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念第一座人生桥

2022-08-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雾念第一座人生桥

宽容是人生的一座桥

你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吗?有一对生活在毗邻的兄弟,因纠纷而发展到反目成仇的地步,弟弟在两个庄园之间开了一条渠,以示永不往来。一天,哥哥请来一个木匠,他想在两个庄园之间造一个两米高的围栏,以示永不相见,以此来回敬弟弟。但是,当哥哥外出干活回来时,惊得目瞪口呆,因为他的眼前并不是什么围栏,而是一座美丽的小桥,小桥穿过小渠连通了两座庄园。这时,弟弟也回来了,见状便从桥那边走过来,抱住哥哥说:“您真伟大!在我做了对不起您的事之后,您还建了一座美丽的桥。”当两兄弟重归于好时,木匠便收拾工具要走了。“等一下,我这里还有许多活需要你来做。”

哥哥对木匠说。木匠回答说:“我倒是愿意留下来,但是还有很多桥等着我去造。”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人与人之间要学会宽容。学会宽容,许多的恩怨情仇可以化为过往烟云;学会宽容,可以愈合家庭裂痕;学会宽容,可以增加彼此间加深感情的机会;学会宽容,可以对所有的误解和猜疑置之度外不闻不问。

人生在世,不可能离群索居,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彼此相处,哪怕个个心地善良,也难免会发生磕碰和磨擦。譬如朋友间的误会,同事间的纠葛,邻里间的纷争,夫妻间的争吵等等。矛盾是无处不在的,有了矛盾,重要的是面对现实,化解矛盾。若只是一味斤斤计较,便会自寻烦恼,制造痛苦,徒伤感情,甚而结成冤仇。

要想切断痛苦的源头,惟一的办法就是学会宽容。宽容于人,宽容于事,无非是不去逞强斗狠罢了,得到的却是安然、宁静、和谐与友好,其善莫大焉。俗话说:“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所以说,宽容是人生的一座桥,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走过这座桥,人们的生命就会多一份空间,多一份爱心,人们的生活就会多一份温暖,多一份阳光。-

第2篇:搭一座桥

搭一座桥,连接你我——工商系新老生交流会成功举办

涨溢在整个季节里的夏日的躁动与不安,早已被阵阵秋风抚平了,阳光不再炙热,风清爽干净。在这美好的季节里,工商管理系为解决大一新生在学习、生活、情感和娱乐方面的问题,促进大一新生更好适应大学生活,由工商管理系学生会学习部举办的新老生交流会于10月31日晚5:30在信息楼411顺利举行,参加交流会的有工商系团总支书记曹老师、工商系学生会主席、学生会各部部长以及大一新生,上届工商系学生会主席吕晨驰的到来也为此次交流会增彩不少。

交流会开始前学生会学习部干事及青协志愿者一起布置会场,搬桌、排凳、清扫会场,大家忙碌、不言辛劳的身影就像潇潇风雨夜的烛火,温暖心扉。

主持人宣布交流会正式开始。音乐奏响,在响亮、激昂的音乐声里,交流会在第一轮的游戏环节中展开,两轮游戏后同学情绪高涨,王主席一曲《断点》更是将交流会全场气氛推到高潮。王主席及大一新生代表做了讲话,各部部长也结合自身的情况为同学们介绍着自己在学习、生活、情感和娱乐方面的见解,大二的学长学姐已有了较为丰富的工作能力和实践经验,生活的历练也让他们有了演讲家的风范,他们毫不怯场、谈吐大方,镇定自若的介绍着实令同学们获益匪浅。围绕毕业就业方面也给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并一致认为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来锻炼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实现自身全面发展,为以后的人生立于“不败之地”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是自由提问时间,此环节气氛热烈自由,同学们踊跃提问,各部部长幽默耐心的解惑,曹老师也为各部部长的解答作了补充说明,在说笑声里新生的疑惑的很好的解答,有的还向学长学姐要了电话号码,方便以后在学习、生活中可以随时咨询他们。

此次交流会使同学们从学长学姐的讲话中汲取了很多新知识,新见解,更通过他们的耐心回答解开了疑惑、消除了迷茫,更加明确努力方向。利于大一新生更快适应大学生活奠定了基础,而且对新生们日后的大学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3篇:义诊是一座桥

印度有个阿拉文眼科医院,他们的白内障手术数量和质量举世闻名,他们使用最多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义诊筛查。国内沈阳的何氏眼科、爱尔眼科、武汉的艾格眼科医院都有一支强有力的筛查队伍。集团内部白内障做得好的医院:成都、昆明也不例外。武汉普瑞开业快半年了,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开头。我曾经参加过多家医院很多次的义诊,仅从我看到的听到的和能想到的提几个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做好义诊重中之重在于领导重视和参与。

我们武汉现在有4个院长,然后市场部、行政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护理部、医务部。这样加在一起就有10个院级领导,如果每天都有一个领导带队去义诊,效率肯定会不同,一个月每个领导抽3天时间。领导亲自下去,首先大家士气会更高,其次更容易发现问题,其三需要作决策是更快捷,其四每月总结一次经验提高更快。有了领导的重视,义诊就成功了一半。

二、了解病人需求,根据患者需求设计合理营销策略和诊疗规范。 我们有设备、有技术、讲诚信,武汉也有眼病的巨大市场需求,但为什么他们没有地方解决问题,我们等米下锅呢?因为不了解病人,我们认为有白内障就应该手术,病人也许不是这样认为的。即使病人也认为白内障是应该手术,那病人是凭什么来选择医院呢?病人需要什么?我们不知道。怎样走进病人身边,了解病人的真正需求,是民营医院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这方面我倒是一直在努力,但是一直都还是没有心得,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攻克难关。如果能按照老百姓的需求去做医院,做最对老百姓胃口的医院,一定成功!还要考虑医院目前没有加入医保的具体情况,设计合理的营销手段来避开这个软肋。

三、义诊范围区域要有长远规划。

武汉的眼科竞争非常激烈,叶总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形成三足鼎立的民营眼科格局,天时地利人和,汉阳离医院很近并且整个区没有很好的眼科医疗机构,这快肉怎么吃,什么时候吃也应该有个长远的规划。现在我们没有医保,现在花大力气在汉阳去筛查白内障,做手术其实利润很低甚至没有利润,但我们有了医保以后情况会好一些。 现在就把地理上最优越的地方做筛查其实是浪费。建议先到远城区做白内障筛查,做哪些没有武汉市医保的病人。等有了医保以后再做我们区域优势大的地方。

四、关键就是要抓住现场转化到院率和到院后消费、手术率。 义诊的目的非常简单,希望能够带来门诊量、手术量,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是要将病人从现场动员到医院,然后成功说服病人在医院消费乃至手术。有时每天在现场可以看200个病人,可是到医院的病人很少,有时也有很多病人能到医院但消费的人很少。怎么提高义诊的效率是一个需要大家长期努力探讨的问题。

首先要明确重点,义诊的重点是推介医院,争取更多的病人来到医院,并且给病人留下好的印象,就算病人不消费,不手术,但病人对我们的技术、服务、设备留下了好的印象,他下次需要的时候还是会来的。不期望每个病人都能消费,但期望给每个病人都留下好的印象,期望能得到每个病人的认可,下次有需要的时候会想到普瑞眼科。我们面临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特点就是,消费者会用脚来淘汰不合格的供货商。如果让人家知道了我们是一个不好的医院,那来了的人越多我们就会死的越快。

要想提高病人现场转化到院率,瓶颈是老百姓的信任度的问题。关键在于市场部门前期的工作,我的经验哪个社区领导支持力度大,哪个社区宣传更到位,哪次义诊效果就更好,最好每次的义诊都能和政府部门联合行动,或者打一个旗号,哪怕是和以妇女联合会、团委都可以,只要有这些部门的支持就能大幅度提高公信力和信任度。这样就给市场部的同事非常大的压力,要求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联系好那么多场次的义诊,还要前期工作做透,难度非常大。

病人从现场到医院了,如何才能提高消费、手术率呢?这个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从进医院大门开始患者就已经开始体验普瑞了,就开始给普瑞打分了,每个环节都要做好才能成功。我无意给医院挑刺,即使是挑刺也是爱之深责之切:

1医院的外标识不显眼,医院门前的栅栏必须强拆!我的很多朋友到医院来之后跟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医院标志太不显眼、这门太深,让人觉得很难进去。 打开门前的栅栏,以开放的姿态展现在武汉市民面前,是当务之急。

2 做好院内宣传:整体医院优势介绍没有,专家介绍太少。范建国人都不在我们医院,本来可以宣传专家的地方就很少,还长期把他挂在那里,现在又变成了空白。患者到了医院以后很难获取关于医院和专家的信息,特别是李国彦主任、张院长这样在湖北有名望的专家都没有显眼的介绍和推介,太可惜。

3 医院科室设置和布局不合理。现在主要使用的一诊区按照门口的标志有3个白内障诊室,一个青光眼诊室,显然不合理。也不能给病人专业眼科医院的感觉,在明显低于眼镜店地方设置诊室也是不合理的。对目前主打的专科:准分子和白内障整体科室的宣传太少。 综合上述三点,我们把病人带到医院后,患者的第一印象不是很好,这也许是病人热热闹闹的来然后热热闹闹的走的原因之一。 4如何接诊义诊病人缺乏充分的内部沟通。各个医院都有一个通病:市场部责怪医生没有留住病人,医务部门责怪市场部只管拉病人进医院交差,拉来的都是没有价值的病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医院要分解任务:市场部门的任务就是要拉更多的病人到医院,医务部的任务就是要说服更多的病人来消费、手术。同时两个部门也应该平静的坐下来,商讨如何接诊义诊来源的病人,哪些检查免费,哪些收费如何告知病人,特殊情况如何处理。定期分析病人流失原因,寻找提高义诊效率的办法。

5 流程不顺畅,医院有客服第一时间接触病人,初衷是希望提高服务质量,但并没有达到目的,我们的客服所做的工作并没有给病人到来新意,只是做了一个登记并且还加入了一个市场调查,您是怎么知道我们医院的呀?建议医院全体中层以上的领导每个人都亲自体会一下我们的服务流程,然后到爱尔、艾格也去体会一次后综合各家所长设计最合理流程。 6 医疗与市场如何完美结合。我们是医院,第一位的是要给病人解决问题,同时也是企业,还要生存要发展。这二者如何无缝连接,如何完美结合。医疗第一,市场第二。认真对待每一个义诊病人,哪怕他不愿意治疗,也要非常准确的诊断清楚他们的疾患,体现专业精神。不能一切向钱看。先用专业知识发现问题,然后引导病人到我们这里解决问题。即使病人选择离开,来的都是客,希望我们能交朋友。

7 老路如何走出新主意。爱尔、艾格都在高同样的义诊,据说有的时候我们筛查出来的白内障患者最后却到他们那里去接受了手术,如何把普瑞和他们区分开来,建议大家开会讨论这个问题,集中大家的智慧也许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8 做好激励、奖惩机制。义诊是个苦差事,很少有人愿意主动去做这个事情,这是实际情况,但又必须去做,那就需要激励机制,既然是一个常规的工作,做就要求做到位,做不好当然要有惩罚。 9 整体医务人员的合理组合调配。每个医生都有他擅长的地方,比如我到外面筛查也很投入认真,但好像效果并不理想,但病人到医院之后说服病人消费,手术却还可以。就像田忌赛马要把每个人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10 持续改进。义诊是技术活,我们是一支新队伍,技术开始还不好可以理解,半年过去了,应该有一些经验了,一年后就应该更老道。要想把这个工作做好,必须坚持持续改进。怎样才能争取更多的病人到医院来?病人来到医院肯定多少是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是什么原因最后病人没有选择在普瑞解决问题了?没有医保?不信任医院?每次病人来到医院,我接诊病人但没有时间去关注病人之间在交流什么问题,病人的真实的想法我们无从得知,我只能知道结果是病人走了,大家都很着急病人来了又走,但缺乏精确分析病人走的原因,市场部应该派没有参加当天义诊的同事着便装混迹在病人中间听取病人的意见才能获得第一手的资料,真正了解客户的内心需求然后去改进工作。

医院的发展需要跨越很多鸿沟,义诊就是一座桥,让武汉普瑞走得更远。病人需要眼科医生,我们需要病人,医患之间缺乏的彼此连接的桥梁,义诊就是一座桥,有了这座桥病人会源源不断的走进普瑞。建好这座桥靠,大家一起去努力!

第4篇:我最熟悉的一座桥

我的家乡有一条河——人民胜利渠,它从我生活的这座城市斜斜的穿过,在这条河上面有好多座桥在方便着我们出行。而我最熟悉的是——胜利南桥。

它是一座水泥桥,就连桥上面的栏杆也是水泥筑成,样子非常的普通,两个桥墩立在河两边,中间是拱形的桥洞,桥面平坦没有一点弯曲,远远的看上去就像一块超级大积木连接着河的两岸。河水从它下面静静的流过,河边种着高大的杨树。站在桥上看去这些大树就像是两排排列整齐的士兵在护卫着胜利渠。

其实这是一座非常不起眼的桥,为了方便人们通行,它跟道路一样宽,一样平。它没有赵州桥那样辉煌的历史,没有南京长江大桥那样雄伟的身姿,没有立交桥那样复杂的结构。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虽然我每天上学都会经过它却没有发现它的存在。至到有一天,爸爸妈妈带我到河边散步,我才发觉这是一座桥。

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却离不开它,是它连接河两岸,每天都有无数的人从它身上走过,去上学、工作。在我们这座城市里还有好几座这样平凡的桥,是它们守护着我们的生活。 我爱胜利南桥,爱它在平凡中默默的奉献。

第5篇:为古诗教学架起一座桥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意境的教学策略

武定县高桥中学 闫建艳

[摘要] : 诗歌发展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尤其是古诗取得的成绩,对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有重要的影响。它不仅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更是一个民族,一种语言文化的骄傲和表征。在新课改和新教改的过程中,各版本的语文新教材都加大了中外优秀的诗歌作品的比例,再次确定了诗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位置。这给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提出了新的高度和要求。 [关键词] : 诗歌 初中语文

古诗教学

意境

中学语文课本中选入的古典诗词名篇很多,学生们平时常见和需要背诵的篇目也不胜枚举。但是,由于古典诗词产生和兴盛的时代背景、语言特征与今天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存在于中学语文诗词教学中的问题也很是不少。在古诗教学时,大部分学生则干脆认为,社会都进步了,还要去学那些陈旧的“之乎者也”有什么用?况且听不懂。一直以来中学诗歌教学的一个“通病”就是偏重于语文知识和思想道德的灌输,忽视并脱离了“诗歌”本身的教学目标,课堂也因此远离了感性和激情,迷失在凝重的理性和空洞的说教里。比如教杜甫的《春望》,最后只剩下“移情于物”和“思念亲人”八个字,诗歌本身的艺术力量和审美价值不见了。

新一轮的语文古典诗词教学要充分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全面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要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深入研究古典诗词的 1 特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这就要求做中学语文教师的,不仅要有丰富的古典诗词以及古典文化的知识,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课堂控制能力。教师在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好角度,要有将学习内容重新排列、组合的能力,要站在创新的角度上选择一个“最优”的方法教会学生学什么,如何学。

一、把握诗歌意境的重要性

在古诗教学中,把握古诗的意境是教学关键,教师只有紧紧抓住古诗意境进行教学,才能挖掘古诗的艺术价值,把握其艺术真谛,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的兴趣,达到审美教学的目的。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诗歌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学样式,也必有它自己的语言或艺术的表现行为。诗歌是渴望情感、感受和想象,是一种“摆脱散文的现实情况,凭主体的独立想象,去创造一种内心情感和思想的诗性世界。”诗是把情思融进物象,借助跨越时空的想象,使它的情境与意象具有立体感;我认为这里的情境与意象所共同表现出来的一种空间就是诗歌的意境,一首诗歌如果没有了这种情境与意象所产生出来的境界,是很难给人以美感的。比如唐朝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作于安徽滁州刺史任内,写的是春天涧边的景色。四句诗有静有动,以动衬静,雨前涧边的春景构成一幅幽深的画面,雨中西涧的景色同样也很深邃。两张滁州西涧的画幅,都流露了诗人心情的闲适和恬淡,而读者在阅读这首诗时所感受的这其中的体味,其实

2 就是所谓的诗歌的“意境”。意境是中国美学史上特有的美学范畴,也是诗歌美学中非常重要和基本的审美范畴。

诗词的意境经常运用曲折和折射的方式暗示,常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这就为诗歌鉴赏增加了难度。因此让学生学会如何把握诗词意境成为关键之一。

二、关于意境的含义

关于意境的含义,学术界历来都有争议或分歧。“意境”一词,源自佛经。我国古代学者对“意境”多有阐述:晋代的陆机、《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唐朝的王昌龄,明代的王世贞,清代王夫之,近代的王国维都对“意境”有自己的理解。那到底什么是意境呢?宗白华这样说道:什么是意境?„„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景,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

现在人一般认为,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远的审美特征,能使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我认为,简而言之,意境就是在读者头脑中所产生的一种情景交融的诗意的空间;亦或是客体的情境与意象在读者头脑中所产生的一种综合的审美境界,有些境界是只能意会而不可言传的。

三、中学语文古典诗词的意境教学策略

3

(一)诵读-贯穿审美的各个环节。

由于诗歌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的魅力和意义是和声音分不开的,是和其节奏、韵律或内在的音乐性结合在一起的。

中国自古以来诗乐一体。声调的抑扬起伏,音韵的和谐悦耳,节奏的缓急匀称,构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在音乐美,使诗歌产生了摇荡性情的艺术魅力。

通过诵读,诗的韵律、节奏、语意传导入心灵,唤起读者头脑中早已储存的审美情绪,从而产生某种情感共鸣,形成直觉性的美感。以王维的《鸟鸣涧》为例: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首先,初读让学生感受该诗二二一型(颈联为二一二型)的音步节奏及偶句用“ong”韵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直觉地感知作品的节奏、音调、韵律所造成的平和舒缓的效果与全诗深幽静谧的情调氛围的和谐,并让学生体会到诗词的音乐美对诗词情感内涵的生成作用。在词语选择上,可让学生体会“闲”、“静”、“空”等都具有一种清幽空灵的质感,这种质感可能暗示着某种明远、澹泊的审美情趣与和谐、圆融的人生哲学。

因此,只有通过朗诵,才能使诗歌从文字符号转化为可感的艺术形象,才能使学生切身体会到诗歌的那种直接进入人心的力量。所以要以朗诵作为鉴赏手段,通过朗诵扫清语音、语义的障碍,品味语言的肌质,感受意境的魅力,体会诗歌的情感,让朗读贯穿审美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从审美的层面进入诗歌,感受诗歌。

4 要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注意,教师必须使自己成为学生与诗歌审美的桥梁,帮助学生扫除语音、语义障碍,当克服了这些语言障碍时,他们的注意力才能集中到审美中去。为此,我要求学生在预习阶段借助课下注释读准字音,读通词义,并且在新授课时先初读课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然后根据语言的表层意思了解诗歌大意。

如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教学中,我先指导学生把握基本的朗读技巧,随着对文本理解的逐层深入,我对学生每次的诵读都提出新的要求:读出悲凉与感慨——读出昂扬——读出惆怅而不颓废,感慨而不低沉的特色。每一次的诵读,学生都有新的收获;每一次诵读,都是对学生鉴赏效果的检验。

如杜甫的《望岳》是诗人早期过着裘马轻狂的生活时留下的作品,全诗洋溢着蓬勃的朝气,朗读得好,意境不言而喻。“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开篇以设问起句,写意中遥想,久慕其名,而未得亲历其境,宜用赞叹、神往的语气读。“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三四句以南北分割“昏晓”的景象写泰山高耸云端、万仞摩天的高伟雄俊,热情澎湃地赞颂。“荡胸生曾云,决眦人归鸟。”诗人由远望、近望进而想到泰山气象万千,云气层生,一定会震荡人们的心胸。这两句写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结尾两句写有望岳而引起的决心。因泰山之雄伟而引出一览无余而后快的心绪,抒发了诗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应以豪迈的语气去指导学生朗读。学生在受到感染的基础上,去体会意境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分析诗人感情,把握诗歌构思领会诗词的主题思想。 “情动于中而发于言”刘勰有“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意。”诗词要有感情,才具有真情实感,才能真实地反映生活,感染读者。曹操领兵南征北战,渴望一统天下,然而,人生苦短,人才难求,赋诗《短歌行》,表达了一个政治家身处乱世时代的人生感受,抒发了求贤若渴的情怀。

分析诗人感情发展线索,对把握诗歌构思领会诗词的主题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李清照的《声声慢》 ,由内心的空虚写到了孤苦的处境,最后极言心情之悲怆,悲苦之情层层深入,表达了女词人晚年寡居时的孤寂,与南渡后对家国的无限忧虑。

(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发他们对诗歌情感独特的理解。 诗歌的意义是丰富的,它本身包含了对它进行多种读解的可能性。然而如今许多教参甚至是教材本身都习惯把诗歌的思想内涵以定论的形式灌输给学生,而且对其意义的理解又过于简单。

在诗歌教学中,应该改变由教师单方面灌输的方式,而是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将自己的情绪投入到审美对象之中,从而理解诗歌的情感。如学习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我让学生自由讨论对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的理解。有的认为诗歌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有的则认为“千帆”和“万木”比喻

6 在他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这一联本是刘禹锡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我对两种言之成理的理解都认可,并没有给出一个绝对的“标准答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产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四)走进诗人所创造的艺术境界,感受意境。

如果说,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元素,那么意境就是诗歌的生命,它是诗人情感、心性、气质、人格通过感性物象的最终反映,饱含着对历史现象、生命价值和人生真谛的诠释富有引人透视生活深层和启迪心灵的审美价值。古典诗词意境教学,应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去体味、涵咏诗的意境,深入把握诗词的深层意蕴。

其一,意境是通过作品的整合表现出来的。在欣赏意境时不仅要抓住作品的字、词、句等局部,更要把握局部间的联系,善于从作品全局去作总体把握。因此,在教学中要找出局部间的联系,把握诗歌脉络。如曹操的《观沧海》,从字面上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景物描写。但这些景物都是有联系的,就是都是与作者的情感紧密相连的。高耸的山岛、萧瑟的秋风、壮阔的大海,与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相互融合,形成开阔、雄浑的意境,真是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

其二,由于意境以情思想象为基点,作家描写的物境在很大程度上是“心造之境”,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去想象诗的形象,从诗歌的形象直接性去寻找间接性,从诗歌形象的有限性去寻求其无限性。也就是说,学生要能超越语言的限制,走进联想与想

7 象的世界,把文字所描述的情景在脑海里变成一个动态的画面。如学习何其芳的《秋天》,我要求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幅图景,改写成散文。学生于是在原诗内容基础上增添了不少创造性的细节,写成一篇文字优美、想象丰富的美文,很好地重现了诗歌意境。

例如王维的《鸟鸣涧》以月夜、闲人、落花、空山、鸟鸣、深涧等几种意象连缀事例而创造了一个字根表幽深的艺术意境。《鸟鸣涧》的意境美正在于它以最静谧、最深沉的“静”与“空”,融入了大自然最生动、最活泼的“生”。诗歌意境温馨幽美、隽永有味,由此我们还感受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一颗心,体悟到宇宙人生的虽动犹静、静中有动的一种哲理。

诗词的意境美是诗美的集中体现,要使学生深入体会。有的意境熔铸于诗人成熟的思想,独特的个性,美学理想与艺术才能等多方面的内容,而诗人的思想感情又蕴含在诗的形象之中,意境深远,耐人寻味,如陶渊明的《饮酒》,通过深远的意境表达了作者远离浊世归隐的高洁之志。有的感情与景物和谐的高度统一,如李清照的《声声慢》。

总之,把握诗词的意境,要使学生学会从多方入手,分析诗人主观感情的抒发与客观景物描写是否和谐统一,对诗歌作出优劣高下的审美批判,还应从多样化的风格揣摩不同的意境,有的优美,有的壮阔,有的清丽,风格各异,意境有别,这在现实教学中有很强的操作性。

(五)展开联想和想象,开拓诗词意境。

8 作者在创作中,总是将其思想感情由联想﹑想像化为具体的形象,诉诸于语言文字。现行的诗歌教学,有时会忽视意象的描述功能。教师不是带领学生沉浸到诗人所创设的意象中去品味诗歌意境,而是站在艺术世界以外的实用世界去看世界、去看待诗歌。或致力于语音、语法、修辞等理性知识的分析、或做繁琐的、过细的考证,其结果是抹灭了诗的美感,引发不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失去了审美知觉。

所以在诗歌教学中,应立足意象,引发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进入意境。如王维的诗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美誉,在教学《山居秋暝》这首诗时,老师应要求学生抓住诗中的意象,通过联想、想象,描绘出这首诗中的一些画面。在意境的创设中,作者有时会故意留有空白,而让读者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和生活积累去填补这些空白,以调动阅读者的创造性思维。通过想象,我们可以对作品的意境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

参考资料:

1、夏昭炎《意境概说》(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2、王国维,《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3、李泽厚,《美学三书 华夏美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1月版。

4、王长俊《诗歌美学》(漓江出版社1992年版)

5、蓝华增《意境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第6篇:《用纸造一座“桥”》教案3

用纸造一座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造桥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等。

2、学生经历设计、制作的过程,体会设计的重要性。

3、 应用抗弯曲能力的知识和桥的形状结构的知识设计和制作桥。

4、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认真倾听、不怕困难的品质

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法,小组共同设计造桥方案。

2、实践操作方法,让每一位同学亲自动手做, 在实践中培养动手和知识应用能力。

3、老师指导点拨,在设计中总结归纳,在制作时给予指导,达到引导降低难度的效果。

4、直观展示法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展示制作成果(直观互动了解)---评价制作成果(评价促进发展)---改进设计制作(新发展创造)的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为了让学生有充分设计、制作、展示、评价的时间和空间,本课教学时间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以学生设计、制作纸桥为主,第二课时以学生展示、评价纸桥为主。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学生复习:观察这些桥,它们在形状结构上属于哪些种类,造桥的材料是什么?桥面的形状分别有什么特点?抗弯曲能力如何?(教师板书:桥)

课件:4种桥的图片(拱桥、钢索桥、框架桥、平板桥)

学生观察后集体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引导复习:拱桥,钢索桥、框架桥抗弯曲能力都很强,薄板型桥面为了增大抗弯曲能力而通过改变形状增加厚度。)

2、明确任务

师出示报纸: 一张报纸,薄而柔软,用它能造一座桥吗?好象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班的小建筑师能接受这个挑战吗?

课件:用1张报纸、胶带建造一座桥,要求桥能跨越35厘米宽的河面,宽度大于10厘米,能承载200克重的车辆。

二、小组合作设计

1、小组讨论,设计建造这座桥,要考虑哪些问题?看哪个组讨论的最科学,最全面。组长记录。

2、小组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师生集体归纳总结。汇报中要允许其他小组提出不同意见,老师循循善诱,力求归纳全面准确。通过归纳,可以得出造桥要考虑的因素有:一,要考虑建桥的要求,即跨度35厘米(桥2个桥墩之间的距离,桥身至少要35厘米以上)。承载200克(就是放200的物体,桥面没有大的变形)。宽度10厘米。

二、要考虑纸的特点,如何提高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三、要考虑桥的形状和结构(这是一座桥的基本要求)

四、要考虑材料的分配,裁剪及如何粘结。

说说我们需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需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纸桥在小车压力的作用下不发生弯曲和破坏。就是提高抗弯曲能力。板书:提高抗弯曲能力

2、个人思考:我们学过哪些增加抗弯曲能力的方法?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

1、可以通过改变桥面的形状来增加抗弯曲能力,例如O L □∪ w等。

2、通过改变桥的结构增加抗弯曲能力,例如拱形、索桥、框架等。教师板书)

3、老师出示课件,瓦楞纸板桥、三角框架桥、目字框架,拱形桥、钢索桥等等。

4、学生小组合作:在实验报告上画出设计图纸。 (教师巡查指导)

三、展示改进设计方案

1、学生展示小组的设计方案,(2组)并派代表简单介绍设计时如何解决使纸桥在小车压力的作用下不发生弯曲和破坏的问题。

2、其他各组学生提出适当建议。

3、学生小组再次改进设计方案。(可以重新设计画图,也可原图修改。)

四、成品制作(发挥技术创造)

1、我们设计好了桥的形状和结构,就要合理分配材料,哪个部分需要多少纸,要合理分配,在提高抗弯曲能力的桥面要多分配一些纸。

2、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来粘连桥的各个部分。 学生制作纸桥

提醒:

1、造好的桥先不能过分承重和过久承重,如果压塌一次,恢复形状后载重量就会大大减少。(准备一张备用的报纸,一旦压烂了,如有时间按原样再造一座)

没有造好的,可以课间完成。

五、小结

教师谈话:用纸造桥,桥上还要承重200克的小车,真是“很难完成的任务”, 我们造的桥不一定一次合乎标准,要有失败的准备,但不要放弃。相信我们的小建筑师们肯定能把这困难变成现实。

上一篇:新理念地理教学论下一篇:三亚旅游景点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