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数学质量分析

2022-05-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一年级上数学质量分析

小学一年级上数学抽象思想分析

摘要:抽象思想作为数学的基本核心思想之一,是数学自身建设和学生数感发展的基石,实际上,数学知识的探究学习过程也是数学抽象思想的感悟过程。以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为例,其中所包含的数学抽象思想主要有概念抽象、关系抽象和方法抽象等思想。而在小学一年级这一学龄段中,培养学生数学抽象思想则主要采用“渗透”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数学抽象思想;教材内容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了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有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和数学模型的思想。①由此可见,数学抽象思想在数学思想领域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教材在学校教学中作为主要的知识思想传播载体,数学教材中是否体现数学抽象思想,教师教学中如何体现数学抽象思想,以及教学中教师是否具有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抽象思想的训练意识等,这些都对数学学科的发展和儿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结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对数学抽象思想进行分析是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精神之所在。

一、概念抽象

概念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解释道“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哲学上认为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而逻辑学则认为,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由上可以看出,目前对概念一词的解释虽众说纷纭,但各释解中的“反映”、“本质属性”等些许词汇却在本质意义上不谋而合。因此,在本文中,概念是指广义上的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概念抽象则具体包括数的抽象、图形的抽象和计算的抽象。

(一)数的抽象思想

数的抽象作为概念抽象的一条主线,在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中(以下简称教材)随处可见,贯穿前后。不仅因为其是概念抽象的基础和前提,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是数学学习和数学发展的源源动力。受一年级小学生认知结构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影响,教材在编排过程中,以“情境+问题串”为基本呈现方式,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将对数的抽象与认识放在了学习的首页。数的抽象思想在教材中第一章“生活中的数”体现的尤为明显。例如,在认识和学习数字“1”的过程中,教材从“1个太阳”、“1颗白菜”、“1个萝卜”、“1筐青菜”等具体实物着手(采用不同的实物能避免学生单一的思维定势),教师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不同的“1”个物体进行看说和认读,而从中抽象出数字“1”。并以此类推,在数的抽象思想的指引下,从具体实物出发,抽象出数字2345等,借此导入不同数字的学习。

(二)图形抽象思想

图形传达的是一种可视化的语言,数学正是因为有了图形和图形抽象思想的出现,才使自身独特的延展性更具韵味。图形的抽象思想主要集中于教材第六章“认识图形”之中。一年级上册中的图形抽象主要是简单几何图形的抽象,具体包括有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简单几何图形的抽象。比如在学习“长方体”时,教材从牙膏盒、粉笔盒、墨水盒等具体实物形态开始呈现,在长方体认识过程中,老师再让学生对这些物体看一看、摸一摸,使学生建立了对长方体的直观认识,进而使其在脑海中抽象出长方体这一立体图形。案例中体现图形抽象思想的长方体,是脱离了牙膏盒、粉笔盒、墨水盒等具体实物的物理属性而对形状进行抽象的结果。

(三)计算抽象思想

计算的抽象是建立在数的抽象的基础之上的。“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小学计算教学的重点”为众多数学教师所知。教材中计算的抽象思想主要体现在第三章“加与减(一)”与第七章“加与减(二)”之中。以第三章“加与减(一)”为例,在学习整数3+2加法时,教材用铅笔、熊猫等作为直观模型,将左右两边分别放置的3支铅笔和2支铅笔联合在一起,在之前数的抽象思想的基础之上,老师让学生将5支铅笔整合起来进行数数,在此基础上又结合计算的抽象思想,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到了算理直观和算法抽象。

二、关系抽象

关系一词属于社会学的范畴,关系和联系虽有区别,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常常被当作同义词而交替使用。联系作为一个哲学概念,通常是指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和事物之间所发生的关系。本文中所提及的关系,其实也是哲学意义上的联系。

小学数学是一门关系学科,包括数量关系,图形关系等。小学一年级数学涉及的关系抽象思想主要是数量关系抽象,而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则主要为大小关系和多少关系,这一思想主要具体体现在教材的第二章“比较”之中。如在比较“大小”这一关系时,教材从具体实物蛋糕、西瓜着手,分别用蛋糕或西瓜的八分之一、四分之一和二分之一放在一起做比较,接着向学生提出“哪块最大?哪块最小?”的问题,将具体实物与数量关系的抽象思维联系起来,从而从中抽象出“大”和“小”这一对关系。在实际教学中,为巩固学生对“大小”这一概念的关系抽象思想,老师可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切八分之一、四分之一和二分之一的“蛋糕”,此种程度的关系抽象既满足了当前简单数量关系抽象的教学需要,也在学生思维中埋下了分数、倍数等更深层次的关系抽象的种子。

三、方法抽象

注重方法,强调规律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近些年来,随着数学领域中对数学思想加以主流式强调的呼声越来越大,数学思维方法等数学核心要素更是被推崇备至。小学一年级数学处于整个数学学习历程中最为基础的阶段,数学教材中蕴含方法抽象思想,既是传承古老数学的优良传统,又是新时期新阶段条件下的大势所趋。思想方法包含众多,主要有分类、集合、数形结合、对称、有限与无限的思想等。在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中,体现方法抽象的重要章节主要集中于教材第四章“分类”,具体表现为分类的方法抽象。如教材从衣服、帽子、汽车、文具盒、飞机、布娃娃、铅笔等实物形态开始导入,让学生再根据“文具”、“玩具”、“衣服鞋帽”这三大类对以上物品进行分类。结合教材内容在讲授这一章节时,老师可准备这些实物,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分类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有意识的向学生渗透方法抽象的思想,使学生意识到分类的过程就是对事物共性的抽象过程。

抽象思想是数学的基本思想之一,通过抽象,人们把外部世界与数学有关的东西抽象到数学内部,形成数学研究的对象。②在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所包含的数学抽象思想主要有概念抽象思想、关系抽象思想和方法抽象思想。诸如前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研究结论:一是抽象思想作为一条主线,贯穿教材前后。在小学一年级上册这个学段,从教材中我们就可以明确感受到,无论是概念的获得,关系的探索,还是方法策略的提炼,这些所有的数学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抽象。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数学知识的探究学习过程实际上也是数学抽象思想的感悟过程。二是在教材内容的有限编排中,受到小学生年龄特征、身心发展特征、认知特征和知识水平等的局限,小学一年级抽象思想的培养方法主要采取“渗透”法。教材中所选择的学习素材多是蕴含数学知识的生活现实,这些生活现实作为“例子”,是数学知识载体,是数学学习的“桥梁”。教材选择这些生活现实的真正目的是通过这些“例子”引领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例子”所蕴含的数学知识,从而进行抽象思想的渗透。 结合老师的教学,我们明显可以感受到,小学数学抽象思想的渗透方式主要为从学习素材、教具方面进行渗透,从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方面进行渗透。而在渗透过程之中也要遵循直观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既要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探索、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和认知发展特点,切不可急功近利,揠苗助长。

我们深知,批判性的思维和眼光是研究发展的关键动力。本文由于研究者缺乏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受时间、资源等方面的限制,研究中对教材内容分析的全面性可能存在一些局限。但此文的初衷是把我对目前小学数学教材中所含有的数学抽象思想呈现给那些献身于数学思想研究和教育教学研究的人们,并期待能起到抱砖引玉的效果。

注解:

①张秋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抽象[J].小学数学教与学.2015(3).

②黄德忠.小学数学抽象思想渗透的思考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4(10):44.

参考文献:

[1]卢国燕.质的研究方法解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7).

[2]张卫星.研读数学教材的四个维度[J].小学数学教与学.2015(8).

[3]张秋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抽象[J].小学数学教与学.2015(3).

[4]许红梅.小学数学“做中学”情境整合教学简介[J].小学数学教与学.2015(3).

[5]黄德忠.小学数学抽象思想渗透的思考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4(10).

作者简介:付玲(1992.12.03---),女,汉,四川内江。硕士在读,四川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

作者:付玲

第2篇: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策略分析

摘要:一年级是孩子义务教育的开始,也是孩子首次在学校学习多个学科的知识,因此,课堂的互动性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讨论了课堂上师生互动的话题,并指出来目前一年级数学课堂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多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对小学一年级数学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一年级;数学课堂;互动策略

师生互动是指在师生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这种互动包括两个主体,一个是教师,另一个是学生,并且学生占据更加重要的作用。教师在互动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则起到主体的作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堂充满趣味性,增强师生互动,能够有效的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

一、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一)互动氛围不浓厚

由于孩子初次接触数学教育,对课堂学习还感到一些不适应,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忽略了互动教育,仅仅是单向的教育,通过讲课的方式来教授学生知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非常弱。调查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通过课本和PPT进行教学,忽略了其他教学方式的运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得到激发,甚至出现了厌学的情绪。教师的活动区域一般是讲台和走道,很少在课堂后面进行教学,这也导致了座位靠后的学生不能够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上课回答问题的次数明显少于前排的同学,日积月累,学生之间的差距也就越来越大,这都是互动氛围不浓厚的表现。

(二)学生观点关注不足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是对数学内容的掌握和数学思维的形成。但是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虽然数学计算能力不足,但是有着极高的兴趣,愿意将自己的看法与数学相结合。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观点是非常明确,也非常容易把握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忽视了学生的观点,只顾着自己教学,没有听取学生的观点,对学生观点的关注度不足,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班级管理中互动活动方式单一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形成一定的固化模式,在组织活动方面,由于形式的固化,仅仅是组织一次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然后进行总结。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忽视了活动的互动性,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少,动手操作的机会也很少。许多教师在选择教学材料时,忽略了当下丰富的教学资源,仅仅使用课本和PPT进行教学,不能够通过具体视频、具体活动进行展示,缺乏了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导致许多学生不能够体会到活动的价值和乐趣。

(四)互动反馈质量低

在互动反馈方面,许多教师仅仅以简单的评语结束,比如“很好”、“真棒”,缺少言语性的激励也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学生在参与互动之后,如果能够得到教师的深切关怀和反馈,一定会对这次活动倍感珍惜,也会更加期待下一次的活动。因此,互动反馈质量有待提高。

二、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改进策略

(一)关注学生主体,尊重学生观点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任何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教师。因此,教师要拜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创新,不断地改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思路,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惊喜,并不断的做出反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提供一些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也可以积极的听取学生的建议,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多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并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答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預设学生问题,创造表达机会

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备课,对每一堂课都认真对待,考虑到学生可能对表现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充分的理解,并采取综合的教学方式展现出来,做好预设工作。其次,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自己放在一个辅导地位,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多给学生课堂上的表达机会,而不是自己盲目的授课,即使学生有时候回答不上来或者回答错误,也不能够进行严厉的批评,而是不断地鼓励。

(三)加强活动指导,丰富活动形式

通过创设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活动的乐趣,促进全方面的进步。教师开展一项活动,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准备,活动要求和分组都非常重要。首先,要讲述这次活动的内容和目的,并进行分组,每一个小组的成果最后要进行展示,并在活动的过程中,努力的维护活动的公正性,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尽兴的享受在活动中。通过这次活动,也要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加强学生理解。

同时,不同的活动有着不同的作用。教师要多次创设锻炼实践能力的活动,让学生从课本中走出来,努力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可以对学生的感官进行训练,让学生从多方面感受这个世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生活充满希望。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根据这次活动采取行动,增强学生的体验。学生思维的发散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学生打破固有的印象,从而形成全方面的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结合,能够让学生在这次活动中感受到许多乐趣,丰富活动体验。

(四)加强互动反思,提升反思水平

课堂互动之后的反思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要对这次课堂互动进行评价和反思,并学习更多的课堂互动方式,借鉴优秀的教学经验,结合具体实践,找到自己创设的课堂活动的问题所在,并不断的进行完善。其次,也要提高反思质量,每一次反思都能够促进自身的完善和课堂质量的提高,这是非常重要的。

一年级数学课堂是非常生动地课堂,教师要利用好课堂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并不断的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创设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丰富教学模式,促进师生互动,让小学数学教育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李世轩. 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影响因素及微观探究[J]. 中国教育学刊,2019(S2):28-29.

[2]李学文. 教学生活化,课堂互动化——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J]. 教育观察,2019,8(42):121-122+130.

[3]钟志德. 小学数学互动教学中采用交互式一体机的探讨[J]. 中国教育学刊,2019(S1):52-53+56.

作者:黄诗倪

第3篇:浅谈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障碍和策略分析

摘 要:一年级是数学学习的入门阶段,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同类型的障碍,有些障碍会影响孩子的数学学习,不利于孩子信心的培养,需要家长、教师对其进行引导分析,帮助其扫清障碍,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研究了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障碍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障碍,并对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应对策略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学习障碍;数学学习;有效策略;一年级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基础,为了提高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效率,教师与家长需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并且帮助学生解决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升。数学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一年级数学学习属于学生接触数学的初始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障碍,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突破障碍,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进而为学生后续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一、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障碍形成的条件

1.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

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容易形成学习障碍,主要是由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学生的性格不同,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同造成的。善于与人交流、性格开朗的孩子在遇到数学学习障碍时,会及时跟家长、教师进行沟通,能够有效地解决数学学习障碍[1]。而性格内向的学生,在遇到数学学习障碍时,往往会产生抵触害怕心理,并且不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导致学习障碍越积越多,数学学习成绩下降,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所以,性格内向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时障碍更容易形成。

2.学习能力与智力水平的差异

一年级学生学习能力与智力水平的差异,对于数学学习障碍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相对而言,智力水平较好的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较强,能够自主解决相关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习障碍的形成,数学学习障碍形成的几率较低。[2]。而智力水平发展缓慢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弱,数学理解能力较差,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无法解决的问题,若是不及时进行指导,容易促使数学学习障碍的形成。

二、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障碍分析

1.识字量的不同引起的障碍

由于一年级孩子在幼儿阶段的识字量不同,导致孩子在进入小学阶段的初始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不同的问题。

在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字有“数一数,连一连,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比一比,算一算,涂一涂,写一写,猜一猜,还剩,差多少,左右,前后,厚薄”等,一些孩子对这些关键的字不认识,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就会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要求写数字就会画图形,久而久之就会在一年级数学学习时对自己失去信心。

2.學生数学学习阅读方面存在的障碍

一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语文学习处于初级阶段,理解能力不强。(1)关键字、关键句理解不够,导致解题思路发生偏差,从而形成数学学习障碍[4],增加了数学学习的难度。例如,小红有5个苹果,小明给了小红3个后还剩4个,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在上述题目中,对“小明给了小红3个后还剩4个”这句关键的句子理解有困难,弄不清楚小明到底有几个苹果。(2)句型上的变化影响了理解。如:9比( )多2,比( )少2;( )在( )的左边;( )的左边是( ),在上面的三个句型中,语文上都还没有进行这类句式训练,所以孩子解决这类问题就有困难了。

3.数学与生活之间缺乏联系引起的障碍

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不强,是学生数学学习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年级学生的年纪较小,生活经验欠缺,普遍存在数学教学与生活相脱节的现象,导致学生数学学习难度增大,促使数学学习障碍的形成。如:苹果有8个,梨有5个,梨再拿几个就和苹果一样多?对“再拿几个”的生活意思不理解,就没法提炼成数学模型。再如:4时再过1时是( )时,4时半再过半小时是( )时。生活经验欠缺的孩子就无法理解什么是再过1小时,什么是再过半小时。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一些联系实际生活能力不强的学生就会混淆不清,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

4.数学思想的形成障碍

数学思想是数学学习的核心,需要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慢慢形成。数学思想的形成需要教师从学生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就着手培养,但是在一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忽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缺少探究性、体验性的教学过程,不利于一年级学生数学思想的形成[6]。导致学生数学学习障碍形成,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和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三、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应对策略分析

1.在学前阶段有意识地让孩子多识字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识字量和识字能力,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各方面的数学问题。对于一些孩子来说,识字量有限是影响他们学习并且产生数学障碍的重要原因。对于教师来说,需要重视这方面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重点讲解和强调文字内容,让学生逐渐形成审题的习惯,并且能够认识数学课本中的文字内容,如果解决了文字方面的问题,就能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这样可以切实提升教学实效性,而且有利于学生综合数学能力的提升,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2.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阅读能力

提高一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是帮助学生突破数学学习障碍的有效方法之一。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阅读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一年级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题目类型选择典型例题,帮助学生进行题意分析,给学生讲解题目理解的重点,使得学生理解题意并且能够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水平。(2)开展情境教学。通过情境教学法可以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情境教学法属于实践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3)关键词教学。对于生字较多的数学题目,为了降低学生对题目的理解难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掌握关键词,从而把握解题方向,突破数学学习障碍。

3.加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为了提高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有效地解决数学学习障碍问题,教师需要增强数学教学研究,加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加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可以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使得学生养成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习惯,有助于一年级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是帮助一年级学生突破数学学习障碍的有效方法之一。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的开展需要融入生活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降低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形成概率,促进学生数学思想的形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善于结合理论教学内容和实际教学内容,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丰富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需要持续观察自己的生活,有效连接生活和数学内容,这样可以发展自己的数学思维,进而掌握应用数学的方法。

4.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

注重一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进而阻碍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形成。为了提高一年级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效率,教师需要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数学思维对于数学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数学思维是学生面对题目的解题思路,教师需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增强一年级数学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形成解题思路,从而为学生数学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对于一年级数学教学,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教师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促进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从而促使学生进行思考、探索,突破数学学习的障碍,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

综上所述,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障碍,主要包括学生识字障碍、学生数学学习阅读方面存在的障碍、数学与生活之间缺乏联系、数学思想的形成障碍。文章从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加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阅读能力等方面,论述了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应对策略,进而为一年級学生数学学习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娟.浅析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审题障碍的原因及对策[J].中外交流,2016(31).

[2]周芳丽.浅谈一年级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9):159.

[3]覃静.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数学教学:浅谈一年级数学课堂活动设计的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2):36-37.

[4]段文芝.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探讨[J].教育,2016(11):261.

[5]周召容,杨莉.浅谈一年级学生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J].读书文摘,2016(31).

[6]欧显玲.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有效的教学方法[J].读书文摘,2016(34).

[7]张兰.解决问题有“妙招”:浅谈一年级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小策略[J].小学教学设计(数学),2017(1).

编辑 温雪莲

作者:罗晓华

第4篇:一年级数学期中质量分析

一、试题评价

本次考试从试题来看,考查的知识面比较广,类型也比较多样灵活。同时紧扣本,贴进平时生活,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程度,又考查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计算、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难易程度比较适中。不仅顾及了各个层次学生的水平,又有所侧重。在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的同时,适当考查了教学过程,能较好的反应出实际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测试结果分析

全班总人数:38人,参考人数:38人

,总分:3224分,平均分976分,及格人数:38人,及格率:100%,:优秀人37人,优秀率;974%,最高分:100分

,最低分:77分。

第一大题:能力展示台:第1小题:我会算:口算是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这一部分学生掌握基本达标,但还存在几个学生没有按照规定时间完成,以后需要继续加强口算的训练。

第2小题:我会填:第8小题有3个学生填错;这道题失分原因主要在于小学生做题比较粗心,理解文字信息不到位,做题时不去想老师讲过的方法,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导致这道题失分。

第二大题;我是小画家:第3小题画三角形比圆形少2个,有两个学生理解错了,多画了2个。

第三大题:连一连,98%的学生都做对了,两个同学粗心连错一个。

第四大题、看图列式计算:失分较多的是第2小题,这个题出的有点问题,表达不太清楚,导致学生理解错误而失分。

第五大题:生活中的数学:本题由于学生理解能力有待提高,导致失分。第3小题有些学生没有很好地弄懂题意,把算式列错了。

三、改进的方法措施

通过本次测试情况分析我们的教学现状,在今后的教学与评价过程中应作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依据《新程标准》,对学生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提高堂教学质量。每堂都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前备好,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加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使学生学有所得,学得扎实。

4、关注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做好帮差补缺工作。

第5篇:一年级数学期末质量分析

我们一年级是新课程、新教材第二轮实验年级。在本学期即将结束时,我们根据新的评价理念和处的评价方案,通过口算、情景、操作等形式对本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和学习习惯进行了评价。

一、 口算测试:

口算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基本技能,在四则运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而笔算又是以口算为基础的,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准确和熟练程度的制约,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加强口算的教学和训练。切实打牢计算的基础提高口算的能力。这次对本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首先对学生进行口算测试。我们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2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出了三份试题,每份题有20道,其中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减法占70%、填未知加数占10%、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占15%、未学过的20以内退位减法占5%。然后采用“先抽题号,再看算式说得数”的形式进行测试。能过对所有学生的测试可以看出:98%的学生对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够做到准确熟练、脱口而出。这是教师平时持之以恒坚持训练的结果,同时也发现学生在填未知加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方面的熟练程度不及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如一些学生在口算7+()=16时,思考一会才能说出得数,做不到脱口而出,有的还需要通过数手指算出。虽然,平时作业、试卷及游戏活动中也配有一定份量的练习。但缺乏持久性。所以在口算的熟练程度上不及单项口算,由此可见,要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口算训练才能使学生形成熟练的口算技能技巧,达到正确、熟练、灵活的口算目的。

二、情境测试:

学习数学是为了能用它解决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最主要的目的之一。口算测试后,我们又根据本学期本年级的教学内容,出题对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了检测。两份题中均有图画应用题和图文应用题。检测中发现学生们通过观察图画,不仅能说出图中的条件,并能提出问题,而且还能正确地选择算法并列式计算。多数学生还能根据问题作答(口答),一部分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图意列出不同的算式计算。如学生通过观察鸡图,有的学生说:“公鸡有4只,母鸡有8只,一共有几只鸡?算式是4+8=12(只)答一共有12只鸡。有的说:黄鸡有9只,白鸡有3只,一共有几只鸡?算式是:9+3=12(只)答一共有12只鸡。还有一部分学生能根据题中的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如学生通过观察鸡图,提出来了以下几个问题:一共有几只鸡?公鸡比母鸡少几只?母鸡比公鸡多几只?黄鸡比白鸡多几只?白鸡比黄鸡少几只?这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坚持经常训练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发现一些中下等学生和学困生仍对图画应用题中“减法”应用题的图意不理解,逆向思维能力偏低(尤其是静止图画)如:

生:盒了里面有10个,盒子外面有5个,一共有15个。算式是10+5=15(个)还有一些学生能提出不同的问题,但是对其数量关系弄不清。如生观察图后,提出:母鸡比公鸡多几只?列式为:8+4=12(只)。出现这样的问题与教师对这些学生个别辅导次数偏少和对比练习偏少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对学生要加强个别辅导和对比练习。

二、 操作测试:

新课标倡导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观察和操作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基本方式。这有利于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点我们选择了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定----认识钟表作为我们测试学生观察、操作能力的内容,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首先我们通过让学生拔说自己的作息时间和教师拔时刻学生说,师说时刻生拔等操作活动来了解学生对时间观念的建立和认识整时、整时半等时间的情况,通过检测发现学生对整时刻掌握得最好,所有学生不仅能正确地拔出,且能说出过一小时的时刻,对“几时半”这机样的时刻多数学生能正确拔出并能说出过一小时的时刻。同时也中发现一些学生把“6时半”这个时刻拔成“5时半”时针、分针都指数字6。其中原因是平时教学中对“5时半”和“6时半”缺乏对比练习,还发现一些学生对几时半过一小时是什么时刻模糊不清。这与教学时,教师的演示指导多于个别指导有关,致使这些学生不知道过一小时是将分针拔转一圈,还发现一大部分学生对扩展题“几时几分”的时刻不认识等现象时间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最紧密,引导学生认识时间至关重要。它不是一节课或几节课能解决的问题,需随时随地给予方法指导和练习。综上所述上所述,尽管在检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但是成绩是应当肯定的。全年级口算的得分率达到了 %,优A率达到了 %;情境测试的得分率达到了 %,优A率达到了 %;操作的得分率达到了 %,优A率达到了 %。我们将存在的问题作为今后教学的动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第6篇:一年级数学期中质量分析

2012—2013上学期一年级数学期中质量分析

单 位:淇县实验学校 姓 名:李芳芳

联系方式:13673928181

一、考试成绩情况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的基本情况:一(3)班人,77人,平均分是89.29分,及格率100%,优秀率93.50%。一(4)班,77人,平均分85.47分,及格率96.10%,优秀率80.51%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通过这次考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书写不规范:拿起试卷,看起来写的挺干净,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很多孩子的书写不到位,例如,数字“6”,有的孩子写的6不象6,0不象0。还有,数字的大小书写不一。

2、学习习惯不太好:不认真倾听是学生考不好的主要原因。很多学生不是不会,而是不会认真听老师读题,老师读的时候不听,过后不理解题意当然就不会写,要么就是乱写。

3、部分同学还是不理解题意,看不懂图的意思,甚至空题,不知道应该把问题当中的空格也填了,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在第五题,失分较严重,虽然考试前也多次提醒,但仍然有学生空题,我认为出现这样的情况还是学生做题少,见的类型少。

4、因为这是一年级的第一次考试,部分学生还不懂考试的意义,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还不知道答卷。

三、典型错题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两题:

1、第四题,画一画共22分占得分值较多, 50%的学生在这一大道当中都有失分,失分的原因是不会根据题的要求画出正确的答案。不知道如何写。平时对这一类题练得也较少。所以失分较多。

2、第五题看图列式计算共4小题24分,是整张卷占得分值最高的一题我翻看所有卷子,除了得100分的同学,其他同学都在这道题当中有失分现象,失分原因:学生不能仔细认真听老师读题,认真揣摩题意,答题意识不够清晰。加减法学的还不太扎实。

四、改进措施

1、基础训练要进一步加强,并适当增加一些形式多样的练习。

2、利用课堂教学及课上练习巩固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认真听老师读题,自己细心审题,仔细观察,及时检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4、从答题错误中深层次反思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的灵活性,联系生活、做数学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做到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

第7篇: 一年级数学期末测试质量分析

徐维仙 一:试题情况:

本试卷共有三个大题,满分为100分,第一大题:填空题,共有10个小题,满分为25分;第二大题:计算题,共有5个小题,满分为46分;第三大题:解决问题,共有4个小题,满分为29分。本次期末考试试卷从总体来看试卷抓住了本年级本册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整个试卷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训练,体现“数学即生活”的理念,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本次试卷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而且考查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技能,还对数学思想进行了渗透。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一)成绩分析:

从整体情况来看,学生对100以内数比较熟悉,也知道这些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能够说出口算的方法,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喜欢上数学课。从考试的卷面来看,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学生卷面清楚,字迹工整。本次全乡参加考试共168人,总分为12648分,平均分75·29分;及格人数145人,及格率86.83%。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12分。100分2人;90-99:36人;80-89:40人;70-79:36人;60-69:31人;50-59:12人,40-49:6人;30-39:2人;20-29:0人;10-19:3人;0-9:0人。

(二)学生测试情况分析:

本次试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的题:

1、填空,满分25分。这一题知识覆盖面广,涵盖了本学期全部学习内容。其中本题得满分的有12人;一半分以上的有143人;一半分的有4人;一半分以下的有9人,0分的没有。

2、计算题,满分46分。本题共有5个小题。其中本题得满分的有7人;一半分以上的有144人;一半分的有3人;一半分以下的有14人,0分的没有。

3、第三大题:解决问题,满分29分。共有4个小题。其中本题得满分的有31人;一半分以上的有105人;一半分的有2人;一半分以下的有30人,0分的没有。 三:失分原因

1、第一大题出错率最高的是第4小题和第10小题,第4小题是考察学生用“少一些”比较水果的多少,学生错的比较多,这主要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没有很好地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没有重点的强调,导致学生对数学概念模糊不清,第10小题计算时让学生用数的组成表示出来,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数的组成模糊。

2、第二大题:口算题,大多数同学都做对了,只有个别同学出错。出错最多的是第一小题:分一分,合一合,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好分一分,应着重对学生加以辅导。

3、第三大题:解决问题中由于学生识字量少,很难理解题意,导致失分。第四小题让学生提问题百分之九十学生都失分,主要是学生知道但不会表达,这与平时训练少有直接关系。

4、总体来说学生做题也不是很认真,马虎,这与我们平时的养成习惯有关。

四、改进措施:

从失败中找教训,在教训中求发展,综观我们这次考试的情况来看,以后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1、在教学时要多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有效的结果,这样也就可以避免考前没提醒学生也不容易忘记。

2、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注重实际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常举行口算、计算、等单项竞赛,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态度,逐步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2014年7月15日

第8篇:一年级数学期中测试质量分析

为了更加提高教学效益,对本次期中测试作一个质量分析。 参加测试人数31人,总分1848分,人均分57.75,及格人数14人,及格率43.7%,高分率12.5%。

一、 好的方面:

主要是:

1、看图写数。

2、口算混合运算。

3、填空题。

4、读数写数。

5、判断题。

6、看图分类。

7、看图数数,拼一拼。从这几方面90%的学生能够熟练的操作和计算,时分也极少。

二、 解决的问题:

1、 部分的小朋友对每一道题的题目要求还不能够理解,主要是文字不认识。

2、 个别的小朋友对判断能力的理解较差,对数的概念混淆。

3、 看图形比多少缺乏理解。

4、 解决问题能力差,缺乏思维理解能力。

三、 整改措施:

1、 根据小朋友的思维特点及学习个性,更进一步针对教材的特点,精心打造教学方法,是学生掌握基本功。

2、 在课堂上尽量利用课件教学,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熟练的做题为止。

3、 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耐心辅导个别差生,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快乐。

第9篇:一年级数学教学质量分析

一、试卷结构

一年级数学试卷属县级统测科目,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全卷总分值100分。由八个大题,16道子题,44道小题组成。第一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有20个小题,共计24分。第大二题,填空题,有4个题,共19分。第三大题,辩析题,有2道题,4分。第四大题,请把同类的圈在一起,共4分。第五大题是看图列式计算,有道,共9分。第六大题是写出四道得数是8的算式,共8分,第七大题是把正确的答案下的○涂黑,有6道题,共18分。第八大题是小朋友下面的问题你一定能解决,有3道题,共14分。

二、试卷特点 试卷特点及不足:

1、试卷紧扣数学课标及教材,做到依标扣本,没有偏题、难题、怪题,出题方式灵活多校,文字语言亲切,充满童趣,富有激励性。

2、从内容上看,试卷依据教材,有数的加减计算、数的认识、看图写数、物体多少、高矮判断、物体形状辩认、物体分类、问题解答、知识拓展等等,内容覆盖整册教材的知识,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试题从易到难,由简到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从题型上看,题型新颖、多样,有口算、看图写数、列式计算、填空、选择、判断、实践操作、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4、综合看试卷,既重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更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也考察学生想象、分析能力。 总之,试卷依据教材,紧扣课标,知识覆盖面广,题型多样,试题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学生的认识规律,可以说是科学合理,并注重学科知识间的整合。 试卷不足:

第八大题的第三题,要求学生看下面的图画,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把它们解答出来,若要让学生提问就有给学生留出提高的地方,并有字题提示,横线标示。

三、试卷抽样情况

阅卷结束后,从全乡12所学校中随机抽取了300份试卷进行统计分析。抽样结果如下: 表1:基本情况统计表 表2:各分数段人数分布表 表3:各题得分情况统计表

四、试卷分析

从抽样统计中可以看出,全卷八个大题,16道子题,44道小题,各题得分率均在60%以上,最高的达97.67%。这说明学生对本册教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识已基本掌握,学生有了初步的数学知识和计算能力,也说明教师在教学中领悟了课标精神,紧抓住了教材,让学生按课标要求掌握了本册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内容。

1、第一大题是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是考查学生的对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能力及快速的口算能力,分值是24分。这题的得分率为92.24%,大部分学生得满分,说明学生掌握了20以内数学的加减法的计算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口算能力,只有少数学生因粗心而丢分。

2、第二大题的第1题是看图写数,是考学生看图数数以及用数来表示物体个数的能力的。本题分值为4分,这一题的得分率为97.67%,是全卷中得分率最最的一题,说明学生已经很好的掌握了看图数数的能力以及用数来表示物体个数的能力。

3、第二大题的第2是按顺 序填写数,分值为4分,本题是考查学生对数序的掌握情况,能否正确的数学和填数,这一题的得分率为94.92%,说大多学生掌握了此内容,并得了满分,只有少部分同学因做题不细心造成丢分。

4、第一大题的第3题是考考查学生对物体形状辩认能力的,分传值为4分从抽样看,本题的得分率为82.33%。学生的得分率很高,说学生基本掌握了这一部分知识。

5、第一大题的第4题是填空题,共(5)个小题,这一题主要考查对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运算能力以有对20以内数的组成的认识的,知道一个两数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这一题的分值是8分,本题的得分率是83.21%,有一大部分学生得满分,只有极少数学生出现出现丢分。

6、第三大题的第1题是在多的下面画√,在少的下面画○,分值2分。这一题是考查学生能否正确地看图数数和进行多少的比较的,本题的得分为93.00%,说明93%的学生做对了,只有少部分学生因读题不细或基础较差出现丢分。

7、第三大题的第2题是在最高的下面画√,在最矮的下面画○,分值2分。这一题是考查学生对三个物休的高矮进行比较,判断出谁最高,谁最矮体现了学科知识的整合。本题得分率为95.33%,说明学生对物体高矮的观察比较已经掌握了。

8、第四大题是请把同类的圈在一起,分值为4分,本题体现了语文与数学学科知识的整合,考查学生能否正确对衣服和蔬菜两类物体进行分类。本题的得分率为70%,30%出现丢分,其原因是图中的胡萝卜图画得不够规范,难以辩认,到至答题出错。

9、第五大题图列式计算,有3个小题,第1题是看图列一道加法算式并计算,第2题是看图列一道减法版式,并计算,第3题是看图列三道算式,可以是两道加法一道减法,也可以是两道减法一道加法,该大题的得分率均在86%以上,大部分学生得了满分,少部分学生丢分,说明大多学生掌握了看图列式计算知识和能力。

10、第六大题是写出四道得数是8的算式,共8分,这一题考查学生对灵活动力知识的能力可以是四道不同的加法版式,可以是四道不同的减法算式,也可是有加有减均的四道算式,可学生有了充分发展的空间,该题的得分为90.21%,说明学生都能灵活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也体现教师的教学方法活了。

11、第七大题是把正确答案有○涂黑,该大题有6道小题,共18分,第一道是比两道版式大小的比较,第2题是考和10相邻的两个数,第3题是考查学生对被减数的认识,第4题是考查对生对文字题理解与计算能力的,第5题是考查学生对钟面上时刻的认识的,第6题是一道图言语结合的减法运用题的计算能力的。本大题虽是6个选择判断题,但考查学生6个方面的知识。本大题的得分率为65.15%,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丢分现象,有的学生在这个方面丢分,有的学生在那个方面丢分,从中可以看出,部分对生对总体的知道掌握不是那样的牢固。

12、第八大题的第1小题是一道图文结合的运用题,分值为5分,是考查应用加法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学生审题看图的能力,同时也是考查对生对中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的,该题的得分率为73.8%,说明大多学生掌握了初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第八大题的第2小题也是是一道图文结合的运用题,分值为5分,是考查应用减法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学生审题看图的能力,该题的得分率为83.55%,说明大多学生掌握了初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第八大题的第3题是看图画,提两个数学问题,并把它解决出来,是考查学生提高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题的得分率为61.5%,这是全卷中得分率最低的一题,说明相当一部分数学生还不具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加强。

五、教学反思及建议 教学反思:

1、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不到位。

2、 教师重教不重导,学生所学知识不完整,促进继续学习的能力培养不到位。

3、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不到位,对知识的扩展较肤浅,对知识的系统整理不到位。

4、教学没有更好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不到位。

5、学生的学习方法单一,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待进一步加强。

6、学生的学习能力不高,特别是学生质疑的能力比较差。 教学建议:

1、转变教师的角色意识,突出学生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养成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品质,让学生学会质疑。

2、要把数学教学与儿童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数学教学要讲来源,讲出处,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数学成为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让学生感到亲切、真实,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事物,让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有自主学习数学的态度和意识。

3、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调动学生的多感观,使数学学习活动生动活泼。在动手中学习数学,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动手、动脑中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

4、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数学课堂的生成、拓展、延伸,让教材得到发展,让课堂不断的生成,让学生得到不断的发展。

5、加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水平。

6、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在课堂中要让养成爱动脑、善用脑的好习惯,不断的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上一篇:安全应急演练简报下一篇:采购部工作总结和计划