门和900余所高校。迄今,已有556所高校经合并调整为232所,并调整了509所高校的管理体制,组建了一批新的综合性和多科性大学。目前,教育部和少数中央部委管理普通高校120所左右,其中,教育部管理的71所,地方政府所属或以地方管理为主的高校达896所。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为主的新体制已基本形成。

——进一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经国务院授权,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和大部分专科教育的权力下放给省级政府,使各省级政府都具备了自行审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设置的权限;从2000年起,地方所属高等职业教育(专科)的招生计划由省级政府制定并管理。在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宏观管理的同时,鼓励和支持各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改革,确定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进一步落实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教育战线空前活跃,事业发展充满生机。

——普通高校招生收费、就业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1997年完成了招生收费并轨改革,随着高校成本分担机制的逐步形成,2000年又开始全面实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并已基本构建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招生收费制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发生重大变化,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效。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全面推进。国务院决定用三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后勤社会化改革,经过一年的探索,已形成了政府主导统筹,高校及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2000年全国高校新建学生公寓800多万平方米,预计完成投资80亿元左右,有力保证了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任务的完成。

——社会力量办学得到大的发展。到1999年,全国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及教育机构达4.5万所,其中,幼儿园3.7万所;中小学近7千所;具有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等学校37所;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学校370所;其他高等教育机构870所。政府为主办学和社会力量办学共同发展的局面开始形成。

(四)素质教育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教师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各级各类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丰硕成果。召开了新形勢下的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意见,德育工作有了新进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蓬勃展开,体育、美育工作的加强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了青少年课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学校周边环境得到治理,推动了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局面的形成。

——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共识,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展开。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采取有力措施减轻了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拓宽了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增强了实用性、针对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更加紧密,提高了学生的适应能力。

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有了较大调整,本科专业目录由原来的504种调整到249种,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得到了加强,面向21世纪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不断深化,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普遍展开。高考内容的改革向着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方向推进,高考科目改革进展顺利,网上录取正在成为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的重要手段。

——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更加重视师德建设,开展了以信息技术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师全员培训;“跨世纪园丁工程”进展顺利,国家培训任务已经过半,各地也加大了培训力度,一个改革开放以来范围最为广泛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热潮正在兴起。师范教育的体制调整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中小学实行了全员聘用制和教师聘任制,开始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九五”期间,中小学专任教师的学历达标率有了较大提高。本世纪末解决民办教师的工作目标也基本实现。

——高水平大学和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带动了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所高等学校和两个高校公共服务体系取得较大进展,已完成投资150.71亿元;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工作已经启动;“长江学者计划”已有64所高等学校聘任了287位特聘教授和20位讲座教授,这些都有力地提升了重点高校、重点学科的水平,促进了高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的高校新一轮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更加有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学校活力明显增强。

(五)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在科教兴国中做出新的贡献。

——高校为国家科技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九五”期间,教育部及所属高校组织或参与组织的科技攻关项目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左右;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占三分之一以上;承担的国家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占二分之一以上;高校获得的自然科学基金占国家总经费的四分之一以上,每年发表的国内外科技论文占我国发表论文总数的80%以上。新建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中心,高校科研取得了一批代表性成果,发挥了国家创新体系重要方面军的作用。

——高校的高新技术成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出了贡献。“九五”期间,高校科技企业销售收人达到1400亿元以上;1999年,高校通过技术转让就培育发展科技型企业2137个;高校控股或参股的上市公司已有23家。据测算,高等学校技术转让每年创造了20多万个就业岗位。

——高校科技园区建设促进了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国已建有大学科技园50多家,留学生创业园30多家。仅1999年批准建设的15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一年来吸纳的社会资金已超过20亿元,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

(六)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

——教育网络基础建设快速推进。教育科研网已成为我国第二大互联网络,连接140多个城市和700多所大学和科研单位,用户数量达400多万,不仅成为推动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平台,也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做出了贡献。

——远程教育迈出了向网络化发展的新步伐。已开通的中国教育电视台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已具备播出8套电视、8套语音、20套以上IP数据广播的能力。实现了卫星网与CERNET的高速连接,初步形成了天地合一、具有交互功能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重点高校开办的网上教育试点进展顺利。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取得进展。据不完全统计,到1999年底,全国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学校近6万所,建立校园网近3000个,每年有3000多万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

(七)高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新进展,继续保持稳定的良好局面,精神文明建设获得丰硕成果。

——高校党建和领导班子建设工作继续加强。“九五”期间,教育部党组和中组部、中宣部联合召开了五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要求,开展了高校“三讲”活动,提高了领导班子整体素质。做好调整合并高校领导班子的组建配备工作,保障了改革的顺利进行。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新形势下有了新探索。“两课”新方案已全面实施,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卓有成效。继续加强对师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方法和手段不断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继续保持了高校稳定。在与“法轮功”邪教势力的斗争、与台独分子的斗争和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驻南使馆的斗争中,大学生表现出高度的政治觉悟、法制观念和爱国主义精神,维护了稳定的大局。

总之,“九五”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也是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时期。这五年,是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得到进一步落实的五年,是教育思想空前活跃和解放的五年,是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的五年,是教育改革实现重大突破的五年,也是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加快的五年。我国教育事业正在步人一个全面进步、全面发展、全面提高的新阶段。

“九五”期间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邓小平理论的指引,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关心和支持。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倾注了辛勤努力的心血,历届国家教委为本届教育部工作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教育战线的老同志、老专家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了他们的力量。

回顾“九五”,我们深深体会到:

第一,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三个面向”来统率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全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间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新局面。

第二,必须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创造条件,加快教育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抓住机遇,积极进取,促使教育发展迈向新台阶。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统一,正确处理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关系,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必须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四有”新人。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社会主义教育的公平、公正。

第四,必须坚持以改革促发展,把体制和制度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动力。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大胆实践,改革创新,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建立有中国特色、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第五,必须坚持党对教育的领导和政府对教育的统筹,切实保证“科教兴国”战略和教育优先发展地位的落实。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不断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投人体制,坚持依靠全社会共同的力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展教育。

第六,必须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教。始终把法制工作贯穿于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坚持集体领导、民主决策和科学管理,保障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顺利进行。

同时,我们也应当十分清醒地看到,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间题依然十分严峻。我国教育的整体水平偏低,资源供给不足,体制和机制不适应、不完善,仍然是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提高任务艰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新的情况,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加快发展中的质量间题不容忽视,国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教育的层次、学科专业、类型结构的调整提出了新的紧迫要求。此外,教育发展的模式和机制相对滞后,地区、城乡间教育发展差距十分突出。教育经费投入中,财政性经費占GDP的比例仍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农村税费改革使农村教育投入体制面临重大调整。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树立和维护教育工作的良好形象,纠正教育行业不正之风已经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我们要根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将教育发展和改革与现代化建设全局结合起来,认真分析研究对策,推动新世纪初叶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努力开创“十五”和2001年教育工作新局面。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刻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全面审视世纪之交国际政治、经济和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了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全面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奋斗目标,为我们指明了继续前进的方向。

教育战线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总体目标和战略部署,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开拓进取,抓住机遇,扎实工作,努力开创2001年和“十五”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今后五到十年,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在市场供求关系、经济发展体制环境、对外经济格局发生“三个重大变化”的基础上,进人“三个重要时期”,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这一转变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教育工作影响深远。教育工作如何适应“三个重要时期”的需要,是我们在进人新世纪时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

在新的发展阶段,教育事业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将会发生全面而深刻的变化,教育的地位、作用和形态将具有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知识经济的崛起,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得科技和教育成为今后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越来越依赖于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大量的创新人才,越来越依赖于教育发展的水平和质量。科学技术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以巨大的力量和超出人们想象的速度,深刻影响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改变着人类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方式,传统的教育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我国加入WTO在即,高新技术人才的争夺特别是信息技术人才的争夺将进一步加剧,在这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发展教育已经成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最重要举措。这些新的发展趋势,都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巨大的推动力,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

可以说,教育工作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得到全党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被推向了时代的前沿。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必将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越来越重要。

面对这一系列的新挑战,我们一方面感到担子很重,另一方面也充满了必胜的信心。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特别是“九五”的发展,我国的教育具备了更加坚实的基础,能够承担更为艰巨的任务,迎接更大的挑战。当然,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新问题、新情况,但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应对各种变化的能力明显增强。只要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前进过程中出现的间题,准备得更充分一些,更加进取一些,用改革的精神来不断推进教育的发展,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勇于突破,就一定能全面开创“十五”教育事业的新局面。

我们在制定教育“十五”计划和研究2001年工作时,认真分析了教育工作面临的这些形势与任务,对今后教育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间题进行了比较深人的思考。根据中央“十五”规划起草小组的要求,逐步形成了“十五”教育发展规划思路与人才战略的初步设想,并向中央有关领导及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作了汇报。同时部内开始了“十五”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数易其稿,形成了《全国教育事业“十五”计划))(草案),目前正对规划文本进行修改。这个《草案》提出了“十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战略重点、规划目标和主要的政策措施,已下发各位代表,请大家讨论修改。下面我就几个重大间题谈几点意见:

(一)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主题,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

中央《建议》明确指出,教育要适度超前发展,这是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对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十五”期间,国家将在新的起点上,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使经济发展更多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必然要求教育加快发展。

加快教育发展,是由现阶段我国国情所决定的。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是教育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人口众多,人力资源素质相对低下,仍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目前我国人均受教育水平仅为8年左右,相当于最低收人国家的水平。“十五”期间我国每年还将新增劳动人口1100万人,每年还有几百万人需要接受再就业培训。特别是加入WTO后,人口素质的提高对我们参与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日趋重要。为此,教育“十五”规划提出,要确保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地位,进一步扩大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规模,努力争取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0%左右,基本满足城镇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要求,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增加到1600万人左右,其中研究生60万人。继续加快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并进一步办出特色。强调在扩大规模的同时,要更加重视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调整教育结构,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十五”期间,我国将进人依靠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无论是传统工业的改造还是新兴产业的发展,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都是最重要的基础。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要求进一步促进教育经济的结合,加大教育结构调整的力度。

我国目前的教育结构存在着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间题。从层次结构来看,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扩大招生,高中階段教育显得相对薄弱;从类型结构来看,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从学科专业结构来看,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关的人才以及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相对滞后;从区域结构来看,东西部差距和城乡差距仍十分突出;从未来发展的趋势看,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手段较为落后。

针对这些问题,教育的“十五”计划把加快教育结构调整作为重要的内容。这就是要继续把普及义务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巩固和提高“两基”工作成果,加快发展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调整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加快人才成长立交桥的建设,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同时,根据国家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要求,调整城乡教育布局结构,努力促进教育相对均衡发展和区域的合理布局。

(三)坚持制度创新,不断改革和完善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环境也将随之发生变化。教育不仅是生产力进步的重要因素,也要参与生产关系的变革并受其影响。教育体制改革只有不断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教育作为社会公益事业和准公共产品,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充分发挥,将使教育的资源配置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化。今后,在继续加大财政对教育的供给的同时,也要积极动员社会资源,拓宽民间发展教育的投融资渠道。人才需求的结构和质量,也将更多地取决于市场需求。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改变传统的管理和办学模式,主动适应市场的要求,引人竞争机制,重视成本核算,提高办学效益。

满足社会教育需求的多层次性和多样性,是我国初级阶段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要满足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必须使教育结构更加多样,教育体系更加灵活,教育决策更加科学。各地要从实际出发,科学确定教育需求,避免盲目追求高层次。只有在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上都能解决好与经济的结合间题,才能从根本上最终解决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间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要求改革政府管理教育的方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集中精力搞好宏观管理、创造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坚持依法行政,约束和规范自身的行政行为,加强制度化建设,积极探索和改进管理方式。

第三次全教会和教育的“十五”规划已经明确了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各地要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创造改革的新经验。教育部党组充分尊重各地的改革实践。同时,我们希望各地因地制宜,不要“一哄而起”。

(四)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五届五中全会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敏锐地抓住信息化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的重大作用,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而教育信息化则是推行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基础。

目前我国信息技术人才的短缺和国民信息技术素质低下是制约国家信息化进程的核心间题。同时,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也在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模式,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成为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从世界范围来看,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探索未来教育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潮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还很大,如果再不奋起直追,将会错过机遇,远远落后于世界的发展。

教育信息化不是一个局部的问题,而是关系教育和经济现代化全局的重大战略间题。信息人才的培养在教育。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教育既肩负着培养新一代高层次信息技术人才的任务,又承担着提高国民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任务。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扩大高校信息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提高培养质量,加快在各级各类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逐步开设计算机课,对在职教师和师范生普遍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使新一代成为适应信息社会并富有创造力的一代。

教育信息化也是加快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十五”期间,国家将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重点支持并加快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卫星视频系统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启动“校校通工程”,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网络教育,使之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网络尚不能通达贫困、边远地区的现实条件下,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录像带、光盘等各种手段,实现“校校通”。以较低的成本培训教师并将高质量课程送到贫困地区、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

(五)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是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最为关切的部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受教育要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这是教育工作贯彻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现在,人民群众迫切希望得到更多更好的受教育机会,我们也在千方百计地扩大各种受教育机会。但也必须看到,人们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在付出代价。我们决不能因为当前教育资源还供不应求而忽视教育质量,要以最大的力量关注教育质量间题,从落实“三个代表”和“讲政治”的高度,把提高教育质量摆在教育工作的突出位置。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大教育教学改革,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2001年的教育工作,是在著眼于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趋势、新机遇,把握全局,突出重点的基础上而提出的,总的工作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第三次全教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紧紧围绕国家“十五”期间总体发展目标和战略部署,以加快发展为主题,深化改革为动力,把提高教育质量、调整教育结构和推进教育信息化摆到重要位置,实现“十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良好开局。

《要点》着重对加快发展、调整结构、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推进信息化、重点学科建设、条件保障、语言文字工作、党建和思政工作等涉及教育发展全局九个方面的主要任务提出了要求,具体是:巩固提高“两基”工作成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发展。加大教育结构的调整力度,支持西部地区教育的发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制度创新,深化体制改革,推进依法治教。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继续推进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增加教育经费,理顺教育投人体制。加强语言文字工作。进一步做好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狠抓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树立教育工作良好形象。

2001年的任务十分繁重而光荣。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振奋精神,再接再厉,锐意创新,开创2001年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三、关于做好当前教育工作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现在教育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各地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加以落实。同时要指出的是,当前教育工作中存在一些热点、难点,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以利于做好2001年的工作,我在这里着重强调几个间题。

(一)切实把普及义务教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

义务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发展教育事业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奠基工程,涉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在国家发展和教育事业中的“重中之重”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进入新世纪,义务教育面临新的任务,也遇到一些新的挑战。我们虽然实现了“两基”这一阶段性目标,但同时必须看到,我们的基础仍然十分薄弱,所取得的成绩带有很大的突击性,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教学条件和师资水平处在较低的水准上,整体教育质量还不高,特别是一些地区初中辍学率居高不下,巩固和提高的任务十分繁重。今年普及义务教育的对象主要是贫困、边远地区以及一些特殊的不利人群,任务将更加艰巨。同时,还将面临着2001年的初中学龄人口人学高峰。所有这一切,都不容我们有丝毫的松懈。

新世纪的义务教育既要在发展的基础上巩固,更要在普及的前提下提高。已经实现“两基”验收的广大农村地区,要把重点放在提高教育质量和改善办学条件上,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义务教育要坚持高水平、高质量,率先走向现代化。各地都要因地制宜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课程教材改革,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巩固中小学生“减负”成果,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和外语教育,加强民族地区“双语”教育,使我国义务教育能够适应新世纪的挑战。

西部是今后“两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普及义务教育对于西部教育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特殊重大的意义。西部农村地区整体教育基础薄弱,人均受教育年限偏低,经费投人严重不足,办学条件较差,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帮助。西部义务教育也要坚持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出发,统筹规划,量力而行,努力把教育与人民脱贫致富和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有所侧重,分步实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城市要进一步做好对口支援工作,帮助西部贫困地区加快义务教育普及步伐。

“十五”期间,必须始终坚持把实施义务教育作为各级政府的首要责任和公共财政投人的重点,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保障机制,继续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启动“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落实教师工资的统一发放,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加强对普及义务教育工作中热点、难点间题的督导。在小城镇建设不断加快的过程中,要统筹规划,进一步调整中小学布局,优化结构,精简人员,不断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

(二)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在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现代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是我们需要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直接关系新世纪劳动者素质的高低,要坚持积极发展,深化改革,提高质量。要积极开辟中等职业教育新的发展空间,主动探索新的发展机制,特别要加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通过严格的劳动准人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把社会上的就业需求转化为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今后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向有条件的地级城市延伸,大力发展社区性高等职业教育和社区学院,使高等教育区域性布局更加合理,培养当地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社区学院教育成本相对较低;学生又可就近学习,花费较少;“立交桥”开通后,部分学生还可以进人本科学习。我们要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和社区学院的发展模式,把地方举办高等教育的积极性和人民群众的求学热情引导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和社区学院上来,在地级城市形成一批社区高等教育机构和职业培训中心,并使其成为文化中心和继续教育中心,为当地培养一大批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加快发展带来的深层次间题和矛盾。

高等教育连续两年扩招,这是中央审时度势,根据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变化和我国下世纪发展的战略需要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欢迎。同时,这种快速发展,也使得原来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间题凸现出来,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如人才培养的学科专业结构还相对滞后,存在着有什么教师招什么学生的情况,经费缺口继续增大,基础设施老化,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一些学校基础课师资短缺,教学条件不足,已对教育质量产生一定影响,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

发展是硬道理,但是同时也必须是可持续发展。没有基本教育质量保证的扩招,不是健康的发展;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不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的扩招,也不是可持續的发展。教育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高度重视加快发展中的办学条件、教育质量、人才培养结构和今后毕业生的就业趋势等问题。要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把培养的人是不是受社会欢迎,能不能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作为衡量质量的重要标准,并以此推动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四)进一步巩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成果。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调整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我国原有的高等教育体制和布局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这是一场着眼于21世纪的长远发展的深刻变革,从国务院到各部门和各省级政府,对这场改革的操作是积极和审慎的,既没有刮风,也没有一哄而起,而是从实际出发,具体间题具体分析,平稳顺利地完成了改革。

应该说,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改革,伴有较大的风险,做到这一步的确不容易。但能否充分发挥改革的效益,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尽快显示出教育资源整合的优势,用实绩来证明这次改革的成效。这项工作,只能做好,不能做坏。希望各地加强对高等教育的统筹,巩固改革与调整的成果。对于调整合并的高校,要进一步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加快促进实质性的融合。

目前,中央部门所属高等学校的体制改革与调整工作已经基本结束,下一步要加快省级部门、行业所属高校的调整步伐,优化布局结构,特别要注意不能在改革中造成现有教育资源的流失。

(五)千方百计地解决好教育投人间题。

加快教育发展,必须进一步增加教育投人。近年来,增加教育投人的总趋势是好的,但各个地区的发展不平衡。要向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反复宣传,现在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同4%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教育经费不足仍是制约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2001年中央将继续落实一个百分点的政策,希望地方能比照中央提高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

要继续坚持政府对教育投人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明确各级地方政府的责任。各地要按照中央的精神确保对义务教育的投人和中小学教师工资的发放。决不能以教育市场化、产业化的说法推卸政府的责任,也不能用学费来抵顶财政投人的不足。考虑到近年来职工和农民收入的状况,高等学校2001年原则上不应提高学费标准,高中阶段收费也要加强宏观管理,充分考虑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承受能力,严禁乱收费,对这个间题必须从全局和“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贫困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要抓住国家正在建立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这一重大机遇,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对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支持。

农村税费改革是当前农村教育投入中碰到的一个新课题,也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重要间题。税费改革是国家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人的重大措施。教育战线要从全局的高度、政治的高度认识农村税费改革的重大意义,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税费改革后保证九年义务教育投入的间题十分关心,我们要以积极进取的态度研究实行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所面临的新环境和新间题,提出新办法。“两基”的巩固和提高是关系农村可持续发展和稳定的大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的发放,保证农村学校运行所必需的基本经费,保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的基本投入。从教育内部来说,要通过加强管理,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调整学校布局等措施,提高整个教育工作的效益和水平。从安徽试点的情况看,中央转移支付后,拿到一些经费,但还不能完全弥补,还需要积极争取,相信通过千方百计努力是可以解决好这个问题的。我们应该抓住这个重大机遇,从根本上理顺农村义务教育投人的体制间题。对于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过程中出现的新间题、新情况,大家要及时研究并加以通报。

2000年,我们抓住财政统发公务员工资的机遇,积极向中央、国务院建议,将教师工资间题与公务员工资间题一并考虑,实行了教师和公务员工资财政统一发放制度,这有利于从制度上解决长期存在的拖欠教师工资间题。据初步统计,截止到2000年4月,全国只有北京、上海、天津、浙江、西藏五个地方无拖欠,其他26省、自治区、直辖市共累计拖欠135.65亿元,统一发放的制度可望使这个间题得到解决,这将对教育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农村教育经费问题。目前这项工作总体进展顺利,但也还存在不少间题,主要是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制度没有落实。解决教师工资拖欠间题,是关系到教育发展全局的大事。已经实现教师工资财政统一发放的地方要进一步巩固成果,完善机制;尚未实现的要提出时间表,并以十分的紧迫感加紧工作,不能以各种借口拖延。据我们了解,全国没有一个省的财力不足以发放工资,一些地方之所以拖欠教师工资,主要还是由于这些地方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责任不到位,措施不到位。希望这些地方从“三个代表”要求的高度,按照中央“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尽快落实这项政策,特别是要认真做好编制内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统一由县级政府发放的工作,并对教师工资实行专户管理。同时,要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建立防止教师队伍膨胀约束机制,不断提高办学效益。

(六)进一步提高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在我国即将加入WTO的背景下,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将对新世纪我国教育事业提出新的挑战。一是人才竞争日趋国际化。近年来发达国家不断出台更加宽松的留学和移民政策吸引海外优秀人才,一些跨国公司直接到发展中国家建立研究机构,利用其优质廉价的人才资源。二是发达国家特别是一些教育输出国利用其教育发达优势,占领国际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市场。三是教育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大大推动了教育的国际交流,我们不可能予以回避。这些动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要认真研究、积极应对,力争占据主动。要采取各种形式,主动出击,积极引进、留住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做好吸引海外留学生的工作;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认真研究我国加入WTO后,教育开放和国际合作的政策界限。我们也要充分利用这一机遇,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教育交流。与此同时,在国际教育交流、对外合作办学中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责任感,高度重视外来文化和西方价值观念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警惕敌对势力利用教育交流进行政治、宗教、文化等意识形态的渗透,保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七)继续加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稳定工作。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高校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化,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继续维护高校的稳定局面既有许多有利的条件,也存在着一些不稳定因素。越是加快发展,越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越是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越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当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要深入贯彻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把理想教育、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的思想文化阵地,高质量地全面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课新方案,继续推进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稳定工作要警钟长鸣,要及时化解影响稳定大局的各种矛盾,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在不断深化改革中保持高校的发展和稳定。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媒体,越来越成为高校师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对师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和手段,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我们要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同时也要研究如何防止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传播错误的思想和信息,这是当前高校思想工作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要通过加强网络管理、安全监控和主动引导,使之有利于我们的工作。

(八)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多年来,教育工作一直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教育被称为阳光下最光輝的事业,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一定要珍惜这种崇高的信任和荣誉,努力保持教育工作的良好形象。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社会各方面在对教育成就充分肯定的同时,对教育系统存在的行业不正之风间题提出了不少批评意见,新闻舆论对教育也非常关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廉洁自律、维护教育工作良好形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纠正在中小学择校、高校招生考试特别是招收保送生等方面的不正之风。乱收费不符合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必须坚决制止。对违法案件要一查到底,对一些腐败分子要坚决绳之以法,对一些害群之马要坚决清除出去。要把加强师德校风建设提高到维护教育战线的良好形象的重要位置,加强师德教育,加强制度建设,严格学校管理,增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

在本世纪的后半叶中,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在一代代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新中国教育事业彻底摆脱了在旧中国极端落后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今天,我们正在建立起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并在阔步走向现代化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我们深信,经过我们奋发努力,我们的教育事业在新世纪一定能够再创辉煌,2001年的工作一定能够为“十五”计划实现良好开局。

作者:陈至立

第2篇:在2010年度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二)

一、关于2009年教育工作的简要回顾

2009年,省委、省政府召开了高规格的推进教育强省工作会议,进一步完善了教育强省推进机制和教育科学发展长效机制。全省教育工作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与部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科学筹划与加快推进教育强省建设,有力推动了各类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幼儿教育发展迅速,学前三年教育在园幼儿120.79万人,比上年增加14.85万人;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巩固,全省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分别为99.62%、99.66%;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步伐加快,初中升高中阶段比例达到84.1%,毛入学率约为83.2%,分别比上年提高1.7个与3个百分点;职业教育稳步推进,中职招生人数比上年增长了23.6%,高职招生人数比上年增长25.4%;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不断提高,在校大学生101.68万人,毛入学率为20.4%,比上年增长1.1个百分点。春贤书记在去年8月视察教育厅时,对教育系统积极推进教育强省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

回顾全年的工作,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成绩。

一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2009年,我们按照省委要求,认真做好厅委机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整改落实工作,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起草了《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对未来一段时间湖南教育的科学发展和教育强省建设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我们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和“办好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好学校”这两个根本性问题,精心组织与指导全省第二批高等学校、第三批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省先后有76所高校、21834所中职学校和中小学幼儿园,共计27万多名党员分批参加了学习实践活动,得到中央巡回指导组和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加快。2009年,我们坚持把合格学校建设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建设了1313所合格学校,加上2008年建成的1274所,共完成总规划1万所建设任务的25.87%。认真开展了合格学校督导评估,验收认定了一批合格学校。同时,积极推进中央“扩大内需”项目建设,年内竣工初中工程项目166个,新建特殊学校校舍1.9万平方米,启动224所中小学“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的试点。去年11月,教育部在邯郸召开的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上,授予我省醴陵市、桂东县、岳阳县“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称号。

三是中小学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规定》等一系列文件,召开了全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工作会议,督促各中小学严格落实课程计划,严禁举办重点班和加班补课,切实减轻了学生负担;对45所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开展了督导评估,督促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进一步规范了公办普通高中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高中的办学行为,对2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给予了暂停资格一年和通报批评处分;组织了全省首次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评价机制;圆满完成了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承办任务,精心部署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受到国务委员刘延东和国家有关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

四是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稳步推进。先后遴选立项了10所省级示范性高职学院等一批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了“十一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的布点工作;争取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资金1.62亿元,13所职业院校入围2009年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7所中职学校纳入中央投资建设项目计划;新组建11个职业教育集团,使目前全省加盟企事业单位达到1072家,初步形成了校企深度合作、对接产业发展的新机制;举办了模块式教学“开放月”活动,开展了春季和冬季技能竞赛,对3所高职学院和l所成人高校进行了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对县级政府职业教育工作专项督导评估制度,出台了职业院校教师编制标准,拟订了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系列政策措施。

五是高等教育质量与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主要是顺利推进了有关高校“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强化了省级重点学科的建设与管理;加快了专业建设与结构调整,新设普通专业93个、成人专业53个,撤销与停招8个本专科专业;共有83个项目入选国家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立项数继续保持全国前列;组织实施了教育质量与创新工程,立项资助了1672个省级质量工程项目、502个省级教改项目和31个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等一批创新工程项目;加快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共新增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其中湖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立项成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现了省属高校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零”的突破;有效提升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分别占全省新增总量的98.05%、100%和94.9%,共获得国家科技奖14项,占全省获奖总数的60.87%,其中长沙理工大学主持的科研项目“膨胀土地区公路建设成套技术”获得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为省内第一个夺得此项大奖的省属高校;加快推进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与省科技厅、长沙市政府合作承办了2009中国(长沙)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共有10所高校签约科研项目84个,项目经费达10,29亿元。

六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2009年,我们继续实施农村小学、幼儿园教师免费定向培养专项计划,共录取2607名应届初中毕业生为定向免费培养专项计划新生,扩大了本科小学教育免费师范生招生规模;以中小学薄弱学科教师为主体,加强了中小学教师学科培训和各类教师专项培训,选拔培养了一批中小学骨干教师和校长(园长);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招聘了2466名高校优秀毕业生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加强了职业院校“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遴选了156名省级专业带头人,确定了40个高等职业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组织252名中职骨干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加快了高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建设,选拔284人作为高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53名青年学术骨干人选全国“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个团队跻身教育部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入选数分别居全国第5位和第3位。

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我们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契机,组织了“红歌会”竞赛、“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征文等系列活动;加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建设,举办了“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培训班,组织骨干教师分赴改革前沿地区与革命老区参观考察;出台了

《湖南省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办法》,配合省委组织部对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了年度考核,组织对12所高校开展了党建评估。

八是教育投入保障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我们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开展了教育强省专项调研督查,及时通报了有关教育投入政策落实情况,督促各地按要求落实与增加教育投入,重点保证了农村教育支出、教育民生支出和教育发展支出。2009年,省本级年初预算为25.74亿元,比2008年增加4.27亿元;省本级主管高校生均财政拨款比2008年提高376元,地方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增长幅度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

九是一些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得到有效化解。进一步完善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全年全省共落实义务教育保障资金42.08亿元,680万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从中受益;共发放国家奖学金、助学金10.55亿元,资助了18.42万名高校学生和43.94万名中职学生,确保了全省无一人因贫失学。进一步完善了招生考试录取办法,严格执行“不点录”“不降分录取”等政策,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切实维护高校招生考试公平与公正,高校招生录取率达到67%,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一致好评。进一步完善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组织了“春暖三湘”高校毕业生就业系列活动,累计举办大型招聘会223场、用人单位宣讲会6881场(次),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4.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受到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的充分肯定。

此外,民办教育、民族教育、教育对外开放、安全稳定、人事工作、纪检监察、教育审计、语言文字、厅机关建设等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一是将民办教育工作纳入了“两项督导评估”,开展考评奖励活动,促进了民办教育健康持续发展。二是坚持建设项目优先安排,专项资金重点倾斜,加大对民族地区师资培养与对口援助力度,积极扶持民族教育发展,继续办好了内地西藏班、新疆班。三是圆满完成了第八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组织协调与服务工作,进一步拓宽了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渠道,2009年国外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招生人数突破3000人。四是开展了学校及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和高校综治考评,有效预防与及时处置群体性事件,确保了全省教育系统大局稳定。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省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区域内义务教育发展仍不均衡,农村教育基础依然薄弱,办学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问题突出;实施素质教育的机制没有完全建立,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象仍较普遍;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科与专业结构还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亟待提高;高中与高校负债问题十分突出,教育投入与事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等等。解决这些问题,根本出路在于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机制,切实提高教育科学发展水平。

二、关于2010年教育工作的总体安排

2010年,是建设教育强省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做好今年的教育工作,对于高起点谋划与推进“十二五”规划、开拓我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充分认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研究当前教育发展的新思路和突破制约、促进发展的新举措,不断提高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年度工作要点已经印发,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这里我再强调以下几点。

1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着力推动教育改革取得新进展。教育涉及的面很广,近年来受深层次因素影响出现的问题不少。解决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既靠发展,更靠改革创新。教育部把今年定为教育改革年,正在研究制定2010年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改革工作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教育改革作为推动工作的根本动力,更加积极主动地推动教育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真正使2010年成为湖南教育改革年。

今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和支持各地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发展规划、政策措施,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完善考试招生制度、深化办学体制与管理体制等方面,积极开展探索与试点,力争取得明显进展。当前,一是要加大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以省部共建长株潭城市群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认真制订专项方案,启动改革试点,积极探索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政策体系、发展模式与保障机制;二是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落实发展民办教育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优化民办教育的政策环境,完善民办教育监管制度和质量评估体系,督促民办学校规范招生、依法办学,鼓励与支持有条件的民办学校和民办幼儿园争创省级、国家级示范性学校;三是要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为着力点,深入推进高校管理体制与办学模式改革,研究制订省属高校整体办学水平评估办法,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四是要进一步扩大对外教育交流与合作,以承办“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为契机,进一步扩大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招生规模,打造留学生培养品牌特色专业,鼓励各类学校开展多途径、多形式的对外交流合作,努力提高湖南教育国际影响力和对外开放度。

2 以合格学校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最近,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就义务教育进入巩固普及成果、着力提高质量、促进内涵发展新阶段的有关工作作出部署,提出力争在2012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到2020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从我省目前建设合格学校的进展情况来看,要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与基本均衡的目标,还任重而道远。下一步,按照教育部要求,我们要坚持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合格学校建设步伐,探索构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体系,制订均衡统筹配置城乡教育资源的指导意见,重点要在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体制机制建设上有所突破。一是要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各地要以实现县域内均衡为突破口,以解决城镇大班额和扶持农村薄弱学校为工作重点,从本地实际出发,研究出台一些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财力、人力、物力等方面支持力度,落实好本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二是要探索合格学校建设与管理机制。要始终坚持按政策口子落实好合格学校建设的财政投入体制,积

极探索建立社会多渠道筹资、部门包干建校的激励机制,切实解决合格学校建设资金不足、投入渠道不畅的问题。要重点解决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问题,建立城乡教师交流机制,不断提高合格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三是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机制。要把改造薄弱学校与实施扩大内需项目、校舍安全工程等有机结合起来,做到项目统筹安排,经费捆绑使用,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效益。这里要强调的是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各地一定要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集中力量和资源,重点做好防灾需要并结合布局调整需拆除重建的工作,然后再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稳步推进。四是要构建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要加强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健全城区学校扶持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合作发展的机制,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要组建义务教育资源建设同盟,探索建立农村中小学免费使用优质教育资源的机制,以教育信息化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化。五是解决好弱势群体受教育问题。要进一步完善与落实有关政策,加快建好一批特殊教育学校项目,加强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残疾儿童、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前一段,有不少地方已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探索,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如醴陵市的县域内各级各类教育均衡与协调发展机制,岳阳县的“一校多区”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桂东县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和依托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机制,益阳市大通湖区的部门包干建合格学校的机制,等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希望各地更加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力争在创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体制方面取得新进展与新成效。省里将在今年上半年适时召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会,总结推广各地成功的做法。

3 以推进内涵建设为主线,着力提升高中阶段教育办学水平。目前,我省高中阶段教育已进入提高整体水平的发展新阶段。为此,各地要在稳步调整普通高中阶段学校布局、统筹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推进高中学校优质化、规范化与特色化建设,努力构建高中教育多元化办学模式,统筹推进高中阶段教育科学发展。一是要加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强化对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管理,鼓励与支持省示范性高中对口扶持农村薄弱高中,加大对民族高中和民办普通高中的指导与扶持力度。二是要充分发挥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管理,深化课程改革,整体提升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三是要积极推进特色化实验学校建设工作,引导与支持普通高中走特色发展之路,形成办学特色。

4 以基础能力建设为核心,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今年,各地要按照“对接产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推动职业教育链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加大工作力度,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骨干体系建设。目前,国家正计划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二期工程,启动中职国家示范校、特色骨干校建设,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省里也将在继续抓好“十一五”项目建设的同时,研究制定职业教育“十二五”省级重点项目建设方案,原则是扶优扶强。各市州、县市区应抓紧推进本级重点项目遴选、立项和建设,为争取国家和省级项目支持积极创造条件。二是要大力推进骨干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县级职教中心建设。今后几年,各地要继续坚持和进一步落实好这项政策,要把建设好一所骨干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县域教育工作的突出重点,并在此基础上尽快建好县级职教中心。三是要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当前的工作重点是要坚持以优势产业为依托,根据互利共赢的原则,切实加强项目合作和专业群建设,不断丰富集团化办学的内涵。今后两年,我省汽车、工程机械、轻工、IT、新能源等产业将加速发展,各有关职教集团务必加强产业人才需求预测,积极主动调整人才培养结构,为我省产业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四是要着力构建职业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要围绕提高学生职业就业能力,突出抓好职业院校专业结构调整、学生专业技能抽检制度建设,新一轮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和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

5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着力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据省教育考试院统计,2010年全省共有41.3万人报名参加高考,比2008年减少9.5万人,降幅高达18.7%。今后几年,我省高考报名人数预计将维持40万左右。按2009年招生录取人数计算,今年高考录取率将达到80%以上。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省高等教育发展取得的巨大成绩,同时也表明我省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期即将终结,各高校尤其是高职高专将面临日趋激烈的生源竞争。各高校要认清形势,以更积极的态度与更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强内涵建设,努力增强学校综合竞争实力和服务水平。一是要全面改进和加强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将加强统筹协调,克服各种障碍和阻力,依法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探索建立能体现地方特色和要求的地方院校评价体系,建立相应的投入机制和奖惩机制,通过经费资助和项目示范,引导高校加大教学投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改善教学条件,改进人才培养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大力实施质量与创新工程,立项建设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培育和推荐特色优势项目申报国家质量工程;力争项目入选数继续保持全国先进水平;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二是要着力强化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进一步调整优化高校的专业结构,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大力实施教改项目计划,引导与鼓励高等学校广泛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大胆探索和积极实践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方法、新路径。大力实施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广泛开展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组织高校开展师范生顶岗实习,参与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改革试点,强化大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三是要以优势特色学科的建设为引导,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是在积极支持有关高校实施好“985工程”和“211工程”三期建设工作、加强省级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的同时,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立足学校办学定位,依托传统优势学科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要,集中力量重点培育和突出发展自己的优势特色学科和学科群,以学科发展带动学校发展,加快形成比较优势,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实施,加快启动以优势特色学科为引导的省属高水平大学建设,推动我省高校办出特色和水平。四是要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今年,省里将召开全省产学研经验交流会,总结和推广全省高校推进产学研结合的成功经验,进一步研

究建立和完善有关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通过改革高校科技资源管理体制等办法,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积极对接产业,主动服务我省“一化三基”和“两型社会”建设,推动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的战略合作,整合科技资源,加强产学研示范基地建设,培育一批高校产学研结合的亮点项目和品牌基地,引导高等学校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增强高校的科研实力和服务能力,提高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贡献率。

6 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着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各地各学校要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全部教育工作的主题,切实担负起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使命。一是要全面规范办学行为。去年厅里出台了有关规范办学行为的规定、奖惩办法与检查办法等3个配套文件,基本建立起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政策体系。今年,我们将组建专业检查队伍,加大暗访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违规行为,目的是要依法依规从严治教,切实维护良好办学秩序,努力把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把教师过重的工作负担降下来。特别要强调的是,各市州要督促各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认真履行向全社会公开的6点承诺,充分发挥其对实施素质教育的示范与带动作用。二是要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各地要坚持把课程改革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深化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继续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方面的推动作用。省里今年将开展课改样板校建设,探索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建设与发展机制。三是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这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共同任务。要进一步强化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意识和责任,创新德育内容与工作方式,增强学校德育的感召力和实效性。中小学要按照“三贴近”原则组织开展公民教育、感恩教育、礼仪教育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贯穿到各个教学环节、渗透到学生心中。中职学校要积极开展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逐步构建起“系统的、生活的、快乐的、体验式”德育体系。各高校要在推进科学发展观“三进”基础上,强化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实施好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努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四是要强化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要深入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开齐开足体育课,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积极推进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课程建设,抓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进一步做好高雅艺术进校园的组织工作,推动各地各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7 以农村师资建设为重点,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今年要着重抓好四项工作。一是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是深入实施“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启动初中起点本科小学教师免费定向培养试点工作,继续扩大本科小学教育免费师范生招生规模,选拔优秀初中毕业生进行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免费定向培养;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培训和骨干教师培养,组织实施好各类培训项目,遴选培养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继续实施“特岗计划”,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二是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主要是制定出台全省中职专业教师培训方案及系列配套政策,开发中职专业教师培训信息化管理平台,参与国家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全面启动技能紧缺专业教师的省级培训。三是着力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主要是遴选新一批“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选拔一批省属高校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指导与督促高校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学基层组织建设,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加强创造性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四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要进一步贯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引导广大教师努力践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真谛;要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将师德师风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晋升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要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表彰奖励师德先进集体和个人,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成为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五是切实保障和提高教师的待遇。当务之急是积极争取党政重视与部门支持,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实施岗位绩效工资政策,同时按省委、省政府部署,稳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以外的教育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切实保障广大教师的合法权益。

8 以促进教育公平为要务,着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促进教育公平,是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本要求。2010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教育权益。一是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目前,国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今后的工作重点是要全面抓落实。要按照“奖、助、免、贷相结合,大、中、小学全覆盖”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有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政策和普通高校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农村特困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并全程实施“阳光操作”,确保受助对象公平、公正、及时地得到实惠。二是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工作。要进一步落实有关就业政策措施,拓宽就业创业渠道,营造有利于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信息提供与推荐服务,积极推动毕业生到农村、到基层、到部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三是着力维护教育安全稳定与和谐。发展是第一要务,安全稳定是第一责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坚持安全稳定第一责任不动摇,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教育。当前,重点是要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普遍开展安全应急演练;加大学校安全防范力度,坚决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维稳工作前瞻性研判,提高突发公共事件防范与应对能力;及时排查与化解矛盾纠纷,妥善处置各种事端;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和平安校园创建活动。

三、关于做好今年教育工作的几点要求

第一,抓住机遇统筹谋划区域内教育科学发展。当前,随着建设教育强省战略决策的深入人心和顺利推进,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有关部门对教育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关注热度前所未有,教育改革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全省教育系统要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以更开放的视野、开阔的思路、开明的作风,狠抓各项工作任务与措施的落实。要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思考与探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深化对新时期教育宏观管理与科学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要结合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组织开展有关改革与发展战略性问题的研究,及时调整发展目标和思路,修订完善本地本校发展规

划。特别是要抓住党委政府重视解决教育民生问题的有利时机,主动争取将有关问题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和为民办实事工程,争取政策倾斜与税费优惠,加快推进本地教育事业发展。

第二,积极争取与依法落实教育投入。从去年教育强省专项督查调研与有关统计情况来看,全省教育经费总量有了大幅度增长,但各地落实教育强省投入政策的力度与到位情况很不平衡,有的地方与省委、省政府的投入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个别县财政对教育预算内经费投入甚至还出现了负增长。究其原因,除了区域经济差异等客观因素之外,也与领导重视程度和教育部门的工作力度有很大关系。今年,省里将进一步理顺教育财务管理体制,完善教育强省投入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对教育投入的预算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依法督促各级政府落实建设教育强省各项投入政策。当前,各地要按照有关通知精神,高度关注2010年教育经费预算工作,积极争取党政领导重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主动配合做好本级财政2010年度教育预算编制工作。特别是市州教育局要加强对各县市区教育局年初预算工作的指导与监督,并加大协调力度,督促县级财政按规定要求落实教育经费。省里将组织开展专项督查,适时在一定范围和媒体上公开各市州、县市区主要教育投入指标排序情况。

第三,切实提高教育科学管理水平。各地各校要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建立完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着力提升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完善教育科学管理体系,健全教育科学决策与民主监督机制,探索建立科学的教育目标管理考评制度,统筹推进本地本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要进一步改进与创新教育管理方式,以有效的、科学的管理积极化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一是要加强对教育收费管理,从严治理乱收费和教辅资料散乱等突出问题。二是要加强经费管理,健全财务制度,完善审计监督机制,开展专项经费绩效审计试点,以严格的管理最大限度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三是要加强对高校招生考试的管理,通过采取招考信息公开和环境综合治理、推进考务管理平台建设等措施,确保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加大对违规招生现象和非法招生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维护高校招生考试公正与公平。

第四,大力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各地要积极争取人大、政协的支持,通过开展执法检查、质询、执法调研等方式,促进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落实,进一步优化教育发展环境。今年,省里将争取省人大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执法检查工作,并积极配合省人大做好《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出台前的调研与论证工作,力争年内颁布实施。同时,根据省政府的要求,认真落实《湖南省规范行政裁量权办法》,建立重大决策程序规则和专家论证机制,完善教育行政执法岗位责任制度和评议考核制度,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教的水平和能力。在推进依法治教的过程中,各地要特别重视与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对教育强省建设的推动作用,扎实做好有关重点工作。今年,省里将启动对12个教育强县市区的视导工作,开展对第二轮首批18个县市区的“两项督导评估考核”,组织对首批18个县市区的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各地要认真做好准备和迎检工作。

第五,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自身建设。要深入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重点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努力把各级班子建设成为引领科学发展的坚强集体。要积极推进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加强对财务、基建、招生、采购、校办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审计监管,深入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要继续加大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力度,配合抓好纠风专项治理工作,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切实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建设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机关,提高机关服务水平和政务效率。

作者:张放平

第3篇:在教育部2000年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999年12月6日)

同志们:

辉煌的1999年即将过去,世纪之交的2000年就要到来。这次教育部年度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回顾和总结1999年的主要工作;研究和分析当前教育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具体郎署2000年教育战线的工作。下面,我谈三方面问题。

一、关于1999年的工作以及当前的教育形势。

1999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党全国人民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在三场重大的政治斗争中夺取了决定性胜利,各条战线取得了巨大成就。1999年对教育战线来说,也是很不寻常的:一年。这种不寻常,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两个重要文件,对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1999年,教育战线大事多、喜事多。党中央、国务院从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批转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江泽民总书记、朱镕基总理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李岚清副总理作了主题报告。在全教会之后,中央还在全国技術创新大会、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都专门谈到了教育工作,把教育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江泽民总书记在全教会上指出,要切实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关键的基础设施,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地位。朱镕基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又用了很长的篇幅,专门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李岚清副总理近一个时期以来,就贯彻全教会精神多次作出指示,明确了我们2000年工作的重点。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把教育工作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为世纪之交和下世纪初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绘制了蓝图,指明了方向。

全教会的召开,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教育工作受到全党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到目前为止,先后有十几个省市召开了省级教育工作会议,许多党政主要领导同志亲自到会讲话,并从本地实际出发,研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提出贸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具体思路和意见。在中央的直接带动下,有18个省市作出决定,在未来三至五年内将省级财政支出教育经费所占比例每年提高1至2个百分点。可以说,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教育工作者深受鼓舞和激励、积极性空前高涨。

(二)各项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围绕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展开。加强德育工作,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对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指导。基础教育加大了课程教材改革力度,把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向题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学校德育、体育、美育和社会实践工作得到加强。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宗旨,启动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中等职业教育突出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加快了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的步伐,推动了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和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以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为“切入点”,全面推进高校素质教育工作,着手修订新一轮本科教学计划,把素质教育融人高等学校的专业教育之中,加强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迈出新的步伐。在1998年顺利完成国务院机构改革中撤并部委所属91所(加上两所未调整的共93所)普通高校管理体制调整工作的基础上,1999年年初解决了国防科工委系统所属25所普通高校、34所成人高校98所中专校、232所技工学校的管理体制问题。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我们正在落实现中央部门所属的242所高校的管理体制及布局结构调整工作。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高教管理体制改革连续迈出了三大步,解决了多年来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通过这三次调整,可以预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将发生历史性的变化,这将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在下世纪的更好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一步深化。在总结上海等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1999年11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在上海召开了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对这项旨在解决制约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的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推动了以政府主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局面的形成。在各方面的努力下,高校筒子楼改造进展顺利,“绝不把简子楼带入21世纪”的预定任务可以完成。

——高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1999年我们从高考内容、科目设置到录取形式,都不同程度地加快了改革步伐。高考内容向着更加注重对考生的能力和素质考查的方面发展;广东省“*3+X”科目设置改革试点工作的进展,为进一步扩大试点积累了经验;高考录取手段有了重大突破,1999年有10个省、市、区进行了网上录取试点工作。高考改革为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条件。

——新一轮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以改革学校内部运行机制为重点,许多学校大幅度地精简机构,通过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体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优秀拔尖人才、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提高,一个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正在形成。

(三)教育事业有了大的发展。

——“两基”工作取得显著进展。1999年是本世纪末实现“两基”目标至关重要的一年,党和国家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9月到11月,全国人大五位副委员长带队赴有关省(区市)进行了《义务教育法》的执法检查。教育部党组先后三次召开会议,专题分析研究“两基”工作,进一步强调了坚持“两基”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的工作方针。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领导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进展顺利,对“两基”工作的督导力度进一步加大。经过各地的共同努力,到1999年年底,“普九”的人口地区覆盖率达到80%,青壮年文盲率降至55%以下,完成了预定的“两基”工作任务。

——高校扩招工作顺利完成。根据中央的决策,1999年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经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的共同努力,平稳、顺利地完成了高校扩招任务。据统计,1999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实际招生为280万人,其中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60万人,比1998年增招51万人,增长47%,在校生人数较上年增加76万人,增长22%;成人高等教育招生约116万人,较上年增长近16%。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录取率达到49%,比1998年提高了近13个百分点,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有史以来最高的一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的毛人学率预计可达到105%,比1998年的98%提高07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各地结合实际,量力而行,不同程度地扩大了高中阶段的招生规模,据10个省(市、区)的统计,1999年高中阶段招生与上年相比增长116%,初步估计全国高中阶段招生规模将比上年增长15%左右。

——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有新的突破。1999年以“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为标志的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进展顺利,特聘教授已有200余人到岗,其转换机制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意义深远。这些措施对加速各地和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导向作用,高校和社会各界反映良好。同时,还进行了优秀博士论文的评选,促进了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加强了吸引优秀留学人员回国的工作力度。

——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1999年在高校集中的地区建立一批大学科技园的工作开始启动,不仅很多高等学校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而且还得到了许多省市政府包括一些主要领导同志的积极支持,显示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对促进教育与经济、科技的紧密结合,孕育和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途径,推动高校师生更多地参与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现代远程教育有了进一步推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现代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教育科研网的提速和卫星电视教育网改造工作,使现代远程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并为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奠定基础。加紧了“虚拟学校”的论证和建设,加快了信息资源库建设和远程教育软件的开发。远程教育的发展将会对我国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的改革产生深刻的影响。

——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迈出新的步伐。1999年,国家加大了对北大、清华两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支持力度。并采取重点共建方式,由教育部分别与中科院和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陕西省、浙江省、国防科工委、黑龙江省共同重点建设若干所高水平大学。“211工程”进展顺利,一批重点学科得到了加强。

——教育经费总量有所上升。根据最近发布的1998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公告,全国教育经费为294906亿元,比前一年增长1648%。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203245亿元,比前一年增长912%,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由前一年的249%提高到255%。1999年,仅落实中央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增加1个百分点一项,就又增加了28亿元。财政部和国家计委安排了147亿元的国债资金用于扩招,各地各高校也配套资金37亿元。并正式启动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试点,实施教育储蓄。一些地方也积极出台了增加财政教育投人的政策措施。这对于增加投人总量、缓解我国现阶段教育经费紧张的状况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经受了三场大的政治斗争的严峻考验,继续保持了教育战线的稳定。

全教会刚结束,我们立即召开了第八次全国高校党建会议,就高校进一步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部署。高校邓小平理论“三进”和“两课”改革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已全面实施新的“兩课”课程体系。虽然1999年突发事件较多,但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继续保持了学校的政治稳定。特别是在三场大的政治斗争中,教育战线也和全国人民一道经受住了严峻考验,表现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的强大民族凝聚力,特别是广大青年学生表现出极高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政治觉悟,充分显示出多年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成效。

(五)“三讲”教育取得明显成效。

自1998年底到1999年第一季度,中央决定在教育部开展”三讲”教育试点。当时正值全教会的紧张筹备期间,我们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边学习、边研究、边整改、边筹备,不断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在教育战线广大同志的支持和帮助下,通过认真学习、发扬民主、开门整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有效形式,使党组的同志及机关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在新时期全面推进教育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不少地方教委也进行了“三讲”教育。通过“三讲”教育,教育战线精神面貌有了新的变化,改革的意识更加增强,工作思路也更加明确,对于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即将过去的一年,是教育战线极不寻常的一年,也是成绩显著的一年。

回顾即将过去的1999年,我们也深刻地感受到:教育在面临难得机遇的同时,教育工作中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可以说,发展机遇越多,需要我们研究解决的难点、热点问题也就越多;教育受重视的程度越高,对教育的期望和要求也就越高。党和国家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在增强综合国力中的基础地位,把教育作为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关键的基础设施。对此,我们既感到非常振奋,也感到责任重大。面对新的挑战,教育工作还有许多不适应,面临的问题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扩大发展规模成绩显著,但矛盾和隐患增多。1999年的扩招工作是得民心、顺民意的,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实践充分证明了中央决策的正确性。但是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宏观指导不够,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少数地方和学校出现“高收费”、“乱收费”和高校招生新的“双轨”现象。有些高校以建校费、赞助费转校转专业费等各种名目高收费。此外,客观上由于原有办学条件就紧张,又缺乏足够的准备时间和必要的投入,大幅度扩招导致本来就不宽松的办学条件更为紧张。还有,由于对国家资助贫困生的政策宣传、落实不到位,造成了极少数贫困学生因不了解政策没能去学校报到。这些问题虽是在扩招中难免出现的,但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引发许多不安定因素,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第二,关于民办教育问题。全教会召开后,社会各界对中央的《决定》中关于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的精神反响热烈,民办教育有了进一步发展。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政府对民办教育积极鼓励和支持的力度不够,缺乏新的手段和措施;另一方面,对民办学校发展如何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也不够。这些都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并加快民办教育的立法进程。

第三,关于职业教育问题。发展职业教育,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项重要政策,也是许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但在1999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滑坡。我们在高校扩招时特别注意加快高职发展,提出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的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和创业人才。但从目前反馈的情况看,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没有完全实现,高等职业学校学生报到率偏低。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面临的新的形势和问题。

第四,关于教师队伍素质问题。我们拥有1400万的教师队伍从总体上说,数量已经基本能够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但是,面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队伍暴露出许多不适应。有教育思想、观念和业务能力等基本素质方面的问题,也有队伍结构和管理上的问题,还有师德建设问题。已经引起社会有关方面的批评,成为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这是我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的。

第五,乱收费收费乱,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目前,“两基”工作中出现的农村初中辍学率明显增高的问题,原因之一就是学校收费过高,各种名目的收费给学生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影响了求学的积极性。城市中小学收费项目更加繁多。同时,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学校也存在规范收费的问题。

第六,如何正确引导极其活跃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热点问题的讨论。当前,社会各界对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关注很多,教育理论研究十分活跃。相比之下,我们的正确舆论引导力度显得不够。

二、关于2000年工作的主要思路和要求。

2000年的工作是很明确的,就是要认真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目前,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大政方针和主要目标都已确定,我们要做的是学习、学习、再学习,调研、调研、再调研,落实、落实、再落实。我在这里谈一些看法,供大家进一步研究和思考。

(一)加强德育工作,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形成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在新的一年里,要进一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战略部署和决策上来。加强德育工作,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力度。抓住关键环节,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坚定不移地把加强德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在全教会上,江泽民同志特别强调了这个问题。最近中央又专门发了文件,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要根据中央《决定》的精神,把德育工作有机地融人到各个层次和各个阶段的教育中去。通过有效途径和具体措施,落实大中小学各教育阶段德育目标递进层次的要求。遵循德育的总体目标以及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有针对性地调整和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和要求。通过循序渐进、相互衔接的德育工作,帮助和引导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的法制意识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要加强对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净化校园育人环境。特别要重视改进德育工作方法,克服形式主义,注重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第二,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深人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我们传统的教育模式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而忽视学生的主动性;教育方法上往往擅长于满堂灌,造成了学生学习被动、课业负担过重,这已影响到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时代的发展,正在促使教育从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转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为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培养。这些都要求我们尽快改变现有的教育观念模式和方法,树立新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观,广泛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以及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方面,大胆革新,创造经验,加强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第三,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紧迫任务就是要坚决把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中小学生负担过重问题由来已久。多年来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次全教会上,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举措,特别是有关调整教育宏观结构、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改革高考制度等,都为我们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生负担过重问题,创造了很好的宏观环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增强做好“减负”工作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以治理学生用书为突破口,制止商业性推销活动进人校园,坚决果断地把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减下来,这是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实事,是我们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重点之一,一定要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四,组织实施以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为重点的基础教育教材工程。要制定符合学生终身学习和主动发展需要的新的教学基本要求,启动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建设,促进多样化发展,给地方学校、教师及学生以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充分发挥;要很好地研究解决现行教材的旧和窄、难和深以及过分追求学科体系完整的问题,切实克服教材课程脱离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脱离社会实际等弊端。对外语、思想品德、计算机三门课程的改革问题,已形成了初步指导思想和框架,要抓紧落实。在农村初中教育中,要进一步推广“绿色证书”教育。积极开展勤工俭学等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还要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要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广泛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强健体魄,锻炼意志,增强团结合作意识。

第五,继续推进高考制度及相关制度改革,在1999年的基础上向前推进一步。高考的内容要向着更加有利于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方向发展。在广东进行高考科目改革试点的基础上,2000年扩大到山西、吉林、江苏、浙江等省份;同时扩大录取手段改革的参与面,创造条件,使全国参加网上录取省市数高校数和考生数均超过50%。从2000年起,取消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派遣证”,加大学籍学历管理改革,并着手建立文凭电子注册制度,把文凭印制发放权交给学校。

第六,加大工作力度,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重视师德建设,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教师掌握和应用新教材、新课程能力的培训。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和信息传播技术,全面启动国家、省、地市三级教育培训。开展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工作,拓宽教师队伍来源渠道。加快师范教育布局结构的调整步伐,进一步改革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推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同时要加强薄弱学校和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2000年还要基本解决民办教师问题。

(二)坚持“两基”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确保“两基”目标如期实现。

2000年是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的最后一年,能否如期完成“两基”任务,关键在此一年。

第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两基”继续作为工作的首要目标,坚持“两基”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2000年,要将“两基”人口覆盖率从80%提升到85%,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都集中体现在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任务十分艰巨。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既要看到工作的难度,又要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同时,要不断研究新形势、新情况,找出新办法。还要注意研究民族教育的特殊性,提高双语教学水平,加强内地对口教育支援工作。

还要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工作。

第二,要针对当前“两基”工作中存在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初中辍学率明显升高、中小学危房改造任务艰巨、面临初中入学的高峰、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等突出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集中力量解决这些问题。特别是要确保义务教育的经费来源,目前全国中小学校舍危房还有1000万平方米,还需要约30亿元的投人才能解决,各地要采取紧急措施,切实解决好这个问题;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和法律手段,力争把初中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重视解决处境不利的地区和人群的教育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初中人口高峰期的相应准备。

第三,坚持“积极进取、实事求是”的工作方针。在尚未实现“两基”的地区,要坚持进度服从质量的工作原则,防止和纠正不顾基础与条件,为赶进度盲目调整规划,忽视质量,突击达标的现象。同时,要加强“两基”督导工作,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普及初等教育的检查督导和推动工作,逐步提高少数民族的教育水平。在已经实现“两基”的地区,把工作重点放在“两基”达标后的巩固和提高上,不断提高“两基”整体水平。大中城市要向更高的目标努力。

(三)继续努力,做好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的招生工作。

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步伐,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发展普通高中要注意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办学规模要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要正确认识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着力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办出特色,增强吸引力。要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要继续扩大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克服困难,以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要使各类高等教育年度招生总量、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率以及应届高中毕业生接受各类高等教育比例与上年相比有一定增长。2000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年度招生规模拟安排300万人左右,其中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拟安排180万人。

(四)深化体制改革,为加快教育发展创造条件。

第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要取得大的突破。2000年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人决定性的阶段。根据国务院的部署,今后除教育部和少数特殊行业部门外,其余中央部门不再管理院校。2000年,要基本完成现中央部委所属242所普通高等学校和106所成人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与此同时,还要加大布局结构的调整力度。希望各地和有关部门要切实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认真做好有关工作。随着中央部门院校管理体制改革进程的推进,把高等职业教育和大部分高等专科学校的设置权交给省级人民政府,高等专科学校的招生计划权也将放到省里,省级政府对教育的责任加大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任务也相应加重了,希望各地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同时要加大县级人民政府对学校校长、教师和教育经费的统筹管理。

第二,全面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高校集中的大城市要取得突破性进展。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在上海召开的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的精神,加快改革步伐,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目标。当前,工作的重点是学生生活后勤。我们要用创新的思路,加快学生公寓建设。特别要在地方政府的主导和政策支持下,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开辟多元投资渠道,加快建设进程,并按社会化的机制进行经营和管理。另外,还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水、电、气基础设施的改造,加快高校必需的教学基础设施、必要的体育设施、计算机网络和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从根本上解决高等学校后勤体制不适应、设施落后的状况,使学生生活、学习的基本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第三,系统研究民办教育发展机制和政策界限。当务之急是要系統研究新形势下民办教育的发展机制和有关政策界限,既要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制定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措施,也要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科学管理和合理规范,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要尽快完善民办教育的法律法规,吸纳民间资金发展教育,创造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政策环境。

(五)眼未来,面向世界,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2000年是世纪交替之年,我们的工作既要立足当前,更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要从长考虑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一,加快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和教育信息化的进程。要充分认识现代远程教育与教育信息化对21世纪教育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随着我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进程的加快,更要抓紧做好自己的工作,占领必要的阵地。我们已下决心在2000年完成CERNET主干线路提速工程,把主千网速率从现在的2M提高到155M或更高,基本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并与所有省会城市连通。同时将CERNET与广播电视教育系统结合,构筑远程教育体系基础平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将远程教育延伸到边远和农村地区,这样可有效地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提高教育质量。要制定一个计划,通过有效的途径将机关、企业淘汰下来的计算机调剂到边远和农村地区去装备中小学。

大力发展我们自己的教育软件产业,要采取竞争、开放、合作的新机制,培育教育软件产业。

第二,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办好一批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我们将在对“211工程”首期建设进行评估验收的基础上,与有关部委、省级政府一起抓紧做好二期工程的规划,加大投人力度。要集中力量支持办好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重点学科,并向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环境保护、生态农业等学科倾斜。2000年还要继续实施“长江学者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工程,加强出国留学等教育交流与合作,采取各种措施,支持出国留学,鼓励回国服务,培养、吸引和留住一批优秀人才,下功夫造就一批站在世界科学技术前沿的学术带头人和尖子人才。同时,鼓励本科生提早参加科研和社会实践,加强创业教育。

第三,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贯彻全国技术创新大会精神,2000年年初将召开高校技术创新工作会议,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要建设一批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努力为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服务。加强与有关方面合作,完成15个大学科技园区的试点建设,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一批高校的科技力量和成果向企业延伸,做好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区的相关工作。

第四,制定教育事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这是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过程中的第一个中长期教育事业规划。我们要在系统总结“九五”计划执行情况,深入分析教育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科学把握时代对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

(六)继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开拓教育经费筹攢的新渠道。

继续落实中央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的工作,推动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努力增加本级财政中教育经费的支出,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三个增长”。依法加强对教育费附加的征收和管理,农村教育费附加实行乡征、县管、乡用,并保证完全用于教育;继续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发挥中央专款的作用,确保“两基”目标的如期实现。利用银行贷款加大校园改造和建设的力度,使学校的教学设施、体育设施、基础设施有较大的改善。继续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要以近期发生在山东的特大海难事故为鉴,高度重视许多学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争取各级政府增加投资,狠抓各级各类学校的危房以及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改造工作。

在努力增加投人的同时,要加强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非义务教育收费的政策措施,规范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收费,坚决制止各种乱收费和新的“双轨制”,对违反规定的要严肃查处。加强国家对贫困学生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使之家喻户晓,深人人心。

(七)切实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做好高等学校的稳定工作。

继续改进和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是全面完成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千意见》,把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摆到重要的议事8程,筹备召开第九次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充实和改进高校思想品德课和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继续抓好“两课”教材、师资队伍、学科建设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

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建设。要根据高教管理体制改革进程的发展,着力做好体制调整后有关学校领导班子的组建工作。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

继续做好教育战线的稳定工作。要特别注意高等学校意识形态的动向,积极做好有关工作,落实工作责任,继续保持稳定。

三、做好2000年工作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同志们,我们面临的任务是十分繁重的。2000年是落实中央关于教育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关键一年,也是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进人攻坚的一年。做好2000年的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认清形势,把握大局,掌握工作主动权。

在当今国内外新的形势下,要把教育改革进一步引向深人,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复杂的局面。这就更需要我们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水平,提高驾驭教育工作全局的能力。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分析和解决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既要遵循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保持相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要考虑教育事业所依托的社会经济的大环境,掌握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把握好工作主动权。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清醒地看到问题矛盾和隐患。

(二)要继续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教育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也为我们加快教育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全教会在教育思想、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育结构教育体制等诸方面都有新的突破,是一次解放思想的大会。落实《决定》提出的各项改革任务,要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给地方和学校以广阔的改革空间,鼓励大胆探索;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发展我们的教育事业。同时改革要积极稳妥、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不能大起大落。重大改革方案的出臺还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充分考虑到社会各方面和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加强工作的预见性。当前改革已进人攻坚阶段,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保持稳定尤为重要。我们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责任感,继续抓好对“法轮功”的斗争,善于见微知著,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保持和发展教育战线特别是高等学校稳定的大好形势。

(三)保持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防止片面性。

中央的《决定》和江泽民同志的讲话,对今后各级各类教育都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具体任务。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各级各类教育在现实发展中的关系,着力调整好教育的宏观结构。

在基础教育阶段,要注意区别沿海与内地、城市与农村基础好的学校与薄弱学校的不同情况,加强分类指导。根据各地不同实际,处理好普九”与发展高中的关系。要积极发展职业教育,避免严重比例失调。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要把调整结构和提高质量摆在突出位置。

进一步理顺发展思路,积极探索新的发展增长点。在城市,要增强特色和适应性;在农村,要探索实际需要的办学模式,加快发展。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确定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比例,充分利用教育有限资源,相互促进,提高办学效益。

高等教育要确保扩招之后基本的教学秩序、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根据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学科结构,注重发展高新技术相关学科,不同类型高等学校都要办出特色,形成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抓住机遇抓住重点、抓住关键、狠抓落实。

面对当前的大好形势和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抓住机遇,抓住重点,抓住关键,狠抓落实。对事关全局的关键性工作要紧紧抓住不放并取得突破,要及时解决好制约改革和发展的瓶颈性问题。总之,要狠抓落实。

2000年要紧紧抓住社会各方面反映强烈、中央领导多次批评的一些问题,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使这些方面的状况得到迅速而明显的改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及时地处理这些问题,给人民群众以明确的交待,维护教育战线形象,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教育工作的厚爱和支持。

(五)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加强政策舆论引导,提高决策水平。

由于教育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特征,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突出,世界各国政府都表现出对教育的极大关心和重视,在不同程度上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鲜经验。我们要积极推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加深人地研究世紀之交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以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希望同志们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放宽眼界,多做一些关系未来的研究,及时借鉴一切有益的经验,帮助我们把工作做得更有科学性、预见性。

还要加强政策法规研究、规划及预测研究,提高决策水平。

同志们,2000年工作做得如何,将对下个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的任务光荣而艰巨。现在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大政方针已定,我们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作者: 陈至立

第4篇:年度全市教育工作会议讲话

2006年度全市教育工作会议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2006年度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落实全省2006年度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我市2005年度教育工作,具体安排和部署2006年度全市教育工作。下面我宣布鹤岗市2006年度教育工作会

议开始。

一、进行大会第一项,请市教育局纪委书记张爱国同志传达全省2006年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刚才,张爱国书记已经传达了全省2006年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领会。本次会议的原则是发放的文件材料会上不传达,请同志们会后认真贯彻执行。

二、下面进行大会第二项,请市教育局副局长李传龙同志对全市2006年职业教育工作进行强调部署;

三、下面进行大会第三项,请市教育局副局长闫飞同志对全市2006年基础教育工作进行强调部署。

以上几位领导对全省2006年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行了传达,并对我市2006年教育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下面我主要强调一下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切实加强行风建设,创造良好的行业风尚

市教育局今年将把行风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年初重新修订了《鹤岗市教育系统干部职工七条禁令》,对教师队伍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进行了具体规范。目前,社会上对我们在岗教师在外办班补课问题存在很大反应,给整个教育形象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今年,市教育局要加大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力度,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二、重点抓好学校安全工作,为教育教学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是加强领导,严格落实安全稳定责任制。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必须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学校“一把手”对本单位安全稳定工作负总责,要亲自关注安全稳定工作,把安全稳定工作摆在学校工作首位,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牢固树立“责任生于泰山”的观念,要逐级落实责任制,将学校每一个岗位的职责逐条细化,分解落实到人,层层签订责任状,做到目标管理明确,建立覆盖学校所有工作环节的安全稳定责任体系,努力构建学校党政统一领导,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和支持的安全稳定工作格局。

市教育局今年将进一步建立完善安全稳定工作考核奖惩制度,及时对全市学校安全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在学校考核、评估、评优、评奖等活动中,实行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一票否决”制。好范文版权所有

二是突出重点,加大力度开展安全工作检查和隐患整改。各单位要认真吸取以往省内、国内发生的重特大事故的教训,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集中力量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检查。特别是要把学生宿舍、食堂、实验室、楼梯间、消防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化学实验品、运送学生的车辆,以及各种教学设施、危房等重点要害部位作为检查重点。在检查中要严格、细致,不留死角。市教育局将组织经常性的学校安全检查。对查出的隐患逐一进行登记、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切实预防和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在去年安全工作大检查中所发现的各项安全隐患,仅消防安全隐患就占80以上今年,我们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学校安全设施维修改造计划,力争在2010年彻底消灭学校安全隐患。

三是加大安全教育力度,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中提出了“在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开设安全知识课程,提高青少年在道路交通、消防、城市燃气等方面的识灾、防灾能力”的要求,把安全教育作为幼儿园、中小学课程的重要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安排课时认真开展以“提高中小学生和幼儿自护、自救、防灾、逃生能力”为主题的教育,增强师生的防范意识和能力,掌握基本的自救逃生方法使安全教育科学化、规范化,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此项要求,继续深入开展“安全教育月、教育周、教育日”活动,丰富学校安全教育内容,通过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如广播、电视、参观图片展、班队会、墙报等形式,把安全教育搞得有声区有色,使学生受到直观的安全教育,强化中小学生的法制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提高安全教育效果。要进一步推广和完善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制度,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在学校法制教育、校园环境建设、打击流氓闹校和帮教后进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共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四是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及周边治安的综合治理,积极推进“平安学校”建设。按照省综治委提出的2006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任务,加大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的整治力度,全力维护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安全、文明、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各单位要主动配合协调公安、工商、卫生、文化、城管等部门,加强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的整治,净化学校教学环境。特别是要加强与当地公安部门的联系,

第5篇:年度教育工作会议讲话稿

——打造“从善” 特色文化 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同志们:

上午好!

今天是新学年教育工作会议。按常规做法,我的讲话应该总结上学年教育教学工作,从政治思想、教育教学、队伍建设、后勤管理等各方面进行总结,同时布置新学年的工作。但是,我今天不作常规的惯例式讲话。我为大家做一次专题讲座,讲一讲下原的“从善”文化。

大家请看主席台旁的标语:打造“从善”特色文化,推动学校内涵发展。这就是我今天报告的主题,也是我们下原教育新学年努力的方向。

我个人认为,办学校可能有三个层次,分数——特色——文化。

办学起步阶段,为了吸引孩子来学校读书,分数和升学率是很重要的。因为对家长而言,读书,考到好成绩,家长就放心,升学率高的学校就是好学校。

当学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打造学校的办学特色成了办学者的追求,有思想的校长都能联系校本实际,打造本校的特色。办得好的学校,从来不宣扬自己的分数,也不讲升学率,而是讲自己的理念,说自己的特色,说自己的学生在特色教育中是如何发展的,说孩子们在我们的学校如何身心健康、品德优良、全面发展。当然,有鲜明的特色的学校,分数和升学率一定是很好的,是不用宣扬的。比如,南通中学的“难忘教育”,洋思初中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等等。

学校发展到更高层次,应当是文化立校。

学校文化建构的核心是共同愿景的确定与价值观的构建,它是信念、信仰、价值体系确立和重建的过程。文化,是无形的,但是,它植根于师生心中,也彰显于校园气息中。或者说,学校文化就是学校的气,就是学校的场。它能够让每一个外来者走进校园都能明显感受到浓烈的气息。感到高兴的是,走进我们镇下原小学和花园小学,我们能初步感受到篮球和写字教学的文化气息,当然,还是处于初步阶段的。

学校,不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学校是一种精神和文化所在。学校是物质环境与心理、精神和谐统一的文化生活空间,学校的文化内涵是决定教育内涵品质的根本因素。请思考,下原教育的文化内涵是什么?

目前,我提出下原教育走文化发展的道路,不是说我们已经走过了第一和第二阶段,而是说,我们要高点定位,跨越发展,既要追求分数、打造特色,更要走文化立校、内涵发展的道路。

上个世纪初叶,下原小学起步于陈氏家族“从善祠堂”。走过了百年风雨,下原教育始终贯穿着“从善”文化的精髓。2012年8月16日,市镇人大代表视察下原初中,他们听了夏东方校长关于下原初中“爱心教育”的介绍。下原籍的陈学宏老人是“爱心教育”的核心人物,他就是“从善祠堂”陈家的后人,他是贵州省的退休老教师,现住南通。今年八十多岁了。多年来,他每年都从自己的退休工资中拿出一万多元捐赠给下原教育,用于补助贫困儿童,用于奖励成绩优秀的孩子。下原初中宣传橱窗中有陈学宏老人参加捐助、颁奖的图片。陈老先生用自己的行为践行着、示范着“从善”的理念。我们下原教育起步于陈家的“从善”祠堂,下原的孩子也要像陈学宏老先生一样,从善向上,健康成长。

新的学期,下原教育要认真研究“从善”文化的理论体系和行为框架,要研究教师、学生在“从善”文化引领下如何发展,要以“从善”为核心研究下原教育的理念系统、行为系统和视觉系统,打造学校特色文化。

什么是“从善”?即依从善道,听从善言,举止向善。

《国语·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意思是顺随善良就像登山一样艰难,顺随恶行就像山崩一样迅速坠落。

《论语》中,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或不善,都可以为师。这样的精神和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从善”二字,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百年来,下原教育一直以“从善”文化濡染学子,一代又一代地的下原人择善而从,从善如流,茁壮成长,表现着极好的人文素养。当然,我个人对下原教育的历史研究还不够,这个内容要作为新学年的研究课题纳入各学校教育研究的日程。

今天,我们要打造的下原“从善”教育是什么样子?

“从善”文化下的学校教育,将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方式,以“从善”为核心,努力培养自主学习、身心健康、“从善”向上的阳光少年。这就是我们下原“从善”教育的理念,它包含着教育方式和教育目标。新的学年,我们下原镇全体师生要围绕这一理念,不断地学习、研究、改进、提升,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在这样的理念引领下,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应该通过哪些形式的活动,让孩子们如何体验、怎样“从善”呢?

各学校要确立一班人认真地研究、思考,走进历史,走近生活,面向未来,对“从善”文化进行全方位的研究。要研究“从善”文化的历史轨迹,研究“从善”文化目前的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也可以走出去,到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校参观学习,还可以邀请有关专家来校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吸纳各方面的意见,探索“从善”特色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完善并提升其理论基础和实践框架。

关于打造从善特色文化,我讲四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我们要认真设计下原“从善”教育的形象。

教育形象包括理念系统、行为系统、视觉系统。

理念系统包括文化核心、学校精神、共同愿景、办学宗旨、办学理念、管理方略、校训、校歌、教风、学风等十个方面。

行为系统包括教师形象、学生形象、课堂准则、活动准则等四个方面。

视觉系统包括校徽、校旗、校服、作业本、学校网站、学校宣传册、学校环境布置(包括文化角、建筑物的装饰、教室和办公室的装饰)等等。

设计好以上三个系统,对学生从精神上进行引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这属于精神育人。各学校要纳入新学年的工作计划,分步骤逐步完成。

第二,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文化知识,培养生活技能,学习道德规范,体验价值情感,乐于“从善”。这就是活动育人。

课堂教学是培养孩子的主阵地。活动单导学课堂设计的一个又一个活动就是培养孩子知识、技能和情感的载体,让孩子们在活动中由不知走向知,由不能走向能,由不善走向善。因此,全体教师要认真设计活动单导学课堂,真心实意地搞好教学改革,在课堂上教育、引导孩子们“从善”。

各学校“从善教育”的活动已经有了很好基础。上学年,我们下原初中教育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师队伍建设成果明显,中考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下原幼儿园的孩子在乡土气息的游戏活动中启蒙感悟,幼儿园办学经验在全市德育工作与学校特色现场会上作了介绍;下原小学的孩子在篮球操运动中快乐成长;花园小学的孩子们在绳操和写字特色教学活动中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增强很好的文化底蕴。两所小学的和中心幼儿园特色项目专题片在如皋电视台播放,引起一定的反响。下原小学的篮球操已经成为一张名片。孩子们在篮球运动中成为了身体健壮、心理阳光、人格向上、品德从善的少年。这就应验了上文所说的“从善”教育的方式: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方式,以“从善”为核心。

新学年,德育工作者要引领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引导孩子们关注细节,从小处着眼,把小事做好。每一个孩子都要努力做到“把路走好,把字写好,把饭吃好,把地扫好,把操做好,把歌唱好。”行为习惯好了,举止行为优雅、有涵养,当然就“从善”了。学校的常规管理自然就上档次了。

当然,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日久天长,要持之以恒地抓,一个阶段抓一个重点。上学年,下原小学重点抓了“学会吃饭”这一环节,效果很好。在新的学年,各学校政教处、团总支和少先队组织要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从善”教育的系列活动。

第三,师资队伍建设要走“从善”之路。

教师,要遵守师德规范,为人师表,要以“责任”和“爱”贯穿于教育人生之中。上一学年,下原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市教育局、镇党委、政府和社会群众给予高度评价,这来源于全体教师为打造下原“从善”教育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师资队伍建设仍然是下原教育管理的重中之重。教师学识肤浅、师德失范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与“从善”教育的要求有一定差距的。具体说来,有以下五点:

1.“校园三禁”没有完全到位。即在校园内禁止抽游烟、禁止打牌,教师禁止赌博。

2. 教师不认真执行教学常规,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不到位的现象依然存在。以下现象很不好:不认真备课、不二次备课,学校教学管理人员不及时进行常规检查和督查等等现象。有人认为中心初中在教学管理上要求太高,错!常规应该执行,本来就应该如此。我在一所学校检查工作时提出了以下问题:校长要不要进课堂?行政值导人员要不要巡视课堂?教导处要不要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教学常规检查?发现教师不认真进行二次备课要不要采取措施?行政人员要不要蹲点到教研组参加集体备课活动?以上问题,本来不应该成为问题。可是,当这些问题成为问题的时候,我们管理的层次就太低了!

3. 师德失范现象依然存在。体罚和变相体罚,上课迟到甚至旷课,课堂上大发牢骚,甚至散布对现实不满、对党的政策不满的话。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学校,决不允许有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人民教师,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坚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核心。再说了,高效课堂是不容许偏离教学目标去闲扯的,活动单导学的活动中不包括“发牢骚”的活动!

4. 少数教师不服从学校管理,对管理规定阳奉阴违。以上现象即使很少,我们也必须坚决抵制。

在新的学年,下原初中要严格执行并迅速推进4月份制订的《教学常规管理办法》,让学校教育教学常规更上一个层次。

少数同志对教师考勤与绩效奖金的关系问题存在模糊认识。今天在全镇教师大会上宣布一项规定。奖励工资,只有上班到岗才有机会享受。凡请假,不上班,均不可以享受绩效奖金,包括事假、病假、婚假、产假等。有人说,国家规定,病假、产假等假期不可以扣工资。对!假期中,基础性绩效工资已经发放了,谁也不可以扣你的工资。但是,不上班,是不可以发奖金的,这也是依法执行的。当然,为了体现管理的人性化,一般请假在5天内的,可以忽略不计,即视为出满勤。超过5天(含5天),按出勤率计发奖金(5天假期不扣除)。这一规定作为镇中心初中党总支的建议,请各校教代会制订新学年《绩效奖金考核发放办法》时采纳。另外,对退养、退二线的人员的考勤,根据市教育局文件规定执行。

5. 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非常薄弱。在去年进行的如皋市第6届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过程中,我明显地感到我们的弱势,我们镇仅有6人榜上有名。在培养优秀教师、打造名师这一方面,我们下原教育是做得不够的。

怎么办?完善制度、搭建平台,推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我们要组织青年教师制订三年成长计划,各人对自己专业进修、读书、课堂教学竞赛、论文写作等方面制订周密的成长计划。各学校要引导教师养成撰写教学反思的习惯,要组织开展教育教学论坛和沙龙,推动教师在公开场合发表自己的见解。每个学科组一学期不得少于两次教学论坛或沙龙活动。教师在沙龙和论坛上的精彩发言要结集出版。我们要继续实施青蓝工程,组织教学师徒结对。我们要邀请名师到下原来展示高效课堂,我们要充分发挥原实验初中的教师以及如师附小的教师(新学年附小教师来下原支教)这些优质资源的作用,为下原镇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助推剂。我们还要把教师带出去,参加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在活动中把教师推上去。易中天说三国讲过一句:人是被逼出来的。学校管理层就是要搭建平台,给予机会,“逼”出名师。在“逼”的过程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当然,教师专业成长到了一定的阶段,会成为自觉行为,无需再“逼”了。若干年后,我们下原镇也会涌现出一批名师,甚至有特级教师,那才是教师“从善”向上的重要成果。

同志们,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教师静下心来,沉住气,勇于“坐冷板凳”。在全社会普遍浮躁的情况下,静下心来,“坐冷板凳”确实不容易。我真心诚意地劝大家,静下心来,读书、备课、辅导学生。上学期,我们邀请原实验初中的刘婉老师来为初三班主任作讲座,也安排了下原初中的张娜老师做讲座。她们就是能宁神静气,专业成长好的教师。我们初三年级的孙秋艳、何小兵老师也是极好的班主任,他们班级管理好,中考成绩优秀,优异的成绩不是一朝一夕碰运气得来的,而是日久天长的耐心、细致、科学的管理得来的。他们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他们加强对学生情绪情感的调控与引导,他们始终注意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这些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这些老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是榜样。新的学年,全体教师都要努力做宁神静气、勇于“坐冷板凳”的人,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前进。

第四,整合优质资源,构建安全和谐的教育环境,助推“从善”教育。

最近,镇人大xx主席牵头为教育做了一件实事。民间组织成立下原“从善”教育基金会。让有志者为教育事业慷慨捐资,该基金用于捐助贫困学生上学,用于奖励优秀学生、优秀教师,用于促进师生“从善”成长。有关《章程》已经制订,将择日揭牌。

新的学年,作为教育管理层,我们要在党委、政府和市教育局领导下,充分运作、积极整合各方面的有利因素,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让向善的下原人积极做好“从善”教育的事。

关于学校安全,包括校舍安全、交通安全、人身安全、食品安全、心理健康等等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这是“从善”教育的前提条件。而和谐,则是“从善”教育追求的结果。人心所向,政通人和,情同事顺,教育人要团结一致,择善而从,当然就和谐了。由于时间关系安全与和谐问题我就不展开来讲了。

过去一学年,下原镇党委、政府关心支持教育,学校班子团结和谐,教师队伍纯朴务实,我的感觉就是:下原镇——人好!作为教育管理者,我们应该看到,党委、政府始终落实党的“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做“从善”文化的领跑者、领路人。党政领导、社会各界对教育的关心和支持,让“从善”教育有着优越的外部环境,这就对教育人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必须以较好的师资队伍,以较高的教育教学质量,以较好的学校文化形象给予回报;否则,就愧对各界的关心与支持,甚至会因此丧失优质的教育资源。

好风凭借力,我们要行动起来,借东风,走好文化建设、内涵发展的道路。

同志们,在“从善”文化熏陶下,下原镇全体师生将会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成长,凡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精神面貌乐观向上,待人接物,彬彬有礼。一定能以较好的形象展示给社会。下原镇,毕竟是乾隆皇帝下江南经过的“下驾辕”,风水宝地,人杰地灵,千年古镇的下原人一定会展示非同一般的人文面貌。

我的讲话结束了,谢谢大家!

第6篇:在建设局系统上半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上半年度局系统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市政府第十二次政府组成人员会议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5.31”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回顾总结今年上半年的工作,研究部署下半年的任务,动员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求实创新,加快发展,以建筑业改革发展的新业绩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

上半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今年以来,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富民强市、加快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局系统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解放思想,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回顾上半年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建筑行业备受关注,加快发展凸现良机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其作用与地位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今年2月6日省委书记回良玉批示:江苏是建筑业较发达的省份,在国内享有“铁军”的声誉。但目前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浙江、广东等兄弟省在发展建筑业上采取了许多措施,如何进一步做强做大江苏的建筑业是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建议请省政府有关领导和部门专门研究,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季允石省长、梁保华常务副省长和分管建筑业的王荣炳副省长也都分别就做大做强江苏建筑业作了重要批示。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李源潮于3月18日作出批示:南京的建筑队伍要加快发展做大;请专门研究一次。周学柏副市长3月28日对我局批示:南京建筑业的现状是不仅发展慢、而且生存也难。请你局抓紧研究发展做大的对策。

今年5月20日,市人大组织常委会领导、部分人民代表和常委会职能机构负责人共36人,视察了南京建筑业。代表们深入工地,察看了我市大地集团施工的玄武湖隧道B标段工程和三建集团施工的新世界广场工地,听取了我局关于做大做强南京建筑业的专题汇报,并就扶持我市建筑业做大做强向市政府发出了视察建议书。7月16日,市长罗志军、副市长周学柏率队来局视察调研。罗市长一行视察了市建筑劳保统筹办和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听取了我局关于南京建筑业发展情况和做大做强对策建议的专题汇报。罗市长在听取了市有关部门对组建建工产业集团方案的论证意见后,充分肯定了我局关于建筑业改革的设想并支持成立建工产业集团。同时,要求我局系统通过转变机制、实施市场化运作、推行政企分开来进一步完善做大做强的方案。

上半年针对施工企业反映强烈的“最低价中标”问题,我局在认真调研、剖析其弊端的基础上,利用人大代表建议等多种渠道向上反映和呼吁,并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目前,有关方面正着手完善投招标管理办法,企业经营环境将有所改善。

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建筑业的关心支持,不仅为我市建筑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也为我市建筑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积极推进作风转变,优政建设取得实效

局党委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转变作风年”机关作风建设的部署和要求,针对去年底“开门评议机关”中基层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围绕“改进作风、改变形象、改善环境”的目标,狠抓机关思想作风、工作作风、行业作风和学习作风的转变,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围绕政务公开,实施阳光服务。机关处室和职能部门围绕提高工作透明度,将部门的办事内容、办事程序、办事权限、办事结果和收费依据、标准“六公开”,有的上墙公示,有的打印成册,免费发放。局领导还于3月31日,通过南京电视台《公仆访谈》栏目专访,围绕建工局职能和转变机关作风等问题,向广大市民进行介绍和宣传,扩大建工局的社会影响。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局和各窗口单位除开通投诉电话、设立举报投诉箱以外,还开设了网上申报、投诉等电子政务,使服务工作更加规范、便捷。

二是完善各项制度;狠抓队伍建设。局机关和各窗口单位以人民满意为工作标准,进一步完善了“首问负责制”、“当面回复制”、“一次查实待岗制”、“A-B角工作制”和限时办结制等制度。通过用严格的制度、严明的奖罚约束规范职工行为,使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新的提高。现在机关干部精神面貌和自身形象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作人员为民办事普遍做到了服务热情、节奏加快、效率提高,基层对机关工作的满意度有了很大提高。

三是改进服务方式,实施优质服务。为畅通信访渠道、了解群众呼声、帮基层办实事,我局从四月底起实施了周三领导接待日制度;局领导每周轮流坐堂接待上访群众。实施领导接待日制度以来,共接待上访群众9起36人,已解决处理接访问题3起。三月中旬,局领导带队组织建管、质安等职能部门和机关处室用20天时间;深入到30余家外地驻宁办和部、省属企业,在现场办公中帮助基层排忧解难.与基层共商行业发展和市场管理之策。为加强河西新区的建筑市场管理,适应河西新区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需要,局有关部门变“坐堂服务”为“上门服务”,质监、安检部门主动在河西新区设立办事窗口,既加强了新区的建筑市场管理,又方便了新区的工程建设。本着内繁外简的原则,各职能部门还最大限度地简化繁杂的办事程序,制定了限时办结制度,使服务更加高效便捷。

四是采取整改措施,解决存在问题。针对去年“万人评议机关”和“行风评议”中反映的问题,上下努力采取措施抓整改。我们针对意见中“干部管理不严、用人不当”的问题,局组织人事部门制定出台了“干部考察预告”、“任前公示”等干部管理办法;针对“企业法人监督管理不严”问题,局纪委、监察部门制定出台了《干部考核与责任追究办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暂行规定》等措施;针对“培训多、收费乱”的问题,局在有关会议上作出了职工培训实行“统一计划、统一培训、统一收费、扎口管理”的规定;针对反映强烈的“意外伤害保险和利用职权推销劳保用品”等问题,局和安监部门共同研究,重新对有关条款和规定进行了修改,下发专门文件,禁止推销劳保防护用品。通过及时而有效的整改,使基层群众见到了作风转变的实际成果。

三、市场监管力度加大,行业发展健康有序

一是以资质就位为契机,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调优队伍结构。经过近一年时间的资质就位的准备工作,我市共申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11家;二级资质企业92家,三级资质企业134家,劳务资质企业23家;申报二级砼预拌企业9家,三级企业3家,砼预制构件生产企业169家。目前,已就位的一级建筑企业有9家,比资质就位前净增2家;已就位的二级建筑企业92家,净增20家;三级建筑企业343家,净增44家。通过资质调整,我市建筑企业的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专业结构更趋合理。与此同时,项目经理的资质管理进一步得到加强。上半年经对8名一级项目经理、450名二级项目经理、403名三级项目经理的资质进行审核、认证;共有8名一级项目经理、323名二级项目经理、265名三级项目经理的资质重新得到确认。目前全市共有一级项目经理343人,二级项目经理1099人,三级项目经理1548人。结合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工作,队伍管理部门加强了施工合同备案工作和执法检查。上半年共办理施工合同备案443份,施工面积314万m2,工程造价近29亿元;共检查施工现场132个,追交规费70笔,累计金额近142万元。上半年,建筑工程分包交易中心建设速度加快,并陆续出台了一些工程分包管理的规章和制度,为下一步正式实施分包管理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法规依据和物质准备。

二是以贯彻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为核心,进一步强化质量监督工作。上半年,质量监督部门新接受报监工程456个,面积300万m2;目前在监工程共1640个,面积1224万m2,工程受监率达98%以上。上半年,共实施工程备案管理409项,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扩大。结合工程强制性标准的实施,共举办培训班12期,培训1368人,举办检测见习员培训1期,培训84人;结合质监工作制度建设,上半年相继修订完善和出台了“子单位工程竣工验收质监申报”、“质量事故调查处理”等六项制度,使建筑质量管理更加规范有序。上半年,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和建筑业协会认真组织实施了2002年度南京建筑工程“金陵杯”奖评选工作,经对全市193个申报项目进行全面复审,有95项本地工程获“金陵杯’奖,有14项外地工程获“金陵杯”荣誉奖。上半年,住宅工程无质量通病试点活动在长阳花园小区3幢工程上正式启动。质量监督管理部门通过认真落实工程质量投诉查处责任制,较好地将工程质量投诉工作落到了实处,今年以来共受理质量投诉19起,有13起已妥善处理,质量投诉比往年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三是以杜绝重大伤亡事故为目标,进一步强化对施工现场安全监督检查。上半年,安全监督部门强化了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通过日常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较好地坚持了“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为确保春节期间的安全生产,安全监督部门于1月中旬抽查了全市217个工地;建筑面积236万m2,排查隐患985条;为迎接“全国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安全监督部门于4月中旬抽查了全市306个工地;建筑面积达430m2,排查隐患1850条。除此之外,上半年安全监督部门在日常的安全监督管理中,共检查工地782个,建筑面积达463万m2,发出整改通知书207份;检测大型机械设备706台。与此同时,安全监督部门从我市实际出发,针对施工过程中易发事故部位和环节,开展了大型机械、临时用电及大型模板支撑体系、深基坑支护等专项整治,使安全生产通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上半年,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还认真组织开展了第七个“全国安全生产月”和第四个“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各建安企业广泛发动,积极参与,掀起了安全生产的高潮。

四是以加大工程劳保费征收为重点,进一步扩大了劳保统筹覆盖面。上半年劳保统筹部门以与时俱进、真抓实干的精神,通过主动上门服务,实行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结算控制,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工程劳保统筹工作有了新的突破。上半年,建安工程劳保费征收额达6800万元,同比增长20%,完成全年考核指标的75.6%,创历史新高;工程项目巡查覆盖面达93%,工程劳保费结算准确率100%,社保登记率100%,养老金征缴率92.26%,个人养老保险费征缴率达97.47%。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通过上下共同努力,劳保统筹部门已将南京一建、大地建设等5家企业纳入社会化发放行列,新增发放人数2818名,使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发放面比去年末扩面8.16%,离退休发放人员比去年增加17.4%。劳保统筹工作的有效运转,为企业改革和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四、市场开拓力度加大,生产经营逐步回升

今年上半年,企业经营工作不仅继续经受了市场激烈竞争的考验,也遭遇了最低价中标的冲击。在这种恶劣的形势下,企业经营工作迎难而上,奋力开拓,保持了稳定态势,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上半年,市属企业新开工程98万m2,与去年同比增长139%;在建施工面积334万m2,比年同期增长12.45%;完成建安产值7.96亿元,同比略有增长,基本实现“双过半”。上半年,企业新签定对外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合同额3320万美元。占全年指标的107%;实际完成营业额1437万美元,占全年指标的51%,外经合同额和营业额都实现了“双过半”。值得一提的是,一建公司在上海中标承建了22万m

2、总造价达2.7亿元的世茂湖滨花园工程,从而在上海市场重新打开了局面。四建公司审时度势,找准市场定位,通过全员经营、特色经营、诚信经营,使经营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的状态。上半年,四建新接工程31万m2,创历史新高;新承接装饰工程30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倍;完成总产值9146万元,同比增长9.93%,各项指标都实现了“双过半”。此外,大地集团、三建集团、金陵公司等企业的经营工作也出现了稳步回升的局势,均比去年同期有了新的增长。

上半年,市属企业在调整经营结构、盘活资产方面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市属企业在资质就位中,为促进经营结构调整,都积极申请了设备安装、地基基础、市政道路、装饰装演、房产开发等增项资质。上半年,大地集团10万m2的大地豪庭开发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大地集团构件厂、钢结构公司、路桥分公司等一批专业公司发展良好,为企业发展增添了后劲。

五、改革管理继续推进,企业活力有所增强

一是压缩人员、精简机构。企业普遍对机关处室和

二、三线工作人员进行了大幅度的精简与压缩,减少了管理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是不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企业普遍加强了劳动合同的管理,通过解除合同、提前退养、内部待岗等措施,使一线的生产冗员得到精简。按照“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原则,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大胆改革人事制度,建立起了公正、公平、公开的选人用人平台,使企业干部队伍的活力和朝气进一步增强。在分配制度上,通过推行“底薪、岗薪、奖薪”的新型分配模式,对传统的分配方式进行改革,有效地调动了员工的劳动积极性。与此同时,随着苏宁监理公司、江苏新筑预应力公司等企业相继实施民营化经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迈出新的步伐。

三是强化企业基础管理。上半年,市属企业在清理拖欠工程款、开展清产核资、处理债务纠纷和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市属施工企业继续以创精品工程、抓标化管理为重点,进一步改善了企业形象,玄武湖隧道等一批重点项目和新世界广场等一批大体量工程进展顺利;三建施工的深圳江苏大厦在获得深圳“金牛”奖、江苏“扬子杯’奖后,目前还正创造条件参加国优工程的评选。此外,企业科技进步工作、群众性QC小组活动和贯标论证、质量体系改版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效,大地集团承建的国展中心工程应用10项新技术已通过省级专家组验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四新”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和职工技术技能培训工作继续得到加强。

六、思想教育以人为本,党建工作不断加强

一是以思想教育为重点,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上半年,局系统各级党组织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各项工作;把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委工作的重点,通过上党课、看录像、组织辅导和中心组学习等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了江总书记“七·一”和“5.31”重要讲话,进一步统一了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提高了党员干部奋发有为、与时俱进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了岗位奉献、加快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是以党组织达标管理为目标,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围绕局党委关于《党组织达标管理》的实施意见,各级党组织从完善基础管理、建立规章制度、严格党内生活、夯实一线组织等方面,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创新的力度,使基层组织的日常管理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上半年;局党委对南京一建等9个直属党组织进行了党组织管理达标考核,对1家党委、l家支部进行了换届政选。

三是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重点,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继局处级职位全面实行竞争上岗后,市质监、安监等部门在科级干部选拔任用中,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竞岗、轮岗对现有科级干部进行了调整,使科级干部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和专业结构进一步趋向优化和合理,一批年龄轻、学历高的同志充实到管理岗位。上半年,局党委分别对一建、三建、四建和木材厂等四个班子进行了考核,并根据情况,调整了8名局管干部,其中提拔任用6人,调岗2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继续得到加强。

四是以党纪法纪教育为内容,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上半年,纪委监察部门在局系统集中开展了以“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为主题的干部作风整顿活动;以案例教育为内容,开展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加强作风建设的学习教育;开展了以预防职务犯罪为内容的党纪法纪教育。通过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增强了拒腐防变的能力。上半年,在抓源头防范、强化干部廉洁自律工作中,进一步强化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行了领导干部公开述廉,组织了行风评议“回头看’,规范了内部审计工作,严格了信访举报查处工作,使党风廉政各项工作落到了实处。上半年,局纪委受理并查处办结来信来访举报共23件,处理违纪党员领导干部3名。

在肯定上半年局系统工作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尽管企业改革在局部虽有所突破,但在产权制度改革、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总体步伐仍较缓慢;相对滞后于全市工业企业的改革,少数企业生产经营还很困难,发展后劲不足;二是企业管理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企业效益还很低下;三是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尽管上半年全行业没有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和群死群伤责任事故,但事故频率呈上升趋势,死亡率也比去年同期有所上升。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对待,采取措施,切实解决。

下半年主要工作

下半年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全局,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5.31”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十一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市政府第十二次全体会议部署,围绕全年目标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求实创新,进一步加快南京建筑业发展步伐,以两个文明建设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的召开。

具体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认真学习“5.31”讲话精神,把思想行动进一步统一到加快发展,深化改革,确保实现全年目标上来

无论企业还是机关、事业单位,都面临着加快发展的重任。

——要通过学习,进一步强化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意识。要通过提高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促进建筑企业的发展;要通过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来做大做强南京建筑业;要通过建筑业的全面发展,提高建筑业的社会贡献率,使其真正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要通过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增强完成全年目标的信心和决。下半年,我们要继续保持和发扬上半年工作表现出来的正确认识自我、正视困难问题、正确定位决策及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要彻底从传统的思想观念解脱出来,注重创新思维、逆向思维。在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用一般的思维方法、工作方法,走一般的工作程序是难以做好工作的。围绕年初下达的目标任务和年中市委市政府下达的调整指标,要进一步找差距、想对策、定措施,进行任务再分解、责任再落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当前,尤其要加大经营力度,抓一批项目在手,努力为跨年度生产做好项目储备。

——要通过学习,进一步转变作风,为行业和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围绕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工作效率,推进优政建设,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改进工作方法。机关及各事业单位在逐步实行政企分开的同时,要更加关心企业、支持企业,与企业携手共进;对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和优良服务。特别是对行业管理和企业改革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要进一步加大调查研究和协调服务的力度,努力为行业和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以质量安全为重点,全面加强行业管理

下半年,实施行业管理的职能部门要在上半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监督职能,实施规范管理,努力在行业管理和市场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长效化上下功夫。具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l、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一步强化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要继续抓好强制性标准的宣传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贯彻执行标准的自觉性和实际操作能力、要积极转变工作职能,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对建设、设计、勘察、监理、施工五大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监督上来,进一步把各建设主体的质量责任落到实处。坚持并完善竣工验收备案管理制度,继续抓好工程质量的投诉处理工作,做到投诉一起,查处一起。下半年要组织实施好“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工程建设责任主体质量行为”、“主体结构和环境质量”等一系列质量专项检查,对差劣工程和不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的违规行为;要严格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跟踪落实并抓好“无质量通病住宅工程”试点,为面上的推广积累经验。

2、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保持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上半年由于死亡事故呈上升趋势,下半年的安全生产形势将更加严峻。目前已进入施工生产的黄金季节,各类事故隐患也将进入高发期,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建筑业安全生产工作;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实施建筑工程四阶段安全生产核验制度,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防止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要加强对施工现场防暑降温工作的检查,对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施工用电及塔吊倒塌等容易造成事故的部位和环节要继续进行专项治理,对查出的隐患严格按照“责任单位落实、责任人落实、整改时间落实、整改措施落实、应急措施落实”等五个落实的要求,限期整改到位;对事故处理要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责任追究。要通过实施建筑机械安全检测工作,建立安全防灾和评估体系,推进安全监督体制的改革。要抓好“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并结合创卫及老城改造工作,进一步加大施工现场环境整治,进一步提升文明施工水平。

3、继续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进一步维护建筑市场秩序。队伍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继续深入抓好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工作。要继续以查处转包、违法分包和挂靠等行为为重点,抓好市场执法和综合考评工作。进一步发挥队伍管理三级网络作用,特别是要提高外地驻宁办的管理水平。工程劳务分包中心尽快开业运作,发挥二级市场的作用。针对市场准入制度的改革,及早采取应对措施,迎接全省施工核准管理模式改革,变施工核准管理为企业档案管理。

4、加速推进养老金社会化发放,进一步发挥行业稳定的“减震器”作用。下半年,劳保统筹部门要深入贯彻《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认真抓好扩面征缴工作,力争国有企业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部分效益较好的集体企业也要实行社会化发放。

三、以提高效益为中心,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工作。

下半年市属企业要以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为重点,着力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切实提高经济效益。下半年是资金运行的密集时期,也是资金矛盾最密集最突出的时期,各单位要对年底的资金运行及早计划,统筹安排,避免出现由于运作不当而造成的不稳定现象;同时各单位还要通过加强工程结算和清欠工程拖欠款等措施,加速资金回笼。

项目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企业能否提高效益、能否创出质量品牌,项目管理是关键。项目管理要体现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即项目部要直接承担质量安全、工期、效益等指标,并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对项目部实施重奖重罚,使项目部真正成为企业的效益之源。要继续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创优水平。企业要围绕年初确定的创优目标,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推进科技进步,加大设备投入,争创一批品牌工程,再现大中型企业在人才技术设备和管理方面的优势。行业和企业都要围绕提高职工队伍素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职工岗位培训工作。

四、以市场化为取向,全面深化企业改革

随着省市领导越来越重视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局系统的整体改革再次被提上议程。下半年系统改革的要在上半年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市领导的要求,加快组建建工产业集团方案论证及实施工作。局系统改革总的原则是以市场化为取向,以转机制为核心,以专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总的目标是做大做强,增强企业竞争力;总的要求是顾全大局,协调联动。系统改革方案的实施,必须建立在各单位改革基本到位的基础上,而不是原地踏步,简单地叠加。在系统改革方案没有正式出台之前,各企业内部改革要紧锣密鼓地进行,不要等待观望,要积小改为大改,积小胜为大胜。要根据分块搞活、国退民进等原则,推动企业内部的资产重组和机制转变。在分配制度改革上,除实行经营者年薪制外,各企业要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指导下,搞好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要把分配的重点是向一线项目经理倾斜、向有科技贡献的人员倾斜、向有经营贡献的人员倾斜。在人事制度改革上,要进一步打破身份界限、地域界限;大力引进人才,大胆启用能人。在用工制度改革方面,要从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入手,加大清理和裁减力度,精干一线队伍,同时要加强对劳务分包队伍的管理,维护企业的利益和形象。

要根据做专做精做特的原则,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要充分利用已取得的增项资质,开展多元经营。要进一步盘活现有的土地、设备、房产等存量资产,进一步增加企业效益。

五、以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为建筑业改革发展提供保障

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认真学习、深入宣传、身体力行“三个代表”这条主线,兴起干部学习新热潮。要以中心组学习为重点,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适应入世后的要求,继续强化干部培训工作,抓好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切实解决好“本领危机”。

继续抓好干部队伍建设。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引进、储备工作,为建筑业发展增强后劲。要按照“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要求,抓好干部队伍的日常管理和教育工作。要进一步加快全系统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步伐,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干部竞争上岗、公开选拔、轮岗交流等措施,尽快建立起干部能上能下、人才能进能出的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不断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以创新的精神努力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目标,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努力把加强基层、夯实基础同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保持稳定紧密结合起来,把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同发展生产力有机统一起来。要以提高质量、发挥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大力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要利用上党课、搞培训、看录像、听辅导等形式切实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使广大党员牢固树立为经济发展服务、为企业改革服务、为行业管理服务的意识,努力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诚实践者。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领导,努力发挥群团组织作用。不断完善政务公开、厂务公开等措施,进一步扩大民主监督渠道。继续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稳定职工队伍。

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不断加强职工的理论教育、时事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建设,着力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要通过各类群众性创建活动,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建设。继续抓好流动人口管理和计划生育工作。

六、以人民满意为目标,继续抓好机关作风转变和党风廉政建设

进一步改进机关和干部作风。要按照“转变作风年”要求,继续把改进机关和干部作风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围绕“公开办事、精简高效、方便群众、服务社会”的目标,不断提高政务公开的实效性;围绕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改进管理方式,规范行政行为,简化办事程序,多为群众、为基层办实事、办好事;要继续开展和完善“开门评议”机关活动、坚持每周三局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广开渠道,倾听民声。要采取措施,继续抓好“万人评议机关”反馈的意见整改,通过开展行风评议“回头看”活动,以“树行业新风、让人民满意”主题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行业作风建设,加强和巩固行风建设的成果。

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抓好党风廉政责任制量化考核工作。按照关口前移和源头防范的工作方针,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继续落实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各级纪检监督部门要以“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为内容,继续抓好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强化预防、监督、约束机制,围绕工程优质、干部优秀、队伍优良的目标,认真抓好效能监督、经济责任审计和清房、清理小金库及纠风工作,努力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同志们,下半年的工作和任务十分繁重,时间紧、困难多、压力大。我们一定要按照江泽民同志“5.31”讲话精神,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求实创新、知难而进,以更加振奋的精神状态,更加顽强的拚搏精神,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为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而奋斗。

第7篇:上半年经济工作会议讲话

再接再厉 再鼓干劲打一场转型跨越快发展的攻坚战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总结上半年经济工作,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安排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动员全市上下,再接再厉,再鼓干劲,打一场转型跨越快发展的攻坚战,确保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对上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评价 方才,市发改委、工信委、统计局通报了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工业运行、主要经济指标完成及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情况,各地也分别做了情况汇报。综合各方面的定量分析,我们可以做出这样一个初步的定性判断:我市宏观经济逐步扭转了被动局面,呈现出七个具有基本面意义的特点,或者叫七大亮点,正在向进中趋快、快中趋好的态势发展。 一是经济增长持续稳健。大家知道,去年由于停伐影响,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四个季度的增幅分别为0 2%、3 2%、6 5%和8%,在全省处于垫底的位置。今年以来,在国内经济下行趋势明显的不利情况下,我市宏观经济逆势上扬,一季度增速达到12%,上半年保持了这个速度,而且随着后续产业项目的陆续投产达产,发展速度还将加快。 二是投资消费拉动强劲有力。

第8篇:朱局长2012年度教育工作会议讲话2

在荆河街道2012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的

同志们:

春寒料峭,万象更新。今天,荆河街道在此召开2012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上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上年度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务,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有机会参加本次会议,与荆河街道的领导和老师们见面,并听取大家的意见,我感到十分高兴。在此,我代表市教育局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辛勤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岗位上的全体教师、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向长期以来致力于教育发展的荆河街道党委、办事处的领导致以衷心的感谢!刚才李主任传达了荆河教委今年的工作要点,王主任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对去年的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对2012

- 1两年的时间,增地130多亩,实施了三所学校的新建和西关小学改建,总建筑面积达15000多平方米,资金投入达1200多万元,是全部校舍面积的1/3。去年又增加书院小学西校和工农小学教学楼的新建项目,新建面积达6100平方米。西关小学、平行路小学已投入使用。同时,以更新教学辅助设施为重点,改造了薄弱学校;投资45多万元,先后更新了3所小学微机室,新建多媒体教室14口;投资97万元购置了近400台学生机。现有多媒体教室164口,有5所学校实现了网络教学、教室多媒体“班班通、堂堂用”。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我们已建成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在省教学能手、枣庄市名师、枣庄市特级教师、滕州市三十佳等优秀教师的评选中,我街道优秀教师总数居全市前列。另外在新闻宣传、团队建设、师训工作、师德师风、校舍安全工程等工作上也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均获得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 3进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各项工程任务”作为重要目标,努力“缓解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8处”,并提出了“年内全市中小学基本实现班班通多媒体、专任教师‘人手一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设施装备水平”的目标。这是我市为进一步放大优质教育资源,审时度势而提出的发展战略。良好的环境,给我们荆河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工作压力和考验。在新的形势下,大家一定要正确把握形势,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做好教育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上进心,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一鼓作气,奋发图强,推动教育事业在科学发展轨道上不断实现新的跨越。

二、理清思路,多措并举,全面提高素质教育质量。

一是要高度重视学校德育工作。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融入教育的全过程,引导

- 5岗、体罚学生、以教谋私等问题,坚决做到有诉必查、严查重处。要严肃工作纪律,强化师德考核,引导广大教师不断提升奉献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三是继续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这是确保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我们滕州市的课程改革工作一直走在枣庄市乃至全省前列,在很多方面具备了自身的特色。今年,仍要以构建高效课堂为主线,培育和推广一批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继续擦亮滕州课改品牌。要巩固和提升学校优质化课程的成果,推出一批样本学校,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一要积极开展具有实效性的教育科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部门引进、研究、指导、推广优秀教研成果的作用,促进全市教育教学质量的巩固和提升。我们荆河街道的新课程改革走在了全市的前列,书院小学的“演讲评”教学模式,在全省交流,在全枣庄市推广,全枣庄市作文教改现场会由书院承办,还有滕南中学的“一案三环节”等模式,都有了一定得经验,需

- 7处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切实做到早发现、早预防。要建立和完善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坚决落实安全稳定工作“一票否决”制。

最后,祝各位领导和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愉快!祝荆河街道教育事业再创佳绩,再创辉煌!谢谢大家!

- 9 -

第9篇:上半年工作总结会议讲话稿

上半年工作总结会议

同志们:

经部务会研究,今天召开部机关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回顾上半年工作,对下半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下面,根据部务会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方面问题。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认真总结回顾上半年工作

上半年,我们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认真贯彻全国、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按照“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两个重点,推进六项工作”的总体思路,统筹兼顾,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注重特色,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的工作任务,整体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围绕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认真组织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县乡党委换届工作。

(二)对《干部教育条例》进行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调训任务。

(三)进一步加强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以县(市、区)党委换届为契机,对县(市、区)领导班子、市直单位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进行了年度考核、后备干部推荐及部分领导干部的调整工作,完成了20*年省选调生的选调工作。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队伍宏观管理及《公务员法》的学习培训也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四)切实加强了干部监督工作,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实施意见》,对《领导集体决策重大问题议事规则》和《干部任用条例》执行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强化了对县乡党委换届工作的监督,完善了12380举报电话受理工作,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

(五)着力推进了人才工作。在人才培养、选拔、引进和使用工作上取得了新进展。

(六)切实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在农村开展了以村务集中公开、财务集中审计、民主评议、民主决策、创业承诺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集中活动,深化了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加大了基层干部培训力度,组织了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班。推进了党员电化教育基础网点建设,深入开展了党员电教科技致富“513”带万户活动。

(七)以“坚持公道正派,加强能力建设,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在部机关扎实开展了先进性教育活动,确定了年内拟办的十件实事,形成了各项制度汇编,为建立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组织开展了学党章活动,邀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进一步促进了部机关自身建设。

其它方面的工作也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从总体上看,措施得力、工作力度大、成效明显、比较突出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四项:

一是圆满完成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各项任务,并进行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一是切实抓好了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我部作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始终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了对活动的组织领导,科学制定了活动方案,积极主动搞好协调,严格对每个阶段的进度和质量进行指导、督导和检查把关,特别是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开展了集中学习培训、民主管理集中活动、农村科技致富能力培训、文明新风创建等“四项集中活动”,较好地完成了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确保了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健康顺利开展。二是开展了先进性教育活动满意度测评工作。通过召开测评大会、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等方式,对先进性教育活动满意度进行了测评,进一步听取了群众的意见。三是对先进性教育活动进行了全面总结。筹备召开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表彰了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其中,超越集团党委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周国允被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我市12个基层党组织、18名共产党员、6名党务工作者受到省委表彰;市委对197个基层党组织、293名共产党员、100名党务工作者进行了表彰。四是挖掘推出了一批基层先进典型。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们注重先进典型的挖掘,推出了一批先进典型,特别是对许东仓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挖掘、总结和宣传,《人民日报》等13家中央媒体对许东仓的先进事迹进行了集中采访和报道;积极向中组部和省委推荐周国允同志先进事迹,7月27日,河南日报头版头条以《京城里的河南“鲁班”—记外出务工创业者的杰出代表周国允》为题突出报道了周国允先

进事迹,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进一步扩大了我市组织建设的影响力。五是进行了长效机制建设。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先进性教育活动长效机制,巩固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意见》,为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提供了制度保证。

二是顺利按时完成了县、乡党委换届工作,班子结构进一步改善。着眼于优化结构、减少职数、配强班子的目标,按照省委部署要求,紧密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及早准备,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制定了《关于做好出席县(市、区)党代会代表推选工作的意见》,召开县(市、区)党委换届工作座谈会,派出5个换届工作指导组,加强指导,强化监督,圆满完成了县乡党委换届的各项工作任务。换届后,县(市、区)党委副书记减少20名,常委人数减少13名;党委委员增加86名,党委候补委员增加11名,纪委委员增加69名。全市92个乡镇党委领导班子职数644名,比换届前减少102名;乡镇党委副书记184名,比换届前减少121名。同时,认真做好了市委九次党代会前期筹备工作,在县(市、区)党代会上顺利选出出席市九次代表大会代表282名。

三是推进了人才队伍建设和干部培训,为我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人才支持。围绕实施“*”规划,认真做好了人才培养选拔工作。对我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状进行了调查摸底,完成了第六批市管专家的评审工作,组织165名市管专家进行了健康检查,创办了《专家论坛》,探索了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服务*经济发展的新形式。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在全市开展了农业科技致富能力培训活动和万名科技专家服务“三农”活动,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了实用技能培训,提高了他们致富带富的能力。会同团市委做好人才挂职工作,安排北京大学、清华大学33名学生到内黄县、汤阴县进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挂职锻炼。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重点办好了各主体班次,共培训干部1300余人次。组织16名县级干部参加了我市第二期公务员赴加拿大培训班。

四是提前超额完成了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任务,名列全省第一。按照省委组织部的安排,我市被确定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扩大试点市,要求今年年底前完成1435个远程教育接收终端建设任务。接到任务后,我们坚持抓住机遇,争创第一的指导思想,迅速成立了相关机构,落实了办公场所,抽调了精兵强将,与各试点县(市、区)签订了目标责任书,采取有力措施,强力推动,提前3个月超额完成了全年远程教育终端接收建设任务,建设进度名列全省第一,得到了省委组织部的肯定和表扬。

总的来看,上半年全市组织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干部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有些工作落实不够到位;重点工作创新不够,工作亮点不够突出;工作成效不够明显等。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机关干部的素质有待提高。有的同志认识问题、思考问题的政策性、原则性不强,想问题、办事情的方法不够成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如有些同志写材料脱离实际,空话较多,质量不高。你写的文章要想打动别人,首先就要打动自己。只有自己满意了,别人才会满意。自己这一关都过不了,别人怎么能接受?有的同志工作原则性不强,随意性大,工作中没有树立严格的程序观念。最近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失误,给了我们很大警示,说明我们在队伍建设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二是一些同志缺乏机遇意识、超前意识、争创一流意识。有的同志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争第一的思想意识不强,没有把这种思想意识很好地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如我们的组工外宣工作,今年上半年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刊物发表的文章,没有一篇出自机关同志之手,这说明同志们思想上不够重视,积极性不高,没有下大功夫。也说明我们一些机关干部的工作状态、精神风貌还不够好,队伍建设任务还很重。

三是深入基层调研少。有的同志对组织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了解少,对组织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掌握少,下基层不知调研什么,心中无数,甚至主观上认为没有什么可调研的。在这种思想下,不愿深入基层,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去,不愿和基层的同志交流,了解情况,查找问题,推进工作。有的同志感到写材料无从下手,写出来的材料内容空洞,言之无物,主要原因就是不了解基层的情况,脑子里没有东西,当然就不可能写出符合实际的文章、提出好的建议。

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于部机关一些同志身上,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下步工作中要认真加以解决,以良好的作风,扎实的工作,确保全年组织工作在全省的位次有一个明显的上升。

二、明确目标,自我加压,切实做好下半年组织工作

下半年,我们要围绕全市工作大局,紧扣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这条主线,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建立长效机制,抓好先进性教育活动巩固扩大成果工作。要深入抓好整改,对前一段的整改情况进行认真梳理,已经解决的问题,做好巩固提高工作;虽已整改,但效果不好、群众仍有意见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完善整改措施;因客观条件限制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向群众作出说明,并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解决。要健全长效机制,认真落实中央下发的《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四个长效机制文件和省委“七项制度”、“七项机制”,结合*实际,努力形成科学合理、系统规范、衔接紧密、运行有序的党员队伍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制度体系。要深化理论研讨,进一步加强领导,认真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经验,努力形成一批反映时代特色的新的理论成果,推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

(二)集中精力做好市九次党代会有关工作。要认真总结县乡党委换届工作的经验,探索完善新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按照我市党代会总体时间安排,积极做好市九次党代会的筹备工作,要高度重视,超前谋划,精心组织,配合省委组织部做好有关工作,确保换届工作圆满成功。

(三)围绕贯彻《干部教育条例》,推进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要继续抓好《干部教育条例》的学习,丰富学习形式,依托《*日报》开展有奖竞赛活动,增强学习的实效性。认真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完成好党校主体班和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班等各类培训计划。

(四)围绕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和有关法规文件,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干部监督工作。一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在县(市、区)领导班子中,要适应换届后新的形势,探索完善新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市直单位领导班子中,要进行分类排队,有针对性地加强班子建设。在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中,继续开展“找差距、明目标、强素质”教育活动,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二要会同有关部门,着力抓好《公务员法》的实施工作。三要继续贯彻落实好中央“5+1”法规性文件和最近出台的五个法规文件,针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力争取得新的突破、新的进展。四要深入贯彻落实中组部《干部任用条例》、《关于切实解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关于在地方党委换届工作中进一步严肃组织人事纪律的通知》和省委有关换届选举的规定,切实防止干部“带病提职”、“带病上岗”。五要进一步完善《议事规则》、干部监督督查员等制度,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努力把干部监督工作做深做细。

(五)围绕落实“*”人才规划,推进人才队伍建设。要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研究制定《*市人才引进奖励办法》等政策,多渠道引进我市紧缺的、急需的、实用的各类高层次人才;要继续做好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工作,面向社会公开选聘第二批“大学生村干部”;积极争取第四批省博士服务团到我市挂职锻炼,认真做好“名师”、“金土地人才”的评选工作和第六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命名表彰工作。

(六)围绕保持先进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推进党员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一要切实加大对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和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培训力度,年内培训率分别达到100%和20%。二要突出工作重点,着力抓好农村、非公有制企业、城市社区的党组织建设。在农村积极推行“支部加协会”的做法,在社区进一步推进“六大服务中心进社区”工作,加强对社区“三建”工作的督导,改进农村、社区党组织的设置方式和活动方式。三要扎实推进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要贯彻争当第一的思想,切实加强督促检查,协调指导,采取有力措施,确保10月底完成全年的建设任务,11月份进行验收。四要认真做好现代远程教育扩大试点工作,要在加强管理、队伍培训和制度建设上下功夫,管理好、使用好第一批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同时,要进一步澄清底数,认真勘测设计,做好第二批任务村的安装建设前期准备工作。五要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的管理,制定加强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意见,探索输出地、输入地“双向共管”的流动党员管理模式,推行流动党员智能化管理。六要丰富党组织活动载体,选树一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先进典型,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

(七)围绕建设开放型组织系统,认真做好组工宣传、信息、调研工作。加大对我市重点工作的跟踪调研和总结宣传,及时总结和发现基层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并在推出典型上下功夫。继续围绕

我市组织工作的中心,重点搞好对外宣传,特别是要抓好省级以上主流媒体的宣传,使宣传工作有规模、上层次,更好地扩大我市组织工作在全国、全省的影响。进一步搞好信息工作,不断提高信息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八)围绕提高组工干部综合素质,推进部机关自身建设。要巩固扩大部机关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加强部机关自身建设。一是强化学习。要加强对部机关干部,特别是新进人员的教育。向书本学,学理论,学政策,学法规;向实践学,干中学,干中提高;向老同志学,学习他们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经验,学习他们的组织性、原则性、纪律性和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要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章,进一步加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全面学习掌握组织人事工作的有关政策法规,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二是深入调研。调查研究是增强素质、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各科室要结合工作实际和组织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在征求分管部长意见的基础上,明确调研的重点和课题,制定好调研方案,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真正深入基层,主动到困难企业去,到边远乡村去,到问题多的地方去,努力掌握第一手材料,拿出高质量的调研报告,通过调研提高自身素质,提升工作水平。三是争先创优。争先创优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没有一个争创一流的工作目标和要求,我们的工作就必然会落后。所以,每名机关干部都要强化干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树一流的形象的意识,在工作中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确保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今后工作中,我们要把工作实绩作为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与干部的晋职晋级直接挂钩。同时,建立相应的考评制度,年终要对各科室工作进行考评,奖优罚劣。如组工外宣、信息工作,还要建立月通报制度,定期通报情况,表先促后,年终兑现奖惩,真正在机关中形成比工作、争先进、创一流、你追我赶的工作氛围。只有这样,我们每个人身上才都会感到有压力,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有动力才会有活力,有活力才会出成绩。四是从严治部。要把从严治部放到突出位置来抓,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使组工干部时时处处恪守职业纪律,树立良好形象,努力以自身的人格力量赢得广大党员的信赖。五是关心爱护。加强部机关局域网建设,为同志们交流学习提供良好平台,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要按照“三个留人”的要求,在部机关大力营造积极向上、互敬互助、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对组工干部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充分发挥组织的亲和力和向心力,使机关干部工作有动力,做事有劲头,作用能发挥。

三、抢抓机遇,真抓实干,确保全年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下半年的组织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部机关每位同志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以求真务实之风,认真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努力使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第一,强化创新意识。要不断加大组织工作的创新力度,按照突出重点、突出特色、突出创新、突出实效的要求,对一些长期困扰组织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在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大胆探索,勇于突破,为开展各项工作找到“抓手”,搭建平台,推动组织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第二,强化机遇意识。弱者等机遇,强者抓机遇,智者找机遇。每位同志都要准确把握新形势带来的新机遇,积极应对新任务带来的新挑战,认真总结新时期做好组织工作的新经验,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不断开创组织工作的新局面。

第三,强化实干意识。任何工作,只有付出了才会有收获,大付出有大收获,小付出有小收获,不付出自然也不可能有收获。每位同志都要发扬组织部门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把一门心思用在工作上,踏踏实实,埋头苦干,甘于奉献。要建立完善目标责任制,对重点工作进一步细化、量化,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对每一项工作都要有安排,有措施,有总结,确保取得实效。

同志们,做好下半年的组织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上一篇:人民医院药剂科下一篇:学校食品安全检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