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西油田位于黄骅坳陷中部, 北大港二级潜山构造带西段, 具有东陡西缓、西部构造简单、东部构造复杂的特点。其油藏形成特点是:1) 以砂岩组成的单砂体为油气水控制单元, 形成多套油气水系统, 剖面上油气水层间互, 没有统一的油气水界面, 属于具有多套油气水系统的复杂断块类型油气藏。2) 根据钻井取芯资料数据统计, 平均孔隙度33%, 渗透率1000×10-3μm2, 储集层储层胶结疏松、易出砂, 属高孔高渗疏松砂岩储层, 渗流能力强, 产液指数高;3) 原油物性较差, 原油具有“三高三低”的特点, “三高”是高比重、高粘度、高胶质沥青含量;“三低”是低含蜡、低含硫、低凝固点。明化镇组原油密度0.93g/cm3, 粘度173mpa·s, 地层条件下, 水的粘度<1m Pa.s, 故水的相渗透率>油的相渗透率;4) 孔隙度很高, 原油粘度也较高。
经过多年注水开采, 大部分油层水淹严重, 1100口井中, 共有水淹井281口, 水淹层数942.9层/5110m, 其中单层水淹最厚的有16.9m, 最薄的为1.1m。解释为高水淹层占27.2%, 中水淹层占23.7%, 低水淹层占17.5%, 及不确定水淹程度的水淹层31.6%。根据水淹的时间来看, 水淹层主要集中在最近10年新钻井上。从纵向层位上看, 水淹层主要集中在明二、明三储层, 分别占总水淹层的数的45.9%, 29.9%。平面上看水淹层主要集中在9号、16号断层附近。
港西二区明化镇组为曲流河沉积, 馆陶组为辫状河沉积, 均为正韵律地层, 顶部岩性细, 底部岩性粗。钻遇油层平均厚度5.8m, 其中NmⅠ6-2、6-3、NmⅡ3-1、3-2、6-1、NmⅢ2-1、4-1及NgⅠ2-1等主力油层平均厚度高达8.9m, 现阶段采用人工注水开发。主力油层中, 注入水在水平推进的同时受油水重力分异及层内的渗透率差异双重作用下, 导致厚油层下部水洗好, 而上部水洗差, 在厚油层的中上部存在较多的剩余油。从密闭取芯井剩余油分布特点可以看出, 厚油层的底部主要以强水洗为主, 而未水洗层主要位于油层的中上部。统计港西油田25口新钻井的测井解释, 其中主力的厚油层底部解释与老井对比均变差, 含油饱和度下降较为严重。
侧积层是侧积面上沉积的泥质层, 岩性较细、颜色较深、具还原相特征, 主要是有机质淤积等细粒沉积物, 表现为不规则薄层状, 横向稳定性差。根据港西油田取芯井及测试资料分析侧积体泥岩厚度在0.26m-0.27m, 侧积泥岩的倾角为30-200之间, 横向稳定性很差, 其侧积体的宽度大约60m-70m。研究结果表明:受侧积层的影响, 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侧积层之间的点坝中上部, 同一侧积体内, 距离未遮挡层位越远, 剩余油饱和度越高, 相邻侧积体内, 距离注水井越远, 剩余油饱和度越高, 同时顺着侧积层注水, 其剩余油饱和度越高。
储层内部隔夹层发育, 港西油田隔夹层富集区剩余油分布呈多样性, 有的分布在隔夹层的上部, 有的在隔夹层上、下均存在较多的剩余油。西11-10-4井NmⅡ9-2为点坝沉积, 无隔夹层, 已经强水淹, 生产综合含水高达98%, 而西11-10-4该井与其井距60m, 该井测井解释有1.5m的泥质夹层, 虽然解释为强水淹层, 但是通过补层动用综合含水仅为72.9%, 单井日产油量高达10t。
港西油田的明化、馆陶层均为河流相沉积, 发育面积大的主力油层, 由多个沉积微相组成, 其平面上孔隙性和渗透性都有程度不同的非均质性。同时因开发方式不当, 实施强采强注, 注采强度过大, 人为导致砂体的平面非均性加大。由于物性好的高孔、高渗部位早水淹, 水洗强度大;低孔、低渗部位晚水淹, 水洗强度小, 甚至未被水淹, 这些低渗透性部分仍有可观的潜在产能, 它们是高含水期油田挖潜稳产的主要对象。通过剩余油分布状况的研究, 有利于水淹层的潜力评价, 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卡堵层及提液等措施。
(1) 在研究的水淹层分布特征的过程中, 存在一些水淹程度较低的弱水淹层, 针对动态水淹情况未进一步加剧情况下的井可考虑投产。这些层一般仍具有开发价值, 属于水淹层中第一类挖掘潜力层。
(2) 在中水淹层中, 有些层虽然含水率相对偏高, 但仍具有产油能力, 这些层通过合理配置注采关系, 仍可以进一步开发, 将其中潜力较好的归为第一类挖掘潜力层, 偏差的归为第二类挖掘潜力层
(3) 港西油田已开发层系水淹程度相对较高但馆陶组原油粘度较高, 在构造有利部位部署加密井理论上仍有开发价值。
摘要:我国多数油田都采用早期注水的开发方式, 随着油田水驱开发程度不断提高, 其水淹程度日趋增高, 导致储层的孔隙结构、流体性质、油气水分布规律等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水淹层分布特征的分析与研究可以对油藏水淹所发生的变化进行评价, 以便弄清水淹部位和水淹程度从而研究剩余油分布, 为进行油田下步开发方案调整, 提高采收率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水淹层,潜力评价,采收率
[1] 陈智宇.大港油田港西开发区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学位论文)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2003
[2] 窦之林.孤东油田馆陶组河流相储层流动单元模型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学位论文)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000
推荐阅读:
油田采出水处理技术与发展趋势研究06-23
油田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06-14
辽河油田分公司与辽河石油勘探局的区别09-21
数字油田06-20
油田工作思路10-09
油田表面活性剂06-03
我与油田共发展07-08
油田开发工作总结06-04
辽河油田脱硫技术06-15
中石化油田三基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